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校教学奖励方案

2024-06-24

美术学校教学奖励方案(精选6篇)

美术学校教学奖励方案 第1篇

学校教学质量奖励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市教育局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关精神和要求,围绕“立足校本、立足课堂、立足教师,提升质量,努力打造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和课堂管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心,以奖优罚劣为基本出发点,特制定本奖励方案。

奖励项目:

一、以每期期中、期末两次大型考试的成绩为依据,以《县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法》为标准,评价和奖励各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

1、期中、期末考试奖励条件及标准:

⑴奖励的条件:以每次考试任课教师所任教班级合格率(或平均合格率)为奖励条件。其条件如下:

①3人以上执教同一科目奖合格率达标者前2名,3人以下(含3人)执教的同一科目奖合格率达标者前1名。

②考试科目合格率均达60%(含60%)以上者为奖励对象。③多人任教科目,合格率第一名未达②标准者,按奖励标准的80%奖励。

④同年级同学科同一人所教的科目的平均合格率(指各班合格率之和的平均)奖励条件参照以上⑵,且班与班之间合格率差不超过15%(含15%),否则不予奖励。

⑵奖励金额标准:

第一名:150元(期末)100元(期中)第二名:100元(期末)80元(期中)

⑶在全市调研考试中任课教师所教班级的合格率(平均合格率)在全市排名中取得前十名者,除按学校标准奖励外,还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

1-3名 200元 4-6名 150元 7-10名 100元

⑷各学科合格率居全市前3名者,分别奖备课组300元、250元、200元。

⑸进步奖:本次期中(期末)考试与上次期末(期中)考试相比,合格率提高十个百分点(≥10%)为奖励条件。奖励基本标准为50元,每提高10%奖励标准提高50元,依次累加。

2、期中、期末考试处罚的条件及标准:

⑴在全市调研考试中任课教师所教班级的合格率(或平均合格率)在全市排名倒数1、2、3名者,分别按100元、80元、50元、标准处罚;

在全市调研考试中该年级该学科的综合合格率(指各任课教师的合格率的平均)在全市排名倒数1、2名,分别按200元、100元处罚该年级该学科备课组。(个人合格率间差距不超过15%,平均处罚;超过15%按比例处罚。)

⑵同年级同学科的不同教师所教班级合格率(或平均合格率)最高值与最低值超过15%(含15%)扣款合格率最低值任课教师50元,每低五个百分点扣款10元,依次累扣。

⑶本次期中(期末)考试与上次期末(期中)考试相比,合格率下降十个百分点为处罚的条件。处罚的基本标准为10元,每降低10%处罚10元,依次累加。(每期绩效工资中扣除)

二、教学反思奖:

每期期中考试后,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写出教学反思,经过评选,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⑴奖励比例:按任课教师数12%的比例评奖。⑵奖励标准:100元/人

三、优秀教案奖:

每期期末评选一次。根据优秀教案评选条件,结合教务处平时常规检查情况,按照任课教师数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教案数,并对优秀教案获得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奖励标准:100元/人

四、批改学生作业优秀奖:

每期期末评选一次。根据批改学生作业优秀评选条件,结合教务处平时学生作业检查情况,按照任课教师数10%的比例评选优秀奖,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奖励标准:100元/人

五、辅导学生竞赛奖:

积极倡导教师辅导学生参加各项有组织的竞赛活动,并对学生在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的辅导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奖励标准: ⑴省级:

一等奖:50元/人 二等奖:40元/人 三等奖:30元/人 ⑵地市级:

一等奖:30元/人 二等奖:20元/人 三等奖:10元/人 ⑶县市级:

一等奖:20元/人 二等奖:10元/人 三等奖:5元/人 ⑷团体奖:

一等奖:250元 二等奖:150元 三等奖:100元

六、教学比武奖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武活动,并对获奖者给予如下奖励(特等奖参照一等奖标准奖励):

⑴省级:一等奖 300元 二等奖 250元 三等奖:200元 ⑵地市级:一等奖 200元 二等奖 150元 三等奖:100元 ⑶县市级:一等奖 100元 二等奖 80元 三等奖:50元 ⑷校 级:参照县市级奖励标准执行。

⑸承担市教研室组织的观摩课,奖励标准参照县市级一等奖;承担兄弟学校交流研讨课,奖励标准参照县市级三等奖。

七:优秀备课组奖励条件、标准

1、条件:

积极组织本组成员参加学校各项教学活动,并落实有关工作;按规定组织召开备课组会议,做到“三定”:定点、定时、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长按时交备课组计划与总结及成绩分析报告,本组教师按时交个人计划与总结;本组成员按常规检查要求落实好常规工作。

2、教务处组织按以上条件每下学期评选一次。

3、奖励标准:200元(市级)150元(校级)

八、中考质量奖

1、九年级中考升入县一中学生数达到当年教育局分配指标数,奖年级组教师100元/人(含音体美教师)。包班校级领导享受教师平均奖金的80%,包班中层骨干享受教师平均奖金的70%。

各班每超过1人奖班级200元(基本指标按相关依据分配到班,音体美教师不享受该奖,班主任为音、体、美教师除外。)

2、学生考试成绩总合格率排名居全市前三名,分别奖年级组2000元、1500元、1000元。

3、单科合格率居全市前三名,分别奖备课组600元、500元、400元。

单科合格率排名全市后三名,分别罚备课组300元、200元、100元。

4、音体美教师培养特长生升入一中基本指标为各科1人,完成基本指标奖该科教师100元/科,未完成基本指标罚该科教师50元/

科,每超过1人奖该科教师200元(举例:若完成3人,该科奖金为100元+200元+200元=500元)

(音体美特长生升入一中数不计入第1项)

5、八年级生、地结业考试奖惩条件及标准参照九年级的奖惩条件及标准执行。

说明:本方案学校根据校情及时进行修改,本方案解释权属校长室。

2012年12月

美术学校教学奖励方案 第2篇

为进一步推动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和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单科平均奖(语、数、英)

1、中心学校一至六年级第一名奖300元、第二名奖200元、第三名奖150元。

一年级(前2名):500×2=1000元 二年级(前2名):500×2=1000元 三年级(前2名):500×3=1500元 四年级(前2名):500×3=1500元 五年级(前3名):650×3=1950元 六年级(前3名):650×3=1950元 合计:8900元

2、教学点共7个,进行评比。

一、二年级各取前三名。一年级(前3名):650×2=1300元 二年级(前3名):650×2=1300元 合计:2600元 二、六年级升学奖

1、考试总分进入全县前10名的学生,每生奖500元。

2、考试总分进入全县前50名的学生,每生奖200元。

3、考试总分进入全县前100名的学生。每生奖100元。

4、单科平均奖:全县农村中心学校单科第一名奖500元,第二名奖400元,第三名奖300元。

5、团体奖:六年级全县农村中心学校总平均分第一名奖2000元,第二名奖1800元,第三名奖1600元。

(另:教学点第一名奖600元,第二名奖500元,第三名奖400元)

三、各种竞赛以及辅导学生竞赛奖

1、参加县运动会

(1)、获全县团体总分第一名奖1200元,第二名奖1000元,第三名奖800元。

(2)、个人:第一名奖100元,第二名奖60元,第三名奖40元。

2、参加县艺术节(同上)

3、其它竞赛(同上)

四、教研类

1、说课、优质课等

(1)、省级: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600元。(2)、市级:一等奖600元,二等奖400元,三等奖200元。(3)、县级: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50元,三等奖100元。

2、新闻报道

(1)、省级报导:每篇400元。(2)、市级报导:每篇200元。(3)、县级报导:每篇100元。

3、论文类

(1)、国家级: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80元,三等奖160元。(2)、省级:一等奖160元,二等奖120元,三等奖100元。(3)、市级:一等奖100元,二等奖80元,三等奖60元。

美术学校教学奖励方案 第3篇

第一步是确立指导思想。各个学校基础条件和发展规划不同, 是较大幅度地拉开差距, 还是采用比较“温和”的考核办法, 需要结合实际分析利弊, 事先有个底数。学校修订方案时大家讨论, 内部工资差距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有关系, 一方面, 工资分配要体现老师劳动量和教学水平的差距, 另一方面, 如果教师劳动量和教学水平比较“整齐”, 就不要生硬地拉大差距, 既要鼓励和认可作出贡献的人, 又要维护团队合作精神, 创造和谐工作氛围;可以考虑循序渐进的办法, 先实行“过渡期”, 着重于把制度建立起来, 既体现教师贡献大小, 也反映多数人的意愿, 今后再根据学校发展情况逐步加大浮动的力度。校长和老师们在指导思想上达成了共识, 才能做到工作目标一致, 步调一致。

第二步是全面满足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 人们面对新生事物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疑虑。老师们对学校方案中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把握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老师在内心还会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这种情况下, 即使方案有利于大多数人, 也容易被误读, 甚至招致抵制。让每一个老师全面了解政策、背景、特点、性质、功能, 乃至于每个条款的目的及意义、每项具体数据的依据和办法, 才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第三步是组织得力、有代表性的工作小组。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工作小组要包含校内各个层面和群体的代表, 充分体现民意。这些代表应该自身素质较高、作风过硬。二是制度先行。工作小组要先明确议事规则、从起草到出台的程序、讨论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教师参与的言行规范等各项制度, 并征得全校老师的认可。在这个基础上再制定、修改方案, 老师们会更加理解和支持。

第四步是研究学校内部的劳动分配和评价方案。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显性劳动与隐性劳动要合理评估。比如“中层岗位津贴”曾是意见最难统一的问题。在方案修订过程中, 应该先将问题提出, 由教师代表与学校领导共同拟定。二是各类人员劳动量要相对平衡, 比如毕业班教师课时数可能超量, 而有的教师课时相对要少。对那些课时不足的老师, 可以组织他们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这样大家都有多劳多得的机会, 对方案的看法会更加理性。三是与改进学校管理办法相结合。比如像值夜、值日、值周、节假日值班之类的工作, 我们全校教师都可以自愿申报承担或者不承担, 体现尊重个体的劳动平等, 在这个基础上给承担者一些补贴, 大家都没意见。

第五步是充分解释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预算方案。我们觉得应该先提出一个预算方案“可行性报告”请老师们研讨。可行性报告要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文字准确, 能用表单的就不用文字, 让教师容易看、容易算, 能自己估算到努力的目标和存在的差距。从我们学校的情况看, 一部分指标是任何老师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 另一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则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体现一个导向作用。预算方案充分传达给全体老师, 意见统一后, 下一步出台方案的工作就水到渠成。

奖励分配方案到底奖励谁 第4篇

策划部经理Jacky Han是林溪山庄从海外人才交流会上用高薪招聘来的海归。前一段时间,他给总经理林枫发了一封邮件,提议运用一种新的促销形式推荐奖励计划来提高林溪山庄老顾客的回头率与新顾客的客流量。林枫对这一想法非常感兴趣,并为此召开了一次高层会议。

此次会议之后,林枫了解到推荐奖励计划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而且这种利益的大小会受到关系强度与品牌强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新的问题又开始困扰着林枫:具体的奖励分配方案究竟应该如何设计呢?是应该将全部奖励费用支付给推荐人(现有顾客),还是支付给被推荐人(新顾客)呢?或者双方各得一部分?分配方案的不同会不会影响奖励计划的效果?林希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以便规划下一个季度的促销计划,要不然再好的促销策略,一旦错过时机,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

星期一一大早,上周在北京参加完2008年酒店营销高层论坛的小韩兴冲冲地走进林枫的办公室,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会议上的一份发言简报。他认为这份简报能够为推荐奖励计划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如何正确设计推荐奖励方案

最近美国的一些专家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推荐奖励方案中奖励的分配方式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取决于关系强度。新加坡某大学的136位本科生参加了该项实验。实验根据奖励分配方式和关系强度(关系紧密、关系疏远)分为六种情境(如图1所示),其中“奖励我”是指由推荐者获得奖励(一张购物券),“奖励你”是指由被推荐者获得购物券,“奖励双方”是指双方同时获得购物券。

研究结果显示:奖励方案的设计和关系强度共同对消费者推荐的可能性产生影响。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下,消费者在“奖励你”的情况下作出推荐的可能性最大,接下来是“奖励双方”和“奖励我”,当然这种差异并不明显。而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下,各个奖励方案的结果正好相反,消费者在“奖励我”、“奖励双方”、“奖励你”三种情况中,作出推荐的可能性逐步减低。其中在“奖励你”的情境下消费者推荐的可能性明显低于“奖励双方”和“奖励我”。

因此,在设计推荐奖励计划时,如何选择奖励对象非常重要。在现有顾客和新顾客之间不同的奖励分配方案会对顾客作出推荐的可能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又取决于推荐者与被推荐者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上述实验表明:在两者间关系紧密时,奖励获得者的不同设置不会对推荐的可能性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当两者关系疏远时,对推荐者进行奖励更有效。

林枫读完这种文字,显得非常兴奋。他马上让秘书把这份简报抄送给各部门经理,通知相关人员第二天下午召开会议,针对“如何设计推荐奖励计划”这一议题,讨论业务推广事宜。

“奖励我”,还是“奖励你”

会上,Jacky首先对那份会议简报做了一些补充说明。他认为奖励分配方案涉及两个主体,即推荐者与被推荐者。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公司的推荐奖励计划将所有奖励都分配给被推荐者,因为这样做不合情理。极少有消费者会接受这种纯粹的利他行为,单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不辞辛苦地向他人推荐自己使用过的产品或服务。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向关系非常亲密的家人或朋友推荐时,就会出现这种利他行为,因为消费者在推荐时虽然没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但却在心理上得到了相应的满足。但,这毕竟是少数情况。所以,Jacky认为奖励分配方案其实只有两种选择,其一奖励推荐者,其二奖励双方。

与会者对Jacky的补充说明非常认可。可是究竟是推荐者获得全部奖励,还是双方各分享一部分奖励呢?这两种分配方案的设计对推荐奖励计划的效果会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大家讨论起来。

“奖励我”,还是“奖励双方”

市场部经理潘健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推荐者是推荐奖励计划执行的关键,只有打动了那些已经来过林溪山庄的顾客,他们才有可能向其他顾客推荐,促销活动才有可能带来新的客源。林溪山庄的促销经费本来就有限,如果再一分为二,基本上起不到吸引顾客的作用。因此,他觉得推荐奖励方案应该关注推荐者,把全部奖励给他们。

营业部经理冯小雅有些咄咄逼人,她不太同意潘经理的意见。冯小雅认为奖励全部给推荐人会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向关系一般的朋友推荐时,被推荐人没有任何利益可言,会觉得自己是为了那些奖励而推荐。在这种情况下,连推荐人都觉得心中有愧,更不要说被推荐人会如何想了。即便是向关系亲密的家人或朋友推荐,推荐人在心理上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有时甚至没有推荐奖励,他们反而可以轻松地向家人或朋友推荐他们使用过感觉不错的产品或服务。因此,可以预料只奖励推荐人的奖励分配方案执行的效果一定不会太好。

公关部经理李冲言语谨慎,他觉得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案,是“奖励我”还是“奖励双方”,要视不同的情况来决定。比如,推荐人与被推荐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紧密的,还是相对疏远的;被推荐的品牌在同行中是强势品牌,还是相对弱势的品牌。

会议进行到这里,好像陷入了僵局。各位经理的意见听起来都有道理。可是针对目前林溪山庄的竞争地位,针对林溪山庄的消费者来说,究竟应该选择哪种奖励分配方案呢?谁也提不出让所有人都信服的方案。本来信心十足的林枫,又一次感到了问题的复杂与棘手。

案例解析

首先,让我们弄清楚以下基本概念。

推荐可能性:推荐的可能性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后,是否会向其他人推荐该产品或服务。推荐或是不推荐,消费者的这一决定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顾客使用该产品或服务之后是否满意,向其他人推荐可能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以及可能得到的收益等。

关系强度:关系强度是关系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决定着社会情境将如何影响推荐行为。关系从非常密切(如配偶或密友)到相对疏远(如很少联系的普通朋友),强度依次减弱。

品牌强度:强势品牌是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品牌联想。消费者对强势与弱势品牌的态度是不同的,比起低质量(弱势)品牌,高质量(强势)品牌的降价对提高销售额的影响更为明显。

奖励方案:促销利益往往只提供给使用促销的消费者。然而,在消费者推荐计划中,由于存在推荐者(现有顾客)和被推荐者(新顾客),奖励方案的设计会有三种:第一种是“奖励我”,即推荐者(现有顾客)获得奖励,这是商业实践中最常见的;第二种是“奖励你”,即被推荐者(新顾客)获得奖励,这在商业实践中不常见到;第三种是“奖励双方”,即推荐者和被推荐者都获得奖励。

接下来,我们会在上一期案例《推荐奖励计划,谁乐意推荐》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因素对消费者推荐可能性的影响,帮助林枫摆脱促销决策困境。

■奖励方案、关系强度和品牌强度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

“由谁获得奖励”会对推荐的可能性产生影响,即奖励的分配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推荐人在“奖励我”中获得了所有的经济收益,在“奖励双方”中得到了部分收益,而在“奖励你”中没有任何收益,交易的公平感也会相应地有所变化,并在“奖励你”中消费者感觉最不公平。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推荐的可能性直接与公平程度相关。在关系紧密的情境中,交易的公平性不会影响推荐的可能性。

不同的方案设计会有不同的成本和收益。现有顾客的个人经济收益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推荐者可以获得“奖励我”中的所有收益,或者“奖励双方”中的部分收益,或者“奖励你”的零收益,但与此同时,潜在的社会心理成本也会同向变化。我们用关系强度作为中介变量来进行测量,预期消费者会分别权衡收益和成本并采用不同的交易规则,即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消费者出于自身利益予以推荐并更少关注心理成本。因此,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我们预计“奖励你”的推荐可能性会最小。而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人们期望自己的付出(如推荐)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如奖励)。在“奖励你”中,消费者作出推荐但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消费者会觉得不公平;相反,在“奖励我”时,推荐者获得了奖励,心理得到了平衡,就会提高推荐的可能性。而“奖励双方”的结果处在这两者之间。

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消费者会尽可能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不在乎哪一方获得更多的收益。此外,消费者会在不期望得到任何经济收益的前提下帮助关系密切者,并通过帮助关系密切者获得心理收益和社会收益。这个逻辑表明,推荐可能性的次序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的发生情况与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是相反的。具体来说,我们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观点1:奖励分配方案对推荐的可能性会产生影响,双方都被奖励时推荐的可能性最大。有奖励(“奖励双方”或“奖励我”)比没有奖励,推荐的可能性显著提高。

观点2:奖励分配方案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取决于关系强度。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消费者在“奖励我”、“奖励双方”、“无奖励”三种情况下,作出推荐的可能性逐步降低。在关系密切的情境中,消费者在“奖励你”的情况下作出推荐的可能性最大,接下来是“奖励双方”和“奖励我”。

观点3:奖励分配方案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还取决于品牌强度。对于强势品牌来说,“奖励双方”的推荐可能性明显高于“奖励我”和“没有奖励”,但“奖励我”与“没有奖励”之间无明显差别。对于弱势品牌来说,“奖励我”和“奖励双方”的推荐可能性都比“没有奖励”高,且“奖励我”和“奖励双方”之间无明显差别。

■实验的引入

甘森等学者以成年人消费者推荐手机服务的真实经历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从韩国大学的总裁班中征募了288个学员参加此项实验。研究人员将奖励方案设计为“没有奖励”、“奖励我”和“奖励双方”三种形式,其中“奖励我”的奖励是价值6万韩币(合350元人民币)的话费,而“奖励双方”的奖励是双方分别获得价值3万韩币(合175元人民币)的话费。研究人员将关系强度分为关系紧密和关系疏远两类。此外,研究人员将品牌强度分为强势品牌和弱势品牌两种。韩国有3家大的手机服务供应商,市场领导者占有53%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上历史最长,有高质、高价的声誉;两个追随者分别拥有31.5%和15.5%的市场份额,其市场形象分别为中等和低端。市场领导品牌代表强势品牌,其他两个品牌代表弱势品牌。

此项实验的所有参与者对于手机服务都十分熟悉,而且这些手机服务没有性别上的差别。手机服务不仅仅是一种有形商品,它还有许多无形的特征,而且这些无形的特征是需要通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来感知的。此外,对手机来说,消费者介入度与市场获得性较高,消费者之间的口碑显得更加重要、更有影响,而且更为普遍。参与者被告知手机服务供应商正在实行一个推荐奖励计划(在没有奖励的条件下不予说明),然后采用9级量表衡量推荐的可能性,分值越高,推荐的可能性越大。

■选择适合的奖励分配方案

当推荐与被推荐双方都被奖励时,消费者推荐的可能性最大;对两者都不提供奖励时,推荐的可能性最低(如图3-C中,“奖励双方”的推荐可能性=(6.19+6.79)/2=6.49,“奖励我”=6.12,“没有奖励”=5.43)。其中,在“没有奖励”和“奖励我”的条件下以及“没有奖励”和“奖励双方”的条件下差异非常明显,但“奖励我”和“奖励双方”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奖励方案和关系强度会共同影响推荐的可能性(见图3-C)。总体来看,相对于关系疏远的情境,在关系紧密的情境中消费者会有更大的推荐可能性(6.13+6.79+6.17>4.72+6.19+6.08)。其中,在关系紧密的情境中,“奖励双方”时推荐的可能性(6.79)明显高于“奖励我”(6.17)、“没有奖励”(6.13),但“奖励我”和“没有奖励”之间没有差异。相反,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推荐的可能性在“奖励我”(6.08)和“奖励双方”(6.19)时都高于“没有奖励”(4.72),而且“奖励我”和“奖励双方”的差异也不明显。

此外,奖励方案和品牌强度也会共同影响推荐的可能性(见图3.D)。对于强势品牌,“奖励双方”(6.90)的推荐可能性比“没有奖励”(5.80)的高,“奖励我”(5.90)与“没有奖励”之间的差别不明显,而“奖励我”与“奖励双方”之间的差异明显。对于弱势品牌,“奖励我”(6.41)和“奖励双方”(6.02)的推荐可能性都比“没有奖励”(5.01)高,但“奖励我”和“奖励双方”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奖励推荐者(“奖励我”,即奖励现有顾客)的奖励分配方案会提高关系疏远情境中的推荐可能性,但不会提高关系密切情境中的推荐可能性。由弱势品牌提供奖励时,推荐的可能性会更高。另外,在关系疏远的情境中,“奖励双方”和“奖励我”的结果差别不大,而在关系紧密的情境中,“奖励双方”的推荐可能性比“奖励我”时要高。

对于强势品牌,“奖励双方”比“奖励我”的效果明显好得多。对于弱势品牌,“奖励我”的效果稍微(而不是明显)比“奖励双方”好。对于强势品牌的消费者,由于他们拥有较高的品牌承诺和强烈推荐的内在动力,“奖励我”导致消极的自我意识;相反,“奖励双方”会减少推荐人的心理成本,而且,使用强势品牌的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因此他们不在意“奖励我”比“奖励双方”多出的经济收益。

■营销启示

提供奖励能提高消费者推荐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但大额奖励或小额奖励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差别不大。因此,企业应当用心确定奖励额度的大小。

在关系紧密的情境中,奖励现有顾客(“奖励我”)并不会增加推荐的可能性。对于营销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挑战。推荐奖励计划倾向于明确以关系紧密者为目标(如手机的“家庭与朋友计划”)或者以关系紧密收尾(因为人们与亲密的人交流最频繁,这样关系紧密的人也更有可能接受推荐)。在关系紧密的情境中,奖励新顾客或同时奖励新顾客和现有顾客都能增加推荐的可能性(但不是很多)。

相反,奖励对于提高关系疏远情境中的推荐可能性是很重要的。关系疏远情境中的信息交流可以通过激励来提高,因此重点是如何设计出针对疏远关系的计划。消费者作出的第一个推荐可能是家人或朋友(这种推荐是不需要奖励刺激的),而随后的传递,假定是对关系疏远者,可能就需要激励。一种可能是,随着推荐数量的增加,增加奖励。细分的方法可以是针对自然发生的推荐(如关系紧密)给予最小的奖励,而针对最不可能自然发生的推荐(如关系疏远)给予最大的奖励。此外,对于疏远的关系,作为推荐的回报,推荐者需要获得一些奖励。不同的奖励设计方案会导致推荐者不同的推荐可能性。随着奖励从“奖励双方”到“奖励我”的转变,关系紧密者之间的推荐水平会急剧下降。因此,强调对推荐者的奖励会促使他们向更多的关系疏远者推荐。

奖励计划对推荐可能性的影响随着品牌强度的变化而不同。在有奖励的情况下(与没有奖励相比),弱势品牌消费者推荐的可能性比对强势品牌的增幅更显著。这些结果显示,推荐奖励计划对弱势品牌更为重要。假使企业关注品牌强度的长期提高,弱势品牌也可以通过奖励计划在短期内提高推荐的可能性(或产品试用)。我们建议管理者在选择奖励方案时应当考虑品牌强度,弱势品牌应当采用“奖励我”的方式,强势品牌应当采用“奖励双方”的方式。

美术学校教学奖励方案 第5篇

为了加强对六年级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全力做好备考工作,引导全校教师树立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努力钻研业务,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备考专项经费

学校每学年按在校学生人数(175人)每人100元下拨备考经费。用于六年级教师月考命题、监考、评卷;辅导学生课时补等。

二、质量奖

1、优秀奖。在教学质量考评中,获优秀奖教育局奖励2.5万元,学校奖励1.5万元。

2、良好奖。在教学质量考评中,获良好奖教育局奖励2万元,学校奖励1.2万元。

3、达标奖。在教学质量考评中,获达标奖教育局奖励1.5万元,学校奖励0.9万元。

三、分配原则

1.教学奖总额的60%用于奖励六年级教师,教学奖总额的40%用于奖励小学部行政领导和一至五年级教师。

2.平均分进步奖,平均分超县平均分线0.1至1分,按科奖科任教师每人100元;超1.1至2分奖科任教师200元;超2分以上奖科任教师300元。

3.班级管理奖,总平均分最高的班级奖励班主任200元。4.担双科教师奖励200元。

学校中考奖励方案 第6篇

为了全面提升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学的要求,为了把初中做成精品,为了调动每一位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毕业班的优秀率、八科(含体育)一次性合格率、及格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大幅度提高,力争我校中考综合排名较上一年度大幅提升,特制定如下中考奖励方案。

二、任务划分

1、班级任务:

班级

一中实验班分数线

一中普通班分数线

普高线最低建档线

备注

三、奖励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力推导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同时又鼓励教师拔尖,讲究效率,兼顾公平。

2、坚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中考基本奖励与一中实验班拔尖考试奖励相并存。中考突出达一中线人数,突出八科(含体育)一次性合格率的整体效果,突出分班达标。

四、奖励依据

1、以市教科局公布的xx年初中毕业会考成绩为准。

2、以市教育局基教科划定的录取分数线为准。

五、奖励办法

1、全县综合排名奖励(按全市各学校成绩统计表上的为准)

中考综合排名进入全县第十名不另奖年级组,第九名奖年级组3000元,第八名奖年级组5000元,第七名奖年级组10000元,第六名奖年级组15000元,第五名奖年级组0元,以此类推进行奖励。

2完成指标奖励:

(1)班级奖3000元,班主任先提取160元再进行分配,语、数、外三科教师每科奖励480元,物理教师奖励320元,化学奖励280元,文综科目老师各奖300元,体育老师奖200元。

(2)全年级达一中实验班、普通班、普高线(特指普班达线)人数超过基本指标,每超过2人,奖年级组1000、800、500元。

(3)未完成指标,学校酌情处理。

3、参加一中实验班考试,每超录取录取1人奖年级组1000元。(分配奖金时重点考虑班主任、所考科目的任课老师和体育老师)。

4、目标管理奖:

完成指标,奖九年级主管领导800元,奖年级组长500元、班主任300元。

5、科单获全县前六名:

中考科目优秀率或及格率进入全县学校排名前六名另设单科奖励。奖励办法:第六名奖任课老师300元,第五名奖400元,第四名奖600元,第三名奖800元,第二名奖100元,第一名奖2000元。

6、当年级组完成基本升学指标但某班未完成指标,或年级组未完成基本指但班级完成了指标,由学校及年纪组根据本方案,在具体分配办法中确定标准。

六、说明

上一篇:2018年外线电工理论试题下一篇:管理之道三:人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