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2024-07-29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精选6篇)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第1篇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每一个有爱国心的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它是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国耻日!《南京条约》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个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掠夺、瓜分,自此开始,中国由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开根据条约第二条规定,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南京条约》是由英国侵略者马礼逊根据外交大臣巴麦尊的《对中华条约草案》起草的,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有以下五项:(一)五口通商。根据条约第二条规定,将中国沿海城市广洲、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蓄谋已久的欲望。(二)强占香港。根据条约第三条规定,把中国香港割让给英国,使得香港成为英国侵略 中国的桥头堡。(三)勒所赔款。根据条约第七条规定,中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2100万元,分四年付清,包括赔偿鸦片费600万元,商欠费300万元,水陆军费1200万元。这笔巨款严重地削弱了清政 府的财政收入,而这一费用必然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从而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四)协定关税。根据条约第十条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口货物税,必须同英 国政府商议。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工业不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五)其它问题。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派设邻事、管事等官;废除广东公行制度;释放卖国汉奸;英国管员与中国官员平等往来;英军占据中国的地区,直至清政府付清赔偿款项后才撤离等。========================================== 南京条约》危害 ①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香港岛控制广州的出海口,商业上,占领香港岛就能打击广州贸易;军事上,可以控制广州和中国东南沿海,自此香港岛成为英国侵华的据点。②赔偿巨款,相当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清政府为此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③开放五口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货物,包括鸦片,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虎门条约》里规定,英国人可以在这些租地建屋,长久居住。五个口岸又成了英国的侵略据点。④协定关税的规定,协定关税的规定,是一种片面的协定关税税率。它只规定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规定中国对英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英方须同中国商量。其结果便形成了中国单方面的减让关税税率。因此,这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项影响极深远的经济侵略措施。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进口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自此中国自己不能调整税率,海关不能起保护本国工商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侵略者用之以倾销洋货和掠夺中国原料出口的工具。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协定关税 又称协定税率,是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成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协定关税数种。前两种一般是平等互利的,是为了相互发展经济。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在这种税则制度下,强国依靠强权或武力,强迫弱国或落后国家在条约和关税税则中订立适合强国要求的片面的低税率,以便达到他们侵略的目的。缔约国双方权利是不平等的:一方有权利而无义务,另一方却有义务而无权利。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被迫与列强订立了片面的协定关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夫,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是中国被迫接受协定税则的开始。此后,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又规定,一般货物应纳税额,皆按值百抽五核计,如欲变更,则须与英人共同协议订定。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则变更,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其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承认《天津条约》的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铺,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 4.允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 5.将以前 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法方在中文约本上私自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 中俄《北京条约》 1.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在内40万平方公里土地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 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 3.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 4.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

《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北京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 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共九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 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昕(此字为言字旁)当政。《中法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原称《中法续增条约》。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5日清钦差大臣奕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共十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3)将以前被充公的天主教产赔还,法方在中文约本上私自增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4)《中法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昕(此字为言字旁)当政。《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1月14 日沙俄利用英法侵华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清钦差大臣奕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十五款。主要内容为:(1)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划归俄国;(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根据这一规定,于1864年签订 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3)开放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为商埠;(4)俄国在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喀什噶尔设立领事官。北京条约签订过程 1860年9月21日,八里桥失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极为震惊。咸丰帝走投无路,遂于当天立即下令以载垣、穆荫办理和局不善,撤去钦差大臣职务,另派他的六弟恭亲王奕䜣为全权大臣继续求和。他自己则于初八清晨带着后妃、皇子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咸丰帝逃走后,北京陷于极端混乱之中。官眷商民人等,十有七八纷纷出城逃避;薪米诸物皆骤贵数倍;清廷六部九卿无能入署办事者,人心涣散,呼应不灵,各处办公人员多半星散。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经过历朝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不断修建,已成为一座坚城,当时城上安设大小火炮数千门,外城、内城均挖有较为宽深的护城河。城内外守军约15万人。同时内地诸省的勤王之师在陆续赶来。尽管事先缺乏防御准备,但只要文武大员具有誓死坚守的决心,认真策划战守之策,激扬士气,稳定人心,足以据城一战。侵略军指挥官孟斗班(1796—1878))也承认:“对这样的城市进行围困,特别是全然没有攻城火炮的情况下,就很可能旷日持久。”可惜,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们,均以为“城不可守”,完全丧失了抵抗的信心,根本不进行抗击准备。恭亲王奕䜣(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弟,隶镶白旗)畏敌如虎,认为形势危殆,战守两难,如“倘有一线可为,不惜委曲迁就”,即除了屈膝求和,别无出路。他照会英、法公使要求停战谈判。英法联军经过张家湾、八里桥之战,伤亡惨重,部队疲惫,急需从天津调来兵员枪弹补充,因此同意恢复通州破裂的谈判,借以做好进攻北京的准备。谈判近半月,自然毫无结果。八月二十一日,经过休整后的英法联军万余人进犯北京。由于东郊数10里之内,无一兵一官防守,很快兵临城下。英法联军根据伊格那提也夫提供的情报:清守军集中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点,应首先攻取。于是,其先头部队向城北安定门、德胜门附近进逼。二十二日,联军近千人抄至德胜门土城外。僧格林沁、瑞麟两部已成惊弓之鸟,望影闻风逃窜。坐镇圆明园的奕䜣、桂良等急忙逃往常新店(长辛店)。英法联军接着由黄寺、黑市直趋西北,进犯圆明园。僧格林沁、瑞麟两部向京城西南逃窜,守园官兵2000人也逃散一空。联军闯入圆明园并开始进行抢、砸、烧。英法侵略军乘战胜之威,照会清廷,限令于八月二十九日中午交出安定门,否则攻城。城内清廷大员们不敢违抗,如期开门揖盗。联军不折一兵安然进入北京外城。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外城后,随即在安定门城墙上安放火炮,对准内城、紫禁城。九月初四,英、法公使再次照会恭亲王奕䜣,要求于九月初十签字换约,并借口俘虏问题,要求赔偿英国白银30万两,法国20万两,限期付款。奕䜣全部答应。初五,联军再次闯进圆明园,在洗劫一空后纵大火焚烧。奕䜣在英、法武力威胁和沙俄诱逼下,签订了《北京条约》。九月十一日(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九月十二日(10月25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英、法逼签《北京条约》后,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支持洋务派奕䜣当政。英法联军由于其侵略要求基本上得到暂时满足,因而在九月十九日、十月初二先后撤出北京。咸丰十年十月初二(1860年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美国公使因国内爆发南北战争,当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时,应召回国,未及趁火打劫。但事后借口“利益均沾”条款,照样掠取了许多新的殖民特权。北京条约的影响 《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它不仅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而且攫取了一些新的侵略权益:天津开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大肆掠夺华北经济的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司、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英、法侵略者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做奴隶、当马牛;军费赔款是对中国人民的又一次残酷掠夺;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入和日益猖獗。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了。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它们把侵略的矛头转向了中国。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进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权。1859年,英、法、美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率领舰队来华换约。清政府加强了天津、大沽的防务,准备在上海与英、法公使换约,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于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换约路线,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打得大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860年(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17000余人到达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占领天津,大败清军主力于通县一带。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任命恭亲王奕?为全权议和大臣,留京向侵略者乞和议约。奕在英法联军占据北京安定门,抢劫和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后,毫无抗争能力,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条件。10月24日,奕与英国代表额尔金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同时交换批准了《中英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共9款,主要内容有:1.1858年秋大学士桂良等与英专使额尔金所达成的英公使暂不驻京的谅解无效;英公使是否驻京由英国决定。2.赔偿英国军费600万两和英商的损失200万两;占领天津、大沽、登州、北海、广州等处英军,候赔款交清时方才撤离。3.凡有情愿出国做工之华民,“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4.中国割让广东“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5.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中英北京条约》不仅完全确认了英国通过《中英天津条约》获得的侵略权益,还对中国进行了新的勒索。通过这个条约,英国从中国再次割占了领土,勒索了大笔赔款,又一次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确认了英国公使驻京的权利,使英国得以在北京就近影响清政府;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得以向中国政治中心地区扩张。同时,条约准许华工出洋,使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侵略者贩卖华工的行为合法化。

天津条约是指1858年中国清政府与俄、美、英和法四国在天津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以后,俄,美,英,法四国于1858年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①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② 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_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③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 军舰和商船)④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游客,商人,传教士)⑤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法国六百万两。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1]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二万万两);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彼此的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由于马关条约中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危害了沙俄在东北的权益,故于马关条约签署后六天则受俄罗斯、法国及德国的干涉,称为三国干涉。日本于是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但清廷须缴付三千万两“赎辽费”作为补偿。《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1)从中国方面看,①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②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2)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3)对远东局势来说,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第一、《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而《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而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更大,两亿两白银,而《南京条约》赔款是2100万元,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第三、《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而《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

1.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俄、英、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条约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帝国主义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本息合计达白银9.8亿两,成为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第2篇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原来: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现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程度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什么什么

八国联军完全陷入什么什么

第一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决心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ps: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英国革命(晟说的))《南京条约》1842割让香港岛,开放5处通商口岸,失去关税自主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陷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海国图志》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声1856年,英国“亚罗号事件”

法国“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天津条约》—开放10处通商口岸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

历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天国运动1851.1

以传教为名,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是纲领性文件 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白日梦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资政新篇》洪仁轩(王字旁)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864)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找到出路

洋务运动

设立总理衙门,in order to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筹办洋务运动的最高统治机构

19C60年代,开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历史30多年

19C60年代,以“求强”为主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1861 第一个军事企业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1865 最大军事企业

19C70年代,经10年努力,建北洋水师,南阳水师,福建水师,后北洋舰队

李鸿章在上海办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第一个民用企业

滦州开平矿务局 最早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资本主义色彩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一定程

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

夹缝中求生存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具有依赖性

译书馆(隶属江南制造局)

洋务运动期间,西学传播京师同文馆

上海方言馆

早期维新思想:认为应学习西方的制度而不单是练兵制器

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的束缚,观念体系并不完整,但起到了先导作用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这个是相当的重要啊~~start!

明治维新后日本侵略中国,1894年东学党起义(朝鲜)

1894.7。25日本不宣而战~~

甲午战争黄海之战伤亡惨重看看死了谁

1895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4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

后又反割台斗争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多年中,台湾人民从未停止过反抗

戊戌变法~~那是一定要的 仔细看

目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维新变法运动原因;日本逼《马关条约》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反对与

日公公公车上书议和,要求改革,失败

“公车上书”反响巨大,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

实务报宗旨“变法图存”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纸 批判顽固派,鼓吹新

《天演论》严复主张“优胜劣汰”

戊戌的意义: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8年颁“明定国是”诏,即戊戌变法 前后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有力的冲击恶劣封建主义思想`旧文化,走上民主

革命之途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瓜分狂潮

甲午战争打破了列强在东方的暂时均势

加大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目的: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攫取更多的侵

略权益

1897年,德国借口两名传教士被杀,强占胶州湾

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了要中国门户开放,主张在华机会均等

“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争抢激烈争夺的产物,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1900年6月,八国联军重创义和团,清向各国宣战

向各国赔款

1091年,签订《辛丑条约》最大条约划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拆除大沽河北京同海晏县所有炮台

清末新政

1901年,慈禧以光绪名义颁诏,清末新政开始 1905预备立宪

清政府不愿让权于民,无实质性变化 1908溥仪即位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894孙中山兴中会檀香山

1905日本 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民报》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911武昌起义 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国号为中华明国

即辛亥革命

1912.1.1 孙中山宣誓就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第3篇

资本主义经济天生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一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从而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 二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 列强不仅要求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 原料产地, 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 从而掀起对外殖民的狂潮。正如列宁所说, “殖民主义者利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 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资本主义强国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基地和自由的投资场所。”[1]

康乾盛世后, 清王朝走上衰败的道路。晚清至清末一代, 吏治腐败, 军备废弛, 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 人地矛盾更加凸显, 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下层民众的反抗斗争连绵不断。加之有清以来, 一以贯之的闭关锁国政策, 更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拉大了与西方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埋下了深刻的统治危机。

到鸦片战争前, 随着当时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英国在亚洲完成对印度的占领, 以及对阿富汗、新加坡和缅甸等国家的入侵。尤其是1825年和1837年的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导致商品滞销, 工厂倒闭, 银行破产, 工人失业, 人民不满, 出现较大的经济社会危机。为此,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于打开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失败后, 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在英国军队枪炮的威逼之下, 于1842年8约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其中, 要求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准许英国派驻领事, 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自“五口通商”以来, 至民国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武力和外交讹诈等方式, 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的过程, 前后经历了大半个世纪”[2]。张洪祥在《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与租界》中认为是77个; 何一民在《近代开埠通商城市的分布特点》中认为自1842年到1922年, 中国先后约开的商埠共计有79个[3]; 陈国庆依据周谷城《中国社会史论》中的有关数据, 认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达120处之多[4]。本文采用第三种观点。

这些口岸城市包括沿海、沿江地区, 也包括西南、西北的内陆边疆地区, 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域。其中, 沿海地带从北向南就有20座之多, 如: 安东、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龙口、烟台、威海、青岛、海州、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赤坎、淡水等。沿江地带从东向西有上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岳阳、汉口、沙市、宜昌、万州、 重庆等13座城市。陆路商埠城市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类城市在北方有张家口、库伦、恰克图; 在西北, 有甘肃的嘉峪关, 光绪七年中俄改订条约后, 辟为商埠; 新疆的喀什、伊犁、塔城, 分别在咸丰和光绪年间对俄开放。在西南, 有云南的蒙自、河口、思茅, 在中法签约之后先后开埠, 广西的龙州, 西藏的亚东、江孜、噶大克等城市也纳入条约开埠通商口岸城市体系[5]。

条约开埠, 即通商口岸的开放, 促进了近代中国条约口岸城市的兴起。一是随着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口岸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 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 以南北沿海、东南沿江为主体的, 具有半殖民地性质的近代口岸城市体系; 二是随着西方近代科技、近代工业以及近代城市建设、管理理论与经验的不断引入, 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为城市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口岸城市率先向近代化迈进[6]。虽然东北、西北、西南的条约开埠口岸由于地理位置的相对偏僻, 自身规模较小, 交通相对滞后, 入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单一, 其城市化发展程度比较有限。但沿海、沿江的条约开埠的口岸城市是主体。这些城市由于区域位置好, 交通方便, 自身基础较好, 开埠后发展比较迅速。条约开埠对它们的影响, 是考察中国近代口岸城市兴起历史的重要内容。

( 一) 促进政治上的有限开化

“由于外力的超强度楔入, 使封建统治者对开埠通商城市的专制统治发生松动, 迫使封建统治机制调适, 清政府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一些变化, 从而使早期现代化在开埠通商城市最先启动和发展成为可能。”[7]通过条约口岸城市的传递, 西方的政治、制度等输入国内, 对口岸城市政治层面的有限开化, 促进城市的进步较有裨益。同时, 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转型。

( 二) 促进经济上的较大发展

开埠后, 口岸城市的经济职能得到强化和放大。商业发展迅速。“ ( 上海) 到1854年, 外国洋行增至120多家; 1876年前后, 发展到200余家; 一战前夕, 上海的洋行己达1145家之多。”[8]贸易普遍扩大。“上海对外贸易总值通常占全国的50% 左右, 其中最高年份可达65. 64% 。”[9]工厂设置增多。外国资本纷纷在中国开工厂、办企业, 其中部分企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金融发展迅速。金融业是开埠后, 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 是西方资本入侵的重要渠道。交通运输扩张。西方先进的水上运输工具、铁路设备被输入到中国。

( 三) 促进社会上的文明进步

开埠的口岸城市是西方人活动的常驻地区。西方人在当地设教堂, 兴学校, 办报刊, 通过传教、教育、宣传以及开展的各种其他日常活动, 都耳濡目染地影响着当地中国人, 改变着口岸城市的传统。同时, “口岸城市的租界为中国引入了一种西方文明的生活方式, 电灯、电话、电车、文明礼貌的生活习惯, 使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落后”, “为中国传入了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 这样有利于开启中国人的民心民智, 解放国人的思想, 客观上诱导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10]

( 四) 促进社会结构的缓慢转型

条约开埠的口岸, 在西方外力的推动下, 社会结构率先凸显转型的端倪。一是由于经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二是政府官僚转型, 如洋务派和其后的官僚立宪派, 他们虽然是体制内成员, 但与传统的封建官僚有较大区别; 三是工人阶级逐渐壮大。尤其是作为条约口岸城市的上海成为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另外, 随着口岸城市的开放, 一批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思想价值观念发生转化, 成为新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诚然, 条约开埠, 客观上成为了中国城市近代化的起点, 为城市近代化和中国早期现代化提供了历史契机。尤其是条约开埠口岸城市的中国人民自己的辛勤劳动, 加之世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进步, 口岸城市普遍取得了近代化的发展。但毋庸置疑, 条约口岸城市的定位更多的是作为输入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品和输出中国原料的集散地, 是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 是西方列强实现其在华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扩展资本的大本营, 对口岸城市的发展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由于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之中, 被西方列强操纵和控制, 众口岸城市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遭受不合理的市场分工, 散失内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城市主权被践踏、人民思想被奴役, 口岸城市的精神与文明被深深地烙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印记。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3]何一民,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 2009.

[4][5][6][10]陈国庆,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7]何一民.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J].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产生 第4篇

1773年,英国政府给予英属东印度公司鸦片专卖权。1793年,又给东印度公司制造鸦片的特权。自1800年起,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到19世纪30年代末,输入量已达到惊人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在19世纪最初的二十年中,英国每年平均从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4000余箱(每箱50~60公斤),到了三十年代大量增加。1839年,从东印度公司输入的鸦片已经激增到35,500箱,占当时英国输入货物总值的二分之一以上。

从中国掠夺的白银源源不断地外流,使中国清政府财政陷入窘境。上到大批政府文武官员下至普通士兵百姓都在吸食鸦片,当时的大清帝国几乎到了“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语)的境地。许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立即禁止这种罪恶的鸦片贸易势在必行。

1839年1月,清朝饮差大臣林则徐奉旨赶广禁烟,并于6月3日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了缴获的鸦片110多万公斤,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林则徐的禁烟壮举让英国政府大为震惊。1840年6月,为保护鸦片贸易,依仗船坚炮利,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爆发。英军在广东沿海遭到了以林则徐为首的抗英将领迎头痛击,见广东戒备森严,就沿海北犯,直达天津白河口,对京城造成直接威胁。大清政府惊恐万状,立即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琦善向英军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惩治林则徐。不久,英军撤退。道光皇帝果然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流放新疆。并改派琦善为饮差大臣,赶广东同英军谈判。

屈辱媾和成了道光唯一选择

由于林则徐等人被革职,广东沿海防务懈怠,回师广东的英军屡屡得手,先后攻陷了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等地。到1841年初,英军侵占了广东和香港,攻占了中国东南沿海和长江下游许多重要城市。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7月英军占领镇江后。8月4日上午11时15分,在英国全权公使享利·璞鼎查和海军少将威廉·巴尔克的率领下,载有72门大炮的“康华丽”号顺长江到达南京城外,随后一支由80余艘战舰、4500余名士兵组成的英军也赶到,陆军由燕子矶登陆,经观音门直插城北迈皋桥。大批军舰集结到南京下关江面,停泊在仪凤门外的草鞋峡一带,从水陆两面包围南京,准备架炮攻城,并索要赎城费300万元。此时的南京兵临城下,战争一触即发,城内城外一片恐慌。在此大兵压境之时,道光皇帝命令两江总督牛鉴就近告知杭州的耆英、伊里布为议和大臣,速去南京和英军谈判。

在这场战争中,道光皇帝一直是首鼠两端,一会儿主战,一会儿又主和,态度非常暖昧。是年7月下旬宗室大臣耆英和前协办大学士伊里布作为饮差大臣,前往江苏办理与英军和谈事务。8月4日,耆英、伊里布刚到无锡,就接到牛鉴的告急文书。他二人即派幕僚张喜先去南京,同英方接触,以便缓解南京城下之危,自己则在原地恭候皇上旨意。几天后,伊里布、耆英先后奉旨到达南京,与英方和谈。

当时双方会谈的内容是围绕着英方起草的《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或《白门条约》)草案讨价还价。谈判开始时,英方提出的条约草案中有割让香港、赔款30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条款。

从8月8日开始,中方代表张喜等人于8月10日、11日、12日,4次登上英国军舰,与英方代表马科姆等商谈条约的具体条款。

张喜提出赔款数目太大,要求减少,不同意开放通商口岸,只允许英国人到广州通商。英方代表马科姆等人则依仗武力上的优势有恃无恐,一面对中方施加压力,声言如不同意英方的条件,就开炮攻城,一面在赔款的问题上稍作让步,表示可以协商,不过得先交赎城费。但在通商口岸的问题上却坚持不让。并威胁说,如果不同意,就北上攻打天津、北京。

强者玩一场没有规则的游戏

南京素有“江南火炉”之称,8月的天气异常炎热。从8月12日开始,英方代表走下军舰,乘小艇上岸,来到树荫繁茂、幽静阴凉的静海寺。也许是由于环境的改善,英方代表心情舒畅,在后来的会谈中,英方代表竟作出一些让步。他们同意将3000万赔款减去900万。当时由于张喜等人不敢擅自作主,要随时将英方提出的条件上奏道光帝,又要等道光帝的批复下来后,再与英军谈判。因此,英方对张喜等人不能及时答复自己的条件极为恼火,指责清政府议和是缓兵之计,几次以中断谈判相威胁。

从8月20日开始,中英第二轮会谈开始。这一天,中方代表耆英、伊里布和牛鉴等人登上英军旗舰“康华丽”号,第一次与英国公使璞鼎查会面。这是双方全权代表的第一次会面,也是中英双方进入高级会谈的开始。这一次会面,双方并没有讨论实质性问题,只是一般礼节性的拜访。

不过,这次会面时,璞鼎查安排了一个特别“节目”,让耆英、伊里布和牛鉴等中方代表参观了他豪华的旗舰,并“检阅”了他大英帝国威武的舰队。其目的当然是炫耀武力,为在以后的谈判中迫使中方代表就范埋下伏笔。此时,张喜与马科姆等人的会谈还在进行。双方主要是在条约的一些技术问题上进行磋商,并对条约中通商口岸一款继续讨价还价。

8月24日的会谈,是整个会谈过程中关键的一次。这一天,中方全权大臣耆英接到道光帝的批复,对《南京条约》的草案基本认可,但指出不能把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要耆英与英军交涉。当天,璞鼎查带着他的海军和陆军司令等人来到了静海寺。表面上是“回拜”耆英等中方代表,实际上是来下最后的通牒。耆英设宴招待了璞鼎查等人,并提出了在通商口岸中减少福州的要求。璞鼎查一听,立刻站起来蛮横地拒绝了,声称所有的条款不能再修改,英国政府已经没有这种耐心了。面对这种不公平而没有规则的“游戏”,中方代表只有表示沉默。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所有的条款,就是在这次会谈中被最后敲定。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第5篇

(1)《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及其附件(《南京条约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和《虎门条约》1843,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1844)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偿鸦片烟费6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共计2100万银元;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都要同英国商定。(2)《天津条约》1858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南京、九江、镇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军舰、商船有权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四百万两,对法赔款二百万两;并在附约中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3)《北京条约》1860内容: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赔偿英法兵费各八百万两。(4)《中法新约》1885内容: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在中越边界上指定两处为通商处所,一处在保胜以上,一处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货物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军退出台湾、澎湖。(5)《马关条约》1895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6)《辛丑条约》1901 内容:规定清朝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二千多万两,并规定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民不许在界内居住;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luan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扎,帝国主义还禁止把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以两年为限,如列强认为有必要时,还可延长禁运年限;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该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祸首诸臣将”,将端王载漪革职充军新疆,庄亲王载勋、左都御史英年、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均赐令自尽,共处死大小官员百余人;在侵略者“被虐”、“被杀”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办理对外事宜;清政府分派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之处建立碑坊,为被毁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昭涤垢雪侮之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也是旧中国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中国人民永远不能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历史!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

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

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

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年7月22日和10月8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5%;

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

3、准许英国在“五口”租界。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7月3日签订。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中法《黄浦条约》 1844年10月24日签订。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

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

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主要内容是: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签订。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签订。主要是:

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中俄《天津条约》

1858后6月13日签订。主要是:

1、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8日签订。主要是:

1、美国公使驻北京。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签订。又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又增加:

1、开天津为商埠。

2、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增加:

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主要是:

1、扩大掠夺华工;

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

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主要是:

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中英《烟台条约》

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主要是:

1、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

2、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3、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4、租界免收洋货厘金;

5、减少进口税;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1884年5月11日签订。

主要是:

1、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2、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

《中法新约》

又称《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签订。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时订立的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签订。主要是

1、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

2、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3、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4、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5、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

6、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中日《交收辽南条约》

1895年11月8日签订。竟要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时订立的: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主要是:

1、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九亿八千多万两;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3、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

5、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

6、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道歉”。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falang瓶,他们打得粉碎。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 第6篇

15、16世纪西欧的历史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

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现代世界的兴起(17、18世纪)

17、18世纪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

为工业文明的到来提供了政治保障,奠定了思想基础

3.现代世界的形成(19、20世纪)

18、19世纪英国率先开展和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此后,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美和东亚,逐次扩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法国、德国和俄国),北美的美国和东亚的日本,先后实现了工业化,这些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各具特色,并且通过殖民主义形式形成了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特征: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现代世界体系。它们是工业品的生产国和输出国,资本输出国,东方亚、非、拉国家是它们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欧美殖民者打断了殖民地国家原有的历史进程,破坏了殖民地的政治、经济主权,剥削、压迫、奴役殖民地人民,造成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是为破坏性的一面;从客观上说,被殖民的国家相对于欧美的历史发展进程是落后的,发展也是相对封闭的,因此,伴随着殖民者的到来,封闭的社会状态被打破,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科学技术、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影响殖民地国家和人民,有利于他们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殖民地的历史发展,是为建设性的一面。

近代不平等体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1895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近代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资本主义列强对华勒索巨额赔款,进行鸦片贸易,掠夺中国的原料,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中国近代的贫困和落后。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门被打开,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断,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进入中国,使中国走上了步履蹒跚的近代化之路。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高涨,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强国御辱的时代强音,促使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和思想解放,中华民族进行了百年的抗争与探索,从客观上促使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落后的因素

1.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国家不独立,民族不解放

2.统治的黑暗与制度的腐朽

3.长期的战乱

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强大

上一篇:高三学生寒假日记300字下一篇:夏季学校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