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个人自传是什么

2024-07-16

入党个人自传是什么(精选8篇)

入党个人自传是什么 第1篇

动机是推动或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入党动机,就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主观原因,是一个青年学生入党的精神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入党动机是不相同的,有正确的入党动机,也有不正确的入党动机,还有错误的入党动机。青年学生要争取入党,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呢?概括地说,就是要确立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为此,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必须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精神支柱。

第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

入党个人自传是什么 第2篇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

第一,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第二,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第三,要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觉悟。

简单的参考。

入党个人自传是什么 第3篇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人的创造力, 无外乎以下三点。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思维方式。这三点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思维方式, 如果说前两点是先天环境的话, 那最后一点便是后天积累创造力的工具。但国内有关创意及文化产业行业的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 就算我们学会了再多的思维技巧, 若是没有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及世界观价值观作为支撑, 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中国台湾著名戏剧作家导演赖声川先生在他的《赖声川中的创意学》中有过对目前国内创意僵化描述及对于发挥创造力条件的阐述“社会忙着将创意格式化, 却没考虑到超越格式及既定框架的。发挥才创意的重要条件是, 需要强烈的个人主义独立思考及行动能力, 而亚洲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型还不久, 我们的血集体意识中对传统社会印象仍鲜明, 还是习惯传统集体价值观凌驾于个人权利及表现之上。在快速变化的消费社会中, 个人对制式概念的认同无形中扼杀了创意。我们很容易自动接受各种社会加诸自我的制式概念, 在一切可能之中接受众人的标准答案, 然后花毕生的力量来符合这些标准答案。”

没有人没有创造力, 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正确的发挥创造力。

那么如何发挥属于每个人的创造力, 我认为其最根本是改变目前这种社会给予的大众价值观的既定标准, 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及生活。

在这里, 我们对创意给出一个可以代表大部分学界看法的定义:

“创意是生产作品的能力, 这些作品既新颖 (也就是具有原创性、不可预期) , 又适当 (也就是符合用途, 适合目标所给予的限制) 。”

在这个定义中, 基本画出了创意创造力工程的两个主要面向, 及“构想”面向于“执行”面向。定义中的“新颖”属于创意的构想面, “适当”则属于创意的执行面。

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建筑学者库地奇对创意的定义如下:

“创意是一种挣扎, 寻找并解放我们的内在。”这是对于同一过程的不同说法:“寻找”与“解放”在深的层次上说明以上两种面向的创意工作。而所描述的“内在”中需要被“解放”。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中缺少的不是解放, 而是缺少如何去解放以及怎么去解放。那么怎样才算是可以使一个人充满并发挥创造力的思维生活方式, 接下来我们给出一个模型来描述。

一个金字塔, 分为两部分。左边以智慧作为中心的部分是生活, 右边以方法作为中心的是艺术。生活和艺术这两种场域分别进行两种性质不同但功能相连的学习, 及智慧与方法的学习。而在金字塔的顶端则是通过构想及执行最终创造出来的东西。有了在生活中的体验, 感受, 才能通过在右边学习的方法表达出来。表达出来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可以是艺术品, 也可以是一套理论体系, 可以是一套经营方案等等。因为有了实际的体验和自己的思考, 再做出的表达便会更有效, 更能引起共鸣。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运用创造力在解决问题。

“你用不偏颇的眼光纯净地观看事物本来的面目吗?还是受了老师、朋友、敌人、书籍、报纸、广告、电视、音乐、宗教、文化等无数的洋相, 而戴上了有色的眼镜来看待生命?”[2]

从小到大, 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在教一些附加价值的东西。像是技术, 只是, 这些东西都是附加在本体上的东西, 有了这些附加的东西, 本体会如虎添翼。可是现在的问题是, “本体”是什么, 并没有人知道, 也没有人交给我们, 就连如何探寻“本体”的方法, 也没有人交给我们。反观古代,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 到后来的儒行天下, 再后来的佛教道教, 无不在给我们传授的是一套智慧体系, 一套探寻本体, 发现自我的方法。所以古代的中国会有那么多的大师, 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和著作。再看现在的社会, 大多数人都是受过良好的专业技术教育, 知道怎么工作, 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自己改怎么活的人。更重要的一点是, 多数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反而把这种生活状态当成了自己生活的准则。试问, 在这种情况下, 在这种追求无信仰社会大众既定的生活标准下, 哪里来的智慧, 没有了本体, 再多的方法, 也没有施展的地方, 更何谈创造力。

现在的我们, 被加在了一种两难的困境当中。没有人教我们去如何生活, 思考, 同时我们也不认为谁该或谁能教我们怎么生活, 而如何去生活, 思考, 正是培养智慧的开始。没有智慧这个本体, 更不用谈培养创造力。

“一个人能不能积累智慧, 主要是看他懂不懂“如何看”这个世界, 如何看自己的动机, 如何看自己的习性, 如何看自己跌生命经验。眼睛直视感官。到底看什么, 看多看少, 是在心决定。”[1]

正是这个决定我们能不能积累智慧, 如何去看的“心”, 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东西。回想我们在看世界的时候是不是多多少少会带上自己主观色彩的眼睛, 当然要做到完全不主观的去看世界是不可能, 但是我们可以少一些人云亦云, 少一些随波逐流, 少一些盲目追求, 多一些独立思考, 对一些反思, 多问问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相信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总结, 有了这个正确积累的源泉, 智慧和创造力便不再是不可及的东西, 而是水到渠成的一种延伸的反应。

“最伟大的创意就是在改造自己。大部分人都只是倒出一些习惯性的东西, 并无新意。真正的创意在于自我的转化。”[1]

摘要:在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今日, 创造力逐渐成为该产业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能力, 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来看, 对于个人文化素质及创造力的培养也逐渐上升到一个相对重要的位置。本文试通过对于现今有关文化产业的教育发展的分析, 描述出一套适合培养个人生活观念及创造力的教育模型以作参考。

关键词:创造力,创意文化产业,教育,赖声川

参考文献

[1]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台北: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 2006.

什么是个人医疗账户?等 第4篇

个人医疗账户是指用于参保人看病的专用账户。具体地说,就是将职工个人交纳的医疗保险费与用人单位为职工交纳的医疗保险费的一定比例,一并计入职工个人名下,单独列账,用于保障职工的基本医疗需要。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均归职工个人所有,只能用于医疗支出(不可用于购买住房、家用电器等)。年终节余可以跨年度使用,也可作为遗产继承,但不得提取现金或挪作其他用途。职工工作变动,个人账户随本人转移。

建立个人医疗账户不仅可以扩大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而且有利于增强职工的费用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有利于建立约束机制,打破医疗费用吃大锅饭的常规。建立医疗账户还可以帮助职工以现在的积累对付未来的不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由政府和社会来完全负担医疗费用,已显得力不从心。强制要求职工个人从年轻、健康时开始积累资金,用于支付老年时必要的医疗费用,有助于减轻政府和企业的负担,有助于社会的稳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备无患。

什么是医疗保险统筹基金?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是指在某统筹地区所有用人单位为职工交纳的医疗保险费中扣除了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后的其余部分。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属于全体参保人员,由社会保险机构集中管理,统一调剂使用。该项基金用于支付参保职工因住院或治疗慢性病等所发生的医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基本检查费等。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实行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任何个人都不得挪用。

为什么要实行社会统筹

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统筹基金,可以保证职工在得了大病、高额诊疗费用个人难以承受时得到社会群体的互助共济,从而体现社会公平的原则。这种统筹基金不同于过去实行的单位统筹,它的社会化程度高,因而能够承担社会风险,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也可解决一些单位无法保障职工基本医疗费用的问题。实行个人医疗账户的目的是建立职工个人自我积累机制,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医疗费用意识,提高个人的责任感,强化医疗消费的自我约束。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将社会保障和储藏保险两种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横向的社会共济保障和纵向的个人自我积累相结合,既有利于发挥社会统筹共济性的长处,也有利于发挥个人账户激励和制约的作用,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容易为广大职工接受。实践证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

如何分开管理和使用?

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开管理和使用,就是要明确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住院或大额医疗费用的支出,个人账户主要用于门诊或小额医疗费用的支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要分开核算,分别管理,不能相互挤占。划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各自支付范围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按发生医疗费用的数额划分支付范围,个人账户支付小额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大额医疗费用;一种是按门诊和住院划分支付范围,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住院医疗费用,某些地区也将一些医疗费用较高的慢性病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另一种是按病种划分支付范围。具体划分方法可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什么是统筹基金的起付线和封顶线?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使用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要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标准。起付线是指在使用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之前,按规定必须由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一定比例。起付线是进入统筹基金的“门槛”和“底线”。超过起付线的部分将由统筹基金按一定比例报销,封顶线是指统筹基金所能支付的最高额度,即“上限”。

谈话入党动机是什么 第5篇

谈话入党动机是什么?不妨看看下面的入党动机内容;

我刚刚上个星期谈完话,首先要谈自己对党的认识,在谈自己。我的回答是:我的入党动机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中可以看出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鉴于对党的认知,我才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能更加的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影响更多的人,可以更近一步的与党交流,接受党的教育,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以及业务知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同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增加经验。从中得到快乐。

应届 毕业生 还为你推荐了下面的文章:

什么是正确入党动机 第6篇

动机,是激励人的行动的主观因素。每个人在实施每一具体行动之前,都应明确地意识到进行这一行动的原因和要达到的目的。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即为什么入党。由于人们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因而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差异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入党问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想法。例如,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当党员光荣,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都提出了申请,自己随大流而要求入党的;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才要求入党的;有的认为 “ 党票 ” 地一种资本,这几年自己在经济上 “ 发 ” 了,想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受重用、提拔快或者大学毕业后可以分配个好工作;也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等等。这些想法,是一种客观存在。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当认真解剖一下自己的思想,分析自己究竟是抱着什么样的动机申请入党的。

在上述种种入党动机中,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这种入党动机之所以是唯一正确的,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一致的;而其他的入党动机则是与此相违背的,是不正确的,甚至是端错误的。正因为这样,党组织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的最基本要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十分重视考察要求入党同志的入党动机,因为这是保证执政党的新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措施。发展新党员,只能把那些入党动机端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出色、确实具备了党员条件的人吸收进来;对于那些动机不纯的人,决不能发展入党。其他的入党动机文章推荐:正确的入党动机材料入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入党的程序与条件

什么是端正入党动机 第7篇

应该这样做:

①要加强学习。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指学好我们本专业内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加强有关于党的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并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另外,还要加强对党史、党建的学习,做到真正深入的了解,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

②要勤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融入到实践当中,才能够对我们所学习的理论进行验证和进一步的执行。例如我们在党课当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龙华烈士陵园,采访了老党员,以及做了关于党的视频观看。通过这些实践,我们更真实的感受到了党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不顺,意识到了老一辈的革命家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为我们今天的安定生活付出了那么多。所以,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够使我们学习的理论不至于只是空洞的说教,使得我们能够将理论融入到我们实际的生活之中,鞭策我们向前。

③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查,并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共产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也会影响我们,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受现在杂乱的社会环境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以及入党积极分子需要加强党性修养,经常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以便在不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并且应该自觉的接受党组织的考查,通过党组织的教育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切实做到扬长避短,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二:什么是入党动机?为什么要提出端正入党动机?如何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什么是入党动机?为什么要提出端正入党动机?结合本人实际,谈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如何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什么是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其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通俗的说就是为什么要入党。它从根本上体现出每个党员的素质和行为,是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正确的入党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

为什么要端正入党动机?

第一、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思想不正确,行动就会出偏差。这种偏差表现在入党前,没有正确入党动机就很难正确对待争取入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只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作为一名党员,每时每刻都有经受住考验的问题。首先必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只有那些树立了正确入党动机的同志,党组织才会考虑其入党问题,也只有入党动机端正,并完全具备党员条件的同志,才能被吸收到党内来。因此只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断改造世界观,加强党性锻炼,才能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考验,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第三、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思想上入党的根本问题,是激励人们入党的主观原因,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每一个党员的素质与行为,是共产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应。

那么,如何端正入党动机呢?

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树

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党的认识正确

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事实也证明,一个人对共产党有了明确、深刻的认识,他的入党动机才会端正。第二,通过实践锻炼,不断端正入党动机。我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仅有入党的迫切愿望还不够,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用切身体验来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入党个人自传是什么 第8篇

17—18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启蒙运动中。1687年, 法国诗人佩罗 (Charles Perrault) 在其作品《路易十四的时代》中断言今人并不比古希腊罗马的作家逊色, 并由此在欧洲文学理论界引发了那场著名的“古今之争”, 其核心问题直指诗歌。在德国, 则表现为高特学特派的新古典主义与瑞士派浪漫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为波特默和布莱丁格) 的论争。鲍桑葵在其《美学史》中说:“据说, 《拉奥孔》主要就是针对瑞士派而发的, 正像德的角度去解释古希腊造型艺术是所谓的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这一法则。为此, 莱辛在书中通过对古希腊史诗中的拉奥孔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解读, 来阐述自己的美学思想。莱辛赞同“诗画异理论”, 据说,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迪昂就指出:诗的领域比绘画要广阔得多。莱辛从诗与画各自媒介的性质中推出两者的区别。在这样做时, 莱辛无疑成了近代美学真正道路的开拓者。

鲍桑葵给予莱辛很高的评价:“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指出, 不仅从他的成绩来看, 而且从他的风格和方法来看, 他都比前人进了一步。的确, 有人说他是一个富于理解力的人———从唯心主义的哲学赋予理解力一词的技术意义上来说。这就是说, 他是一个充满尖锐对比的人。这类对比的对立面是不能彼此解释的, 只能当做是终极的对立面。不过, 首先, 我们必须记住, 我们现在所谈的是美学的资料, 而关于明确的经验性的对立面的清楚叙述, 在一批资料中并没有什么不好。其次, 理解力和理性的真正区别当然是程度上的区别, 而不是种类上的区别。我们不断地指出过, 这种对比是加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头上的, 尝试把事情归结为原则, 这在什么时候都是调和和统一的开始, 而这种种尝试确实莱辛的特色。因此, 他的风格表现了富于理解力的人的最好的才华。”

莱辛在其作品《拉奥孔》中阐述了自己对于美与丑的定义。

美是什么, 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困扰着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大思想家。莱辛对此并没有作直接、正面的回答, 而是在《拉奥孔》的前言中描述了三种人, 一种是艺术爱好者, 第二种是哲学家, 第三种则是艺术批评家。从其中哲学家的观点, 我们会看到莱辛自己的一些思考:

另外一个人要设法深入窥探这种快感的内在本质, 发见到在画和诗里, 这种快感都来自同一个源泉。美这个概念本来是先从有形体的对象的来的, 却具有一些普遍的规律, 而这些规律可以运用到许多不同的东西上去, 可以运用到形状上去, 也可以运用到行为和思想上去。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首先, 美可以激起人的快感, 而问题是这快感的源泉在哪里?其次, 美的概念之所以会产生, 在于客观上存在着“具有一些普遍规律”的“有形体的对象”。再次, 美的事物, 是美德普遍规律分别运用到事物的形状或行为和思想的结果。

由于莱辛坚持美的概念产生于客观对象之中, 作为物体美也产生于客观对象中。他说:“我关于一般物体对象所说的话, 如果应用到美的物体对象上去, 就更有效。物体美源于杂多部分的和谐效果, 而这些部分是可以一眼就看遍的。”物体美源于杂多部分的和谐效果, 这是古希腊以来古典主义的传统看法。“寓杂多于统一”, 就见出形体美。形体丑则是“不完美”, 只是杂多, 没有统一, 没有和谐。

接着莱辛讲到人的美丑, 认为最高的物体美就是人体, 就是有充分发展的自由人的形体美。因此造型艺术并不是去追求“寓意”, 不是去表现冷冰冰的抽象的美的理念, 而是去再现物质世界的美, 去“模仿美的物体”。他反对温克尔曼对“拉奥孔”雕像所作的解释, 认为英雄不是超人, 仍然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与普通人一样, 有时会因极端痛苦而哀痛号叫, 情感冲动这都无损于英雄的伟大, 也并不违背艺术理想。也就是说, 要让情感自然地流露, 而不是矫情造作。

莱辛同样对与美相关的丑作了探讨和研究, 他认为美与丑的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关于美, 每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特有的理想, 这和最高的真正理想多少有些距离。诗人要从这种理想中所提出的一些个别特征也是如此, 它们不可能对一切读者都产生同样效果, 而他却要对一切读者一起同样的概念。所以他能让每个人的想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而满足于让人从效果上去判断主要原因的威力。

关于丑的概念, 人们却比较一致。通过分解丑的组成部分, 丑所赢得的却多于它所丧失的。

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 在莱辛看来, 丑的概念可以从对象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不和谐、不完美、不完善而直接被人一眼看出。相对来说, 丑的概念要比美的概念简单、直观多了。相对于形体美的形体丑, 莱辛认为:“看起来不顺眼, 违反物品们对秩序与和谐的爱好, 所以不管我们看到这种丑时它所属的对象是否实在, 它都会引起厌恶。”美感的愉悦和丑感的厌恶, 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另外, 莱辛也对丑的心理效果作了分析。他认为, 诗人在他的作品中, “可以利用丑作为一种组成因素, 去产生和加强某种混合的情感”, “这种混合的情感就是可笑性和可饰性所伴随的情感”。丑以它的不完善来对比、反衬作为完善的美, 可以造成可笑性的混合情感。比如尊严和礼仪的表象和可嫌厌的东西形成反衬, 就会变成可笑。

莱辛的美丑观在德国启蒙运动中很有典型意义, 既不同于高特雪特崇拜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义法和理性, 又不同于温克尔曼提倡的静穆精神。他更多的是从狄德罗、博克那里吸取营养、面向现实的。鲍桑葵评价道:“在莱辛和温克尔曼以前, 我们笼罩在传统和空洞公式的重雾中。经过他们的努力, 我们就走上了把各个时代联结在一起的光明的人烟稠密的人生康庄大道。”莱辛论美与丑是在这样一种自觉的方法论意识流贯中进行的。无论是形体美、美的心理效果, 还是形体丑、丑的心理效果, 他都以具体的现象或事例作为论说的材料支撑。既不乏严密的学理论证, 又处处充满着现实气息和人文关怀。为西方此后的美学研究和文艺评论写作 (如尼采等人) 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范式。歌德说:“这部著作把我们从一种可怜的观看的领域里引到思想自由的原野。”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鲍桑葵著.张今译.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2]吉尔伯特, 库恩.美学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上一篇:北京的春天经典散文下一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设法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