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课题

2024-05-10

十二五规划课题(精选10篇)

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1篇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课题指南

选题说明: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和团结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局,研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国家需要和群众关切的教育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问题。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证据的决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标准,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使教育研究为人所信、所思、所悟、所用。

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

2.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进展评价研究

4.教育在国家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5.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6.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实践途径研究

7.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机制研究

8.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

9.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10.地方政府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政绩考核体系与问责机制研究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现代教育思潮和流派研究;教育核心价值研究;人才健康成长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等。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教育思想演进研究;教育制度变迁研究;地方教育史志研究;院校设置历史变迁研究;教育历史人物研究;教育家办学研究;教育历史事件研究;教育历史名著研究;教育专题史研究;学科教育史研究;教育活动史研究;教育交流史研究等。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强国崛起中的教育元素研究;教育应对国际化、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应对经济衰退的教育发展研究;教育惠及困难群体战略研究;国际教育合作中的国家主权和安全研究等。

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研究;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研究;国家教育决策科学民主模式研究;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内地与港澳台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省际教育协调发展战略研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教育改革试点追踪研究;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等。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教育预算管理研究;公共教育财政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研究;提高省级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研究;教育对社会和个人收益率实证研究;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收益率实证比较研究;学校财务安全研究;学前教育成本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研究;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研究;高校毕业生薪酬研究;非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校际比较研究;非义务教育学费浮动影响因素研究;教育产权研究;家庭教育消费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研究等。

学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学校(班级)适度规模研究;校长领导力建设研究;校长队伍专业化研究;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城乡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教育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教育舆情分析研究;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究;学校正当竞争机制研究;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研究;教育中的歧视现象研究;非政府教育组织发育研究等。

(四)基础教育研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理科实验教学研究;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等。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托幼一体化研究;幼小衔接研究等。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等。

(五)高等教育研究

高校特色办学研究;大学章程研究;高校学科建设研究;工程师教育改革研究;高校课程教材开发研究;高校实践教学研究;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大学生通识教育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学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研究;学科带头人成长规律研究;高校社会科学创新研究;高校产学研结合研究;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研究;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研究;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和模式研究等。

(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验研究;各类职业教育定位、功能研究;职业技能比赛研究;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能力导向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职前职后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式职业教育办学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研究等。

(七)德育研究

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青少年犯罪预控研究;学校禁烟、反毒品教育研究;教师专业伦理研究;教书育人楷模研究;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等。

(八)教育心理研究

学生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学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学生认知诊断技术研究;学生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等异常行为干预研究;学生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学生压力管理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特征

研究;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研究;具身认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教育研究;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等。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学生体育运动标准研究;体育学力及其评价研究;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研究;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模式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学校趣味体育研究;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体育专业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等。

学校建筑美学和卫生学研究;学校资源教室研究;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研究;学校卫生教育标准研究;学校医教结合研究;学校营养配餐研究;学生作息时间研究;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等。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研究;艺术特色学校研究;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等。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转化研究;电子教科书研究;师生信息素养研究;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农村智能学校研究;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等。

(十一)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在职人员学习状况调查研究;校外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研究;不同类型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领导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制度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农村功能扫盲教育研究;继续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研究;非正规教育体系研究;社区学院能力建设研究;家庭健康教育研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资质和模式研究等。

终身学习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研究;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学习型社区运行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

(十二)民族教育研究

民族双语教学规律研究;民族外语教学研究;民族学校教学质量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开发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和文化融合研究;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特色研究;民族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内地援助民族地区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跨境民族教育研究;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等。

(十三)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

全球化中的教育治理研究;国际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国际教育组织重要政策研究;欧盟教育标准框架研究;周边国家教育发展现状研究;国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国外教育捐赠制度研究;海外留学预警机制研究;国际教育援助策略研究;国外移民教育政策研究;国外教育机构对华招生状况研究;国际教育竞争力比较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不同类型学校教师能力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国际汉语教学标准研究;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与我国教育统计标准的适应性研究等。

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2篇

立项号XKT-ZXHX008课题名称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

与对策研究

负责人王丽平所在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中考考试与评价选拔制度改革实验的发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爱好降低。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高中教师、学生乃至家长的关注。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不畅的问题?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值得研究,争取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研究初高中化学教育的差异,争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平稳过渡,有利于化学学科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初中化学的教学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知识层面涉及了基本化学用语;无机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酸碱盐溶液的性质、常见金属的性质等);结构化学(原子的结构、物质的构成);有机化学(简单的有机物);给学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未伸入。高中化学学习是在初中化学基础上的进一步伸入。初高中化学教学过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应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知识点的衔接,以及相应教学具体策略;(2)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衔接;(3)学生学习方式培养的衔接;(4)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步:问卷调查

问卷形式:教师版与学生版

问卷对象:初高中化学教师、高一学生

问卷内容: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兴趣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差异性

高中化学学习的现状

高中化学学习的困难

高中化学学习的策略

第二步:收集问卷,分析问题

第三步:整合问卷以及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展开讨论研究,分析教材与教育教学现状,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并具体制定出初高中化学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与计划,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方法。

第四步:初三年级化学教学加强对于与高中紧密衔接的知识点的教学,并重基础和成效,有效测评;高中挑选一个班级,按策略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其余班级按原有教学模式教学。

第五步:阶段性评估,将实验班级与其他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策略。

第六步: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实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成效,总结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和经验。

第七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模式和策略。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结题报告1篇

相关论文1篇

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3篇

学校名片学校名片

如皋市实验初中发挥“自能教育”办学特色优势,涵育“互慧”学校文化。通过打造互慧课堂、建立互慧共同体、成立互慧家长学校等方式树立“互慧”教育品牌,实现教育教学的措施科学化、方法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教师在各级优秀课评比中,多次获得全国、省级奖;承担1项国家级电教课题、5项省级课题、16项南通市级课题以及60多项如皋市级微型课题的研究工作;现有国家、省级学科基地各1个,市、县级学科基地各两个。

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4篇

《规划》内容显示,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其中,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表示,在产业化方向上,新闻出版总署将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并推动产业振兴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将造就大量龙头企业,其中包括造就3-4家中央国有大型出版集团。按照这一思路,国家将加强新闻出版业的整合力度。具体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降至5000家以下;全国印刷复制行业小容量低端产能将淘汰40%-50%。同时,蒋建国表示,伴随中国产业企业的做大做强,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传媒品牌。

蒋建国指出,从行业自身看,“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明确提出了关键时期的具体要求: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面临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任务,将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突破性进展。新闻出版产业格局进入战略调整期。随着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并购日渐活跃,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必将导致人才、资本和资源等市场要素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重组,必将带来新闻出版产业格局的深入调整。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随着新闻出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将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及技术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规划》提出的关于“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产业计划完成七大重点任务,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三是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做优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五是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六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七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此同时,《规划》制定了八大措施来推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这八大措施从产业指导思想、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式、科技、人才、产业管理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相信能够确保七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范卫平司长说,在规划主要措施上,突出了政策支持与引导,为规划的科学实施与有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规划》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的同时,国家版权局还发布了《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版权规划》)。《版权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编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总结“十一五”时期版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5年的版权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规划。

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表示,此次发布的《版权规划》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版权工作的5年规划,制定《版权规划》是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现近五年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 第5篇

一、课题的提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他还说:“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化的知识,学会现代化的技能。感觉现代问题,并以现代化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指引中国发展方向的重要理论。而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全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我们的学生却还是在死啃书本,钻研已经陈旧僵化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教育现状,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赶超世界一流强国。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还说:“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也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

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实施标准。虽然这个理论已提出了七十多年,但真正理解其理论含义的并不多,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的则更是少见。“教学做合一”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唯物主义路线,构建了现代教育方法论的原则,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也符合我们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正是陶行知先进教育思想的最好体现。因此,我们把这一先进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运用于新时期教育实践中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必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作出贡献。因此,新课程背景下,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将为我们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从事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改革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推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

通过学习领会,我们发现陶行知先生的许多论述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构成,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生活教育理论对改变以当今仍然存在的“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改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我们立足于学校校本特色,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在已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多样化课程资源,努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培养最有生活力的农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日益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科技的顶尖人才。然而中国人口85%是农民,基础教育离开了农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尤其是农村小学,更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培养最有生活力的农民”,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朴素而又美好的愿望。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他十分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利用“八野”种植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尝试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开展实践活动,探索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培养出最有生活力的学生。

三、课题的界定

新课程背景:指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活动;不仅是文

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堂学习要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它的方

法论。“教学做合一”的基本主张是:事怎样做便怎样

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既是

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实践与创新研究:特指在我校的校本课程研究中,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

想落实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去,进一步丰富其思

想的内涵,在研究中不断创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

本课程。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之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从事劳动的实践既是取得有用经验的手段,又是运用和检验理论知识的一种机会。”邓小平也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2.自我建构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这是我们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进行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据。

3.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的智力绝非静态的、客观的、一元的,它们主要表现在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这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看待,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把智力看作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层面上的新支点、新依

据、新视角和新参考。

4.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决定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十六大更是将其精辟为:今后教育必须注重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5.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

1)“生活即是教育”:健康的生活便是健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便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便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社会革命的教育。

2)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所以我们主张“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新”是中国教育的完成。

3)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世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学习、实践、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全国各级陶行知教育研究会积极开展学陶师陶研陶的活动,许多学校把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思想理论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现实意义特别直接的有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观、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论和陶行知先生的科学教育论,我国教育界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倡导下,已经由纪念陶行知,发展到

学习陶行知、研究陶行知的阶段。而具体把陶行知教育理论,特别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小学校本学习的开展,落实和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前尚不够深入,特别缺乏一些符合新时期校本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案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给我们整个校本课程改革以启迪,同样可以具体指导小学校本学科的生活化,体现实践性。本课题组认为,这一研究很有价值,也同样能推动学陶、师陶、研陶的进一步深入。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2061计划”出版的《科学素养标准》和《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除了对探究教学模式、探究教学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关系、探究教学对师生提出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外,还特别强调“实际去做才能做好、教好和学好”。

我国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学习。在2001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国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教与学的实施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与此同时,成立了“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该课题组在借鉴美国“在做中教”探究教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探究式学习的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充分体现了“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思想和方法。

六、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在新课程标准对劳动技术教育“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与学科整合为载体,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基点”的全新定位之下,初步构建农村小学以探究型、实践性、拓展型为基础课程类型和活动内容的劳动技术教育模式,努力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拓展出具有时代意义及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体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性,逐步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子课题设计如下: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内涵如何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2:农村小学生发展的调查;八卦洲乡土资源的调查

3:以“八野”为特色的教学做合一的校本课程总体方案的设计。

4:以“八野”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案例设计。

5:“八野”为特色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形式和方法及指导策略。

6:校本课程的管理及学生发展评价方式。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八、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

(2)组织课题组的理论学习。

2、行动阶段

(1)开展“学陶”活动,通过典型教育活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2)八野种植系列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3)八野种植劳动课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开展特色的实践活动。

(4)八野种植系列劳动校本课程的编写。

九、成果展示

1.论文(围绕字课题 指导策略 案例)

2.调查报告(学生资源的调查)

3.校本课程

4.围绕教师的指导策略出案例集

5.校本课程的管理手册及评价手册

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6篇

1、《关于提升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新区在服务全市、环渤海地区和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方面的现状。一是分析新区在“三个层面”联动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分析滨海新区在产业链延伸、口岸直通与合作、保税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等方面与环渤海地区和我国北方的作用;三是分析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生态建设、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等方面带动周边发展的作用。

(2)结合实际,在产业对接、功能延伸、人才资源、综合配套改革、生态建设等方面,研究提出新区服务周边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3)对比分析滨海新区与其他国家级区域规划地区的优势与定位,提出提升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建议。

2、《关于滨海新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研究重点:(1)总结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情况,分析制约新区长远发展的主要体制机制性障碍及其原因。(2)分析研究新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难点和主要瓶颈,提出“十二五”时期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3)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新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推进步骤和实现目标。

3、《关于滨海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研究重点: 1

(1)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特点、发展趋势与方向。(2)研究分析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先进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与特色。(3)分析目前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4)提出滨海新区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研究提出发展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思路途径和措施。

4、《关于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新区目前的循环经济现状。分析天津开发区等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典型企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新区内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石化、冶金、农业、再生资源利用等重点产业链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链条在国际、国内范围内的最新发展趋势。(2)结合新区今后经济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对策与建议。

5、《关于滨海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1)阐述低碳经济概念的起源及内涵,分析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低碳经济在国际上不同国家的政策取向、现阶段低碳产业类别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趋势。(2)分析新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现状及存在问题。(3)研究提出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目标、产业选择、发展重点,从经济、社会不同层面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6、《关于滨海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研究》。研究重点:(1)

对比国际、国内有关城市和地区,分析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的关系、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规律。(2)分析新区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研究新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提出“十二五”期间新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3)研究提出新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及基本路径,特别是加快发展航运物流、休闲旅游、金融保险、服务外包、文化创意、房地产等领域的建议措施。

7、《关于滨海新区支持渤海化工集团产业布局调整的研究》。研究重点:(1)综合分析中新生态城、中心商务区、新区核心城区对发展环境的需求;分析渤海集团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布局和问题。(2)研究天津化工厂、大沽化工厂等企业搬迁的可行性,提出企业搬迁的方法、步骤。(3)研究该集团借助企业搬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途径和发展方向。

(4)研究提出新区支持企业搬迁的政策措施。

8、《关于滨海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研究》。研究重点:(1)分析滨海新区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服务功能、文化产业、地方特色文化等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2)结合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滨海新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服务功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彰显地方特色文化的思路、政策措施。研究提出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壮大文化企业实力,增强文化服务功能。

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7篇

编写要点

(仅供参考)

总体上要围绕本课题思路及成果进“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核心任务,兼顾各部门承担专项规划的编制设想,研究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一、本课题研究小组的组织架构,涉及其他部门的人员如何来组织和分工。

二、课题需设立或分解成哪些子课题,分别由哪些人或单位来完成;课题研究的基本提纲和要点是哪些,拉出一个初步的框架或设想,以确立研究的大方向,这些内容在研究中还可以根据研究情况适当予以修正和调整。

三、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包括组织实施哪些调研活动,召开哪些会议,等等;其次是时间进度安排,以及其他工作要求。

四、其他需要在研究方案中予以明确的事宜。

说明:

1.本编写要点只是课题研究的共性要求,是编写研究方案的指南,仅供参考,各牵头部门可根据课题的本质要求和特点自主研究提出相应计划方案。

2.不同课题对制订研究方案的要求不尽相同,故在形式上无需固定格式,只要明确以上工作要点、做到工作任务落实即可。

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8篇

一、转换计算思维:从就题论题到就题论道

笔者认为计算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就是就题论题、就题论法、就题论道。就题论题阶段, 仅仅是针对所给出的题目, 完成解答和计算, 没有任何领悟和心得, 做完就将题目抛掷脑后;就题论法阶段, 是根据所给出的题目, 能够联想到考察的哪一章节的知识点,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答案来;就题论道阶段, 是结合所做的题目, 能够总结计算的规律性认识, 通过解这一道题, 会解答这一类题,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少学生由于始终处于就题论题的阶段, 所以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一直无法取得突破。教师要带领学生转换计算思维, 完成从就题论题到就题论道的跨越。

例如分数解决问题“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1/12升。照这样计算, 行驶45千米耗油多少升?行驶50千米呢?”学生若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解答, 会感到茫然, 此时唤醒学生已积累的整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对于解决分数实际问题和提升计算能力是很有效的。教学中笔者没有按照教材呈现题目, 而是改编后出示“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1/12升。照这样计算, 行驶50千米耗油多少升?行驶4/5千米呢?”学生根据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1/12升, 唤醒已有的解题经验, 快速的解决行驶50千米耗油多少升。用汽车每千米的耗油量×行驶的千米数=耗油总量, 然后以此为拐杖学生很顺利的解决了4/5千米耗油多少升?

计算思维的转换, 把原有知识有机迁移到新知识的运用当中, 让解题更直观, 计算更顺利。长此以往, 学生逐渐能触类旁通, 最终达到就题论道境界。

二、树立数学思想:从计算过程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计算的灵魂和精髓, 它深深蕴藏于数学知识之中。在计算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呈现计算的过程, 还要呈现计算的精髓———数学思想, 引导学生树立数学思想, 在解题过程中掌握数学计算的技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少直观, 形少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割裂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 (思想与技能) 结合的重要性, 所以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的逐步渗透。

教材在分数的乘除法计算教学中安排了很多的直观图, 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看一看等, 力求用“形”来直观启迪“数”的计算, 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笔者在教学时除了遵循教材的本意, 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直观理解算法, 还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思维碰撞中真正理解算理。如分数乘法例4:涂色表示一张纸的1/2, 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如图) ?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直观图, 而是让学生折出一张纸的并涂色 (为了便于接下去问题的讨论, 我限制了学生, 让他们沿着长或宽平均分成2份) , 接着让他们画斜线表示出1/2的1/4。这样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比单纯的看一看书上的直观图印象要深刻的多。接着引导学生质疑:①虽然折法不同, 但每个人折出的大小一样吗? (一样) ;②为什么? (因为都是一张同样大小纸的一半) ;③画斜线的1/4是谁的1/4? (1/2的1/4) ;④“所以求斜线部分要怎么列式计算? (1/2×1/4=1/8) ;⑤这个答案表示的又是谁的1/8? (一张纸的1/8) 。

教师经常这样引导,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直观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交流讨论和思维碰撞, 理解了算理, 培养了数感, 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促进解题效率:从解题规律到总结反思

计算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在有限的时间里, 怎样提高解题效率?笔者认为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习题中总结规律、积极反思。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习题讲解的时间, 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启发,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 在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中, 进行积极的归纳、猜想, 进而获取新的高效计算方法, 提高解题计算效率。

笔者建议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计算错题集, 便于学生及时将错题整理。同时,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相互交流, 在反思总结解题规律中促进解题计算效率的提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数学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解题方法的渗透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必经之路, 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能力的法宝。作为教师, 要善于挑选精而有价值的习题给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理解,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在解题中渗透方法, 提高计算能力, 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良性发展。

摘要: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待计算学习的心态被动, 缺失对计算题型的归纳、总结、分类和类比, 计算时不能灵活运用计算思维和数学思想, 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结合此类, 笔者实践研究发现, 在解题中渗透“转换计算思维、树立数学思想和促进解题效率”等方法, 能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给学生一个撬起“解题计算”的支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升研究

参考文献

[1]苗建波《.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009年01期[2《]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

金融“十二五”规划出炉 第9篇

中国人民银行9月17日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时期金融改革发展总体目标。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保持在5%左右。

发改委鼓励试点保障房建设项目收益债

国家发改委日前鼓励各地开展项目收益债试点,为基础建设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其中,鼓励各地在企业债发行中积极稳妥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在保障房建设领域开展项目收益债试点。

国内艺术品份额交易仅剩天津文交所

泰山、郑州、成都三家文交所先后宣告取消艺术品份额交易,至此,国内仍在进行艺术品份额交易的仅剩下天津文交所。曾经轰轰烈烈的艺术品份额交易,正在退潮。

中国嘉德香港首拍4.55亿港元收槌

这场内地主要拍卖公司首次在香港独立举办的拍卖会的总成交价为拍前估价的2.5倍,近10件拍品过千万元成交。其中名家收藏的齐白石1922年设色纸本《山水图册》以4600万港元夺得全场头筹。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

福布斯杂志发布2012年中国富豪榜,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以100亿美元净资产重登首富,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百度李彦宏和万达王健林。据统计,今年排名前100位富豪的总资产比上年缩水了7%。

保利三天在沪拿地近百亿

十二五规划课题 第10篇

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发展即成果。为了整合全市优质研究资源,促进教

师专业化成长,破解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突出教育科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形成本地教育科研特色,提高教育科研对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贡献率,我们编撰了《新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课题指南》,供教师参考。

该指南突出灵活性、实践性、实用性、创新性和价值性的原则。研究者可根据课题指南的范围选择申报,也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和力量,提出具有研究价值、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选题进行申报。

一、招标课题

1、特色学校创建与学校文化形成的研究

2、特色班级创建与班级文化形成的研究

3、特色课堂构建与教师风格形成的实践研究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形成研究

5、不同类型“学困生” 转化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6、教研组文化创建的实践研究

二、规划课题

1、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2、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3、学生感恩教育研究

4、家校结合教育问题研究

5、中小学生品德教育生活化的研究

6、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7、幼儿早期教育、智力开发的系列研究(脑科学、游戏等)

8、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情趣培养的研究

9、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10、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研究

11、中小学生快速阅读与快速写作的系列研究

12、中小学生科学学习方法指导的策略研究

13、优秀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14、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引导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15、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益的行动研究

16、中小学生课内外作业量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17、培养特长生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8、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及团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19、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研究

20、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咨询)技巧及矫正措施研究

21、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习心理、情绪辅导规律及特点研究

22、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学习心理及充分开发学习潜能研究

23、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

24、中、小、幼各阶段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

25、中、小、幼积极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6、新形势下少先队工作的特点、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27、中考、高考中学生心态调整方法研究

28、中学生学习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建构研究

29、学生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研究

30、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有效途径的研究

31、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方面培养的策略研究

32、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孝道影响的研究

33、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网络公德教育等教育内

容和策略研究

34、中华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开发与实验研究

35、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对青少年全面素质(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学习能

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影响的研究

36、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37、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38、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40、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能力培养等问题的研究

41、网络信息对学生影响的研究

42、利用互联网优势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

43、网络时代教师素质提高方法的研究

44、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45、网络条件下的家庭教育模式研究

46、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的研究

47、中小学生最佳作业量与素质发展的问题研究

48、教科研活动与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

49、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研究

50、培养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51、优秀教师成长个案和规律探究

52、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案研究

5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研究

54、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

55、青年班主任教育智慧生成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56、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探究

三、微型课题

1、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研究

2、预防和纠正小学生错别字的教学策略研究

3、小学生课内、外识字方法研究

4、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研究

5、培养学生写好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实践研究

6、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方法研究

7、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培养方法研究

8、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

9、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研究

10、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系列研究(注意力、读书、倾听等习

惯)

11、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12、中小学生课内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的改革研究

13、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方法与艺术研究

14、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研究

15、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评价研究

16、家校教育结合方式问题的研究

17、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18、中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的研究

19、中学生“合作学习”规则的研究

上一篇:听报告随感下一篇:幼儿园小班主题优秀教案《袜子宝宝》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