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艺术入门范文

2024-06-21

演讲艺术入门范文(精选12篇)

演讲艺术入门 第1篇

有效的沟通需要形式与内容两者配合,你如何表达与你要传递的信息同等重要,特别是你进行公开演讲。为了保证成功,你的演讲应有以下特征:

■ 出色的组织。

■ 足够准备工夫。

a.准备好清晰及全面的演讲笔记,演讲时根据笔记内容发挥。

b.先预习。

c.不要从笔记一字不漏地读出来。

■ 信心。

a.不要为你的知识不足或英语欠佳而致歉。假如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听众亦会因此而受感染。

b.信心与准备功夫成正比例,准备充足,信心自然充足。

■ 反应。

a.你的视线应与听众接触,不要向墙演讲,或把目光移在桌上或你的演讲稿上。

b.随时留意听众是否在聆听及了解。

■ 清晰。

a.使你的听众了解你演讲内容的组织。

b.由一点讲到另一点要顺理成章。

c.利用黑板协助澄清难点。

■ 热诚。

a.讲到重点时,说慢一点,说大声一点。

b.尽量使你的听众感受到你的兴致及热诚。记著:热诚是会传染的。

演讲艺术入门 第2篇

摘要:在无意选修到的朗诵艺术入门这门课中,我学到了在其他课上学不到的一些实用的东西,提升了自己的意境,扩宽了知识面,普通话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关键词:朗诵、发音、知识。

本学期初,在选修课无满意意向的情况下,我迷迷糊糊的选了朗诵艺术入门这门貌似很高雅的课。没想到一学期下来,却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了一学期的朗诵艺术入门,让我的品鉴能力提升

在本学期中,老师给我们看了许多经典的诗歌作品,且逐步逐句教我们品鉴,指出精华之处之所以精华的原因。例如在《相信自己》这篇经典的诗歌中,老师先是介绍了食指本人的一些生平事迹,再讲了在文革这样一个艰苦的创作背景中,作者本人是怎样克服各种困难,写下了这样一篇具有伟大时代意义的诗歌。诗的开头“蜘蛛网”、“炉台”、“余烟”和“灰烬”等几个意却向,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年代。无论是否经过那个年代,人们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的格外真切„„通过这样精细的解析,我们也或多或少的学会了鉴赏诗歌。

上了一学期的朗诵艺术入门,让我的普通话发音更标准

我记得开课的第一节,我们讲的便是发音。作为一个纯粹的闽南人,口音问题是我们无法言说的伤痛。本来也还好,毕竟交流不是问题。可宋老师一来,一个“民”,还是“明”就把我搞蒙了,天啊,作为一名大学生却连这么简单的两个字的读音都无法分清,顿感羞愧。宋老师似乎比不意外会出现这种情况,接下来他把几个易错的音写出来,逐个读过去,感觉又回到幼稚园了。然后我们便开始了通过读顺口溜的方式来锻炼,像“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还有“石狮市有四十四只死石狮子”之类的,虽然上口很难,经过一阶段的练习,感觉情况好了很多。而且,我们还学了吐气的技巧,这对唱歌也非常有用。此外,在另一个老师代课的时候,我们又学了口操,感觉效果很明显,大有益处。现在的我,普通话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上了一学期的朗诵艺术入门,让我的知识范围扩大

在课上,老师总会有意识的讲一些课程外的东西。如现今较出名的朗诵专家,或者看一些比赛的视频,虽然不一定说多符合自己的胃口,但是,总会扩宽自己的见识。有时宋老师还会推荐我们去看一些诗歌现场的演出,每次看总能学到一些东西。这样一学期积累下来还是收获很多的。

古诗鉴赏的入门艺术 第3篇

一、从题目入手, 了解诗歌的内容范围

题目是了解诗的窗口。在古诗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分析诗歌的题目, 从题中大致可以了解推断出作品的写作内容及写作意图, 诗歌的题目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题目, 内容和写作意图也不相同。

登临之作, 多抒发个人今昔迹迁的感慨;怀古之作, 多抒发个人进退的思想;叙事之作, 多借事抒怀;咏物之作, 多托物言志;送别之作, 多抒发朋友之情, 寄托对朋友的祝愿和勉励……

让学生一接触诗题, 心中就明白作品的内容范畴, 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赏析作品的方向, 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把握诗歌的主旨。特别是有的诗歌, 用的是比喻象征的手法, 如果忽略了题目的分析、研究, 就容易只从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 对于诗人真正的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就无从把握。

二、从意象入手, 概括诗歌的内容

诗人的情感总是蕴含在形象和意境当中, 这一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诗忌直露, 讲究含蓄, 或情景交融, 或写景寄情, 或移情于景。

写景抒情诗, 看画面色调的冷暖, 一般冷色含悲哀愁苦之情, 如杜甫《春望》“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是写悲;而《江畔独落寻花绝句》“黄四娘家花满溪, 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则写喜。

咏物言志诗, 看诗中物的形神。诗人的情感志向往往蕴含在对物的描写之中, 物高洁, 则人高洁;物孤独则人孤独。唐诗中有三首都是《咏蝉》诗, 诗人不同, 志趣也不同, 所写蝉的特征也不相同。被人诬陷入狱的骆宾王, 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之声;仕途褰滞的李商隐, 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际遇;而身居高位, 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虞世南, 表达的却是“居高声东自远, 非是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

状人感怀诗, 看诗人所写之人的特征。所写之人可亲可敬, 则表明诗人要以之为榜样, 在其身上寄托其某种思想和愿望, 《白马篇》中的游侠儿,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郎, 无不是诗人思想的化身;若写的人可悲可怜, 则饱含诗人的同情和感慨, 白居易同情琵琶女的遭遇, 发出“同是天涯沧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三、从用典入手, 把握诗歌的主旨

用典, 是指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引用, 用典是诗词的常见现象, 它可使诗歌言简意丰, 意象饱满, 阅读诗歌时, 如果不懂这些典故, 自然无法理解作品的内容, 而且要明白诗人用典的意图。辛弃疚《南乡子》中“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就是化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滚流”, 借此表达对兴亡变化, 世事沧桑一去不返的感叹。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女娲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用“女娲补天”、“吴质”、“寒兔”等神话传说, 抒写李凭高超的弹奏技艺, 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构成了神奇的艺术境界。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几个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 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的看法, 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抱怨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四、从诗眼入手, 探究诗歌的深意

诗歌除了有具体可感的人物、景物等画面语言外, 还有非画面语言。这些语言往往是诗人情感或哲理性的语言, 这是诗歌主旨的直接载体, 这样的语句就是诗中的灵魂句, 也叫“诗眼”, 品味诗眼, 不仅可以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了解诗人的思想, 还可以探究到诗的深层含义 (也就是言外之意) ,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可以让读者明白:“要想看得远, 就得站得高”的哲理, 品味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便能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 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 它唱出了封建社会多少怀才不遇人的心声, 也是李白傲岸不倔性格的写照。诗歌的“诗眼”往往是诗歌中的议论句、抒怀句或述理句。因此,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这类句子, 然后对这类句子进行细细品味。

影像艺术入门 第4篇

1、 纪实类摄影

它是人们传统观念中对摄影的理解,也是最被广范应用的一类。纪实——顾名思义就是记录下瞬时发生的事情。其要素有四:时间、特定事件、要有一部照相机、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刹那按下了快门。

不论是我们外出旅游、家人吃饭、或是新闻报道等拍下的图片,都可算作纪实摄影。在这个过程中无所谓专业、非专业,傻瓜相机甚至用手机拍下的图片——只要我们高兴,主观认为有记录价值的,通通可算作纪实摄影。

2、 广告商业摄影

它的最大特点:并不是以摄影师主观意断决定好与坏,而更多受制于客户的要求。照片诞生的前提是——创意与摄影技术。这类的作品,要求摄影师对于摄影的原理和技巧具备深层、专业的研究。比如:在灯光运用、摄影器材的挑选;后期制作技术的熟练等等。

3、观念艺术摄影

这一类作品更贴近艺术内核本身,但也是相对最难被划分门类的。因为艺术摄影的发展史应该是随着当代美术史发展共同前进的,然而在艺术品市场上,摄影作品一直是非主流的收藏形式。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照片的可复制性

也就是说同一底版可以冲印无数张,在这一点上,欧美的市场早就给了我们提示:照片的买卖可以参考版画的方式,同样来控制印量。当然,这也要看艺术家的职业道德,毕竟照片可出不同的尺寸,最害怕的是——今天一个尺寸卖完了,明天又出了一个新的,永远也没有定数。

第二:通常认为摄影太简单,按下快门就行

过于肤浅的理解严重阻碍了影像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在欧美和日本,影像艺术在市场上早已被接受,200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王庆松的照片《跟我学》,以超过31元美元的价格成交,实在是给中国图片艺术家打了一剂强心针。

演讲从这里入门(续四) 第5篇

演讲从这里入门(续四)

3.要得到第一手材料--原始材料 在收集演讲材料时,一定要尽量收集第一手材料.

作 者:晨星  作者单位: 刊 名:教育艺术 英文刊名:EDUCATION ART 年,卷(期):2003 “”(8) 分类号: 关键词: 

领导演讲稿的入门基础 第6篇

一、起草讲话稿的步骤

从我个人多年的工作实践看,大致可分四步:

第一步,摸清情况。例如,会议的背景和任务是什么?内容和议程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领导的`意图、核心观点是什么?摸清情况能够帮助我们确立讲话稿的主题。

第二步,拟定提纲。确立主题后,就要构思提纲。思考文章的谋篇布局,如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什么内容,等等,构思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

第三步,充实内容。根据提纲,收集和筛选材料,填充每个部分。在具体撰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文章结构和标题。比如,写某一部分时发现无话可写或者不切实际,就要换内容。围绕某个标题写内容时,发现标题与内容不吻合,就要调整标题。

第四步,完善细节。讲话稿形成雏形后,要由头至尾反复通读,梳理文字,修改上下文的过渡、衔接,使表达更通顺、流畅。检查是否有逻辑不通或前后矛盾的地方,是否有谬误或错漏。

二、讲话稿的结构模板

讲话稿有一些基本套路。以最常见的工作动员部署型会议讲话为例,可以参考议论文写作的三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节省篇幅,对所有讲话稿,本文只列出标题,内容略)。

如某领导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是三大部分:

一、深刻领悟“三严三实”的科学内涵。

二、正确认识“三严三实”的现实意义。

三、全面落实“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

这是典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段论,第一部分讲“是什么”,第二部分讲“为什么”,第三部分讲“怎么办”。

当然,讲话稿有时不一定全部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段,有时可能只有“是什么、怎么办”或“为什么、怎么办”两段,因为在具体写作时,“是什么”与“为什么”有时很难严格区分,往往合在一起写更好。这个时候,可能会从两三个方面去写“怎么办”,例如原东莞市委书记佟星在镇级领导班子换届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一、正确认识这次换届的意义。

二、正确把握好今年工作的重点。

三、正确履行好领导的职责。

第一点讲“是什么、为什么”,二、三点讲怎么办。

这些类型的讲话稿,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怎么办”,这部分一定不能省略,至于“是什么、为什么”部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或省略,因此不可生搬硬套,要灵活应变。

有时候,会在讲话稿的开头简单用一段话讲述“是什么、为什么”,正文的内容全部都是讲“怎么办”。如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在全市信访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首先,把“信”字放大为信任。

第二,把“信”字放大为信念。

第三,把“信”字放大为信心。

第四,把“信”字放大为诚信。

(全部都是讲“怎么办”)

至于如何写“怎么办”,也有万能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删减):

1.提高思想认识。

2.加强组织领导。

3.完善工作制度。

4.做好舆论宣传。

5.落实监督检查。

6.开展教育培训。

7.增加财政投入。

8.总结经验教训。

演讲艺术入门 第7篇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信息化时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摄像、全息技术,使再现真实已达到一个新的程度.绘画写生这一传统的训练、创作方法中再现式的思维方式必然要向现代艺术观念中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靠拢或转变.

作 者:康毅  作者单位:大连市旅顺口区第二高级中学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艺术之路   风景写生   入门谈  

★ 幸福,从这里起航作文

★ 学校工作计划(续五)

★ 我从这里出发初三议论文

★ 从这里开始高中作文800字

★ 从入门到高阶的哲学书单

★ 青春的梦从这里开始的作文

★ 我的故事:梦想从这里放飞

★ 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作文800字

★ 民族魂从这里升起主题班会教案

演讲艺术入门 第8篇

1. 执笔问题。

从东晋卫烁的《笔阵图》开始, 历朝历代对执笔方法的讨论林林总总, 总结出了多种指法、管法甚至还有“五字法”、“四字诀”, 等等, 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唐初虞世南概括为“指实掌虚”, 苏东坡“执笔无定法, 要使虚而宽”又可谓一语中的。简单实用的就是“五指执笔法” (即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肚捏笔, 小指贴住无名指在内侧向外抵) , 对于其他执笔方法在此不再展开来讲。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是执笔的高低,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其实尤其重要。在书法三要素之中, 章法和结字都是比较直观的, 而用笔是藏在笔画内部的,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难的在于学习笔法。而笔法的掌握首先在于稳, 笔拿稳了才能观察和体会笔锋的使转变化。初学者宜执笔在笔管的下三分之一内, 不宜过高。还有一点, 就是初学者不宜站立写字。尤其一些小孩子常被要求站着写字, 悬腕悬肘, 其实这样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端坐和枕腕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方式。

2. 毛笔“垂直”的问题。

初学书法, 老师往往会说毛笔要与桌面“垂直”, 其实这个“垂直”只是相对的 (相对于执硬笔而言) , “垂直”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保持中锋用笔。但如果一味地保持垂直, 则运指、运腕就无从谈起。比如写“竖画”, 落笔时笔杆上方应首先向自己这边倾斜一些, 随着笔画的完成, 笔杆会逐渐再向前方倾斜。这一点沈尹默在《书法散论》中说得比较详细:“执笔一开始时, 笔管的上端需略略倾向到自己一面, 锋尖在点画中行, 要不使它离开中线, 笔管必须随时左右前后交换着, 采取自然相应的侧势, 方能奏效。”可见执笔的“垂直”不是绝对的, 而是落笔前的一种准备, 书写时应因势利导。

3. 选用狼 (硬) 毫还是用羊 (软) 毫毛笔的问题。

书法家中, 大力主张使用狼毫的是周汝昌, 他说使用狼毫就像“庖丁解牛”要选用锋利的刀一样, 并比喻羊毫如“钝刀”。与之相反, 提倡使用羊毫的是林散之, 他说:“有位书法家说, 他不喜欢用羊毫, 更不喜用长毫。他真是活外行, 不知古人已说过, 欲想写硬字, 必写软毫, 唯软毫才能写硬字。可惜他不懂这个道理。”在其作品中, 我们也能看到他对羊毫的偏爱。初学书法普遍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狼毫笔弹性较大写出来的字容易成形, 见骨力, 但缺点是笔画易轻滑, 内蕴不足, 说白了就是徒有其形, 不耐看。相对而言, 羊毫笔则较难把握, 更吃功力, 而一旦把握好了则线条丰润, 浑厚古朴。那么, 现在比较折中的办法是使用兼毫笔, 这样既保有毛笔的弹性, 又使笔画不失厚重, 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适合, 稍有功底之后应多用羊毫来练习笔力。

1. 以何种字体作为入门的问题。

有人认为初学, 无非是锻炼毛笔的驾驭能力, 何种字体作为基础都无关紧要。其实不然, 细究起来就会发现一些奥妙所在。如清末碑学大兴, 民国时期多数人初学时难免取法篆隶碑版, 致使他们的笔法沉滞, 行草书的风貌也陷入僵局。又如林散之, 初学唐碑, 上追魏晋, 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碑帖交融成就一代大家。再如当代陈振濂以隶书入门, 使其后来的行草书风格迥异时流……种种迹象表明, 入门时所学字体与日后进行创作、形成个人面貌有着某些潜在的关联。因此, 这个问题也应该谨慎对待。

历史上, 清代之前的书法教育基本上没有争议, 一般是由楷书入手。明代丰坊的《童学书程》说得最为清楚:“学书之序, 必先楷法……楷书既成, 乃纵为行书, 行书既成, 乃纵为草书。”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意义很明确。后来因为馆阁体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加之书法资源的进一步拓展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艺术创造, 所以楷书就显得有些“过时”了。如今, 许多人主张学习书法应按字体发展的顺序首先由篆书入门;也有人说隶书平整, 易于掌握, 适合初学;还有人说行书入门也可以, 因为快捷实用, 又能使当代人更直接地掌握繁体字笔画的先后顺序, 等等。应该说这几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又都不全面。从专业角度来讲, 初学还是要以楷书字体入门为上。因为楷书的笔法完备, 提按顿挫鲜明, 字势平正, 布白和谐, 速度适中。苏东坡云“书法备于正书, 溢而为行草”, 也是强调楷书完备的笔法是作为行草书的基础。因此, 以楷书打基本功, 再学习其他任何字体都比较容易转换, 而且对于以后的书法创作也会有极大的帮助。在近现代名家中如沈尹默、启功等仍主张以楷书入手。

与以上几种不同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人而异, 根据学习者的兴趣来选择入门字体。其实初学者往往只看到字帖的清晰度, 在书法上毫无审美经验, 不具备辨别能力。因此, 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无目的性, 是不可取的。

2.“取法乎上”的问题。

古人云:“取法乎上, 仅得乎中。”如今这句话常被用在书法学习的取法上, 意思是要学习前人最优秀的作品。但现在多数人对此存有误解或是了解不够深入。“取法乎上”其实并非专指学习传世名家的优秀碑帖作品, 这里面还有一个源和流的问题。沙孟海早年学书尤其强调“穷源竟流”, 因而对“源”和“流”的认识恐怕不能简单地分为上中下了。陈振濂在《高等书法教程》一书中所分的“法则型”和“风格型”, 说的也是源和流的问题。一般来讲, 传统书法的技法体系到唐代为止各种字体已发展精熟, 自宋代的尚意书风而下皆属流派。因此, 初学者不宜取法宋代以后的作品, 最好从唐代名碑名帖入门, 之后上溯魏晋, 打下一定基础之后再博涉宋元明清诸家和借鉴近现代名家作品。

1. 要有专业的老师指导。

上文中已经提到, 初学者难在学习笔法。元代赵孟頫说“结字因时相传, 用笔千古不易”, 意思是说字的结构各有变化, 而用笔则有恒定性和规律性。一般的“写字”为什么不能等同于“书法”, 原因就在写字仅仅是把字的结构安排得匀称美观, 而书法则更强调用笔, 有了用笔才能表现虚与实、浓与淡、刚与柔、拙与巧等美学因素。但用笔规律是藏在笔画内部的, 不是直观呈现的, 因此最好是有专业的老师指导, 而不能“依葫芦画瓢”, 否则易误入歧途。

2. 临摹务必精到, 读帖加强记忆。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手段, 也是最重要的途径, 一般分为精临和意临。对初学者而言, 精临是第一步。“精到”是精确到位, 即点画的形状要精确, 用笔的动作要到位。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提出:“凡学书, 须求工于一笔之内, 使一笔之内棱侧起伏, 书法具备, 而后逐笔求工。”说的就是精确临摹。临摹时多加体会, 临摹之余也要善于读帖, 读帖就是思考、揣摩用笔的动作。清代宋曹《书法约言》“学而思, 思而学, 心中若有成局, 然后举笔而追之”, 说的就是读帖。临摹结合读帖便能加快学习进度。另外, 要避免惯性临摹, 比如有的人边聊天边写字, 写完一页还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字。这样只有手和眼的机械性临摹, 没有脑的参与, 自然是不会有进步的。柳公权“心正则笔正”是强调学习态度端正, 要投入精力。

3. 先专后博。

当今社会信息量太大, 碑帖出版物种类繁多。但古人讲的“博涉多优”并不适合初学者, 对于初学阶段而言不宜看得太多, 要先专后博。因为只有深入一家之后才会有进行比较的眼光, 所以进入一种字帖的学习, 要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学习方法, 循序渐进, 直至完全掌握为止, 切忌浅尝辄止、见异思迁。

1. 临创结合, 步步为营。

一段时间的精确临摹之后, 如感觉对于字帖的点画、结构都比较熟悉了, 可以进行意临和集字创作。这样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临摹而形成习惯性书写, 一方面又可以检验自己对字帖的把握程度。发现不足之处, 再进行针对性精确临摹, 如此反复才能精进。万事开头难, 入门阶段的第一本字帖往往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这个阶段结束后, 应该说对书法的学习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 可以说进入状态了。此时, 转习其他字体时也不要全凭兴趣, 应多多听取老师及同学的意见。例如, 有了楷书功底之后欲转为行书的学习, 应先找一些行楷作品作为过渡。需要注意的是, 初学者往往以为楷书是慢的, 行书是快的。其实不然, 学习行书的初级阶段仍然要以慢为主, 不可操之过急。如果要想使基本功全面一点, 那么在掌握基本的楷书行书之后, 建议开始篆书的学习。因为篆书要求笔笔中锋, 有益于练习笔力。篆书对许多书法家们来说都是必修课, 沙孟海就曾谈到因年轻时笔力软弱而专攻篆书。笔力增强了, 学习其他字体就会很容易。

2. 重交流, 拓宽眼界。

在当今, 书法作为艺术学科, 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行的。毕竟个人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甚至有时是偏颇的, 如长期不与人交流则易形成习惯性重复, 致使裹足不前。观看别人书写会拓宽思路, 增添学习兴趣并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 还要虚心请别人请教, 择其善者而从之。

3. 误区。

当今的学生, 大大小小的考试难以避免。一些地方中考、高考都设有书法考试, 或者书法考级、展览比赛等活动很多。有的学生就为了应付考试而急于拿出作品, 其实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会打破正规的训练进程, 拔苗助长的后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早做准备, 打好基本功, 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学书之道。另外一个误区就是书法的个人风格太鲜明。历史上的大家往往都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但对于一个刚入门的人来说, 风格鲜明则意味着取法单一, 长时间写下去易得俗气, 此时应转临与之差异较大的经典碑帖来进行弥补。

书法艺术入门与训练的教学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以上我仅对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难免挂一漏万。入门之后, 或可博采众长、融汇百家, 至于技进乎道继而进行艺术创作则又是更深一层的问题了。

摘要:古老的书法艺术在当今社会愈加焕发了生机, 而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入门教育还存在较大的自发性与随意性。本文结合古代的书法教育理论与近现代书法名家的教育经验, 对初学者遇到的一些存有争议或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性阐释, 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关键词:书法,入门,训练,若干问题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Z].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10) .

[2]沙孟海.沙孟海论艺[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0, (1) .

[3]沈尹默.沈尹默论艺[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0, (1) .

[4]周汝昌.书法艺术答问[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2.

[5]林散之.笔谈书法[C].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1994, (6) .

版画:艺术投资入门首选 第9篇

在王嘉蕾位于北京的三家高档口腔诊所中,都挂有他精心收藏的吴冠中版画,当等候就诊的患者无意间看到时,几乎都会被大师的作品所吸引,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就诊前紧张的心情被释放和化解了。

而有客户去同样是王嘉蕾投资的口腔技术公司洽谈业务时,往往也会第一时间注意到墙上的“吴冠中”,尤其是那些“老外”客户,对于吴冠中“融合中西绘画技法”的作品更感兴趣,“他们内心里就会觉得,眼前准备和自己合作的这个人原来很有“品位”王嘉蕾说:“当初买画时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意外的收获。”

早在7年前,王嘉蕾就已经进入了当代艺术圈,经常跟朋友结伴逛北京的798等艺术区,最开始频繁接触到的是限量版照片。2007年,受一位艺术圈开画廊的老朋友影响,王嘉蕾开始正式收藏吴冠中和杨飞云的版画。“花上四五万元,就能得到一张吴冠中大师的作品,感觉很值。”如今,王嘉蕾已经陆续收藏了吴冠中的10幅版画和杨飞云5张的版画,分别挂在家中、口腔诊所和公司,朝夕相处。

王嘉蕾感受到,收藏版画这样的事已经在一些特定的职业圈子里形成了不错的氛围,这似乎是一件值得被大家推崇的收藏方式,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和新富人群开始接触,喜欢上,并从中获益。

被低估的版画市场

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个人品位,在成功打拼事业和投资股票、房产之余,如果还有理想试图去提升自己的境界,做一个更独特、更有趣、更有文化的人,那么,投资艺术品应该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在艺术品投资领域有几条铁律:宁肯买贵,不能买错。但是,对于动辄上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的大师级原创作品来说,又有多少人能够消费得起呢?幸好,艺术市场上还有大师级版画作品的存在——既让你满足拥有大师作品的虚荣心,又不让你破费太多的辛苦钱。

在欧美、日本等艺术市场发达的地区,版画一直是销量最大的画种,在绘画艺术品市场占有的比重可以达到60%以上。主要原因是版画的品种丰富多彩,价格又相对原创作品低廉,很适宜普通家庭的收藏和装饰。

版画作品是经过繁琐工序,耗尽财力物力纯手工制作而成的,画作是有艺术家认可并在下方亲自签名并且详细编号的,这种独特性和稀缺性就决定了其艺术作品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比如毕加索或达利的油画原作都是天价,中产阶级只能望画兴叹,但他们的版画作品价格则相对低廉很多。随着毕加索和达利的油画原作在这几年中价格飙升,他们的版画作品自然也跟着飙升,得到投资原作同样比例的投资回报。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版画作品在西方相对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中,始终是一个亮点。

国际市场上,在世大师级画家的版画国际均价大致是5万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作为中国艺术家群体中顶级大师的吴冠中版画,目前市场的价位仅仅是10万元人民币。而王嘉蕾在2007年购买的吴冠中版画只花了4万元人民币。

“毛边”丝网版为主流收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创意顾问、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秘书长王泊乔介绍说:在1960年维也纳举行的国际造形美术协会会议中,决定了国际间通用的版画定义,作为创作版画的标准是:

1、为了创作版画,画家本人曾利用石、木、金属和丝网等版材参与制版,使自己心中的意象通过原版转印成图画。

2、艺术家自己,或在其本人监督指导下,在原版直接印刷所得的作品。

3、艺术家需负有在前述画作上签署的责任,并要标明试作或套版编号。

版画是可以复制出多份相同内容的作品的绘画形式,由作者限量印制,通常印数较为靠前的画印制的质量也比较高,印数靠后的画会因为翻制时的磨损而较难掌握。在完成作品预定的数量后,一般会把母版毁弃。

版画因为复制的特点,在签名时有一定的格式,签名一般用铅笔。而国内很多艺术家为了不影响作品的美观,常常会有自己独特的签名方式,“吴冠中喜欢用黑色笔签名,而杨飞云的版画签名则是金色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创意顾问王泊乔告诉记者。

另外,版画原作作品画面上还要标明印数和印张,印数编号一般是用阿拉伯数字的分数形式写成的,艺术家还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在作品画面上选择合适的位置签名和签署制作年代。

丝网版画是所有版画门类中表现形式比较自由但更注重装饰意识的一个版种,丝网版画创作由于自身的工艺特点,制作过程本身就决定了它的装饰性。丝网版画的作品允许运用虚拟、象征、抽象、夸张的手法,以达到引导人们联想的目的。从构图到造型及色彩都允许和客观现实保持距离,摆脱单纯的形似,同样达到了艺术美的较高境界。

入门者须知

艺术品本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进入拍卖市场的“商品”更是有限,如今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市场中的“商品”数量开始显得匮乏。因此,各大拍卖公司都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那些被暂时遗忘的角落,于是,版画开始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在版画的投资中,除了关注作者的名气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区分版画的性质。版画作品的印刷通常由艺术家本人操作,或者艺术家与工人合作,在印刷出来的作品上要由艺术家本人签名,并标出作品的编号——方法是总印数为分母,每一单幅作品的序号为分子。如共印出80张,其中的第6张即为6/80。而且,通常惯例版画作品的原版都会在公开场合销毁。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首先应该搞清楚,这件作品到底有多少件复制品。

还有一些技术环节需要特别注意。按国际版画公约规定,要用铅笔在作品左下角注明编号;右下角签名,有的还注明年代;下面的中间注明题目。另外,在欧美还可以看到作品上特别注明的字样,如A.P.(artist prove艺术家认证),P.P.(出版商样本)和H.C.(业务员使用的非卖品)。不管是成品,还是A.P.、P.P.或者H.C.,只要是艺术家本人签过名的,就都具有收藏价值,但它们之间的价格会有高低之分。

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初入行的普通投资人,目前可以大膽买进一些版画作品,除了价位偏低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版画市场仍处于冷门阶段,以至于市场上相应的赝品数量较少。只要投资者认准品牌、信誉良好的画廊或拍卖公司,再加上对限量和定价有一个基本的把握,那些要素齐全的版画作品就能带来较为满意的投资回报。

实用演讲艺术演讲稿 第10篇

下面让我们先浏览一下这本书的目录,这本书共分为四大章分别是演讲论、演讲术(ppt)演讲辞和演讲家。

(ppt)而我觉得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应该是他的第二章演讲术,这一章共介绍了演讲的七大方法,分别是辩证、穿插、修辞、控场、读心术、应变术(ppt)以及今天我要重点讲解的风暴术。

(ppt)首先什么是风暴术:暴术是演讲者身、手、口、头并用,用狂风暴雨般的形式打动听众,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对听众产生巨大的作用。

风暴术有两大特点:一是情感真挚激昂,就是心里想说什么说什么毫不保留,让听众和自己同恨同爱。二是语言节凑紧凑,语言节奏较快是风暴术所独有的,一般人说话的音节是每分钟约200字左右,而风暴术中的演讲的音节可达每分钟250字左右。

(ppt)另外,风暴术是由两大方法构成的,一是排比法,这主要是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句,使演讲更加雄浑有力,第二便是丝丝入扣构成法,此法是由静到动由缓到急,逻辑上层层深入。

说到这里,大家对这个风暴术可能还只是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那么下面我便举二个运用风暴术比较成功的例子(ppt)

首先一个是李阳,李阳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以一个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失败者为基点的英语学习法,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人称“疯狂英语”。大家应该都知道,李阳的教学风格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就是疯狂,而且会运用非常多的肢体动作来辅助教学(ppt)这里我摘录了一段李阳的演讲稿,大家看一下可以发现短短的两段话,他便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句,充分可以体现出他演讲的情感是十分激昂的这么一个特点(PPt)另外一个人我觉得他在舞台上的整体风格真的是可以用狂风暴雨来形容,他就是台湾回顾马景涛的演艺生涯,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影视作品中他经常是以表情夸张,咆哮姿态出现,将风暴术的特点运用淋漓尽致,所以说他咆哮教主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演讲中实用风暴术虽然可以鼓舞人心,但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使用的,最后我便讲一下使用风暴术应该注意的三点,1是要量体裁衣,因为作为演讲者使用风暴术是需要有一定的生理素质的,性格特征表现为外向型,感情丰富,说话快,像我这种一向是以沉稳知性著称的人便不太适合使用风暴术。

第二是因人而异,就是要注意分清你所对之演讲的听众是什么样的人,风暴术只适合于青年人和成年人,而不适合于老年人和小孩。

最后要因地制宜,要分清场合使用风暴术,风暴术一般只适合于人数众多的场面,而不适合在婚丧礼仪或学术报告上使用。

演讲艺术谈之即席演讲精彩 第11篇

在许多人的说话经验中,都对即席演讲或即席发言存在一种恐惧感,因为恐惧感就成为即席演讲或即席发言必须设法克服的一种压力。

首先,要指出的是,即席演讲应该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么困难或可怕。很多人对这件事似乎习惯地或莫名所以地过度反应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临大敌”面对它。广义而言,日常生活中与人会话便是一种即席发言的基本形式别人说一句,你跟着响应一句,双方你来我往,进行未及事先准备的对话,这件事一般人都认为很轻松平常,为什么一碰到“即席演讲”就认为很困难很恐惧呢?一般聊天会话属于非正式的“即席发言”,而所谓“即席演讲”则大都是面对众人,场合较为正式的谈话。这是两者的基本差别所在,但两者具有“即席为之”的共通之处。有了这点认识,再以平日“即席说话”的丰富经验作为基础,相信我们就能够渐渐降低以往对“即席演讲”所抱的那种已被夸张的恐惧或焦虑了。

事实上,临时被要求发言,或多或少感到紧张是很正常的。只要不会紧张到“语无伦次”或膛目结舌愣在那儿总还算是无伤大雅。适度的紧张有时反而有益,因为这样往往更能流露出演讲者的坦诚与热诚,因而更容易赢得听众的共鸣和赞许。毕竟,听众对即席演讲者期望是比较不那么苛刻的。

即席演讲应做到十六字箴言,就是“从容上台”、“镇静构思”、“热诚发言”及“大方表演”。当你在毫无预期的心态下突然被邀请上台时,千万不要任令“紧张”这个“捣蛋鬼”把你整个人给控制住。你必须设法很大方很从容地接受那“突如其来”的“任务”,这是最要紧的

时控制不了紧张的情绪,使得心脏骤然间怦怦然乱跳一通,那么你很可能在一霎那间浑身冷汗直冒,手脚发软,牙齿打颤,紧接着脑子里一片空白。如此一来,如欲顺利完成此项任务恐怕就少有可能了。因此,“从容上台”(或不必上台,只要起立或端坐即可)是极为关键的

点上。即使你一时有很多话可说,你也不宜贪多,必须加以取舍剪裁,只挑具有实质意义的重点来说。

(2)即席发言构思方法(运用培训发散思维的方法):

A、表达强烈愿望——愿为事业献身——指出必胜的光明前途——表达感激之情。

B、欢迎众人到来——表达高兴心情——表明自己观点(联系实际)——表达祝福。

C、(答谢词)表示感谢——回顾过往生活——两者间相互促进——升华思想、感情

D、引出话题——介绍关系——双方情况说明——表达希望与祝福

E、(颁奖)受奖人的贡献——具体介绍其贡献所产生的影响——赞扬其巨大贡献

演讲与口才-奥巴马演讲艺术 第12篇

奥巴马的演说是激情与感动的结合,当我反复观看奥巴马就职演讲视频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这一席演讲如此深入人心,如此触动万里之外不同语境下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心,在我看来,归于他演讲的真实和本身乐观、自信与坚持的精神。

奥巴马是个天生的演讲家,有着“令政客妒嫉的嗓音”,加上其个人魅力无穷,透显着成熟男人的魅力。调动现场气氛能力一流,演讲中带着某种直指人心的魔力,每每能使得群情激昂。他的演说富有节奏感,味道十足、语气恰到好处,几乎带有一种催眠和传教的功能,让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使当他面对成千上万人演讲,也能让每个人都觉得奥巴马就是对他一个人在说。

美国各大媒体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感到满意和非常满意。演说中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照、层进、比喻、借代等。现分析其语言艺术如下:

(1).运用押韵手法,增强表现力。声音是词语的表达形式,因此,音律就成为了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音韵为手段传达的思想可以给人以形象感和立体感。英语的押韵可根据单词的内音素重复的部位不同而分成不同种类,最常见的有头韵。头韵指词首重复,如 great和 grew。在演讲中,能产生强烈的语言效果和韵律美。

例 :We didn’t start with much money or many endorsements.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 in the halls of Washington.(Obama,This Victory Belongs to You)奥巴马在同一句子中用头韵,重复了“m”、“h”,强调了政府崇尚节俭的政策,这符合广大普通群众的利益。这种特殊的情感涵义通过语音的表象化得到有效传递。巴马政府充满期待。

(2).排比反复。排比结构是英语演讲中最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几个词组或句子并列使用,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突出所强调的内容,增强语言的气势,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反复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通过对重点词、重要概念的多次重复,可以引起读者或听者的注意,给人以较深刻的印象。

例 : 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short span of time.But know this, America, they will be met.在这一段里,奥巴马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和简洁的语句,既肯定了美国正面临严重的危机,又表达了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因而博得了全场听众热烈的掌声。文中的“they”回指首句的“challenge”,” they”反复出现了四次,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辞中,几乎每个段落都能找到排比的影子,既有词组或短语的排比,又有句子和段落的排比,而且又往往结合反复一起使用,从而大大增强了演讲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3).层进。层进是指在排列句子成分时,根据由浅入深,从小到大,从轻到重,由少到多,从低到高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词语,使语义层层递增,起到加强语义的作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辞的很多句子和段落都有运用层进的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

例: We are shaped by every language and culture, drawn from every end of this Earth;and because we have tasted the bitters will of civil war and segregation, and emerged from that dark chap estranger and more united, we cannot help but believe that the old ha2treds shall someday pass;that the lines of tribe shall soon dissolve;that as the world grows smaller, our common humanity shall reveal it2self;and that America must p lay its role in ushering in a new era of peace.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长句,句中有句,辞格套辞格,复杂的句子结构既说明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复杂性,又展现出奥巴马运用语言的娴熟和技巧。句中不但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譬如把“civil war and segregation(内战和种族隔离)”比作“bitter swill(苦辣的泔水)”,又用“that dark chap tar(黑暗的篇章)”喻指内战和种族隔离;而且四个并列的宾语从句“(believe)that...;That...;that...;and that...”在语义上层层递进,节奏逐步加强,再一次把演讲推向了高潮。

(4).对照。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辞中使用较多的另一种修辞手法是对照。对照就是把意义对立的词、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就职演说中恰当运用对照,可以通过矛盾揭示本质,通过对立事物的互相映衬,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 : In reaffirming the greatness of our nation, we understand 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It must be earned.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or settling for less.It has not been the path for the faint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some celebrated but more often men and women obscure in their labor, w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 rugged path towards p prosperity and freedom.在这一段落中,奥巴马在重申美国是个伟大的国家的同时,指出伟大不是天赐的,而是需要努力赢得的,用“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与“It must be earned”对照,目的是强调后者。接着,两个否定句“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和“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又与后面的肯定句“Rather, it has been the risk-takers, the doers, the makers of things...”形成对照, 使用了关联词语“Rather”来引起听众的注意,说明美国能走到今天并不容易,突出强调了广大美国民众的默默奉献对国家繁荣和自由的重要意义。这样,通过前后事物鲜明的对照,成功地激发了听众的思想感情,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巧用矛盾辞格,意味深长。矛盾修辞法是使用两种不相协调,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征来形容一项事物,以增强语言感染力。这种修辞手法运用短小机智的妙语,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进一步思考之后,发现又是非常合理的,令人记忆深刻。矛盾对立的两面使演讲者在更大程度上感染人、说服人,给人以启迪。

例 :Well, I say to them tonight, there’s not a liberal America and a conservative America — there’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re’s not a black America and white America and Latino America and Asian America;there’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这句话不但有矛盾修辞,还有反复和平行结构的综合运用,形成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像警言一样敲打着听众的心,激发出民众的爱国热情。

奥巴马的就职演说词表面上是通过口头方式进行表达的,似乎是脱稿演讲,实际上是经过了精心准备和斟酌,并且做到了藏稿于心。整篇演说词朴实无华,极少使用堂皇之词,这与奥巴马的平民、律师、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身份是相符的,使得他的演说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在看似平凡的演讲中,奥巴马使用了不平凡的修辞手段来增强演讲的效果。他使用了音韵修辞格、词汇修辞格和句法修辞格等多种修辞手段为演讲增添色彩,奥巴马在演讲中娴熟地使用了语言艺术的技巧来提高演讲的效果,他吸取了历届总统就职演说的精华,又旗帜鲜明地保留了自己的时代感,现实性和平民性,同时,也使演说词具有了语言艺术的欣赏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机关读书活动方案下一篇:小学班主任期末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