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2024-07-20

比的读音和基本解释(精选12篇)

比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1篇

比,读音:[bǐ]

部首: 比

部外笔画: 0

总笔画: 4

五笔86: xxn

五笔98: xxn

仓颉: pp

笔顺编号: 1535

四角号码: 22710

郑码: rrrr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BD4

基本解释: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

和,亲:~顺。

及,等到:~及。

详细解释:

〈动〉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be nextor near to]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

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

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

及献比禽。——《周礼·田仆》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连接,接近[be close to;be near to]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

〈形〉

接近;亲近[intimate]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

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密(与“稀”、“疏”相对) [dense]

比,密也。——《说文》

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

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又如:比甲(马甲)

和谐 [harmonous]

声比则应。——班固《汉书》

〈名〉

比喻,比方 [metaphor]。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ratio]。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副〉

皆,都,同等地 [all]

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

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连续,频频 [frequently]

比投不释。——《礼记·投壶》

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

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

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

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

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

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

近来 [lately;recently]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

〈介〉

比起 [than]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操比于 袁绍。——《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他比你高

为;替 [for]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孟子·梁惠王上》

及,等到 [till]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资治通鉴》

比去,以手阖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比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2篇

部首: 氵

部外笔画: 12

总笔画: 15

五笔86: itmd

五笔98: itmd

仓颉: ehbk

笔顺编号: 441325431234134

四角号码: 37184

郑码: vnug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FB3

基本解释:

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多用于地名):~门(简称“澳”)。

指“澳大利亚洲”(“大洋洲”的旧称,简称“澳洲”)。

〈名〉

(形声。从水,奥声。( yù)本义:水边地)

港湾,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 [bay]

无港澳以容舟楫。——《宋史·河渠志》

又如:澳闸(拦河水闸)

澳水 [Ao River]。今俗名凉河,在今河南省泌阳县,为泌阳河支流

澳门的简称 [Aomen]。如:港澳同胞

百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3篇

部首: 白

部外笔画: 1

总笔画: 6

五笔86: djf

五笔98: djf

仓颉: ma

笔顺编号: 132511

四角号码: 10602

郑码: ank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67E

基本解释: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详细解释: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hundred]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numerous]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百官(众官);百事(众多的事物)

〈形〉

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all kinds of]

百计营谋不得脱。——《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百像图(各种人物的画像,是专供临摹影像的范本);百般(各种不同的情态)

所有;一切;凡 [all]

社稷百官皆在。——清· 侯方域《壮悔堂集》

又如:百业;百口(整个家族);百工;百川归海(比喻众望所归)

[名]∶姓

〈动〉

增为百倍 [increase a hundredfold]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人一能之,己百之。——《礼记·中庸》

黯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4篇

部首: 黑

部外笔画: 9

总笔画: 21

五笔86: lfoj

五笔98: lfoj

仓颉: wfyta

笔顺编号: 254312114444414312511

四角号码: 60361

郑码: lksk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9EEF

基本解释:

昏黑:~淡。~然。~~。~黑。

形〉

(形声。从黑,音声。本义:深黑色)

同本义 [black]

黯,深黑色也。——《说文》

黯,黑也。——《广雅》

黯然而黑。——《史记·孔子世家》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黯然(黑暗的样子)。泛指黑色

昏暗,暗淡无光 [dim]

使史黯往观焉。——《淮南子·主术》

后面也照见了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囗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鲁迅《药》

又如:黯淡(昏暗不光明的样子)

心神沮丧的样子 [gloomy]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江文通集》

案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5篇

部首: 木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10

五笔86: pvsu

五笔98: pvsu

仓颉: jvd

笔顺编号: 4455311234

四角号码: 30904

郑码: wdzf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848

基本解释: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

同“按”。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footed vessel]

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史记·田叔列传》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南朝宋· 鲍照《拟行路难》

又如:捧案;案杯(案酒)

无靠背的坐具 [stool]

师田,则张幕设案。(师田:出师或田猎。)——《周礼·天官》

长方形的桌子 [long usu,wooden table]

案,几属。——《说文》

权拔刀斫前奏案。——《三国志·周瑜传》

庑下一人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妻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书案;伏案;条案,拍案(拍桌子)

案件 [legal case]

这么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红楼梦》

又如:办案;破案;定案;结案;案由(案件的内容提要)

官府处理公事的文书、成例 [documents;case]

终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陆机《答张士然》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又如:方案;提案;议案;草案

狱讼的案卷 [records;archives;dossier;files]

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又如:案记(卷宗文录);案检(案卷)

按语。同“按” [note]

案:黄帝葬于桥山,犹曰君臣葬其衣冠。——《论衡·道虚》

又如:加案

〈动〉

按;用手向下压 [press down]

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考查,研求 [check;examine;explore]

召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王充《论衡·问孔》

又如:案举(考核并举荐);案事(考问事实);案首(查考记录。又指清朝科举考试时县、府及院试的头名)

查办 [investigate and deal with accordingly]

收案致法。——《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下有司案验。——《汉书·息夫躬传》

又如:案坐,案治(查办);案验(审案定罪);案杀(查办处死)

查讯、审问 [interrogate;question]

使长安丞案贤。——《汉书·赵尹韩张两传》

出有案问。

案之罪立具。

案验甚急。

切[脉] [feel]

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朕使侍医伍宏等内侍案脉。——《汉书·王嘉传》

★ 验房委托书

★ 验货员实习报告

★ 详案范文

★ 主题验收自评报告范文

★ 验厂专员工作职责

跋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6篇

部首: 足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12

五笔86: khdc

五笔98: khdy

仓颉: rmike

笔顺编号: 251212113544

四角号码: 63147

郑码: jixs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DCB

基本解释

翻山越岭:~涉。

踩,践踏:~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文。~语。序~。

〈动〉

(形声。从足,犮( 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 [climb over 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扭转 [turn round]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踏,踩 [stamp]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见“跋扈”

〈名〉

火炬,火把 [torch]。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root;base]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postscript]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鄙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7篇

部首: 阝

部外笔画: 11

总笔画: 13

五笔86: kflb

五笔98: kflb

仓颉: rwnl

笔顺编号: 2511225251152

四角号码: 67627

郑码: jejy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9119

基本解释:

中国周代地方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师(古官名,周制每县五鄙,“鄙师”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边~。

粗俗:~陋。~俗。~夫。~近(庸俗浅近)。

轻蔑,看不起:~视。~夷。~弃。~薄。

品质低劣:卑~。

谦辞,用于自称:~人。~老。~见。

吝啬:~吝。~诈(贪吝诈伪)。

详细解释:

〈名〉

(形声。从邑,啚( 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同本义 [Bi,five hundred families]

鄙,五酂为鄙。——《说文》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

县都之治。——《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

以八卿治都鄙。——《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

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采邑;小邑 [city;small city]

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

四鄙入保。——《礼记·月令》。注:“界上邑。”

又如:鄙野(郊外偏远的地方);边鄙残破

边邑;边境 [border]

群公子皆鄙。——《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注:“边邑也。”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鄙疆(边境);鄙县(边鄙小县);鄙邑(边城)

郊野;郊外 [outer suburbs;outskirts]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鄙生(乡野儒生)

〈形〉

小;狭 [small;narrow]

询天下之异文鄙(琐屑)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又如:鄙狭(狭窄);鄙吝(形容心胸狭窄)

见识浅薄,行为低下 [mean]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人贱物亦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鄙朴(朴实粗俗);鄙萎(丑陋而没有精神)

粗俗,庸俗;质朴 [vulgar;simple]

性好作诗,词语鄙俚。——《金史·斜卯爱实传》

今之争斗,非鄙(粗俗,低下)也,财寡也。——《韩非子·五蠹》

又如:鄙俚(乡土的、朴实的。也转为粗俗的意思);鄙朴(朴实粗陋);鄙秽(粗俗恶劣)

自称的谦词 [my]

鄙夫寡识。——张衡《东京赋》

又如:鄙老(老人自谦之词);鄙事(对自己所做琐事的谦词)

〈动〉

视为浅陋 [belittle;despise]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四年》

孔子鄙其小器。——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如:鄙笑(轻视而嘲笑);鄙厌(鄙视厌恶);鄙慢(轻视怠慢)

北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8篇

部首: 匕

部外笔画: 3

总笔画: 5

五笔86: uxn

五笔98: uxn

仓颉: lmp

笔顺编号: 21135

四角号码: 12110

郑码: tirr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317

基本解释:

1. 北 [běi]2. 北 [bèi]

北 [běi]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北 [bèi]

古同“背”,违背,违反。

1. 北 [běi]

北 [běi]

〈名〉

方位名。与“南”相对 [north]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败逃的军队 [defeated troops]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动〉

败北 [be defeated]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败逃 [retreat]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磅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9篇

部首: 石

部外笔画: 10

总笔画: 15

五笔86: dupy

五笔98: dyuy

仓颉: mrybs

笔顺编号: 132514143454153

四角号码: 10627

郑码: gsws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78C5

基本解释:

1. 磅 [bàng]2. 磅 [páng]

磅 [bàng]

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0.45359237公斤。

用金属制成,底座上有承重金属板的台秤。

磅 [páng]

〔~礴〕a.广大无边,如“气势~~”;b.扩展,充满,如“热情~~”。

〔~音〕在证券、外汇等市场上,表示价格涨落的单位。

磅 [bàng]

〈名〉

300克到1070克范围内各种不同的重量单位名称之一 [pound]

从前用过的重量名称,现只理论上存在,每磅等于5760格令或373克

现时讲英语民族普遍使用的重量名称,每磅等于7000格令或453克

称东西的器件 [scale]。如:把行李放在磅上看有多重

衡量印刷字体大小的单位,约等于七十二分之一英寸 [point]

〈动〉

用磅秤称重量 [weigh]。如:过磅;磅体重

另见 páng

磅 [páng]

鞍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10篇

部首: 革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15

五笔86: afpv

五笔98: afpv

仓颉: tjjv

笔顺编号: 122125112445531

四角号码: 43544

郑码: eewz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978D

基本解释:

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马~。~鞒。~韂(chàn )(马鞍和垫在马鞍下面的东西。亦称“鞍鞯”)。

〈名〉

(形声。从革,安声。本义:马鞍) 同本义 [saddle]

鞌,鞁具也。——《说文》

令皆下马解鞍。——《汉书·李广传》

投鞌高如城者数所。——《汉书·韩安国传》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史记·留侯世家》。

呗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11篇

部首: 口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7

五笔86: kmy

五笔98: kmy

仓颉: rbo

笔顺编号: 2512534

四角号码: 67082

郑码: jlo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5457

基本解释:

1. 呗 [bei]2. 呗 [bài]

呗 [bei]

助词(a.表示“罢了,不过如此”的意思,如“不懂就学~”;b.表示同意、命令等语气,跟“吧”相近,如“去就去~”)。

呗 [bài]

〔~唱〕和尚诵经。

〔梵~〕佛教徒念经的声音。

(唄)

1. 呗 [bei]2. 呗 [bài]

呗 [bei]

〈助〉

表示事实或道理明显,很容易了解。如:你不会骑车就学呗

表示勉强同意的语气。如:你一定要去,就去呗

另见 bài

呗 [bài]

〈动〉

佛教经文中的赞偈,为梵语 pāthaka(呗匿)音译之略。 印度谓以短偈形式赞唱宗教颂歌。后泛指赞颂佛经或诵经声 [Buddhist singing]

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 南朝梁· 慧皎《高僧传·经师论》

又如:呗佛(诵经礼佛);呗音(诵经声);呗唱(唱偈颂经);呗偈(赞唱颂偈);呗声(诵经唱偈声);呗赞(赞颂佛的功德)

杯的读音和基本解释 第12篇

部首: 木

部外笔画: 4

总笔画: 8

五笔86: sgiy

五笔98: sdhy

仓颉: dmf

笔顺编号: 12341324

四角号码: 41990

郑码: fgi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76F

基本解释: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子。~盘狼藉。~中物(指酒)。

杯状的锦标:奖~。~赛。夺~。

〈量〉

表示以杯量的量 [cup]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浊酒一杯家万里。——宋· 范仲淹《渔家傲》

上一篇: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下一篇:现代交际礼仪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