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马静)

2024-09-16

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马静)(精选9篇)

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马静) 第1篇

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

学科分类:音乐教育

论文作者:马静

作者单位: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240679759@qq.com

郑重承诺:本论文是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并没有在期刊杂志上发表;同意主办单位将本论文作非营利性展示、上网或发表。

承诺人(签名):马静

单位推荐意见(盖章): 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

摘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音感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合唱,是指一群歌唱者分成高低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首乐曲的歌唱表演形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采用合唱教学,能够加强音乐训练、提升音乐技巧、增加音乐认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合唱教学的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演唱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表演潜力。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加强合唱教学。

关键词: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 对比教学

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发现,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小学唱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久前参加的音乐课程研讨会中重点提出了,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行。准备实行在一年级就加入双声部或者多声部的合唱课程,而且已经开始在个别学校试行,这是小学合唱教学的重大改革,也意味着合唱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自己在大学时就参加合唱团,对合唱比较喜欢,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也经常进行合唱教学。我任教的是乡村学校,孩子们接触音乐较晚二声部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比较大,如何利用课堂的40分钟更好的进行合唱教学?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我对合唱教学有自己的感悟和方法。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合唱教学不熟悉,刚刚接触,我们要用方法来吸引孩子,让他们对合唱产生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合唱。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形成爱好,虽苦亦乐,学生自会产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现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有不少流传 久远的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音乐课上给学生播放这些优秀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还可以播放优秀、经典的合唱团的作品(最好是浅显、旋律动听、有特色的作品)的光盘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全新的认识,培养兴趣,从而产生合唱的欲望。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阿塞拜疆民歌《我的小鸡》、《卖报歌》,活泼轻快的《铃儿响叮当》、《放风筝》,而中高年级则相应难度增加,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春天来到田野上》、《太阳出来了》;而初中的孩子则应该增加一定的难度,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赶牲灵》、《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等。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齐唱歌曲增添一些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在合唱教学中,我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合唱与独唱的方式了解合唱的感染力,比如同一首歌曲,先用独唱或齐唱的方式,在用合唱的演唱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去聆听和感受合唱形式的不同。刚接触二声部视唱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视唱花的时间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没唱的学生也就有机会聆听演唱效果,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把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听听,找出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不断提高。要想进行合唱教学,首先要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合唱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合唱音乐中的意境与美感,通过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合唱的美丽。

二、加强音准和节奏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 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演唱是《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中对演唱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在我从教的这几年发现,在合唱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音准,要唱好合唱,让学生把音唱准是基本的条件。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录音,多听范唱,上课之前让学生跟随钢琴演唱音阶,多唱歌谱,正确演唱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在音乐课堂中推广合唱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师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加强音准的训练,加强识谱唱谱的能力。但过分地让学生练习唱音阶会比较枯燥,所以要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感等的培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从“低起点”开始,逐步达到“高落点”。例如: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材就已经有了柯达伊的手势学习,这个手势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合唱教学。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歌谱,就可以进行二声部的单音训练,利用手势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让学生从小就感受这种合作的学习,感受二声部单音的演唱效果,可以使低年级段的学生对歌唱的兴趣非常浓厚,也可以在低年段就多多进行部分歌谱的演唱,为以后的歌谱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除了音准,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有了统一的节奏,才能让各个声部融入到一起。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音乐的耳朵”,让歌声融入集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 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从音乐技术的角度来说,至少要做到规范化的合作。合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合唱的成功。在教学中,对音准务求准确,这样才能在大家的努力下,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和声,所以每个人对自己所发出的声音,要做到“心”里有数,而这种感觉的建立,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音乐的耳朵”,要唱得好,首先要听得好。在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听录音、听教师范唱、听琴弹奏、听同学唱歌等等方法,在不断地聆听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在合唱教学中,我们总是强调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与别人的声部相融合。

有些学生在初学时往往会被熟悉的主旋律“带跑,也有的同学为了不让别人打扰到自己,会大声演唱自己的声部,最后达不到合唱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遇到这种问题,”我会颠倒教唱顺序,先学习旋律不熟悉的第二声部,等大家都熟悉后再教唱第一声部的主旋律。让学生先学习二声部的旋律,先难后易,孩子的这样学习合唱的时候就会轻松得多,还可以师生合作。在课堂上进行二部视唱,一定要避免集中练好一个声部再去练唱另一声部,这样在听觉上没有和声效果,在时间上又形成另一声部的空隙,既调动不了学生的主动性,还会造成课堂的混乱,影响教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可以先助两个声部各练唱一次,然后再帮助第一声部练唱,要求学生轻唱,教师弹奏第一声部的主旋律演唱第二声部曲调,第二声部的学生随教师默唱;当帮助第二声部练唱时,由于第二声部一般都低于第一声部,教师仍可帮助他们演唱,而伴奏却要突出两个声部,以便第一声部也继续得到帮助而轻声练唱。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难点,突出训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们从小建立合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明确合唱中的各个声部是相辅相承的,在唱准自己 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其他声部,学会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集体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特别活泼好动,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循序渐进,低年级的合唱教学以游戏训练为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比如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孩子们模仿的同时感受到双声部,在模仿的同时也解决掉了双声部。中高年级的孩子有了些音乐知识的积累,不仅要对音准节奏进行训练,更重要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高年级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孩子不愿意开口唱,我在教学时想到了一个办法。·每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能够完成合唱教学,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唱《美丽的星座》这一课,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我选出10名平时音准较好的同学,让他们合作,同学们听到清楚和谐的合唱时,都很激动,从合唱中其他同学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大家都变得积极起来。我再让唱的好的同学分声教唱,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每次有合唱的地方我都会让唱的好的学生起来示范和教唱,被选中的学生很开心,觉得自己很厉害,没有选中的学生也会暗暗较劲,表现很积极,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进行合唱教学同时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合唱教学时要注意,每个班上都有一些学生音乐素质较差,不敢开口,不敢动手,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热情鼓励,个别辅导,从而让每个同学都成为“我们声 音”中的一个音符。合唱教学讲究的就是一个整体,要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让每个孩子受益。

以上是我在平时合唱教学中的感悟,二声部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一大难点,所以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探索解决。这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积累经验,运用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合唱教学。合唱作为音乐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加强合唱教学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威廉.埃曼、富克劳.哈泽曼.合唱队的声音训练,2008;6 2.朱金花.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2001;10 3.邱婷.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1;04 4.吴引芬.童声合唱训练点滴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6 5.陶行知著 方明编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8

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马静) 第2篇

一、当前小学生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合唱教学的教授方法过于单调

现在小学的合唱课在教学方式上跟着专业的合唱团体走, 过分追求形式, 追求场面的宏大, 而作为合唱某一部分的小学生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教师从音准、音色、音量、感情等方面按照专业性的方式进行排练, 过分追求效果。在这样的模式下, 音乐教学的计划及教学组织很难得到有效实施,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更是无从谈起。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从形式上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却很难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 也很难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这种模式也达不到音乐育人的目的。

2. 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当前各个小学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各种各样活动不断增加, 合唱教学需要参与的学生很多。因此在进行合唱教学时, 往往会由于人数难以凑齐, 导致合唱教学很难组织, 致使小学合唱教学难以有效进行, 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要想让小学生更加热爱合唱, 不能单纯地靠音乐老师空洞地说教和强制, 只有当小学生对合唱艺术真正产生兴趣, 忘我地参与、全身心地融入到合唱艺术中来, 小学生才会真正地唱好每一个音符, 明白其中的内容, 才会真正理解合唱教学的真谛。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应综合运用好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努力营造小学音乐教学宽松的教学氛围, 多种手段并用, 不断激发出小学生参与合唱活动的积极性, 让小学生乐于参与合唱。

3. 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尚需进一步提高

积极进行合唱教学所取得的成效是大的, 通过合唱教学, 我们可以有效训练小学生, 可以完善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 提高小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在合唱活动中, 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让音乐教学更加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实际。为此, 就要从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方面寻找那些生活气息浓厚的作品, 让小学生来学习演唱, 让小学生在合唱中去领会生活的美好, 去感悟生活中的真理, 以更加自信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让小学生从小就学会歌唱生活、热爱生活。小学生参加合唱的过程, 也就成了小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但是就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 我们的音乐教师往往做得不够好, 在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上, 与我们的要求比, 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二、有效开展小学生合唱教学的途径

1. 要善于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只有使小学生处在形象生动的音乐氛围即情境中并受到情境的感染, 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多种手段创设的情境有利于小学生参与到合唱教学中来, 情境的创设可以说是激活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催化剂。在欣赏合唱作品时, 我认为无论是语言的描述还是多媒体效果的展现等所产生的效果都不错。比如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 可以运用大屏幕进行播放, 让小学生直观欣赏芭蕾舞《天鹅之死》的片段来创设情境;也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和有节奏的语速, 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月光下、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 一只感伤地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挣扎着。通过这样的情境渲染, 使小学生对作品充满了期待, 也有助于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做之后, 排练这个合唱作品时, 还没进行艺术处理, 小学生已基本能把握好作品的风格和情感处理。

2. 合理选择演唱材料与动作

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事物及理解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局限, 同时, 还应该考虑选择音域合适、曲调流畅、歌词上口、速度适中、结构简单、学生易于接受的歌曲。如歌曲《黄河大合唱》, 小学生对此可谓百听不厌, 听到歌曲就会群情激昂, 下意识地配上动作。演唱这类歌曲可以让小学生精神振奋, 引发他们合唱的兴趣。

此外, 小学生进行合唱虽说不是十分的正规, 但是需要保持形象和统一, 形成自己的一个良好习惯。比如, 我在教学中请小学生齐唱时, 会把双手从下面拿上来;学生轻声唱时, 我会将十指合在一起等。

3. 努力提高教师的合唱教学能力

教师是小学合唱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 是小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教师的音乐感知能力、体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及驾驭小学合唱教学过程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能等, 都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和效果。所以, 我们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其能力的培养应是全方位的, 既要有在课堂上指导小学生赏析、演奏、演唱的能力, 还要有组织音乐教育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 还要有组织音乐社团开展活动的能力等。

为了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 我们可以举办一些合唱教学的讲座, 聘请专家对合唱教学进行指导, 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可以推出课堂合唱教学的研究课、示范课, 让小学音乐教师互相借鉴、共同学习, 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合唱教学的水平。

比如说, 我们学校为了提高音乐教师对合唱教学的鉴赏、分析能力, 会固定时间开展一些钢琴演奏比赛, 进行一些合唱指挥的比寒, 这就很好地提高了音乐老师的综合素质和合唱教学指挥水平。

4. 积极开发合唱课程教学资源

要搞好小学生的合唱教学, 就应积极开发合唱课程教学资源。我国的音乐课程教学虽说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到现在还没有对开发教学资源有足够的重视。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 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如何进行合唱学习提出要求, 教师进行合唱教学的教材教法指导没有提高。面对这样的情况, 小学音乐课课程结构就应进行积极有效的变革, 从根本上对以教科书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大改变, 深入挖掘和开发多元化的小学合唱课程教学资源, 增设合唱曲目, 丰富小学合唱曲库的内容。在资源库建设中, 那些演唱形式、声音类别、时间、地区不同的音像资料等都可以收集, 力争通过形式的多样化更好地感染学习合唱的小学生, 让小学生更加热爱合唱。同时,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合唱的实际情况编写更适合小学生合唱的校本教研, 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参与到合唱中来。

总之, 当前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足, 只要我们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正视这些不足, 围绕着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方式的变化等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中来, 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音乐合唱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小平, 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合唱 思考 音乐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義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反之,教师自身修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则会影响合唱教学的展开。关于这一点,我们音乐老师应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马静) 第4篇

一、立足于“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一切音乐艺术都来源于听觉, 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 音乐教学活动要在“听”中进行。

1.“听”整体。

教师要通过给学生播放范唱歌曲, 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听音乐的音色, 和声有意识的欣赏音乐, 教师要在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教学, 为学习合唱做好铺垫。

2.“听”声部。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了解音乐的低声部和高声部, 寻找声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对低声部和高声部进行对比分析, 能够对歌曲进行全面把握。

3.“听”彼此。

这是在合唱中不能缺少的, 强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出作者表达的情感, 听出合唱声音, 首先在教师的教学中要集中训练声部练习。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方在演唱时的不足和值得学习的地方。能对其中的声部的旋律。在合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聆听, 听演唱者的发音是否准确。通过进行有层次、有目的的聆听, 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发言的缺陷。通过“听”, 让学生对音乐上有整体上的把握, 领会“听”的愉悦。

二、借用“奏”

奏的意思是“演奏”, 如口琴、手风琴等。可以通过合唱教学, 提高学生合创能力, 为音乐教育提高服务。

1. 分声部练习

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一般都是采用笛子进行演奏, 能够提高学生对音色的把握, 如在进行歌曲《飞翔》演奏时, 可以采用分声部练习的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练习, 在学生的练习中可以发现彼此存在的不足, 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学生也可以用竖笛进行演奏, 其他同学进行伴唱。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可见让学生熟悉音乐旋律, 对音乐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注重声部合奏

在音乐演奏课上要注意, 让学生掌握高低声部旋律,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这方面的练习, 指导学生用竖笛进行演奏, 然后让学生进行合唱, 教师会发现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学生面对新的乐曲时, 往往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采用竖笛演奏的方式进行演奏成功的几率比较大, 也会树立学生的自信。

三、乐于“编”

1. 转变合唱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轮唱时,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轮读歌词, 让学生在整体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最后进行师生轮唱, 教师应该选择曲目节奏比较明快, 进行轮唱练习。

2. 把齐唱变为轮唱

在音乐教学中, 很多音乐的旋律都是简单的优美的,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练习, 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改编, 在改编时要注意歌曲的曲调。完成后要进行的可唱性增强。

四、教师要善于“评”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评价的教学手段, 教师要信任学生的演唱能力, 在学生的演唱过程中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人的本质就是希望被肯定”特别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

五、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 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范唱时要做到“口”“手”并用, “嘴”是第一声部, “手”是第二声部, 二者要进行密切配合, 才能达到演奏的最佳效果。教师的演唱要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对合唱练习的兴趣。

教师要有一定的演唱功底, 不同的歌曲用不同的音色进行演唱,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风格, 教师要根据歌曲表达的不同情感来改变演唱风格。如在演唱《每当我走进老师窗前时》就要模仿童声进行演唱。这样学生的演唱水平才会提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演唱不同曲风的歌曲, 可以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教师还要具备指挥的能力, 根据歌曲不同的风格, 通过手势, 身体语言协助歌曲的演唱, 引导学生将歌曲的内涵表达出来, 指挥和演唱要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指挥上要注意艺术感染力。

六、合唱教学方法的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发生, 在课堂中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联系, 要想使发生更加准备, 就要通过练习来加强。

1. 基础发生练习

呼吸是唱歌的基础, 在课堂上要进行呼吸练习, 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呼吸方式, 通过进行深呼吸练习动作, 体会吸气呼气的感觉, 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反复纠正练习, 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呼吸习惯。

好的音质要有好的唱歌姿势, 要求学生头正, 保持兴奋的状态进行发生练习, 在唱高音时, 声音要像管道一样往上走, 在唱低音时, 胸腔要有震颤感。由于学生年龄小, 高音部分可能上不去, 老师要及时纠正发音。

2. 音准训练

有的孩子发音比较好, 有的孩子发音比较差,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音准, 让学生一个一个音节的进行练习模仿, 另外, 将音乐知识联系实际, 可以改善枯燥的音乐环境。

3. 声部练习

歌曲中的声部练习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歌曲演唱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声音, 首先要进行声部的练习, 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反复联系, 然后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细化, 直到让学生发生准确。

此外, 教师还要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不同所以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尽相同, 教师和学生要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保证练习的有效性。教师不能把学生的个体差异看成是教学问题, 要把学生的差异性当成教学资源利用, 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是学生有效练习的重要保证。

七、指挥中遇到的问题

指挥在做到精准, 凡事没有什么含义的动作都要全部去掉。要做到指挥的精确性, 动作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无意义的动作要进可能的避免, 其次感情的表达要到位。指挥的体态要优美, 动作要大方。

教师在教学生进行演唱时, 要重视歌曲的含义。每首歌曲都能陶冶学生艺术情操。要求学生要演唱时要富有感情, 富有感情的演唱会使学生融入在音乐中。

结束语

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对合唱进行反复的课堂训练, 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 把小学音乐教学发展到一个暂新的阶段。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音乐教学,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并通过音乐教学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协作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发挥音乐自身魅力, 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出心灵知音, 本文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如何改进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扬鸿年.童声合唱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3.

[2]文思隆.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童声合唱教学 第5篇

[关键词]音乐 课堂教学 童声合唱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69

合唱不仅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还是多人共同参与并完成的结果。在合唱中,每个人站立的位置不同,但都在为演绎一首共同的歌曲而努力。童声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学与演唱技法的多重组合,在合唱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感知、对人文的领悟,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建立一座自然社会与人类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教学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一、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唱歌是一门艺术,想要学好合唱首先要培养唱歌兴趣。小学生对于唱歌都比较感兴趣,也乐于展示自己的歌喉,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比较自我,表现出的是个性而不是统一。因此,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只有这样,合唱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才能演绎出一首完美的歌曲。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要选用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让学生去聆听并感受,体会合唱带来的乐趣和巨大的感染力。教师还应做到声情并茂,指导学生共同学习优秀的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妈妈的目光》等。

二、注重调节课堂气氛

音乐教学应该是生动的、富于乐趣的。因此,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以及爱上音乐都十分重要。在进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并在合唱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低年级的学生声音清亮干净,教师需要在保护学生嗓音的同时带领他们唱一些简单的歌曲,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发挥,教师通过这一过程了解学生的音色特点,以便按不同声部进行安排,方便教学中的合唱练习。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童声合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面对新鲜事物更有兴趣、也更乐于参与。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另外,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合唱的教学方法,如一唱歌就要求学生做到抬头、挺胸、收腹,这样标准的动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紧张感,不利于发挥。因此,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中,针对合唱练习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轻松的动作,如随着节拍轻轻摇头、用手打拍子等,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合唱环境。此外,还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觉,来实现合唱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聆听合唱歌曲的音像带,让学生在合唱中注意听自己的声音,仔细分析声部特点,慢慢适应合唱的方式,通过听觉训练实现合唱能力地提升。

四、组织参与合唱演出

童声合唱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文艺汇演和比赛中进行。学生的接受能力正处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乐于去接受新鲜事物,文艺汇演对他们来说就是新鲜事物,他们会在文艺汇演中看见其他年级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表演,借鉴其他人优秀的表演。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其他合唱节目的歌唱技巧,使之成为自己的技巧。在相互切磋中,学生能够增长见识,体会用音乐交流的乐趣,而且教师也能够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与指导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合唱演出,不是商业演出,它不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去做无意义的事,而是让学生多去感受合唱的乐趣,学习他人的优点、。教师在组织合唱演出活动中,要注意安排好时间、地点,合理安排学生的教学工作,考虑好学生安全问题。

五、提升学生审美意趣

音乐教学是对艺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音乐带给人的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还使人精神愉悦。在音乐中,有激荡的豪迈之情,如奔流之水到长江,倾泻千里;也有绵软柔和之态,如三月江南的烟雨,飘飘洒洒、纷纷扬扬。音乐带给人的悸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音乐同样能够感染人的情绪,让人沉湎其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合唱中的绵延气势,如《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有力,《茉莉花》的优雅从容,体会《太阳出来啦》中对太阳的赞美与对光明的憧憬。从合唱中体会音乐的美,才能发挥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也才能帮助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音乐课堂教学中童声合唱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方案和策略,才能实现音乐课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马静) 第6篇

一、了解学生对合唱和合唱教学所持的兴趣和态度

上课之前,我制作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重庆七中初2015级学生584人,收回581份,有效问卷570份。调查内容和结果如下:

1.你喜欢上音乐课吗?

(喜欢86% 一般11% 不喜欢3%)

2.你会唱教材中的合唱歌曲吗?

(不会56% 会25% 不知道19%)

3.你愿意和同学们合作,进行合唱练习吗?

(愿意49% 无所谓24% 不愿意27%)

4.你喜欢哪种类型的合唱?

(流行67% 古典35% 童声8%)

5.你参与合唱时,感受到了快乐吗?

(一般53% 感受到了32% 没有15%)

6.学习合唱你最不喜欢什么?(多选)

(反复练唱57% 总唱一首歌54% 训练时间过长43%)

根据这份问卷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合唱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总的来说比较喜欢合唱,但是对于教师一遍遍反复练唱普遍感到反感和厌倦。教师不重视基本技能的多样训练,不重视歌唱能给学生带来的愉悦感,让学生没有感受到合唱的艺术魅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着重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课堂的愉悦性与和谐性,努力让合唱课堂成为学生喜爱和向往的艺术阵地。

二、愉悦的合唱课堂 学生个个向往

(一)听赏入手,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在合唱教学中,我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歌曲,让他们细心聆听优美的旋律,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中体会歌唱的艺术之美,培养歌唱的兴趣。

(二)发声练习的形式内容多样

在同学们都产生了一定的合唱兴趣后,我开始在每节课进行多种发声练习。我从师生问好入手,把问好音乐编成一个简单的三声部的发声练习。学生唱熟之后,每次上课各个声部轮换,作为上课的导入曲。我还找了一些简单,学生熟悉喜欢的歌曲,如《欢乐颂》《雪绒花》等作为发声练习,让学生先哼鸣,再用变化母音演唱。而教师通过点评、示范、纠错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发声方法,实现了音色的统一。

(三)基本知识、技能训练切合实际,循序渐进

基本知识技能的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节课我用《哆来咪》进行五线谱的认识,下节课就用自编的《音阶歌》来强化五线谱;这节课要求学生轻声演唱,下节课就用《春雨沙沙》的前半部分做练声曲,让学生体会似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轻声演唱状态。声乐基础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

(四)合唱歌曲选择符合学生喜好

在合唱歌曲选择上,应该搜集广大学生的意见,同时兼顾其歌曲的艺术性。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得到了情感的宣泄。通过声音训练,也增强了自己唱歌的自信心,获得了愉悦的内心感受。

三、和谐的合唱音乐课堂,班班有歌声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歌唱活动,每个声部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结合在一起共同协调地创造和声美。学生在演唱合唱的过程中,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以保持与整体音响的协调,从中得到一种其乐无穷的和声美感的体验。怎样在合唱课堂上求得“和谐”“合作”呢?

(一)学会相互聆听、相互烘托

在合唱这种表现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应该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表现的和谐性。有时自己所参与的声部处于主要表现地位,有时处于陪衬地位,这种有主有次的合作表现,需要参与表现者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该大胆表现时就倾情表现,该做好陪衬时决不喧宾夺主。只有分清主次,才能互相烘托共同表现。

(二)声音的和谐和心灵的境界共同升华

在坚持长期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后,学生必然受到音乐整体的熏陶,身心受到锻炼,心灵的境界常常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因此,每一次好的合唱练声曲在同学们的共同创作、演绎中诞生;每一首和谐的乐曲在教室、在礼堂唱响,都成为同学们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四、结语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合唱教学 第7篇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节奏与音高。新课标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利用这一教学领域,通过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从中渗透对学生合唱基本素质的培养。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它包含着时间感、空间感和一定的韵律,各种节奏型都有各自不同的韵律。节奏声势练习,可以更直接的让学生锻炼他们的多声思维和多声听觉。自然界中的雷声、风声、雨声;火车鸣叫、大轮、小轮,甚至家禽类的牛鸣、狗吠、小鸡鸣叫等等,都可以作为声势训练的教材。只要老师把握住节奏游戏这个环节,定能在趣味性的训练之中,为合唱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第一册“爱劳动”这一单元时,让学生按参加过的劳动分成三组,扫地:刷——|刷——;擦桌子:嚓嚓嚓嚓|嚓嚓嚓嚓;钉钉子:叮叮|叮叮。先进行单组的劳动声势模拟,然后两组同时进行,再进行三组的劳动模拟。这样每组学生一个固定节奏型,每个声部仅是一个小节的无限反复,对每个学生而言,只要把握住自己的节奏声势,并在拍率上与大家一致,当大家一起模拟时便形成了不同节奏的声部叠置。

音高是旋律的血肉。在课堂上,结合发声练习进行趣味“送音游戏”,即老师手捧一个长音(唱出声)do,送给一组学生,学生轻唱此长音,然后,老师再送出第二个长音mi给另一组学生,学生轻唱此音。美妙的和声就会在教室里回响。时间久了,还可以送出更多的音,来训练学生丰富的和声感受。教师还可以根据歌曲演唱需要,进行相应的母音练唱,如用lu代替唱名来进行发声练习等。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对基本的和声有了基本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得到了和谐均衡的和声之后的那份愉悦、满足及成就感。

二、在音乐欣赏中渗透合唱

音乐欣赏就是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老师应充分利用欣赏教学这块阵地,渗透对学生合唱、和声的熏陶和感染,以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合唱意识。

首先要趣味组织教材中合唱、合奏曲的欣赏。合唱虽未直接介入学生的学唱视野,但却在欣赏领域蕴藏了丰富的作品。如合唱曲《美丽的黄昏》、《平安夜》、《小事情》、合奏曲《三个和尚》、《红蜻蜓》、《快乐的罗嗦》等。我们在欣赏教学时,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些歌(乐)曲的熏陶作用,根据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重点感受其和声的丰富表现力。如《歌声与微笑》是孩子们很熟悉的一首歌曲,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唱。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唱唱单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听赏合唱的音响,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它们的不同。这样,孩子就会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合唱的声音传导给我们的感受会更丰满、更亲切、更具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帮助其建构内心对合唱的认识。

三、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合唱

歌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唱歌。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它在小学音乐课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是引领学生走进合唱的实践过程。每首歌曲都是以特定的调式、 旋律、和声、速度、力度去表达意境,传递情感的。音乐老师一定要致力于这一中心领域的抢占,对教唱歌曲进行用心领略,挖掘歌曲中的合唱、和声素材,有效实施合唱渗透教学,引领学生走进合唱的丰富世界。首先对简单的儿歌进行轮唱编排。轮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先后进入演唱同一个旋律的演唱方式。是合唱中较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在音乐课中我们就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轮唱的练习,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多声部听觉能力。如教材中就出现了儿歌《两只老虎》的轮唱学习,学生觉得这样唱很有趣。再如歌曲《闪烁的小星》、《美丽的黄昏》《银色的桦树林》等都可以在教学中渗透轮唱的小练习,让歌曲情感的表达更丰富,学生的学习更有趣。

还可以为歌曲配置简单声部。其实很多歌曲都能进行这样简单而巧妙的加工,让学生享受多声部和声音响的丰富表现力和饱满的美感。只要符合和声配置原则,符合作品音乐形象。如第一册第八课的歌曲《法国号》,其中有一句是表现法国号发出的声音,即“嗡巴巴,嗡巴巴”,我们可以在学生唱得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两组,一部分学生唱歌曲主旋律,另一部分学生用“嗡巴巴”为歌曲伴奏。由于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进行表现,而且两个声部出来,效果很好,更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绪。歌曲《布娃娃弹琴》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叮叮|咚——”为伴唱的二声部练习,让“布娃娃美妙的琴声不断响彻耳畔”。

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马静) 第8篇

一、培养学生兴趣, 有效提高合唱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要唱好合唱,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浓厚的合唱兴趣, 只有学生喜欢合唱, 对合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才会去积极主动的学习合唱, 自觉认真的唱好每一个音符。有了兴趣, 他们能够排除抵触情绪, 主动去思考怎样才能把歌唱好。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只有使小学生处在形象生动的音乐氛围中, 受到音乐情境的感染, 才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手段来创设情境, 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参与合唱教学, 情境的创设可以说是激活小学生参与合唱的催化剂。在欣赏合唱作品时, 笔者认为无论是语言的描述, 还是多媒体效果的展现等所产生的效果都很不错。

二、潜心研究教材, 有效开展班级合唱教学

纵观现行使用的教材, 不难看出聆听、学唱合唱的部分占着相当大的比例:一年级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多声部练习, 由大小三度音程构成的单声部歌曲;二年级开始合唱的欣赏、轮唱的学习;三年级合唱欣赏内容、轮唱、简单两声部, 学唱数量开始增加;四年级出现不同风格的合唱欣赏曲目, 学唱几首具有一定难度的合唱曲;五年级歌曲学唱以合唱曲为主, 需要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学生学唱;六年级的合唱曲目更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素养和歌唱能力, 方可完整学唱。由此可见, 合唱教学内容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当教师了解了小学阶段整个合唱教学的难易程度时, 才能在备课过程中合理安排有效的教学环节, 做好铺垫工作, 为有效的合唱教学服务。

三、用心研究学生, 有效设计合唱教学梯度

一个班级里有音准、节奏都好的学生, 也有音乐禀赋不够好的学生, 学生的合唱能力参差不齐。在进行合唱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 尽可能地做到“简单事情重复做, 复杂事情分开做”, 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心理成熟程度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理成熟度的提高, 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对音乐技能的学习能力、对合唱歌曲的认识能力都在逐步提高, 所以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 教师一定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 分析其心理成熟度来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切不可搞“一刀切”的模式教学。

读懂学生, 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读懂学生为什么对合唱内容产生不要学、不会学、学不会的现象?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合唱的魅力所在。音乐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欣赏合唱的能力, 激发他们对合唱产生兴趣,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愿望学唱合唱时, 那么教师只要提供“技术指导”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四、精心呵护合唱, 有效提高班级合唱水平

教师要有效的提高班级合唱的水平, 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 合唱知识技能的传授必须与学生的合唱实践相结合进行。班级合唱与专业合唱队的情况不同, 故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技能技巧不能像一般合唱队那样训练, 尤其是在强化合唱基础训练时不能单独、专门地训练歌唱姿态、歌唱呼吸、音准节奏与节拍感、咬字吐字与寻找共鸣、不同声部的训练、统一位置、扩展音域等, 而需结合具体的合唱实践活动来进行。如合唱整体音色的统一、咬字吐字的一致、声音波动的控制、对比配合的默契等必须在具体的合唱作品中、在具体的排练和演出后的总体中不断地提高, 避免枯燥单一的技能训练, 导致学生丧失合唱兴趣。第二, 整体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合唱是群体的表演艺术, 也是声乐艺术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形式。班级合唱队与校级合唱队是一个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所以要尽可能地配合节日、庆祝活动等。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童声, 其中最动人的歌声是童声合唱。美妙的人声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 童声合唱更是无以伦比的天籁之音。合唱是群体性的艺术活动,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还能带领他们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难点, 只要音乐教师在实践中多总结、多尝试, 一定会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班级合唱教学的效果。

摘要:教师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 要正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合唱教学的教授方法过于单调、学生参与合唱教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同时, 教师在善于创设情境、合理选择演唱材料与动作、努力提高教师的合唱教学能力、积极开发合唱课程教学资源等方面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使其收到好的合唱教学成效。

关键词:音乐,教学,合唱

参考文献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J],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第9篇

关键词:合唱;思考;音乐课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在合唱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呼吸习惯的培养,我会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孩子们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讶、惊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反之,教师自身修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则会影响合唱教学的展开。关于这一点,我们音乐老师应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中小学《戏曲进校园》观后感下一篇:村党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