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范文

2024-07-08

《我的童年》范文(精选8篇)

《我的童年》 第1篇

幼时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曾有许多事情让我记忆犹新,还想再经历一次。但俗话说得好,时光一去不复返,过去的那些时光,我也只能想想罢了。

20xx年10月31日,郝老师组织我们到潍坊市科技馆进行研学。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等在科技馆外,我便迫不及待了。但无奈,排队的人很多,我也只能在人群中挤着。

终于进馆了。科技馆好大啊,我都快看不过来了。我们先来到地震体验区排队等候。谁料工作人员竟说:“很抱歉,因为地震体验区的扶手较高,而你们现在还有点小,不适合进场体验。”我有点失望,但很快就被其它的东西给吸引过去了。看那边,机器人们在跳舞,它们动作整齐美观,像在跳节奏感很强的拉丁舞,还能很明显地看出谁是领舞的,谁是在独舞,好有趣啊!

紧接着,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测长相机器的区域。郝老师将时间调到二十年后,液晶屏立马显示出郝老师二十年之后的面孔。经过那么长岁月的她,已经变成了一位慈祥的老奶奶,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但是深邃的眼睛显得更加有智慧。我也过去看了一下,不用说也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帅小伙子呢!

我们又来到了宇宙区。在这里,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地球、太阳和月亮。我知道了地球围着太阳转,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同时也自转。宇宙很神秘,需要探索的秘密有很多,不禁勾起了我浓浓的兴趣,回去可以好好查阅一下资料了。

一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离开了。直到现在,我还历历在目,成为我美好的童年回忆。

《我的童年》 第2篇

我听我的妈妈说,她以前的生活,根本就不能同我们相提并论。她以前家里有八口人,可床却只有三张,祖父一张床,所有女的一张床,所有男的一张床,但是女的有五个,男的只有两个,她在睡觉的时候根本就不能翻身,几乎连动都动不了;以前我的妈妈还小,那个时候连电都没有,墙上也没有窗户,屋子里十分黑,妈妈看书,都要放学以后在马路上看,不然的话,没了阳光,就看不了书。

以前我妈的房子才五十多平方米,连厕所都没有,夏天热得喘不过气来;以前妈妈家里学校很远,早上五点就要起床出发,一边吃红薯干,一边走路,有时候地上的灰飘起来,手上的红薯干就不能吃了,只好饿着肚子去学校。

我们现在国家发达了,科技进步了,弯着的腰也直起来了,再也不会过上妈妈以前的生活了,那就来看看我的生活吧!我现在,一家只有四口人,床还是三张,我一张床,哥哥一张床,爸爸妈妈一张床,晚上,想怎么睡就怎么睡;做作业的时候,开上房间的灯,再开个空调,简直妙不可言。

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 第3篇

其实,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哪个玩具都说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 哪个游戏都说开发智力,可我一点儿都没看出来。我看到的都是买来的玩具堆得跟小山似的,孩子的新鲜劲儿一过,连看都不看一眼,整天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儿越傻,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不懂交际,也少有玩伴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废寝忘食,头昏脑涨,还乐此不疲。照这样下去,人的某些功能就该退化了。

回忆起我小时候, 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没有现在这些高级玩具,但孩子从来也不缺游戏内容,拍方宝、扇元宝、滚铁环、抽汉奸、耍磁片儿、玩弹球、扔沙包、跳皮筋儿……到处都可以找到玩具,而且都是孩子们自己动脑筋制作出来的。一帮一伙,热闹非凡地追逐在街头巷尾,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童年的玩伴儿长大后也会是终生的朋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 玩儿的内容和自己制作玩具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街坊有个大哥哥迷上了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到家后, 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钓鱼的过程。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筷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这时的小院沸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家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而在当时, 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

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讲买。自己动手制作工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 更加期待。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

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鱼饵,在自行车上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玉渊潭公园有离家最近的水面, 骑车大概要一个小时。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 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车骑得飞快,到湖边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哪儿管什么叫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千斤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说也奇怪,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鱼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还是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

正忙得不可开交, 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没看我这儿正钓鱼呢! 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 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我被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我傻眼了, 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 到这时我才看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 ,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在我是个孩子的面儿上,破鱼竿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

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也没有影响我的心情。

我的报刊·我的童年 第4篇

叶子呈椭圆形,放在手掌里,刚好是一样的大小。它的落黄色就像醉夕阳的霞彩,也像秋稻田里一束束光的闪烁。

树上的叶子,长在高处,在阳光和风里翻飞,这个盛夏,对于它们来说,想必是个热闹繁盛的季节。

地上的它,可怜孤独地躺在小角落里,离开了母体,独自等待着命运的宣判。

可是,叶子,你还记得初次萌芽的欣喜吗?就像我在母胎里最初的记忆,蜷缩着,渺小着,在一个柔软的空间里,还看不见,还听不见,但是却被如此呵护着,知道天地间有了个自己一样?

抑或是像我第一次学会认字,在爸爸买回的《大自然探索》里找到为数不多会认的几个字时满脸的骄傲?而如今,那被稚嫩的小手翻过的刊,仍留有我记忆中的童年细腻的触觉。

叶子,我的童年是什么呢?

是白墙上笨拙的涂鸦吗?是挂在天边时胖时瘦的月亮吗?是甜梦中粘牙的大白兔吗?是被窝里手电筒的点点光芒吗?是生锈的铅笔盒和九九乘法表吗?是爸爸钟爱的书架上都摆不下了的《大自然探索》吗?

那其中,有一页上,有一片大大的叶子。那时幼小的我说,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叶子呀,它比我的脚还大!爸爸还说,是啊,所以要去探索大自然。于是,我拾起了落在地上的小小的你,把你放在刊上那片大叶子的怀里,让你不再孤单。

昨晚,我梦见那本刊里,已经泛黄的你又重新变成了绿绿的嫩芽,隔着岁月,又开始一个轮回。

叶子,我知道,你从树上落下,其实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就像我从校园中走出,骑着我的自行车,骑上了世界屋脊,看到更广阔的大自然,也会脚踏实地努力成为另一个更好的自己。

这个盛夏,暑假,我偶然翻开留在童年记忆中的刊,发现了这片昔日从地上捡起的叶子——它已经枯萎褶皱了,刊的内页上,它的外周有一圈泛黄的拓印。初看起来误以为是叶子的影子,但当我拿开叶片,痕迹却还在。我终于知道,那拓印不是影子,是叶子把它的岁月拓印在这本刊里。

周薇西

2016年7月21日于西华大学

《我的童年》 第5篇

我童年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平时我要到学校上学,学习新知识。周六,我要去上舞蹈班,有时候老师会带我们到外面参加文艺演出。周日,我要去上绘画班,有时候老师会带我们到外面写生。在假期里,爸爸妈妈会带我到海边游玩,或到一些著名的景点去游玩。绚丽多彩的生活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我的童年是幸福的: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中度过的。我的生活条件非常好:我穿的是干净又洁白的衣裳,这一件不能穿了,爸爸妈妈又会在给我买新衣裳。吃的是有营养的蔬菜,新鲜的大鱼大肉。过期的食物,爸爸妈妈决不会让我吃。住的是高楼大厦,白天屋里被太阳照的亮堂堂的。我上学时有车送,放学时有车接。睡的是软绵绵的床铺。所以我的童年是幸福的。

我的童年是从快乐中度过的。从小我就喜欢冬天,喜欢在冰天雪地里玩。打雪仗、堆雪人。每到冬天来了,天上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第二天早上,风过了、雪停了,雪地上是一片洁白。我就和哥哥、弟弟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雪人的肚子圆鼓鼓的,它的头也很圆,就像一个大皮球。雪人堆好了,我们三个人就玩起了打雪仗,我趁哥哥没注意的时候朝哥哥的后背打了过去,顿时哥哥的后背开了花,我和弟弟都笑了。过了一会儿,哥哥朝我打来,我赶快的躲了起来。快乐愉悦的生活时时刻刻伴随着我成长。

《我的童年》 第6篇

在那童心未泯的时代,我做过不少幼稚有趣的事,它们像曲谱上的音符,欢快地跳跃着,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令人难忘。

记得五岁那年,一天下午,我和爸爸正在看电视。电视中正在播放这样一则新闻:“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我们看了探测器发射的全过程,我不禁感叹于科学家们的伟大。

过了一会儿,我问爸爸:“这个火星探测器为什么要取名为‘好厅号’呢?”爸爸查阅了有关资料,原煤来在二零零八年,NASA面向全国五岁至十八岁学生为火星车命名的比赛开始,直到二零零九年五月,NASA宣布六年级的华裔女生马天琪的命名“好奇”最终赢得了胜利。

哦,原来是这样!但我不认为这个名字很完美。因为“好奇”只是对有新意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我认为用“探索”这个名字应该更好一些,因为我们对一个新鲜的、从未接触过的事物不应该仅仅是“好奇”,还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研究、挖掘,不断“探索”新知,最终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爸爸对我的这番理解感到惊讶,他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说:“是啊!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到这一点,不断努力、不断探求,付出总会有回报的。”这番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它会伴随我走过一生。

我的童年 我的梦 第7篇

淮阴区韩桥中学 王海燕

童年的生活五彩斑斓让我变成了一个爱做梦的孩子。梦想伴随着我成长,犹如一粒种子播种在心田,发芽、抽叶、含苞„„

幼儿园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梦想着自己能拥有好多的钱。奶奶笑着说:“海燕,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梦想,你想要钱干嘛?”我一本正经地答道:“我要买好多漂亮的衣服给奶奶穿,买好多好吃的东西给奶奶吃,只要奶奶想要的,我都把它们买下来。”奶奶听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抱起我亲了又亲,直夸我懂事、孝顺。可是当我想实现梦想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奶奶不在了。第一次懂得了,梦想要趁早。

小学的时候,我一度梦想着自己成为一只小鸟。所以我常常跑到屋后空旷的田野,仰望空中飞翔的小鸟,羡慕它能够领略大地的风采,能够拥抱蓝天。此刻的我内心有种渴望,渴望飞翔,渴望像鸟儿一样在空中编织梦想,实现对蓝天的追求。第二次懂得了,梦想要高远。

刚进入初中时,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等生,因为我想看到父母脸上的笑容,我想获得同学们的认可,我想赢得老师的关注。于是,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刻苦学习,我发现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第三次懂得了,梦想要奋斗。

而如今,我的梦想很简单——与书为伴。自从进入韩中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我就开始羡慕老师的博学多识,老师便引领我走进书的世界,感受它的博大精深。在书的世界里,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成绩、陶冶了情操;更为重要的是我了解了我的祖国,懂得了作为儿女的责任,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我要把我的梦想融入到它的梦中——中国梦,与书为伴,用知识实现它的富国强民的中国梦。第四次懂得了,梦想要融入国家。

童年的梦如今已含苞待放,让我们携手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让梦想之花绚烂地绽放!

《我的童年》 第8篇

关键词:郁达夫,青春,梦想,小英雄,《我的梦, 我的青春》

郁达夫, 原名郁文, 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作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21年, 他和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 同时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引起强烈的反响。此后的十多年中, 郁达夫又写下了40多篇短篇小说和两部中篇小说, 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郁达夫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自叙传”色彩, 尤其是散文, 是最为坦诚的对自我的表现。阅读郁达夫的自传, 可以对郁达夫的生平有更多的了解, 也能更好地鉴赏他的散文之美。

郁达夫的自传创作于1935年。此时虽已移家杭州, 但作为爱国作家的他, 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密监视, 要不断写作, 为人民说话越来越难。这时由林语堂做编辑, 于1934年4月创刊, 公开在《投稿规约》中声明“涉及党派政治者不登”的《人间世》小品杂志向郁达夫约稿, 请他撰写自传, 而郁达夫原本也有写一部自传便于发表的打算, 于是欣然接受。这组自传共8篇, 篇名依次为《悲剧的出生》、《我的梦, 我的青春》、《书塾与学堂》、《水样的春愁》、《远一程, 再远一程》、《孤独者》、《大风圈外》、《海上》, 叙述了他从出生到进入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为止的大约20年间的生活。

《我的梦, 我的青春》是自传的第二篇, 记述了郁达夫七八岁以前的一段童年往事。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梦”与“青春”, 这是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梦”即梦想。“青春”一般都解释为人的青年时期, 大致为十五六岁至三十岁之间, 这显然和文章中作者七八岁童年时代不一致。那这里的“青春”应怎样理解呢?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叙述作者与阿千的一次冒险, 这次经历是美好的, 对幼年的郁达夫影响很大, 成为他心中永远的回忆。因而“青春”应理解为“青春”的比喻义, 即美好的时光, 珍贵的年华。《我的梦, 我的青春》实际上就是对这一段美好时光的记录, 因阿千引领“我”的这次历险, 使“我”第一次产生了对外界的渴望, 开启了“我”的梦想。

文章开篇先从家乡说起, 就像俄国作家所描述的小村落的模样, 郁达夫出生的富阳县城是个狭小、封闭的地方。三面环山, 一面绕水, 在闭塞的环境中人们的孤陋寡闻也是可以想见的, 但尤为可悲的是人们似乎连探求新知、改变现状的要求都很少提出来。生活在此地的居民不知创业, 靠祖上遗下的田产或出租房屋为生, 大部分的人“既无恒产, 又无恒业, 没有目的, 没有计划”地生活、繁衍。每日聚集在茶店、酒馆, 讨论柴米油盐的价格, 传播东邻西舍的新闻, 日子也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郁达夫用“蟑螂”这种丑恶的意象来形容这样可悲的乡民。

幸好,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蟑螂一样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地活着, 阿千就与“蟑螂们”不一样。这个仅年长作者一岁的阿千又为什么会被视为小英雄呢?可以从阿千的性格特点中找到答案。阿千家境贫寒, 很小就必须负担家计, 和大人们日日去茶店酒馆, 进出有婚丧事的人家, 还要自己去后山砍柴。阿千又非常乐观, 在这种艰辛的生活中总是能自娱自乐, 唱戏成了他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有时候一边走着, 一边在绝叫着和大人谈天, 若只他一个人的时候哩, 总在噜苏地唱戏”, “他一个人穿了一件小衫唱着戏去砍柴采野果去了”。阿千有丰富的生活常识, “真像一部小小的自然界的百科大辞典”。他又很有责任感, 不只认真地完成工作———砍两捆柴, 还依约将作者送到了真觉寺, 在途中对小伙伴又极为照顾。他的生活是有着目标的充实的生活, 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拥有美好的梦想。

郁达夫三岁丧父, 家道败落。随着两位哥哥相继上学读书, 家庭开支日益增加。母亲除了要张罗种田事务, 还设法去住宅的小弄口做些针线活, 赚点计件加工工钿。即使她劳累终日, 还是入不敷出。幼时的郁达夫被禁锢在家中, 日常与他为伴的只有奶奶和在厨下忙碌的翠花。这种生活使得郁达夫形成了胆小、沉默寡言的性子。阿千的性格和生活正是郁达夫所没有而欣羡不已的, 因而勇敢、乐观, 可以和大人随意谈话, 随意进出茶店酒馆, 习惯于独身一人上山砍柴的阿千, 就成为幼时郁达夫心目中的小英雄。特别是那个春天的早晨, 作者一个人立在门口, 看有浮着淡云的青天。这个场景虽未直接说明, 但幼时作者的一种孤单、寂寞的模样已经浮现在读者的眼前。这时唱着戏, 背着钩刀和小扁担、绳索的阿千突然出现, 并热情邀约作者一同上山, 立刻将作者从那种寂寞中解救了出来, 在郁达夫的心目中阿千就是一个英雄。阿千并没有想到, 自己对小伙伴的热情, 竟引领郁达夫走出封闭的家, 走进了一个新天地, 也因此开阔了郁达夫的视野, 启发他有了认识世界的想法, “我梦见有一只揩擦得很洁净的船, 船上面张着一面很大很饱满的白帆, 我和祖母、母亲、翠花、阿千等都在船上, 吃着东西, 唱着戏, 顺流下去, 到了一处不相识的地方……”幼小的郁达夫还拥有了自己的梦想:“我愿意去砍柴。”未必真的要去砍柴, 幼年的郁达夫借此表明了自己想要离开封闭的县城, 认识外界的愿望。

文章末尾, 有目标、有梦想的阿千喝醉酒, 淹死了。而那些庸碌的似蟑螂一样活着的乡民们却继续如蟑螂般繁衍下去。人生的不可预料让作者悲伤与失望, 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童年美丽的梦想也随着阿千的死一同逝去了。

但阿千的死并没有带走一切, 受到启发后的郁达夫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 认识到故乡的闭塞与乡民的无知, 树立了认识外界、改变现状的志向。郁达夫在1918年10月14日的日记中说:“午前接长兄书, 劝予勿作苦语;又云:富春无大人物, 为地方山水所缚也。”19日的日记中又载有一首回答长兄的律诗, 其中颈联云:“富春人物无多子, 东海鱼盐惜此文。” (按:郁达夫名文) 说明郁达夫认识到故乡的缺乏生气, 缺乏有为之士, 立志为故乡争气。

《我的梦, 我的青春》这篇文章虽是自传, 但它不是按照史籍体例写的纪传, 也不是个人经历的详尽回忆录, 却是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真率表现自己的文学作品, 叙述委婉细腻, 诚挚动人。实际上, 郁达夫有着自己的传记主张, 这组自传正是对其主张的实践。在1933年9月4日发表于上海《申报·自由谈》上的《传记文学》中郁达夫认为:中国历史的传记文学, 自太史公起, 直到以后的“所谓谀墓之文”, “千篇一律”, “智仁皆备”, “从没有看见过一篇活生生地能把人的弱点短处都刻画出来的传神文字”。1935年7月他又在上海生活书店的《文学百题》中发表了《什么是传记文学》。他说:“我们现在要求有一种新的解放的传记文学出现, 来代替这刻板的旧式的行传之类。”在《我的梦, 我的青春》中, 郁达夫畅述自己的生活遭遇,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对心目中的小英雄阿千沾染的打架、吵嘴、喝酒等恶习也毫不掩饰地叙述出来。

与同时期鲁迅、郭沫若等人传记不同的是, 郁达夫在叙述描写时, 努力用童年的眼光看人观景, 寻找自己成长的轨迹。如“现在一听到了这一个提议, 自然是心里急跳了起来, 两只脚便也很轻松地跟他出发了, 并且还只怕翠花要出来阻挠, 跑路跑得比平时只有得快些”。这是纯然的孩子心理。再有“上山的路旁, 一拳一拳像小孩子的拳头似的小草……仿佛是野生的虫类, 我起初看了, 只在害怕, 走路的时候, 若遇到一丛, 总要绕一个弯, 让开它们”, 鲜活的刻画出孩子害怕的模样。在山上, 看到眼前广阔的景象, 也只有孩子能发出这样的惊异:“这世界真大呀!那宽广的水面!那澄碧的天空!那些上下的船只, 究竟是从哪里来, 上哪里去的呢?”

在《我的梦, 我的青春》中作者紧紧围绕梦想与青春进行叙述, 形散而神不散, 既塑造出阿千这个小英雄形象, 又刻画了自己在阿千的带领下, 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世界的宽广, 萌生了认识世界, 追求新知的梦想。这篇散文凸显了郁达夫“自叙传”色彩的散文风格, 真率自然地描写遭遇、抒发感情。阅读郁达夫的散文就像进入了他的生活, 为他的倾诉而感动。

参考文献

[1]郁达夫.郁达夫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

[2]郁达夫.日记.郁达夫全集 (第十二卷)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2.

上一篇:优秀护理管理干部先进事迹材料下一篇:高校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