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会发言稿

2024-06-24

学术交流会发言稿(精选8篇)

学术交流会发言稿 第1篇

各位来宾,领导,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欢迎参加我们学生会举办的学术交流会,在此谨代表创新实践部全体成员向对此交流会作出努力的`同仁们致以最真诚的问候!

回望过去,我们创新实践部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展望未来,我们有了更加完善的理性构想,并将继续秉承着“创新与实践”的理念,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里稳步前进。

在成立之初,我们创新实践部就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创新”为指导,以“实践”为载体,举办并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为同学们率先创造了一个搏击社会的实践平台。

新学年之际,我们学生会新老交替的工作已顺利完成,作为一名新干事,我们首先要尽快熟悉各自的工作,真正理解各部门的职责,并踏实地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最大的贡献。

我们创新实践部从成立到现在,只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许多方面的工作经验未免存在不足,在此真诚地希望各兄弟部门能提出宝贵的批评和意见,以便我们能及时改正,做到最好。

最后,预祝我们学生会各部门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携手共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将来!

学术交流会发言稿 第2篇

演讲稿(初稿)

各位领导、工艺大师及业界同仁:

大家上午好!

作为此次活动协办方中国工艺文化城的代表,很高兴和大家在这次苏州光福首届工艺文化节学术交流会上探讨与分享关于“推动工艺产业发展模式探究”的一些想法。同时,非常感谢太湖度假区管委会、光福镇人民政府对中国工艺文化城的信赖支持,为工艺文化城提供这样的一个交流平台和机会。

光福镇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孕育了门类多样、工艺精湛的工艺雕刻,是近代玉雕、核雕、红木雕、佛雕等“苏作”、“苏工”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光福从事玉雕、核雕、红木雕、佛雕——光福“四大工艺雕刻”的人员达5800多人,超过全镇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具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师称号的多达148人。2011年,全镇工艺雕刻产品产值近10亿元,占全镇GDP的30%以上。

近年来,光福镇多措并举,致力于对光福本地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切实加大对光福工艺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全方位、多层次加大扶持、推介力度,逐年增加投入,着力整合全镇工艺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使光福传统雕刻业呈现出蓬勃繁荣的景象,光福文化品牌得到不断提升。

然而,在各种成绩取得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这也是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几个感受。

首先,我要阐述的是“如何抓住机遇凸显区域集聚效应,树立核心工艺品牌,产学研合作推动工艺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举个例子,众所周知,在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上,苏州玉雕、光福核雕已经明确列为其中,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然而事实上,光福核雕与玉雕的声誉远没有达到国内知名品牌的效应要求,集聚效应和核心效应没有凸显,知名度仍有待提高,没有真正成为地方工艺产业的核心标识。

工艺文化城作为光福镇工艺文化产业的主要聚集区,今年下半年将着重针对

1地方聚集效应不明显的情况有针对的实施以下运营手段进行改善。着手利用工艺文化城3区10号楼整幢,几乎于无偿的免租金的形式引进及集聚光福及周边各类核雕、玉雕从业人员入驻,以形成集聚区。信息发布后,该区域现已有73家商户即将入驻,100余家商户意向入驻,现仍在持续招商中。打造文化城文化齐聚区、突出工艺文化城齐聚点,让消费者从直观上了解工艺文化城。充分体现集聚效应,重点塑造核心区域,重点突出文化城商业主题地位。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既要塑造产业的品牌,同时,还要树立工艺大师的品牌。提及大师品牌,以苏绣为例,姚建萍大师已经成为当代苏绣的一个品牌、一面旗帜,她的地位是怎样形成的?除去其人技艺高超、作品本身质量过硬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口碑的影响力,简言之,就是推广宣传的巧妙运用。

重点扶持、培养及推广相关行业的带头人,目前已经入驻工艺文化城的本地核雕大师有徐忠英、玉雕大师孙林泉、玉雕新秀马洪伟等等。同时,引进品牌商家及大师入驻。至今,已有数十位国、省大师如国大师金文、马广进、袁广如,省大师樊军民、钟景德、顾志浩入驻经营。目前已有来自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新疆、北京及台湾等地的400余户工艺品商家入驻中国工艺文化城。

工艺文化城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杂志等各种国家、省、地市媒体进行免费的为个人或单位提供宣传机会,创造被媒体媒体采访的机遇,寻求宣传亮点,重塑品牌。

另外,光福雕刻和苏州的其他传统工艺一样,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例如:部分优秀传统技艺面临传承无人、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产业缺乏规划引导及有效的整合资源、行业发展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技艺人员培养机制、缺乏资本的再投入、缺乏有效的市场培育机制,产业集群能力较低;从业者大多以个体户、家庭作坊为主等。一系列问题正在阻碍着这个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成立相关院校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升级、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等等。中国工艺文化城已与各类艺术院校、知名文创企业、学术机构、社会团体合作结成战略联盟,与苏州大学合作成立呈辉艺术设计中心,与苏州工艺美院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与全国24所艺术院校签署了意向合作备忘录,拟在中国工艺文化城二期项目内打造呈辉艺术设计产业园。使从业者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相关方面的文化造诣和涵养。让从业者不仅对专业技能的发展提高、对行业的感悟深化,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后续力量都奠定坚实力量。

其次,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寻求工艺产业发展新模式,优化工艺产业链,做好产业的运营发展。”

从产业角度看,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对加快文化产业基地或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能有力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解决广大农村剩余

劳动力就业问题。尤为重要的是,工艺美术产业利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是文化产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从消费角度看,在消费转型升级的今天,对“艺术”的追求已越来越普遍地成为一种大众消费的时尚和形态。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树立消费决定生产的意识,兼顾高中低档工艺美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问题。

2011年苏州全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50亿元。但整体来说,目前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并存在着创意产业园区、文创企业的产业集群能力还比较低,产业集群优势尚未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领军龙头企业或创意产业园区;

积极培育一批实力强劲、在行业内拥有话语权、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龙头领军企业,形成创意产业聚集区,充分发挥这些龙头企业的文化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其强有力的带动,促使产业集聚区的集群优势得以发挥,进而把文化产业做强做大,促进苏州文化产值的大幅提高。同时,还将带动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的旅游业、餐饮等服务业,以及促进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大发展。

其实,在中国工艺文化城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用创新来实现中国工艺文化城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我们提出了“建设全产业链平台”的概念,即形成以原材料采购、创意设计、生产制造、产品展销、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一条龙的内在产业链,以大师创意研发中心、交易中心、会展中心、鉴定中心、拍卖中心、托管收藏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产学研基地为一体的协同产业链,融资担保、大师经纪、艺术授权、人才培训、餐饮娱乐的配套产业链组成的三条配套产业链纵横穿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覆盖与之相关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形成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最为关键的,则是为入驻商户和企业提升赢利能力和发展空间提供了完备的后续力量支持。

在今年下半年,项目拟申请考虑成立工艺文化城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由光福镇人民政府派出人员任主任,行业协会文化城组成工作班子。

税收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对于光福镇政府而言,在工艺品行业暂未有完善良好的税收管理机制,不少从业者至今仍要到周边及外地地开具发票,每年流失大量的地税上的财政收入。

工艺文化城计划安排在每个月都有不少于一次的各类会展、展销、研讨、讨论及评选活动。在2012年已先后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中国工艺文化创意产业峰会、名人书画艺术展、经营性保护非遗论坛、苏作红木家具展、光福雕刻艺术精品展、江苏艺术精品展等。随着呈辉国际会展中心和艺术酒店的建成,各种大型会展活动的举办将成为常态。

接下来,我们将在9月21日至9月23日,举办2012全国商业企业家活动日,9月21日至9月24日举办2012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精品博览会;11月09日至11月14日2012苏州工艺美术及丝绸艺术大展暨首届“苏艺杯”精品评选等,同时,在此我也借这次机会诚挚邀请各位的届时参与。谢谢!

再次,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实现工艺产业与旅游业的完美融合,塑造工艺美术产业旅游新名片,促进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

前面提到,光福镇自然风光秀美、光福景区同时作为吴中区捆绑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拥有天时、地利、人和。

而工艺文化城项目规划之初已按AAAA级的景点标准来建设,并被苏州市旅游局授予“苏州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在苏州走进“大城时代”以及市、区两级政府对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规划全新布局的大背景下,随着辖区内基础设施的持续的完善,通过积极整合资源,提升光福雕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这方面,中国工艺文化城已经在做着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初步形成规模优势。利用旅游带来的人气,促进工艺品的销售和影响力的提升。

我认为,要做好一个产业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产业的特点,同时需要突出其“专业性”,才能有序的进入开发和运营轨道。艺术馆和珍宝馆是工艺文化城对外展示的两个核心亮点,也是工艺文化城配合政府体现旅游两点,对外旅游的核心基础,项目已经把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作用,是今年运营工作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工艺产业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发展态势多姿多彩,让我们携起手来,牢牢把握工艺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为苏州工艺产业的发展而努力。

谢谢!

字数:3130字,时间10分钟。

学术交流会发言稿 第3篇

1 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模式

学术交流有多种形式, 这里集中讨论学术会议, 其他情况原则相同, 可以类推。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模式包括三项内容。

其一, 在评审会议论文时, 要求参会者在提交论文的同时, 要将论文中的创新点及其意义阐释单独列出, 和论文附在一起。

其二, 评审专家和会议组织者对论文的创新点进行查新和重点评议, 对于暂时无法查新的, 可由同行专家等有关专家进行考察和回忆来初步确定其新颖与否。对于既新颖又无颠覆性错误的学术创见进行罗列和归纳, 作为会议重点讨论的对象。以是否具有无颠覆性错误的学术创见为标准, 将论文分成两类, 重点讨论有学术创见的论文, 由于这类论文不多, 所以可以较充分地给予交流和讨论, 其他参会者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

其三, 会议主持人应该按照一定程序引导交流和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按照一定格式记录下来, 立此存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应该将讨论中的各种观点和意见, 讨论中的知识贡献, 和提出者、发言者的名字一起记录, 让参会者踊跃发言, 群策群力。

经过这三个步骤, 学术创见能够受到较充分的理解、质疑、纠错、批评、辩论、改进、完善乃至发展, 在短短几天会期中的收益, 将胜过目前自然状况中几年、十几年中受到收益。大大加快了新知识的增长和传播。而且, 学术会议论文也包括某一专题的文献综述, 其中包括未参会的其他学者 (包括前人和外国学者等) 的学术创见。这样的学术会议、特别是连续性的学术会议很容易将某一个研究领域的主要前沿的学术创见均囊括其中, 成为真正高水平的、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学术会议, 会议及会议纪要将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前沿阵地。毫无疑问, 这样的学术交流, 在促进“出成果、出人才”方面有极高的效率和品质。

2 出成果:学术创见需要及时批评、纠错、辩论、改进和发展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程, 是新发现、新发明、新学说、新观点等新的知识创造实现了知识增长和科学进步, 正如英国著名学者约翰·齐曼所指出的那样“独创性是科学进步的发动机”。而且, 独创性也是最稀缺的学术资源, 它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与分享。众所周知, 学术创见被学界接受才能促进学术进步, 但是, 这一过程十分艰难。一方面, 作为新知识、新事物, 学术创见本身往往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亟需完善;另一方面, 新创见在被接受的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阻力, 同行相轻、立场相左、门户之见、嫉贤妒能和普朗克原理 (新的科学理论不是靠通过说服反对者而获胜, 她最后的胜利是由于反对者们终于死去而赞同她的年轻一代成长了起来。) 就是明证。学术创见, 尤其是理论探索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创见被冷落、被闷杀、甚至是被集体冷处理的情形并不少见。作为科学研究与科学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术交流理应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 来制度化、规范化、甚至可以说是强制性地促成与会者对学术创见进行批评、纠错、辩论、改进和发展。利用学术会议等交流渠道, 让更多的同行分享独创性这一弥足珍贵的学术资源。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模式可担当此任。

迄今为止, 获得学界承认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 一是经过编辑或审稿人的评判后正式发表, 获得初步承认, 承认论文、论著有发表和交流的价值;二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考验和同类成果的竞争, 获得学界普遍承认。多数成果是得不到普遍承认的。一般说来, 成果发表后, 是否被引用和获奖等, 学者都无法控制, 也就是说对于学者而言, 除了争取发表之外, 其它事情就只能顺其自然, 即使去讲演, 听众是否接受也无法预料, 即学术成果获得承认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模式则可突破被动局面, 必将深受有学术创见者的欢迎, 必将加快优秀成果脱颖而出。

3 出人才:通过学术创见识别人才

3.1 识别人才的误区

识别人才、评估人才是在招聘、晋升、资助、录取、评奖时的关键环节。毫无疑问, 识别人才最主要的方式是依据成果识别人才, 这比依据学历、毕业院校、工作单位、工作履历和职称来识别人才要准确, 但是在对学术成果评估的环节出现了问题, 这也是学术评价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主要概括为同行承认至上与核心能力泛化两大误区, 至今这两大误区正严重地影响着人们对人才的识别。

误区1:同行承认至上。长期以来, 获得同行的承认是学者孜孜以求的, 同行承认带来了晋升、资助、奖励和名望, 所以同行承认是学界的“硬通货”, 同行评议是最主要的评价方法, 这就是“同行承认至上”。但是我认为这种观念是有重大缺陷的, 因为它忽视了“时效性”这一关键因素, 即只是从长时间尺度看同行承认才是硬通货, 而在短时间内同行承认却完全不一定。[1]承认是主观的, 人可以选择承认对自己有利的东西, 忽视、冷落或反对于己不利的东西。同行评议主要是评价近期成果, 见仁见智。匿名投票制度和回避制度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评价具有任意性, 这在理论研究和社会科学领域更是如此。我们很容易举出著名学者之间、诺贝尔奖得主之间互相刻薄的抨击, 可见一个人很容易否定你反感的学者。引用率反映同行的关注或承认, 然而, 引用率是客观的, 是否引用却是主观的, 并没有强制性引用的制度。而且在短期内引用率不能证明什么, 曲高和寡的情况并不鲜见。同行承认在短期内的主观任意性严重阻碍了潜在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

误区2:核心能力泛化。学术才能包括学习、批判和创造三大才能, 学者核心能力只有一个, 那就是创造能力 (或称为创新能力, 即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这是科学发展史充分证明了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较少注意三种能力的权重, 差不多都被视为学者的重要能力, 博学和善于批评者被视为优秀学者, 我国更是有博学至上的传统, 大学者就是博闻强记、学富五车。实际上, 对职业学者来说, 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在于你创造了多少新知识以及这些新知识重要与否。对于学者而言, 三大才能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拥有三种能力的难易程度和稀缺程度也不一样。事实证明最能把学者与知识爱好者、优秀学者与普通学者、学术大师与优秀学者区别开来的能力只有一个, 那就是创造力。学术大师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具有顶级的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 (或称原创力、起源性创造力) 。以重要性来排序:创造力第一、批判能力次之, 学习能力又次之。不分主次, 把三大才能笼统地视为重要才能, 符合者人数较多, 结果不仅使真正拥有稀缺才能的优秀学者被淹没在其中, 造成“强者不强、弱者不弱”, 而且还滋生、强化了同行相轻:不明就里者频频地以己之博学或批评来轻视他人的创见, 殊不知有创造力的学者更善于批评和学习, 只是把精力主要用于学术前沿的独创与推进。这两大误区使得识别学术人才的效率和品质都远不如人意。

3.2 通过学术创见识别人才

学术人才的核心才能只有一个, 就是创造才能, 独创性、原创性是学术英才拥有的核心特征。学者的创造性是用学术创见来体现的。确立了学者的核心才能是创造才能之后, 就会把学术创见作为衡量学者水平最主要的指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会发现许多学者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创见, 都或多或少地做出有新意的研究, 要在他们当中分出高低上下仅以新颖性判据是不够的, 还要加上重要性判据, 此外创见是否合理、正确也是应该评估的。因此, 笔者提出以学者成果的创新力度作为评价、识别学者的标准。创新力度由创新三要素 (新颖性、规范性、重要性) 组成, 对于学术创见而言, 新颖性和规范性是基本条件, 两者被确认后 (新颖性可经过查新确认、规范性可经过无颠覆性错误确认) , 学术创见的水平就与其重要性成正比。[3]问题的重要性具有突出的意义, 也就是说, 学者的水平按照其学术创见的重要性来排序。在学术交流中, 学术创见的意义是要充分阐释的, 这在批评、质疑和辩论中, 学术创见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一样, 是同时受到关注的。因此, 通过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 能够突出富有学术创见者的地位, 对于解决同行相轻、嫉贤妒能和压制优秀人才问题, 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3“赛马”新规则: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让学术英才脱颖而出

上文笔者原则上论证了通过学术创见能够识别人才, 现在要对这一原理给予解释, 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在“出人才”方面的重要意义。

有一个现象长期困扰着笔者, 那就是为什么有的学者能够时常提出新观点、做出新发现、甚至提出新理论和新学说, 而大部分学者却很难做出有新意、有创见的工作, 而且这当中不乏聪明、勤奋的学者。似乎有一个无形的障碍阻止人们做出发现。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平研究员所说“在学术上真要有一点点成果、突破, 太难了”所以在“评职称的时候, 就不应看你出了多少书, 发表了多少文章, 只请你告诉大家你最重要的贡献在哪里?然后大家讨论, 贡献足够大, 就可以评教授副教授。”[4]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 笔者发现确实存在着一个可称为“规范化竞争性创新壁垒”的障碍物, 它是由科学研究的内外规范约束构成的:内在规范约束是既要有新想法、新创意又要使其符合逻辑和事实, 要有恰当的论证, 否则发表出去不堪一驳, 贻笑大方, 因此新想法、新创意与符合逻辑及事实是相互紧密结合的, 内在约束也包括自尊心上的顾虑;外在的规范约束是指规范研究程序要求研究者要面对已有的同类研究文献, 不得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重复、雷同, 当然更不能抄袭和伪造, 必须至少在一点上超越以往的研究者, 而容易做的部分都被抢先做出, 故想再创造新知识就会比较困难, 且越重要的研究领域参与竞争的优秀学者越多, 积累的研究文献越多或质量越高, 就越是难以超越。学术问题的有限性和研究规范的统一性, 使得全世界的学者就是在很拥挤的道路上赛跑, 想取得领先极不容易。随着互联网和数据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深度应用, 文献海量储存、智能检索和查新分析技术的提高, 每一项研究都是全球的学者同台竞技, 做出新创见越来越困难, 壁垒越来越高耸、严整。根据这一壁垒的规范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特点, 笔者称之为“规范化竞争性创新壁垒”。[5]这一看似简单的发现却为识别人才打开了突破口:那就是只要让学者在学术交流中将论文、论著中的自认为重要的新创见及其意义阐释的清单罗列出来, 供大家讨论。则很容易突出有独到见解者的水平和地位, 围绕着学术创见进行的讨论和会议纪要则更加强化了这一点, 学术英才脱颖而出。

学术评价的低品质和低效率、同行评议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正在成为学术腐败的利器和帮凶, 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有可能被锁定在“高投入、低产出”的境地, 目前亟需一种简明有效的方法突破这一僵局。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模式正是这样一种手段, 它集中针对科技成果创新点进行交流和公开展示 (会议纪要) , 极大地提高了科研成果交流和评估的效率, 能够使更多的同行和决策者及广大公众参与监督。因此, 实施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模式可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必将有力地推动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改革和学术交流改革, 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摘要:学术交流的首要功能应该是通过交流、对话、纠错、辩论和批评, 让学术创见得以改进、完善, 最终脱颖而出。高效、高品质的学术交流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出成果、出人才”。本文提出的以展示和交流学术创见为中心的学术交流模式正是具有这样的功能。

关键词:学术交流,学术创见,人才,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益东.智业革命——致毁知识不可逆增长逼迫下的科技转型、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刘益东.智业革命——致毁知识不可逆增长逼迫下的科技转型、产业转型与社会转型[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3]刘益东.试论超越同行评议的复合型学术评估法[M].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1) .

[4]黄平等.关于学术定量化的讨论[M].读书, 2002 (2) .

中日整形外科学术交流会侧记 第4篇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中日经济协作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两国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届大会共收到中日双方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140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这些论文几乎涉及了整形外科的各个领域,基本上反映了中日两国该学科近几年来的最新进展和技术水平。其中,美容外科的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显示出该学科发展迅速的势头。

皮辩移植作为整形外科的皮肤缺损修复和体表器官重建的重要手段,历来为整形外科医师们所重视,也是这次大会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种新型皮辦——带真皮下血管网超薄皮瓣,由于其具有不臃肿、色泽相近、断蒂早等优点,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青睐。

显微外科方面,我国的专家早已因成绩卓越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次大会上,两国代表分別报告了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血管外科、淋巴外科及神经、肌腱移植、拇指再造、手指再接及下颌关节重建等方面的情况,而中方代表报告的病例数之多、成功率之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颔面部的整形集中在面瘫的矫正、先天性唇腭裂的修复、全耳及全鼻的再造、眼窝的修复、颜面部外伤后畸形的整复和毁容的整容等方面。中日两国专家聪慧的设计思维和精湛的手术技艺,使许多整形手术比传统沿用的方法大为改进,效果令人满意。

对于男女生殖器先天性缺失以及外伤后缺损、畸形的再造或修复,两国专家都有不少报告,除手术方式有了改进外,还涉及到内分泌、遗传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议论。据了解。我国性器官整形手术开展得比较多的是;二军大附属长征医院、长海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北京整形外科医院。

美容外科是整形外科的重要分支,在日本开展得比较早,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形体、外貌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许多美容项目亦在我国开展起来。由于起点较高。所以已经具备相当水平,本次大会上,报告有丰乳术、重睑术、除皱术、隆鼻术、减肥去脂术以及皮肤磨削术和血管瘤、色素斑痣的激光冷冻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北京整形外科医院关于我国青年女性乳房测定标准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

学术交流会发言稿 第5篇

各位来宾、同志们:

你们好!今天,我市护理学术交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市卫生局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护理专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同时对充分发挥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大力推广护理科技知识,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学术水平,繁荣本地区的护理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的江门市护理学会表示衷心感谢,对为本次学术交流会议顺利召开做了大量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对为参加本次学术交流会议代表们提供良好服务和一流环境的人民医院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对市护理学会今后的工作提三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市护理学会的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组织广大护理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引导广大护理工作者积极开展护理研究,开展对会员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学术水平和护理技能。

二、加强市护理学会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团结包括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院机构和其它机构中的护理工作者,共同为繁荣和发展我市的护理科学事业、促进护理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进步而努力。

三、加强沟通,争取全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随着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对护理工作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各兄弟学会以及广大群众的支持,如何加强沟通,争取全社会的支持是护理学会工作一项重要的任务。

同志们,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护理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你们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抓住机遇,转变观念,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市护理学术交流会完满成功!祝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2018护理部护士节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护士兄弟姐妹们: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五月,又是一个心怀感激的季节,又一次迎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 “5.12”国际护士节。值此今天的庆祝大会,我谨代表护理部向辛勤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表示节日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诚挚的祝愿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从南丁格尔创立护理专业之日起,护理工作便与人道主义精神和以关爱生命、救死扶伤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密切联系在一起,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尊重和敬慕。著名作家冰心老人曾经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因为护理这个职业,它和爱、和健康、和生命、和神圣始终联系在一起。从此,生命在这里诞生、健康在这里跳跃、痛苦在这里匿迹、死亡在这里却步!

回首医院的发展,我们感慨万分,从彷徨到坚定,从探索到实干,每一步我们都走的很艰难,但每一次艰辛我们都闯过来了,医院的医疗环境改善了,医院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医院实实在在发展了……,这一切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各级领导对医院的支持,靠的是广大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勇于奉献、忘我工作……,无论医院出台什么新举措,还是各项活动,我们的护士姐妹都能勇敢的站在前列,为医院生存拼搏着、奉献着。

学术交流会 第6篇

一、活动背景

对于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11级新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而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大学与高中有着很多不同。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大学生活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二、活动目的为了让11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大学生活,了解更多关于专业等各方面而举办的此次活动。

三、活动简介

我院将于在理工3号楼教室举办学术经验交流会。本次交流会将邀请09、10级各专业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长,这些学长将在现场向大家传授经验。他们将会依次谈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还将向10级同学介绍专业问题,并且会为现场的同学解疑答惑。

四、活动地点、时间及负责人

地点:工学院院理工3号楼

时间:晚7:00~~8:30

负责人:学习部

五、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完成前期准备(查询关于本专业的知识)

2、活动开始前布置会场(用桌子围成一个椭圆形,让同学围着桌子坐;布置黑板)

3、设定交流会流程

(二)活动实施

1、开始由本专业学生讲述一些他们通过查资料、上网了解到的本专业知识,与同学们享一下,大家踊跃发言。

2、在活动期间可以加入一些文艺节目或是游戏,来调动一下同学们的积极性(不要太多)。

3、由09、10的学哥、学姐讲述一下他们通过学习了解的知识和一些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经验和技巧。还有就是说明一下那些知识比较繁琐,需要认真、刻苦学习,以及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同学们借鉴一下。

4、由11级的同学们提问一些在查阅资料时,遇到的一些不懂得问题。或是提问一些在以后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学哥、学姐会给出相应的意见以供同学们参考。以便学好知识。

5、让主持人总结会议,之后会议结束

注意事项:

1、与09、10级的学长联系好,说明情况

2、向同学传达清楚,让他们准备好一些疑惑的问题

3、注意活动现场的秩序

六、预计影响

首届学术交流会 第7篇

1活动目的为了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促进我院各课题组及年轻教师、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学术交流,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展示学术成果,不断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提高我院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学术水平,扩大我院研究生的影响力。

2活动主题

系列学术活动、研究生经验交流会及专题研讨

3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11年12月 9日 14:00学术报告、经验交流会

2011年12月10日 14:00专题研讨

活动对象:材料学院全体研究生及保研学生

活动地点:材料学院报告厅(A105)

主办: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会

协办:材料学院2010,2011级研究生

2011年11月28日

一、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首届学术活动周之报告交流会

报告人:康学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失效分析和生物摩擦学 报告题目:模拟体液浸泡下UHMWPE性能变化

报告人:樊 宇,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焊接工程

报告题目:英国那些事儿

报告人:牛继南,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矿物表界面分子模拟和矿物纳米 材料制备

报告题目:分子模拟技术

报告人:刘伟生,2009级硕士研究生(导师:冯培忠)

报告题目:科研经历与心得体会

报告人:田雷雷,201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庄全超、魏贤勇)报告题目:科研、论文写作经验交流

二、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首届学术活动周之专题研讨

1杨永健MAG焊接工程机械钢板接头组织与断口形貌 2杨帅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纳米材料

3张倩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MSiO4(M=Mn, Fe)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刘露纯水对液压缸材料的腐蚀性研究

5殷大根螺旋碳纤维螺距变化及电容特性研究

6孙明旭微波法提取牡丹花粉中的多糖

7周 靖润滑条件下WC-CoCr涂层磨损行为

学术交流会发言稿 第8篇

2008年10月9日, 由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组织的冬季施工及混凝土外加工剂学术交流会在山西省永济市召开。

近年来, 随着各地建筑业的飞速发展, 如何贯彻落实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建筑业所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此次召开的第23届专题年会紧紧围绕“坚持科技创新, 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 召集全省108个成员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同时, 该学会积极邀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山西大学等的专家教授, 就绿色建筑与施工、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及资料管理的优化设计、新型混凝土外加工剂产品介绍及应用、奥运体育场评价、建筑防水工程等方面, 进行授课讲解, 力求通过为期五天的会议, 全面提高全省的建筑业施工、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上一篇:高考重要知识点下一篇:县交通局行风评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