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优秀教学设计

2024-08-23

《恐龙》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恐龙》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15个生字;理解“灭绝”“枯萎”等词语。会写“传染”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恐龙图片、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展示恐龙图片。

2、认识“恐”字。

3、 理解课题,理解“灭绝”。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读通每句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并多读几遍,记住。

2、认读词语(指名读词、当小老师读、开火车认读词语、男女读词)

3、在学生会认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选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连成一句话。

4、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男女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课文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3)自愿在班上展示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正音及读出恰当的语气。

(四) 、写字练习

1、观察生字结构

“传染“

2、书空练习写生字

(五)作业

1、课后搜集有关恐龙的知识。

2、读读抄抄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板书:

《恐龙的灭绝》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回民三小

肖淑慧

《恐龙》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2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同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同学探究意识,培养同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天性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

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局部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屏:

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⑵猜词语竞赛,出示字屏:

颜色多,绚烂多彩──五彩斑斓在空中回旋地飞──飞翔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局部──点睛之笔。

⑶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

(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先自身读。

⑵再讨论。

⑶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3、用自身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局部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自读一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 “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

⑶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师: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二段,考虑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小组交流:

⑴媒体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副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⑵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⑶指导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在读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义。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局部,并画出自身认为写的好语句多读几遍。说说这局部介绍的是什么?

(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

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恐龙的庞大家族

恐龙的演化过程它们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

4、考虑: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

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考虑:

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的信息?

2、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里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要证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只能依赖于对化石的采集。假如能把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就毫无疑问地说,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

3、齐读最后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说明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六、积累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

《恐龙的灭绝》教学实录 第3篇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恐龙的文章。请伸出小手, 跟老师一起书写“恐龙”。 (师板书, 生书空写。)

师:恐龙生活在遥远的中生代。今天, 就让我们坐上时空穿梭机到那里去看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音乐起, 师贴背景图。)

师:到了。睁开眼睛, 看, 中生代时期, 地球上气候温暖湿润, 到处都是茂密的森林, 恐龙是动物界的霸主, 占据了海陆空各个领域。蛇颈龙、鱼龙欢畅地游弋于海洋, 雷龙、剑龙则威武地在林间散步……

【教学意图:利用图片、音乐、激情描述渲染气氛, 把学生领入了恐龙王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恐龙的辉煌时代。】

师:这样一个恐龙的辉煌时代, 现在还能看到吗?

生:再也看不到了。

师:是啊, 也许只能在这里看到了, 请读———

(出示:今天的人类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从电影和书籍中, 来想象恐龙往日的辉煌了。生齐读。)

师:真了不起, 这个句子中有4个生字, 全都读准了!

(出示:人类、或者、书籍。指名读, 师相机正音。)

师:让我们把词送回到句中, 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

(生齐读)

师:恐龙到底是怎样灭绝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师补全课题, 生齐读。)

【教学意图:通过今昔对比导入课题, 巧妙而自然, 并在无形中完成了四个生字的学习。分散识字可以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师:要想解开谜底, 首先要将课文读好。请大家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再把生字圈画下来。

(生读课文, 圈画生字。)

师:恐龙朋友知道大家来探秘, 迫不及待地带着生字宝宝来和大家见面了。 (出示:哺乳躲避耐不住死亡偷吃孵出)

师:先自己读读吧!

(师指名读, 读错的音及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再开火车读, 然后去拼音读, 男女生分组读。)

师:还有一些词是以前学过的, 考考你。 (出示:传染严寒)

(生齐读)

师:生字宝宝可调皮了, 它们躲到了恐龙妈妈的身后, 老师把它们找出来, 大家赶紧抢读吧。 (出示一群恐龙, 生字藏在恐龙后面, 点击后出现。师点击, 生抢读。)

【教学意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并以有趣的游戏开展识字教学。生字多次重现, 不断巩固。】

师:瞧, 这真是一个庞大的恐龙群啊! (放大“庞大”一词) 请你读读这个词。

生:庞大。

师:注意是后鼻音, 再读!

生:庞大。

师:什么是“庞大”呢?

生:很大很大。

师:通过两个“很大”更突出了它的大。

生:巨大。

师:你懂得用换词的方式理解, 真了不起!

师:大家知道恐龙有多庞大吗?老师查阅了资料, 最大的恐龙大约有130吨重, 到底130吨有多重呢?像我们这样的学校, 全校师生加起来的重量都抵不过一只恐龙。真是———

生:太大了!

师:可是, 就是这样庞大的恐龙却消失了。你想问什么?

生: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呢?

(出示:但是, 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师:看, 作者也在问, 谁来读好这个疑问句?

(生带着疑问的语气读)

师:对呀, 为什么呢?我们一起问一问吧。

(生齐读)

【教学意图:生词“庞大”的教学体现了识字的层次性:从读准, 到初步了解意思, 再借助补充的资料深层理解。】

三、整体感知, 探究原因

师:科学家经过研究推测, 提出了几种恐龙灭绝的原因, 让我们自由朗读2、3、4自然段, 思考:淤课文讲了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于选你感兴趣的一种多读几遍, 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读, 勾画。)

师:说说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原因。

生:天气突然变得十分寒冷, 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而且没有保暖的皮毛, 就被冻死了。

师:才读了几遍, 就能简单复述了, 你真了不起!老师听出来了, 恐龙的灭绝是因为天气十分寒冷, “十分寒冷”的意思文中用了一个词, 它就是———

生:严寒。

师:这种说法我们给它命名为“严寒说”。 (板书:严寒说) 其他同学还对哪种原因感兴趣?

生: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 地球上一片黑暗, 植物都死了, 恐龙也灭绝了。

师:你说的是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恐龙灭绝了, 是因为———

生:撞击。

师: (板书:撞击说) 继续汇报你们感兴趣的说法。

生:哺乳动物把恐龙蛋都偷吃了。

师:恐龙蛋被偷吃, 也就渐渐灭绝了。 (板书:偷吃说)

生:突然流行的传染病使恐龙灭绝了。

师:可能当时有一种很厉害的病在恐龙之间传染, 使它灭绝了。

师: (板书:传染说) 请拿出小手, 跟老师一起写“传染”这两个字。“传”要写好“竖折撇、点”, “染”左上是“三点水”, 右上是“九”, 下面是个“木”。请同学们在课文纸上写一遍。

师:坐姿端正, 书写也漂亮。同学们,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 谁发现了?

生:气温下降, 只能孵出雄性的恐龙。

师:没有了雌性的恐龙, 就没有妈妈生宝宝了, 这是气温下降所导致的。 (板书:降温说)

师:书中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

生:5种。

师:它们分别是———

生:严寒说、撞击说、偷吃说、传染说、降温说。

师:科学家的推测只有这5种吗?

生:不是。

师: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生: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种其他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

【教学意图:以“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灭绝的原因, 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也为后面的复述进行了初步的训练。】

四、深入品读, 练习复述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对“撞击说”很感兴趣, 我们就一起来仔细探究。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一共有几句话?

生:三句。

师:这三句话都比较长, 请三位同学读。 (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师:读顺了, 还要读好它, 看第一句。

(出示句一:另一种说法是, 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 尘埃把太阳遮住了, 地球上一片黑暗。)

师:我们要边读边想象画面。 (出示图片) 瞧, 多美的地球呀!可灾难即将到来, 一颗行星正向地球急驰而来, 瞬间撞上了地球, 顿时火光四射, 大量的尘埃, 遮住了太阳, 地球陷入一片黑暗。

师:这种情况下, 你会怎样?

生1:会四处乱跑。

生2:惊慌失措, 感到害怕。

师:读出你的害怕。

(生用害怕的语气读)

师:地球上一片黑暗啊, 你感觉怎样?

生:我感到很难过。

师:读出你此时的心情。

(生用难过的语气读)

师:尘埃把太阳遮住了, 地球上一片黑暗, 没有阳光的照射, 所有的植物会怎样?

生:枯萎、死亡。

师:植物都死亡了, 以植物为生的动物呢?

生:也活不下去, 也会死。

师:所以, 它们———

生: (齐) “渐渐地死去了”。

师:带着惋惜, 读轻、读慢点。

(生读)

(出示句二:因为没有阳光照射,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 渐渐地死去了。)

师:回到句子中, 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 会读得更好。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读)

师:植物枯萎、死亡, 食草动物渐渐死去, 那食肉恐龙呢?

生:也渐渐地灭绝了。

师:对呀, 食肉恐龙也无法幸免。齐读句子。

(出示句三:随着动物的减少, 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 也渐渐地灭绝了。)

(生读)

师: (出示:渐渐地死去了) 第二句中是“渐渐地死去了”。“死去”, 说明恐龙可能是死了其中一只、两只、三只……还有其他恐龙存在。 (把背景图上的恐龙贴纸一个一个地取下来) “灭绝”是全部恐龙都死了, 一个都不剩。 (把恐龙贴纸与背景图都取下来, 手指题目。) 这就是“恐龙的灭绝”。

师:恐龙灭绝了, 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难过、伤心。

师:带着这种心情读全段。

(生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教学意图: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在读中感悟积累, 内化语言, 感知科学小品文的条理性。最后, 通过“死去”和“灭绝”的对比, 不但让学生正确理解了“灭绝”的意思, 还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

五、理清顺序, 语言训练

师:第三自然段大家都读明白了吗?考考大家, 拿出练习纸, 给句子排序: (出示)

()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地球一片黑暗。

()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师:你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说一说。

(生交流, 得出正确排序。)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说说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吗?

(生说, 略。)

【教学意图:借助排序的方法, 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恐龙灭绝的原因, 这样不仅能很快就理清食物链关系,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

师:理清了第3自然段的顺序, 你能像小小科学家一样, 为大家讲解恐龙灭绝的这种说法吗?同桌之间先互相说说。

(同桌练说)

师:推荐一位小科学家为大家讲解。

(生讲解, 略。)

师:条理清楚, 还能加上自己的理解, 你真像一位小小科学家。谢谢你!

【教学意图:对课文的复述练习, 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这也是对整节课学习成果的检验。】

六、质疑存疑, 书写生字

师:“撞击说”只是恐龙灭绝的其中一种说法, 关于恐龙灭绝的猜想还有很多, 但科学家却认为———

(出示句子: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又不能让人完全信服。所以恐龙灭绝这个谜, 至今还没能解开。指名读。)

师:是啊, 这个“谜”有待我们在座的同学去发现, 去研究。

(出示:谜)

师:让我们将这个大大的谜牢牢地记在心里吧!“谜”字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要怎样写才漂亮?

生:左窄右宽。

(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生书空、练写。)

师:很多同学把“谜”字写得很漂亮, 我们不仅要把这个“谜”写在本子上, 更要记在心上, 我们不能忘记———

(音乐起, 出示:地球曾经是恐龙的家园, 一幕幕悲喜剧由它们来上演。今天, 它们却静静躺在岩石里, 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师:为同学们推荐一些资料, 请看大屏幕。

(出示:好书推荐:《蓝猫淘气三千问》之恐龙专题

美国科普动画片《恐龙》

网络:中华恐龙网

两处实地参观:四川省自贡市恐龙博物馆河南省西峡县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师: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大胆设想, 也许你的设想会成为打开恐龙灭绝之谜的金钥匙呢!下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第4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们在研究大量的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所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课文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课文语言生动准确,条理清晰,内容环环相扣,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从而提升语文素养,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读“凌、绘、捷”等7个生字,会写“恐、鸽、敏、崭、裔、钝”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能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能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感悟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预设】

一、课前学习

1.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相关词句的意思。课文至少读三遍以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诵读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

认读生字:钝 凌 盈 裔 崭 敏 捷

读准词语:迟钝 敏捷 笨重 轻盈 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赫胥黎 骨骼 繁衍 茹毛饮血 毋庸置疑

理解词语意思:欣喜若狂 形态各异 凌空翱翔 五彩斑斓 繁衍 茹毛饮血 毋庸置疑

读通句子并理解意思:①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什么是“中生代时期”?什么是“点睛”之笔?这两句话之间有何联系?)

2.查阅有关恐龙及其演变过程的相关资料,摘录与本文有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多读几遍,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二、课中学习

1.前学检测。

(1)指名学生朗读下列词语。

凌空 轻盈 崭新 敏捷 繁衍 毋庸置疑

(2)教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高兴得要发狂了。(欣喜若狂)

②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③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④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3)比较认读。分别请两组同学轮读下面两组词语,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笨重 迟钝 茹毛饮血 庞大家族 形态各异 凶猛异常

轻灵 敏捷 五彩斑斓 身体轻盈 凌空翱翔 天之骄子

(4)指名读课文的有关句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技巧得以提升。

2.细读深思。

学习活动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两个问题。

(1)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假说?有什么证据?

(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什么?什么是“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指的是哪一笔?为什么说它是点睛之笔?边思考边做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包括所思所想和所做的批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最后集体交流,提炼感悟。

(通过交流、启发,让学生明白:“点睛”之笔指的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辽西的发现之所以被称为“点睛”之笔,是因为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没找到有力的证据。辽西的发现无疑为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所以说它是“点睛”之笔。)

教师总结,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这项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及科学家们的付出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活动二: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对课文脉络的梳理。(在括号中填空)

第一代恐龙—庞大家族—其中一支(猎食性恐龙)—飞向蓝天(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间(跳跃、降落)—具备(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先自己说,再说给组里的同学听,最后推荐代表上台展示说。每组指名说给全班同学听,选出一个“最佳解说员”。

学习活动三:对比辨析,领悟语言的准确性。

出示以下两组句子,通过研读,让学生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本领。

第一组:

①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②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第二组:

①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②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然后让学生再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读一读,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学习锤炼语言。

3.谈话交流,升华情感。

(1)交流:科学家们经过漫长的探索帮我们了解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这一切凝聚了他们的心血,这样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你知道还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吗?

(2)小结:世界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外星人、飞碟等,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你们能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长大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三、课后学习

1.阅读《恐龙灭绝之谜》(附后)。

阅读提示:

(1)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搞明白。

(3)思考:文中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还可能会是些其他什么原因呢?上网查阅。

2.古猿又是怎样演化成人的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为举办展览做准备。

附:

恐龙灭绝之谜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灭绝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到了地球上在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其他生物的身上。在这次灾难中灭绝的还有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有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甚至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也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真是一场大灭绝、大灾难。大灭绝的结果使得在距今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这场大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为止可以发现的所有线索,提出了解释这一大灭绝现象的各种理论。但是至今,关于这场大灭绝的原因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因此,到目前为止恐龙灭绝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较为流行的说法是:这些恐龙灭绝有可能是气候变迁、陨星撞击或是互相残杀等。

《恐龙》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5篇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读P151第2题: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2、弄清共几句:

⑴ 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⑵ 抽说,出错教师点拨:

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 8句。

3、阅读、理解:

⑴ 自由读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

(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⑵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

4、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千万年至6千5百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⑴ 引读。

⑵ 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

(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 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作业

《遥远的恐龙世界》优秀教学反思 第6篇

在讲《遥远的恐龙世界》这篇课文之前,我在课下了解到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恐龙,尤其是男同学。讲课前两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回家自己预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这篇课文,读熟课文,并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可以超越课本内容,选你喜欢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比如,读书、画画、讲故事、表演……终于,要学这一课了。一上课,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和以往上课就有很大的不同,事先准备的资料都整齐地摆在自己的桌上。我说:“这节课我们就来上汇报课,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准备的一一展示给大家吧。谁先来?” 话音刚落,何宜泽同学高举着一幅画走上讲台:“我画了几只正在吃树叶的雷龙,你们看他们的身子多么笨啊!”,我赶紧帮他把画贴在了黑板上。

这时,李树林同学也拿着一张画跑上了讲台:“我画的是翼龙,我的翼龙是天空里的英雄。它张着大翅膀,在天空中飞行。”还有很多同学迫不及待的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画。这时,张新宇一手拿暴龙的玩具模型,一手拽着瘦小的李刚,走上讲台,恶狠狠地说:“我是贪心的暴龙,今天我又可以美餐一顿了。来吧,快让我吃了你。”还有几位同学也都进行了表演,赢得了热烈地掌声和欢笑声。还有两名同学说,:老师,我家有恐龙故事的光盘。”我说等下节课,我们到多媒体教室观看好吗。同学们高兴极了。最后, 张家铭同学讲了霸王龙的故事,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着笑着,虽然课堂有点乱,但是同学们兴致高到了极点。

《恐龙》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7篇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并学习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

2、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操作活动业。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恐龙化石,请幼儿说这是什么?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恐龙蛋化石,当时的恐龙蛋被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地地质挤压而形成的恐龙蛋化石。

2、说起恐龙,它有很多种类,主要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你们都知道那些恐龙?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恐龙照片,能帮我确认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恐龙?

二、引导幼儿一起讨论

图片1:霸王龙又名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它们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强的食肉动物。身长约13米,肩高约5米,平均体重约9吨。

图片2:梁龙属于食草恐龙,个体最长可超过25米,是最长的恐龙。体重约10吨左右。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当陆上敌害攻击时,它就逃入水中躲藏,头顶上的鼻孔不会被水淹没,便于呼吸。

图片3:偷蛋龙身长2m宽0.2m高1m重24~34公斤既吃植物也吃肉,比如其它动物的蛋,种子,昆虫等。主要特征:手上有三个长手指,鼻子上长小角。

图片4:异特龙属于食肉恐龙,出现时间更晚,身长最大的有15米长,身高大约5米高,体重3吨

图片5:镰刀龙是一种杂食恐龙,它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前肢上极长的指爪--长达75厘米,可以用于驱赶天敌,或者得到食物。镰刀龙可能长有羽毛,但是显然不会飞。

图片6:腕龙体重约在70-80吨之间,是最重的恐龙。体长:长23米,高12米恐龙(五六层楼),食物:草食动物,它吃树梢处的叶子,尾巴短粗,头部能抬得很高

图片7:鸭冠龙它与霸王龙一样都是生活在6850万年以前,鸭冠龙的生活与鸭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并且以水中植物为生。

图片8: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图片9:雷龙体重约在35公吨到50吨之间(7到10只成年大象),粗壮的腿,有如树干一样雷龙的身体虽然大得惊人,性情却很温和,平时以植物为食,有时会走入沼泽里,由于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它身体的沉重负担,同时也能躲避像异特龙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龙的攻击。

图片10:慈母龙身长9米(三到四层楼)体重4吨,主要食物:吃树叶,浆果,和种子,杂食恐龙,长着和鸟一样的脚,性格温顺

图片11:巨齿龙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龙,体长:7-9米长,约3.5米高(尽两层楼高),锯齿龙的大脑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

图片12:翼龙就是会飞的恐龙,其实翼龙不是恐龙,它是生存在恐龙时代的一种动物,是一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当时恐龙控制着整个陆地,翼龙就控制着整个空中,是当时的空中霸主。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

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按照食性给恐龙分类。

四、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进行连线。)

五、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

——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第8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们在研究大量的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所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课文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

课文语言生动准确,条理清晰,内容环环相扣,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从而提升语文素养,领略科学技术的神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读“凌、绘、捷”等7个生字,会写“恐、鸽、敏、崭、裔、钝”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能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能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感悟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预设】

一、课前学习

1.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相关词句的意思。课文至少读三遍以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诵读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

认读生字:钝 凌 盈 裔 崭 敏 捷

读准词语:迟钝 敏捷 笨重 轻盈 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赫胥黎 骨骼 繁衍 茹毛饮血 毋庸置疑

理解词语意思:欣喜若狂 形态各异 凌空翱翔 五彩斑斓 繁衍 茹毛饮血 毋庸置疑

读通句子并理解意思:①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什么是“中生代时期”?什么是“点睛”之笔?这两句话之间有何联系?)

2.查阅有关恐龙及其演变过程的相关资料,摘录与本文有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多读几遍,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二、课中学习

1.前学检测。

(1)指名学生朗读下列词语。

凌空 轻盈 崭新 敏捷 繁衍 毋庸置疑

(2)教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高兴得要发狂了。(欣喜若狂)

②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③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④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3)比较认读。分别请两组同学轮读下面两组词语,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笨重 迟钝 茹毛饮血 庞大家族 形态各异 凶猛异常

轻灵 敏捷 五彩斑斓 身体轻盈 凌空翱翔 天之骄子

(4)指名读课文的有关句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技巧得以提升。

2.细读深思。

学习活动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两个问题。

(1)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假说?有什么证据?

(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什么?什么是“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指的是哪一笔?为什么说它是点睛之笔?边思考边做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包括所思所想和所做的批注),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最后集体交流,提炼感悟。

(通过交流、启发,让学生明白:“点睛”之笔指的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辽西的发现之所以被称为“点睛”之笔,是因为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没找到有力的证据。辽西的发现无疑为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所以说它是“点睛”之笔。)

教师总结,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这项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及科学家们的付出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学习活动二: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对课文脉络的梳理。(在括号中填空)

第一代恐龙—庞大家族—其中一支(猎食性恐龙)—飞向蓝天(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间(跳跃、降落)—具备(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先自己说,再说给组里的同学听,最后推荐代表上台展示说。每组指名说给全班同学听,选出一个“最佳解说员”。

学习活动三:对比辨析,领悟语言的准确性。

出示以下两组句子,通过研读,让学生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本领。

第一组:

①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像鸟类。

②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第二组:

①它们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②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

然后让学生再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读一读,在语言实践中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准确,学习锤炼语言。

3.谈话交流,升华情感。

(1)交流:科学家们经过漫长的探索帮我们了解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这一切凝聚了他们的心血,这样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你知道还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吗?

(2)小结:世界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如外星人、飞碟等,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你们能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长大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三、课后学习

1.阅读《恐龙灭绝之谜》(附后)。

阅读提示:

(1)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搞明白。

(3)思考:文中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还可能会是些其他什么原因呢?上网查阅。

2.古猿又是怎样演化成人的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为举办展览做准备。

附:

恐龙灭绝之谜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灭绝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到了地球上在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其他生物的身上。在这次灾难中灭绝的还有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有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甚至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也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真是一场大灭绝、大灾难。大灭绝的结果使得在距今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这场大灭绝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科学家们经过不懈的努力,分析研究了到目前为止可以发现的所有线索,提出了解释这一大灭绝现象的各种理论。但是至今,关于这场大灭绝的原因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因此,到目前为止恐龙灭绝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较为流行的说法是:这些恐龙灭绝有可能是气候变迁、陨星撞击或是互相残杀等。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 第9篇

1.面向学生:四年级小学生。

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第31课。

3.课时:2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恐龙资料。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向人们介绍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依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三、教学方法

这篇文章较长,里面有较多长句和深奥的词汇,理解和朗读起来有难度。在教学之前,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如何让课堂更生动有趣?经过摸索,最终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把字词、疑问做成PPT在课堂给学生展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本课教学时主要抓住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同时懂得说明文语言表达要准确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小组合作填表,帮助学生理解恐龙演化的过程。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内容新颖有趣,适合四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让学生课前了解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恐龙的一支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懂得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的特点。

六、教学重、难点

理解恐龙的一支是如何一步步演化成鸟类的这一过程,并复述。

七、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有趣的动物,看看是什么?

(板贴“恐龙”这个词)(学生会喊出恐龙)

2.在人们眼中,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展示恐龙视频或者图片)

3.请同学们用一个词形容恐龙给你的印象。(学生会说:笨重,凶猛,庞大,巨型……)

4.是呀,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巨大沉重的梁龙,那他们怎么会飞向蓝天呢?(教师板贴“31飞向蓝天”)今天我们就去恐龙城堡里探索它们的秘密吧。

5.齐读课题“31.飞向蓝天的恐龙”。

6.谁有好办法能记住“恐”字?(“恐”的部首是——心字底,“巩”表示它的读音,意思是心里感到害怕、畏惧。)指导识记和书写。

【设计意图】凶猛而庞大的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呢?学生自然而然地被深深吸引了。他们一定很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样能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吧,我们一起去恐龙城堡看看吧。打开书,自由地读课文。出示要求:快速读两遍,第一遍: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第二遍: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小恐龙说:想要知道我们的秘密必须先闯关。

(课件展示)

(1)谁能读出这些词语?(出示字词)

(2)谁能猜出藏在课文里这些词语的意思?

(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还会读吗?出示含有字词的句子请学生读。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疏通生字新词。

(三)再读答疑

1.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恐龙城堡大门打开了,走出来一群凶猛、笨重的恐龙。

2.它们和轻盈的鸟儿有什么关系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3.学生汇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课件出示)

4.咱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5.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快来读读,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

比较: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学生说:少了“一支”这个词。)

6.那去掉“一支”好不好呢?

(学生说: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儿呀!)

7.从“一支”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是呀,“一支”代表了恐龙的一部分,而去掉“一支”,句子的意思就变了,可见作者的用词多么准确啊。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点(板贴:语言准确)。来,体会着,把这句话读好。(学生再读)

8.像这样的词,这句话中还有吗?(学生说:演化)为什么你认为这个词用得准确?

9.你能说说什么是演化吗?(演变,逐渐地)

10.谁来填一填?

出示课件:

选词填空

演化 变化

进入21世纪后,天津的( )越来越大。

经过漫长岁月,猿类的一支( )成了人类。

(“演化”长时间的逐渐演变过程,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改变。)

11.还有吗?谈谈你的体会?

(学生可能还会说:漫长、最终……)

12.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设计意图】用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句子不同之处,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演化的漫长,在比较中明白,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点。

(四)品读解惑

1.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在恐龙城堡中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每人选择一项任务,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并在课本中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让学生疏理课文中所写的恐龙演化的过程,意在简洁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并能复述。第一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第二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大自然中的鸟形态各异:有些……

有些……

有些……

有些……

【设计意图】通过读句子、说句子、写句子,让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引导学生使用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妙处。

(五)总结升华

通过科学家的推测,让我们知道了,原来恐龙没有全部灭绝,他们中的一支最终演化成鸟类,它们展翅翱翔飞向蓝天,开辟了崭新的生活天地。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为科学家们的结论寻找依据。

【设计意图】总结性语言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激发了学生对恐龙世界的探索和向往,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唐亚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恐龙》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10篇

一、活动目标:

(一)尝试将数字1-6进行6次不同的组合,排列成6个不同的号码。

(二)能积极动脑,树立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人手一块磁性板(上面用5根橡皮筋分割成6行)。

(二)6种不同的小恐龙头像(在反面贴上磁铁)。

(三)磁性数字1-6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家中的电话号码。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教师记录。(通过比较各自家中的电话号码,发现号码与数字的关系。)

2、比较一下这些号码有什么特点吗?(开头都是5或者6;有八个数字组成)这些号码都是由哪些数字组成的?“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由0-9数字组成的)每家的电话号码是否相同?(每家的电话号码都是不同的,按照家的地址、区域分别有相同的部分号码)

(二)为恐龙装电话

1、出示贴有恐龙头像的磁性板,提出活动要求。

恐龙园要给恐龙们家里装电话,请大家为恐龙们设计六位数的电话号码。

2、出示数字1-6,提出设计要求:

为六位数的号码,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

3、小小设计员

幼儿按要求在磁性板上将6个数字组合成6个不同的电话号码,并记录下来。

(三)幼儿相互交流不同的排列方法。

请2-3位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大家检查是否按要求完成的。(要求:为六位数的号码;每一家的号码都要用到六个数字;不能少一个数,不能多一个数;六个数字不能重复;每家一个号码,六家六个号码,不能相同)请做的快的幼儿介绍,为什么能做得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

1、这个教学活动选自建构式课程,在原来基础上我进行了调整。活动重点放在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2、活动准备充分,尤其是记录纸采用表格式,这点非常好,能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我们使用的电话号码都是7位数。

3、活动过程层层深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寻找电话的秘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电话号码,老师也能关注到全体幼儿,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高,效果好。

4、整个活动进行非常顺利,似乎没有难点,寻找原因,发现幼儿练习本上只需要设计4个电话号码,选择余地大,最好调整有6个或以上的动物,设计6个或以上的号码,提高数字排列难度。

恐龙的优秀作文 第11篇

早上起来,我大大地伸了一个懒腰,穿了衣服,跳下床,向客厅走去。刚开门,我就被眼前的一切景物惊呆了。天哪!我居然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脚下踩的不是凉冰冰的地板,而是柔软嫩绿的草地。我回头一看身后的门也没有了,背后竟然是一遍青山绿树。植物们长得枝繁叶茂,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我耳边回响着各种奇怪的叫声;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深深地插入了云层里。

正当我发呆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你是谁呀,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呀?”我回头一看,噢,原来是一只小三角龙。它正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瞪着我。我高兴而奇怪地对它说:“你好,我叫罗昊翔,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就到这里来了,我们交个朋友吧” 可爱的小三角龙连声说好,你瞧,它乐得在地上直打滚儿呢!我问小三角龙:“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你的爸爸妈妈呢?”“ 它们正在湖边喝水,我带你去湖边玩吧”,小三角龙说着把我驼到它的背上,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的恐龙:有体形庞大的雷龙,有性情温和的板龙,美丽可爱的似类龙和憨厚慈祥的慈母龙,还有长着扁嘴的鸭嘴龙……到了湖边一看,哇!太美了!这是一个好大的湖泊。湖的对岸一条长长的瀑布从绝壁上飞泄而下,流入湖里。几只蛇颈龙正在湖中欢快地嬉戏着。湖边还有许多的恐龙正在饮水和休息。正当我看得起劲的时候,突然从湖边树林里传出了一声可怕的巨吼,随后一只凶残的暴龙从树林里奔了出来。整个大地顿时就像发生了地震一样,到处尘土飞扬,所有的恐龙都在争相逃命。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连什么时候从小三角龙的背上摔下来也不知道。眼看凶残的暴龙就要奔过来了,我吓得大叫起来,随着我的一声大喊,眼前的情景一变,我依然还躺在床上,原来这只是一场梦而已。

我多么想把这梦变成现实呀,只是不要出现那只凶残的暴龙。

恐龙的优秀作文 第12篇

生活在绚丽多彩的节日里,我感动很幸福。有传统性的节日也有纪念性的节日。如元旦、春节、中秋节、儿童节

生活在绚丽多彩的节日里,我感动很幸福。有传统性的节日也有纪念性的节日。如元旦、春节、中秋节、儿童节、重阳节、青年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不管什么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

我从小就喜欢自然科学,每当看到恐龙化石就有着许多思绪,于是我想如果有一个恐龙化石节就好了。近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报导,就更加强烈希望设立这个节日。内容是:1938年杨钟健博士带领他的学生到云南禄丰盆地挖掘恐龙化石,当时的历史情况很复杂,是冒着枪林弹雨经过坚苦地努力终于挖掘出长6米,高2米多,脖子很长的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至今云南禄丰还有杨钟健的纪念雕像。于是我想于每年的6月2日设立为恐龙化石节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身为中华儿女我感动无比地自豪,请大家协助我宣传为法定的节日吧!

《恐龙》的优秀教学设计 第13篇

规划布局

恐龙谷温泉是恐龙谷主题乐园的一个子项,在常州恐龙园南侧沿河海东路北侧。用地是一片农田,周围地势平坦,无名胜古迹和重要的地表性建筑。规划要点是一期工程以主题馆包纳温泉spa的主要功能,还有配套餐饮、商店和42套客房和名店餐厅;二期工程则沿用地北侧和西北角布置,主要功能是124套客房和会议中心。总体布局的创意是以建筑作山谷状围合,确保室外汤池温泉区的私密性和特定的山林温泉的隐蔽性。层迭起伏的建筑外形寓意岩层和水层,水晶体般的厅堂则象征涌泉。园林景观设计依托几何状的造型展开,形成刚柔相济、明暗对比、冷暖交融、虚实共生的总体环境形象。

甲方要求主题馆的建筑形象要有标志性,体现恐龙谷东园旅游建筑的个性,在河海东路和整个园区各个视角都有鲜明的可识别性。一期的主题馆和二期客房建筑群的平面布置和天际轮廓均统一考虑,连贯、流动、起伏、跌宕、浑然一体,建筑的群体效果非常强烈。

建筑设计

1.构思

恐龙谷温泉主题馆的构思是裂隙。地表水渗到地层深处,吸收四周岩石的温度后,又上升流出地表即为温泉。流出的泉水受热后又经由断层或其他天然通道迅速上升至地表,水冷却时,有的矿物质可能在周围形成盆地或阶地。主题馆的创作构思就来源于泉水上升流经断层,形成一层岩石一层水的地质肌理和泉水喷出地面形成的涌泉;室外景观则比拟泉水周围形成的盆地、阶地。用几何变形来比喻岩层和泉水,实现建筑构成,再由细部的构造来最终完成建筑设计。构思、构成、构造这一条创作途径是我们设计主题馆最深切的体会。

构思是建筑创作的主线,直接决定设计成果。建筑设计头绪纷繁,要掌控、把握的因素很多,设计师往往茫然无绪,顾此失彼。只有从头有一个构思贯穿始终,才能达成大体一致的效果。构思有高下之分,妙拙之别。但有构思与无构思,构思是否以一贯之,其结果有天壤之别。恐龙谷温泉主题馆的“裂隙”构思,许多到过温泉的人并不知其所喻,但是一般认为造型新颖、体形协调,富有建筑美感。这是与坚持构思指导设计密不可分的。

2.构成

恐龙谷温泉主题馆遵循现代主义路线,着力推敲裂隙的两个构成要素:岩层和水层的比例关系。岩层是实,为主导作用;水层为虚,作为衬托。岩层横斜布置,上下律动,也作横向突出和收进。三维的东西一定比二维的东西视觉效果丰富。岩层突出水层,形成强烈的阴影效果和虚实对比。岩层的层数则根据其与总体量的尺度比例确定,原方案一期不设客房,岩层比现在多一层,比例尺度更好一些。主题馆入口、餐厅入口和几个体形转折处分别作成状如涌泉的水晶体。水晶体的形状尽量几何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现代艺术的抽象美是由具象美过渡到建筑美的最关键一步。我们在正多面体和非多面体之间反复比较,最终采用非正多面体,且各个体形均有不同。根据不同位置和周围体形、体量去造型,似乎比正多面体更有表现力。屋面真正成了第五立面,岩层翻卷上去,材质形式完全一样,屋面作成盆地、阶地和坡地的形状,天窗则作成汩汩涌出的涓涓小泉,当然也把它几何化。我们做了两轮总体模型研究总体构成。主入口和餐厅入口的水晶则分别作了大比例模型,深入推敲后,再按比例并入大模型。最终确定的方案与完成后的效果小有差异,比例、尺度、肌理和色彩关系的总体效果大体一致。

3.构造

构造是确保实现构成效果的保障,关键是推敲近人尺度及细部。原本倾向岩层选用石材,因为其纹理和色彩更接近构思,但限于造价,最后选用钢板。岩层必须有细部尺度,要通过纹理来体现,还要形成适度的阴影效果来增强厚度感,为此必须作肋。我们的想法是作不同间距、不同方向的两种钢板组合岩层立面,经过反复推敲,确定肋的间距为40cm宽、50cm高和275cm宽、35cm高。其效果既不同于现成的扣板,又与总体尺度相协调,而且覆盖面积很大,可以控制总体形象。也是限于造价,只作了275cm宽、35cm高一种钢板。从最终效果来看,这种尺寸还是合适的。龙控集团在上海宝钢专门开了模具,钢板在现场拉制。钢板的选色也颇费周折。考虑到色彩的耐久性和成本,可供选择者不多,最后定为中性灰。玻璃原拟选用色调较冷的蓝玻,增加一些冷暖对比,效果会好一些。现在用的是白玻,素面朝天,造型手段缺少了一些明暗对比和冷暖差异,只剩尺度和肌理,未免留下一些遗憾。水晶体则更麻烦,我们坚持只能用空间晶格网架,而钢结构承包公司非要用梁柱,而且要加水平圈梁。这与原创构思大相径庭。双方几度争得面红耳赤,相持不下几乎吵翻。好在业主支持选用网架。我们又在水晶体有机玻璃模型上作了不同的晶格划分,最终确定了一种。现在看来,网架杆件偏大了一些。

《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14篇

(映示视频、解说)同学们,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深谷里、山坡上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有一种庞然大物,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恐龙》。(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1. (课件映示“漫游”)谁来读读这个词?什么叫“漫游”?你知道它的意思吗?是啊,自由自在地随意地游玩,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这就是——漫游。

2. 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注意读准文中带拼音的几个生字。

3.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它向我们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生活的环境。(板书:生活环境)

4. 分别读课文第2—6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第2-6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哪些知识?

5. (出示“型”)谁再来读一读这个生字?(强调后鼻音要读准)“型”字是上下结构,土字底,上面这个是“刑法”的“刑”字。

6. 文中用“型”字组成的词语有两个,(出示:脸型、轻型)这个“型”是类型的意思。比如,脸有不同的类型吧,有圆脸、方脸、国字脸等,各具特点。像飞机根据它的结构重量等特点可分为轻型和重型的。

7. 同学们,课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读“xínɡ”呢,是哪个字?(出示:形态)这里的“形”字,就是形状的意思。

8. (出示:匕首、利剑)谁会读这两个生词?匕首和利剑都是武器,(课件映示图片)这两张图片中,哪一把是匕首?剑有长短之分,短而锋利的剑或者刀,就称为

“匕首”。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采用“以一带串”“画面比较”“联系语境”等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识字,联系实际、联系文本,准确理解、积累、运用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感受汉字学习的趣味。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 快速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相机板书: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2. 下面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四种恐龙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些恐龙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雷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有什么特点?谁来说说?

①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理解“庞然大物”)(板书:大)

② 还有什么特点?(重,板书:重)从哪些词句看出它的重?“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究竟有多重?(师说明:一头成年大象约重6吨,那6头大象重36吨,相当于1500多个像你们这样的学生加起来的体重)作者在这里把雷龙与大象作比较,写出了它的重,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作“比较”。(板书)一起来读出它的重。

③ 播放雷鸣,感受雷龙步伐之重。作者把雷龙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比作雷鸣,多形象生动啊。这个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板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感受雷龙又大又重的特点。

▲梁龙。(映示图片及文字)雷龙又大又重,作者通过打比方、作比较,把它的特点写得形象生动。那么,梁龙的形态有什么特点呢?

① 体长“足有二十多米”:有五间教室连起来这么长。(板书:长)

② 哪里还写出它的长?“它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映示吊桥图片)梁龙的身体就像是悬吊在半空中的一座巨大的桥梁,所以,给它取名为——梁龙。

▲剑龙。(出示图片及文字)雷龙、梁龙的特点与众不同,所以,人们给它们取的名字和它们的特点紧密相关,剑龙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剑龙背上长着像剑一样的板和尾刺,非常奇特,所以,科学家根据这一形态特点,给它取了“剑龙”这个名字。

▲三角龙。(映示图片及文字)三角龙的外形奇特是什么呢?

① 演示一米的长度,感受角的气势。

② 看着三角龙这样的脸型,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害怕)一看到它就害怕,这叫“望而生畏”。哪个字是“害怕”的意思?(“畏”,课件变红色)“畏”是一个会意字,上面的“田”在古时候,人们用它表示“鬼的脸”,下面部分表示“老虎的爪子”,鬼脸虎爪的样子,你见了肯定“害怕”吧。

③ 指导读好“望而生畏”及所在句子。

3. 小结:课文第2自然段围绕着第一句中心句,向我们介绍了四种恐龙的形态特点,它们真是千奇百怪呀。在说明它们各自特点的时候,作者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样一说明,就非常形象、生动、具体了,这种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一是紧扣教材特点,选准“语用”训练的内容:1. 典型的总分结构形式;2. 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3.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二是激活学生思维,丰富“语用”训练的形式。

四、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10个生字,(亿、漫、吊、剑、型、畏、猛、齿、匕、谜)这10个生字按字的间架结构特点,可以分成哪几类?(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独体字)每一类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重点指导:“畏”和“齿”这两个字的长横写法。

“畏”:一横写得舒展些,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到横中线上方收笔。

“齿”:一横要写长些,从横中线上方起笔,向上略斜收笔。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畏”字上部的“田”字,书字写时要注意上宽下窄。“齿”字下半部分写的时候,要注意先写中间一个“人”字,捺改成点,最后写竖折竖时也要从上往下收紧。

3. 教师示范、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写字和教写字的过程不是“一对一”的,可以是“以一带十”,即举一反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字的间架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后,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畏、齿”两字,正确把握“横”在不同的字中的布局和书写要领,从而把字写得更为端正、美观。

上一篇:提前祝八月十五祝福语下一篇:东南大学校三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