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案

2024-07-24

单亲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案(精选10篇)

单亲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案 第1篇

单亲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案

据统计,我校11届新生中,单亲家庭大约占10%,在个别班级里,单亲家庭还超过这个数字。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还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中,50%以上的同学为各班确定的重点生。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出现多种缺陷。根据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的接触,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不少惯于欺骗撒谎,过分敏感,情绪变化无常,容易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别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观厌世的倾向,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强的保护与防范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批评往往有抵触对立情绪,使教师在德育教育上、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花费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而收效甚微,因为未能摸索清楚他们的病症根源,无法对症下药,所以常常事半功倍。因此,无论从孩子的发展的前景,还是从完善学校的德育功能来看,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深入研究、积极开展。

究竟如何开展单亲家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我们一直在探索、在讨论,也通过网络搜集了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一段时间我努力,我们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单亲家庭的孩子最多的是孤独,生活的孤独,心灵的孤独。解决孤独的最好方式就是融入集体。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关爱和照顾,回到家里常常一个人呆着,没有交流,没有欢乐,所以有时他们就不愿意回到那个所谓的家,而是流浪在大街上,留宿的同学家,或者沉溺于网吧、录相厅,还有一些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走上犯罪道路。

作为学校,作为老师,多在课余时间举办些娱乐活动,或郊游,或公益活动,让这些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在活动中获取知识,锻炼身体,在活动中不再寂寞,在活动中忘掉烦恼,感受友爱。当他们生活中遇到困难,当他们心中充满烦恼时,就有了正确的发泄方式,和交流倾吐的良师益友。为此,我们政务处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作了详细布署,具体方案如下:

一、确定校内父(母)子(女)关系。通过一个简单的仪式,让单

亲家庭的学生和政务处全体工作人员之间,确定子女—父母的校内关系,给他们一个特殊的家庭,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

在这个家庭中最大限度地找回自己曾失去的一切。

二、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加强与单亲家庭学生的沟通,是决定我们工作成败的关键,没有很好的沟通,就不通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所以我们必须发挥各自的优势,尽可能

多的与他们沟通,经我们商议决定,我们值班当日,除学生上

课、吃饭、休息以外,让孩子们陪同我们值班,这样除了能有

充足的时间进行沟通处,还可以让他们去亲身体会我们工作的辛苦,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去关心他人。

三、占用晚自习时间,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设备,在餐厅组织小

范围的娱乐活动,如观看教育性强的影片,以卡拉OK方式,唱

些有教育意义的歌曲,让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让学生唱出自

己的心声,使他们从孤独、压抑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享受职校

大家庭的温馨。

四、利用节假日,组织集体活动。节假日,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们来

说是最无聊、最孤独的,他们也最怕休假日,因此我们准备利

用节假日,走出学校,去看一看家乡的山山水水,去德育教育

基地,让他们参加德育教育。

以上是政务处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出的工作方案,还只是探索,因为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第一次去尝试,没有成功的把握,但我们愿意去努力、去摸索,即便不成功,也能为我们这项工作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当然我们更希望我们的付出会有一个丰厚的收获。也真诚希望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近期日程安排如下:

1.5月11日下午,组织校内子女——家长关系确认仪式;

2.迅速深入学生内部,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心声;

3.5月13日,组织学生去德育教育基地“喜峰大刀园”参观。需要租大轿子车一部,大约40人参加。其他费用师生自理。

单亲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案 第2篇

破茧而出,羽化为蝶――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作者/王 咏 张华荣 李正洪

打工潮、经济潮带给这个时代最大的冲击是什么?你一定会说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思想意识的变革。可是,作为一个多年工作在一线的农村中学班主任,我最大的感触是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孩子性格孤僻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管理。针对这类特殊学生,我采取了“四抓”“四放”策略。

一、紧抓思想动态不放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之所以变成这个样子,绝非一朝一夕。冰心曾无数次歌颂孩子的.纯与真,十三四岁的少年不可能无可救药。

这些孩子往往处于两种极端,一类是受到极端溺爱,因为缺少父爱或是母爱,家人格外疼惜。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要求,家人都会满足。另一类,是缺少爱,因为继父或继母有了新孩子,对自己一点也不关心,造就孩子自卑、敏感,仇视圈里的人。同时要注重建设和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单亲孩子就不会有被抛弃、被冷落、被孤立的感觉,他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

二、狠抓行为习惯不离手

因为缺乏正确引导和行之有效的严格监控,大多数单亲孩子被管护人采用放养式管理。致使孩子性格偏激,且养成诸多恶习。明知不可而为之,无视于纪律,无视于自身成长,让人堪忧。

如何让他们改正不良习气,我做到一个“狠”字,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狠挖思想根源,召开专题班会,认识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明确班干部管理职责,向全班学生讲明班规,签订学生承诺书,狠抓制度落实,做到用制度来导行,用团队来监控,用管护人来配合,多管齐下,尽量杜绝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三、稳抓学习习惯养成不松手

我对单亲孩子学习上的要求是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我们是农村中学,单亲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这些孩子多数学习能力差,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尊重、理解他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教师是在诚心诚意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进而对你产生好感,乐意接近你。

四、长抓品行养成手拉手

因为对爱不敏感,所以不懂得去回报,如看风景,他们只注意了脚下那些弯曲的枝条,密林中干瘪的枯枝。所以忽略了闪光的绿荫、青草的温馨、明媚的阳光。纠正其心态,其实他们也很可爱,一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虽然形成了不良品行,但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不端品行是可以矫正的。

作为班主任我常用“爱心”表达对单亲学生的关爱,以情感化他们。利用课间、假日为他们补补课,聊聊天。班上也适时开展一些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集体温暖。执著于教会他们做人不松手,同时又该聪明地引导做人放得开:(1)放大优点,找回自尊;(2)放宽奖励机制,缔造自信;(3)放开胸怀,迎来关爱;(4)放手监控,回归本性。

印度思想大师奥休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而我要说:“好学生是孩子,坏学生也是孩子,只要去爱,不要比较。”是的,作为班主任,公平地去对待,多给他们一点爱。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亦会破茧而出,羽化成蝶,而你也在爱中升华。

多给单亲孩子一份理性、广博而智慧的爱,让他们拥有明朗的笑容、健康的心、真诚的爱,让他们也能在人生的百花园中翩然起舞,舞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彩!

谈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转化 第3篇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班级工作实践, 把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分为以下三种, 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第一种是沉默不语型:这种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温暖的亲情、愉快的心境和欢乐的笑声。如果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 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 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愉快。对孩子身上的毛病, 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 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家长更多的要在旁边鼓励, 与孩子站在一起, 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 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 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 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像家长一样, 用细致亲切的爱护去引导这种类型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 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的工作, 发挥他们的特长, 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

第二种是脆弱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 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以自我为中心。对脆弱型的学生, 要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的各方面工作, 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的家务活, 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经济上给一定的生活开支费, 让孩子承担起家庭或自己某一方面的开支。家长在必要的时候如孩子做错事等就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不能心软。但注意要让孩子觉得父亲或母亲这样做是为了他们好, 而不是冷漠辱骂的。

第三种是品德不良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 本身社交活动的繁多, 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 常常无法在家照料监督。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渐产生对道德规范错误的认识。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 容易接受社会消极评价的影响, 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积极的教育和评价, 这对自身的发展不利, 对周围的学生影响也极坏。

对品德不良型的学生, 教育转化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出现成效, 往往得不到家长的有力配合, 不但不帮助老师教育孩子, 反而庇护孩子的缺点, 或是干脆不管。班级工作中, 跟这种类型的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 就要多花费工夫。比如与这种学生的谈话, 如果在办公室, 有许多的老师, 学生站着, 老师坐着, 这种场合、方式方法的谈话绝对没有好的成效。学生有可能就不说话, 更不肯说心里话, 还会产生敌对的态度。最好的谈话场合不要选在办公室, 就老师学生两人, 双方面对面地坐着。老师不要用教育者的口吻来说话, 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口吻来进行。这样一来, 学生放松“警戒”, 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 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活动, 尤其是在校外的生活情况, 以便于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对于单亲家庭学生,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特点及教师自身情况, 采用心理疏导、行为矫正、创设班级亲情氛围等措施, 引导他们积极地投身于学习和集体活动中, 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健康发展。笙编辑:马中华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第4篇

一、用友情抚慰创伤

單亲家庭的学生因为心灵受到伤害,会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这时,我们应该是“先做朋友,再做老师”。这样,我们教师才能走进单亲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感受,才能想方设法促使他们得到健康发展。他们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教师要放下教师这个架子,和他们平等地相处,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诚恳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除了让我们自己做这些孩子的朋友,我们还应当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来关心他们。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祝福,一份礼物;在他伤心的时候送上一份安慰;在他成功的时候送上一声祝贺……让他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人在关心着自己,在爱着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真情的班级集体里。星星一开始拒绝我的关心,是因为自己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处理问题,这总方法却是他难以接受的。后来,当我放下教师的架子,把他当成需要关心的朋友,用我的真心去温暖他的心时,他欣然的接受了我的帮助。真是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二、用爱心抚慰创伤

单亲家庭的学生经历过父母离异,产生“父亲或母亲不要我了。”这种被遗弃的心理压力。他们长期生活在灰暗的空间中,他们似乎看不到蔚蓝色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新鲜的花朵。单亲家庭的学生只享受到一份父亲或母亲的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像正常同学获得两份关爱。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让自己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父亲或母亲,培养一股浓浓的亲子情。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一路上,还有老师为自己加油、喝彩。星星生活在单亲家庭,母爱的遗失,让他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我要他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幸福的事,让他从我这个班主任身上再次感受到失去的母爱。一次真心深刻的交流,他感动了;一碗浓浓的热汤,他的心更暖了;一次家庭集体活动,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他身边,也有一位老师妈妈时刻的关注着他。

三、用活动抚慰创伤

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同时,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用积极的心态抚慰创伤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星星以前的星期天都沉浸在网吧中,后来我发现他在下棋上很有天赋,以后的每个节假日都在我家和我拼杀棋艺,不仅主动参加学校的象棋兴趣小组,还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一等奖。

虽然我们不能阻止婚姻的离异,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百分之百的爱。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许多孩子一份完整的爱,一起为他们的童年疗伤,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脸上重新绽开灿烂的笑容,让他们在所有关心、爱护、帮助他们的人的目光中走向成功。如果有一天,孩子们长大了,当他们回顾自己走过的童年时代时,没有因为父母的离异而扭曲自己的人格、性格和生活方式的话,那他也许会感谢社会、家庭和学校中曾经关爱过他的人。

【作者单位:勉县九冶小学 陕西】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第5篇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一、事件的背景

我班男生甲,13岁,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在他7岁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9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甲从小就在家庭矛盾激烈争斗中成长。父母离异后,甲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由于夫妻感情的破裂,心情十分伤感,又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使甲自卑,苦闷。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甲对家庭无归属感,放学后不想回家,沉迷于游戏,经常逃课,学习成绩极差。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教育,使甲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我行我素,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争吵。离异的家庭使甲心灵受到创伤,离异的家庭造成了甲脾气急躁,情绪易激动,言语粗鲁。

二、事件的主题

资料显示:一个从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缺乏关爱的家庭走出的孩子,很难从他身上找到责任感、同情心,会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因此,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成为社会关心的焦点。

社会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的后果是离婚率越来越高,使单亲的孩子越来越多,无形中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的麻烦。教育无小事,细节贵如金!成功的生命教育往往是从教会孩子做每一件小事开始,而不是告诉孩子们一个抽象的道理。生命教育中有许多被忽视的教育细节,影响孩子的一生,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生命教育细节,能在生活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事件的过程

我针对他的情况,认真翻阅分析甲家庭情况,又通过与他的谈心和周围同学的了解。尤其是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曾是甲的邻居,对其的家庭比较了解。在全面掌握了甲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家庭生活教育情况后,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甲脾气性格以及目前的表现,与目前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我首先从指导家庭教育着手,开展对他家庭教育的指导系列工作。

1、培养积极情绪,为开设绿灯作准备。

首先,让学生坦然面对现实,理解单亲家庭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记得生态体验之《不要想老虎》,活动中主持老师不停地让大家不要想老虎,最后大家满脑都是老虎。该体验告诉我们过分地强调只能让教育失效。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对不过一分也绝对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的一份子,没有被孤立,不特殊。

2、指导创设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针对甲离异的特殊家庭,我认为甲家庭的问题关键在于甲的生父与母亲,只要他们改变了教育方法,为甲创设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一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于是我多次与甲的生父和母亲进行交流,指出他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离异家庭造成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离异家庭的缺损还导致孩子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作为离异的家庭,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以重新构建新家庭成员之间亲情,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的观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我的谈话,以一个母亲的爱去关心甲,真诚地与甲交心。母亲之爱给了甲温暖,他和他母亲的关系靠近了。甲的父亲也每星期看望甲一次,并与其交流沟通,这种平等的亲和关系,促进了甲的发展,加深了父母子之间的亲情。

甲的父母亲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为了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他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购买学习参考书;增设了写字台、书橱。每星期孩子回家后母亲尽量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交流,检查作业,复习功课,营造共同学习的家庭学习氛围。与甲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的建立,为甲改变,为家庭改变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3、营造和睦融洽的班级氛围,为她们提供锻炼平台。

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我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我与甲的交谈中,我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甲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

我为了让她感受到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妹,创造活动的环境。让她们置身于集体活动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她的孤独感。平常的学习生活我们可以有意的让他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参与班级某些决策,培养他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集体责任感,当他尽到自己的力量勇敢承担责任时,及时的给他微笑和鼓励,从而培养他的独立能力,使其了解每一个人都要在社会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长大后才能自觉地担当起对社会和对家庭应负的责任。甲是我班的文艺委员。

四、事件的结果

一年来,通过我对甲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对甲正确教育引导,使甲本人和家庭状况产生了系列的变化。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母亲无论工作再忙,都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小孩,进行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的指导,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的氛围。甲与其父母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父母子之情已经建立,家庭亲子关系加深,使家庭充满快乐幸福。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和睦相处,一个温馨的家庭已形成。甲的脾气性格有了明显的改变,性格开朗,与同学之间争吵少了,网吧也不去了,上课专心听讲,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事件评析

通过对甲的指导使我体会到:

1、离异后一定要从重建家庭成员亲情的关系着手,为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新环境而共同努力。用对孩子加倍关心和爱去抚平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和家庭缺损。

离异家庭,无论是哪一方承担子女,都要共同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担,不能因为自己是法律上的局外人,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离异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离异家长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育子方法,不然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当这些影响反映在孩子学习上时,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及父母的。这正是验证了中国的古话: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起点在父母处,只有父母配合学校的工作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离异家庭的父母一味的采取逃避的态度,只会恶化孩子的情况。

2、教师对单亲家庭的心理教育辅导十分重要。

班级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础,很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现象领域内进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开展心理诊断,能客观地、准确地鉴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病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伤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第6篇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基层家庭的主力成员大都外出务工或出海打鱼等情况有所增加,而其危险性也在不断增高,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可能;再加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的价值观念逐步开始转变,其离婚率也急剧上升,所以,单亲家庭的数量也随之上升。根据2007年9月份我校(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渔村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校就读的近2600名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就有126人,约占总人数的4.9%。而单亲家庭子女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其心理障碍也较为突出,其中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放任不管,或粗暴教育,或无力无人监管,加上社会上不健康影视文艺作品的不良影响,所以毒害了他们的心灵,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他们中有一些人还受到老师的冷落、挖苦和家长的训斥、打骂,同学的讽刺和嘲笑,于是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心理畸形、变态。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经调查,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家长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及生活状态

1、据对我校100多个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不少惯于欺骗撒谎,过分敏感,情绪变化无常,容易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别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观厌世的倾向,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强的保护与防范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批评往往有抵触对立情绪。

2、在婚姻破裂的家庭,父母互相冷战,无暇顾及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担心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会被对方问起家庭情况,因此,变得沉默寡言,离群索居。这些孩子还表现了对谁都不相信,对自己也缺乏信心。

3、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情绪上表现不稳定,厌学心理严重,意志力差,智力水平低。常常表现为:行为懒惰、放任,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现象,厌学心理十分严重。

(二)单亲家庭家长的心理及对孩子的教育状况

1、一些单亲父母或是经济上的原因,或是考虑到以后再婚的问题,在处理孩子的生活学习上总觉得很烦,于是把孩子晾在一边,使孩子的心里感觉自己成了“多余人”,小小年纪就尝到了世态的炎凉和自私者的冷漠。

2、有的单亲父母把孩子当成了发泄不快情绪的对象。往往因为生活中一件不如意的小事而大发脾气。这时往往孩子就成了这些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父母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不问清红皂白地打骂孩子。

3、再有的是一味地溺爱孩子。一些离异夫妻在良心上感到自己对不起孩子,怀着深深的内疚心理,在对孩子的态度上,表现为一味地溺爱,拼命地娇惯,对孩子的不足缺点,也因怕伤了孩子本来就在父母离婚中变得脆弱的心,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不管。

4、另有一些单亲父母,因为对自己的婚姻失去信心,或对个人的前途也失去信心,于是便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渴盼孩子长大成人,将来有所作为。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上对孩子的要求苛刻得不近人情。

我们进行此项研究,选题的意义是在单亲家庭呈上升趋势的社会中,通过研究和开展心理辅导,探索出适合我们学校的单身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为推进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作一份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完整家庭的子女,所以,我们学校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单亲家庭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单亲家庭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其个性的目的。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家庭的单亲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试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的单亲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或监护人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战障碍 2 调节自己;另一面,积累个案经验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单亲家庭家长素质和条件状况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的习惯,所有这一切,每日每时都在塑造着家庭最幼小成员的心灵。所以,我们研究家庭教育不能孤立片面的研究孩子而忽视为人父母者;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毕竟孩子心理与性格的缺陷更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的变故。学校与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家庭,联合家长,并注重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协调一致,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2、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品质素质现状调查与研究:通过调查,找出孩子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3、单亲家庭中成功教育的经验总结:有关单亲家庭孩子的负面报道很多,而成功的报道极少,这会使人们无意中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凡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肯定是不够健全的,而使本来脆弱的单亲家庭背上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认为应该为单亲家庭树立榜样,鼓舞信心,让他们能以坦然正常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和生活,同时从中得以借鉴和学习。

4、探索学校如何结合社会力量有效地优化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研究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实践体验、经验总结等。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A、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12月

1、整理资料,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教育理论。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方向等。

3、拟订开题报告,建立研究对象档案。B、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9年5月 第一步:2008年1月—2008年6月

1、科学分析,理清思路,制定调查方案。

2、问卷调查设计和个案访谈的设计。

3、进行单亲家庭的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情况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第二步:2008年7月—2008年11月

1、开展教师、学生、家长互动互访活动。

2、对单亲家庭学生、家长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

3、科学地分析研究结果,同时制定方案。第三步:2008年12月—2009年5月

1、进行个案研究和实践,寻找解决单亲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2、总结规律,寻找解决单亲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3、开展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C、调研总结和课题的完成阶段:2009年6月——2010年6月

1、收集实验素材,整理课题图片,完成“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论文集。

2、课题归纳、总结,并完成实验报告。

3、进一步开展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4、在本校开展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成果的调查情况与汇总。

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班主任骨干力量,大多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活动中,科研氛围浓厚。

(2)优势明显:我校处于渔民家庭居住的地方,既有渔民子女,也有外地学生,家长打鱼务工或无业人员众多,单亲家庭学生占有一定的比率,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及课题组研究人员:保证研究工作的如期开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和物质保障: 学校负责统筹解决。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家庭的单亲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试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及教育方法方式。

3、使单亲家庭的学生及家长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4、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总结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将有价值的教育经验或观点推广至家庭乃至社会,并如期完成其所研究的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等。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七、课题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论文

(2)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3)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长:

邓务社

全面组织和负责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副组长:

组织策划

负责研究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成员:

黄小有

协助收集有关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刘燕慈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杜春梅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马燕娜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施金菊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第7篇

欧 霞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单亲学生的数量大有增长的趋势,特别是离婚的年轻化,致使小学里的单亲学生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学习、品德各方面不乏有出类拔萃者,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单亲家庭子女在学校中的表现比较落后,成为学校工作的难点,为深入做好单亲子女的教育工作,本人在从事基础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座谈、家访、观察学生作品、阅读学生日记等多种方式,对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数量、形成原因、心理特点及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调查,就小学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及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本论文由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论述了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是分析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表现。第三部分是单亲家庭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第四部分小学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针对社会的不良环境给小学单亲家庭学生带来的影响,建议社会应该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合理引导单亲家庭学生,并建议应建立指导单亲子女教育的专门组织机构,为这些单亲家庭乃至于单亲家庭的孩子们,而且这一点不仅仅是对单亲小学生而言,应该面对所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实现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营造单亲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小学

单亲家庭学生

教育

对策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自60年代以来,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就因离婚率的急剧上升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万物复苏,百业俱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解体了,我国的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异家庭的增多导致单亲儿童人群的扩大,法律赋予公民自由结婚和离婚的权利,却无法考虑孩子在家长离异后的情感缺位。因此,单亲家庭作为社会高速发展的副产品,不可避免的产生,留给孩子们的是灾难。这是社会的缺憾,需要依靠社会化的进步来净化。学校,正是这种净化的催化剂。单亲家庭给予孩子的,或者是极端的溺爱,或者是无端的指责,更有甚者,对孩子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如何帮助和教育这些孩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颜龙秋(2004)认为中小学和幼儿园要积极挑起帮助和教育单亲学生的重担。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严格性、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的系统影响,除了按常规对单亲家庭学生施以教育外,还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特殊心理特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必要的强化教育。

二、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表现。

由于单亲家庭父母经历了离婚或丧偶的痛苦,身心俱疲,许多时候,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过去,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父母双方相互推卸责任,结果谁也不管子女,挖空心思宣传对方的不是;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

(二)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多属于这一类。

(三)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

(四)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孩子经常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等不良品质。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有些孩子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着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在经济上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导致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瞧不起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六)单亲家庭的家长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这一类学生大多烦躁、逆反。

三、单亲家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平时观察、心理测评、谈话等手段,我们对他们的心理与思想品德进行了分析、综合,归纳出以下特征:

(一)强烈自尊与盲目自卑相交织。这些学生极需要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要面子、讲义气,自尊心很强。但由于家庭或家长的声誉不好,难以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加上过份敏感,别人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便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其自尊极易转化为盲目自卑,内心焦虑而紧张,久而久之,导致情绪低下,不再热心集体荣誉与集体利益,意志消沉,失去自信。

(二)自立自强与意志软弱相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成人感 与独立欲望日益增强,尽管家中变故导致自己变成了单亲或离异孩子,但他们大都比常人家孩子早知事,极愿意独自去处理家中大小事务,向往自立,渴望自强。但由于家庭教育中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又无社会经验,往往一遇困难,就显得无助、退缩,少有人具有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和耐性。在学习中易表现出一两次成绩不好就放弃的现象,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此外他们抗诱惑力差,意志软弱,盲目跟从他人易犯错。久之,自立自强欲逐渐消失,软弱懒散习气加重。

(三)争强好胜与失败挫折相矛盾。特殊的家境原因,促成了他们强烈的争强好胜欲望,随时都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与强人之处,力求时时处处不比别人差,这本是好现象,可由于缺乏完整、科学的家庭教育与指导,有时盲目地、不切实际地去追求强和胜,往往付去了了很多,而得不到应有的成果,情急之时,无形中挫伤了自己,心理上遭受打击,个别不坚强的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多次失败,他们不找自身原因,反把这些挫折与失败归咎社会、家庭和他人,而产生仇视心理。

(四)兴趣低下与追风心理相混合。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参考,少数学生兴趣分散、低下,面窄且波动不定,对高尚型的人与事和智力开发型的书籍与活动没兴趣,而对浅陋、低俗的故事,兴趣则很大。追求奇异发型、奇装异服、时髦打扮,追风追星倾向重,但也不持久,时间稍长,就会发生转移,见异思迁,无甚专注力,易受人控制,而且言行日见粗陋,品行日愈低下。

(五)不信任人与逆反情绪相交融。由于年龄小,分辨力差,家庭、社会、邻里、同学当中的诸多不当言语和行为,常挫伤与刺激他们,使他们对任何人都持不信任心理,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嘲弄和不公平,因而怀疑一切、自我封闭,逐渐与他人对立、敌视,乃至对抗,谁的话也不听。在品质上表现为阳奉阳为、任性,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势,动辄打人骂人,一天天地走向惰落,步入邪道。

四、单亲家庭学生的现实表现。

根据我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认为单亲孩子的“特别”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忧郁型。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者根本就没有监护人,很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少言寡语,胆小怕事,自卑,不愿意和同学交往,整日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旷课、流失和辍学等现象。

(二)随意型。部分单亲家庭的监护人总感觉对不住孩子,从而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的满足,无形中滋长了孩子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多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合作意识差,自控力差,合作能力低,逐渐成为班级的“另类”。

(三)怀疑型。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在父母离异时被当作“累赘”踢来踢去,其幼小的心灵被蒙上阴影,以至于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学习上无上进心,学习成绩差。

(四)烦躁型。部分单亲家庭的监护人把孩子视作一种负担,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爱心和耐心,甚至少数人将孩子作为自己的出“气筒”,朝打暮骂,使孩子逐渐变得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点小事和同学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

五、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一种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家长应树立责任意识,注意教育与爱的统一。

(一)作为单亲学生的家长,无论孩子的抚养权是谁,无论婚姻的过程与结局如何,都应该树立起责任意识,承担起教育与爱的责任:不要向子女隐瞒真相,更不能恶意去中伤对方或者阻止没有抚养权的一方前来探望子女。更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有一种负疚心。更想以为子女付出更多来补偿子女而放弃对子女的正当要求。对孩子的未来应确立起适度的期望值,同时注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其身正,勿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勿从”。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为此,我们每期的家长会专辟一个时段,再单独培训单亲学生家长,重点是培训特殊家庭的教育方法和特殊心理知识。通过举办单亲、学生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报告会和定期对家长进行家访、信访、谈心等方法,要求家长为了孩子努力做到:

1、每月一次书信交流;

2、每周一次情感沟通与谈心;

3、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家庭矛盾不当着孩子面争吵、处理,不出现任何违反道德的事情;

4、树立平等、民主意识,相互间要多些理解,多些尊重;

5、关爱与温暖代替声色俱厉与呵斥等途径较大地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二)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爱的补偿

作为专职的教育重要机构,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爱的补偿:要理解、尊重、信任单亲家庭学生,保障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创建友爱互助式的教育氛围,可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气氛,可以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消除过强的自尊心,缓解心理负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友谊,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纯真的友爱。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对这些学生的保护和教育任务,发挥教师良师益友的作用,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关注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生活,建立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档案,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多同他谈心,帮助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其不良学习的态度。让单亲、离异家庭学生时刻感受到集体温暖,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最重要目标和最有效的方法。让他们感到“单亲不单,离异不异,隔代不隔”。具体措施如下:

1、学校努力营造以人为本、温暖和谐、文明上进的育人环境。经常举办一些高尚的智力型的讲座和逆境中奋起的模范人物的事迹报告会,定期召开此类学生座谈会,开展心理咨询,开解学生心结等,热情关注与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心理状况。

2、在各班建立单亲、离异家庭学生“特访联络卡”和“成长记录卡”。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与老师们的关心与温暖,产生幸福感;

3、班级建立“听、开、寻、树”思想工作机制,即定期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听取心声,体贴学生;开启心结,引导学生;寻找亮点,表扬学生;树立信念,激励学生”。把这个机制列入班级工作常规和目标管理之中;

4、开展班级“温馨家庭”活动,每逢他们的生日,由班主任、班委会组织大家给他们开展“生日庆祝”活动,让他们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体验到家的温馨;

5、重大竞赛评比活动,班里多让他们参与,鼓励取得成绩,培养其成功欲、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6、科任教师在每班负责一个单亲离异孩子的思想教育,做到定期谈心谈话,指导生活真谛,提供学习方法,辅导学习一次,每期单独带他们外出进行一次参观、旅游、野炊、义工等有意义的活动;

7、班委会组织帮助他们的各种小组,如“学习小组”、“情感小组”、“生活小组”、“文体俱乐部”、“心声倾吐热线”等。所有这一切使学校德育教育深入到了他们的心理和心里之中,体现了人事关怀。正如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

(三)社会应营造和谐的氛围,共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

社会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健全社区互助网络,营造和谐的氛围,形成教育合力: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由街道、村委会牵线搭桥,开展结对子活动,关心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教育,给予单亲子女以关怀、同情、帮助,注意保护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歧视、冷落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了解家长及孩子的思想状态,并及时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商量、研究,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坚决杜绝“5+2=0”现象在这批孩子身上出现,学校加强与孩子所在社区及其主要亲属朋友邻里的联系,建立联系网,互通信息。请他们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态度关爱孩子、不歧视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在经济上、生活上、学习上、情感上援手帮助他们;发现孩子行为不端、怪异时,真诚教育开导他们;上学放学时多送一句温暖的问候语;当孩子家人不在家,倍感孤独时,就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来,一句适时的表扬鼓励之语,可以驱走他们心中的苦闷,有时会改变他们的人生态度,甚至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等,使孩子在双休日、节假日里仍然享受社会的温暖和生活的快乐。

浅谈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 第8篇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一些常见的心理特点

我校学生的父母大部分是日、韩、台湾等地区在华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另有一些父母是本地的一些富裕的商人和企业经营者。然而, 对于部分家庭来说, 优裕物质条件却并未能给孩子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关爱。作为多年的班主任, 在每学期每个班级, 我都会接触到一些单亲学生。相比其他同龄孩子, 虽然一些单亲学生表现的更加懂事, 早熟, 坚强。但是, 家庭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调查, 笔者发现单亲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如下:

1. 自卑多疑, 不愿与他人交流。

孩子们需要来自于父母亲的完整的关爱。一旦处在一个单亲家庭里, 孩子就少了一些安全感, 多了一些遗弃感。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 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 也会拒绝或曲解同伴的友情,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表现出自闭倾向。

2. 自由散漫, 缺乏自制力。

有一些单亲的家长用物质上的满足、无止境的迁就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 对孩子没有提出较高的要求和管束, 过分溺爱, 从而造成的孩子自由散漫的坏习惯, 管不住自己, 常常逃学、逃家, 违反校规校纪。也有些孩子, 在父母离异后, 由祖辈抚养。

3. 抑郁冷漠, 难以融入班集体。

有的孩子因生活动荡、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失落和痛苦, 常常闷闷不乐, 情绪低沉。特别是见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 这些孩子内心就更加难受。在学校里, 怕遭到同伴异样的眼神和嘲弄, 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长此以往, 缺乏交往的孩子自我封闭, 我行我素, 对周围的人或事漠不关心, 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

4. 逆反狂妄, 以自我为中心。

单亲学生有时容易成为其他学生奚落和欺负的对象, 然而他们也渴望被人尊严和欣赏, 于是, 有些单亲学生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 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 对着干”, 以显耀自身。

二、针对单亲学生的教育方式

1. 与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

在学期刚开始, 老师应该对班级的学生家庭进行整体的了解, 对单亲学生进行一些家访。通过家访来了解一些家庭因素对学生思想、行为和学习的影响。要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以便于和家长一起努力, 争取在教育孩子办法的方面达成共识, 以便达到对症下药、有效教育的目的。

2. 建立起更好的互动关系。

(1) 要以合适的方式方法开启单亲学生的心门。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在他们有心事时, 通常不愿让周围的人知道。此时, 我们不宜直接刨根问底, 而应若无其事地在学习、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去关心、帮助他们, 使他们经常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感受到生活中原本缺少的亲情。再利用合适的课间时间和他们多谈心, 在日常活动中拉近距离, 让学生渐渐的视老师为知己, 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2) 要通过自己的耐心培养学生的决心。因其特殊的经历, 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带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 教育起来难度较大, 反复性也较强, 很难在短期内有明显的变化和进步。所以, 教师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取得进步。

3. 创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小小的班集体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 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单亲学生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中去。

(1) 教师要重视班级班风的建设。班风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 在班级内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要在班级里形成亲切、和睦和互助的班风, 形成文明礼貌的氛围。坚决严肃处理歧视、嘲笑或戏弄单亲学生的行为。

(2) 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同。教师要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 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要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 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 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 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 使同学们接受他们, 乐意亲近他们, 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让单亲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来自于老师、同学的关爱和认同。

4. 管理单亲家庭的学生依然要宽严相济。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对于一些屡次触犯校纪校规的行为, 在耐心教导和关爱的同时, 予以适当的处分, 并鼓励其积极改正错误, 予以关怀, 予以期望。把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分相结合会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单亲家庭学生的感恩教育 第9篇

一、调节功能

小秀没有父亲,常常独自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同学交往,自卑心理比较强。虽然学习成绩还跟得上,但是呈下滑的趋势,由此也造成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缺乏。当我看到她终日忧郁的神情时,我知道她太需要帮助了。可是,据了解,她害怕老师知道她的身世。为了帮助她,我假装不知,把她分到同样没有父亲的副班长的学习小组里去。副班长的性格比较开朗,也比较自信,而且善于开导人。在快要开感恩班会之前,我故意向她们透露了班会的部分内容,并表示:“在班会上,可能会请你们组谈谈对父母的心愿,你们可以提前悄悄地把心愿写给老师,以便我向同学介绍你们小组成员的感恩故事。”开始她对我不够信任,害怕我把她的情况公开出来。经过副班长的开导和鼓励,她终于把心愿写下来,交给我,还要求我不要说出她的秘密。她看到妈妈太辛苦了,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爸爸,可以负担沉重的家庭事务。我很快给了她书面回复,充分肯定了她这种想法的纯洁和高尚,证明她比其他同学更加能为含辛茹苦的母亲着想。我没有鄙夷她的想法,她感到很意外。因此,她对我产生了信任。我顺势对她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告诉她像她这么懂事的学生不多,要她放下思想包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她答应了。我在班会课上对小秀的家事只字未提,反而从她的学习表现上大做文章,提出认真学习是感恩父母的最好表现。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她由信任老师,再到信任同学,开始活跃起来,情绪不再那么低落,意志不再消沉,很快,学习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在这个同学身上,我正是用“欲‘感故‘纵、淡化感恩”的方式,开启了她的心扉,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从而调节她的心理、情绪。看上去是淡化感恩,实际却是强化了感恩的功能。

二、启发功能

有些学生,对于感恩的含义是理解到位的,理论上的东西他们懂得不少,道理不用跟他们多讲。他们也比较自觉地报答父母,还时常摘抄一些关于感恩的格言警句。可是当回到家要帮父母做一些实际的事,尤其是比较亲密的举动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难为情,以致所有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都不起作用了。副班长,学习好,懂事,能干,而且温顺善良,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我注意到她对老师是那么的黏乎,总是喜欢和老师接近,并且惟恐不能帮老师的忙,做事似乎一点都不累,有时候还会对老师真诚地说希望老师多和她说话。可是据说她在家里并没有那么积极地为她母亲分担家务。这让我察觉到了她由于缺乏父爱的孤独感。于是我私下和她谈心,了解她平时帮母亲做什么。她告诉我,母亲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可是她又不知道怎么帮母亲,只有把这个想法用于帮助同学、老师上。她认为,只有读好书,长大能够挣钱帮母亲治病,才叫做帮母亲。我首先表扬了她胸怀大志,然后告诉她,其实要帮母亲完全可以从现在做起,从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做起,包括做饭、洗衣、梳妆打扮等,事无巨细,都是感恩的表现啊。她受到了启发,后来,她能够帮她的母亲做很多事情,整理贴身衣物和被褥等,甚至包括要花最大勇气的一件事——帮母亲洗澡。回到学校后,她常主动向我汇报这个周末回家帮母亲做了什么,

她心中的困惑烟消云散。很庆幸,我又成功地帮助了一位学生。

三、感化功能

有没有对感恩持排斥态度的学生呢?有。比起那些家庭完整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加容易对感恩教育的内容产生抗拒、排斥的心理。比如小坚、小文等同学。由于父母离异,母亲都改嫁了,他们很自然地产生了对父亲的怨恨情绪。在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幸福的时候,在羡慕别人家的天伦之乐的时候,尤其是当老师谈到要报答父母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反感,认为是父亲造成母亲的出走,是父亲造成了他们的痛苦。这种思维方式也使得他俩成为班级中最难管理的学生,六年级时就偷偷吸烟,学习一塌糊涂,经常夜不归宿。为了教育、转化他们,我花了很多心思,用了很多办法,可是收效甚微。借助感恩教育的契机,我专门带他们到家里看父亲独自抚养孩子的VCD影片,让他们知道悲剧未必是由父亲单方面造成的,也许父母都有错,而其中一个人舍不得孩子,愿意和孩子同甘共苦,这不是你们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吗?在触动了他们的思想后,我又继续加以引导,帮他们分析父亲的难处,及为了孩子付出的艰辛,教他们体谅父亲,感激父亲。终于,真诚融化了他们内心的坚冰,他们原谅了各自的父亲,检讨了自己过去不理智的行为。后来,小坚告诉我,以前他很恨他父亲酗酒,大骂父亲,自从他亲近父亲、理解父亲后,父亲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今他看到父亲白天耕田太辛苦,为了帮父亲减轻疲劳,他主动帮父亲买酒,让父亲每天晚上适量喝一点,既保健身体,又能尽一份孝心,父子关系相当融洽。

四、激励功能

单亲家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案 第10篇

重庆市丰都中学(重庆 丰都 408200)孙念明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重庆 丰都 408200)隆 竹

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学生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学校和每一个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由于家庭的残缺,单亲家庭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同程度地带来阴影,心理健康也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所以这部分孩子更应该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集体和社会的关爱。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不少单亲家庭中,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在悄然变化着,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了解他们的异常心理及行为,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调查分析,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孤僻、任性、自卑与敏感。

二、逆反、撒谎、好斗和报复。

三、意志薄弱,成绩下降,厌学、逃学。

四、自由散慢,不思进取,破罐破摔。

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有效的教育对策是:

一、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全面情况,方能做到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班里同学的反映,进行家庭访问。事实表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二、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家”的感觉,是保证班级教育的有效措施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失衡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变故引起的。一个好端端的充满幸福温馨的家,突然少了一个亲人,失去了一份亲情,这时孩子最希望的是家庭和睦,有人关心照顾自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不可能复原孩子的家庭,却可以让孩子重新找回“家”感觉。为此,我和本班每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都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施加影响,让家长确实负起扶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家长无力监护孩子时,班主任也应该努力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一个“家”,让他们跟健全家庭的孩子一起生活和学习。我班单亲家庭学生谭某某,父母离异,父亲在丰都上班,母亲在广州打工,她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外婆每月的收入很低,无力抚养她,而她的父母又不管她,连她上学的费用都不愿出。我知道这情况之后,多次打电话给她的父母联系,给他们讲孩子的理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表现情况,以及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法定义务等。后来他们想通了,互相协商后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解决了。该生现在也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了。本期还当选为学校纪检部的副部长。这一切,缘于她找回了“家”的感觉。

单亲家庭学生在内心深处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班主任除了做监护人的工作外,为单亲家庭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充分发挥班团(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学生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学习竞赛活

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要求他们和班主任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我想有个家,有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当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倒出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渴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单亲家庭学生重新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三、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学生,是医治异常心理的良药

对单亲家庭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无私的爱。班主任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呢?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

药”(苏霍姆林斯基语)。班主任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学生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班主任切忌工作方法的粗暴,必须以理智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现实生活真理,促其清醒地认识自身错误,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最要紧的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帮助他们。第一,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第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班主任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死亡是无法挽回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第三,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炼其坚强的意志。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至自由散慢,厌学、逃学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激发他们的自尊心,磨炼坚强的意志。自尊心“是人类许多高尚品格的人性的顶峰”(苏霍姆林斯基语),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同时也是人们克服缺点和错误的内部动力。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从心底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是完全平等的。有了自信,才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再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分析自由散慢的危害、自暴自弃的后果。还应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告诉他们:家庭的不幸也许不是坏事,勇敢的孩子正好磨炼自己的意志。意志磨炼对于一个人成才和事业的成功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一般说意志都比较坚强。在我国历史上,匡衡家贫如洗,凿壁借光,后来成就事业;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因贫穷而改嫁,他在破庙读书成长;在国外,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两岁丧母,9岁丧父;大名顶顶的高尔基幼年流落街头,上的是“社会大学”„„如果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严格约束自己,和班集体一起遵守共同的规则,和社会一起遵守共同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爱我家》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小学消防安全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