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捉摸范文

2024-06-06

不可捉摸范文(精选14篇)

不可捉摸 第1篇

【成语】不可救药

【拼音】bù kě jiù yào

【简拼】bkjy

【近义词】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无可救药

【反义词】妙手回春、手到病除、旭日东升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板》:“多将溃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廊皇苟窦佑诿瘢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比喻事态严重

【例子】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不可救药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英文翻译】be beyond cure

【歇后语】药王爷摇头;病入膏肓

【谜语】绝症;病入膏肓

【成语故事】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正音】不,不能读作“bú”。

【成语辩形】药,不能写作“要”。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不可捉摸 第2篇

【拼音】shì bù kě è

【简拼】sbke

【近义词】势不可挡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犹势不可当。

【成语出处】唐・裴《传奇・韦自东》:“自东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可遏。”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来势迅猛

【例子】鲁迅《坟・写在后面》:“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势不可遏,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

【英文翻译】nothing can hold it back.

【产生年代】古代

不可捉摸 第3篇

今日财富:李践老师, 您好!我现在在写一本书, 书名是《我上过的中国最好的课程》, 这本书里面会列我上过的最好的课程。像你的盈利模式, 我觉得非常棒, 可以说目前中国是排在前三位的。我这样认为, 所以我会把这个列进来。这个专访先是放在《今日财富》上, 然后是放在这本书里。

李践:第一个你如果想列我的内容的话, 我想知道怎么列?

今日财富: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是你们公开自己的资料。按照公开资料的内容, 我会列出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首先是谁讲的?什么老师讲的?老师讲的具体内容的一些介绍。学员听课过程中的一些见证。当然, 在这之前, 我会把有关的稿件送您审核。

李践:好。谢谢。

今日财富:我准备了几个问题, 为了不耽误您的时间。一共十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马克汉森讲“只有不可思议的目标才能达成不可思议的结果”, 您是怎么认为的?

李践:如果不可思议的目标就能达成不可思议的结果,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有不可思议的方法。因为如果有不可思议的目标确实会有不可思议的结果, 那所谓的不可思议就是说 (有时候人的不可思议就是认为) 夸大啊, 太认为人定胜天啊。太夸大化, 就是把自己的能动性夸大到脱离实际, 当然结果也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我觉得我同意一个人成功一定是要有一个目标。而且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但你更需要一个伟大的计划还有一个行动方案。而且你的目标越伟大你的行动方案也会越伟大。行动和计划, 我觉得这个可能更重要。

今日财富:您现在可以说很成功, 是亿万富豪这样的。可能有人会问, 达到这样一个成功的程度还需要努力吗?可能有人会这样想, 您是怎么样做到可持续性成长, 可持续性成功。一次成功两次成功可能比较容易, 但是持续性的成功习惯性的成功可能就比较难了, 对一般人来讲。您是怎么做到的?

李践:我觉得可持续性的成功可能来自于你的目标吧。我觉得可能有的人会小负责或者实现一个目标就夸夸奇谈。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为什么会这样, 小负责或者认为自己了不起。是他的目标太低、目标太短浅。实现了以后可能就认为达到了。所谓的短浅可能就会让自己满足于现状, 所以我觉得人还是在于你和谁比, 你和什么人在比。比如说你是在和结巴在辩论, 你和蜗牛去赛跑。但是如果你是和老鹰比飞呢?你和猎豹去比速度呢?去奔跑那可能差距就太大。所以我觉得还是在于你的目标设定。如果你有自己一个远大的目标或者是一个服务于社会的目标。那么, 这个是无止境的, 永远都是无止境的。如果只是把目标建立在一种物质, 比如说我只想赚到钱, 比如说我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这种物质的目标我觉得达到就很释然或者说达到就很容易, 但是达到以后就会让人终止这种奋斗的动力。如果一个人把目标建立的比较博大或者是为人类做贡献, 为别人作出一种为社会作出一种贡献, 我觉得这个就是无止境的。我觉得首先是建立一个博大的一个事业, 所以我觉得一个博大的社会服务的目标。就会永无止境, 当你没有止境的时候就会产生永无止境的动力。同时有了这个持续的博大的目标, 自己就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持续的不断学习, 不断的兴奋力, 然后学习兴奋不断的找到方法, 不断的自我完善。

今日财富:前些年您的公司经营的很好, 还出了许多书, 包括《又赚钱又快乐》, 另外还有讲课。那个时候您讲的是成功学, 在我的印象里, 当时您是成功学的代表之一。自从您出版了《开源节流》后, 讲课内容也有变化。请您介绍一下,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李践:其实是这样的, 我先是作为跆拳道教练然后到出来创业当企业家。我本人本身就是企业家。然后我在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 我很注重与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我把自己的方法和知识归纳起来。至于你刚才说的我为什么一开始讲成功学后来又讲管理。实际不是因为我去转换, 而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当时是有一个成功学, 比如以安之为代笔。在社会上掀起了一个成功学趋势, 通过激励唤醒人们的成功的渴望。所以那个时候社会上有一个成功学的需求。他们就来邀请我, 其实那个时候我也同时在讲管理。那个时候人们对激励方面的课程更感兴趣。人们有这种需求。所以他们最初是以这种培训公司来邀请我。他们一方面邀请安之、林伟贤来讲课, 同时也在寻找大陆的老师, 就来找我。我作为管理者也懂得这个怎么样激励, 所以我就把我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你误解为我是先讲激励后讲管理。那个时候社会的需求就没有要求我太多的讲管理。其实我更注重的是讲管理。

今日财富:您和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合作, 我想问您从他身上学到的简单总结一下。

李践:我自己觉得学到的体会最深的是为人做事的谦虚, 对人非常的礼貌, 对人很谦虚。对我印象很深。

今日财富:您讲课从头到尾都很激情, 我相信在中国大陆您是最有激情的老师。您的激情来自哪里?

李践:来自一种习惯吧。我本身从小到大就是说讲话啊习惯, 不是什么有意的, 就长期以来习惯。

今日财富:我上了您的盈利模式, 浩然先上的, 接下来一期我就上了。您毫无保留的将您的经营管理智慧奉献出来, 您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我想如果您不讲课而是做其他一定也会很有成就, 但是您讲课的初衷是什么?

李践:我自己觉得, 一个企业家对社会做一些贡献而这个贡献主要的, 从我今天站在这个角度来看, 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的很多企业家需要一个知识需要一些方法。而我刚好处在这个时代, 而且我的公司有快速的发展。就说在时代当中比较快。在当地快速的成长而且后来又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而且又有机会和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合作, 那么这个过程让我积累了很多经验。另外,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 我爱学习, 到处学习到处看书。我善于积累, 把学习的这些东西总结积累。而且把学习到的这些东西运用到企业, 来验证这些方法。我有这些优势就是知识啊方法啊这些优势, 所以我今天看到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他们需要这样一个知识和方法。我愿意分享给他们。而且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想振兴民族经济, 一个强国一定是来自企业家的崛起。所以我们中国的企业家能够进入世界舞台, 我觉得这个是我的使命。只要有时间我就愿意把我的业余时间拿出来, 把我的这些经验和大家分享感受。

今日财富:您对想创业的朋友有什么建议?

李践:我自己觉得创业是很好的事。我觉得中国有13亿人口这么大的市场和环境, 而且处于初级阶段层次, 经济还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我觉得在中国只要每一个年轻人每一个人有这个意愿都可以尝试, 只要你有学习的欲望, 去学习去寻求机会。是对自己的价值最大的体现。我觉得中国需要创业的人。

今日财富:我上了您的盈利模式, 我感觉像你刚才讲管理学讲MBA和成功学结合, 形成你的经验, 形成你的独特风格。你怎样认为自己的风格?

李践:我个人的风格当然来自一种积累, 一种生活的积累综合的了,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长, 我自己的特色就在于我当过教练, 跆拳道教练, 带过企业的实际, 亲身经验。所以我觉得把这种教练的模式加上管理的体会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我的风格。我自己希望做到自己讲的, 讲自己所做的。就是说我去学去看去听, 把学的东西用来去做, 总结经验继续学。就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 理论到实践。

今日财富:我上了盈利模式很多同学专家评价很高, 里面有一些很使用的工具, 比如绩效分文啊看成本啊多少把菜刀啊。任何工具都有两面性啊比如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怎么样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不走偏, 你有没有一些什么建议?给一些老板使用您的工具的时候, 怎么样能够执行下去不走偏?

李践:工具更多强调的是制度法治规则。但缺乏人性, 所以如果不走偏的话, 应该是建立在以人为本, 建立在尊重人重视人, 建立以人为本, 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和第一生产力, 最大的财富。以人为本的核心上在去用, 这样就刚柔并济铁腕柔情。第二点就是可能有的时候需要弹性不是绝对话的。所谓弹性就是灵活, 特别是在人在事先, 人是大于一切的, 在这个基础上在说工具更有科学性。

今日财富:十年以后事业等方方面面会发展成什么样?

李践:两个方面, 一个是教育领域, 持续的为中国企业家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分享, 我是否可以有没有可能有十万个同学参加过我的盈利模式, 十万中又有五万人唤醒他们产业报国对知识的渴望, 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企业家同时进入世界舞台。我觉得这是一个设想和愿望。

另外一个是企业方面, 希望成为业界一流的中国一流的企业。我有实战的这一块验证自己的方法。

今日财富:创业时进入中国广告业, 当时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而且云南的经济也不是很发达。您能做到十万家前三的位置确实不简单, 我想问风驰传媒怎么样脱颖而出的。从红海找到蓝海, 好像一般人在竞争充分的行业很难做到。

李践:重点的话, 第一是以人为本, 重视人才, 关心人才, 尊重人才, 培训人才。我把时间百分之三十的时间训练员工, 同时把股份分给员工。培训尊重扶持我觉得还是以人为本, 得人才者得天下。在一个就是学习力, 因为从我开始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整个公司也是一个学习的组织, 持续不断的学习, 把学习制定成制度制定成文化制定成步骤。每一个人进去都要学习。不断修正和改进, 任何问题都通过学习来解决。学习是最大的投资, 我觉得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 通过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这是第二个重点。第三是我们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就能让公司快速成长的模式, 就像盈利模式。我觉得不断的总结方法, 我们不仅是在做而且把知识沉淀下来, 归纳起来总结起来, 在中国很多顶尖的企业家, 他们的事业比我做的更大更好, 但他未必积累。比如张瑞敏他就积累的很好, 他就把他这个海尔模式海尔这一套把他的方法边做边积累边升华, 就可以不断的修正和寻找更好的方法和目标。

今日财富:世界大师讲人成功的五大关键:配偶, 伙伴, 贵人, 商业模式, 产品。前三个您怎么认为?

不可说不可说 第4篇

这一天,智者经过了小镇,他被镇民请了过去,央求他对大家说些话。智者说:“我和你们一样平凡,没有什么特别的,我无论说什么都可能让你们更加不清楚,所以我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

可是智者这么一说,反而让镇民更加地渴望了,他们想婴知道智者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更殷切的要求智者,盛情难却之下,智者答应下个星期会再来。

时候到了,智者出現了,他问:“你们希望我说些什么呢?”

“当然是说人生啊!”镇民迫不及待地看着智者。

“可是你们之中有任何一个人对于我所要说的人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吗?”

镇民说:“不,我们一点儿也不知道!”

“那么我说了也是没用的,因为你们还没有准备好,对人生完全没有概念,这个时候说,只是浪费彼此的时间罢了。”智者转身离开了。

镇民们却毫不死心,他们一心一意要智者讲话,于是再度把他请来。

智者问了同样的话:“你们知道我要对你们说些什么吗?”

镇民们学乖了,他们齐声答道:“当然知道。”

智者说:“既然你们已经知道,我就不需要说了,为何又要麻烦我呢?这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啊!”于是头也不同地走了。他知道这些镇民,内心完全没有渴望了解人生,他们对于如何赚钱最有兴趣,拦住智者只是盲目地觉得不该空手而归。

但是智者的态度使得镇民们快抓狂了,他们赀了很大的力气,还是把智者又请来了,智者也仍然问了那个问题:“你们知道我要说些什么吗?”

狡黠的镇民们说:“我们有一半的人知道,有一半的人不知道。”

智者说:“既然如此,我可以不必说了,请那些知道的人告诉那些不知道的人。”

你是真心的、全然的渴望吗?还是只是不痛不痒的想满足好奇心,真理和幸福,是给那些已经准备好的人,而不是一心只是想伸手的人。

不可捉摸 第5篇

【拼音】nù bù kě è

【简拼】nbke

【近义词】怒形于色

【反义词】喜不自胜、心平气和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十分愤怒

【例子】面对反革命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英文翻译】be angry beyond all control

【谜语】一气贯通

【成语正音】遏,不能读作“jié”。

【成语辩形】遏,不能写作“渴”。

【产生年代】近代

不可捉摸 第6篇

【拼音】quē yī bù kě

【简拼】qybk

【近义词】必不可少

【反义词】可有可无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解释】少一样也不行。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十分必需

【例子】每个学生都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者缺一不可。

【英文翻译】necessary

【谜语】两个人作买卖

【成语故事】梁山好汉林冲见王伦容不下晁盖等七位好汉,就火并了王伦,众人推举晁盖作首领。吴用担任军师,排第二位,林冲推举公孙胜统率军权说:“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公孙胜排第三位,林冲排第四。

【产生年代】古代

不可不,不可太美文 第7篇

不可不防,不可太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身处复杂多变的环境,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防备之心不可无,否则,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受到威胁和伤害。太防,在拒绝别人进入自己心灵世界的同时,也把自己硬生生地挡在外面,成为一名空虚孤独的行者。

不可不圆,不可太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不圆则方,方则棱角分明,冷面无情,伤人亦伤己。不圆与人难以相交,不圆处世难以成功。太圆,处处时时算计人、防算计,使人不敢轻易接近,无异于自设栅栏,自砌高墙,拒人于千里之外。“做人三分傻,不可太圆滑”,外圆内方,方圆有度,才是处世之道。

不可不察,不可太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察,恐怕交上坏人,不察,可能做错事情,不察,难免上当受骗被人利用,擦亮眼睛,不可不察。但是,太过精明会没有朋友,太过苛求会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太挑剔永远无法快乐满足,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还得糊涂。

不可不傲,不可太傲。“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做人要有骨气,有个性,不能逆来顺受,不能低三下四,不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当然也不可太傲,要随和、大度、宽容,于浩然正气中透出温情敦厚、质朴无华。“要穷,穷得像茶,苦中一缕清香;要傲,傲得像兰,高挂一脸秋霜。”

不可捉摸 第8篇

环境质量恶化具有不可恢复和不可逆转的特点。昆明滇池和淮河水质恶化投入巨资, 治理效果不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环保专家叹息, 淮河流域小造纸产值累计不过亿元, 而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却需要数倍的投入, 达到生态功能水标准还要几年的时间。这个事实证明, 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一条死胡同, 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的愚蠢做法。

基于以上特点和原因, 环境管理超前执法, 超前管理很有必要。面对水资源逐渐枯竭, 人类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要量快速加大的严峻形式, 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实现超前管理, 把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限制在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内。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 为超前管理提供思想保障。科学发展观就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来认识发展, 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 注重整体利益, 长远利益, 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的发展观认为, 发展是个系统工程, 有目标、方向、过程、结果。科学发展的方向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 科学发展的目标是符合人民利益的目标, 科学发展的过程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过程, 科学发展的结果是符合人民利益,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结果。那种为谋财而不惜害命, 为个人和局部发展而不惜危害整体, 为眼前发展而不惜危害长远发展的做法是违背科学发展观, 也违背人民利益的, 也是片面强调发展造成的恶果。由于这种思想泛滥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严重阻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位置, 理顺环境管理体制, 为超前管理创造体制保障。

自《环境宣言》开始, 许多国家都把环境保护工作上升为国家职能, 并在宪法里做出规定。我国也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 在宪法里也做出了相应规定。党中央也明确提出, 环境保护是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各地党政要一把手亲自抓牢。但是, 我国环境保护系统的管理体制与行使国家职能, 实现超前管理的目标还不相适应。

为强化环境管理的国家职能, 实现超前管理, 首先应该摆正环境保护工作在国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级别。许多地方为强化公安工作, 由地方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局长, 环境保护部门也可以借鉴这个做法。这样可以提升管理级别, 树立超前管理权威, 对环境保护相关机构能起到有效协调作用。

其次, 环境保护系统要以国家管理为主, 地方积极配合的管理方式。管理权应集中在中央, 集中在部门, 包括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干部配备等问题。这样做的好处能保证环保经费的落实, 保证人员素质, 防止素质低下、机构膨胀、地方领导的不当干预等问题。环境保护工作因为要行使国家的管理职能对地方的盲目发展、片面发展进行制约, 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进行限制。

其三, 环境管理权要相对集中。集中到环保部门来, 防止其它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或地方保护主义与环保部门争权争利, 影响对环境的管理。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 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 为超前管理创造制度保障。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法规,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要实现法大于权的立法目标。在立法过程中要注重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立法原则, 在赋予权利的同时, 明确相应义务, 对不承担义务造成危害的权力人, 应追究相应责任。特别要加强对环境执法权的监督, 要引入公众监督机制环境权为公众所有, 全人类共有, 环境遭到破坏任何人都有追究权。其次, 严格对立法权的监督, 规范立法行为。以防止为部门立法, 为部门争权的现象。再次, 排污收费制度及相关的经济处罚制度要严格、规范、完善, 与立法目的相吻合, 避免各地环境保护方面出现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排污收费的立法目的是用经济手段来促使企业治理污染, 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应该高于治理成本。可实际情况相反, 不少污染企业都在违法排污, 长期以来, 只缴费, 不治理。这些现象的存在, 有地方保护的原因, 也有法律上的缺陷, 应该加以完善。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为超前管理提供基础保障。环境管理要想实现超前管理, 环境监测工作必须做到科学监测, 准确预报。环境监测工作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 是环境管理的前提和依据。环境保护部门每年都应向本级政府呈报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这个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是以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 对本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是国家和各级政府超前管理的依据。可惜, 这项工作有的地方多年前就不搞了, 只是个形式, 没起到科学监测、准确预报、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环保经费紧张, 二是有些地方领导, 只顾眼前利益和眼前政绩而忽视环保工作, 不敢揭露矛盾, 暴露问题。当年淮河流域环保部门如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能及时向同级政府及上级环保部门作出报告, 国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淮河流域水质恶化就不会是今天的面目。现在一些地方的水质污染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特别是南水北调的调水区, 调水后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 水质恶化就会迫在眉睫。为防止水质恶化的悲剧重演, 各地环保部门要重视《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工作, 切实做到科学监测, 准确预报, 为超前管理提供依据。现在有些地方重经济建设, 轻环境保护, 环保部门重收费, 轻管理, 忽视环境监测工作。有些地方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难以合理解决, 所给的编制与国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不相符。有的国家二级站省政府解决了相应的编制问题, 而同级政府长期以来不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解决编制问题, 给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这些站长期以来既担负着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常规监测任务, 也担负着为了地方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任务。由于经费紧张, 长期以来只顾生存和创收, 无力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 这样的情况, 怎能完成科学监测准确预报的任务。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 承担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常规监测任务的站, 应该收归国家统一管理, 包括人员编制、干部配备交流、监测经费等方面。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素质, 为超前管理提供素质保障。

环保工作关系重大, 环保工作者应该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 这是前提。环保工作专业性强, 知识面广要有综合素质, 多样性的人材才能担当起重任。为此, 要把好进人关, 把优秀人才选进来, 保证加强环保系统内部人员的学习, 加强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环境质量恶化具有不可恢复和不可逆转的特点, 根据这一点说明了环境保护超前执法、超前治理的重要性。通过对我国环境管理现状的分析, 说明环境保护超前治理需要的制度、保障和措施。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第9篇

阳江组由艺术家郑国谷、陈再炎、孙庆麟创办于2002年,十几年间凭借一系列充满争议的狂野作品而获得较高的国际声誉。他们的创作源泉来自于三人在阳江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作品的形态则涉及书法、绘画、摄影、录像、综合材料、大型装置、建筑、行为等多个领域。当这个组合刚成立时,他们还是一群背景各异,但有着共同艺术理想的社会青年,吃茶、喝酒、聊天、打牌是他们最通常的生活方式,而他们的艺术方式,则是在这些日常的生活节奏里,捕捉最熟悉而典型的生活细节图像,并用一种最无厘头的方式呈现出来。当郑国谷向我介绍他们的一个巡回项目《饭后书法》时,曾经将创作过程描述为“同一群各式朋友通宵喝酒,并在完全沉醉的前一刻离开酒桌,起身前去用各式饭桌上的现成材料完成书写”,并把这种最后一刻的清醒称为“艺术家的特质”。

这种生活与艺术的无缝衔接充满了张力,而这种张力的无处不在构成了阳江组艺术的基本特征,高于生活、高于书写、甚至高于生活与书写的“底层结合”,本土与国际、抽象与具体、严肃与恶搞,无处不在。阳江组对于书写的兴趣,来自于其成员陈再炎与孙庆麟之间的有趣张力。前者是书法科班出身,而后者毫无书法基础,却有一个不识字却擅长“挥春”(写春联)的匠人伯父。孙庆麟被两位伙伴认为是最具有书写气质的成员,挥洒自如而不拘成法,关键是“敢”,亲近书写而无所敬畏,所以便更好地贴近了书写信息传递的根本功能。美术史家白谦慎先生曾经在《与古为徒与娟娟发屋》中讨论非专业的“平民书法”对于书法发展的改造与由此而来的专业书法的身份标准的问题,而阳江组则彻底地放弃了对于书法的“艺术”属性的迷恋,将其类化为日常化的行为,于是,在同样的琐事中,选择写书法的行为便暗示了某种理由,对一个晨练的老人而言,早起是量个血压更好还是去看书法呢?阳江组的“无厘头”书法被悬在展厅的四周,中间摆开了四张桌子,供参观者在看书法的之前或之后量一下血压,名为《你是去看书法还是量血压》?

阳江组的艺术项目,其基本思路是营造一种刻意制作的仿生活空间,在这种空间中,通过对特定生活细节的演绎、改造、引喻,转化成一种似是而非的艺术品感。这种转化,既保留了部分可识别的艺术品形态,如《鼠牛虎兔龙蛇》中隐含六合彩得奖提示的画轴,也往往会保留一些生活化的复制,如《鸟投雨打芭蕉》的条幅下,在竹林中闲坐品茗的茶座。他们在不同空间中以叠床架屋的方式构建一个“阳江化”的新空间,晦涩、圆滑、似是而非、似曾相识、充满了仪式化的日常细节与戏剧化的组合方式。阳江组通过将其艺术侵入艺术的经典场馆继续了对生活的浸入,从而完成了从生活到艺术的整个轮回。

不可捉摸 第10篇

【拼音】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简拼】kwebk

【近义词】可望不可即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解释】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成语出处】郭沫若《月蚀》:“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们的鼓声透过了几千万重的黑幕,传达到我耳里来了!”

【成语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例子】我们不想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英文翻译】can be looked at but not touched

【产生年代】现代

仇不可记恩不可忘诗歌 第11篇

人活一世,

会遇见不同的人,

会碰上不同的事。

遇事时,

有人为你拔刀相助,

有人对你落井下石;

风光时,

有人为你捧场喝彩,

有人对你暗地使坏。

人活一辈子,仇不可记。

能宽容的.就宽容,容人显大度;

能放下的就放下,放下显气度;

能忘记的就忘记,忘记是智慧。

老话说得好:

冤冤相报何时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

耿耿于怀,只会让心里不舒服;

常常怨恨,只会让生活不快乐。

人活一辈子,恩不可忘。

贫困无助时,肯借钱给你的人;

落后于人时,肯拉你一把的人;

你一无所有,

能够跟着你的女人;

你容颜老去,

能够守着你的男人。

这些都是生命中,

不可多得的人,难能可贵的情!

有一颗感恩的心,

才能让别人靠近,

才能让别人相信。

这一辈子:

要想活得舒心,仇不可记。

越记越烦心,越记越怨恨。

不如赶紧忘记的妙!

要想活得安心,恩不可忘。

忘了良心不安,忘了自己愧疚。

唯生活不可负,且时光不可留散文 第12篇

1、童年或者孤独,却很绚丽

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妈妈当然不在家。妈妈要去找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姥姥也不在家,姥姥要去找妈妈;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当然不在家。孩子要去玩耍,无论大人给孩子多少,唯独自由,孩子总会觉得少。

姥姥先回到家:“哎吆,你快看你们把衣服弄的,跟翻了墨汁似的,快脱下来给你们洗洗,一会儿你妈回来又好该着骂你们了。”

一边换衣服,一边打闹,正乱成一团时,妈妈定会冷不丁地大喝一声:“你瞅瞅你们的衣服都成什么样了,这么大了一点不懂事,把衣服弄成这样,明天还要不要上学?”

爸爸这时候也会踩着点到家说到:“你不让孩子上学,你让他们干啥去,庄稼我看你是没种够”,吆喝完妈妈会比较和颜悦色的看着我们说:“去看书吧。”

我有一套彩色图案的新书,是关于小猪壮壮的,小猪壮壮身体强壮,有个漂亮的家,还有个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兄弟的朋友,他们总一起玩耍。

每页都很崭新,翻开就像到了一个新的房间;每页都有大片粉色的图案,就像瑰丽的梦。壮壮有着丰富的生活,他总是很开心,没人说他,也不常常自己。

他一定不懂孤独滋味,孤独生寒,慢慢性子也会冷漠畏缩;他家也不时时的上映大电影,打闹中,身体长得慢些,勇气退的快些。

2、少年或者单薄,却多计量

因为家离学校近,所以可以满足自己对老师什么时候来的好奇心,早早地跑到学校外,路过的村中人家还没有炊烟起。看老师走来开学校的大门,然后再跑回家吃饭。老师是整个村子最富庶的,手里提着中午留校的干粮总比别的同学的要多些,饼是大张,饭是八分满。

我回到家一般吃的是稀粥,考虑到长身体,我们兄弟都会自觉地多喝几碗。因为总喝粥的缘故,就一定要和老师搞好关系,要不然上课上厕所的想法是定不能实现的。

也为此努力寻求过改变,和总吃饼的老师靠近乎,央求着中午也在学校睡午觉,然后告诉妈妈这是老师的决定,妈妈痛快的答应了,一夜开心地辗转,想着第二天或许也能拿个新新的铁饭盒,里边还有刚出锅的饼,纠结着饼是道上就趁热吃,还是去学校显呗着吃。

结果第二天直到我要出发也没看到饭盒,看妈妈老自在的.样子也不像烙过饼了,没忍住问到:“妈,我今天拿什么饭?”妈妈似乎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说到:“这么近,拿什么饭?饿了回来吃”

吃什么呢,那一定是粥;如果我能上到云彩上,云彩上恰好有滑梯,我一定是没准备好,就被人从云端踢了下来。

连壮壮都有吃的,热乎乎的饼子。我无聊的翻着书,懒散的不想去上学了。“妈,我今天不想去上学了。”

“那你就在家吧,饿了锅里有粥。”

粥粥粥……

我有点抓狂时,老师的声音却传来了,怎么没上学去,我看着老师还没想好怎么解释就被带走了。

3、雨湿的青春,亦是浪漫

我喜欢雨,常常走在雨中,如果我在雨中奔跑,一定是我不开心了;有时候大雨磅礴中却发了汗,还会泪如雨下。

我可以哭,只是不喜欢别人看到我的泪水。我常有类似的思路,所以我常常把自己置于不太理想的境况中,然后我可以不开心,不是因为我要不开心,而是换做谁也开心不起来。

有时候想是不是因为爸妈闹腾的缘故,不好意思看着爸爸阴沉的脸,妈妈哭的不能自已,自己还穷开心,所以要隐匿开心,隐匿到都忘了探寻自己到底还有没有开心这东西。

就像用雨隐藏自己的泪水,就像什么事都漫不经心地做,然后像预期那样没做好。就像把自己长成个大胖子,吃无数个饼;却没有一张可以解救那个留校却没有饼的午后;那个午后我出走了,在外边走了一大中午,我一边走一边想,老师以为我回家了,我妈以为我在学校,我不必被责怪,可我也高兴不起来。

或许不单因为没有饼,还因为从始至终都没有人知道我想要饼的迫切和执着。如果我不把自己吃的这么胖,我简直怀疑我也会像翠姨一样,单薄地带着对一双鞋的渴望,绝望于春景。

总徘徊在内心的大欢喜旁边不动声色是很耗人精神的,这就像任雨淋的自己,因为喜欢的缘故淋着雨,却也因为下雨时心无归处,才会隔着衣服洗澡,心的湿度若雨水浸过的城池,等她放晴,不知要多少春光明媚,或者干净的夏日午后。

4、生活地风晴,不过转眼

不管衣服洗过多少水,捞出来,拧干,然后……衣服就干了。

从不足与谋的小娃,从不谙世事的小人儿,从阴晴写在脸上的小孩,生活加你以调味品慢慢浸熏,总有一天,你的咸淡符合生活这味,你成了。

成了别人眼中的你,而你也不在刻意自己。

下雨有伞就拿一把,打开不打开凭心情。

不用借着看老师什么时候来,去关注起早学习的小伙伴。都在时光里,他用来学习,不妄时光,时光亦不负我,给我以计量。

语文课本不可丢 第13篇

什么是语文?在教学大纲里清楚的写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 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 由于种种原因, 语文实际上不像大纲所说的那样被人们重视, 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学什么?语文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感到茫然, 这主要体现在对待语文课本的态度上, 很多老师认为课本与考试关系不密切而不重视课本, 甚至有的干脆扔掉课本全然不管。果真中学课本不重要, 可丢下不管吗?其实不然, 真要学好语文, 掌握好这门功课, 非但不能不重视它, 而且还要努力吃透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

语文课本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 是学生认识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运用和传播语文的最主要途径。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 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的写作材料, 也给我们提供了精妙的写作方法。可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语文课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偏见, 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同学没有真正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高度来认识语文, 仅仅局限于考试这一目的, 难免会产生“课本太死板、内容不新鲜、讲起来不生动、听起来没兴趣”这样的感觉, 因为考试是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直接考到课本内容, 让人觉得学课本没多大意义, 不值得学。

但是, 一个语文成绩优秀, 文学功底扎实的学生, 他的知识哪一点又不跟教材息息相关呢?从教材中不仅可以学到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知识, 还可以同古今中外名人同呼吸共患难, 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从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 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使自己日益长大成熟起来。这一切, 其他的学科是不可能同时学到的。

更何况, 语文教材并不是真正的与考试无关。其他的不讲, 就作文来说,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 博闻强识, 自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写作水平, 更何况熟读教材中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可为学生节省课外寻找阅读材料的时间。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很多同学, 特别是我们这些广大的农村同学很难做到“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在写作文时, 常苦于“囊中羞涩”, 没有素材, 无话可说。这时, 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 头脑灵活一点, 巧借一下教材, 也能够成就一篇考场佳作。如果我们把初中阶段的180篇课文作为作文材料的话, 那可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库”!这些“材料”, 既可以在内容上“挖掘”它们, 又可以在“形式”上模仿它们;既可以作议论性文章的论据, 又可以作记叙性文章的构思;既可以是“形似”式的克隆, 又可以是“神似”式的摄取。朴实的叙述, 简要的说明;慷慨的议论, 真挚的抒情;精彩的对话描写, 细腻的心理刻画;不经意的细节, 哲理性的故事等等, 在课文中俯拾皆是。学好语文教材, 不但能作出好文章, 而且, 还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有用青年, 课文中的那些名言警句、名人事例可让你受用一辈子!由此看来, 语文课本可丢吗?

既然如此, 可是为什么时常会听到语文课本没什么可学的声音, 看到学生丢开课本的现象呢?当然, 语文教材也不是白玉无瑕、完美无缺, 例如有些文章跟不上时代、有的政治气味太浓、有的深奥难懂等,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而主要原因在于一些语文老师没有充分理解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没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因为他不懂“我们无法改变环境, 就设法改变自己”、“书是死的, 人是活的。活人读死书, 会把书读活;死人读活书, 会把书读死”。“师者传道解惑也”, 传授书中的道理, 讲解学生学习中的疑惑, 是老师的天职。他们凭自己的爱好讲一些不负责任的话, 而没有考虑到“师者, 学之范也”, 自己讲的一句话、做的一件事会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因而, 造成了老师不想教, 学生也不想学的事实。如果丢开了课本, 学生能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材料, 并能从中汲取比语文课本更好、更多的营养也好。然而, 很多同学在丢开课本之后, 又无法找到真正可学的材料, 结果课本丢了, 语文知识也丢了, 一上考场只能瞎蒙, 至于生活中要用到语文时, 也就只好一问三不知了。

现实不可弃,梦想不可无 第14篇

【作文真题】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去年作文将两种做法放在一起比较,其结果差异明显,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非常明晰,那就是“梯子不用请横放”的条幅,与前面“请注意安全”条幅相比,前者将事情“落到了实处”,从而“根本上解决了问题”,究其原因,可从“角度”、“细节”入手。可今年的作文,两个方面的比较就不那么简单了。虽有差异,但不能简单判断谁好谁差。

“千古文章立意高”,这个“高”也透着一个“难”字。怎样找出思维的突破口,去引爆思维,找出核心立意是作文分析的关键。

一、层层追问,拨云见日

我们先来比较这两种情况,看看所给材料包括的要素,这些要素有何差异。前面一种情况,是已经发生的事;后者是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前面对已发生的事,有疑惑,于是进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后面对从未发生的事有梦想,为什么不能这样?前者是疑问,后者是追问,且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句。前者是被动的思考,是现实的逼迫;后者是主动思考,是对未来的预期。从中可以看出这二者的差异是:一个是对现实的思考,一个是对未来的追问。

我们接着分析材料的前种情况。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我们逃避不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中所发生的一切,并对现实中发生的一切进行思考和探究,要问“怎么会这样?”只有对其发生的原因有疑问,就能找出应对的方法,矫正不当的行为。所以对已然的事,我们要学会思考。有了疑惑与思考,就有了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可能。所以这种“疑问”是值得肯定的。

但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现实的层面,我们必须前瞻未来,梦想未来。对个人来说,勇于梦想未来,就有了一个理想,有了一个希冀,就有了前进的目标,若加个“有机会”、“有奋斗”,这个目标实现就有可能。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有一个梦想,就为人民画了一个蓝图,也即有了一个信仰。若人民抓住现有的大好时机,坚持改革开放,为梦想而奋斗,“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而恰恰对未来的思考是我们所缺乏的。

二、立意定位,多维拓展

“比较式”材料作文最忌將两者割裂开来考虑。所以我们要将两者联系起来,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它们。那就是我们“不仅要立足现实思考”,“而且也要思考未来”。我们“虽然要有现实思考”,但我们更要“思考未来”。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但一定要怀揣梦想。从“现实”与“未来”或“梦想”着手,并以递进式、转折式的多向度思考,就基本掌握其核心立意了。围绕这核心立意,可以谈“让梦想照进现实”、“守成与改革创新”,谈“治与防”,谈“被动与主动”等。即使你以后面一种类型去“单边”拟题,但在行文时,也要辩证的论述“前后两种类型”的关系。用递进式或转折式结构,如不仅要重视治,更要重视防;不但要治,而且要防……但不能对两者平均用力,否则文章太过平坦,少了动感,也就少了一点深度。

“大道至简”,其实生活中的道理也就那么几个,但它们都隐在各种形态之中,我们必须条分缕析,拨开云雾,找出真谛。今年的高考题若揭开材料的外衣,好像与“脚踏实地与仰望天空”同出一辙。当然有些小区别,那就是安徽今年的高考题,着重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审作文是应该审生活的。联系现实,我们对发生的事,做了哪些思考?当我们成绩出了滑坡,我们会思考“怎么会这样?”当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朋友却怒而相向,我们会思考人性“怎么会这样?”当一个老人倒在地上,只有人围观,没有人扶起,我们不禁问,“怎么会这样?”当江苏某地自从化工厂迁入,就有了一个“癌症村”,我们不禁要问,“怎么会这样?”……

三、辩证分析、鞭辟入理

人类都是在总结经验中发展的,没有现实的质问,就不可能唤醒良知,杜绝伤害,就可能找不出问题的原因,就不可能有对人类生存质量的改善。所以生活中,我们必须敢于质疑,质疑是社会进步的一剂良方,质疑是人类完善自我的初始动力。

但人类不能停留在质疑后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手忙脚乱之中,人类的发展要有前瞻性,要面向未来,要考虑尚未发生的事。就像人不仅活在有形的现实中,而且还要活在无形的精神世界里。只有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做个辩证的统一,才是一个完整健全的人。所以人类要有梦想,特别要敢于有梦想。没有梦想,人类就如无头苍蝇,嗡嗡着没有方向;没有梦想,人类如贪婪的动物,只顾眼前的风光。灰姑娘正因为有了梦想,就走进白马王子的心房;毛毛虫正因为有了梦想,就长出飞上天空的翅膀;俞敏洪因为有梦想,就有了新东方的辉煌;乔布斯因为有梦想,才有了苹果品牌的新视窗……

按照这种思路,去写“现实思考”的正反两方面,以及“未来和梦想”的正反两方面,应该说学生有话可说,有例可举。不过若只写后面的梦想,而否定前者或不提到前者,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

习近平说过,每个人要“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这样的人生才出彩。现实不可弃,梦想不可无。有梦想,就有创新;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附下水文】

让梦想照进现实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草木摇落露为霜,怎么会这样?水落石出瘦河床,水又流向了何方?

眼前发生的一切,让人沉思,现实存在的事情叫人思量。但我们还应抬起眼光,朝未来张望,因为生活也有“诗与远方”,生活也需要一点梦想。

思考生活,因为生活给我们以启迪。当茅草割破手指时,鲁班想到怎么会这样?于是他发明了锯;当苹果落地时,牛顿想到怎么会这样?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当开水顶起茶壶盖时,瓦特想怎么会这样?于是他发明了蒸汽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将人类文明引向远方。

思考生活,因为生活还不尽人意。当你学习成绩下降时,你不去扪心自问,哪能找到下降的原因?当毒奶粉事件出现时,你不拷问良心,哪能找到解决的根本?当老人倒在街头无人敢扶,当被朋友暗中下毒,当城管表现野蛮,当环境出现恶化,当争端无法消弥……这些足以让人类进行思考而找出根绝的办法。到底是法制的缺失,还是道德的滑坡?是欲望的驱使,还是人性的苍凉?

现实思考推动着现实改进与前行,但我们也要对未来追问,要有梦想。正如一哲人发问:如果没有梦想,人类将会怎样?

若要我回答,我估计人类仍生存在蛮荒时代,没有生活色彩,不能前瞻未来。

因为有梦想的人生才有色彩。人的生存不能只着眼于现实,以单色呈现,也就是说人生必须有一个愿景,有一个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的方向,也就有了生活的动力。《基督山伯爵》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的一切美好就在于等待和希望之中。希望就是梦想,没有了梦想,就没有期盼,没有期盼和等待,也就没有幸福可言。对人类社会有梦想,对中国改革有梦想,对自己前途有梦想。灰姑娘怀揣梦想,最终走进白马王子的心房;毛毛虫怀揣梦想,最终长出飞上天空的翅膀;俞敏洪怀揣梦想,最终走向新东方的辉煌;乔布斯怀揣梦想,最终让苹果品牌有了新视窗………那怕对一个具体且微小的事情有梦想,再难的生活也能闪出一丝光亮。梦若在,心就在。有梦的人生才有可能精彩。

因为有梦想的人生才有未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言:“眼光是用来看未来的。”一览风云际,遐想未来事。若从一颗小芽,看到硕果累累;从一脉水线,看到河水滔滔;从一滴汗水,看见了丰收的喜悦;从一丝慈悲,你看到人性的光辉。那你活得自信而阳光,体恤而坚强。当然你从蝴蝶振动的翅上,看见了风暴的影子;从黑烟升腾的空中,看到了人类的呻吟;从草的枯萎,你看见了黄沙烈烈;从人的贪念,看到了资源的枯竭。那你懂得了善待和预知,珍惜和克制。梦想,其实就是美好的未来的预设与创新。

没有梦想,哪有未来?没有未来,怎能精彩?摇落的霜,未来变成了水珠,折射着七彩阳光;落下的水,未来走过山川,汇入了海洋……

若让梦想照进现实,让现实辉映梦想,那么现实更显绚丽,梦想更为出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不可捉摸】相关文章:

不可轻视06-23

相对不可译07-17

不可避免08-12

朗读不可任性08-31

礼仪不可忽视06-06

不可无耻范文05-17

必不可少07-16

不可控制性06-09

不可忘却的潜伏06-16

有权不可任性范文05-22

上一篇:《丹青引赠曹霸将军》赏析下一篇:瓦工班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