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

2024-06-27

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精选6篇)

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 第1篇

2013年我院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预算

我院共有 台网络设备进行医院局域网及外网的连接,有 台服务器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及市医保系统的运行,我中心作为信息网络设备管理和维护项目的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数据保密、网络安全监管理、办公设备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为确保2013年我院信息网络及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降低网络及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规范科学化管控,实现维护质量与维护成本的均衡,保障我院信息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特拟定本预算。

硬件购置费用其包括:购买网络设备、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如:电脑、交换机、打印机等费用。运行维护成本费用 其又可以分为运行费用(人员费用、消耗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技术资料费)、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纠错性维护费、适应性维护费、完善性维护费)。基建费用其包括:网络综合布线、购置计算机工作台、柜等费用。消耗材料费用主要用于购置打印纸、磁盘、墨盒、维修器材等。培训费用包括:全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全员系统应用培训、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或有关的人员进修培训的费用。管理费用与其他费用指与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相关费用以及资料费、书刊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以上预算费用估计

万元。

信息中心: 2010年12月20日

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 第2篇

工信部联规[2009]60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高校(以下简称“部属高校”)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高校全部或部分使用中央预算内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预算内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补助资金。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管理,是指对项目投资方向、项目申报和审批、年度投资预算、年度投资计划、项目实施和监管、项目竣工验收等内容的管理。第二章 投资原则和方向

第五条 建设项目要按照注重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处理好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建设项目立足国防和工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符合创造优良育人条件、提供一流科研平台、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原则。第六条 部属高校申报建设项目应符合以下四类投资方向:

(一)基本办学条件建设。包括教学楼、实验和科研用房等教学实验条件,以及办公楼等办公条件建设。

(二)立足国防的学科专业类建设。包括基础类学科以及为国防特色学科服务的配套学科专业建设。

(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校园网等信息化系统、学生宿舍、食堂、医院、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以及供电供水道路等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四)创新能力建设。包括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人才培养公共基础教学基地等建设。

第七条 部属高校建设项目投资原则上以中央预算内资金为主,其中,共建或合作办学类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例不高于80%;服务于产业化应用类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例不高于70%。

共建或合作办学类建设项目指部属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或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建设的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及有社会资金来源的学生宿舍、食堂、医院、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服务于产业化应用类建设项目指为产业化应用提供研究成果的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等。第八条 部属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发展需求,编制5年投资建设规划,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备案。部属高校根据建设规划提出建设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将项目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库,原则上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能进入审批程序。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九条 部属高校建设项目应按规定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上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其中,项目建议书应同时抄报财政部。

第十条 项目建议书可由部属高校自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机构和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申报文件要求:

(一)项目建议书。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国家有关政策及规定,提出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承办高校基本情况,项目概况(必要性、目标、建设地点及建设方案等),建设条件初步分析,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环境影响初步评价,主要结论及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并附具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有关文件。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准文件,对项目技术、工程、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全面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其内容和深度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况,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外部配套条件,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消防、职业安全卫生、节能和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招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社会效益分析,建设周期和工程进度安排等,并附具相关图纸、立项批复文件和当地规划、环保等部门意见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文件。

(三)初步设计。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对建设项目技术方案、工程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对投资进行细化,提出初步设计,其内容和深度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初步设计应包括设计文件和图纸,主要内容包括:总论(项目概况、设计依据、建设规模、各专业设计概况、投资构成、存在问题等),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及主要设备选型和配置(附设备清单),各专业设计方案,环保、消防、节能专篇,职业安全卫生专篇,生产组织和定员,建设管理及周期,总概算和各专业概算表,并附具附图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有关文件。

建设项目原则上都应编制初步设计。对于没有新建土建工程或土建工程改造面积低于2000平方米,及只购置设备仪器、计算机等规模较小或建设内容简单的项目,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可由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但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采取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召开专家评审会或自行审查等方式分别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进行评估或评审。项目建议书必须委托中介机构评估。评估经费按有关规定纳入年度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建设规划和政策以及评估或评审结果,分别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进行批复。其中项目建议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签财政部后进行批复,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应同时抄送财政部。需报国务院批准的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联合上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共同转发。第十三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对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部属高校应以书面形式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签财政部重新批复项目建议书后,再办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审批手续。(一)调整或改变项目建设目标;

(二)中央预算内资金超过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控制数;(三)改变项目建设地址;(四)增加项目征地指标。

第十四条 项目初步设计相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部属高校应以书面形式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中第(一)、(二)、(三)、(四)种情况,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签财政部重新批复项目建议书后,再依次分别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申报审批手续;第(五)和(六)种情况,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重新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再办理项目初步设计申报审批手续。

(一)调整或改变项目建设目标;

(二)中央预算内资金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控制数;(三)改变项目建设地址;(四)增加项目征地指标;

(五)新增建筑面积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确定面积数10%以上;

(六)因建设内容变化导致总投资超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控制数10%以上; 涉及其他情况的调整,部属高校应在报批初步设计的同时加以详细说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查批复。

第十五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原则上对法人单位独立项目分别进行审批,确需将多个项目合并审批的,须注明各项目相关投资构成及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号。第四章 年度投资预算

第十六条 已完成可研批复的项目列入项目库管理,并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排序,实行滚动管理,只有列入项目库的项目才能安排年度预算。

第十七条 部属高校每年6月底前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下一年度项目经费支出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情况及财政部年度预算编制要求,汇总平衡后向财政部报部门预算建议数。财政部根据中央财力状况和项目轻重缓急,确定年度预算。第十八条 年度投资预算执行中,财政部根据实际情况,审核并批复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预算调整申请包括调整的事项和原因、调整的必要性、调整金额等。第五章 年度投资计划

第十九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批复的年度投资预算编制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列入年度投资计划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已列入当年预算安排;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批准,并具备开工条件;

(三)已申请年度投资计划,内容应包括申请投资额度、主要建设内容、工程量和形象进度计划等。建设项目完成可研批复后可下达首批投资计划,首批投资计划不超过总投资的10%,初步设计审批后方能下达其余的年度投资计划。

第二十条 各部属高校应严格执行年度投资计划,确需调整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应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

第二十一条 需部属高校安排配套自筹资金的中央投资项目,高校自筹资金应按年度计划及时足额拨入到位,与中央预算内资金配套使用。第六章 项目实施和监管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应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的程序、质量、安全、进度和资金使用等全过程负责。项目法人应组建项目实施机构,明确责任人,建立项目管理制度。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实行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有关规定对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各部属高校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应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专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用项目建设资金。各高校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年度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报表,如实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各部属高校须严格按批复内容组织实施,严格执行批准的项目概算,不得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调整建设内容,严禁建设计划外项目。如确需调整,部属高校应及时上报对初步设计的调整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竣工验收前一并批复调整申请。

第二十七条 各部属高校应于每季度第1个月10日前,将上季度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进度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第二十八条 各部属高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建设质量、工程进度,规范资金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将进行不定期检查。部属高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核减、停止拨付或收回中央预算内资金,并视其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一)擅自改变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和内容。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国家资金未按规定实行专项管理和专款专用;截留、挤占或挪用国家资金。

(三)有重大工程质量、安全或环境等问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较坏社会影响。(四)有重大弄虚作假、伪造或瞒报行为。(五)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实施或竣工完成。(六)其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 部属高校应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程序,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建立项目档案相关管理制度,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第七章 项目竣工验收

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完成后,各高校应及时完成地方相关部门的各项验收手续,并在申请项目竣工验收前,组织相关单位按要求进行初步验收。

第三十一条 建安工程完成后,各高校应按工程价款结算有关规定及时完成工程结算,并要求对建安工程结算进行第三方审核。项目所有建设内容完成后,高校应尽快编制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并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投资1亿元以下的项目,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批;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报财政部审批。

第三十二条 各高校在通过项目初步验收后,按要求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办法(试行)》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试行)》的规定,会同财政部组织竣工验收。第八章 附 则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探 第3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源动态配置和全面管控的方式和手段, 是落实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科学机制, 集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于一体, 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传统预算管理缺乏信息系统支持, 编制繁琐, 周期长、效率低, 缺乏过程跟踪, 极易造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两张皮。因此,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贯穿企业运营管理始终的预算管理信息化体系尤为重要。

受预算管理模式因素影响,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直以来是集团级企业面临的难题, 由于预算管理颗粒的不同, 预算管理集权与放权模式的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 或能够满足上级粗放式预算管理要求, 但不能兼顾下级精细管理要求, 或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脱节, 顾此失彼。笔者结合多年的信息化工作经验和行业内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 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如下探讨。

一、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 对企业的管理层而言至关重要。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一年的经营目标如何实现, 如何达到考核要求, 都要靠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来支撑, 实现化整为零, 将总体经营目标分割为一个一个可管可控的预算指标, 指导各级机构按照预算目标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如今信息化发展迅速, 将预算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系统流程化, 规范化, 对管理者来说, 无疑提供了及时配置资源, 防止资源截留、挪用的辅助手段, 可确保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缓解资源紧张与发展需要的矛盾。

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思路

传统的预算管理系统或许是编制、汇总、审核、调整、核定、再调整, 属于粗放型预算管理, 没有形成事前预算申请、事中预算控制、事后核算反馈闭环。针对传统预算信息系统存在的种种弊端, 提出如下思路:

(一) 预算项目科目化, 兼顾上下级管理层需要

集团级公司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时, 先行明确集团级预算科目 (有别于会计科目, 通常比会计科目粗放) , 各下级单位在集团级预算科目级次下根据自身需要, 细化成满足本单位预算管控要求的预算科目。

(二) 预算项目多维化, 满足精确管理需要

预算项目科目化仅能解决年度预算管理的要求, 企业欲实现精确管理目标, 必须将年度预算切割成单一独立的实际可控的活动, 比如某一专项营销、某一专题会议、某一大型维修等等。活动是经济业务发生前的基于年度预算的事前审批, 是事后网上报账的前提。

(三) 预算控制刚柔相济

上级单位根据所属单位预算分解方案, 核定所属单位年度预算并反馈下级单位, 下级单位在上级下达的预算框架内, 根据预算科目属性自行调整预算结构。此环节体现刚性、柔性互补, 满足分公司结构调整需要。如属于刚性控制的预算项目 (如人工成本、折旧预算) 不可与其他预算项目作结构性调整, 其他非刚性控制的预算科目, 下级单位可自行结构化调整。

(四) 逐级穿透, 预算、执行一体

逐级穿透 (如省、市、县、部门) 便于预算分析人员掌握预算的来龙去脉, 执行数据的详细构成, 为后期预算调整、发挥预算的指挥棒作用提供依据。

(五) 定额管理

预算编制的方法众多, 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都是经常使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但是, 不论采取何种方式, 预算定额化总是我们编制预算的重要基础。因此, 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融入定额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驱动因素建立定额模型, 定额模型对应预算科目, 为基层单位编制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区间, 防止虚报预算。

(六) 预留管理

为便于各级机构应对突发状况或集中预算管理的需要, 系统各级次均设置虚拟单位, 用于分解集中预留预算。当某一单位提出预算追加申请并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 即可将集中预留预算释放至相应的申请单位。

(七) 成本、资金、关联交易多维预算管理

企业预算管理涵盖面广, 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成本费用预算、资金预算、关联交易预算等, 建设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时, 应将不同性质预算充分融合, 实现预算多维管理, 不同维度的预算控制彼此相对独立, 又相互制约。

三、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流程

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 兼顾各级预算管理主体需要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流程很关键。笔者以为, 自下而上的诉求、自上而下的管理是构建预算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因此, 自下而上的预算诉求是建立信息系统的起点。

(一) 自下而上的年度预算诉求

基层单位作为预算执行的主体, 是预算编制的起点, 编制预算时, 基层单位在上级单位制定的预算科目框架范围内, 根据信息系统定额指导意见, 表达本级次预算诉求并向上一级次申报。上一级次审核, 调整, 汇总, 形成新的预算诉求报送至更上一级。

(二) 自上而下的年度预算审批

上级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收到下级单位年度预算诉求, 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核准, 通过在预算管理系统作出相应调整, 形成最终预算方案下达至所属机构。

(三) 逐级调整形成正式年度预算

所属各级机构根据上级核定预算, 结合自身管理需要, 对刚性项目直接分解, 柔性项目调剂分解, 形成最终的年度预算分解方案。暂不能明确的或集中预留项目均分解至集中预留虚拟单位。

(四) 年度预算项目化

为实现预算过程管理精确化, 年度预算切割成多个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既可按照事前审批运作, 也可由各级预算管理机构按照预算进度提前编制。编制后的活动预算根据预算科目属性, 分别传递至网上报账系统或资本性支出项目管理系统。

(五) 预算使用过程控制

任何一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或资本性项目的支出, 均以活动预算为基础, 经办人员通过调用相应的活动预算, 方可进行成本费用的报账或资本性支出项目的列账, 有效保证企业的任何费用均在预算控制范围以内, 防止预算外项目发生。

(六) 预算调整管理

为确保上级单位下达的预算最终落地,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防止所属单位随意调整预算导致全局崩盘, 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所属单位的调整行为予以固化, 如:同一预算大类 (如营销类、维修类、综合类、财务类等) 资源可自由调整, 非同一预算大类资源调整实行审批制, 刚性控制预算资源不可调整。

(七) 执行分析与纠偏

对集团型企业而言, 预算管理犹如一根指挥下属企业运作的指挥棒, 资源配合得是否合理, 势必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 预算执行过程中, 如若不能及时跟踪分析预算执行, 并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 将偏离正常的经营目标。通过预算信息系统穿透, 公司可实时跟踪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及时制定造成预算执行偏差措施, 通过调整预算或调整企业经营行为实现预期目标。

四、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关系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是财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非孤立存在, 其与业务系统紧密关联, 否则无法对业务进行实时控制, 无法获取执行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失去了预算的真正意义, 极易造成预算、执行脱节。全面预算系统与业务系统 (存货系统、费用系统、工程系统、核算系统) 密切关联, 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通过业务系统反应时, 首先应占用相关的资本性支出预算或成本费用预算、资金预算、关联交易预算, 占用已用状态根据业务流转状态自动更新, 从而触发可用预算的更新, 以实现在费用申请和报销阶段的及时控制。示意图如下:

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预算管理;重要性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将信息技术和预算管理相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和资源有效配比的重要手段,现阶段企业都已经认可了预算管理,并加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视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够促进企业对庞大多样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与利用。能够促进企业产业扩展,提高企业信息传递和信息流通。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这就使得信息化建设对企业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建设下的预算管理

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管理的信息技术操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率先进行预算设置,通过预算设置能够简化预算管理的操作流程、减少人工操作。完成预算设置之后,需要展开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账目的清晰透明,实现成本、总账、现金等多个资源模块的合理分配。预算编制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的。通过管理系统将预算编制的结果进行汇总和修改,形成预算方案。再由信息系统下达到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在下达之前需要通过相关领导的审核批准,批准后在进行下发)。在方案下发完成之后,需要相关部门针对制定的预算方案进行执行。而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有预算控制这一环节,并做好预算警报,信息化建设下的预算警报会在超出预算值时,自动做出警报,从而降低人员操作反应不及时的情况。最后通过信息技术展开预算分析,管理系统能够自行的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发生的数额和预算进行收集,实现预算执行的跟踪监控。信息化建设使预算管理更为准确、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而且具有透明度高,操作简单的优势。

二、信息化建设对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种类型的预算软件系统也不断的应用到企业预算管理中去,例如:BSC系统、ERP系统等应用软件。管理系统软件能够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相互结合,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分配,简化原有的财务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有效的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进行,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和精细化管理。

1.构建面向全企业的网络化集中管理

通过构建面向全企业的网络化集中管理能够实现业务的协同运作,实现集团的信息化统一的预算管理平台;通过预算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实现业务的协同运作,能够实现预算的科学合理。建设相应的采购预算管理系统,针对物质的采购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物资的科学采购,并具有相关的警报系统,一旦采购份额超出预算值,系统就进行自动报警,通过系统能够对采购的明细进行分析,从而确保采购的透明度和清晰度,从而确保不会出现超预算的情况。

信息化建设实现快速信息、市场反应机制的建立,通过建设相关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市场信息的及时采集,促进预算编制的信息更新,使预算编制能够更为贴近市场,使企业经营能够满足市场要求,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通过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促进集团企业发挥其规模效应。形成企业自身的品牌效应,使用预算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汇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比,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管理的资源配置更为科学合理,能够简化实际配置的操作过程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准确性。

2.构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系统

绩效考核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也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在实施绩效评价时,需要遵循科学规范原则、公平公开原则、分级分类原则等。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的完善。在实际的操作中将每个人的绩效情况上传到预算管理操作平台上,并严格做好数据的筛选工作,确保数据具有完整性、一致性和追溯性。从而做到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公平公开性,并将经营结果和个人的绩效考评相联系,有效的将预算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绩效考评的准确性,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多方面的预算管理

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企业的多方面预算管理,并对企业业务进行预算编制,针对经营进行预算编制、资本支出预算等等,并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和汇总、平衡与合并。还能对企业日常业务进行事中控制,对实施过程中的费用、成本、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控制,从而促进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在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管理的及时反应能力,实现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从而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多方面的预算管理能够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4.信息化建设降低预算管理工作量

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整体分析,而这样的预算分析情况下就必然会拥有极大的数据计算,而这些庞大的计算必然会给会计人员带来冗杂的工作量,而这些庞大的数据计算,通过人工进行,必然会使数据计算存在误差,也就导致预算管理不够准确。而在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关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由预算管理系统自动收集整理、计算,从而降低了预算管理的工作量,提高預算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5.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通过信息建设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并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服务于企业发展,从而形成企业自身的预算优势和信息优势,从而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能够促进企业横向和纵向产业扩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6.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1)可以促进预算体系的完善,通过预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工作,实现企业的预算管理,并对企业相关预算管理的执行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2)能有效的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能够将企业的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及事后分析协调起来,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3)提高预算管理的可行性,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将数据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解决信息不够均衡的问题,实现企业资源的配置优化,提高预算的可行性。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不断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企业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与预算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从而增加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能够实现预算管理的多方面管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公开,完成企业全面网络化集中管理建设,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艳丽,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06:(20).

[2]陈丹凤,薛南枝,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J].信息化建设、应用及管理,2011(07).

[3]王能海,浅议信息化软件对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 第5篇

第一章 预算单位概况 1.预算单位的职能

要求:描述预算单位与此项目相关的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的名称与职责 第二章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

要求:建设背景应说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原因以及与相关规划的关系。须摘要列举相关文件中与本项目有关的文字,并将文件全文作为附件报送。

4.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周期 5.项目效益、项目风险与对策

要求:对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提出完成该项目的主要风险和相应的对策。

6.投资概况

要求:如有配套资金需说明其来源和金额。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1.项目建设必要性 2.建设目标需求分析 要求:从业务、功能等方面说明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并与现状进行对比。根据建设目标,列出作为本项目验收的标准、具体指标和内容。

3.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量分析

要求:列举并描述系统将要实现的各项业务功能。画出系统支持实现的业务流程图,说明对原业务流程的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系统运行时将达到的业务量。

4.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要求:通过分析系统应用范围、高峰时段的用户数、系统的交易量和主服务器所需的TPC-C值;得出网络数据流量峰值、高峰时段平均系统交互量和系统存储量。

5.系统功能与性能需求分析

要求:结合新的业务需求,分析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和性能,列举具体的性能指标。

第四章 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要求:从业务、功能和效益等方面说明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并与现状进行对比。如分期建设的,说明项目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着重说明本期项目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要求:本项目建设采用或需建立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包括数据标准和与建设内容有关的各类标准。

3.数据分析和数据库设计

要求:分析数据产生、处理和存储的全过程。数据库设计须有数据内容分析、数据量分析、输入输出分析及数据库选型分析。

4.应用系统设计

要求:分析应用系统采用的技术架构,列出需开发的应用系统,划分各系统所含的子系统及功能模块,画出系统详细的功能模块图,分别描述其具体功能,明确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属新开发或对原有系统进行更新升级的属性。说明各子系统对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5.存储系统设计

要求:分析系统正常运行时的动态数据存储量和3年内数据存储总量,对存储设备作选型分析。

6.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要求:明确与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的具体内容,说明系统接口的方案、共享机制。

7.网络系统设计

要求:画出网络拓扑图,表明网络设备型号与数量,给出带宽、信息点数量等。拟建网络如与市公务网、市政务外网有关,须具体说明。

8.安全系统设计

要求:分析系统的安全风险,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给予准确定位,根据安全等级的要求进行系统安全保障设计。

9.备份系统设计

要求:如选择灾备,须说明与市灾备中心的关系。10.其它系统设计

要求:逐一说明建设内容、设备选型理由和配置要求。11.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分析

要求:分析所要购置的软硬件设备的选型理由,对核心和主要设备列出详细的配置要求。

12.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要求:以表格形式分类列出设备名称、型号、配置、数量。13.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要求:画出布置图,在图上标明物理位置和数量。14.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要求:画出机房布置图,明确机房建设的要求、面积等。15.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第五章 项目预算 1.预算编制说明

2.项目软硬件购置及应用系统开发投资估算

要求:以表格形式分类列出购置设备名称、型号、配置、数量、单价、总价、备注说明;软件开发要指明开发工作量和单价。

3.项目预算清单

要求:按投资预算分类汇总清单。4.预算使用计划

第六章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要求:明确项目建设的组织机构,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名单职责等。

2.运行维护方式

要求:分析系统运行维护的保障,明确系统运行维护的单位或部门,有外包维护需求的,应列出外包服务的设备、内容和外包服务的要求。

3.项目招标方案 4.项目建设周期

5.项目具体实施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八章 其他

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 第6篇

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建设是指应用于学校教学、科研、校务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网站、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三条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委员会是学校全面推进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最高管理与决策机构,负责确定学校信息化建设战略方向,审定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对信息化建设中重大项目进行决策。

第四条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组是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咨询机构,负责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短期计划的论证咨询,负责学校信息化项目的立项论证审批。

第五条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化中心(以下简称“网信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执行机构,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负责组织学校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经费管理,负责全校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基础平台及公共资源的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负责为学校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第六条 学校各单位设信息化负责人,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信息化负责人负责制定本单位信息化建设规划,组织本单位信息化项目立项申报,监督项目建设、使用、维护,负责本单位信息化项目的信息安全工作,负责本单位申请学校各类信息化资源的审核。

第七条 学校各单位设信息化专干,由本单位具有一定计算机能力且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信息化专干负责本单位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管理、培训和维护,负责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负责学校信息化应用的宣传、推广,配合网信中心及其他单位完成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相关工作。

第八条 学校全体师生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参与者、使用者,可随时向网信中心提出信息化需求、参与信息化项目应用、问题反馈及建议。

第三章 项目立项、审批与预算申请

第九条 学校信息化建设应按照学校总体信息化规划要求,并按照“谁需要、谁立项、谁建设、谁维护”的原则执行,学校各单位是本单位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主体,负责本单位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

对于多单位协同开展的信息化项目,由项目建设任务最多的单位为立项单位,或各单位协商确定立项单位,由立项单位组织项目的建设,其他相关单位协助立项单位开展相关工作。

第十条 项目立项与审批。学校所有信息化项目(不含科研经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长效机制经费等已经过专项立项的项目)均需立项,立项审批通过后,方可申请预算和建设。

申请学校年度预算的信息化项目,须统一参加网信中心每年秋季学期组织的学校信息化项目立项论证会,由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组、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心、网信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论证组,对计划申报次年的信息化项目进行论证和审批。

通过立项审批的项目列入学校信息化项目建设库,可申请该项目的经费预算。项目立项审批材料,可作为学校设备购置论证依据。

未通过立项审批的项目不接受预算申请、不予设备采购、不予经费报销。若仍希望建设,需参加次年的项目论证会重新论证。

第十一条 预算申请。通过学校信息化项目立项审批的项目由网信中心代立项单位统一申请学校预算,预算包括项目软、硬件费用、信息安全检测费用及售后服务等费用,项目通过预算审批方可实施。列入学校信息化项目建设库但未获学校预算批准的项目,不需进行第二次项目立项论证,直接申报下一次预算。若连续两次预算未获得批准,则需重新进行项目立项论证。

第十二条 其他非学校预算资金建设的信息化项目,需在项目立项阶段按照硬件和软件的分类向网信中心进行申报,由网信中心审批通过后方可建设。

第四章 项目建设与验收

第十三条 获得学校预算批准的信息化项目由项目立项单位、网信中心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组成项目组。项目组设双负责人,分别为立项单位的业务负责人和网信中心的技术负责人。业务负责人是项目第一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项目建设方案、制定建设计划、组织专家论证、完成招标采购和签订合同、进行项目建设、测试、部署、组织项目验收、系统日常维护等;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支持。获批的其他非学校预算信息化项目,由申报单位自行组织建设。

第十四条 学校各类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及规范,如出现现有标准没有包括的情况,需报网信中心统一制定新标准。

第十五条 学校所有新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使用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机制进行用户身份验证,不得单独建立另外的用户身份认证机制。

第十六条 学校各信息系统建设应保障可与学校公共数据库、校园综合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等公共基础信息平台有效稳定的对接、集成和数据交换。

第十七条 学校各类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由建设单位立项并由网信中心代立项单位统一申请预算,网信中心负责建设,各单位不得自行建设。

第十八条 学校各单位不得购买服务器用于信息化建设(科研、保密用途除外),需统一使用网信中心数据中心提供的硬件资源。

第十九条 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后,须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并进行安全检测,通过后由项目组组织项目验收,验收通过方可正式上线运行。

第五章 项目运行维护及管理

第二十条 信息化项目通过验收后,即进入运维阶段。运维阶段立项单位应收回项目承建方所有权限,如需承建方协助处理相关问题,需由立项单位向网信中心申请,临时为承建方开通权限,问题处理完成则收回权限。

第二十一条 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进入运维阶段后,立项单位需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及管理,包括业务层面的维护和管理、系统使用和推广、系统数据安全管理等;网信中心负责信息化基础平台的运维并对学校业务数据进行规划、组织、定义和管理等

第二十二条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入运维阶段后,立项单位需安排专人负责设备保管、故障报修等工作;网信中心负责设备的维护、升级和故障处理等工作。

第六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学校各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学校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有关规定,在各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维管理中实行立项单位和网信中心两级安全管理机制。立项单位负责各信息化项目应用层面安全,网信中心负责各信息化项目相关基础设施安全。

第二十四条 网信中心负责学校各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根据业务性质、重要程度等确定各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各单位应根据等保测评及安全检测结果完成各信息系统的安全整改工作。第二十五条 信息化项目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或出现影响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情况,网信中心有权随时停止相关服务。

第七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六条 学校各信息化项目立项单位获批的预算经费(不含科研和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长效机制经费)由网信中心集中管理,专款专用。各信息化项目未有网信中心签字盖章的报销单,财务处不予报销。

第二十七条 财务处按照立项单位项目进度计划及付款安排拨付当年经费预算,各立项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进度计划开展建设和付款。财务处每年将信息化项目结余经费收回,若需要留用,需由项目立项单位向网信中心提交书面留用申请,网信中心汇总后统一提交财务处,由财务处决定是否可留用。

第二十八条 学校各单位应根据需要每年申请信息化常规预算,用于支付各项目售后服务费、学校数据中心资源运行维护费、网络服务费、信息安全服务费等。

第八章 奖惩机制

第二十九条 学校每年组织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及个人的评选表彰,评选范围包括在信息化项目申报、信息化项目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信息化宣传推广、信息化系统应用及意见反馈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及个人。具体的评选规则及办法由网信中心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 对于在信息化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学校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制度,在全校范围内适用,其他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以本管理办法为基准。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网信中心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社区联合开展下一篇:小学一年级主题班会策划精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