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

2024-07-15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精选8篇)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 第1篇

一、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

1、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①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为6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性;②参照事故类别分类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伤、火灾、高坠、坍塌、冒顶和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置和装置。

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①(《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②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4、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优先顺序,设计时应遵循)①消除②预防③减弱④隔离⑤连锁⑥警告。

5、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①实行机械化、自动化②设置安全装置③增强机械强度④保证电气安全可靠⑤按规定保养和检修机械设备⑥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⑦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6、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类别、内容及编制方法:①根据预案责任主体的性质不同分为企业预案(包括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四部分)和政府预案。②主要内容(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及预防措施、应急响应、后其处置、保障体系、附则、附录)③编制方法(组建编制队伍、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的评审与发布、预案的实施)。

7、预案培训的内容及演练的类型:①内容(报警、疏散、火灾应急培训、不同水平者应急培训)②类型(按演习规模分为:桌面、功能和全面演习三种;按基本内容分为:基础、专业、战术和自选科目训练四种)。

二、安全生产事故调查

1、伤亡事故调查的原则、程序:①原则:逐级上报、分级调查处理②程序:成立事故调查小组、事故的现场处理、物证搜集、事故事实材料搜集、证人材料搜集、现场摄影、事故图绘制、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编写、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2、事故调查组的人员组成、工作程序、任务、责任和权力:①人员:轻伤、重伤事故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肖关人员以及工会组织人员组成;死亡和重大死亡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会同公安、监察行业主管及工会组成;事故调查组人员应当符合: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某一方面的专长、与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②职责: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提出事故处理及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写出事故调查报告。③权力: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3、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①背景信息(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涉及到的人员及其他情况、职工伤亡情况登记表、操作人员及证人、事故应急救援情况。②事故描述(事故发生的顺序,破坏的程度,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事故的类型,事故的性质,承载物或能量。③事故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④事故教训及预防同类事故发生的建议。⑤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⑥事故调查缓慢的成员名单。⑦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4、事故调查取证的主要几个方面:①事故现场处理②事故有关物证收集③事故事实材料收集④事故人证材料收集⑤事故现场摄影、拍照、绘制事故现场图。

四、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1、事故性质的认定:主要包括事故类型分析、事故原因分析、责任分析、事故性质的认定、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2、事故责任划分:①事故责任分类(直接、主要、领导)②事故调查处理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四不放过;公正、公开;分级分类调查处理)。

3、事故教训:总结事故教训要与确定的事故原因和性质为依据:是否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否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前述两项是否执行到位;安全培训教育是否到位;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是否落实有关“三同时”的要求;是否的合理、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等。

4、整改措施:主要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三个方面。

三、安全生产事故分析

1、事故的原因分析:①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②间接原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或没有培训;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无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其他)。

2、事故的致因理论:①事故频发倾向论②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博德、亚当斯、北川彻

三、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③能量意外释放论。

3、事故统计分析:

①伤亡事故的统计范围和内容:范围(国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内容(企业的基本情况、伤亡程度、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直接经济损失)。

②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A、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范围(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包括:人身伤亡后支出的费用——医疗、护理费,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相关工资;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活动资产损失价值。B、间接损失的统计范围(停产、减产损失,工作损失,资源损失,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③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伤亡事故计算公式:经济损失E=直接经济损失(Ed)+间接经济损失(Ei);工作损失价值计算公式(Vw万元):

Vw一起事故损失的工作日企业上年法定工作日DLD企业上年税利M

S 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

固定资产损失价值计算(报废的以固定资产净值减去残值计算,损坏的以修复费用计算);流动资产损失价值计算(原材料按帐面值减去残值计算,成品以企业实际成本减去残值计算);事故处理结案而未能结算的医疗费、歇工工资等采用测算的方法计算;对分期支付的抚恤、补助等费用按审定支出的费用计算,从开始支付日期累计到停发日期;停产减产损失,按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水平时止,计算其损失价值。

④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和程度分级:经济损失评价指标:

千人经济的损失率Rs全年内经济损失企业职工平均人数ES100 百万元产值经济的损失率Rv全年内经济损失企业总产值VE100

经济损失程序分级:一般损失(小于1万元)、较大损失(1—10万元)、重大损失(10—100万元)、特大损失(大于100万元)。

4、伤亡事故的分类:

伤亡事故即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对其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一般用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逐项指标来进行衡量。

①按伤害程度分类:轻伤(损失工作日<105日),重伤(损失工作日>105日),死亡。

②《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的分类: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公路或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的事故;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以上)的事故;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一次死亡50人及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 第2篇

天气越来越热,饮用啤酒消夏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据介绍,每年都有消费者因啤酒瓶爆炸而受伤、致残。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在啤酒消费过程中,要掌握啤酒购买、存贮和饮用过程中的常识,预防啤酒瓶爆炸带来的伤害。

购买时要仔细观察。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啤酒时应注意 酒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标准啤酒瓶瓶底以上2厘米范围内打有专用标记“B”,并标明生产企业的标记、生产日期等标志;还要注意酒瓶是否超过了2年,应选择外观较新的B字瓶;尽量购买塑料箱、纸箱、木箱等包装的啤酒。

存贮时要注意环境。啤酒应保存在避光、低温的地方,以5℃-25℃为宜,尽量避免放在阳台上受阳光照晒或放在厨房里受高温烘烤;不要放在小孩子易接触的地方,同时尽量避开卧室等生活环境。

注意开瓶方式和摆放位置。用牙咬、手拍、筷子撬等不正确的方法开启啤酒瓶,极容易导致酒瓶受损从而发生爆炸;在喝啤酒时不要将啤酒瓶放在餐桌底下,以免被人打翻导致啤酒瓶爆炸。

如果遇到啤酒因自身质量问题发生爆炸,应当尽快与啤酒厂家协商解决,得不到解决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和工商部门投诉。消费者不要擅自处理爆炸过的啤酒瓶,应保留好爆炸的啤酒瓶、购物证明、医疗凭证等有关证据。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二

我国发生频繁的暴雨洪水,主要出现在夏季,其次是春秋季节,冬季出现暴雨的机会很少,这与我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跨高、中、低三个纬度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吹北风,空气干燥,全国大部地区气候干旱;夏季吹南风,空气潮湿,雨季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概括地讲,我国暴雨洪水频繁主要受季风影响,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全年的降水量大部集中在夏季湿润高温时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6至9月份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80%。黄河中下游地区、海河、辽河流域,大部分集中在7、8月,而且往往又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

(2) 季风雨带的季节性位移导致降雨地域的阶段性稳定。夏季风始于5月,由南向北推进,在北进过程中有3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和两次跃进阶段,相应有3个雨季,即华南雨季(南方各省,4月至6月),江淮梅雨季(长江中下游各省,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华北东北雨季(华北及东北各省,7月中下旬至8月),此时季风达到最强盛。9月以后,季风减弱并南撤,雨带也逐渐南退。10月以后,季风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3) 夏秋频繁的台风活动。直接由台风形成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沿海地区和台湾、海南等省。台风在东南沿海登陆后,一般在30。N~35。N附近转向北上,风速逐渐减缓形成低压,若与北方冷空气结合,就可能形成大范围的暴雨洪水,在北方的暴雨洪水中占有很大比重。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三

夏秋季节,特别是夏季,昼长夜短,天气又炎热,容易致人睡眠不足,再加上太阳直晒,很容易使驾驶员疲劳,尤其是闷热的午后,“凝固”的空气使得驾驶员昏昏欲睡,一不留神,就会发生惨剧。因此夏秋季节驾驶员应采取以下方法预防瞌睡。

一、睡眠充足:出车前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不要在自己习惯睡眠的时间开车。

二、劳逸结合:绝对禁止疲劳驾驶(注:交通法规定,驾驶员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个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处以150元的罚款)。连续行车2-3小时后,驾驶员要选择一个安全的停车点下车休息,活动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要因赶路而勉强行车。

三、听听音乐:行车时也可以打开收音机或者插入磁带、CD等,听相声小段或歌曲,调剂一下单调乏味的驾驶。

四、开窗通风:可开窗让外面的冷空气进入车内,来调节精神状态,使头脑清醒,消除驾驶困倦。该法简便有效。

五、预防中暑: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停车休息。行车中感到疲劳,出现打哈欠、手足无力、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停车休息,停车后可用冷水洗洗脸,待身体恢复正常后再继续行车。

六、使用打瞌睡提醒器:驾驶员防瞌睡提醒器是利用电子平衡原理工作的装置。驾驶车辆时,配戴在驾驶员耳朵上,当驾驶员在行车途中产生睡意,头部向前倾斜时,该装置便会发出警报,唤醒驾驶员引起警觉,刺激中枢神经,消除睡意,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四

四川汶川地震波及范围广,影响群众多,为30多年来所罕见。有关专家指出,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预防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等。

记者从甘肃省健康教育所了解到,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环境、饮用水源、食品等遭到严重污染,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发生霍乱、伤寒、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肠道传染病和急性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首先要加强饮用水卫生。一是应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及井的周围30米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对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要派专人看管,并划出一定的水源保护区,禁止在此区域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二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用漂白精片(净水片)消毒缸水、井水,按每50公斤水用1片计量,研碎放入才有效。三是应提倡喝开水或瓶装水,不喝生水。

其次要加强食品卫生。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食品要生熟分开,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所有现场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剩下的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不可食用的食品有: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

第三,要搞好环境卫生。一是管理好人畜粪便。在临时居住地修建和使用临时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露天粪坑要加盖,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家禽家畜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

二是保持居住地及周围环境清洁。禁止在灾民集中居住场所内饲养畜禽;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沟渠;设置垃圾和污水收集点;及时清理垃圾、粪便、动物尸体,并集中进行高温堆肥法处理或集中掩埋,减少蚊蝇孳生地。

三是消灭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灾民居住地、家畜、家禽的棚圈及垃圾和污水收集点定期要喷洒灭蚊虫药物,消灭“四害”等病媒生物,防止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疟疾、黑热病、霍乱、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最后,要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小孩解便也要上厕所;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照顾病人后要及时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和洗脸水等。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五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吴安华教授指出,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预防手足口病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采取足够的个人预防措施,而个人预防须谨记五个要点。

首先,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第二,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婴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第三,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第四,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第五,儿童若出现急性起病、发热、手足臀部皮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预防农机事故保障安全生产 第3篇

1 履行职责, 创造良好治理环境

1.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农机部门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管理

针对一些地方对农机监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了解, 为了争取社会支持, 农机监理部门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 坚持不懈地宣传农机政策法规。通过宣传, 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农机监理工作不是加重农民负担, 而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是国家赋予农机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让农机户明白, 农机入户检审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农机监理部门依法行政, 农机手必须依法自觉遵守。农机安全监督是农机管理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 农机监理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 切实履行职责。

1.2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今年是党和国家支持新疆发展事业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年, 也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 要实现农机安全生产、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意义十分重要。农机管理部门要把抓好全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切实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防范措施。农机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和农机事故的防范工作, 进一步完善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 保证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 把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治理环境。

2 抓好农机安全防范, 制定预防措施

预防农机事故发生可以直接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经济损失, 是提高农机户经济效益的一项最根本的措施。搞好农机事故预防, 首先要针对可预见到的事故隐患采取措施, 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农机事故, 避免农机事故的危害,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农机事故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人、机和环境等因素, 其中, 人是最重要的。要充分发挥农机管理机构的作用, 采取多种预防和治理措施, 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2.1 严格执法是预防农机事故的根本保证

预防农机事故, 必须要根据本辖区农业机械的特点和分布的广泛性、农机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来制定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精心组织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整治工作。根据农业机械的特点和作业的不同季节, 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确保各乡镇、村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和监督管理措施的落实。首先是遵循纠正各种违章、预防事故、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其次, 农机监理人员在农机监理工作中, 必须尽职尽责, 不徇私情,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再次, 农机监理人员应根据自己的职责以及管理范围, 对农业机械驾驶及操作人员实行全面管理。农机执法人员心里时时刻刻都要装着农机法律法规, 加强法规宣传教育, 真正做到人人皆知, 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预防事故, 使农业机械发挥最高效率。

2.2 强化培训,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质量, 是农机驾驶人员获取安全法规知识、机械常识, 掌握驾驶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坚实基础。农机培训部门要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确保学习培训时间,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机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考试工作的管理, 提高考验员的素质, 加大监督力度, 保证培训出高技能的农机操作人员。

2.3 杜绝农机带病作业

在各种农业机械作业前, 要对农机进行安全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排除, 杜绝农机带病作业。作业中要严格按照农机安全操作规程驾驶和操作。作业后, 要对农机及时保养和维护, 使农机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4 加强农机安全工作的检查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加大安全检查力度。要结合农业机械作业和运输的特点, 扩大安全检查范围。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 如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及场院等农机作业区进行认真检查, 还要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查, 做到不留死角。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技术和运行状况的检查和监控。在检查中, 要坚持严惩和说服教育相结合。对于严重违章的, 必须依法追查和处罚。对违章较轻, 知错态度较好的, 给与批评和教育。

2.5 加强农机基础工作的管理

一定要摸清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的数量和牌证管理情况, 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纠正无牌无证、漏查、漏审和违章载人现象, 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6 多方联动, 齐抓共管, 联合开展安全整治工作

大力加强农机事故预防机制的建设。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树立主动意识, 发挥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的平台, 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 主动联合安全生产监督、安全交通管理、保险以及新闻媒体等部门, 共同研究和建立农机事故预防机制。变农机部门单兵作战为多方联动。齐抓共管, 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 形成“政府负责, 农机部门主抓, 相关部门协作, 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继续与公安交警、安监、交通等部门配合检查, 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无牌无证行驶和作业、驾驶 (操作) 人员无证驾驶 (操作) 、拖拉机违法载人等违法违章行为严肃查处, 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3 抓好农机安全教育, 增强农机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历来是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预防农机事故发生的基础工作。抓好农机安全教育, 增强农机安全意识。积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乡村宣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讲解农机安全生产常识, 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 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抵御风险的能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

3.1 搞好农机安全教育工作, 是预防和减少农机违章、农机事故的关键措施

要吸取以往重特大农机事故的惨痛教训, 认真排查农机事故隐患, 切实加强对排查出隐患的整改。每个驾驶员、农机操作人员都应该了解农机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 增强安全意识, 养成遵守农机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培养职业道德, 避免可能危及农机安全的一切行为, 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当地典型事故案例要多分析, 找出发生事故的原因, 以及事故给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使每个人都深知安全要放在第一, 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经济效益。通过广播、电视、板报、图片等直观方式, 对机手和农民进行宣传教育。

3.2 农机安全教育要注意内容、形式和方法, 内容要丰富多样

以身边的实例, 宣传农机安全知识。实践证明, 对于我区农民, 特别是少数民族农民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 单纯地宣传和讲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条文是不行的。有些农民听不进去, 也不愿意听, 收效甚微。因此,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将农村中常出现的机手违法行为, 农机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实例说给农民听。这种法律法规宣传和事故相结合的宣讲方法效果会更明显。通过实例讲解, 机手们听得进去, 记得牢, 使机手明白安全就是生命, 是效益, 安全是致富之本, 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 使机手出门讲安全, 进门报平安, 积极主动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3.3 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村、县活动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开展创建农机安全示范村、县, 是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一种新办法, 效果十分明显。利用农机年度检验, 向机手宣传农机安全知识。在农机 (拖拉机、农具) 的年度检验中, 不仅要严格按《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进行检查, 还要向机手宣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 分析农机事故的原因及提出预防措施。监理员除了按要求检验拖拉机的技术状态, 还要为机手出谋划策, 介绍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使机手一举两得, 既学到农机安全知识, 又学会经营。

3.4 向农村孩子宣传农机交通安全知识

加强对孩子们的道路交通和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意识教育刻不容缓。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一是要与农村学校联系, 定期的给农村学校学生上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安全知识课, 以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二是要说服孩子, 不要搭爬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上学。三是农忙季节, 有的乡村出现未成年人驾驶操作拖拉机和农具进行农田作业的现象, 应引起注意。农机监理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 劝阻农民, 不要让未成年人驾驶农机作业。使农村孩子从小就树立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的意识。在提高孩子安全意识的同时, 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法, 让孩子帮助劝说父母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安全法律法规, 增强农机安全观念。

4 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提高农机监理自身素质

4.1 好的政策法规必须有较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来保证其贯彻实施

要抓好农机监理队伍的管理, 首先就要抓农机监理队伍素质教育, 对监理人员不断进行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教育。通过教育培训, 使农机监理部门和监理执法人员尽快克服和彻底纠正过去长期形成的一些不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简单贯性做法。要求农机监理执法人员熟悉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有关法规, 掌握执法程序和工作规范。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律意识, 工作上严格依法执行, 作风上扎实过硬, 敢于正视困难, 善于化解矛盾。同时还要具备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要爱农村、爱农民、爱农机, 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4.2 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 跟农机监理部门的安全监理有着密切关系

预防和远离生产安全事故 第4篇

2007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506376起,死亡101480人。平均起来每天要发生1387起,死亡278人,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虽然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是绝对数仍然非常高。去年,我省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5557起,死亡4202人,这两项指数还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数。因此,如何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重大任务。今天,围绕预防和远离安全生产事故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共求安全。

一、生产安全事故的危害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是很短暂甚至是瞬间的事情,但其所造成的危害是深刻而长久的,甚至是难以弥补的。其危害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4个方面:

1、对个人而言:健康和生命是追求理想,成就事业的基础,一旦发生事故而导致肢体残损,疾病缠身甚至失去生命,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对个人来说其影响是最直接、最严重的。

2、对家庭而言:个人是家庭的一员,任何人对他的家庭来讲都是唯一的。生产者遭遇安全事故,不但可能使家庭丧失经济支柱,带来沉重的负担,也给家庭成员的感情带来严重的伤害。一个背负沉重债务包袱和残缺的家庭是没有幸福可言的。

3、对企业而言:发生事故则预示着面临巨大的损失,影响生产,损害声誉,严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关闭,相关负责人甚至还要面临法律的惩罚。举个例子:2007年5月5日,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克城镇蒲邓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8人死亡,2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83.44万元。事后,该矿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矿长郝英杰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680万元,同时,相关部门依法没收了该矿非法生产销售煤炭所得1314.5万元,并处以违法所得2倍罚款2629万元,两项共计3943.5万元,并依法吊销了该矿相关证照、实施关闭。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企业发生事故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特别对于那些重特大事故,很多企业本身根本无法承受。

4、对社会而言:事故的发生容易导致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激发矛盾和冲突。一个事故频发的社会,必定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

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强调发展固然没错,但很多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落后,甚至有些企业无视法律法规,为了追求利润,不顾职工生命安全,违法违规生产,导致事故的频频发生。

二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不到位。部分监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对于一些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不及时,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难度大,处罚过轻。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安全生产监管职能弱化,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也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使监督检查不到位。例如:2007年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2007年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8.13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这两起事故有个共同的特点,其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力,严重失职。应当说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

三是不少员工缺乏安全培训,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很多生产企业的一线员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再加上企业没有组织他们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缺乏相应的应急技巧,难以自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四是我国现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法制经济,但是目前国内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安全生产立法显得滞后,国家现行的相关安全法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制约作用十分有限,对那些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业主缺乏震慑力。因而我国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只能是一种企业的自律行为,其安全管理效果因企业素质特别是经营者的素质不同有着巨大差别,这是当前各类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预防和远离生产安全事故

(一)突出重点抓教育总结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说人为因素占了很大成分,真正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所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不多。而所谓的“人”主要是指领导干部、生产管理者和职工。因此,我们要把安全生产教育作为预防和减少事故的重点来抓。

首先,作为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连,而且与自己的利益也紧密相连,因为一旦出了安全生产事故,领导将被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将受到严厉处分,自己的前途也随之毁于一旦,人生价值的体现也将受到影响。

其次,作为生产者要做到能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克服侥幸心理,自觉加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排除安全生产的隐患,防患于未然。

三是要让从业人员和群众真正了解所在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危险因素,树立起“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关键时还要有对不安全的生产环境说“不”的气概。

(二)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监管,树立安全监督意识

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要搞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真正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一方面要督促企业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安全隐患坚决做到原因清、责任明、整改到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监控职工安全生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设备的更新,要监督企业对日常的作业程序、操作规程进行深入检查和修订,并要求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防止任由员工按“老经验”“老方法”盲目操作,从而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同时,还要强化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根本靠法制。要加强安全执法工作,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彻底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酿成重特大事故的,要依法严惩,以儆效尤。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这些法律、规章、制度都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接受国家法令的约束和监督。作为企业,应当强化遵章守法意识,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作为政府的安全监管部门更应当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加强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应当说,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党政及职能部门、企业、从业人员和广大群众的通力合作、协同作战、整体联动才能抓好。今年是国务院安委会确定的“隐患治理年”,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治理隐患,防范事故”,根据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对此,我们要从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责任、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全面排查,深入治理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隐患,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让“安全”这个永恒的主题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

预防交通事故知识讲座 第5篇

1.乘坐公共车辆,应该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注意交通安全。候车时,应依次排队,站在道路边或站台上等候,不应拥挤在车行道上,更不准站在道路中间拦车。上车时,应等汽车靠站停稳,先让车上的乘客下完车,再按次序上车,不能争先恐后。上车后,应主动买票,主动让座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或怀抱婴儿的乘客。车辆行驶时,要拉住扶手,头、手不能伸出车窗外,以免被来往车辆碰擦。下车时,要依次而行,不要硬推硬挤。下车后,应随即走上人行道。需要横过车行道的,应从人行道内通过;千万不能在车前车尾急穿,这样很不安全。

2.横过道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这是行人享有“先行权”的安全地带。在没划有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道路,要特别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避让车辆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看左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才走入车行道;再看右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时就可以安全横过道路了。

3.怎样认识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指挥车辆的红、黄、绿三色信号灯,设置在交*路口显眼的地方,叫做车辆交通指挥灯;另一种是用于指挥行人横过马路的红、绿两色信号灯,设置在人行横道的两端,叫做人行横道灯。我国交通法规也对交通指挥信号灯做出了规定:(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2)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3)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4)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5)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通行。

4.骑自行车安全知识

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是世界上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但是,自行车结构简单、一碰就倒、稳定性差,因此它是交通工具中的弱者。在交通伤亡事故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受伤人数居第一,伤亡人数居第二。在我国,少年儿童年满 12周岁,方能在道路上起自行车,并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慢车道上骑车。

5.乘坐公共汽车应该注意什么?(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五)煤矿顶板事故及预防知识 第6篇

煤矿顶板事故及预防知识

顶板事故是指在地下采掘过程中,由于围岩破坏、支护失效而引起顶帮垮塌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中止生产的事故。

一、矿井顶板概述

1.矿井顶板类型

矿井煤层顶底板岩层一般由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黏土岩或石灰岩等组成。按顶板与煤层相对位置及垮落难易程度,可将煤层顶板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

2.顶板支护方式

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支护形式按结构分,有单体支柱和由柱及梁组成的支架(棚子);按材料分,有金属支架和木支架;按工作原理分,有摩擦式金属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及液压支架。

3.采空区顶板控制方法

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顶板悬露面积不断增加,工作面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使采煤工作面正常生产,必须对采空区悬露的顶板及时处理。采空区的顶板处理方法,主要根据顶板岩层性质、岩层厚度和开采煤层的厚度等因素选择。我国大部分矿区采用全部垮落法,少数采用缓慢下沉法及煤柱支撑法。

(1)全部垮落法。主要适用于松软、容易垮落的顶板,近来又应用到坚硬顶板中。

(2)缓慢下沉法。这种方法利用塑性顶板弯曲下沉直至与底板接触来维护采空区顶板,适用于薄煤层,尤其是具有底鼓性质的底板更为适宜。

(3)煤柱支撑法。这种方法是每当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留下适当宽度的煤柱来支撑顶板或切断顶板,在煤柱的另一侧重新开切眼进行回采。煤柱的宽度和间距根据顶板岩性和煤质的软硬程度来确定。

二、顶板事故的分类及常见发生地点

煤矿顶板事故按常见发生地点分类如下:

顶板事故分为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分为掘进头、巷道交岔点和换支架处。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冒顶。局部冒顶分为煤壁附近、上下出口、放顶线附近和地质构造带附近。大冒顶分为采空区和采煤工作面附近。

1.大冒顶事故

所谓大冒顶事故,就是指相对局部冒顶而言,灾害面积较大的冒顶事故。在采煤工作面开始推进后,随着采空区的不断扩大,工作面和采空区上方的老顶矿山压力也不断增大,并开始显现,即常见的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如果这时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采空区顶板悬露面积过大,没有强制放顶等)或采取的措施不当(如工作面支架支撑力过小),都会引发大面积冒顶事故。

大冒顶有以下易发地点:

(1)顶板坚硬且采空区顶板悬露面积过大,没垮落的采煤工作面。

(2)地质构造带附近。当采煤工作面遇到地质构造带,顶板失去了原有的塑性和完整性造成大块岩体下滑、垮落。

(3)局部冒顶附近。

(4)顶板淋水附近。由于顶板含水,硬度下降,裂隙张开,顶板完整性被破坏。

2.局部冒顶事故

局部冒顶事故通常是由于顶板破碎断裂(垮塌)而导致支护失效或没有支护(空顶)所引起的。在采煤过程中发生冒顶的主要原因是顶板破碎没有及时支护,或及时支护但质量不合格;在回柱过程中发生冒顶的主要原因是回柱操作方式及顺序不合理。

局部冒顶主要发生在以下地点:

(1)地质构造带附近。地质构造带如向斜、背斜轴部,褶曲轴部,顶板岩石破碎带及断层附近容易发生局部冒顶。

(2)上下出口附近。工作面上下出口的控顶范围比较大,随工作面移动需拆除巷道支架,并重新架设,由于支架的初撑力较小,在采动的影响下,使直接顶下沉、松动、破坏,容易发生冒落造成局部冒顶。

(3)煤壁附近。工作面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一是由于采动、爆破后,顶板容易形成各种劈裂,造成游离岩块或遇破碎顶板,支护不及时而发生局部冒顶;二是在炮采工作面,因炮眼角度、装药量不当,崩倒支架发生局部冒顶;三是老顶来压,因煤壁片帮形成局部无支护而发生局部冒顶。

(4)放顶线附近。当回撤压力大的支柱时,往往柱子一倒顶板就冒落,再由于断层、层理等切割形成的较大游离岩块,会因回柱而回转冒落,推倒工作面支架,造成局部冒顶,如图5—1所示。同样,在金属网下回柱放顶时,若网上有大块游离岩块,也会因回柱而推垮支架,造成局部冒顶。

图5—1 顶板中游离岩块回转推倒支架

三、发生顶板事故的预兆 1.大冒顶的主要预兆 1)顶板的预兆

(1)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有时发出闷雷声,这是由于顶板断裂造成的。在顶板突然来压和工作面总支撑力较低时,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会突然增加,顶板沿煤帮方向会出现裂隙,原有裂隙张大,甚至产生台阶下沉,如图5—2所示。

图5—2 工作面台阶下沉

(2)顶板大面积来压时,在破碎顶板处连续掉碴,岩粉末下落,岩尘飞扬。如完整顶板有抓顶煤时,煤和顶板离层脱落。

(3)在伪顶和假顶下,有大量的煤屑和碎矸石下落卷起尘雾。

(4)当顶板比较坚硬时或初次放顶后,采空区内的顶板有时较大面积不垮落。为了预报 采空区顶板活动情况,在采空区沿倾斜方向每隔20至30米留一根木顶柱,砍去2/3缺口,作为信号柱,如图5—3所示。当顶板来压时,信号柱被压弯折断,发出响声。

图5—3 信号柱

2)煤帮的预兆

(1)由于冒顶前顶板压力增大,工作面及周围巷道煤帮受压增高,造成煤质变酥,片帮增多。

(2)在工作中使用电钻打眼比平时省力。

(3)采煤机工作用电负荷减少等。

3)支架的预兆

(1)使用木支架时,支架大量被压坏或折断,并发出响声;使用金属支柱时,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听见支柱受压后发出的声音。

(2)当顶板压力继续增加时,活柱迅速下缩,连续发出“咯咯”的声音;若工作面留有底煤或顶板较软、破碎时,支架有插底及钻顶现象。

(3)工作面使用铰接顶梁时,在顶板冲击压力的作用下,有“飞楔”现象,即楔子被挤出或弹出。

4)瓦斯及淋水的预兆

在含瓦斯煤层,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加。

2.局部冒顶的预兆

(1)响声。木支柱发生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降(或下缩),也发出很大的声响;有时还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时的闷雷声。

(2)掉碴。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现象增加,继而出现顶板掉碴现象,掉碴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煤壁片帮。冒顶前片帮煤比平时增多。

(4)裂缝。当顶板裂缝加宽加深时,就有可能发生冒顶。

(5)漏顶。因背顶不严或支架不牢出现的漏顶现象,如不能及时处理,当顶板岩石继续冒落时,就会出现没有声响信号的大冒顶。

(6)顶板出现离层。顶板快要冒落时,常出现顶板离层现象,要用敲帮问顶的办法判断,即操作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长钢杆先捅掉破碎的煤和岩石后,再用斧、镐或钢杆敲打顶板,如果声音清脆,则表明顶板完好;如果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离层。当离层很厚时,则不好辨认,这时要用震动问顶法,用左手按住顶板,右手用工具敲击,如果左手感到轻微震动,则顶板发生离层,要立即加强支护。

(7)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有淋水的工作面,淋水量有明显的增加。

四、防治顶板事故的主要措施

(一)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1)巷道尽可能布置在稳定的煤岩中。

(2)根据掘进巷道(煤)岩石性质,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

(3)掘进头有空顶区和破碎带,严禁空顶作业,紧跟掘进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并且必须背严接顶。需要时,一是应挂网,防止漏空;二是用拉条等将支架连成一体,防止推垮。

(4)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作业规程及操作规程的要求,支架质量及支护形式要合理。

(5)炮眼布置和装药量要合理,以防爆破崩倒支架。

(6)采用锚杆支护时,要合理确定锚杆的深度及密度,必要时采用锚喷网联合支护。

(二)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1.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1)地质构造带附近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

(1)断层,向斜、背斜轴部,如果工作面与构造带轴线部平行应斜交通过。

(2)断层两侧加木垛,并尽可能迎着岩块可能下滑方向支架戗棚或戗柱。

(3)加强破碎带的支护。

2)上下出口附近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

(1)工作面上下出口处要架设特种支架。

(2)支架必须稳定性高、支撑力足够,以防老顶来压时摧垮支架。

3)煤壁附近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工作面落煤后采用前探支架式贴帮点柱及时支护。

(2)工作面的支护形式要和顶板岩性相适应,如松软、破碎顶板应采用支架并用背板背实,采用或自移式支架。

(3)对于炮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明确炮眼距顶板的最小距离及同支架错开的间距,以及最大的装药量和一次爆破量,防止崩倒支架,造成过太空顶及空距。

(4)严禁空顶作业。

4)放顶线附近局部冒顶的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作业规程,采用正确的回柱方法,尽量避免顶板压力集中在个别支柱上。

(2)在单体金属支柱工作面,应在大块岩石范围采用木支柱替换单体金属支柱,待大块岩石全部处于放顶线以外,再开始回柱。

2.大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工作面大冒顶可分为推垮型、压垮型、漏垮型3种。

1)推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推垮型冒顶按顶板性质又分为冲击推垮型冒顶和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

(1)冲击推垮型冒顶指当煤层顶板离层后,老顶岩层断裂砸在已离层了的煤层顶板岩石上,导致的推垮型冒顶,如图5—4所示。

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进行顶扳动态监测,发现顶板离层,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②提高支护质量,增强稳定性及水平抵抗力。

③工作面支护要及时,提高支架的刚度初撑力,防止煤层顶板离层。

图5—4 冲击推垮型冒顶

(2)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是指煤层顶板由下软上硬不同岩性的岩层间夹有煤线或薄层软岩层,且下部软岩的厚度一般大于0.5米,小于采高。复合顶板由于夹有薄层软岩或煤线,当工作面支护质量不合格时,容易发生离层,此时如遇地质构造或人为破坏顶板的完整性,就可能出现独立的岩块,造成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事故,如图5—5所示。

图5—5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

由于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前没有大冒顶所具有的明显预兆及特征,且在任何工序中都可能发生。因此,要严格支架质量验收,有条件的煤矿应使用液压支架进行支护,并对复合顶板进行动态监测。

一般的预防措施有:

①尽可能控制采高,使软岩层冒落后接近硬顶。

②采掘工作不要破坏复合顶板。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应用伪俯斜工作面。

③架设戗柱、戗栅应迎着岩体的可能移动方向支设。

2)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当煤层上面的老顶为坚硬岩石时,老顶来压后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突出,特别是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或老顶断裂台阶下沉过程中,如果工作面支架质量不合格,强度不够,就会发生压垮型冒顶事故,如图5—6所示。

图5—6 压垮型冒顶

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有:

(1)当工作面发现有大冒顶明显预兆时,必须采取措施如加强支护,停产观察等。

(2)有条件的矿井,应建立矿压观测和顶板动态监测系统,为工作面支护提供依据。

(3)当煤层上部为坚硬岩层,且不易垮落时,要采用强制放顶,或向顶板高压注水,使其强度降低而自然垮落。

(4)在老顶初次来压期间,加大工作面控顶距。

(5)工作面来压明显,出现下沉台阶时,要采用特种支护形式(如木垛、密集支架)加强支护。用木柱替代该范围的金属支柱,等下沉范围岩石全部处于采空区后,再回柱放顶。

3)漏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漏垮型冒顶没有大冒顶发生时的明显预兆。工作面直接顶非常破碎,煤层倾角较大,工作面支护系统中发生局部漏顶,局部直接顶全部漏空,造成支架失稳而发生漏垮型事故,如图5—7所示。

图5—7 漏垮型冒顶

漏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有:

(1)严禁爆破、移刮板输送机等工序弄倒支架,影响直接顶,防止直接顶出现局部冒顶。

(2)爆破后,支护工作要及时,顶板必须背严背实。

(3)支护质量必须合格,且支架有足够的支撑力。

五、冲击地压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冲击地压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由于变形能的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常伴有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震动,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1.冲击地压发生机理

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重要理论包括强度理论、刚度理论、能量理论、冲击倾向理论、“三准则”和变形系统失稳理论、弹塑脆性流变理论等。虽然各种理论侧重点不同,但有两个基本条件取得了共识:一是冲击地压是“矿体一围岩”系统平衡状态失稳破坏的结果;二是冲击地压多发生在采掘活动形成的应力集中区,当压力增加超过极限应力,并引起变形速度超过一定极限时即发生冲击地压。

2.冲击地压易发生位置

(1)发生冲击地压的煤层,一般为脆性、硬度较高且干燥的煤层,顶板都十分坚硬、完整,大面积不冒落,伪顶与直接顶较薄甚至没有。

(2)在地质构造的向斜轴部、断层附近、煤厚或倾角发生突变地点,是冲击地压发生频繁的位置。

(3)两侧或三侧临空的半岛或孤岛形煤柱或岩柱附近易发生冲击地压。

(4)上层煤回采边界影响带内易发生冲击地压,在承压区内掘进巷道易引起冲击地压。

3.冲击地压的特点

(1)一般没有明显的预兆,难以事先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冲击强度。

(2)发生过程短暂,发生前顶板岩层活动加剧,支撑物产生变形,顶板或煤壁伴随巨大 声响和强烈震动。

(3)发生形式复杂多样,有煤层冲击,也有顶底板冲击和岩爆,多种条件下都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4)破坏性很大,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下沉或底鼓,支架折损、巷道堵塞,有时出现人员伤亡。

4.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

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分为预测预报、防范措施和解危措施。

1)预测预报

预测预报措施除了经验类比法外,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1)以钻屑法为主的局部探测法,包括煤岩体变形观测法、流动地音法、煤岩体应力测量法及岩心“饼化”法等。

(2)系统监测法,包括地音系统监测法、微震系统监测法及其他地球物理方法等。

2)防范措施

(1)开采保护层。多煤层开采时,可以通过首先开采无冲击危险或冲击危险小的煤层作为保护层的方法,来降低潜在危险层的应力。

(2)尽量少留煤柱和避免孤岛开采。优化井田和采区设计,尽量避免形成应力集中的煤柱和孤岛。

(3)合理的巷道布置。巷道布置尽量将主要巷道和硐室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断面掘进,尽可能避免巷道多处交岔。

(4)合理的顶板控制方法。煤层有冲击倾向时,尽量采用长壁式开采或全部陷落法控制顶板。

(5)优化开采程序。当遇有断层和采空区时,尽量采用由断层或采空区开始回采的顺序。避免相向开采。回采线尽量呈直线,且有规律地按正确的开采速度推进,一般推进速度不宜过大。

(6)煤层预注水,以降低煤体的弹性和强度。

(7)顶板预注水,降低顶板的强度和弹性,消除或降低冲击危害。

3)解危措施

(1)卸载钻孔。通过在煤层钻大直径的钻孔,使煤体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峰值向煤体深部转移。

(2)卸载爆破。在高应力区进行钻孔爆破,改变支撑压力带的形状和减小峰值。

(3)诱发爆破。通过爆破人为地诱发冲击地压的发生,以避免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失。

(4)煤层高压注水。在工作面前方用高压水注入煤体,使煤体结构破坏,从而降低承载能力和压力。

六、顶板事故的紧急处理及安全注意事项

矿值班及相关科队人员对顶板冒落危险的处理有绝对处置权,必要时可停止生产,调集必要的人力、物力进行处理,可以先处理后汇报,相关人员须五条件配合。

1.防止顶板事故扩大的应急处理措施

(1)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全力控制冒顶区域两侧巷道,使其冒顶波及长度不再扩大。

(2)在冒顶外围支护稳定的情况下,分不同情况采取如下办法:

①当冒落顶部稳定的情况下,采取打木垛接顶的方式。

②当冒落区域围岩破碎、冒落较高的情况下直接向冒落区打排杆,实施撞楔法,隔断顶部冒落体。

③当冒落区域破碎,在比较技术、经济、安全因素后,可考虑改道。

(3)尽快组织恢复通风网路,尽最大可能保持冒顶区通风和对风流的调整。在积极组织处理冒顶的同时,要充分预见冒顶区给通风工作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应急方案。

2.发生顶板事故的紧急避灾和安全注意事项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当发现冒顶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顶板冒落时,要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应靠煤帮贴身站立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伤人;如靠近木垛时,也可撤至木垛处避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冒顶对人员的伤害是砸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如被困地点有电话,遭险人员应立即电话汇报情况。否则,遇险人员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不要敲打对自己有威胁的支架、物料和岩块)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救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4)遇险人员要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要听从班组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的指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被煤矸、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忌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的扩大。未受伤和受轻伤人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设法营救被掩埋人员,并尽可能脱离险区或转移到较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矿工互救时,应暂停向冒落区附近的机电设备供电,以防止抢救时人员触电。

营救被埋压矿工时,营救矿工要首先检查和维护好冒落点及其附近的安全,以保障营救人员在救灾时的安全,并有畅通、安全的退路。

冒落范围不大时,如果遇险人员被大矸石压住,可用液压千斤顶等工具把大块岩石支起,再将遇险人员救出,切忌生拉硬拽。

如果顶板沿煤壁冒落,矸石块度比较破碎,遇险人员又靠近煤壁位置时,可沿煤壁由冒落区从外向里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靠冒落区的一帮必须用木板背好,防止漏矸石),边支护边掏洞,直到把遇险人员救出。

如遇险人员位置靠近放顶区,可沿放顶区由外向里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木板背帮背顶;或用撞楔法,在撞楔保护下边支护边掏洞,把遇险人员救出。

分层开采的工作面发生冒顶,底板是煤层,遇险人员的位置在金属网或荆条假顶下面时,可沿底板煤层掏小洞,边支护边掏洞,接近遇险者后将其救出。

如果底板是岩石,遇险者位置在金属网或荆条假顶下面时,可沿煤壁掏小洞接近遇险人员,然后再视现场情况采取措施(如用风镐在底板中掏小洞等)到达遇险人员处将其救出。

如果工作面上下出口同时冒落,或工作面中部冒落范围很大,把人堵在中间,采用掏小洞和撞楔法处理时间长、不安全时,可采用沿煤层重开开切眼的方法处理和救人。

5)被隔堵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

(1)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坚信领导和同志们一定会积极进行抢救。应迅速组织起来,听从灾区中班组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有计划地使用饮水、食物和矿灯等,做好较长时间避灾的准备。

(2)如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遇险人员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否则,应采用敲击钢轨、管道和岩石等方法,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并每隔一定时间敲击一次,不间断地发出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3)维护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架,并经常派人检查,以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保障被堵人员避灾时的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及其预防 第7篇

安全生产事故及其预防

预防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这里给大家介绍关于事故分类与预防,欢迎大家关注、评论及转发!!1、机械伤害分为绞伤、物体打击、压伤、砸伤、挤伤、烫伤、刺割伤等类型。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有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的因素。要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工伤事故,不仅机械设备本身要符合安全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操作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循最基本的安全守则:1)、工作前要按规定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要穿好紧身工作服,袖口束紧,长发要盘入工作帽内,操作旋转设备时不得戴手套。2)、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而且要空车运转一下,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行。3)、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也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对坚固的物件看看是否由于振动而松动,以便重新坚固。4)、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行,千万不能凑合使用,以防出事故。5)、机械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绝不能将其拆掉不使用。6)、机械设备作用的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零件等一定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7)、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也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如必须进行时,则应首先关停机械设备。8)、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以防发生问题时无人处置。9)、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打扫好机械设备的卫生。2、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能量造成的事故。发生触电事故主要原因是:(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2)违反安全操作规程,(3)电气线路不合格,(4)管理不妥善。为了更好地预防触电事故,我们应该了解触电事故的种类、方式与规律。1)、电击。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击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电击;后者是触击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所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按照人体触电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2)、电伤。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伤、烧四肢及其他部位。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要正确应用防触电安全技术:绝缘、屏护、间距可有效预防直接接触电击,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同时,广大员工应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不得随意私拉、私接电线、架设临时线路,确因工作需要,要按电气临时线审批制度执行;一旦发生触电或电气火灾事故,必须快速、正确地实施救护或灭火,并配合事故调查组的工作;电气设备不得带故障运行,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视为有电,不得盲目触及;对挂有“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止步、高压危险”等标示牌,非有关人员不得移动。3、火灾爆炸事故,由于行业的性质、引起事故的条件等因素不同,其类型也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吸烟引起的事故;2)、在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4)、静电引起的事故。5)、由于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而引起的事故。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这方面常见的事故有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引起的自燃等。7)、雷击引起的事故。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如果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时,都会发生事故。引发火灾也就是燃烧的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三者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因此只要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燃烧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量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因此只要采取措施避免爆炸品或爆炸混合物与起爆物能量中的任何一方,就不会发生爆炸。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基本知识 第8篇

在2010年7月16日18时的时候, 辽宁省大连市新港周边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 造成原油大量损失, 同时引发了火灾的发生。毫无疑问,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给中石油带来了损失, 大火无情, 被燃烧掉的原油价值已经很难估算, 而事故给大连市海洋环境、渔业、旅游业带来的影响更难以估算。损失是惨重的, 教训是深刻的。

事故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锁链:初始原因 (卸载原油的含硫较高) →间接原因 (原油接卸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直接原因 (原油的含硫较高、加入脱硫剂) →事故 (管线爆炸着火) →伤害 (设备损坏、原油泄漏、污染环境) , 只要这一系列和一连串事件中有一件不发生, 事故就会戛然而止。

据事故特性的研究分析, 事故的发生有必然的因果性, 也有一定的随机性, 更有潜伏的特性。

事故的因果性表明事故是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对事故进行深度的调查与分析时, 首先要做到的是弄清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 寻找到造成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对症下药, 为今后此类事故的发生做好预防工作。

事故的随机性指的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都是偶然的。同样, 这样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防止事故的发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从表面层次上来讲, 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是事故发生之前有一段潜伏期。掌握了事故潜伏期对有效预防事故起到关键作用。在事故发生之前, 人、机以及环境系统这三个所处的状态是十分不稳定的, 这也就意味着该系统存在着许多的隐患, 同时也就说明具有危险性。一旦这时有一个可触发因素发生, 就会造成不可想象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企业当中, 这些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发生事故,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员工出现麻痹大意, 也就是对事故的潜伏性产生了忽视, 这是属于安全生产中的思想隐患, 是属于可以克服的。

事故的发生规律告诉我们, 一切事故皆可预防, 一切事故皆可避免。海因法则同样告诉我们,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 必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 以及1000处事故隐患。说明事故是有征兆的、有苗头的, 而且前期主要表现为隐患, 那么我们就可以去发现隐患, 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而达到预防和避免事故的目的。从过去发生事故的教训看, 所有发生了的事故都是有明确的原因的, 是可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的。

如果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度的解剖, 就会发现在最终都会总结道管理层次的原因上去。通对系统的风险进行具体的分析就会发现, 无论是工艺还是工作安全方面, 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用可以控制的措施, 避免事故的发生。并且, 在一般情况下安全事故在发生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 我们可以对安全事故发生的预兆进行总结, 并且通过这些经验对其事故发生的过程进行控制以及应急处置, 从而有效的避免事故发生。

发生事故原因分析一般从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个方面分析。直接原因有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有管理不到位或失误。

以石化管道企业为例分析一般情况下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以及间接原因。

2 直接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分类不安全状态分类不安全状态常见的状态主要表现为:

机械物质中不安全状态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中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比如说无防护、无防护罩、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绝缘不良、局部通风、电气未接地、无消音系统、噪声等。

如果对其防护不当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比如说是将防护罩安置在不当的位置或者是防护装置调整不当、防爆装置不当以及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等。

设备、工具以及附件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比如设备设计不当、附件和工具结构不合理。

设备强度不够如机械强度、绝缘强度不够、起吊生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使用存在缺陷的设备, 导致机器在不正常的状态下持续工作。

对于超期或者是存在隐患的设备没有进行定期的维修以及护理。

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

施工环境的不安全。在进行施工的场地中经常存在着施工光线不充足或者是烟尘在施工场地中弥漫, 甚至有的地方存在通风不良以及通风系统效率低、最后造成了可燃气体浓度超过安全极限;

作业场地杂乱或环境受限。如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无“安全通道”或通道杂乱。

人为施工行为的没有按照标准来执行, 有的施工行为甚至是对安全和警告进行忽视。对于禁动以及关停的机器进行违章的操作和移动;在对机器进行开动或者是关停的时候没有给出相应的信号;在将机器进行关停的时候没有锁死, 造成了机器自身出现意动, 有的甚至是忘记关闭机器;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

冒险场所、冒险行为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冒险进入涵洞;未经安全人员、监护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易燃易爆场所明火等。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冒险行为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 忽视其作用。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不安全的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的服装;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3 安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在施工中施工设计以及施工设备存在隐患。这些隐患就包括建筑物、仪器仪表、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同时施工的方式以及施工材料的选择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在施工中的施工人员大多都是农民工, 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安全意识极为缺乏有的工作人员对安全施工技术甚至没有一点的了解。

施工单位中的劳动组织极为不合理。

(1) 对于施工现场缺乏专业的指导或者是进行错误的指导。

(2) 施工单位没有完善、健全的安全操作体制。

(3) 对于安全事故防范没有进行采取专业认真的措施, 导致了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改进不彻底。

4 预防事故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顺序和原则

对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彻底的了解和分析, 并且针对其根本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才能够在对大成都上避免事故的发生。而这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充分利用的相关的安全技术来减少甚至大消除安全事故的隐患。

4.1 安全技术措施的等级顺序

在进行安全施工事故进行防范中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预防事故发生最直接的与最根本解决对策。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设备的本身是具有本质安全性能, 也就不会出现事故和危害。当出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消除病害时, 就要采用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在施工的过程中为施工设备设计出一种甚至是多种的安全防护设备, 从而做到在最大限度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在采用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消除病害的的时候, 施工人员同时还可以采用检测报警装置与警示标志等方式, 向施工人员进行提醒与警告, 在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的时候方便及时的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或者是以最快的速度撤离事故现场。如果在进行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后仍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避免事故发生时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采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措施来减弱危害程度。

4.2 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在无法彻底消除、预防以及减弱危险危害情况下, 应当彻底的将施工作业人员与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 同时在施工现场储备大量的保护设备。比如说是遥控作业、隔离操作室、安全罩、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需要的自救装置。当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造成了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了一定的危险程度时, 应当通过联锁装置对其进行终止。在一些容易发生故障或者是存在危险性较大的地方, 应当在施工场地中配置醒目的安全色以及安全标志, 在必要的情况下, 配备声、光或声光组合的危险报警装置。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或者是无法进行消除的时候, 可采取有效预防性技术措施来危险发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防。比如使用安全绳、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等。警告联锁隔离减弱预防对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在最大程度上根本上对危害因素进行消除。例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或者是采用无害物质来替代危害物质, 从而有效的实现作业的自动化, 比如遥控技术。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原则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原则) 。

根据预防事故原则, 可以采取以下集中颇为有效的基本控制危险有害因素对策。

(1) 对施工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的改进, 在对大程度上实现作业的自动化与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不仅仅是改进生产的重要手段, 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技术难题重要手段。

(2) 设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

(3) 电气使用安全方法。对电气设备进行安全认证、设置备用电源、防触电、电气防火防爆以及防静电措施。

(4) 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以及维修检测。使其保证良好的状态, 从而将其使用寿命进行明显的延长, 最终达到预防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5) 工作地点布置与整洁。布置:按照人机工程学要求有最合适的操作位置, 保持通道畅通, 保持安全距离等。整洁:如清除废屑、堆放整齐、修复损坏的地面等。

(6) 个人防护用品。选用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有检验、维护、修理措施。

5 常用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5.1 对危害源进行消除

有效的消除在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源, 从根本对事故的发生进行防止。但是从根本上对危险源进行彻底的消除。因此, 人们在对危险源进行消除的时候, 往往会对一些危险性大的危险源进行首要的消除。再对危险源进行消除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工具、技术、设备、设施等进行选择, 尽可能的选择一些无毒、无害以及不能致人伤害的物质来对某种危险源进行彻底的消除。

5.2 最大程度上对能量或危险物质进行限制

对能量或危险物质进行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比如尽可能的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 从而防止能量进行蓄积, 安全的将能量进行释放等。

5.3 采用隔离的方式

有效的采取隔离技术, 不仅可以对事故的扩大进行防止, 还可以有效的减少事故的损失。

5.4 对施工作业中的故障以及失误尽可能的进行减少

最大限度的增加安全系数、可靠性或者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设置等来有效的减轻施工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设备的故障以及事故的发生。

5.5 告警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告警。

6 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有效的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造成对人或者物的损坏的技术称之为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 尽最大可能的将局面进行迅速的控制, 从而有效的事故扩大进行防止, 其目的就是避免引起二次事故发生, 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事故发生所造成的危害。

(1) 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作为减少安全事故事故伤害的隔离措施, 就是将需要保护的对象和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者危险物质进行隔开。

(2) 在施工作业设备中设置薄弱环节。在设备出现意外的时候利用好事先设计好的薄弱环节, 使事故中的能量按照人们的想法进行有序的释放, 从而做到防止能量对被保护人或物进行伤害。如安全泄压阀以及高压易熔塞等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3) 设置避难场所以及求救方式。设置出一个避难场所, 就是为了当安全事故发生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有序的撤离或者是进行暂时的躲避, 从而避免受到伤害或者求援时间赢得更多的宝贵时间。

7 结束语

事故管理主要体现在“预防为主”, 也就是说对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主要的不是在于如何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进行快速的抢救以及撤离, 而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前期的工作中将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进行最大限度上的消除, 争取做到安全施工, 安全作业, 才是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即使在做好前期工作时不能够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完全的杜绝, 但是还是需要做到思想上重视, 争取做到预防措施得当, 从而有效的使得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可以大大减少, 甚至最终做到彻底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建雄主编.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典型事故案例图解与分析[J].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9.

上一篇:社保税下一篇:python与c语言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