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2024-07-20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精选13篇)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1篇

题目:学习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这门课程中的22个教学设计案例后,请您结合自己过去的教学实际,以其中的一篇课文为例,选取某几个方面,对比一下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存在哪些不足,分析原因,并写出改进计划。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200字。

(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提交的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提交者: 杨秉红 (提交时间: -2-29 21:46:47)

答题内容: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标题: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作者及工作单位 大里市银桥中学

教材分析

全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新奇而合理的想像,同学们对这样的文章一定非常感兴趣,能够唤起同学们想像的欲望,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是同学们上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科幻类作品,他们还不能正确理解“想像”,因此我把“如何引导同学们合理而又大胆地展开想象”作为教读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保证正确解读课文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语言组织及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目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心理感受,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同学们创造一种自由、平等、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精心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满足学困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加入到学困生的队伍中,给他们多一点引导和他们共享学习的快乐等

教学目标

感受文本丰富多彩、新颖奇特的想象,树立主动培养想象能力的意识,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每一步想象内容产生的依据;如何引导同学们合理而又大胆地展开想象。

理解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如何引导同学们合理而又大胆地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生字:

cèng tuì xué ái zhī jiǔ jūn xiá héng

蹭 褪色 穴位 癌症 油脂 针灸 病菌 闲暇平衡

2、生词:

引人入胜:

司空见惯:

二、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

1、提醒学生思考: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是多么有趣的文题呀!谁能说说,这篇文章想象了哪些内容?

2、学生思考几分钟后,提醒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者是由什么而想到人类会有尾巴?

(2)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

(3)有尾巴的人们又会如何去珍视自己的尾巴?

(4)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三、课堂练习

1、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是多么有趣的文题呀!谁能说说,这篇文章想象了哪些内容?

2、作者在生活中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想象。这种现象就是作者引发想象的依据,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下文的想象,作者又是依据什么引发的呢?

三、教师总结、点拨

让学生尤其是中差生回答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读一读

想一想议一议奇思妙想

四)布置作业。 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

如操作:①布置课堂作业。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③讲评、校正。。

课前预习课文;分组讨论课堂问题;提问检查完成情况;想像作文片断练习,学生互相检查,是否做好订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引起想像原因

作者的看法

我的看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 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平均

2.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3. 对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评价

4. 对学生学以致用方面的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篇科技小品文,文章运用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导,层层展开,把“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写得很生动,很有趣味。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文本思路的钥匙,我的这节课正是紧扣想象进行安排,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

1.教学设计精简清晰。本节课教学流程分为四大环节:检查预习、自学指导、点拨总结、课堂练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并适当延伸拓展。总体而言,这节课符合《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要求,在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注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落实了《课程标准》“发展思维”、“培养想象”的教学要求。

2.重点突出,一贯到底。本篇文章是篇科幻作品,充满丰富的想象,因此我把本堂课的重难点确立理解本文的想象和想象产生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每一环节都是围绕这一重难点设置的。如课堂开始,老师要求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想象的内容,并思考作者是怎样产生这些想象的。这样同学们不仅感知了文字表面的内容,而且会意识到:想象是在一定基础上产生的,而不是凭空瞎想。在进行小结时,也把归纳的重点放在对想象的理解上,强调想象要有客观依据,要合情合理。在练习这个环节,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展开想象训练,使本课的重点难点得到强化。

3.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节课特别注重了对学困生的关注,及时提醒。

但因为这节课从设计上重在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对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要求,从而忽略了灵活性,造成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时间不够,仅有10分钟,离理想的设计有5分钟左右的差距,从而学生没有尽兴,老师启发不够,没有完全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第二个不足是导入单板,没有激情,学生的兴趣没有一开始就被极其,而是慢慢才有。第三个不足是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过长,没有充分估计到这篇文章是比较浅显的特点,直接导致了训练时间的不足。再一个是老师的语言还稍显啰嗦。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2篇

1、培养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新奇见解。

2、培养求异思维等、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各次想象推进的逻辑关系。

2、理解每一次想象内容产生的依据。

学习难点:

通过创造性思维探究事物并解决问题。

课型:自读课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学习新课前,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说好吗?

那是二00二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稍晚一些,我陪我的美国朋友小坎(坎斯彼勒)去棋盘山游玩。当我们正在漫不经心地欣赏大自然的雪景的时候,前面的一棵枯藤老梨树吸引了我俩的注意力:一只猴子正用它长长的尾巴挂在树枝上苦心孤诣地去摘一个大冻梨,它的这一举动恰巧又被对面老大一棵杨树上窥望多时的松鼠逮个正着,就看这松鼠急的是摩拳擦掌,哎,一不留神滑了下来。这下可没命了,心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它灵机一动,“啪”一下就打开了降落伞般的大尾巴,安全着陆。我俩余兴未尽,又来到刚刚兴建完毕的海洋馆,嗨!这里更热闹,只见远远的水面上泛着水花,啪啪作响,走近一看:原来新近从泰国空运来的大鳄鱼正在用大尾巴和敌人交战,好历害,几个回合下来就凯旋了。我被动物们精彩的尾巴表演惊呆了,可小坎却十分兴奋,他说:“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份好奇走进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轻音乐,范读课文并划出佳词妙语。

2、引导学生划出生字词、多音字、难写的字,疏通文字障碍。

生字:针灸油脂闲暇

词: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三、合作探究

1、本文运用大胆的想象,把“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个设想,写得很有趣味,但同时让人觉得作者说得很有道理,文中是怎样体现新奇和合理的?文章层次(脉络)是怎样的呢?

明确:从样子、服饰、作用三个方面说明课文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1)通过奇特而有据的想像入题,提出“人类如果也有尾巴”的设想。

(2--4)总的设想:人类尾巴的形态。人类对自己尾巴的装点和保护。人类尾巴的功能。

(5)作者的观点:愿世人都有一条尾巴。

2、作者每一步想象根据又是什么呢?

明确:因为动物都有尾巴,而看动物的动物--人却没有尾巴。

3、那么尾巴的形态、尾巴的处理、尾巴的功能又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明确:是根据男女皮肤、肢体的差异,人们肯定会珍视尾巴,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根据社会服务项目想象出来的;根据人类参加社会活动的联系想象出来。

4、让学生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并要求其归纳作者想象的人类尾巴的作用与功能。

(1)表情达意(表示歉意、赞同、友好、爱意等)。

(2)保健作用(感知温度、丰富的穴位可以治疑难病症).

(3)带来操作之便。

四、能力拓展

1、引导:同学们都讲得很好,除了课文中列举的以外,还能举出一些吗?试举一两例。

2、引导提问:作者怎么会想到让人类长一条尾巴呢?(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发明者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可让学生发言,说说哪些发明创造是受到了生活中的启发)

明确:源自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3、作者“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想一想,如果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会给人们带来什么麻烦?

(为了继续培养同学们的想像能力,鼓励同学们思考、发言,老师讲两则小笑话、出两个脑筋急转弯。也用以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同学们的心情。)

五、本课小结

本文想象大胆,推导合理,层层展开,内容丰富多彩,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窗。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本文,能大胆地想象,正如“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

六、作业

打破常规思维模式,交换角度,对同一事物往往能提出新奇的见解。模仿课文,大胆想象,以“假如人类也有翅膀”为题,写一篇科幻作品,看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而又合乎情理。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3篇

一、精读文本, 吃透教材

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作为语文老师, 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 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 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 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 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 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 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 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 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比如, 在教授四年级下册教材《巨人的花园》时, 反复阅读文本后, 我决定在设计时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 在想象中陶冶情操。我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人物态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孩子们见到美丽花园时的反应, 巨人训斥孩子时的凶恶态度, 训斥孩子后花园的荒凉, 拆除围墙后花园的和谐, 我都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 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反复的朗读、品味、互相启发中逐渐清晰、丰富, 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 内心的感悟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整个过程, 把情感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中。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想象研读, 拾级而上, 步步深入, 由文悟情, 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宽容。

二、精心构思, 巧妙设计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 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 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 不是省事, 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 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 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基于这一认识, 在教授《巨人的花园》时, 我还做了如下设计:

1. 音乐, 渲染气氛

上课开始, 我直接出示了花园前后的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片, 并配上喜悦和荒凉的音乐, 分别找到文中对这两个场景的描述, 指导学生认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读感受花园的变化, 通过读体味孩子们的心情前后对比。通过音乐的渲染很快将学生带入了文本中的情绪, 激发学生对“真正美丽的事物”的思考。

2. 词语, 浓缩画面

出示词语时, 其中既有表示花园春天画面的词语, 也有表示寒冬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孩子们既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丽, 也能体会到严冬的寒冷和荒凉。然后把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里, 让学生想象画面, 指导朗读, 效果出奇的好。这组词语的设置, 即使为了感知、理解词语句子, 更是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铺垫, “究竟是什么让温暖的花园变得如此寒冷呢?”

3. 研读, 感悟文意

先让学生找出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嬉戏的语句, 学生一下子就找出“孩子们都坐在树枝上, 每棵树上都有一个孩子。树木都十分高兴, 纷纷用花朵打扮起来。鸟儿们快乐地四处飞舞、歌唱。花儿们探出头来, 朗朗大笑。”通过让学生了解写法, 体会情感来感知孩子们在花园中的快乐。接着让学生找出表现巨人冷酷、任性的语句, 本来我设计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 但学生却提到了“砌围墙、禁止入内”, 于是我把学生的回答加以整合, 先出示表现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的三句话, 让学生抓住里面的关键词语“很生气、又发脾气、大声叱责”, 理解体会巨人的冷酷。先让三个学生读, 在指导后再读, 学生竟然读得好像自己就是那冷酷的巨人。结合实际, 让学生谈感想, 学生能充分感知孩子们伤心、难过, 似乎巨人与孩子们相遇的情景浮现在我们的面前。并再次出示句子“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 还瑟瑟发抖。”让学生再次感知任性、冷酷带来的后果, 再次读“唤来寒冬的, 是你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最后通过前后的鲜明对比让孩子感悟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文本内涵。

三、以生为本, 方法灵活

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 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 让感悟充盈课堂教学, 让学生通过心灵的体验, 将知识和感深深地植入内心深处。

在教授《巨人的花园》的过程中, 我有强烈的语言训练意识, 整堂课都在一种自然, 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在设计中, 我非常注重“读”, 不是放任自流、毫无目的的读, 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零距离读, 使学生进入童话的意境, 引导他们通过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 体验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 从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价值。

在感受花园的“美丽”,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想象画面, 读中感悟, 以读见悟;感悟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 抓住“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 让学生在引读点拨中, 在细细的品味语言中, 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 理解童话的内涵。课末的说话训练, 更是深化对寓意的心领神会。这里, 我凭借教材进行恰当、巧妙的语言实践, 既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增强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又在训练的过程中升华了人文内涵。

当然, 也有很多不足, 最大的不足是还舍不得放手, 对学生总是不放心, 孩子们能自主完成的, 教师也舍不得放手, 整节课还是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更高水平的应该是教师随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开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今后我要在这方面多多努力。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2、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和感受世界文化的博大、差异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国人民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难点:对不同文化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二、教法学法

教法:1、搜集资料法,课前根据调查提纲,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

调查提纲:

(1)不同国家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庆祝圣诞节的?

(2)准备圣诞树、圣诞帽、圣诞老人、贺卡等物品。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法:《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型课程,在课堂上,只有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的教学中,我将教材、学生、生活实践、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课堂与生活的链接。

三、教学过程

1、重温中国传统节日---欢乐中国年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是哪个节日?板书:节日(春节)我们又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图片:贴春联和门神、燃放爆竹、烟花,吃团圆饭影像资料)ppt

小结: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这些内容我们在以前已经学习过,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课时《节日万花筒》,走近多彩的世界,一起去看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有哪些节日,他们又是怎样庆祝这些节日的呢?板书课题

2、了解多彩世界节日

活动一、多彩“圣诞节”。

(1)猜一猜:提到节日,总是让人很期待,一说到驯鹿、雪橇、礼物,你会想到西方哪一个节日?(圣诞节)

(2)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圣诞节。出示关于圣诞节的物品: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帽。

(3)交流:同学们,你们结合课文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不同国家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

(4)汇报:圣诞节是世界上庆祝人口最多的节日之一,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

①美国:与家人装饰圣诞树、分享圣诞大餐、唱《平安夜》颂歌。(相机出示:装饰的圣诞树、圣诞大餐和音乐《平安夜》颂歌。)

②澳大利亚:烤海鲜、喝啤酒、晒太阳、点篝火。(出示海滩圣诞)

③波兰:桌布下放草、晚餐不吃肉。

④保加利亚:点火驱逐妖魔。

小结:同学们,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人们庆祝圣诞节的方式也多姿多彩,这真是多彩的圣诞节呀。

⑤做一做:学生制作圣诞贺卡,表达祝福。

活动二、隆重“开斋节”。

1、交流:同学们,我们刚过了一个多样的圣诞节,现在再去了解世界穆斯林最大的节日——开斋节,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你对开斋节的了解。

2、谈一谈:感受穆斯林集体礼拜时那种严肃、庄重的气氛。

3、说一说:穆斯林除了沐浴盛装、参加礼拜以外,还有哪些习俗呢?

4、想一想:款待穆斯林客人,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

温馨提示:穆斯林是不吃猪肉的,同学们,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民族信仰,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小结:开斋节规模之庞大,形式之庄严,气氛之隆重,让人惊叹,开斋节,相当于汉族群众过春节,藏族人民过藏年,是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

活动三、激情“狂欢节”。

①看一看:欣赏巴西狂欢节。

②跳一跳:可以让生跟着节奏一起摇摆。

③交流观看感受。

小结:这样的狂欢节让我们感受到巴西人民的的激情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3、拓展延伸总结深化---和谐大家庭

①除了这些节日,你们还知道国外哪些节日?

②指名说。

③课件出示西班牙的奔牛节、泰国的泼水节、美国的感恩节等。

④尽管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节日不同,但透过不同的节日,我们总能感受到相同的地方,这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分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反馈。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5篇

知识教学点:

1.增进对科幻作品的了解,体会想象在科幻作品中的表达作用。2.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勇于提出新奇见解的科学精神。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思考。学法引导:

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想象越新奇越好。教学的重难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大胆想象力。2.理解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必须有合理的根据作导引。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若干图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课文

1.先和同学们讲一段“关于尾巴的故事”,动物最有用的工具之一是它的尾巴,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它的特殊用途。鳄鱼用它的强有力的尾巴击退敌人;狐狸用它的尾巴保持温暖;而松鼠如果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尾巴当作降落伞使自己安全着陆;海狸用它的尾巴发警号,游泳时用尾巴划水转向,还用尾巴给窝里垫土,当咬断大树时用尾巴来稳住身体。有一天动物进行了一次交换尾巴的游戏,它们是这样交换的。(印发有关资料,资料附后)2.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知道了每个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的尾巴,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人类如果也有尾巴会是什么情况?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作家坎斯·彼勒的科学小品:“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一)自由读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巩固对字词的掌握

(cèng)2.同学们思考讨论后明确:

(1)作者是由什么而想到人类会有尾巴?(“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这个客观事实引发出来的)作者通过奇特而有据的想象入题,提出“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2)如果人类有了尾巴,那么人类的尾巴该是什么样的?(不会太长,不会长毛;男尾比女尾粗壮些,女尾巴会更柔美;尾巴外裹着一层薄薄的皮;尾巴都会露在外面。)1(3)有尾巴的人们又会如何去珍视自己的尾巴?(会对尾巴加以装点和保护,以使尾巴更美丽,更耐用)(4)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 A.生理上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表示歉意、表示赞同、表示友好、表示爱恋); B.有保健的作用(更方便地感知外界的温度、丰富的穴位可以用来治疗凝难病症); C.尾巴可以带来操作之便(木工用尾巴夹住木头、女人用尾巴圈紧小孩,运动场上用尾巴拔河,使体操动作更精彩)。

(5)最后作者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6)你们还有什么大胆的想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待机出示图片)(二)学习课文的重点: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是开启本文思路的钥匙,更是展开本文的翅膀。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都源于作者大胆的想象,作者的想象虽然大胆而奇特,但都有着合理推导,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作者在文中是怎样体现新奇和合理的? 1.人类有尾巴——“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引发出来的。2.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有尾巴的基础上——根据人类身体发肤的特征及男人、女人体态差异上进行的。

3.尾巴的生理功能,工作之便——是从尾巴与人类参加社会活动的联系想象出来的。4.化妆品商店会有“尾巴专柜”,医院开设尾巴的专门门诊,也都是从与人体相关的社会服务项目诱导出来的想象。

5.文章最后说:“人们之所以贫困,之所以寿命不长,之所以行动不便……都是因为人们没有尾巴”——这惊世骇俗的想象,作者虽然难以将“贫困、短寿、行动不便”同尾巴的关系一一说明,但由于全文的想象都是有据的,所以读者对最后的惊人之语,虽然感到奇异,都又不觉其荒唐。(三)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大胆地想象了“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一片天地,同学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现在我们来认真地想一想,如果作者的这一愿望实现,那么我们人类人人都会拥有一条美丽的尾巴,作者笔下尾巴有很多的用处和好处,现在我们一起来发挥想象:如果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尾巴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麻烦? 同学们自由发言:(1)人类有尾巴不美丽,甚至是丑;(2)露着尾巴是把个人隐私暴露出来;(3)有了尾巴坐车不方便;(4)会给别人带来骚扰……

(开一场现场讨论会:如果人类长尾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通过发言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先是有尾巴的,是因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尾巴的功能被四肢和语言等代替,尾巴所要表达的信息,用其他都能表达,2 所以尾巴就渐渐消失了,应该说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

三、课堂小结

课文描述的是想象中的奇妙世界,想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想象让我们今天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多彩。课文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见解,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也不妨试着对周围的事物,换个角度去思考,大胆地作出假设,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新见解,也许你会获得一种别有洞天的喜悦,现在我们以“假如……”开头说一段话,看谁的想象丰富、奇特又合乎情理,想象越新奇越好。

例:假如人类仍能够四肢自如地行走,就会带来行动快捷,减少车辆拥堵等效果,也会避免或者减少大脑缺血、脊椎弯曲、劳损、胃下垂、痔疮等疾病的发生。

四、布置作业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6篇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本文是一篇科幻作品,很讲究文艺的笔法,行文中运用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导,层层展开,把“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设想,写得很有趣味,同时让人觉得作者说的很有道理。

学生分析

学生此前已经接触过本单元中的三篇童话或科幻作品,小学时也对想象能力做过培训,本文的内容又极其生动,所以,体会文章的构思及想象的特点,应该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计理念

本着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与能力获得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1)通过研究“文章哪些段落可以合并”的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

(2)学生理解了“3、4两段不可以合并”,认识到文章想象具有层次性的特点

(3)在探究结尾一段的意见合理性的基础上,总结出想象的一般规律:新奇而又必须合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在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1)在自主学习中,指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圈点勾画出能够体现文章主要内容和感情的词语和句子,并在书上或课堂笔记本上进行三言五语的批注(如各段的主要意思等等)。

(2)在前后桌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把握好合作的时机和问题(对问题的理解有不同见解时),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如组长、记时员、记录人、大组发言人),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够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思路和写法特点的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学愉快地进行交流。

(3)把握好探究的时机和问题(如学生对某一关键语句的内涵、作用理解有难度时),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畅所欲言,并及时地进行一些点拨。

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评价的功能。师与生、生与生间有由衷的赞许,有坦言的意见,有鼓励的掌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长尾巴的麻烦”的设想,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动物的尾巴”的课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安排学生自由谈对动物尾巴的评价。

过渡语: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尾巴的退化、消失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可是现在有人却提出“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这种说法能让人接受吗?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简洁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二.理清脉络

过渡语: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哪些段落可以合并,为什么?

(预设操作方法: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批注各段文字的内容。当学生认识到3、4两段的意思相同,进一步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合并这两个段落?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本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即:想象具有层次性。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自主回答,如有障碍,可合作探究)

【探究的成功主要取决于问题的设计具有探究的意义和可能,根据课堂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发现规律

过渡语:如果你突然看到一段话,说是希望人人都长出一条尾巴来,你会作何感想?现在,你读完了这篇文章,你还有这种感受吗,为什么?

(预设操作方法:学生再读课文,自主发现文中的种种想象都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可能谈到尾巴的形状是由男女的外在特征判断它们的区别,可能谈到尾巴的功能其实是与手或其它一些人体器官的功能相似,等等,不论学生谈到哪一点,都引导他们认识到发言的共同点--想象既要新奇又要遵循合理的原则。学生的回答只要是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

【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幻想,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引导他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自我发现,这遵循了“课标”提出的“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的原则】

四.开拓想象

过渡语:尾巴的好处似乎还有很多,但它毕竟退去了,看起来,它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还是主要的,都有什么呢?大家发挥想象力,谈谈这个问题。

(预设操作方法: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言。如果问题显得单调,还可以加上两个问题:“设计一条尾巴套”和“你想要一条什么样的尾巴”)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借助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这也正是课堂上夺人眼目的环节】

五.拓展延伸

结束语:如果人类有了尾巴,我们女士会将它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如果人类有了尾巴,上电梯该有多么麻烦,如果……如果……同学们脑子里会有哪些“如果”的问题?来,大家用“如果”作开头,说一段话,看谁说得新奇大胆而又合理。

【让学生不受课文的束缚自由说话,这就更进一步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本节课的任务完成了,学生言无尽意也无穷】

板书: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坎斯彼勒(美)

表情达意

想象具有层次性

尾巴的功能       医疗保健

想象新奇还要合理

方便操作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反思 第7篇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是: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本篇文章是篇科幻作品,充满丰富的想象。因此,通过教读文本让学生掌握什么是想象是本堂课的根本任务,理解想象要有依据是把握运用想象的难点。因此我把本堂课的重难点确立为学习什么是想象,并理解想象是在一定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一重难点设置的。如课堂开头,老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想象的内容,并思考作者是怎样产生这些想象的,这样学生们不仅感知了文字表面的内容,而且会意识到:想象是在一定基础上产生的,而不是凭空瞎想。在进行小结时,也把归纳的重点放在对想象的理解上,强调想象要有客观依据,要合情合理,使本课的重难点得到了强化。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8篇

《绿娃娃》是鄂教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的第12课。本单元教材话题是“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 《绿娃娃》是一篇让孩子们能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 并享受快乐的诗歌。全诗共有四小节, 它以一个乡村孩子在上学路上的所见为线索, 用诗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树叶、秋苗、小草这些绿娃娃的勃勃生机, 展现了大自然中绿色植物的生命力。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及认知规律特点, 我通过多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适时采用游戏、竞争等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教学时, 我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和手段,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

《绿娃娃》是一首短小可爱的诗, 诗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语言简单, 流畅押韵, 十分适合放声朗读。课文语言文字的内容并不难理解, 关键是要让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 在脑海里浮现诗歌所呈现出的画面, 通过意趣盎然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 大自然里的小生命都在茁壮成长。依据教材的特点和语文课标的要求, 在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学会“队、伍、话”3个生字, 认识一个偏旁“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 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 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的重难点

课标要求: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学习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阅读的乐趣, 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而一年级学生知识基础不雄厚, 生活经验还不丰富。针对以上情况, 教学时, 我将识记生字、诵读儿歌确定为教学重点, 而把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加深对自然界生命力的体验确定为学习的难点。

五、教学流程

(一)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1.创设导入新课的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读课题, 让学生开火车游戏读生字, 随后课件出示学生喜爱的人物乐乐, 让学生说说乐乐在上学路上发现了哪些绿娃娃, 老师及时出示树叶、秋苗、小草三个绿娃娃图片, 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朗读感悟课文, 我设计了问题:“同学们, 你们想知道这些绿娃娃在干什么吗?”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将会被唤起, 学生就能立刻投入到认真而快乐的自读自悟中。

(二) 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悟中表达情感,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强调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在学生学习朗读1-3小节过程中, 先让学生充分自读, 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朗读感悟, 发挥生生、小组、师生间合作、交流作用, 把自己的感受告诉自己想告诉的人,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注意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如学生在感悟树叶在大树妈妈怀里幸福快乐地生长时, 教师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在妈妈怀里的幸福感觉, 用自己生活体验来感悟、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 像“鼓掌”“悄悄话”让同桌之间演一演, “排着整齐的队伍”让学生回忆升旗、做操时学生们站队情景来体会。随后课件出示风吹树叶发出哗啦啦响声、秋苗排着整齐队伍说悄悄话情景, 想想秋苗说些什么?拓展学生的思维。对重点句子采用示范朗读, 然后学生自读、小组读、个别读、男女生读, 适时用示范、树榜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注意读书的姿势,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将激励机制引进课堂, 开展评读、竞赛读、挑战老师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感情朗读的积极性, 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 拓展延伸, 读读背背

在学生读完课文树叶、秋苗、小草绿娃娃后, 让学生想想自己上学路上还发现哪些绿娃娃, 拓展学生思维, 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再让学生背诵诗文, 感受并积累优美的语言。

(四) 升华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关爱生命的情感

通过课件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中绿娃娃快乐地生长的情景, 让学生感受到正是这许许多多绿娃娃把大自然打扮得如此的美丽。最后, 教师声情并茂地总结:我们要热爱大自然, 关爱大自然中绿色的生命, 懂得爱护环境。然后要求学生课后画出自己喜欢的绿娃娃, 送给父母, 还要求学生为绿娃娃做一件让它们高兴的事。这样让学生将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第9篇

二、教学目标

1.解读课文,认识科学小品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

2.在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运用想象进行创作。

3.培养学生自觉想象创新的意识,对某一事物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变换角度思考,提出新奇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有两种方法可以使世界变大:登上山峰远眺、闭上眼睛沉思。登上山峰可以扩大人的视野,使各种景物尽收眼底。闭上眼睛可以调动人的想象力,跨越古今,纵横四海。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通过想象写成的文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二)整体把握

1.“抓文脉,理思路”,从把握文章内容切入

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发明者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和思考,比如:蜻蜓启发人们发明了直升机,叶齿启发人们发明了锯子……那么,作者是由什么想到人类也应该有尾巴呢?如果人类有尾巴,人类的尾巴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有尾巴的人又会如何去珍视自己的尾巴呢?人类的尾巴有哪些功能?最后作者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又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想象的有理有据。因此,对作者最后的惊人之语“人们之所以贫困,之所以寿命不长,之所以行动不便,之所以……都是因为人们没有尾巴”,虽然感到奇异,却不觉荒唐。

2.从课文插图切入

本文有一幅生动而有趣的插图——长了尾巴的人类。课前可将此图加工,课堂进行展示。让学生选择图画上任一角色来扮演,想象一下这一人物的心理活动,并设计一段台词,夸夸自己的尾巴。(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大胆、合理地运用想象进行创作。

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进入新课,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让学生赏图说画,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也激起了学生探究课文的强烈愿望。

3.从文章的观点切入

《进化论》告诉我们,一切生物都是在不断进化发展的,比如人类双手的解放、尾巴的消失……,而作者却认为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为什么呢?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可以以此为题举行辩论会。)

这一切入点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赞同者,必然会将课内有关尾巴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依据,并结合生活实际作更广阔的想象;不赞同者想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不得不充分展开想象,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这一举措将会形成彼此相争的热烈场面,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捍卫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四、仿写练习

用“之所以……,之所以……,之所以……,之所以……,都是因为……”的格式写一句话。

五、拓展延伸

1.作者对“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了大胆的设想,并讲述了尾巴的很多用处和好处,现在我们也来设想一下:如果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尾巴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麻烦呢?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10篇

1:识字6个,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根据课文内容猜测等方法理解“魅力,褴褛,绅士,无动于衷,姗姗而去”等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等方法体会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感受语言的魅力。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添加的语言产生魅力的原因,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三:教学准备

重点语句和春天美景的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示范指导魅的写法,利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魅力的意思。

(结合孩子的回答情况指导:要真正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在字典中查到还是不够的,还要在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让孩子把字典上的解释简化成自己的理解)

二、自由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 学生接读课文,提出读听要求:读的同学读准字音,听的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简单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交流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根据举手的情况指导学生概括写事文章的思考方法。)

三:感知老人可怜,对比路人的冷漠

(一)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

1:交流画出的语句,板书褴褛正音,根据偏旁猜测意思。说说通过褴褛一词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读书方法:透过词语,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才是会读书,那你透过头发斑白,双目失明又读出什么呢?)

2:交流读书体会,指导感情朗读。

衔接:这么可怜的老人,繁华的巴黎大街上的行人是怎么对他的呢?

(三)默读课文,画出路人的表现的语句,简单写写体会。

1:交流出示句子,教学生字词语

出示: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教学多音字“着”,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绅士,姗姗而去”。

并指导学生用读表达自己对姗姗而去的理解。积累词语姗姗来迟。

2:交流体会,相机摘出无动于衷

师生一起板书会写衷字,出示字典衷的解释,选择理解成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找出文章中看出无动于衷的词语,加深理解词句。

3:结合教师的节奏手势读出对无动于衷的理解。

四、以读代讲,感受老人的悲与喜

1:交流读好人物对话的方法。

2:能力迁移,教师引导学生读好文章中老人的两句话语。

预设:假如第一句老人的话读不出其中的悲伤的感情。可引导学生结合前文老人的可怜进一步体会假如今天讨不到钱,老人的日子会怎么过,再读。第二句可结合文章的句末感叹号进一步指导读。

3:师生配合读文章的2----5自然段

五:读后质疑

读后让学生质疑,顺疑导课,想一想春天到了让我们想到什么?

六、美景和黑暗对比,体会语言的魅力

一:小声读课文画出春天来了让我们产生联想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1:初读感受语句的美。

2:边读边想象文章中的画面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要求孩子把语言文字读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会一起交流心中的图画)

3:交流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让体会深刻的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结合生活体验感受春天的美景,交流中尽量把话说美,打动别人。顺势让说的动情的同学动情的读书。

5:教师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配乐再美美的读文章中的句子,鼓励背诵积累语言。

教师渲染: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课件,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这一切多美呀,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

6:交流现在的感受,理解诗人所加语言让路人行为发生改变的原因。

相机再读课题。

七、拓展实践,深化理解

出示课后选作题目。在电灯旁,水池边,草地旁,水龙头边写一句警示语语。

八:板书设计:22语言的魅力

无动于衷------------纷纷相助源

九:教学反思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11篇

1、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

2、感受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手法。

3、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4、初步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倡导传承的思想。

二、课文理解:

1、导入课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请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所爱。(激发同学们的热情,为学习营造气氛。)若请你用文字写出你的喜爱与留恋,并让读者也为你高兴,甚至羡慕,该怎么写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她是怎么将自己对心爱之物--“花脸”的浓浓情感,感染我们读者,并让我们产生共鸣的。

2、说说“花脸”:先请同学讲,然后由老师概括。

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角。花脸是俗称。净角以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课文中是指类似净角脸谱的面具。

脸谱--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南北朝和隋唐(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由于戴假面具演出不方便,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一般只用黑、白、红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中国的戏剧为了表现人物个性,突破人物真实面目的局限,选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夸张,使人远看性格突出,色彩主次分明。它不仅表现人的生理,还把社会属性,甚至常使用的武器都集中地用图案反映出来。如:后羿脸上的“九日”,赵匡胤眉间的“草龙”,项羽左眼的“寿“字眉,张飞的“蝠”型眉,关羽的“卧蝉”眉,鲁智深的“孔雀”眉”,曹操的“凝目”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貌特征。

3、请同学们寻找文中作者喜爱花脸的内容。(学习各种描写,感受人物情感。)

喜欢花脸 喜欢理由 情感发展

内心独爱好看 “我”与同龄人不同有名有姓、威风十足,有大将喜欢 --独爱花脸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虽粗糙和简单

--仍爱花脸

惊喜发现特别

分外有劲、挤、好费力;几十好大,好特别。毫不凶恶,有股子敬畏种花花绿绿;对花脸的细心描写;凛燃不可侵犯的之气,咄咄逼人。

直缩脖子;只是朝它扬下巴。

高兴得到英雄

对大刀的描绘;“这刀!这花小罗锅的语言,“有眼力”“要作关宝贝脸!”;“两件宝贝”;“我高兴得老爷”“挑把最精神的”;最漂亮的。

只是笑,话也说不出”。

快活戴着光荣

说我的光荣史;觉得自己力大慕目光;舅舅讲的关公故事;舅舅仰慕无穷;学说自报家门。的夸赞。

炫耀演示威风

“推开”;跑到镜前横刀立马;人人见人人夸,妈妈更高兴,爸爸崇拜“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也含笑;妈妈喊我给客人们见识见“整个”“一直”“马上”;让客识。知之愈深人们见识;威风亮相、叫到。爱之愈切。

4、组织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少年仰慕英雄的激情。(此部分可穿插在上部分进行)

在正确清楚、自然流畅的朗读基础上,学习传情达意的朗读方法,抑扬顿挫,表达情感。利用该文重点学习朗读重音,可请同学寻找有关字词并朗读。

如:“这花脸好大,好特别!”;(带点字应重音重读,突出最强的感受,以及喜悦心情。)

“我要那个大红脸!”;(带点字重音轻读,突出敬畏心情。)

“这刀!这花脸!”(采用一字一顿、夸大调值表示法,突出得到宝贝时的激动心情。)

“俺--姓关,名羽,字云长。”(采用拖长音节、一字一顿表示法,给人以深刻印象。)

5、请同学们仿照课文描绘“花脸”和“青龙偃月刀”片断,用八十字左右介绍自己的心爱物品。(先思考后交流)

三、课文延伸:

本文,我们除了知道作者喜爱花脸之极以外,还读到了些什么呢?

(1)童趣(2)热闹的过节气氛(3)给人带来美好享受的民间传统文化

探求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倡导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文化。

(展示课件导入议题:民间文化物品展示--大红灯笼、唐装、踩高跷、陶瓷等等;

民族文化分两大类--精英文化[典籍、诗歌]、民间文化;

精英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思想传统、文化精神。

民间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情感、心理特征、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冯骥才有关民间文化的讲话字幕。)

四、作业:

(1)查资料:了解中国的民间文化,日后交流。并思考青少年肩负的责任。

(2)小作文:写写你的心爱之物,三百字左右。

五、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散文集《珍珠鸟》等等。80年代中期后更关注于民俗民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

2、作者有关民间文化的讲话:“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都有大量的、迷人的、灿烂的民间文化无声无息的死去。”“如果还不进行抢救,再过二十年,中国一半的民间文化将化为乌有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12篇

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课题“出塞”。你为什么读sài,诗题中“塞”是什么意思?(边塞、关塞)

从诗题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反映边塞生活和战争的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提到边塞,你想到了什么?

(大漠、烽烟、黄沙、荒草……)

可见边塞自然环境恶劣,怪不得王维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写过“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这样的诗句。

(将士、血战、兵戈……)

战争是惨烈的,王昌龄曾写过“黄尘足古今,白骨乱蓬蒿”;王翰也曾写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

[评:人文性,不管怎样理解,说成是人类、文化、文明也罢,说成是人性、修养、情操也罢,总之,必须承认,它在本质上还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活动,一种思想活动。它的物质基础仍然是语言。而且,语言本身就能给人以想象,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更多的人生感悟。学生对古代战争的苦了解并不深刻,因此要结合一些资料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

二、新授

1、学习“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是怎样描写边塞生活的?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句诗中“人”指的是――?(戍边的征人)

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塞远,离家时间长)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条件艰苦,战争残酷,离家的征人只有什么相伴?让我们从上一句诗中找答案。(明月,边关)

那“秦时明月汉时关”你怎样理解呢?

学生回答。

为了理解这句诗,让我们先看一段资料: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在此常常入侵中原。

看来诗人想告诉我们的是: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依旧是秦汉时的边关,一批又一批的征人依旧是万里长征久未还。

假如你是征人,仰望明月心中会想些什么?

是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征人们这一切一切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看,(出示)

①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脸,相互搀扶着,地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② 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眼泪;

③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泪水,稚嫩的心灵在呐喊;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评:通过想象,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征人的苦,以及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一种情感。让学生真正地走入到情境中去,感受到战争给广大的老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古代的边塞诗,也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李颀《古意》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让我们齐读。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后两句讲了什么?

“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汉朝李广将军)

秦汉至唐,将军无数,诗人为什么单单提到汉朝的李广将军的?

让我们看一段资料:汉朝李广将军以英勇善战闻名。西汉武帝时,封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听说后,称其为飞将军,一连好几年不敢入犯右北平地区。

结合资料,说一说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这两句是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教师提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小结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一齐读全诗。

[评:在这节课中学生深深地体味到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良将的思慕,对国家的爱,这一切都是对和平的渴望。在人文性体验上,给学生一个正确地认识,从小树立对和平的热爱]

三、结课升华

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古诗,更结合了大量资料,读出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良将的思慕,对和平的渴望,这些诗文深处的内容。我还有一些资料可作为这首诗的补充。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师: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让我们感慨,让我们唏嘘,这让我们看到了和平的可贵,我们呼唤和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的教案设计 第13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科幻作品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点燃学生想象力的火花,培养学生探究事物、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

二、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变换角度,对同一事物提出新奇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的能力,并学会通过积极的创造性思维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紧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思维探究事物,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安排导入、阅读、解读、迁移、拓展五个环节。

导入:教师带尾巴进入课堂(调动学生好奇心,营造轻松的氛围)。

为动物世界策划节目“神奇的尾巴”,学生推荐动物(联系生活体验)。

阅读:全班齐读课外(注重朗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读:字词园地——字词教学注重学生使用工具书,自我说明容易出错的字词及出错原因(运用教材资源)。

看图说话——熟悉课外内容,激发学生想象力。

迁移:尾巴带来的烦恼(注重培养逆向思维、求异思维)。

“理想的尾巴”设计方案(想象力、创造力的迁移)。

拓展:以“假如人类有_________”或“如果动物会_________”为题说一段话(充分发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资源)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趣”字,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

教具

1、自制尾巴

2、图画纸

3、粉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教师带尾巴进入课堂。(学生笑)

教师:老师长尾巴了,帮老师想个办法。(学生发言)

教师:你会怎么对待一个“长一般”的老师?

教师:大家没有,惟有老师有,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如果这节课每个同学也跟老师一样冒出一条尾巴,那会是怎样一个情景?或者我们每个人一生下列都带着一条可爱的小尾巴,那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美国一位作家为我们作了大胆的想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情境设置法

突出“趣”字,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为课堂营造轻松活跃、民主的氛围。

2、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动物的尾巴。

教师:同学们再帮老师一个忙,老师要为“动物世界”策划一期节目,节目名称叫做“神奇的尾巴”,请同学们为老师推荐一些动物,说说理由。(学生发言)

教师: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的灵感都来自动物,例如直升机的发明来自蜻蜓的启发,雷达的发明来自蝙蝠的启发。课外的想象很多也来自动物,来自于身边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

二、阅读

教师:全班齐读课文,注意读书“四到”,给每自然段标序号,划出佳词妙语。(学生齐读)

教师: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三、解读

1、字词园地:学生读音有误的,教师版书,学生上台正音,说容易出错的原因:学生自己讲出学到的新词。

2、看图说话:联系课文插图,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说明课文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

四、迁移

1、尾巴带来的烦恼(想象力的迁移)。

教师:尾巴有种种好处,如果给每个人都装上一条尾巴,会不会带来什么烦恼?请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学生发言)。

2、“理想的尾巴”设计方案(想象力、创制力的迁移)。

教师:既然尾巴有种种功能,它也可能带来很多麻烦,让我们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要联系生活,扬长避短。

具体方法:

内容:①从“样子”“装饰”“作用”三个方面展开想象,为自己设计一条理想的尾巴。

②方案由图案、说明文字两部分组成。

形式:①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设计方案。

注意:能写的写,能画的画,能说的说,每一个人都要有一个点子。

②方案展示:小组共同上台展示作品,口头说明方案。(每个成员参与)

五、拓展

教师:想象力是只是的翅膀,想象力比黄金更重要,“银河之星”有一句口号:“爱拼才会赢,敢唱就会红”。我们叫做感想就能成,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异想天开。同学们敢不敢跟作者比想象?

教师:以“假如人类有________”或“如果动物会________”说一段话。(学生交流)

经验再现法

初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为课文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引导学生会利用教材资源。

初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

集体诵读法 自主探究法

注重懒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体现语文科学的工具性。

自主探究法

学生自己说明容易出错的原因和自己讲出学到的新词,体现自主学习

只是迁移法

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领会作者联系生活丰富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享受积极思维带来的愉悦。

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大胆想象、提出新见解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

真正关注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真正地思考、交流,参与课堂活动,并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给孩子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个性得到张扬。

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想象,通过解决思维解决学习生活问题。

六、作业布置

上一篇:古风,古风陆游,古风的意思,古风赏析下一篇:于孝顺的名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