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述职报告评分表

2024-05-29

年度述职报告评分表(精选6篇)

年度述职报告评分表 第1篇

党政机关单位2013年度调研报告评分细则

一、文体格式(20分)。包含“情况、问题、意见”或“情况、经验、启示”三项,缺一项扣10分。

二、字数(10分)。少于3000字扣5分。

三、语言逻辑性(15分)。语言流畅、精炼、准确;立论鲜明有力,逻辑性强。

四、基本素材(15分)。数据真实、准确、翔实,情况全面、具体。

五、问题分析(20分)。问题分析或经验总结准确、深刻,能见微知著。

六、意见建议(20分)。启示或意见建议方便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易于操作,能较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备注:总分为100分,取评委计分平均分为报告最终得分。

年度述职报告评分表 第2篇

序号项目分值标准

1学校管理13分①学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齐全(整体、业务、德育、班主任工作计划,控缀保学计划);五种管理工作机制落实较好,有教师学习交流、班主任定期交流、长计划周安排日检查情况和班主任、教师的量化评估细则及方案。(5分)

②档案齐全、规范,有班主任、教师发展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建有学生资助档案、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档案,开办家长学校。(3分)

③办学行为规范,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私自停止学生上课或开除学生现象,控缀保学工作扎实。课程开设齐全,执行节假日和作息时间的规定。(3分)

④校长深入学校(班级)检查指导每期不少于5次,听课不少于30节;每年读书笔记不少于1万字;校长日记有每周工作安排,有实施情况,有每周工作小结。(2分)2 教学研究13分①教学管理制度齐全,教案、作业、课堂教学的检查及学生评教有记录,开展有第二课堂。(4分)

②学科组开展集体备课,“三课”活动开展正常,有省、市、县、乡、校教科研课题,并规范实施。(4分)

③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申报或通过市课改示范校验收。(2分)

④按时规范组织市里统一要求的考试,上报有关信息,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和调控,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3分)

3党风廉政建设 5分①无乱收费、乱发资料、乱办班现象。(1分)

②实行校务公开,招生、人事、经费收支、项目建设情况定期公开。(0.5分)

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目标责任制,无行业纠风和党务政务公开案件发生,无赴京到省去周来市集体上访、非法上访、重复上访案件发生。(2分)

④财务管理规范,经费支出合理透明,重大支出履行申报。(1.5分)

国内粮油市场2010年度报告 第3篇

2010年, 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在多年的最低收购价连续提高的政策累积效应之下稳步走高。一季度在产区低温, 西部旱情影响下保持强势;二季度小麦收购期间, 市场上涨预期明显, 多主体上演抢粮大战, 新粮价格快速上涨;三季度在政策调控加强的背景下, 小麦价格保持平稳;四季度在市场流通粮油紧缺, 国家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共同作用之下, 小麦价格保持高位震荡态势。

2010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在减产、需求、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大幅上涨走势。6月开始, 受政策调控, 国内玉米市场高位震荡。10月之后, 受大宗商品涨价带动, 新季玉米价格高开高走, 快速上涨。11月末在国家调控措施影响下, 开始走弱, 目前保持了高位小幅波动。

2010年以来, 国内稻米价格总体持续震荡上扬。新季稻谷上市后, 价格普遍高开高走, 托市未能启动, 新季中晚籼稻及粳稻走强态势更加明显。11月份, 秋粮大范围收获上市, 价格屡创新高。11月末开始, 因国家调控措施连续出台, 局部地区稻米价格高位略有回调, 总体保持了高位整理态势。

受临储政策及国际市场的双重影响, 2010年1~4月份国内主产区大豆价格总体在临时收储价格附近平稳运行。5月之后, 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在外围市场的压力之下走弱;7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在外盘强势上涨及国内需求回暖带动下, 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出现连续大幅上涨;受调控政策影响, 11月中下旬国内大豆价格略有回落, 之后保持了小幅震荡行情。

2010年上半年, 国内食用油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承压下行。进入第3季度后, 油脂进入季节性消费旺季, 加上去库存化过程消耗了一部分油脂库存, 油脂市场快速反弹。10月开始, 受外盘走强带动, 油脂价格呈现了继续上涨行情。11月中下旬, 受国家调控措施影响, 价格出现回落, 近期保持相对稳定。

小麦市场

一、生产情况

2010年11月, 农作物秋冬种已近尾声, 全国冬小麦播种基本结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 2010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达3.4亿亩, 增加100万亩。在各类秋冬作物面积协调增加的同时, 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 适播期早、抗寒性强的半冬性小麦品种面积继续增加, 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进一步扩大。

二、供求平衡分析

中华粮网供需平衡数据显示, 受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的影响, 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2010年全部小麦播种面积约3.66亿亩, 同比增加300万亩, 增幅0.8%。其中, 冬小麦约3.36亿亩, 较上年增加200万亩, 增幅0.6% (农业部预计冬小麦播种面积3.4亿亩, 增加100万亩) ;春小麦约3 000万亩, 增加100万亩, 增幅3.4%。

(单位:亿kg)

农业部预计2010年冬小麦总产1 085亿kg, 增产5亿kg。但根据中华粮网实地调研结果, 今年冬小麦总产略低于上年水平。预计2010年全部小麦产量1 140亿kg, 减少11亿kg, 减幅1.0% (冬小麦1 065亿kg, 减产15亿kg;春小麦75亿kg, 增产4亿kg) 。

三、小麦市场价格走势及市场特点

1. 2010年小麦价格震荡上涨

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 12月底,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普通白小麦平均价2 046元/t, 较年初上涨74元/t, 年涨幅4.83%。2010年以来, 我国小麦价格不断波动上涨, 一季度在产区低温, 西部旱情影响下保持强势, 二季度小麦收购期间, 市场上涨预期明显, 多主体上演抢粮大战, 新粮价格快速上涨, 三季度在政策调控加强的背景下, 小麦价格保持平稳, 四季度在市场流通粮油紧缺, 农民惜售不减的情形下, 小麦价格保持高位企稳态势。

2. 市场主体上涨预期明显

从国家连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以来, 小麦市场价格逐步上涨, 市场主体预期价格上涨已成常态。以三等白麦为例, 2010年托市价格为1.80元/kg, 较2009年上调0.06元/kg, 国家连续的上调托市收购价格, 目的是保护农民利益, 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但客观上推动了粮价的上涨, 2010年托市收购期间, 市场对后期粮价上涨的预期尤为明显。

3. 托市麦投放量充足, 成交率保持低位

2010年以来, 托市小麦投放量一直居高不下。4月份投放量由一季度的400万t增加到450万t, 之后一直保持着每周450万t的投放量。国家保持较高投放量的目的是保证市场供应, 维护市场稳定。由于投放量较高, 需求量有限, 托市麦成交率保持低位水平。截至12月29日, 2010年国家通过公开拍卖、定向销售等方式投放政策性小麦21 849.7万t, 成交3 599.6万t, 成交率16.47%。

(单位:万t)

4. 强麦期货先抑后扬

2010年强麦期价呈先抑后扬走势。上半年的强麦期价在基本面平淡的大环境下波幅较小, 交投清淡。新粮上市成为2010年期价走势的时间分水岭。8月份开始全球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创下了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而受全球小麦减产和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推动, 强麦期价也快速攀升。市场对小麦供应的担忧以及投机资金的大举入场也使得期价继续夺目上涨, 11月份创下国内麦价历史新高。随后在政府对粮价调控及宏观压力下期价大幅回落。而在国内外天气炒作影响下, 12月的强麦期价再次表现突出, 发力上攻。由于小麦品种结构供给失衡, 优质小麦供应紧张, 主产区天气状况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预计2011年强麦期价仍将保持高位震荡格局, 后期可配合关注国家农业政策、宏观调控手段、市场心理、国际市场及周边商品价格动向等因素。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1. 政策面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 2011年托市价继续上调

2010年农产品一直处于政策的保护范围之内, 受宏观经济及市场操作影响, 部分农产品波动较大, 相关调控政策不断出台, 目的是维护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波动范围。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国家将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将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 (三等, 下同) 、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kg 95元、93元和93元, 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和7元。虽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出台对目前高位运行的小麦市场影响有限, 但是从长期看来, 这项政策进一步抬升了小麦市场价格的底部空间, 使得后市小麦市场价格易涨难跌。

2. 政策支持粮食生产, 冬小麦种植面积稳定

为维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较强。2010年4月19日, 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扶持农业生产的7项政策措施, 包括中央财政按每亩10元的标准, 对全国11个冬小麦主产区5 300万亩弱苗麦田给予补助等。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 要切实抓好秋粮收购和秋冬种工作, 认真组织秋粮收购, 落实好秋冬种各项部署, 引导农民稳定冬小麦、冬油菜播种面积。农业部要求, 2010年秋冬种主要任务之一是稳定粮食面积, 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2009年3.38亿亩的水平上。国家再次大幅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 稳定农民收入预期, 加上小麦市场价格较好,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麦的积极性。

3. 宏观经济面通涨预期较强, 推动麦价上涨

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 前3季度GDP同比增长10.6%, CPI同比涨2.9%;9~11月CPI分别为:3.6%、4.4%和5.1%, CPI不断创出近两年的新高, 管理通胀已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宏观调控政策也不断出台措施, 包括提高银行准备金及连续提高基准利率。整体来看, 较强的通胀预期会推动大宗商品的价格, 对小麦市场价格形成潜在利好, 但不断加强的政策调控会逐步影响后期市场价格, 上涨的动力也将受其影响。

4. 农产品整体上涨动力不减, 政策主导后期市场

2010年整体农产品市场涨声不断, 2010年, 农产品涨价“你方唱罢我登场”, 从蔬菜到粮食, 从绿豆、大蒜到苹果、土豆, 从大豆、棉花到下游的食用油和纺织品, 各种农副产品纷纷接过涨价的接力棒, 上演了涨价的集体狂欢。稻谷、玉米等价格居高不下, 在比价效应的推动下小麦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大。而在抗通胀的大环境下, 价格飞涨触发了政府的密集调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2011年要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 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这也表明政策将主导后期市场。

五、2011年市场展望及操作建议

2010年小麦市场整体保持高位趋强走势, 在市场对麦价上涨预期较强的背景下, 农民惜售小麦心理增加, 市场多方主体争抓粮源积极, 导致市场价格保持在高位。2010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为2 264.58万t, 较往年明显减少。在下半年国际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 农产品市场操作因素不断, 客观推动了小麦价格的上涨。

在国家相关调控政策出台的影响下, 12月份小麦价格已经出现回稳态势。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仍是小麦市场价格走势的决定力量。由于当前政府仍致力于治理通胀, 政策面以维护市场稳定为目的。预计2011年小麦市场将呈现高位平稳态势。

建议后期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政府调控政策, 农产品整体运行态势及相关品种走势, 产区小麦生产状况等因素。

玉米市场

一、生产情况

虽然受北方地区持续低温雨雪天气影响, 2010年许多地区玉米播种进度推迟, 但由于玉米生长期间总体天气状况良好, 加上受玉米种植比较收益相对较高的影响, 201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 2010年玉米生产获得了丰收。虽然各机构对2010年具体产量数据的预测有一定的差异, 但由于2009年玉米产量减幅较大, 市场普遍认为2010年玉米产量将会较2009年有明显的增加, 只是在增加幅度方面出现了一定的数量差异。中华粮网数据显示, 受玉米价格高位运行影响, 201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约4.71亿亩, 较2009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预计全国玉米总产量约为16 500万t, 较2009年增加950万t。

二、供求平衡分析

受2009年玉米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影响, 2010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有所增加。由于2009年东北产区玉米种植收益高于大豆, 农民在2010年春播时扩大了玉米的种植面积。黄淮产区因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 也为2010年玉米播种面积增加打下了基础。预计2010年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播种面积约1.76亿亩, 同比增加700万亩, 增幅4.1%;黄淮地区4个主产省 (晋、冀、鲁、豫) 玉米播种面积1.54亿亩, 同比增加466万亩, 增幅1.3%。预计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71亿亩, 同比增加1 000万亩以上, 增幅2.2%。预计2010年全国玉米总产1 650亿kg, 较上年增产95亿kg, 增幅6.1%。

(单位:亿kg)

国内玉米消费主要是饲料和工业消费, 相对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 宏观经济形势对玉米消费影响较大。随着经济复苏, 2010/2011年度国内饲料和深加工玉米保持稳定。预计2010/2011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1 570亿kg, 比上年度增加22.5亿kg, 增幅约1.5%。

三、玉米市场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1. 现货

2010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总体呈现出不断上涨走势。南方16省份的饲料养殖企业到东北采购玉米的补贴政策揭开了多元主体竞购的开始。受多元主体竞购影响, 从3月开始, 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为了稳定国内玉米市场价格, 5月下旬国家开始加大对玉米市场的调控力度,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一度小幅走弱。但7月中旬之后, 国内玉米价格再度开始上涨, 并且突破了前期的高点。9月开始, 受玉米上市的季节性压力, 国内玉米价格出现小幅回落。新玉米上市之后, 在外围商品涨价的带动之下, 新玉米收购价格高开高走, 出现了反季节的大幅度上涨行情。11月末开始, 受国家一系列不断加大的调控措施的影响, 全国玉米价格开始回稳, 局部地区玉米价格略有走弱, 总体市场趋于稳定。

据中华粮网价格监测显示, 2010年12月26日当周, 全国中等玉米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均价为2 014元/t, 较上月底上涨17元/t, 较2009年底上涨240元/t。

2. 期货

2010年以来大商所玉米期货合约价格走出了大幅上涨的走势, 玉米现货价格走强成为期货合约走强的基础。5月中旬至6月中旬, 在国家调控压力之下, 国内玉米期货价格曾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7月份开始, 受国内养殖业复苏的影响和国内部分地区遭受灾害性天气的提振以及小麦等品种上涨的带动, 玉米现货价格止跌反弹, 推动了玉米期货价格再度上涨。同时, 美盘玉米的大幅上涨也为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形成了提振。10月开始, 新季玉米上市后现货价格的大幅走高推动期货价格继续大幅上涨, 而流动性泛滥的金融环境也为玉米期货的上涨提供了资金基础, 国内玉米期货合约不断刷新历史高点。11月下旬, 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定物价的调控措施压力之下, 玉米期货价格开始出现回落走势。12月份, 受玉米现货价格坚挺的支持, 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再度趋强。12月29日, 大商所玉米指数收盘报2 282元/t, 较2009年底上涨439元/t, 涨幅23.82%。

3. 深加工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 随着经济的复苏, 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开始上涨, 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 对玉米需求量增加。2010年以来, 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继续上涨, 推动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维持高位。为了稳定玉米价格, 优先保证饲料养殖业供应, 从5月18日开始, 国家在东北产区的临储玉米拍卖中限制深加工企业参与;11月16日开始, 跨省移库临储玉米拍卖中也开始限制深加工企业的参与;从7月15日起取消了酒精和玉米淀粉的出口退税;11月5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对玉米深加工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的紧急通知”, 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国家对深加工企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显示了国家稳定国内玉米价格的意图。

深加工企业产品的上涨推动深加工企业玉米需求量的增加。近期包括酒精和淀粉在内的深加工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了上涨的行情。以吉林深加工企业为例, 12月24日, 吉林玉米淀粉报价为3 050元/t, 吉林食用酒精报价为6 450元/t, 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为1 860元/t, 深加工企业玉米淀粉加工理论利润水平约在260元/t, 酒精加工理论利润水平约在498元/t。

4. 饲料养殖

据发改委数据显示, 12月15日, 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13.97元/t, 较前期略有回落, 但仍处于2010年以来的较好水平;全国猪粮比价为6.59, 生猪养殖业处于比较良性发展的状态;2010年11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5 470万头, 也处于2010年以来的高位。饲料养殖业效益的提升推动饲用玉米需求量增加, 对玉米价格构成支持。据中华粮网数据显示, 预计2009/2010年度全国饲料玉米消费量为9 700万t, 预计2010/2011年度全国饲料玉米消费量将增加150万t至9 850万t。

5. 玉米收购

2010年新季玉米上市后, 随着收购的展开, 玉米上市量开始逐渐增加。特别是随着11月末国家稳定物价措施的不断出台, 农户玉米惜售情绪有所缓解, 玉米上市量较前期增加。据国家粮食局数据, 截至2010年12月20日,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玉米主产省 (区) 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0年新产玉米2 615.8万t, 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671.2万t, 占收购总量的26%。

6. 玉米拍卖

2008/2009和2009/2010年度, 国家共在东北产区收购了超过3 600万t的临时存储玉米, 并且从2009年7月以来持续的进行了临储玉米的拍卖, 2010年6月中旬开始, 还增加了部分中央储备玉米拍卖, 玉米拍卖对遏制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上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10年12月底, 2010年以来国家累计投放到拍卖市场的临储玉米约6 345万t, 累计成交量约2 745万t。

7. 港口

受国家一系列不断加大的稳定物价措施的影响,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开始稳定, 南北港口价格也较前期保持平稳。2010年12月29日, 北方港口玉米水分15%以内的收购价基本稳定在2 000元/t左右, 港口平舱价2 060~2 070元/t, 较上月末基本持平, 港口库存约125万t;广东港口东北新玉米成交价2 150~2 160元/t, 陈玉米成交价格在2170~2 180元/t, 较上月末变化不大, 广东港口库存约23.5万t。据消息称, 从2011年1月1日起, 深圳港口卸船费用将上涨3元/t, 出库存费用将上涨2元/t, 从而会提升玉米成本。12月底, 大连至广东港粮船运费为60~70元/t, 较上月末下跌10~15元/t。

单位:万t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四、2011市场展望及操作建议

在国家有关部门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之下, 从11月末开始, 产销区及港口玉米价格开始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走势, 贸易商入市收购心态趋于谨慎, 用粮企业观望心理有所增加, 目前各地玉米价格小幅震荡, 波动幅度不大。从后市来看, 由于国家调控物价的力度目前仍呈加大之势, 短期国内玉米价格仍将面临政策性的压力, 短期预计会延续震荡走势。但由于通胀预期及国内玉米需求的增加, 预计跌幅将会有限。

目前包括饲料及养殖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在内的玉米需求都处于非常旺盛的时期, 而国际玉米市场价格也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这对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 国储玉米经过长时间的拍卖, 后期也面临着补库的需求, 这都将会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支持。在经过震荡之后, 后期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或将重新走强。

由于玉米价格的大涨大落都将对用粮企业生产造成较大的压力, 近期国内玉米价格的回落将会为用粮企业提供较好的买入时机。尽管近期玉米价格的回落并没能有效缓和农户的惜售心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玉米价格的波动或将降低农户的玉米价格看涨预期, 预计后期玉米市场成交量会较前期出现增加态势。用粮企业可根据生产需要, 逢回落积极参与市场收购, 充实库存。

稻米市场

一、生产情况

受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种粮补贴力度加强、种稻效益较高等利好影响, 2010年农户种植稻谷积极性较高。据调查, 2010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4.5亿亩, 同比增539万亩, 增幅1.2%。其中早籼稻播种面积8 787万亩, 中晚籼稻2.4亿亩, 粳稻1.25亿亩。2010年国内自然灾害多发重发, 南方籼稻产区普遍减产, 稻谷总产量同比略有下降。据调查, 2010年全国稻谷产量1 943亿kg, 同比减8亿kg, 减幅0.4%;其中, 早籼稻产量308.5亿kg, 中晚籼稻1 031亿kg, 粳稻604亿kg。

二、供求平衡分析

消费:随着人口的增加, 稻谷口粮消费量维持趋升态势;且受稻谷与玉米价差缩小影响, 2010年稻谷用于饲料、工业的量有所增加。预计2010年国内稻谷消费量1 865亿kg, 同比增27.5亿kg;其中, 口粮消费量1562.5亿kg, 饲料用粮165亿kg, 工业用粮95亿kg, 其他用粮42.5亿kg (见表5) 。

进出口:2010年, 因国内稻米价格持续攀升, 为稳定国内粮价, 国家加大了大米的进口力度, 并相应减少了大米的出口。不过, 受配额限制, 2010年国内稻米进出口总体仍保持较低水平, 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

(单位:亿kg)

库存:为稳定国内稻谷价格特别是粳稻价格, 2010年国家政策性粮投放力度加大, 导致国内稻米库存同比略有下降, 其中粳稻库存下降明显。不过得益于近两年国家对籼稻相继实施临储及托市收购, 及2010年东北粳稻实现恢复性增产, 目前国内稻谷库存总体仍在高位。据国家粮食局统计, 11月末, 各类粮食企业大米库存同比减0.9%。东北三省各类粮食企业大米库存同比减2.7%。其中东北三省含临储及最低收购价的政策性粳稻库存同比减98%。

综合预计:2010年度我国稻谷总供应量约1 948亿kg, 需求量1872.5亿kg, 年度结余75.5亿kg, 全年稻米供需形势仍然较好, 处于近几年较高水平。

三、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1.价格走势。2010年, 国内稻米价格总体震荡上扬, 幅度高于2009年同期水平运行。12月以来, 为稳定物价, 国家加大了对粮油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 国内稻米价格整体止涨并趋弱整理。2010年12月23日全国稻谷收购价格指数为128.98, 较年初上涨23.1%。其中, 早籼稻收购价格指数为118.07, 较年初上涨17.2%;中晚籼稻收购价格指数112.10, 较年初上涨17.6%;粳稻收购价格指数为152.63, 较年初上涨25.4%。

粳稻米。因2009年东北粳稻减产及运输补贴等支撑, 2010年国内粳稻米价格持续走高, 于6月价格创下高点。7~9月, 因国家加大了粳稻定向销售的调控力度及大米进入消费淡季, 粳稻价格逐渐回落。10月新粮上市后, 市场普遍看好后市, 粮企入市积极, 价格高开高走, 于12月再创年内新高。

籼稻米。2010年上半年, 受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粳稻米价格屡创新高等拉升, 国内籼稻米价格持续小幅上涨。下半年, 新季早稻因减产影响, 价格高开并小幅趋升, 10月份后在新季中晚籼稻大幅走高的拉升下, 早籼稻涨势更为明显。受粳稻回落、国家籼稻拍卖力度加大影响, 7月份后中晚籼稻整体小幅下跌, 10月份新粮上市后, 在减产和看涨心理的作用下, 新粮价格屡创新高, 涨幅较大。12月份, 国家加大了对粮油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 籼稻米整体略有回调, 但价格仍位居高位。

2.市场特点。2010年国内稻米市场呈现以下4个特点。一是受物价整体攀升、自然灾害多发等支撑, 国内稻米价格总体保持上涨态势;二是因2009年国内粳稻减产, 在供需结构性不平衡的影响下, 前3季度稻米市场总体呈现明显的“粳强籼弱”格局, 粳籼价差屡创历史新高, 其中8月份国内 (2级粳稻-2级晚籼稻) 差价约627元/t, 达到历史最高值;三是近年来大米加工业发展迅速, 对原粮的需求也随之大增;同时, 金融危机以来, 国家持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社会流动性资金较充裕, 多元化收购主体收购能力较强, 均促进了新季中晚籼稻及粳稻价格高开高走;四是大米作为我国的主要口粮, 需求相对平稳, 在原粮因竞争激烈价格不断攀升的形势下, 2010年来“稻强米弱”现象继续存在, 晚稻上市后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3.早稻期货。2010年, 国内早稻期货主力合约总体呈现震荡走高局面, 于11月中旬创下年内最高收盘价2 480元/t。影响早稻期价走势的主要有天气因素及热钱进入。12月, 在国家宏观调控压力下, 早稻期价持续弱势整理, 年末收盘价在2 349元/t, 与现货价差约200元/t。

4.收购情况。2010年, 新季稻谷上市后, 多元收购主体入市积极, 稻价普遍高开高走, 托市均未启动。据统计, 截至9月30日, 主产省各类粮企累计收购2010年产早籼稻676.1万t, 同比减129万t, 减幅16%。其中国有粮企累计收购425.8万t, 同比减177.7万t, 减幅29.4%。截至12月20日, 主产省各类粮企累计收购新季粳稻1 168.2万t, 同比增286.5万t;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31万t, 同比增111.5万t, 占收购总量的45.5%。主产区各类粮企累计收购新季中晚籼稻1 472.8万t, 同比减69.3万t。其中国有粮企700.8万t, 同比减314.2万t, 占收购总量的47.6%。

5.政策性稻谷拍卖情况。2010年国家持续向市场投放政策性稻谷, 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据统计, 截至12月31日, 国家累计向市场投放早籼稻约544万t, 成交188万t, 成交率35%, 成交均价1 899元/t;投放中晚籼稻约8 263万t, 成交813万t, 成交率10%, 成交均价1 958元/t;投放粳稻约535万t, 成交330万t, 成交率62%, 成交均价2 220元/t。

6.加工利润。12月份, 因调控压力, 大米走货总体仍保持平淡, 月底受两节提振, 大米购销转好, 企业加工利润有所回升, 但“稻强米弱”仍严峻, 米厂加工利润依然不高。

(单位:元/t, 新稻水分17%)

四、2011市场展望及操作建议

1. 供需形势

一是稻谷有望恢复性增产, 预计2011年国家将加大水稻生产的支持力度, 加之种稻效益较好, 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依然会较高;但受耕地、水资源等限制, 面积增加有限。二是需求将继续维持略升态势。三是进出口量预计仍保持低水平。四是2011年稻米供需形势改善, 粳稻供需偏紧的矛盾将有所缓解。

2. 市场形势

保证市场的有效供给和粮食价格在合理范围内稳中趋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方针。受政策利好及经济继续向好发展支撑, 预计2011年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将较2010继续走高;但在稻米年度供需形势较好及目前稻米价格已运行至高位的情况下, 预计2011年稻谷续涨空间有限。同时, 受供需基本面向好影响, 后期一旦粮源集中进入市场, 或新季稻谷丰产并上市等影响, 价格或出现阶段性回落。另外, 需关注国家调控政策与收购政策的变化, 特别是国家粳稻库存处于低位, 补库需求较大, 加之2010年粳稻丰收, 供应形势较好, 为满足农民售粮需要, 后期国家仍有可能对粳稻实施临储收购。

粳稻。2010年东北粳稻增产明显, 同时运输补贴政策取消, 粳米销售优势下降, 将有效缓解近两年粳稻持续供需偏紧的状态;此外, 2010年粳稻米价格已位居高位, 预计2011年粳稻上涨空间有限。不过, 由于当前国家粳稻库存处于历史低位, 补库需求较大, 加之粳米质量好, 潜在需求强劲, 且前期粳稻收购成本高, 市场主体对粮价仍存有较高预期影响, 预计2011年国内粳稻米价格总体将保持高位窄幅震荡运行。

籼稻。虽然2010年国内籼稻总体出现小幅减产, 但由于我国籼稻本身供大于需, 且经过连续7年增产的积累, 库存居于高位, 籼稻供给充足。预计2011年, 国家仍将继续维持甚至加大政策性籼稻的拍卖投放力度, 保障市场供给, 稳定市场价格。同时, 如果天气利好, 2011年籼稻出现恢复性增产, 供需宽松的环境将继续抑制目前籼稻的上涨空间。综上分析, 预计在政策及稻米成本的提振下, 2011年国内籼稻米价格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 但在供需预期宽松的形势下, 籼稻上涨乏力, 或呈现阶段性趋弱行情。

大豆市场

一、生产情况

受墒情较好及播种后持续高温天气影响, 主产区大豆作物整体长势良好。2010年头号产区黑龙江省大豆作物结荚数量高于2009年, 单产预计在150kg/亩左右, 部分地区或能达到175.5斤/亩以上。相比之下, 2009年的平均单产在100kg/亩左右。由于作物成熟度高且普遍实行机械化收割, 东北特别是黑龙江省大豆收获期提前, 收获进度也明显快于去年。预计2010年全国大豆产量为1 500万t, 较2009年微增0.67%。

二、供求平衡分析

国家对东北地区2009年产大豆实行临时收储,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种豆受益;但由于国内玉米价格较高, 而受进口豆冲击, 国内大豆价格稳中趋跌, 种植比较收益低, 继续影响2010年大豆生产。根据农业部门种植意向调查, 主产区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继续下降, 减少500万亩以上。预计2010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2亿亩, 较上年度减少600万亩, 减幅4.8%。预计2010年全国大豆产量150亿kg, 较上年略增。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复苏, 2010/2011年度国内大豆消费量继续增长。预计2010/2011年度全国大豆消费量630亿kg, 同比增加30亿kg, 增幅5.0%。其中, 压榨量490亿kg, 同比增加15亿kg, 增幅3.2%。从进口情况看, 随着国内需求上升, 进口量将继续增加。

单位:亿kg

(单位:亿kg)

三、大豆市场情况

1. 购销情况

自2008年大豆新榨季开始, 为拉动大豆价格, 保护农民利益, 我国政府连续两年在东北四省区启动了大规模的政策性收购。在2010年该政策在东北主产区得以延续, 据统计, 截至12月25日, 国家累计收购2010年产大豆925 400t。

2010年12月份, 我国先后进行了三次共88.84万t国家临时储备跨省移库大豆竞价交易会, 均以流拍收场;另外, 黑龙江省也在12月举行了五次共101万t省储大豆竞价交易会, 仅首次拍卖成交5.5万t, 其余全部流拍。分析认为, 拍卖底价偏高及市场供应相对充裕是政策性大豆始终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2. 价格情况

受临时收储政策及国际市场的双重影响, 2010年1~4月份国内主产区大豆价格总体在临时收储价格附近平稳运行;5月之后, 随着临时收储期限结束, 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在外围市场的压力之下明显下跌。年内低点为3 527元/t, 出现在6月末7月初;7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在外盘强势上涨及国内需求回暖带动下, 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大幅走高, 年内高点为4 080元/t, 出现在11月上旬末;11月中下旬以来, 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国内外期货市场震荡调整的影响, 国内大豆现货价格止涨回落。据“中华油脂网”监测, 2010年12月末全国三等油用大豆收购均价为3 922.5元/t, 较年初上涨114.3元/t, 涨幅为3.0%;港口分销均价约4 100元/t, 较年初上涨300元/t, 涨幅为7.9%。

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强势及下游油粕产品不断攀升等因素影响, 2010年以来国内大豆期货市场整体呈现宽幅震荡行情, 底部逐渐抬高。年初, 大商所大豆1109合约期价3 765元/t, 至12月末涨至4 546元/t, 涨幅为20.74%。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1. 国际市场震荡上行支撑国内豆价

随着我国对进口大豆需求的不断增加, 较高的进口依赖度使国内大豆市场行情很大程度上被国际市场行情变化所左右。因此, 国内大豆市场价格除了受自身供需基本面因素影响之外, 国际大豆市场走势对其影响至关重要。在美国大豆库存趋紧、中国需求旺盛及周边商品市场强势等因素的影响下, 2010年以来国际大豆价格先抑后扬, 整体呈现震荡上涨态势。年初, CBOT大豆3月合约期价388.75美元/t, 到12月末涨到505.59美元/t, 涨幅30.06%。年初, 美湾2号黄大豆FOB价格为421.1美元/t, 到12月末涨至533美元/t, 涨幅26.57%。

2. 2010年以来国内大豆进口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 2010年1~11月份中国进口大豆总量达到4 937万t, 同比增加30.7%。由于进口大豆持续、大量到港, 2010年以来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保持高位。根据监测, 截至12月末, 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约655.84万t, 较年初增加31.08万t。其中, 最高港存量出现在11月下旬, 达到662.74万t。进口大豆供应充足, 将压制国内大豆市场上行走势。

3. 临储收购政策构筑坚固价格底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 为保护农民利益, 2010年国家继续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国家粮食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出《关于2010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粮调[2010]169号) , 安排部署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储工作。通知明确, 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挂牌收购价格 (国标三等质量标准) 为0.95元/kg, 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0.01元/kg掌握;收购期限为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收购入库的大豆为2010年国产新大豆, 符合国标等内品质量标准。通知明确,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为国家临储储存大豆收购的执行主体。与2009年政策相比, 2010年临储大豆收购价格有所上调。由于新年度东北地区临储大豆收购政策明确, 国产大豆市场价格的底部支撑较强。

4. 养殖业温和回暖, 豆粕需求提升

作为大豆主要副产品的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 并且国内大豆需求主要来自于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年初养殖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从7月份开始全国猪肉价格触底回升, 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同期, 鸡蛋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 养殖业整体盈利能力快速回升, 补栏积极性持续提高。受此影响, 2010年前8个月豆粕价格一直处于震荡调整态势, 9月份至年尾则出现明显上涨。总的来看, 豆粕市场需求的逐渐转好, 将对大豆市场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

5. 食用油价格提升提振大豆行情

7月份以来国内豆油现货行情持续、大幅度上涨, 而就在迈入“万元”不久, 随着政府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出台, 自11月中旬开始国内市场豆油价格应声而落。受此影响, 油厂收购大豆原料态度谨慎。尽管当前豆油市场仍处于政策面利空氛围中, 不过, 按照往年惯例, 随着国内、春节不断临近, 市场中间环节贸易商蓄水池作用将开始显现, 而终端需求也有所增加, 尤其是对小包装的需求。因此, 在外盘强势反弹及消费旺季的带动下, 接近年末, 国内豆油市场期现价格大幅反弹, 重回“万元时代”。豆油价格的提升也将进一步提振国内大豆市场行情。

6. 种植成本进一步提升, 农民惜售心理强烈

2010年东北主产区大豆种植成本较2009年普遍增加。其中,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成本为362元/亩, 较2009年增加1.12%;吉林省大豆种植成本455元/亩, 较2009年增加4.84%。种植成本增加不可避免的拉高了新年度大豆上市价格, 再加上临储价格提升以及国内外农产品集体上涨势头影响, 2010年主产区黑龙江省农民对新季大豆的销售价格存在较高预期, 心理价位普遍在4.00元/kg以上;而当地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多集中在3.74~3.88元/kg, 上述价差直接造成黑龙江主产区豆农严重惜售观望现象的出现。农民盼涨惜售心理强烈将对国产大豆价格起到有效的支撑。

7. 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豆类市场承压

2010年以来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持续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11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5.1%, 其中, 食品类价格上涨11.7%。针对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过猛的现象, 国家连续出台了包括抛储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措施。这些政策体现出国家对通胀的抑制决心及政策实施态度。在政策调控压力下, 国内豆类市场显著承压。

五、国际市场及进出口情况

供需情况。根据美国农业部2010年12月供需报告预测, 2010/2011年度世界大豆产量2.577 8亿t, 较上年度减少231万t;消费量2.562 4亿t, 较上年度增加1 769万t;2010/2011年度世界大豆期末库存为6 012万t, 较上年度减少29万t;库存消费比23.65%, 低于2009/2010年度的25.32%。从报告数据看, 全球大豆产量无法与需求保持同步增长、库存消费比持续下降, 市场供需形势整体趋向紧平衡状态。

价格走势。2010年上半年国际大豆市场整体走势处于震荡格局当中, 尽管基本面自身利多利空因素共同存在, 但全球产量供应过剩的坚定利空因素始终令期价难改弱势震荡格局;7月中旬至11月上旬, 在邻池小麦大涨、天气炒作及出口需求强劲等利好因素提振下, CBOT大豆价格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 主力1月合约一度飙升至1 339美分/蒲式耳;随后由于担心中国紧缩政策使美豆出口需求放慢, 11月12日CBOT大豆期货市场全线跌停。随后几个交易日美豆持续弱势并考验1 200美分的支撑;从11月末开始, 在阿根廷干旱威胁作物产量及需求强劲支撑下,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止跌反弹、重归升途。其中, 主力1月合约于12月28日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

从1997年全面开放大豆进口市场到2009年, 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继2009年中国创下4255.2万进口量的历史最高记录之后, 2010年以来国内大豆进口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1~11月份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为4 937万t, 同比增加30.72%;单月进口量最高值出现在6月份, 达到620万t。1~11月份大豆进口均价为449.38美元/t, 同比增加0.12%;单月进口额最高值出现在11月份, 达到507.8美元/t。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 2010年1~11月份的出口总量约143 395.6t, 同比减少54.73%。其中, 11月单月出口量9 248.2t, 同比减少42.71%。

六、2011市场展望及操作建议

2011年中国大豆生产:为稳定大豆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 国家连续两年在东北三省一区实行政策性大豆收购, 有力地支撑了市场价格。同时, 农业部也于近期发布公告称, 2011年将稳定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不过,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由于比较收益低于玉米、粳稻作物, 主产区农户继续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并不高。预计201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恐将继续下降, 但出于政策扶持、种植习惯和天气等因素考虑, 整体降幅有限。

2011年中国大豆进口:虽然2010年国内大豆产量预期平稳略增, 但受由于中国不断增长的植物油及蛋白粕的需求, 初步预计2011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5400万~5500万t。由于国产大豆供给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 以及高达80%左右的对外依存度, 未来5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增加, 预计年平均增幅或在5%~10%。

2011年中国大豆价格:新年度东北大豆临储收购政策的出台, 为市场夯实了价格底部;国际方面, 全球大豆供求关系向紧平衡转变, 美豆延续牛市可能较大, 进口成本的高位运行将利好国内市场价格;另外, 下游市场需求前景向好也将继续有力支撑市场。然而, 受到进口数量居高不下及政府可调控政策性大豆库存充裕等因素制约, 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空间有限。

关注要点:

1. 国际市场变化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表示, 拉尼娜现象在2010年7~8月形成, 并不断加强, 有可能持续到2011年初。历史数据显示, 拉尼娜天气会对南美大豆的单产造成一定影响, 2010年9月南美大豆主产区巴西和阿根廷开始播种以来, 炎热干燥的天气对大豆播种进度及生产条件产生不利。分析机构“油世界”12月14日预测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 050万t, 但由于生长情况严重恶化, 12月21日该机构再度下调产量预期至4 300万~4 800万t, 大幅低于年初预测的5 440万t。受南美大豆供应前景担忧影响, 2011年上半年美豆走高可能加大, 进而支撑国内市场。另外, 全球经济复苏的状况, 2010/2011年度美豆播种及原油、美元走势等, 都将是我们关注的题材。

2. 国家政策

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改善农产品自主供应能力, 近年来采取了多项措施鼓励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实行政策性收购就是其中之一。2010年度国家临储大豆收购政策继续实施, 价格为3.8元/kg, 较上年提高0.06元/kg。由此推断, 在2011年政府将继续实施大豆政策性收购, 而收购价格也将高于2010年水平。与此同时, 在通胀威胁下, 国家调控政策将继续加强, 政策性大豆抛售或将成为常态。尽管受起拍价较高及进口大豆充足等因素影响, 竞价交易结果始终不理想, 但政府可调控政策性大豆资源仍较为充足。所以无论抛、储, 国家调控政策都是影响大豆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 同样需要密切关注。

3. 宏观经济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我国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预计2011年整体货币政策将适度从紧, 但不会出现明显紧缩。市场普遍预计国内全年新增贷款6万~7万亿元, M2增长15%~16%, 这可能预示着2011年的流动性依旧保持相对充裕。此外,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利差, 热钱流入可能比较明显, 从流动性的角度看, 有利于包括豆类油脂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食用油市场

一、生产情况

目前, 全国秋冬种工作基本结束, 总体来看, 2010年秋冬种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油菜面积稳中略增。据农业部农情调度, 冬油菜播栽面积达1.03亿亩, 比2009年增加100万亩左右。

二、供求平衡分析

我国的植物油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 由于国内油料作物增产潜力有限, 部分植物油消费依赖进口, 尤其是棕榈油几乎100%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进口。由于大豆播种面积减少缘故, 近年来豆油进口数量也呈增加趋势。据中华油脂网供需平衡表显示, 2010年度食用植物油产量190亿kg, 进口85亿kg, 总供给达到275.5亿kg, 同比增加23.5亿kg, 总需求270亿kg, 年度结余仍有5亿kg。

进入第4季度后, 随着节日效应的凸显, 国内植物油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由于国内供给数量有限, 因此后期进口数量或将进一步增加。

三、食用油市场价格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1. 国内油脂现货市场大幅上扬后震荡调整

2010年上半年, 国内食用油市场供给充足、需求较为清淡, 价格承压下行。入夏以来, 气温回升缓慢, 且受南方洪灾影响, 棕榈油等油脂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总体来看, 上半年国内油脂现货市场行情处于偏弱运行态势。

进入第3季度, 我国油脂现货市场处于上升趋势, 该趋势可以细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7月初到8月中, 在该阶段中, 由于国内出现了大范围的不利天气状况 (洪涝灾害) , 引发市场炒作热情, 使得农产品普遍上涨。第二阶段从8月中到9月初, 该阶段中, 由于收获季节即将到来, 产量不定, 天气因素多变, 国际市场需求强劲等诸多因素, 使得市场进入了一段时间的调整期。从9月初到11月上旬为第3阶段, 在美国农业部10月份供需报告意外调低美豆产量数据的提振下, 油脂延续上一季度的走势继续上涨, 高企的油脂价格在国家食用油竞价销售政策及其他相关调控措施的打压下, 四季度尽管国内油脂期货市场在震荡上涨, 但现货市场基本维持稳定。

(单位:亿kg)

2. 国内油脂期市跟随外盘上涨, 整体呈现“外强内弱”

2010年以来, 肆虐全球的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气候问题, 对大多国家农产品生长造成一定威胁, 粮食问题最为严重。以小麦为例, 饲用小麦的大幅减产, 支撑麦价快速飙升从而带动国际大豆期价上涨, 加之中国油脂油料消费需求强劲的推动, CBOT豆类自7月份以来到一路强势上涨, 美盘期价的走强迅速带动国内油脂油料期货市场随之攀升, 走出令市场“惊喜”的梦想之旅。国内油脂期货市场从7月份至11月上旬不断向上攀升, 并触及年内高点。但是从涨幅来看, 由于国内供需情况相对宽松加之政府调控意愿强烈, 国内期市上扬幅度要小于外盘, 属于被动性跟涨。预计期货市场外强内弱的格局将继续维持。

高企的油脂价格在国家食用油竞价销售政策及其他相关调控措施的打压下, 11月中旬自高位快速, 然而在全球供需偏紧、南美地区干旱不利于大豆生长等利多因素的强劲带动下, 国内市场经过一段盘整, 还是在12月底之前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 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新高。

四、影响因素分析

1. 国家政策调控不断, 上行压力不减

2010年, 国家各价格部门相继出来了很多措施抑制商品价格过度上涨, 其中4拍卖临储菜油, 多次拍卖大豆, 以增加市场供应。且临近年末,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1年将重点整顿粮油、棉花、蔬菜、农资流通和价格秩序等, 以遏制过度投机, 促进价格运行平稳有序。

由此看出, 国家对食用油市场的调控仍将继续, 政策调控仍是笼罩在食用油市场的一张大网, 抑制其价格持续上涨。

2. 全球供需偏紧, 外盘支撑力量大

从美国农业部供需数据来看, 全球食用油供需偏紧, 增加了食用油国际市场的上涨动力, 近期南美方面天气干旱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炒作题材, 据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报告显示, 由于酷热干旱的天气影响, 阿根廷2010/2011年度大豆面积在1 850万hm2, 较前次预期下调1%。谷物交易所还称, 目前大豆播种完成近3/4, 但比2009年同期慢了逾10%, 由于干旱天气推迟了播种。外盘市场的强劲上涨, 对国内食用油期现货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 季节性消费高峰来临, 底部支撑加强

自2000年以来, 我国食用油消费步入快速攀升阶段, 为了保证充足的市场消费需求, 国内食用油市场供给近几年也在以近10%的增速在逐年递增。预计随着人口及生活水平的增长, 未来中国市场油脂消费空间将进一步扩展, 市场供应压力也将越来越重, 油脂的刚性需求奠定了市场长期上涨的方向定位。

尽管发改委已经同国家几家大型加工企业“谈话”, 以稳定食用油价格, 但双节消费即将来临, 国内食用油消费需求的扩大还是会喂国内油脂市场提供有力的底部支撑。

五、国际市场及进出口情况

美国农业部12月份供需报告显示, 预测2010/2011年度全球油籽产量为4.426亿t, 较上月预测上调190万t。预测全球油籽期末库存为7 030万t, 较上月预测减少100万t, 主要是因为加拿大油菜籽库存的增加仅部分抵消了巴西和美国大豆库存的下降。但南美天气干燥不断支撑CBOT豆类市场向上攀升。

中国海关公布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11月进口食用油60万t, 较10月进口的53万t增长13.2%;1至11月累计进口食用油608万t, 较2009年同期的745万t减少18.4%。

六、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南美大豆产区持续干旱为减产埋下了伏笔, 为后市将提供有力支撑。整体看, 油脂市场在供需格局依旧偏紧。进入食用油消费旺季, 市场本身上涨的要求强烈。对于油脂后市, 将在政策调控与需求支撑的双边作用下寻找平衡, 进入宽幅震荡整理的可能性较大。

博客来年度报告 第4篇

第五届“2011年博客来报告”书籍销售排行榜显示,2011年TOP10书籍按照排行分别为《贾伯斯传》、《正义:一场思辨之旅》、《女医师教你真正愉悦的性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电影书衣版)》、《黑心建商的告白:买屋前不看会哭的17堂课》、《别相信任何人》、《这些人,那些事》、《华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上完这堂课,世界都会听你的!》、《教育应该不一样》、《The Power力量》。报告指出今年台湾出版五大趋势,包含“金融景气不明,上班族觉醒”、“本土创意熬出头,台湾情感认同提升”、“业余达人风潮趋缓,行内人爆料文化正夯”、“百年婚潮与爱做的事”、“小资女疯部位瘦身、小资男恋上美型肌”等。

“2011年博客来报告”是根据博客来2011年销售趋势分析,具体体现台湾书籍销售的消费者行为及出版现象,相关五大趋势如下说明:

趋势一:

金融景气不明,上班族觉醒

金融海啸余波,引发出版相关议题注目

今年在国际金融趋势的影响下,汇率、货币、国债等议题发烧,带动投资理财、商管书等销量成长三成,为各类别之冠。所以像《大债时代》、《美元圈套》、《汇率战争》因势出线,而相关类别在Top100中占比就超过两成,尤其以地图、国际观切入经济的书籍出版品增加,像是从地缘经济搭配图解角度出发的《世界地图就是你的财富版图》、《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贾伯斯过逝成为全球媒体焦点,也带动贾伯斯出版品成长两成,例如,《贾伯斯凭什么领导世界》、《世界跟着他的想象走:贾伯斯传奇》,《贾伯斯传》上市两个月,即有6.4万本销量,成为今年博客来书籍销售TOP1。

上班族的觉醒,工作实用书籍热卖

受到无薪假、无春燕(注:形容经济不景气,投资方来年撤资或保守经营)之说影响,上班族开始努力提升个人工作软实力,尤其以沟通术、存钱术、时间管理术等出版品最受到注目,例如,《华顿商学院》、《轻松聊出好交情》、《从读心到攻心》等最受到欢迎;其中像19~23岁刚出社会上班族更喜爱存钱术书籍,如《第一次领薪水就该懂的理财方法 》、《月薪两万二也要存到钱!90天10倍储金术超强实践宝典》;另外,在工作时间管理书籍中则是下班时间的管理术最热门,如《下班后的黄金8小时》;甚至结合科学或人性研究,讨论个人决策行为,如《不理性的力量》、《金钱实验室》与《魔球》,从科学角度切入商业领域,比过往严谨的商业理论更具启发性。

工作观、价值观改变,重视心灵收纳

近年来台湾民众对工作观及价值观逐渐转变,所以像《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觉:松浦弥太郎的舒服工作术》等,满足读者期望工作暂停、重新找回生活、人生新的价值及定位,让台湾民众在出版品上找到心灵出口,另外像是《垃圾车法则》、《断舍离》、《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等,心灵收纳人生整理术相关书籍也蔚为风潮。

趋势二:

本土创意熬出头,台湾情感认同提升

本土片带动原著热销,台湾作家出线

今年台湾本土片崛起,带动原著小说销售成长两成,取代原有最受欢迎的翻译小说,《赛德克·巴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创下了近10亿元新台币票房,也带动原著小说类别成长六倍。而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开播以来,也带动每周都有600本销量,让剧作家徐誉庭继《光阴的故事》后,剧本再创佳绩。今年的华文作家以九把刀最为亮眼,凭着他对创作的坚持,至今终于发光发热,博客来预估明年本土作家会再有亮眼新作。

本土情感认同提升,看台湾土地的新方式

电影《赛德克·巴莱》回顾台湾重要历史事件、本土作家产出多样,引起台湾民众更关心生活的土地,博客来销售数据体现到,生活风格、人文科普书籍以新方式诠释台湾土地的书籍最受到欢迎,例如推出不到半年即销售四千本的《千里步道》,透过环台千里步道的公开,活络地方文史、生态、旅游、民宿等,以步道运动表现守护台湾文化与大地的新公民运动。《寻百工》为四位大学生费时一年,骑摩托车走遍台湾大小乡镇,寻访记录在时代快速滚动下日趋湮没的100个传统行业及职人们的专注精神及技艺。

趋势三:

业余达人风潮趋缓,行内人爆料文化正夯

爆料告白,行内人教我们看门道

业余的达人出版风渐渐趋缓,取而代之是各行业的行内人透过出版爆料不为人知的一面,让消费者少走冤枉路、不当待宰肥羊。而投资理财出版,不再只是素人部落客的天下,业界与拥有平面媒体资源的作者也有实践之作,如《口木医生的股票投资术》与《我的职业是股东》,出版四个月已卖六千本。另外,房地产黑心系列作品,包括《黑心建商的告白:买屋前不看会哭的17堂课》、《黑心投资客炒房告白:搞懂中古屋坑钱陷阱的17堂课》、《黑心房仲的告白:买屋签约前最后救命的17堂课》三书的累积销售也超过四万本。其它领域代表作品还有《主力作手不愿告诉你的操作秘诀》、《白袍药师的黑心履历:看病吃药前不看会后悔的52堂课》。

趋势四:

百年婚潮与爱做的事

新手夫妻抢龙子商机

今年百年婚潮热,带动龙子生育潮,育婴书籍销量明显增加,其中口碑佳的育婴书籍更重回排行榜上,如《百岁医师教我的育儿宝典》,出版以来总销量已破13万本,是市面上唯一销售破10万本的育婴书籍。此外,今年书籍销售排行榜第三名为《女医师教你真正愉悦的性爱》,在19岁以上购买的男女比例平均,打破以往仅有男性购买的迷思。

趋势五:

小资女疯部位瘦身、小资男恋上美型肌

小资女减肥疯部位雕塑

年度述职报告评分表 第5篇

被检查单位:

负责人:

结论:

单位地址:

联系电话:

基本情况:诊所总面积:

M2申报执业科目:

执业医师数:

人,执业护士数:

类别 子类别 审 查 内 容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悬挂在显眼处。医疗机构名称、诊疗科目与审批一致。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不得转让、出借许可证、不得异地行医;不得擅自聘任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擅自变更执业地点;诊疗活动不得超出登记的科目范围。按<《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取得《医疗广告证明》发布医疗广告,广告内容与格式与审批相结合。建立健全医师工作职责、护士工作职责、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消毒管理职责及医疗废物处理、传染病防治等各项管理制度。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医疗废弃物处置、消毒登记齐全且符合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装饰成册。持有效《执业医师证书》、《护士执业证书》,试用人员要登记备案,按规定的执业地点、类别和范围执业。站内各医疗用房之间应使用砖墙或铝合金玻璃等分隔到顶,内墙面贴1.5米高的浅色瓷砖,地面铺设耐磨地砖,天花板应选用光洁的浅色材料或涂覆防霉涂料装修。各室内安装良好的机械通风设施、配置与房屋面积相适应的空气消毒设施及流动水洗手设施。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设置配套用房;流程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分区清楚,避免发生诊所(室)内交叉感染;每室必须独立并有标牌。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治疗室不小于10㎡,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处置室不小于10㎡,设治疗台、治疗床等,分清洁区和污染区。观察室15㎡以上,能满足床位工作需要。设备(5分)基本设备 急救设备 诊桌□诊椅□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药品柜□紫外线消毒灯□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处置台□ 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 严格执行卫生部各项诊疗常规机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使用统一规定的格式书写处方、病历;按依法 执业(40分)诊疗行为 规定妥善保存,病案归档(处方1年、门诊日志或诊疗登记2年)。上岗必须佩带胸牌,穿戴工作衣帽,治疗操作时戴口罩。不得使用假冒伪劣和过期产品、试剂盒医用耗材;使用的消毒产品要有卫生许可证、合格证、生产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配备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保证危急启动状态。

分值 4 6 6 6 4 6 3 ※ 得分 机构管理 依法 管理(35分)制度管理 人员管理 建筑材料 建筑与 布局(20分)场所面积 与要求 流程布局 与结构 7 7 ※ ※ ※ 6 3 2 5 5 2 4

年度述职报告评分表 第6篇

2011年度乡镇(办)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一)

2011年度乡镇(办)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二)

2011年度乡镇(办)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年度述职报告评分表】相关文章:

年度述职报告06-18

2019年度述职报告12-06

年度工作述职报告07-03

人事年度述职报告07-07

部队年度述职报告07-02

采购年度述职报告07-04

出纳年度述职报告07-05

电信年度述职报告07-08

党员年度述职报告07-09

房产年度述职报告07-09

上一篇:校园消防安全工作会议下一篇:追求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