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2024-07-17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精选6篇)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1篇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教学准备:

1、青蛙、小鸟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新授(播放动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是什么?(坐进观天)伸出小手写课题。生字组词: 沿(沿着)(边沿)答(回答)(答案)渴(口渴)(渴了)喝(喝茶)(喝水)话(说话)(讲话)弄(弄错)(弄堂)错(犯错)(错误)际(边际)(国际)哪(哪里)(哪边)抬(抬头)(抬手)

是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青蛙坐在井里干什么?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争论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哪里?(井里)。请同学把青蛙放进井里。

小鸟从哪里飞来?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想不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一边听一边看看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第一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二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三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青蛙的问话?指生读。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底,很久没有见到过朋友了,突然有一天小鸟来了,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悦。朗读应是声音上扬。

小鸟是怎么回答的?生读。一百多里远吗?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 体会小鸟的累、渴)

请同学们分别扮演青蛙、小鸟、旁白。

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

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你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你们知道“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那你们还能举例子说说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指生对读、男女声对读)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

师:看来我们一致同意小鸟的看法,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生回答)因为青蛙生活在黑暗的地方,生活的地方很小。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把书本卷起来看天花板,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小圆点。现在把书拿开看天花板有多大?很大。是什么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纸筒。那是什么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井壁。

为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就少,见识也少。

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因为小鸟飞在天上,看到的东西多,见识广。所以你们认为谁说的对?小鸟说的对。青蛙说的不对。

但是青蛙总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青蛙和小鸟第三次对话。(生齐读)

青蛙为什么笑了,它笑的对不对?青蛙自以为是,相信自己是对的,小鸟说的是错的,它在嘲笑小鸟。

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它笑什么,它是怎样帮助青蛙的?

笑青蛙愚蠢。

小鸟是怎样帮助青蛙的?生读。找出课文原文。现在谁把他们的三次对话表演出来?看看谁最棒。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三、拓展:想一想: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会看见什么?

四、全课总结:

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交流: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板书:

12坐井观天

小鸟 见多识广 青蛙见识短浅

13.寒号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会写8个生字。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准确领会寓意。教学准备

1.寒号鸟的挂图或投影片。2.课文录音。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号”。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训练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3.学懂课文第1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简介寒号鸟。)2.布置自学。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锗的字,用 “?”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3.检查自学情况。(1)听录音范读课文。(听后自评并纠正)(2)指名读一读划出的词语。(互相交流评点)

(3)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4)名填空并齐读。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1)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2)将学生读出的句子按顺序出现。

(3)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4)这些跟季节有关的句子应该怎样排列?为什么?(5)练一练: 号(学号)(号角)堵(堵着)(围堵)缝(石缝)(墙缝)朗(朗诵)(开朗)衔(衔接)(衔着)枯(枯草)(枯萎)劝(劝告)(劝导)趁(趁着)(趁早)将(将来)(将就)且(并且)(而且)腊(腊肉)(腊月)狂(疯狂)(轻狂)吼(吼叫)(大吼)复(复习)(重复)哀(哀求)(悲哀)5.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全文。(2)说一说:课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是写“冬天快要到”的事;„„是写,“寒冬腊月”的事。6.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指导看插图)

(2)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学生理论,互评)(3)齐读第1自然段。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讲读裸文,理解“冰窖”、“哀号”、“得过且过”、“哆嗦”等词语的意思。2.巩固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抓重点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得到。

4.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整体切人。1.根据简笔画,说话导入。

2.整体回顾,说说这是一只()的寒号鸟。

()的喜鹊。

二、学习2~5自然段。

1.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2.检查,出示幻灯(1),抓“累”字体会寒号鸟懒惰。3.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出示小黑板(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4.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喜鹊怎么劝告?(结合指导读、指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d.指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寒号鸟不听劝告结果怎么样?(结合理解“直打哆嗦”、“悲哀”,指导读“悲哀地叫”的句子)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三、学习6~9自然段。

1.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2.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自己提问,师小结后出示小黑板(3):

a.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b.谁怎么劝告?

c.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d.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结果怎样? 3.学生轻声自读,思考上述问题。4.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5.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

点拨要点:

①问题b,比较 喜鹊说:“„„”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

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

②问题c,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指导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

③问题d,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指导读好第9自然段。

四、返顾全文,深化认识。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深入思考,同样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喜鹊能在温暖的窝里熟睡,而寒号鸟却在黑夜里冻死了?(结合完成作业本)

3.订正作业,随机小结,完善板书。

4.学习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如果寒号鸟也做窝会是怎样的? 5.小结学法:

抓重点词 提问解答

展开想象 感情朗读

五、分角色扮演朗读。

板书设计:

寒号鸟

懒惰 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 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2.学生自学

(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

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4个小朋友读完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毛病呀?谁来说一说。

字你会读吗?你来读。请读错的人再来读。一起读。

(3)纠音后再次朗读,教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

(4)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5)教师请学生练习书写,教师给予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四、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请学生认一认。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个“葫芦”的意思是一样吗?(句中的葫芦是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是果实)(2)“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说挂灯笼,这里为什么说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从图上看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那里一样。)

师: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的样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哪些词?

(最后一句)抓住动词(每天看几次)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小朋友来读第二自然段。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蚜虫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几只蚜虫不用怕,没关系,不要紧。)

精读什么叫“盯着”、“自言自语”、“赛过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赛过大南瓜”是比南瓜长得还要大。

读种葫芦人自言自语说的话,应该怎么读?(用高兴的语气来读,体会内涵,使感情融入到学生心中。)

蚜虫是什么意思?(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葫芦上生了蚜虫,应该怎么办?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办的? 树上长了蚜虫,邻居和种葫芦的人都是什么态度?谁的做法对?为什么?分组讨论,互相学习,谈出自己的见解,反馈内容,互相评价。

(邻居告诉他:“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

(邻居做得对,因为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赶快想办法消灭蚜虫。)

蚜虫是害虫,会吃叶子,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说蚜虫不用治?(他想,他不要叶子,要的是葫芦,所以叶子上有虫没关系。)

读邻居、种葫芦人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惊讶/奇怪、不以为然)从读中体会感情,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结果怎样?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讲一讲。

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惋惜的语气。

三、扩展练习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学到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四、教师小结

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中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花----葫芦要虚心听别人劝告

口语交际:商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当自己拿不定主意时或与人意见不一致时,遇到苦恼的事时,都可以找人商量,学会商量是一种交际的技巧。

2、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实践,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商量的要领,做到找人商量态度真诚以理服人,共同商量耐心倾听,设身处地,积极策划。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指板书)——学会商量。【课件出示】

2、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写下了心中想与别人商量的事,谁来跟大家说一说?(指名说三个)

3、老师做了有心人,发现这三个同学所写的事很有商量的价值。【课件出示】(请三位同学将自己的事读出来。)

小结:是啊,同学们,商量的学问大着呢。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自己拿不定主意或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应该——学会商量。

二、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1、商量的任务:

你值日那天因为你有事,所以你想和小丽调换一下值日的时间,该怎样跟她商量呢?

2、请在4人小组内讨论交流。

3、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汇报。

4、讨论:怎样说,小丽才更愿意和你调换值日的时间呢?

5、总结学习商量的方法。

三、再创情境,集体讨论。

1、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样跟别人商量。(1)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2)最爱看的电视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2、注意商量时就做到:(1)要用商量的语气。(2)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开始讨论,也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下来。

4、全班交流。

5、将大家的交流成果择优写一写。

四、说收获。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观、忙、呼、如。

3、积累关于语言的词语,学会使用形容词: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

4、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学习区别识字的方法,认识生字锋、蜜、蜂、幕、扫、墓、慕、抄、吵。

2、熟读并背诵古诗《江雪》,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锋(刀锋)(锋利)蜜(采蜜)(蜂蜜)蜂(蜜蜂)(黄蜂)幕(开幕)(闭幕)扫(扫地)(打扫)慕(羡慕)(爱慕)墓(扫墓)(墓地)抄(抄写)(抄录)炒(炒菜)(吵闹)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学生动手连线。

4、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6、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猜一猜词语的意思。一言不发不言不语三言两语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少言寡语自言自语甜言蜜语

2、你可以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3、选两个说一句话。

4、全班交流。

5、读句子。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6、和同桌用“细长的、雪白的、茂密的、绿色的”说话。

7、全班交流所说的句子。

8、补充句子。

(1)天空飘着气球。(2)池塘开满荷花。

9、学生汇报。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四、我爱阅读:骑驴

1、读一读。

一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骑着小毛驴,到北村去找朋友。刚出村子,迎面走来一个中年人。他自言自语地说:“两个人骑一头小毛驴,快把驴压死了!“老爷爷听了,立刻下来,让孙子一个人骑,自己在旁边走。没走多远,一个老人看见了,摇摇头说:“孙子骑驴,让爷爷走路,太不尊敬老人了!”老爷爷连忙叫孙子下来,自己骑上去。又走了不远,一个孩子看见了, 很生气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爷爷,自己骑驴,让孙子跟在他后面跑。”老爷爷赶紧下来,和孙子一同走。他们来到北村,几个农夫看见了,说:“有驴不骑,多傻呀!”老爷爷摸着脑袋,看看孙子,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2、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个故事讲下来。

3、讨论:老爷爷应该怎么做呢?说说为什么?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全班齐读。生再读。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楼(楼房)(高楼)依(依靠)(依然)尽(尽头)(尽力)欲(欲望)(欲念)穷(贫穷)(穷人)层(云层)(层次)瀑(瀑布)(飞瀑)布(一匹布)(瀑布)炉(火炉)(炉子)烟(烟雾)(烟气)遥(遥远)(遥望)川(山川)(四川)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依河目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 “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十”。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四、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看图,读句,想。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

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 简笔画:连绵起伏的山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3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

4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5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 引读——

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引出——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

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编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4、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

了?(学生回答)理解诗意。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1、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2、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等„„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

1、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

2、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

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一篇文章。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气魄雄伟 三千尺景象壮观 落九天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2.读熟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4.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5.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用“——”划出,交流

三、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完成课后2、3题。

检查自学:

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四、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2.交流板书

二、学习课文

(一)第二节“仙桃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①形状像桃子;②巨大;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节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节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特别有趣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

5.齐读第4节

(四)第五节

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节;

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板书】 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抱蹲望 仙人指路站伸指 仙桃石飞落

金鸡叫天都伸对叫

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抢球------【作业设计与布置】

★该句子,划去括号申不合适的字。1.“仙桃石”是黄山岩石中的一种(其、奇)石。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鸡蛋的形(壮、状)又各不相同。

3.课程表里的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其中语文、数学(尤、龙)为重要。4.人能产生(巨、具)大的力量。★组词。

徽()尤()陡()状()臂()峭()微()龙()徒()壮()避()消()★★在括号里对上合适的词语。

()的云海()的山峰()的画家

()的风景()的岩石()的雄鸡 ★★1.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2.黄山的怪石多有趣啊()3.你去过黄山吗()

4.妈妈,你带我去黄山玩一趟吧()★★★按照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l)“猴子观海”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2)“仙人指路”远远望去,真像____________________(3)“金鸡叫天都”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4)“仙桃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黄山不仅因奇石而闻名,还有著名的“云海”。请你收集有关这方面的材料读一读。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湖(湖水)(湖面)绕(围绕)(缠绕)围(包围)(围巾)胜(胜利)(胜出)央(中央)(央求)岛(小岛)(岛屿)华(华丽)(中华)隐(隐身)(隐约)约(约定)(约好)纱(面纱)(纱布)童(童年)(童趣)境(环境)(仙境)引(吸引)(引出)客(客人)(请客)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以情激趣.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2.自读感悟.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3.合作交流.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1.出示以下生字词:

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2.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 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3.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4.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1)日月潭的位置: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日月潭在()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

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自由放声读。(突出“最大”和“高山”)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鼓励积累:

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指名读)同学们也喜欢吗?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2)日月潭名(3)字的由来:

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4、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对呀!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能把它读一读吗?(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三、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3、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不清,蒙蒙胧胧的)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灯光、晨星)(板书: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鼓励积累好词好句)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清晰。(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E、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F、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1、师: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山河壮美、湖光山色”等,待有学生回答“风光秀丽”一词时,马上切入课文)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4、引导背诵。

四、诵读全文。

1、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把你们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它背下来。

2、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积累运用、综合实践。

1.激发积累兴趣,教给积累方法。师:你喜欢日月潭吗?课文用了很多好词好句把日月潭写很美很美,课堂上同学们已经积累了好多,课后我们就把刚才画下来的好词好句收集到你的“好词佳句锦囊袋”中。

课后还有这一些,喜欢的话也可以把它摘抄下来。老师出示“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隐隐约约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名胜古迹

蒙蒙细雨

风光秀丽

点点灯光

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许许多多

2、谈感受、升华教育:

A、师:刚才同学们游览完日月潭,有什么感受呢?能谈一谈吗?(相机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并激发渴望回归的感情)

B、师: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如画!其实我么的家乡番禺,我们的化龙也很美!要是我们的宝岛台湾也能早日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那该多好呀!

3、给予展示的机会,鼓励实践运用。

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台湾、热爱台湾,课后让我们把搜集来的这些图片配上一两句话,可以的话争取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下节课我们来办个“台湾在我心中”的图片展,大家都来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我们的宝岛台湾,好吗?

六、指导写字

1、学生书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2、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板书设计 10.日月潭 台湾最大的湖

台中附近山名胜古迹 日潭月潭风光秀丽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勤劳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3.识记“葡萄沟、碉堡”等词语,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4.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重难点: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教具学具:

葡萄沟图或相关的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自主设疑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日月潭》这篇课文了,那大家喜欢“日月潭”这个地方吗?为什么?(生述)现在,老师要再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个与日月潭一样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看图生述)葡萄沟这个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欢“葡萄沟”吗?(生述)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葡萄沟。

2、质疑:你都想知道关于葡萄沟的哪些信息呢?

预设:葡萄沟在哪里?(出示幻灯片,找一找葡萄沟)那你们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解决。)沟(山沟)(水沟)产(生产)(产品)梨(香梨)(雪梨)份(月份)(年份)种(种树)(种植)搭(搭配)(搭档)棚(凉棚)(草棚)淡(淡然)(清淡)够(足够)(够好)好(爱好)(好客)收(丰收)(收拾)城(进程)(城里)市(市民)(市长)留(留下)(去留)钉(钉子)(图钉)利(利益)(利用)分(水分)(盐分)味(味道)(气味)

2、通读课文,注意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3、检查朗读情况。游戏识字。

三、“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导读: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产什么水果呢?人们最喜爱什么水果?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但“葡萄沟”这个地名,却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沟”出产了那么多水果,照理应叫“水果沟”,为什么要叫“葡萄沟”呢?等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2.为什么人们最喜爱葡萄沟的葡萄呢?哪一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朗读第二自然段。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师:大家喜欢葡萄干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吗?)哪个自然段回答了我们的疑问?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们喜欢“葡萄沟”这个地方吗?为什么呢?

四、多元对话,合探解疑(重点)

(一)学习第二段同桌交流汇报。

1、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用图片,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

(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汉族小朋友长的真可爱,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2)“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是怎么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会悟这个词)

(3)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6、感情朗读:

过渡:如此优美的语言,大家难道不想美美地读一读吗?(1)先听老师读,大家闭目想象画面。(2)带着自己的想象朗读这段话。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评读)(4)引导学生评价,以评促读。

(二)、学习第三段

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想想阴房是什么样。(发散思维,让学生异想天开)不过。他还有个问题要考者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看幻灯片,再讲一讲,可以创造语言,只要意思对即可。)

7、观察葡萄干。(让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把感受到的讲讲根据学生的感悟板书:色鲜味甜)

五、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回顾课文,自主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最大收获是什么? 预设:第四段(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又是感悟、交际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没有发言的同学一起读一读。

2、旅游到此结束,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夸夸自己的家乡,收集家乡的资料。

板书:

11.葡萄沟 出产水果品种多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干色鲜味甜

老乡热情好客真是个好地方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并能学习这种方法

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

4、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5、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6、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7、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好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火车票或其他车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并能学习这种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教育学生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昌、铺、调、硬。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2、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3、引入新课。

二、识字加油站。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2、认识上面的生字:昌、铺、调、硬、卧、限、乘 昌(新昌)(昌盛)铺(店铺)(铺子)调(空调)(调解)硬(坚硬)(强硬)卧(卧室)(卧铺)限(无限)(有限)乘(乘客)(乘法)

3、读生字:同桌读、抽生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字词句运用。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像什么?说一说。

2、试着说一说。

3、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2)爸爸的鞋像小船。

4、读词语:

柳条 云朵 枫叶 椅子 路灯 胡子

5、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6、学生全班交流。

(1)柳条像姑娘的发丝。(2)云朵像羊。(3)枫叶像邮票。

7、师:你有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8、读句子,理解句子里词语的意思。

隐蔽:即隐藏,这里指小灰兔藏在草丛里面。烦恼:困难,拿不定主意,心烦。

流连忘返:这里指山水像画一样美,让人流连其中,舍不得返回。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们遇到过有事外出,但家里有没人的情况吗?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 揭示新课:学写留言条

二、学习留言条。

1、阅读留言条。

留言条 妈妈:

外婆做了我爱吃的红烧肉,我就不在家吃饭了。外婆还要给你们带些好吃的,晚饭您少做点儿菜。

小新 11月4日中午

2、看看留言条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写?

3、重点部分是正文,想想正文应该怎么写?

三、学写留言条。

1、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上午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2、学生写留言条。

3、分小组交流留言条。

4、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分类。

2、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3、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二、我的发现。

1、请孩子们自由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同桌互相交流,想想还有其他颜色吗?

4、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出示名句:

(1)桂林山水甲天下。(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2、自由读一读,不会读的字拼拼音。

3、看谁能熟读成诵。

4、想一想:还有哪些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警句。

5、搜集描写风景名胜的名言锦句。

四、我爱阅读。

1、请孩子们自由阅读画家乡。

2、自由读,想一想: 画家乡

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

涛涛的家乡在海边。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那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她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画上的山山,提着小竹篮,正要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呢。

平平的家乡在平原。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菜地。屋前有鸡、鸭,屋后有高高的竹子。那个正在田野上奔跑的小女孩,就是平平。

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他画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草长得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一匹骏马从远处奔来,青青正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他画的城市那么美。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还有一座座街心公园。那个正跑向图书馆的小男孩,就是京京。

小朋友,你的家乡一定也很美,请你画出来吧!(1)文中讲了哪些同学的家乡?(2)他们的家乡在哪里?

(3)他们的家乡都有些什么特点?

3、请同学汇报。

4、你觉得阅读的乐趣在哪?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3篇

一、“提前识字”的编写新内涵

遵从母语学习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相对简单、儿童熟识度高的识字内容,凸显语文学习向儿童生活延伸的理念;编排了高频常用字,为学生提早阅读做铺垫;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幼小衔接,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在拼音学习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打破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就学汉语拼音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的尊重。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要用。诸如,学生的姓名、玩具的名称、动画片中人物的称呼等。学生喜欢汉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自己看书、读故事,对学习汉字有着莫大的期待,可见,第一单元安排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根据汉字的读音,尝试逆向拼读,有效突破拼读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课堂学习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接下来相对枯燥的拼音学习。

(二)优先编排高频字,做好提前阅读铺垫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要求认识300个字,书写100个字。其中要认的300个生字,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生活、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语文教材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字形方面,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认识的40个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常用独体字。在字义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最易理解的汉字,如“口、耳、目、手、足”等字,结构简单,在童书中使用频率高,而且易与其他汉字组合,构字能力强;再如“你、我、他、坐、站”等合体字,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往、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儿童阅读的故事中出现的高频字。通过对此类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例如“喝、吃、叫、唱”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识字课:三字文识字《天地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引领学生亲近万物;看图识字《口耳目》,带领学生了解自己;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借象形图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对对子识字《对韵歌》,借对比诵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五篇课文,文化气息浓厚,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还借助中国传统元素,凸显汉字文化的意蕴。如开篇第一课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书法元素。又如课文插图采用窗花、水墨画、国画、京剧脸谱等形式,较好地将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融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前识字”的教学新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针对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凸显听读学习,在跟读中纠正“乡音”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读准字音,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于学龄儿童尤为重要。但学生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乡音各不相同。面对第一单元的40个生字,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混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不准,发音读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单元识字在拼音学习之前,因此,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多种形式的范读、听读和纠读。

新知学习伊始,教师范读非常重要,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口型,听完整的发音,再进行跟读。范读和跟读的关键是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倾听与模仿,学生倾听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直接影响认读的质量。在学生集体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纠正读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一天学会,但要持续跟踪,落实个别化听读。

在学习过程中,可多开展同桌之间的相互听读,纠正各自读音。相互听读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发音的优势,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帮助,相互纠偏。还可以借助微课、录音进行听读,学习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地朗读生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掷地有声。

(二)注重整体识记,在语境中学习巩固

儿童认识事物具有整体性,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场景、生活经验进行反复认读,使识字向学生生活延伸。

提供直观图片,复现生活图景,在唤醒体验中整体识记。如第一课“天”字学习时,让学生看图片中的天气变化,读读词语“晴天、阴天、雨天”;教学合体字“地”时,出示图片,认认“草地”,找找“沙地”,看看“田地”,辨辨“山地”,通过各种语境,引导学生看图认读“地”,从而实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目标。

借助生活情景,开展口语游戏,在反复运用中整体识记。如在学习“你、我、他”时,将认识新朋友与识记“你、我、他”相结合。第一步,师生谈话交流,再现交友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你叫什么名字?(出示字牌:你)他是你的同桌(出示字牌:他),他叫什么名字?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叫××。”第二步,三人一组情景演绎,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特别喜欢踢足球,你呢?”“我叫××,我也喜欢踢足球。他是我的好朋友,是踢球高手!”使学生在交友情景中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识字。第三步,听唱儿歌《你我他》,屏幕中出现歌词,学生尝试跟唱,在歌曲语境中巩固识记“你、我、他”。

(三)重视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感受

《天地人》一课虽然只有6个汉字,却包括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它源于《周易》,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人为贵,天地人之和谐,表达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人文思想。《金木水火土》中出现了包含万物的“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培养语感。

跟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如《天地人》《日月水火》,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学生通过跟读,学习词语连读,模仿课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行。

对读。师生根据韵文的含义进行配对读。如《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教师读上面一个词,学生对下面一个词,促进熟读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表演读。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如《口耳目》两句诗,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进行诵读。表演中包含着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使诗句生活化。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4篇

关键词:部编辑 ;语文 ;注释; 通假字

2016年审定的“部编本”初中教材,伴随着新一轮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开学正式使用。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语文教材,已经使用在广大师生中受到很高的评价。从人教社到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都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个课下注释于前几套教材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此我本将其中两处拿出来讨论一下。

一、不,同否

“部编本”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下注释⑦注解“尊君在不”句时,解释“不”为“不,同‘否。”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将“不”解释为“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两套教材分别用“同”和“通”两种不同的说法。

“同”和“通”是文字学上的两个术语,分别表示异体字和通假字 。下面我们试着从字形的角度来讨论一下两个字的关系。

“不”《说文解字》载“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凡不之属皆从不。”段玉裁注释为“像鸟飞去而见其翅尾形。”“凡云不然者。皆于此义引申假借。”结合说文和段注来看,“不”是从地面仰视角度看到的鸟飞行的形象,假借为当否定词用的“不”字。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却也有一些问题。我们检索更高的字形《甲骨文编》中收录“”,《金文编》中收录“”等字形。从字形看像“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其本义应该为:萼足。例如《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曰鄂。”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音近假借来表示“不”的含义。

“否”《说文解字》载“,不也。从口从不。”段玉裁注释为“会意。不亦声。”即从口从不得意的一个会意字,也就是徐锴所说的:“不可之意见于言,故从口。”就其产生的年代来看,检索字形甲骨文中尚未见到“否”字形,金文中可见到几个字形如“”。可见其产生年代应该晚于“不”字形。

从音韵角度上看“不”为“帮母尤韵”,“否”也为“帮母尤韵”,可见二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同音的。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这种变化应该产生在中古以后。

由上可推知,“不”字形的造字义为花蒂的子房的象形造字,因为字音相同假借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不”;然后又新造专门用来表示否定含义的会意字“否”。这两个字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行使用,随着语音的演变在中古以后“不”字形分化为二:一为表不会、不是等含义的“不”;一为表示“不然,不是这样”含义的“否”。在此基础上意义虚化为句末语气词,表示一种询问的语气。两个字在语音上相同,意义上相近,且有同源关系,因此不应该将两者归为通假字,在表示“否定”这一含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先后的顺序,并且在“否”字形产生之后,“不”字形很少用来表示这一含义,只是在文献中出现,因此两个字形之间应该是古今字关系,“不”为“否”的古字,“否”为今字。

二、说,同“悦”,愉快

“部编本”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下注释④注释“不亦说乎”时将“说”解释为“说,同‘悦,愉快。”而在而在2001年审定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同样选取了该篇,在注释改句时又先后两种说法:第一版解释为“说,‘悦的古字”;第三版解释为“‘说通‘悦,愉快。”

“说”《说文解字》载“,释也。从言兑。一曰谈说。”段玉裁注释“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此从言兑会意”。检索暂无更早的字形。

“悦”《说文解字》未收录,为从心,说省声的形声字。

“兑”《说文解字》载“兑,說也。从儿聲”,甲骨文、金文中可见“兑”字形,如 。从时间上来说“兑”字形产生时间最早,然后是“说”字形,在之后是“悦”字形。

从意义角度来看,“说”为“此从言兑会意”的会意字,从“兑”字中得到一部分意义,从儿,从口,八象气之舒散。从儿从口即“兄”字。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长兄即长子,是带领子弟们向上天、向祖先祷告的人。“兑”为长兄祷告时口中说话、出气的形状。祷告要说话,要把事情告诉给上天或者鬼神,取悦于鬼神,并希望鬼神能够赐福于人。所以将其与“言语”的“言”组合会意出新字形“说”。“说”字形自产生之初,就有了祷告的过程“说话”和祷告的结果“愉悦”两个方向,也就同时兼有两种含义,再加上“说”字形还肩负着“说服”这一含义,身兼数职。

为了表意明确在“说”的基础上增加“心”表示心情方面,也就是祷告的结果,使鬼神“愉悦”。从自行演变角度看“说”与“悦”存在着先后的产生顺序,而且在“悦”字形产生之后,“说”字形基本上不在表示“愉悦”的含义,只在文献中存在。

因此“说”与“悦”两个字形在表示“愉悦”这一含义的义项上应该是古今字的关系,“说”为“悦”的古字,“悦”为今字。

由此来看几套教材中关于“说”的解释2001年审定的第一版应该是更准确的,后几版以及“部编本”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三、结语

“不”与“否”,“说”与“悦”两组字在产生时间上存在着先后,在特定义项上新字形产生之后,旧字形的这个义项逐步消失,最后只保留在传世文献之中,因此这两组字均应该为古今字关系。“部编本”教材对这两组字的解释是欠妥当的。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语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二、三版.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称(称重)(称量)员(人员)(队员)议(商议)(议论)论(讨论)(争论)重(重量)(体重)杆(一杆秤)(笔杆)秤(台秤)(一杆秤)砍(砍刀)(砍断)倒(倒车)(倒是)割(切割)(割开)线(直线)(线条)止(止血)(停止)量(数量)(量词)

5、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候”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附课堂检测:

一、我会读:在会读的词语后面的打“√’。称象官员象腿柱子议论 称杆一艘下沉停止微笑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象 一()秤

一()船

四()柱子

两()树

一()线

三、比一比,组词。

官()

称()

柱()象()

宫()

秤()

()

像()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设计意图: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官员:造秤宰象割块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设计意图: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师:谁能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适时板书:以船代秤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3、小结: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课外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称象 ↙↘

官员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附课堂检测:

1.连线组词语,再读一读。称员栏下 官子倒杆 柱象微秤 议艘大笑 鸡腿沉没 一论不止

2.选字填空。在再象相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说吧!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③你不要()他一样贪(tān)玩。④你现()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帮忙(bāng máng)。3.用词语写句子。一边,一边。微笑。

4.按顺序把句子排起来,组成一段话。(填序号)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然后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5.红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教学难点:学习冒号的用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 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级(高级)(年级)术(算术)(武术)由(理由)(由来)挥(指挥)(挥手)粉(米粉)(粉红)板(木板)(黑板)妙(奇妙)(美妙)瓶(水瓶)(酒瓶)合(开合)(合上)盛(茂盛)(盛开)丑(丑八怪)(美丑)兴(兴奋)(兴旺)奋(勤奋)(兴奋)干(干净)(饼干)标(鼠标)(目标)补(补救)(修补)认(认识)(认出)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示范写以下几个字:老、师、由、画、妙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等等。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瓶”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板书:

5、红马的故事

牛 画得妙 百合花(总起)(分)自由的画

画得好创新的画

6.一封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 35 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封削锅朝叠刮胡灯 修肩团重完期束鲜 封(一封信)(密封)削(削皮)(削苹果)锅(下锅)(锅炉)朝(朝向)(朝着)叠(叠加)(重叠)刮(刮风)(刮下)胡(胡说)(胡人)灯(点灯)(电灯)修(修养)(修竹)肩(肩上)(肩膀)团(团员)(团圆)重(重复)(重新)完(完结)(说完)期(期望)(星期)束(一束花)(结束)鲜(鲜花)(新鲜)(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3)开火车读生字。(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 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第 2 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对照批阅。

3、写字指导。

二、理解过程,品味语言

1、学习第一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些事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相关句子画下来!

2、汇报交流。

(1)重点句 1“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开门见山的告诉爸爸他们的生活不开心,这样的信,爸爸看到以后会怎样?只能徒增烦恼。

(2)重点句 2“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从这句话看出爸爸不在的日子,家里的生活过得很不好。特别是“总是”一词。

(3)学习用“总是”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1)师引读。(2)生领悟读。

4、学习第二封信。

请自由读课文 7 到 14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露西在信里告诉了爸爸哪些事?这封信和第一封信的内容一样吗? 他表达的是露西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句子画出来。

5、汇报交流。

(1)找出露西第二封信的内容,读一读。(2)重点句子

1“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 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也写出了什么?(我们家的希比希过得很快活,我们也跟着过得很快活)(3)重点句子

2“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从这句话,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怎么样?

6、这封信里面讲了台灯坏了的事情了吗?是怎么讲的?和前一封信表达的方式一样吗?哪一封信的表达方式更好?为什么?

7、“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妈妈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话的人物在说的话的后面。仔细观察它的标点符号,应该怎样打标点?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在文中找找。

8、将露西写的第二封信在课件上完整的呈现出来,再读一读。

三、对比分析,明白道理。

1、对比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第一封信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第二封信表达的又是什么思想?

2、小组讨论:你认为第一封信好些?还是第二封信好些?为什么?

3、明白其中的道理。

4、朗读全文。

四、课堂延伸,拓展练习

你有亲人不在身边吗?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呢?请拿出本子,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注意信的书写格式,试着写一写。

7.妈妈睡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先听一首歌。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师生共唱。

1.看来学生都很喜欢这首歌,那歌中唱到了谁?(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每天都在观察自己的妈妈,现在就把你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

2.同学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妈妈,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他的妈妈,(出示挂图),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3.揭示课题并板书:妈妈睡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那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

4.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69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师配乐范读。)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哄(哄骗)(哄人)先(先后)(首先)闭(闭上)(关闭)紧(紧张)(紧握)润(红润)(湿润)蛋(鸡蛋)(脸蛋)等(等级)(等待)吸(吸水)(吸收)发(头发)(理发)沾(沾水)(沾湿)汗(汗水)(流汗)额(额头)(扶额)沙(沙滩)(风沙)乏(疲乏)(困乏)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呢?在读的时候,要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2.那现在找两名学生读一读。(师找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后评议。)3.现在我们就来过一过生字关。谁顺利过关,谁就将成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师检查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单字,并进行奖励。)4.还有这么多同学也想成为“识字大王”,现在小组内检查并奖励。(小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2.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生自由读文)

3.集体交流。

四、小结:

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生随音乐读文。)作业设计

1、妈妈辛苦了,为妈妈做一件事,如倒茶,捶背,拿拖鞋„„

2、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表达你对妈妈的爱意。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课时分配:一课时 第1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弹钢琴、练舞蹈、唱京戏 画图画、捏泥人、下围棋 滚铁环、荡秋千、滑滑梯 弹(弹力)(弹性)钢(钢琴)(钢笔)琴(弹琴)(口琴)泥(泥土)(水泥)滚(滚来滚去)(滚动)铁(铁丝)(钢铁)环(铁环)(环绕)荡(回荡)(荡漾)滑(滑冰)(滑梯)梯(楼梯)(梯子)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字词句运用 1.园与圆 只与支 带与戴 进与近展示台

2、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写段话

我最喜爱的玩具

(出示玩具城的玩具图片,点击小熊、风车、芭比娃娃、积木、水晶宝宝、机器猫)学生说玩具名称点击小熊图片

师: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熊。贴词卡“怎么样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上“怎么样的什么”来说这些玩具。谁也来试试。生:这是彩色的风车。(“彩色”多漂亮的风车啊!我也收藏起来。)生:这是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说话真完整,“漂亮”这个词宝宝说得多好,我可要收藏在词语宝库里)生:这是五颜六色的积木。

“五颜六色”颜色真多,我也把它收藏在词语宝库里)生:这是五颜六色的水晶宝宝。(跟积木一样漂亮。)生:这是可爱的机器猫。“可爱”多么有趣的词宝宝)

三、课件展示: 白云乌云朝霞晚霞 雨点霜冻雪花冰雹 小溪河流湖泊海洋

1、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2、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3、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百花争艳花红柳绿春色满园

4、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5、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1)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

(2)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四、日积月累。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2、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钓”字里面有个点。

3、“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43,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8、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9、“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10、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个别读。

1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2/2/3。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1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村居高鼎

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阅读《王二小》。王二小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2、学学讲《王二小》的故事。

3、请孩子们讲讲同类的其他故事。

4、请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课时分配:一课时

第1课时

一、展示引入。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展示台

1、课件展示: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2、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3、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4、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5、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6、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1)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2)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三、日积月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1

2、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钓”字里面有个点。

3、“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43,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出示生字“稚、侧、纶、莓”。)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8、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9、“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10、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个别读。

1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2/2/3。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1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阅读《王二小》。

2、学学讲《王二小》的故事。

3、请孩子们讲讲同类的其他故事。

4、请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上一篇:以猫为题的作文下一篇:职工离职手续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