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考点总结

2024-07-03

2024年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考点总结(精选5篇)

2024年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考点总结 第1篇

2009年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考点总结

一、考点透视及命题规律分析

政治常识的考查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广大考生在大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也参加过这方面的考试,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这方面的考查与大学阶段的考试侧重点不同。从近两年的命题趋势来看,对于时政热点问题,考得比较多,比如每年召开的两会主题、国际政治争端等都成为考试焦点。

二、典型例题精讲

例题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时,初次分配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A按劳分配B公平C效率D共同富裕

解析:答案为C。本题属于对十六大报告内容考查。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例题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A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人口多、底子薄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D商品经济不发达

解析:答案为A。我国最大的实际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他选项都属于初级阶段的特征。

例题3:意识能动作用发挥的基本途径是()。

A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

解析:答案为B。意识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这是最基本的途径,C项科学活动包含于社会实践中。

例题4: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B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修修补补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改良主义

解析:答案为C。本题属于基础题,要对改革有全面准确地把握。我国的改革不是对根本制度的改革,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的改良,而是对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三、历年真题讲评

例题1:(2005年一类常识判断第11题)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所遵循的原则是()。

A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B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 C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 D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创造性

解析:答案为A。依照民主集中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应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题2:(2004年A类常识判断第2题)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

A西班牙B比利时C卢森堡D英国

解析:答案为D。在欧盟十五国中,欧元使用国家有十二个,它们是:比利时、德国、希腊、西班

牙、法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卢森堡、奥地利、葡萄牙和芬兰,还有英国、丹麦和瑞典三个是非欧元区国家,所以本题答案为D。

例题3:(2004年A类常识判断第10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B德国C法国D瑞士

解析:答案为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与中国就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72年3月13日,英国与中国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1964年1月,法国与中国建交。1972年10 月11日,中国与德国建交。1950年9月14日,中国与瑞士联邦建立外交关系。题干并没有区分是代办级外交关系还是大使级外交关系,故总体来说,英国是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

例题4:(2004年B类常识判断第8题)不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康德B黑格尔C谢林D尼采

解析:答案为D。德国古典哲学指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家对西方哲学进行集大成式的概括和总结所掀起的哲学体系化的浪潮。尼采则是19世纪后半叶的哲学家,并非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四、考试要点集萃公务员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掌握必要的政治常识是开展工作的必要基础。因此,必须对有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为此,我们选编了部分资料,希望广大考生对照这个资料,去学习、查找有关教材,认真阅读,争取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考出高分。

(一)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们可以并且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去探索、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2)运动和发展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

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要掌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同时也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7)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8)量变和质变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三)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四)人生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具有行为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4)人生价值

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6)实践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六)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循序渐进的根本保证和动力。中国共产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

(八)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九)国家职能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家对内职能主要有:第一,依法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第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四,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五,搞好社会公共服务。

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有:第一,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第二,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十)国际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再次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动更加强化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十一)国际竞争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这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迅速地发展,一场世界范围的人才竞争之战已经展开,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

五、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1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

A拥有行政管理权B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C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针对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群众很不满意,如果不采取坚决的措施加以克服而任其发展,就会葬送改革开放事业,最终也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江泽民同志这段话主要说明()。

A腐败现象已普遍存在

B腐败现象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C腐败现象危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反腐败刻不容缓 D人民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3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哲学依据有()。

①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③认识了规律,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B②③C②④ D③④ 4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主要矛盾B次要矛盾C内因D外因

5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全国不断进行“扫黄打非”工作,与此同时还广泛开展文化、文艺、科学技术下乡活动。我国之所以搞这些活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错误思想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6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签署主席令,公布法律。这说明()。A国家主席独立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B国家主席是我国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拥有最高权力 C国家主席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我国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职权

7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有些认识不需要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82006年是我国同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周年。A40B50C60D70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运动性C规律性D可知性 10质变是指事物()。

A处于统一、相持或平衡的状态B在度的范围内的持续和扩张 C发展的连续性D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 11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的生理活动过程D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2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的话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是()。

A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首位 B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必须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

D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 13“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4在党的十五大第一次肯定的新的分配方式是()。A按劳分配B按资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5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其哲学依据是()。A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B同一矛盾的双方,其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 C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矛盾普遍存在,必须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16电脑以其卓越的性能,可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的某些工作。如两名美国科学家用电脑做完了200亿个逻辑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这一事实说明()。

A电脑能模拟人脑的思维B电脑的思维将指挥人脑的思维

C电脑的思维将超越人脑的思维D电脑的思维能完全代替人脑的思维 17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段话()。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18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把()。

A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放在首位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 C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D对国际问题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放在首位 1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A党内民主B党内团结C党的纪律D党的先进性

21在电脑广泛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有人利用电脑技术进行“电子犯罪”,这个事实说明()。A电脑已具有意识的特性B电脑业的发展一定要适度

C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面D实践结果往往背离人的目的和愿望 2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A直线上升过程B曲折前进过程C循环往复过程D量变质变过程 23从哲学上思考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就是要()。

A扶持新生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充分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2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是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以德治国B经济建设C四项基本原则D人民当家做主 25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B运动C静止D规律性 2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C自力更生D一切从实际出发

2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8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生物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将能创造出一些新的物质。这说明()。

A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物质

B意识虽不能决定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新的物质 C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使物质的具体形态发生变化 D人们改造自然必须以原有的自然物和它的属性为基础 29党的十六大修订的新党章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 A共产主义社会制度B共产主义C社会主义D全面小康社会

30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以()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B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C深入学习马列主义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1自从20世纪80年代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以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100纳米这样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纳米科技。它通过操纵原子和分子或原子团和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产品。这说明()。

A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B认识决定于实践

C人的能动性发挥越充分,对规律的认识越正确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32“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引起了我国人民思想上的巨大解放和观念上的不断更新,封闭、保守、狭隘的小生产观念正在被打破,逐渐被开放、进取、开拓、创新等观念所代替。”这一事实说明()。

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C人们的认识决定人们的实践

D开放、进取、开拓、创新的观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D 2C 3C 4C 5D 6D 7C 8B 9A 10D 11A 12B 13A 14C 15A 16A 17C 18B 19A 20A 21C 22B 23A 24D 25B 26A 27D 28C 29B 30D 31B 32B

2024年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考点总结 第2篇

公务员考试考前常识充电:法理学专题

准确把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法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整体上把握大纲的内容,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能够对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能够运用法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提炼法律问题,从法学理论角度分析具体法律事件、案件或现行制度;掌握法理学概念、知识、原理与法律应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什么是法理学:

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最一般的理论,是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法理学的产生:

法理学作为从总体上研究法律现象的科学,是与法学同时产生的。但是,作为法学体系中一个独立学科的法理学是法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适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和法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一)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

(二)法律的本质和作用

(三)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四)法律的创制和实现

(五)法律的价值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所以,它不是研究法的个别性问题的学科,而是研究法的一般性问题的一般理论。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或者说是一门导论性或绪言性的学科。

法理学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法理学同理论法学中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

法理学的任务: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现代社会,法律已经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最主要的工具。因此法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解释这种社会实践,将这种社会实践所具有的意义呈现出来。因此,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问题就是其中的关键。第二,恰当地解决疑难案件。虽然法理学表现为对于法 律现象的理性解说,但是这个学科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智力游戏;因为法律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的事业,它必然与个案的决定发生某种程度的关联。然而,法理学不能随意取代部门法理论对于个案的解说,只能以部门法理论的穷尽为前提。换言之,只有在部门法无法对个案提供有效的解答时,法理学才能够发挥其功能。显然,这个学科并非为解决简单案件而存在的,只有在穷尽部门法理论之后,法理学的意义与功能才会彰显。面对着疑难案件,法理学不但会为法官的决定提供正当性的说明,而且还会为此类决定本身提供一个可供依赖的解决框架。这是因为:其一,法官在疑难案件中的判决行为已经不存在法律规范的基础,因此如果法理学不能够为此提供正当性说明,那么法官的行为就是任意的,民众也就丧失了遵守判决的理由。其二,除了提供正当性说明之外,法理学还会为疑难案件总结出解决框架;因为“同样对待每个人”的平等原则的存在,使得其后同种类型的案件将会按照先前的办法得到解决。简言之,法理学并不决定个案中的获胜方;但是,它决定获胜方之所以胜诉的理由。法理学本身就是有关判决理由的学问。

刑法专题

一、刑法基本知识要点:

(一)刑法的概念、渊源

刑法的概念

一般来说,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地说,我国刑法是指为了维护国家与人民利益,根据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渊源

刑法是关于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渊源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刑法典第二是单行刑法。第三是附属刑法,即附带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此外,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也可谓刑法的渊源。

(二)刑法的性质

刑法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有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制内容的特定性

2、法益保护的广泛性

3、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4、部门法律的补充性

5、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概念: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罪刑法定原则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3、罪刑相适应原则

(四)关于犯罪

1、犯罪的一般概念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据此,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是犯罪。

2、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主体,指到达法定责任年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可以成为少数犯罪的主体;

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对于上述传统观点,不少人提出了异议,并阐述了新见解。

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其中主要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五)有关刑事责任的考查

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具体地说,刑事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1、刑事责任包含对犯罪行为的非难性和对犯罪人的谴责性

2、刑事责任具有法律性与社会性

3、刑事责任具有必然性与平等性

4、刑事责任具有必然性与平等性

二、主要罪名的掌握

贪污贿赂罪

1、关于贪污罪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也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当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本条的贪污罪定罪处罚。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应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而不构成贪污罪。

2、注意贪污罪处罚中两个知识点。一是可能适用死刑的法定情形:应为个人贪污数额10万元以上且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二是一个法定的从宽处罚情形: 根据第383条第1款第(三)项的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行贿罪

1、认定行贿罪的一个关键在于行为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目的在于谋取不正当利益,既包括非法利益,也包括违背政策、规章、制度而得到的利益(如不具备升学条件而升了学)。如果行为人为了获取正当利益而向国家工作人员给予财物的,则不构成本罪。但注意的是,即使行贿人为了获取正当利益而给予财物不构成犯罪,但该国家工作人员即接受财物的受贿人却可以构成受贿罪(因为受贿罪中对他人谋取利益的性质并无限制),可见,在贿赂犯罪中,行贿罪与受贿罪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经济往来中,违反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也构成行贿罪。

3、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1、本罪认定的关键在于客观方面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行为人所拥有的财产或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且数额巨大;二是对该巨大差额财产行为人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不能说明既可以是行为人不愿说明(拒不说明),也可以是故意编造合法来源但被查实否定的。

2、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巨大的标准为30万元。隐瞒境外存款罪中以折合人民币30万元为立案标准。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1、本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是不同的,前者仅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后者则不仅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而且还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可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仅仅属国家工作人员中的一部分。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也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有渎职行为而构成犯罪的,也依照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属行政执法事业单位的镇财政所中按国家机关在编干部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履行政府行政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论。

2、如果国家机关人员徇私舞弊而犯滥用职权罪、玩罪职守罪的,应当作为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情节加重犯处理。

徇私枉法罪

本罪认定的关键在于注意客观方面表现为两种起因、三种行为。两种起因即徇私和徇情。三种行为是:一为使无罪者受追诉;二是对有罪者进行包庇使其不受追诉;三是在刑事审判活动中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抢劫罪

1、在客观方面存在着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统一,目的行为是指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具有当场性),方法行为指为了能当场劫取财物,而实施的暴力、胁迫或其他人身强制行为。“其他方法”应当是指由行为人采取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或不敢反抗的方法。

2、抢劫罪的八种法定加重构成的情形:(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3、转化型或以抢劫论的认定。这种情节在刑法典中大致有三处:一是携带凶器抢夺的,定抢劫罪而不定抢夺罪;二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转化为抢劫罪;三是聚众“打砸抢”,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对首要分子,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盗窃罪

本罪与其他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行为方式不同,盗窃罪是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他人公私财物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而非法占有,所谓秘密窃取即行为人采用自认为不使他人即财物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发觉的方法占有他人财物。

诈骗罪

1、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数额方面,由于行为人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信以为真,以致“自愿”将自己所有或持有的财物交给行为人或放弃自己的财产权。

2、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以各种欺骗手段,收取他人财物的,依本条诈骗罪定罪处罚。

抢夺罪

1、抢夺罪,即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同抢劫罪一样,取得财物都具有当场性和公然性,二者根本区别在于抢夺不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人身的方法,而主要是乘被害人不备,突然夺取财物。

2、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法定情形:一是携带凶器抢夺的,转化为抢劫罪;二是实施抢夺行为之后,为抗拒抓捕、窝藏赃物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威胁的,转化为抢劫罪。

侵占罪

侵占罪,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

敲诈勒索罪

1、敲诈勒索罪。认定本罪的关键是客观方面行为人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逼迫财物所有人、保管人就范,将公私财物交由行为人或其指定的第三人控制或提供财产性利益。

2、敲诈勒索要求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何谓“数额较大”,以1000元至3000元为起点。

刑事诉讼法专题

一、重点提示:

(一)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诉讼与诉讼主义、刑事诉讼及其特征、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内容、刑事诉讼程序的意义。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体系: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刑事诉讼法学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

(三)刑事诉讼基本规则:法制原则、证据裁判原则、独立行使刑事司法权原则、审判公开原则、诉讼经济原则、权利保障原则、辩护原则、利益规避原则、及时性原则。

我国刑事诉讼的特有规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四)刑事诉讼证据:证据概念和基本属性、证据制度的类型。

(五)侦查程序:侦查的概念、特征和意义、侦查主体与侦查客体、侦查模式、侦查监督、侦查的发动和终结、侦查行为

(六)起诉程序:提起公诉、提起公诉的条件审查起诉决定起诉和案件移送公诉的变更、自诉的原则、自诉案件范围、自诉人及其权利义务。

(七)审判程序:审判原则、庭前审查活动、审判方式、我国的刑事审判方式。

(八)再审判程序:再审判程序的概念及特征、再审判程序设立的理论依据、上诉审原则、上诉审的提起及审理、生效判决再审。

(九)执行程序:节各种刑罚的执行、变更执行的程序。

二、相关内容:

(一)刑事诉讼法的目的: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二)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1、反革命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

(三)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四)刑事诉讼法中的辩护与代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1、律师;

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第三十五条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随时委托诉讼代理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言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五)刑事诉讼法中的证据: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

1、物证、书证;

2、证人证言;

3、被害人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5、鉴定结论;

6、勘验、检查笔录;

7、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六)刑事诉讼法中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财产。

(七)刑事诉讼法中的期间、送达:期间以时、日、月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算在期间以内。

法定期间不包括路途上的时间。上诉状或者其他文件在期满前已经交邮的,不算过期。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五日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收件人本人或者代收人拒绝接收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时候,送达人可以邀请他的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到场,说明情况,把文件留在他的住处,在送达证上记明拒绝的事由、送达的日期,由送达人签名,即认为已经送达。

(八)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1、立案: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2、侦查: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3、提起公诉:凡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3)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九)审判:

1、审判组织: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2、第一审程序: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3、第二审程序: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 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4、死刑复核程序: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5、审判监督程序: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1)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2)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十)执行: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3、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

下级人民法院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1、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2、在执行前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3、罪犯正在怀孕。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行政法专题

行政法定义: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①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

内容上的特点:

① 行政法的内容非常广泛;

② 以行政法规、规章等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③ 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常常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①行政组织法;

②行政行为法;

③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它在行政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行政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

行政应急性原则。应急性原则是现代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

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

(3)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有权监督主体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受行

(4)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别主要有:

①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监督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行政主体处于受监督地位。

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相对于行政主体的另一方是监督主体。

③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行为等。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5)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主要有: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没有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反之,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也可能导致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相对行政主体而言,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这两种倒置的法律关系和非对等的行政程序法律关系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行政法平衡的精神。

(6)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的关系。主要区别有:

①监督主体不同。行政监督的主体只能是行政主体,而监督行政的主体主要是行政主体以外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

②监督的对象和客体不同。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其客体是行政相对方的守法行为和执行行政决定、命令情况等。而监督行政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其客体是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所实施的行为。

③两者的性质不同。行政监督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能所实施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并能影响行政相对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权能。

行政职权的内容主要有:①行政立法权;②行政决策权;③行政决定权;④行政命令权;⑤行政执行权;⑥行政处罚权;⑦行政强制权;⑧行政司法权。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行政职责主要内容包括:①依法履行职务,②遵守权限规定,③符合法定目的和遵守法定程序等。

行政法的作用

⑴ 促进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组织建设,明确各行政机关的职权和任,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目前我国行政机关的组织建设中之所以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制不健全,特别是行政法制不健全。因此,要通过行政立法,明确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和权限,建立健全符合行政管理特点的领导体制,规定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制,使上下左右各司其职、各责。

⑵ 促进和加强国家行政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目前我国的行政干部队伍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的一条就是通过加强行政立法,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规定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制度、考核培训制度等,以提高行政干部队伍的素质,有效地反对和防止官僚主义,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

⑶ 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以更好地实现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是多方面的,行政管理又包括经济、文化、军事建设等的各个方面,范围相当广泛。

⑷ 加强行政监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为了切实保障公民的上述权利落到实处,就 必须加强行政立法,建立和健全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赔偿制度以及行政监督制度等,使公民能够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受理机关也能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予以处理,以切实加强对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监督,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宪法专题

定义: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法。

分类:

宪法的形式分类

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宪法的实质分类

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法定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

特点:

1.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

2.宪法的法律与普通法律不同

3.宪法的制定、修改与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宪法关系归纳为以下几类:

1.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这类关系又可分为国家与公民全体的关系,即人民主权的关系;国家与公民团体或组织的关系,如国家确认它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保障它们的权利和利益;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关系,一般而言,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也就是国家对公民的责任或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团体及公民个人的关系,等等。

2.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这是指各类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方式、程序。

3.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宪法规范调整这方面的关系包括: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同级国家机关之间的横向关系,如立法机关同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之间的关系,等等。

4.国家与全社会的关系。这是一种比较新的宪法关系。现代世界各国宪法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国家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职能,而不是单纯的政治统治。

5.国家与其他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关系。这在传统的宪法规范中主要体现在给予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以受庇护的权利上,从而必然会因为这种庇护而间接产生一种宪法关系,即一国因国内法的规定而发生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宪法规范所表现的主要特点

(一)最高权威性

宪法规范的最高性的特点是由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所决定的。在一个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既然在全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相对于普通法律而言,构成宪法的每一个规范自然就具有最高性的特点。所谓一般立法以宪法为根据,实际上也就是以宪法的某一个或某些个规范为根据。再者,所谓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也是指不与具体的宪法规范相抵触。可见,宪法规范在实际生活中表现着最高性的特点。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的特点在美国宪法中表现得最为典型。

(二)原则性

宪法规范大都确定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的原则,其他如按劳分配的原则、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等等。既然宪法是根本法,不是法律大全,所以宪法规范不可能涉及国家生活的细枝末节,而以确定原则为限。此类原则,往往是立法之本,对于全局有最高的指导意义。

(三)概括性

宪法规范的概括性的特点同宪法规范的原则性特点有关,宪法是原则规定,故而不能让它像民事合同一样履行完了就不再适用了。宪法为人们──主要是国家──的行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模式、标准或方向,其对象是整个国家、国家机关体系和国家机关工作的大致范围,即是为确定工作范围而作出的规定,不是具体的或特定的工作指导;宪法规范可以时时规范国家机关的方向,而不是只把机关建立起来就了事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可以反复适用的。在概括性这方面,宪法与其他法律一样,但比普通法律的概括性更强。

(四)适应性

原则性和概括性决定了宪法规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使它足以在较大的限度内可以承受住因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带来的影响。例如,美国宪法制定以来已经经历了200多年,客观实际的变化当然极大,但它之所以适用至今,原因之一是其规范具有适应性;反过来,美国宪法适应变化的能力又构成了它的效力源泉之一,如美国人认为的那样,美国制宪者“制定了一个健全而又概括的文件,足以应付这个国家自此之后二百年来的大部分需要”。

(五)无具体惩罚性

一般国家的宪法本身并没有具体的惩罚性规定。我国宪法有少许禁止性规定,而且都出现在总纲中,如第1、第4、第9、第10条等,但其本身亦不作具体的制裁性规定。我国宪法除规定凡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和其他法规应由有关机关予以撤销外,别无具体的惩罚性措施。我国现行宪法第28条虽规定对危害国 家行为人的镇压和制裁以及对犯罪分子的惩办,亦只是宣布镇压、制裁和惩办为限,宪法规范本身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地应当怎样处罚。当然,这个特点同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不相矛盾,因为宪法可以借助于其他法律和法规来达到制裁的目的。

(六)相对稳定性

宪法规范既然规定一国根本制度的重大原则,那它就应有较高的稳定性,如美国宪法200多年来仅有27条正式的修正案。各国的历史经验表明,除非国家有意着眼于改革,否则是不会轻易更改宪法规范的。即使实行改革,一般地说,亦往往会竭力避免宪法的变动,竭力以其他非根本性的措施来达到改革的要求。这是因为宪法规范的改变必然要导致其他法律甚至一系列制度上的变化,任何变化总会有一定的风险,有使国家陷于不稳定的状况或陷于这种危险的可能中。

(七)广泛性

宪法规范从总体上看,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宪法规范的总和几乎包括了国家生活的一切方面,所以宪法规范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是其他一般法律所不可比拟的,即使从某个单一的宪法规范来看,也往往包含着广泛的内容。

(八)灵活性

灵活性又称妥协性。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宪法必定是各个社会集团某种妥协的产物,作为妥协产物的宪法生效后,其条文和实施必然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当然,不是每一个宪法规范都具有灵活性,某些条文必须是确定性的,如法国宪法规定,“法兰西为不可分割的、非宗教的、民主的并为社会服务的共和国”(第2条),“共和体制不得成为(宪法)修改的对象”(第89条),这些条文就是确定性的。但是,部分宪法规范,特别是一些规定基本国策、反映各种社会集团力量对比关系的规范,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灵活性。

(九)历史性

宪法规范一般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胜利成果的确认。例如德国基本法和日本现行宪法所建立的民主制度,都是对本国历史和二战前宪法制度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后得出的结论。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更多地则属于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

(十)纲领性

某些国家的部分宪法规范具有纲领性,即它不是固定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对于尚未实现的目标作为国家的任务载入宪法。

商法专题

一、重点提示:

(一)商法基本知识点:商事主体、商行为、商业登记、商业名称、商业账簿。

(二)公司法:公司法概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公司的财务与会计、公司的变更、终止与清算。

(三)证券法:证券法概述、证券发行与上市、证券市场主体、证券交易制度、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

(四)票据法:汇票、本票与支票。

(五)保险法:保险合同、保险业务主体。

(六)破产法:破产程序法、破产实体法。

(七)海商法:船舶与船员、海事合同、船舶碰撞、海难救助与共同海损。

二、相关内容:

(一)公司法专题:

1、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

2、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公司名称和住所;(2)公司经营范围;(3)公司注册资本;(4)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5)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6)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7)公司法定代表人;(8)股东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3、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

(二)证券法专题:

证券交易:证券交易当事人依法买卖的证券,必须是依法发行并交付的证券。非依法发行的证券,不得买卖。

1、依法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法律对其转让期限有限制性规定的,在限定的期限内不得买卖。

2、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

3、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应当采用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方式。

4、证券交易当事人买卖的证券可以采用纸面形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形式。

5、证券交易以现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易。

6、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

7、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必须依法为客户开立的账户保密。

8、为股票发行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证券服务机构和人员,在该股票承销期内和期满后六个月内,不得买卖该种股票。

(三)票据法专题:

本票:

1、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本票的出票人必须具有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 源,并保证支付。本票出票人的资格由中国人民银行审定,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

2、本票必须记载下列事项:(1)表明“本票”的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承诺;(3)确定的金额;(4)收款人名称;(5)出票日期;(6)出票人签章。本票上未记载前款规定事项之一的,本票无效。

3、本票上记载付款地、出票地等事项的,应当清楚、明确;本票上未记载付款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为付款地;本票上未记载出票地的,出票人的营业场所为出票地。

4、本票的出票人在持票人提示见票时,必须承担付款的责任。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

5、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见票的,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

6、本票的背书、保证、付款行为和追索权的行使,除本章规定外,适用本法第二章有关汇票的规定。

(四)保险法专题:

财产保险合同:

1、财产保险合同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

2、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但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

3、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运输工具航程保险合同,保险责任开始后,合同当事人不得解除合同。

4、被保险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生产操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规定,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

4、根据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可以对保险标的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及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的书面建议。

5、投保人、被保险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其对保险标的安全应尽的责任的,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

6、保险人为维护保险标的的安全,经被保险人同意,可以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7、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的,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有权要求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人身保险合同:

1、人身保险合同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

2、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1)本人;(2)配偶、子女、父母;(3)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

3、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并且其真实年龄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年龄限制的,保险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在扣除手续费后,向投保人退还保险费,但是自合同成立之日起逾二年的除外。

4、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少于应付保险费的,保险人有权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补交保险费,或者在给付保险金时按照实付保险费与应付保险费的比例支付。

5、投保人申报的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致使投保人实付保险费多于应付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将多收的保险费退还投保人。

6、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人也不得承保。

7、父母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 的人身保险,不受前款规定限制,但是死亡给付保险金额总和不得超过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

8、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

(五)企业破产法专题

债务人财产:

1、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为债务人财产。

2、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1)无偿转让财产的;(2)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3)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4)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5)放弃债权的。

3、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但是,个别清偿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除外。

4、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无效:(1)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的;(2)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

5、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

6、债务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权从企业获取的非正常收入和侵占的企业财产,管理人应当追回。

7、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可以通过清偿债务或者提供为债权人接受的担保,取回质物、留置物。

8、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负有债务的,可以向管理人主张抵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抵销:(1)债务人的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取得他人对债务人的债权的;(2)债权人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负担债务的;但是,债权人因为法律规定或者有破产申请一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而负担债务的除外;(3)债务人的债务人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取得债权的;但是,债务人的债务人因为法律规定或者有破产申请一年前所发生的原因而取得债权的除外。

(六)海商法专题

船舶:

1、船舶所有权,是指船舶所有人依法对其船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国家所有的船舶由国家授予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的,本法有关船舶所有人的规定适用于该法人。

3、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船舶所有权的转让,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4、船舶由两个以上的法人或者个人共有的,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海上保险合同:

1、是指保险人按照约定,对被保险人遭受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和产生的责任负责赔偿,而由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费的合同。前款所称保险事故,是指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的任何海上事故,包括与海上航行有关 的发生于内河或者陆上的事故。海上

2、保险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各项:(1)保险人名称;(2)被保险人名称;(3)保险标的;(4)保险价值;(5)保险金额;(6)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7)保险期间;(8)保险费。

3、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保险标的:(1)船舶;(2)货物;(3)船舶营运收入,包括运费、租金、旅客票款;(4)货物预期利润;(5)船员工资和其他报酬;(6)对第三人的责任;(7)由于发生保险事故可能受到损失的其他财产和产生的责任、费用。

4、保险人可以将对前款保险标的的保险进行再保险。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原被保险人不得享有再保险的利益。

5、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保险人与被保险人未约定保险价值的,保险价值依照下列规定计算:(1)船舶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船舶的价值,包括船壳、机器、设备的价值,以及船上燃料、物料、索具、给养、淡水的价值和保险费的总和;(2)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或者非贸易商品在起运地的实际价值以及运费和保险费的总和;(3)运费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承运人应收运费总额和保险费的总和;(4)其他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和保险费的总和。

6、保险金额由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约定。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价值;超过保险价值的,超过部分无效。

民事诉讼法专题

一、重点提示:

(一)民事诉讼概述:诉的种类、诉讼标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尤其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部分容易考察考生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区分理解。

(二)诉讼管辖:民事诉讼管辖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前提和重要部分,又兼具其内容丰富,类别繁多,实践性较强,故历来是律师资格考试的重点所在。在诉讼管辖中,相对来说,地域管辖、协议管辖与级别管辖的结合考察、专属管辖、移送管辖是重点所在。

(三)诉讼参加入:诉讼参加入制度一块和管辖一样,整个是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部分,是律师资格考试考察的重点所在。其中当事人的种类、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共同诉讼的概念、共同诉讼人的概念和种类、诉讼第三人的种类、诉讼代表人制度的应用是重点所在。

(四)民事诉讼证据:证据的种类、证明对象与待证事实、举证责任。

(五)几项民事诉讼制度:期间、送达方式、调解制度、财产保全的种类、范围和程序以及先予执行制度。

(六)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是整个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内容所在,故从简易程序、一二审普通程序到审判监督程序整个都是考察重点,要求考生不仅能完全熟悉程序的运行过程,而且更加注重考生对这些程序制度的理解,能加以实际运用 以解决问题。另外,在这其中,第二审程序与抗诉主体的资格以及抗诉的条件问题是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的部分之一。

(七)非讼程序:督促程序的运用、有关支付令的效力问题、公示催告程序的运用、破产程序是重点所在。

(八)民事裁判与执行:执行程序的运用与执行过程中间题的解决,如执行中止、执行终结的条件,执行异议等。

(九)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种类与运用、涉外财产保全是重点所在。

二、相关内容:

(一)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二)民事诉讼法的适用: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实行对等原则。

(三)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4、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五)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据有下列几种: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的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六)民事诉讼法中的送达、期间:人民法院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1、依照受送达人所在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方式送达;

2、通过外交途径送达;

3、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受送达人,可以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受送达人所在国的使领馆代为送达;

4、向受送达人委托的有权代其接受送达的诉讼代理人送达;

5、向受送达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或者有权接受送达的分支机构、业务代办人送达;

6、受送达人所在国的法律允许邮寄送达的,可以邮寄送达,自邮寄之日起满六个月,送达回证没有退回,但根据各种情况足以认定已经送达的,期间届满之日视为送达;

7、不能用上述方式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六个月,即视为送达。

(七)民事诉讼中的调解: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八)民事诉讼法中的财产保全:当事人依照民诉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利害关系人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诉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应当在三十日内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财产保全后,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人民法院决定保全的财产需要监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负责监督,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

人民法院解除保全的命令由执行员执行。

(九)民事诉讼中的仲裁: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 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申请采取财产保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涉外仲裁机构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裁决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民法专题

民法的概念 :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体体现:

(1)社会关系发生于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

(2)社会关系属于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的基本原则

(1)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其含义包括:

A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 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同一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

C 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3)诚实信用原则;

(4)合法原则;

(5)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6)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物权

概念: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其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分类: 1.自物权和他物权

2.主物权和从物权

3.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

所有权

特征:1.是一种最完全的物权权利。2.是一种绝对权。

3.具有强烈的独占性和排他性。4.具有永久性。

债权

概念: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债务人负有满足债权人请求的义务。债权人的权利为债权,债务人的义务为债务。

特征:主要表现在债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上。

(1)债反映动态的财产关系——财产流转关系;所有权反映静态的财产关系——财产归属关系。所有权是财产流转的前提和结果,债则是财产流转的法律形式。

(2)债是特定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其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债权人的权利只是债务人发生效力,因此,债是相对性的法律关系,债权是对人权;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为特定的人,义务主体则是除权利主体之外所有的其他人,因此,所有权是绝对性的权利,是对世权.(3)债的客体可以是物,也可以是行为;所有权的客体只能是物不能是行为。

(4)债权人的权利是要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其权利的实现要靠债务人的行为,债权人不能直接支配作为债权客体的物;所有人则可直接支配其财产,其权利不需要他人的行为就可以实现。

(5)债是依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产生的,产生债的法律事实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而财产所有权关系一般只能通过合法行为而产生。

债发生的根据与债的履行

(1)债发生的根据指产生债的法律事实。能够产生债的法律事实,有以下几类: A合同 B侵权行为 C不当得利 D无因管理

(2)债的履行,是指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而使债权人实现其权利的行为。债是当事人之间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确立债的关系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债的内容是当事人间的权利和义务,债的内容得到实现,当事人也就达到了其经济目的。

(3)债的履行应遵循实际履行原则和适当履行原则。

A实际履行原则,指要求按照债的标的来履行,不能任意地用其他标的来代替,只有在按债的标的履行成为不能时,才可以采取其他的补救措施。

B适当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是指按照债规定的内容全面、适当地履行。这要求当事人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合同的约定、或者通常所提出的要求、交易习惯履行债。

债的变更与终止

(1)债的变更指债的主体或内容发生变化,即债权债务的转移和增减。债的变更主要发生在合同之债中。

(2)债的终止也称债的消灭,指债的当事人双方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不复存在。

债终止的原因: 履行、抵消、提存、双方当事人的协议、混同、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

代理

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依据代理权,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分类: 1.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和委托代理 2.显名代理、隐名代理 3.本代理、复代理 4.单独代理、共同代理

时效

概念: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地经过法定期间,即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制度。

特征:(1)一定事实状态的存在,如占有财产或不行使权利等客观情况;

(2)该事实状态持续达到法定期间;

(3)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

种类:(1)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

(2)一般时效和特别时效,短期时效和长期时效。

诉讼时效

概念:指权利人在法定提起诉讼的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法定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称为诉讼时效期间。

特征:(1)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虽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但除有延长时效的正当理由外,一般难于胜诉。

(2)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消灭权利人的实体权利。诉讼时效完成后,义务人如自愿履行,权利人仍有权受领,并且义务人不得以巳过时效而请求返还。

(3)诉讼时效属于强制性的规定。当事人之间关于诉讼时效期间的缩短、延长,以及预先放弃时效利益的协议均属无效行为。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

(1)诉讼时效中止,是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的发生阻碍了权利人行使其权利或提起诉讼,暂时停止时效的进行,待阻碍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进行《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2)诉讼时效中断,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事由的发生阻碍时效的进行,致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民 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两者的区别: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都是时效完成的障碍,但时效中止为暂时性障碍,即同一个时效中的暂时停止进行; 时效中断则为根本性的障碍,时效中断后变为新时效,时效期间又重新进行。

财产所有权

概念: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特征:(1)自权性;(2)完全性(3)恒久性

(4)弹力性(5)基础性(6)独占性、排他性。

种类:(1)按所有权是否是单一主体的标准;分为单一所有权和共有所有权;

(2)按所有权主体性质标准,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体所有权等;

(3)按所有权客体的标准;分为动产所有权和不动产所有权。

内容: A占有权。占有权是所有权人实际掌握、控制财产的权能。

B使用权。使用权是按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对物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C收益权。收益权是指收取由原物生产出来的新增经济价值的权能。

D处分权。处分权是指依法对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物的命运。

经济法专题

(一)经济与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注意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有:国民经济管理中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市场运行中的协调关系;社会经济组织内部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中重要概念:

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3.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经济的类型: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5.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6.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7.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0.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1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12.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13.价格、商品流通、流通手段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14.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5.纸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2)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3)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

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8.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长期以来,不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中,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实行社会主义就必然是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遇到的就是这种传统观念的制约和束缚。邓小平在深刻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新思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认真抓好以下五个重要环节:(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五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四)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在社会总产值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三方面内容。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公共消费是实 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一方面,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另一方面,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此外,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分配中兼顾三者利益。

(五)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这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收入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包括税、利、债、费四种形式。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国家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就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按其用途,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财政的作用如此重要,为了使其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六)税收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我国税法规定,纳税人必须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凭借国家政权赋予的权力,对欠税、骗税、抗税者不仅要追缴税款,处以罚金,有的还要交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处罚。

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第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第三,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同税种有不同的纳税人。在我国,主要税种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关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与此同时,还应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权利。

(七)我国的银行体系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它被称为银行的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具有极其重要的职能:第一,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第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第三,管理国库;此外,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蓄、黄金储备的职能。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大国家级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是为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

(八)公民投资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特征和作用

公民投资除可购买股票外还可投资储蓄、债券和保险。

公民个人的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的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一,为国家积累资金;第二,调节市场货币流通;第三,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与股票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集资手段,都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但二者又有所不同。首先,性质不同,股票是股东的入股凭证,是投入公司的资金的所有权证书;债券是一种债务,限期偿还。其次,受益权不同,股票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经营状况好坏决定着股票的效益;债务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第三,偿还方法不同,股 东要退股,只能去卖股票,债券到期可以还本付息。债券有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等种类。其中,政府债券安全性最高,金融债券次之,而公司债券的风险较高,但往往收益率也比较高。

公民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正在逐渐建立和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商业保险也日益发展起来。社会保险是解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最迫切的保险项目,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社会保险的费用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负担或由政府负担,它不是以被保险人的需要为依据,而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之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商业保险的保障项目广泛,形式多样,给付标准较高。参加商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个人负担,是否购买保险,何时购买,买什么样的保险,为谁购买,完全由参与保险者自主决定,保障范围的大小与缴纳的保险费成正比。保险公司是办理各种保险业务的专业公司。商业保险一般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商业保险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为我国企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九)国家的宏观调控

2024年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考点总结 第3篇

《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交易费用的处理、金融工具的确认、视同销售的会计处理、利得的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核算、营业利润的核算、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核算、汇兑损益的核算、营业利润的核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收回金额、营业外支出。

二、多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现金流量表项目的计算、现金流量表项目的计算、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资本公积的核算、财务报表项目的填列、与租赁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土地使用权的核算。

三、综合题涉及知识点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投资性房地产和会计差错更正、收入的确认、或有事项、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商誉的减值测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金融资产转移和股份支付。

《审计》

一、单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鉴证业务类型、鉴证业务特征、标准获取方式、提出直接报告业务鉴证结论的方式、审计业务变更、连续审计中业务约定书、业务变更、重要性、重要性水平、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管理层认定、管理层认定和审计目标、与治理层沟通、与管理层沟通。

二、多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实质性分析程序、信息技术控制、控制活动、穿行测试、风险评估、自动化应用控制、期中实施控制测试、如何考虑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舞弊三因素、舞弊风险评估程序、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了解与初步评估内部审计、评价内部审计的特定工作、内部审计工作、财务报表审阅业务约定书、财务报表审阅程序、财务报表审阅报告。

三、简答题涉及知识点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职业道德守则、验资与抗辩事由、PPS抽样、存货监盘。

四、综合题涉及知识点

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应收账款函证和账龄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强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名义利率与有效年利率之间的关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剩余股利政策、股权再融资、成本分析模型、经济订货批量、短期借款、逐步结转分步法、非增值作业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成本中心。

二、多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项目评估方法、资本结构理论、标准成本、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内部转移价格、剩余收益。

三、计算题涉及知识点

市净率、可持续增长率、资本成本、营运资本筹资政策、成本、数量和利润分析、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租赁。

四、综合题涉及知识点

管理用财务报表指标、资本成本、可转换债券。

《经济法》

一、单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个人独资企业的责任承担、战略投资者的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公司的解散与清算、分公司、持续信息披露、可转债公司债券的发行、《企业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商业银行的破产财产分配顺序、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指示交付、赠与合同、抗辩权、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银行卡的收费标准、票据权利的取得、票据的质押背书、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反垄断法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无权代理、合伙人财产份额出质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出资期限、合营企业利润分配、公司分立、公司利润分配、续信息公开、内幕信息、债权申报、企业资产损失责任处罚、外汇管理、保税区的特别规定、运输合同责任承担、商品房买卖合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浮动抵押、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专利权的授予、仿冒行为、禁止的垄断行为。

三、案例分析题涉及知识点

一般保证人破产的规定、票据公示催告、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首发并上市、虚假陈述、抵押、代位权、房租租赁合同、违约责任。

《税法》

一、单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税收法律关系、以房产抵债应纳契税的计算、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国际重复征税消除方法、增值税征税范围、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关税完税价格、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耕地占用税税率、税款追征制度、税务行政处罚知识点、鉴证业务范围、税务咨询报告、营业税征税范围、消费税征税范围、资源税课税数量、增值税清算项目、企业所得税的扣除项目、收入的确认。

二、多项选择题涉及知识点

税法原则、契税、印花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知识点、转让定价税制、增值税退 (免) 税政策、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地点、关税税率的确定、房产税计税依据的确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知识点、耕地占用税知识点、税收保全知识点、税收征收管理、税务行政处罚、税务代理、税收征管和税收筹划、营业税征税范围、消费税销售额的确定、资源税征税范围、土地增值税清算的审核方法、企业自行计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三、计算分析题涉及知识点

增值税和资源税的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卷烟消费税的计算、土地增值税的计算。

四、综合题涉及知识点

增值税放弃免税权的处理、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考场时间分配方案总结

2024年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考点总结 第4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法制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两项制度.

下列对这两项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 .自治区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C .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D .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外交权

.小李是某市工商局副局长,因工作需要派到某国有企业担任一定职务,在该国有企业工作时间为一年,工作期,其人事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这种公务员交流的形式称为: A .调任B .转任 C .轮岗 D .挂职锻炼

98.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迷,不正的是:

A .国家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

B .年满18 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不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物质帮助权

D .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99 .某市政府所属A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被撤销,其职能由市政府所属 B 行政机关继续行使.受到行政处的公民不服,准备提起行政复议.此时他应以()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

A .A机关 B .B机关 C .市政府 D .省政府 100 .下列规范性文件中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是: A .法律 B .县级政府的决定 C .行政法规 D .地方性法规

101.孙某委托吴某为代理人购买一批货物,吴某的下列行为中,违反法律法规的是 A .无谋生重病,停止了购买货物事宜,并通知了孙某 B .及时将购买货物过程中的情况报告给孙某 C .经孙某同意,另行委托林某,办理购买事宜

D .与陆某恶意串通,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格购入货物 102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 .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20周岁 103 下列关于肖像权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法人也有肖像权

B .公民的肖像权受到侵犯时,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C .使用公民的肖像,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和规定进行

D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104 按照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为 A . 配偶 子女 父母B .兄弟 配偶 子女 C .子女 父母 兄弟 D .父母 兄弟 配偶

赵某与黄某2003年1月结婚,2005年10月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配上发生争议,下列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

A .2004年8月黄某出版一部小说所获得的稿费 1 万元 B .2005年3月赵某因车祸受伤所得到的医疗费用赔偿 2 万元 C .2003年6月赵某父母赠与赵某、黄某一幢房屋,价值 25 万元 D .2004年12月,赵某与黄某共同购置的一套高档家具,价值4 万元 106下列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公司的董事长 总经理可以兼任监事

B .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待料和适当比例的职工代表

C .监事须忠实履行义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职权牟取私利

D .股东人数较少或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监事会 107 关于股份和股票的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股票可以流通并可以设置质押 B .股票是证明股东权力的有价证券

C .股票是股份的存在形式,股份是股票的价值内容

D .股票的形式 记载事项可以由发行股票的公司自行决定 108 .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该具体行政行为如何提起行政诉讼?

A. 必须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共同上级行政机关为被告 B. 可以以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任何一个行政机关为被告 C . 必须以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D . 可以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共同上级行政机关为被告

.根据我国《 商标法》 的有关规定,不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是:A .数字B .三维标志C .颜色组合D.音乐

.下列关于诉讼程序的选项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是: A .发回重审的案件

B .共同诉讼中,原告一方有50 人

C .甲起诉乙,要求乙返还借款3000 元,但起诉时乙下落不明

D .甲起诉乙合同违约,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无原则分歧 111 .甲和乙因合同纠纷诉至法院,诉讼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形,不应回避的是: A .证人刘某,是乙的妻子 B .审判员王某,是甲的哥哥

C .合议庭审判员于某与该案的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 D .合议庭组成人员中的陪审员周某,是甲的弟弟

.某人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在此期问,他依法可以行使下列哪些权利或实施哪些行为: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 .担任国家机关的公务员 C .担任某公办大学的普通教师

D .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113 .下列人员中,可暂予监外执行的是:

A.马某被判拘役,其声称女儿正在读小学,需要其接送

B .周某被判无期徒刑,在狱中多次自杀未遂,致使生活不能自理、C 刘某被判有期徒刑3 年,服刑过程中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

D .韩某被判有期徒刑5 年,其声称丈夫在外地工作,老母病重,儿子年幼,需要其照顾 114 .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不是保护国内产业的合法手段的一项是: A.反倾销措施B .反补贴措施C .保障措施D .拒绝进口 115 .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将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五级 116 .某大学在学校内进行道路整修,施工中没有设置道路整修警示标志,致过路学生受伤。对此,由()承担责任

A .该学校 B受害人自己 C .该学校和受害人 D .该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 117.在我国.下列所得中.可以免纳个人所得锐的是:

A .保险赔款 B .利息 股息 红利所得 C .偶然所得 D .财产转让所得 118 .根拐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的行致处罚只能由法律加以设定. A .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C .限制人身自由 D .没收非法时产

.按照我国有关仲裁的法律规定.属于双方当事人之间仲裁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的是: A .双方争议必须是经济纠纷 B .双方当事人都同意进行仲裁 C .由人民法院决定仲裁 D.当事人一方到仲裁庭立案 120 .下列时产中,不能用于抵押的是:

A .抵押人所有的机器 B .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交通运输工具 C .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

D .抵押人所有的房屋,但因没有及时归还银行贷款被暂时查封 常识判断2008年

96.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

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97.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

A.国务院

B.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

D.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及较大市的人民政府

98.某省人民政府和规章与国务院某一部门的规章不一致,按照法律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由国务院裁决

B.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

C.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裁决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违法的规章予以撤销

99.我国对法律溯及力问题,实行的原则是:

A.法在任何情况下均溯及既往

B.法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溯及既往

C.法在一般情况下均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D.法在一般情况下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

100.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构成违宪或违法的行为是:

A.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B.某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本自治州的《自治条例》

C.国务院某部发布《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通知》

D.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

101.下列人员中,通常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

A.局长、厅长。委员会主任

B.副局长、副厅长、委员会副主任

C.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D.副省长、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

102.下列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

B.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C,土地全部属于集体所有

D.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103.“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这主要体现了依法行政中的哪一项要求?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诚实守信

104.小王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被某机关录用,在试用期内因违反公务员纪律被取消录用,小王不服,他可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向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B.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向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D.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05.下列哪一情形,不在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内?

A.税务机关对纳税人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

B.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拒绝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C.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刑事拘留

D.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上市公司的罚款决定

106.根据法律规定,以下属于行政裁决的是:

A.深圳仲裁委员会对民事纠纷的仲裁

B.山西省人民政府对污染环境企业的限期治理决定

C.某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履行聘任合同争议的裁决

D.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根据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某专利权无效

107.按照《律师法》规定,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司法行政机关应生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的决定,而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一般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2004年7月初,张某向省司法厅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司法厅的正确做法是:

A.依据《律师法》,在3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的决定

B.依据《行政许可法》,在20日内作出是否颁发的决定

C.因法律关于期限的规定不一致,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后再作决定

D.可以选择依据《律师法》或者《行政许可法》关于期限的规定作出决定

108.关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的下列哪一做法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A.甲县规定,乡、镇政府制作的政府信息,统一由县政府负责公开

B.乙市一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标准发生变动,在标准变动以后第30日予以公开

C.丙区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D.丁市政府在市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109.卫生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某国有企业共同作出一项行政处罚,该企业不服欲申请行政复议,应当如何处理?

A.该企业应当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由国务院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B.该企业可以同时向两个机构申请行政复议,由国务院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C.该企业可以同时向这两个机构申请行政复议,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机构共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D.该企业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机构申请行政复议,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机构共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110.对于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行政经费统一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B.完善分散灵活的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实现规范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规范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C.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统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迅速解决同一地区不同行政机关相同职级工作人员收入差距较大的矛盾

D.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应当全部或部分上缴财政,允许一定条件下返还

111.王某与他人合作投资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王某任法定代表人。后来公司倒闭,公司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公司的债权人要求王某偿还不足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投资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王某无需承担公司债务

B.王某是公司的投资人,公司的债权人可以要求王某偿还

C.王某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的债权人可以要求王某偿还

D.王某与他人合作投资,王某应当按照出资比例对公司的债务承担偿还责任

112.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是:

A.支付赔偿金

B.返还财产

C.消除影响

D.恢复原状

113.张某11周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经常在其学校门口的一家小卖部买零食和一些学习用品,部分赊账,年终时共欠小卖部340元。小卖部老板拿着账单要求张某父亲付款,遭到张某父亲拒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无需赔偿

B.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付款

C.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其父亲作为监护人,应当赔偿

D.张某购买零食和学习用品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应当由其自己付款,不应当由其父亲付款。

114.方某在晚上牵狗散步,狗突然挣脱绳索,奔向童某(3岁),并咬伤童某。当时童某父亲正在用手机给朋友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某应当负全部责任

B.方某和童某父亲都要承担责任

C.意外事件,方某不需要承担责任

D.童某父亲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应当负全部责任

115.陈某与陆某是邻居。陈某家建房挖地基,导致陆某房屋墙面出现裂缝。陆某遂找陈某要求修缮,遭到陈某拒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某不可以挖地建房,因为挖地建房会损坏邻居陆某的房屋

B.陆某家墙面出现裂缝,属于意外事件,陈某不需要承担责任

C 陈某可以挖地建房,但对邻居陆某房屋造成的损害应当给予赔偿

D.陈某在自家的地基上建房,造成陆某家的墙面出现裂缝,不需要承担责任

116.我国《合同法》对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的负担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下列有关风险负担的表述正确的是:

A.特定物的风险在合同成立后即由买受人承担

B.需要运输的标的物,自交付给买受人后风险转移给买受人

C.在途货物的风险除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后即转移给买受人

D.在由于标的存在质量瑕疵,买受人拒绝受领的情况下,风险转移给买受人

117.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对其直接支配的动产享有所有权

B.国家出资的企业,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C.履行国有财产管理、监督职责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促进国有财产保值增值

D.违反国有财产管理规定,在企业合并过程中,擅自对外提供担保造成国有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18.甲欲杀死乙,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结果导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119.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120.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胁迫的人,在身体受到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也是胁从犯

B.乙组织妇女卖淫,丙为其寻找卖淫女、联系嫖客,但从不直接参与管理活动。对丙应当以乙组织卖淫罪的共犯论处

C.甲是某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人员,在某晚故意不关财务室窗子、不锁保险柜,然后指使中学生乙(16周岁)潜入财务室窃取甲保管的公款、甲乙构成贪污罪共犯

D.丁是某国有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唆使投保人戊将自己投保的汽车烧毁后向保险公司理赔,然后利用自己办理理赔的职务便利为丁理赔8万元,二人平分。丁戊构成贪污罪共犯 常识判断2009年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学

2、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A.上海 B.安徽 C.广东 D.浙江

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

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A.20世纪50~60年代 B.大跃进时期

C.20世纪60~70年代 D.文革时期

5、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朝的按亩纳税 D.西汉的编户齐民

6、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海南岛 C.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

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B.今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C.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D.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至15世纪)的历史大事是: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英国的工业革命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9、我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西藏问题”的实质是: A.主权问题 B.宗教问题 C.人权问题 D.民族问题

10、以下节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B.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小暑、大暑、处暑、立秋 D.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11、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权 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1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C.正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13、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14、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15、关于气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发源于蒙古高原

B.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温室气体增多引发的 C.美国西海岸有暖流、东海岸有寒流通过 D.飓风指的是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

16、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D.CPI是采取指数商品价格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17、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A.隐形飞机机身涂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电磁波 B.混沌理论在很多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

C.U盘格式化后,信息不可恢复 D.土星环是圆的

18、下列能够依次展示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是: A.感恩节、巨石阵、卢浮宫、浮世绘 B.硅谷、哈佛大学、白金汉宫、东照宫 C.爵士乐、金色大厅、圣女贞德、新干线 D.劳斯莱斯、芭比娃娃、巴尔扎克、桂离宫

19、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2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行为是不合法的:

A.某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

B.国务院某部门制定规章设定行政许可

C.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21、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

A.某直辖市代表大会 B.某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22、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行政行为。据此,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对醉酒的人约束至酒醒

B.对严重违反《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给予开除处分

C.对到期不缴纳税费的纳税人,按日加收滞纳金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D.暂扣违章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23、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A.张某,20岁,遇人抢劫奋起反击,将对方打成重伤

B.王某,30岁,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

C.刘某,13岁,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 D.赵某,30岁,醉酒驾驶撞死路人

24、甲被车撞伤倒地,行人乙拦下一辆出租车,将甲送往医院,乙支付了车费,其间,甲的手机丢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B.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C.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D.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25、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

B.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蓝色、黄色来标示

C.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D.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得越级上报 常识判断2010年

116.关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取得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截止2008年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B.截止2008年底,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一

C.2008年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到8.7年,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 D.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不足40岁上升到70多岁

1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区域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①以经济特区为重心的沿海地区优先发展阶段;②以缩小区域差异为导向的西部大开发阶段;③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沿江沿边地区重点发展阶段;④以区域协调发展为导向的共同发展阶段。这四个阶段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18.关于我国重大工程与建设项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峡工程师目前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B.“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月球探测卫星

C.2008年建成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桥梁 D.2006年全线通车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119.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C.博鳖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D.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 120.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A.提高税率

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降低税率

D.缩减财政支出 121.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总收入 C.外汇储备

D.货币总量 12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洋水师是19世纪末中国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C.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D.日军在东北发动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123.关于我国的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

B.海拔最高的湖在新疆 C.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

D.最大的咸水湖在西藏 124.一艘油轮自科威特港驶往大连,其最短航线为:()A.波斯湾→红海→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B.波斯湾→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南海→东海→黄海 C.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海→东海→黄海 D.红海→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黄海→东海 125.下列对哲学家及其思想的认定不正确的是:()A.老子早于庄子,庄子早于韩非子

B.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 C.毛泽东的实践观同于列宁,列宁的实践观同于马克思

D.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叔本华,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源于培根 126.“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

A.《诗经》《孟子》《孝经》《尔雅》

B.《周易》《尚书》《礼记》《春秋》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尚书》《周易》《论语》《孝经》 127.下列关于现代科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温超导体是指其超导临界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

B.纳米材料是指结构单元的尺度达到纳米级而原有性能保持不变的材料 C.杂交水稻是通过基因重组改变睡到的基因来提高产量的

D.转基因食品是指转移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 128.下列有关能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 B.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 C.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 D.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 129.下列对人物及其贡献()

A.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B.孟德尔发现遗传学定律,为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 C.冯·诺依曼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 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 130.下列关于武器装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潜艇装备的主要是核武器 B.“歼十”战斗机是国产飞机 C.弩是中国最早发明的

D.AK—47是前苏联研制的一种自动步枪

131.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A.合作

B.繁荣

C.友爱

D.和谐 132.如果父亲和孩子都是A型血,那么孩子的母亲的血型有几种可能?()A.四种

B.三种

C.两种

D.一种

133.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A.黑洞理论

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

D.能量守恒定律 134.下列关于医学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分解排除血液中的毒素 B.放疗中要使用放射线进行照射 C.砒霜在中医里可以入药

D.针灸中的“灸”是指用针扎刺人体穴位 13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空调工作的时候有水流出而冰箱没有,由此可判断常见的家用空调和电冰箱的制冷原路不同

B.鸡蛋带壳在微波炉中加热比较好,这样受热更快更均匀 C.液晶电视机与等离子电视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使用无磷洗衣粉是因为磷易造成环境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质 136.下列关于我国上下级国家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上下级人民政府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B.上下级人民政府之间是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C.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D.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上下级人民检察院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137.下列关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都有权实施行政处罚

B.行政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因此,行政机关承担全部举证责任 C.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D.国务院的法定会议形式分为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办公会议 138.下列做法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列》的是:()A.甲县规定,乡、镇的政府信息统一由县政府负责公开 B.乙省不允许本省内各级行政机关提供政府细细时收取任何费用

C.丙区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D.丁市政府在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询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139.根据《食品安全法》,下列说法正确的:()

A.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实施监督的部门分别为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不需购买样品

C.名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由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

D.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实施免检 140.下列说法正确:()

A.肖某明知自己的自行车车闸不好使,却自以为技术过硬而飞速行驶,当行至一交叉路口时,将一幼儿当场撞死,肖某的行为属于间接故意犯罪

B.某单位犯行贿罪,应依法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刑

C.吴某被取保候审,在此期间吴某不得行使选举权

D.某公司承诺向灾区捐款,该公司可以在交付捐款前撤销承诺 常识判断2011年

1.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建设范畴的是:

A.在学校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 B.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C.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 D.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2.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 B.我国目前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亚洲发展中国家

C.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 D.我国已与周边所有邻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3.我国的能源条件可以概括为:

A.缺煤、富油、少气 B.富煤、缺油、少气 C.缺煤、缺油、多气 D.富煤、富油、多气 4.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其标准时点是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B.所取得的数据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C.所需经费由中央政府完全负担,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 D.采用按户口所在地登记的原则

5.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总结西部大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

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

C.西部大开发覆盖地域指陕、甘、宁、青、新等西北五省(区)及西藏自治区 D.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工作时保障和改善民生

6.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①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运动;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③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7.下列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甲村村委会在村民会议上提交了修建学校的经费筹集方案

B.乙村村委会与村民李某签订山林承包合同,承包期为10年,到期后,村委会又将山林承包给该村村民赵某 C.两村有一座石灰矿,丙村村委会组织该村村民成立丙村经济合作社,以经济合作社的名义申请石灰矿的采矿许可证

D.丁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其中300人参与了村委会主任选举,候选人王某、张某和黄某分别获得选票120票、100票和80票,因而王某当选 8.根据我国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和发布动员令的分别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 B.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国家主席

9.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直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B.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人大为5:1,全国人大为8:1 C.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1 D.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10.下列关于人类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载人飞船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交会和对接是在20世纪60年代 B.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 C.成功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的是美国 D.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阿波罗13号”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下列全部属于近30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的一组是: A.歌德巴克猜想、载人航天、古生物考古、南水北调 B.月球探测、核电工程、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 D.激光照排技术、量子通讯、古生物考古、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12.关于我国的军衔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士兵军衔肩章版面底色有棕绿色、天蓝色、黑色三种 B.一般分帅、将、校、尉、士五个等级

C.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曾被授予元帅军衔

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是在1949年

13.关于中国交通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前国道线采用数字编号,分别以1、2、3、4开头

B.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 C.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在南昌试飞成功 D.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之一

14.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15.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 B.黄金储备量已超过1000吨

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 D.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 16.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

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 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 17.2010年新成立的我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是:

A.新疆喀什 B.上海浦东 C.天津海滨 D.重庆两江

18.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我国自194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B.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C.我国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 D.震源底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 19.京剧作为我国著名剧种,和中医、国画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们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杏园” B.京剧行当中的“净”是指女性角色

C.“梅派”唱腔创始人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 D.《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京剧经典曲目之一

20.关于我国的出土文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素纱禅衣

B.西安附近出土了大量殷商时期的可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C.越王勾践剑是战国时期兵器冶炼技术的杰出成果 D.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以红、蓝、白三种颜色为主

21.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亚洲、非洲、美洲、欧洲都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同一个大洲的是: A.《最后的晚餐》、雕塑“思想者”、雕塑“大卫” B.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帕特农神庙

C.《百年孤独》、《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 D.《飞鸟集》、《高老头》、《源氏物语》

22.下列有关书法艺术的表达,正确的是:

A.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被称为“书圣” B.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C.《真书千字文》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 D.“苏、黄、米、蔡”中的“黄”指的是黄公望

23.下列有关天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开普勒职称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证实了歌白尼学说 B.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C.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诗经》中的“鲁庄公七年星陨如雨” D.月食发生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

24.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 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

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被用做停车信号是因为红色波长最长 D.家中遇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2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夏天不宜穿深色衣服,深色衣服比浅色衣服更易吸收辐射热 B.驱长虫药若饭后服用,不易达到最好的驱虫效果

2024年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考点总结 第5篇

根据工作安排,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公务员招考报名时间为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12月10日,届时请广大考生关注。为帮助更多考生积极备考2018湖南省公务员考试,湖南华图为你准备2018湖南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人文模块:

高频考点1:思想文明派系——儒道法墨

我国的古代思想文明里,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最负盛名,关于各个学派的考察一直热度很高,典型的考法是“题干给出几句话,问对应的学派”,那遇到这样的题,首先应该掌握的是各学派的观点都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所提出的“礼”,这个“礼”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定的“阶级性”,比如,他提倡“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君臣有别”等等,都是阶级性的一种表现。

孟子,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所提出的“民本思想”,他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叫民贵君轻。

荀子。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所提出的“知行观”,他提倡“学至于行之而止”,可简单理解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强调践行的重要性。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老子: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属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例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庄子: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的文学成就《庄子》,里面有很多成语典故是考察的热点,比如鹏程万里、庖丁解牛、庄生梦蝶、东施效颦以及邯郸学步。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子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提出的“兼爱”、“非攻”、“节俭”。比如“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他提出的“严刑峻法、法制。”,是现在依法治国的渊源 真题感知

【例1】司马谈《论六家要旨》:“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④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A.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B.道家、名家、墨家、儒家 C.儒家、墨家、法家、名家 D.儒家、法家、兵家、名家

【华图解析】本题考察文学常识,给论断,问学派。①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礼”的阶级性是典型的儒家学派;②俭而难遵,提倡“节俭”,典型的墨家学派;③严而少恩,典型的法家学派。④然其正名实,讨论名字与实物的关系,典型的名家学派。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高频考点2:诗词

近几年国考诗词侧重这样考,同是写“花”的四句诗,让你找出它要的那种花,或者同是描写边关生活的四诗句,让你找出他所指定的“关”名。今天分享一个考频很高的“花”,同时钟爱这种花的诗人在各种考试中也频频出镜,它就是“菊花”,这位诗人就是陶潜,陶渊明。有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关于菊花的诗句最简单的考察是诗句中直接带有“菊”字;稍微难度+,诗句中不会出现菊,但会有“东篱”;当难度++时,诗句中一般只会出现“篱”。这个是关于“菊花”的考察方式,要牢记。真题感知

【例2】下列诗句描写菊花的是()。A.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疑是广寒宫里种,一秋三度送天香 D.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华图解析】本题考察文学常识,给诗句,问花名。A选项“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出自北宋-王安石《北陂杏花》,所对花名为“杏花”。B选项“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所对花名为“梅花”。C选项“疑是广寒宫里种,一秋三度送天香”出自南宋王十朋的《桂花》,所对花名为“桂花”。D选项“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的《重阳后菊花其一》,所对花名为“菊花”。以上是文学底蕴深厚的做法,如果考试中出现,直接运用技巧识别,D选项中有之前提到过得“东篱”,暗指菊花,因此直接秒杀即可。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科技模块:

高频考点1:航空航天

对于航空航天的考察,热度一直都是居高不下,这也得益于我国在航天事业中所取得的重大发展,航空航天的考察大体分为世界航天发展史和中国航天进程。

对于世界航天发展史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是“前苏联”;第二,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第三,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列昂诺夫”;第四,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美国的“阿波罗 11 号”。真题感知

【例3】下列关于人类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载人飞船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交会和对接是 20 世纪 60 年代

B.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 C.成功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的是美国 D.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阿波罗 13 号”

【华图解析】本题考察航空航天常识,世界航天发展史。A选项1966美国发射载有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双子星座8号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阿金纳对接舱体对接,正确;B选项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前苏联的列昂诺夫;C选项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是“前苏联”;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美国的“阿波罗 11 号”。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对于中国航天进程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四大航天基地分别是:酒泉、太原、西昌和文昌;第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1970年在酒泉发射成功;第三,我国载人飞船是“神州”系列;月球探测器是“嫦娥”系列;空间实验室是“天宫”系列;货运飞船是“天舟”系列;运载火箭是“长征”系列。

第四,关于“神州”系列,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在2003年“神舟”五号;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是在“神舟六号”;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通过“神舟七号”;实现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的是“神舟八号”,且重点注意神舟八号“无人”;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是“神舟九号”,且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首次在天宫一号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的是“神舟十号”;到目前为止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的是“神舟十一号”,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到目前为止中国三次进入外太空的宇航员是“景海鹏”。真题感知

【例4】神州十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关于神舟十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B.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C.第一次将我国女航天员载入太空 D.是中国第 4 艘载人飞船

【华图解析】本题考察航空航天常识,中国航天进程中的“神州”系列。A选项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是“神舟九号”;B选项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于2013年由长征二号成功发射。C选项第一次将我国女航天员“刘洋”载入太空的是“神舟九号”;D选项中国第 4 艘载人飞船是“神舟九号”。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高频考点2:物理化学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是国考常识的热门考点,比如说“热胀冷缩”,有时候夏天路面会向上拱起,就是热胀冷缩的表现,所以水泥混凝土路面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空隙,就是这个道理。“扩散现象”,比如我们能够闻到饭菜的香味都是由于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中的“稀有气体”也备受青睐,天然存在的稀有气体有六种“氦、氖、氩、氪、氙、氡”,在常温常压下,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单原子气体,很难进行化学反应,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光,世界上第一盏霓虹灯是填充氖气制成的。真题感知

【例5】下列哪一说法与热胀冷缩无关?()A.夏天在架设电线时,不宜把电线绷得太紧 B.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比灌满更容易保温 C.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中浸一下,更容易剥壳 D.冬天往玻璃杯中倒开水,应先用少量开水预热杯子

【华图解析】本题考察物理常识,热胀冷缩。A选项夏天,电工在架设电线时,如果把线绷得太紧,那么到冬天,电线受冷缩短时就会断裂。所以一般夏天架设电线时电线都要略有下垂。B选项保温瓶内的热水主要是由瓶子的塞子处散热。如果灌满,水直接与塞子接触加快传热,保温效果不好;如果不灌满,则水先传热给上方的空气,再由空气传热给塞子,而空气传热较差,相对保温效果更好。显然B选项与热胀冷缩无关,考查的是换热原理。C选项鸡蛋由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当由热变冷后,它们的伸缩情况也不一样,因此把刚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中浸一下,更容易剥壳。D选项冬天环境温度较低,玻璃杯的温度也就较低,若突然向玻璃杯内倒入开水,则杯子的内层受热明显膨胀但外层受热不够而膨胀得少,由此可导致杯炸裂。若先将温水倒入杯子中将杯“预热”一下,再倒入开水时,则杯的内外层将不会有太大的温度差而避免了杯子的损坏。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最后以伟大诗人屈原所作《离骚》之名句与君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湖南华图教育祝各位考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进行报考,在今年的国考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公考顺利!

上一篇:思源实验学校植树节活动方案下一篇:马华成同志生平介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