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

2024-08-31

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精选14篇)

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 第1篇

教师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记录单

时间: 地点: 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交流谈心的内容:

交谈后效果:

班级: 性别:

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 第2篇

辅导时间:11月18日辅导地点教室

辅导学生:xx

学生存在问题:学生书写潦草,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掌握不好,错误百出。

帮教措施:指导书写规范,巩固基础知识,帮忙学生加深理解。

帮学生找出原因,进行练习。

帮教资料

1、让学生说说对做题的困惑。

2、用实例帮忙学生加深理解。

3、课后练习题,学生先独立做,师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 第3篇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这个群体是一个社会到学校都广泛关注的群体,面对这一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作为心理问题的疏导方式,也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会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缓解儿童的孤独感

事实上,在留守儿童中,大量的孩子都有孤独感,这种孤独感造成了孩子性格的孤僻、不合群。表现在外在形式上就是不说话,不愿意和人交流,较少有情感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将会造成人格的萎缩,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而心理咨询就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给留守儿童提供一双能够聆听的耳朵,让他们说出内心的痛苦,不管是什么,在咨询师那里都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人会批评。只要耐心说出来,都会得到非常平静的倾听并予以安慰。这种安慰不是基于同情,而是基于尊重和理解,更是建立在同感基础上的慰藉。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那些自卑闭锁的孩子,大多都有自暴自弃的倾向,容易在做事和学习中丧失信心,不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总是轻言放弃。在朋友交际中往往也具有破坏力。与此同时,在面对期盼已久的父母时,又往往表现出冷漠和拒绝,甚至在内心中产生怨恨,亲子关系日益恶化。针对这样的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建立来访者关系之后,孩子会逐渐接受咨询师的耐心、友善的态度,并在这种心理尊重的状态下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咨询师的交流和沟通并逐步说出自己内心的疑虑和忧愁,借此使得心中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缓解心灵深处的寂寞和无助的情绪,并由此感受到学校教育所给予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并愿意接受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的善意。

二、有助于明确儿童的真实处境

教育者要让儿童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但事实上,在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的自我认知还处在较为模糊的层面。每一个教育者都有责任让儿童运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包括灾难和危机,接受自己生命中的痛苦。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带领儿童激发内在的意识,勇敢地面对挑战。这也是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所在。很多留守儿童都较为封闭,重要原因在于对自己缺乏认知,也对自己缺乏信任感。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就可以采用旁观者的咨询立场,帮助儿童分析和澄清自己,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是个值得尊重的个体,而这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目标所在。

因而,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心理咨询能够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让儿童看清自己的当前处境,正确认识父母的离开和亲人的暂别,并鼓励他们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三、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内心,都有着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也有对成功和爱的希冀。这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采用的方式是积极向上的,每一个咨询师都会坚信每一个留守儿童具有无尽的潜力,并且能够在某天发挥潜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咨询的前提和底线。在来访中,咨询师会从留守儿童身上的一点一滴中发现儿童的闪光点,并从中看到这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让儿童也学会观察自己。在生活中,有不少的留守儿童承担了独自生活的重任,这些都是他们能够战胜困难的勇气的来源,咨询师的挖掘和鼓励,将给每一个留守儿童正面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的人格逐步迈向健康之列,学会客观看待自己,也客观看待自己身处的环境;同时也能够让留守儿童的内心强大起来,并成长为一个经历磨难但不被击垮的人。

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 第4篇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这个群体是一个社会到学校都广泛关注的群体,面对这一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咨询作为心理问题的疏导方式,也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将会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有助于缓解儿童的孤独感

事实上,在留守儿童中,大量的孩子都有孤独感,这种孤独感造成了孩子性格的孤僻、不合群。表现在外在形式上就是不说话,不愿意和人交流,较少有情感表达的欲望。久而久之将会造成人格的萎缩,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而心理咨询就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给留守儿童提供一双能够聆听的耳朵,让他们说出内心的痛苦,不管是什么,在咨询师那里都没有可以指责的,也没有人会批评。只要耐心说出来,都会得到非常平静的倾听并予以安慰。这种安慰不是基于同情,而是基于尊重和理解,更是建立在同感基础上的慰藉。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那些自卑闭锁的孩子,大多都有自暴自弃的倾向,容易在做事和学习中丧失信心,不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总是轻言放弃。在朋友交际中往往也具有破坏力。与此同时,在面对期盼已久的父母时,又往往表现出冷漠和拒绝,甚至在内心中产生怨恨,亲子关系日益恶化。针对这样的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建立来访者关系之后,孩子会逐渐接受咨询师的耐心、友善的态度,并在这种心理尊重的状态下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咨询师的交流和沟通并逐步说出自己内心的疑虑和忧愁,借此使得心中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缓解心灵深处的寂寞和无助的情绪,并由此感受到学校教育所给予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并愿意接受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的善意。

二、有助于明确儿童的真实处境

教育者要让儿童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但事实上,在留守儿童中,大多数孩子的自我认知还处在较为模糊的层面。每一个教育者都有责任让儿童运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包括灾难和危机,接受自己生命中的痛苦。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带领儿童激发内在的意识,勇敢地面对挑战。这也是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所在。很多留守儿童都较为封闭,重要原因在于对自己缺乏认知,也对自己缺乏信任感。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就可以采用旁观者的咨询立场,帮助儿童分析和澄清自己,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是个值得尊重的个体,而这也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目标所在。

因而,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心理咨询能够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让儿童看清自己的当前处境,正确认识父母的离开和亲人的暂别,并鼓励他们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三、有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内心,都有着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也有对成功和爱的希冀。这是毋庸置疑的。因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采用的方式是积极向上的,每一个咨询师都会坚信每一个留守儿童具有无尽的潜力,并且能够在某天发挥潜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咨询的前提和底线。在来访中,咨询师会从留守儿童身上的一点一滴中发现儿童的闪光点,并从中看到这些值得称道的地方,让儿童也学会观察自己。在生活中,有不少的留守儿童承担了独自生活的重任,这些都是他们能够战胜困难的勇气的来源,咨询师的挖掘和鼓励,将给每一个留守儿童正面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的人格逐步迈向健康之列,学会客观看待自己,也客观看待自己身处的环境;同时也能够让留守儿童的内心强大起来,并成长为一个经历磨难但不被击垮的人。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心理咨询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师资方面较为缺乏,一些咨询师都是教师兼职的,对心理学科缺乏钻研精神,大多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另外,有些学校不太重视心理咨询的作用,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心理咨询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让留守儿童健康地发展,这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留守儿童谈心记录 第5篇

甲:我此刻的成绩上升了很多,并且很稳定。教师最近经常表扬我,说我各个学科提高都很大。以前考试几乎很难及格,此刻每次考试都能坚持中等的水平。

师:变化这么大,是不是你的自控力提高了,能主动的学习了?

甲:嗯,教师和同学们都是这样评价我的。说实话,我以前也明白我的控制本事异常差,我也想改啊。可就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来。课堂上怎样也坐不住,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总觉得自我不是块学习的料。回家爸爸妈妈为了锻炼我的控制本事,甚至规定我坐半个小时不准动。越是这样,我就越反感,更加反抗。之后,x教师每一天中午都找我谈心,鼓励我,给我信心。并且说教师们上课会慢慢地用上许多以前没用过的方式,这些方式会让我们喜欢上学习的。说实话教师的话,我是不太相信的。枯燥的学习生活我最厌恶了!我还记得那是一节语文课,我懒洋洋地打开书,教师面带笑容说:“同学们,咱们今日来一个现场的配乐朗诵比赛。每位同学都要锻炼一下好不好?”朗诵?配乐?每个人都要参加?我的普通话并不差,可我从没在这么多人面前朗诵过啊。教师让我们每个人准备十分钟,不得已我选了朱自清的《春》。轮到我了,教师给我配了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音乐声缓缓响起,我仿佛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和着音乐,居然很大胆地大声地朗诵了《春》同学们都鼓起了掌,说我的声音和着音乐声异常动听。一节课下来,我居然都没有走神。就像教师说得,我会越来越喜欢学习的。原先每个教师上课都是这么有意思啊。我真的开始喜欢上了学习。

师:你喜欢教师上课用这些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吗?

留守儿童谈心记录 第6篇

时 间:9.17 地 点: 教 师 受访学生姓名: 卢雪龙

教 师:张利敏 谈 话 内 容

1、询问孩子家庭状况 :在家里谁照顾你?你身边的亲友对你是否关心?村里的村干部有没有对你这样的学生有关心和帮助?

2、询问孩子与父母联系情况:父母与你分别了多少时间?他们在哪儿打工?父母经常寄钱回家吗?一般寄多少?你平时和父母联系吗?放假有没有去父母打工的地方?或者父母多久回来一次?

3、询问孩子在家学习生活情况 :有谁辅导看作业,遇到困难怎么办。有没有课外书,业余时间怎么打发。

4、询问近期有什么愿望,对学校、老师、同学有什么要求等。

建立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 第7篇

一、学校教师、代管家长每周至少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与他们进行零距离交心。

二、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二、要先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确定谈心主题,并做好谈心记录。

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 第8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以苏中X地区为例,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 X地区地处江苏中东部,除了正在城镇化的主城区,还有广袤的农村,存在着相当规模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镇留守儿童,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渐显现。该地区是农民工的重要输出地,也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缩影,农村留守儿童和城镇留守儿童并存,其显现出来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调查以整群抽样为主,兼顾采用类型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了X地区两所城郊结合部中心小学、两所农村小学、两所一贯制学校和两所初中作为调研对象。向学校发放学生问卷950 份,回收问卷920 份,回收率为96.8%,有效问卷为913 份,样本有效率为99.2%,其中留守儿童276 人,占比30.3%。发放教师问卷205 份,回收问卷190 份,回收率为92.7%,有效问卷为184 份,样本有效率为96.8%,具体信息如表1 和表2 所示。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差异的比较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调查结果所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度分析。测试问卷针对学习品质设计具体指标形成量表,正式施测后,采用软件SPSS20.0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卡方检验等分析法,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差异进行比较,同时将教师量表与学生量表进行印证分析,进而勾勒出留守儿童学习的现状特征,为深入分析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奠定基础。

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差异

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质是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主要体现。学习是学生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教育方法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外部环境、教育方法等外部因素无法获得迅速改变时,决定因素便是学生自我认知和自身努力的程度。为将留守经历所导致的教育问题与农村义务教育自身的问题加以区分,研究将与留守儿童具有相同学习环境的非留守儿童作为参照群体进行比较研究,评估和判断留守经历所导致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鉴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先天智力上整体并无差异,对留守儿童的分析更多地从后天的非智力因素来加以考察。研究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认知、学习要求、学习成绩等学习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更需引导

态度决定高度,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的作用毋庸置疑。孩子的学习热情往往来源于自信和积极的性格,对留守儿童而言,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更是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主观学习态度上,表3 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P值0.056>0,说明是正相关,但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为0.090>0.05,说明学习态度与是否为留守儿童没有显著性相关。但从教师问卷对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负向特征的统计情况来看,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留守儿童“学习态度较差”的比例分别为28.3%和40.2%,合计比例为68.5%,占大多数,具体见表4。

在相关的访谈中J老师也坦言:“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很多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喜欢学习应有的倾向,如专心听讲、认真作业、自我控制等表现。在学习态度和习惯上,留守儿童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可见,父母外出务工的行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留守儿童学习态度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对部分儿童产生了消极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督促。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目标缺乏指引

表3 中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P值0.084 >0,说明是正相关,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为0.011<0.05,说明学习目的与留守经历是显著性正影响,两变量之间在0.05 水平上显著相关。从教师问卷对留守儿童学习目标负向特征的统计来看,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比例分别为23.9%和52.2%,合计比例为76.1%,占绝大多数,还有22.8%的老师不能确定,如表5 所示。因此,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目标相比,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的负向特征很明显,反映了留守儿童目标缺乏指引的学习状态。

(三)留守儿童的学习要求比较低

学习目的固然重要,但最终要靠自我学习要求来体现。表3 中的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P值-0.090 <0,说明是负相关,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为0.007<0.01,说明学习自我要求与留守经历是高度显著性负影响,两变量之间在0.01 水平上高度显著相关,可以说留守经历越长,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就越低。

教师对留守儿童学习要求负向特征的统计显示,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留守儿童“自我要求较低”的比例分别为26.1%和42.4%,合计比例为68.5%,占大多数,还有26.1%的老师不能确定,如表6 所示。可见,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要求相比,留守儿童学习要求较低的负向特征很明显,反映了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要求总体较低,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父母对其孩子学习要求较低的体现。

(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否与父母外出存在相关性,这也是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假设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先天智力并无显著差异,所在的教育环境除了家庭监护的差别之外,其他因素在整体上基本都相同,表3 中的相关分析显示,学习成绩与留守经历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为0.997>0.05,说明留守经历对学习成绩没有显著性影响,也就是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一定不好,访谈也印证了这一事实,有些留守儿童的成绩非常不错。

但表3 中的相关分析结果也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认知、学习要求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显著性均为0.000<0.01,说明这些因素都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性影响,两两变量之间在0.01 水平上高度显著相关。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认知和学习要求都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绩,留守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评价者,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评估相对来讲比较客观,教师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负向特征的统计显示,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往往更差”的合计比例为75.0%,占绝大多数。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学习成绩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从总体来看较差一些,如表7 所示。

(五)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缺少辅导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问题辅导和作业完成情况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P值分别为-0.157<0 和-0.099<0,相关系数的显著性为0.000<0.01 和0.003<0.01,说明留守儿童作业辅导与留守经历是高度显著性负影响,两变量之间在0.01 水平上高度显著相关,具体如表8 所示。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教师对留守儿童作业情况负向特征的统计显示,完全同意或比较同意留守儿童“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的合计比例为80.5%,占绝大多数,具体如表9所示。由此可见,与非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情况相比,留守儿童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的负向特征很明显,反映了监护人对其学习监护不充分,缺乏必要的帮助和监管,这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

在相关的访谈中,X老师讲到:“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每一个村居都有志愿者,学校也有几十个老师是志愿者,这些组织包括红十字会,都没有好好利用起来。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不是光捐钱的问题,还要把留守儿童学校管不到的时间真正管起来。比如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社区和学校合作我们搞了一个学习辅导站,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没有真正做起来。校外辅导站每个街道、每个乡村都有,是靠行政命令搞起来的,现在都空在那里,没有发挥价值,到了假期偶尔搞搞活动,马上就来拍电视做宣传,这些活动若坚持好好搞,对留守儿童来说真的是很好的”。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一方面存在辅导困难,而另一方面却是资源浪费,同时还存在学习辅导不足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困境

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差异来看,留守儿童依然是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从留守儿童现象发展成为一个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虽然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却一直难以形成有效的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体系,反而陷入了令人尴尬的教育困境。造成这一局面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学校、个体等层面,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咎于其中的任何一方,而需要进行系统分析。

(一)家庭层面:传统家庭解构致使留守儿童教育链条断裂

家庭社会学认为,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家庭互动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1]在人口流动这一社会变迁的冲击下,传统家庭的教育功能遭到弱化和消解,无法在教育体系中有效发挥基础作用,直接造成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链的断裂。访谈中T老师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家,寄宿在爷爷奶奶家或亲戚朋友家里,他们都是临时监护人,关心的只是孩子的生活,没有精力、能力和意识来关心学习,对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平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根本就不去关注,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孩子有问题老师往往没法和家长交流,电话有时候打不通且也说不清楚,家长和老师的交流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障碍,学校和家长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家庭教育生态的破坏导致了成长其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影响,从而在学校教育中产生了各种教育问题。可见,传统家庭解构所致的家庭教育功能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社会层面:属地化教育管理限制留守儿童随迁就读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产生后,留守家庭面临着将留守儿童带入城市就学的选择,但是与户籍挂钩的属地化教育管理体制限制了农民工家庭的这一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城乡之间,同一地区的校际之间都存在着教育质量的差异,城乡教育管理制度实际上出现了二元化的特征。在属地化教育管理体制下,考试制度也与户籍相关。由于农民工子女的户籍属于农业户口,户籍制度实际上限制了城市流动儿童进一步在城市参加高考的权利。已经随迁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被迫在高考之前提前回乡学习,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随迁就读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人口流动背景下,属地化的义务教育管理制度限制了留守儿童向城市自由流转的权利,在教育政策上直接阻碍了留守儿童随迁就读的实现,妨碍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学校层面:教育教学管理缺乏政策支持与技术指导

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具有特殊优势,由于留守儿童尚没有进人社会,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责任就主要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肩上。从理论上看学校似乎能够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但实际上,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弥补只是一种职能的部分转移和替代,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可以完全替代家庭的全部教育功能,进而完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2]在谈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时,X校长也无奈地表示:“关于留守儿童十年来学校层面做了力所能及的研究,但确实是有些鞭长莫及,效果有但感觉不明显。我们学校仅初中部留守儿童就有上百人,如果把一百多人都放到学校集中管理,实行寄宿制,成本就高了,需要很多老师,还要财力、物力等保障,感觉很有困难。这些留守家庭父母出去务工条件也不怎么好,负担起来也会有较大的压力。只有从政府这个层面来真正关心留守儿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我想情况应该会好一些。”由于当前的学校教育还缺乏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和手段,而宏观教育政策的缺失又使解决问题缺乏广泛的支持,学校作为微观的教育主体,在缺乏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的情况下,独自面对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就显得势单力薄,况且学校教育本身还承担着其他更为重要的教育任务,难以集中全部精力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四)个体层面: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从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来看,由于长期缺乏倾诉渠道,无法与父母进行直接的面对面交流,他们比一般儿童更加脆弱,更易产生心理问题。W老师是一名中学心理老师,一直在开展留守儿童个案研究,在接触过很多留守儿童以后,认为“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有一些共性:一是性格比较孤僻。可能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和家庭教育,这些小孩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有一种孤独感,性格比较内向和孤僻;二是情绪失控。他们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对周围的人采取一种戒备的心理,属于冲动型。有些孩子还有点变态的心理,稍微有点小事,就会触动他们暴怒的心理,非常敏感,有暴力倾向,比较危险。”留守儿童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血浓于水的天然亲情链锈蚀,直到完全断裂,孩子们自觉处在一个孤独无依的世界,难以获得良好感受,安全感和自尊心缺失,从而导致心理问题。[3]

四、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改变留守儿童在整个社会结构和教育系统中的弱势地位,治标更需治本。只有坚持从宏观到微观、治标到治本、失调到协调、外在到内在的基本思路,通力合作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留守儿童”多中心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体系,才能改变过去补救式、被动式、短效式的解决方式为预防式、干预式和长效式的解决方式,真正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体模式如图1 所示。

1.以政府为主导构建长效机制

政府应从中长期战略角度着手推进改革,构建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的长效机制。首先,制定相应的管理和保障制度,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其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与政策,努力打破城乡二元格局;第三,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工本地就业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变留守儿童为非留守儿童;第四,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宏观调控和资源调配,使农村义务教育从“非均衡发展”到“统筹协调发展”,弥补农村家庭教育弱化的状况。

2.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教育功能

学校要不断优化有限的资源配置,健全留守儿童教育服务机制。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最大限度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与不足,形成良好的补偿机制;二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和服务队伍建设,弥补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缺失,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服务,找到打开留守儿童“心门”的钥匙,及时矫正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

3.以家庭为核心营造良好氛围

“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首先还需要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一是推行监护人监控制度和培训制度,监控或督查留守儿童监护人监护情况,组织专家和学校教师对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二是依托社区构建有效的家长自律机制,督促家长合理安排出行方式,明确一些约束性条件,有效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三是倡导留守儿童减量化机制,鼓励家长带未成年子女到就业地居住入学,鼓励农民就近就业或回乡创业,有效地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4.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关爱联动机制

通过关爱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建立社区管护关爱联动机制。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留守儿童的动态监测;二是以乡村图书馆、青少年教育基地、亲情活动室或各类村居活动中心为基础,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招募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三是通过“代理家长”或“邻里帮扶”等形式,选择负责任的家庭或爱心人士,采取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就近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的后顾之忧。

5.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支持网络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相对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帮助其度过危机,以顺利完成其社会化过程。可以通过文化建设、媒体宣传和引导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支柱,也可以通过志愿者服务、捐赠等实质性关怀和帮助,解决部分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还可以通过农村文化建设、用工方关爱等举措,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6.以心育为重心实现自我支持

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同样处于不利成长环境中的留守儿童,由于内部适应性差异,往往会体现出不一样的发展结果。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以自信、自律、自理、自护、自强为内容的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将生活学习的挫折与压力转化为人生成长的财富与动力,实现自我支持。

参考文献

[1]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61.

[2]任运昌.农村留守儿童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15.

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一、 调查目的

团中央、教育部、中宣部自1994年以来每年均号召和组织大中专学生志愿者进行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年有百余万大学生利用暑期和自身的知识优势,深入农村和山区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笔者近三年来在广东边远地区进行暑期支教,对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关注,对该群体的了解也是保证支教成效的重中之重,因而针对支教地区和对象开展了本次主题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对象界定: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 被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兒童, 年龄在0至18岁之间的儿童。

(二)调查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0份;在有效的调查对象中,男生占28%,女生占72%;7至10岁年龄段的占10%,11至13岁的占44%,14至16岁占46%;按照界定标准,留守儿童占54%,非留守儿童占46%。这些情况与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基本一致,年龄大多集中在11至16岁,即初中生和小学高年级生为主,其中女生数量为男生的2倍多,这与当地重男轻女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男孩可能随父母至工作地读书生活,留下女孩子在家乡,这也是当地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

(三)生活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经济来源方面,85%留守儿童家庭来源于打工,而非留守儿童家庭91%来源于农业、经商和其他收入,这种经济来源差异是导致留守儿童现象存在的最主要原因;留守儿童有67%经常有零花钱,较非留守儿童的56%稍高,父母不在身边而给零花钱以安慰孩子也是普遍存在;在做家务方面,有44%的留守儿童每天都做,比非留守儿童的22%高出一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更自觉帮忙做家务;留守儿童父母有超过78%长达半年或更长时间才回家一次,这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也是存在最大的差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与家庭发生矛盾的频率相近,但留守儿童在“有时候发生”这个频率段较非留守儿童的高;与家人发生后的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选择“闷不作声”和“与父母倾诉”的比率相近,但留守儿童选择采用“其他方式”的占37%,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的4%;从对生活的喜爱程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喜爱程度的分布相近,普遍喜欢当前的生活环境。

(四)学习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父母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方面,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基本一致,父母都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方面,留守儿童成绩在中等及以上的占56%,非留守儿童的占91%,留守儿童有37%处于成绩一般的状态、7%处于成绩差的状态,而非留守儿童这两项分别占9%和0%,这说明了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父母不在身边对学习成绩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五)人际交往方面情况对比分析:在与人交朋友方面,留守儿童有44%非常喜欢与人交朋友,而非留守儿童只占26%,说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渴望得到朋友的关注;在与人发生矛盾后的处理方法选择上,留守儿童有52%选择“主动谦让”,而非留守儿童只有30%选择此项目,留守儿童更想通过自身的谦让来解决矛盾,维持朋友关系;在遇到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时采取的解决方式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都倾向于“求助老师和同学”;在帮助人他人的态度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均表示会主动热心帮助他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上,留守儿童在维持得“很好”上只占48%,而非留守儿童占68,关系“一般”中的留守儿童占44%,非留守儿童占32%,而与人不接触或关系差的留守儿童占7%,非留守儿童则占0%,这说明了与人相处能力方面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稍逊,需要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六)内心感受方面情况对比分析:从家人的关心程度、与父母的交流、身边人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等方面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基本一致,家人对自身的关心及自身的感受都是一致了,反映出家人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但在分享快乐方面,几乎没人选择与老师进行分享,普遍选择与父母及同学进行分享,这也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在担心父母情况方面,留守儿童有41%选择“总是担心”,远比非留守儿童的17%高,这反映了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更加深,父母应该注意这点;在孤独感方面,“有时候感到孤独”及以上程度的留守儿童占63%,非留守儿童只占35%,其中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处于“有时候感到孤独”程度上,这说明了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调查当中,数据显示消极应对(NC)正常水平的比例占57.5%,偏低占35%,偏高占7.5%;积极应对(PC)正常水平比例仅占15%,85%都严重偏高,而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数据分布较为一致,由此分析可知,被访者人群的消极应对情绪相对平稳,但积极应对情绪严重趋向一极化,需要进行正确地引导。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其实并不特殊,他们和非留守儿童一样,有相类似一般特征,但也在个别方面存在差异,如留守儿童更加渴望被关注但同时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弱,他们更加敏感,容易感到孤独,但总体上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这也是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

三、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方面,要多关注农村和山区,加大对农村和山区的教育投入和相配套的保障措施,致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要进一步深化当地的经济建设,解放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快增长;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引起社会各界的集体关注。

(二)学校方面,要转变只重视升学率和课业成绩的旧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形成学生心理档案,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营造积极氛围,发挥好学校的育人作用;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

(三)家庭方面,要改变刻板的教育观念和“读书无用论”、“女子无才便是德”等错误观念,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时常保持与孩子的沟通联系。

(四)支教团队方面,要转变观念,强化责任意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和团队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之为友,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来点燃他们的读书梦。

参考文献:

[1]郝振.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及其保护性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4:5-7.

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 第10篇

(第05期)

猴场中心校

饶科洪

2012年5月31日

猴场中心学校全面开展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活动

猴场乡中心学校为了解除留守儿童心理压抑、疏通留守儿童心中的困惑、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于2012年5月30日——31日,学校全面开展并起动“猴场中心学校全面开展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活动”。

活动中,陈杰校长积极配合各班主任及教师,分班分点认真针对猴场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关心的、压抑在心理的话题进行交谈。认真听取留守儿童们最关心的、最需要的和最害怕的事,并一一帮助解决。陈校长还特别抓住了“儿行千里母担心”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引导,让这些孩子真正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关怀和为了生活而无奈离开自己的不同现状。以及为了建设美好的家乡,为了让父母为自己少操一份心而发奋读书,争做一个好孩子,争做一名好学生的强烈愿望的信心和雄心。

与留守儿童的谈心记录 第11篇

活动记录

古城新都社区志愿者找留守儿童谈心

根据志愿者和帮扶对象的不同情况,社区组织“编外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并签订责任状。对学习成绩差的,请有责任心老师与其结对;对经济条件差的,请乐善好施的志愿者与其结对;对双亲外出打工的,请有教育管理经验的女干部、女党员、女职工与其结对。志愿者要做到“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至少谈心一次,确保有问题能及时解决;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每月与“留守儿童”的班主任联系一次,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每年陪“留守儿童”至少过一次节日,让孩子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逐步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引导关爱他们健康全面成长。

关于留守儿童的家访记录 第12篇

家访目的: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寒假生活状况,送去春节祝福,与监护人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聊留守儿童在校情况,互通有关留守儿童思想信息。

家访内容:

邹森林基础比较差,同学说他经常出入游戏厅,学习上不自觉,作业经常不完成,尤其是每次放假之后。

家访心得

该生的父母在广东打工,他是家中老幺,上面还有两个姐姐,所以父母对他是有求必应,对于他的学习的缺乏监督,所以在他耍了小聪明后,外公外婆一次又一次选择的或者打一顿、或者讲番大道理,很容易相信他的保证。每次作业总是询问一句“做完了吗?”却不检查,所以才造成今天的局面。家访后,父母明确了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浅析留守儿童的问题与措施 第13篇

近期, 我对我所带班级所有留守儿童开展了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饮食起居、教育学习、梦想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

一、我班留守儿童的特征

1、留守儿童比例大。我班总人数52人, 其中留守儿童22人, 占学生总数的42.3%。

2、老人监护较多。15名留守儿童常年由爷爷奶奶监管, 4名留守儿童由外公外婆监管, 隔代教育所占比列大。

3、父母子女联系少。父母只在假期见面的留守儿童的17人, 占总数的77%;有事才与孩子通电话的14人, 占64%;偶尔与孩子通电话的6人, 占27%;父母每周跟孩子通电话的2人, 仅占9%。

4、学习成绩差。成绩良好以上4人占19%, 一般7占32%, 差11人占50%。

二、我班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 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 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 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小孩基本实行“放养”状态。至于对小孩学习教育问题, 很少过问, 更谈不上辅导, 或是由于留守儿童过于顽皮捣蛋, 由祖父母等长辈照顾的, 想管管不下、不会管, 不知所措;与其他孩子相比, 他们缺少父母照顾, 有的起居无规律, 不讲卫生;有的好与其他孩子攀比, 摆阔气, 铺张浪费乱花钱。个别借宿无监护人的儿童, 由于年龄较小、单独居住并缺乏电、煤气的使用知识, 存在严重的生命安全隐患。

2、心理问题。由于他们得到的亲情与心理关怀较少, 缺少倾述心情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并且与外界也很少接触, 久而久之便产生的诸多心理障碍。

3、学习问题。由于他们的替代监护人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自控力差, 无人督促学习, 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

4、社会影响问题。现在为多元社会, 情况复杂, 一些不良现象, 消极低俗的负面影响也会腐蚀他们。而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照顾, 自身的控制能力差、极易接受不良行为。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

1、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留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正在成型, 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逆反心理较强, 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 就容易心理反常, 烦躁不安、不听劝告、与人对立。家长要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教育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理解、尊重并善于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引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满足其合理需要, 同时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 从而形成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2、学校是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根本。学校教育是主阵地, 应起主导作用, 为留守儿童创造适合发展的空间。应逐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临时监护人档案,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留守儿童特点, 强化规范养成教育。

3、良好的社会氛围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各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 尽到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大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力度。

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 第14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关爱;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已经给社会带来许多隐患和问题。据统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人数由1978年的2827万人上升为2000年的17078万人,而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数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约在6000多万到1亿之间。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使进城农民工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却尚未能改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又使这批人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等同的待遇和福利,于是,留守在农村的这批农民工的子女数量随之激增。继而产生了现在越来越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越来越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将对我国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在我们的西部地区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更令人担忧。

二、關爱留守儿童

1.加强家校联系,共同管理。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与他们一道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天生的,往往都可以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找到“根源”。所以,单单在学生身上下功夫,是难以产生效果的。只有帮助学生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高教育素质,提高责任心,改进教育方法,让留守学生的父母与孩子加强联系和沟通,改善留守学生与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关系,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让留守学生得到家庭的温暖,并让留守学生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切实解决孩子渴望亲情等心理及物质上的合理需求,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同时下功夫,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治标治本”。

教师在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方面,尤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留守学生的心灵大多受到过伤害,他们往往情感脆弱,抵触性强。教师应尽力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真情打动他们,而尽量避免训斥他们。在关心、理解、呵护留守学生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在外打拼挣钱的不易,让父母理解留守学生的同时,留守学生也要理解他们的父母。同时,让留守学生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毛病,鼓足勇气,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2.关爱留守儿童,正确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就要对留守儿童负责,也要对家长负责,更要对教育负责。教师有责任引领留守儿童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关爱留守儿童更要理智的爱,这就要求老师要严格要求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留守儿童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

3.利用活动,多鼓励。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如“体谅父母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即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老师要因材施教,并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后,课余时间不但过得充实,而且还富有意义。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打字”比赛、留守孩子的生日p a r t y ,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 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 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 留守儿童”们变成了“ 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 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 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关爱,主要由他们的家长、政府和学校负责。而对于教师,呵护、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让他们快乐、平安、健康的成长,就是对留守儿童最大的关爱。

三、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3.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袁江鸿 -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决策探索.2006年(6).

[2]张文斌《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甘肃教育.2011年(9).

上一篇:奶奶过生日作文汇总下一篇:办公室廉政纠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