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整改意见

2024-09-05

村卫生室整改意见(精选8篇)

村卫生室整改意见 第1篇

村卫生室整改报告 卫生室的整改报告分享人:风信子 来源:互联网 时间:-10-07 阅读:425次 大 中 小分享:微信

关于元岭村卫生室的整改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卫生局文件精神要求,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强化措施,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解决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着从实际出发,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使其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的医疗秩序。结合本地实际,特对本村卫生室实行整改实施,具体如下:

一、 元岭村卫生室建立于元岭村村委会。建筑面积大于60平方米,承担经营医疗服务活动,认真搞好本区域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任务。彻底解决自设非法分支医疗机构。

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防疫接种,传染病及突出卫生事件,居民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

三、 健康教育,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保健,高血压,二型糖尿病,精神病。

四、 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首先,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其次,加强自身建设。树立爱岗敬业,优质服务的思想,为本区域的人民群众更好服务。同时,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当地群众作出应有的贡献而努力。

五、 村委会对本村卫生室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服从村委会领导。对群众所反映问题有权进行管理。卫生院对村卫生室按照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项目要求标准,严格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以保证工作质量,更好的为本辖区人民群众服务。

二0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村卫生室整改意见 第2篇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及更新情况:

截止第三季度,累计建立电子档案61928份,建档率达95.1%,电话随访知晓率达到100%。档案合格率达到90%,档案部分内容填写欠规范,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老年人保健:65岁以上老年人累计健康管理2677人,健康管理率51.39%,健康查体相关资料还有很大部分未整理到位,老年人健康管理共工作与年度目标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慢性病防治:积极开展重点慢性病人的筛查工作,规范慢病管理其中高血压已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3967人,糖尿病已管理人数606人,健康管理率分别为41%和37%,慢病防治比例较低,慢病季度随访比例较低,内容填写欠规范。慢病防治工作问题亟待解决。

健康教育:年度各村卫生室共计发放14种内容的印刷材料。

累计播放41种音响资料,按标准设置了村卫生室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9次,健康教育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部分卫生室宣传栏张贴宣传版面,无更换记录。

传染病防控:各村卫生室及时建立传染病登记本,按时收集报告防控信息。对上级下传结核病人及时随访、指导服药。及时开展防控药物使用指导。

重型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管理127人,规范管理率31%,重型精神病患者登记管理比例不高,管理率低,纸质档案不规范,信息录入不全,公共卫生系统录入低。

孕产妇儿童保健:各卫生室协助医院做好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的宣传、使用指导工作,产后访视、0~6岁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工作也逐步的`开展。

省增补项目: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资料欠缺,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比例低。脑卒中、冠心病工作工作开展力度底,相关档案、制度、底册等建档比例较低。

二、下一步工作整改措施:

(一)严格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各项考核机制。公共卫生工作分片到人,分工明细,各司其职。对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敷衍塞责、消极怠工、工作不利的通报批评,切实提高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

2、严格对乡村卫生室的考核。季度考核严把质量,标准统一,公平公正透明。考核完毕,考核人、被考核人的签字,公共卫生科及时总结考核结果,进行考核通报,督促卫生室限期整改。考核结果与资金拨付分配相挂钩,奖惩分明,切实提高乡村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严格工作要求,规范项目开展

1、规范做好档案信息更新工作。进行档案信息更新时要向居民解释清楚建立健康档案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宣传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度。提高规范化电子档案的信息录入,核对已录入的电子档案,保证数据真实准确、档案项目齐全,杜绝虚假电话号码和数据逻辑性错误。

2、加强重点人群的发现和管理。采取“确保信息准确的基础上,每新发现一名重点人群,奖励15元”的办法,进一步做好慢性病人筛查工作。通过建档、首诊测血压、健康查体等形式开展血压和血糖的`集中测量,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发现率。健康档案信息更新时发现的慢性病患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要及时进行建档管理。规范慢性病的随访工作,提高慢性病的管理率。切实发挥好乡村医生的中间衔接作用,根据重点人群不同的健康状况,提出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使其病情切实得到控制,及时调整干预措施,将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工作与公共卫生资金拨付相挂钩,切实保证管理效果。

3、提高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进度,建立老年人体检索引。集中精力做好老年人体检资料整理工作,体检信息及时录入电子健康档案,健康体检表打印编号汇总,确保如期完成80%的老年人体检工作。

4、健康教育方面,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定期培训,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需求,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好宣传栏的宣传作用,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材料、播放音响资料等,做到教育形式丰富多彩,让广大老百姓易于接受,随时随地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

5、做好其他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稳步推进孕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按照要求为适龄儿童开展疫苗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发现传染病及时进行登记报告。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关登记。

村卫生室实行目视管理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村卫生室,目视管理

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网底, 是具有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公共卫生功能和开展一般常见病初级诊疗的卫生机构。近年来, 我市开展以村卫生室硬件提升为主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但村级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标准的场所设备, 规范的工作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才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关键。所以, 将目视管理模式引入村级卫生服务工作中, 进行标准化和程序化地精细管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村卫生室实行目视管理的背景

自2007年以来, 我市逐步实施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方案, 对189家村卫生室的用房面积、布局流程、医疗设备等硬件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但乡村医生人员老化、医疗技术低下, 成为“农民群众看好病、基础卫生得保障”的软件方面的一个严重瓶颈。从我市餐饮业和集体食堂推广“五常法”的成功运用得到启示, 在5家村卫生室开展目视管理试点。

2 村卫生室实行目视管理的方法

目视管理亦称为“看得见的管理”, 是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工作或生产活动, 以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传递、接收信息,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的一种管理方法[1]。村内卫生室目视管理工具主要包括颜色、标识、看板3种。颜色是运用不同的颜色对相关区域进行划分或对相关物品进行区别, 使管理者和运营者对情况一目了然。标识是通过图形、文字等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和说明, 趋于简单化、快捷化、明了化。看板是把重要事项、标准流程和其他需要通告的事项用文字说明。

2.1 颜色的应用

村卫生室以色标为C100M5Y60的绿色为主色调, 文字部分为绿底白字, 包括门楣招牌、玻璃幕墙等对外的视觉形象系统, 统一形象设计, 便于群众识别。使用上灰下绿科室牌和地面绿色箭头指示标志进行指引就医。在不同功能分区方面, 患者可以进入的诊室、输液室、治疗室、卫生间墙面采用淡绿色, 药房墙面采用淡黄色, 处置室墙面采用白色, 指导各类人员按划分区域行动。药品标签使用黄色, 医疗器械标识使用红色, “医疗废物”等采用专用警示标志, “温馨提示”采用粉红色。

2.2 标识的应用

2.2.1 药品标识

按照基本药物目录进行分类, 对将药品 (一次性医疗器械) 定位、定量存放, 对药柜里每件药品制作小标签进行标识, 摆放整齐, 并确定最高存量和最低存量, 一是方便取用药品, 缩短找寻药品的时间, 30秒内找到要找的东西, 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保持药品存量, 避免药品不足或药品过剩。

2.2.2 器械标识

采用划线定位方式, 将诊室内的棉签杯、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体重身高计、门诊日志、门诊病历、处方笺、出诊箱、抢救箱等, 治疗室内的75%乙醇、镊子、治疗方盘、棉球杯、污物桶等, 处置室内清洗水池、消毒方盘、消毒杯、消毒液、高压灭菌锅、医用储槽、锐器盒、医疗废物桶等物品用彩色胶带标注, 采用平行 (前后或上下平行) 、直角 (物品放置做到垂直) 原则, 放置区域不得超过划定的范围, 做到有名有家摆放整齐, 比较醒目易于识别便于拿取使用, 同时避免缺失。

2.2.3 资料标识

设立专门资料柜, 将制度手册、随访登记、转诊登记、农村公共卫生信息登记、会议培训记录、责任医生台帐、健康教育登记、财务登记、药品登记、传染病报告登记、器械消毒登记、医疗废物处置登记、紫外线使用登记等台帐资料, 分门别类装订归档, 分别标签分栏存放。

2.3 看板的应用

2.3.1 制度看板

在诊室明显位置设置各种统一规格的规章制度, 包括村卫生室工作制度、村卫生室管理制度、乡村医生工作职责、医疗卫生服务区域图和投诉电话、服务承诺和服务电话、常用医疗收费标准6种制度, 成为乡村医生的管理指南, 也成为农村服务对象的服务指南。

2.3.2 流程看板

将患者诊疗过程标准步骤, 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医学文书书写、处方制作、药剂配伍等制作网格式流程图表, 逐一详细说明, 按图表逐步开展诊疗, 尽量避免差错。将输液过程详细列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包括询问健康状况、三查七对、抽吸 (溶解) 药液、部位消毒、告知留观等程序, 图文并茂的形式醒目标示于输液台旁, 指导操作者严格、规范操作。将六步手清洗消毒法、室内空气消毒、器械浸泡消毒、高压灭菌消毒等标准步骤采用照片加简单文字的图解法分步标识, 分别张贴于洗手处、紫外线灯处、高压灭菌锅等及其他消毒设施处, 包括紫外线灯使用的注意事项、高压灭菌的时间和温度、消毒液配制方法等用红色明显标识, 指导乡村医生参照执行。

2.3.3 警示看板

将注射药品配伍禁忌表、紫外线灯开关、医疗废物存放等可能产生医疗安全隐患的设施、场所采用橙色进行标识和说明, 警示乡村医生、患者、陪同人员注意。

3 村卫生室实行目视管理的体会

在对村卫生室医疗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时, 往往发现有完整的规章制度, 但乡村医生了解不够, 认识不足, 因此执行不力。规章制度的要求与现场执行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使规章制度在村卫生室得到有效执行, 这是决定提高医疗安全水平的关键。“目视管理”正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2]。

3.1 目视管理的优点

目视管理形象直观, 独特之处是它通过现场的图片、图形、色标、文字等视觉信号, 迅速、准确、简明, 各项诊疗操作的标准分解步骤明确标示, 要求每位乡村医生在操作前、中、后“多看一眼, 多查一遍”, 反复对照执行, 使每一步操作都有章可循, 避免了主观随意行为,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目视管理要求各种物品存放清楚明了, 各种操作程序一目了然, 从而容易明白、易于遵守, 刚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通过对照图文并茂的诊疗规程步骤说明, 都能够标准化操作,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目视管理透明度高, 便于现场人员互相监督, 发挥激励作用, 对诊疗过程各种要求可以做到公开化, 干什么、怎样干、什么时间干、在何处干等问题一目了然, 这就有利于人们默契配合、互相监督。同时目视管理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用无形的力量制约于人, 避免用言语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2]。

3.2 目视管理的要求

村卫生室目视管理模式在我市试点推广, 有利于乡村医生准确把握工作流程和状况, 实现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现代化村卫生室的管理。推行目视管理要防止搞形式主义, 要统一、简约、鲜明、实用、严格。统一, 即目视管理要实行标准化, 消除五花八门的杂乱现象。简约, 即各种视觉显示信号应易懂, 一目了然, 特别是采用图片对照的方法来规定诊疗过程, 不是信息满天飞。鲜明, 即各种视觉显示信号要清晰, 位置适宜, 尽可能地注重色彩的使用, 用色彩来显示工作流程, 使其具有强烈的对比性, 对医疗安全隐患消除产生警示作用。实用, 即不摆花架子, 少花钱、多办事, 讲究实效。严格, 即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规定, 如果靠红绿灯进行交通管理的路口长期没有交通警察管理, 最终这个红绿灯就会形同虚设, 同样, 正常的目视管理必须有人员管理相配合, 当出现秩序异常或出现违规操作时, 要求管理人员发现并及时制止, 可以通过如卫生监督员的执法检查和质量监控小组的抽查来完成。在村卫生室引入目视管理模式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与累积, 管理者必须和乡村医生一起, 从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上建立和遵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 不断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达到村卫生室目视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 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

参考文献

[1]郭月琼, 彭虹, 熊欢.目视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6) :59-60.

感触村卫生室 第4篇

前几日,与几位乡村医生谈起村卫生室的现况,皆呼工作不好干,换句俗话也就是“钱不好挣”。细谈深谈之后,确有同感之处,现总结之,与大家共鉴。

1生存艰辛

随着新农合的全面覆盖以及定点医疗机构政策的实施,村卫生室担负起了有史以来农民报销门诊医疗费用的职责,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也的确给村卫生室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希望和发展机会,村卫生室确实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但实际运转起来也出现和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村卫生室的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村卫生室本质仍然是个体诊所,经营当然以盈利为目的,现在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担负起了一部分新农合工作。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的新农合管理全部采用微机操作,而村卫生室对此种条件只能望门兴叹,他们采取的是手工操作,每个月还得上报乡镇卫生院,对于距离乡镇卫生院近的村卫生室路程不成问题,距离远的甚至要耽搁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中间的付出谁来给予回报。二是资金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某某医院投资多少多少建起了门诊大楼或病房大楼,不管他们的资金是通过什么途径或者什么方法获得,他们毕竟有办法得到资金,当然说村卫生室肯定就是村卫生室,从任何角度也不能和上级医疗机构相提并论,更不是说反对上级医疗机构搞投资,不投资谈何发展。话又说回来,村卫生室也要发展啊!可他们能去那里寻找资金呢?我们都知道农村不同于城市,老百姓看病习惯先看病后结账,有的甚至根本无钱结账,碍于乡里乡亲的面上,病又不能不看,药也不能不给,如果不付钱不看病,病号马上流失。无耐只能自己垫付,一年下来算起来挣钱,但实际拿不回多少。业务量大加上人缘好的卫生室还可以过得去,业务量小的资金周转真真是个问题。三是边缘卫生室怎么办?称之为边缘卫生室是因为这类卫生室单靠医疗服务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甚至不能养家户口。一种是地处偏僻山区的村卫生室,由于村民居住零散再加上人口本来就少,所以根本无法依靠业务来维持生计,那么只好在行医的同时间作其他工作更有甚者还要给别人打工。还有一种是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村卫生室,村民认为既然乡镇卫生院能报销,为什么不到乡镇卫生院打针输液呢?如此村卫生室便被冷落,生存与发展岂不成了问题。四是政府财政支持缺如。近几年,国家为了扶持乡镇卫生院出台了好多优惠政策,给予了大量的财政投入,各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已经完成。而村卫生室在这方面似乎是被遗忘的角落,虽然没有财政支持,上级又一再要求村卫生室要达标,达标就要三室分开,还要有医生、护士、药剂员等。这些条件实现的前提是钱的到位,在没有任何财政拨款的情况下三室分开尚有可能,一个村卫生室要承担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药剂员的正常开支在目前来说确实困难。

2医疗服务能力严重滞后

村卫生室是村、乡、县三级医疗卫生网的最底层,关系着人民群众和国家优惠政策的体现和延伸,接触的往往是健康和疾病的第一手资料,所以一个乡村医生要担负起的不是我们教科书上讲的单纯的内科学、外科学,他们所涉及的往往属于不同的科别和系统,并且需要医生一个人独立作出判断和处理以至进行抢救,真可谓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责任重大。我们也注意到近几年国家为了提高乡医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实施了多种方式、多种学科的免费培训,但培训毕竟不同与系统的专业学习,大专以上专业的医学毕业生回到村卫生室几乎为零,因此说乡村医生在现阶段的综合素质还比较低,真正达到全科医师的水平恐怕还有待时日。我曾经见过一例本来是服用阿莫西林过敏的患者,乡医缺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建议其到上级医院检查,虽然对患者没有造成什么危害,但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说明的问题其实就是知识的不足和服务能力的滞后。

3中医人才匮乏

村卫生室督导整改落实报告 第5篇

第六次督导检查整改报告

十里铺卫生院:

2017年11月25日,你院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督导小组对我村室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了第六次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我村室,根据问题我村室进行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存在问题:1.随访不及时2.电话更新不及时。

整改措施:1.及时随访,流动儿童及时登记到流动人口登记表,2.及时更新记录被服务人员的联系方式。

整改效果:管理的儿童基本都能随访及时,电话也及时的更新。

二、慢性病

存在问题:1.个别随访不及时2.个别档案出现逻辑错误3.个别电话未及时更新。

整改措施:1.重新对管理人群进行了摸底留存联系方式2.把流动的管理人群登记到流动人口登记表上3.身高使用身高杆测量,电子录入对照以往的身高,有逻辑错误的重新录入。

整改效果:慢性病人员的有逻辑错误的档案全部更新,管理的高血压电话更新完毕,管理人群全部如实的随访完毕。

三、老年人健康管理

存在问题:老年人既往史及手术史记录不完整。

整改措施:逐一核对老年人合并其他人群更新既往史、手术史。

整改效果:老年人既往史及手术史更新完毕

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存在问题:居民健康档案录入不规范、空项、漏项居多2.有问题的档案仍未改正。

整改措施:1.学习居民健康档案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并请教任柳柳2.全面核查问题档案并更正。

整改效果:居民健康档案规范率逐步提高,问题档案更正完毕。

五、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存在问题:1.电话未及时更新2.随访分级出现逻辑错误。整改措施:1.逐一核对管理的人员联系方式并记录纸质电子更新2.学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规范并向卫生院任秋艳请教,更正出现分级逻辑错误的随访表,电子也及时更正。

整改效果:管理人员的电话全部更新完毕,随访分级无逻辑错误。

我村室在接到整改通知后已在进行整改,相应的问题在逐渐改善。我村室加强了对包村人员分项人员的联系请教,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和责任心。

村卫生室建设意见 第6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村卫生室建设意见》的内容,具体内容: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范文篇一...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供大家参考!

范文篇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村卫生室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的通知》(鄂政办发〔2013〕51 号)等文件精神,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到 2015 年底,全市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力争达到 30%,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 22 万元,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标准。

二、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五化”建设

(二)科学制定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各地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 1 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少、交通较为方便的行政村可实行村村联办,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设村卫生室。对服务人口超过 3000 或覆盖范围超过 2 个行政村的卫生室可设为中心村卫生室,中心村卫生室的数量一般不得超过村卫生室总数的 20%。

(三)加大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投入。各地要在统筹中央和省级项目补助的基础上,科学测算村卫生室实际建设经费,对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予以配套。市政府将对村卫生室建设考核合格的县市区给予适当奖励。对村卫生室建设资金要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和截留。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质量监管。

(四)加强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各地要依托中央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推进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确保到 2014 年底全市村卫生室房屋产权 100%公有化。新建村卫生室的建设用地由村卫生室所在地村委会无偿提供。在建设模式上,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组织部门开展的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一体化管理相结合,与村集体闲置用房有效利用相结合,与村民实际需求相结合。

(五)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外观、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配备”的要求,扎实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基本装备要符合国家、省规定标准。原则上村卫生室

业务用房面积为 100~160平方米,设“四室一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卫室、药房),配齐 29 种常用设备。

(六)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各地要制定和完善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诊疗操作规程,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要督促乡村医生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完善业务记录和财务记录;要将乡村医生待遇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乡村医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七)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确保到 2015 年底村卫生室信息系统联网率达100%。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新农合即时结算、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绩效考核管理等重点工作的信息融合互通。

(八)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六统一两独立”(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监管、统一绩效考核和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的要求,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九)创新村卫生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行村卫生室“村办院管”、“村办共管”、“院办院管”等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医上挂”、“村医直管”、“村医乡派”等试点,实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良性流动。探索农村卫生“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十)严格乡村医生配备标准和执业准入。原则上按每千名服务人口配 1名的标准,对乡村医生总量、岗位、身份进行核定。按照“退出一批、培

养一批、调配一批”的原则,将超额配备的乡村医生在 2015 年底前全部调整安置到位。乡村医生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要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十一)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从 2014 年起,依托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订单式”免费培养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立乡村医生培养和补充机制。各地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乡村医生每年参加免费岗位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十二)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各地要严格落实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偿政策,确保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 2?2 万元。要全面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和新农合支付政策,实行一般诊疗费总额控制的地区,要按不低于“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5 次/人×4 元”的标准落实。要将 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并经绩效考核发放。要按照乡村医生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 5 元的标准,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后,不足部分由县级政府足额落实到位,并列入常年财政预算。要按照每年每室 3650 元的标准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县级要足额落实配套经费。所有注册的村卫生室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费用纳入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范围。要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在规定时限内将村卫生室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十三)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研究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将乡村医生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范畴,通过参加新型农

村养老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在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四、强化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政府是村卫生室建设和落实乡村医生待遇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既定任务目标。从 2014 年起,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

(十五)落实部门责任。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重点抓好村卫生室的规划建设、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和乡村医生待遇政策落实等工作;发改部门要会同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制定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将全市所有未达标和房屋产权私有的村卫生室纳入国家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补助范围;财政部门要统筹国家和省支持村卫生室建设的项目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加强使用监管。

(十六)强化督导检查。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综合督办,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市发改、财政、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市政府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督办,并予以通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 年 1 月 2 日

范文篇二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为进一步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综合服务能力,巩固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村群众健康安全。市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全市每一个行政村(城区等不设置村卫生室者除外)有一所村卫生室并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实现“疫情有人报,防病有人管,小病有人治、大病及时转”的目标。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陕政发〔2009〕14 号)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最基层组织,是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农村卫生工作中最薄弱的地方。它担负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信息统计和报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宣传等职责。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关心农民身体健康的具体体现。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抓,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为推动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汉中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卫生、发改、财政、监察、城建规划、国土资源、审计、药监、红十字会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强化领导,夯实责任,为这项

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标准,积极实施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核心是建设规范、管理达标。要按照先选定村医,后进行建设的要求,一个行政村建设一所村卫生室,实行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用药目录、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全面提高村卫生室业务水平,增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各县区政府要认真学习借鉴南郑、勉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试点经验,结合县区情,积极探索,围绕目标任务,积极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联络,严格标准,把握细节,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任务。通过建设,基本建成设施条件标准、内涵管理规范、医疗服务优质、考核督导健全的乡村一体化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网络体系,基本满足当地农民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使村卫生室达到建设规范、运行顺畅、管理科学、保障有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县区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要在 2009 年 3 月底前编制完成并报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县区和乡镇政府是建设工作的主体,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宣传,广泛动员,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的积极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市村卫生室建设的统筹与指导,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依法对村卫生室机构及人员实施指导、考核、评价、准入和监管工作;发改部门负责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加大对上争取扶持力度;财政部门负责将村卫生室建设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纳入

财政预算,并按时拨付到位;城建规划部门负责落实建设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村卫室建设用地优惠政策;监察、审计部门负责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加强村卫生室药品监管;各级红十字会要将灾后重建、社会援助资金向村卫生室倾斜,加快建设步伐。

四、强化督导,严格奖罚

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检查督导,采取月报、季报、联合检查等形式推动工作迅速开展。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的县区要在 10 月底前向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村卫生室,实行“以奖代补”,以县为单位每个村卫生室平均补助 1 万元。市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对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将这项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对圆满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态度消极、进展缓慢、失职渎职的县区将予以责任追究。

二○○九年三月十日

范文篇三

20xx 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医疗工作实施新医改政策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基层医疗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农村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看病难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目前农村医疗事业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围绕基层医疗单位在医务人员结构、医疗设备、门诊和住院人数、医务人员待遇等方面情况和存在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新医改后基层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基本能够满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的需求。文昌农村人口 44 万人,现有基层卫生院 27 家,在职职工 972 人,其中医生 260 人,护士 294 人,药剂 113 人,医技 114 人,编外跟班学习191 人。自 2009 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投入 4131 万元建设乡镇卫生院,各镇卫生院普遍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化验科、防疫科等科室,拥有 B 超、心电图、X 光室、自动生化分析仪、洗胃机、心电监护仪、救护车等医疗设备;共投入 1506 万元建设村卫生室 159 间,村医 179 人。2013年全市镇卫生院门急诊 930175 人次,同比增长 85742 人次,增幅 9%;住院3254 人次,同比下降 391 人次,降幅为 12%;业务收入 5873 万元,同比增长 19%;村卫生室门急诊人数 392106 人次,销售国家基本药品 220 万元。在镇卫生院就医人均花费 63 元/次;在村卫生室就医人均花费 5.6 元/次,比新医改前大幅减少,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实地视察,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认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相对滞后,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具体表现:

(一)医疗水平不高,卫技人员缺编较多,难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

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从职称上看,文昌各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初级职称占80%以上,中、高级职称人员较少,放射、检验科目大部分人员都是非专业的“半路出家人”。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空编较多。文昌卫技人员编制 853人,现在编在岗 631 人,空岗 222 人,占卫技人员编制总数的 26%。三是骨干医师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大部分镇卫生院只有一至两名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年龄老化,知识更新不够,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中青年医务人员不多。四是村医人员缺乏,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文昌尚有 69 间已

经建好标准化卫生室没有乡村医生。

(二)工资分配上实行“大锅饭”,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一是实行绩效工资分配后,编内职工工资按照档案工资发放,收入难以拉开距离,工资水平比较平均化,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严重挫伤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医务人员各项合规的津贴补贴项目,比如:医疗行业服务特殊性的的“夜班、加班、节假日值班”等 8 小时以外的工资、高温补贴、交通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

(三)基层医疗机构普遍负债经营,欠账严重

一是医改后乡镇卫生院突出公益服务性,压缩并减少了收费项目,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造成基层卫生院利润收入减少,使乡镇卫生院低利润或零利润运转。二是岗位编制设置不合理,无编制而又必须的岗位只能临时聘请,增加医院负担。三是镇卫生院编外人员较多,全市编外人员 191 人,如锦山镇卫生院编制 72 人,实有 95 人,超编 23。编外人员工资由镇卫生院负责,压力较大。四是大部分镇医院都向药品供应商借款发放工资,负债经营。据不完全统计,文昌各镇卫生院共负债 800 多万元,其中锦山镇卫生院负债 169 万元,冯坡镇卫生院负债 75 万元。

(四)村卫生室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村医养老问题无保障

一些村卫生室建设在墟镇周边村委会,一些卫生室建设在人口稀少的山坡上,造成资源浪费,如文城南阳新合卫生室建设在新合 向蓬莱方向两公里处,周边没有村庄,距离南阳卫生院又较近,每天来就医的群众都没有几个人。大部分村卫生室水电、绿化、硬化、网络没有配套,村医 2013年人均月收入 2116 元,待遇低又没有办理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

(五)医疗设备陈旧,维修费用大。

一是设备配置不齐全,影响到医院正常医疗业务和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二是设备老化失修维护费用过高,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卫生院公益性质的特点越来越得到强化,而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和修理费用较高,目前基层卫生院普遍存在无力承担此项费用,导致部分设备已不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省卫生主管部门要制订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培训工作计划,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省市各级医院跟班学习,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医务骨干的业务培训,解决镇卫生院人才青黄不接问题。二是各级政府应尽快解决镇卫生院人员缺编问题。三是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本科以上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解决卫技人员缺编和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四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

(二)建立健全机制,调动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积极性

一是尽快建立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机制。省卫生主管部门要根据新医改政策实施前的镇卫生院管理状况,结合当前实行药品零差价、收支两条线后的一些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绩效考核机制和管理方案。要重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奖惩机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

二是基层卫生院要打破 “大锅饭”分配方式,建立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及医德医风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分配方式,使医务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及劳动贡献挂钩,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多劳多得。

(三)妥善解决镇卫生院非医疗人员过多和负债经营的问题

一是省卫生主管部门要充分调研基层卫生院非医疗业务岗位工作量,严格控制非医疗人员岗位指标。二是对在岗不在编的医务人员和救护车司机应当尊重历史事实,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尽量让长期工作在医疗战线上的聘用医疗人员继续在体制内工作,以稳定镇卫生院人员队伍。三是对基层卫生院负债经营的情况,建议由各级卫生部门区别不同情况,提出处置意见。

(四)加强村医的管理,解决村医养老问题,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建设

一是省卫生厅要严格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大村医免费培训力度,提高村医技术水平,二是建议各级政府把村医养老保险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解决村医后顾之忧,稳定村医队伍。三是要合理规划建设村卫生室。各市县卫生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依据村民居住特点、交通状况和实际需要,合理规划建设,要加大投入,完善村卫生室水电、网络、硬化绿化等配套设施。四是基层卫生院要担负起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能,规范村医的从业行为,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

(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镇卫生院保障能力

一是建议省、市政府加大基层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将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各项合规的津贴、补贴以及医疗设备(包括救护车)的购置和日常维护维修费用等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建议省、市政府在药品零差率销售方面应

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偿,增加基层卫生院经济收入,确保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各项工作业务正常开展。三是建议省、市政府划拨专款定向培养医卫专业大学生,以战略目光加强村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村医业务水平。

村卫生室建设意见 第7篇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村卫生室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乡村医生队伍素质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的通知》(鄂政办发〔〕51号)等文件精神,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到底,全市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力争达到30%,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22万元,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产权公有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管理一体化”标准。

二、全面推进村卫生室“五化”建设

(二)科学制定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各地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村卫生室的设置规划。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1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少、交通较为方便的行政村可实行村村联办,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设村卫生室。对服务人口超过3000或覆盖范围超过2个行政村的卫生室可设为中心村卫生室,中心村卫生室的数量一般不得超过村卫生室总数的20%。

(三)加大村卫生室建设资金投入。各地要在统筹中央和省级项目补助的基础上,科学测算村卫生室实际建设经费,对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予以配套。市政府将对村卫生室建设考核合格的县市区给予适当奖励。对村卫生室建设资金要加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和截留。要加强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质量监管。

(四)加强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各地要依托中央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推进村卫生室公有化建设,确保到底全市村卫生室房屋产权100%公有化。新建村卫生室的建设用地由村卫生室所在地村委会无偿提供。在建设模式上,要做到“五个结合”,即与组织部门开展的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一体化管理相结合,与村集体闲置用房有效利用相结合,与村民实际需求相结合。

(五)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统一设计、统一布局、统一外观、统一标识标牌、统一设备配备”的要求,扎实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和基本装备要符合国家、省规定标准。原则上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为100~160平方米,设“四室一房”(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卫室、药房),配齐29种常用设备。

(六)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各地要制定和完善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诊疗操作规程,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要督促乡村医生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诊疗规范,完善业务记录和财务记录;要将乡村医生待遇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乡村医生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七)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将村卫生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确保到20底村卫生室信息系统联网率达100%。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新农合即时结算、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绩效考核管理等重点工作的信息融合互通。

(八)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全面落实“六统一两独立”(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人员准入、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药械购销、统一财务监管、统一绩效考核和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的要求,加强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九)创新村卫生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行村卫生室“村办院管”、“村办共管”、“院办院管”等管理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医上挂”、“村医直管”、“村医乡派”等试点,实现乡村医疗卫生人才良性流动。探索农村卫生“医养融合”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主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三、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十)严格乡村医生配备标准和执业准入。原则上按每千名服务人口配1名的标准,对乡村医生总量、岗位、身份进行核定。按照“退出一批、培养一批、调配一批”的原则,将超额配备的乡村医生在年底前全部调整安置到位。乡村医生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要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原则上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十一)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从20起,依托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农村医学”专业学历教育,“订单式”免费培养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立乡村医生培养和补充机制。各地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确保乡村医生每年参加免费岗位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

(十二)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各地要严格落实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偿政策,确保乡村医生年收入不低于2?2万元。要全面落实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和新农合支付政策,实行一般诊疗费总额控制的地区,要按不低于“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5次/人×4元”的标准落实。要将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并经绩效考核发放。要按照乡村医生服务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元的标准,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后,不足部分由县级政府足额落实到位,并列入常年财政预算。要按照每年每室3650元的标准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补助,县级要足额落实配套经费。所有注册的村卫生室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费用纳入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范围。要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在规定时限内将村卫生室基本运行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到位。

(十三)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研究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将乡村医生纳入养老保险制度范畴,通过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在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乡村医生退出机制。

四、强化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政府是村卫生室建设和落实乡村医生待遇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完成既定任务目标。从年起,将村卫生室建设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

(十五)落实部门责任。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和指导,重点抓好村卫生室的规划建设、乡村医生队伍管理和乡村医生待遇政策落实等工作;发改部门要会同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制定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积极争取将全市所有未达标和房屋产权私有的村卫生室纳入国家和省村卫生室建设项目补助范围;财政部门要统筹国家和省支持村卫生室建设的项目资金,落实配套资金,加强使用监管。

(十六)强化督导检查。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综合督办,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市发改、财政、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市政府将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督办,并予以通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我国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研的时间为2015年12月~2016年3月,调研地点涉及全国17个省份的106个卫生室,其中东部地区调查了30个,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别调查了38个。调查对象是样本地区村卫生室从业的所有工作人员,共计126名。

1.2 调查内容

本次研究在专家咨询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设计问卷《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现状调查问卷》,探讨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村卫生室人员的从业现状,调查内容包括人员基本情况、工作和业务情况、教育培训情况、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5,6,7,8]。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17个省份106个村卫生室的126名从业人员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2次录入,采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以总结我国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从业现状的共性问题。

2 结果

2.1 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总量及分布情况

据《全国卫生统计年鉴》(2015)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数量有985 692名,比2010年减少了46 136人,2008~2014年我国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在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数量方面,2014年中部地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为2.44名,高于东部地区(2.30名)和西部地区(2.02名)。全国各省份的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安徽省和江苏省平均每村村卫生人员为4.54名和4.30名,在所有省份中位居首位。而辽宁省和北京市最少,平均仅有1.60名和1.61名。在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方面,各个省份也存在差异,西藏每千农业人口有4.35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而浙江和海南省仅为0.71名和1.12名。见表1。

2.2 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性别比例、年龄结构

样本调研结果显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趋向3︰1。此次调查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共126名,其中男93名,占比73.81%,女33名,占比26.19%。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村卫生室人员的性别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结论均为男性多于女性。

在年龄结构上,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46岁,以35~54岁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比例为65.00%,其次是60岁及以上人数和25~34岁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15.08%和11.11%。其中25岁以下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有3名,占调查总人数的2.38%,见表2。某村甚至只有一位70岁的“赤脚医生”承担着全村的医疗工作。在从医年限方面,平均从医年限为23年,37.88%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从医年限集中在10~20年,其次分别是20~30、30~40年,比例依次为27.27%和10.61%。从医时间最长者为58年,最短者为2年。

2.3 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教育培训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学历以高中或中专最多,占54.96%,其他学历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大专(23.66%)、初中(12.21%)、本科及以上(6.87%)、小学(2.29%)。在持证情况方面,拥有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证书的从业人员占50.93%,持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的占27.78%,持其他卫生技术执业资格证书占19.44%,尚未取得任何执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则为1.85%。

在近一年接受培训方面,90.57%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接受过培训,东部地区接受过培训的医生占比93.33%,中部地区接受过培训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占比97.37%,而西部地区,接受过培训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占比仅为81.58%。在培训目的方面,东部、中部地区的医生获得培训的目的多是为了知识更新,西部地区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更多的是为了知识更新和获得专项技术,存在地区差异。

2.4 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收入待遇和工作业务

从年总收入的构成上看,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收入以卫生服务收入为主,占比55.23%;农副业收入次之,占比21.89%;政府补贴占比16.49%,预防保健收入占比6.39%。东中部地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月平均收入为2200元左右,而西部地区为1680元,受当地经济水平等方面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在各项工作上分配时间占工作总时间的平均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临床(常见病)治疗(58.67%)、计划免疫(13.04%),健康教育(13.01%)、妇幼保健(8.47%)、其他(3.58%)、计划生育(5.31%)。相较于预防保健工作,当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将大部分甚至全部工作重心放在临床治疗中。

3 讨论

3.1 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总量不足,存在地区差异

根据《2015年1~9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的数据显示,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网底的村卫生室,2015年9月底共计646 065个,比2014年减少3572个[10]。目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配置现状远高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标准[11],但每千农业人口村卫生室人员数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据统计2014年我国农村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38名,而城市中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97名。相较而言,农村每万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远远落后于城市。省份间或同一省份的地(市)间和县之间的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资源配置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3.2 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性别比例失衡、年龄结构老化

我国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呈现女性明显少于男性、年龄结构老化的特点。2007年对江西省26 645所村卫生室进行普查发现,乡村医生男、女比例分别占88%和12%[12]。2012年对四川省的调研得出乡村医生平均年龄45.2岁,年龄最大的71岁,年龄超过50岁的乡村医生77名,占34.22%[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会影响后继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对观念的传承、经验的吸收、知识的更新等,也会加剧人力资源储备短缺的现状。如何吸引村医、留住村医,是当前村卫生室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3 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偏低,教育培训不足

村卫生室承担村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从业人员的医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是村民健康的技术保障,相关能力的培养为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目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偏低,根据《国家卫生统计年鉴》(2015)数据显示,2014年大专及以上学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仅占7%,本次调研的126名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中仅9名为本科学历。虽然村卫生室管理办法鼓励在岗村卫生室人员接受医学学历的继续教育,但是目前的培训主要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省市医院的培训十分有限。

3.4 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收入待遇低,业务重心偏颇

在1981年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提出,乡村医生应给予当地民办教师一样的待遇[14]。刘聚源[15](2010)对北京、江西等地乡村医生的小组访谈结果显示,乡村医生认为自身的待遇、地位和家庭条件远不如当地的民办教师。从业人员对于初级卫生保健的意识尚未形成,将工作重心放在临床治疗方面而保健工作的开展停滞不前、动力不足。在初级卫生机构中,人力不足、学历有限,村卫生从业人员不得不扮演着多重角色,这对于其角色转换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4 对策及建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制”作为下一步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16]。针对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好农村初级卫生工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4.1 制订政策增加人员总量、缩小地区差异

在国家层面上,持续而相对稳定的经济补偿是维持村卫生室从业人员队伍的重要机制,在政府和农村社区无力全额支付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工资的情况下,允许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收取一定的医疗服务费用,可以有效激励他们,有利于维持农村基层医疗队伍的稳定。就地区层面而言,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是“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17]。

4.2 建立人才长效引进机制和合理分配格局

针对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性别比例失衡、年龄结构老化的现状,建立人才长效引进机制和合理分配格局。短期方面,基于现有情况在短时期内难以出现有效改善、乡村医生存在供需矛盾的现实,建议城市诊疗负担相对较轻的一级、二级医院与村卫生室建立帮扶机制,定期选派年轻力量到基层服务[18]。长期方面,实行高校定向培养农村医技人才制度,采取降分、免费等方式,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服务,并积极探索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学历教育的新途径,为现在职人员获取执业资格创造条件,从而创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提升人才的长效机制。

4.3 切实健全培训模式,提高医疗水平

针对村卫生室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偏低,教育培训不足的现状,政府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制订相应政策,切实健全培训模式,提高医疗水平。首先,教育培训的内容应于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相符。由于自然条件、生活环境的差异,各地常见病、多发病存在一定区别,村卫生室从业人员需要针对特殊病症学习适宜技术[19]。其次,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的时间和方式可更加机动、丰富[20],可以考虑工作日采取远程授课,进行小课时的理论学习;休息日采取集中授课,进行大课时的实操训练。

4.4 提高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收入和预防管理意识

上一篇:三通一平报告下一篇:公司员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