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2024-05-13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精选15篇)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第1篇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2014年7月21日全体教职员工,在校长的主持下,认真学习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学习后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很好,都表示赞同和积极响应。

周家山镇黄龙小学

2014年7月21日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第2篇

各相关单位:

济南市教育局纪委巡视组、人事处来我区调研2015年教师交流轮岗情况,请准备好教师交流轮岗的资料。

需要准备的资料如下:

1、单位教职工花名册(2015年10月在本单位工作人员)

2、2015年交流轮岗教师情况统计表

3、交流轮岗教师公示(如范本不用注明日期)交流轮岗人员包括:编制调入人员、借调进本单位人员,编制调入人员、借调出本单位人员。

电子版下周一上午发送至lcjyrsk@163.com。

请以下单位做好准备:五中、港沟教办、彩石教办、郭店教办、王舍人教办、鲍山教办、仲宫教办、柳埠教办、遥墙教办。

人事科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第3篇

作为一项为期7年的干部教师大规模轮岗交流项目的起点,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今天宣布, 全区中小学1618名干部教师今年将参加跨校轮岗交流。

东城区规划新学年度参加轮岗的专任教师占全区专任教师总数的10%, 骨干教师不低于骨干教师总数的20% ;到2020年, 参加交流的专任教师将超过全区专任教师总数的80%, 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轮岗实现全覆盖。东城区将开展8种形式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 包括研修员与学科骨干教师双向交流轮岗、校际联盟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等。

据了解, 北京已经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列为今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工作, 鼓励各区县推进干部教师轮岗交流, 力争用3到5年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目前, 全市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第4篇

答: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配置是关键。目前,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问:《意见》提出了怎样的工作目标?

答:《意见》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该项交流,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问:如何划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

答:《意见》指出,教师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轮岗。对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年限的规定,应与中小学学制学段相衔接。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应不低于实际交流总数的20%。对于教师每次参加交流轮岗的具体年限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连续任教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延长。

校长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每次交流的年限按照校长管理权限,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确定。校长、副校长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连续任职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延长。

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可获得哪些激励和保障?

答:《意见》指出,各地要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管理、业绩考核、培养培训、评优表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保障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在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工作中,要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采取互补余缺、有增有减的办法,统筹安排县(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方案,适应和满足教师交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岗位聘用的需要。积极探索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设立一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岗位,逐步提高农村学校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推动县(区)域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的总体均衡。

在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要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镇学校交流、支教教师)、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原有的教师职务及岗位细分等级聘用。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长。扩大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为推进校长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

在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工作中,要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优先使用教师周转房。要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校长教师培训计划和项目,并予以优先安排。对参加交流轮岗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要在各级评优表彰工作中予以倾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问:如何确保《意见》有效落实?

答:《意见》指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形成联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督导检查,共同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教育部门要科学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交流轮岗工作。组织部门要按照校长管理权限,会同教育部门全力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切实加强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财政部门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岗位设置、聘用管理、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给予政策支持。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第5篇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师资配置,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实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晋教师〔2015〕21号)、中共临汾市委办公室《加快推进临汾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临办发〔2019〕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0-2021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交流教师人数要达到本校应交流对象总数的15%以上,交流教师中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县级以上模范(优秀)教师及中高级教师要达到交流教师人数的20%以上。县直学校校级领导每校交流人数不少于1人。

“双挂”工程,即“上挂”跟岗学习,定期组织基层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到全国优秀中小学进行跟岗锻炼,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下挂”示范指导,选派城镇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挂职任教,起到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带动和促进基层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本学年县直学校“下挂”农村学校20人,高中学校本学年度“上挂”2人,义务教阶段学校“上挂”2人,二、交流、“双挂”的对象及条件

交流对象年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连续任职满6年及以上的在任校长(含其他校级领导)和在岗专任教师为交流对象。介于我县实际,药家湾小学原则上不限任职年限,农村学校交流教师原则上不限定年龄和任职年限。不在交流范围的校长(含其他校级领导)和教师,如本人有交流意愿的,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下,经所在学校和县教科局审核批准后可纳入交流范围。

“双挂”工程的对象年龄需在45周岁以下;

原则上具有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称号或获得县级及以上表彰的一线优秀教师;

其他优秀的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均可入范围。

三、工作要求

1.为稳妥推进交流,2020—2021学年度农村学校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交流人数(见附件)。

2.县直学校选派交流支教、“双挂”教师时要统筹考虑,既不能影响本校的教学,还要照顾交流的实际效果,交流、“双挂”教师的优师比例不得低于20%(优师是指具有中小学一级的教师职务或省特级教师,县级以上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等)。

3.“上挂”教师每人每期补助资金21600元,县直学校支教、交流、“下挂”到农村的教师,按规定享受农村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4.县直学校校际交流轮岗教师的期限原则上为三年,城乡交流至少为一年,“上挂”时间为3个月,“下挂”时间为一学期,但在交流、“下挂”期内表现不好,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教师不得返回原学校,更不得评模评优、晋升职称。

5.积极鼓励县直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支教满1年的视作农村任教经历。

6.评选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新秀等,必须具备在边远农村学校工作一年以上的经历。

7.评聘中小学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均须具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和支教交流经历。参加援疆、援藏工作1年以上视为支教经历。客观上不具备到农村任教条件的中、高级教师,其参加指导、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或其他教育扶贫工作经历可视为具有相应经历。

8.校长交流轮岗的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每次交流的年限按照校长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确定。校长、副校长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连续任职时间可根据工作需要予以延长。根据工作需要,校长交流轮岗科不受工作年限制。

9.教师交流可采取“关系动”和“关系不动”的方式进行,城乡交流原则上采取“关系不动”的方式进行。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原有的教师职务及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聘用。交流期间,采取“关系不动”的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拨付到交流学校按考核情况发放。

10.“双挂”工作结束后,选派教师要对“双挂”期间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等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接收单位和派出单位要通过考察和民主评议等方式,对“双挂”人员的综合表现作出鉴定,由接收单位给出鉴定等次(等次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并填写《永和县“双挂”工程教师个人鉴定表》(见附件)一式四份,派出单位、接收单位、人事档案和本人各一份。

四、组织领导

1.教师校长交流计划由县教科局和各盟区、集团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制定,由县教科局人事股统一安排,各盟区、集团具体组织实施。

2.交流教师考核评价由现所在单位进行。

3.对拒不执行交流轮岗、“双挂”计划的校长教师,扣发当年度绩效工资,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等次。

某某县教育科技局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第6篇

日前,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县(市、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意见》自2015年3月3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0年3月30日。

以校长教师流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字〔2014〕4号),都对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提出了明确要求。

目前,我省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校长、教师资源在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流动性差、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导致城区出现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的重要因素,同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见》即是在此背景下出台。试点先行、逐步推开,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均衡 《意见》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均衡发展的原则,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师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工作目标是,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的目标。

文件规定,校长交流轮岗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不超过2届(每届任期一般3-5年)。教师交流轮岗人员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已聘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超过两个聘期(每个聘期一般3-5年),应当交流轮岗。交流轮岗重点是: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文件强调,城镇学校、省市规范化学校、已聘高中级教师职务达到或超过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的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应交流教师总数的10%,其中初中段高级教师、小学段高中级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教学能手和县级以上优秀教师等要占一定比例。交流轮岗形式有: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团队交流、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支援等。

交流轮岗方式:一是个人申请交流。符合交流轮岗要求的校长、教师本人提出申请,或不符合交流轮岗要求但自愿申请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经学校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进行交流。二是学校推荐交流。学校根据教师交流的有关规定和本校教师队伍实际,制订交流计划。主要依据教师在本校连续任职时间和个人申请,确定符合规定条件的校长、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交流,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实施。三是岗位竞聘交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的编制、岗位空缺情况,统一组织县(市、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校长、教师参加岗位竞聘,择优交流轮岗。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机构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校长和教师队伍均衡配置要求,制定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方案,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激励机制、保障措施有力

关于激励机制,文件规定,积极探索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设立中小学高级、正高级教师岗位,适当增加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和薄弱学校中高级职称岗位,在特级教师评选中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适当倾斜。在职务(职称)评聘和特级教师评选工作中,要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正高级教师职称和评选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镇学校交流、支教教师)、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后,按原有的教师职务及岗位细分等级聘用。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长。在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工作中,要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对从城镇交流到农村偏远地区的校长教师,加大倾斜力度。加快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切实解决到农村任职任教的校长教师食宿问题。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针对性培训,纳入各级校长、教师培训计划和项目,并予以优先安排。对参加交流轮岗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在有关评先树优活动中优先考虑。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第7篇

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我镇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机制,不断均衡协我乡学校发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根据《关于印发《威宁自治县优质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管理办法》的通知》(威教通【2015】37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建设、骨干教师支教、特岗教师设置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一、交流原则

合理配置师资,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二、交流方式

1、交流以轮岗方式进行,轮岗期间人事隶属关系不变,轮岗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2、因工作需要或个人申请,经教育管理中学同意后可在全乡小学范围内交流。

3、按照统筹兼顾原则,采用个人申请与组织统一安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1)列入应交流范围的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情况自主申请轮岗交流。

(2)交流学科应尽可能做到全覆盖,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相对薄弱学科应重点进行交流;

(3)各校要根据来校轮岗的骨干教师情况和本校交流报名情况,确定数量相等、学科对应的非骨干教师作为轮岗交流的对象;

(4)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交流对象由教育管理中学统筹安排;

(5)涉嫌违法违纪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或司法机关审查或因病不能保证正常工作及孕产期的教师暂不交流。

(6)鼓励优秀教师、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申请到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为一年。

(7)从2015年起,凡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在任现职期内,必须要有1年及以上在村级学校任教的经历。

(8)服务期满后,原则上安排回原学校任教。

三、交流对象和比例

1、交流对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在一所学校工作期限满3年及以上的教师(含校长、中层干部)。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专任教师因工作需要或本人自愿,也可列为交流对象。

2、交流比例:中小学阶段各校参加交流的教师数量,原则上从2015年起到2018年止,教师总人数的5%逐步过渡到15%。

四、轮岗名额安排:

按照学校教职工欠缺计算出应交流的校长、教师总数,教育管理中学核定学校编制后公布当年应交流的各中小学教师数量。

五、相关规定

1、自2015年起,凡申报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和参评乡级以上(含乡级)优秀(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易校交流任教的经历;拟提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候选人原则上在本级教师职务任职期内要有易校交流任教的经历。申请交流人员在本次未交流的,经教育管理中学审核后可申报(参评、提任),但在下一必须轮岗交流。对认真完成交流任务,成效显著的人员,在职务提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和考核中,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2、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的人事关系原则上保留在原学校,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不变。如交流人员申请调入流入学校,经审核同意后按相关规定办理调动手续。

3、交流的教师由流入学校对交流人员交流期间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一年后可以申请回原学校;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由组织作出相应处理,并在次年教师轮岗中继续轮岗;考核结果“合格”后方可申请回原学校。

4、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参加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按流入学校的绩效考核结果由流入学校兑现奖励性绩效工资。各校在绩效考核中,对认真履行交流职责,教育教学效果好的交流人员,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

5、交流人员考核由原学校考核,流入学校出具工作证明。

6、对拒不执行学校交流安排或虽参加交流,但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等次的人员,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三年内不得推荐评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五年内不能提拔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其中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缓聘,并扣发部分或全部奖励性绩效工资。

7、各校要严格执行交流工作纪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执行交流规定,不得漏报、瞒报应交流教师,不得借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打击报复教师。广大教师要服从大局、服从组织、服从安排,自觉参加交流活动。教师交流工作的推进情况,将作为学校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交流程序

1、各校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并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交流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

2、初定人选。根据本制度和中心学校核定的人数,各校在教师自主申请的基础上,学校确定初步交流人选,并于每年7月20日前将轮岗交流报名汇总表和拟交流人员名单报教育管理中学教育专干人员处。

3、确定名单。教育管理中学汇总全乡交流人选后,确定正式交流人员,并通知相关学校及轮岗交流人员。

4、正式到岗。交流人员应在流入学校开展聘任工作前报到,并由流入学校聘任相应岗位,于新学期前往流入学校工作。

本制度解释权属新发乡教育管理中心。

新发乡教育管理中心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第8篇

甘肃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出台 《关于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均衡配置。

意见规定,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职两届或任满8年的均应交流。交流教师的比例一般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各类名优骨干教师应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30%。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的经历将作为晋职晋级的必备条件。

甘肃要求,各市(州)、县(区)政府要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体系,并作为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的重要指标。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三个度” 第9篇

当前,实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是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通用举措。我以为,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重在把握认识度、適切度和调适度。

在日本,教师交流的目的在于唤醒教师的职业热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在我国,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主要目的在于均衡、优化师资配置,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我国施行的校长、教师交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为了给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的乡村教育撒下一粒火种,传播一种新理念,引发一场教育观念乃至教育行为上的革命,进而带动一个地方教育的转型发展。因此,选派的校长和教师比例并不是特别重要,关键在于选派的人员一定要有热情、有理想、有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二是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切忌存在短期意识。短期意识必然产生短期行为:或是虚于应对,或是急功近利,这样都对学校发展不利。为不同地区、不同教育资源的学校找到发展的路径,为农村和山区的教师、学生找到自我发展和超越的路径,并执着而成功地点燃他们的职业梦想、教育的梦想和生活的梦想,这是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终极目标。三是高层次的校长和教师交流是出于校长和教师的自觉、自愿。真正意义上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一定是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区域内中小学办学各具特色,校长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梦想和专业特长作保障,让校长和教师到适合他们的学校,成就他们的价值和梦想,带动一批学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没有校长教师的以人为本,很难产生理想意义的以生为本,也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更难实现轮岗交流的制度设计初衷。

校长和教师交流的适切度在于解除校长教师的后顾之忧,破解操作层面的难题。教育学中有一个“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成功的学习就在于激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实,教师交流仍可借鉴这一原理。好比说我们把城区学校、城郊学校、农村和偏远学校作为一个层级区域。首先,我们可以在同一个区域实行大面积交流,保证校长教师的交流面,既能带动一所薄弱学校实现“逆势”发展,又能保障原有优质学校的持续发展;其次,采取递进的方式进行第二个层面的交流,即城区到毗邻的城郊,城郊到相邻的农村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一方面能较好地回避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所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另一方面,相邻地区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教学方式差异不大,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可以很快融入新的学校,开启一段新的教育生活。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第10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明确提出:“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将此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关于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从定期流动、支教、对口支援、教育联盟、走教、送教下乡、优质教师资源辐射等七个方面对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到底对教师、教育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果要在全国推广开来,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阻力?小编整理的材料,值得一读哦。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育部将在五个方面加大推进小组教师交流轮岗的改革力度:

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和择校问题的解决,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根据各地实践经验,明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之间的校长教师交流。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

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扩大智力交流的覆盖范围。

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

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实现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轮岗”,弱化教师的校籍,目的是让不同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起来,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轮岗”也是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实行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推进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求的践行。

校长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促进教育均衡的既定目标,有力地推动了薄弱学校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校长的成长。毕竟,交流轮岗在一定程度上让校长、教师消除了职业倦怠,重新找到了职业成就感,找到职业专业成长的舞台。

通过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有效地盘活了优质教育资源,不仅让薄弱校变了样,也让很多老师有了很好的发展。让教师克服倦怠感,找到更适合的舞台。

好教师遇到差学生,师生之间如何更好地适应。师生之间的相互适应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在学生就学期间频繁调换教师,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教师适应学生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同学校的教师已经摸索出一套对于本校学生有效的方法,换到其他学校这些方法可能就难以奏效了,因为学风变化了,学生变化了,教学团队变化,指导思想变化了。因此,一个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到一个薄弱学校去教学,可能变成一个蹩脚的教师。

不同学校特色文化不一样,如何更快地融入新学校。学校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沉淀形成的,教师轮岗制度必然对学校特色产生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学校的声誉因为优秀师资的轮岗而受到影响;二是学校的学科特色因为相关学科教师的轮岗而受到影响;三是学校校风因为教师的轮岗而可能发生改变。这些无形资产的流失其实就是优质教育的流失。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教师轮岗制度而导致的平均主义,虽有利于均等,但同时又造成了整个教育制度的划一和僵化。而,对于教师而言,到了一所新学校,就面临着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比如有些学校教师之间走的比较近,年轻教师经常在一起交流研讨,而在另一所学校,学校的老师可能都比较独立,都是独自展开研究。

到了差学校,工作积极性受挫,如何及时调整心态调节生活。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许多教师可能远离家庭,因无法照顾子女及老人而分心,使得教学效果变差;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许多教师可能采取冷漠的态度:反正不会在一个学校呆太久,从而减少了对于学校的忠诚;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一些教师可能被强迫轮岗,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消极怠工;因为轮岗制度的实施,一些教师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寻求权力的支持,使自己能够轮岗到对自己有利的学校„„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既然轮岗不可避免,则不如既来之,则安之。要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适应新环境。当然,遇到很多生活、工作中的困难,需要学校、校领导给予协调解决的,应当以正当理由提出来,比如说工资待遇上的显著差别,距离家里更远、无法很好照顾孩子老人的实际困难,应当通过与学校协商的方式积极进行解决。同时,对于教师而言,要把交流轮岗制作为一项义务,教师的流动是在聘任你的时候,已经规定的一种义务,而且他也是一种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而且,广大教师更应该认识到,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说,教师的流动增益其所不能,对自己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校长教师将全国交流轮岗 第11篇

2013年12月03日06:35来源:法制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原标题:校长教师将全国交流轮岗

本报北京12月2日讯 记者张维 为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教育部正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将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教师将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近日表示,从县(区)域范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做起,率先在县(区)域内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起来,逐步将这项制度拓展到市域、省域乃至全国。

刘利民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不能走日、韩等国整齐划

一、“削峰填谷”的老路,也不能走英、美等国任由市场配置教师资源的弯路,而是要“保峰填谷”,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赢”。

根据统计,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开展了改革试点。

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将明确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加快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第12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已全面完成“普九”,进入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目标任务承载着亿万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比实现“普九”更为复杂、难度更大。

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而学校差距大,最大的差距是师资。在基本完成了学校建设任务的地方更是这样。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均衡发展,就必须解决师资均衡配置问题。

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是事关全局的大事,也是件难事。因为交流轮岗直接关系到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等方面的诸多利益,处理不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甚至形成社会稳定压力。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从以下四个方面逐步形成符合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新思路。

一是要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既不能走日、韩等国整齐划

一、“削峰填谷”的老路,也不能走英、美等国任由市场配置教师资源的弯路,而是要“保峰填谷”,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共赢”,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办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二是要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政策兜底与激励引导相衔接,探索流动层次、流动范围、流动类型和流动方式的多元互动。统筹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等硬举措,形成整体推进工作的合力,标本兼治推进均衡发展和择校问题的解决。

三是要制度创新,项目引领。从体制机制层面逐一破除阻碍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性障碍,建立全新的校长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寻求校长教师流动的源动力和长效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的红利。针对困难地区、薄弱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校长教师交 流轮岗的示范项目,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引领和带动这些地区和学校(国外称为“教育优先区”)的教育发展。

四是要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正视区域教育发展的显著差距,不求改革一步到位。可从县(区)域范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做起,率先在县(区)域内将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起来,逐步将这项制度拓展到市域、省域乃至全国。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扩大的思路,不断探索和完善校长教师交流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力求科学合理,既达到交流轮岗的目的,又充分调动广大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关于教师校长轮岗交流的建议 第13篇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交流轮岗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和体现。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权利的保障、条件的提供、机会的均等等多个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尤其是师资水平的巨大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引发诸如择校难等教育问题的原因。政府借助行政手段推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帮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丰富交流者的阅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还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基于此,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长教师交流实践,推动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以山西省的实践为基础,试图从理论上做一些分析,以期对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山西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践探索

通过对全省11市119个区县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现状进行专项调研,回收有效问卷242份,对相关统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看来,2014年全省共有56028名教师、3623名校长参加了交流,约占全省教师、校长总数的10%。具体讲,全省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从交流时限上看,全省11个市对教师交流期限的明确规定有5种类型,各县区在具体执行中根据实际需要划分了以下几种期限,分别为:1年、不少于1年、1~2年、2年、不少于2年、2~3年、1~3年、3年、不少于3年、6年等,此外还有县区是根据交流期间的表现延长交流期限、根据交流区域缩短交流期限、将每月几天进行累计来计算交流期限、没有具体标明交流期限等。其中,规定交流年限为3年或不少于3年的共有44个县区,占到所有报送方案县区的近6成;有7个市的19个县区规定为1年或不少于1年;有三个市的3个县区规定为1~2年或2年;有8个市的28个县区规定为1~3年、3年或不少于3年;吕梁市的离石区规定教师交流年限为6年;临汾市的浮山县、侯马市、忻州市的代县、河曲县、大同市的开发区、浑源县、吕梁市的交口县、方山县等9个县没有明确规定教师交流年限;有3个市的15个县区对交流到偏远地区或艰苦边远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交流期限做了调整。

另外,从校长交流时限来看,多数市地规定在同一所学校任职2届的校长必须交流,部分县区也可延长至3届,但最多不可超过3届。从各县区资料看:78个县区方案中有51个县区(65.4%)没有明确提到校长交流期限,27个县区(34.6%)对校长交流期限做了明确规定;3个市的6个县区规定校长交流期限为1年或不少于1年;5个市的22个县区规定为3年或不少于3年。最后,临汾市吉县规定校长交流到艰苦边远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的,交流期限不少于2年。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交流任职三年以上的效果较好,时间太短作用不明显。

第二,从交流走向上看,全省教师交流走向总体呈现立体、多维、下沉趋势。在11种走向中,“城乡交流”成为主流。具体来看,晋中、晋城、长治、忻州四个市的市直学校参与了其中8个县区学校的校长教师交流;其余7个市的教师交流均只在县所属学校之间进行;县以内学校教师交流主要是单向、双向、多向三种走向,其中以多向和双向交流互动为主,它们占到总交流比例的95%,主要表现为“县到乡、到村、到点”、“乡到县、到村、到点”、“村到县、到乡、到点”、“点到县、到乡,到村”、“县到县、乡到乡、村到村、校到校”五类。实践表明,跨区域交流的效果比较明显。从统计数据来看,78.5%的县交流走向中有“县—乡”,76.6%的县有“乡—县”,64.5%的县有“乡—村”,61.7%的县有“村—乡”,“村—村、乡—乡、校—校”的同类学校交流比例较小。

第三,全省各市县交流人员选派方式有12种,主要为具有中教二级及以上职称的中青年教师。选派方式既涉及校龄、职称职务、经历,还兼顾教师的发展需求和个人情况,如按照校龄从高到低的顺序予以安排,从教时间长的优先交流,以及有申报高一级职称或有提拨愿望的都优先向下交流,还有些是超编学校优先交流到空编或缺编学校。总体来看,中教二级以下的教师参与交流的较多,约占总数的70%多,一方面是这部分老师年轻,相对好调配,另一方面是他们有发展的硬要求,此外,原单位也觉得让他们交流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第四,从学科上看,主科(语数英)和其他12个学科的交流教师比约为7:3。具体来讲,语文、数学两科交流教师共占所有交流教师总数的54.75%,英语学科教师占总数的13.31%。其他12个学科分别为:思品5.46%、物理3.87%、体育3.56%、历史2.91%、音乐2.81%、化学2.71%、生物2.33%、美术2.28%、地理2.24%、信息技术2.18%、科学0.01%、综合0.01%。其中“科学”与“综合”学科交流教师只有阳泉市的3名“科学”教师、2名“综合”教师。另外,有很小一部分(308名)为“教学管理与其他岗位”参加交流的教师,其中,长治市“教学管理”岗位参与交流的教师最多,有54人。

第五,从年龄上看,中青年教师占到了交流教师总数的八成以上。根据统计资料分析,44岁以下教师占到了交流教师总数的82.6%。其中,阳泉、长治、晋城三个市35~44岁之间的教师比例分别为56.7%、56%、49%;晋中、吕梁、太原三市35岁以下教师比例分别为55.5%、54.8%、52%。(详见表1)

表1 2014—2015学年参与交流教师年龄段、数量及占

所有参与交流教师总数的比例

可见,经过几年的政策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无论在力度上还是范围上都有了较大的加强。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对全省“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教师专项计划的执行奠定了很好的政策支持和氛围建设。其次,它撼动了“教师固化的身份和岗位”,让教师、尤其是一些优质教师和想要晋升职称和提拨的教师有了危机感,不得不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将示范、引领作为职业责任。这种导向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不少的震动,尤其在县区里,教师的能力和作用即将成为决定你的职称、岗位设置和工资待遇的基本指标,尤其对35岁左右的教师来说,教师职业似乎已经不再是原来一劳永逸的职业,晋升职称、职务不再是紧靠教龄、关系就能办到。职业危机的出现已经为每一位教师竖起了职业标杆。

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中的困难

“校长教师交流”的做法源起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主要是在公立学校实施,这对本国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的作法,并从国家层面上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山西省这样一个优质校长教师本来就很短缺地区,加上近年来校长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增幅普遍不高的背景,使得这项政策实施中存在诸多困难,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校长大部分都具有行政级别、专业技术职务的双重身份,不同等级的岗位工资、津贴标准各不相同,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被交流校长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又要考虑校长的行政级别,否则,很难在交流后办理工资关系、职称调转手续等,使得交流校长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受损,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另外,管理和考核难度大,流出学校和流入学校在考核和考核结果的使用方面存在两张皮问题,导致谁都能管、谁都管不了,造成一些优秀教师荒废了业务、损失了水平和能力。

2.保障机制不完善

山西省在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过程中,各种配套政策措施的不完善,给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带来诸多不便。由于交流教师的年龄大多在35~45岁之间,这部分教师家庭负担重,职称评定、提拨晋升“优先”能否落实,在他们心里也并没有多高的信任度。尤其对于已经是高级职称或名师的教师几乎没有任何触动或吸引。同时,对于校长来说,好教师学校离不了,大多派差教师去。因此,各地交流教师徒有形式,尤其是城镇教师交流。农村教师交流回来也是一个回城的跳板。另外,部分条款可能存在损害农村教师利益,城乡交流教师在待遇、条件和保障机制方面存在不平等现象。个别市县鼓励城镇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可占用农村学校的职数评高级职称或获得荣誉。在住宿、生活、交通补助方面各县区强调的多是城镇教师,对农村教师交流进城的保障基本未提,客观上存在城乡不平等现象。

3.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通过运用图谱的方法对全省校长教师交流情境的分析,我们发现本省校长教师交流生态存在“懒得动”“口号响”“照搬抄”“瓶颈卡”“小脚行”“乱动瞎动”等现象,缺乏大思路、系统做法、精细引领。也就说这种政策不够具体、没有针对性、不具备指导意义,落实缺乏对教师、学校和地域文化的关照和研究,更没有借鉴先进理论和实践形成系统的执行机制,因此全省教师交流是政策喊得响、实质行动空得多,雷声大、雨点小。

三、完善山西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对策

要解决教师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一定要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基本目的,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来思考问题。在现有社会运行体制的基础上,教育如何才能形成缩小城乡差距的良性生态?靠简单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是很难解决这一问题的。“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和引领,缩小城乡差距”行动是需要一批优质校长教师以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完成的,这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系统设计。省教育行政部门设定年度目标项目,向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项目指标。第三方介入项目监测,定期回馈项目进展情况,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回馈进行政策调整或配套新政策或提供新资源。最后由第三方提供年度指标完成情况。省教育行政部门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任务,经过几轮实践,应该能在规定时期内完成“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

1.加强对基层被帮扶学校的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基层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了,才可以使交流的校长教师有发挥能力的可能。国外的经验也表明,通过实施倾斜政策加大教育投入是对薄弱学校扶持的基础,借此实现教师生活的保障,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可能安心工作,教师流动就可能从安排过渡到自觉;另一方面,好的教学实施条件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可以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到现代文化,增强学习的动力。好校长和好教师会给薄弱学校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远不是有一个好校长、好教师成绩的提高就能短期见效的,为此,可以尝试建立“校长教师职业津贴标准”,根据他们从事教育职业的时长、工作任务等特点,用津贴的形式表达出来,尤其是要加大对基层教育的补助,让从业者在付出劳动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物质回报,赋予他们从业的精神自信和自觉。国外也有类似做法[2]。

2.改变校长的培养任用机制和教师的业务技能提升模式

学校形象的提升以及与其他学校差距的缩小,从根本上讲要考自身的发展,外力只是机会因素,为此,首先要努力改变校长的任职制度,真正实现靠“德、能、勤、绩”标准来选任校长,使之由过分依赖行政任命的官员转为专业岗位,让校长成为专业人士、教学权威。这样不仅可以赢得教师的信任,使其工作有感召力,也可以防止那些一门心思想着升迁的投机者,也就可以使校长们沉下心来搞教育了。教师业务技能的提升是多渠道、多形式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与帮扶,但关键是要有教书育人的职业品德,尤其是基层学校,没有敬业精神很难有好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能力的核心是实践锻炼,给教师压力、放任务、提要求,倡导用学习的态度去教学,琢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让他们多参与交流,学习别人好的方法,从中得到启示,借助同行比较认识自己的不足,逐渐树立和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

3.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

以一些办学名校为核心和牵头机构,借助行政的力量,将若干所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整合,组成学校共同体(名校集团),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学条件、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管理、师资、设施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借助行政赋权,组建以名校校长为名校集团领导核心,由专家顾问、各分校区校长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学校集团的整体规划,独立处理名校集团内部事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学校运行的规范性问题、帮助协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名校和各校之间的关系可以在地方行政部门的协调下多元并存,模式不要强行划一,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为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在名校集团组建的过程中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整合建立名校集团可以短平快地解决校长教师交流的问题,但其中潜在的矛盾也较多,实际操作必须慎重。

4.强化制度设计,实行人员调配的公开监督

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进教师从基层锻炼做起,在人事管理制度上明确规定。经过基层学校的锻炼后,按照一定的条件标准进行交流,在一定区域内将所有交流状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的监督。对于已经是教师岗位的人员,实施全员定期流动制度,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同学段交流,交流秩序依次为“城乡交流、强弱校级交流”。要按照学段确定流动时间,同学段流动以学段总时间作为周期,比如,小学6年一流动,初高中3年一流动。(2)跨学段流动,小学、初中、高中相互流动,流动年限条件应该是6年或9年一流动;交流秩序依次为“城乡交流、强弱校级交流”。(3)专任教师内跨学科之间的流动,流动年限条件应限于学段总时间,流动秩序依次为“校内流动、校际流动、城乡流动”。(4)非专任教师与专任教师之间的流动,流动年限以学段总时间为准,且应该在本学段进行,流动秩序为“城乡流动、校际流动”。(5)不同学段之间校长流动,流动秩序为“城乡流动、校际流动”。

通过这五类流动,校长教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很熟悉,有利于科学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形成基础教育队伍的“大教育队伍素养”,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做好人才视野、人才质量的好基础。

5.启动“农村优质教师培养工程”

建立以第三方组织的教师招聘制度,推进全省各各市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准入一体化标准,一是挤掉现有地域招聘的水分,二是保障城乡学校录用优秀教师的机会均等,三是确保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的机会均等。[2]建立教师培养基地一体化机制,保障所有教师均可享受到国家、省级优质培养机会,打破现有的“优者更优、弱者更弱”的培养模式。培养基地和培养对象之间应建立“性价比”最大的观点,即培养基地越先进越要派最需要学习的教师去,那些已经很优秀的教师就是不去也会主动自觉地研究提高,鼓励和带动那部分最难动的人才才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

校长教师交流是实现教育均等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前有特殊意义是:关系着政府形象,影响着社会稳定。如何避免政策与操作的脱节、使交流徒具形式、没有实际价值,防止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新的不均等问题,甚至挫伤多方的积极性。既要缩小差距,又要让校长教师主动自觉交流;既要提升薄弱学校,又不影响原来的名校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用高超的智慧和艺术来处理。但不论如何,教育的特殊性一定要牢记:它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所产生的影响具有不可补偿性,好的结果是顺理成章皆大欢喜,负面的结果影响深远切身之痛。因此,各地进行校长教师交流时,一定要客观梳理自身区情,认真对待他处经验,慎重组织实施,及时总结反馈、准确跟进,使政策真正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靳希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朝辉,李海瑛.中日中小学教师交流制的比较及启示[J].当代教师教育,2010(3).

[作者:薛继红(1969-),男,山西临县人,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方案 第14篇

为进一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优化我区学校教师合理配置,全面夯实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础,根据 z 区教育局《z区学校(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交流轮岗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仑教〔2014〕43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 以实现我区学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条 根据区教育局要求,教师校长交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促进均衡。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缩小校际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二)增进激励。通过交流,增加锻炼机会,消除教师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序流动。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纳入区教育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教学点)和城区薄弱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

(四)统筹兼顾。统筹各类学校和教师的不同需求,统筹交流与培养、使用与结构优化,统筹学校需要和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兼顾

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兼顾交流对象的工作、生活和家庭实际情况,保持教师队伍的动态平衡,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五)公开规范。公开教师校长交流办法、程序和结果,规范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切实防止不规范、不公平以致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条 交流轮岗是指事业编制教师从一所学校调到另一所学校工作,并随迁人事关系的流动过程。交流对象为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或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校长(包括其它他中层及以上干部,下同)和教师。

第四条

以下人员可以不纳入交流范围:

(一)男超过 50 周岁、女超过 45 周岁(具有高级职称且选择延迟退休的女教师为 50 周岁)的教师。

(二)已有 2 所及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超过 3 年及以上的教师。

(三)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区教育局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

(四)现承担学校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承担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经区教育局同意,可暂不纳入交流。

(五)下一学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确需留任可暂缓安排,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第五条 以下人员为符合交流条件的对象:

(一)同一学校任职满九年的校长或书记;

(二)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 6 周年的副校级及中层干部;(三)同一学校任教满 12 周年的教师;

(四)夫妻在同一学校的其中一方(符合第四条第一款的对象仍列入交流范围);(五)符合第四条第 2、3、4 款可不纳入交流条件,但在同一学校已连续任职满 15 周年的有关人员;(六)无 3 周年以上非城区学校或 2 所以上学校(幼儿园)工作经历的,获得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城区教师;(七)新分配或从区外调入 z 城区学校满 3周年,未到 z 农村(非城区)学校服务的教师。

(八)其它因工作需要、结构优化,需调整交流的有关人员。

第六条 对没有达到交流条件或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校长,本人申请要求交流的,经所在学校(幼儿园)同意并报区教育局批准也可纳入交流对象范围。

第七条

交流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交流后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 3周年。

第八条 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原则上均要进行交流,区学科骨干及以上荣誉的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的 15%。义务段学校、幼儿园、成人学校每年流动率不少于教师总数 5%-8%。

第九条 支教、借调人员及教育集团内校际交流情况计入其他学校工作经历;中心学校内校际流动计同一所学校工作经历。

第十条 校长交流轮岗工作一般参照《z 区教育局关于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队伍管理的若干意见》(仑教人〔2011〕号)文件进行;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一般按《z 区学校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实施意见》(仑教人〔2012〕12 号)及岗位对等、人岗相适等原则进行,超龄人员视作一般教师进行交流轮岗;教师交流轮岗人员推荐确定的顺序一般按个人志愿、同一学校工作年限、年龄及教学工作特殊需要的顺序排列。

第十一条 激励保障

(一)新任义务教育段学校校长应有在 2 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一般不得低于 3 周年,或在农村学校有 6周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评选省特级教师、区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园长)时,被评选人须具有 2 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得低于 3 年,或在农村学校有 6 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三)参评中级及以上职称,须具备农村(非城区)任教一年及以上的经历;参评名优骨干教师,须具备三年及以上农村(非城区)任教服务经历。骨干教师农村学校服务经历纳入骨干教师考核指标。

(四)在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评选,以及浙派名师名校长培训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优先向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倾斜。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情况报告 第15篇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城加快乡教师合理交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按照《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教育局依托“校长选聘制”和“教师竞聘制”逐步加快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的步伐,逐步形成了“县域内以城镇和农村之间交流为主、乡镇内以山区和坝区交流为主”的教师轮岗交流模式,现将三年来教师轮岗交流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X学校和师资的基本概况

.学校情况: X教育局下辖 X个单位,其中包括完全中学 所,职业技术学校 所,初级中学

所,乡镇中心完小 X个,九年一贯制学校 所,局直示范小学 所,局直乡镇小学 所,特殊教育学校 所,县幼儿园 所。按照区域划分可分为:县城区学校 个单位。

.教师情况: 年共有教职工 00 人,其中公办

人,临聘教师

人。义务教育学校共有教师

人,其中

职条件、自愿报名、组织推荐、资格审查、民主测评、择优确定候选人、考察确定人选、报县遴选委员会审查确定的工作程序进行。选聘确定后的校长与县教育局法人签订聘约,聘期三年。

X教育局为了保证整体教育质量稳步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快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来,不断增强校长交流轮岗的力度。X年全县聘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总人数

人,其中属于城区学校之间交流的校长 人,城区学校之间交流的副校长 人,农村学校之间交流的校长

人,农村学校之间交流的副校长

人; X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总人数 X人,属于城区学校之间交流的校长 人,城区学校之间交流的副校长 人; X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总人数 X人,属于从城区中小学交流到农村中小学的校长 人,城区学校之间交流的副校长 人。

(二)着眼教师发展需要,在城乡间实行教师交流制度 按照把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学校工作需要相结合,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思路。X教育局按照坚持城乡统筹、科学均衡、协调稳定,在编制内从紧用人与工作需要结合,按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择优聘用的原则,用支教帮教、兼职教学、顶岗

换到更合适的岗位进行学习锻炼。

全县 X乡镇中心完小中,X年实施乡镇内支教的有 个乡镇,实施末位调岗制的有 个乡镇。选派支教教师 0人,双向流动教师 人,调整岗位

人。X年实施乡镇内支教的有 个乡镇,实施末位调岗制的有 乡镇。选派支教教师 0人,双向流动教师 0人,调整岗位

人。

(四)着眼于师资培养需要,县域外实施名校交流制度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X教育局依托名校、高校的教育优势,做好国培教师臵换培训,接纳各种层次的支教教师,开展校际间的对口帮扶。X国培教师臵换培训 0人,接纳支教教师

人。X年国培教师臵换培训

人,接纳支教教师

人。X年国培教师臵换培训

人,接纳支教教师

人。

X年东北大学对口帮扶 X教育,开展“校长以创新管理理念、学习管理”、班主任以“班级管理”、骨干教师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学习,依托名校、高校的教育优势,通过校际间的对口帮扶,辐射带动全县中小学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三、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取得的成效

校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校长的成长。

(三)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了质量的提高 各学段情况具体如下:

.高考情况:一是高分人数首突破两位数。我县 00分以上共有 人,比上年增加 人,是上年 人的.倍。二是一本人数再破百人大关。一本上线 0 人,比上年增加 人。其中,文科 人,比上年 人增加 人;理科 人,比上年增加 人。三是二本人数稳中有升。二本上线 00人,比上年增加 人。二本及以上人数达到 0 人,为历史最好水平。

.初中情况:一是高分人数大幅提高。全县 000分及以上 人,比上年的 人增加 人,增长 倍。二是优秀人数稳中有升。0分及以上 人,比上年增加 人,增长.%。00分及以上人数 人,0分及以上 人,绝对人数居第三位。三是整体成绩不断提高。优秀率.%,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比全市低.个百分点;及格率.%,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比全市高.个百分点;及格 0人,平均分(纯文化分)0分,比上年提高 分,比 X年增加 0 分。

.小学情况:优秀学生分布向城区学校集中的格局正在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只有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督导检查,并明确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有了明确的交流轮岗要求和政策支持,才能制定出真正合理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有效的推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思想认识低,轮岗顾虑多

优质学校家长的反对:目前正在享受优质教育的学生家长很多属于社会强势群体,他们竭力阻扰教师轮岗制度。优质学校的校长有担心:派不好的教师去,会丢了学校的面子;派好的教师去,可能会影响本校的教学质量。教师自己有顾虑:因为交流轮岗面临着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和家人、面临着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被迫适应另一个自己并不情愿的新环境的问题,还会顾虑到了新环境中能不能适应,特别是有些优秀教师,怕到了薄弱学校,竞争不过年轻教师,既丢面子,又怕影响自己返回原校。

(五)骨干教师缺,交流效果差

.城乡比例严重失调。X年全县有专任教师 人,其中右甸坝区和城镇学校专任教师 0 人,农村和山区学校

人社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明确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定并出台政策。

(三)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轮岗认识

加强对《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师[ X] 号)等中央政策的宣传,使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深入人心,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加强师资培训,保证轮岗质量

《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明确提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 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 0%。”加强师资培训,培养更多的骨干教师,不仅是政策的要求,更是保证轮岗质量的需要。

(五)突出以人为本,优化轮岗机制

上一篇:写冬瓜的作文400字下一篇:数学教案认识面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