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知识点总结

2024-05-18

初三化学上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初三化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1

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2、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

“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过滤操作: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9、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10、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1、催化剂:一变二不变(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是催化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得氧还,失氧氧(夺取氧元素的物质是还原剂,失去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剂)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2

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

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

OH-NO3-CO3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

SO42-PO43-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六硫四价碳;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2)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K+、Na+、H+、Ag+、NH4+

+2价Ca2+、Ba2+、Mg2+、Zn2+、Cu2+、Hg2+、亚Fe2+

+3价Fe3+,Al3+

-1价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8)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9)生灰水[Ca(OH)2]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

(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CaO+CO2↑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3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

6、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Fe3O4。

7、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8、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1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1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1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16、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1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18、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1)不用手接触药品;(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19、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20、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21、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

2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4

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5

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1、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甲烷)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2、还原性的物质:C、H2、CO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3、助燃性物质: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4、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5、最轻气体:H2也是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6、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7、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8、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9、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2、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

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3、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4、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5、可燃物燃烧条件:

⑴是可燃物;

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6、灭火的方法:

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

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7、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点

初三化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2篇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金属==盐+氢气

例:2HCl+Fe=FeCl2+H2↑

(4)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盐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酸碱中和反应

溶液中酸碱度的表示——pH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或中性,指示剂可以判断溶液显酸或碱性,却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为了能够表示溶液的酸碱强弱程度,常用pH表示。

(2)pH的范围通常是0-14之间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pH数字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呈碱性,pH数字越大碱性越强。

注意:pH是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性越强,溶液中H+含量越多,pH值越小;碱性越强,溶液中OH-含量越多,pH值越大。

(4)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值。

注意:①不能直接将pH试纸侵入待测溶液中,这样会污染我们的溶液。

②润湿的pH试纸测得的结果不准确,因为相当于把溶液稀释了。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可将试纸润湿。

③pH测得的数字是正数。

初三化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3篇

☆关于把握知识体系的理念

▲吃透教材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的整体结构、主要线索, 纵横联系, 把握好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 重组加工教学内容, 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训练点。

▲吃透教材中适应多层次的需求内涵, 把握住教学的尝试、广度。

▲吃透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把握住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

▲吃透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 解决“会学”问题;把握住情感激发点, 解决“乐学”问题;把握住思维展开点, 解决“学会”问题。

☆关于知识体系的理解

一、基础性知识的剖析

(一) 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发, 是化学知识的‘骨架’。抽象的化学概念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因此, 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 是教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 也是发展学生智力, 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所以说, 基本概念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概念中重点词语的咬文嚼字。

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时, 往往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的不透, 把握的不准。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咬文嚼字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学习分子的概念时, 强调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忽略了“化学”两个字, 学生的认识就会模糊不清, 往往会将一些物理性质不加想考地掺进对分子的辨析中, 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2.概念的正反辨析。

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有些概念, 在从正面讲完之后, 再从反面来讲, 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 不致混淆。例如进行“氧化物”的概念,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的教学时, 在强调完三个要点之后, 学生并能清楚的认识这个概念的要领所在, 接着可再给学生提出一个思考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 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 使学生在讨论中活跃思维, 反复推敲,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 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避免了概念的模糊不清, 即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 也为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奠定的基础。

3.概念层次的划定。

“课程标准”对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要求作出了明确的描述:

哈尔滨市在考试内容上, 对“知识目标”的这部分内容层次也作了具体的要求:

(1) 了解

知道是什么, 能再认或回忆知识, 举例或找到事实。所用的行为动词有:知道、记住、说出、识别、举例。

(2) 理解

知道为什么, 认识事物的规律和特征, 看懂化学知识的描述并能用正确的语言表示等。所用的动词是:认识、了解、看懂、识别、比较、分类、计算。

(3) 实验技能

能对基本实验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知道实验原理和研究方法。所用的行业动词有:学习、学会、会用、能用、猜想、判断、观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归纳、设计、评估、比较。

(4) 经历领悟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所用的行为动词有: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识、关注、观看、遵守、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调查、探究、讨论。

(5) 应用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能把学科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所用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

以上各相对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均包含相对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较高层次的要求可以进行较低层次的考查。根据“课程标准”和哈尔滨市考试说明的要求, 基本概念的层次要求如下:

4.概念的对比。

(1) 易混的概念对比

在化学的基本概念中, 有一些概念非常接近和相似, 很容易混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将易错易混的基本概念进行对比分析, 是区别和掌握相似概念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倾倒反应和氧化反应时, 由于这两个概念都是由几种物质与氧气反应得来的, 所以学生很容易对两个概念产生认识上的错误, 为防止学生将两个概念混淆, 在教学中只要将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分析, 就会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

(2) 新旧概念对比

关于物质的组成, 在旧教材中用的是分子式, 而“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用的是化学式;这是根据新教材的内容而修改的, 更加适合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不仅表示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还表示各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化学式包括实验式 (最简式) 、分子式、结构式、示性式、电子式等。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或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例如:分子式H2O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等。

分子式是通过测定物质的组成 (元素种类和质量比) 和相对分子质量后, 在经过计算求得的。一种物质只有一固定的分子式。不以分子存在的离子化合物晶体 (还有石英等原子晶体) , 只能用实验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原子最简整数比, 而不是分子式, 或称为化学式。

而初中学习阶段, 还没有让学生对物质构成的知识了解那么多, 所以对有些概念进行了改变。

(3) 对立概念的对比

对于对立的概念从表意上比较好区分, 但更重要的是要从各自的内涵上进行区分:

例如:纯净物与混合物概念区别

(4) 类似概念对比

类似的概念很容易混, 因此在教学中要找准概念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从而透彻的理解概念。例如:在理解分子和原子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时, 就应该抓住以下几点: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5.概念的应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其中就包括“实践能力”, 因此, 引导学生把基本概念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元素”这一概念的应用:元素这一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多。特别是我们所吃的食品及药品也都是化学物质, 而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产品的说明书, 说明书上的一些指向, 就是指某元素;加碘盐中的“碘”就是指碘元素。

例1:为了防止甲状腺病的发生, 有关部门强调人们要食用加碘食盐, 这里所说的碘是指 () 。

A.分子B.原子C.元素D.无法确定

(二) 命题

要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有的知识水平, 编写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训练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我们学校在现在的教学中, 提倡“双五运动”;既教师每天要拿出五道题让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来练习。为了保证习题和化学试题的质量, 我认为教师在命题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化学习题和试题的命题主要原则有:

1.导向正确原则。

所编试题要与“课程标准”相符, 在重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核, 还应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考核。

2.注重基础, 难易适度, 准确科学原则。

对双基内容重点考查, 覆盖率达75%以上, 突出重点。梯度必备, 难易适度。不违反化学事实及客观规律, 不“闭门造车”、臆造杜撰, 符合实际情况, 题目可解并且不会引起争议。

3.密切联系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 学以致用原则。

试题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 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起到导向作用。

4.形式适当原则。

题目形式适合于考核的目标和内容、适合于学生的特点, 不杂、不怪, 学生比较熟悉, 又比较新颖、灵活多样。

☆编写化学习题和化学试题的步骤是:

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 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了解教学或“课程标准”, 明确教学或测量目的和题目的作用。

(1) 确定目标知能要素、认知或操作水平, 制订编题计划。

(2) 确定知识的覆盖面、难度、区分度、答题时间。选择题材、构思情境、确定题型、编写题文。

(3) 试读、试解, 查找误漏, 审查修改, 调整难度, 确定必需提供的数据资料, 编写答题指导语, 必要时需通过实验或实际验证。

(4) 制作题卡, 列出题文、标准答案、评分要点。

对于不同认知和操作水平, 采用不同的题型进行编写:

▲编制“知道 (了解) ”层次的题目时, 可以采用要求再认或者回忆 (复述、默写) 等方式。

例2:下列大气污染物中, 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气体是 () 。

A.SO2B.CO2C.NO2D.CO

例3:怎样除去可溶性物质中的不溶性杂质? (复述。)

例4:世纪初, 英国科学家_____提出了近代原子说, 意大利科学家_____首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默写。)

▲编制“领会或体验”层次的题目时, 可以要求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进行解释、说明、举例、判断、辨别、比较, 或者要求能模仿实验操作示范、体验操作要领等。

例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 (表述。)

例6:在电解水时, 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有何作用? (解释。)

例7:在四种化合物: (1) NaOH; (2) BaCl2; (3) NaCO3; (4) Fe2O3中, 能跟硫酸反应的是 () 。

A.只有 (2) (4) B.只有 (1) (2)

C.只有 (1) (2) (3) D. (1) (2) (3) (4) (辨别。)

在日常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经常地编、选、积累高质量的习题或试题。

(三) 解题

1.解题的格式要求。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解题格式是有要求的, 要求要有“解、设、写、求、列、解、答”。“解”即解题开始, “设”即设出未知数, “写”即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求”即求出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已知量, “列”即列出比例式, “解”即解出未知数, “答”即简明的写出答案。

2.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

(1) 选择题

包括 (1) 是非题、 (2) 判断题、 (3) 顺序型、 (4) 比较型、 (5) 图像型、 (6) 组合型、 (7) 计算型。

(1) 是非题:依据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及基本实验操作等知识, 通过判断是与不是, 对与不对来体现。

例8: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

A.青铜B.硬铝C.不锈钢D.氧化铁

解析:合金的概念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 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A、B、C都符合概念要求, 而D中的氧化铁是两种元素化合的产物, 而不是熔合的产物。

(2) 判断型:这类选择题, 可利用所掌握的化学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 对题干和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然后做出正确答案。

例9: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 符合漫画所示情景的是 () 。

A.Fe+CuSO4———Fe SO4+Cu

B.CuO+CO———Cu+CO2

C.H2+CuO———Cu+H2O

D.Fe+H2SO4———Fe SO4+H2

解析:根据题干给予的信息与要求, 对选项逐一分析, 不难得出选A。

(3) 顺序型:此类题学根据有关实验的操作程序、有关量的大小关系、金属活动性强弱、pH大小等排列出顺序, 要求选择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例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1) 加热; (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 装药品; (4)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5) 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6) 熄灭酒精灯; (7) 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 (1) (7) (3) (2) (5) (4) (6) B. (7) (2) (3) (1) (4) (5) (6)

C. (5) (7) (3) (2) (1) (4) (6) D. (7) (3) (1) (2) (4) (6) (5)

解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 不难判断出排列顺序为B。

(4) 比较型:比较型选择题一般涉及计算内容较多, 用常规计算求解费时, 强用估算、分析等方法巧解。

例11:取A、B两份质量相等的氧化铜, 若A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再与铁反应, B用氢气还原, 则所得的铜的质量 () 。

A.A大于BB.A小于BC.A等于BD.无法判断

解析:CuO+H2SO4=CuSO4+H2O, CuSO4+Fe=Cu+Fe SO4, CuO+H2=△Cu+H2O。

两个CuO中Cu元素全部转化为单质Cu, 则当CuO质量相等时, 生成Cu的质量必然相等, 选C。

(5) 图像型:解这类题, 要依照题干, 认真观察、分析每个图像表示的变化关系是否符合化学事实, 从而做出选择。

例12:在稀硫酸中逐滴加入Ba (OH) 2溶液, 直至过量。则能较为合理反映出溶液导电能力变化的图像是附图中的 () 。

(6) 组合型: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常用排除法, 对不合理选项逐一排除, 也可通过认真分析, 直接选择。

例13:氮气中混有少量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欲获得干燥纯净的氮气, 可采用下列操作: (1) 通过浓硫酸; (2) 通过填充氧化铜的加热弯管; (3)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4) 通过浓盐酸。应选择的组合是 () 。

A. (1) (3) (2) B. (3) (2) (4) C. (3) (2) (1) D. (1) (4) (2) (3)

解析:浓盐酸不能干燥气体, 且与所混合气体不反应, 题目要求得到干燥纯净的氮气, 因此, 除水蒸气的操作应是最后一步, 则最好组合顺序为C。

(7) 计算型:解答此类题, 依据有关法则进行正确计算或估算, 解题步骤力求简明化。

例14:已知10℃时Na2CO3·10H2O的溶解度为ag, 则10℃时Na2CO3的溶解度为 () 。

A.1 060a/ (18a+2 860) g B. (18a+2 860) g C.1 060a/286a D.ag

解析:由10℃时Na2CO3·10H2O溶解度ag可求出此时10℃时Na2CO3饱和溶液中所含10℃时Na2CO3的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ag× (106/286) ∶[ag× (180/286) +100g]=106a∶ (180a+28 600) 。则10℃时Na2CO3的溶解度为:106a/ (180a+28 600) ×100g=1 060a/ (18a+2 860) g。答案选A。

(2) 非选择题

让初三学生“爱”“上”化学课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感问题;学法;实验

初中化学,学生到初三才首次接触,虽属理科,但又是理科中的文科。如何让学生对化学课感兴趣,“爱”上并爱“上”化学课,我的做法如下:

一、加强情感交流,做到宽严并济

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快乐教学的催化剂。我比较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多给后进生以关爱。多与学生聊天:说说他们的身边事,听听他们的所闻,了解他们的心声。学生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上化学课。

与学生走得太近,老师上课就会失去神圣感,学生对老师的敬畏之情就会逐渐丧失,因此,在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打造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还应注意恩威并施、宽严并济。

二、精心设置问题,尽量减少讲解

许多老师备课备得很认真,上课时把该讲的重点、难点都讲得很清楚,但是学生一做题就出错,因此在备课时更要注重备“学生”。学生不会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低。他们在上课时只是在接受性地听课,而没有真正动脑思考,而这恰恰与新课改的理念背道而驰。

要让学生不依赖老师而主动思考,需要教师不要再去“填鸭”,而应该是去“点燃”,点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老师尽量多启发、少讲解,必要时才作点拨。这样一来,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就会增多,并主动去探寻,而不再坐等老师的讲解。

三、指导帮助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庞杂、枯燥。我们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巧妙记忆,化枯燥为有趣。这无形中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地壳中排在前八位的元素顺序,我采用谐音法,编了一句话,学生欢笑声中一下子就记住了。这句话是:“养闺女贴给哪家美金。”(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当然,记忆的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灵活指导。

四、注重实验操作,保持学习热情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我们一定要注重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有时受器材等的限制,实验无法完成,我就借助课件给学生演示。比如,在组织“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演示实验没有做成,但学生最起码看到了红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煙之后,我通过课件重新演示了一遍实验的过程,并分析我们失败的原因,相信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学生在初次学习化学课程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爱上化学老师,爱上化学课!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试要求:

1、能记得常用仪器的名称、认识图样、了解用途及使用请注意事项(试管、烧杯、酒精灯、水槽、量筒、托盘天平、锥形瓶、长颈漏斗等)

2、能进行药品的取及(包括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连接仪器、给物质加热等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考点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考点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考点六、加热

考点七、仪器的装配

考点八、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考试要求:

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考点二、空气的主要成分

考点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考点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课题2 氧气

考试要求

知道氧气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能识别化合反应

认识氧气与与常见物质(碳、磷、铁、蜡烛、硫)的氧化反应

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考点三、氧气的用途

考点四、反应类型

课题3 实验室制取氧气

考试要求

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

能识别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考点三、催化剂

考点四、分解反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变化

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二、分子

考点三、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考试要求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

课题3 元 素

考试要求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了解元素的分类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考点一、元素

考点二、元素的分类

考点三、元素符号

考点四、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考点五、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考点一、原子结构图

考点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考点三、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考点四、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的含义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的保护

考试要求

认识废水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处理的原则

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考点一、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

考点二、水污染

课题2 水的净化

考试要求

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到常见的净水方法

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对混合物的分离

考点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都是混合物。

考点二、净化水的方法

考点三、硬水与软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考试要求

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

认识水的组成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和氧化物

考点一、水的组成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

考试要求

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要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看懂常见商标中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初步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或根据质量比求化学式、计算指定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点一、化学式的含义

考点二、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

考点三、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

考点四、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

考点五、化学式的书写

考点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

考点七、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考点八、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

考点九、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考点十、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

考点十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考试要求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考试要求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考点、书写的步骤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考试要求

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步学会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一、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考点二、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试要求

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等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考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考试要求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和水的反应

能区分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到常见气体

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考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考点二、用途

考点三、常见气体的鉴别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考试要求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考点一、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考点二、爆炸

考点三、常见灭火的方法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考试要求

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

知道石油的组成,了解石油加工厂的产品(液化气、汽油、煤油)

考点一、化石燃料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

2.石墨(软,有滑感。具有导电性,耐高温)

3.C60(由分子构成)

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

2.可燃性C+ O2==(点燃) CO2 2C+ O2== 2CO

3.还原性C+2CuO==2Cu+ CO2

4.无定形碳 1.木炭和活性炭 吸附性

2.焦炭 炼钢

3.炭黑 颜料

二、CO 2的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 H2O== H2+ CO3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 H2O

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 (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用途:灭火,做气体肥料,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及做制冷剂

三、CO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2CO+ O2== 2CO2

还原性CO+CuO==Cu+ CO2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初三化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8篇

一、充分理解代数式的化学意义和应用目的

在数学中经常用规定的数学符号和26个英文字母组成代数式, 可以进行各种运算。在化学中可以借鉴这些代数式, 使化学问题简单化。但在应用这些代数式时应该注意充分理解其化学意义及应用目的, 才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可见如下教学实例。在进行溶液pH值计算时, 用到了pH=-logCH+这样一个简单公式, 这里pH和CH+都代表了溶液的酸度。采用此公式的目的在于将烦琐的浓度表示简单化, 使酸度有一个简单的数字表示, 应用更方便。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 类似的化学问题都可以用此式来解决。方法是将上式变为纯代数式pA=-logCA, 有任何物质浓度需要转换, 都可以应用。于是后续课中出现的pOH=-logC-OH、pKa=-logKa、pM=-logCM等, 学生就一目了然了, 无需特别记忆。在讲解平衡常数表达式时, 经常会设一个代数式表示的化学反应aA+bB=dD+eE (有的书上用A、B、C、D, C容易与浓度表示混淆, 造成多余的解释) , 其平衡常数的表示有定义式K=CAaCBb/CDdCEe, 这里的大写字母分别代表反应物和生成物, 小写字母代表化学计量关系, 必须强调由于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可变的, 此式的表达形式也可以千变万化, 在不同平衡中出现形式相同, 内容不同的表示。如在酸碱电离平衡中, 等式左边K变为Ka、Kb, 右边为电离出的离子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比上弱电解质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在沉淀平衡中, 等式左边K变为KSP, 右边为电离出的离子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次幂的乘积, 由于反应物为固体, 分母为1, 可以省去。以此类推, 所有平衡常数的表示都迎刃而解。

二、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表

在基础化学教科书中有许多数据表, 其中主要一种是常数表。通常在使用时, 往往只注意查阅表中的具体数据, 用于相关的计算, 不注意对表中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在教学中如果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的规律, 可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解弱酸电离平衡时, 可以借用弱酸电离平衡常数表, 引导学生将表中的弱酸按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排队, 说明该顺序即是弱酸酸性强弱的次序, 并从常见弱酸入手, 判断弱酸的酸性, 将不常见的弱酸与之比较, 加深学生的印象, 从而掌握各种弱酸的酸性及强弱规律。在讲解原电池时, 可利用标准电极电势表, 将金属及离子按氧化性和还原性大小排序, 看是否符合中学学过的金属活动顺序。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组成原电池的基本要求, 自己寻找可作正极和负极的电极, 组成原电池, 强调其标准电池的电动势即是正极和负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之差。反过来, 如果想制作一个已知标准电动势的原电池, 可以在表中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寻找合适的电极。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讲解元素基本性质时, 可以借助参数表, 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如讲解卤素单质的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色散力增大时, 可以借助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表, 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会造成物质的聚集状态发生由气态到液态的变化, 颜色也会发生由浅入深的变化等。在指导学生查阅数据表时, 还要注意特例并加以解释。如电子排布全满、半满、全空结构的原子有特殊的稳定性;有氢键的物质沸点会反常的高;等等。

三、发挥图形的强大作用

教材中的图形有助于形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各种结构图, 可以形象生动地给出物质结构, 明晰地看出成键状态和角度。讲解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立体结构的想象力, 最好借助购买或自制的模型等辅助教具。同时还要注意讲明图形形状和形成化学键的联系与区别。如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 但其C-H键的位置不在四面体的边上, 而是四面体的中心和四面体各个顶点的连线。磷也为四面体结构, 其P-P键即是四面体的四个边, 因此磷为有张力的分子, 不稳定。鲍林能级图、分子轨道能级图、金属能带理论示意图、配位场能级分裂图等各种能级图主要表示了能级高低的顺序, 教学中应强调纵坐标即为能量高低的标志, 电子的填充都是由低能级到高能级, 按填充规则排布。元素电势图给出了元素相邻价态电对间的标准电极电势值, 进而可以算出不相邻价态电对间的标准电极电势值, 教学过程中可以举例计算, 使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已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值求未知电对标准电极电势值。该知识点还可以延伸为利用ΔG0=-nFE0求出元素电势图中各个电对的自由能变, 进而得到自由能氧化态图, 利用图中折线判断歧化反应简单明了。可以请学生课下寻找相关实例, 写出小综述, 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深刻理解曲线的化学含义

在学习各种曲线时, 学生往往不感兴趣, 理解也不深刻。此时应注意讲解数学曲线在化学上的深刻含义和用途。如在讲酸碱滴定曲线之前, 可以先请学生回忆做过的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实验。然后请学生思考, 如果这个实验中涉及的药品都需要学生自己准备, 应该如何实验?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 不知道该选哪种指示剂。此时再讲滴定曲线的用途就是确定滴定突跃范围, 在此范围内选择指示剂, 学生就会对滴定曲线感兴趣。接着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曲线的横纵坐标的化学意义, 说明滴定曲线即是滴定整个过程中pH值变化的形象化描述, 然后再利用酸碱平衡基本原理算出每滴入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对应溶液的pH值, 学生即可自行画出曲线。在讲解高温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时, 可以借助埃灵罕姆图。理解该图时, 应强调两点。第一是该图为ΔG0-T关系曲线图, 化学意义为氧化还原反应温度发生变化时反应的自由能变也发生变化, 反应的自发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主要用于讨论高温下的某些氧化还原过程, 确切地说是讨论某些金属氧化物是否可以被C或CO还原。第二是在该图中重要的线为C→CO、C→CO2、CO→CO2线, 其他线如果在此三条线的上方则可被还原, 否则不能被还原。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哪些金属氧化物可以被还原, 哪些物质低温下不能被还原, 但升温后可以被还原。这样就可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部分知识。

综上所述, 在化学教学中成功地运用数学知识, 可以使困难的内容变得容易, 教学更加灵活,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摘要:本文对大学基础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 通过解析代数式、图、表等, 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例, 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上一篇:系统整改通知书下一篇:前车之鉴成语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