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市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

2024-07-14

建阳市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精选6篇)

建阳市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 第1篇

建阳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

碘缺乏病(IDD)、饮水型地氟病是危害我市广大人民的地方病,我市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在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盐业、水利、教育、妇联、残联、工商、质监等部门密切配合下,通过广大卫生工作者和相关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碘缺乏病方面,我市于1991年11月经省、地的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基本控制标准;1999年6月经省卫生厅组织考核验收达碘缺病消除标准,2009年通过了市级组织的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考评;地氟病方面,我市3个饮水型地氟病高病区童游镇七姑村松原自然村、麻沙镇新坪村、麻沙镇留田村三组进行了改水,经过多年的病区地氟病病情监测未发现新病人,3个高病区自然村饮用水监测全为合格低氟饮用水。现将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下,全市1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90个村,16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2589,总人口337565人,以汉族为主。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9671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地处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1℃,年年 1平均相对湿度82%,年降雨量平均1742毫米,境内最高海拔1836米,大部均在400米以下。境内居民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均以自产为主,海产品较少,饮用水源有井水、泉水、河水等类型。水碘含量偏低,为3.41ug/L。我市有 2个乡(镇)先后查出是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共有病区村3个,其中轻病区村1个,中病区村2个病区人口497人,呈点状分布,属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

二、我市地方病病防治现状:

(一)、碘缺乏病防治:

全市卫生机构数为268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4家,乡镇卫生院12个,村卫生所193个,个体诊所59个。全市从事地方病防治专业兼职工作人员18个,市、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健全。

近年来,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和省、地业务部门的大力关心、指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和南平市“十一五”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市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

建阳市曾是省碘缺乏病的重点病区之一,碘缺乏病流行时间较长。1982年对全市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情况进行调查,患病率17.66%。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碘缺乏病防治工作,1984年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供应碘盐工作,采取食用盐加碘为主,普服碘油丸为辅措施对碘缺乏病进行综合防治。在卫生、盐业、残联、妇联、质监、教育等部门和广大地方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碘缺乏病患病率从17.66%,下降至1.07%;7-14岁青 2 少年甲状腺肿大率从29.58%,下降至11.76,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991年11月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考核验收,达到国家基本控制地甲病标准目标。1999年6月通过省卫生厅消除碘缺乏病家阶段目标评审组评估考核。2005年开始实施我市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2008年组织碘缺乏病监测,结果表明: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91%(能触摸法),尿碘中位234.9ug/L,小于50 ug/L仅占2.38%,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9.3%。全市甲状腺肿大率、尿碘中位数、合格碘盐食用率等各项综合指标已达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的要求;2009年顺利通过了市级组织的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考评。

(二)、地氟病防治:

199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有关部门相互合作对我市3个饮水型地氟病高病区童游镇七姑村松原自然村、麻沙镇新坪村、麻沙镇留田村三组3个高氟地区进行了改水,3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于1990年达到基本控制标准。2006、2007年建阳市卫生防疫站对3个病区村降氟改水工程开展质量监督、检测,并对6个村开展高氟水筛查,新坪、留田病区改水工程运转良好,松原病区村原改水工程已损毁,村民饮用山泉水、井水及河水,部分井水超标,筛查村未发现高氟水。2010年松原村争取各方资金又进行了改水,确保了村民饮水安全。健康教育方面,在我市3所小学及病区村开展地方病健康教育干预工作,不断提高了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

根据省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要求,综合我市地方病的流 3 行特点和现状,制定了我市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为做好我市地方病的防治工作,我市成立了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由卫生、发改、财政、盐业、质监、教育、工商、水利等十几个部门组成,在市卫生局设地病办,卫生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卫生防疫站站长担任副主任,市卫生局制定地方病防治技术方案,市卫生防疫站制定细化各年度防治工作规划,开展分类指导的原则。市政府将地方病工作纳入政府“十一五”目标管理规划,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消除地方病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全民食盐加碘的防治措施。同时建立每年地方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把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病防治作为我市地方病防治的中心工作,市政府每年召开地方病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防治工作,落实各项防治工作任务,使地方病防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划化的轨道,切实落实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工作环境,有效保障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快地方病防治进程。市卫生防疫站还成立了地病科,并配置2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每年根据上级计划派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地方病培训;同时,不断防治机构增加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能满足防治工作的开展和需要,每年有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经费能足额拨付到市卫生防疫站。

(二)加强盐业市场监管:

合理设置食盐销售二级网点,在13个乡镇设置销售网点20个,城区4个,并通过二级销售辐射全区居民。据统计,2004年至2010年全区碘盐销量分别为1127 吨、1235吨、1221吨、1142吨、1242 4 吨、1345吨、1320吨保证足量供应碘盐。为进一步加强对食盐走私的监控和打击,组织工商、质监、盐业、卫生等部门进行盐政执法检查,对食盐市场进行经常性的巡查,形成对生产、流通和销售市场全过程的监控,有力地打击食盐的走私活动。

(三)监测与防治

1、开展病情监测。按照省卫生厅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氟病病情监测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监测工作:(1)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加强监测过程的质控,确保监测的质量。

按省卫生厅开展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工作要求,我市制订了我市的实施细划,完善了监测方案。组织开展碘缺乏病的监测,加强监测过程的质控,确保监测的质量。2005年开展病情监测,随机抽取全市小学30所,对8-10岁的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调查120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92%;采取尿样标本210份,尿碘中位数212.4 ug/L,采集学生家中盐标本210份,合格率99.5%。2007年开展病情监测,随机抽取全市30所小学,对8-10岁的在校学生甲状腺肿大率调查120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0.92%,采集尿样标本210份,尿碘中位数234.9 ug/L,采集学生家中盐标本210份,合格率98.39%。开展学生碘缺乏病知晓率调查,对村民家碘盐进行监测,并对部分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通过宣传,不断提高了居民碘盐食用率,有效控制了碘缺乏病的发生。通过近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我市居民碘营养均处于适宜状态。

(2)饮水型地氟病病情监测,2006-2010年每年开展童游镇七姑 5 村松原自然村、麻沙镇新坪村、麻沙镇留田村三组3个高氟地区的病情监测,未发现新病人,病区饮用水监测均为低氟饮用水。

2、开展居民食用盐监测。

根据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要求,我市加强居民食用盐监测工作。2006年至今连续4年组织对全市9个乡镇,36个行政村288户居民家中碘盐采样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82,97.14%,99.3%,94.6%。

3、盐碘检测质量控制考核。根据省疾控中心安排参加且通过国家级碘盐检测质控考核。

4、每年结合年终考核对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并协助上级单位开展督导调查。在监测、调查、督导中未发现碘缺乏病高危人群,未发现饮水型地氟病新病人。每年及时将监测信息通报到卫生局、盐务局、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单位。

(四)健康教育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识,地方病防治工作日益深入人心,广大群众对地方病危害的认识自觉性大幅提高,都能正确食用碘盐及饮用合格的低氟水。

一是每年认真开展“5.15”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卫生、盐业、工商、残联、质监等部门,设置咨询点等方式开展现场宣传。几年来,我市共印制宣传单5000张,碘缺乏病防治宣传画3000份。同时,通过科技、计生、农业等部门综合“助残日”、“计划生育宣传日”、“科技宣传周”“三下乡”等活动,积极向群众普及碘缺乏病的防治知识。同时,在市有线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专版,播放防 6 治碘缺乏病的科普片和公益广告等,通过系列的宣传活动,较好地促进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开展,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碘缺乏病危害的认识,极大提高广大群众购买合格碘盐和正确食用碘盐的自觉性。

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我市把地方病作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建阳市“十一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我市中小学校要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2005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碘缺乏病知识的问卷调查和自家碘盐鉴别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共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161次。2005年以来共举办专题宣传71次,卫生墙报宣传920次,固定宣传栏14块;在童游镇七姑村松自然原村、麻沙镇新坪村、麻沙镇留田村三组3个高氟地区开展了小学生饮水型地氟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并以“学校—学生—家庭”这种宣传链模式,把有关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带入千家万户,提高广大群众地方病防治知识水平。

三是做好农村、偏远山区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市卫生防疫站组织人员下乡到农村偏远山区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专题宣传,并利用碘盐监测、地氟病监测机会,深入村民家中,大力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大大提高农村居民的地方病防范意识。各村碘盐销售点均设有固定宣传内容。

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各项指标均达2005-2010年地方病防治规划的防治目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思想松懈和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检查评估为契机,认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不松,组织不散,工作不停,严格按照“政府领导、齐抓共管,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认真落实《福建省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确定的任务目标要求,切实落实各项措施,提高碘缺乏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安全而努力奋斗。

建阳市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建阳市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 第2篇

水域防污染汇报

一、工作背景:

根据2016年省环保巡查反馈中提出的“我市17座码头均未制定污染防治方案、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淮南市地方海事局及时与市环保局进行沟通,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码头污染防治方案》,根据码头货种性质确定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清单,码头经营人也均按照要求委托相关具有环保资质的公司编制了污染整治建设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各码头纷纷下大力气开展港口码头大气和水域防污染整治行动。

二、工作基本情况

1、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了加强港口码头大气和水域防污染工作,淮南市地方海事局及时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解任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与各基层处、站签订了责任书,向辖区17家港口经营企业分解下达了《环保隐患整改责任清单》,落实了港口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整改内容、时限、要求,为全面开展港口码头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开展了港口码头扬尘专项治理。根据省环保巡查反馈中提出的“我市17座码头均未制定污染防治方案、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我局及时与市环保局进行沟通,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码头污染防治方案》,根据码头货种性质确定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清单,码头经营人也均按照要求委托相关具有环保资质的公司编制了污染整治建设方案。2017年1月6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持召开了淮南市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建设方案审查会,形成了《会议纪要》,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切实推进整改工作,淮南市地方海事局于2016年9月20日、2017年2月21日和2017年3月21日三次召开全市港口码头防污染工作专题推进会议,部署港口码头大气和水域污染防治工作,督促码头经营人克服等待观望心理,提高思想认识,严格对照省委第三环保督察组问题反馈清单,查找差距,补齐短板。在整治工作中,我局积极抓好统筹协调,强化指导调度。制定了全市港口码头环保整治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了周调度、月推进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港口码头环保整治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3、建立长效机制。淮南市地方海事局印发了《关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淮海监[2018]95号)、《关于成立淮南市地方海事局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淮海监[2018]97号)、《关于印发淮南市地方海事局2018年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及责任清单的通知》(淮海监[2018]98号)文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和2018年已下达分解的《港口船舶污染防治任务清单》内容,部署相关工作,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逐项、逐案建立领导包保责任制,明确整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压实责任,确保一件不漏,件件能落实。

衡阳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调查 第3篇

1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 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通过宣传发动、项目引导、禁养区规划及养殖场关停搬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扎实推进。

1.1 加强宣传引导

国务院出台《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后, 为让广大养殖户充分了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市、县、区各级畜牧部门将养殖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印制成宣传册, 分发到广大养殖户手中, 并通过电视媒体、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宣传。2014年, 市政府出台《衡阳市城区及旅游风景区畜禽规模养殖区域划定的通告》, 将《通告》印刷成大幅宣传纸下发到四个城区及南岳区的乡镇、村组张贴;衡阳电视台、衡阳日报、衡阳广播电台等主流新闻媒体对《通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宣传, 同时多次专题报道各地开展养殖场治理与关停的典型;各县市区相继制定辖区内养殖业区域发展规划, 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市畜牧水产局组织编撰《养殖守则》下发到每个养殖户手中, 《养殖守则》涵盖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指导性技术标准。

1.2 关停拆迁禁养区规模养殖场

为保护湘江水资源, 从2013年始, 按照省、市政府统一部署, 全市各级畜牧水产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主动作为、全力以赴, 开展湘江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市局积极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测量, 对湘江干流500m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 逐场建立关停拆迁档案;树立衡东县工作典型, 并每月开展一次督查, 及时下发督查通报, 督促各县市区加快关停退养工作进度。强化指导, 抓好服务, 在养殖场退养拆除工作中, 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的指导服务工作, 如帮助养殖户处理存栏生猪, 指导养殖户新建养殖场, 引导养殖户就地转产转业, 耐心做好养殖户的思想工作等。通过一系列举措, 圆满完成湘江干流和城区蒸水河两岸500米范围内规模养殖场的关停搬迁任务, 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受到省局通报表扬。据统计, 湘江干流衡阳段共拆迁规模养殖场931户, 栏舍面积35.8万m2, 湘江干流网箱退养697口, 面积18 872 m2, 提前完成了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规模养殖场退养任务。

1.3 推进节能减排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是省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市局成立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因地制宜探索减排模式, 包括种养平衡模式、工厂化处理模式、生态湿地模式和生物处理模式等。各县市区畜牧水产局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增加投入, 整合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项目、外调大县奖励资金和沼气项目建设等资金, 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 加大养殖粪污治理设施建设, 重点实施雨污分流栏舍、防雨防渗干粪堆放棚、沉淀池及沼气池等减排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2012年以来, 各县市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30%专门用于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项目, 据统计, 2012~2015年全市投入粪污治理资金近1.5亿元, 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也自筹资金建设污水收集系统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场区及周边环境得到改善。为更好促进工作, 该市将畜禽养殖业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督查内容, 每季度对县市区督查, 落实减排属地管理责任。据环保部门核查核算, 全市2015年末实际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69 168吨、6 989吨, 比“十一五”末分别减少7 882吨、1 644吨, 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22%、19.04%, 超额完成养殖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1.4 探索推广养殖污染防治模式

该市坚持一手抓养殖业发展, 一手抓养殖污染防治, 协调处理好养殖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求养殖场业主在栏舍建设和改造之前, 必须制订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防治规划, 遵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畜禽养殖场建设突出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及模式作为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 以综合利用为主, 积极推广“粪-沼-果”、“粪-沼-菜”等种养平衡生态模式,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农地面积少, 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 采取工业化处理 (粪污处理厂) 实现达标排放;对大部分养殖场鼓励其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实行种养平衡和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模式, 实现养殖废弃物就地转化利用。

2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 点多、面广、难度大。在实际工作中, 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1 业主环保意识不强

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比较淡薄, 对畜禽粪尿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粪污治理主动性不强。很多中小养殖业主在建场之初没有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只是为了方便自身生产, 未经规划随意建场, 有的建在水源保护地, 有的建在密集居住区, 对环境影响的后果认识不清。

2.2 治理资金投入偏少

近几年, 虽然全市利用标准化小区建设资金和生猪调出奖励资金的30%用于粪污治理, 投入资金1.5亿多。但全市有规模养殖场8 000余个, 按每场治理资金平均至少投入15万元初步估算, 全部治理共需资金10亿以上, 因此近年的投入也只能作为治理模式的探索试验, 要真正完成粪污治理达标, 任务还十分艰巨。

2.3 治污设施不配套

全市有一半以上的小型养殖场, 缺乏粪污处理设施, 有的连简单的化粪池都没有。一些大中型养殖企业粪污处理设施与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治污设施或陈旧老化、或容量不足、或运行管理不善, 还不能按要求解决治污问题。

3 对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建议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关系到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要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技术和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收益、改善生态环境。

3.1 调整产业布局

实施养殖业发展规划, 按照划定的“三区” (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 着力培育优势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 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抓好禁养区养殖场的退出、巩固湘江两岸500m范围内规模养殖场退出成果。尽快探索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 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由无害化处理中心对病死动物统一收集, 集中处理。对没有建设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县市区, 由县市区政府与就近的无害化处理中心签订协议, 实行委托处理。按照“谁处理、补助谁”的原则, 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经费补助给无害化处理中心。

3.2 加大环保宣传

养殖户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主体, 只有养殖户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真正重视环保, 才会在养殖生产中采用减排工艺, 才会舍得在治污设施上投入。要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以及自媒体等手段宣传,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并重点对生态环保畜禽养殖业的技术路径进行培训引导。通过宣传教育、技术推动和示范带动, 引导业主向生态养殖模式转变, 实现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3.3 规范畜禽养殖行为

要严把畜禽规模养殖准入关, 要求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布局和设计工艺, 不仅要依法通过环评, 也要制订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使养殖场技术工艺流程、内部设计符合健康生态环保要求。同时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备案审查, 对新建、改 (扩) 建的生猪养殖场要达到规定的环保措施, 要有环保配套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资源化利用的配套项目。对环保评审不合格的养殖场, 不得发放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对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养殖场, 一律不予政策扶持项目。

3.4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要根据养殖规模大小, 推广应用适宜的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如生猪养殖年出栏1 000头以下的养殖场可以使用种养对接、沉淀降解模式;年出栏1 000~10 000头的养殖场可使用干湿分离、沼池发酵、沉淀降解模式;年出栏5万头以上的养殖场则可采用现代工厂化处理模式。将综合整治与生态养殖技术推广相结合, 指导畜禽养殖场特别是新建养殖场实行清洁养殖、生态养殖, 重点推广种养一体化、原生态养殖、饲料微生物处理、生态湿地处理、生物能源转化等技术。

3.5 增加养殖粪污治理投入

全力支持畜禽养殖场治污, 一是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养殖业主作为治污的主体, 自身要加大对污染防治投入。二是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养殖业发展的各类资金, 优先安排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是依靠大型养殖企业或引进社会资金, 建设有机肥加工厂, 对有机肥加工厂要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四是通过市场机制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政府给予一定补助。五是县级政府要整合资金为养殖场开展污染治理提供奖补资金。

参考文献

[1]翁伯琦.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刻不容缓[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2, 21 (3) :288-288.

[2]汪清平, 王晓燕.畜禽养殖污染及其控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4 (2) :96-101.

[3]卞文志.用生态化治理养殖污染[J].科学种养, 2016 (5) :57-58.

[4]陈贵英, 殷乾友, 谢丰权, 等.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及解决办法[J].畜禽业, 2016 (7) .

建阳市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 第4篇

【关键词】标准化;现状;发展;愿景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41-01

标准化工作一直以来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不仅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成阳市经济能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标准化工作,并将其作为该市生产力指导国民经济科学实践,才是长远发展的硬道理。

一、咸阳市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成阳市标准化基础工作不断加强,理顺了标准化工作体系,初步建立了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全市企业采标率与产品标准备案率逐年上升,产品执行标准覆盖率在98%以上,全市有13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一批规模大、基础好、质量优的企业已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

二、“八大领域”展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前景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我们认为要在以下“八大重点领域”突出实施标准化战略:

1、工业领域:重点研究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方面的技术标准,并参与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强液晶用玻璃基板、覆铜板、稀土永磁体、高清晰数字电视及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研发。

2、装备制造:加快成阳市在全国机械制造设备行业中具有优势产品的标准研制步伐。重点在包装机械、新型纺织机械、医疗机械、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等领域组织成阳市企业和科研单位承担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加大工作力度,建立标准体系。

3、能源化工加快煤向电力、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向化工产品转化的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新型能化技术标准体系。

4、纺织服装加快新型纺纱技术、服装的开发和设计标准的研究;加快纺织品及非织造布技术标准的研究。研制用于不同领域纺织品及非织造布的技术标准,如手工布、无纺布等。

5、食品工业抓紧传统食品、特色食品的技术标准的研究。研制一系列区域产品标准和规范;抓紧新品种技术标准的研究。研制新品种选育、栽培(养殖)技术、产品质量、药物残留和有害元素、重金属限量技术标准;在重点食品生产企业中建立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GSP(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认证。

6、医疗保健品研制中药保健品生产、加工的技术标准;研制新型口腔医疗器械技术标准;研制传统及专科医疗技术标准。

7、建筑建材积极宣传实施各类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施工标准、检测标准及其验收标准;建立起以建筑企业为推广主体的新型建材技术标准体系、节能型建筑物标准;推行建筑卫生陶瓷环保、节能降耗、节水技术标准;推行节能型建筑判定、室内装饰环境检测方法技术标准。

8、农业领域建立健全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如农产品安全标准、质量标准、市场准入技术要求、评价标准;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并实施生产及质量分级标准。在重点农业企业中实施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研究农业生产过程控制和快速检测技术标准,加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实施。

三、“八大措施”加强标准化工作的保障力度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成立成阳市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推进标准战略工作领导机构,推动本县市区实施标准战略。市、县两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订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为实施标准战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要加强标准化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采取市、县两级层层培训的措施,通过对标准化管理人员、标准化专业人员进行标准技术、管理、应用知识培训,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标准化手段的人才队伍。

(三)建立标准和科研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管理部门和科技研发单位的互动及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科技部门、标准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协调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标准研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用标准指导批量生产,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占领市场制高点。

(四)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强化标准化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全面提升产品标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调动广大企业研制标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单位要切实重视标准化工作,结合实际建立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聚集社会力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加快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标准化工作。

(五)建立宣传机制,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各县市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扩大标准化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加强标准研制、标准转化以及企业自觉采用国际标准等方面工作的宣传。

(六)建立健全标准化支撑和服务体系;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开展与其他省市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地区之间标准资源和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成阳标准信息服务的不同需求。使标准化服务各项支撑和保障体系联动制约,形成一体,互为所用,真正实现标准化工作建设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集团化、网络化高端行业迈进,从而使标准转化工作最终全面转化为生产力,为实现区域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构建标准化工作新格局

1、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实现标准研发创新。研究制定推动企业成为标准研发创新活动主体的相关政策,重点制定包括促进标准化与“产学研”结合、重大产业技术标准攻关等配套政策,对自主创新技术标准的产品研发和产业规划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标准化工作的自我投入,推动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进而实现产业化。

2、推动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充分发挥企业集团、产业联盟的优势作用,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各级标准制修订工作,承担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参与国内外标准化交流活动。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逐步实现从政府推动到企业主动的转变。

(八)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标准创新奖励制度

市传染病防治工作汇报 第5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省卫生厅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全面提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位,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以来,全市没有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传染病在我市的传播和流行,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我市曾先后获得****省传染病防治、疫情信息、计划免疫、艾滋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实验室质量控制先进集体、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市各级党委、政府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将传染病防治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并将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及手足口病防治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市政府先后成立了****市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市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市甲型H1N1流感防治领导小组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卫生与畜牧部门建立了动物及人间疫情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先后下发了《****市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市结核病管理办法》、《****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办法(试行)》、《****市2006-2010年传染病防治规划》、《****市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市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2011——2015年)》、《****市乙肝防治五年规划(2006——2010年)》和《****市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等一系列传染病防治规范性文件,对全市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作出了明确规定,各级人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经常组织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活动,强化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公众对传染病防治法定职责的履行。

****市传染病防治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卫生行政部门为领导,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管理,卫生监督部门负责依法监管,各医疗机构具体落实的防治体系。建筑总面积18800平方米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6年的发展,中心的科学管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能力、人员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检测检验与质量控制能力全面提升,多项工作居全省前列,正在向全省一流疾控中心迈进。各县(市)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也稳步发展,五城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和县(市、区)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疾控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启动,基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显着提高。在全市207个医疗机构设置了预防保健科(组),配置人员639名。同时,不断加大内涵、能力建设,市疾控中心通过计量认证和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资质评审,所有县(市)区疾控中心均建立了艾滋病实验室和艾滋病自愿咨询监测门诊;多数县(市)区疾控中心检验室获得了检验室计量等资质认证。实验室建设基本达到了国家《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不断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力度,市卫生局将更多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放到社区,探索了一条“疾控工作进社区”的有效管理形式,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与疾控工作一体化的督导考核机制,工作绩效与经费直接挂钩。****市首先以社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为带动,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基础阵地。近年来,****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免疫规划、手足口病、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建设上,我市制定、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预案;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快速反应队伍;组建了各级各类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预备队;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纳入全市紧急医疗救援网络中,使全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调度、处置更加统一、快捷、协调有力;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岗位练兵和应急演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控制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开展疾控机构人员业务能力建设,认真组织业务技术培训,开展疾病控制理论、卫生检验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能力培训,累计培训人员1239人次,实现了全员培训。在市、县(区)两级疾控中心建立了传染病、职业中毒及食物中毒应急处置队伍,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大幅度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市疾控中心为龙头,县(区)疾控中心为主体,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各级医疗机构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组织制度健全,感染性疾病科和预检分诊点建设成效明显

为了加强传染病防治力度,我市各级各类医院均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院内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医院设有预防保健科(室),配备有专(兼)职业务人员,专职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计划免疫接种、院内感染控制等传染病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院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个医院均实行门诊日志制度,在传染病、内、儿、妇、皮肤、急诊等科室建立门诊日志,在住院病房设立出入院登记,对门诊及住院病例详细询问,认真登记,定期核查,及时发现、报告和转诊传染病病人。

我市根据卫生部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感染性疾病科和其它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的要求,认真安排部署,科学规划,明确建设范围,严格建设标准,制定下发了《****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疾病科工作规范(试行)》,并将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工作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年考核,不断加强督导检查。经过不断努力,我市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均建成了感染性疾病科,其它医院设立了预检分诊点,进一步提高了其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实现了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为及时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有效救治感染性疾病病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规范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处理,杜绝传染病传播

为加强对医疗废弃物处置的管理,杜绝传染病传播,2006年6月我市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省、市环保有关要求筹建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并于2007年12月经省环保局验收合格正式投入使用。目前,该中心共配备医院收集车8辆,诊所收集车4辆,我市202家医院、450家诊所与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签订了医疗废弃物处置协议,建立了符合要求的医疗废弃物收集、暂存、消毒、转运等管理制度,实现了医疗废弃物的集中回收和处理,全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达100%,每年处理医疗废弃物近2000吨。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保证了医疗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的落实。从而杜绝了医疗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有效遏制了医源性传染病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我市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设了医源性污水处理站,并通过环保部门验收,医源性污水排放符合规定。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均配置了医源性污水处理设施。同时,环保和卫生部门定期组织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杜绝了医疗废弃物和污水造成的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四、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报告质量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一

为了及时、准确、规范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我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监测网络,各级医疗机构组建和规范了预防保健科或公共卫生科传染病疫情管理组,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市建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三级“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系统,完全实现了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平台到县,网络到乡,触角到村”的要求,网络直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正实现了传染病疫情个案信息的在线直报和实时监测。全市纳入网络直报管理的医疗卫生机构共200家,网络直报率达到100%。通过不断的规范化管理,全市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间明显缩短,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传染病疫情管理质量明显提高,对全市传染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挥了重大作用,2009年以来,城区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

近几年,市卫生局先后下发了《****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的通知》、《****市卫生局关于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了《****市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市传染病防控工作考核标准》、《****市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死因监测管理督导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编印了一系列培训教材和制度汇编,对全市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监测、预警、报告、处置和督导等都做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建立了针对本级、本单位的明确的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制度,并且建立健全了责任制及奖惩制度。

为了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大了督导检查力度。制定印发了《****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综合检查方案和考核标准》等文件。市卫生局每年组织开展全市性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管理的执法检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开展对全市医疗机构、县级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综合督导和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县级疾控机构每半年开展对辖区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疫情管理检查和漏报调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每月开展一次传染病疫情管理督导和传染病漏报调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门诊日志、检验结果登记、病人出入院登记等相关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相关制度落实奖惩措施。

通过全市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质量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市传染病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平均缩短到2小时以内,传染病卡片从报告到审核平均间隔缩短在30分钟以内,全市网络直报及时率达到99%以上,审卡及时率达到99%以上,****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一。通过对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2009年以来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均低于2%。

五、加强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持续维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

多年来,我市的免疫规划工作始终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原则,以巩固和改善常规免疫服务、全面提高免疫规划工作服务质量为基础,以保持无脊灰状态为重点,以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和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为抓手,通过预防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和标准化建设,完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通过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三规范一意见”的深入落实,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组织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加大对麻疹、乙肝等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力度,使我市的免疫规划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形成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是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在全市得到严格落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2008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启动以来,全市落实了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新增加疫苗的接种率逐年提高,2012年全部11种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

二是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工作取得进展,无严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近几年全市建立了麻疹、AFp、流脑、AEFI、流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各项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三是扎实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提升预防接种服务形象,示范门诊建设成绩突出。目前全市的接种单位共218家,其中接种门诊119家,村级接种点26家,产科接种点73家。均取得了辖区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认证书,接种场所都公示了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及免费接种的信息,做到了区域划分和责任分工明确、管理对象清楚,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有序开展日常接种和管理工作。119家接种门诊中,34家预防接种门诊获得省示范门诊称号,规范门诊36家,合格门诊49家,其中6家规范和合格门诊正在创建示范门诊,有1家门诊已经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通过创建示范化门诊活动,使全市接种单位的服务环境得到改善,服务设施得到完善,服务流程得到规范,内涵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服务质量得到保证,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免疫规划工作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是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实现信息化,免疫规划管理效率大大提高。2009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进程,各县(市)区免疫规划管理部门均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电话、数据备份设备、通畅网络,全市121家乡级单位均配备信息化专用电脑、打印机、扫描枪、移动硬盘或U盘、电脑可接入网络,均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进行预防接种管理,2012年启用新生儿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全面上网运行,实现接种信息资源共享。

五是冷链设备全面更新,保证冷链系统正常运转。2008年以来,随着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市、县、乡各级均补充和更新了冷链设备,建立起了免疫规划服务网络和疫苗储藏运输的冷链系统,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和实现免疫规划相关目标提供了保障。

六是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纳入常规化管理。2008年以来,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都纳入到当地的免疫规划中,流动儿童与当地儿童享有同样的免疫服务。各地都采取多种方式为流动儿童提供便利的免疫服务。近三年,居住三个月以上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均达到95%以上,强化免疫服苗率均在95%以上。

七是建立免疫规划督导检查制度,坚持对免疫规划工作不定期督导和每年组织一次全市工作考核,确保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是建立了托幼机构及小学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在入托、入学时,卫生和教育部门配合严格托幼机构、小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疫苗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

由于全市免疫规划措施的全面落实,儿童免疫接种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免疫规划相应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脊灰、白喉等传染病已经基本达到消除或消灭目标,脊髓灰质炎已连续21年无野毒株病例发生,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麻疹发病率连续23年控制在10/10万以下,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市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强化采血体系建设,确保用血安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偿献血工作,把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无偿献血制度和血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并成立了****市公民义务献血委员会,印发了《公民义务献血实施办法》,每年召开无偿献血工作及表彰大会。2011年****市再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这是第四次获此殊荣。此举标志着****市的无偿献血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市中心血站是我市经省卫生厅批准执业的唯一采供血机构,肩负着全市的采供血任务,2000年就建立了覆盖采供血服务全过程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形成以无偿自愿献血员为中心,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采血网络。通过强化供血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血库”创建活动,加强血液质量监管,保证了血液安全。全市临床用血实现了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临床用血安全率达100%,未出现有偿献血现象。我市建立起一整套质量监控体系,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全自动血型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为血液质量检测提供保障;专用试剂冰箱、低温操作台等设备的使用,保证了血液在制备及出入库过程中始终处于冷链状态;全市供血库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强化了血液安全监管手段,血液预约、入库、出库、配血记录等实现了微机网络化管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了我市的血液安全,我市连续17年无一起采供血事故发生,临床用血指纹识别交付管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七、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死亡事故发生

我市始终将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手足口病、鼠疫、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作为防治工作重点,严格按照传染病监测方案和技术方案要求,通过加强疫情监测,规范暴发疫情处置,落实综合防控措施,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提高,取得了突出成效,有效地控制了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2009年以来,全市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霍乱、Ο157:H7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我市霍乱防治工作以医院肠道门诊和疫情监测为重点,年年有安排部署,并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工作形成常态化。每年均组织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专项监督检查,督促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建立规范化肠道门诊,县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均建立了肠道门诊,乡级卫生院均建立了肠道传染病诊室,并正常开展工作。疾控部门加强疫情检索和检测工作,采集腹泻病人大便和海水产样品进行监测,通过主动监测,为尽早发现传染源,尽时开展控制提供了保证。同时,疾控部门还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病原检测能力的指导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监测工作中的职能。

鼠疫防治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鼠疫防治文件精神,密切关注国内外鼠疫疫情动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鼠疫防治工作,举办了鼠疫防治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对鼠疫的警惕和应对水平,制定了《****市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了鼠疫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作下发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和处置流程图”。各级疾控机构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单位《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培训,并对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工作现场督导检查。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开展本单位相关人员不明原因肺炎的培训工作,保持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准备好不明原因肺炎采样的实验材料。2009年以来,我市没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防治工作。我市不断完善人禽流感防治组织,市卫生局与市畜牧局建立了疫情通报和协作机制,制定《****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开展人禽流感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指定市人民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为人禽流感定点收治医院,各县(市)指定一所综合医院为辖区人禽流感定点收治后备医院。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认真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开展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报告、会诊和排查工作,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严密监视全国及周边省份的禽流感疫情动态,积极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资储备工作,满足人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需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及时编发《流感与禽流感防控信息》,并向畜牧部门及时通报。****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每年组织一次有卫生、畜牧、公安、工商、财政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合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演练。

艾滋病控制工作。1995年6月我市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截至2012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903例,艾滋病疫情保持稳定的低流行态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下发了《关于印发****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各县(市)区均成立了相应组织,按照艾滋病防治政府目标要求,每年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2004年起,逐步在市及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自愿咨询检测(VCT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于2007年8月通过****省卫生厅验收。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共建立HIV初筛实验室34个,均通过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证,初步形成了遍及全市的艾滋病监测网络。

全面开展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2009至2012年,共检测监管场所在押人员17000余人。2008年起我市设立了吸毒、暗娼(市、县各1个)、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孕产妇六个国家级监测哨点,开展对五类人群的血清学和行为学监测。从2005年开始,逐步开展了对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检测。自2000年开始,我市持续对吸毒人群开展检测,为防止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同时缓解吸毒戒断症状,2011年底,我市建立了社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结核病防治工作。我市始终把结核病防治作为疾病控制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预防控制策略,实施可疑肺结核病人免费检查、结核病人免费抗结核病治疗和管理。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市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2001-2010年)》、《****市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等一系列规范文件,市政府每年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结核病防治工作,同时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卫生、教育、财政、民政、妇联等职能单位为成员的“****市结核病项目领导小组”,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组建并完善了市、县、乡和县、乡、村大小两个三级结核病防治网络。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市、区)政府、市卫生局与综合医疗卫生单位签订《****市结核病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狠抓结核病归口管理。在利用“中央转移支付结核病防治项目”、“****省三免经费结核病项目”以及“全球基金第四轮结核病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市财政每年拨款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结核病防治工作,推动了全市结核病工作的开展。卫生部门利用每年的“3.24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工作和《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2010年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了我市结核病疫情状况,为我市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努力开展工作:一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继续强化落实“三关两措施”;二是加强基层防痨医生培训与综合医院结核病人归口管理督查,提高病人发现率;三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四是加强督导、提高质量,保证任务如期完成;五是积极落实各项优惠及激励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把结核病列入慢病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为结核病患者减轻负担。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机制。2009-2012年,我市DOTS覆盖率达到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0%、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85%,2009-2012年共发现新发涂阳病人4213例,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市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任务指标。

手足口病防治。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每年将手足口病防治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科学、有序、有力安排部署全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确保了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

我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每年流行季节前,市卫生局都及早安排部署,制定防控策略,加强防控和医疗救治技术培训力度,督促指导各地各单位落实防控工作。各级疾控机构把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确立了“早期、主动”的预防控制工作原则,不断加强疫情报告、监测和管理工作,全面做好疫情分析、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处置、实验室检测、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关口前移和重心下沉。各地各单位还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市卫生局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体系,实行医院“一把手”负责制和接诊医生首诊负责制、对重症病例集中收治,指定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为市级重症病例定点救治医院。为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我市对困难患儿实行先救治再缴费,提高了新农合报销比例,将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将三种手足口病重症救治必需药品纳入到了新农合报销范围内,对仍然困难的患儿家庭,由民政部门给以医疗救助。我市还率先在全省大力实施中药预防手足口病。市卫生局每年都组织督导组,对全市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督导检查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已经形成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和经验,2010年以来,疫情逐年下降,重症病例大幅减少,最大程度避免了死亡病例的发生,手足口病防治达到了省、市政府确定的目标。

建阳市市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 第6篇

XX市地方税务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在省局党组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XX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省纪委三次全会、市纪委四次全会以及省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我局年初提出的“1331”工作思路和“落实年”工作要求,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工作,以“1221”纪检监察创新为龙头,依照“抓管理、抓落实、抓创新”的总体思路,坚持党组统一领导、班子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体制,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狠抓了党组班子建设、党风廉政教育、惩防体系建设、“八项规定”执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政风行风建设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组织收入工作和建设“智能美丽幸福地税”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年初我局被市纪委表彰为“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现将我局一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精心谋划部署,全面安排好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结合传达学习省局和市纪委的会议精神,我们认真研究分析了去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全年工作总体 思路,就是“在管理中求规范,在落实中求质量,在创新中求发展。”围绕以上思路明确了全年纪检监察工作的目标任务,在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认真进行了安排部署,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下发了《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同时要求系统上下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明确各级领导和机关各部门担负的责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定期向上级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各级领导要切实抓好分管单位和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纪检监察部门也要抓好指导检查和监督落实工作。

二是完善制度措施,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结合省局和市纪委要求,围绕“两个责任”的具体落实,制订下发了市局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纪检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实施办法》,还制订了《XX市地税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XX—XX年工作规划〉实施细则》,进一步确保了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明确了全系统纪检监督工作的目标任务。加强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和执行力度,将《办法》纳入各级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和领导干部个人自学的重点内容,把《监督管理办法》贯彻执行情况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宣教的质量和效果。一年来,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以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全系统开展了“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各单位认真坚持每月一次的党风廉政教育日制度,积极开展党纪法规、形势任务、预防职务犯罪和工作作风等教育活动,发挥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网络管理平台和网上廉政教育基地的宣教作用,各基层单位分别制订了学习情况的考核措施和标准,用制度促使干部职工自觉学习廉政知识。市局要求干部职工勤算政治、经济、名誉、家庭、亲情、自由和健康“七笔账”,拓宽了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在抓好全系统廉政教育的同时,市局党组书记、局长XXX也向机关全体人员进行了《深入贯彻八项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促进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税收保障》的讲廉政党课活动。9月份,组织系统8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省局举办的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一年来全系统共开展党风廉政教育68次,观看警示教育片5部,各级领导干部讲廉政课21场,结合市局举办的两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同步开设了廉政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在元旦、春节、中秋、国庆节日前夕分别给各级领导干部发送手机廉政短信5条,提醒他们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抵制“四风”,做到廉洁自律。年内,市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岗位廉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日常教育、任职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风险教育、提醒教育”六项岗位教育内容,要求全系统针对不同岗位和对象开展分层、分类和分岗施教,坚持做到干部新提拔任职及轮岗交流时必谈、重大建设项目启动时必谈、重要节假日时必谈、个人家庭婚丧喜庆事宜办理时必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到位时必谈、群众有反映时必谈、班子不团结时必谈、干部作风漂浮时必谈、干部有不廉洁苗头时必谈和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后的“十必谈”。在全系统加强了党风廉政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发挥廉政文化的助廉推廉作用,深入开展读好书、创建“廉洁家庭”、签订家庭廉政责任书等活动,结合市局机关建立地税文化室,同步设立了警示训诫和廉政文化单元,推进了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基层和进家庭活动的落实。

四是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勤政廉政务实。年内,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纠正“四风”,我局出台了《XX市地税系统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核查督察实施办法》,对涉及廉政学习教育、落实公务接待制度、公务用车制度、遵守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等九方面的内容实行核查和通报,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指标。同时,还对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21项规定和制度以及一年多来中央与各地查处通报的部分典型案例330件进行了归集,印制了《加强作风建设系列法规汇编》和《违反八项规定案例选编》两本书,供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进行对照学习。围绕 纠正“四风”工作,认真开展了庸懒散奢不良风气的整治,倡导勤廉之风,杜绝奢侈浪费现象,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及支出规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抓好全系统“廉政灶”制度落实情况的检监督查,对顶风违纪、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严厉查处并予以通报。针对上半年省局“明查暗访”中曝光的问题,市局在全系统局长会上现场播放和问题通报,涉及问题的三个单位依照市局相关规定对违反工作纪律的9名人员进行了警示训诫谈话,所在单位也对存在问题的5名当事人分别给予500元/人的处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4名局领导干部分别追究了连带责任和500元/人的处罚。在全系统开展了“春风化雨润企业、税企同心促发展”活动,市、县两级班子成员分别深入企业进行走访座谈,了解和掌握经营现状,征求意见建议,在加强税企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全市税源现状,切实解决基层遇到的困难和突出问题。

六是加强“两权”监督,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系统纪检监察部门和群众监督组织落实了对“三重一大”等政务事务执行情况的监督监察,年内对系统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市局机关文化室建设工程、网络在线发票摇奖过程、税收票证销毁等工作开展了监督监察,确保重大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同时也强化了对“征管查、减免罚和人财物”等易发多发领域、部位和环节的监督,围绕贯彻中央《工作规划》,健全完善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一案双查双纠”制度,深化“阳光稽查”,加强对税收执法和服务过程的全程监控,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全年全系统共对上级转办的8起信访举报案件及时组织进行查处,其中:6起失实、一起属实、一起部分属实,给予1人行政记大过处分,对5名干部进行了警示训诫谈话。

七是注重风险防控,降低执法和廉政风险。市局加强了对廉政风险防控系统运行情况的考核检查,认真落实运行情况通报和督办等制度,及时处理和上报操作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系统运行顺畅。对一个基层局起草的《税收执法廉政风险防控系统预警信息监督管理办法》在全系统进行了推广,针对经业务部门认定为无廉政风险的预警信息,突出提前介入和后续管理的特点,明确了纪检监察部门、业务部门、各税务所在廉政风险防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职责。9月份,市局确定了公车管理使用、违规津补贴发放和机构人员编制政策落实等三个行政监察项目内容,通过风险防控系统分别向16个基层单位进行了监察项目推送,由各基层单位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认真核查,市局也经汇总审核后对基层局存在的问题及执行不到位的方面提出了整改意见,确保全系统在落实机构编制政策、车辆使用管理以及津补贴发放中做到规范严格,促进了队伍整体作风纪律上台阶。

八是明确工作指标,强化日常检查考核工作。修订完善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指标,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纪检监察日常台帐登记、专项检查抽查、季度考核等手段,加强了对贯彻落实省市局会议精神、完成重点工作任务、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考核工作,督促各级全面抓好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中秋、国庆”双节前夕,我们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在全系统开展了“五个一批”专项整治活动,同时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在全系统开展了作风纪律“三查九整治”专项活动,重点解决目前系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即:整治在领导班子中存在的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班子整体职能发挥不好、八项规定落实有死角、班子成员缺乏担当意识和履行职责不到位的问题,整治领导干部自身素质不过硬、履行领导职责不力、率先垂范和责任意识差的问题,整治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敬业精神不佳、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作风和纪律意识淡漠以及违规违纪的问题。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整治活动,切实纠正了干部队伍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增强了班子和队伍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的意识,巩固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树立良好的地税行业形象。

九是坚持工作创新,提高工作质量与水平。围绕“领导创新、中层创优和全体创业”理念,我局在全系统提出了开展以完善和落实制度为主要内容的“1221”纪检监察工作创 新项目,即:印发“1项规定”、落实“2个办法”、编印“2本手册”和开展“1项活动”共四项内容。起草下发了《XX市地方税务局违规违纪人员处分期教育管理规定》、《XX市地税系统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核查督察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强岗位廉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印了《加强作风建设系列法规汇编》和《违反八项规定案例选编》,在全系统安排部署了“一述一聘一评”活动。通过创新进一步促进了全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不断上台阶,努力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目标。

十是开展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我们认真落实了各项监督检查和惩处制度,加强了对落实《效能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政风行风考核评价办法》和《行风检查违规违纪行为处罚暂行规定》三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全年开展了四次针对系统作风纪律情况的明查暗访,对基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纠正和通报。全系统认真开展了“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活动,全系统17个单位1123名干部职工参与了整治活动,共有958名党员干部向组织上交了《不出入私人会所承诺书》,通过调查摸底,全系统没有单位和个人利用公共资源经营私人会所或带有私人会所性质的经营场所。今年以来,我们要求各基层单位要继续通过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水平,加强了对窗口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规范办税窗口服务管理,围绕落实在办税大 厅放置廉政监督卡、发放税务廉政反馈表、召开税企恳谈会、特邀监察员座谈会、发放行风问卷调查表、走访纠风部门和纳税人等要求,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努力纠正税风税纪、执法服务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结合全市地税系统“三评一树一讲一唱”活动,在全系统同步开展了“一述一聘一评”活动,即:向纳税人述职述廉述效、聘请和健全“特邀监察员”队伍、评选“廉洁家庭”,全系统完成了对两级特邀监察员的换届工作,各基层单位开展了纳税人述职述廉述效和“廉洁家庭”评选活动,三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了社会和家庭的助廉、推廉效果,营造廉政勤政、健康和谐的团队氛围,同时也发挥了明查暗访内部监督、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述廉评廉网络监督等多种渠道的作用,深化了制度保廉、典型促廉、家庭护廉、社会督廉的体系建设。年内,省局纪检组长王福堂、调研员李金亮先后深入我局各基层单位进行了明察暗访和工作调研,检查组对我局各项工作的落实开展情况给予了肯定,并就办公场所规范化、队伍作风和组织收入工作提出了要求。

回顾一年来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方面认识不清,措施不得力;二是干部作风建设和纠正“四风”方面还存在工作不到位、要求不严格、检查有死角的问题,部分干部职工在遵守工作纪律、保持良好工作状态方面如干 部着装、出勤、工作效率和质量、服务意识和能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查就好、一放就松问题,责任心和奉献意识不强、爱岗不敬业、工作飘浮、松懒散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公车管理、公务经费支出方面还有把关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上一篇:运营检查表1下一篇:县教育信息化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