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特殊教育学校

2024-08-07

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精选6篇)

办好特殊教育学校 第1篇

坚持“五个坚持” 四个“结合” 党校转变教育培训方式

近年来,乐陵市委党校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每年在圆满完成省市调训任务的同时,在县(市)级党校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500余人次。工作中,我们结合乐陵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现结合我校的实践活动,就县级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教育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深入探究。

一、当前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主要问题

(一)培训平台存在“三大不足”问题。目前,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是当地各级党校。然而,基层党校特别是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党校师资力量缺乏,骨干教师后备储备不足,教学资源单一,教学知识陈旧,教育质量不高。同时,由于党员干部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党校基础设施老化,教育设备落后;党校教师进修机会过少,知识更新难以跟上形势,教学也难出效益。因此,当前基层党校亟需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改善干训基础条件,打造先进的干训平台,切实提升干训水平。

(二)办学机制存在“三大管理”问题。随着社会形式的快速发展,基层党校的管理模式及办学体制距离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尚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行政化管理。县级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事业单位,同时又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但在具体管理上多是沿用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办法,从事行政事务的多,从事教学业务的少,没有完全打破旧的框框。二是计划性运作。有些基层党校,往往是满足于坐等办班,仍然坚守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办学模式,在自身发展上“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等着组织部门送人来,靠着财政拨付保运转,守着培训经费过日子”。三是任务式教学。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教学而教学,纯粹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目的。

(三)培训实效存在“三重三轻”问题。我们认为,基层党校在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方面,主要存在“三重三轻”:一是重理论,请实践。基层干部培训机构举办的绝大多数培训班,主要是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缺少或很少开展户外实践活动;二是重抽象,轻实例。教师在教案准备上,往往是就书论书,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举一反三;三是重宣教,轻实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一种枯燥的政治理论灌输,没有重视和关注学员学习的实际效果。

(四)教学过程面临“三大矛盾”问题。由于受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层党校在干部培训工作中目前面临“三大矛盾”:一是教学矛盾。总体上来看,存在教与学、学与用脱节现象,有的干部存在着“要我学”的思想,“学时激动,归来浮动,实际不动”,最终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二是工学矛盾。有的班次与中心工作相冲突,导致培训计划难以落实。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由于工作、事务繁忙,会议应酬较多,很难集中一段较长时间参加培训,这给办班的组织、管理也相对增加了难度。三是供学矛盾。学科设置多年一贯制,缺乏多元培训意识,片面强调政治理论培训,忽视专业知识、新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随着形势发展,干部培训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规模化、前瞻性,注重个性化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等,由此培训需求的多样性、灵活性与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思想认识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部门抓干部教育培训的主动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模糊,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组织部门在牵头党校具体抓。有的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不搞与自己无关,纯粹是组织部门和党校的事情。二是个别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安于现状,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不能把参加教育培训真正摆到应有位置,认为抓具体业务和经济建设才是硬任务,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学习,因而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工作中摆不上位置,对干部重使用轻教育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师资力量不足。县级党校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即非教学人员多,教学人员少;低职称人员多,高职称人员少;低学历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少;全能型人员多,专业型人员少;骨干教师流失多,高素质人员引进少。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机会少,往往是关门办学、闭门备课;二是由于经费不足,教师进修及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少,思想不够解放,理论无法拓展,往往是封闭的教员面对的是开放的学员;三是少数教员不能适应新形势,抱着老方法、老腔调不放,故步自封,面对信息化社会,显得力不从心。长此以来,使得县级党校教学人员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

(三)教学手段不活。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理论知识学习多,注重能力培养少;二是共性化培训多,个性化教学少;三是单向灌输式教学多,双向互动式教学少;四是课堂理论教学多,现场实践教学少;五是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多,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少。

(四)管理机制不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和学员的学习考核考评机制不健全,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相对松散,教师授课好与不好一个样,学员学与不学一个样。

(五)干部学风不正。有些干部把进党校学习视为个人升迁的一种途径,当作是“认认人、养养神、串串门”的一个好机会,因而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而是花在社交活动上,如有的热衷于搞层层慰问,沉湎于觥筹交错之中;有的相互吃请,迎来送往,严重影响并败坏了党校校风。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三主作用”,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命力。我们认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需求、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的新要求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部署,县级基层党校在坚持正确办学思想、突出党校姓党基础上,如何把着力点放到围绕中心、贴近大局、创新定位、增强服务上来,这可以说是县级基层党校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因此,我们经过认真调研和深入分析提出了“三主二中心一熔炉”的基本定位思路,得到了县委领导和上级领导充分肯定。“三主二中心一熔炉”,即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的主阵地、农村党员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党员干部终身学习服务中心、县级党委政策调研中心;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事实证明:抓住了基本定位这一牛鼻子,不仅激活了党校快速发展的整盘棋,而且以其主动奋发有为赢得了有利于党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建立“四项机制”,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活力。为适应新形式、新任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应重点建立以下“四项机制”:一是要建立财政补贴机制。建议参照公办学校的财政补贴政策,将各基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全额预算,以确保各年度教改、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经费得到保障,让基层党校从“办班收费、收费办班”的困境中彻底解脱出来,一心一意忙教学,聚精会神搞教研;二是要建立教学奖励机制。各基层党校要建立健全教学和科研工作考核及奖励制度,对优质课件进行表彰奖励,以进一步调动教研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三是建立干部培训动态考评机制。实行干部学时学分管理制度,以推行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为契机,完善“学用结合”、“不培训、不提拔”以及奖优罚劣制度,激发学员参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培训档案,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和在岗定期进修制度,把干部学习和运用理论指导工作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强化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四是要启动后勤改革机制。要深化后勤改革,按照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社会化”的思路,实行行政管理机构与经营服务实体分离、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从根本上改变行政命令式后勤管理方式,将后勤服务按照市场化的路子实行社会化经营。

(三)满足“四大需求”,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吸引力。要有效提高各基层党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议应重点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因需施教”。干部培训要出成效,必须摸准学员的思想脉搏,区分层次、区别对象,根据学员的知识需求来确定培训内容。今年,我校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新教学布局,即着眼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和培育执政作风,坚持理论够用、能力为本的原则,着力提升学员的政治鉴别能力、统筹发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市场驾驭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谐构建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等。二是要“因时施教”。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时段,集中培训的时间和时机都要精心选择,培训时段要因人而异。如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应尽量避开农忙时节。三是要“因地施教”。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研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题,根据不同班次需求,科学设置不同专题,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现党校特色、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如今年上半年的培训中我们设置了“十二五规划”、“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现代传媒”、“提升干部执行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新时期社会管理等专题讲座。四是要“因人施教”。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办学要结合实际,分类、分层次实施培训,什么层次的干部需要什么知识,就安排培训什么方面的内容。培训内容要解渴、管用,不能空对空。为有效落实教学新布局,我们采用训前调研、集体备课、课后考评、异地培训、远程教学、基地实践、流动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有效增强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实践启示我们:作为基层党校,过去干训工作之所以调训难落实难,难就难在理论满堂灌收获实效难。通过教学布局改革,教学方式为之一新,教学资源充分展示,联系实际更加凸现,使学员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能力得以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大大提高。

(四)运用“四大手段”,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一是构筑联合办学的基地网络。要按照整合资源、借助外力、打造特色的思路,建设新型干部教育培训阵地,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要着力建好主渠道,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各级党校在学科建设、教学体系、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上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建立稳定的市(县)外培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选派干部“走出去”,起到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借鉴经验、加强交流的作用;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延伸和拓展干部培训基地,起到缓解工学矛盾,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作用。围绕重大时政问题,开设“流动课堂”,及时组织宣讲团深入农村、学校、医院、企业“送课上门”。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与闭路电视网络整合,基本实现远程教育“户户通”。二是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要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满足不同层次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的目标出发,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对现有教师队伍,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采取挂职锻炼、进修深造、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开展业务竞赛、定期组织学员评课评教等措施,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要拓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的来源,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大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市(县)外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作为客座教师。在此基础上,要构建开放的、高层次、跨区域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网络,在一定区域内对师资力量实行自由流动,实现师资资源共享。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封闭式传授模式,把读书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被动接受与主动思考相结合,采取“理论学习——实地调研——座谈讨论——演讲交流——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激发干部参加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开展模拟式、情景式、案例式教学等,把理论学习与现场体验、总结思考结合起来;开展双休日课堂和干部论坛等,提高干部的参与程度。四是尝试市场化运作。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在培训干部过程中,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通过做强“培训产业”聚集资金。近几年来,各级党校不断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顺应党政干部期望素质、能力提高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也存在培训对象“一锅煮”,培训内容“一篇稿”,培训模式“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等问题,教育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干部培训工作,解决党校培训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完全符合、不完全适应的问题,必须加快教育培训方式转变。本文拟结合国资委委党校实际,就县级党校如何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谈几点看法。

一、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目标

党校既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又是党培养、培训干部的学校。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各项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找准位置、发挥职能作用。培训干部是党校的重要职责,培训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党校事业能否科学发展。因此,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以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为目标。近几年来,国资委委党校坚持围绕中心、贴近发展、按需培训的原则,紧紧围绕国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加快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转变,按照主要领导干部重点培训、后备干部强化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基层干部抓紧培训的要求,全方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为国资委“上项目保卫定出成绩”,提供了坚强的人力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调整干部培训结构为重点

党校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把调整教育培训结构作为重点。一是要调整党校培训班次结构。近几年来,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我校逐步构建起以主体班次为重点,以国资委入党培训、干部轮训、党统培训班次为补充的四条线的培训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优化主体班次设置,不断拓展和拉伸主体班次,在开齐办全的前提下,按需设班,进一步突出专题培训。二是调整培训模式结构,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坚持内外结合、横向联合的培训模式。所谓内外结合,就是把校内常规班次培训模式与校外宣讲模式相结合,把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党校培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学质量是党校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党校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提升教学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近几年来,各级各类培训机构不断出现,教育培训渠道日趋多元化,党校培训受到严峻考验,同时,学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越来越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各级党校只有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加快转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突出党校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发挥在干部培训、轮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吸引力。特别是县级党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专业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方法陈旧,教学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因此,加快转变培训方式,必须坚持以提升培训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年”活动,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干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按照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素质和能力提高缺什么就学什么的要求,使教学内容贴近组织要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需求,推进县委、县政府的决策,系统进讲稿,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灌输方式。同时,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我校作为国资委党统教育基地。

三是坚持教学相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到上级党校跟班听课,积极开展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选聘上级党校、高校专家、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专业人士、优秀基层干部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克服了党校自身师资队伍不足问题。全面体现学员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学员为本,适应学员在素质、能力、学历等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化区别,加大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交流力度,把学员上讲台作为学员必修课,排入课程表,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夯实党校科研工作这个基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会有高水平的教学,作为县级党校要更加突出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认真研究党校培训规律,研究党校教学中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五是努力提高党校信息化水平,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党校培训中。六是认真打造示范班,引领培训质量全面提升。今年,我校把科级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作为示范班次,通过示范引领,努力形成“打造一批、引领一片、带动全面”的局面,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提升。

四、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党性锻炼贯穿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党校是党性锻炼的熔炉,是党员领导干部净化灵魂的神圣殿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要突出党性教育特色,必须把党性锻炼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学员在党校培训,党性觉悟是否得到提高,是检验党校培训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始终把增强学员党性锻炼作为转变培训方式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上突出党性教育的内容,在管理上突出党性教育的要求,在活动上突出党性教育的安排。一是坚持灌输的原则,把党性教育贯穿到教师教与学员学的全过程。干部进党校培训,都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党性教育,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员的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坚持从严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学员党性锻炼的规章制度,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党校培训管理的全过程。三是严格组织生活,把党性教育贯穿到党性分析和党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学制较长的班次,我们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学员不论职务高低,都要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自觉服从管理。学员在党性分析中,做到了敢于“揭短”、“亮丑”,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参加党校开展的党性锻炼活动。四是严格对学员的考核。自2005年以来,我校就制定了主体班次学员考核办法,会同组织、人事、考审办等部门,把学员在党校表现情况进行量化管理,学员党性锻炼不合格的不能结业。如:我校目前正在举办的科级干部培训班,开班以后,我们先后组织学员进行了理论测试、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写出了党性锻炼计划并开办了学习园地、开展了四天的军事训练、组织学员到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学员进行党性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员的党性锻炼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五、加快转变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必须坚持把严明培训纪律、加强学风建设作为重要保证

铁的培训纪律、良好的学风是检验干部教育培训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加快转变党校教育培训方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把严明培训纪律、加强学风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大力弘扬勤奋好学之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校的教学方针,在培训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教、学员学都要认真贯彻这一方针,紧密结合干部培训工作实际和学员的思想实际,带着实践中的问题教,带着实践中问题学,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把培训收获体现到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践上,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要求学员严守培训纪律,切实做到“十不准”,严格学员调训制度,严格学员请销假制度,严格参训谈话制度,严格参训承诺制度,切实把参加党校培训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素质和能力。党校和组织部门密切配合,敢抓敢管,实行分管组织部长、干训科长和分管校长、教务教研室主任轮流跟班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学员,一律责令其退学,情节严重的还要做出组织处理。

办好特殊教育学校 第2篇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就曾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对十四岁以下的儿童的教育来说,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古语就说“父母耕读子孙贤”、“上梁不正下梁歪”,可见家长是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不影响着孩子,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家长学校应运而生。它是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家长育儿教子水平的重要场所,更是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良好平台。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把家庭教育作为全镇各中小学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升家长家教理念,提高家长家教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顾这几年来我镇的家长学校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们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机制,确保教育的长效性

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办学质量、效益如何,关键在管理,重点在机制。为此,各家长学校着力加强了家长学校机构的健全,制度的完善,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师资建设等工作。

一是健全机构

各校家长学校门口悬挂家长学校铜牌,并设有家长学校办公室,办公室内张贴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如各年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名单”、“家长学校组织名单”等,由校长、教务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街道或村委代表等构建成家庭教育的网络结构。学期初,由每班选出一个家长代表组建家长委员会。并召开“家长会”,商量、讨论学校有关事宜。定期对“家长学校”进行授课,聘请交警队队长或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认真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学校把家长学校的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每周的校长办公会都将家长学校的当前工作作为会议的商讨内容。二是完善制度

在家长委员会领导下,各家长学校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每年评选出优秀家长给予表彰和奖励。制定了《家长学校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学校制度》等规章制度。

同时,还制定出相应的考核制度。学校将家长学校工作的内容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中,也列入先进班级、年级的评比条件。这些都充分调动了教师办好家长学校的积极性。

三是印发家校联系卡,密切家校联系

一直以来,家长学校十分重视加强家校间日常的联系。印发家校联系卡,向学生家长公布孩子所在班级的各课任老师的住址、电话号码,以便家长向老师反映情况,获取信息。为了防止个别后进生逃学,在联系卡上还印上了课程表及作息时间表,使家长容易掌握孩子动向,便于检查孩子作业。同时,家长学校又通过班主任收集各家长的住址及电话号码,以便各课任老师及时向家长反映问题。经过双方努力,家校双方配合得更加默契。

四是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家教水平。

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家长学校的保证,为此,我镇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家长学校工作并兼任老师,学校其他领导和从学校选拔出来有丰富教学经验、有声望的优秀教师任家长学校的专职教师。同时我们每年还聘请校外司法、交通、公安等部门担任家长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各中小学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师德问卷调查、开设校长信箱,对教师的言行、上课及对学生的关爱程度征求家长意见,并收集整改。学校还把家长满意度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依据,二、摸准病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问卷调查。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家长学校创办之初,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家长中普遍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体能轻心理”。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困难和问题时,要么手足无措,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漠不关心。而有些家长虽然很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却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方法。

二是关爱“留守”

我们农村乡镇,很多青壮年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本校名学生中,有人的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则更多,使许多孩子成为“留守学生”,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家庭教育档案,记录着学生家庭的状况,并成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由家长学校分配专人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关爱他们,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

三是开设专题

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家长学校,以提高家长学校实效。

1、新生家长学校。每年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毕业生家长学校。根据六年级和九年级毕业班的特点,专门举办毕业生家长学校,重点作“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生”、“临近毕业学生的心态分析和我们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等讲座。

3、后进学生家长学校。在这一专题家长学校中,我们十分注意方式方法。做到:①不告状;②不在会上批评孩子的错误;③不责怪家长教育无方。请他们来谈认识,分析孩子前后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孩子的现状及双方配合的策略,使家长放心而来,满意而去。

三、创新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我镇各中小学大多是农村小学或初中,学生家庭居住分散,家长打工的多,流动性强,农活季节有忙有闲,必须创造条件尽量的方便他们参加学习培训。因此,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

一是自学形式

通过教材《中学生家庭教育读本》一书的学习,家长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一些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

二是开办家长培训班或讲座集中学习

我们利用农闲时间把家长集中起来,系统学习教材,听讲座、专题报告、经验交流等。

三是教师走访家庭,送教上门

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并写好家访记录。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有效调整学校教育。

四是家长会形式

我校每学期要召开一到两次家长会,各班主就利用这一机会与家长更有针对性的共同探讨。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理论有一定的提高。

五是交流家长育人经验。

家教教育的榜样作用在众多家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为了倡导正确的家教方法,家长学校每学期都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让他们现身说法,在座谈会上交流育子经验和做法,同时,优秀事迹材料和经验总结刊登在校报《携手》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评选来树立榜样,促进全体家长素质提高。

四、办好家长学校面临的困境和反思。

家长学校的开办,进一步密切了家校联系,拓宽了德育途径。几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家庭教育不断趋于科学规范。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慢慢地认识到几百年的育子经验如“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到了今天,未必能奏效。在平时教育子女时,他们已经知道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从而更新了家庭教育观念、改进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培育了良好家庭教育氛围。同时,学校管理水平也不断迈向新台阶。家长学校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机会和途径,有了这种机会和途径,家长们可以坐下来讨论学校管理,为学校管理出谋划策。作为学校,也有了广泛听取学生家长意见的机会,根据家长的意见,分析、综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学校管理,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然而,在家长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的全面提升。

1、家教误区,根深蒂固。

现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片面性,对学校教育产生着负面影响,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在家长头脑中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1)注重智育,轻视

德育;(2)重视书本知识学习,忽视生活知识和技能教育;(3)重视孩子的特长培养,轻视孩子的全面发展;(4)重视智力因素开发,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5)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2、打工潮的形成,造成隔代监护局面,为家长学校的开办带来不利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学生家长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爷爷、奶奶监护孩子,大大地削弱了对子女的教育。

3、家长学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尚未形成家长学校授课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由学校的各科任老师兼任,没有通过家长学校知识专业化的培训,同时还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去,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4、家长学校的现有办学条件亟待改变。

由于各校财政状况不一,对家长学校的投入不一。家长学校又没有专门的办学经费,部分学校缺少举行大型家教活动多功能室。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家长学校的扩大及发展,影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的主动性。

5、少数学校和家长对家教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家长和学校把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与家长会混为一谈,认为家长学校活动无非就是家长到校听听孩子考试分数,了解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接受老师的几声批评。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致家长对家长学校工作的忽视。

6、完善的家长学校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从整个大环境来说,各级家长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是兼任的,没有明文批任的校长,也没有经专业培训的教师;没有专门的场地,也没有专项经费作保障;没有自上而下独立的体系化管理,也没有明确一致的激励机制……这些都是家长学校前进的绊脚石,都将有待改进。

教子尚须人品高,树直还需勤培育,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家庭的事、学校的事,还是全社会的事,只有综合教子的合力效应,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几年来,我镇各中小学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家长们从不太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到理解、支持,而且有的能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全体学生在家长的密切配合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活泼、大方,整体素质得到较快的提高。

办好职业学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第3篇

一、如何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以及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1.

现代化职业教育, 指的是要以转变人们的职业教育观念为基础, 以完善职业教育体制为根本, 以现代化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手段为中介, 建立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制。内容包括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制、现代化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2.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均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障。本文所说的办好职业学校特指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中专) 和技工院校 (含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等) , 它们都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是培养真正能从事实践动手、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一线操作人员的职业学校。

二、如何办好职业学校, 推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办好职业学校必须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一直以来我校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引领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培养对象、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办学体制等方面, 强调以市场需求来办学,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市场经济的变化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方面政策及时调整学校办学目标, 调整和设置专业和教学内容, 实现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学校新建教学大楼和实训中心, 引进最先进的德国西门子实训设备, 先后建成了三座现代化学生公寓, 并将扩大校园, 优化育人环境。学校从实训到教学, 从设备和教学技术手段到各种办学硬件等方面满足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需要。学校从早期单一的建材专业发展到现在的四大类二十多个专业, 涵盖多个领域;从一般的技工学校升格为现在的技师学院;从单一的招收初中生, 培养初级工、中级工为主, 发展到以招收高中生为主, 培养“高级工+大专”“预备技师+本科”;学校既着眼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 又注重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趋势的“两生”相结合;从中技学历全日制教育为主调整为学历技能教育与技能培训 (农民工培训、退役士兵培训、紧缺工种培训、非全日制教育等) 相结合;发展目标从“做大做强”调整为“做精做强”等一系列战略转移。实践证明, 我校在不同时期能根据不同时代特征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保证持续稳定发展。学校是全省技工院校唯一一所从1995年至2011年连续十七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学校”的单位。

2. 创新科学管理制度和体系, 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办学三十多年来, 为我省经济建设及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五万多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一直以来, 我校不断探索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来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于2006年率先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 结合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评估标准等, 建立了《程序文件》《作业性文件》和《质量手册》等学校的质量综合管理体系, 创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 并在运行过程有效地指导、规范各项工作。从2012年开始我校开始推行学分和选修制, 保证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学科和专业兴趣。学校制定各专业和学科以及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各项活动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学分, 同时按照人社部、省厅规定变更30%左右的课程体系, 选择增加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及企业需要的课程充实到课改中去, 并增加一些选修课程。学生在修完规定的必修课程, 可以选择自己兴趣的课程或参加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技能竞赛等多种渠道等来获得学分,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 技能考级合格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颁发毕业证书准予毕业。学校对取得双证书或多证书的毕业生优先推荐更好的就业单位, 近五年来学生的就业率达99%以上。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

近年来, 我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并在本省及经济发达的广东深圳等地企业建立技师工作站, 让学生学习技能与企业生产相结合, 让老师下企业去了解最新的信息和技术, 同时也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相关的课程与专业的开发与和设置, 甚至教材的编写等, 通过这种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 推动了专业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既培养了一批“双师型”的教师, 同时也使学生在实习之后就能上岗工作, 受到企业的极大欢迎。而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自2010年始, 我校先后与福建乾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等近三十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为企业培养“量身定做”的人才, 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 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 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另外学校还通过与省内外普通高校的合作, 让学生参加成人高考, 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实现校校合作。

4. 以德促能, 培养德能兼备人才。

一直以来我校秉承“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好技术, 服务社会”的十六字办学质量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始终贯穿学校教育, 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班会, 内容丰富的德育征文大赛, 不仅凭借课堂思想教育还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教于乐;每周一次的多种方式 (如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等) 的家校联系, 和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建立心理咨询室, 通过多方面了解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变化, 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开展各种兴趣活动以及班级专业之间的体育、歌咏比赛, 每年举办一届的校运会, 加强体能训练, 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我校把学生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管理中去, 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012年, 学校被省里评为省级道德教育先进校。

5. 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为契机, 建设重点专业和现代化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推动学校向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为主要内容和目标。我校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 于2011年开始, 积极向省级有关部门及国家申办示范校建设, 2012年6月经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等批准, 我校作为第二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项目建设示范校 (以下简称示范校) 。我校的示范校建设有五个专业两个特色项目, 分别是数控加工、汽车维修、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建筑施工、电子商务五个专业, 技师工作站、校园文化建设两个特色项目。两年来, 学校通过五个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双师型师资的培养等方面的建设, 基本形成了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地区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比较紧密结合的专业群。建成一批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实习、生产等相结合的一体化实习、实训、生产基地等。

我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和向装备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发展目标, 于2012年向人社部、财政部申报成功批准设立福建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主要为数控加工基地) 。该基地拟投入一千多万元, 全部引进德国制造的现代化先进设备, 包括立式加工中心设备3台、数控车床2台、五轴万能铣床2台、车削中心设备1台、实训教室及教学培训软件、最新西门子热功能及DMG定制化开发功能设备等。现政府采购已结束, 设备安装调试及实训工作也将在2014年10月份左右完成, 届时又一个全省较先进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将建成, 既可满足本校学生实习、实训的需求, 也可以安排部分的社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 也使我校向现代职业学校迈进了一大步。

6. 以国家政策为依托,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各项优惠扶持措施。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要”。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如对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实行助学金政策;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福建省政府自2012年秋季也出台了将中职教育三年学制的学生全部纳入免学费政策实施范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在近年来实施退役士兵、紧缺工种免费培训以及非全日制培训产业技工基地建设政策等,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推动了我校进一步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办好职业学校,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议。

1.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 继续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最重要途径, 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双方参与共享教育资源、互惠双赢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但从我校校企合作的实践来看, 存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与企业实际生产之间也存在矛盾等, 这些都影响校企合作模式的正常运行。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政府发挥协调和指导作用, 整合教育资源, 制定完善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 来明确和保障政府、企业、学校对培养技能人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

(1) 建立严格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联系。劳动者在就业前要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 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和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用人单位要按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招收录用员工。

(2) 制定校企合作的企业行业标准, 对有资格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对企业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所支付的成本按法律规定予以补偿等。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 学生必须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 然后才能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 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2. 衔接中高职教育, 实现学历与技能的互通和互补, 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目前技工院校包括技师学院隶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通过自主招生, 一方面学校招生难, 生源数量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校生规模逐年下降, 而另一方面企业却急需大量的技能型人才, 造成时常出现“用工荒”, 我校近几年每年用人单位的需求量都是当年学校毕业生数量的三倍以上。同时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多为较为辛苦的一线操作工人, 而且其职业资格证与学历又常得不到用人单位或人事部门的认可, 高级技工、技师也很难享受到专科和本科的待遇。要解决这两种矛盾, 就需要政府部门从宏观调控, 制定相应政策, 保障职业学校发展有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1) 将技师学院列入高职生统一招生计划, 实现双向选择。政府应实行开放性招生政策, 将技师学院列入高职统招, 为广大考生及家长了解相应的信息, 可备注其为非学历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 保障技师学院的生源质量和数量, 实现技能人才的高质高效培养, 使社会、家长和学生重视与选择职业教育。

(2) 制定职业学校与普通高校的衔接机制, 制定落实技师学院毕业生待遇政策。职业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能继续再深造, 做到学历与技能的互通, 毕业时各科成绩或学分达标, 可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制定落实技师学院毕业生待遇政策, 对取得高级工和技师证书的毕业生参照专、本科毕业生待遇。技工院校学生毕业时可以直接就业, 也可以进入高校进行深造, 参加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 已修学分可以相互认可, 这种终身学习机制是当今社会的教育思潮, 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

(3) 政府协调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等, 制定出台政策, 鼓励更多的职业院校尤其是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纳入培养“高级工+大专, 技师+本科”这一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真正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技能型人才, 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 在资金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倾斜, 使职业学校能有更大的积极性, 培养更多的此类人才。

四、结束语

端正教育思想 办好农村特色学校 第4篇

关键词:农村;特色学校;办学理念;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80

四平市铁东区二龙湖学校是一所普通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创建于1948年,占地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学农基地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8人,教职工30人。我们以创建“农村示范校”为契机,在“端正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质教育,探究教学艺术,创办特色学校,争取一流质量”的办学过程中,把创办农村示范校作为整体改革的突破口。

1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办学理念

在1998年~1999年,学校与某种子公司合作搞种子试验,到2000年实行大规模合作,把学校46亩土地全面搞试验田,有对比实验田和自交系制种,种植达400多个品种,每年向社会推广30个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春种,夏锄、秋收,学校师生全员参加学农基地的科学试验劳动,学生通过实践学到了各种农业科学知识,由科学种田、喷洒除草剂到观察品种的对比,秋后的测产、品种的选择,使学生学会了选良种,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既学到了农业科学知识,又培养和锻炼了多方面能力,同时也体验了父母在劳动时的艰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2 集思广益,拓宽教育渠道

面对农村每年只有少数人升学,而大多数毕业生将回乡务农的现状,学校一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为那些不能够升学的学生铺设一条成才之路。让他们在毕业之前,既能学习文化课,又能学到相关农业实用技术。回乡后,能学有所用。学校在学生升入初中时,就开始实施分流教育,将那些厌学、面临辍学、升学无望的同学,在自愿的基础上,从普通班分流出来,组建分层次教学班,在适当降低文化课学习要求的同时,适时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课的内容。学校从农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学校自身发展的状况出发,经多次研究、考察、论证,建立肉牛养殖实践基地,为回乡务农的学生找到一条致富之路积累经验。为此我们先后到双辽茂林、梨树大房身、公主岭刘房子等肉牛养殖大户学习饲养技术;到伊通英城、双辽玻璃山、辽宁平岗、亮中、八棵树等黄牛交易市场考察牛的品种和价格;到市畜牧局,畜牧站学习防疫、疾病的预防治疗技术等。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经历教育的实践活动、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肉牛饲养与防疫课程,专任教师自编教材,学生亲自参加饲养场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学生掌握了肉牛饲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体验了饲养肉牛的艰辛和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校园周边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校在原有种植实践基地和肉牛养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2104年暑期学校又建起了饲料加工厂。饲料厂的建设,使我校形成了农科教相结合,种养加一条龙的办学模式,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2010年初我们还兴建立了果园,当年成活率达80%。目前我校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3 深化素质教育成果,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走农科教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农村学校自我发展的特色。

3.1 德育为首,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结合经历教育,利用主题班会、团会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开学初,对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磨练学生的意志;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法制教育”,定期召开法律知识讲座。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等形式,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争做合法、守法的小公民。学校还通过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及向贫困学生献爱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五爱”意识和奉献精神。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额巩固率明显提高,学风日趋浓厚,校风明显好转。

3.2 坚持以教学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抓好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根本。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和业务素质。要提高课堂的授课效果,就必须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在这方面我校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汇报课、评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带动教学成绩的提高。

3.3 实施分层次教学,培养农村经济建设的适用人才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使一些原来对学习产生厌倦,不愿意学习的学生能够坐住板凳,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分层次教学班的课程设置,除了开设正常课程外,主要侧重计算机课程,同时,增开了农业技术课。补充相应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内容,将职业教育思想贯穿到学科教学之中,如我们开设的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玉米的种植、肉牛的饲养与病害的防疫、花卉的栽培等。现在分层次教学在我校已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稳定学额,控制流失生,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学校充分开展课内外活动,通过开展学科竞赛,丰富兴趣小组活动,突出了趣味性、广泛性,进一步发挥学生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学校呈现出良好的育人氛围,由于管理得当,学生的素质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中考成绩几年来一直得到稳步提高。

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第5篇

——北滘城区小学家长学校总结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随着当今教育形势的不断深化,家长学校应运而生,家庭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于这样的认识和面对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的困惑,城区小学在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同时,利用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和信息技术优势,以“营造温馨的学习型家庭”为目的,坚持把家长学校工作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努力探索一条家长学校教育新途径。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转变家长教子观念,提高家长的教子水平,我们依托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面向全体,注重群体,深入个体,使家庭教育工作迈出可喜的一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家长学校有序地开展工作,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德育主任、校外辅导员和部分老师为核心的家长学校管理小组和家教指导中心,形成了规范的家校工作网络。我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如“家长委员会组织名单”、“家长学校组织名单”等,由校长、教务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或村委代表等构建成家庭教育的网络结构。由每班选出一个家长代表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每学期都举行“家委见面会”,商量、讨论学校有关事宜,由专人负责记录。家长学校由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教务处负责教学业务,负责建档、归档工作。学校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二、定期组织学习,认识家教的重要性。

许多理论和研究显示: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培养高智力儿童,却并不一定能保证儿童未来一生事业的成功。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起着塑造的作用。即儿童的人格特质,态度观念,社会行为以及情绪发展,均是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借着与父母互动,逐渐被熏陶与社会化的。因此,要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就要端正父母的教育态度,只有提高父母素质的基础上,更新父母的教育观念,提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儿童的健全发展才能获得一个基本的保证。为此,我们坚持定期组织学习,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定期进行“家长学校”授课。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让家长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家长管理小组和家教指挥中心就共同协商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定好一学期讲授的内容,授课人及授课时间安排。断改变形式,开展各类活动,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2、学长学校管理小组、家教指挥中心和家委成员沟通,让家长参与办学,了解教育,明白学校的管理方向。学校通过家长会和家访的形式,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任务,增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率,减少教育工作的阻力。并把家长会和家访作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聘请镇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律讲座,加强学生法制观念,认真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活动。此外我们还订购了《家庭教育》、《家庭》、《父母必读》等刊物,通过阅读一些家教的文章,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是子女最早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儿童教育由强调儿童本身智力开发向父母教育和儿童辅导转化。让家长们深切地领悟到要想培养健全的儿童,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只有提高父母素质基础上,更新父母的教育观念,提高父母教育孩子的技巧,才会为儿童的健全发展提供保证。

三、多元探索,提高家教实效。

为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努力探索一条家长学校教育新途径,城区小学开展多元探索,包括:

1、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并授予家长证书,以最诚恳的态度邀请家长为孩子的教育出谋划策。

2、抓住家访和家长来校接送学生时间,加强与家长互相沟通,及时了解其子女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及时教育。

3、开设“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了解学校课堂教学情况。

4、利用“品德月评表”增进家校的联系沟通,正确处理学生的问题。

5、通过学校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家长教育论坛,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6、通过多种活动,拓展了家长学校。要求授课老师运用挂图及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家长汇报,与父母说心理话,教子经验交流会,家庭劳动竞赛,及家教知识咨询这一系列的活动,改变了家长会形式,丰富了学校工作的内容。

7、深入社区,与社区居委会建立密切关系,拉近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大队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体验实践活动,教育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遵守社会公德。社区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玩乐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劳动的积极性,培养了高尚的道德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心,对公益事业的热心。

四、工作落实,成绩喜人。

由于领导的重视,工作的落实到位,城区小学连续9年获得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佛山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手拉手助残活动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办好家长学校,让学校、家庭、社区、群团一齐互动起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大教育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展望未来,我校会继续努力,认真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争取有新的突破!

办好特殊教育学校 第6篇

——浅谈山区小学如何搞好家长学校工作

营山县老林完全小学校

多年来,我们本着边远山区的特色,认真研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努力做到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力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步。

一、山区小学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性突出

我镇是营山县偏远的山区小镇,离县城55公里,共14个行政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60岁以上的家长许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家长甚至营山县城都没有去过,而我校是纯小学,绝大部分是农村孩子,约85%的学生父亲或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约60% 的学生父母双双常年在外打工,单亲家庭、隔代教育、亲朋监护很普遍,全校约有二十多个家庭是哥哥姐姐照管弟弟妹妹,有十多个孩子寄居在邻居家或独自一人生活。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其一是教育理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有的家长认为“吃不亏孩子穿不亏孩子”就是最好的监护,只提供吃穿住,不管孩子的学习与品行培养;有的家长认为自己都六七十岁了,见那么多世面,用不着还进啥子家长学校;有的家长认为许多打工者挣钱不少,文化还不高,只要孩子不出安全事故,把人带大就行了;有的家长只知道对孩子进行物质刺激,不进行教育引导;一些家长认为我自己的生活都困难,自己老了病了,年轻人寄钱又少,儿子媳妇给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自身难保,没有心情去管教孩子;个别家长终日考虑活路、生意、庄稼、甚至麻将,把孩子当破铜烂铁,扔在哪里算哪里,没有时间管理孩子;一些家庭总是争长论短,致使家庭气氛紧张,没用榜样影响孩子。而学校都组织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不断充电洗脑,教育理念更新很快,这样就形成了教育理念的不一致。

二是教育方法的差异。学校老师都是对学生耐心细致的教育教导,用激励、表扬以及规则来促进学生成长,不存在体罚与变相体罚。有的家长认为:“黄荆条子出好人”,比如五一班的同学李某某,因为家贫,妈妈离家出走,他父亲靠出租摩托和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无暇顾及孩子,李某某就成了问题学生,偷鸡摸狗有他,翻墙爬屋有他,惹是生非有他,甚至潜到敬老院将五保户的锅、灶圈偷走卖给废品站,进派出所也是多次,每次出事,他父亲就是一阵拳打脚踢,皮包脸肿是常事,但过不了几天又犯事了。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任何事情包办代替,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一味地娇生惯养,放之任之;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在儿子媳妇面前说老人的不对,无原则地供给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来讨好孩子,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使得孩子显阔显摆,骄横自大;有的家庭又对孩子经济卡得过紧,不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比如前年县关工委的领导,在座的马主任及张长春老师来办家长学校讲座,刚结束就有两个老头子问“今天你们讲完了,又要收多少钱?”他把专家的讲座当成了卖打药、耍猴戏的了。

其三是教育评价的差异。有的家长对孩子只以考试分数定成败,认为只要成绩好了就一好百好;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知识学习、品德的形成是老师的事,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关系无关;有的家长遇见孩子间有小纠纷,不是以理服人,而是说“打不羸咬都要咬两口”;个别家长额外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见到《黄岗案卷》、《AB卷》、《过关测试》等辅导资料,不论优劣深浅,一股脑儿地逼着孩子去完成,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过重的学业负担,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再无兴趣,一见到作业就反感。

二、采用措施和办法,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

我校历年来一直重视家长学校的工作,自2008年3月获得县教育局、妇联、县关工委授予的“营山县示范家长学校”称号后,更加重视研究“五加二等于0(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抵消)”的现象”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1、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组织领导。

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各年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明确了工作职责,纳入了工作日程,进行了年终绩效工资考核。

2、细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

健全了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育教学制度、出勤制度、考核制度、结业制度、优秀教员、学员奖励制度等。做到了定期家长学校开课定时,课表上墙,家长委员会每年调整充实。每学期均有工作计划、总结,有每次活动的家长签到册、人数统计、影像资料、结业证书,举办了家长学校学员结业典礼和表彰大会,为优秀学员发放了雨伞、毛巾、床单等奖品;有较为完整的活动记录、补学记录、成绩记录、学员心得体会、优秀学员发言稿;做到了每学期举办两期的家长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半天。

3、灵活处理授课方式。把“授课”与家长会结合起来,每次学校或年级开家长会,总是渗透“家教的专题课;把“授课”与个别咨询指导相结合,还举办“特殊生”家长学习班;把授课与村民会议想结合;把授课送到较远的五村、八村去,选派教师到相对集中的大院子里作家教讲座。

4、合理安排授课教师。学校选择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作家长学校的任课教师。要求教师深入浅出,重点列举发生在我镇的典型案例,使家长能坐得住,听得进,有收获。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家长学校分管领导审查,授课后上交讲稿。主动与家长交流,更新讲课中的不足,提高授课水准。积极聘请校外辅导员,如老林法庭庭长钟志斌、何礼东、司法所饶雷、派出所长、退休的党委书记镇长、县关工委的马主任、张长春同志以及玲珑的王世侯老师都曾来我校家长学校讲过课。

5、有序设臵授课内容。以营山县关工委编写的家长学校系列教材为主,以家教光盘为参考,充分利用“中国中小学生成长动力档案网”教育资源,对低段家长侧重“全面认识孩子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的讲座;对中段家长侧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高段家长侧重“提高孩子的处世能力和如何做一个优秀家长”。

6、扎实进行课题研究。我校于2009年确立市级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其中包含了家长学校工作,课题组进行了大

量的问卷调查,持久的个案追踪,深入的成因分析,规范的模式探讨,撰写了500多篇论文案例,编辑成了27页的成果简述书、143页的校本教材、148页的儿歌童谣集。由于课题科研工作开展扎实,本课题于2013年10月获得南充市人民政府第四届普教科研课题一等奖。目前,运用这些成果,正努力改变山区学生的理想不明确、品质较低下、心理欠健康、学习无动力、爱心不丰满等现象。

7、全力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家校联系卡,设臵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健全了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班级举办为留守儿童“过生日”活动,定期召开了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开展留守儿童读书活动,举办了“远方的爹妈我想跟你说”征文比赛,加大了对留守困难儿童的资助工作,每期学校资助贫困生约6-8千元,去年秋,城南一小给我校捐赠价值4万多元的衣服、被单全部捐赠给困难儿童家庭。

三、促进家长学校健康发展。

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国家的“两免一补”、营养午餐实施、贫困幼儿的资助等相关政策,也讲明白我校的办学思路,我校面临缺教师和教室的严重困境,家长的理解意识增加了。家长学校面向全体家长,每次培训参学率达95%以上,家长的参学意识增加了。广大学生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沟通多了,对自己的孩子把握了真相,主动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做好子女的家教工作,配合意识明显了。特别是双差生的家长,原先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的孩子成为双差是老师水平低,教育无方,现在能正确对待学校与老师,合作意识增浓了。开办家长学校,提高了家长自身素质,树立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良好的学风、校风逐步形成了,多年来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保持在百分之百,促进了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今后家长学校努力方向。

1、更新家长学校授课手段。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废、改、立”的要求,家长学校各项制度、职责、程序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手段要有更新,同时依托本月新安装的几套电子白板,要求教师在家长学

校授课中必须使用课件。

2、认真开展“千名教师”访家庭活动。

家访是对家庭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要进千家门、访千家情、解千家困,签订家访责任书,搞好“五送”工作,填写记录表。每位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家庭,特别是单亲家庭、寄养家庭、后进生家庭给予有效的指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发展。

今后,我校将在上级关工委的领导下,学习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立足于山区小学办学实情,发扬已有的成功经验,正视自己的不足,创新办学模式,努力把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上一篇:工程资料管理员的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用电情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