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训练技巧

2024-07-14

普通话训练技巧(精选9篇)

普通话训练技巧 第1篇

一、培养目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来源。无论哪一种技能,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所掌握的各种技能一般都是成正比的。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愿望和兴趣想学好一门技能,那么他就会克服各种困难,带着强烈的兴趣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普通话的目标,培养强烈的想学好普通话的愿望和兴趣,教师要利用各种办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普通话,使学习普通话成为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一)认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1.普通话是教师口语的基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顺利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就必须学好普通话,参加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并且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

2.作为一个中国人,普通话是标准的国民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的常用语言之一。

3.作为一个社会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各地方言随着人群的流动,开始在大城市碰撞。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必须使用社会普遍使用的共同语DD普通话,彼此之间才能听懂,才能扫清交流的障碍。

4.当前,国民的普通话水平大幅度提高,普通话已经成为国民文化素养的标志。作为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就更应该学好普通话,树立普通话学习目标,理解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把学习压力转化成学习兴趣和动力,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克服各种困难而学好普通话。

(二)创设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教师要把学习普通话、讲好普通话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创设推广普通话的板报,建立推普角,建立广播站,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提示学生和教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无形和有形的环境熏陶中认识到普通话是一个人语言素质文化素质的彰显形式。

(三)开展各种活动、各种比赛,促进普通话的学习和提高

要把普通话的应用和学校的各种活动相结合。要组织朗诵、讲故事、儿歌比赛、演讲比赛、口头作文比赛、话剧、小品、班会、校会等各项活动,使活动成为训练普通话的形式,成为说普通话的重要阵地。

二、培养自信心理

(一)明确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不同地区的人,普通话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有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认为自己的普通话与广播电视一样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在第一节课做一个现场的录音,然后放给同学们听。把给学生录的材料对照普通话语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自己的语言也有不足,并不是那么标准。

(二)正确认识普通话

普通话与学生自身原有的方言是有很大区别的,来自方言区的学生,刚开始说普通话觉得不好意思,有的甚至认为说普通话就是拿腔拿调,不实在。尤其是放假回到家,亲戚朋友们都说家乡话,显得自己太做作,太装腔作势,所以羞说普通话。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正确认识普通话,勇敢地说普通话,用心地说普通话,不怕犯错误,不怕别人笑话,不怕别人误解。

(三)教育帮助同学

有的学生平翘舌不分,有的方音语调太重,一说话引起同学的哄笑,就更不好意思说普通话了。教师要教育学生理解和帮助每个普通话说得不好的同学,要知道每个人说话都有不规范的地方,这是在所难免的,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正是不断克服困难,改正错误,最后达到标准的过程。普通话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

三、掌握正确发音

(一)掌握音节发音要领

发音理论是衡量普通话是否标准的一把标尺,是指导准确发音的基础,因此不能忽视。但是发音理论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感兴趣的学生不多,所以教师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最好把生动的讲解和实际的操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动中学、练中学。

1.声母主要注意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概括起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发音部位(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气流强弱(送气或不送气),声带震动与否(清或浊),阻碍方式(塞音、塞擦音、擦音、鼻音、边音)。

汉语声母的发音最大的难点是平翘舌不分和“r”“y”不分,对此请在指导练习时,自助查找后面附上的《普通话平舌音常用字总表》和《普通话声母r常用字总表》。时间不会太长,这两个问题就解决了。

2.韵母要分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方面,单韵母的舌位和唇形在发音过程中没有变化。有变化的只是各个单韵母,它们在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唇形圆展方面是不同的。

单韵母发音的最大难点是“o”和“e”不分,把“o”读成“e”(主要是辽宁人不分)。对此,强调拼合规律以克服之:“o”只和b、p、m、f相拼,而“e”正好相反,不和b、p、m、f相拼,除了“么”(me)。

另一方面,复韵母发音在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开口度大小等方面一直在变化。要注意:

动程要够DD复韵母是由多个音素构成的,发复韵母是从一个音到另一个或几个音的滑动过程;

归音到位DD复韵母是由多个音素构成的,所以不能丢掉任何一个音素,尤其是韵头i、u、ü和韵尾i、u(o)、n、ng,尤其鼻韵尾。

主次分明DD复韵母是由多个音素构成,但每个音素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最响亮的元音叫韵腹,必须读得响亮。

复韵母的发音最大难点除了上面那三点外,辽宁人还存在“ing”和“ieng”不分。对此应采取强化练习以加深印象。

调类和调值辽宁人最大的问题是调值不够(最高是4)和调类不准。调值不够可以通过多听标准广播来感悟提高,还可以借助音乐的音阶1、2、3、4、5来练习,也可以借助手势来练习。这样就可以克服辽宁人音高不够的缺点。调类不准请看附表《普通话调类差异字总表》。

(二)掌握词语发音要领

无论是双音节词,还是三音节以上的词,尤其是成语,都存在着变调问题。但是辽宁人词语的变调基本正确,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词语连读有时需要变调,变调主要是上声变调,还有“一”和“不”的变调。拼音读物标注原调,但是我们在读时必须变调。其他还有轻声和儿化以及“啊”的变调。变调是语流带来的产物。

除了“啊”的变调外,其他的变调辽宁人基本上都能变对,只要跟着感觉走。“啊”的变调,窍门是“啊”前面的音节的韵尾能否与“啊”相拼。能拼,拼成什么音节,就变成什么音,不能拼的就变成“呀”。

综上所述,普通话要想速成,第一要有强烈的愿望和兴趣作为动力;第二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技巧;第三要有便利的辅助工具,如平舌音总表、r声母总表、调类差异字总表、轻声词总表、易错字词总表等。

1.普通话训练技巧

2.普通话的变调训练

3.普通话测试技巧

4.普通话考试技巧经验

5.普通话测试朗读技巧

6.普通话测试的技巧

7.普通话测试备考技巧

8.普通话考试技巧

9.普通话考试说话技巧

10.有关普通话考试技巧

普通话训练技巧 第2篇

教师每天大声讲课,嗓音负担很重,如果不采用胸腔共鸣的发声方法,不但声音缺乏底气、不洪亮,而且容易导致嗓子疲劳甚至声带损伤!

怎样才能让讲课变得更轻松自如?怎样才能让说话的效果更美、更有底气?

编者特意为有志于练好普通话或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整理了这篇材料,希望对你有用。

共鸣腔与共鸣

共鸣腔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发声时,我们的声音通过我们体内的各个共鸣腔体,引起共振,这就是共鸣。而根据声音特色和声区划分,分别有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

共鸣能起到美化声音、扩音的作用,任何一个优秀的歌手,其发声和美妙的歌唱都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的动作要领是:

【1】吸气过程中,腹部自然地鼓胀起来,注意不要太用力——其生理原理是横膈膜下降,使得肺部有更大的扩张空间。

【2】呼气过程(说话、歌唱)中,随着胸腔内气量的减少,腹部在逐渐收缩的过程中要继续保持轻度的鼓胀感——其生理原理是吸气肌与呼气肌之间的轻度相持对抗能够延缓腹部收缩的速度,使得气流稳定持久。(注:呼气肌和呼气肌是参与对横膈膜、胸廓的控制的肌肉系统)【3】每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声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的变化,全靠呼吸肌灵活的相持对抗运动来完成。声音的大小、强弱完全由气流、由呼吸肌来控制,而不是由咽喉嗓子控制。这就是所谓的的“声靠气传”。

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或朗诵。

【提示:腹式呼吸法可以在上课时、走路时、睡觉时、吃饭时、卧床时、说话时等几乎任何时候练习。最好能形成平常呼吸的习惯】

1、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好,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气得才深。

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的进行,尽力作到平稳轻巧,柔和,不可用强制力量,不能僵,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窝处。吸气以后要有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的关键。

2、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

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至6厘米,吸气后保持一下,然后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30秒钟以上便为合格。

也可以代之以一只燃烧的蜡烛,对着火苗发“U”音,正确的气息是火苗倒而不灭,时间越唱越好。

3、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传统的训练方法有;

1、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数数要均匀要有节奏,不能偷气。

2、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节奏是一慢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3、仰卧起坐:每天做仰卧起坐20次以上以增强腰腹的力量。

练习呼吸的方法

(一)无声呼吸练习:

1.快吸快呼 2.快吸慢呼 3.慢吸慢呼

(二)发声呼吸练习——如何使声音更饱满、更洪亮?

无法打开声音的原因有两个:(1)没有充分利用共鸣器官;(2)气息不稳。

一.技巧

1、体会胸腔共鸣:

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者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

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喉部放松。

3、打牙关:

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

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

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在大声说话时,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忘了说话内容.】

二.气息问题

发音靠震动,震动靠气息,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些深吸缓呼的练习。

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三.声线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容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气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响亮。

唱歌时应该如何起音

第一,要防止用过多和过猛的气息去冲击声带.第二.要防止声带过于松垮,不积极*拢闭合去挡气。

第三,要防止起音时喉头挤,卡,压,使喉头失去弹性.起音时,一定要做到发生自然,气息柔和,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声音流动,并将打哈欠,放下喉头,空气通过声门而吹的三个动作,在同一时间完成.同时还要掌握好气息、声带、共鸣的协调配合速度。

闭合哼鸣的练习方法

1.正确站立的歌唱姿势和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

2.用口鼻垂直吸气,鼻孔兴奋张开.哼唱时,要有流鼻涕的感觉,要均匀.柔和地从鼻腔向外叹气,一定要有叹气感.通畅感.横膈膜有各显的支持点.3.哼唱时,嘴似闭非闭,上下齿不要咬死,舌头平放,舌头舔在下牙床上,喉头下沉轻轻提气.4.哼唱时,声音是从上口盖以上发出的,眉心和鼻深处有轻微的振动感,而且每个音都是从同一位置上哼出来的。

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

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

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

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

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

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

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

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

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

普通话训练技巧 第3篇

一、“说话”测试的评判要求

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说话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考验应试者在没有任何文字提示的情况下的普通话水平,重点考察应试者的语音标准、词汇、语法和流畅程度。一般说话测试只有3分钟,是由应试者单方面根据一个特定题目运用普通话进行叙述。在说话测试过程中,要求应试者说话有条理并且具有连贯性,能够充分体现出口语的特点及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说话并不是没有目的的瞎扯,所以说话测试应该是由语音与叙述内容想融合的。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能力的训练技巧

(一)“说话”测试前的准备

应试者应该在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前进行充分准备,对自身做系统化的训练,以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和应变能力。主要可以做一些基础准备,比如发音、语音、思维、口语等多方面的训练。应试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使用普通话,不能只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应该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它是人们交往中的重要工具,时刻提醒自己进行训练,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二)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应试者在做好准备进行基础训练之后,要根据这个过程找出自身的问题来进行解决,针对往年“说话”测试的范围进行强化训练。其一,可以自己设置几个话题进行思考,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和列提纲。应试者应该找出几十个话题,在这些话题中拓展自己的思维,根据自身的情况及爱好来决定说话的内容及方式,之后就可以针对此话题列举一个提纲,确定自己下一步的内容,以此下来,最后再将结束语。另外万万不可将文章死记硬背,因为这样在进行说话测试的过程中会导致自己记忆出现空白,由于自身口语化不理想而减分。所以在说话测试的时候要随机应变,体现自身的口语化,才能使自身的说话水平得到发挥。

再者就是收集材料了,好口才是经过日积月累训练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多发现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此过程中要挑选自己所感兴趣的,熟悉真实的材料,这样有利于自身语言的表达的流畅性。在组织语言过程中,条理要清晰,并且富有层次,使语言可以更加生动。

最后应试者能够了解自身的语音状况,对于在声母、声音、儿化音等方面有问题的话要加强训练,能够纠正发音,争取可以使自己的普通话发音清晰、发音准确。

(三)调整自身的心理情绪

应试者在考试过程中大都是紧张的,所以在考试之前应该熟悉自身的考试环境,对考场的布置等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消除自身的紧张感。在考试之前还要调整自身的情绪,能够自己为自己打气鼓励,这样在测试过程中有利于自己的发挥,使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说话”能力测试中的技巧

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主体,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有把握的话题来进行叙述;其次应试者还要把握好时间,测试过程只有三分钟,所以要掌握时间,尽量在这个时间内把内容准备充分且不跑题,另外还要懂得随机应变;最后在说话测试中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语速不应过快,这样往往会掌握不好节奏,暴露自己的缺点,对自身是非常不利的。

除了以上叙述,在说话测试中还应该注意说话时语音的流畅性和自然性,要求思维清晰,符合逻辑,语言通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说话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说话不仅仅是一个口语活动,它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普通话水平及思维能力,体现了个人的文化知识、心理能力及思想素养。要想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获得一个较好的水平,在平时就要多多听、说、读及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还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说话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林,王益.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能力[J].语文天地:高教,2013(5).

普通话训练技巧 第4篇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能力;训练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话水平测试共分为四个部分,“说话”是其第四部分,对于应试者来说也是最难的一部分。它不仅要求应试者在说话过程中掌握准确的发音、说话语气和语调,在没有任何文字提示的情况下也能自如的说普通话,还为应试者提供一个特定的题目,使其能够围绕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普通话对其进行叙述。相比其他三部分来说,“说话”也可以考察应试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所以应试者在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前,要对自己“说话”能力进行训练。

一、“说话”测试的评判要求

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说话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考验应试者在没有任何文字提示的情况下的普通话水平,重点考察应试者的语音标准、词汇、语法和流畅程度。一般说话测试只有3分钟,是由应试者单方面根据一个特定题目运用普通话进行叙述。在说话测试过程中,要求应试者说话有条理并且具有连贯性,能够充分体现出口语的特点及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说话并不是没有目的的瞎扯,所以说话测试应该是由语音与叙述内容想融合的。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能力的训练技巧

(一)“说话”测试前的准备

应试者应该在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前进行充分准备,对自身做系统化的训练,以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和应变能力。主要可以做一些基础准备,比如发音、语音、思维、口语等多方面的训练。应试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使用普通话,不能只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应该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它是人们交往中的重要工具,时刻提醒自己进行训练,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二)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应试者在做好准备进行基础训练之后,要根据这个过程找出自身的问题来进行解决,针对往年“说话”测试的范围进行强化训练。其一,可以自己设置几个话题进行思考,并且对其进行分类和列提纲。应试者应该找出几十个话题,在这些话题中拓展自己的思维,根据自身的情况及爱好来决定说话的内容及方式,之后就可以针对此话题列举一个提纲,确定自己下一步的内容,以此下来,最后再将结束语。另外万万不可将文章死记硬背,因为这样在进行说话测试的过程中会导致自己记忆出现空白,由于自身口语化不理想而减分。所以在说话测试的时候要随机应变,体现自身的口语化,才能使自身的说话水平得到发挥。

再者就是收集材料了,好口才是经过日积月累训练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多发现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此过程中要挑选自己所感兴趣的,熟悉真实的材料,这样有利于自身语言的表达的流畅性。在组织语言过程中,条理要清晰,并且富有层次,使语言可以更加生动。

最后应试者能够了解自身的语音状况,对于在声母、声音、儿化音等方面有问题的话要加强训练,能够纠正发音,争取可以使自己的普通话发音清晰、发音准确。

(三)调整自身的心理情绪

应试者在考试过程中大都是紧张的,所以在考试之前应该熟悉自身的考试环境,对考场的布置等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消除自身的紧张感。在考试之前还要调整自身的情绪,能够自己为自己打气鼓励,这样在测试过程中有利于自己的发挥,使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说话”能力测试中的技巧

首先就是要确定自己的主体,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有把握的话题来进行叙述;其次应试者还要把握好时间,测试过程只有三分钟,所以要掌握时间,尽量在这个时间内把内容准备充分且不跑题,另外还要懂得随机应变;最后在说话测试中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语速不应过快,这样往往会掌握不好节奏,暴露自己的缺点,对自身是非常不利的。

除了以上叙述,在说话测试中还应该注意说话时语音的流畅性和自然性,要求思维清晰,符合逻辑,语言通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说话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说话不仅仅是一个口语活动,它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普通话水平及思维能力,体现了个人的文化知识、心理能力及思想素养。要想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获得一个较好的水平,在平时就要多多听、说、读及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并且还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说话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林,王益.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能力[J].语文天地:高教,2013(5).

[2]樊毅梅.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能力[J].科学时代,2013(10).

普通话说话技巧. 第5篇

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即席讲话时,由于紧张或忙于确定说话中心、组织词句而顾此失彼、暴露出许多缺点。因此,在说话训练时,不仅要注意训练成句成段话语语音的自然度,同时也要注意训练用词、造句以及快速思维的能力。

(一)语音自然

所谓“自然”指的是能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着朗诵或背诵的腔调。照道理说,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谁会在日常生活中对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朗诵呢?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方言区不少同志在日常生活中是讲地方话的,除非背书、读报才用普通话。许多同志都是用朗诵来作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手段。再加上方言区的同志大多没有机会听到规范的日常口语。久而久之,就把戏剧、朗诵的发音当作了楷模来仿效。这就造成了不少同志在说话时的“朗诵腔”。

其实,仔细考究起来,说话是一种交际手段。人与人交往时贵在真诚,人们希望听到的是亲切、自然、朴实无华的语音。朗诵是一种艺术表演。由于表演的特殊环境(如场子大,观众多,表演者与听众距离远等),它需要进行艺术加工,也允许美化、夸张。这两种语音在发声、共鸣甚至于吐字、节奏等等主面都是各有特点的。它们各有各的用途,不能相互代替。一位名演员下台回家之后,对家人使用的必然是日常口语发音而绝不可能仍然用台词的发音,就是这个道理。

(二)用词恰当

用词恰当首先是要用词规范,不用方言词语。例如有的上海人把“用抹布擦擦桌子”说成“用揩布揩揩台子”,把“自行车”说成“脚踏车”,这就是用词不规范。除此而外,还有三点是应该注意的:

1、多用口语词,少用书面语

在说话时,应该尽可能多用口语词,少用“之乎者也”之类的古语词或“基本上”、“一般说来”之类的书面语、公文用语。汉语书面语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语。这些词语很文雅,很精炼,使用这些古语词可以使语言有庄重的色彩,但同时也就会使语句减少了几分生动和亲切,因此不适合在说话时使用。例如“诸如”常用在公文里,口头上说,不妨改为“比方说„„”更好。“无须乎”也不如“不必”来得生动自然。“午后二时许”就是“下午两点多钟”的意思,但用在小型联欢会上,就不如“下午两点多钟”更为活泼。运用口语词可以使话语显得生动。

我们试看一位学生在讲述自己爱好滑冰时的一段话:所以回到家里呢,我妈看见挺心疼的。但是我说我一定要学会。现在呢,将就着学会了。就是不会转弯,转弯就要摔跟斗。

这段话里全是大白话:“我妈”、“心疼”、“将就着”、“摔跟斗”这些词如果改成书面语,那效果就不一样了,现在试试:

所以回到家里母亲很舍不得。但是我下定了决心要学会。现在已基本上学会了。就是不会转弯,转弯就要跌倒。

2、不用时髦语

社会上常常流行一种“时髦语”。前些年从北方传来“没治了”、“震了”、“盖了帽儿了”、“毙了”(都是“好极了”的时髦说法)。这些年又从港台传来“做骚”(表演)、“挂咪”(告别舞台)、“发烧友”(歌迷)。上海地区又土生土长了“不要太(=太)”、“淘浆糊”、“巴子”等时髦说法。这些时髦语虽然可以风靡一时,但它们是不规范的,因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满口时髦语不单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只能暴露出说话人素质的低下。

3、避免同音词

在口语中没有文字材料做依托,如果遇到同音现象,就容易造成误解。“向前看”容易被误听为“向钱看”;“期中”也容易被误听为“期终”。因此人们在说话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有同音词的语词。据说有人出差到安徽,想品尝一下当地的小吃。服务员指着一种宽面条问“面皮要不要?”当她听到“不要”的答复时,随口说了一句:“你们上海人来这儿,怎么都是不要面皮的?”想不到这句话引起了旁边站着的一对年轻的上海夫妇极大的愤慨,认为这位服务员侮辱了上海人。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这是方言词语加上同音现象所造成的一场误会。服务员使用了一个方言词“面皮”,而这个词正好与上海话中表示脸面的“面皮”相同。这样一来,原来服务员所讲的意思“不吃宽面条”就被误解为“不要脸”了。由此可见,在口语中避免使用同音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语句流畅

在口语表达中,语句流畅与否,对表达效果影响很大。语句流畅的,好像行云流水,听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很有吸引力,也不易疲劳。语句不流畅的,听上去继继续续,不但不容易领会,而且容易疲劳或烦躁,效果就很差了。

要使语句流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用短句,多用单句

在口语中,人们接收信息不像看书可以一日十行,句子长一点也可以一眼扫到。听话时语音信号是按线性次序一个挨一个鱼贯而进入耳朵的。如果句子长了,或者结构复杂了,那末当句子末尾进入脑海中时,句子的开头或许已经印象不深了。在听话的人脑子中,句子便不完整。所以,口语中的句子千万不要太长。在作文时,教师往往教导学生要惜墨如金,能够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千万不要讲两句;那末,在讨论口头表达效果时,我们正好要颠倒过来:“凡能够讲两句的,千万不要合并为一句!”同样,能够分拆为单句的,千万不要合成复句,任何欧化句法在口语表达中都是不受欢迎的。就连长修饰语也要尽可能地避免。

2、冗余适当,避免口头禅

口语表达时,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重复这种方法。例如我们现在还可以从孙中山先生的讲话录音中听到,他在一次演讲中为了强调国人必须觉醒而一连重复了四次“醒、醒、醒、醒!”这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重复,并不是啰嗦。

有些人在说话时会出现机械地无意义重复的现象。例如有的人老是重复一句话的末尾几个音节,甚至于不管这几个音节是否一个词。这种重复时间长了就会令人生厌,再加上“嗯”“啊”就成了官腔。特别是夹在句子中间的“这个”、“的话”、“就是说”等等的口头话,更是一种毫无积极作用的冗余成分,会使语句断断续续,使听众感到语句很不流畅。听这种讲话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因此这种口头语是讲话时应该避免的。

但是,我们并不是反对在口语表达中加进一些冗余成分。冗余成分在口语中适当地穿插可以使句子语气舒缓,还可以有助于听众理解。例如以下的几种冗余成分是有积极作用的:

(1)提顿性质的冗余

在语句的主语谓语之间,或者在话题说出之后加一个语气词“呢”(当然不能重读),可以起到提顿作用,使句中多一个停顿,使语气变得舒缓和亲切。例如:这个时候呢活动筋骨也是必要的,所以我就喜欢打乒乓球。不去呢有点抱歉,去呢实在没有兴趣。这两句话中的“呢”都起了提顿的作用,并且也使语句变得舒缓亲切了。

(2)强调性的冗余

这种冗余部分是为了强调句中某一个词。多半用重复的方法来加强信息。例如:何况我们都是同龄人,我们同龄人相处应该是非常融洽的。这句话中后半句重复了“同龄人”。这是为了强调。

(3)解释性的冗余这种冗余是为了使听众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近日的上海街头出现了无人售报摊,无人售报摊就是没有人卖报纸的。是靠每一个读者自觉地把钱投进箱子里然后拿一份报纸。

这段话里“无人售报摊”如果写在书面上,应该说很容易理解,但在口头一晃而过时,就难免抓不住要领,特别这是一个新出现的、不熟悉的事物。所以,说话的人先重复了这个词,再加上一段说明,这是因为解释的需要。

有时候,在脱口而出之后,觉得说得不够清楚,也可以用原来的语词加上修饰语再重复的方法来地自己的话作某些注解,这也是一种解释性的冗余。例如:就在那天我花了半天的时候制作了,亲手制作了一张卡片。

这句话中后半句“亲手制作”就是说话人为了进一步说明不是一般制作而临时加上去的。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可以边说边修正。这种修正部分常常是通过冗余部分来完成的3、思路清通,符合逻辑

语句的流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路是否清通。说不清楚常常是因为想不清楚。当人们从思维(也有人称为“内部语言”)转换为语句(也有人称为“外部语言”)时,正确的程序应该是:

(1)确定说话的中心。

(2)确定最关键的词语。

(3)选定句式。

(4)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

当然,(2)与(3)有时次序会互换。但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确定中心和层次肯定在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之前。也就是说,人们在开口说第一句话之前,心中应该有一个讲话大纲。因此,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就有了依据,以后的词和句也有了基调。这时,说话的人便可以“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了。如果说话的人没有按照这个程序行事而是边想边说,并且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如不能排除,就会造成说话的中断。即使最后能够排除,也会严重地影响听感,造成语句不流畅的感觉。这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思维障碍也有不同的类型:

(1)选词困难造成的障碍,例如下边这一句:

他最反对老师的那种——嗯——老师用很多作业——用很多作业来——影响同学的学——影响同学的业余生活。这儿出现的重复和延长显然是因为说话的人没有选出适当的后续词语而形成的思维障碍。

选词障碍有时表现为几次换用,例如下边这一句: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呃——就是说我们一定——呃——应该要注意自己——呃要讲究自己语言的美——语言美就表现出——呃表现在用词上。

这段话中几次停顿、障碍都和选词有关。这位说话者显然有边想边说的习惯。往往在脱口而出之后又感到不合适,再进行修改,这就造成了语言上的不流畅。

(2)由于句法结构的混乱造成的障碍。例如下边这一句就是:

我们国家、国家田径队的马家军自从在世界上扬名以来各种各样的鳖精呵——一开始他们浙江圣达、圣达中华鳖精老——各种各样的鳖精还有甚至什么鸡精啊什么蛇精啊各种各样的精都出来了。

这一句话按说话者的本意重新安排一下应该是这样:自从我们的国家田径队马家军在世界上扬名以来,各种各样的“精”——鳖精、鸡精、蛇精都出来了。

然而,说话的人一开始就用错了“自从”。这样一来,整个的句子变成对马家军的评论。在句子中间又插入了浙江圣达,说到一半又觉得这一点与话题无关,于是又放弃。这样一来,整个句子在逻辑上就混乱不堪了。

(3)由于突然变换说话内容而形成的障碍。使听众感到前言不搭后语。例如下边这段话:

但是现在我们现在的广告就是我记得我刚刚开始看电视的时候有条叫做,十几年前吧十一二年前的时候开,开始看电视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广告一般都是指那种一般都是那种大型的机械呵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那个“再向虎山行”它都是广告是那种锅炉啊汽车啊嗯这些这些广告。然后到现在的话十二年以后的话电视里的广告都是那种充斥了比如说六点六点多钟左右的时候都是那种儿童食品广告。

请注意带·的地方。说话人在那儿出现了思维障碍并突然转向。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无意义的重复。把整段话搅得一团糟。我们如果支掉多余的部分(下边用横线标出),情况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四)谋篇得法

口头表达的效果,除了语音自然、用词恰当、语句流畅之外,谋篇得法亦是重要的一点。因为既然是表达,就必然有审题、选材、结构方面的问题。审题不当、跑题偏题、无的放矢是不可能说好话的。剪裁不当,当详不详就会表达不清,当简不简又会显得啰嗦。结构不完整不行,结构混乱也不符合要求。在谋篇方面,需注意以下三点:

1、审题准备

我们可以把一段话题加以分类,找出它们的类型来。总起来说,可以把话题分为记叙和议论两大类。在各类中又可以按所记、所议的对象不同分为记人、记事、记生活、记所爱的四种“记”以及论人、论事、论物的三种“论”。

由于题目的类型不同,它们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记叙,它要求中心突出、交待清楚,信息丰富。记人的,要有外貌的描述,也要有精神的描述。写事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要交待。议论的讲话要求立论明确,发挥充分,结构完整,不能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无论是立论或者驳论,都不能中途偷换话题。我们把《测试大纲》中的50个话题概括分类。

上面的分类只是大致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有的话题既可以作为记叙,又可以用以作为议论的中心。“我和电视”“自然环境和我”就是两可的话题。还有一些话题,可以从人的角度,也可以从事物的角度去说。例如“我与电视”可以从自己对电视的看法说,也可以从电视对自己的影响说,有一定的灵活性。

2、剪裁合理

在讲话时,应该选取适量的材料,所选的材料应该紧扣中心。要避免拉拉杂杂,离题万里,也要防止无话可说。我们常常听到有的人说话善于组织材料,从容不迫,有条不紊,但也有的人不善于选取材料,说起话来不得要领。例如有的学生讲自己最尊敬的老师,结果把这位老师的优点、缺点一古脑儿全讲了。讲到后来这位同学自己也犯糊涂了,说:“这位老师的许多看法我也不同意„„”听她讲话的同学也糊涂了,不知道她是尊敬这位老师,还是反对这位教师。这就是取材芜杂造成的后果。还有许多同学则相反,他们不善发挥,三两句一说,我觉得该说的都说完了。有位学生讲《商品质量和我》,翻来覆去就是“商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教师启发他说“我”,他就说“商品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这就是我的看法呀”。其实联系到“我”可以讲培养人才,质量不达标,后患无穷,也可以讲述自己遭假冒伪劣产品之害的故事。这就是剪裁毛病中的“贫乏”。

3、结构完整

无论是记叙或是议论,讲话还有个结构问题。一篇讲话结构完整,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否则就会感到残缺不全,影响效果。

结构与话题有关,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结构。大体说来,议论性的讲话多少有点像即席演讲。它应该有一个小小的开场白,讲清自己所讲的话题,然后进入主体。主体部分应该摆出自己的观点。结论部分应该应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并把自己的观点强调一下以使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一位学生谈自然现象,她选择了雨,从雨谈到水,说话时在解题部分抓住人们对自然的奥秘谈起,谈到变化无穷的自然。接着话锋一转,就谈到自然界中最平常,然而又变化很大,对生命影响极大的水,这就引入了正题。主体部分详述水的各种姿态:上天入地,雨雪云露,水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联,甚至人生的哲理。结论部分谈到自己受到水的启示,想到要在自己的性格中学习水的能方能圆的灵活性;还要学习水的宽容性,包容性。这是结构较为成功的例子。

普通话测试技巧 第6篇

进入考场时每个人都有几分钟的准备时间, 如果准备不是很充分,可以带上一本词典,纸,笔,把认为拿不准的字词查清楚做上标记.等到进入房间时还可以再次复习。

2.把握好时间

时间一般都是足够的,当你读完一项不要停留,点下一步接着往下进行。不要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过分加快语速,否则导致测试效果不佳。

3.掌握好音量

注意测试时音量要稍大(两三个人交谈的音量),常见的问题是音量过小。

4.注意相应语速的把握

尽量保证语速适中。做到速度稳稳当当,吐字清晰完整,普通话考试看重读音的标准清晰,语速过快易导致吐字不清。常见问题是语速过快。

5.避免漏读。

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评分要求,前三项漏读要相应扣分。所以,建议读字词两项换行时可放慢速度看,看清楚再读,不要漏行。同时对某些读音不确定的字词也要揣摩着读过去。

6.避免重读。

重读时计算机系统会自动识别,相应扣分。所以,即使读错或漏读,也不要重读。

7.说话环节的注意事项。

在说话环节如果出现背稿、离题、简单重复、反复纠结、缺时等现象都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扣分。所以,此环节要尽量避免以上状况发生。

8.不受环境影响。

考试时应专注于自己的考试内容,不要去听其他考试者在朗读的内容。每台机子的考试内容是不同的,因此也没有必要听别人的朗读内容,以免影响自己情绪。

9.要有对象感。

测试时想象是与朋友家人面对面交流。这种心理暗示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

1.普通话测试技巧

2.普通话测试朗读技巧

3.普通话测试备考技巧

4.普通话测试的技巧

5.普通话测试小技巧

6.国家普通话考试小技巧与普通话测试样卷

7.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说话技巧

8.普通话测试流程

9.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技巧

普通话训练(实训) 第7篇

【实训目的与要求】

1、了解普通话概念中的语音标准、词汇标准、语法标准。

2、掌握声母、韵母(单韵母、腹韵母)、的结构分类及发音方法。

3、掌握四种声调的读法及6种变调的情况。

4、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实训课程分组及课时数】 实训共分1组,采取单个训练与集体训练交错的形式,共计4学时

【实训地点】

多媒体教室(1106)

【实训器材与实训材料】

多媒体教室器材

【实训指导人员安排】

任课老师 【实训内容与步骤】

内容:

1、练气、练声

2、声母训练、韵母训练、音变训练

步骤: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3、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幼儿普通话训练策略谈 第8篇

一、教师以身作则,讲好普通话

幼儿的很多行为习惯是通过模仿习得的,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语言,做到语音准确,语汇丰富,用词确切,语句符合语法规范,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幼儿交流,做好榜样。

生活中许多小事,教师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方面笔者深有感触。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笔者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但与同事们、家长们在一起时,又不自觉地说起了方言,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因此,要培养幼儿说普通话的习惯,我们就必须从小事抓起,从小时抓起,使普通话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用普通话交流不仅是一种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还是一个人知识底蕴和文化素养的最好体现。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不断示范规范的普通话,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如果教师的普通话中带有方言语音,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普通话发音。因此,在幼儿园推行普通话教育,使幼儿说准、说好普通话,教师首先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保证正确的发音,遇到不能确定语音的字、词,就要查字典,及时纠正错误,使幼儿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听配乐故事和儿歌,并让幼儿跟着录音机一起讲故事、念儿歌。

2.利用活动间隙让幼儿欣赏中文歌曲,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习普通话。

3.利用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故事的心理,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让他们在听听看看中学习普通话。

三、调动幼儿学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1.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利用直观教具,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展开简单的对话练习。

2.在游戏活动中,利用各种角色让幼儿进行对话,以游戏角色的口吻进行交流,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词汇和句子。

3.在户外活动时,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可以抓住时机,教幼儿学习一些新词汇,新句子。

四、鼓励幼儿讲普通话

当幼儿说普通话时,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是被接受和被认可的,以此来激发孩子说普通话的信心和勇气。如果孩子说得不对,教师和家长可适当地给予纠正,切不可指责、抱怨、训斥孩子,更不能运用外部压力迫使孩子说普通话,以免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

五、创设家庭语言环境,注重家、园共育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如果能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对培养孩子讲普通话的习惯非常有帮助。

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首先,父母要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在和孩子交流时不愿意使用普通话。其实,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区,笔者认为,即使是带有方言腔的普通话也比纯粹用方言与孩子交流更有益于孩子学习普通话。其次,尽可能让老人少带孩子,因为老人的方言较重,幼儿期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时期,方言环境会对幼儿语言习惯的养成形成一定的干扰。

普通话测试应试技巧 第9篇

读单音节字词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要过的第一关,单音节字词的测试,就是测评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任何一点粗疏都将影响其发音标准程度。

掌握一些必要的测试要领与技巧,对确保测试时发挥出正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读单音节字词时,一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朗读既要饱满、清晰,又要完整、到位。声母要发准,是指发音要找准部位,方法正确,不能有错误或缺陷。

(二)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单韵母要单纯、饱满,发出来的音要吐字如珠,一个就是一个,不拖泥带水。复韵母和鼻韵母都要有动程,动程要充足、清楚,要有变化,而且变化、要自然、和谐,归音要到位,发出来的音要圆润。复韵母还要谨防韵头、韵尾丢失。

(三)声调要发全。读单音节字词时,声韵与声调的拼合要和谐自然,不能把声韵调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四个声调的调型、调值既要清晰、饱满,又要和谐、统一,充分体现阴、阳、上、去“四声”的抑扬顿挫之美。四个声调的音节要把握好音长,不同声调的音节其音长是不一样的,相对而言,上声音长最长,调值是14,有一个明显的降升过程,起伏较大;阳平次之,调值是35,呈上升之势;阴平又次之,调值是55,保持高而平;最短的是去声,调值是51,下降快,干脆利落。测试时,不能把四个声调的音节按相同的节奏来读,避免因超过实际音长导致的拖腔、或音长不足造成的调值不够的缺陷。

(四)认真看清、认准字。还有很多字的形体相近或相似,单独认读,稍不注意很容易读错。一是有的人因为朗读过快,或过于紧张,把很简单的字也读错了,如把“太”读作“大”、把“柔”读作“软”、把“呕”读作“吐”等。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字,或在词语中能念准,但是脱离一定语言环境,单独读却感到陌生,一下子难以念准的字,极易念错。如“氯”读成“lù”、“秽”读成“suì”等;再如“赅”、“骇”在词语“言简意赅”、“惊涛骇浪”中能正确读出,可单独出现,一下子难以把握,可能读错。

(五)多音字只需选读一音,如“处”念chǔ或chù都算对。不必费时间琢磨到底读哪一个音,分散精力,影响情绪。但若在常用字音和冷僻字音之间,一般说来,取常用的读音为宜,如“殷”有殷yīn(勤)、殷yān(红)两音,考试时一般读较常用的“yīn”。

(六)速度要快慢适中,读单音节字词,只要每个音节读完整,一个接—个地往下读,就不会超时。有的应试者因担心时间不够而读得过快,不能完整读完音节应有的长度,导致音节未读完整,出现“吃”字现象,造成失误,因此切忌抢读;还有一些应试者对时间估计不准,读得太慢,出现超时扣分的情况,因此,读字音也不能太慢,不能每个字都去揣摩或试读,速度太慢,说明基础太差,不熟练,准备不足;还有的应试人控制不住时间分配,出现前急后缓,或者前缓后急现象;再有一种现象就是,有的应试人像朗读诗歌一样读单音节字词,总是五言或七言一顿,这种固定节奏的读法一定要避免。为了有效防止出现这些不利情况,平时在学习普通话、进行单音节训练时,一定要重视对时间的合理分配,反复调整,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各个音节读得字正腔圆,舒展流畅而又从容不迫。此外,

上一篇:制作高水准英文简历下一篇:不破不立,媒体与行业大佬互联网金融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