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自我信

2024-05-13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自我信(精选14篇)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自我信 第1篇

我乐于助人、爱出主意、思维灵动、好奇心强、知识面较宽,对细节问题敏感,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自信但决不自大,准备好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我注重自己的信誉,讲原则,意志坚定,不为不良外界因素干扰诱惑,无任何不良爱好习惯。童心是好奇心、创造力的最佳源泉,使我能发现同龄人忽略的有趣事物,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并让我很少感到空虚或消沉。

工作态度——我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主动、求变、奉献、注意细节、关心伙伴、甘于为小、闻过则喜、承担重任、协助各方面做好工作。同时我可以向将要雇佣我的公司保证,我绝不会做出泄露公司机密、背叛公司、盗用公司财产,浪费公司资源,及荒度工作时间等违反法律与职业道德的事情。即使因某种原因被解雇或离职我也会做好临行前的所有的工作。

学习态度——我要求自己要主动学习、任何时候向任何人学习、注意观察、保持好奇心与创造力。可以说我在大学期间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了自学的能力,这让我有充足的自信可以面对所有未知领域。任何事都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与比我年纪大,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相比,我的起跑点确实落后一些,不过我可以用我的速度来弥补我的弱势。

所以不论我将前往的公司所属什么行业,我都有自信可以很快进入状态,并用最短时间成为该行业的精英。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自我信 第2篇

三年的大学期间,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已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富于协作精神的时代青年。在校期间于XX年通过专业培训和国家正规机关考核后获得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从业证书和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毕业之际,我迫切希望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自己潜隐的创造力赋之于实践,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锻炼和壮大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天自信的我、努力的我诚挚希望贵公司能给我提供一个创造梦想的舞台,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回报公司的垂爱。

作为一名XX年国际物流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与活力、知识与闯劲。年轻或许意味着缺乏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与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用心的自荐,只是对自己“出厂”简单的“加工包装”,自身的“品质”和“功能”期待你通过使用来“验证”,如果我不是你们所要配的“货”,请勿“退货”,因为你只需把这份“广告”作“废弃处理”,它的确不需要任何的“库存成本”。

大学生微信使用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第3篇

1 当前大学生自我认同概况

自我认同, 即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它既是个体人格健康、完善的标志和前提, 又是对“我是谁”内隐和外显的回答, 兼具意识和无意识双重特性。自我认同感既是自己熟悉明白的, 也和人们的期待相符, 是面向未来的。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才能有效建立自尊和自信。而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活得幸福和成功的重要心理基础。

在上述基础上, 本研究根据心理学家奥克斯和普拉格编制的自我认同感量表对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此量表用来测试个体是否通过了埃里克森阐释的自我认同危机, 通过自我认同感量表的最终得分, 将大学生的自我认同类型大体上分成了两类:已经形成了良好自我认同的大学生和自我认同感还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笔者总共回收了170份有效调查问卷, 根据问卷星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自我认同。当今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类型表现复杂, 自信乐观成就欲强, 但又内心困惑迷茫冷漠悲观, 内心颇多矛盾。

2 当前大学生微信的使用概况

2.1 微信使用的时间和频率

大学生每天都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微信, 每天至少使用一个小时, 甚至有26.47%的大学生每天使用4个小时以上, 可见微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 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2.2 大学生微信的主要使用动机

从问卷分析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使用微信出于多种动机, 有的为了满足获取信息的需要, 有的为了满足建立感情的需要, 有的为了满足经济实惠的需要, 甚至有的是为了满足逃避现实的需要, 单纯地打发时间。其中多数大学生是为了满足建立感情, 与身边的群体保持一致的动机才接触使用的微信。而在最经常使用的微信功能这一问题中, 文字、语音聊天和关注朋友圈动态占绝大多数, 综合说明大学生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 主要是获得满足和心理上的感情依赖, 通过微信

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人交流, 并通过他人“镜子式”的反映, 来不断改善自己, 形成新的自我认同。

3 微信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影响

3.1 使用与满足, 产生自我认同感。

首先,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多种多样, 其中47.37%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是因为“朋友都在用”, 使用微信可以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与朋友一样的话题, 并且可以在微信中建立自己的好友群, 一起在一个群里讨论各种动态和消息, 形成自己的小群体, 并在这个虚拟平台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求分为从低到高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其中“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 只有满足了这一需求, 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大学生使用微信也是为了在微信里找到这种归属的心理需求, 从而进一步找到自我认同。其次, 16.37%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是出于“获取资讯”的动机 (热点关注动机) , 人有接触大众信息的需要, 人们需要通过使用微信, 关注身边的人对某一时间的看法, 从而探测意见环境, 并根据意见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意见。根据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概念, 人们为了避免因跟主流意见不同而受到孤立, 所以会根据意见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意见及看法, 与主流观点形成一致。因此对于一件公共事件的看法 (尤其是学校所制定的某项政策、计划或规定) 大学生需要参考意见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观点, 与身边的人形成大体一致的观点, 避免因观点不一致而受到群体孤立。最后, 13.45%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是出于节省通信费用, 即经济性动机, 通过节省通讯费用, 大学生也能一定程度上获取心理上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满足。

其次, 从问卷分析中可以看出, “朋友圈的互动是自我价值的展现”这一问题中只有24.56%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来说完全不适用, 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适用;“我很在意我在朋友圈分享的信息的点评率”这一问题中只有25.15%的人表示完全不适用。可以看出在微信朋友圈这样一个虚拟社区里, 大学生同样希望通过自我表露向他人表达情感、想法与观点, 并得到社区中众多人的肯定或赞扬, 通过他人的认同得到自身的满足。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 大家都在里面饰演一个角色, 当大多数人认同和支持自己的观点或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或一件事情采取的做法, 人们就会提升心理的自我满足感, 认同自我从而提升自信, 长此以往对自我的认同也会更加积极, 从这种情况来看, 微信对大学生建立良好自我认同感大有益处。

3.2 自我认同危机, 产生自我否定感

当微信的朋友圈里出现对于某一特定事件的观点与自己的意见相左的情况, 或是自己的观点在评论中被反驳了, 或者被朋友圈的言论影响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时, 大学生肯定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否认意识, 怀疑自己的观点, 甚至怀疑自己的思考能力及自己本身的智力水平。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成熟的时期, 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 很容易就被别人的三言两语否认或改变自己的观点, 这时就会感觉遭受到了打击, 内心受挫进而对自我观点进行封闭, 自我认同感降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意识对其成功和幸福有重要作用, 因此大学生要正确使用和看待微信, 树立自信心以及成熟的自我认同意识, 切勿因微信使用不当陷入自我否认的怪圈。

4 结语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自我信 第4篇

关键词:大学;定位;国际化程度;差异性;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09)03—0074—04

对于国际化时代的大学而言,传统的以“学术寂寞”为重要特征的学院教育,已经被大规模的留学生扩招、高密度的国际学术会议、跨国界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大学联盟组织所取代。国际化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人员交流等各个方面。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大学的历史只有100多年,国内的教育学者围绕什么是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规划和管理中国大学这些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

国内关于大学国际化的相关研究表明,已有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理论层面的,但对于实际操作中如何评价中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如何界定中国大学的国际化水平都缺乏一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大学国际化评判标准有关的是大学国际化程度的衡量问题。中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设施,必须建立在对自身发展现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对于中国各层次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如何都无法作出判断的话,那么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就毫无实践意义。因此,如何建立中国大学国际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理论研究的又一缺陷。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对中国大学自我定位中的国际化程度进行差异性比较。

一、样本数据的收集及初步处理

本次的调研方式是我们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在查阅大量文献和征求多方意见的前提下制订了调查表格,然后按211大学、985大学、其他大学、有研究生院的大学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样本学校的相关部门发放问卷(此分类方法中的211大学是指未能加入985工程的、又没有研究生院的211大学;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是指未能加入985工程的、但有独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985学校25份,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在内的25所985学校回复了问卷;211学校9份,包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在内;有研究生院的学校6份,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等;其他一般院校10份,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考虑到在全国范围抽取样本,超过30即可认为是大样本(吴为人,2004),故回收的50所高校的有效问卷作为样本已基本能够满足本研究的要求,特别是全国38所985院校中回收了25所大学的有效问卷,问卷的调查结果对于985大学来说尤其具有了充分的代表性。问卷涉及所调查大学的基本情况及大学在进行自我定位中关于国际化使命的表述。表1给出了所调查样本数据的基本情况。

二、大学自我定位中国际化程度差异性比较

大学的自我定位或大学对自己使命的阐述在相当大程度上相当于大学对自身的战略指导思想,因而有无国际化使命的阐述对于一个大学国际化尤其是未来国际化的发展具有基本的重要性,本部分我们试图通过对不同类型大学关于自身定位的比较来从战略层次上看一下我国大学国际化的状况。为了描述的方便,我们首先给出比较的主要方面及回答结果的定量含义。(表2)。

(1)描述性统计分析

图1~图4给出了不同类型大学在阐述其使命时是否特别强调了国际化的使命。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大学对其国际化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的强调程度是不同的。

具体来看,根据样本结果,211大学中大约有75%的大学在阐述其使命时与大学的国际化定位非常符合,约25%的大学是基本符合,没有出现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现象。相比较而言,被调查的985大学中,约各有48%的大学在阐述其使命时基本或完全符合国际化定位,但也有个别学校出现了完全不符合的现象。而对有研究生院大学的调查结果则表明,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大学在阐述其使命时基本符合国际化定位要求,这个比例大约占67%,与此同时,不符合的比例也高达近17%。被调查的属于其他类型的学校的分析结果也大体与有研究生院的类似。

总起来看,从不同类型大学的比较来看,按照基本符合国际化定位要求的排序来看,211大学>985大学>有研究生院大学>其他大学,从而基本反映了这些大学在国内大学中的地位。从最符合的程度来看,大多数211大学的国际化定位是做为其极其重要的战略来安排的,其次是985大学,再次是有研究生院的大学,这应当是与其自身的科研、教学实力及国家对其发展的要求是相关的,但同时也可能与诸如大学的位置、发展历史及其学科类型有关系。比如,在我们所调查的其他类大学中,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其学科专业决定了必须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基于这种考虑,下面我们将通过建立一个模型来对影响大学国际化使命阐述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2)影响太学国际化使命阐述的因素实证

考虑到对大学国际化阐述是否符合大学国际化要求的程度是以离散数据形式出现的,而且这种离散数据是多个而非2个,故我们将不用被解释变量仅有2个取值的probit或logit模型,而采用poisson(泊松)模型来刻划数据的生成过程,具体的模型形式设定如下:

extendi=exp(β+α1X1i3X3i4X4i5X5i5X5i6X6i7X7i)+vi

这里各变量含义:extend—第i个使命与大学国际化的符合程度;X1i—第i个大学的校史长度;X2i—第i个大学的在校生人数;X3i—第i个大学是否是综合性大学;X4i—第i个大学的位置(东部及北京为1,中西部为0);X5i—第i个大学的类型(211是1,其余为0);X6i—第i个大学的类型(985

是1,其余为0);X7i第i个大学的类型(有研究生院是1,其余为0);vi—随机扰动项。表3给出了泊松模型的QML估计的结果,表4则给出了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概率影响。

由表3可知,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一个大学的校史长度、大学位置、大学类型3个因素对大学国际化的定位阐述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他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

具体来说,由表4我们根据excel对泊松分布的计算结果来看,一个学校的校史长度如果增长一个单位(10年),那么这将使它在进行国际化任务表述时增加19%使其任务完全符合大学国际化定位要求的阐述,增加14%使其在阐述时使其任务与大学国际化定位基本一致的可能性,但仅会使其使命阐述与国际化定位要求不相符或完全不相符的可能性增加1%或2%,显然,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同样,如果大学的位置是在东部或北京,那么大学在阐述其国际化任务时就会增加42%的可能性使其完全符合大学国际化的要求,或增加35%的可能性使其在做国际化任务阐述时基本符合国际化定位的要求,但使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的可能性增加均不超过10%,这仍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最后,对三个描述大学类型的虚拟变量的概率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知道,大学的研究水平对其国际化任务的阐述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与前面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具体来看,越是研究水平高的大学,那么其在国际化任务阐述时的可能就越高,由结果可以看出,在完全符合这一标准上,211的大学比985大学要高出4个百分点,而985大学又比仅拥有研究生院的大学高出6%的百分点。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对仅有研究生院的大学来说,这同样也可能增加其在任务阐述时不符合大学国际化定位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已越过10%,因而不能认为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小概率事件。

三、结论

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大学对其国际化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的强调程度是不同的。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大学,按照基本符合国际化定位要求的排序来看,211大学>985大学>有研究生院大学>其他大学,这与我们所预期的985大学排第一的结果略有出入,但这一排序还是基本反映了这些大学在国内大学中的地位。这应当是与其自身的科研、教学实力及国家对其发展的要求是相关的,但同时也可能与诸如大学的位置、发展历史及其学科类型有关系。同时,这一排序结果也从另一侧面提醒我们,即便是国内居领先地位的985大学,如何从学校的领导、管理和决策层面来推动大学国际化理念的树立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影响大学国际化使命阐述的因素实证显示,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一个大学的校史长度、大学位置、大学类型3个因素对大学国际化的定位阐述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他因素对其影响不显著。对3个描述大学类型的虚拟变量的概率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知道,大学的研究水平对其国际化任务的阐述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越是研究水平高的大学,那么其在国际化任务阐述时的可能就越高。

综上所述,我国各层次大学虽根据其自身的定位对大学国际化的强调程度有所不同,但都已认识到国际化给学校带来的各项好处,如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科研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获得多渠道的资金支持等。因此,我国各层次大学均已对其国际化使命进行了明确表述,并且开始从战略高度推进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但现阶段我国大学国际化因为其定位的不同而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大多数学校的国际化程度都比较低,因此,建立保障大学国际化战略实施的组织机构,从管理层面推进全校范围的大学国际化战略将是未来应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韩延明.论大学教育国际化[J].臨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1):1—7.

[2]王运来.论大学课程国际化[J].辽宁教育研究,2000(10):44—46.

[3]张寿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十个基本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3(03):15—19.

[4]李盛兵.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14—117.

[5]刘道玉.大学教育国际化的选择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7(04):6—10.

[6]Enders,J.Higher.Education,internationalisation and the nation state: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to governance theory.Higher Education[J].2004(47):361—382.

[7]De wit Hans.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Europe:A Historical.Comparative and Conceptual Analysis[M].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2002.

新闻专业自我信 第5篇

作为XX大学XX学院XX系主任和XX同学的老师,我很愿意推荐XX同学到贵校深造。

我曾于XXXX-XXXX年度任XX同学所在班级的班导师,并担任《基础英语》课的教学工作。在我的课堂教学中,XXX同学总是端坐在教室首排,认真听讲,专心地做课堂笔记。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当我提出问题,她常能迅速地给出独到而精彩的答案,这充分反映出她在课下进行了充分的复习和预习,而且勤于思考,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XX同学一直是系里口碑很好的同学。作为班里的生活委员和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干事,她工作踏实、勤恳,热心帮助同学,在大型节日与各位班委协作组织联欢会,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XX同学多才多艺,喜欢并擅长唱歌、跳舞、朗诵,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拿过很好的名次。

XX同学身上最大的闪光点是她的创新能力和为理想坚持不懈、拼搏向上的精神。她很早就为自己的发展做好了规划,并且每一步都走得扎实稳妥。XX同学自入学之初就表现出对新闻传播的热爱,入校后更是付出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在新闻方向专业课成绩上格外突出。XXXX年暑假,她主动地联系实习单位,积累实地采访和新闻写作经验。她在《XX日报》发表了新闻稿件,参与了“XX”主题调查报道,她的努力和成绩获得了所在报社采访部、编辑部、网络部工作人员的一致肯定。XXXX年暑假,她报名XX暑期学校,这段废寝忘食的短暂学习不仅使她了解了XX学发展前沿、学界与业界动态,更体会到XX大学的学风,坚定了到XX大学攻读XX硕士研究生的信念。

对XX的热爱丝毫没有影响她的英语专业学习。同学英文功底扎实,顺利通过专业四级、大四、大六等考试,也已经为大四的专业八级考试做好了充分准备。她在大三上半学期就考取了XX资格证书,曾被学院推荐参加了各级各类英文演讲和英文辩论比赛。

XX同学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此致

敬礼!

xxx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英语老师信 第6篇

To Whom It May Concern:

It is my great pleasure to recommend Miss XXX to you, as she was one of my finest students in our department.

Miss XXX began attending my English clas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 in XXXX and graduated in spring of XXXX. Though it has been over eight years since I last saw her, the deep impression she made on me has not faded in the least. She is very intelligent, honest, creative, articulate, adaptive person. Her high academic achievement speaks for itself: she consistently scored in the top 5% in class.

I am certain that Miss XXX woul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your company, and I strongly recommend her for the position.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inquire further if I can be of help to you.

Sincerely,

传播学专业自我信 第7篇

您好!

衷心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审阅我的推荐信。我是即将毕业于XX大学的传播学专业学生,名字叫做XXX。

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几年来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使得我的专业基础扎实,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动手潜力。我拥有良好的学习潜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了传播学专业知识理论,阅读了超多传播学相关书籍,另已取得英语X级,计算机X级证书。

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在寒暑假期间多次参加社会实践,曾在XX日报以及XX广播电视台实习,参与一些新闻采编工作,能够将学校里所学的新闻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熟悉基本新闻修改流程,基本掌握使用操作方法,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肯定。平时还自学了flash、authorware等网页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

本人性格热情随和,活泼开朗,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写作潜力。个人兴趣爱好广泛,平时喜欢各项体育运动,例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喜欢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比较关注了解各种新闻媒体。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自我信 第8篇

一、文献回顾

自我表露的概念由心理学家Jourard (1958) 提出并不断完善, 他认为, 自我表露是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的过程。 (1) 社交网络中的自我表露是人们通过在线内容生产, 运用多种方式向他人传递信息, 并以此达到维持网络沟通或满足个人需求的一种信息传播行为。 (2) Baxter&Montgomery (1996) 研究指出, 自我表露行为会带来一系列风险, 包括被倾听者拒绝的风险、自我控制权消耗的风险、个人诚信风险、自我效能损失与失控风险, 以及倾听者尴尬或受到伤害的风险。 (3) 然而在社交网络中, 人们一方面担心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会带来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却在通过不断地交换个人信息进行社会交往。 (4) Monika (2014) 考察了2739位德国社交媒体使用者自我表露的基本情况, 发现自我表露信息频次最高的是基本信息, 其次是真实信息, 最后是敏感信息。 (5) 国内研究者巢乃鹏等研究发现, 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对自我表露产生影响, 明星博客中, 女明星比男明星表露个人信息的内容更多、频次更高。 (6) 申琦的研究结果显示, 微信平台上, 隐私关注度低的大学生自我表露信息越多, 而自我表露越多的大学生越少采取隐私保护行为。 (7)

已有研究对自我表露的内容和程度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而鲜有对社交网络自我表露行为与用户风险感知关系的深层次研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微信即时通信应用已成为人们使用的主流社交手段之一, 随着朋友圈的扩大, 人们在朋友圈的自我表露行为并不总会得到他人的积极回应, 甚至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本研究从微信用户风险感知程度和自我表露行为特征两方面, 实证考察大学生手机微信社交移动应用中的风险感知水平与自我表露行为的关系。

二、研究问题

微信是基于熟人社交的移动即时应用, 朋友圈是由熟人关系链构成的小众、私密圈子, 圈子的私密性为人们自我表露提供了便利。自我表露一方面增进自我认识、促进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对自身个人问题的处理能力, 有益于心理和生理健康。 (8) 与此同时, 个人信息的自我表露也会因网络安全性、隐私条款及其他用户二次传播等不可预计因素而带来风险。 (9) 个体对风险的感知程度会影响自我表露行为, 因此本研究重点考察下列问题:

研究问题1:大学生微信用户风险感知水平。

研究问题:大学生微信用户自我表露状况。

研究问题3:大学生微信用户风险感知水平对自我表露行为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 数据搜集

为了解大学生微信用户风险感知水平与自我表露行为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滚雪球抽样调查法, 随机选择3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访问这些大学生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大学生微信朋友作为目标总体的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300份, 获得有效样本262个, 样本有效率达87%。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微信用户的基本特征、风险感知水平、自我表露内容和程度等问题。

(二) 测量说明

1. 用户基本特征测量

用户基本特征主要指能体现个人基本情况的资料和信息, 考虑到本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高校大学生, 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差异不大, 因此, 调查对象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相关人口统计信息不在调查范围之内。用户基本特征测量侧重于用户的性别、生源地、微信使用历史等方面。

2. 风险感知测量

风险感知测量根据Culmingham (1967) 提出的双因素模型, 结合罗纳德和拉塞尔关于自我表露行为存在的被拒绝、给人负面印象、降低双方满意度、降低自己影响力、伤害他人等五种风险, (10) 直接询问被访者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五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严重性, 评定等级依据发生风险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由低至高相应赋值1到4, 然后分别将5种风险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加总转换, 再将两者相乘来衡量风险感知水平。

3. 自我表露行为测量

自我表露行为测量主要包含自我表露内容和程度两个方面。自我表露内容测量根据Jourard关于生活主题的自我表露量表, 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活主题状况, 将大学生自我表露内容归纳为态度观点、兴趣爱好、学习工作、个性、身体五个方面, 如态度和观点方面依次采用在朋友圈表露“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对个人前途的看法”、“我对当前政府、政策的看法”、“我对热点新闻的看法”、“我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看法”、“我对漂亮女人/帅气男人的看法”等问题, 评定等级依据表露程度由浅至深依次为:“1”表示从未提及, “2”表示较少提及 (其他人只得到关于我这方面的初步印象) , “3”表示说过一些 (其他人可以得到关于我这方面的一般印象) , “4”表示非常详细地在朋友圈说过。

四、研究发现

(一) 大学生微信用户风险感知水平

表一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估情况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不可能3111.811.811.8可能性不大13350.850.862.6有可能8833.633.696.2很有可能103.83.8100.0Total262100.0100.0本研究发现, 绝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导致这五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见表一) , 其中11.8%的被访者认为“不可能”发生这五种风险, 50.8%的被访者认为“可能性不大”, 不足一半的被访者认为“有可能”发生这五种风险, 其中33.6%的被访者认为“有可能”发生, 3.8%的被访者认为“很有可能”发生。

表二风险发生严重程度的评估情况Frequency Percent-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不严重5320.220.220.2不太严重11945.445.465.6比较严重7629.029.094.7很严重145.35.3100.0Total262100.0100.0大学生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导致风险发生严重程度的评估结果显示 (见表二) , 大学生对五种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评估普遍偏低, 关于朋友圈的自我表露行为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发生对个人而言的严重性, 45.4%的被访者认为“不太严重”, 20.2%的被访者认为“不严重”, 仅29%的被访者认为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导致各种风险发生对个人而言“比较严重”, 5.3%的被访者认为“很严重。”

表三大学生微信用户风险感知水平NValid262 Missing0 Mean 5.0104Std.Deviation 2.65653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1-5.315659.559.559.55.4-10.69837.437.496.910.7-1683.13.1100.0 Total262100.0100.0根据Culmingham (1967) 提出的双因素模型, 将被访者对风险发生可能性与严重程度的评估结果两者相乘, 计算出每位被访者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的风险感知水平, 结果显示 (见表三) , 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的风险感知水平普遍偏低 (均值为5.01, 标准差为2.66) , 其中风险感知水平在1-5.3取值范围内 (风险感知水平低) 的被访者占59.5%;在5.4-10.6取值范围内 (风险感知水平中) 的被访者占37.4%;在10.7-16取值范围内 (风险感知水平高) 的被访者仅占3.1%。

(二) 微信移动社交应用中的自我表露内容与程度

结果显示 (见表四) ,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自我表露程度普遍不高, 在朋友圈较少提及与个人相关的信息, 其他人只能通过微信朋友圈得到关于个人的初步印象。在已表露的个人信息类型中, 大学生较多地表露个性 (均值为2.29, 标准差为0.72) , 其次是爱好兴趣 (均值为2.18, 标准差为0.70) , 再次是学习工作 (均值为2.16, 标准差为0.70) , 很少提及态度观点 (均值为2.00, 标准差为0.61) 、身体 (均值为1.88, 标准差为0.74) 两方面信息。同时, 性别对自我表露中态度观点信息类型有显著性影响, 显著性概率﹤0.05, 且男生对态度观点信息的表露程度高于女生。

(三) 大学生微信用户风险感知水平对自我表露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微信用户风险感知水平对自我表露行为单方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见表五) , 风险感知水平对微信朋友圈态度观点、学习工作、个性和身体四类信息的自我表露有显著影响, 显著性概率均﹤0.05, 风险感知水平对大学生微信用户爱好兴趣类信息的表达影响不显著。从均值上观察, 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在态度观点 (均值为2.46, 标准差为0.90) 、学习工作 (均值为2.97, 标准差为0.81) 两类信息上的自我表露程度相对较高。

五、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大学生对微信及时通讯应用的风险感知水平, 全面考察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中的自我表露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行为的风险感知水平普遍偏低, 绝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表露发生被拒绝、给人负面印象、降低双方满意度、降低自己影响力、伤害他人等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并认为这些风险发生对个人而言并不严重, 这也正是导致类似“师生断交”风波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研究同时发现,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自我表露程度普遍不高, 在朋友圈较少提及与个人相关的信息, 在已表露的个人信息类型中, 相对较多地表露个性, 其次是爱好兴趣, 再次是学习工作, 很少提及态度观点和身体两方面信息, 且性别对社交网络中态度观点类信息的表露有显著性影响, 该结果与Muscanell、Guadagno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 男生对态度观点信息的表露程度高于女生。 (11) 进一步研究发现, 大学生风险感知水平对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信息内容和表露程度构成一定的影响, 风险感知水平对态度观点、学习工作、个性和身体四类信息的表露有显著影响, 且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在态度观点 (均值为2.46, 标准差为0.90) 、学习工作 (均值为2.97, 标准差为0.81) 两类信息中的自我表露程度相对较高, 风险感知水平对大学生爱好兴趣类信息的表露影响不显著,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生代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网络行为新特征。

注释

1 Jourard S.M, Lasakow P.Some factor in self-disclosure[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58, no.56, 91-98.

2

3

4 Debatin B, Lovejoy J.P, Horn A.-K, Hughes B.N.Facebook and online privacy:Attitudes, behaviors, and unintende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 Communication, 2010, vol.15, 83-108.

5 Monika Taddicken.The‘Privacy Paradox’in the Social Web: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erceived Social Relevance on Different Forms of Self-Disclosure[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14, no.19, 248-273.

6 巢乃鹏、宋庆庆.戴着镣铐的舞蹈:明星博客中的自我表露[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36-40.

7 申琦.自我表露与社交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4) , 5-14.

8 Jourard, S.M.The transparent self[M].Litton Educational Publishing, Inc.1971, 113-158.

9

10 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沟通的艺术-看如人里, 看出人外[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275-276.

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修订 第9篇

关键词:专业决策;自我效能;大学生

分类号:B841.7

在个体对活动环境和任务的选择中,自我效能贯穿于个体的整个实践活动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采取按照大类招生和培养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需要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进行专业确认,部分学生在专业决策中出现了明显的盲从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大学后阶段专业学习的成效。因此,探讨大学生在专业决策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有助于大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成功。

Hackett和Betz(1981)最早将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对职业的研究中。此后Taylor和Betz(1983)在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基础上,以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Cri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提出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 Efficacy),并进一步开发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Career Decision 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简称CDMSE)。Betz和LuzzoBetz(1996)的研究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职业自我效能理论指出,具备同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个体,在职业行为(包括职业选择、职业探索、职业认同、职业态度、工作绩效、职业发展等方面)上之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这一内在自我调节系统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后,国内外在职业决策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逐步增多并在不同方向取得了很多成果。研究发现,焦虑因素既是一种个体变量又是一种情境变量,贯穿于整个职业决策的过程中(Hardin,Varghese,& Carlson,2006;Gloria & Hird,1999)。Hargrove(2005)的研究表明,个体的依恋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着相关关系。Maddux(1995)指出,职业自我效能对女性职业选择的预测作用比较明显。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编制了“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李莉和马剑虹(2003)的研究发现,自我评估能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产生影响。樊明成和陈小伟(2009)认为,影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兴趣、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潜力、学术能力、高考分数落点、父母及家人的影响等。蒋洪池和朱慧(2010)也从专业选择意向、时间、途径以及更换专业机会等四个方面探索了中美两国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性。这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提供了思路。

本研究认为,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专业决策中的延展和细化。一方面,专业决策包含在职业决策的大框架中,另一方面,又由于其特定的时间限定、决策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决策者的心理状态而与职业决策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将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界定为:大学生对自己完成专业决策相关任务所需能力的自信程度,包括个体对自身的准确认知能力、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根据自身特点与专业特点进行目标匹配和筛选的能力、对专业决策的具体实施进行规划的能力、在专业决策过程中应付困难所需的能力等五个方面。本研究试图在Betz和Taylor提出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决策特点对彭永新和龙立荣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修订,以形成“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某大学本科生正式施测。按照学科类别(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农业生命环境、医学)在四个年级各抽取若干代表性的专业教学班,在教学班内部进行样本抽取。有效样本632人,其中男生345人、女生287人。在年级分布上,大一315人、大二157人、大三82人、大四78人。

1.2研究工具

在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的修订。考虑大学生在专业决策和职业决策中的心理和行为差异,依据访谈(大一至大四,每年级5人)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大一27人,大二19人,大三17人,大四15人,共计78人,分别来自文科大类、理科大类和工科大类)的结果,筛选出大学生在专业决策上具有代表性的情景描述,并以此对专业决策过程中的非主要行为进行修改或删除。邀请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教授和研究生对项目进行初步分析,尽量避免题目的语言描述对被试的暗示作用,以减弱测验题目的社会称许性及被试回答的倾向性。预测问卷中含5个分量表,共25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以自陈的方式呈现。

选取上海、浙江、安徽三所大学学生进行小规模预测。被试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农业生命环境、医学7个大类的学生。有效被试154名(男生85人,女生69人)。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对预试的项目进行进一步筛选。剔除因素负荷值小、共同度小及具有多重负荷且负荷值比较接近的项目。对余下的22个项目再次进行因素分析,得到5个因子,共解释变异的77.943%,各因子和项目的负荷合理。对项目进行筛选以确定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共22个项目,分为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评价、专业信息、目标选择、未来规划和问题解决。

nlc202309011413

1.3程序

所有测试均采用现场发放问卷,集中作答的形式。调查时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由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研究生主持,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测试基本过程为:介绍测验的意义,阅读指导语,被试作答和回收问卷。问卷结果的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及Amos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

2结果

2.1问卷分析

2.1.1信度分析

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分量表α系数的范围在0.815~0.865之间,而全量表α系数为0.806,以上信度分析数据表明,每个分量表的项目在构思上具有一致性,因而是可靠的。

2.1.2探索性因素分析

正式问卷的结构效度以因素分析来检验。随机抽取一半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可行性检验显示:KMO值为0.953,Bartlett球体检验中卡方值为8201.209,达到显著水平。

将正式问卷的22个测验项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并将此5个因素分别命名为:自我评价、专业信息、目标选定、未来规划、问题解决。5个因素共可解释总变异量的74.46%。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2.1.3验证性因素分析

将调查样本中另一半被试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χ2/df小于3;NFI、RFI、IFI、TLI、CFI均大于0.90;RMSEA等于0.08,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5因素模型基本得到了数据的验证。

2.1.4相关分析

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各分量表间及各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介于0.560~0.834之间,皆达0.01显著水平,呈较高正相关,显示各分量表与整体概念相当一致。

3讨论

3.1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及结构

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Betz和Taylor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一种延伸,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大学生专业决策是适用的。中国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考察:自我评价能力、收集专业信息的能力、目标选择的能力、制定未来规划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3.2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在以往相关理论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632名浙江省大学生为被试,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决策特点,对彭永新和龙立荣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了修订,形成“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问卷共22个项目,分为五个维度。预测的有效样本为154人,分别来自三所不同的高校。对预测样本的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鉴别力分析和因素分析,形成正式量表。对正式测试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关于本量表的实证效度还有待于将量表应用于其他的相关研究来做进一步的考查。

项目分析和信度检验的结果表明,测验项目的区分度、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良好,各项分量表及总量表的同质性较好,并都达到显著水平。效度检验主要进行了因素分析和分量表之间及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在五个维度中,目标选择和专业信息是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构成中相对重要的因素。各项分量表间的相关值总体上低于各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值,说明分量表的相关较好。各项目与其所属分量表相关均较高,而与其他分测验相关则较低。说明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效度良好。

从表3发现,本研究中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偏高,这与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的研究结果相似。该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加方差重大旋转的方式进行,方差累积解释达到44.66%,各分测验间存在相关偏高的情况。该研究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从理论角度提出的五个因素之间可能具有反应的一致性。本研究是在彭永新和龙立荣(2001)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的,五个因素之间同样可能存在反应的一致性。也就是说,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选择、规划制定能力突出的被试,解决专业决策过程中各类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对突出;相反的,在某个方面能力较弱的,也容易在其他的方面遇到困难。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建议先将测验的结果做总体解释,再做分测验解释,这样可以较好地找出大学生专业决策过程中的问题。

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全面而客观地评价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樊明成, 陈小伟. (2009). 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 大学教育科学, 3, 91-96.

蒋洪池, 朱慧. (2010). 中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差异及其启示. 黑龙江高教研究, 4, 54-56.

李莉, 马剑虹. (2003). 大学生职业决策白我效能以及归因研究. 应用心理学, 9(4), 3-6.

彭永新, 龙立荣. (2001).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 应用心理学, 7(2), 38-43.

栏目编辑/王抒文 终校/王晶晶

临床专业应届生自我信 第10篇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翻阅我的自我推荐信,自信的我不会让您失望。

当您亲手打开这份求职信,将是对我过去两年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检阅,当您最终合上它,也许又将决定我人生新的旅程。

我叫xx,我是一个开朗热情的农村女孩,纯朴的乡情给了我强健的体魄,严格的家教铸就出我的吃苦耐劳与坚毅不拔的精神。

多年来所受的教育与锻炼也使我能够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而且通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和期间的一些临床实践,已使我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护理技术。

除此之外,我还努力学习英语知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一系列证书。

为了全面发展和锻炼自己,我加入了学生会纪检部。这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意识以及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合理调配时间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我和他人沟通的能力,更一步加强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

作为医学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有信心、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严谨,希望在未来的日子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更好。

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实践经验不足、社会阅历较浅,但我仍然很有信心,时间是锻炼人与检验人的武器。我不乞求信任,只愿用行动来谋求信任。

愿贵医院给我一次尝试工作的机会,施展自己潜能的空间,我会尽心尽责,尽我所能,让贵医院满意,让患者满意!

恕冒昧,如果我能成为贵院的一员,我定当用我的热情和能力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去。

请相信:你们所要实现的正是我想要达到的!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电子商务专业的自我信 第11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我推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XX,是一名即将于20XX年XX月毕业于XX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我热爱视电子商务专业,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还学习了有关眼镜店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并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向导,努力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在课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使用网络,能够快速的在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就个人来讲,在校参加XX大赛获奖,参加XX大赛并取得好成绩,而且成功主持了联谊晚会。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在班内一直任班长一职,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吃苦耐劳、诚实、自信、敬业。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脚踏实地的努力的办好每一件事。

积极参加操作性较强的实习和设计,在现今社会中,空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

期待您的反馈!

推荐人:XXX

机电一体化专业自我信 第12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本人的求职自荐信,我是xxxx学院xx机电的学生,将在xxxx年7月毕业。在即将踏上征程之际,在此呈上自己的求职信息,特毛遂自荐,愿意接受贵公司的`考核与挑选。

大学三年是我不断进取、逐步完善、充实自己、开拓奋斗的三年,

这一切都是为明天的发展而准备。大学三年里,我除了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之外,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辅修计算机,现计算机已达到了专业水平,这一切使我初步具备了从事计算机应用、二维制图等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良禽择木而栖,士为知己者死”,面临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今天,我希望到重视人才,注重实干的公司,同时也希望以我所学,尽我所能,为贵单位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若能给我一个面谈的机会,我将倍感荣幸。恭候佳音。

谨祝

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自我信 第13篇

一、合理选择教材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及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并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教材在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中使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得以提高。另外, 要以学生专业为导向,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各领域中运用英语技巧和能力:通过教学内容与商务活动紧密联系, 在具体学习环境中学习商务英语,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进而提高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材符合上述要求。

二、提倡针对学生专业的个性化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

针对国际贸易学院学生的专业制定相应的大纲和质量标准。巩固原有的语法、词汇知识, 掌握基本的商务词汇与商务概念知识;在商务交际情景中训练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将语言技能与商务技能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强调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 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同时, 大学英语教学应辅助学生的专业学习, 使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 简单了解国际商务的现状, 以达到学习英语、提高商务交际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成为适应职场和实际需要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相关材料应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同时, 教师也应认真研究教材, 结合所教授学生专业, 适当增补教学内容, 以商务内容为载体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既能提高学生兴趣, 也能帮助教师提高相关专业知识。以网络多媒体教学为载体,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以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得意提倡。

四、改革教学评估体系

期末考试的试卷也要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特色。各个题型的设计, 如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都可以围绕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内容。过程性评估:包括平时提问、单元测试平均每单元一次) 、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表现等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 。终结性评估:通过期末考试进行, 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 共占期末总评成绩的70%。试卷统一命题, 从试题库中抽取组卷, 考试内容要求覆盖面广,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约占60%, 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约占40%。词汇、句法、阅读、完型填空、短句和段落翻译、写作等涉及商务英语相关内容。学期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 (30%) + 口试 (10%) + 期末考试成绩 (60%) 。平时成绩由笔头作业, 口头作业, 听写, 背诵以及单元测试等项构成。

五、注重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两门课程的相关性

大学英语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两门课程应该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因此两门课程应该具有相关性和连接性。大学英语教师应对专业英语教材有所了解, 并懂得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 并有意识的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尽量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讲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应该虚心向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 专业英语教师也应向大学英语教师学习教学方法, 讲授经验。

六、注重开展适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

大学英语教师在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以外, 应积极辅助学生开展适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相关社团。大学英语社团联合会的成立, 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国际贸易专业相关的英语比赛活动, 如专业百词大赛、专业写作大赛、涉外贸易模拟体验等。通过这些符合学生专业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 不仅使大学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 并能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热情, 而且做到了推动学生专业学的学习。

大学英语教师应对所教授国际贸易学院学生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 基于其专业相关知识, 使大学英语课堂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热情, 还可以辅助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学习并受到学院的欢迎。与此同时更能体现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应用型教学”的定位。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专业为立足点, 使其教学和学生专业紧密联系, 推动学生专业学习。

关键词:学生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姜宏.国际贸易实用英语[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5.

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自我信 第14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 心理危机 自我调控 学校干预 非群众性研究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年龄一般在16~28岁之间,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思想丰富、思维活跃、情感波动、反应强烈、体验深刻,加之由于生理和性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性冲动增强、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及经济就业等压力增大,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极为不利。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1],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5%以上,最高时期竟达34%。特别是近几年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造成大学生发生暴力犯罪、自杀事件或出现休学、退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注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自我调节、强化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学校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大学新生的心理危机表现、原因分析和自我调节

大学一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大学新生来到新的环境,开始新的生命历程: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朋友、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接受新的思维方式等等。全新的生活使他们有诸多的不适应,从而引发许多心理问题。杨新宇等人认为,它是指新生由于全新的生活引发的焦虑,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的抑郁心理,自我评价失调导致的自卑心理[2]带来的心理危机等。

1.1大学新生心理危机表现

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由适应不良带来的“迷茫”和“混乱”。

①“迷茫”:大学新生进校后,由于身份和环境的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不适应,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由于已经迈入了大学校门,过去高中时期单一但明确的目标已经实现,大学新生,在短时间里,由于失去了目标,于是“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②“混乱”:大学新生通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进入大学生活,其高中阶段有“规律”的生活被打乱,内心原有的原则和原有的规则、秩序被打破,而新的规则和秩序还未建立,大学新生在这一过渡时期的自我体验和感受表现为“混乱”。

1.2大学新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

心理问题的产生虽然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在起作用,但个人因素仍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就大学新生而言,步入大学生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角色的改变[3]。很多学生就是没有及时根据自身和所处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引发心理问题的。

1.2.1角色转换不及时

大学新生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能及时转换角色。大学新生处于“后高中”时代,还未及时地实行自己的角色转换。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想“好好地歇一歇,尽情地玩一把,然后再说学习的事”,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高中的紧张和充实感没有了,空虚和无聊的“迷茫”感接踵而至。

1.2.2生活自理能力差

进人大学校园,也就进人了全新的生活空间,生活环境、管理模式等产生了变化。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起码的独立生活能力。到了大学,一切要亲力亲为,要自主理财,要自己洗衣服,要自己到食堂打饭,要自己收拾床铺等。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宿舍—食堂—教室,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有的不能适应学校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另外,学校对宿舍的管理纪律和学生个人的习惯等也会发生冲突。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出现烦躁、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导致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混乱”症状。

1.2.3身体原因

大学新生年龄大约18、19岁,生理上处于青春期。而在这个阶段,个体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困难的,所以心理学上又称之为“困难期”、“危机期”。在此阶段,身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如身高快速增长,体重明显增加,头面部发生变化等使新生产生很多对自身身体的好奇,而此时第二性征的出现更加加剧了这种感觉。尽管大多数新生能通过多种渠道对自身的发展、发育进行了解,但困惑依然存在,新生之间如果缺乏相互沟通,就会导致心理上感觉茫然、困惑和无助等[4]。

1.3大学新生心理危机的自我调节

导致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靠大学生自己。大学新生应乐观面对现实,加强自我调节,积极面对大学生活。

1.3.1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大学新生就需要对大学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开学前要通过各种渠道,如走访认识的学长、登录校园网、查阅书籍资料等,对学校做进一步的了解,包括学校的地理环境、办学历史、校园文化、专业情况、在校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等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实地考查,让自己提前介入,以便采取积极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做好准备。有备而来,就能把握适应的主动权。

1.3.2做好人生规划,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没有奋斗目标便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大学新生一定要放弃“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一开始就要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也是最宝贵的青春时光,要充分认识到大学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客观地定位自我,科学地规划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可行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激发自身潜能。

1.3.3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学新生要认识到,大学和中学在管理方式、管理尺度上有所区别。所以,大学新生要学会克服惰性和随意性,提高自觉性,加强自我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必要时可以请家长或老师督促自己,或者与好友相约相互监督,争取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

1.3.4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任何人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对于第一次远离家庭、初入社会的大学新生而言,因各种不适应而产生“迷茫”“混乱”心理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学新生要树立健康新理念,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不良心理对自身的危害,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受挫力,提高免疫力,而绝不能消极地听之任之,更不能“破罐子破摔”。另外,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遇到挫折要保持信心;要学会合理排解不良情绪,掌握排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技巧;当自己不能解决问题时,要学会求助和借助外力,化解心中的“郁闷”,帮助自己摆脱不良心境。

1.4大学新生心理危机的学校干预

解决大学新生心理危机问题,大学生的自我调控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学校干预对应对大学新生心理危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采取多种渠道对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掌握,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干预。

1.4.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引导新生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新生进入高校之后,会有大约两周的军训及入学教育时间。学校应该利用这两周的时间帮助新生尽快地熟悉陌生的校园环境、同学和老师,帮助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上的转换。进入高校之后,许多大学新生目标缺失,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引导新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帮助新生尽早树立大学阶段的人生目标。

角色转换的实现,奋斗目标的树立,对大学新生心理调适至关重要,有助于帮助大学新生在较短时间内摆脱刚进校时的“迷茫”和“混乱”。

1.4.2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尽早掌握大学新生心理状况

大学新生来自天南地北,每个人情况各有不同。越早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新生管理工作越有利。因此,学校要尽早做好新生的心理状况普查,尽早发现心理有问题或可能有问题学生的情况,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要做好新生的心理电子档案,为对大学生心理跟踪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利民,李丹琳,陈林庆.医学心理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38.

[2]杨新宇,李齐全,胡鹤玖.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分析与教育措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3):63.

[3]吴远.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287.

上一篇:学校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物业案件代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