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4级阅读理解真题

2024-07-02

英语4级阅读理解真题(精选6篇)

英语4级阅读理解真题 第1篇

英语专业4级考试写作真题

SECTION A COMPOSITION

The students’ Union of your university is planning to hold an arts festival next

semester, and they are inviting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heir ideas and

suggestions as to how it should be organized or what should be included.

Write on ANSWER SHEET TWO a composition of about 200 words on the following

topic:

MY IDEA OF A UNIVERSITY ARTS FESTIVAL

You are to write in thre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state specifically what your idea is.

In the second part, provide one or two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idea OR describe

your idea.

In the last part, bring what you have written to a natural conclusion or a

summary.

Marks will be awarded for content, organization, grammar and appropriateness.

Failure to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may result in a loss of marks.

SECTION B NOTE-WRITING

Write on ANSWER SHEET TWO a note of about 50-6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

You have got two tickets to a concert given by a famous pop band/orchestra.

Write a note to your friend, Hilda/Mike, describing briefly what it is and

inviting her/him to come with you.

Marks will be awarded for content ,organization, grammer and appropriateness.

英语4级阅读理解真题 第2篇

一、多采用Top-down阅读法

自上而下(Top-down)阅读是从语篇整体出发,把注意力集中在通过文字符号获取信息上,即按文章所给的标题先对文章的内容与含义作出推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运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预测、推断文章内容和含义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略看文章的总体结构安排或文章的标题来预测文章的内容及深层含义,可从下列几方面去推测:

1.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作者将从哪几方面来阐述?

3.内容将如何发展下去?

在阅读时要注意不同的英文文体,因为文体对信息的组织和布局模式有着重大影响。训练掌握各种英语文体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归纳文章和进行逻辑推理。例如:记叙文以叙事为主必定有三个要素:情节、人物和背景。情节的发展多以时间、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必须抓住时间这条线索,以人物为中心,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再如议论文和说明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段落大多有主题句(较多地出现在段首或段末),要抓住主题句,发掘每一个主旨,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以便更加详细地预测文章的内容,吃透整篇文章的表层及深层含义。

二、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间的关系。

精读和泛读是阅读时两种主要方法,两者相辅相存,不可偏废也无法代替。

1.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精泛阅读材料是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手段。选择字数为200左右,后面配有习题的阅读材料为宜。阅读材料体裁要多样化——叙事类、科普类、议论或说明类、广告类等。要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所选材料的难易程度以理解正确率达60%~70%,生词量不超过4%为恰当。

2.精读泛读相辅相存。

比起泛读,精读是点。对一些有一定难度写得较好的文章要进行剖析,要归纳、总结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及中心论点,最后达到获取详细信息和深层次内容的目的。如果说精读是点,泛读即是面。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积累大量词汇、结构和句型,才能积累大量词汇、结构和句型,才能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提高对文字的反应能力。在泛读时,要根据上下文提高自己猜测生词的能力,不要一看到生词就查词典,要弄清文中批示代词和人称代词所指代的对象。要对自己进行限时阅读。一篇200字左右难度适中的阅读文章,争取6分钟之内做完其阅读理解题。在阅读时,要多积累英、美等国家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及风俗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从意群上去看,不要逐字读,更不要用笔或手指边指边出声读,这样有碍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且影响阅读速度。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改进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可分为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知识性障碍包括:1.词汇障碍2..语法障碍 3.背景知识障碍 。非知识性障碍包括:1. 心理障碍 2.阅读习惯. 3..阅读速度4.阅读技巧

(一)重视英语词汇和习惯用法的积累

美国语言学家Driller (1978)根据词汇统计特征指出:如果我们认得25个最常见的英文单词,平均每页纸上的词我们会认得33%;如果认得135个常用词,则为50%;如果认得2500个,则为78%;如果认得5 000个,则为80%;一旦记得10 000个,可达92%。可见,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目前大部分学生的词汇量偏少, 这是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呢?

1. 构词记忆法

据估计,英语词汇有100万到120万,但大部分单词是由构词法构成的。构词法包括派生、合成和转化。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前缀(un/dis/im/il /super.)、后缀( ly/ less/ ful/ ment…)的含义及用法,就可以根据已知词猜出它的派生词,从而达到扩大词汇的目的。如:前缀super 有超过,超越的含义,就可以猜出supermarket (超级市场)supernatural (超自然的)、superman (超人)、superstar (超级明星)等词的含义。。

2. 联想记忆法

由一个词联想到和它有关或无关的词,如看到live vi 生活,联想到其他词性及用法,如,直播的、活的等词义。

3. 广泛阅读记忆法

“To read well, you need a strong vocabulary.. To build a strong vocabulary, you need to read well.” 这句名言道出了阅读和词汇量的关系。要有流利的阅读,就必须有丰富的词汇。大量的阅读可以丰富你的词汇。

(二) 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近年来的NMET阅读理解短文的句式结构趋向复杂,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突显出来。如在阅读中遇到另人费解的长句、难句,就可以借助语法,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分析,搞清各部分的关系,从而准确理解整句的意思。以Decision-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NMET ) 为例。该句的29个词中包含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并列句和破折号连接的附加说明等多种关系。其中并列句中又有复合句,复合句中又有并列句。只有把句子的成分一一理清,才能掌握其意思。

(三)、积累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知识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知识。例如在NMET的阅读理解A篇,该篇选材涉及地理,介绍了两座farthest/ most distant inhabited1 islands,一个为Guinness Book of Records 所认定的Tristan da Cunha;另一为复活岛(Easter Island)文章中出现了较多的专有名词,对于阅读经验不足的同学会形成干扰,而对于那些对Easter Day 等背景知识了解的同学,相对就会好些。另外在C篇中,出现了书刊号,如果熟悉这些,就会减少好多阅读困难。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求平时多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语感。另外,有的同学在阅读时出声读、点读或回读,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要克服这些不良习惯,作到不回读,不声读,不点读等。只有这样,阅读速度才能加快,理解的准确率才能提高。

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外,也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略读(Skimming)即迅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

2、跳读(Skipping) 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读时要一目十行,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

3、猜测生词(Guessing the new words) 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生词。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或跳过去不看,都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要猜测生词的意思。不同的语境,单词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兴趣,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英语4级阅读理解真题 第3篇

同时, TEM考试中心为了确保测评专业化, 对测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进行了多维度深入研究。以往的研究表明, TEM考试的测试任务或形式大部分能有效地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邹申, 2012) 。但是随着语言测试界对能力测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TEM考试的有些测试任务或题型已使用多年, 未能体现出国际测试界已由传统的单一型向综合型任务设计的新趋势 (徐启龙, 2013) 。例如, 徐也提到, 英语新闻听力理解能力是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语言技能, 体现了学生获取口头新闻信息的能力。但多年来, 多项选择题成了TEM4/8新闻听力测试中唯一使用的题型, 其题型的单调刻板不免落下诟病。基于听力理解和听力测试规律, 本研究将从语言测试理论的角度探讨不同题型应用于新闻广播听力理解测试的优缺点及可行性。

1听力理解的内涵

要想很好地测量考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提高听力测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必须对听力理解的实质和心理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虽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 听力理解本质上并非是一个被动地、消极地接受语言刺激的过程, 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听者往往要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对外界输入的语音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从而理解材料信息和说话者的意图。

不同研究者对听力理解的过程有不同的认识, 但本质上还是有许多相通之处。例如, Kenneth (1976) 认为听力理解由五个成分构成, 即辨音、信息感知、听觉记忆、信息解码、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 并且在顺序上, 后一个成分总是依赖于前一个成分;Anderson (1985) 对听力理解过程的划分则较简单, 他认为, 听力理解包括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循环往复的过程:感知处理、切分和运用;另外, 心理语言学家从听力理解模式上总结了三类常见模式: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互动模式。综合不同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发现, 归根结底, 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创造和互动的过程 (王守元, 2003) 。

在如此复杂的听力理解过程中, 究竟可以测量听者的哪些听力能力呢?一些研究者, 如J. C. Richards (1986) 通过分析和研究列出几十项微技能, 刘润清和韩宝成 (2000) 将其汇总概括为以下七项技能:掌握所听材料的中心思想和重要细节;理解所听材料隐含的意思;判断话语的交际功能;判断说话人的观点、态度等;理解句际间的关系, 如比较、原因、结果、程度、目的等;从连续的话语中辨别语音;理解重音和语音语调。

2新闻广播听力

具体到新闻广播听力, 通过收看收听英语新闻, 不仅可以使专业学生学习正式、规范且真实的语言知识, 还能了解最新的世界动态, 对其英语学习可谓大有裨益。而在现实生活中收听外台新闻广播时, 无需对所听内容进行口头回应, 因此, 外台新闻广播材料可用于书面TEM考试中单独测量专业学生的新闻听力理解能力。

在实际的TEM新闻听力题目中, 由于新闻题材的自身特殊性 (如写作结构惯例、四类典型词汇、复杂句型以及背景知识) 对众多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并不熟悉, 再加上播音员以几乎匀速的方式将以书面语写作的新闻材料口头播报出来, 这就造成了TEM新闻广播听力题目的难度远高于其他听力题目, 不仅考生有此体会, 研究者的实际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顾晓微, 2011) 。具体看来, 新闻广播的特殊题材特征决定了此类听力测试中可重点测量考生上述七项听力分技能中的以下三项:掌握所听材料的中心思想和重要细节;理解所听材料隐含的意思;理解句际间的关系, 如比较、原因、结果、程度、目的等。但测试形式则不限于千篇一律的多项选择题。下面从语言测试中评估试题的几大标准分别讨论用识别型与产出型试题形式测量考生TEM新闻听力理解能力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3识别型试题

所谓识别型试题, 主要是指听者对所听信息完成辨音、感知、解码/切分后, 根据自身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判断题目信息与所听内容意义是否一致的试题。这类试题主要表现为客观性试题, 如多项选择题、判断题、配对题 (连线) 。判断题和配对题有时也可视为选择题的变形。只是判断题中干扰项只有一个, 选对正确答案的概率为50%;若再加上一个“没有提及”或“不确定”等选项, 考生猜对正确答案的概率减为1/3 (Hughes, 2000) 。配对题是从栏目中多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或几项配对, 然后再从剩下的项目中挑选, 以此类推。

目前四、八级考试中的新闻听力理解题均采用四选一的多项选择题。从语言测试理论的角度看, 考试中心多年来固定选用这一题型考察专业学生的新闻广播听力理解能力是有充分依据的。首先, 同判断题和配对题一样, 无论考生如何作答, 其答案总是唯一的;同时, 机器自动阅卷极大降低了评阅产生的错误, 这样就保证了听力测试的信度 (刘润清&韩宝成, 2000) 。其次, 从题目的效度上看, 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均可测量考生新闻听力理解能力中的三项分能力 (配对题很少考查材料大意) 。无论是材料大意、重要细节, 还是材料中的隐含意思及句际间的关系, 都可通过这两种题型直接或间接地测量。再者, 从真实性上看, 四、八级考试中的新闻材料均只播放一遍, 这与现实生活中听广播新闻的情景相似。但是现实生活中不会让人们在听完新闻后进行选择或判断, 这样看来, 识别型的测试任务仍缺乏真实性。除了缺乏真实性, 多项选择题还有其他弊端, 如听者在听和理解新闻材料的同时, 还要将每题四个选项中的信息置于脑海中, 尤其是选项过长时, 这就对考生造成了记忆负担;如果一则材料下的不同题目信息间缺乏适当的间隔, 就会使考生因注意力和记忆的问题误答。这样, 考生的作答结果已无法显示是否为其新闻听力理解能力的真实体现。另外, 多项选择题对教学的反拨作用也不突出, 辨识题型难以给学生适当的启示如何真正提高自己的新闻听力理解能力。至于以选择题为代表的识别型试题可能造成的猜测和作弊的问题, 这是客观性试题的通病。考生若猜测作答, 虽然某些题目上其作答的正确与否不能反映该考生的真实听力理解水平, 但目前四、八级中均设计了多题 (四级中10题, 八级中5题) , 这样不仅对考生新闻知识和听力能力考察得更全面, 还能减少猜测作答的整体正确率;作弊的问题可通过严格施考与平行试卷有效降低。

相比于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虽不会造成考生过度的记忆负荷, 但因为其猜测成功率偏高, 且不及选择题考查考生新闻知识和听力能力充分, 故不建议用于TEM新闻听力理解题目。而配对题由于栏目下的列项较多, 若新闻材料只播放一遍, 会对考生造成较重的记忆负担, 若播放两遍, 在真实性上就再次打折;并且, 这种题型是否能够采用, 主要取决于所选新闻材料的内容特点, 如果材料适宜考查上述几项听力分能力, 并且设计规范严谨, 则可适当采用。

4产出型试题

多项选择题作为一种重要的识别型客观题型是其他题型所不能替代的。但是, 近年来随着交际语言测试的发展, 该题型不断受到一些语言测试工作者及语言教师的批评。他们认为, 这种题型只能考查被试的语言输入技能, 不能考查其语言输出技能, 而语言输出技能是语言在实际运用中最典型的体现 (Hughes, 2000) 。鉴于此, 在考查被试的新闻听力理解能力上, 开发新题型和新测试任务符合语言测试的发展潮流, 而且开发的重点是增强测试任务或题型的真实性和交互性 (徐启龙, 2013) , 使考试能更精准、更有效地测量被试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不同于上面的识别型题型, 产出型题体现了运用语言的本质要求。在听者对所听信息完成辨音、感知、解码/切分后, 还要根据自身对材料信息的理解, 运用目标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类试题主要表现为主观类试题, 如填空题 (包括句子填空、表格填空、框架填空等) 、简答题。

同样, 从语言测试理论看, 信度上, 由于学生给出的产出型试题答案各异, 评分就成了主要的难点。相比于简答题, 填空题中填词较少, 阅卷相对容易, 自然信度略高于简答题, 但均不如上面的识别型试题。关于评分问题, Hughes (2000) 指出, 考察被试的接受性技能如听力理解能力时, 如果被试的作答结果清晰显示“意图指向”正确答案, 那么就没有理由对作答结果中的语法或拼写错误扣分。但是, 这里面可能会存在的风险是, 学生仅仅记录下所听到的“连续音符组合”, 而这恰恰就构成了正确答案或近似的正确答案, 却并未理解所听内容的意思, 这样试题的效度就遭到了质疑。因此, 在采用产出型试题命题时, 题干信息应尽量避免完全使用新闻材料中的原词原句, 适当改变句子结构或使用同义表达可真正考查被试是否成功理解了所听材料中的信息。另外, 由于许多听力测试还涉及一些非语言因素, 如记忆、与话题相关的知识和兴趣等, 因此正如Heaton (2000) 所说, 被试提供的作答结果只需“命题意义” (propositional meaning) 正确即可, 而无需要求以材料中原词原句或原来的语法形式作答。即使在现实生活中, 除了极其不寻常的情况, 我们很少被要求记得说话人所用的原话;人们最多只是记得说话人所说的大意, 而难以回想出原话。虽然产出型试题在信度上不及识别型试题, 但这类主观试题通常有较高的效度。如前面所讨论, 若填空和简答题设计得当, 可有效考查学生的新闻听力理解能力。无论是新闻大意、关键细节, 还是材料中的隐含意思及句际间的关系, 都可通过这两种题型直接或间接地测量。尤其是简答题, 可直接考查学生理解并抓取大意和细节, 再进行信息重组、释义和表达的能力。因此, 相比于识别型试题, 这种考查方式能更全面地测量考生的听力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也更符合语言测试中对“运用”语言的本质要求。同时, 这种任务形式比选择、判断等识别型任务更“真实” (现实中多为口头形式讨论新闻内容) 、更具交互性。不过, 如果新闻材料只播放一遍, 却要求被试回答几个问题, 难度应该偏大, 而播放两遍则违背了真实性的要求, 因此, 如何设计适当数量、适当难度的题目还需针对具体新闻材料而定。最后, 在反拨作用上, 填空和简答题能有效“指引”学生从听说读写上全方位扎实掌握新闻广播中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5结语

从语言测试的理论角度看, 虽然识别型和产出型试题在信度、效度、真实性、反拨作用等方面各有优点和弊端, 在实际命题设置上, 可根据不同新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综合选用主、客观两类题型, 适度增加主观题量以增加其真实性, 使测试任务与被试之间产生较强的交互, 让被试以潜在非言语性交际方法完成试题解答。同时, 测试最好采用“原汁原味”的新闻听力, 虽然一定程度上会“感觉”比现有四、八级考试难度有所增加, 但这会使测量结果更接近考生的真实听力水平, 从长远来看, 其影响是正面的。最终这些研究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还需接下来更多的实证研究加以验证。

摘要:多年来, 多项选择题成了TEM4/8新闻听力测试中唯一使用的题型, 其题型的单调刻板不免落下诟病。基于听力理解和听力测试规律, 该研究从语言测试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不同题型应用于新闻广播听力理解测试的优缺点及可行性。

关键词:识别型试题,多项选择题,产出型试题,简答题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 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M].New York:W.H.Freeman, 1985.

[2]Bachman L F, Palmer A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Heaton J B.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2nd) [M].NewYork:Longman, 1988.

[4]Hughes, Arthur.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Kenneth C.Developing Second Language Skills:Theory toPractice[M].Hough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76.

[6]Richards J C, Rodgers T 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st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7]顾晓微.新题型TEM4听力理解难度分析及启示[J].海外英语, 2011 (3) .

[8]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9]王守元教, 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学徐, 2003 (1) .

[10]启龙.AUA框架下的语言测试开发者与使用者之责任研究——兼论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设计[J].外语电化教学, 2013 (5) .

[11]邹申.TEM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英语4级阅读理解真题 第4篇

在教学中,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和测试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高考阅读理解的题量逐年增加,知识面逐年拓宽,灵活度逐年增大。面对新的形势,寻找即时的、地道的、活生生的、文化底蕴深厚的阅读材料是很有必要的。而每年的高考真题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因为真题是经过命题专家认真研究分析决定的,选取的材料也是最近最新的、原汁原味的,题目的信度和效度也是非常高的。

英语真题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阅读理解篇章,通过对真题的阅读,可增加词汇量,巩固语言结构,提高对长难句的分析能力,熟悉背景知识,通晓文化习俗,了解作者意图。同时也可以将阅读材料改编成完形填空和缺词填空,还可以就文章的内容进行拓展,写心得体会,成为书面表达的写作训练。

一、英语高考阅读真题教学步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指出,阅读的基本技能主要指:掌握基本事实,抓住中心思想,了解时空顺序,理解文章内涵,从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读懂图表和说明书等,分析语篇结构,获取语言和文化知识,综合评价文章等。根据语言学专家对于不同阅读目的的划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四步训练法,即:reading for information, reading for structure, reading for ideas, reading for writing。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reading for information。通读全文,先不做题目,而是了解文本的主要意思。同时在有疑问和重要的地方标注记号,用简单的语句叙述大意,也可以直接用文章的主题句来概括。

第二步:reading for structure。对所有标注记号的部分仔细分析,可以借助词典或向老师同学求助,重点突破难词和难句,根据文章大意和上下文,联系构词法和句法,分析理解句子,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在语境中强化词法和句法。这一阶段不能看文章的正确答案和解析,而是要自己去解释、分析。

第三步:reading for ideas。再重新阅读文章,经过对生词难句的处理,阅读已经顺畅了很多,但仍有一些看似简单、没有任何生词但意思却不容易理解的句子,需要在再通读中解决。可以结合文章的思路,分析语篇结构,对作者的写作手法、逻辑顺序和技巧以及思想进行整理归纳,以产生新的观点。

第四步:reading for writing。这是阅读比较高的境界,在一定量的语言输入基础上,结合读者的自身体验,选取文章的适当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智者先人对话,并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是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二、英语高考阅读真题教学过程

现以2009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D篇文章为例,采取四步训练法进行高考阅读真题教学。这篇文章选材地道、语言优美、有文化底蕴,而且例子形象生动,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是很好的精泛读教学材料。

第一步: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并将生词和重要词句画出来。这一步骤五分钟内完成。阅读后请了四个学生分别说出该文的大意:“When hearing bad news, some people will be very angry.”“We should receive it with a calm state of mind. When facing bad news, we should learn to accept it.”“Everyone will hear bad news. We should face it.”“Big winners know, when delivering any bad news,they should share the feeling of the receiver.”前面三个学生的回答差不多,都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待。第四个学生的回答直接引用了文章的句子。对于这四个答案,让学生讨论哪个比较接近文章的真正意思。对于理解的偏差,问题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了第二步reading for structure。

第二步:此时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把所画的难点部分列出来。

首先是词汇问题。我们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误看单词,如把poor看成pour, diner看成dinner, fist看成first;第二,单词掌握不牢固,如exhausted, broad, professionals, appreciated,还有对关键词deliver意思的不确定,在教材中学过的有“送报纸”“接生孩子”的意思,在这里“deliver bad news”学生有点转不过弯来;第三,不能利用构词法知识识别生词,如misfortune, employee, merrily,尤其是merrily,当提示“Merry Christmas”时,学生才知道它的含义。其中最重要的词就是文章中的unsympathetic, 文章用了“a smiling neighbor, with a broad smile, cheerfully, merrily”来衬托当事人沮丧、焦急的心情,从全文的理解不难猜出是“幸灾乐祸的,毫无同情心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学生把握不到位。

其次是句型结构。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句型值得一提。Its not the news that makes someone angry ... 这句很好地烘托了主题,但很多学生理解为定语从句,对典型的句型掌握不到位影响了整体的理解。另外是虚拟语气的倒装用法:Had my neighbor told me of the upcoming rainstorm with sympathy, I would have appreciated his warning. Had the Greyhound salesclerk sympathetically informed me that my bus had already left, I probably would have said, “Oh, thats all right. Ill catch the next one.” 对于这块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在理解时会有云里雾里的感觉。

在reading for structure阶段,学生可以学习和巩固许多语言知识,如第二段中的“strike sb on the face”,第四段中的两个句子“A doctor advising a patient she needs an operation does it in a caring way ”和“A boss informing an employee he didnt get a job takes on a sympathetic tone”的结构完全一样,分词短语作定语来修饰主语。

第三步:在这步中,主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逻辑顺序和技巧以及思想。如文章的第一段用古埃及法老的故事引出作者的想法,很多学生在做第一道题目时对选项“introduce a topic”弄不清楚,这里的introduce仅仅理解成“介绍”,就很难选择了;第二、三段则是作者用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来说明第一段中法老的做法,表达了作者在接到坏消息时的愤怒心情,由此引出下段对于传递消息,尤其是坏消息时一种恰当态度的重要性。这样的写法让读者容易产生共鸣,易于接受作者的观点,文章的主题句“Big winners know, when delivering any bad news, they should share the feeling of the receiver”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形成了一篇很好的说理文章。接下来,作者用“unfortunately”作为关联词,谈到很多人在很多场合没有这种“share the feeling of the receiver”的意识,又是两个情景问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对于幸灾乐祸的、毫无同情心的这种态度的愤怒,用“land your fist fight on their unsympathetic faces”来佐证了“Dreams of head-cutting”,这样第三个题目就迎刃而解了。最后,作者用了两个虚拟语气的句子,对前面谈到的两个例子进行了假设,一种恰当的态度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大家会心存感激,缓和气氛,首尾呼应,引出结束语:Delivering bad news properly is important in communication. 这也就是第四个题目“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的答案。

第四步: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尤其可以在学习语言之后学生可以学习一些为人处世、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现在的学生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在读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就“How to deliver bad news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篇题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ssage?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it?”的读后感。

学生的书面练习又是很好的改错训练材料。教师可以事先打印好,让学生改错,然后一起欣赏,也可以让学生评分,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丰富自己的表达,从而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

三、英语高考阅读真题教学反思

英语高考阅读真题教学是以高考真题为载体,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深入了解英语国家人士的语言思维,从而扩展学生的阅读思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教师要积极研读高考阅读真题,利用精泛读结合的办法,选取一些文章给学生泛读,教师做简单的讲评,对于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底蕴深厚的文章进行精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阅读的激情,可以使学生有很大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 在高考阅读真题教学中,要结合高考词汇表,对于高频词和常见的短语搭配、语言结构要做到落实,真正让学生掌握,做到在阅读中学习,在学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

英语专业八级写作真题 第5篇

英语专业八级写作真题

Joseph Epstein,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once said, ”We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and what is trivial in life. We decide (so) that what makes us significant is either what we do or what we refuse to do. But no matter how different the universe may be to our choices and decisions, these choices and decisions are ours to make. We decide. We choose. And as we decide and choose, so are our lives formed. In the end, forming our own destiny is what ambition is abou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him? Write an essay of about 400 words entitled:Ambition  

英语b级历年真题参考 第6篇

Cells in the green leaves of plants work like tiny factories to convert sunlight,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into sugars and starches, stored energy that the plants can use. This conversion process is called photosynthesis. Unfortunately, unless you’re a plant, it’s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to convert sunlight into storable energy. That’s why scientists are taking a closer look at exactly how plants do it.

Some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get plants, or biological cells that act like plants, to work as miniature photosynthetic power stations. For example, Maria Ghirardi of 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in Golden, Colo., is working with green algae. She’s trying to trick them into producing hydrogen instead of sugars when they perform photosynthesis. Once the researchers can get the algae working efficiently, the hydrogen that they produce could be used to power fuel cells in cars or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The algae are grown in narrow-necked glass bottles to produce hydrogen in the lab. During photosynthesis, plants normally make sugars or starches. “Bu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 lot of algae are able to use the sunlight energy not to store starch, but to make hydrogen.” Ghirardi says. For example, algae will produce hydrogen in an airfree environment. It’s the oxygen in the air that prevents algae from making hydrogen most of the time.

Working in an airfree environment, however, is difficult. It’s not a practical way to produce cheap energy. But Ghirardi and her colleagues have discovered that by removing a chemical called sulfate from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 algae grow in, they will make hydrogen instead of sugars, even when air is present.

Unfortunately, removing the sulfate also makes the algae’s cells work very slowly, and not much hydrogen is produced. Still, the researchers see this as a first step in their goal to produce hydrogen efficiently from algae. With more work, they may be able to speed the cells’ activity and produce larger quantities of hydrogen.

The researchers hope that algae will one day be an easy-to-use fuel source. The organisms are cheap to get and to feed, Ghirardi says, and they can grow almost anywhere: “You can grow them in a reactor, in a pond. You can grow them in the ocean. There’s a lot of flexibility in how you can use these organisms.”

36.How do plants relate to solar energy?

A.They are the real experts in producing it.

B.They have been a source of it.

C.They have been used to produce it.

D.They have been using it for billions of years.

37.Scientists study how photosynthesis works because they want to

A.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t.

B.turn plant sugars to a new form of energy.

C.make green plants a new source of energy.

D.get more sugars and starches from plants.

38.Algae are able to use solar energy to produce hydrogen when

A.they are grown in narrow-necked bottles.

B.there is enough oxygen in the air.

C.enough starch is stored.

D.there is no oxygen in the air.

39.Researchers find it difficult to make algae produce hydrogen efficiently because

A.removing the sulfate slows down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B.It is hard to create an airfree environment.

C.It is expensive to remove the sulfate from the environment.

D.the algae’s cells work slowly if there is no oxygen in the air.

40.What does Ghirardi say about algae?

A.They grow faster in a reactor.

B.They will be planted everywhere.

C.They are cheap to eat.

上一篇:下军旗作文下一篇:市技术比武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