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运用的合理建议

2024-06-01

资金运用的合理建议(精选4篇)

资金运用的合理建议 第1篇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存问题及建议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列举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现存问题,第二部分从吸收、培养人才的角度给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资产负债匹配;金融创新;人才培养

一、保险资金运用现存问题

(一)收益率较低,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为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虽然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大于银行存款占比,但8年来银行存款的比重平均在29.81%。较高的银行存款占比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但也影响了收益性。资金运营结构还可以向调低银行存款占比、调高债券占比方向优化。

(二)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匹配问题较为严重

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同时带来了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面临改革,缺乏人才,无法把握机遇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早期诸如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有限等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缺乏与新环境、新背景相适应的投资人才、风险管理人才。

这无疑对保险业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艰巨的挑战。想要抓住机遇,提高投资收益率;完成挑战,较低资金运营风险,就必须吸收、培养大量相关人才。

二、相关建议

(一)完善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机制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我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存在险投资行为短期化,期限匹配问题较为严重的问题。

寿险业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在进行相应的寿险资金运用的过程中,应当拓宽渠道、放开眼界。将资金更多地从短期的银行存款和短期债券的短期投资方式,向以债权形式投资交通、通讯、资源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等长期投资上来。这样一方面能够优化保险业的资金配置体系,使资金配置更加顺畅合理,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

(二)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合理进行金融创新

保险公司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人才储备,从而能够用好新型的金融工具、并且结合自身情况与相关金融企业合作进行金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合理分散规避风险、稳妥的提高收益率的作用。

(三)不断完善保险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2014年发布的“新国十条”中提到: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存问题,归根结底是缺乏相关人才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收益率、优化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无一例外的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因此政策建议部分的第三点主要基于人才培养的角度展开。

1.鼓励促进保险业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保险公司应重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设法增加保险专业的吸引力,为自己吸收、培养、留住人才。

一方面,保险企业可以设立金额较高的奖学金(至少超过在校期间学费),用于奖励保险专业优秀的学生,并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或协议规定受奖励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到该企业工作一定的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保险专业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保险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留住人才的作用。

另一方面,保险企业内部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担任保险专业校外导师的身份,给予保险专业学生实际操作、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能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贴近保险公司的实际要求。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提高学生与岗位的契合度,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

2.注重社会宣传、规范展业行为、扭转保险形象

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保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体现在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保险业在发展初期招收了大量低素质、执业不规范的人员,他们在展业过程中为了完成业务对客户进行隐瞒甚至欺骗,对保险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整个保险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很差,保险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下。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保险行业吸收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

因此,要想扭转这种企业应加大社会宣传,改变、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形象,使民众走出对保险业的误解。另外同样重要的是规范保险从业人员的展业行为,务必将保险合同存在的风险向客户事先解释清楚,力争纠正部分民众对保险就是“骗人、坑人”的错误观念。

只有改变了社会民众对保险的偏见误解,提高了保险业的社会地位,才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保险专业、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保险事业、才会有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涌现出来。只有这样,保险公司才能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在我国保险资金运营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完成挑战。

参考文献:

[1]郭金龙,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2009(09):16-27.[2]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经纬,2008(04): 143-146.[3]胡宏兵,郭金龙.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09(11): 51-58.作者简介:

段鹏志(1991.07-),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硕士在读,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存问题及建议 第2篇

(一) 收益率较低, 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为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 虽然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大于银行存款占比, 但8年来银行存款的比重平均在29.81%。较高的银行存款占比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安全性, 但也影响了收益性。资金运营结构还可以向调低银行存款占比、调高债券占比方向优化。

(二) 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 期限匹配问题较为严重

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状况来看, 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 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 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 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 同时带来了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 面临改革, 缺乏人才, 无法把握机遇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 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早期诸如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手段有限等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缺乏与新环境、新背景相适应的投资人才、风险管理人才。

这无疑对保险业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艰巨的挑战。想要抓住机遇, 提高投资收益率;完成挑战, 较低资金运营风险, 就必须吸收、培养大量相关人才。

二、相关建议

(一) 完善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机制

正如前文中提到的, 我国保险业, 特别是寿险业存在险投资行为短期化, 期限匹配问题较为严重的问题。

寿险业资金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 在进行相应的寿险资金运用的过程中, 应当拓宽渠道、放开眼界。将资金更多地从短期的银行存款和短期债券的短期投资方式, 向以债权形式投资交通、通讯、资源等基础设施项目, 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等长期投资上来。这样一方面能够优化保险业的资金配置体系, 使资金配置更加顺畅合理, 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

(二) 充分利用金融工具, 合理进行金融创新

保险公司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人才储备, 从而能够用好新型的金融工具、并且结合自身情况与相关金融企业合作进行金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合理分散规避风险、稳妥的提高收益率的作用。

(三) 不断完善保险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2014年发布的“新国十条”中提到: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存问题, 归根结底是缺乏相关人才的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收益率、优化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 无一例外的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因此政策建议部分的第三点主要基于人才培养的角度展开。

1.鼓励促进保险业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保险公司应重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 设法增加保险专业的吸引力, 为自己吸收、培养、留住人才。

一方面, 保险企业可以设立金额较高的奖学金 (至少超过在校期间学费) , 用于奖励保险专业优秀的学生, 并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或协议规定受奖励的学生毕业后必须到该企业工作一定的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保险专业的吸引力, 从而吸引更多高水平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保险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留住人才的作用。

另一方面, 保险企业内部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可以通过担任保险专业校外导师的身份, 给予保险专业学生实际操作、社会实践方面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能使培养出的学生更贴近保险公司的实际要求。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提高学生与岗位的契合度, 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

2.注重社会宣传、规范展业行为、扭转保险形象

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保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突出体现在保险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保险业在发展初期招收了大量低素质、执业不规范的人员, 他们在展业过程中为了完成业务对客户进行隐瞒甚至欺骗, 对保险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使得整个保险业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很差, 保险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低下。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保险行业吸收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

因此, 要想扭转这种企业应加大社会宣传, 改变、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形象, 使民众走出对保险业的误解。另外同样重要的是规范保险从业人员的展业行为, 务必将保险合同存在的风险向客户事先解释清楚, 力争纠正部分民众对保险就是“骗人、坑人”的错误观念。

只有改变了社会民众对保险的偏见误解, 提高了保险业的社会地位, 才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保险专业、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保险事业、才会有更多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涌现出来。只有这样, 保险公司才能提高资金运营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才能在我国保险资金运营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完成挑战。

参考文献

[1]郭金龙, 胡宏兵.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问题及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 2009 (09) :16-27.

[2]段善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及其风险管理[J].经济经纬, 2008 (04) :143-146.

论新经济下如何合理运用资金理财 第3篇

摘 要 新经济既加剧了市场竞争又增加了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加快了公司和就业的新陈代谢,极大地擴大了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使产品生产周期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价格。与此相应,理财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如何合理的运用资金理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经济 理念 合理 理财

一、新理财理念的建立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财理念,新经济的发展应当有与之相应的新理财理念。与此相应,理财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即理财理念也应变革与更新。

1.人本理念。就企业的发展来看,人力资本在新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本,企业能否成功,将在很大程度撒谎那个取决于它占有什么档次的人才。因此企业家必须树立“人本”理念,重视现有的人才,招揽紧缺的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也应该实行“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当今市场竞争表现为商品竞争,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理财人员充分意识到现代经济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2.创新理念。在新经济的发展中,由于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产业调整与升级加速,产品更新加快,技术周期缩短,创新也成了一个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适应这种创新的要求,理财人员就必须具备创新理念,善于产生先见之明。改变观念,认清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是知识经济。

3.信息价值理念。在新经济时代,一切经济活动均需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要求理财人员能够对理财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注重对理财信息的实时搜集、利用和分析,进行理财决策和资金运筹,最大限度地做到实时跟踪理财项目的市场变动情况,这个过程是在整个理财中最能为会计信息用户带来价值的过程。

4.法治理念。理财过程中信息变动性和灵活性增强,各方当事人应诚实守信,合法理财。要树立理财中的法律理念。只有信仰法律的人们,才能严格遵循法律,法律权威才能因此得到确立。法律信仰是确立法律权威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持力量。

二、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提高理财水平

1.加强财产物资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在资产管理上,应建立健全现金和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存货的采购、收发、保管、清查盘点等管理制度,还应着重加强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害,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登记、验收、使用、损坏赔偿等管理制度。二是合理调剂闲置的资产,使闲置资产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三是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建立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正常的转让渠道,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

2.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实力

一是合理制定创收分配办法,调动各部门的创收积极性。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新情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兼顾单位、部门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包括分配政策和奖励政策等。二是结合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科技开发和服务,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以取得更多的科研协作与科技转让收入。三是加强对产业的扶持和管理,确保为单位提供稳定的利润;大力支持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以形成拳头产品。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

信息化时代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会计信息的全程电脑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更方便、快捷,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而且要满足不断发展的形势的需要,实现适时的远程数据传输,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把财务与生产、供应、销售、计划、统计等联系起来,做到任何一项变动因素出现时,单位能够及时获得全面的、最新的信息。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理财能力

一名出色的财务人员必须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技能。首先,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科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其次,要能周密而严谨地设计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步骤,抓住重点环节,做好上下左右的协调工作,将单位领导的理财意图变为部门的自觉行动,以推动领导决策的顺利和正确实施;再次,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实行检查、指导、监督和控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防止信息误导。作为财务工作者要从岗位做起,练内功强素质,严格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做好账。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自律意识、强化照章办事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在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修、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理财水平达到较高层次,深入展开财务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职能。

5.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与监督

随着新《会计法》发布实施,国家又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分项的企业会计准则等配套法规、规章。在新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企业财务制度将由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行制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财务会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管理、成本核算管理、营业收入及利润分配、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基础工作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强化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遏制财务管理混乱,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理财水平,使财务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小结

新经济发展中,市场是其基础性资源配置手段,而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我们要树立科学理财观念,谋科学理财之道,依法管财、科学理财、勤俭用财、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资金运用的合理建议 第4篇

关键词:合理化建议;企业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149-01

合理化建议,在西方管理中称为Incentive-Suggestion System或Rationalization Suggestions,是一种旨在增加一线或普通员工对企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意识,确保民主式管理落地,充分运用集体智慧的沟通方式。它是企业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创新企业管理方式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工会组织提高工作活力、创新工作思路的重要措施。

一、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有企业就须管理,有管理必然有合理化建议活动。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用发展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企业管理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合理化建议。

另外,合理化建议具有先进性、可行性,每个职工都来关心企业的发展,都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进步、节能减排、降低消耗、优化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动脑筋、想办法,众多的合理化建议成果汇集起来,就会形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能创造人间奇迹。具有实践经验的广大职工,最了解自己使用的设备、生产工艺和加强管理的问题所在。关键是要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欲望,有意识地去发现在管理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解决。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是鼓励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反映了员工的期望,是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有效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一方面表明企业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技术改造、运营管理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加强。因此,重视员工合理化建议,鼓励员工广泛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对企业改革创新、降本增效、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合理化建议活动征集的主要内容

合理化建议活动征集内容应该根据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常见内容主要有:

1.投资发展方面:如投资的方向、项目的市场前景、项目方案的优化设计等。

2.生产管理的改进及提高方面:如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设备、仪器、装置的改进和维护;节能降耗、修旧利废等。

3.技术水平的改进及提高方面:如科研成果、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在企业内的推广应用。

4.现代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创新和管理工具应用方面。

5.工程管理改进及提高方面:如工程质量的提高、工程设备安装的改进提高等。

6.有关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方面。

7.市场信息、技术情报、相关行业动态等方面。

8.企业文化建设、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三、合理化建议在企业中的管理

实现合理化建议工作程序化、活动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这是合理化建议活动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就管理程序而言,合理化建议活动一般分为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

前期管理:这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准备阶段,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是营造氛围、激发激情。针对职工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主人翁意识、形势任务教育,引导职工全面了解当前企业中心工作,深刻理解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目的意义,使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板报上有名,领导台上讲明,充分激发起员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热情,激发起员工善于动脑工作创新的激情,彻底改变“我不提合理化建议,我也不要奖励”的被动局面。二是明确合理化建议征集目标和任务。征集的形式可采取全员征集、集思征集、指标征集、攻关征集、重点征集和节前征集等形式进行。三是创新合理化建议申报方式。员工有了合理化建议,要方便申报。可以是口头的方式,也可以是书面的方式,特别是要创新应用网上申报,使用办公OA系统进行申报,使员工足不出户随时申报。四是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部门协调运作的领导体制,形成完善的合理化建议组织运行网络。

中期管理:这是将合理化建议转化成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阶段。加强中期管理应重点抓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审查职工填写的“合理化建议表”内容是否完整,征集的合理化建议是否实用、可行。二是根据合理化建议实用价值,提出采纳或不予采纳意见,然后对合理化建议进行编号、登记、分类处理。三是组织人员对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实施,其方法包括个人实施、班组实施、技术专业人员实施和部门之间委托实施等多种途径。对于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效果明显的建议,要及时列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并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四是加强合理化建议成果的管理,组织专门人员科学合理核算合理化建议成果,设置合理化建议跟踪卡,在提高合理化建议质量和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后期管理:这是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评审总结阶段。后期管理应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推行网上跟进督办机制。随着企业网的广泛应用,开通电子信息渠道,将合理化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网上跟踪,让员工对自己所提建议的落实进度随时掌握和了解。“反馈内容”应当包含采纳与否的理由,被采纳项实施的情况、推广意义、对建议人奖励情况等内容。这样一个建议提交后,哪个部门及时处理了,哪个环节还卡着壳,员工网上一查就一目了然。此外,当一项合理化建议落实完时,可以让员工对企业的落实情况在网上进行公开评价,督促企业开展工作,不仅增强了合理化建议实施的透明度,而且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建议的落实过程,增强自豪感和满意度,企业也能真正的做到广开言路,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二是加强对合理化建议成果的发表、总结、推广工作的管理,及时召开合理化建议成果发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编辑出版合理化建议成果汇编,推广典型成果和经验。

三是将合理化建议落实情况列入部门考核、主管人员的绩效考评中,借以提高各主管部门对合理化建议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落实力度。

四是科学把握实施“奖励”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投入到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之中,保证合理化建议工作能够充满生机并持久健康开展。奖励办法可以是以下三类:1.物质奖励。即给合理化建议一个合理的定价。2.精神奖励。即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员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3.价值与利益同步驱动。通过增强利益导向机制,把企业的价值观传递给全体员工,促进全体员工朝着企业的发展目标共同前进。

上一篇: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下一篇:全国知名书画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