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的解题技巧

2024-07-26

高考化学的解题技巧(精选9篇)

高考化学的解题技巧 第1篇

高考化学电化学答题技巧

第一、遇到电化学的考题,一定要先判断是电解池还是原电池,这个很简单,看看有没有外接电源或者用电器即可。

第二、如果是原电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这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题里都会给的很清楚,现在的高考很少考我们已知的一些电池反应,这样更能突出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步就类似起跑的一步,一旦你跑偏了或者跑慢了,整个电池题就完蛋了。所以原电池只要把这一步解决掉,后面几步其实就是行云流水。

秘诀:判断生成的阳(阴)离子是否与电解液共存,并保证除H、O外主要元素的守恒;共存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切记切记!!!!例如:题里说的是酸性溶液,电池反应里就不可能出现氢氧根离子;如果是碱性溶液,电池的产物就不可能存在二氧化碳;如果电解液是熔融的氧化物,那电池反应里就不会有氢氧根或者氢离子,而是氧离子……

2.电子转移守恒: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说白了就是氧还反应中的判断化合价升高还是降低)

秘诀:这里需要说的就是化合价比较难判断的有机物:有机物里的氧均是负二价、氢是负一价、氮是负三价,从而判断碳元素的化合价即可。这里还需要强调的就是:

例如正极反应方程式,一定是得电子,也就是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如果正极反应方程式里即出现升价元素,又出现降价元素,这个方程式你就已经错了。但是可以出现两个降价,这种题也是高考考察过的,但一般情况下都是一种变价。

3.电荷守恒:电子、阴离子带负电,阳离子带正电。缺的电荷结合电解液的属性补齐,这句话是很重要的,酸性就补氢离子,碱性补氢氧根离子,中性一般都是左边补水,熔融状态下就补熔融物电解出来的阴离子即可。

4.元素守恒:一般都是查氢补水,最后用氧检查。记住基础不好的孩子们,切记不要补氢气和氧气!!!

第三、如果是电解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书写方法和原电池一摸一样,殊途同归。

2.电解池不同于原电池就是电解液中有多种离子,到底哪个先反应,哪个后反应。因此就一定要记住阴极阳极的放电顺序。

阳极:活性金属电极(金属活动顺序)> S2? > SO32?> I? > Fe2+> Br? >Cl? > OH? >含氧酸根离子

阴极:Ag+ > Hg2+ > Fe3+> Cu2+ > H+(酸)> Pb2+ > Sn2+> Ni2+>Fe2+ > Zn2+ > H+(水)>Al3+>Mg2+>Na+>K+

化学学科大题的答题策略

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 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 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很基础,陌生度也不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视盖斯定律的应用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及注意事项;有关各类平衡移动的判断、常数的表达式、影响因素及相关计算;影响速率的因素及有关计算的关系式;电化学中两极的判断、离子移动方向、离子放电先后顺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有关利用电子守恒的计算;电离程度、水解程度的强弱判断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技巧等基础知识,都是平时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重点。在理解这些原理或实质时,也可以借用图表来直观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自己分析图表的能力与技巧。总结思维的技巧和方法,答题时注意规范细致。再者是该类题的问题设计一般没有递进性,故答题时可跳跃式解答,千万不能放弃。

3.实验类试题

该类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设计、探究与实验分析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气体制备、溶液净化与除杂、溶液配制、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中和滴定等基本实验的重组或延伸。

【答题策略】 首先要搞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一系列操作或提供的装置都是围绕实验目的展开的。要把实验目的与装置和操作相联系,找出涉及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或物质的性质等,然后根据问题依次解答即可。

4.有机推断类试题

命题常以有机新材料、医药新产品、生活调料品为题材,以框图或语言描述为形式,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与转化关系、同分异构、化学用语及推理能力。设计问题常涉及官能团名称或符号、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反应类型、空间结构、计算、检验及有关合成路线等。

【答题策略】 有机推断题所提供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也可能有数据),这类题往往直接从官能团、前后有机物的结构差异、特殊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不饱和度等角度推断。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也告诉一些物质性质)进行推断,一般是先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再求分子式,根据性质确定物质。至于出现情境信息时,一般采用模仿迁移的方法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使用。推理思路可采用顺推、逆推、中间向两边推、多法结合推断。

高考化学的解题技巧 第2篇

推断题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解无机推断题时,读题、审题相当重要,在读题审题过程中,要认真辩析题干中有关信息,抓住突破口,分析无机推断中的转化关系,仔细推敲,挖掘出隐含条件。

基本思路: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

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阔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结论时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就不要写化学式。

二、有机推断题复习方法和策略

有机推断和合成题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用水平,又能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可与所给信息紧密结合,要求迁移应用,因此成为高考的热点。有机推断是一类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的题型,其一般形式是推物质,写用语,判性质。当然,有的只要求推出有机物,有的则要求根据分子式推同分异构体,确定物质的结构;有的还要求写出有机化学方程式。由于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同分异构现象,而有机物的分子式不能表示具体的物质,因此用语中特别强调写出有机物质的结构简式。

高考化学的解题技巧 第3篇

一、心理及生理准备不充分

大多数同学认为,高考是一个人学习历程中的重要考试,也是决定前途的关键时刻。因此在面对高考时,思想压力过重,由此导致怯场、思想紧张或思维空白现象的发生,如何减小压力,主要是由考生的心态决定的,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放松自身承载的压力。过度的紧张可能导致考试的失常。考生在临考试时一定要进行自我调节,深呼吸以排解紧张、焦虑,要肯定自己,如我能行、我会考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等心理激励。但也有部分考生在面对考试时过度放松、态度散漫,在平时月考、检测中不集中注意力,在考试时漫不经心地摆弄手指、抚摸头发等,影响了思维的正常发挥。

二、粗心大意,影响考试成绩

1. 审题不仔细,抓不住关键词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近些年来高考理综试卷中,出现一些材料新颖、平时不常见的题型,但落脚点地还是回归教材,有时答案就在题目给出的信息内。面对这种情况,部分考生抓不住解题的关键,不能深入理解题意,无缘于分数。也有部分考生对该类题型存在芥蒂心理,未考先败。还有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没有融会贯通,碰到这类题目一筹莫展,面对这种状况,考生要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认真审题,冷静作答,联系教材(万变不离其宗),灵活运用已有知识。

2. 学生试卷中常见错误与缺陷

(1)概念性问题含糊不清。例:下列可用做服饰的物质有:A.合成高分子B.硝化纤维C.蛋白质D.糖。结果大部分考生的选项中都含有硝化纤维。

(2)结构简式、结构式和分子式相混淆。在常见的微粒的电子式书写中,部分同学将结构相混淆,书写错位。

(3)书写不完整。在多选题中,作答不完整,漏填选项;在填空题的作答时缺少相关量的单位;在有机反应方程式产物中漏写HCl、H2O等简单分子;在有关方程式中遗漏化学反应条件“↑”、“↓”和物质的状态;苯环结构简式往往漏画半圆圈。

三、做题顺序与时间分配

在考试中,首先应通览卷面内容,做题时一般选择先易后难。通常情况下,基础题和稍难的题占卷面总分值的80%之多,在时间的分配上,应根据题型的难度和分值的大小合理安排。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后发现:理综试卷的命题顺序一般是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进行设置的,在做题顺序的选择上,考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科目选择解题顺序。若化学是优势科目,笔者认为,首先突破化学题更为有利。一般来说,化学题型分值的设置是居于生物题和物理题之间的,可根据三科分数比重、难易程度等进行作答。在初步的审题与解题中,及时顺利地获取较多的分数时,考生的心理状态会维持在该水平内,后面在解答生物、物理题时,思路会更清晰、流畅。不过在解答化学题时,也应遵循由简到难的解题原则,对于难度较大的题,不宜浪费时间,应搁置处理,继续进行下一题的解答。在解答完会做的题时,可继续进行搁置题的解答,要相信自己,即使最终没有完全解答,也不要灰心。在考试中考生要切记:由简到难进行解答是各科考试的共同原则,尤其是在解答理综卷子时,要谨记该原则。

四、规范标准化解题,克服非智力失分

1. 做好高考前的准备工作

临考前一天应准备好考试的相关用具,如准考证、各种书写文具、计时工具、饮用水等。

2. 在考试中,要学会趋利避害,最大程度地获取分数

对于那些分值较少的基础题,切不可掉以轻心,谨慎、冷静、认真作答,确保分数拿到手,切不可粗心大意错过得分机会。对于难度较大的题型,保持冷静、避免烦躁。相信自己能行,保持好心态,全力以赴解决难题。

高考化学的应试技巧及解题对策 第4篇

高考化学试题的总体方向是测试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考查内容为现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能力要求主要为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化学实验探究能力、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和化学发展过程,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发展观,区分并选拔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考生进行进一步学习。

江苏高考化学试题命题“将进一步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体现江苏特色,在有利于化学高考平稳过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应具有对2012年试题的继承和向2014年高考过渡的显著特点,因此熟悉近3年高考化学试题、关注新课程,对理解2013年高考化学命题思想尤为必要。

调整应试水平

1.良好的考试心态。充满信心,相信老师已经把考试所需要的知识都全面系统地教给了我们,相信三年的艰苦努力已经使我们具备了应付高考的能力。

准确定位,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把自己会做的都完成并做正确,这就是你最大的成功。

2.冷静的应考策略。要保证解题的准确率,就要做到细心审题,冷静思考,精确运算,规范表达。把细心精致落实到审题、解答等各个环节中,做到聚精会神,一丝不苟,沉着冷静。碰到容易题不大意,遇到难题不畏难,不惊慌。考试过程中要做到“会做的题不丢一分,不会做的题能得几分是几分”。答题要注意条理清楚、卷面整洁、字迹端正。

3.合理的考试安排。考前5分钟,要浏览全卷,了解试卷的结构并对答题时间分配作大致安排,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情况下,化学选择题的完成时间(包括填涂好答题纸)一般应控制在25~35分钟。先易后难,遇到难题一定要先“做记号,绕道走”,选择一个最有感觉的选项,若在做完会做的题目之后,仍有时间,再回头做那些有记号的难题。另外在最后几分钟内不要慌乱改答案,确信改后肯定正确,否则别轻易否定自己的第一感觉。

明确解题对策

1.“看”“练”结合,保持良好状态。

看,要注意回归教材,落实基础,强化纠错;练,重在明晰思路,完善解题细节,保持状态。看曾经做错的题,动手再练,清楚错在哪里,明白如何纠错;做新的习题要归类同化,明确考点,掌握方法,理解变式,高考复习中练习必不可少,建议每天保持30分钟练习量,每周至少完成一份限时的综合训练(要注意试卷质量,最好在老师指导下选择试卷)。

2.对准Ⅰ卷的主要考点,查缺补漏,提高复习效率。

Ⅰ卷全部为选择题,具有基础性强、覆盖率高的明显特征,主要考查化学主干知识,即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化学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下列知识点在历届高考题的选择题中的出现率接近100%,是查缺补漏的重中之重,必须逐点落实,熟练掌握。

(1)化学与STSE(科技成果、安全、能源、环境、食品);

(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分子(晶体)结构;

(3)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4)溶液中微粒浓度比较与分析(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物量守恒所对应的等式或不等式的应用);

(5)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电子守恒、元素守恒);

(6)基本实验操作、物质鉴别或提纯;

(7)NA及mol的含义(与物质状态、单原子与双原子、电子转移、溶液水解、晶体结构等知识的融合);

(8)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9)电化学知识应用(原电池与电解原理及应用);

(10)强弱电解质、盐类水解与pH计算;

(11)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键能计算、热效应比较);

(12)有机物官能团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有机合成等;

(13)化学平衡知识应用(判断平衡状态、图像分析、平衡移动原理、速率或平衡计算);

(14)关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等。

解题对策:

(1)要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单选题一般用排除法,画圈定案再审核,目标是选择最佳选项,不定项选择题一般使用比较法,没有把握的选项尽量不要选,宁缺勿滥,一般有一半是双选。用打勾打叉的方法做题,并及时将选中答案先写在题号前,防止最后涂答题纸时看错。(2)要调控好完成时间,并马上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千万注意不要填错位,漏位和答完第II卷才回来涂。要检查,采用顺检、倒检、任意检查方式,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3. 掌握Ⅱ卷的题型解法,回顾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掌握题型解法,使自己的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流畅。回顾化学的核心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整理题型的解题方法及破题技巧。Ⅱ卷以能力考查为主,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有较高要求,题型有实验题、无机问答题、综合探究题、有机综合题和化学计算题。

(1)实验题:考查内容应为实验分析和简单实验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要注意对基本实验操作的理解。内容包括:基本仪器的使用、分离与提纯(过滤、结晶、蒸馏、渗析、盐析、萃取与分液、升华)、试纸(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等)的使用、药品的保存与取用、溶液的配置、常见气体的制备与净化收集、气密性检查等。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为:分析实验目的→确定反应原理→选择实验装置→安排实验步骤→收集处理实验数据→误差分析。

解题对策:

要注意对比实验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特别注意新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解答时要紧扣题意,即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语言叙述既要简洁明晰又要全面完整,如注意标明所用仪器的规格、所选药品的浓度或用量,还要注意化学专用名词的准确表达等。

(2)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应主要为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位、构、性”, 探究基本理论,以及各主族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解题对策:

现象分析、性质联系、物质推断,要能够大胆猜测、细心验证。注意推断完成后要认真验证,即将所得结果代入题设情景(或框图)运行一遍,如有不通畅之处应及时调整、修正;细心精致地把推断结果按题目要求准确表达出来,如电子式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等,不能让会做的题丢分。(3)综合探究题:主要考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强,开放度高。

解题对策:

将新情景下的实际问题分解,对照题给的有价值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储存进行整合对接,再进行综合分析,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成果,通过恰当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或解释。

(4)有机综合题:考查内容应主要为有机物官能团之间的联系与转化,通常是两道题。第一题侧重于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第二题则侧重于应用新信息解决新情景下的有机反应过程分析、有机合成线路的设计等。

解题对策:

依据有机物官能团之间的内在联系(定性或定量),将有机框图中的所有物质呈现出来,并将所推出的物质代入原框图进行推理和及时调整,理清物质之间的相关联系后,要小心地按题目要求完成答卷。另外在求解有机物分子式时,应注意通式、原子数目的最简整数比、不定方程讨论、碎片拼接等基本方法的应用;有机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配平,以及不能漏写小分子;有机合成线路的设计一般要注意“反应物顺向推演”、“生成物逆向递归”、“新信息断桥连接”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5)化学计算题:一般为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以及与化工生产等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解题对策:

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第5篇

高考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如果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2、抓住结构、类推性质

有机物性质主要由其所含官能团类别决定,同类官能团使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处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中,可以借助教材介绍的典型有机物进行类推。有机物结构包括官能团、碳链、官能团位置之间关系以及氢原子种类数,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巧用假设,以静制动

在解答有关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问题时,有时会出现多因素(如温度、水解平衡、浓度或压强)的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判断第一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判断第二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4、识别图像、紧抓原理

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第6篇

高考化学大题解题技巧

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

高考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如果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2、抓住结构、类推性质

有机物性质主要由其所含官能团类别决定,同类官能团使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处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关系中,可以借助教材介绍的典型有机物进行类推。有机物结构包括官能团、碳链、官能团位置之间关系以及氢原子种类数,有机物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巧用假设,以静制动

在解答有关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问题时,有时会出现多因素(如温度、水解平衡、浓度或压强)的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判断第一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判断第二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4、识别图像、紧抓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一直高中化学的是重点和难点,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准确认识图像,抓住原理与图像关系解题。图像主要包括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浓度与时间,浓度(或转化率)与温度、线、纵坐标表示含义),然后抓住点、压强、图像,首先看清楚图像表示什么(横坐标、面之间的关系,如果有数据,一定要看清楚数据与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再根据图像分析解答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守恒法

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高考化学偷分小技巧

注意审题,表达清晰

化学科目失分主要有六个原因:审题不仔细,概念不清楚,实验不重视,思维不敏捷,表达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因此,考生审题要很仔细,不能答非所问。

化学大题

基本上都是实验性,填空性,计算性的题目。有一定的探究性,高考往往考出平时咱们做的并不多的有点偏离大众的题目,但是这些题目的问题的答案都最终会回到大众化的知识当中。

高考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第7篇

步骤:原料制备和净化过程→物质制备过程→净化除杂过程→物质收集过程→尾气处理过程

在原料处理过程中,从实验原理出发,找到所需要的实验原料,例如氮气的制备,可以从空气来提纯,也可以采用按盐和亚硝酸盐来制备,还要除去其中的杂质氧气和水。

物质制备过程中,主要考察包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组装,实验试剂的选择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例如氯气的制备,根据实验原理,采用固液加热装置,选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及酒精灯加热的装置组合;在氨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就要采用直玻璃管通氨气及酒精喷灯加热的装置组合。

在净化除杂过程中,首先要分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有哪些,每种杂质所采用的除杂试剂以及除杂的先后顺序等,例如在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制备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采用的除杂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先后顺序是先除氯化氢,最后除水。

在物质的收集过程中,分析物质的状态和性质,采用合理的方法来收集产物。例如氨气的收集就根据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或集气瓶的导气管是短进长出的方式;如氯化铝的收集,根据其易凝华的性质,在收集氯化铝时,应采用装置浸泡在冰水中的方式来提高收集效率。

高考化学的解题技巧 第8篇

一、敏捷捕捉图表信息, 快速转换

将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 用数据表、曲线图等形式呈现, 思考的关键点在于理清数据信息与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切入点在于对数据进行组合、筛选、归纳、综合, 敏捷捕捉图表中数据的规律, 运用数学工具结合学科知识在图表数据信息和文字信息间快速转换。

【例1】 ( 2014 - 12) 在一定条件下, 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 。

解析: 本题以反应速率、转化率、半衰期为载体, 将N2O在一定条件下的分解数据用数据表呈现。解题的关键在于敏捷捕捉数据表蕴含的丰富信息, 每个时间段N2O的分解速率都相等, N2O分解是不可逆的, 不存在平衡状态, N2O浓度越大, 半衰期越长, 转化率越低。结合图像坐标中的横、纵坐标的量, 数据信息与图像信息的转换, 可得A项正确, B、C、D项错误。

【例2】 ( 2014 - 23节选)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 4) 一定条件, 在水溶液中1 mol Cl-、Cl Ox ( x = 1, 2, 3, 4) 的能量 ( k J) 相对大小如右上图所示。

解题时需要将Cl Ox ( x = 1, 2, 3, 4) 的信息与曲线变化趋势相结合, 可得A为Cl-、B为Cl O-、C为Cl O3、D中Cl元素呈 + 7价为Cl O4, A→B + C的方程式是3Cl O-→2Cl-+ Cl O3, 再利用曲线图中Cl O-、Cl-、Cl O3的能量数据, 用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 得出反应放出热量为ΔH= - 60 k J·mol- 1×2 + ( 63 - 60) k J·mol- 1= - 117 k J·mol- 1, 当然书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还应标注Cl O-、Cl-、Cl O3所处状态 ( aq) ,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mathml_id=74#

二、吸收、整合图表信息, 有序迁移

高考化学的解题技巧 第9篇

一、敏捷捕捉图表信息,快速转换

将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数据表、曲线图等形式呈现,思考的关键点在于理清数据信息与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切入点在于对数据进行组合、筛选、归纳、综合,敏捷捕捉图表中数据的规律,运用数学工具结合学科知识在图表数据信息和文字信息间快速转换。

【例1】 (2014-12)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

解析:本题以反应速率、转化率、半衰期为载体,将N2O在一定条件下的分解数据用数据表呈现。解题的关键在于敏捷捕捉数据表蕴含的丰富信息,每个时间段N2O的分解速率都相等,N2O分解是不可逆的,不存在平衡状态,N2O浓度越大,半衰期越长,转化率越低。结合图像坐标中的横、纵坐标的量,数据信息与图像信息的转换,可得A项正确,B、C、D项错误。【例2】 (2014-23节选)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

(4)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右上图所示。

①D是 (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解析:本题的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命题者将氯元素化合价和相对能量这两个数据信息以直角坐标系曲线形式呈现,解题时需要将ClO-x(x=1,2,3,4)的信息与曲线变化趋势相结合,可得A为Cl-、B为ClO-、C为ClO-3、D中Cl元素呈+7价为ClO-4,A→B+C的方程式是3ClO-→2Cl-+ClO-3,再利用曲线图中ClO-、Cl-、ClO-3的能量数据,用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得出反应放出热量为ΔH=-60kJ·mol-1×2+(63-60)kJ·mol-1=-117kJ·mol-1,当然书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还应标注ClO-、Cl-、ClO-3所处状态(aq),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

二、吸收、整合图表信息,有序迁移

用装置图、曲线图、表格和流程等多样化的图表信息呈现方式来创设试题的问题情境,思考的重点在于准确吸取图表信息,与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使之网络化,难点在于对隐含图表信息的挖掘,对网络化知识有目的、导向明确、线索清晰的有序迁移应用。

【例3】 (2014-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

解析:本题是考查原电池知识的常规试题,精妙之处在于原电池示意图的交换膜两侧都是盐酸,隐含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有H+以及负极产生Ag+等信息,对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形成解题特定的知识网络并迁移应用。仔细阅读原电池示意图,确定左边是负极,右边是正极,阳离子交换膜两侧都是盐酸,得出两极电极反应式如下:(-)Ag-e-=Ag+,Ag++C1-=AgCl,即Ag-e-+C1-=AgCl;(+)Cl2+2e-=2C1-。A错。交换膜左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通过交换膜的H+就换成Na+,电池总反应不变,故C错。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生成0.01molAg+,同时消耗0.01molC1-,并有0.01molH+通过交换膜,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故D错。

【例4】 (2014-24节选)铁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1)右图是实验室研究海水对铁闸不同部位腐蚀情况的剖面示意图。

①该电化腐蚀称为 。

②图中A、B、C、D四个区域,生成铁锈最多的是 (填字母)。

(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步骤I若温度过高,将导致硝酸分解。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步骤II中发生反应:4Fe(NO3)2+O2+(2n+4)H2O=2Fe2O3·nH2O+8HNO3,反应产生的HNO3又将废铁皮中的铁转化为Fe(N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上述生产流程中,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任写一项)。

解析:该题以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主线设置情境。命题者设置两个思维误区:一是铁闸在海水中不同部位腐蚀剖面示意图中,提供钢铁在海水(中性环境)中发生吸氧腐蚀的A、B、C、D四个区域,C区腐蚀最严重的信息,进而误导考生得出C区生成铁锈最多的错误结论。正确的思路是将钢铁吸氧腐蚀生成铁锈需要氧气参与的信息,与图像信息中B区海水氧气浓度最大的隐含信息整合,得出B区生成铁锈最多的结论。二是流程图中提供步骤Ⅱ产生的HNO3与铁反应转化成NH4NO3的信息,与学生固有的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氮氧化物和水的信息产生矛盾冲突,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设置思维障碍。

综上所述,图表信息题从多角度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化学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的技巧是准确提取图表信息,与学生认知的基础知识一起加工、重组、整合,形成新情境下的知识网络,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责任编辑 罗 艳)

图表信息题是历年高考常见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图表信息题常以数据记录表、曲线图、化工流程图、实验装置图、有机物结构图、有机物合成路线图等形式呈现,提供的信息量远大于文字信息,是高考试题推陈出新之处,也是学生解题思维的瓶颈和失分之处。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中通过分析坐标、图表、流程、转化关系呈现信息的试题一共有15处。下面以试卷中部分图表信息试题为例谈谈图表信息题的解题技巧。

一、敏捷捕捉图表信息,快速转换

将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数据表、曲线图等形式呈现,思考的关键点在于理清数据信息与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切入点在于对数据进行组合、筛选、归纳、综合,敏捷捕捉图表中数据的规律,运用数学工具结合学科知识在图表数据信息和文字信息间快速转换。

【例1】 (2014-12)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

解析:本题以反应速率、转化率、半衰期为载体,将N2O在一定条件下的分解数据用数据表呈现。解题的关键在于敏捷捕捉数据表蕴含的丰富信息,每个时间段N2O的分解速率都相等,N2O分解是不可逆的,不存在平衡状态,N2O浓度越大,半衰期越长,转化率越低。结合图像坐标中的横、纵坐标的量,数据信息与图像信息的转换,可得A项正确,B、C、D项错误。【例2】 (2014-23节选)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

(4)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右上图所示。

①D是 (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解析:本题的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命题者将氯元素化合价和相对能量这两个数据信息以直角坐标系曲线形式呈现,解题时需要将ClO-x(x=1,2,3,4)的信息与曲线变化趋势相结合,可得A为Cl-、B为ClO-、C为ClO-3、D中Cl元素呈+7价为ClO-4,A→B+C的方程式是3ClO-→2Cl-+ClO-3,再利用曲线图中ClO-、Cl-、ClO-3的能量数据,用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得出反应放出热量为ΔH=-60kJ·mol-1×2+(63-60)kJ·mol-1=-117kJ·mol-1,当然书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还应标注ClO-、Cl-、ClO-3所处状态(aq),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

二、吸收、整合图表信息,有序迁移

用装置图、曲线图、表格和流程等多样化的图表信息呈现方式来创设试题的问题情境,思考的重点在于准确吸取图表信息,与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使之网络化,难点在于对隐含图表信息的挖掘,对网络化知识有目的、导向明确、线索清晰的有序迁移应用。

【例3】 (2014-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

解析:本题是考查原电池知识的常规试题,精妙之处在于原电池示意图的交换膜两侧都是盐酸,隐含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有H+以及负极产生Ag+等信息,对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形成解题特定的知识网络并迁移应用。仔细阅读原电池示意图,确定左边是负极,右边是正极,阳离子交换膜两侧都是盐酸,得出两极电极反应式如下:(-)Ag-e-=Ag+,Ag++C1-=AgCl,即Ag-e-+C1-=AgCl;(+)Cl2+2e-=2C1-。A错。交换膜左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通过交换膜的H+就换成Na+,电池总反应不变,故C错。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生成0.01molAg+,同时消耗0.01molC1-,并有0.01molH+通过交换膜,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故D错。

【例4】 (2014-24节选)铁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1)右图是实验室研究海水对铁闸不同部位腐蚀情况的剖面示意图。

①该电化腐蚀称为 。

②图中A、B、C、D四个区域,生成铁锈最多的是 (填字母)。

(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步骤I若温度过高,将导致硝酸分解。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步骤II中发生反应:4Fe(NO3)2+O2+(2n+4)H2O=2Fe2O3·nH2O+8HNO3,反应产生的HNO3又将废铁皮中的铁转化为Fe(N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上述生产流程中,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任写一项)。

解析:该题以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主线设置情境。命题者设置两个思维误区:一是铁闸在海水中不同部位腐蚀剖面示意图中,提供钢铁在海水(中性环境)中发生吸氧腐蚀的A、B、C、D四个区域,C区腐蚀最严重的信息,进而误导考生得出C区生成铁锈最多的错误结论。正确的思路是将钢铁吸氧腐蚀生成铁锈需要氧气参与的信息,与图像信息中B区海水氧气浓度最大的隐含信息整合,得出B区生成铁锈最多的结论。二是流程图中提供步骤Ⅱ产生的HNO3与铁反应转化成NH4NO3的信息,与学生固有的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氮氧化物和水的信息产生矛盾冲突,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设置思维障碍。

综上所述,图表信息题从多角度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化学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的技巧是准确提取图表信息,与学生认知的基础知识一起加工、重组、整合,形成新情境下的知识网络,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责任编辑 罗 艳)

图表信息题是历年高考常见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图表信息题常以数据记录表、曲线图、化工流程图、实验装置图、有机物结构图、有机物合成路线图等形式呈现,提供的信息量远大于文字信息,是高考试题推陈出新之处,也是学生解题思维的瓶颈和失分之处。2014年福建省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中通过分析坐标、图表、流程、转化关系呈现信息的试题一共有15处。下面以试卷中部分图表信息试题为例谈谈图表信息题的解题技巧。

一、敏捷捕捉图表信息,快速转换

将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用数据表、曲线图等形式呈现,思考的关键点在于理清数据信息与曲线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切入点在于对数据进行组合、筛选、归纳、综合,敏捷捕捉图表中数据的规律,运用数学工具结合学科知识在图表数据信息和文字信息间快速转换。

【例1】 (2014-12)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

解析:本题以反应速率、转化率、半衰期为载体,将N2O在一定条件下的分解数据用数据表呈现。解题的关键在于敏捷捕捉数据表蕴含的丰富信息,每个时间段N2O的分解速率都相等,N2O分解是不可逆的,不存在平衡状态,N2O浓度越大,半衰期越长,转化率越低。结合图像坐标中的横、纵坐标的量,数据信息与图像信息的转换,可得A项正确,B、C、D项错误。【例2】 (2014-23节选)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

(4)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mol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右上图所示。

①D是 (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解析:本题的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命题者将氯元素化合价和相对能量这两个数据信息以直角坐标系曲线形式呈现,解题时需要将ClO-x(x=1,2,3,4)的信息与曲线变化趋势相结合,可得A为Cl-、B为ClO-、C为ClO-3、D中Cl元素呈+7价为ClO-4,A→B+C的方程式是3ClO-→2Cl-+ClO-3,再利用曲线图中ClO-、Cl-、ClO-3的能量数据,用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得出反应放出热量为ΔH=-60kJ·mol-1×2+(63-60)kJ·mol-1=-117kJ·mol-1,当然书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还应标注ClO-、Cl-、ClO-3所处状态(aq),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

二、吸收、整合图表信息,有序迁移

用装置图、曲线图、表格和流程等多样化的图表信息呈现方式来创设试题的问题情境,思考的重点在于准确吸取图表信息,与已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使之网络化,难点在于对隐含图表信息的挖掘,对网络化知识有目的、导向明确、线索清晰的有序迁移应用。

【例3】 (2014-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

解析:本题是考查原电池知识的常规试题,精妙之处在于原电池示意图的交换膜两侧都是盐酸,隐含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有H+以及负极产生Ag+等信息,对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形成解题特定的知识网络并迁移应用。仔细阅读原电池示意图,确定左边是负极,右边是正极,阳离子交换膜两侧都是盐酸,得出两极电极反应式如下:(-)Ag-e-=Ag+,Ag++C1-=AgCl,即Ag-e-+C1-=AgCl;(+)Cl2+2e-=2C1-。A错。交换膜左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通过交换膜的H+就换成Na+,电池总反应不变,故C错。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生成0.01molAg+,同时消耗0.01molC1-,并有0.01molH+通过交换膜,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故D错。

【例4】 (2014-24节选)铁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1)右图是实验室研究海水对铁闸不同部位腐蚀情况的剖面示意图。

①该电化腐蚀称为 。

②图中A、B、C、D四个区域,生成铁锈最多的是 (填字母)。

(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步骤I若温度过高,将导致硝酸分解。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步骤II中发生反应:4Fe(NO3)2+O2+(2n+4)H2O=2Fe2O3·nH2O+8HNO3,反应产生的HNO3又将废铁皮中的铁转化为Fe(N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上述生产流程中,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任写一项)。

解析:该题以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主线设置情境。命题者设置两个思维误区:一是铁闸在海水中不同部位腐蚀剖面示意图中,提供钢铁在海水(中性环境)中发生吸氧腐蚀的A、B、C、D四个区域,C区腐蚀最严重的信息,进而误导考生得出C区生成铁锈最多的错误结论。正确的思路是将钢铁吸氧腐蚀生成铁锈需要氧气参与的信息,与图像信息中B区海水氧气浓度最大的隐含信息整合,得出B区生成铁锈最多的结论。二是流程图中提供步骤Ⅱ产生的HNO3与铁反应转化成NH4NO3的信息,与学生固有的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盐、氮氧化物和水的信息产生矛盾冲突,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设置思维障碍。

综上所述,图表信息题从多角度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化学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解题的技巧是准确提取图表信息,与学生认知的基础知识一起加工、重组、整合,形成新情境下的知识网络,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党史全文下一篇:医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