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和社会文明的关系

2024-05-13

酒神和社会文明的关系(精选6篇)

酒神和社会文明的关系 第1篇

[摘要] 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然要涉及执政党的执政方式问题。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的问题,说明我们党已经把握了依法执政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关系,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换。

[关键词] 依法执政; 政治文明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09-0009-0

3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的同时,进而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要求,并强调要“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政党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换。十六大之所以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同时,又提出了要“依法执政”,这是因为依法执政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可以说,如果执政党不能做到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准确地把握依法执政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关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前提。

一、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我们知道,现代民主政治基本上都是政党政治,离开了政党的活动,现代政治特别是民主政治是不可能运作起来的。在现代民主国家,正是通过政党的活动,才将不同阶层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而影响国家的政治决策,促进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相对于封建专制而言,政党政治是一种文明的政治形态。作为对政党政治基本模式的规定和制度化的政党政治制度,构成了许多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1]可以说,现代法治国家就是“政党国家”,“即实行以政党制度为基础的国家权力配置方式与运作体制的国家。”[2]

尽管中国不采取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也不搞西方国家的所谓“轮流坐庄”,但是,作为现代民主国家,也必须有多种政党存在,也需要实行政党政治。在当代中国,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种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与共产党精诚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这既避免了多党竞争、相互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因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优势。

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这就必然产生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参政党的参政方式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参政党的参政方式问题,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会成为一副空架子,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正确解决共产党的执政方式问题。适应这种要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进而提出“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就是说,党的两次代表大会已经分别把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提了出来,说明我们党已经基本把握了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关系。

二、依法执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尽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政治文明形态,但大凡政治文明都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政治文明从来都不是自发地产生和发展的,任何时代的政治文明都是由同时代的先进分子经过精心设计和人民群众反复实践所取得的进步成果。离开了先进分子的精心设计和人民群众实践活动,就不会有人类历史上丰富多彩的政治文明景观。正如美国思想家莱斯特·瑟罗所指出的:“没有哪一个重要的人类群体曾经生活在个人主义原始状态中,也没有哪一种野蛮人会聚在一起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决定组织一个政府。只要人类存在,政治或社会组织就会存在。”[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筹划,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然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要维持党的执政权力同时必须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在通常情况下,党的执政方式是根据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形势、任务、革命对象、依靠和团结的力量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前,在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条件下,党的执政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更好地完成党的执政任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什么样的执政方式才是正确的执政方式呢?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所谓正确的执政方式就是“依法执政”。

何以依法执政才是正确的执政方式呢?这是因为只有依法执政才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依法执政的核心是要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而法律的权威来源于全体人民对法律的遵守和服从,不允许任何个人和组织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即使是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活动,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事实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已经在我国宪法中作了肯定。因此,提出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本身就意味着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意味着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权代法”、“以党代法”、“以党代政”的现象。当今世界是文明的世界,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法治,就是“依法治国”。具体到党的执政方式来说,就是“依法执政”。因此,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执政”,既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然而,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具有实质性内容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形式。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先进政党的领导,另一方面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来保证。邓小平曾经指出,党组织不是政府,也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执政党的主要工作就是支持和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指出:“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又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从战争年代沿袭下来的由党的组织包办一切的“以党代政”的方式,而代之以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求的“依法执政”的方式。

三、依法治国要求做到依法执政

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执政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所谓“依法执政”,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场景中,是指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执政党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对国家事务进行治理。换言之,“依法执政”就是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法治(或称“依法治国”)既是一种文明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又是一种社会状态与秩序化的存在,但它的本意则是一种治理国家、控制权力、调节权力与权利关系的方式和力量,是一种治国方略。因此,所谓依法治国,简单地说就是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国家权力主体普遍地遵循具有正义与秩序价值的良法体系以实现人民权利的一种治国方略。换言之,它是一个以良法治国为前提条件,以司法公正为基本要求,以权力制约为内在机制,旨在树立法律至上权威以确保人民权利的制度构架及其合理运作而达到的理想状态。其实质在于对公共权力与人民权利进行理性的法律定位以使公共权力及其执掌者遵从法律的治理。

法治从来就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康德曾经指出:文明社会是由法律来规范人们外在行为的社会,文明社会就是有公民宪法、有共和政体的社会,因而人类社会由“没有法律的生活状态进入有法律的文明社会状态就是合情合理的。”[4]董必武曾经指出:“说到文明,法制要算一项。”[5]2001年1月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更是明确地把法治归于政治文明的范畴,他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6]因此,讲政治文明不能不讲法治,这也就是我们提出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在现代国家,讲法治又不能不讲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因为执政党的执政方式直接影响到法治的实现。必须明确,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依法治国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何以提出依法治国必然地要求依法执政呢?这是因为执政党服从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的领导从本质上讲是完全一致的。正如彭真多次提出的,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也领导人民遵守法律。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国家的法律是党的正确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遵从宪法和法律与遵从人民的意志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执政党的活动就应该依法进行,执政党的行为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依法执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党和人民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过程,从而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依法执政就是要使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就是要逐步使民主的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是内在地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具有不可分离和不可割舍的关系。

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依法执政”的基本原则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遵照这些基本原则,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应该朝着以下方面努力:第一,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第二,适应依法执政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第三,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第四,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第五,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第六,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注 释

[1] 张承斌:《论中国政党制度的确立与意义》,《政治与法律》 1999年第2期。

[2] 郭道晖:《论党在法治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外法学》 1998年第5期。

[3] [美]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71页。

[4] [德]康 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商务印 书馆1991年版,第138页。

[5] 董必武:《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4页。

[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37页。

(本文作者: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许冬梅

酒神和社会文明的关系 第2篇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洁净的空气、清洁的淡水和绿色食品等生态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可见有乱砍乱伐的现象,一些商家为了牟利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扰乱生态秩序,到处制造垃圾、污染水源他没都没想到过是地球哺育了人类?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为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人类才得以长久生存、发展壮大。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资源,但人类不能无限制无节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能任意用人的需要来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否则会导致对人类自身的毁灭。当前,地球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留下了长远的隐患和危害。我国的生态建设虽然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不少地方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从而导致面临资源约束趋紧,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呈现出结构性、叠加性、压缩性和复合性的特点。但更为重要的是,环境问题不是个纯粹的问题,它与政治社会问题、甚至与国际问题相叠加。

根据资料显示,在十八大报告中就有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到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一新提法,体现了就中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因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阶段。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表明环境和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要重视环境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要保护好和利用好环境这一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环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成体系、更加完善。应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既要重视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结果,四者紧密关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而走生态文明之路,就需要全民共战和行動。

酒神和社会文明的关系 第3篇

一、社会转型概念的哲学界定、特征、主体、客体

社会转型概念, 从哲学角度看, 是表征人类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概念, 体现着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形态的变迁, 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没有社会转型, 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文明。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人的依赖性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 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是第二次形态,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 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 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是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1]在这里, 马克思依据社会主体人的生存发展状况, 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划分为转型更替的三大形态: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与这三种社会形态相联系存在着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以这种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 形成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的理论, 是哲学上社会转型的理论。社会转型既包括社会制度的更替, 即彻底的转型、质变, 也包括同一社会形态中社会制度内部的转型、量变。

既然社会转型表现为一种结构性的变化, 那么基于这一变化, 社会转型便会表现出如下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 即它不是社会某些局部的变化, 而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 它的表现、影响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观念的方方面面。 (2) 它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连续性中断, 是历史发展两个前后相续阶段之间的过渡、转折和跃迁。 (3) 这种历史性转折和连续性中断并不是对历史、传统的虚无化和完全否定, 而是历史发展过程辩证否定的一个环节, 它遵循“扬弃”的法则, 是历史进程中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4) 社会转型所表征的两种社会范型的转换、两个历史阶段的嬗递有一个中间环节、区间, 即转型期, 是两种社会范型或两个历史阶段之间彼此交叉、渗透、共存、此消彼长的过渡期, 过渡期本身也是一个过程。 (5) 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可称为转型社会。转型社会涵蕴着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旧同一性与新同一性之间的矛盾性和冲突性;涵蕴着新旧转换过程中的“旧辙已破, 新轨未立”的无序性、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失范性;涵蕴着社会系统结构自组织力量对这种无序性和失范性的整合要求。

社会转型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构成的, 社会规律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除了原始的自然界以外, 现实世界的一切存在形式, 都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马克思指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 不是‘历史’, 而正是人, 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人类在创造自己的历史过程中, 促成了社会转型, 也就有了社会发展规律。在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之前和实践活动之外, 没有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就没有社会转型。一切社会转型不是自发地实现的, 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当然, 有些是主动完成的, 有些是被动实现的。因此, 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的人。由于人类社会是多质因素构成的复杂性有机体, 人在实践活动中, 只能近似正确地认识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这就决定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失误, 社会历史经历曲折反复性。

社会转型的客体, 即社会转型的对象是社会结构。构成社会结构的主体内容有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及意识结构三个层面。首先是经济结构, 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生产方式内部的结构,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结构, 是指劳动者的素质结构, 掌握科学技术程度, 现代化的劳动能力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劳动工具的现代化水平;劳动对象的范围及领域等等。生产关系结构, 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 即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形式;产品分配结构及消费结构。社会经济结构还包括农、轻、重的比例结构;社会三大产业中从业人员的比例结构及所创造产值的比例结构;农业生产中的种植结构等等。社会政构就是政治的上层建筑, 包括政党组织、国家政权及军队等一系列机构和设施, 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的各级组织结构, 政府管理运行结构等等。社会意识结构包括指导思想、思维、价值、法权、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观念等等。总之, 社会转型的客体是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人既是社会的主体, 推动社会转型;人又是社会的客体,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包含着人自身思维观念的一系列转变。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和不断完善, 必将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解放。

二、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共生的进步状态, 它表征着人类群体在处理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所达到的觉醒程度和实践水平。通过重点分析社会转型及其结构特征, 可以明确社会转型强调的是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 而不是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转变。因此, 社会转型必然导致社会系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结构的变迁, 而这些变迁必然也会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

(一) 生态文明既是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又影响社会转型的方向

社会结构包括生态结构, 而在生态结构领域, 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等实践活动则构成了生态文明。社会转型的实质是社会结构的整体转型, 因此生态文明理所当然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及其与生态结构的相互关系在前文中己有论述。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 组分的性质直接规定或限定着系统功能的类型和范围, 没有具备必要特性和素质的组分, 就没有所期望的系统功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转型的一方面、一部分, 影响和规定着社会转型的性质和方向。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转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转型能否顺利进行, 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质的转变进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系统众多关系中的最基本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获取生产生活所需的材料。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改造自然的实践方式。因此某种程度上, 人类社会转型就是人的活动方式或类型的转变。但是, 无论人类采取何种实践方式去改造或“征服”自然, 他都不能摆脱人类对自然环境依赖性与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在自然面前, 人类虽然不是被动的存在物, 但是自然的先在性和人对自然的依赖性是永远不可改变的。自然界始终以其必然性的方式支配和控制着人类。而生态文明建设从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出发,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 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为手段, 旨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其次, 生态文明改变了社会转型的方向。社会转型也就是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现代化的完成并不只是一种模式、一条路径、一种价值目标, 转型任务也并不是一蹴而成。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在20世纪初己完成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任务。而西方社会的社会转型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不仅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工业化、现代化的经验成果, 也对其无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制的增长追求和西方模式的理性主义原则提出了批判性的质疑,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必然会影响社会转型的价值目标。后发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必定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危机的“前车之鉴”, 把生态文明与社会转型结合起来, 走一种新型的生态现代化的转型路程。对于当前中国来说,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方位和目标必定是实施生态导向的现代化, 即使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相“脱钩”,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完成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

最后,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平稳实现。社会转型期是一个结构分化与重组同时进行的, 一个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发展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分化与重组极易导致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和不确定。社会分化与成长, 使得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更容易被激活, 引发社会矛盾, 甚至导致社会动荡。如果转型带来的这些不利的因素和风险, 无法得到有效的化解, 可能出现的局面是经济社会的倒退, 也就是一种倒退型的社会转型。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利于社会转型的有序推进。现代社会的生态文明在反思和批判近代工业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思维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等错误观念的基础上, 以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为前提, 力图改变高消耗、高排放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 把人类实践活动对自然的改造控制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引导人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社会转型期生态文明对于克服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粗放式经济增长导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根治。其次, 生态文明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为转型期主客体之间的价值观的冲突, 各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的和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最后, 生态文明所主张的要考虑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甚至尊重和善待自然生命的权力等观念弥补了现代社会政治缺陷、扩展了政治文明的内容。总之, 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能够促进社会转型的平稳过渡和良性运行。

(二) 社会转型构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外生变量

首先, 社会转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智慧并不是工业革命以后才有的新事情。其实自从有了人类并以其特有的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改造、利用生态环境时就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对它的反思。例如,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 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只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期, 生态环境问题空前严重, 成为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 建设生态文明才逐渐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的。在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 由于内燃机的发明, 煤炭、石油的使用, 发生了产业革命, 环境破坏也就日趋严重。应该说, 全球规模的环境破坏从20世纪开始, 可以说, 20世纪是“全球规模环境破坏的世纪”。因此, 是社会转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其次, 社会转型的性质、类型的不同也会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路径。由于各个国家社会结构、历史传统等的不同, 现代化道路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 按照导致社会转型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因素, 可以把社会转型分为内源性社会转型和外源性社会转型两种类型。按照社会转型的主导因素是政治、经济、还是文明等, 可以把社会转型分为政治主导型、经济主导型、文明主导型社会转型等。而社会转型类型的不同必然要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特点。西方发达国家的转型基本上是内源性的社会转型, 在转型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先进的经验可借鉴, 因此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社会转型导致了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又促使人们反思工业文明, 从而建立生态文明, 是一种社会转型在前, 而生态文明跟随其后的关系。而外源性社会转型国家的特点是, 转型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来自外界因素, 自身内部的变革和创新不足以导致自发的转型, 因此, 外源性转型国家转型顺序一般是文化和政治变革在前, 经济、生产力的转型比较滞后。这对外源性转型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造成的影响是,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鲜明的自上而下政治力量推动的特点, 这样能够避免早发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付出的生态环境破坏的代价, 少走一些弯路。

再次, 社会转型决定了转型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纵观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 没有两个国家的社会转型是完全相同的, 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社会制度等的不同, 他们所选择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建设方式等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对于后发外源性社会转型国家来讲, 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是其不可绕行的发展目标, 因为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社会转型的根本基础。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决定了此类转型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 更应关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 推动工业化的同时注重节能减排, 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注重空气质量的提高、保证安全饮水及卫生设施的普及与绿色产品市场空间的拓展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目标。洪大用在分析中国环境问题与社会转型的关系时提出:“实际上,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构成了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特殊背景, 并给当代中国环境问题打上了特殊的转型期的烙印……”[3]同样, 社会转型也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给生态文明建设打上了特殊的转型期的烙印。

最后, 社会转型对生态文明构成了双重影响。目前学界有一种一边倒的思想倾向, 认为生态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就是席卷全球的工业化浪潮。工业社会是“大量生产一大量消费一大量废弃”。这种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使得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因此, 工业社会是最反自然, 与生态文明对立的。但是, 我们要注意两种概念的区分, 生态文明与生态破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生态破坏程度与生态文明程度之间, 不存在正反比例关系。并不是说生态环境破坏越低生态文明程度就越高。如果是这样,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干涉和破坏程度最低, 那么自然原始社会人的生态文明程度最高了。但事实上是,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态文明、生态意识只处于萌芽阶段。同样,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 虽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严重, 但并不能说明生态文明程度是最差。社会转型对生态文明既构成了挑战, 也孕育了机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上册)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04.

论尼采的酒神和日神精神 第4篇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处女作,也是他前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其悲剧理论的发源地。悲剧理论是尼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是权力意志及超人哲学的前提,而后者又是对前者的进一步发挥。尼采在其悲剧理论中,对悲剧冲突及悲剧的本质作了全新的阐释。要理解《悲剧的诞生》所要表达的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两个基本概念——日神和酒神。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首次把日神和酒神视为矛盾的对立面,认为二者之间的斗争是构成整个希腊艺术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悲剧诞生的基础。

希腊的两位艺术之神——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境界的艺术形象,即作为日神艺术的造型艺术与作为酒神艺术的音乐。尼采把“日神”和“酒神”分别比作两种不同的心理经验,即将前者比作梦境,将后者比作迷醉。

在这两者中,酒神精神较之日神精神更为原始。在酒神的作用下,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个体完全融入群体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感受到自然永恒的生命力,获得了一种莫可名状的快感,人们可以尽情地放纵自己的原始本能,可以将自己的一切能量和欲念毫无顾忌地宣泄出来,也可以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可以不断地建设,还可以不断破坏,把人生当作一场世外桃园式的狂歌劲舞的欢筵,人生就是要从这种不停地充满活力的野性放纵中寻找幸福。这正是酒神所达到的境界。尼采认为酒神精神根植于希腊人的天性之中,蕴藏在原始歌舞和狂欢声中,酒神精神是人的本能中最深刻的本能,其使命就在于冲破一切界限而实现自我。“在酒神的魔力之下,不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再次得以巩固,甚至那被疏远、被敌视、被屈服的大自然也再次庆祝她与她的浪子人类重新握手言和。” 在尼采看来,酒神的感知方式就是音乐。总之,酒神就是意味着情绪的放纵,个人与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一起,重新恢复到普遍的和谐与原始的统一。因此在尼采那里,艺术冲动被归结为人的生理本能,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深深地根植于人本身之中。只有具有酒神冲动才可能产生希腊的文学和艺术。

与酒神相适应的日神则是光明之神,它的光辉普照万物,使其生辉。当人处于日神状态时,它的精神表现在梦里。梦是一种幻觉,却给人以美的图景,使之摆脱变幻不定的存在的痛苦。正是在梦中,人们暂时忘却了现实世界的痛苦,可以自由随意地编织远离现实世界的幻景,每个人在这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梦境成了人们躲避现实世界的庇护所,人们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直接把握形式,在静观美的梦幻世界时得到莫大的愉快。在尼采看来,日神就是“个性化原则”的壮丽之神,正是依靠这种“个体化原则”,艺术家用雕塑、史诗等造型艺术来表现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希腊人天性爱好韵律、自制、和谐,这些都是日神的体现。

悲剧就是如此———它起源于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融合。在尼采看来,他的酒神就是意志,日神就是表象。概括起来说,前者是迷醉现实,它消解个体,是对自然世界神秘统一性的感知,所以称得上是“个性化原则的光辉形象”;而后者是梦幻境界,它创造个体,是对人生痛苦的解脱,所以说它是“个性化原则的解体”。尼采用这两种精神来解释古希腊文学艺术以至全部文学艺术史,而且用它们去说明文艺创作的本质。

在《悲剧的诞生》这本书中尼采认为悲剧的实质就是人性之中的两种精神——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和阿波罗(日神)精神的对立和冲突。因为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艺术,在二者争夺主导权的过程中,如果任野蛮、狂暴的酒神艺术随意发展的话,必定会危及希腊 社会生活,于是奋起抵抗的日神艺术暂时遏制住了酒神艺术。但如果日神艺术过于昌盛的话,到处都充满了清规戒律,也会变得刻板威严,乃至走向顽固和拘谨,于是又会激起酒神艺术的猛烈攻击。这样长久下来,希腊人发现二者都是自己所需要的,于是便促使它们走向融合。另外,两种艺术本质上也是相互需要的。典型的酒神艺术是音乐,但它过于内在和神秘,因而需要形象、动作、语言来使它外在化和大众化,而形象、动作、语言正是日神艺术的要素。而另一方面,日神艺术为了摆脱自身过于僵化的状态,必须要用这些因素去模仿音乐。这两种艺术要素相结合,便产生了抒情诗、酒神颂歌。

二、悲剧性

悲剧的本质即所谓的悲剧性。在悲剧中,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并非是绝对的对立,而是可以由此及彼的。日神冲动不是单纯的创造性冲动,事实上,由日神冲动所创造出来的个体事物都是有限的,会消亡的。另一方面,酒神冲动也不是单纯的破坏性冲动,实际上,它破坏和否定一些个体事物也就是为日神冲动创造另一些个体事物开辟道路。由此可见,这两种冲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悲剧的最要的形而上箴言是酒神的智慧即酒神精神流于意识形态的显现,在这里,作为日神形象的神话只是为了使酒神精神在意识状态下显现的譬喻形象,而作为悲剧核心的音乐也是酒神的艺术,所以酒神是悲剧的本质。而悲剧中的酒神流露出了他的肯定性格,他肯定永恒生命,进而肯定个体生命,赋予人生意义,这也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之所在。“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是“酒神”和“日神”这两个概念范畴作用于人生这个对象的具体表述,两者都对人生有重要价值,但是“日神精神”只能缓和人生的痛苦;不能为悲剧性的人生注入意义,而“酒神精神”是赋予人生意义的源泉。在尼采看来,悲剧美不在于其形式和外观,而在于在悲剧中,用艺术世界的审美眼光看待人生,可以体悟酒神精神,进而赋予人生意义,对人生有重要价值。尼采美学视域下的悲剧是酒神精神存在的实体,悲剧的核心功能就是体现酒神精神,而酒神精神的终极指归就是对人生的重要价值。酒神精神超越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之上, 是在承认人生悲剧性的前提下去肯定人生, 用生命本身的力量来克服和战胜生命的痛苦, 并在奋力抗争中强烈感受生命的欢乐。

烟神和火神的神话故事 第5篇

传说,烟神和火神是一对夫妻,丈夫名叫雷豹,妻子叫作云仙子。雷豹夫妻百年好合的约定,与火有关,这也是雷豹被封为火神、云仙子被封为烟神的原因。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厉害的魔王,据说他能呼风唤雨,排山倒海。但是这个魔王有一个软肋,就是火!因为魔王曾经在碰到火时,被火灼伤,这是它成为魔王之后不多的几次受伤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火看起来是那么的柔弱,偏偏威力那么大!魔王心中就对火产生了恐惧。

为了杜绝有人利用火来暗害自己,也为了自己能够继续称霸世界、为非作歹,魔王就下了大力气把火收到了自己的魔宫里。魔王甚至在魔宫专门用一个坚固的屋子来锁住火,让火无处逃窜,只能在这间封闭的屋子里艰难度日。

也因为魔王的霸道专横,从此人间也就再没有了火。这下,百姓们就惨了,大家再也不能吃熟食了,只能吃些生硬冰冷的食物,也没有热水可喝,甚至在大冬天也只能用冷水度日。许多人因此而生病,甚至死亡。人间再没有一丝活力,只剩下阴沉沉的气息。

天宫里善良的三公主在偶尔路过凡间时,看到了凡间的凄惨情况,非常吃惊。因为在她的印象里,凡间应该是其乐融融、安康幸福的,绝不是现在这般死气沉沉,阴冷得没有一点儿活力。三公主很惊诧,就去查这件事,在清楚了原委之后特别生气,对魔王的自私残暴也极其愤恨。于是,三公主就决定亲自去魔宫见魔王,把火夺回来,还人们以温暖的生活。

三公主正要上路,突然想到了自己的三儿子雷豹。雷豹已经成年,而且武艺练得也不错,但还是缺乏历练。于是三公主就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雷豹,希望他在与魔王交锋的过程中能够成长起来。

雷豹领了母亲的命令,信心十足地承诺自己一定能把火夺回来,不夺回火,决不回天宫。说罢,雷豹就带着自己的武器——一支银枪,来到了凡间。让雷豹犯愁的是,他找不到魔王的踪迹。除了在人间四处询问,雷豹别无他法。但是人间大都是凡人,他们只知道现在的生活里再也弄不出火来,对原因却一无所知。雷豹找得辛苦不已,却毫无进展。

这一天,雷豹来到一条小河边,恰好看到一位晕倒在河畔的阿婆。雷豹赶紧过去,发现这位阿婆是过度疲累又加上缺乏营养才晕倒的。于是雷豹赶紧用法术让阿婆醒过来,并把阿婆背回了家。阿婆的子女都已经因为食用生冷食物而染病过世,如今只剩她一个人,身体还很不好,雷豹不忍心撇下老人,就留下来照顾阿婆。

魔王一直都没有消息,雷豹对自己毫无希望的寻找感到很疲惫。在阿婆家里,两个人像母子一般相依为命,雷豹还认阿婆做了干娘。平淡的生活,让雷豹渐渐忘了自己寻找魔王夺回火的使命。

直到三年后,干娘看雷豹渐渐大了,就决定给他娶一房妻子。于是,阿婆就让雷豹去东山找雷爷爷,她说:“雷爷爷认识的人多,一定能帮你找个好媳妇的!”

雷豹听到干娘要给他娶媳妇,才想起自己神的身份,也想起了自己来凡间的任务,不由得一阵羞愧: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把如此重要的任务忘了呢?难道要让百姓们一直这样辛苦地过日子吗?于是雷豹就谢绝了干娘的好意,说:“干娘,我明白您的心意,但是我本是神,来凡间就是为了帮大家找到火。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先想婚事呢?”

干娘听了,微微一笑,说:“傻孩子,干娘明白!但是你成亲不耽误寻找火啊!找到了好媳妇,让她照顾你,和你一起找火不是更好?去吧,你雷爷爷见多识广,一定能给你帮助的。”

雷豹还想说点什么,但是看着干娘脸上期待的微笑,只好点了点头,说:“好,我这就去,我不在,干娘您要照顾好自己。”看干娘慈爱地答应了,雷豹才拿上自己的武器,向东山出发。但是,雷豹绝不是为了让雷爷爷给自己找妻子,何况自己也不该跟凡间的女子成亲,他是因为干娘说雷爷爷见多识广,希望雷爷爷能给他一些关于魔王的消息。

经过一番长途跋涉,雷豹终于来到东山,找到了雷爷爷。雷爷爷的头发、胡须都雪白雪白的,却精神矍铄,看起来很有智慧的样子。雷豹看着雷爷爷,终于又燃起了一点儿希望。他赶紧拜见雷爷爷:“雷爷爷,您好,我干娘让我过来找您,希望您能帮助我,告诉我一些关于火和锁起火的魔王的消息。”

“嗯?”雷爷爷笑眯眯地看着雷豹,过了好半天,才问,“你干娘真的让我给你一些魔王的消息?”

雷爷爷虽然一副弥勒佛的模样,那眼神却看得雷豹心里发虚,他只好说了实话:“雷爷爷,对不起,我不该说谎。干娘让我来找您,希望您帮我找一个好媳妇。但是我答应我娘,要找到魔王夺回火的,连自己承诺的事情都做不好,我又怎么能娶妻呢?希望您能帮助我。”

“哦!”雷爷爷摸摸胡子,沉思了一会儿,才抬头对雷豹说,“这样,你先到后院里,那里有片竹林,你要把每棵竹子都爬一遍,而且都要爬到顶端,不许偷懒耍滑。如果你能做到,我就告诉你一些事情。”

雷豹听了有些无奈,但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来到后院,开始爬竹子。竹子很多,但是雷豹为了能完成自己的承诺,就给自己打气,让自己能坚持下来。花了整整九天时间,雷豹终于把竹子都爬了一遍。疲惫不堪的雷豹赶紧去找雷爷爷,期待雷爷爷给自己一些提示。

雷爷爷笑眯眯地说:“小伙子不错,有毅力。你明天中午到西边的湖畔,那里有一棵大树,树上会挂着一些衣服,你把其中的一件粉红色的拿走,然后就坐到树后的坡上等找你要衣服的人。”看雷豹有些疑惑,雷爷爷哈哈一笑,说:“天机不可泄露,听我的话没错,去吧!”雷豹只好闷闷地回去休息,等着第二天的到来。

第二天中午,雷豹就在暖洋洋的阳光里来到了湖畔。这里果然有一棵大树,雷豹费了好大劲儿才找到放在密密匝匝的树枝间的衣服,他拿了那件粉红色的就要离开,却突然听到了银铃般的笑声。笑声清脆婉转,而且从湖里传来,好奇的雷豹忍不住观看,这才发现,湖里有好几位漂亮的女子在洗澡戏水。这些女子大约没料到自己会被偷窥,都玩得非常开心。雷豹立马想明白了,这些衣服一定是那几位戏水的美丽女子的。他知道自己不该看也不该偷走人家的衣服,但是想到这可能是寻找魔王的唯一线索,就咬咬牙,带着衣服躲到了树后的坡地上。

果然,在太阳西下的时候,那些美丽的女子都上了岸。只见她们身姿轻盈地飞上树,找自己的衣服穿戴好,就一个个飘飘然往天上飞去。原来都是仙女啊,难怪这么漂亮!雷豹想着,更加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正想着,雷豹就听到有人在喊:“哎,那个人!你拿我的衣服做什么?快还给我啊!”

雷豹四处张望,终于看到了躲在树上的一位美丽女子。女子借着树叶掩盖身体,脸色通红地对雷豹说话。雷豹脸也红了,赶紧要把衣服给她,转念又想起,万一她穿上衣服也飞走了怎么办?自己承诺了母亲,在夺回火之前是不回天上的,肯定追不上她,必须先问她才行!

想到这里,雷豹站起来,紧张地说:“你先回答我,你知道锁住火的魔王吗?是否知道他的踪迹?”

“你问这个做什么?那个魔王很凶残,谁都不愿招惹!”女子奇怪地问。

“我是天宫三公主的三儿子雷豹,母亲派我到凡间找魔王夺回火,让人间能过上正常的日子。为了百姓们,我也一定要打败魔王,夺回火来。所以希望你知道的话,能够告诉我。我不是故意拿你的衣服的,现在我就还给你。”雷豹终究觉得自己做得不地道,就把衣服抛到了树上。

“哦,你就是雷豹啊!我并不知道魔王的消息,但是我知道,雷爷爷一定知道!但是魔王太强大,你一个人恐怕不行的。这样吧,我帮你一起去找魔王吧,多一个人,总归要好一些。对了,我是云仙子。”女子穿上衣服就跳下树,站在雷豹对面笑吟吟地说。

雷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冒犯了云仙子,她竟然还不计前嫌要帮助自己!激动之下,雷豹赶紧道谢,带着云仙子就回去找雷爷爷。

雷爷爷正坐在院子里喝茶,看到雷豹和云仙子一前一后地进来,就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嗯,好小子,把媳妇儿领回来了!”

雷豹一听就紧张得不行:“雷爷爷,不要说笑,云仙子答应帮助我打败魔王的。”再看向云仙子,却发现云仙子分明是一脸娇羞地看着自己,转而才向雷爷爷盈盈一拜:“谢雷爷爷赐婚。”

雷豹这才明白过来,这就是雷爷爷给自己找的媳妇儿!云仙子都同意了,自己对这样一位善良勇敢又漂亮的妻子还有什么可说的!当即,雷豹也赶紧拜谢雷爷爷。

雷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才收起笑容,对小夫妻说:“魔宫的地址我会告诉你们,但是魔王在魔宫里,是非常强大的。你们要小心相互照应,相互配合,才能战胜魔王,夺回火。这是地图,你们去吧!”说罢,雷爷爷就不见了,桌面上缓缓出现一张兽皮模样的地图。雷豹一阵大喜,飞快地展开地图看了一番,就带着云仙子上路了。

他们跋涉了整整一个月,终于找到魔宫。休整了一番,雷豹就当前锋,带领云仙子冲进了魔宫。魔王发现有人闯进来,自然非常愤怒,大吼一声就冲了过来,雷豹赶紧上去迎战,并嘱咐后面的云仙子照顾好自己。

魔王的确非常强大,就算是武艺出众的雷豹也应对得非常辛苦。开始因为有云仙子不时使出法术帮助,还能勉强抵抗。但是云仙子的力量很快就不足了,雷豹就只能被动地防御,不多时就受了好几处伤。

就在雷豹快要被魔王给压制住杀掉的时候,云仙子清脆的声音传来:“万恶的魔王,受死吧!”接着,一团火球就被抛过来砸在了魔王身上,魔王对火极其恐惧,看着这一大团火球立马吓得嘶吼起来,雷豹趁机一枪刺过去,杀死了魔王。

原来,刚才云仙子发现自己和雷豹两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制住魔王,就趁雷豹还有力气的时候去寻找火。凭借自己对云烟气的敏感,云仙子很快找到火并取出来,这才救了雷豹。

夫妻俩高高兴兴地带着火回来,送给凡间,百姓们感激不尽,雷豹和云仙子看着幸福生活的凡人也非常开心。终于完成了任务,雷豹长吐了口气,带着云仙子回到了天宫拜见三公主。

论神和鬼有无存在议论文 第6篇

神与鬼的故事,至今数不胜数。但是,究竟是有是无呢?

农村的人都相信有它们的存在,都有“拜神拜鬼”之事。他们认为神就是保佑人们,鬼就会害死人们。感冒或者不舒服就说是鬼作祟,就喝符水驱邪。那么,农民总是说作大官的“气力”大,神怕鬼惊。朋友,你认为呢?其实他们并没这么认为吧?也许他们崇尚“以相信科学为荣”吧。没迷信吧。

我曾听说过一个同乡人的叔叔,他说以前,差不多二十一世纪七八十年代吧。在一次夜路回家时,路过我们村的一条桥,真的这儿有一条桥,以前过了很多次咯!远处望有阿,但走近什么也没,一条小溪,他听说过,老一辈人说这是夜鬼拦路,什么阳光底。要点火,于是点了烟来吸。才回得了家的。他说当时一个人非常害怕,老一辈人还说如果没火之类的,可以脱裤子起来打,不过脱的.时候千万头别底下,不然被捉到就惨了。不过我是听说的,耳听为虚,半信半疑。

我的朋友都说没一个见过。嘿,我认为这种现象,真的是“出于某一客观时间出某件事的幻觉吧。”著名文学家鲁迅认为迷信是愚蠢的,根本没有这回事,这是人们造出来的。不可信,他是一位伟人,他的话应该可靠吧。如果有的话那世间很乱吧。宗教是原于人类想超越自然而产生的。”我相信有时是“日思夜梦”吧,迷信的人就说什么脱梦之类等。

上一篇:人生的舞鞋作文下一篇:新舱单系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