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储备人员培训方案

2024-07-29

中层管理储备人员培训方案(精选10篇)

中层管理储备人员培训方案 第1篇

管理层储备人员培训方案

一、概念和目的1、概念:管理层指项目经理及以上级管理人员,管理层储备人员即是企业为进一步发展变化,预先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之一;

2、目的:当企业逐步发展,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管理层人员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如何进行管理人才梯队的建设,使管理层正在成为核心骨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企业管理最有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将是对其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

二、管理层所需要能力和素质思考

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项目管控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执行力、培养他人的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个人素质和特质包括:自我概念、职业动机、性格特质等。作为管理层,需要具备上述能力以外还需强烈的主观意识、自我定位和职业方向,在性格和品行上需要具备愿意进行团队协作和与他人进行分享的特质;

三、入选条件

1、在施工现场做过全过程造价控制;

2、在本公司工作2年以上;

3、项目经理及以上人员。

四、管理层储备人员培训的方式

培训方式包括教育培训、个人提高、导师辅导、行动学习,其中:

1、教育培训包括:

1)课堂培训:运用内外部资源进行管理知识、技能类相关课程的集中学习与研修。

2)学历提升课程研修:由公司指定或个人申请参加公司外的培训学习活动。

3)外部考察

2、个人提高包括:

1)交流研讨:发掘内外部资源展开高层对话交流及业界优秀标杆企业学习以开拓思维、学习创新;通过读书活动、团队建设活动等选择相关管理主题组织研讨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

2)书籍阅读:通过阅读各类对岗位有帮助的优秀书籍,获取各方面知识、技能及素养的提升。

3)资格认证:通过参加各部门或协会举办的职称/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认证。

3、导师辅导包括:一带一导师辅导、高层示范

4、行动学习包括:

1)工作历练:主导相关工作项目,通过实际工作历练,促进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同时通过发表工作实践案例检验其学习成果。

2)离岗测试:将被培养者的直接上级短暂抽调后,而由被培养者全权代理上级职务。通过对被培养者代理期间的工作的考核,提前发现在管理过程中亟待提升的方面,以便提前规避,防止未来晋升后的不胜任。

3)见习培养:针对不同层级的后备人才,可以作为本系统部门或高职领导助理的形式见习,可以参与各类会议、决策、项目等。

4)跨专业实践:在公司允许的前提下,且本岗位工作熟练的基础上,可以采取跨部门跨专业工作实践锻炼。

五、培训内容

1、专业技术类

1)专业项目参与和操作;

2)专业作业指导学习;

3)行业协会法律法规学习;

4)职业资质考试取证要求等;

2、管理能力类

1)每季度定期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部门职能、岗位职责进行学习;

2)管理书籍推荐阅读,提交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3)定期集中视频教育培训,提交心得体会或观后感;

4)外聘讲师或外送培训机构学习领导力和团队管理能力修炼;

5)公司内部专业组定期案例讨论和分享;

3、个人素质类

1)工作态度:把职业当成你的事业;工作责任心培养;

2)职业态度:阳光、积极心态修炼;敬业精神;工作使命感;

3)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忠诚公司;感恩之心;

4)团队意识:工作分享;顾全大局;

5)内在修炼:情商的自我修炼;

4、培训计划和课程详见《中层管理储备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待完善

六、过程管控

1、沟通机制:加强与后备队的沟通,了解其所思所想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

2、反馈机制:及时将学员课堂表现及学习工作成果反馈至其本人及相关领导;

3、考核机制:实施阶段性考核,对优秀者给予表扬激励、表现一般者给予相应要求和压力。

七、培养考核

1、考核指标:专业知识(50分)、工作能力(30分)、职业素质(20分)。详见《培养实施考核表》;

2、考核数据记录:分教育培训、个人提高、导师辅导、行动学习四大培养内容,每大类根据实际培养情况进行细分;

3、考核结果运用:实施阶段考核,考核得分80分(含)以上者为合格,合格者继续培养,不合格者取消梯队培养资格;

4、每位梯队人员必须确定一位培养导师。培养导师根据培养目标,每月对培养过程进行效果反馈记录,定期向人力资源部报备,人力资源部进行跟踪整理,分析培养效果,以便及时做出方案调整。

七、退出及处罚机制

1、梯队人员在培养期间岗位发生调动,公司可根据情况另外选择梯队人才;

2、培养期间梯队人员出现记大过以上违纪现象,立即停止培养并取消其梯队人员资格;

3、未准时或未向上级领导及人力资源部提交相关报表,屡次沟通不改的取消资格。

八、费用投入及约束机制

1、培养费用涵盖:出差费用、培训费用、考察费用、学历提升费用等;培训费用约束方式为每次培训费所对应的服务年限,年限累计计算。

2、考虑企业为被培养人付出的培养成本(时间成本、实践成本、费用成本),须与公司签订相关培训协议,并顺利取得各项培训或培养合格通过认证,否则,按照协议规定进行一定的赔偿。

3、总费用预算:待完善

八、附件

附件一:中层管理储备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待完善)

附件二: “十佳管理类书籍”阅读推荐(待完善)

附件三:使用量表(待完善)

 《学习申请表》《学习记录表》

 《培养实施考核表》

 《中层管理储备推荐表》

 《中层管理储备培养档案登记表》

 《职员培训协议书》

中层管理储备人员培训方案 第2篇

中基层管理人员及储备干部培训方案

根据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公司于本提出管理层及储备干部培养计划。为了更好的实施对对管理层及储备干部的培养,提升员工自我发展空间和平台,特制作本方案。

一、目的旨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为公司储备一批认同企业文化、具备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知识、掌握团队管理技能、适合于公司的高绩效的管理人才。

二、适用范围(培训学员)

基层管理人员、基层和中层储备干部、中层管理人员。

三、课程内容

1、以《做最好的中层》一书为教材,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使学员学会做为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怎样想、怎样做、怎样超越;并最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及管理能力。

2、中层管理人员在《做最好的中层》一书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领导力提升训练。

3、基层储备干部应加强基础性知识的培训。

4、《做最好的中层》一书的学习阶段

第一阶段 自学记忆阶段

1)由管理人员自学教材,举行培训会,分组、分章节自拟PPT,向其他管理人员讲解教材内容。

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

2)每月进行一个单元的记忆内容考试,满分100分,80分及格,不及格者将负激励100元。

第二阶段 实施应用阶段

1)管理人员应主动将教材内容应用于工作实践,指导部门工作。

2)每月进行学习会,以演讲的形式分享实施应用情况,并进行自

我分析,制定下一步提升计划及实施步骤。

四、具体学习计划表详见附件一《管理梯队培训方案》表格

五、管理人员培训要求

本方案各项培训内容的设置旨在让各级人员竖立良好的心态、明确各自的角色、掌握沟通的技巧和团队管理的技能,以能够达到公司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提升承担更多责任的能力,并最终实现公司目标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统一,因此要求:

1、所有学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培训制度及通知的要求,积极配合完成各

项培训;

2、所有学员应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并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

掌握所学;

3、考试是督促学员自学很好效的方法,也是查检对所学掌握程度的重要

方法之一。人力资源部将对培训内容组织定期的考试,并有一定的奖罚措施;并要求所有驻济南学员必须参加,因出差不能参加者应向培训专员说明,并于返回参加补考。

4、所有学员应及时将培训中的问题及自己在工作的想法、意见、建议积

极的向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反馈,以利于培训工作的改进;

5、学员的上级主管是该学员的第一辅导人,负责对学员的日常指导与督

导,应及时发现学员工作及思想上的问题、给予辅导、反馈给培训专员,共同探讨下一步培训的改进方案;

6、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培训方案的制定、优化及组织实施工作;各部门应

积极配合作好各项工作;

7、每月由培训专员向学员本人及其主管了解学员日常学习、工作及思想

中层管理储备人员培训方案 第3篇

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酒店的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基本稳定, 总体素质较好, 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主要有:一是观念比较守旧, 有较固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 不希望有大的变动或调整, 稳稳当当干到退休就行了;二是年龄差距较大, 某酒店现有14名部门经理, 年龄最大的46岁, 最小的22岁;三是文化程度偏低, 某宾馆12名部门经理, 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名;四是在同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 某酒店客房部经理, 任职已达6年之久, 动力明显不足;五是独立工作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的产生, 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现实的因素, 但根本的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 是选拔培养使用的思路受到限制, 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此, 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 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势必造成酒店领导体制上的“肠梗阻”, 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生存、发展和繁荣。

一、多种思路选拔———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选拔好中层管理人员, 不仅是工作的需要, 而且是酒店如何用人的一种导向。选拔的原则应为:公开公正公平, 任人唯贤, 真情纳贤, 员工举贤, 全方位, 多视角, 重政绩, 重人品, 重能力。

(一) 从优秀主管和领班中选拔

这部分人有实践工作经验, 有基层管理经历, 对专业熟悉, 对员工情况了解, 经考核提拔到部门经理后即可展开工作。这种内部逐级提拔的机制, 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 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有利于专业人才的成长, 可以起到良好的用人导向作用。这部分人提拔比例应占60%。

(二) 从社会有相关经验的群体中选拔

这部分人一般不需要较多培训, 他们大多从事酒店业, 至少有2—3年工作经验, 只要薪酬满意, 岗位相当, 环境认可, 试用一段时间考核合格即能担任部门级领导。这部分人在中层管理人员中的比例应占20%。

(三) 从军队自主择业转业干部中选拔

从2001年开始, 国家针对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安排工作出台了一项新政策, 就是由国家发给转业干部安家费、发给每个月生活保障费, 地方人事部门负责平时管理, 然后走向社会, 实行自主择业。这部分军转干部年龄在36-45岁之间, 军龄在15-20年以上, 基本素质好, 适应能力强, 薪酬待遇要求不高。选拔到酒店后, 经过短期培训, 可胜任办公室、保安部、人力资源部的领导工作。某酒店管理公司就是一个由军转干部组成的民营企业, 领导精干, 凝聚力强, 内部团结, 文化领先, 在哈尔滨市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酒店品牌企业。这部分人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 比例适当提高。

(四) 从优秀大学生中选拔

大学生年龄小, 信息灵, 敢想敢干, 创新精神强。只要本人能够放下架子, 从基层做起, 从小事学起, 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某国有酒店去年为了改善管理队伍结构, 招聘了8名大学生 (全部是酒店旅游专业) , 经过半个月时间的培训 (课程全部由酒店高层或外聘专家讲授) , 分配到酒店各个部门。通过两个月的实践考察, 基本都能胜任本职工作。这部分人占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的比例应逐步提高。

对酒店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应制定中长期规划, 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 逐步形成选拔上的良性循环。

二、多种形式培训———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对中层管理人员要处理好使用和培训的关系, 既要重视实践中提高, 更要舍得花费时间、财力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应本着系统综合、务实管用、短期速成、针对性强的原则, 在内容设置上, 更多的是着眼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不是打基础或安排“初级班”内容。培训的目标是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因此, 在培训形式上, 应多样化, 实用化, 具体化。

(一) 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培训

这种培训层次高, 内容专, 有深度, 听起来很“解渴”。某酒店每年都有组织1—2次专家学者专题讲座, 解决经营或管理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已经形成惯例。

(二) 由酒店高层领导进行综合交叉培训

这种培训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而且可以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知识宣讲, 使中层管理人员了解全局, 把握重点, 熟悉各部, 精于本职。酒店每年可不定期 (最好集中在经营淡季) 组织培训。

(三) 组织专题研讨进行培训

这种培训实用性强, 问题集中, 准备充分, 讨论热烈。酒店可在年初制定几个专题, 或者根据市场变化、内部管理需要临时设置专题, 提前发给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收集材料, 认真思考并形成发言提纲。讨论时, 大家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集思广益, 形成共识。这种方法较受中层管理人员欢迎。

(四) 问卷答题式培训

这种培训形式简便易行, 灵活具体。既可以进行时事政治、市场运行方面的测试, 也可以出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既可以通过问卷了解中层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 也可以利用此种书面形式了解员工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

(五) 组织参观见学进行培训

种子培训形式直观、现实、易接受, 见效快, 有利于中层管理人员开阔视野, 看到差距, 有利于改进工作, 增强紧迫感, 有利于改革创新想, 提高竞争力。某酒店每年都组织2-3次 (餐饮部每月都出去学菜) 到省内、哈尔滨市同类三星级或以上饭店参观学习。有时, 专门派出客房部、销售部、前厅部经理到其他酒店去住上一晚, 亲身体验感受一下 (别人) 的服务。

(六) 选送优秀中层管理人员离职进行培训

这种培训较为系统, 而且精力集中, 效果明显。某酒店几年来先后将7个部门经理送出去脱产培训, 有的长达半年时间, 最短的也不少于一个月。

上述培训形式归根到底, 要求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带着问题学, 剖析案例练, 不拘形式, 重在内容, 进而提高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种渠道使用———成为酒店中坚力量

培训的目的是使用, 是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在对中层管理人员使用原则上, 应特别强调人尽其才, 适才适所, 充分信任, 统而不死。具体渠道是:

(一) 不拘一格, 竞聘上岗

企业用人上的最大弊端就是任人唯亲, 论资排辈。一位在酒店工作多年的高管深有感触的说:“用好一个人, 可以救活一个企业, 反之, 企业就遭殃, 员工就受害。”某酒店在提拔部门经理时, 为防止出现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采取竞聘上岗的方法, 笔试、面试、群众评议, 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酒店去年提拔了3名中层管理人员, 1名是25岁的办公室主任, 1名是26岁的客房部经理, 1名是在酒店工作只有三个月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 在酒店内部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员工在座谈时说:“从酒店选拔任用管理人员的方法上, 我们看到了企业的希望, 干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二) 参与决策, 当好参谋

中层管理人员对基层情况熟悉, 对市场动态了解, 经验多, 信息灵。因此, 一方面, 酒店在作出重大决策时, 应征求他们的意见或建议, 发挥他们的参谋作用, 使决策体现民主, 更加科学;另一方面, 酒店每月应召开一次经理办公会议, 由部门经理汇报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月工作打算, 并对酒店形势进行分析, 使部门经理感受到酒店高层对他们的信任, 从而激发参政议政的热情。

(三) 层次领导, 按级负责

中层管理人员平时最怕也最担心酒店老总事无巨细, 一竿子插到底, 把自己架空。在这个问题上, 一是要把职责和权限制定好, 形成用规章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风气;二是部门经理要负起责任, 在职权范围内尽职尽责, 超出权限的必须请示报告;三是酒店高层领导要信任部属、支持部属、理解部属、关心部属, 对部门经理处理的问题, 即使有不同意见, 也不要在公开场合提出反对或批评, 而放在私下里解决。对部门经理请示的问题, 要及时给予明确答复。对部门经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要给予积极鼓励, 使部门经理感到领导是靠山, 是后盾, 从而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

(四) 目标考核, 奖罚严明

领导者使用干部最忌讳纪律不严, 奖罚不明, 私心偏袒。某酒店通过实践摸索, 建立和完善了中层管理人员目标考核制度和标准, 经所有中层管理人员讨论后实施, 并且每半年一述职, 使绩效评估及奖罚有了依据, 在执行中, 酒店高层领导坚持原则, 该奖则奖, 该罚则罚, 一视同仁, 起到了激励作用。工程部经理在酒店内部装修时, 带领技术人员自己安装门锁, 更换上下水管等, 节约经费1万多元, 酒店按规定给予了相应奖励。前厅部前台收银员工作不认真造成跑单, 前厅部经理当时也在场, 按规定对经理给予了罚款, 并在早会上提出严厉批评。

(五) 多重身份, 全面发展

中层管理人员由于在酒店中的特殊地位, 决定了他们既要当一名经营者, 又要当一名管理者, 还要当一名教练员, 而要在三个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是很不容易的。因此, 在使用上, 应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 发挥他们的长处, 重点提高, 全面锻炼, 成为复合型人才。比如, 培训同一类员工时, 可以指定部门经理轮流授课, 人人都当教练员。某酒店采取这种方法, 使所有中层管理人员基本都能胜任本职岗位的培训工作。

(六) 岗位轮换, 克服惰性

当某个部门经理在同一岗位工作了两年时间以后, 就容易麻木僵化, 看什么都习以为常, 反应也会越来越迟钝, 到最后甚至会产生职业厌倦情绪。为此, 酒店高层领导应对部门经理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使他们始终有新鲜感, 有压力, 同时也会产生动力。实践证明, 只要条件允许, 这种岗位轮换制对于酒店的经营和管理, 对于部门经理个人成长进步都是大有好处的。

四、多种方法关爱———增强主观能动性

在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选拔、培养、使用工作的同时, 酒店高层领导还要注意从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 使他们感受到酒店大家庭的温暖, 这对于增强酒店凝聚力, 促进他们自身增强工作主观能动性, 都是大有益处的。

(一) 要在思想政治上关注他们

酒店应总结和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倡导健康、进步、向上的人生理念和服务理念, 树立传统及现代人文精神。有条件的酒店, 应建立党、团、工会、妇联组织, 用现实的理想、信念武装全员头脑, 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宣传中层管理人员各类典型模范,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风尚, 养成诚信、友善、助人的职业道德, 使所有中层管理人员都能成为政治坚强、思想进步、专业过硬的酒店中坚力量。

(二) 要在工作学习上关心他们

努力构造和谐酒店, 积极创造快乐工作, 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工作、学习便利条件。支持他们大胆工作, 敢想敢干, 勇于创新, 支持他们刻苦学习, 善于总结, 不懈钻研。对工作学习上特别突出、取得较大成绩的, 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三) 要在生活家庭上关照他们

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上承载着很大压力, 生活家庭上也同样面临困惑。酒店高层领导应从长远着想, 尽可能维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对确有较大困难的, 可动用总经理专项经费或福利费给予救济, 对因病休息或住院治疗的, 应号召全员奉献爱心, 给予资助。要关心他们的老人和孩子, 不定期到家中探望。要关心年轻管理人员的婚姻大事, 提出建议, 恰当点拨。要关心员工餐、员工宿舍的管理情况, 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利于身心健康、利于内部管理的文化娱乐或郊游活动, 使酒店经营兴旺、管理有序、生活丰富多彩。 (调研单位:哈尔滨友谊宫、哈尔滨华旗饭店、省民航大厦、帕弗尔宾馆、昆仑大酒店、哈尔滨鑫鑫宾馆、中康蕾博尔大酒店、哈尔滨西苑宾馆、香江世纪大酒店、华梅西餐厅波特曼西餐厅、北来顺饭店)

摘要:中层管理人员处在酒店组织机构的中间位置, 既是经营者, 又是管理者, 还是培训者, 承上启下, 举足轻重, 地位重要, 作用明显。目前酒店的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基本稳定, 总体素质较好, 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主要是观念比较守旧, 年龄差距较大, 文化程度偏低, 在同一个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 独立工作能力不强等。酒店高层领导必须适应新形势, 研究新问题, 探索新路子, 把对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拔培养使用问题摆上重要位置,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和抓落实的作用, 保证酒店健康平稳持续发展。

构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 第4篇

【摘要】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迫切需要设计一套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开发相适应的培训体系,进行有效的培训开发,以提高他们的管理绩效,适应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构建

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边缘化的趋势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企业竞争转向对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和适应新的竞争方面的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所认识,对处于企业竞争力核心地位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更是倍受重视。

一、中层管理人员的概念

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可能享有部门或办事处主任、项目经理、单位主管、地区经理、部门经理的头衔。中层管理者是在任何结构、形态和产业的一切机构里,一个拥有自己所辖的下属(员工或低一级管理者)、同时向更高一级管理者(总经理、董事会或高层主管)负责,并通过贯彻,传达,计划和实施调动、指导和控制员工来完成整个组织目标的管理者。

任何组织的中层管理者都是充满了责任和挑战的经营群体,他们承上启下、协调资源,为组织的长久发展而尽职尽责作为中层管理者,既要严格贯彻组织高层的战略意图又需要结合本部门具体状况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下属积极性,发挥团队的合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坚定地执行计划,进行具体的操作运营,这是组织中难度颇大的工作。因此组织中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

在一个公司中,人数众多的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运行的中流砥柱,但是一般而言,公司对他们的培训并不足够。实际上如果仅仅从培养能使用的中层管理人员这一目的出发,往往会照成中层管理人员和企业所真正要求的人才完全脱节,他们只是单纯凭高层管理者的意思塑造出的“很听话和什么事都肯做的中层管理人员”。这种想法如果扩展到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就会使组织里的每个成员,只是墨守成规地完成上司的命令而毫无变化。虽然领导效率会提高,然而其缺乏判断及思考的能力,最后总也必将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绊脚石。下面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一下对中层管理人员加强培训的目的与益处:

1.训练中层管理人员成为办事能力很强的人

必须给与中层管理人员实践学习的机会,也要训练中层管理人员成为一个行事小心的人。工作认真并不代表中层管理人员对整个工作状况非常了解,于是一心栽培工作认真的中层管理人员,殊不知认真的态度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他可能对整个工作概况全然不知。为了解中层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认识有多少,就必须经常询问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的目的为何,以及基本知识是否明了。

2.训练中层管理人员成为企业真正的中流砥柱

尽管企业不断地高喊教育人才的口号,然而真正负责任,肯为训练中层管理人员而作长期计划的公司高层管理者,却不多见。尽管有部分公司已经把训练中层管理人员成为优秀人才作为企业的重要方针,并没有真正去实行。至于要培养优秀人才,从其上任的第一天,就应该开始实行。

3.形成组织内部的独特文化,即企业文化

借此可以强化中层管理人员的团队精神以及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可以实现在组织内部的交往规范的教育。由于这种培训操作起来较为困难,不少高层管理者经常利用外部力量做集合教育或是简单地喊喊口号,这种鉴于多半是依赖行政人事部门的力量在进行,往往中层的能力增长见效甚微。

重要的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发挥自身的力量,使自己领导的组织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刚上任或对这种教育方式不太了解的高层管理者而言,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充实内在涵养,这是一个成功管理者的必备条件。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弄清了上面三个目的之后,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长足的发展。

三、构建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

1.培训内容的选取

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其内容十分宽泛,并且会因行业特点、岗位职务和企业发展战略不同而各有差异。其中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营销技巧,管理技能,团队建设,谈判技巧,MBA课程等方面的培训应加以重视。总体来讲,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战略思维能力,行业发展研发能力,团队建设能力等的培训。

2.培训方式的选取

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同于基层及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对是否会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经常采用的有效的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培训、合作培训、外包培训,网络培训、自助培训等。另外培训与岗位轮换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改变中层管理者的工作部门或岗位,到各个工作部门去丰富工作经验,扩大对企业各个工作环节的了解,以使他们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或其他岗位的职责有更全面的了解。培训参与企业决策同时进行,让中层人员参与企业高层次决策,就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管理人员的奖酬机制,部门之间冲突的协调等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促使中层管理人员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再在培训中寻找差距。

3.培训方法的选取

管理类培训的对象是成人,通过培训应使成人的观念和行为有所转变。实践证明灌输和强制性学习的教育方式效果极差。真正深人人心的培训必须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展开,并辅之以特殊的技巧。在培训实践中被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包括研讨法、调查培训法、模拟法和案例法,“三明治”式培训和体验式培训应作为今后在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努力实践的方法。

4.建立培训评价机制

(1)监督指导。培训组织者对培训的组织实施应进行监督与指导,重点做好课程内容先后次序的安排与协调。

(2)分析和修正评价标准。根据信息反馈,对原定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和修正,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培训效果。

(3)评价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两层意义,即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以及受训者通过培训后所表现的行为的评价。整个培训效果评价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对培训课程内容是否合适进行评定,通过组织受训者讨论,了解他们对课程的反映。

第二阶段,通过各种考核方式和手段,评价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第三阶段,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受训者的工作表现来评价培训的效果。可对受训者前后的工作态度、熟练程度、工作成果等进行比较来加以评价。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变革的组织者和推进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通过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培训中将企业文化融入中层管理人员的文化体系之中,从而稳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忠诚度,使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培训可以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留住核心人才,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及凝聚力。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春锋,杜以升,陈澎.企业中层管理者的现状与思考.煤矿机械.2004(11):135

[2]金延平.人员培训与开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宋克勤.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郭京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名企中层管理者培训揭秘

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第5篇

一、目的

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是公司的中流砥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培训旨在使中层管理人员明确公司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培养相应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才能。使其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以适应公司的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实力。

二、适用范围

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竞聘方案 第6篇

员、总会计岗位竞聘方案

根据我行实际工作需要和干部队伍状况,经市行党委研究,决定在全行范围内公开选拔一级支行副行长2名、二级支行行长2名、总会计4名。结合《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二级分行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工银豫党[2003]75号)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竞聘工作在市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市行成立竞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王海燕任组长,其他行级领导任成员,全面负责整个竞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负责全行竞聘具体工作。

二、岗位竞聘原则

(一)公开原则:竞聘的岗位、数量、报名资格、条件及主要操作程序予以公布。

(二)竞争原则:严格竞聘程序和手段,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通过必要程序达到鉴别和取舍的目的。

(三)平等原则:对所有应聘者一视同仁,不人为地制造不平等的限制或条件,为所有人员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

(四)级能原则:量才录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五)全面原则:对应聘人员从品德、知识、能力、智力、心理、工作经验和业绩进行考核,全面了解、合理使用。

(六)择优原则:科学考核、精心比较、慎重筛选、优中选优。

三、竞聘条件与资格

(一)基本条件

1、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金融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我行事业,维护我行利益和统一法人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要求。

3、熟悉银行业务,具有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组织能力、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4、具有改革意识,注重学习现代商业银行理论和业务知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5、正确行使权力,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谋私利,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6、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谦虚谨慎,善于团结同志,包括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7、身体健康。

(二)资格要求

1、竞聘一级支行副行长、二级支行行长、总会计岗位,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金融工作5年以上, 并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岗位任职的经历。

2、竞聘一级支行副行长、二级支行行长岗位,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银监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

3、竞聘总会计岗位,须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具有助理会计师(含)以上职称,无严重违规史,有分析处理会计核算业务(含会计结算、现金、个人金融)问题的能力。

(三)其他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中层管理职务:

1、因工作失误或经济案件给任职机构造成重大损失并负有个人责任或直接领导责任的。

2、个人负有数额较大的负债且到期未清偿的。

3、提供虚假材料和工作业绩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四、竞聘与聘用程序

(一)发布竞聘信息。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行发布竞聘岗位名称、职数、竞聘条件、报名时间、地点、方法等。

(二)报名。竞聘人员填写竞聘申请表,并在11月3日17:30前报送竞聘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力资源部)。逾期不再受理。

(三)资格条件审查。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岗位竞聘条

件与资格,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四)组织竞聘。通过竞聘演讲、组织考察、党委讨论决定、公示、报批、办理聘任手续。

1、竞聘演讲。竞聘演讲拟定于11月4日,地点在第二会议室。评委由行级领导、有关部门经理和职工代表组成;根据省、市分行干部考核办法有关规定,评委权重为:行长权重30%、其他行级领导总权重40%、部门经理和职工代表总权重30%。

2、组织考察。根据竞聘人员演讲结果,由党委确定考察对象,组织部门进行考察。

3、党委讨论决定。根据组织考察结果,结合任期考核情况由党委进行审定。

4、公示。对拟定人选公示7-15天;

5、稽核。原任职务需离岗稽核的,按规定进行稽核;

6、报批。拟任的一级支行副行长报监管部门审批。

7、聘任。公示、考核、稽核、报批均无问题的由市行聘任。

五、竞聘规则

1、竞聘顺序。第一阶段:一级支行副行长岗位竞聘演讲;

第二阶段:二级支行行长岗位竞聘演讲;第三阶段:总会计岗位竞聘演讲。各阶段岗位竞聘演讲顺序按姓氏笔画,依次上台演讲。

2、演讲主要内容。

①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简历、原任

岗位、竞聘岗位及优势。

②工作业绩。2007、2008 1-10月责任目标完成情况。③工作思路。

④工作目标。2008年底达到的目标;2009年和2010年在2006年目标基础上的年递增率。

3、评分项目及权重。工作业绩权重40%、工作思路及目标50%、表达能力5%、仪容仪表5%。

4、演讲时间。限时5分钟。

5、第一阶段岗位竞聘落聘后可报名参加第二、三阶段岗位竞聘,只需报名(必须在下一阶段开始前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当面报名),不用重复演讲,评委根据第一次竞聘演讲情况进行评分。

6、党委指定由人事、纪检部门及职代会代表担任计票、监票人员。

附件:竞聘报名表

中层管理者培训方案 第7篇

一、背景分析

围绕岗位职责制,加强内控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激励体制,配合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2012年的中层管理者培训工作重点将是在提升卓越领导力与高绩效执行力的基础上,转变管理观念、改善管理方法,提高员工责任心及企业归属感。此外,宣导公司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降低员工流失率将作为管理者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也为培训工作指出了课题。

二、培训的指导思想

1、工作就是在培训。通过培训与工作的结合,使管理者找到岗位定为,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对员工层进行全方面指导,进而改善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态度。

2、部门负责人及各直线领导为企业兼职讲师,建立一支工作经验丰富的内训团队,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

3、利用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带动全司学习型企业的发展,为员工树立楷模,调动全司员工培训积极性。

4、营造培训即享受福利的氛围,消除被迫式、强压式学习的势头,从中层管理者入手,让每位学习后的管理者能学以致用,并通过转训的形式带入到各部门团队中。

三、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使培训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需要进行培训需求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各部门中层管理者及高层管理者,从中高层的角度出发,调查内容包括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培训的组织与安排、培训课程的设臵等。

培训的安排:

1、在培训内容的设臵上,更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重点应放在专业技能提升、团队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领导力与执行力水平提升及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播等方面;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注重理论讲授,联系管理者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行案例剖析与分享;在选择授课讲师上,应倾向于外聘行业专家讲师,也可由公司资深绩优中高管担当;培训时间应放在上班时间内或进行封闭式培训。

2、培训课程的选择

(1)一般适用于中层管理者通用技能的培训包括: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九型人格测试与分析、高级商务礼仪、公关能力、情绪管理、团队复制、压力管理及自我激励。

(2)管理技能及其他培训课程包括:卓越领导力与高绩效执行力提升训练、目标管理、5S管理、激励艺术、高效会议组织、高绩效团队建设。

(3)专业技能课程,针对不同部门岗位,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到岗位技能提升训练、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建设、管理者实务操作等等。

3、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较有效果的方法包括:外聘讲师或培训管理机构的系统训练或保送就读EMBA、由公司专职讲师开发课程并授课、由公司有经验的资深中高管做讲授、公司打造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方便管理者学习。

4、对于以上四种培训方式的建议:

(1)外聘讲师或培训管理机构接受系列课程培训或保送就读EMBA,该方式公司需承担的费用较高,只限于局部表现极为突出的人员,公司决策层认为可安排外派培训人员。建议在外派时与该员工签订规定年限的就业协议,确保培训费用的合理化使用。

(2)公司专职讲师开发课程并授课,一般公司的专职讲师的重点都放在一到三门课程的开发与宣讲上,如:企业文化、服务礼仪、电话技巧、5S管理、公关能力等课程。课程少而精,掌握的内容不够全面,所以具有局限性,需要兼职讲师来补充课程内容。

(3)公司内部有经验的中高管兼职讲师授课,公司内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岗位技能都较为熟悉,公司可挖掘并培养为企业内部讲师,各部门领导、各岗位直线领导、或某个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员都可作为兼职讲师授课。公司可建立内部讲师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和激励措施发展和培养公司的内部讲师。随着内部讲师队伍的壮大,所承担的培训内容的面也越来越广。

(4)建立企业内部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提出各类专业书籍采购计划,统一由公司培训部采购并保管,个人或部门需要时借阅时,可由培训部提供借阅。或者由电子商务部开通公司内网阅览站,不定期上传网络上的优秀书籍和培训课件,让员工有自学的机会。

5、培训结果与激励体系挂钩,为了更好的促进管理者的培训资源,做好身先士卒的楷模榜样,激发管理者主动获取培训热情,公司培训部在搭建培训体系时,应逐步形成培训与薪资、培训与晋升/降职等激励体系的挂钩。

四、2012培训计划

1、培训时间与周期

外聘专家培训与外派培训3—6月/次,具体人员由公司决策层连同培训部决定;

各类专题型内训每月/次,由培训部统一做成全年的培训计划,要求各部门管理者按照培训计划实施;

临时加设的培训需求按每季度的培训需求调查为准。

2、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主题的不同,采取集中讲授、拓展训练、经验交流与分享等方式进行。

3、转训计划

各部门管理者在受训后的一周之内,必须向培训部提交部门内的转训计划,要求转训计划需在训后两月之内完成,并由部门负责人、直线领导向部门内的员工进行转训,确保至上而下的学习与分享。建议转训的时间为每日晨会时间,利用晨会时间将培训内容与工作结合,由管理者做出点评,更利于员工的学习与吸收。

4、培训计划按照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进行进行层层分解实施,具体计划(略)

五、培训效果评估

针对不同的方面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评估,具体如下:

1、培训意见反馈

在培训结束后,要求每位管理者填写培训意见调查表,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质量的反馈意见、对培训组织方的反馈意见、对培训师的反馈意见、对所掌握内容的反馈意见。

2、参训人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由笔试考核与培训心得体会两部分组成,进一步对培训效果评估。

3、训后的改善

培训不能立即看到效果,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考核,以及公司决策层的日常观察工作情况。通过观察考核,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可由公司决策层再次要求其回炉学习或自训,再次考核,直到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在此过程中公司决策层需要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改进意见,反复应用,通过行动—总结—行动—总结,达成培训效果。

4、培训效果的影响与回报

培训部对培训工作作出综合评估,通过客观数据对比与分析,得出最终的培训效果分析报告。包括培训投入与产出对比,绩效管理对比等等。

5、培训不能形式化,要做到有培训、有考核、有提高、有量化。培训部应注重培训后的考评组织和工作绩效观察。每次培训结果都带入个人档案,作为今后的薪酬、晋升/降职、解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培训预算

内训产生的费用主要以书本费、讲师授课费为主,而外训产生费用较大,具体要参照课程收费标准。

(此节暂略)

中层管理储备人员培训方案 第8篇

培训评估是检验企业培训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但同时也是企业培训循环链中最重要、最难操作的环节。科学的培训评估对于企业了解投资的效果、界定培训对组织的贡献、证明员工培训所做出的成绩非常重要。在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时,需要及时地反馈受训者的学习信息,在不断反馈的过程中不断改善。而实际情况是,多数企业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重视不够,只强调培训,在对企业安排培训后,有很少的企业进行效果分析和评估[1];在针对中层管理人员这种特殊群体时,有的人力资源培训部门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切合实际的培训绩效评估方式,只知道简单的考试测评,实际是测评不能体现出培训的真实绩效。虽然国内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献,但大多是针对员工提出的,对中层管理者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也没有系统地分析中层管理者培训效果评估中所存在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培训效果评估的缺失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但由于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培训效果的滞后性,想要客观、科学地衡量培训效果非常困难,所以很多企业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之后不进行评估,所以根本不知道培训是否有效,是否给企业带来了实际意义。这种现状使得培训的作用无法在企业中得到体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扩大化[2]。

(2)培训评估不够全面培训评估工作只对培训项目中所授予的技能和知识进行考核,并没有深入到受训者的工作行为以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和层次上来,只停留在初级层次,评估工作不够全面。

(3)缺乏追踪评估多数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估仅限于培训满意度的调查,以考试或写学习心得的形式反映,且对于这些评估方法的选择也没有科学的依据,评估比较强调培训结束时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和技能,而没有关注学员在日后工作中对新知识、新技能应用效果,是否能够提高个人工作绩效和组织绩效。

(4)未能充分地分析和运用评估结果对培训后学员的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到的信息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同时也缺乏与培训师、学员、培训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公司决策层的充分沟通与反馈,因此造成了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低效使用。

(5)评估缺乏系统的记录管理对每次培训工作的具体评估情况缺乏系统的记录。评估所用的方法、评估的内容、受训者完成情况、测试的结果等记录大多是零散而无序的,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培训评估信息系统,因而缺乏系统的管理。不便于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更无助于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开展。

2 常用培训效果评估方法比较分析

培训效果评估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评估到定量评估、分层次评估到分阶段评估等阶段。目前培训领域较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层次评估法和流程评估法。

2.1 层次评估法

层次评估法的主要代表模型是柯氏模型,其它的模型都是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1959年提出至今,柯氏模型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堪称该领域的经典。随着我国企业对培训效果评估的日益重视,柯氏模型亦已成为我国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主要工具,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培训评估模型主要是针对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对四个层次的评估,能够发现培训的效果与不足,为今后开展培训提供参考[3]。

由于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正确的评估,也许是一个与企业发展战略并不相符的需求;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培训需求,但培训却在企业并不需要的时机开展,而训后才发现这样的培训项目其实没大必要,这就是对企业培训资源(人力、财力、物力)的一种极大浪费。另外,柯克·帕特里克培训评估模型的评估是事后评估,因而对今后类似的培训工作将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但对于本次培训而言,效果的检验无法弥补已经造成的不足,更无法提高本次培训的效果。因而,有必要对这种经典的培训评估模型进行修改,实现培训全过程的评估。

2.2 流程评估法

CIPP模型是典型的流程评估法,Daniel Stufflebeam通过对以前的模型进行完善,将培训评估扩展到整个培训过程,从而提出了CIPP模型。该模型的重要创新之处在于把培训效果评估纳入了整个培训系统,使得培训效果评估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其目的不单纯是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而且还用来指导培训的优化设计。这一模型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真正将评估活动介入到培训的整个过程,不仅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还注重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并且,培训过程中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总结本次培训的经验和不足,其反馈信息会对本次培训的后续项目产生积极影响[4]。因此,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模型。

3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评估模型构建

现在对企业培训效果的评估逐步由单一的受训者个人能力和素质提高的评估到对整个组织业绩提高的评估上来;因此对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更加注重对各类人员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无论是Kirkpatrick的四级评估模型还是Hamblin、Philips、Kaufman的五级评估模型,他们都是从第一层级评估向下一层级评估进行,不可跳跃,而且前几层级的评估都是为最后一层级的评估做的准备,可以说他们的评估活动如果不能在培训过程中进行监控,也就不可能对培训活动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因此,这也是层级评估模型的缺陷。而CIPP模型,虽然显示了评估的全程意义、过程意义和反馈意义,在培训的过程中进行监督与控制,却还有待对“成果评估”等做出更多内容及应用的思考。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发现这些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在运用到不同层次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估上,所用模型难以全面考虑到此类人群的个性特点,其适应性和操作性都需要改善。因此,在人们需要实践运用时,必须根据本组织或本培训项目的实际要求,利用层级模型和流程模型的“互补”关系,对它们进行适当的选择或必要的组合[5]。

由于层次模型和流程模型各有其优点,结合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具体情况,一套完整优秀的评估模型应该贯穿培训的各个环节,所以,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是以CIPP模型为基础,添加层次模型加以改进,建立的评估模型,如表1所示。

3.1 培训前评估

背景和输入层次的评估,实际上也就是培训前对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估。必要性即是否存在相应的培训需求;可行性即培训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有相应的资源支持、对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等。培训需求分析中所使用的最典型的方法有访谈法、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未来的受训人员和他们的上司。具体到中层管理人员培训评估体系,培训评估部门负责对各部门的培训计划进行评估和批准。而对于培训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的工作,则由被培训人员完成并做成计划书,交给相关培训评估部门评估和批准。培训前评估可以了解学员的现有水平,为培训方案的制定以及培训后的评估提供信息。

3.2 培训过程评估

过程性是CIPP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将“成果评估”置于培训过程之中,使评估结果对本次培训后续项目设计和实施产生推进作用。某一个培训环节完成以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培训的进展情况以及学员对于整个培训项目的感受和评价,根据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后续培训项目进行修正,以不断完善培训工作。反应层评估是指在培训结束之后,通过被培训者对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教师、培训场地等要素的直接反应和满意度来评价培训项目的效果,这是一种主观感受。反应评估通常采用调查问卷、面谈、公开讨论等多种方式,这一层次的评估是培训方最能够直接掌控的。因此,每次培训后直接进行课后问卷调查即可。

3.3 培训后评估

即在培训项目结束以后对培训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是整个评估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培训结果进行衡量,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进行评估。则可以借鉴柯式模型,进行三个层次的评估。

(1)学习层评估学习层评估主要评估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知识,以及是否了解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工作中去的。学习评估一般通过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如测试被培训者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但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环境等方式测试被受训者的技能的改善[6]。在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地使用了测试卷的方式,根据不同的课题,事先拟定好相应的测试问卷,在培训后立刻发放,并要求受训立刻完成。

(2)行为层评估主要是评估学员在培训后行为是否有改善,是否运用了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等等。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两个不同时点的评估来进行:培训前行为评估和培训后一段时间的行为评估。评估的方式可以采取观察法、360度评估法等。

(3)绩效层评估由于组织绩效指标的评估比较复杂,培训转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受训者特点、培训项目的设计、管理者支持、同事支持、技术支持、转化氛围和在工作当中应用新技能的机会等。因此,针对绩效层的评估主要是想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由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本身就是难点,不像其他种类员工可以以一些定量指标来进行绩效的考核,管理人员的定性指标较多,所以企业管理人员绩效层的评估必须依赖于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有管理人员的绩效结果。在假设指标完全能够代表管理人员的绩效水平的前提下,灵活弹性的用绩效指标中的某个指标或某几个指标来评估。

由于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的投入和产出都不太容易量化,我们在分析时主要选择了比较完善的定性模型,对于定量分析模型,则没有涉及。实践中,即使定性方法,各层次具体评估指标和具体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制订上,可以也应该尽量量化。指标的设计上要全面的关注培训所涉及的人员的感受,对经济价值的评估是不可少的。另外在确定评估指标时要有侧重点,和企业目标高度相关的指标要重点设计,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相关度不高的可以简单计量或略去。

评估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要不断的跟踪、检验、反馈评估结果,这是一项协作工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培训部门要不断收集评估信息、了解最新的管理人员动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源信息电子化也势在必行。每完成一项评估都要将资料充实到培训项目评估数据库中,适时整理、分析、运用,以及时改进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评估结束后,还应编制出每位学员的培训评估报告,供培训部门,评估结果将会反馈给相关部门作为下一步培训计划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之一。只有在得到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培训项目才能得到提高。

摘要:针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评估的现状,在分析现有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对培训评估模型进行重新设计,构建了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以期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评估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培训评估,中层管理人员,评估模型

参考文献

[1]周正江.培训效果需要怎样的评估模型[J].人力资源,2007(1):18-19.

[2]张莺,李文安,吴洪奎,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思考[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2):7-11.

[3]瞿丹.论柯式模型在培训评估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18):135-136.

[4]姜军.企业实施培训评估的重要性及方法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9):75-76.

[5]杨凤仙,张黎青.几种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对比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S3):228-229.

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思考

近段时期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提高了建设内部管理人才队伍的重视程度,国有企业的培训对象逐渐由高层管理人员转变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怎样才能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对中层管理人员开展有目的的培训就显得非常关键。本文就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培训的重要性

(一)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大环境有些动荡、新技术发展较快,再加上我国经济增速缓慢和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尤其是作为国有企业,需要面对的是人民币升值、企业缺乏绝对的核心技术,同时还要应对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等诸多考验。如何在复杂的经济背景中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注入新鲜动力,加大对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是必然途径。

(二)能够进一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众所周知,从国有企业内部培养和选拔管理人才,成本要远远低于从外部企业高薪聘请。从企业外部聘请管理人才,不仅薪金成本高,而且会因文化存在不同导致难以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绩效不理想。所以,国有企业必须加大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拓展晋升渠道,较好的替代从外部招聘。

(三)能够进一步激励全体员工。当前,有很多企业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导致了企业人力资源资本持续上涨。实事求是讲,与高薪酬相比,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看中的是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职位的持续晋升和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所以,构建系统、科学、全面的企业职业培训机制,是激励国有企业员工的重要途径,也是能够留住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乃至关键人才的重要条件。

二、培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把培训简单的理解为花大价钱请名人去讲课,去购买精品课程内容,不依据企业工作内容的实际,盲目跟风。因为有的培训课程的内容没有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没有针对员工的工作实际,直接买来就由授课老师讲授,而授课老师也不能完全掌握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难以针对实际进行讲授,培训效果不理想,浪费了企业的部分培训经费。

(二)培训与实践严重脱节。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员工的培训工作,业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不需要参与。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过程中,人事部门难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如果没有业务部门和管理者的参与,人事部门只能凭想象去制定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这样就可能导致培训方式难以满足参训人员的需求,激发不了员工学习的热情;培训的内容与生产经营的实际不相符,导致培训与实践严重脱节,培训效果就会明显下降。

(三) 缺乏连续性。虽然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大都宣传培训非常的重要,要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一旦领导提出了培训的要求,提高了重视程度,人事部门就会立刻组织培训;如果领导没有提出培训要求,或者没有布置培训任务,国有企业的人事部门就互相推诿,将培训工作放在一边。这种培训缺乏连续性,也不全面、系统,必须要持续进行。

(四)缺乏专职培训人员。在当前的国有企业中,大多是缺少专职负责培训工作的人员,很多情况是兼职的培训老师,即便是有的企业配备了专职培训人员,也常常是因人设岗,对培训工作的实际要求知之甚少。当他们组织员工培训时,会因为不懂得培训要求或培训内容与形式,将工作年限不同、管理经验不同、岗位不同的中层管理人员集中在一块,一起参与培训,导致培训针对性不强,参训人员不能从培训中得到提高,培训效果不理想。

(五)培训方式相对单一。当前,国有企业对中层管理人员采取的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公开课,二是在国有企业内部参与内部培训。这两种培训方式基本上采取的都是课堂讲授,相对缺乏实践活动和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结果往往会导致中层管理人员接受了太多的理论知识,完全脱离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在短时间内还可以记忆老师教授的知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收效不佳。

三、如何选择培训内容

(一)要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选择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需要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培训内容的设计者要以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为依据,与企业管理者相互交流沟通,深刻理解企业战略目标,把握企业发展所需要什么样的整体知识结构、需要何种技能,如何通过培训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如何才能将知识与技能成功输送给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二)必须兼顾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要确保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就必须加大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同时还要学习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从而延伸其知识深度,拓宽知识广度。管理能力的培训内容包括团队建设、谈判与沟通技巧、如何有效授权等;素质提升的培训内容主要有角色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语言艺术、创新思维等内容。

四、如何选择培训方式

(一)实践培训。给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具体工作,使其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安排其在部门之间交叉任职、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安排企业内部管理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资深管理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建立帮扶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以老带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

(二)课堂培训。在企业内部建设实训教室等基础设施,将经营管理、销售管理、绩效考核等实战課程引入培训内容,让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游戏般的受训过程中体验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实际参训体验中领略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组织能力、沟通技巧和团队之间的互相合作等。

(三)在线培训。当前已经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能够面对很多的网络信息,对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线培训,可以采取网络在线方式,在确保其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实现培训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五、完善培训体系

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的完善,需要在组织结构上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培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专门负责设计与开发培训项目、培养培训师资队伍、搭建学院学习的平台;在资源配置方面,要确保培训经费稳定、足够,同时还要配备专门的培训管理人员;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要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结束语

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核心力量,综合素质越高才能保证核心竞争力越强。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是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潘文贵.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定制项目实施与评估[J].中国培训.2010(01)

[2]李侠.构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体系[J].企业导报.2009(08)

[3]胡庆国,芮丽红.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适应企业发展[J].中国金属通报.2010(32)

中层管理者培训方案 第10篇

培训方案实施

为强化干部的管理、业务和动手写作能力,提升管理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结合公司培训计划要求,特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组织培训。

一、培训的指导思想:

工作就是在培训。通过培训与工作的结合,使管理者找到岗位定位,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对员工层进行全方面指导,进而改善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态度。利用中层管理者的培训带动全司学习型企业的发展,为员工树立楷模,调动全司员工培训积极性。

二、培训时间:

2014年6月12日,14:30-17:00

三、培训地点:

行政二楼会议室

四、培训对象;

公司中层管理人员

五、培训工作重点:

通过培训,让公司中管在提升卓越领导力与高绩效执行力的基础上,转变管理观念、改善管理方法,提高员工责任心及企业归属感。此外,宣导公司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降低员工流失率将作为管理者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也为培训工作指出了课题。

六、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使培训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培训方案时,需要进行培训需求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各部门中层管理者及高层管理者,从中高层的角度出发,调查内容包括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培训的组织与安排、培训课程的设置等。

七、培训的安排:

1、培训内容的设置。

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更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重点应放在专业技能提升、团队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领导力与执行力水平提升及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播等方面;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应注重理论讲授,联系管理者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行案例剖析与分享;在选择授课讲师上,应倾向于外聘行业专家讲师,也可由公司资深绩优中高管担当;培训时

间应放在上班时间内或进行封闭式培训。

2、培训课程的选择。

(1)一般适用于中层管理者通用技能的培训包括: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九型人格测试与分析、高级商务礼仪、公关能力、情绪管理、团队复制、压力管理及自我激励。

(2)管理技能及其他培训课程包括:卓越领导力与高绩效执行力提升训练、目标管理、5S管理、激励艺术、高效会议组织、高绩效团队建设。

(3)专业技能课程,针对不同部门岗位,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到岗位技能提升训练、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建设、管理者实务操作等等。

3、培训方法。

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较有效果的方法包括:外聘讲师或培训管理机构的系统训练,由公司专职讲师开发课程并授课、由公司有经验的资深中高管做讲授、公司打造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方便管理者学习。

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按照培训教程的安排,观看影像讲座。通过讲座学习,增加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参加知识,员工实务操作。

4、培训方式的建议。

(1)公司专职讲师开发课程并授课,一般公司的专职讲师的重点都放在一到三门课程的开发与宣讲上,如:企业文化、服务礼仪、电话技巧、5S管理、公关能力等课程。课程少而精,掌握的内容不够全面,所以具有局限性,需要兼职讲师来补充课程内容。

(2)公司内部有经验的中高管兼职讲师授课,公司内的中高层管理者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岗位技能都较为熟悉,公司可挖掘并培养为企业内部讲师,各部门领导、各岗位直线领导、或某个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员都可作为兼职讲师授课。公司可建立内部讲师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培训评估体系和激励措施发展和培养公司的内部讲师。随着内部讲师队伍的壮大,所承担的培训内容的面也越来越广。

(3)建立企业内部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提出各类专业书籍采购计划,统一由公司培训部采购并保管,个人或部门需要时借阅时,可由培训部提供借阅。或者由电子商务部开通公司内网阅览站,不定期上传网络上的优秀书籍和培训课件,让员工有自学的机会。

5、培训结果与激励体系挂钩,为了更好的促进管理者的培训资源,做好身先士卒的楷模榜样,激发管理者主动获取培训热情,公司培训部在搭建培训体系时,应逐步形成培训与薪资、培训与晋升/降职等激励体系的挂钩。

八、培训效果评估

针对培训的学习项目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评估,具体如下:

1、培训意见反馈在培训结束后,要求每位管理者进行培训知识试卷考试,以此来了解参训人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考评由笔试考核与培训心得体会两部分组成,进一步对培训效果评估。

2、培训后的改善

培训不能立即看到效果,所以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考核,以及公司决策层的日常观察工作情况。通过观察考核,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可由公司决策层再次要求其回炉学习或自训,再次考核,直到

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在此过程中公司决策层需要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改进意见,反复应用,通过行动—总结—行动—总结,达成培训效果。

3、培训效果的影响与回报

培训部对培训工作作出综合评估,通过客观数据对比与分析,得出最终的培训效果分析报告。包括培训投入与产出对比,绩效管理对比等等。

4、培训不能形式化,要做到有培训、有考核、有提高、有量化。培训部应注重培训后的考评组织和工作绩效观察。每次培训结果都带入个人档案,作为今后的薪酬、晋升/降职、解聘的重要依据之一。

南京润溧汽车客运有限公司

上一篇:去泰迪熊博物馆作文下一篇:太古二中学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