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现状调查,大学生

2024-08-01

就业现状调查,大学生(精选6篇)

就业现状调查,大学生 第1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问卷

一,你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三B.大四

二.你认为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严峻么?

A.严峻B.不严峻

三.你对自己的发展前途乐观么?

A.乐观B,不乐观

四.你认为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是什么?(最多2项)

A.学校就业指导不够B.信息量少C.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D.能力不足 E.优势难以发挥F.求职方法技巧欠缺G.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五.你认为你自身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单选)

A.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B.沟通协调能力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D.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E.专业知识和技能。

六.你认为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怎么样?

A.就业率在50%以下B.就业率在50%-70%C.就业率在70%-90%。

七.你对未来初期职位酬薪的要求?(单选)

A.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B.在1501-2000之间C.在2001-2500之间

B.D.在2501-3500之间E.在3501以上的八.你认为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最多2项)

A.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B.专业知识很重要C.职业资格认证

D.选择基础理论E.毕业设计F.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九.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最多3项)

A.社会交际能力B.心理素质C.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E.创新能力

十.你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单选)

A.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B.人才招聘会C.学校就业网D.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方面得到就业信息E.从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F.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

十一.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你认为主要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建议措施?

就业现状调查,大学生 第2篇

作者: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王潭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更是让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大学生就业事关社会民生和国家安定,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形势,我们以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新型人才、大学生如何成为企业欢迎的员工、大学生就业心态等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为主要调研内容,采用深入人才招聘市场询问、身边大学生交流以及网络查询等多种调查方式,以期望得到真实客观的数据,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在校大学生的观点(就业难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

为了收集更好的资料,我对身边的同学进行了就业思想交流,了解他们对院校和专业的认识,对就业和创业的认识态度及期望值,对创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准备情况,以及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课程、教学和师资现状等一些问题,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通过此次交流我把得到的结论总结如下:

1、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已经感受到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对于调查问卷中“您对大学生求职形势的看法”只有15%的人选择“乐观”,选择“一般”的占40%,而选择“不乐观”的占到了近45%。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就业寒冬已经来临,强烈的危机意识正在同学们内心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2、当代大学生正逐渐提高自我认知,降低就业期望值。应届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以及更多社会职位的趋于饱和,这都迫使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在回答问卷中“你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质是什么?”。20%同学把“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自己最欠缺的素质,也有近55%的同学认为以上素质自己都欠缺。在采访中,许多大学生谈到对于去基层和民营企业的看法,多数人认为只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会去基层和民企工作。

3、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生择业时所考虑的因素大多是“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占61.11%。其就业城市仍是以选择发达城市的居多(58.82%),也有近五分之一(17.65%)的毕业生选择了回出生本地发展。关于就业单位,国有企业仍是人们就业的首选,各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从大至小依次是国有企业(31.25%)、外资企业(21.88%)、政府部门(15.63%)、自主创业(12.50%)、民营企业(9.38%)。

4、继续深造暂避寒流成为大学生主流观念,“自主创业”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先就业后择业”的同学也大有人在。在回答“你的就业观念是什么?”时,考研继续深造成为了民意的主流,有40%的同学选择,各有25%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和自主创业。只有不到10%的同学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说明当今大学生就业观念日趋现实。

5、当代大学生更加重视思想道德的提高,更加注重德才兼备。在回答“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时,有近70%的同学回答的是“思想品德”,也有近60%回答专业技能。说明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德才兼备。

二、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观点(就业难对待业大学生的影响)

调查对象: 参加招聘会的毕业大学生、待业大学生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

对广大应聘者,尤其是2011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访问调查。访问结果总结如下:

1、就业难困扰待业大学生

根据本次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人认为2011年就业形势还算比较乐观

(45.13%),认为通过努力应该可找到工作。有(53.30%)认为就业存在问题。

2、认为“技能差心态高”使自己工作难找

面对眼前的就业形势,有一半人(50%)认为“提高技能、调整心态”是解决当前就业的方法,而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是人们认为找到理想工作时,除大学文凭外,比较重要的证书。专业技能、综合能力、社会经验、发展潜力、思想品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重要的就业条件,而学校名气被认为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时考虑的一大条件。

3、待业大学生开始认真反思

部分大学毕业生对于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不甚满意,在求职中最困扰人们的因素按其困扰程度依次是“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信息量少”“ 对社会缺乏了解”“ 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优势难以发挥”“ 能力不足 ”“ 对企业招聘流程和基本要求缺乏了解”。

4、待业大学生就业要求有所降低

有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61.11%)是抱有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也有一部分(16.67%)认为继续深造可以使自己更好的选择将来的职业,只有十分之一的人(11.11%)选择以后自主创业。

三、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比较:

1、虽然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已经感受到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但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乐观程度明显低于在校生。这说明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比在校生存在更大的心理压力,社会有关部门应该及时提供帮助和心理疏导。

2、与在校生不是很高的要求相比,并未就业毕业生对工作的要求一降再降,有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61.11%)是抱有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学生甚至以“试用期间不要工资”为“敲门砖”,“敲”开企业的大门。这反应出他们对于工作的渴望程度。

四、人力市场调查:

针对当今大学生所谓“毕业就是失业”这一社会现象,我们走访了洛阳是人才资源市场。另外,我们还对参加招聘会的多家企业进行了咨询调查。问题主要涉及社会所需哪些方面的员工,以及员工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

洛阳人才市场2010年11月27号部分招聘岗位

085 洛阳海天纸业印务有限公司

086 周朝酒业(天津)有限公司

087 洛阳市西工区美力健身俱乐部

088 洛阳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89 洛阳鑫融升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090 洛阳市聚客隆名优陶瓷城法诺亚陶瓷

经营部平面设计、业务内勤、印刷机长 副总、客服、财务、市场营销 销售、市场助理、前台、教练市场经理、财务内勤、办公文员、营业员店长、导购业务员、导购

主管经理 091 洛阳市洛龙区爱英塑料行

092 洛阳世纪英豪体育健身有限公司

093 洛阳市致力实业有限公司

094 洛阳昌力机械有限公司

095 上海东昊油品有限公司

096 洛阳市安德莉亚食品有限公司

097 洛阳汇通天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098 洛阳市西工区豪泰保健服务中心

046 洛阳市金诺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050 洛阳百佳食品公司

051 l洛阳维尔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052 洛阳高新清涛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053 洛阳天年商贸有限公司

054 洛阳市站区万景祥特产开发中心

055 洛阳久亿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056 洛阳江达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057 洛阳市派乐多英语培训学校

058 洛阳上德利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059 洛阳邦强机械有限公司

060 洛阳市西工区盛世照明工作室 销售代表、前台客服、健身教练外贸经理、外贸业务、售后服务人员、区域经理(销售)学徒工、钳工、车工、镗工 储备干部、商务代表收银导购、会计核算、面包生产工、市场督导焊工、铆工、机械设计 营销员、健康顾问、中医经络讲师、理疗师、营销主管机加钳工、车工、外协管理员、装配钳工 市场专员、超市导购、业务主管 业务经理、人事部经理、销售内勤、业务员 业务精英、技术员、电焊工、车工、起重工、炊事员 店员、健康专员、销售主管、售后服务 营业员、业务员、司机、会计、保管、店长 镗工、铣工、立车工、划线技术、检查员、学徒 会计、车辆调度、司磅员、小车司机 教育顾问、少儿英语老师文员、司机、化验员、机修、网络维护 技术工程师、生产调度、销售代表、技术员、车工、铣工 销售经理、办公文员、技术工程师

由以上可以看出,企业需要更多的是技术型人才,而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似乎并不热衷。从专业需求上看,对工科需求最大,对文科及艺术生需求不大。从工资水平上看,基础工作工资最低。

1、用人单位要求具备如下条件的毕业生:

① 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的毕业生(87%)

② 能吃苦耐劳的毕业生(88%)

③ 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86)

④ 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毕业生(78%)

⑤ 学历(74%)

⑥ 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毕业生(58)

⑦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交际的毕业生(52%)

2、企业员工对求职必备素质的观点:

①学历(77%)

②沟通能力(组织能力)(67%)

③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82%)

④吃苦耐劳(80%)

⑤人品(56%)

五、在校生、就业员工、企业领导对能力素质的看法比较:

1、从调查中我可以发现在校学生对“吃苦耐劳”和“各类证书”的看法上和企业有较大偏差。在校学生过分专注各类证书,缺乏对吃苦耐劳的重视。另外,学生大部分认为企业都看中学校名气,其实许多用人单位只是把学校名气作为小小的参考。

2、学生认为自己欠缺的素质和企业对员工能力要求的比较

我们还可以发现,企业最重视的一些能力和素质,恰恰是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说明,大学生就业难不应该只是抱怨工作难找,只有切实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求职应聘中脱颖而出。

六、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在企业和招聘会进行调研时,我们了解到许多企业需要员工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核心竞争力,实践能力不强

企业最重视的一些能力和素质,恰恰是5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欠缺的。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而现在的企业并不需要这样的毕业生。

3、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做事缺乏信心

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表示难以适应较为繁重的工作压力,当代大学生在家里和学校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离开了家庭和学校的保护难以承受工作压力。另外,当代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不够全面,很多事情不能亲自去做,导致动手能力不强,个人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也不够全面。面对一点困难、挫折就会退缩,对自己缺乏信心。不太爱表现自己,不能给用人单位留下印象。

4、心态没调整好,追求太高太远

现在大学生数量多了,企业自然不会像原来那样争着抢着的要,但部分大学生们心中的梦想依然过于理想,在对自身定位上有些偏离现实。这就造成就业应聘时,理想与现实的冲撞,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七、招聘经理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调查中,洛阳维尔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就自己多年来举办的招聘会的经验,分别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自己的建议。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不同规模的企业考虑应届大学生条件不同,对大学生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国企及半国企一般首先考

虑专业是否对口,而学校出身地已成为第二考虑要素,其次学生在校的阅历经验及籍贯也是企业考虑的重要方面。中小型企业专业性要求不强,阅历经验则是一种要考虑因素。

造成这种考虑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首先,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只考虑该学生是否出身于名校,而将专业是否对口放在了第一位。而学校出身地仍然是国企半国企等大型企业的重要考虑因素是因为,该类企业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注重以提升员工素质、身价来提升企业整体的社会影响力。籍贯也成为企业考虑因素之一是因为该类企业更注重员工的稳定性,最大强度的避免人才流失。相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其主要部门既是销售部门,而销售部门对专业要求很低,只要有兴趣并有一定能力均可以从事该职业。当企业计划培养一批干部员工时,学生在校的阅历经验包括学生会工作、实习兼职、参加活动经历将成为重要考虑因素。

根据近几年来的情况,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应届毕业生签约率明显受到影响,普遍较低。比较来看,土建、软件、市场营销仍是就业率最高专业。而由于近两年新注册药厂、保健品公司的增加,生物就业率也有明显升高。计算机(除软件专业)、会计仍是就业率最低专业。

当前,部分大学生仍存在几种不正确的就业心态。首先,“天之骄子”型心态的求职者比例占到10——20%。该类学生一般毕业于名校,自我优越感很强,对薪金、企业规模要求很多。其次,“高不成,低不就”型的所占比例高达40%。该类学生容易在企业各种附加政策如保险、住房等细节上犹豫不定,以至最终失去很多就业机会。最后,“什么工作都行,不想长干,试一试”型的心态占到了50%。

针对以上情况,张经理给出以下几点建议。应届大学生应首先摆正心态,以正确的态度结合自身条件考虑就业单位。在参加工作初期,最好考虑一下销售工作。因为销售工作有助于对于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人际交流能力,提高环境适应力。在工作中,建议尽量与公司交流,尽快适应环境,加强团队意识,展现自身能力,真诚对待工作。并且针对较冷门专业,建议不要盲目参加大型招聘会,去针对本专业举行的专场招聘会。

最后,针对当前大学生创业,张经理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创业最好选择一些投资小、风险小并且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尽量避免选择饱和度较大的行业。考虑好资金回流度,店址,回报程度,消费人群定位。创业时尽量争取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在税务、贷款上的优惠。对于团队创业,一定要做到明细账目、一目了然,以避免将来由此引发的财务纠纷。而创业中仍是贵在坚持,这样才能克服创业中的各种困难,尽快成来。然而,对于当前的网店热,张经理却认为只可作为业余兴趣来经营。

八、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

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第3篇

大学生就业难, 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随着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这个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中国网近日出炉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中就明确地指出:“被访的女大学生中, 有56.70%的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的就业机会少’, 更有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见。”国内大学生就业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针对女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调查显示, 2010届女大学生就业签约率为21%, 明显低于男大学生的29.5%。在现今大学中, 女大学生凭借其自身的综合实力, 在学校的学习工作中脱颖而出, 可是在毕业时, 却出现“赢在考试输在就业”的现象。为此, 本课题组展开了对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意愿的调查。

二、数据来源及分布

本课题组对杭州市下沙5所财经类院校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1200份, 实际回收问卷1052份。此外, 本课题组还通过网络邮件、电话访谈对浙江财经学院2011届部分女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以及对社会大众进行网络问卷调查, 对企业人事部门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访谈。

三、女大学生就业基本状况分析

(一) 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本课题组对女大学生在校表现情况通过学生工作和学习情况两方面进行调查。有无学生干部经历是了解学生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课题组对在校女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 专科学历的学生参加过学生工作的占60%, 本科学历的学生有65%的学生参加过学生工作。本课题组对女大学生的学历与在校工作表现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在0.01水平上不显著相关, 即学历对学生是否参与学生工作影响较小。另外, 本课题组通过学科比赛的参加、奖学金的获取、各类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等方面对在校女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显示, 专科学历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学科类比赛的占66.7%, 有50%的学生从未获得过奖学金, 各类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相对较少;相比之下本科学历的学生对于学科竞赛的参与比较积极, 约有33.3%的学生获奖, 65%的学生获得过奖学金, 各种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人数相对较多。另外, 本课题组对不同学历的学生参加学科比赛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发现本科学历的学生参加的人数要比专科学历参加的人数高出很多。对此, 本课题组对女大学生的学历和是否参加学科比赛做了相关性的分析, 结果显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表明学历与参加学科比赛的积极性有关, 即学历越高, 学生对于学科类比赛的热情越高。

(二) 毕业时的求职渠道

本课题组通过就业信息的获取、家庭背景、学校及社会招聘等方面来了解女大学生毕业时的求职渠道。能否及时、全面地了解就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分析结果显示50%左右的女大学生只是偶尔了解就业信息, 而经常关注就业信息的学生只占9%, 余下的学生基本不关注, 这些数据反映了当下大学生缺乏收集相关就业信息的意识。

另外, 家庭背景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其中, 家庭收入是了解家庭背景的重要指标, 经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其就业途径是显著相关的。家庭条件越是优异, 学生在就业时通过家庭关系网获得的就业途径就越多, 面对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此外, 在社会大环境下, 女性的就业压力较大, 因而她们在求职渠道的选择方面, 更加注重家庭及亲朋好友的帮助。调查结果显示, 女大学生择业时通过家庭关系网求职的占大多数, 其次为校园招聘会和学校老师推荐, 完全靠自己求职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小。

(三) 就业时的择业取向

本课题组对女大学生的择业取向通过就业流向、工作环境、职业发展、个人偏好四方面来调查。调查显示, 学历对女大学生的择业取向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女大学生在择业时第一看重的影响因素是职业的发展空间, 她们认为升职机会和行业前景是她们择业的首要标准。第二是工作环境, 令人惊讶的是以往作为首要择业因素的高工资收入、舒适的工作环境、轻松的工作内容却屈居第二。间接地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的择业取向也随之改变。第三是个人偏好, 专业是否对口对于毕业生而言已不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许多学生会根据个人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相对而言, 就业流向的重要程度偏低, 本课题组分析得出有40.12%的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 10.51%的学生选择私营企业, 27.40%的学生选择外资企业, 14.3%的学生选择了事业单位, 7.6%的学生选择其他。总之, 现今女大学生的就业流向由以前的国有企业单元化正向多元化迈进。女大学生的择业取向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四) 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

本课题组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了分析。对大专学历的女大学生而言立即就业是她们毕业时的首要选择, 占58.67%, 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占37.00%, 选择待业观望的学生占7.23%, 有3.38%的学生打算毕业后结婚, 仅有1.02%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本课题组对不同学历的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对比发现, 立即就业是女大学生毕业时的首要选择, 而专科学历的学生选择立即就业的比例远高于本科学历的学生。但本科学历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比例较高于专科学历的学生, 这与专科学历的学生所处在的偏向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另外, 专科学历的学生选择待业观望的比例高于本科学历的学生, 而本科学历的学生毕业时选择结婚和创业的比例略高于专科学历的学生。由以上分析得出, 学历对于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专科学历学生的就业意愿较强烈。

四、已就业女大学生的跟踪调查

(一) 目前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联系情况

调查显示, 除11.4%的女大学生外, 其他女大学生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都有所联系。其中, 6.1%的女大学生认为专业知识非常不够用, 40.8%的女大学生认为专业知识能用到的不多, 40.8%的女大学生认为基本够用, 12.2%的认为足够用, 以上数据显示女大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应扩宽知识领域, 提升自身素质。

(二) 就业时的薪资期望与实际收入

本课题组对1500~2500元收入段的女大学生的预期月收入和实际月收入进行两配对样本t检验, 显著性水平α为0.05, 结果显示P值为0.002小于显著水平α, 由此说明预期月收入与实际月收入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从两者差值可以看出, 在此收入段的女大学生就业时的实际月收入低于她们的预期月收入, 但是在2500元以上收入的女大学生则刚好相反, 引起的因素可能是自身能力及岗位的不同所导致的。

单位:%

(三) 在校期间表现影响其就业的因素

本课题组通过对女大学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其在校期间的表现对于就业的影响, 从描述统计分析的结果得知, 沟通能力最被企业看重, 其他的表现对于就业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工作实习经历、专业知识的掌握、各类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学生干部经历、各类学科竞赛获奖、专业是否对口。

这次调查为本课题组指出了以往的思维误区, 即就业时专业是否对口不是特别重要。在校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最终都要应用于实践, 因此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之外更要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各类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应有选择性, 而不要盲目的唯证是考, 毕竟考证只是为了加大就业的筹码, 关键还是要看综合能力。

(四) 创业时面临的问题

1. 有34.7%女大学生认为资金短缺是创业的主要困难之一。作为大学生, 在校期间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上, 经济上主要依靠父母, 基本上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在创业初期, 个人能力相对有限, 交际范围不是很宽, 很难顺利地筹集到投资资金。

2. 拥有一个好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好的合作伙伴非常难寻, 尤其是对于刚刚涉世不深的女大学生来说, 很难遇到志同道合、完美搭配的团队。

3. 不了解市场行情及发展需要。

能否选择一个既适合女大学生自己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 这是女大学生创业者必须过好的第一关, 因为创业项目是否有商业前景是极其重要的。创业与学业的冲突不可避免, 如何取舍, 如何兼顾, 对于选择创业的女大学生来说还有很多具体问题要思考。

五、访谈部分

(一) 企业访谈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女大学生在就业时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本课题组通过与企业人事部门相关人员的访谈得知, 这只是一种假象, 还是有很多职位供女大学生选择, 只是大部分女大学生对自身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企业认为女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合理评估自身情况, 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增加实践经验, 同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愿意从基层单位做起, 团队的合作意识也很重要。当然, 学历的高低与就业的岗位还是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些行业招聘是有硬性规定的, 比如说银行基本上是不招专科生的, 而且研究生的市场相对来说还是要好一些。在其他条件相差不多的情况下, 企业会优先选择拥有与行业相关证书的毕业生。

在招聘时, 女性的孕期会是一部分企业考虑的因素, 尤其是比较新兴的企业。一些公司根据部分岗位的需要, 对于学历、综合能力相差不多的求职者, 灵活性大的企业还是比较偏向男性。事业单位对于性别的考虑相对来说稍微少一点, 对于女性的特殊情况有特殊照顾。例如教师、医生行业, 女性大多热衷这些既稳定而又待遇好的行业。

(二) 教师访谈

通过对浙江财经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访谈了解:除去继续深造的学生, 女学生在选择就业行业上首选是以财会类和金融类的工作, 集中在银行、证券事务所、会计事务所, 而去私营企业的毕业生比较少。

学校就业中心每年会举行大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校园招聘会, 让学生提早了解招聘的流程, 提前亲身体验择业的感觉, 增加面试信心;就业指导中心,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和实习信息的平台;还有部分优秀校友的讲座以及其他有关就业的活动。特别是每年还会有女教授与女研究生联谊会, 开展一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 培养女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帮助女大学生更好的就业。

通过访谈本课题组了解到, 近几年来, 由于财经类院校男女比例的特殊性, 女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性别歧视的现象正逐年减少, 企业看重的还是工作能力与在校表现。

(三) 社会大众对女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女大学生就业难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为就业的压力, 有许多女大学生为了躲避就业而考研读博, 甚至有女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立即结婚。因而导致了“赢在考试输在就业”、“跑招聘会不如跑婚介所”的现象。

女大学生实践经验较少, 过多的理论知识并没有为她们在就业时加分, 而较少的实践经验让她们处于劣势。女大学生就业的普遍现象是她们对于工资期望过高, 而且女儿、妻子、母亲的三重身份让女性对家庭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而对工作投入的精力较少, 无可避免的孕期也使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择时更倾向于男性。

六、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的大背景, 即使女大学生在校表现优秀, 尤其是学生干部的任职、学科比赛的成绩、奖学金的获取、从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等方面都比以往有进步, 但是女大学生的就业数量与质量却没有多大变化。

2. 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对地域和企业所有制等条件的偏好, 以及对工作的预期过高, 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选择职业时, 她们最看重的是行业发展前景, 其次才是工作的城市、单位所在的位置、工作环境以及收入。

3. 随着近几年就业压力的增大, 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读博的队伍中。另外, 女大学生选择毕业结婚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 大的就业压力和贫瘠的职业规划, 待业观望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创业这一减小就业压力的途径也困难重重。

4. 女大学生对于就业的途径缺乏有效的认识, 而且对劳动力市场信息了解不充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 很多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存在及其功能并不了解。

5. 用人单位条件较严苛, 加大了女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 建议

1. 建议政府部门肯定女性生育的社会价值。

大学生是否顺利就业与国家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 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建议政府部门做好宏观调控, 完善现有福利制度, 肯定女性生育的社会价值, 向女职工较多的部门提供政策津贴, 保证女职工的就业, 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真正达到男女平等, 使女性的孕期不再成为就业时的劣势。

2. 学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设立的就业指导中心全天候为所有学生开放, 学生可以在此询问就业信息。学校应加大对就业指导中心的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

3. 积极创建就业信息平台。

高校应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 以及平时的社会、校园招聘, 积极采集用人单位信息, 并做到就业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充分发挥就业信息网的作用, 加强校园网、宣传橱窗等信息传递的作用, 以便及时将招聘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比如, 在文化长廊等宣传栏中开辟就业信息的板块, 帮助大家了解即时的就业信息。另外, 可以鼓励已毕业的校友为母校学生提供招聘信息。总之, 利用各种信息渠道, 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敏, 方瑾.女大学生就业供求意向调查分析.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现代女性“才貌”之社会优势比较研究[J].社会.2003 (5) .

[2]王远博.大学生失业的经济学原因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 2005 (2) :64-66.

就业现状调查,大学生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75-02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众多企业反馈:许多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究竟如何?大学生究竟缺少什么样的职业指导?在职业规划上存在哪些问题?社会各界又能能够为此做些什么?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职业观调查研究》课题组在全校范围开展了“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情况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实际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21份,有效回收率为94,4%。实际调查样本指标分布的构成情况见表1。

1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

1.1就业问题求助首选对象务析

当大学生就业遇到问题时,往往会向老师、家长、朋友、社会等进行求助,那么。他们更倾向于寻求哪方的帮助昵?调查结果显示,51.3%的大学生首选“父母或亲友”,而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社会就业指导机构”等求助的学生仅有24.8%此外,有14.8%的同学选择“老师和同学”,另有9.1%选择“网络”等其他对象(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就业遇到问题的时候,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求助于父母或亲友,这说明,在他们的心理最值得信赖的是家人,而现实状况是,大部分亲友无法提供专业、有效的就业指导;也表明,专业的就业指导机构不能获得多数求职困难学生的信任,其中缘由,是机构的“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不够?还是相关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深思。

1.2性别变量分析

对“在就业时遇到问题,会首先求助于”这个问题的选择进行性别对比,可以看到,58.2%的女生选择“父母和亲友”,只有44.9%的男生选择该项;这说明:在就业求助时女生更愿意依靠家人(见表3)。

1.3生源地变量分析

在引入生源地因素后,我们发现市内生在首选求助时,57.7%选择了“父母或亲友”,市外省内则有46.8%,而生外省只有38,0%选择了该项,三者选择比率上明显有下降趋势;而对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这一选项比率却里逐步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地域的远离深圳,大学生在就业求助首选上开始转向校内的就业机构(见表4)。

我们知道,我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就业去向会选择深圳,外地生源学生家长所能提供的帮助显然不足深圳生源的学生,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求助选择时,不同生源地的学生选择有着明显的差异。

1.4家庭月收入变量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选择时,29.9%选择了“父母或亲友”而分别有20%左右选择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老师和同学”;家庭收入在1000-3000元的大学生中有44.3%选择了“父母或亲友”;而当家庭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时,选择此项的达到了61.6%(见表5)。

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加,选择“父母或亲友”的学生比率从30%,上涨到了超过60%,翻了一倍还多,这也说明,家庭收入高的学生在就业求租首选是更加愿意想自己的家人求助,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其一,家庭收入高的家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得学生本人认为自己的家长是成功的,向他们求助自己也很有可能获得成功;其二,家庭收入高的家长社会阅历相对较广,社会资源相对较丰富,大学生们相信这些优势对自己的就业会有更大的帮助。

1.5最希望得到学校哪方面的就业服务

对于高校的就业工作者来说,能够为学生提供满意的就业服务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那么,了解和清楚大学生“最希望得到学校哪方面的就业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展开调查:42.3%的大学生希望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37.9%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发布与招聘会”等帮助,24.6%的学生希望获得“就业政策与形式分析”。

结果显示,有四成左右同学希望能从学校获得职业规划指导,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是比较关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较为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同时也说明我们在这个方面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同时,同学们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发布与招聘会”十分渴望,这也就要求就业工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联系招聘单位,整理和发布求职信息,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资源。

2小结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第5篇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麦可思公司连续两年调查应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状况,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描述。调查发现,虽然应届毕业生在毕业时的就业率较低,但半年后的就业率有明显上升。不同专业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异,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企业或单位接受毕业生就业的数量不同,不同专业、职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不同。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率工资水平世纪 90 年代末期,中国实行大学扩招政策,导致 2003 年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能较深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麦可思公司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课题组从 2007 年开始,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本文是 2008 年 2-3 月对毕业半年后的 200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①。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远高于毕业时的就业率

图 1 为 2007 届大学毕业半年后的流向图。按图 1 所示的比例计算,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 84.9%(55.1%+28.6%+1.2%)。按劳动经济学的惯例,就业率的计算基数不应包括正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因此就业率计算基数应为适合就业的人((84.9%+12.1%)),据此,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 87.5%(84.9%/97%)。

按图 1 所示的比例计算,失业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为 12.1%——有 9%的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 0.9%的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 2.2%的人放弃求职和求学(所谓的“啃老族”)。

另外,回答毕业时就已经落实工作的有 55.8%,大大低于半年后的 87.5%实际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提高有两个原因:一是毕业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二是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加深,在遭遇到求职挫折后会调低偏高的就业期待。因而,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被推迟到毕业以后还在继续进行,毕业时的就业率(初次就业率)不代表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态,不宜用来考核大学,大学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指标更为稳定和真实。

图 1 还显示出,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为 55.1%,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工作的比例为 28.6%,大约每三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与专业无关的就业的每一个百分点的就代表着约五万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没用上。这说明,高等教育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另外,中国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占1.2%。

(二)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于 2006 届毕业生

图2显示了2007届毕业生在2008年的就业情况与2006届毕业生在2007年的就业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2007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略高于 2006 届的应届毕业生。与专业相关的就业也有增加。这表明,与 2006 届毕业生相比,中国 2007 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略有提高。

另外,与 2006 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相比,2007 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国内外读研人数不增反降,原因可能是: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甚至“经济过热”,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当毕业生有好的就业机会、加之近几年研究生毕业同样也遭遇就业难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读研三年后的就业形势难以预期,不如抓紧好的机会、先就业再说”,于是应届毕业生读研的比例与上届相比有所下降②。

(三)不同类型大学的就业率有所差异

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别。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 94%,毕业时就业率为 88%,半年后就业率比毕业初始就业率高 6 个百分点。非研究型本科大学(非 211 普通高校)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 90%,毕业时就业率为 59%,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 84%,毕业时的就业率为 43%,近一半的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后才找到工作。

从学校的专业类型来看,外语、外贸类的高校就业率较高。比如,在被调查的 2113 所院校中,就业能力指数排名最高 10 所院校分别为:外交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易大学、深圳

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

(四)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

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为:机械电子工程(100%)、医学检验(99.1%)、医学影像学(99%)、注册会计师(98.4%)、物流工程(98.3%)、勘查技术与工程(98.2%)、建筑学(97.9%)、车辆工程(97.7%)、信息安全(97.2%)、过程装备控制工程(96.8%)。从中可见,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的达到100%,最低的也有96.8%。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专业性很强,其他专业毕业生不易进入,这些专业所就业的领域是中国增长较快的行业或职业,如医学仪器、建筑业、运输业、注册会计师等。这表明,对专业训练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就业率处于最高行列。另外,在就业率最高的10 个本科专业中,月薪在2500元以上的有8个,2500元以下的只有两个。总体而言,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薪资也较高。

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为:音乐表演(72.1%)、运动训练(73.9%)、中医学(77%)、美术学(79.5%)、音乐学(83.9%)、生物技术(84.2%)、体育教育(84.3%)、生物工程(84.3%)、农学(84.6%)、应用心理学(85%)。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专业,一个大类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和音乐表演专业;另一个大类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85%以下(含85%);绝大多数月薪都在2000元以下,只有三个专业刚刚超过2000 元,大大低于本科应届的2483元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薪情”也不乐观。

(五)热门和冷门专业的就业率

图 3 所列是最热门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供应量和就业量。从图中可见,这10 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 6.7 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 32.9%。其中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半年以后失业人数在万人以上,另外,这 10 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就业率分别为 9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英语)、95%(会计学)、91%(国际经济与贸易)、91%(工商管理)、86%(法学)、92%(电子信息工程)、96%(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89%(汉语言文字)、9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另外,由于上述这 10 个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虽然失业率并非最高,但实际的失业人数很大,这 10 个专业中有九个列位于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中,仅有“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这个专业之外。热门专业失业严重,十个最热门专业占了本科半年后失业总人群的 32.9%,对各高校、地区和全国的失业总体水平影响最大。对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招生人数采取宏观控制,消除供给结构性失业,才能有效降低失业总水平。

调查显示的最冷门的 10 个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少的专业)分别为水产养殖学、医学影像学、编辑出版学、审计学、勘查技术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运动训练、医学检验和德语,这 10 个专业的就业需求量都超过毕业生的供给量。冷门本科专业的就业量少,供应量也少,因而就业率相对较高,其中的 10 个最冷门的专业名列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二、大学毕业生的基本流向

(一)最热门的 10 个职业

图 4 是2007届大学毕业生最热门本科职业前 10名。从图中可见,这 10个职业的需求量基本都在 3 万以上,最高的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职业需求量接近10 万人。不过,这 10 个热门职业,只占了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总数的 1.5%,其总就业人数 53 万,占了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总就业人数的 26%。另外,从图 6 中可见,不同的热门职业之间薪资差距很大。计算机程序师、电子工程师(不包括计算机)、销售经理、口译和翻译这四个职业的月薪最高,在 3000 元左右;而初、高中教师的月薪分别为 1654元和 1765 元,与最高的相差将近一倍。中等薪资水平的职业,月薪在 2500 元左右。这说明,薪资水平的差异性与职业的热门程度没有正相关的关系。

(二)就业单位类型和自主创业

图 5 列出了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类型分布。科研看道,民营企业/个体是2007 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雇主,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36.2%和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人数的 57.1%都受雇于民营企业,占到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总数的 40.2%。

另外,从企业规模来看,中小企业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300 人以下的企业雇佣了 48%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其中包括本科毕业生的 40%,高职/专科毕业生的 55%。2007 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 1.2%。其中,高职/专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为1.6%,是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 0.7%的两倍多,研究型大学(“211”

高校)的自主创业比例最低,为 0.5%。就业好的毕业生群体自主创业比例低,虽然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被视为最具知识型创新的大学毕业生群体。高职/专科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技术含量比较低,多是自谋职业,解决生计而已。

(三)地域分布和省际流动

调查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最多的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就业压力最大,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不了大学本科毕业生所需要的工作机会。因此,这些地区的毕业生在其大学所在省就业的比例大大低于其大学所在地的比例,如在中西部中等发达地区,仅为本科大学毕业生提供了 28.9%的就业岗位,甚至不能满足该地区高校自己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要求(该地区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占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 50%)。

然而,占生源(34.6%)和教学资源(34.3%)均超过三分之一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却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工作,接纳了全国 61.3%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本地区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也为外地来的毕业生提供了工作机会。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上海、广东和江苏,其中上海市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高达 96.6%。经济发达地区往往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往往会受到当地就业市场的影响,北京、上海、广东,除了本省市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也吸引了大量外省市优秀毕业生流入。如表 1 所示,中国 2007 届大学毕业生省际流动频繁,从流动比例上来看,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四地的毕业生净流入比例分别为 185.2%、130%、117%和70.8%,均大幅度超过其他省/市,其中广东的人才净流入率更是遥遥领先。在调查分析的 23 个省/市中,人才净流入率为正值的省/市依次还有江苏 22.3%、天津16.3%、福建15.9%、山东8.2%、广西 3.5%。其他人才净流入为负值的省/市中,重庆(-4.3%)是唯一的一个直辖市,此外,还包括如四川(-39.7%)、陕西(-52.8%)、湖南(-60.5)、湖北(-65.2%)这样的教育大省,在东三省中,黑龙江(-65.9%)和吉林(-68.2%)的人才净流入率最后垫底,只有辽宁的情况相对稍好,但也净流出了-12%的毕业生。

从具体流向来看,北京市大学毕业生流向的前三个省市分别为广东、上海、天津,上海市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前三个省市为北京、广东、浙江,而广东省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前三个省市为:北京、上海、浙江。可见同样是经济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选择可能会更多考虑职业发展前景、文化环境等。而通常人们猜想的薪资影响,可能并不占主导地位。虽然在越发达城市就业,薪资越高,但是根据麦可思生活成本系数,如在上海工作,其生活成本指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78%,所以,麦可思研究认为:考虑到不同地区间生活成本的差别,这种在不同地区就业的货币收入的差别不会带来显著的物质生活上的差别。然而,尽管基本物质生活没有差别,但是大城市在文化氛围、职业发展机会、和信息资讯上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对大学生求职来说依然魅力难挡。在麦可思调查的本科主要专业的城市流向中,排位靠前的就业城市都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而其他出现的城市也无一不是现阶段经济活跃、发展良好的城市如苏州、宁波、佛山、青岛等。然而,大学毕业生也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大城市发展,不能在大城市就业的人,要能够下降期待到中小城市就业,就业总比不就业好。

三、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水平

(一)薪资水平与预期

图 6 所列是本高职/专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和就业前对薪资的期待值底线。

毕业生就业前的薪资期待值底线都低于毕业半年后的实际薪资。这可能是由于毕业生们普遍感受到就业压力而不敢对薪资有过高期待。本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 806 元,相差幅度为 32.4%;高职/专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419 元,相差幅度为 24.2%。这说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的期待底线值与实际薪资有一定差距。

图 6 见《社会蓝皮书:2009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第95 页

图 6 还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水平明显高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另外,在本科高校毕业生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也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 2949 元,而普通本科高校(非“211”高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 2282 元,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高出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 34.1%。

(二)薪资的地域差异和企业类型差异

图 7 显示了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的地域差异,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毕业生的月薪越高。在直辖市就业的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几乎高出地级城市毕业生的三分之一,收入分配的地区差异在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薪资水平的专业差异

数据显示,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10专业是法语(4783元)、石油工程(3550元)、注册会计(3494元)、德语(3 4 7 3元)、微电子学(3447元)、建筑学(3427元)、软件工程(3 3 8 4元)、信息安全(3293元)、保险(3102元)和日语(3096元)。这10 个专业的月薪,都超过了本科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2483 元。月薪最高的是法语专业,达到了4783 元,约是本科平均月薪的2 倍。本科专业高薪前10 名中,小语种专业占据了3 名,分别是月薪最高的法语专业,排名第4 的德语专业和排名第10 的日语专业。此外,电子信息类专业也在高薪前10 名中占据了3 名,分别是第5 名的微电子学,第7 名的软件工程和第8 名的信息安全。这说明,小语种和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处于我国大学毕业生薪资结构的塔尖。月薪最低的10个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1540元)、小学教育(1588元)、中医学(1676元)、教育学(1744元)、美术学(1745元)、医学影像学(1774元)、林学(1833元)、历史学(1837元)、体育教育(1845元)和音乐学(1853元)。这10 个专业的月薪,都在1500元到1900 元之间,远低于毕业生月薪的平均水平。令人感到意外的是,10个月薪最底的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四个,其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非常高,这些工作要求的在职培训时间长,毕业生短期内薪资偏低。另外几个低月薪专业的毕业生有可能是大多从事教育工作,初期就业的收入较低。

(四)薪资水平的职业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10职业分别是个人理财顾问(3834元)、审计员(3680元)、医疗销售代表(3644元)、信用分析师(3624元)、日常主管(3546元)、证券和期货销售商(3522元)、石油工程师(3517元)、管理分析专家(3494元)、信贷员(3449元)和贷款顾问(3414元)。本科薪资最高的前10个职业中,金融证券类职业占据了5名,分别是个人理财顾问、审计员、信用分析师、证券和期货销售商、信贷员和贷款顾问。这说明,金融证券业是主要的高薪职业。

月薪最低的10个职业是内科医师(1351元)、外科手术医师(1431元)、初中教师(1654元)、社会服务人员(1655元)、初中特殊教育教师(1676元)、幼儿园教师(1678元)、食物科学技术员(1703元)、数据录入员(1708元)、农业技术员(1733元)和中专职业教育教师(1741元)。这10个职业的月薪,都在1800 元以下。全国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1735 元,可见这10 个本科职业的薪资水平基本上低于高职/专科的平均月薪。内科医师和外科手术医师在所有本科职业中薪资垫底。幼儿园教师、初中教师、中专职业教育教师等也名列薪资最低的职业前10 名。

(五)薪资水平的行业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半年后月薪最高的5个行业是:证券业(3501元)、控股及其他金融投资机构(3354元)、航空运输业(3314元)、银行业及信用合作社(3289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3232元)。本科行业高薪前5名,实际上就是金融证券、航空以及石油天然气这三大行业。这也是社会上公认的高薪行业。月薪最低的5个行业是教育业(1832元)、农业生产作物类(1878元)、林业(1901元)、各级党政机关(1914元)、群众团体、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宗教组织(1922元)。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 第6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者:周保强被调查者系,大学生

1.你毕业后准备()

A.考研B.考公务员C.马上就业D.其他

2.你心中的理想工作是()

A.公务员B.教师C.本专业技术人员D.普通工人

E.其他3.毕业后您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的期望值是多少()

A.低于1000B.1000~2000C.2000~3000D.3000~5000E.5000以上

4.您本人所学专业(),您认为为您所学专业的实际就业率是()

A不足20%B.20%~30%C.30%~40% D.40%~60% E.60%~80% F.80%以上

5.你认为潍坊学院全体毕业学生的就业率为()

A不足20%B.20%~30%C.30%~40% D.40%~60% E.60%~80% F.80%以上

6.您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多选题)

A专业成绩B.专业技能C.综合能力D.学校名气E.社会经验 F.发展潜力 G.思想品德

H.其他7.你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知识水平不足,无法胜任其他工作

B.就业心态过高,实际行驶不符合自己的理想。(高不成,低不就)

C.用人过于单位挑剔D.大学毕业生太多E.其他8.您对大学生就业趋势的态度是()

A.非常乐观B.比较乐观C.不乐观D.非常不乐观

9.你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态度是什么()

A.先就业再择业 B.先择业再就业C.茫然失措 D.自己创业 E.其他

10.您觉得企业和学校之间在学生就业问题沟通机制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A.学校只管理培养,不想就业出路B.企业不了解,不引导学校培养

C.企业和学校之间缺少合作与互动

11.您认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为了更好的就业现在最应该做的是()

A.提高学习成绩,提专业技能。B.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C.培养踏实的工作作风

D.其他12.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以及解决措施发表你的意见(一句话)

上一篇:削弱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下一篇:背着幸福上楼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