秸秆焚烧的危害

2024-09-13

秸秆焚烧的危害(精选10篇)

秸秆焚烧的危害 第1篇

拒绝焚烧秸秆,共创美好家园

焚烧秸秆的危害

秸秆焚烧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1、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人身安全。、引发火灾。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导致“火烧连营”,一旦引发麦田大火,往往很难控制,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山林附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4、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秸秆焚烧也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焚烧秸秆破坏了这套生物系统的平衡,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加重了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加剧了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因而受到影响。[1]

因此我们当一名“小小宣传员”和“小小监督员”,在假期成立宣 传督查小分队,动员每一位家长从自身做起,充分认识到秸秆焚烧的

危害和综合利用秸秆的好处,做到邻里之间相互提醒,相互宣传,坚 决阻止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学生促家长,组织学生 向家长宣传秸秆禁烧和秸秆还田的好处。

通过本次活动,广大师生认识到了焚烧秸秆的危害——大气污 染,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他们积极向亲邻和父母宣传要保护环

境——使秸秆还田,使广大农民朋友积极投身于秸秆还田活动中。

秸秆焚烧的危害 第2篇

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五一班学生: 卞秋

我的二舅是农民,种了很多田。秋天到了,庄稼又该丰收了吧?谷物进仓,那些秸秆咋办呢?政府部门一直提倡秸秆还田,还希望我们小学生积极配合,对亲朋好友宣传禁烧的益处。这不,双休日,我特地到二舅家给他们上一堂“秸秆禁烧”的课。

午饭后,我们围坐在圆桌旁。我当老师,二舅、二舅妈和哥哥则当学生。于是,我把网上搜集来的资料当成讲话稿,义正词严地开讲:“好,现在我来讲讲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大家鼓掌!”一阵掌声之后,我开始了:“焚烧秸秆的危害性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忽然,哥哥打断我的话说:“打住打住,老妹,不仅污染环境,还直接破坏大气层吧。”我连忙说:“对,对,补充的很好。”我清了清嗓子:“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比平时高3倍,对人的眼睛、鼻子、咽喉等部分刺激较大。轻则咳嗽、胸闷、流泪,严重导致支气管炎发生。”我喝了口水,准备继续说。二舅妈不乐意听了:“都一把火烧了几百年了,省时省力,多轻松!”我笑着说:“二舅妈,别急,焚烧秸秆的危害多了去了。可引发火灾,尤其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二舅插话道:“可不是吗,去年,村东头毛娃家烧稻草,引燃草堆,差点烧着了房子。幸亏大伙抢救及时。”“是啊,还不止这些呢。”我继续说,“还可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造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哥哥抢着说:“哎呀,听说新桥机场快建好了,我还想看大飞机,真飞机呢,可不能让烟雾锁住航道呀。”“听我说,还有呢。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收益下降。”二舅妈惊讶地问:“还破坏田地呀?”“当然啦!烧秸秆破坏土壤结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你们白白辛苦啊!”二舅妈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二舅说:“村里的李书记和宣传干事小王来了几次,说。‘大伙儿别急,镇里有专人负责粉碎秸秆,村里加派人手协助,不耽误大伙秋收秋种。”二舅妈说:“那咱们就带个头吧。走,孩子们,跟我到田里收拢秸秆去。”

秸秆焚烧的危害及禁烧措施 第3篇

关键词:秸秆焚烧,危害,禁烧,措施

秸秆禁烧是每年午收的重点工作之一, 也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人力、物力投入最多而效果始终不理想的一项工作。秸秆焚烧的原因:一是秸秆留茬高度过高, 使下茬作物播种难度加大;二是联合收割机出草口秸秆集中, 无法进行播种。因此, 解决秸秆焚烧必须从限茬收获和解决秸秆出路2个方面入手, 堵疏结合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 秸秆焚烧的危害

1.1 污染环境

灵璧县是农业大县, 也是农机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2.07万hm2, 农作物种植结构为:小麦10.67万hm2, 玉米8万hm2, 大豆2.53万hm2, 花生6 666.67 hm2, 其他1.33万hm2。小麦草谷比按 (0.8~1.0) ∶1.0计算, 全县年小麦秸秆产量约53万t, 玉米草谷比按 (1.0~1.2) ∶1.0计算, 全县年玉米秸秆产量约55万t。如此大量的秸秆, 除少量被收集处理利用外, 约98%的秸秆被焚烧或泡水腐烂, 释放二氧化碳约200万t, 产生大量的粉尘, 腐烂的秸秆造成沟、渠、河水严重污染, 不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污染的水源甚至贻害子孙后代。因此, 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1.2 浪费资源

据资料介绍, 小麦秸秆的纯N、P2O5、K2O养分含量分别为:0.55%~0.64%、0.08%~0.09%、0.95%~1.10%, 玉米秸秆的纯N、P2O5、K2O养分含量分别为0.84%~0.91%、0.13%~0.18%、1.0%~1.2%, 全县小麦、玉米秸秆几乎全部焚烧或泡水腐烂, 相当于年损失有机质约910 t、尿素 (纯N含量45%) 约16 780 t、磷肥 (P2O5含量18%) 约6 850 t、钾肥 (K2O含量15%) 约73 640 t。因此, 秸秆综合利用势在必行。

1.3 降低地力

秸秆焚烧破坏了土壤有机质, 伤害了微生物, 表土土壤结构发生变化, 养分含量下降, 再加上长期不施有机肥、不将秸秆还田, 造成了土壤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低下、种植效益和农产品质量都逐年下降。

1.4 易引起偶发事故

每年因焚烧秸秆, 误烧了成熟的小麦和花生、西瓜、棉花等经济作物, 误伤人命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矛盾纠纷。

2 秸秆禁烧措施

2.1 机械化技术措施

首先是限茬收获。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抓好限茬收获, 让联合收割机作业时留茬高度不超过15 cm, 保证割茬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 为秸秆禁烧工作打好基础。全县3 400台联合收割机, 加上跨区作业流动, 午收时收割机用量约4 000台, 分散在全县各个区域作业,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形成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村组干部齐抓共管, 并发动农户联合监督, 保证割茬控制在15 cm以下。强化宣传与管理, 明确留茬高度和处罚措施, 并与农机手签订《小麦机收割茬高度控制责任书》, 明确责任。其次是解决收割机出草口秸秆集中铺放的问题, 把收割机排出的秸秆收集打捆运出地块或就地切碎还田[1,2]。

目前, 国内秸秆处理利用主要方式大致有制沼气、造纸、压块作燃料、处理作饲料、碳化处理制煤焦油和秸秆粉碎还田等。根据灵璧县经济结构现状, 造纸厂已被取缔, 碳化处理制煤焦油因技术含量高、投资大, 还不具备建厂的条件, 沼气项目现在在用的也不多, 压块作燃料项目县内目前还没有, 建厂难度不大, 但需进行可行性调研。因此, 目前灵璧县的秸秆主要出路, 一是在养殖业覆盖的区域收集处理作饲料;二是在周边县区造纸厂等秸秆回收企业覆盖区域收集销售;三是上述条件都不具备的区域采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根据上述分析, 在灵璧县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有限的情况下, 秸秆处理利用最有效的机械化技术措施有2种:一是回收利用, 即在低留茬收获基础上, 在收割机出草口加装秸秆打捆装置, 在收获的同时把秸秆打捆收集, 然后运出地块, 实现回收利用, 优点是机械利用效率高, 缺点是收获效率低, 受秸秆出路和价格影响大;或者利用拖拉机配置捡拾打捆机, 把收割机铺放的秸秆打捆后运出地块, 缺点是投资大, 二次作业成本高, 投资效益低, 并受秸秆出路和价格影响大[3,4]。因此, 秸秆打捆回收利用必须在养殖业或秸秆回收利用企业覆盖区域实施。二是还田利用, 即在收割机出草口加装秸秆切碎装置, 把收割机排出的草切碎抛撒还田, 实现还田利用, 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优点是收获效率受影响小, 机手投资小, 缺点是秸秆抛撒均匀度不够;或利用拖拉机配置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 这种作业方式的优点是不受收获作业留茬高度影响, 秸秆还田均匀度好, 缺点是二次机械作业加大作业成本, 农户种地成本大, 机手投资效益小。

2.2 加强政策资金扶持

综合上述分析, 秸秆打捆和粉碎还田机具受投资效益影响, 农民很难主动购买。因此, 一方面, 在购机补贴资金的使用上, 应着力改善灵璧县重要粮食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生产手段, 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步伐, 补贴资金向重要粮食作物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方向倾斜;另一方面, 在农民投资效益很低的情况下, 政府应对农民购置的秸秆处理利用机具进行补助, 或政府集中采购配送给农民;对参与秸秆处理利用作业的机具给予作业补助, 按照“机手作业登记—农户签字确认—村组监督落实、汇总统计—乡镇核实、汇总上报—县政府督查组抽查核实—财政打卡兑现”的方式操作, 具体操作由农机局、财政局和乡镇政府组织实施。总之, 政府应采取鼓励和行政干预措施, 加速上述机具的普遍推广应用。

2.3 促进农机推广应用

“三夏”农机化生产, 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种新机具的推广工作:一是推广功率大、配置高、功能多、效果好的高性能收获机械, 在提高收获质量和收获效率的同时, 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处理利用, 如示范推广自带秸秆收集或切碎装置的收割机, 加速收割机更新换代;二是在现有的收获机械装备基础上, 通过改造、加装秸秆收集处理利用的装置, 使收割机同时具有粮食收获和秸秆处理利用功能, 提高现有收割机性能, 促进秸秆回收利用;三是在畜牧养殖和秸秆加工处理利用企业覆盖范围, 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机, 使打捆机投资者和养殖户利益双赢, 实现相互促进发展;四是结合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 推广大型拖拉机配置秸秆粉碎还田机, 使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实现种地与养地的有效结合;五是推广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和灭茬播种机, 增强播种机的通过性, 使之适应于秸秆粉碎还田后地块的播种要求。推广应用玉米施肥精量穴播机, 推进玉米种植标准化和收获机械化, 是促进秸秆还田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高产稳产和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手段。

2.4 加强示范宣传

围绕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抓好现场会组织演示工作, 为农民选择技术应用模式提供参谋与导向。结合秸秆禁烧工作和秸秆还田地块的玉米种植, 围绕小麦联合收获、秸秆打捆、秸秆粉碎还田和玉米种植等机械化技术配套应用, 认真抓好现场试验示范, 积极宣传秸秆禁烧的意义, 引导、鼓励、带动农民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通过现场示范, 展示各种机具技术优点, 为各乡镇因地制宜选择技术应用模式, 提供参谋与导向, 推动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2.5 保障措施

2.5.1 组织保障。

为备战“三夏”, 农机局细化工作任务, 明确工作职责, 确定工作重点。一是成立“三夏”农机化生产领导小组, 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股室站校负责人参加, 整合所有技术力量, 统筹解决“三夏”农机化生产实际问题;二是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 实行包片负责, 督查指导全县“三夏”农机化生产;三是结合全县三夏农机化工作实际, 制定《三夏农机化生产暨跨区机收工作实施方案》《三夏农机化工作意见》及《三夏机收工作应急预案》, 为夏收夏种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组织、技术保障。

2.5.2 技术保障。

一是根据农业生产模式和区域经济特点, 确定相应的技术路线及技术模式, 在养殖业发展和秸秆回收利用条件好的区域, 以推广秸秆打捆机为主, 在养殖业和秸秆回收利用条件不具备的区域以及保护性耕作项目区, 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应用。二是组织农机推广包村联户和农机维修网点技术人员, 组成农机检修服务队, 配合农机企业“三包”服务人员, 进村入户为农机户检修、安装、调试机械, 确保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三是在主要交通路口设立“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接待站”, 安排专人值班, 为联合收割机手提供信息服务, 发放《致农机手一封信》《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指南》等资料;开设服务热线电话, 真正做到“有困难, 找农机”。四是组织和引导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采取订单作业的形式, 与农民签订各类作业合同, 扩大作业范围, 拓宽服务领域, 切实为农民解决“三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推动限茬收获和秸秆禁烧, 确保粮食安全。五是精心组织、认真安排, 集中培训联合收割机操作技能、故障排除和维修保养等农机技术, 同时开展送科技、送安全下乡活动, 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短期培训, 切实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 确保“三夏”农机化生产顺利开展。

2.5.3 安全保障。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 强化责任追究制, 加强对农机作业的安全监管。一是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 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排查消除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二是午收期间, 组织服务小分队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场院、农业生产第一线, 宣传安全生产知识, 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同时做好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安全转移和有序流动;严查“黑车非驾”、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三是配合乡镇、村有关人员, 重点对农机安全生产、小麦割茬高度控制等进行监督检查, 杜绝火灾及农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为“三夏”农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秸秆禁烧与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8 (8) :54-55.

[2]孙亚萍.青岛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 (3) :38-40.

[3]文春波, 钱发军, 任杰.河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8) :249-250.

田间地头焚烧秸秆危害大 第4篇

一是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夏秋季节堆积在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秸秆大多比较潮湿,引燃后燃烧不充分,会释放出大量的浓烟和粉尘,同时农作物秸秆燃烧时还会产生一定量的多环芳烃、碳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这些烟尘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会随风扩散,对环境、人体及动物产生严重危害。例如,当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粉尘物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产生很大刺激,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重则可能导致呼吸道、眼科疾病的发生。

二是诱发火灾,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全国每年都有因焚烧秸秆而引发火灾事故的事情发生,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为什么会引发火灾事故呢?

1. 因为秸秆焚烧点的周围大多有易燃可燃物,一旦引燃,后果不堪设想;

2. 因为野外大量焚烧秸秆时,会加速周围空气的流动,增加风速,容易改变风向,有时还会产生“火团”飘浮于空中,人力无法控制,若“火团”窜至院落、山上和田间,就会引发房屋、林木、农作物的火灾,造成人畜伤亡,农作物、财产损失;

3. 有些村民在燃烧秸秆后,不清理死灰,由于天气干燥加之大风等不定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死灰复燃,诱发火灾,威胁人的生命和家庭财产安全。

三是危害电力设施

在电力线路下或电力设施附近焚烧秸秆,首先,高温炙烤电力导线,特别是一些绝缘导线,容易出现导线绝缘层熔化、脱落,造成导线的绝缘性能下降,给线路运行和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其次,焚烧秸秆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和灰尘,落在电力杆塔的绝缘支柱上,会导致其绝缘性能下降,容易造成线路接地跳闸。再次,对安装在田间地头的配电设备、变压器、配电箱等设备,容易造成损坏,配电设备中的二次导线和接线电缆短路,烧坏电力设备,增加电力企业损失。

四是影响重要场所的安全

在油库、加油站、粮库等重要场所附近焚烧秸秆,会给这些场所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其附近路边、田边的绿化树木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五是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

田间地头大量焚烧秸秆,会形成滚滚浓烟和大量飘浮在空中的粉尘,俗称“狼烟”,它对阳光具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能力,减少了太阳光的辐射强度,使大气变得浑浊,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缩小,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严重时影响到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如1998年四川双流县的农民焚烧秸秆,导致成都双流机场数十个航班不能正常起降,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六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肥力下降

焚烧秸秆后的灰质产物虽然可以作为肥料还田,但在田间地头焚烧秸秆首先会烧死微生物。土壤中有许多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积极参与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转化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合成腐殖质及微生素、抗菌素等,通过它们的活动,土壤肥力可不断提高。焚烧秸秆时产生的温度高达700℃,大量有益微生物被烧死,破坏了“土肥相融”,使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紧密结合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胶体解体,把“活土”变成了“死土”,导致土壤板结,从而直接影响农田质量,影响农业收益。焚烧秸秆后,秸秆中的碳、氮、木质纤维、树脂等有机物质燃烧殆尽,只剩下一点灰分和无机元素,失去由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带来的种种益处,因此是得不偿失的。

七是浪费宝贵的生物资源

农作物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系统中一项宝贵的生物资源,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专家研究发现,6亿吨秸秆直接还田,相当于增施300多万吨氮肥、700多万吨钾肥、70多万吨磷肥,略等于全国每年化肥施用量的1/4;1亩麦类秸秆直接还田,相当于增施55千克有机质、15千克碳酸氢铵、3千克过磷酸钙、7.5千克硫酸钾。畜牧工作者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粗饲料,其粗纤维含量高达30%~40%,并含有木质素等,木质素虽不能为猪、鸡所利用,但却能被反刍动物牛、羊等吸收和利用。如果将秸秆焚烧处理,其中碳损失80%以上,氮损失70%,磷、钾损失30%,剩余约25%的磷转化为缓效态或固定态,难以发挥肥料效应。问题更为严重的是,焚烧秸秆释放的内能散失到大气中,燃烧所释放的废气和热量会加剧温室效应。可见,焚烧秸秆就是白白浪费宝贵的生物资源。

八是影响居民团结,加剧社会矛盾

焚烧秸秆,可谓人人受害。每年夏收或秋收前,政府都要出台文件,有关部门与各乡镇分派专人管理,直接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农村,因焚烧秸秆烧毁树木、农作物和引发火灾,会造成邻里矛盾;在运输业上,因浓烟造成列车晚点甚至货物停运,会造成旅客不满;在城市,市民生活规律被打乱,不能进行休闲锻炼,会造成市民不快……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矛盾,给构建和谐社会增加了一定的阻力。

九是违反国家法律

野外焚烧农作物秸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如若在焚烧秸秆过程中不慎损毁其他粮食作物或树木房屋等,造成重大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应引起农民朋友及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政策,从政策上给予农民支持,全面推广秸秆的再利用技术,逐渐禁止秸秆焚烧,使秸秆变废为宝。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沂水县正元农机公司(沂蒙路12号) 邮编:276400]

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多种危害 第5篇

环境保护——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多种危害

⑴污染空气。秸秆焚烧,灰烬飞扬,烟雾迷漫,大气中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等增多,使人咳嗽、流泪、精神烦躁,影响人体健康。⑵引起火灾。因焚烧秸秆引起诸多的火灾事故,不仅烧死路旁树木,还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命安全及严重的经济损失。⑶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和氨素养分在焚烧过程中丧失殆尽。使土壤有机质减少,盐碱度增度,土壤板结。⑷焚烧秸杆。使地温升高,加速地下害虫的孵化,土壤中碱性升高,使施入土壤中的农药失效,造成地下害虫增多,对作物幼苗生长形成危害。⑸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减少土壤有机质。而且还引起鸟类、蛇类迁逃,虫害、鼠害加重,使农田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建议农民朋友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不要焚烧秸秆。

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与治理建议 第6篇

作者:徐培华 程兰芳 夏 明

随着夏收时节的到来,部分农民图省事,一把火将秸秆烧了了事。近日来,我市市区多次被烟雾笼罩,空气既刺鼻又呛人,这些烟雾的导火索是市区周边一些村民连续焚烧秸秆造成的人为烟雾。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危害是:

1、污染大气环境。秸秆露天焚烧直接导致大气污染。每逢夏秋季节由于秸秆的大量焚烧,导致空中悬浮颗粒数量明显升高,焚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降低大气环境质量。

2、危害身心健康。秸秆焚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和悬浮颗粒等物质。秸秆焚烧区域、时段均相对集中,大量烟雾对中老年和儿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造成很大影响。

3、威胁交通安全。露天焚烧带来最突出的问题是产生大量浓烟,如气压低直接影响到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构成潜在威胁,已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公共秩序,直接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4、火灾隐患重重。野外集中焚烧秸秆时,加速空气的对流,增加风速,容易改变风向,还会产生飘浮于空中的“火团”,人为难于控制,容易窜至院落和田间,引发房屋、农作物的火灾,造成人、畜伤亡,农作物、财产损失。

5、破坏土壤结构。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秸秆禁烧到底难在何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农忙时劳动力紧缺和秸秆利用率偏低,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原因,目前农村大多是老人。由于体力有限,为抢农时,一些农民只能一把火把秸秆烧在田间。因此,笔者建议:

一要领导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应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对秸秆禁烧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部署,落实属地管理和行政领导负责制,坚持落实责任、严管重罚、宣传引导、综合利用不动摇,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二是实行秸秆禁烧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秸秆禁烧工作;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督促检查到位。对秸秆禁烧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特别是造成一定损失或严重后果的,要给予严肃处理。三是坚持堵疏结合,搞好科学综合利用。坚持因地制宜、堵疏结合,积极帮助农民为秸秆找出路,大力推广农业新机具,引导农民推广使用农机新技术,搞好秸秆直接还田、秸秆青贮、秸秆打捆和秸秆集中定点存放。四要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以及全面禁烧秸秆的重大意义,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途径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禁烧和综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形成秸秆禁烧的强大舆论氛围。五是给秸秆找出路。彻底解决秸秆禁烧问题的关键在于给秸秆找出路,焚烧秸秆年年禁,农民年年烧,这似乎已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据调查,全国每年大约有39亿吨的秸秆在田间烧掉。对于焚烧秸秆的行为,政府采取的是堵的方式。实现秸秆禁烧,关键要从源头上、根本上想办法、出政策,给秸秆找出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奋斗目标要一步一个脚印,建设新农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解决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给农作物副产品找出路,使之变废为宝,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政府应想方设法,加大研究和投入力度,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普及秸秆的再利用技术,做到既保护环境又使农民获益。近年来,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希望广大农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成绩,杜绝焚烧秸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浅谈秸秆焚烧的危害与防治 第7篇

又到了收小麦的季节,秸秆焚烧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秸秆禁烧一直是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焚烧现象却屡禁不绝。

农民以前不烧秸秆,因为以前秸秆可以用来烧火做饭,可以用来给猪牛羊铺圈,可以喂牲口早些时候还用来埋进沼气池,用来产生沼气,还可以沤制肥料。但现在对农民来说,烧秸秆才是最省事、最经济的途径。在农忙时,既要收又要种,而且不能过了季节。作物收获非常重要,光种不收的事没人干;种就更重要了,不种下一季没得收。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妇女、老人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收割机的普及取代人工劳动成为作物收割的主要工具。由于土地所有权的限制,一些地区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受收割机类型、地块大小和地势起伏等条件影响,收割机主人怕机器受损,一般要留出8―10公分高的麦茬。农民在把小麦、玉米等作物抢收到家后,还要再把秸秆捆扎搬离田间,既没有时间也有些力不从心;而留在田里的麦茬又必须除掉,否则不能种下一茬。“不烧怎么办”是农民的无奈选择。

近年来,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能源局等部门,分别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禁止焚烧秸秆、促进生物质发电等文件。然而,秸秆焚烧现象并未得到根治,还出现禁而不止的势头,主要产粮区秸秆焚烧问题尤为严重。焚烧现象仍然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农民认识不到位和政府监管不力,地方政府没有切实履行好协调监管职责,对秸秆禁烧的宣传也不够。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地方政府对秸秆禁烧的宣传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一些农民对秸秆还田、免耕等的效果不太了解。尽管专家认为,秸秆焚烧会对土壤微生物、对地力等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农民缺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的知识,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特别是对区域性大气污染影响的危害性,行为惯性使农民优先选择了焚烧。

缺乏长效机制是关键原因。尽管秸秆用途不少,但在农民力所能及范围内且能赚钱的用途并不多,也缺乏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利用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不多,利益共享机制缺乏等原因,所以秸秆焚烧禁而不止。

政府有关部门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出现了不少 成功做法和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其次要修改补贴环节和对象,让秸秆利用者得到实惠,可以打通产业链条,培育新的商业模式。许多地区的秸秆无法进行综合利用,这就需要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从根源上解决秸秆问题。

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改变落后行为以促进环境保护。

秸秆焚烧会加重大气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会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引发火灾烧毁周边的树木和农作物,甚至引发森林大火,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会增加区域性雾霾天气出现的可能。雾霾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秸秆焚烧烟尘和气味被风带到周边,也会在浓度差作用下弥散,影响大气环境。秸秆焚烧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秸秆焚烧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多项污染指数升高。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引起咳嗽、胸闷、流泪,重时会诱发支气管炎。如果秸秆焚烧排放的烟尘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导致PM2.5浓度升高并出现雾霾天气,到医院就诊的老人、儿童人数增加,这已被北京、南京等多地的研究所证实。

秸秆焚烧的危害及综合利用研究 第8篇

关键词:秸秆,焚烧,综合利用

1 引言

2014年10月31日,沈阳市首次出现了空气质量指数(AQI)高达500的雾霾天气,全市AQI“爆表”超过30h。通过对污染物成分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中的首要污染物PM2.5颗粒中,钾含量高达66%,然而钾元素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因此可以推断,秸秆焚烧为首要因素。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全国每年产生大约10亿t农作物秸秆[1],辽宁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达1亿t。但随着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煤、油、气和电等商品能源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秸秆焚烧现象比较普遍,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2 秸秆焚烧的危害

秸秆焚烧的危害可归结为造成环境污染、引发火灾、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平衡、交通安全问题等几个方面。

2.1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焚烧秸秆时,大气中SO2、NO2、PM10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浓烟造成空气的区域间歇性污染,并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雾霾,尤其是扩散条件不好,气压低、湿度大,静风时污染物聚集在低空形成污染带。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2]。此外,泡水腐烂的秸秆又成为了水体面源污染源,其大量养分将随着雨水进入地表和地下水系,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2 引发火灾,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露天焚烧秸秆时,加速了空气对流,会产生漂浮于空中的“火团”,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尤其在村庄附近,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2.3 破坏土壤结构和生态平衡

秸秆焚烧会导致土壤板结,降低土壤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有研究表明,秸秆焚烧急剧升高的温度破坏了地表中微生物及腐殖质,使有机质矿化,降低了土壤含水量,使土壤pH值升高,使得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氮、磷含量明显减少,肥力明显下降,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

2.4 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秸秆露天焚烧时产生的浓烟造成了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视范围降低,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机场每逢农作物收割季节都深受秸秆露天焚烧的危害,有时能见度低于400m,严重影响了航班的正常起飞和降落。

3 秸秆禁烧的困惑及其原因

目前,对于秸秆焚烧问题主要靠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消防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及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中都对秸秆禁烧或科学处置农业废弃物做出了明确规定。尽管秸秆禁烧有法可依,然而这种死看硬守的监管方式花费了很大的行政成本,结果却收效甚微,秸秆焚烧仍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的传统观念落后。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以及科技意识普遍淡薄,并未认识到将秸秆焚烧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更没有认识到秸秆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农民生活燃料的改进也使得多数人为了贪图省事,对留茬秸秆直接露天焚烧。

(2)收割方式的制约。由于夏收时间短,机械回收成本周期长,导致收割时为了追求效益造成留茬过高,影响了下茬作物播种。再者农民种地往往有精耕细作的传统,播种前习惯将田面整理平整,这就出现了留了高茬烧高茬,留了秸秆烧秸秆的现象。

(3)劳动成本的制约。目前有一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可以运用,但由于支付的机械费用农民难以接受而得不到推广。另外,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造纸企业对秸秆的需求量大幅下降,而一些新兴的生物质项目也因成本过高、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而陷入亏损,秸秆的出路受阻,农民的收集成本得不到补偿。

(4)政府部门认识不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离不开政府部门政策的引导、技术的研发、资金的扶持以及对农民的宣传。各部门对秸秆利用的现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没有深刻的认识,大多把主要精力用在“堵”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抓秸秆焚烧,却忽视了“疏”的作用,农民没有从秸秆综合利用中得到实惠,导致秸秆焚烧屡禁不止。

4 秸秆综合利用

所谓秸秆综合利用,就是利用某种技术或设备对其进行加工、生产,形成再生资源,使人们对其加以利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的方法。目前,主要采取的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有以下几种。

4.1 能源化利用

秸秆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直接燃烧(包括通过省柴灶、节能炕、节能炉燃烧及直接发电)、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气化和液化等。(1)秸秆发电技术是利用秸秆等燃料燃烧室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每2t秸秆的热值相当于1t煤,通过秸秆等生物质发电可有效解决电力缺口和秸秆焚烧问题。(2)秸秆可用作沼气发酵原料,所产沼气可用于农户家庭炊事和照明燃料,剩余的沼渣和沼液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3]。(3)秸秆气化是秸秆利用的一项实用技术,秸秆气化后的草灰可以作为钾肥返还农田,产生的焦油可以作为化工原料,每千克农作物秸秆可产生近2万m3的可燃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的价格明显低于液化气,而且使用方便、清洁卫生适应现代化新农村的发展需要。

4.2 肥料化利用

肥料化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秸秆直接还田,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能够增加土壤肥力,调节土壤结构,保持水土。以辽宁为例,全省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达1亿t,折合干秸秆5000万t,其养分相当于30多万t尿素、50多万t过磷酸钙、50多万t硫酸钾。连续3年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增产5%~15%[4]。

4.3 工业原料化利用

秸秆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性好。目前,秸秆作为工业原料主要用于板材加工、造纸、建材、编织、化工等领域,还可以从中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

4.4 饲料化利用

秸秆是草食性家畜重要的粗饲料来源,但未经处理的秸秆不仅消化率低、粗蛋白质含量低,而且适口性差,单纯饲喂牲畜采食量不高,经过青贮、氨化等科学处理可以大幅提高其营养价值,对于保证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饲养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4.5 基料化利用

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生产使用菌类的最佳原辅材料。栽培食用菌后的培养基既可用来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又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相当于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直接还田的3倍,可形成一条农作物秸秆-食用菌-菌渣-饲料(有机肥)-还田的生态产业链,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5]。

5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的建议

5.1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1)各级政府应加大秸秆利用的资金投入,建立相应的配套资金,逐步形成乡镇、村、个体投入为主,县级辅助投入,市级鼓励投入的资金投入机制。在资金使用上坚持以投入机具和向示范区、重点区投入为主[6]。使农民的劳动得到经济补偿,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主动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逐步由政府行为变为农民的自觉行为。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秸秆综合利用财政、税收、价格优惠激励政策,积极扶持各类秸秆收购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加大对农作物收获及秸秆还田收集一体化农机的补贴力度,鼓励引导农民收集和出售秸秆,开通绿色通道降低秸秆运输成本;对有利于秸秆消耗转化利用的产业应当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扶持,用技术引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全面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5.2 加强宣传和业务培训

结合秸秆禁烧工作,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知识,引导教育农民转变观念,自觉妥善处理秸秆,还要明确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任务和责任,不仅要做好宣传,而且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大秸秆农机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通过现场示范演示,展示各类机具技术特点,为各乡镇因地制宜选择技术应用模式提供参考和导向,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从推广成熟适用技术入手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技能,带动农民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推广工作。

5.3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

结合农村循环经济工作建立各种秸秆利用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达到辐射成片的效果,让农民从具体的利用实例中看到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带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示范区要利用秸秆及其伴生资源和各种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将传统的秸秆资源→产品→肥料的直线式经济模式,变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发展模式。可以结合具体项目作为实验基地,对示范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及时寻找解决方法,使示范工作有连续、有实效。

5.4 深入开展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集中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搞好情况调研和技术开发,研究和引进适合我省农作特点的秸秆利用技术,特别是消化秸秆快、成本低、操作简便的技术,研制适宜的低成本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重点解决好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同时,相关部门应抓紧制定并发布相关收获、留茬等作业及综合利用产品标准,严格农作物收获机械准入,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和技术的行业标准,促进产品、工艺和设备的标准化,不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6 结语

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农业资源,用则利,烧则害,治理秸秆焚烧需要有“堵”有“疏”。但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却不是农民自身可以解决的,需要政府、企业、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与办法,建立起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焚烧秸秆的继续蔓延。

参考文献

[1]佚名.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J].新能源产业,2011(2):2~5.

[2]杨文凯.秸秆焚烧危害大[J].生命与灾害,2013(11):14~15.

[3]黄婷.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04~12005.

[4]封莉,刘俊峰,冯晓静,等.秸秆生物质资源利用途径及相应技术[J].农机化研究,2004(6):193~195.

[5]王萌.试论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95~97.

秸秆焚烧的危害 第9篇

关键词:秸秆焚烧;环保意识;政府引导

一、秸秆焚烧的危害

1.对资源的危害。以前秸秆作为农村主要的燃料,利用效率只有10%左右,已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现在,绝大多数秸秆直接被付之一炬,更是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2.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大大增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破坏土壤结构,影响耕地质量。

3.对社会生活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火灾,引发交通事故,妨害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二、秸秆焚烧的成因分析

1.农村能源结构的转变。以前,农村主要是靠秸秆提供的生物能源。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燃料大部分被煤炭和石油液化气所取代。于是,秸秆就变成了毫无用处的“农业垃圾”。

2.老百姓的环保意识淡薄。农村老百姓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资源观念与环保意识,对秸秆焚烧的危害性认识远远不够。

3.秸秆的经济价值不高。由于秸秆的利用效率和利用价值相对较低,往往造成秸秆的处理费用可能高于秸秆本身的经济价值,这也是目前很多农民放弃秸秆的重要原因。

4.技术措施不到位。现在很多作物,都是通过大型机械收割,这样往往就把秸秆直接弃在田里。由于没有推广秸秆气化、缺少秸秆粉碎还田的技术和设备等原因,弃在田里的秸秆势必影响下一茬作物的播种。

三、秸秆焚烧的对策探究

秸秆焚烧这一社会问题,困扰我已经们有好些年了。如何让老百姓对秸秆焚烧说“不”,已迫在眉睫。它不仅牵涉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也事关社会安定。

1.加大宣教力度,提高老百姓的环保意识,提高老百姓对秸秆焚烧危害性的认识。

秸秆焚烧对农业生态的危害,目前还没有被人们所广泛重视,尤其是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因而必须要作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作用,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展开宣传。从而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切实地向秸秆焚烧说“不”。

2.有效实施秸秆价值的转换,通过“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燃气”“秸秆直燃发电”“秸秆木炭”等项目的实施,以经济与实惠来带动老百姓主动向秸秆焚烧说“不”。

当然,这些举措能够得以顺利实施,必然离不开农业科研及农业技术设施的投入。

3.加大政府的引导与行政执法力度,让老百姓必须对秸秆焚烧说“不”。

这一点乍看上去似乎带有强制性的色彩,好像有点不尽人情。但可以这么说,在老百姓的观念没有切实转变、宣传教育等措施没有奏效的情况下,没有强制措施,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1)尽快制定条例,禁烧秸秆。

(2)明确各政府管理部门(特别是农业与环保部门)的职责,避免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諉。

(3)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的服务体系建设。

将秸秆还田作业列入农村工作考核,并在财政上给予适当补贴,从而调动农民有效处理秸秆的积极性。另外,通过“秸秆饲料”“秸秆燃气”“秸秆直燃发电”“秸秆木炭”,以及“过腹还田”“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等技术措施的引导,也能使秸秆综合利用开辟出新的天地。

(4)切实加强秸秆利用的项目引导与扶持政策,从税收优惠到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

上述提到的诸多项目,单纯依靠老百姓自身或是依靠一些民间的社会机构、组织,是不太可能得以顺利实施的。因为它更多的是体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而老百姓及一些民间组织,往往更加关注经济效益,这就必然产生利益上的不对接。很显然,这当中如果缺失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组织,秸秆禁烧在目前来说,必然是不可能的。

总之,在实现秸秆禁烧、综合利用上,提高老百姓的环保意识是前提,加强政府的政策法规建设、予以适当扶持是保证,而真正实现秸秆能源化、资源化,才是根本所在。这是在当今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意识下、在能源日益紧张的局势下、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的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坚决向秸秆焚烧说“不”,践行“绿色生活”的不变诺言,向着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秸秆焚烧的危害 第10篇

【背景】

在我县广大农村,甚至全国各地的农村,每年都有大量农作物秸秆被作为燃料烧掉或丢弃在村边、路边白白烂掉,没有很好地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露天燃烧造成极大的空气污染,影响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如果运用生化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转化,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并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创建美好家园。

【目的和意义】

1.提高广大农民的认识,并向决策部门提出合理建议。

2.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地球环境。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3.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摸清我县农村秸秆利用现状,了解秸秆处理现状焚烧秸秆的影响与危害,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即研究秸秆的回收再利用。

【焚烧秸秆的危害】

① 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② 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村庄附近,一旦引发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③ 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④ 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相关建议】

⑴原因:

① 秸秆没有更好的出处。

② 行政手段力度不够,农业和环保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③ 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严厉约束。

④ 目前农村家庭主要劳动力多在外打工,家里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没有足够的体力对秸杆进行处理,许多村民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认识还不够。

⑵相关建议:

① 尽快制定地方条例,严禁焚烧秸杆。② 大力推广秸杆气化站的建设。

③ 加强秸杆还田作业的服务体系建设。应将秸杆还田作业列入农村的考核指标,在财政上予以适当补贴。

④ 制定稻麦秸杆工业利用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比如从税收优惠到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秸秆的综合利用】

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而且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在生物质的再生利用过程中,排放的CO2与生物质再生时吸收的CO2达到碳平衡,具有CO2零排放的作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⑴秸秆还田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秸秆还田技术的优点:

①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

②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

③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

④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⑤省工增产、争抢农时。

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没有采用有效的还田措施,致使耕地连年种植不得休闲,土壤养分得不到及时补充,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农业生产始终处于种大于养、产大于投的掠夺式经营状态。由于化肥的施用量占用肥总量的比例过大,土壤有机质没有得到及时补充,造成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农作物营养不良和病虫害多的严重后果,因此秸秆还田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力和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秸秆还田技术的缺点:

尽管秸秆还田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还田后的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茬播种质量;有些农民对秸秆还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长期效益观念;秸秆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低等,使推广该项技术存在一定的难度。

⑵秸秆饲料

我国是一个农牧业大国,同发达国家相比,畜牧业的比例偏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将向奶、肉、蛋倾斜,这就对畜牧养殖业提出了更大的要求,而畜牧业的大发展就需要有丰富的饲料资源。面对草原退化沙化严重、牧草供应不足、树叶资源难以采集利用的矛盾,以秸秆为主的畜牧粗饲料开发潜力是巨大的。牛羊等反刍动物对秸秆等粗饲料必吃,以牛为例,按2001年统计,全国牛存栏量为1.5亿头,年需粗饲料4.5亿吨,特别是对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粗饲料供应缺口很大。在秸秆开发利用领域里,每年有3亿~5亿吨的闲置资源;就市场来讲,存在着百亿元的商机,秸秆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据测算,每一万吨秸秆压缩饲料用于养殖业,可供3000~4000头牛粗饲料一年的食用,肉牛可增重增收15%,奶牛可增产增收16%,乳脂率也提高0.2%。与此同时,这些饲料绝大部分将形成粪便,一方面可用于制作沼气,另一方面形成的约一万吨有机肥可替代化肥,成为发展生态农业一个重要的产业链,实践证明秸秆是最广阔、最丰富、最廉价、品质较好的粗饲料资源,加快以秸秆为原料的粗饲料工业化生产和现代化的流通已迫在眉睫。

⑶秸秆燃气

秸秆燃气,是利用生物质通过密闭缺氧,采用于溜热解法及热化学氧化法后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这种气体是一种混合燃气,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亦称生物质气。

[技术原理]:

植物生物质(包括据木、木柴,野草,松针树叶,作物秸秆,牛羊畜粪,食用菌渣)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约为40%,其次为氢、氮、氧、镁、硅、磷、钾、钙等元素。植物秸秆的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质量分数为50%。这些生物质原料,在缺氧条件下加热,使之发生复杂的热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此过程实质是植质中的碳、氢、氧等元素的原子,在反应条件下按照化学键的成键原理,变成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的分子。这样植物生物质中的大部分能量就转移到这些气体中。

⑷秸秆直燃发电

秸秆发电是秸秆优化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1、目前我国秸秆直燃发电的基本情况:

据介绍,目前用于直燃发电的秸秆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黄色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等草木类农作物秸秆,具有体积大、重量轻、密度小等特点,为满足锅炉燃烧发热量,保证单位时间内的上料量,需要打捆至规定的体积和重量后输送至炉膛内燃烧;还有一类为灰色秸秆,主要是棉花秸秆、大豆秸秆、树枝、木材下脚料等密度较大的木本类植物,需破碎加工后输送至炉膛内燃烧;第三类是为提高燃烧值压缩为一定体积的颗粒的秸秆。在加工处理上,黄色秸秆的操作难度最大。

秸秆发电是近一两年刚刚起步的新兴产业,目前国际上在秸秆发电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煤炭资源比较缺乏的北欧国家,其中又以芬兰尤为突出,而丹麦生物质能燃烧提供的能源占到总能源的20%以上,瑞典占到15%。我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直追北欧,但是北欧国家主要是利用速生林切割成木片发电,与我国主要利用农业废弃物的国情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不得不在完全陌生的领域搞自主研发,生物链和技术链方面难度都很大。

3、秸秆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农民的生活用能,秸秆燃烧效率只有约15%,而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可以将热效率提高到90%以上,大大降低了废弃物的排放。由于燃料是农作物秸秆,生物质发电不仅可提供清洁能源,而且能变废为宝。

据了解,我国可开发的生物质能资源总量近期每年约为5亿吨标准煤,远期每年约为10亿吨标准煤。若综合考虑进荒山、荒坡种植各种能源林,远期的生物质能资源每年可接近15亿吨标准煤。如果我国生物质能利用量达到5亿吨标准煤,就可解决目前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0%左右,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碳量近3.5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近2500万吨。

上一篇:必会的100个新名词下一篇:幼儿园美术贺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