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课堂教学

2024-08-20

如何有效课堂教学(精选10篇)

如何有效课堂教学 第1篇

有效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活动是人类特殊存在的一种方式。小学英语课堂上总是少不了活动,而且活动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形式。那么,小学英语课堂上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呢?我认为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以活动为核心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从而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接下来我就从七个方面具体地谈谈如何设计好一堂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活动的设计要和学生的生活背景或生活经验相联系。

我们常说,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重要地是备学生。因为不同的地区,即使是同一地区的学生,其成长的背景、生活的环境都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他们所具有的生活经验也存在着差异。但教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是统一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关注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等是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特别要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把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内容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掌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真正做到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提倡的“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让英语成为学生真正用来交际的工具,而非仅仅是停留在脑袋中的语言知识。

二、活动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与递进性

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因为没有自然的语言环境,通常第二外语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定的方法,花费一定的时间,循序渐进地学得。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比如:活动一和活动二的内容是什么?这两个活动在对学生语言训练上面是否有递进的要求。通过连续的几个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或增大语言输出仍旧是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还是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如果忽略了这些的话,表面上学生参与活动的面或许很广,课堂气氛或许也很活跃,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这对于扩充学生的语言知识,增加学生的语言量输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帮助不大。

三、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

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五年级下册What are you doing?这一单元第四课时的时候,我发现直接让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同学猜的“Do and guess ”游戏对于五年级学生已经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该课时我采用了“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同时也把学生分为A、B两个大组进行比赛。首先每组派两名学生到前面准备做动作,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我喊“Ready, go.”时台上的学生开始表演,喊“Stop!”时停止表演,但要保持当时的姿势不动,其他学生这时候可以睁开眼睛并根据那些“木头人”的姿势猜测What is he/she doing? A组提问B组回答,然后B组提问A组回答。对方回答完毕后提问的这一组可以向本组的表演者提问:“What are you doing?”以求得正确答案,同时判断对方的回答是否正确。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本来就对于闭眼过程中台上学生的表演内容感到好奇,加上睁开眼睛之后看到的“木头人”的动作确实滑稽,连我都忍俊不禁,孩子们的兴致就更别提有多浓厚了,因此,这项活动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我打算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还有学生央求我让他们再玩一轮。正因为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不知不觉地从活动中学会了也在其中运用了英语知识,我们的教学目的也由此达到了。四、活动设计要有目的性

活动不仅仅只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组织,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活动本身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和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对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交流,为了做事情。小学英语活动课,就是要通过教学中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活动之前,都要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哪些语言?运用了哪些语言?” 这样才能设计出有目的性的活动,它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活动的关键。对于前面提到的“我们都是木头人”的游戏,我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还为了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语言。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比赛可以让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既练习问题What is he/she doing? 又有机会练习回答He/She is„.让提问的这组提问“What are you doing?” 台上的表演者回答“I am„.”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学生对他人进行评价奠定了基础。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理念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五、活动设计要有真实性

教育学家杜威强调,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而且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生去思考的“真实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如讲授 “When is your birthday?”这单元第一课时时,有学生问我的生日是在几月,我卖了个关子,到了第二课时让他们运用新句型Is your birthday in January/February„?来猜测,学生回答不正确时提示Please up, up/down, down!(配以手势)学生对老师生活中的真实信息很感兴趣,自然就会踊跃地提问了。另外,我们要利用交际中的信息差,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只有创设一个有信息差的语境,学生之间才会产生交际的愿望,也才会乐意开口。例如教What’s the weather like?这一单元时,我们可让同桌的两位同学看互为补充的两张世界各地天气图,然后相互问答从而完成自己手中的图表。如果在这活动中,一个学生指着图片直接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hanghai?”这个问题是明知故问式的,即问答双方之间没有信息差,是一种假交际,这种活动其实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

六、活动形式设计应有多样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具有新鲜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运用多变的活动方式,可以不断的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维持,从而使活动更有效。如在操练单词时,当学生对于“one by one”的活动形式感到有些厌倦时,可以把活动形式稍做改动,变为“two by two”,当学生再次有些厌倦时,我们又可以加上竞赛的形式,谁先正确说出单词,就为本组赢得一分,这样学生的兴趣又会被激发出来。英语课堂活动有很多形式,如游戏、竞赛、歌曲、有节奏地朗读、小组合作表演等等。仅在单词教学中,就有许多种活动形式如:猜单词、听听指指、听音做动作、传悄悄话等等。对于歌曲和有节奏地朗读这类形式,我们还可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将歌词进行改编,如When is your birthday? 的歌词“My birthday is in July.My birthday is in July.My birthday is in July.When is your birthday? ”其中的July就可改为学生自己生日的月份,然后采取接龙的方式演唱。

七、活动评价设计应有必要性

评价是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合作精神。评价可尽量让学生参与进行,让他们在自我评价中增加学习动力,而且要注意及时、客观、公平、易于记录、直观可见。对于那些在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或小组要给予奖励。为使评价能保持长久的激励作用,可定期累积统计一下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的小奖品(如小贴纸)和加分情况,并评出游戏表现出色的学生或小组以及进步明显的学生。

总之,教师在设计每一个课堂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设计出一个个有效的英语课堂活动。当然,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需要注意以上几点,还有更多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去探讨、研究、去实践。:课堂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有效课堂教学 第2篇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园地。而课堂组织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建构一种和谐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那该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思想教育先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对学生自觉性培养

2、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3、小组之间进行评比,评“优秀小组”

二、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1、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2、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可以加入一定的英语语言,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3、发挥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身势、情感,表情等来表达方法:目光注视法、表情感染法、趣味激励法、停顿吸引法

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适时给落后的学生以鼓励加强互动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鼓励则给后进生增强了信心

1、走到学生身边

2、让学生分享老师对纪律管理的情感

3、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

4、利用课件及其他一切教学手段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因势利导,激发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有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3篇

一、巧入“意”境, 事半功倍

每学一篇新课文都需要导入, 导入课文所用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不能小看了它, 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将学生在课间十分钟散放的心收回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这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精彩的导语, 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开端和背景, 把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导入的方法有许多, 如故事导入、影视图像导入、音乐歌曲导入、悬念导入、解题导入等。如教学《开国大典》时, 先放映一段开国大典中的精彩片断, 学生很快直观地感受到开国大典场面的壮观,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问”境, 以读代讲

叶圣陶先生说“不忽略讨究”又“不忽略吟诵”, 是说语言文字训练和读的训练应融为一体, 即“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 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课堂上, 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学习写作方法,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要充分发挥读的功效, 真正起到“以读代讲”的作用, 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读所能奏效的, 一定要精心设计, 要有针对性, 要有启发性。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 针对学生特点, 我提出了: (1) 我是谁?我的伯父是谁? (2) 在课文中找出伯父的话。 (3) 伯父的话是什么意思?问题有简有难, 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可以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 个个争先发言。对于特难的问题教师不能任学生苦思冥想而应抓紧时间进行适当点拨。如:为了理解伯父与“我”谈笑时说的话, 我给学生介绍当时的社会情况, 让学生联系现实来理解书中的句子。这样有启发的讲解, 使学生较易解决难点。另外,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能举一反三, 学有所悟, 并大胆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三、重视“练”境, 总结学法

语文课的重点落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上, “训”指的是教师的设计、启发、指导、示范和必要的讲解。“训”的目的是为了会练, 练好, 离开指导“练”这个目的, “训”就毫无意义。教师应创造以“练”为主环境,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同时, 要求学生总结在训练过程中所用的学习方法, 记忆并且会运用, 以解决同类问题。如教《落花生》一课, 利用“层层剥笋”的方法, 抓住了文章的重中之重, 在学习的同时随机教给学生“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三种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 让学生应用方法找出主要内容之后, 并能说出为什么。既训练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同时也学到了方法。

四、带入“情”景, 陶冶情操

情境教学在我国已不是一个新的课题, 早在1978年李吉林老师就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探索。至今, 情境教学被广泛地运用着。在作文教学时, 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必先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 为交际说话构建必要的环境与氛围, 以此来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 克服为作文而作文, 作文没有目的、对象的弊端。如何创设课堂情境, 使训练具有实践意义, 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而于老师的创设情境之巧却常常让人拍手叫好。笔者常常采用“表演”的形式, 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抓住生活提供的机会、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等方法进行说写训练。这种在一定环境中的说写训练, 贴近学生的生活, 大大激发学生言语交际的积极性。正如杨再隋老师所说:“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的时候, 兴致所至, 妙语连珠, 情之所生, 妙笔生花。”在《当解说员, 写通讯报道》的说写训练中, 笔者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黑板上挂着“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横幅会标。同学们好奇地看着。)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看看是哪两个队参赛的, 各有几名队员参加, 裁判员是谁, 比赛结果如何。

(3名戴兔子头饰, 3名戴猴子头饰和1名戴大象头饰的同学上场。大象为裁判。两队将进行比赛。) 师:谁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生:今天参加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是兔子队和猴子队, 每队有三名队员, 裁判员是大象。比赛结果, 兔子队获胜。

师:说得不错———我来介绍一下……同学们, 刚才是练习, 不是正式比赛。告诉大家, 正式比赛的时候, 动物王国小蜜蜂电视台现场直播, 但是缺一名解说员, 想请我们来担任……然后引导解说员介绍双方队员, 介绍比赛情况。

五、利用“体”境, 增强效果

“体”指体态语言。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与学生的有声语言交流, 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体态语言的交流。

体态语言是利用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营造恰当的体境, 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常使用的体态语言有面部表情, 手势语与姿势语。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克思在《怎样识别形态语言》一文中引用了以下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体态语。可见体态语言可增强学习效果, 起着有声语言所不能起到的独特而巨大的作用。体态语言熔铸了教师的情感, 更容易使学生受感染。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显得十分重要。

眼睛, 是心灵的窗户, 是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工具;脸面是心灵之镜, 教师的面部表情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 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是师生心理接触交流的重要“外显点;手势具有形象、鲜明、醒目的特点。手势与讲课内容配合恰当, 能化抽象为形象,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协调, 使得整个动作衔接自然, 轻松得体, 富有艺术魅力, 给学生一种和谐的美感, 这样整体优化, 配合默契, 充分利用恰如其分的体境, 使教学渐臻佳境。

只要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善于及时引导、点拨, 善于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课堂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如何实施;语文课堂;教学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语文教学目标从纵向看有四个层次:新课标要求:——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这四层目标之间的关系是:达成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一一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腦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这样才会在课堂上“教不乱谱”“学不乱套”“练不乱阵”,避免了“天马行空,架空分析”的现象,课堂的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那么怎样改革教法呢?我认为,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要因人施教,因文定法。我在讲读课中往往采用如下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1.“展示教学目标”。这样师生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以纲就本查预习”。要求学生三看(看重点、看提示、看课后练习),一读(读课文),一提问(提问疑难点),从而使学生明确重点、难点,熟悉课文,找出疑难点,明确了学习方向。

3.“自主探究质疑”。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书自学教材后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困难的提出疑问供小组讨论。

4.“共同讨论谈看法”。要求学生就在自学中的疑问展开全班讨论,各抒己见,共同解决,如有全班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请老师帮忙。

5.“教师点拨、引导”。班上大部分同学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引导、解决。因为有前面学生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精讲发挥主导作用,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效果。

6.“科学训练、落实基点”。训练,首先要求有层次性。其次,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其三,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将能力训练与基础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练的省时、省力,收效大。

当然,语文的教学方法很多,但不管采用何种教法,关键是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前预习的方法适用于每门课程,而对于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更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重点、难点,也有了疑难点,这样在老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听,带着问题听,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强了记忆。课前预习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四、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渠道,任课教师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主体,课堂气氛主要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来烘托,使师生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学生交流分成四种: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教师应多用后两种以活跃课堂气氛。合作探究教学则是多向交流和综合交流的有机结合。合作探究教学是以集体教学为主,兼补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一般以两人组或四人组为单位,采用分小组互助合作的方式,具体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合作过程。这种合作探究,不仅能使学生取长补短,获得1+1>2的整体学习效应,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合作等优良品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教育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注重营造互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勇于表达。营造民主氛围,实则是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诱发、相互冲击、相互补充的智慧碰撞机会,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提供环境,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

五、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网络展示当地的节日风俗,通过创设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六、充分体验成功,感受学习乐趣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对学生而言,当其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兴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样,反之,他们兴致索然。成功,像一支兴奋剂,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积极进取。我不是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而是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当学生学有所获,取得进步时,我给予表扬、鼓励。我向同学们展示学生的优良习作,优秀作品(如手抄报、剪报、读书笔记等),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光明的前景。这样做,学生从中得到心理上满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教学 第5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他主张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这为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活动需要学生参与才能完成,并且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方能体现活动的价值。活动学生是喜欢的,但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怎样组织好课堂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讲究一定的技巧。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控制者、生成者和发展者,教师则是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应精心规划,并且要保证课堂活动最终有效实施。教师首先对课堂活动目标了如指掌,力求以活动为依托,以教学目标为实现前提。其次,对活动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同时体现活动的连贯性和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活动设计得再好,要是脱离实际生活,不能付诸实施,也犹如“空中楼阁”,“纸上谈兵”,只有针对教学主体现实状况,计为显示乐于接受,又易于课堂操作的活动才能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意志是鼓励克服困难的利剑”时,我设计了“扳手腕”的挑战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果断处世,不怕困难,体验坚持不懈的意义,养成善于自制的习惯。这一活动不管从内容还是时间安排,都做到恰到好处,既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又紧扣意志坚强的内容,深化了教学主题。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主体的差异,课堂活动的方式必然也是多样化的,既使是相同的活动方式用于同一教学主体,其教学效果也因时空变异而大相径庭。故教师只有不断实践,大胆创新,才能找到既适合学生又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活动方式。如人物竞猜,辩论,专题讲座,诗歌朗诵,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感受,思考发现,达到培养学生积极参于和进取精神。比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第四课“青春故事”中涉及到学生喜欢追逐流行事物的现象,为了强化认识,我组织学生开了一次辩论会,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紧追潮流是否是青少年的正当行为”,在事先准备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唇枪舌剑,自由辩论,激烈之处给予正确的引导,巧妙的点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争得面红耳赤,一堂课便活起来,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切忌走过场,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怎样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首先要求大家谈谈改革开发以来我们身边发生哪些变化,学生有的说彩电、冰箱家家有,有的说电话村村有、户户连,还有的说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家家都要住高楼,买洋车„„是的,通过学生们的议论,使他们更加明白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充分坚信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它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再如:讲到“对外开放”时,学生最有兴趣的是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话题,对此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入世后,是否中国人每户都要买一辆轿车。”学生们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每户拥有一辆好,我们生活水平有权享受;另一种说法是假如真的变成现实不好。因为我们基础的设施,能源的消耗、环境的问题在现阶段还没有能力解决。这样通过大家的争论,一方面更加深刻地知道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充分发挥团体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如举行“小组”为单位的智力抢答竞赛,每组选2~3名学生为代表,答案代表们可以商议。这样的活动可以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有着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他们总是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喜好观察、分析、思考、感悟客观事物。教师在组织设计课堂活动中应特别重视他们的个性特点,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引导他们开拓创新。如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讲的是:“地球的叹息”,涉及到我国的水资源,我让学生讨论“有什么节水小窍门”。同学们议论纷纷,说“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洗脸洗脚的水用来冲厕所”,“洗菜养鱼的水用来浇花”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方面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节约水资源,自觉养成节水、用水的习惯。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第6篇

高家小学高丽云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若想让一堂课上得成功,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并通过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出发,激发学生产生学习需求。教师的导入要新颖、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给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他们自我探讨,再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学会自我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如教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时,我准备了许多小彩旗,告诉同学们,快过“

六、一”了,你们想不想把教室装扮漂亮一些?(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课上让学生装扮教室学生非常感兴趣,把教室布置得非常好。而且这一单元的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就连本班的两名从不交作业的差生,也能完成作业。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大支柱,而教学目标占据首要位置,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基本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具体到一节课,课堂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因此,要收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按照教学规律来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准确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在一节课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四、学生应怎样进行学习

第一、在每节课之前,快速预习是一个好学生的普遍做法。第二,上课要认真听讲。凡是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第三、要认真做好复习。课后一定要复习,而且要循环往复的复习。因为人的大脑在储存新的信息的同时,又要把先前的信息忘掉一部分。只有循环记忆,反复复习,才能把知识学习得扎实、牢固。

总之,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值得我们老师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让我们踏着时代的步伐,努力营造出一个个充满快乐、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我坚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让我们的课堂有效起来。我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更醉在其中。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第7篇

安家乡初级中学 杜鹏华

有效课堂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往往没有或者是难易达到教学者预设的目标,这就应引起教学者的深思。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探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坚持教学和谐原则,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民主教学思想,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下独立思考,主动获得知识,和谐发展的过程。

二、充分发挥学校团队作用,利用集体智慧构建有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科组团队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即坚持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三研究、三统一、一坚持”(即研究教纲、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考纲、考题;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交流、总结。

三是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思考,团结协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者要善于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课堂教学应坚持做到 “五个尽量”。即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同时做到“三个精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掌握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真正让每一句话有效果,每一分钟有效率。

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及其它优质教育资源,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五、把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作为构建有效课堂、纵深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重要方面落实到位。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第8篇

一、了解学困生学困的原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必须先找出造成其学困的原因。造成学困的原因通常较复杂,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思维较迟纯,概括能力低,知觉选择差;第二,记忆速度慢,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第三,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学习方法和目的,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毅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个性好动、偷懒、常受教师训斥,对学习有抵触情绪;第五,基础差,知识缺漏多,以致失去学习信心。

为此,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困生,摸清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不断进步。学困生进步了,有效教学就有眉目了!

二、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决不抛弃

学困生在学习中常受训斥、嘲笑,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对外来的帮助和教育,常持沉默、回避或抵触态度。教师应从融洽师生感情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关心爱护他们。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来帮助和教育学困生,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只有善于发现他们心灵中的一星之光、生活中的一面之德、学习劳动中的一技之长,才能激发自己爱的真情。而当教师给学困生以真正的爱之后,则又会发现,真正自暴自弃的学生是没有的,只要教师不抛弃学生,学生就不会自我抛弃。

三、动之以情,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转化学困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要和学困生多谈心、交朋友,对他们充满希望和信心,使他们消除顾虑或克服对立、消极的态度。如给学困生补课或辅导一定要和蔼可亲,耐心地启发、诱导,做到不厌其烦,让教师的爱和期望给他们以感染和鼓舞,从而诱发其努力向上的对学习、对生活的热忱。同时,教师还应细心观察,发现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有时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智力水平,对于一些稍有难度但努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其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学习信心。这样,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大大提高。

四、合理安排,逐步弥补知识缺陷

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弥补知识缺陷的工作应本着“长计划,短安排”、“宜分散,忌集中”和“急需选补”、“重点详补”的原则来安排。除了用一定的时间及早给学困生补上表内乘除法和简单应用题等最基础的知识技能之外,其他一些应掌握而未掌握的知识则可分散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去补。妨碍学习新知识的内容课前补,有些尚不可理解的知识穿插在有关新课中补,有些初步理解但未形成熟练技能的知识结合新课后的练习去补,有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在比较运用时补,如此逐步补上以前欠缺的知识,更便于学困生的接受和消化。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学困生的状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

五、改进教法,创造条件,提高学困生学习质量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主要措施,教师备课要多为学困生着想。上课时,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些回答问题和板演的机会,切忌教师和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进行课内练习时,对学困生应做到优先看作业、优先辅导。特别是学困生完成练习时遇到困难,迫切希望有人帮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他们扫除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当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日益落后、积重难返现象的出现,才能稳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

在确定学困生教学要求时,不能急于求成和“一刀切”,应分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可采取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要求。例如,教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时,可先教会学困生理解,再启发他们通过练习逐步领悟,逐渐提高学习的兴趣。当学困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教师不能急躁、气馁,应找出反复原因。“教不厌,诲不倦”,坚持耐心教育和教学,同时及时深入细致地家访,争取家长协助配合。当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学困生,提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充分发挥班集体团结的感染和扶助作用。

如何组织有效课堂教学 第9篇

关键词:把握教材;确定目标;突出主体;选择教法;重视理论;指导学法;循序渐进;开放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增进师生之间沟通的场所,更是学生获取知识,为将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获得能力的理想所在。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动力。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有几点浅见总结如下:

一、把握教材,确定目标

对教材的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对于内容的把握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备课,一定要分析教材、熟知教材,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驾驭教材,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要确定总体目标,还要确立阶段性目标,使学生的能力比较接近目标,学生通过努力能较容易实现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有利于一步步实现总体目标;不仅要确立知识目标,更要确立能力和情感目标,为进一步地教学确定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突出主体,选择教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面对学生的未来,而不是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书育人而不可急功近利;需要从大处着眼,而不是以牺牲学生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创造性有早晚,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就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因此,不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就不会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样可能开始效果不明显,但只要坚持,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课程标准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提高学生认识、表现与创造美的能力,教法上我选择直观观察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讨论法、讲授、示范、辅导相结合法等教学方法。示范又分教师整幅示范和修改学生作品相结合,辅导又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得各个学生各有所得,也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重视理论,指导学法

理论指导实践是经过一再验证的真理,而美术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很普遍,他们认为学习美术只要画好画就行了,然而,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所以,我很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学生多看一些理论方面的书籍,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及美术知识。运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中找依据。实际的技能学习过程中我倡导一帮一带互助学习,小组互评法。提高技法、能力方面采取临摹与写生、默写相结合的方法,分步骤训练法、总结归纳法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绘画理论水平与技能水平,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取长补短,形成良性竞争,使得学习不再是苦差事,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苦学变为乐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四、循序渐进,开放教学

1.精妙引導

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作品,引起兴趣,接着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自然引出课题中的关键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保持这种兴趣,使整节课的内容很容易进行,一个好的导入、提问是一堂课好的开端。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费心思设计一个好的导入是很必要的。

2.讲解知识

知识的讲解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基本渠道,作为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定要准确、思路要清晰、举例要生动,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博学多才,以丰富的知识去感染学生,以敬业的精神去感化学生,以不懈的态度去影响学生,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领略知识的浩瀚和艺术的魅力无穷,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是提升课堂效果的重要保证。

3.整体感知

多媒体早已走进课堂,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直观、说服力强,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也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最好保障,首先让他们对整个的作画过程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会科学规范的作画方法,提高对画面的整体驾驭能力,这也就达到了教学重点的要求,而优美生动的画面、精湛的表现技法、完整和谐的效果更能吸引学生,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从而水到渠成地进入下个环节。

4.实践训练

首先,提出阶段性要求,如,怎样确立构图;如何打形;从哪里深入;调整又要注意些什么等。确立学生较容易达到的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感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线不直、形不准、黑白灰层次不明确等问题,这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启发、帮助他们得出:仔细观察特征、直线切形、找结构线,结构素描的方式打形等,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方法、结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更能增强探索与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个性问题,采取个别辅导;共性问题,我会找一幅较差的画来修改,而不是全盘否定,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画也能改好,不是没希望和不可救药,就会恢复自信心,也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继续认真画下去,对画面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有了很大提高。这样课堂教学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知识是无穷尽的,教师不可能都会,也不可能在课堂上都教给学生,教会一幅画,学生就只会画一幅画,而教会他们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才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组织有效教学 第10篇

如何组织有效教学?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真诚与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终身学习的进取精神。

教育界很早就有这样的观点:教师要给人一杯水,自己不能只局限于有一桶水,要把自己变成一条涓涓的小溪。数学科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辐缘广阔。数学教师应是数学学的形象大使,数学学的发展迅猛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是紧跟时代发展,数学教师应是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

同时,数学学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使我们生活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产品增加很快,数学教师要跟上数学学发展的步伐,要有终生学习的精神。教师要掌握:数学学知识体系的内容知识;实验设计与操作知识;数学学发展历史知识;数学学方法知识;数学学目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知识;著名数学学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学道德知识;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知识;用生动的例子揭示教育内容的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决策与组织协调知识等。

二、弄清教师的作用,摆正教师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与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弄清教师的作用,摆正教师的地位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根本在于塑造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师的责任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发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以为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以为帮助发现矛盾的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劳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三、精心备课,设计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备课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地使用,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教师备课时应从多方面进行预设,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能及时调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将“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3、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的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真正获得进步和发展。

四、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只有当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时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问题为主线,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究意识的形成与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利用学生的探究本能,通过合适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并培养了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情景为依托,运用情境式教学法

情境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

创设情境常见的手段有:①模型展示法.即利用数学模型来创设情境.②画图再现法.即利用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③语言描绘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数学现象及数学过程等。④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境。

3、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讨论交流,以“思维互动”作核心,实现师生多边互动,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数学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可采用①趣味引“动”。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②问题激“动”。运用问题来激发互动,问题应该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互动”。③实验带“动”。运用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无论是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步骤的设计,还是实验结果得出,都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五、要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艺术。

教学反思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环节。反思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不断地反思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每一节课后,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需要修正,有没有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设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听课、教研之后,要通过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学习比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教学艺术。

上一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一篇:422018年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