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

2024-06-13

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精选7篇)

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 第1篇

春宵

作者:苏轼 年代:宋朝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词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朝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腊日

作者:杜甫 年代:唐朝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远怀舍弟颖、观等

作者:杜甫 年代:唐朝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

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

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城东早春

作者:杨巨源 年代:唐朝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春别曲》

作者:张籍 年代:唐朝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绝句漫兴九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朝

手种桃花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春郊》

作者:钱起 年代:唐朝

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赏析

这首是1081年(元丰四年)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年三十七岁。这时苏辙(子由)贬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黄庭坚兄黄元明(名大临)寄给子由的诗,起二句说:“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次韵作此诗寄子由。

此诗起二句说:我们的交亲虽有半世之久,而时光如逝水,有几个人建立了功业呢?“逝水”,暗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凌烟阁”是唐太宗为纪念功臣而给他们画像之地。此二句笔势兀傲宏放,“次句接得不测,不觉其对”(方东树评语,见《续昭昧詹言》卷七)。第三四两句描写春天景物,花开江涨,而怀远之情见于言外,如作画之着色。黄庭坚诗虽然意新笔健,但有时失于晦涩,缺乏唐人“水深林茂”的气象(刘熙载语),像“春风”一联之兴象华妙,在黄诗中是罕见而可贵的。

第五六两句叙写怀抱。“铜章”指县令的印,史容注引《汉官仪》:“县令秩五百石,铜章墨绶。”“问道”的字面出于《庄子・在宥》:“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潘岳《金谷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晋书・潘岳传》)“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计年岁的大小差别。梁何逊弱冠有才,范云对他很称赏,“因结忘年交好”(《梁书・文学・何逊传》)。这两句诗是说,诗人想辞去县令的官职而归家学道,料想子由一定能赞许的,表示了知己之谊。“问道”的字面虽是用的《庄子》,但是此处所谓“道”的涵义,并不限于《庄子》书中所谓的“道”,而应当是指一切有关进德修业的精言妙道。从这里也表现出,诗人用典并不一定拘于典故出处的原意。末二句又转笔说,你我皆有兄弟之思,欲归而不得,只好听任时光流转,催生白发而已。“脊令”是一种水鸟(“令”读第二声),朱熹《集传》:“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雪满颠”,头顶生满白发。

《好事近・梦中作》――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赏析

此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

此词名扬于时。苏轼有题跋云:“供奉官莫君沔官湖南,喜从迁客游……诵少游事甚详,为予道此词至流涕。乃录本使藏之。”黄庭坚跋此词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整首词出语奇警,意境幽绝。

起首二句,写春路、春雨、春花、春山、春色,环环相扣,宛转相生。春路上下了一场春雨,给人以啪∏岢镜目旄;春雨过后,春花盛开,给人以无比绚烂的印象;而春花一动,整个山间又出现一片明媚的春光,遂使人目迷五色,如入仙境。作者仅用寥寥十一字就写出了一个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奇特境界,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三、四两句,紧承前意。“行到”一句,与首句“春路”相应,点明方才的一切乃词人的梦魂春路上行走所见,而这条春路,傍临小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境界越是奇丽。“有黄鹂千百”,则把这种奇丽的景象充分地渲染出来。“小溪深处”,应是一个静谧的所,黄鹂或许正树上栖息。词人的突然来到,打破了一片岑寂,无数黄鹂立刻喧腾起来。上有黄鹂飞鸣,下有溪水潺,再加上满山鲜花烘托,境界何其优美。

过片二句,镜头移向天空,只见飞云变幻着各种形态,竟象龙蛇一样,碧空中飞舞。“夭矫”二字,写出龙蛇盘曲而又伸展的动态,极富于形象性。“空碧”即碧空,因押韵而句法倒装。碧空万里,龙蛇飞舞,这个景象煞是壮观。它象征着词人梦境中获得了一刹那的精神解放。对作者用语和造境之奇特,清人陆云龙评曰“奇峭”(《词菁》卷二),陈廷焯评曰“笔势飞舞”(《词则。别调集》)。所谓“奇峭”者,当是指景象奇伟,格调峻峭,非一般绮靡之作可比,也与少游其他作品不同。所谓“笔势飞舞”,是形容词笔纵横捭阖,笔端带有感情,落纸如龙蛇飞动,奔逸超迈,运转自如。

“醉卧”二句,由动至静,静的状态中,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古藤浓阴的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很超脱,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这是对黑暗现实一种消极的反抗,亦即明人沈际飞所云“白眼看世之态”(《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此处写得静谧幽绝,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妙。《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引《冷斋夜话》云:“秦少游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据此,此词当为秦观于绍圣二年春所作,离去世有五年之久。因结语有“醉卧古藤阴下”之句,后人遂以为其死于藤州之谶,实属一种迷信说法。

全词所写,皆淡语、景语、致语、丽语、奇语,景致奇丽,意境深微,借优丽的梦境,隐托痛绝的情怀,确乎“如鬼如仙”,“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充满浪漫、奇诡的色彩。

[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大全]

关于春天的诗句古诗 第2篇

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篇一

1、春来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9、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1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1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1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2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绝句》

2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篇二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归》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愁》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寂》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萱草萌芽,侵陵雪色。——唐·杜甫《腊日》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11、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3、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6、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1、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23、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24、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5、春江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2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关于小学古诗教学的一些思考 第3篇

一、初步感知和领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看到一首诗时,首先要求学生先大声地朗读,读准字音,根据以往对古诗的阅读积累读出一般诗应具有的节奏和韵律,这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所以初读是非常必要的。在初读的过程中,学生对诗词的内容有了简单的了解,那么就能基本理解诗词的题目了。同时,学生也可以主动地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得通畅,既是学生兴趣所致,又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利用辅助教材解题

对作者的了解也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时他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词所传达的诗人感情和心理。比如《示儿》这首诗。诗人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此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不是自己的妻子儿女,而是奋斗了毕生的统一华夏的志愿,从而把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虽然这距离我们已有七、八百年,但如今读来,仍然催人泪下。试问,如果没有对诗人一生生活经历的了解,又何以体会出诗人临死仍然不能瞑目的爱国情怀呢?

三、重读诗文,感悟诗意

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诗的题目和作者的基础上,借助插图、字典等非直接说明诗意的工具书读懂词句,将能读懂的批注在诗旁,不能懂的做上记号,然后再通过小组或全班的交流领悟词句的含义,从而理解诗写了什么。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那就是孩子们都有许多的课外书,内容可以说是极其丰富,如古诗的意思、诗人的感情都介绍得很详细,许多孩子都习惯了借助别人的理解,而很少自己动脑。这一点是应当老师的足够重视的。如果不看这些,学生也许能够理解得更好。另外,许多老师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示怀疑,认为只能在城里的孩子中操作,在农村孩子中是施展不开的;或是以为这样做高年级的学生也许可以自己理解,低年级的则不能理解;甚至有人说白话文还理解不好,何况古诗呢……也正因为这许多的“有的”,学生开始变得没有了思想的空间,开始折断了想象的翅膀,开始变得失去了自我,彻底地变成了学习的傀儡。其实不然,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学习古诗也是如此。只要每位教师相信学生,把学习、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只是或多或少罢了。古诗词固然比现代白话文深奥,但与现代白话文也有渊源的联系,多数词的变化是不大的,如“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前、明月”与现在的说法有什么区别呢?更何况,学生还可以借助插图、字典等工具书,也可以借助相互的交流理解。当然,在最疑惑的地方,还需教师精当的点拨。

四、情感升华,领悟诗情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对诗情的体味,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把自己当做诗人,设身处地地参与情感的交流,从而对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妨借助一些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融合了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和视频等多种功能,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古诗情境,声情并茂、图文并现,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受到强大的感染。其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把抽象的古诗文字化为生动、形象的外在表现,内化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引发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学生没有见过瀑布,只有插图,很难唤起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美感和热爱之情,而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就能直观感受,有感而发。

五、熟读成诵、拓展思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在领悟诗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地读,以达到成诵的境地。学生在体会了诗的情感后,就会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文联系在一起,将诗的外在语言表现形式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此时迫切需要将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无疑就是最好的形式。配上一段优美的旋律,读出内心的情感体验,那该是一副多么自然、纯真的画面,我相信那会是最美丽的声音,最动听的音符。除了学,我们不妨让学生来亲自感受实践,说说,唱唱、画画、演演,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其他形式将诗再现,说说自己有没有过同样的感受或经历,或是把诗词编成儿歌唱一唱,还可以拿出彩笔画一画,如《游园不值》,《鹅》等或是小组合作演一演,如《寻隐者不遇》,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描写的形象,又易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春天的古诗诗句 第4篇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韩愈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春夜—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春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马踏春泥半是花。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见:显现。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野渡:野外渡口。唐·李嘉祐《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闕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唐·杨凌《句》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唐·李白《月下独酌》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唐·刘长卿《饯别五十一南渡》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朝:早晨。唐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唐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汀:水岸平地。唐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杜甫《春运》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 灵运《登池上楼》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草如有 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 《春行即兴》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 寒 唐 戴叔伦《苏溪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 杜甫《春望》

诗家清景在新 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宋· 黄 庭坚《清平乐》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 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 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 杜甫《春 夜喜雨》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唐 韩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 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 张沨及第》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 韩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 屠苏。宋· 王安石《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 王安石《春夜》

竹 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叶绍翁 《游园不值》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 陆游《马上作》

绿杨烟外晓寒 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 宋祁《玉楼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 陆游《豆叶黄》

细听春山 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宋· 辛弃疾《浣溪沙》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宋·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 王维《春晓》

过春风十 里,尽荠麦青青 宋· 姜夔《扬州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 李煜《虞 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分析】 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渡荆门送别》赏析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释】:

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3.海楼:现在所说的海市蜃楼。4.大荒:广阔的原野。5.天镜:比喻明月。6.怜:爱。

7.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白杨礼赞》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2、使学生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象征手法,在记叙中抒情。学习过程:

(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结构分析:

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是在第2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8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国民党反动派,赞美白杨树收尾。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2、教师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这样写的作用何在,我们留在后面再研究。现在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边朗读边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下面还具体写了白杨树的哪几部分,各写 出它们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深刻含义?(2)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下面还用了哪些词语加以刻画,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明确: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给白杨树以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靠;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涵义十分深刻。在刻画白杨树的性格时,作者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险恶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由学生朗读第5、6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3、学生朗读第四部分(第7、8自然段),并思考:(1)作者写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后,又进一层以树比人。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语)?(2)下面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排比反问句,进一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的含义是怎样逐句加深的? 明确:作者先运用比喻、对比的方法,并一连用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与第5自然段呼应),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下面又一连用了四句排比反问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意隽永,发人深思。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 5 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第8自然段,作者再直接地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它们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两个“象征”,写出了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主题。为了帮助同学朗读好四个反问句,可先要求同学把四个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并加以比较,以体会运用反问句的作用。如果按照陈述句的语句来读,语气就要软弱得多了。反问句寓答于问,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就更加肯定有力。因此,同学们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同时,还要注意重读和停顿。

4、要求学生朗读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和第五部分(第9自然段),并思考:文章如果只写第一、三、四部分,也是一篇完整的散文。那么为什么要写第二和第五部分呢?在表达上具有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第二部分,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第五部分,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再次赞美白杨树,其作用是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最后,全文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回应开头,十分有力。

5、归纳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1、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是在第2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8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国民党反动派,赞美白杨树收尾。

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春天的诗句古诗 第5篇

2:春景——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5: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7: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8: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10: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11: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3: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

1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5: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6: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的《叹花》

17: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9: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秀:秀丽。屯:驻,聚集。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20: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21: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22: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颉读⒋号汲伞

23:我不想说,春天说来就来

2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25: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26:桃花流水(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27: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2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9:春燕——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0:春潮来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1: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3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江南春》

3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4: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35: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36:如果非要我说一说春天的故事

3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39: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40: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41: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42: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

43:更多优美的`句子请关注:描写春雨绵绵的句子 描写春雨的诗句

44:杏子梢头香蕾破,

淡红褪白胭脂稹

45: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46: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4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8: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4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50:早春季节,冬天的严寒渐渐开始退出,太阳的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个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天的到来。

51: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5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53:春光且莫去,留与醉人看。

54: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5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代诗人·高鼎《村居》

56:她提醒了小燕子赶来加入春天的盛会。一只只小燕子穿着乌黑光亮的羽毛,展开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翘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飞翔。

57: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5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9: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描写春天的诗句古诗 第6篇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1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2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其一》

2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3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1、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3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4、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3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3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9、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4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

41、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4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43、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4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5、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4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7、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48、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49、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50、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蝶恋花·春景》

5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5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

5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 第7篇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古诗词中结合了哲理美、音韵美和意境美,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获得是不一样的美的体会。因为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审美观念,只能通过事物外部的现象去辨别善和恶、美和丑以及好和坏,并不懂得从内部去分析其中的价值和美。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中来拟补这方面,因为在古诗词中包含着含蓄、内化的情感,诗人遵循的诗词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也就是所说的“诗以明志”。教师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扩充学生的眼界,并且使其获得美的感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让他们的善于想象。古诗词具有篇幅小、内容简洁但是意蕴丰富的特征,所以古诗词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艺术创造空间,因为学生如果想要明确古诗词的言外之意,体会其中的意境,就需要利用自己的领悟和想象来进行捕,这在无形中培养的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常常是天马行空,在古诗词这个载体中,他们可以尽情的创造、补充和想象,进而思考诗词中的情境。许多古诗词中的意象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学生可以根据诗词的意思,在大脑中营造出新的画面。这也就提升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古诗词中展现了我国古人对人情哲理和社会事物的深入认识,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知识结晶。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和传承古代思想精华的目的。古诗词可以为学生带来独特的美的体会,并且激发他们的惜友之情和爱国情怀,进而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对古诗词的朗读

在诗词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话:“七分诗三分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新课改标准中也强调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必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进而为培养自己的语感,并且接受感情的熏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不能使用逐句串讲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指导学生利用“读”理解其中的字、词、句和含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横通过重复的朗读,可以慢慢的从古诗词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同时这种方式也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审美观念,实现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境界中。比如,在讲解陆游的《示儿》这节课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首先,为学生介绍诗词背景;其次,知道他们初读诗文,让他们初步的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而后知道他们进行精读,进而把握诗人心中的“悲怆”情感,体会他的遗憾。最后,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人,全面分析诗人的思想,并且感悟诗人的“悲壮”情怀。

通过上述的阅读指导,教师就完成了对诗词整体基调的奠定,而后就可以利用精读来让学生尝试着了解诗人的家国情怀,感受诗人的忧虑心理,了解诗人的爱国情绪,并且从中获得鼓舞和感染,产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意识。

(二)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画面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许多人诗和画放在一起探讨。比如,著名艺术家、科学家、画家达芬奇就把绘画艺术比喻为“哑巴的诗”,把诗作比喻为“瞎子的画”。我国古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一首诗歌常常就是一副田园风光图或者山水画。诗人在进行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在其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并且营造出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这就产生了诗歌独特的意境美。所以,学生在理解了诗句的含义之后,就能够在脑中产生相应的画面。需要注意的是,从古诗词文在到图像,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形象思维的加工,同时,不同的学生都会产生对古诗词的不同看法和解析。比如,将在在讲解《江雪》这首诗时,可以利用读想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脑中想象诗中的画面,进而理解其中的含义,并且培养自身想象能力。教师的讲解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一句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在读到“千山鸟飞”和“万径人踪”时,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有的学生说在树林的小径里看到了许多脚印,有的学生看到了成千上万只鸟儿在山林中飞翔,有的学生说那里一定很热闹,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纷纷表达了自己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体会诗句中的“灭”和“绝”。和前面大家想象的热闹、富有生机的景象对比,孩子们会强烈的体会到作者的孤寂。古诗词中创造的深邃意境,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学生们通过对画面的想象,相应的感悟有深入了一层。

(三)古诗词拓展延伸

古诗词的年代都较为久远,其中的语言风格、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都和现在大不相同。同时,学生大都阅历较浅,所以难以正确把握诗歌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只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去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以及社会经历等,才能和诗人意同此理,心同此情。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语文教学理念,让学生情和作者情在延伸和拓展中交融,这些渠道主要包括:(1)课前手机资料。知识的传授不仅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的传递,还包括学生通过自己的积累,自主建构的部分。教师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为他们提供一些主题,如爱国绝唱、名家专辑、踏雪寻梅、诗人咏秋等,学生可以自主的去搜集相关的资料。(2)课堂中的交流。课程交流是深化情感、深化认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比如,在讲解《枫桥夜泊》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愁”这个字来提问:你还知道其它关于愁的语句吗?你知道哪些诗人为愁做过什么事情?对古诗词的延伸,不仅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更是对情感的延续。

三、结论

培根曾经说过:“诗歌让人灵秀。”我国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其中精湛的语言、流传的佳句、美妙的意境、深刻的哲理都是流传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小学语文教师应持续的提升自身古诗词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良好的把握古诗词作者的情感,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他们发现古诗词中的文学美。

摘要:古诗词教学要从小学开始开展,小学教师需要遵循符合时代的教学思路,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扩充学生的古诗词知识。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情况,进而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孙芳芳,安晶.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54-55.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96-97.

[3]刘长熔.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探讨[J].科学咨询,2009,(12):86-87.

[4]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09):14-15.

上一篇:别离相逢诗句下一篇:江苏联环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