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2024-05-29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精选8篇)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1篇

摘要:文章从校内实训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教材的编写不够系统, 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落后三个方面入手, 对当前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同时对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提出具体建议, 即整合现有的商务礼仪教学资源;改革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商务礼仪课程考核形式;灵活应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

关键词:教学改革;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全面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 自从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我国永久落户之后, 跨文化商务交往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有效避免跨文化商务交往过程中的冲突和误解等问题, 对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实施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是培养学生商务礼仪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 也是为社会输送商务礼仪专业人才的重要摇篮, 对于我国跨文化商务礼仪交流活动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现状来看, 实现商务礼仪课程创新面临着诸多困难。通过对相关教学案例和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 笔者将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 校内实训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 校内实训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会直接影响商务礼仪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商务礼仪实训教学设施主要涉及教学场地和教学配套耗材等方面内容, 按照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实施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实际需求, 传统的实训教学设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不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教学形式上, 校内实训教学设施的不够完善, 对于商务礼仪课程创新任务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导致相关改革创新战略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 教学方式单一。从当前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校所开设的商务礼仪课程, 以大课为主, 多采用讲授式, 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商务活动中商务礼仪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商务礼仪课程是一门偏技能型课程, 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且容易把该门课程变成一门“礼仪规范”说教课程, 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的礼仪技能。这不符合教学改革环境下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目标。

第三, 师资队伍建设较为落后。教学改革环境下, 基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商务礼仪实践经验以及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两个方面[1]。但是从高校商务礼仪教学现状来看, 由于该课程任课教师大多为学院教师, 没有丰富的商务礼仪实践经验, 虽然接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但是仍旧不能很好地满足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基本需求, 对于商务礼仪实训教学的效果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基本行为规范, 标准的商务礼仪可以为一个人在商务交流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机会, 也是表现个体商务交际能力、内在文化涵养及基本道德修养的外在形式。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主要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的实践训练, 在保证学生提高商务礼仪道德修养的同时, 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气质, 规范商务活动中待人接物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商务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 商务礼仪在各个商务交流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当前, 商务礼仪课程成为高校重要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之一, 掌握良好的商务礼仪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于学生的日后就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 传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发展十分必要。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重要作用, 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创新过程中, 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内容的改革是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基础环节, 在实际的课程创新过程中, 需要根据教学改革环境下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要求, 结合现有的商务礼仪教材, 对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形象礼仪、交际礼仪、接待礼仪、涉外礼仪及公共礼仪等多项课程内容进行汇总, 从而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商务礼仪的整体知识结构。

第二, 实践教学常态化。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需要建立在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基础上, 在部分商务礼仪课程项目讲解结束之后, 应该及时安排相应的实训练习, 通过系统的情景式课程任务布置,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教学知识点。实践教学常态化, 有利于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 提高学生的商务礼仪实践应用能力。

第三, 任务书设计标准化。之所以要求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遵循任务书设计的标准化, 是因为任务书设计的标准化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 同时, 根据商务礼仪课程内容合理设计任务书,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商务礼仪课程任务书的设计主要包括任务名称、学时、组别、组长、成员、课前任务、组内讨论、客户实训、组内互评、小组自评及教师评价等多个方面。

三、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整合现有的商务礼仪教学资源

从当前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 所用教材除了基础的《现代交际礼仪》之外, 涉及的商务礼仪教材资源还有很多, 但是这些教材或书籍大多是以理论知识为主, 对于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与应用方面的内容则相对较少[3]。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想要进一步保证商务礼仪教学质量和提高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效率, 还需要对现有的商务礼仪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秉持着商务交流活动与职业能力的创新原则, 以商务礼仪职业实践作为课程改革的主线, 在突破传统课程教学限制的基础上, 有选择地对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 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系统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比如, 按照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对教学内容和顺序进行以下调整。即职业形象礼仪模块教学—应聘礼仪模块教学—特定商务活动礼仪模块教学—商务宴请礼仪模块教学。其中各个模块中的课程教学还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细化,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商务礼仪相关知识。

(二)改革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

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商务交流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国际商务礼仪在跨文化商务交流活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 教学改革环境下, 基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 需要充分认识到商务礼仪的重要性, 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对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有效提高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效率, 进一步稳固商务礼仪的持续发展。以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东盟商务礼仪教学为例, 由于东盟各国在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需要对已经形成且约定俗成的东盟商务礼仪进行明确。比如,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可以模拟中国商务人员与东盟国家商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情景, 通过对东盟礼仪中独特的合十礼、双手握手礼等见面礼仪, 以及宴会礼仪中文莱禁酒、柬埔寨忌杀生, 印度尼西亚在用餐之后需要剩余少许食物等一系列礼仪的实践认知教学,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跨文化商务礼仪的理解与感受[4]。

(三)优化商务礼仪课程考核形式

优化商务礼仪课程考核形式是改革环境下, 基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 将学生的商务礼仪平时成绩纳入总成绩考核中, 可以结合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 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25%。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等几个部分;第二, 商务礼仪课程中各个教学模块的情景模拟成绩, 这部分成绩可以适当占据总体成绩的40%左右, 通过对学生在各个教学模块中的实际表现情况, 将其汇总到总成绩考核中;第三, 综合商务礼仪课程情景模拟实训成绩, 这部分成绩可以占据总成绩的35%~40%。对于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来讲, 情景模拟实训教学非常重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3~5人的学习小组, 然后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全部结束之后, 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商务交流活动情景, 赋予学生不同的身份, 然后通过对学生在各个不同商务交流活动场景中的表现, 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四)灵活应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生产管理工作中, 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经济活动对于高校商务礼仪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需要在高校商务礼仪课程创新过程中, 灵活应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 借助网络教学空间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推动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比如, 凭借互联网平台自身开放性的特点, 建立包括课程教学标准、电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重难点教学指导、微课教学视频、案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活动项目参考资料及相关习题等多个部分在内的商务礼仪网络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式的商务礼仪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 利用课内课外相互融合的多元化课程教学方法, 为教学改革环境下, 基于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综上所述,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对于提高商务礼仪教学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课程创新过程中, 应该从整合现有的商务礼仪教学资源、改革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商务礼仪课程考核形式, 以及灵活应用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真正认识到商务礼仪创新的重要性, 才能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 为我国的跨文化商务交流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正新.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 2017(6):64-65.[2]卫苗.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1):101-105.[3]肖如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12):83-85, 90.[4]武少玲.高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革研究[J].品牌, 2015(5):232-233.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2篇

《旅游服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本文主要论述了该课程在旅游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现阶段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旅游服务礼仪实践教学的建议。

现代社会,旅游礼仪已成为直接塑造旅游服务人员形象、间接塑造社会组织形象的基本条件。掌握礼仪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走向社会后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礼仪类课程在旅游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上得到进一步增强和改进。

一、旅游服务礼仪实践课程在旅游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塑造形象

所谓的形象塑造,包含个人形象塑造和组织形象塑造两方面。旅游从业人员的礼仪形象不仅代表个人,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组织,乃至国家形象。旅游者来自于世界各地,对国家或地区的印象基本上从旅游从业者的礼仪形象来评价。可见,如果我们不注意旅游从业者礼仪的培养往往会对旅游国家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本科旅游教育中设置礼仪实践课程非常必要。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应有的服务礼仪知识,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旅游从业者以良好的形象,给予旅游活动中的客人美的享受。

(二)有利于旅游专业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在高校教育中,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其重要目标之一。作为旅游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旅游服务礼仪实践课程在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上能发挥积极作用。该课程从实践的角度强调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礼仪修养、服务技能的培育,为今后实际工作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

二、高校旅游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高校在旅游服务礼仪教学上还是采用传统教学的模式,不重视实践课程教学环节,向学生灌输系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一)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偏低

在大学旅游教育中,从观念意识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礼仪类课程都不够重视。以盐城工学院为例,《旅游服务礼仪》课程32课时,没有安排实践教学课时,且不属于专业必修课。授课期间常是一百多人集中一室,教学秩序难以维护,教学效果更难达到。因此高校教师往往只能理论授课,完成教学任务而已。

(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弱,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

《旅游服务礼仪》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实践课程,较多内容需要通过训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目前基本教学手段是在多媒体教室中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由老师讲解、演示,学生上台做演示、教师辅导。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往往导致一些学生从最初的对课程感兴趣,很快变得兴趣索然,主动学习的兴趣低,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由于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愿意上课的老师也是寥寥无几。以我校为例,开设此门课程以来,包括笔者在内,不过是2位教师上过此课,无法形成团队教学。

(三)实践考核不受重视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一般以笔试为主,课程成绩是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这种考核的方式能够较好的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它往往无法体现出学生对课程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以《旅游服务礼仪》来说,共32个理论课时,由于没有实践课时,相应的也没有实践课程的考核,学生课程结束后,只需要背熟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对实践技能不重视,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无法应对,更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违背了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

三、旅游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采用多样实践教学方法,强化礼仪课堂实践

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有自身的特点。目前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训练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导向式、竞赛训练法、视频演示等。结合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笔者认为可根据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授个人仪容、仪态礼仪时,教师首先要注意自身形象,可以自己来演示站姿、坐姿、走姿、手势和微笑,再请学生来演示点评,这样课堂效果就比单纯的讲解要理想。又如在讲授导游安排客人入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地陪协助全陪分发房卡并陪同游客进入房间。作为导游需要考虑到:分发房间号时客人是否有忌讳的数字,和客人一起乘坐电梯时的顺序,进入客人房间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首先要将学生分组讨论,再轮流角色扮演,并观摩点评。这种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变了以往乏味的讲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环境供他们自己体验。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将平时的训练和平时的成绩相挂钩,优秀者分高,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也会提高。当然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加强与校外旅游企业的合作力度。目前我系有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和这些实习基地取得联系,在授课期间带领学生去基地观摩,例如酒店,到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酒店员工如何为客人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如何与客人沟通交流,如何在遇到突发情况时随机应变等。

(二)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训室硬件建设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不能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灵活运用礼仪规范。就我校旅游课程体系的建设而言,适当增加旅游礼仪实训课的比重是必要的,可以另外开设10课时实训课,在专门的实训教室,对学生进行强化。要求学生把课堂礼仪规范日常化,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目前我校并没有专门的旅游礼仪实训室,但具备了诸如导游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等实训场地,可以借助这些场地分组训练。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可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纠正、共同提高。同时需要加强相应的实训室硬件建设,诸如音响、电视、DVD、实物展示平台、会议室、电动屏幕、镜子、模拟导游操作平台、餐饮服务操作平台等硬件,以提高实训效果。

(三)建立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成绩考核体系

要从根本上扭转学生不重视礼仪实践的现状,必须建立一套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成绩考核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是检验旅游服务礼仪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有效地掌握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考核信息的反馈,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不足并及时纠正。首先,需要编写旅游服务礼仪实训项目书,按照项目书的内容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其次,改变目前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15%)+实践成绩(25%)+理论成绩(6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到课率和训练表现来体现。对于实践成绩的考核需要设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制定,设计考核指标,如表3-1。按照各考核指标打分,并汇总得出该学生的实践成绩。在考核过程中,学生从教师制作的题卡中随机抽取,采用一对一考核方式,考核地点为形体训练室。

评语:

(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组建教学团队

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要具备融通知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根据专业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要求,首先需要对承担项目教学的专职教师开展培训,形成教学团队;其次从相应的旅游企业中选聘几名技术精、经验丰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加入礼仪教学团队,主要承担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最后可以将专职教师派入企业(如饭店、景区、旅行社)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各项实践教学技能。这样,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优化了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

四、结语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3篇

礼仪教育由来已久,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礼仪教育, 孔子认为“不学礼, 无以立”。目前各高校也将《礼仪文化》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或公共选修课进行开设, 是一门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礼仪基本知识和礼仪技能, 使学生能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场合恰当使用礼仪技巧, 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提高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 多数院校都将礼仪文化类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来开设, 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礼仪课程, 认为可学可不学;礼仪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的讲解, 让学生熟知礼仪规范和行为规则, 但更需要实践技能训练, 需要进行实际运用和练习, 而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仍拘泥于理论知识讲述, 忽视实际训练, 结果是学生只知理论知识而不懂实际运用,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教学资源缺乏, 教学水平较低

一方面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资源欠缺, 教学主要依靠选定教材, 而现有的教科书和媒体课件内容陈旧, 大多数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实训室供学生练习, 少数设立的实训室面积较小, 实训所需的器材和摆设不全, 不能同时让所有学生进行集体训练;另一方面在高校担任礼仪文化课程教师的大多非专业出身, 对重点难点知识讲解较为粗浅, 不能挖掘其文化根源, 特别是年轻教师, 本身知识储备较欠缺, 教学方法尚不成熟, 参加学习培训、社会实践活动较少, 这就降低了教学水平, 影响了教学效果。

3.课程针对性差, 考评方式单一

将礼仪文化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 教师教授的内容较为均一化, 然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侧重点有较大差异, 均一化的教学内容难以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不同专业学生掌握本专业礼仪技能;多数院校对礼仪文化课程的考评都采用开卷形式, 因此试卷成绩普遍较高, 难以衡量学生本身学习效果。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1.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面对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礼仪文化课程正面临着社会发展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挑战, 本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按照社会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 立足于学以致用, 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根本目标, 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强化学生的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 进而形成识大体、会做事、善交际、善谈吐、具有影响力的为企业、社会所期待的具有优秀人格的人才。

2.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原则

(1) 科学性

礼仪文化课程改革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 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 科学规划教育内容,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使各阶段教学环节互相衔接、循序渐进, 并实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充实和调整, 突出课程内容改革的合理性、科学性。

(2) 实用性

礼仪文化课程改革应紧紧围绕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实际, 注重课程改革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针对其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学生自我练习与团体协作训练, 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3) 针对性

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礼仪的需求有所差异, 因此课程改革须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提升教学效果。

(4) 艺术性

礼仪文化课程中的许多技能本身是一项艺术, 如古筝、书法、国画、围棋、茶道等,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还应增加关于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评价标准的教育, 以体现礼仪文化的艺术性。

礼仪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重视礼仪课程、完善考评方法

为解决以往学生学习礼仪高分低能的问题, 同时也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强烈需求, 高校应当将礼仪文化课程设为各学科专业必修课, 并在全校范围内定期宣传文明礼仪、组建礼仪督察队、开展礼仪规范检查、举行礼仪表演大赛, 引导学生树立文明意识, 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质;考核规则也相应调整为综合考评, 即礼仪文化课程考核也可采用笔试成绩、实践考核档次、案例分析报告成绩、竞赛获奖档次分别占20%、30%、30%、20%的计算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 从考评指标设置上引导学生对礼仪课程尤其是对礼仪实践环节的重视,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其礼仪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 礼仪文化课程内容应依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当筛选, 如对旅游管理专业应将教学重点放在酒店礼仪和导游礼仪训练上, 文秘专业则应重点强调商务接待、商务谈判技巧等;其次, 应紧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 在够用的前提下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还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选取当前最为常见的礼仪规范和未来认同度较高的活动规则作为教学知识, 如现代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在教学内容中就必须介绍组织文化和企业形象等内容;最后, 礼仪与艺术是不可分的, 礼仪的进行过程应该表现出美: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动作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增加关于艺术处理、艺术表现方面评价标准的教育, 如可增加茶道、插花、品酒评价指标及综合标准,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第一, 学校应为礼仪文化课程招聘配置专业礼仪教师, 严格筛选能胜任礼仪课程教学的专业师资,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依靠教研室平台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相互交流, 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老带新、传帮带”的工作制度, 使教师素质得到群体优化;第二, 在全校开展达标课评选活动, 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课堂授课能力;第三, 学校应为礼仪专业教师提供国内外进修学习、外出培训的机会和平台, 使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 进而丰富教学资源,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欣赏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 鼓励教师承担校外礼仪项目, 积累实战经验, 撰写科研论文, 增强科研生产能力, 激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4.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从学生实际出发, 设置相关问题情境, 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方法。例如在讲商务会议流程时, 就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先从学生们熟悉的班会流程谈起,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然后由浅入深, 对比企事业商务会议工作流程, 最后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 自己设计一份见面会或毕业晚会方案流程。

(2)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 交给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礼仪课程教学中, 就可将实际礼仪活动中出现的差错或失误作为课堂案例来让学生分析和改正。如在讲宴会礼仪时, 就可选讲不懂座次位序安排而导致的后果, 通过案例教学可强化学生对礼仪细节问题的注意。

(3) 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模拟现实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 营造一种接近现实的工作场景, 让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角色来进行礼仪演练, 以掌握实际技能。例如在讲商务谈判内容时, 选择商务接待谈判室作为演练地点, 可将学生分为两组, 分别代表甲乙谈判双方, 各组内学生还需扮演各谈判组不同角色, 依据谈判主题和模拟方案来完成整个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全过程。借助模拟实践, 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技能, 还能培养其沟通协调、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5.拓展实践教学

(1) 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校内参照实际的礼仪活动,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礼仪实训室和情景模拟场所的实施方案, 遵循设计方案建设一系列姿态训练室、商务接待谈判室、酒店餐厅实训室、仪式礼仪的实训, 策划管理专业实训室等;校外加强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 签订长期定点实习培训单位以供学生参观、实习;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礼仪实践经验的精英指导毕业生礼仪的实训教学并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 定期对课程的实习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

(2) 合理整合阶段实习与综合实习

礼仪文化课程内容繁多,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学以致用, 就必须将总体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 针对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 分单元、分项目进行知识讲解和项目的训练;模块化学习结束后开展礼仪综合实习, 即将各模块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要求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加系统地进行训练, 如针对文秘专业学生, 就可将商务人员装扮、商务接待、商务宴请、会议承办、商务仪式组织、涉外商务安排整合为一项综合实习, 以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综合运用礼仪技能的整体水平。

(3) 提供参与实际项目平台

高校礼仪文化教师应积极争取一些社会实际礼仪项目, 拓展实践教学活动, 带领学生参与礼仪服务工作, 开阔学生眼界, 拓宽学生就业范围, 增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如积极参与并服务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剪彩礼仪、竣工礼仪、庆典礼仪、婚庆礼仪、酒会礼仪、晚会礼仪, 发布会礼仪, 会展礼仪等, 让学生身体力行, 在应用中不断提高礼仪修养及礼仪实践能力。

结语

礼仪文化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也是当前高校实现努力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必要资源, 在教学中还需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和学生特点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以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黎明、胡丹:《大连市高校礼仪文化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2]赵影、于辉:《高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驱动策略督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支撑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是20世纪最早研究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方式的两位心理学家。“图式”、“同化”、“顺化”、“平衡”是该理论的几个重要概念。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种双向交互作用的成果,一个人的原有知识与新接收到的信息之间出现的非“平衡”情况是学习发生的前提,当新的信息与个人原有知识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同化”或“顺应”的过程方式进行时,学习便发生了,而作为学习的结果或是原有的认知“图式”(schema)得到充实或是认知图式被构建了新的内容。“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图式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使图式不断扩大。“顺应”则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图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须通过调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图式。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和“最近发展区”概念,在他看来,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在个体自我的可能发展水平和与人协作并受到他人指导的可能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某种差距,这种差异定义为“最近发展区”。皮亚杰的个人建构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建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其核心内涵是:强调“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这也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有本质的区别。建构主义理论也是任务型教学、辩论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教学应该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而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其中得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学习过程应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要求外语教师学会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成因

社会对商务英语的需求,使得在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中,商务英语成为热门的专业方向。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不断需求,另外也说明在对外开放的浪潮下,造成一些对商务英语急功近利的吹捧,人们不免会对商务英语盲目崇拜,这必然隐含了诸多不合理因素。例如,认为商务英语类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英语语言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但这只是商务英语课程要求的一个方面。商务知识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专业性的,也包含普世性的知识,但有时候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商务能力的培养。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重视强化学生的商务专业技能。因而商务英语教学目标还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及专业技能。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商务能力的培养,很难量化,参照标准也很难。另外从事商务英语的教师由于商务实战经验,或者本身的商务能力不足,这就增加了培养学生商务能力的难度。根据Anderson和Krathwohl等人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2001版)》,以认知过程维度的研究为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现大多课程还是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注重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而很少涉及分析、评价、创造等思维能力培养的领域,并且还是以量化的知识输入作为衡量的标准。

现今大多数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教学介于一般语言学科与商务管理学科之间,其强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充足实用的商务知识和较高的实践能力。需要认清的是,既然商务英语是环境的产物,那么它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任何的商务都是在具体的实物或者服务中体现的,脱离了真实情景讲商务英语是没有意义的。然而在千差万别的情景中,在商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寻求其共性和差异性,这必然是在系统里才能更好的把握。因此商务英语只是一个大系统下的小系统,它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并非与通用英语完全不同,而是存在着一种融合渗透的关系。

师资的匮乏确实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很少有人思考师资匮乏背后的原因。如今在重商主义的社会背景下,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采用速成的方式培养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是不可取的。商务英语的教学是一个同化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磨砺,如果用太浮躁的心情去面对教学是事倍功半的。

我们的结论是,除开它的诱因和表象,紧张既可以产生愉快也可以是不安,但这既是有利的,也可以是不利因素。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把项目教学法看作一个整体,就应该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需要尽量地从各种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将问题提出来。对于尤其是引入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适度考虑师生面临不适应的情况。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策略与建议

我们可以看到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方面达不到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可以通过调整师资队伍,提高商务英语教师整体素质,通过改善商务英语教材或者通过改善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等等。笔者认为主要还是要通过改进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来达到商务英语教学目的。

(一)传统的普通英语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交际法相结合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体系中,教师一直处于知识的传授者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这必然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权威信服与学习上的过分依赖。老师“喂什么”、“喂多少”,学生都照单全收。这并不是说传统教育模式一无是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确适合学生积习已久的学习风格。教师要对基本的商务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如贸易术语、商务专业词汇等进行介绍、分析。只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止于此,还要在这个层面上有所突破。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交际法,更多的是要注重学生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商务英语知识。

(二)商务案例教学模式与学生体验性学习相结合

商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老师从旁协助及指导下,将学生带入典型的商务案例,进行现场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解决某一具体商务问题的能力。

体验学习必须以实践为根本。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方式,获取感性经验。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进行案例模拟操作,如商务谈判、贸易制单、商务会议、国际会展等等。商务英语专业的终极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商务交际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

(三)学习效果评价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学习效果评价是检查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反映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我们可采用软硬两套指标来衡量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硬指标主要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软指标是在硬指标的基础上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硬指标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基本素养,其中,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应占硬指标的60%~70%,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般占30%~40%;而软指标则主要包括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素养。目前,对每一门课程的平时和期末测试仍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因此,测试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尤其是测试形式、测试范围、题型分布、难易程度等,应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评价指标。其实,实务中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测试方式,比如,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试可以检查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一些商务类的资格证书考试如BEC、外销员、国际商务师等测试也可以检查商务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此外,期末测试还应与课程论文、小组作业、课堂练习、课外实践、小测验等平时的各项测试结合起来,从软硬两套指标来综合测评各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科学、合理地反映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我国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日趋完备,但对商务英语理论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相对缺乏。因此,及时开展本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内相关学科发展迅速但研究成果滞后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本课题,及时总结和反思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推动全国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文忠.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脉络、特色与实效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7.

[2]刘胡英.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2.

[3]王鲁男,段靖.商务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外国语文,2010,8.

作者简介

李琳娜(1979-),女,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硕士,讲师,籍贯:山东省惠民县,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教育教学研究。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5篇

摘要: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起步和发展较晚,但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子商务的行业发展,为更多的企业和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高效相关电子商务的教学引起了大众的关注。文章即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高效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中的实践状况,提出相关的建议,旨在加强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逐渐步入电子商务发展的浪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的提升也在不断的增加,面对人才的缺乏,给我国高校电子商务相关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电子商务在高校

电子商务是随着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产生与发展的,旨在通过利用网上交易和电子支付的方式使买卖双方完成各种商品贸易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和购物提供便利。鉴于其为人们提供的各种服务已经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社会的发展节奏,电子商务技术逐渐受到各国政府、企业以及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学校作为培养各种人才的地方,也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课程,进行相关技术和理论人才的培养。

电子商务主要服务于通过计算机网络,运用电子化的方式,在不违反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的商务活动。因此,电子商务表现出以下特点:(1)普遍性。电子商务虽然在交易方式方面比较新颖,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需求以及人们对电子商务的各种接受,电子商务已经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最为普遍的一种进行商贸的方式。(2)便捷性。在有网络和计算机的地方,人们就可以进行电子商务,因此,电子商务交易具有很大的便利性,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另外,也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3)集成性。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商务活动的各种功能进行了汇总和集成,这种集成性对技术和相关条件的限制较高。

因此,高校重点培育电子商务的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体现。

二、目前地方高校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面的现状

我国的电子商务课程在2001年开始在本科设置相关的专业,因此,电子商务课程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兴起而产生。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校电子商务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资源和硬件设施等方面一直处在完善和不断发展的阶段。

1.教师资源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师大多是具备电子计算机等的相关教学背景的老师,一般没有相关电子商务的实践操作经验,因此,在平时的授课中也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一方面不利于教授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对电子商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硬件条件

很多学校的电子商务课程开设初期,并不具备相关的电脑等硬件设施,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实践的地方。网络和电子计算机是学生较好的完成电子商务课程学习的必备条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相关的书籍也只是往年出版的相关知识,并不能很好的反映相关社会发展中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鉴于书籍本身的特点,其在更新和时效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教学模式

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学习为主,并不存在实践环节,或者实践的模式不完善。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后的内容有客观、全面的认识。

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表现出以上特点的同时,也更加体现出人才紧缺和人才质量不符和社会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建议

1.与电子商务企业类企业建立合作培养关系

在积极和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进行申请的同时,学校应该加强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一方面通过企业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提供改善的相关措施和保障,能够使学生在平时的上课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书本上的知识,能够熟练的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对电子商务的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发展的趋势有良好和全面的认识,为其今后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经验。另一方面,企业和学校可以建立合作关系,推荐优秀的电子商务学生到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实践学习,通过正式的参与电子商务的工作,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进步空间。

2.教师授课内容和方式的改变

改变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在上课过程中,适当的引用相关的电子商务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在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对理论的实践运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应适当的增加实践课程的安排,通过学生在网络上的实践操作,掌握基本的操作流程。

鉴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在不断的实现更新和完善,因此,平时的教学内容不应该完全的依赖课本,应该和社会以及行业中发生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的运用。进而促进其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保障学习的效果。

3.分阶段教学

鉴于电子商务课程的实用性强,以及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特点,应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将其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学习将结合。例如,处于低年级的学生,平时除了进行电子商务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还要进行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学校提供的网站上进行简单的操作,进行提前尝试。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可以进行网站维护等的相关实践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将结合,并在不断的总结中进行创新。进而逐渐熟悉电子商务整体流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总结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6篇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摘 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商务人才需求,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理念,针对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从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考核评估体系及校企合作等方面,介绍了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为当前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0 前言

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强调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具有显著的功能性和场景性,这也决定了商务英语课程和普通英语(EGP)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普通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及文化,而商务英语教学虽然也强调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但其教学重点在商务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国成功加入WTO后,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外语水平高、职业能力强的综合型实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外语旅游系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针对实际需要的改革,以“分析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将工作项目与学习有机结合,把工作过程融入学习过程

之中”为改革思路,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对商务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选用优秀教材,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和考核大纲。适时地把一些新内容、新的教学成果、应用实例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做到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相结合,以切实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确立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制定课程标准

1.1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应地设置教学改革的目标

在教学模式上有大的创新,教学手段、方法都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多元化;并且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能紧跟时代的变化,要有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的教材、教学资料,同时,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教改成果,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能与时俱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1.2 校企结合制定编写高水平的课程标准

我们邀请了省内外知名外贸企业专家、兄弟院校的该课程主讲教师一同参与商务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与特点,恰当地定位该门课程的目的、任务与要求,分解典型工作任务、提炼重点知识和技能,整合集体力量编写了授课方案、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方案等,形成了完整的一套商务英语教学文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体现出以学生

为中心和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目标,除了有相应的、制订科学的教学体系、大纲,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模式、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我们认真学习了“行动导向”有关理论,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采用代表了先进职业教学理念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积极推行任务驱动(图1)、项目导向(图2)等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该教学法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该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的课程教学,它采用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它是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的开放型教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在进行与企业一线经常涉及到的作业项目或典型案例相关的教学主题教学时,根据行为活动的要求,在教学中把各传统教学内容组成新的学习领域让学生进行整体学习,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加速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而教学中老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并在团队活动中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针对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专业综合知识要求高、实践型强等的特

点,我们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真实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实际实践为宗旨,以案例教学为方式,打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性,以赢得在未来外贸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由任务和项目重构课程结构,结合“真实工作”环境的实际操作,使课程内容紧贴时代前沿,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重评估体系,实行双证书制度

强化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旨在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在认真分析并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实行学历(专科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剑桥商务英语BEC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商务文秘证书等其他与专业相关证书)的“双证书”制度,突出“商贸+英语”的应用性和复合型特色,鼓励并组织学生考试取得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和计算机能力证书。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采取课堂学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建立实训基地,落实学生的实习和实训,都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近年来,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我院针对各专业特点,本着“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的方针,又与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企业或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合作的合资企业、翻译服务公司、进出口公司等企业,亲身体验高现代化操作系统,科学有序的管理体系和有条不紊的作业流程,增加了其对本专业的认识,深化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为将来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助于实现校园-社会的平稳过渡。而另一方面,每年按计划、按比例输送学生进企业实习有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效益,节约了资金,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改革教学模式上,我们打破了以往的学生学习制度,将学生课堂学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引入到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环节中去。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如语音室、模拟实训室等给学生模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积极探索“411”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生实习与实训的力度。使学生在学校通过四个学期的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训,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第五学期进行校外、校内专业综合实训,第六学期边完成毕业论文边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中,认真指导设计与答辩,考核与成绩评定中严格要求,保证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的质量。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5.1 构建动态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内分散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组成,三个层次有序展开,互为补充、层层递进,使学生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占总课时的50%以上。

(3)以语言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操作技能为本位,结合商务知识,强化商务英语口笔头模拟实训,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4)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习空间的深度和广度;定期开展英语角、英语广场等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英语技能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或商务英语写作大赛等综合技能展示活动;不间断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利用业余时间及双休日、假期到企业实训或实习。

(5)课程实践环节包括课堂实训、综合实训、岗位实践和顶岗实习;后两项为必修环节,不合格者不予毕业。利用第5学期进行岗位实践,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锻炼,获得真正的工作体验。

5.2 加大经费投入,及时购置设备,不断完善实训基地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改造、更新、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科技含量;改造语音实训室、商务模拟实训室、口译实训室;充实图书室、增加教学软件。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继续在上海、苏州、深圳、大连、东莞、秦皇岛等国际贸易业务发达地区开辟新的实习基地。选择一批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顶岗工作,又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骨干企业作为教学实践基地,以拓宽就业口径,提高就业层次。

5.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负责人的联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牵动作用;继续发挥与骨干企业联合办学的途径,吸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并参与教学建设和管理;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建设小组,加强对产学结合的组织与管理。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轮训的方法,定期送出一些教师参加短训班的学习,并积极与一些实力较强的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使教师参与实践工作,学习最新技术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直接聘请实习基地的管理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来我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或让教师直接参与实习基地的具体工作,接触实际问题,了解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成果,转化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专业发展作好知识储备和技术准备。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自2007年在我院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实践技能以及学习兴趣等都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多个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在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等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

还要在实现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最优化等方面继续进行摸索和改革,做到与时俱进,促进该课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7篇

为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服务礼仪课程调整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采用渗透式教学法,气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注重量化教学和过程考核、分组精细化教学、拓展校外实践课堂、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的改进措施。

服务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中具有高度产业联动性的经济引擎,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市场竞争中产品设计、技术应用、营销手段容易模仿,难以形成长期竞争优势,而服务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劳动,他是人的思想意识、素质修养在行为中的表现,是不可模仿的,所以旅游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服务的竞争。服务具有无形性,难以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礼仪是员工向顾客提供满意服务的具体方法和行为规范,它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规范化,它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途径,是企业赢得忠诚顾客的法宝。

一、服务礼仪的必要性

(一)企业的需要

在旅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中显示,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职业热情。服务礼仪课程能够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升员工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与顾客、上下级之间的情感沟通,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加强员工的自律性,约束员工工作中的言行,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热情。由此可见,服务礼仪是旅游企业人才需求的基本素养,是高校为旅游企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必须基础课程。

(二)学生的需要

在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问卷调查中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礼仪是旅游服务行业需要的基本素质,平均2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仪规范,但这部分同学的评判标准还仅仅局限于礼节礼貌,并不了解服务礼仪的真正内涵。所以学生本身的职业礼仪素质基础较差,需要通过服务礼仪课程改变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学生职业气质和职业精神。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有局限性,将礼仪理解为礼节礼貌,将服务礼仪理解为对客服务中彬彬有礼的言行,其实这只是服务礼仪课程中的一小部分,是礼仪的外在形式。通过在教学中逐渐渗透让学生理解礼仪是日积月累的文化修养,是内化于人们思想深处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它在工作中指导我们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工作能力、工作效力,决定着旅游企业服务产品价值。

二、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

(一)教学目标

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管理方法与服务技能并重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礼仪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服务礼仪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将知识技能渗透到学生思想深处,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标准,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端正职业心态,建立职业情感,塑造高素质的旅游专业职业形象。

(二)教学内容

服务礼仪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教学改革目标设计了三部分教学内容,分别系统地阐述了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礼仪、交往礼仪和岗位礼仪。第一部分个人礼仪以职业形象礼仪为主要内容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优雅、得体的仪容、仪表、仪态。第二部分交往礼仪包括沟通礼仪、见面礼仪、交通礼仪、饮食礼仪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工作中的人际沟通技巧和能力。第三部分岗位礼仪包括酒店服务礼仪、旅游服务礼仪两部分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在不同工作岗位中的服务意识、服务礼仪技能和职业热情。该课程总课时为54课时,理论课与实训课比例小于1:1,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例如,为打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职业气质,教学中设计了化妆、服饰、气质华华尔兹、形体拉伸操和形体健身操等实训内容。

(三)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1、渗透式教学法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渗透解释为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渗透式教学可以界定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将知识、方法、技能循序渐进地传授到学生内心深处。这种教育方法用在服务礼仪课程中十分恰当。

服务礼仪是服务行业从业者向消费者表示热情、尊敬的一种规范、标准,是一种个人素养和风度的外在体现。发于中而形于外,行为符合礼仪与否其根源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因此礼仪修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不是一个美丽妆容、标准动作能够代替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文明修养、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教育。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其次教学内容选择、授课方法设计要以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为前提,例如通过观看视频、社会现象分析、讨论、辩论等方法逐渐的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再次课下观察学生行为举止,与学生进行沟通教育,纠正不符合职业礼仪规范的行为。通过渗透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2、气质教学法

旅游行业是窗口行业,从业者素有民间外交大使之称,对从业人员形象气质要求较高。为打造学生职业形象,教学中通过华尔兹训练学生的形体,提升学生气质。

华尔兹是健康、高雅的舞蹈运动,也是一项广为流传的社交活动,体现舞者相互间的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的文明礼仪,多变的舞步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协调和应变能力。

华尔兹训练能够培养学生优雅的职业气质。华尔兹对练习者的形体姿态有纠正作用,让男士显得绅士,女士显得高贵。丽思卡尔顿座右铭“我们是为淑女和绅士服务的淑女和绅士”,旅游服务行业从业者必须提升自己的气质品味才能创造高品质的服务价值。气质的提升也会增加学生的自信,提升学生专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活动任务,在实现任务目标动机推动下,依靠团队的合作完成任务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教学目标设置1至2次主题任务,例如策划化装舞会、冷餐会、旅游活动等项目,将目标任务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学生要将服务礼仪知识应用于活动实践中,指导活动策划、现场布置、活动接待服务、活动善后事宜及后勤采购等工作。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任务成果进行评价,并形成更完善的活动方案。任务驱动式教学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领导、统筹、协作、动手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事先设定模拟场景、故事矛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解决设定问题的实训教学方法。岗位礼仪涉及酒店和旅游企业中的多个对客服务岗位,如果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的讲服务程序、服务规范十分枯燥乏味。服务是人提供的劳动产品,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每个人的服务都有不同的价值,所以单一的讲授是很难让学生体会到服务品质的优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情景模拟教学法最合适不过。在情景模拟教学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氛围,学生进入角色后以职业的状态要求自己,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要灵活运用知识,随机应变解决各种问题,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服务技巧和沟通能力。有的学生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创造性思维,超乎想象出色地完成任务,展现出优秀的职业素养。

5、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是师范院校培养优秀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即用摄像机记录下师范生讲课的过程,通过视频回放分析、评价授课效果,不断改进。在服务礼仪课程中很多实训内容不能通过量化标准去评价,例如形象礼仪中学生的妆容、言谈举止、神态训练,气质华尔兹训练,岗位礼仪中情景模拟实训等内容。学生看不清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出不足学生过后就忘,而采用微格教学方法,用摄像机记录下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回放,同学们不仅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的表现,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并做出客观评价。微格教学的开始阶段,大部分学生反映强烈,对镜头中自己的表现极不满意,甚至感觉羞愧,所以积极寻求改进方法,争取下一次有较为完美的表现。经过几次改进后大部分学生能够表现的优雅大方。微格教学法是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努力提高实训技能的有效教学方法。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所以为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与结果的同等重要,考核方式采取学习过程+实践技能+理论的三部考核方式。其中学习过程占总成绩的30%,实践占总成绩的40%,理论占总成绩的30%。实践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服务礼仪技能考核,通过抽签方式决定考试内容;另一部分为综合职业素养考核,即将学生放在具体的服务案例中考核学生礼仪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以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语言表达等为评分标准给出礼仪素养分数,以服务意识、服务规范性、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为评分标准给出综合能力分数。这种考核方式较为全面的考核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基本把控住学生的学习全过程,避免了片面、不公正考核结果的出现。

三、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效果调查中显示,通过服务礼仪课程的学习,92%的学生懂得了礼仪在个人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86%的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相关岗位的礼仪技能,71%的学生认为培养了优雅的气质和得体的言行,74%的学生认为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较之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但由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课上时间有限,教学过程中不能对每一位同学进行精细化的教学指导,所以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达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但这部分学生也在以礼仪规范要求个人形象、言谈举止,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改进教学方法,精选授课内容,增加指导学生练习的课时,提升教学效果。

四、改进方向

(一)量化教学,过程考核

为强化学生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要量化实训教学,即规定需要掌握技能的数量和训练的时间量。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首先系统的将实践技能数量化,总结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技能的数量,保证学生具有岗位需求的基本技能。其次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技能的难易程度制定出每一项技能实训时间的量化标准。有了实训技能的数量和实训的时间量,教师在课堂上要按量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任意删减,将定量的技能合理地安排在教学中。同时教师要合理布局教学时间,保证按量化的时间标准完成实训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实训的方式保证实训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为了监督学生的实训效果,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更要进行过程考核,即完成每一项实训后,严格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计入期末,过程考核的目的在于保证学生学习数量的同时保证学习质量。

(二)分组精细化教学

精细化教学精于内容,细于指导,理想的状态是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在教师细心指导不断改进,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但教学设施、教学时间都是有限资源,所以利用分组教学法可以保证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实训设施容纳量进行分组,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替训练。课上教师要充分发挥精细化教学的指导作用,耐心的指导每一位同学。课下要以组长为领导形成小组责任制。即每个小组指定一位学习、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课上保证组长牢固掌握技能,课下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按质按量的完成实训,掌握实践技能。过程考核成绩要以小组的平均成绩计算,这样能够延伸精细化教学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共同努力,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拓展校外实践课堂

实习是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在课堂上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很大变化,迅速拥有职业气质和职业素养。社会是一所大学,企业是最好的实训课堂。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为学生开辟校外实践课堂。比如安排一定课时的见习课程,把学生带到工作岗位上,让学生完成规定课时的见习课程。身临其境,工作中的困难会让学生尽早的发现自己的弱项和缺点,岗位职责会迫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精于钻研。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

开展与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大赛和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展现大学生的学习面貌和青春风采。这些活动既能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得力助手。

教学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分析不足,思考解决方法,不断前进,勇于突破。

高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商务日语,课程教学,高校,能力

随着中日两国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加强, 市场对掌握日语的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强, 日语学习人数也逐年递增, 特别是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且就调查研究发现, 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这就给高校商务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相较于过去高校普通的日语专业, 商务日语在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日语水平方面则有着更高的要求, 以力求做到让学生从高校毕业后就能立刻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考察和深入研究, 我发现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 但是这当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缺乏自主学习习惯, 以及刻苦、认真学习精神的学生。这对于有效开展商务日语教学, 提高商务日语教学效率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 我认为有效开展高校商务日语课程教学的第一步便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也要结合商务日语的实际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由于高校商务日语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商务日语人才, 因此对学生在听, 说, 读, 写, 译等基本功方面以及是否能够利用日语进行企业相关的行政和贸易的工作, 能够比较熟练的处理简单的贸易往来, 商务文书, 文件签收, 正常的翻译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而且高校商务日语对于大多数高校新生来说都是一块相对陌生的领域, 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均比较薄弱,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及对语言的记忆和练习的刻苦精神都有很高的要求。为此, 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和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理念灌输给学生, 让学生逐渐的养成适应商务日语教学教学形式。学会自主学习, 刻苦钻研, 为提高日语水平和商务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校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基本功的学习, 能力的培养和商务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进入社会后很快适应企业的相关工作, 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二、合理课程配置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可以让学生养成学习语言的兴趣, 而要让学生掌握商务日语方面的各种能力, 合理的配置相对应的课程则是各个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商务日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日语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和商务能力。结合当今我国日语教育飞速发展的现状, 商务日语的教育者们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 合理的设置课程, 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商务交际水平, 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的价值, 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更新, 高校商务日语课程的配置, 教学质量以及人才质量的标准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外语学科的研究发展而更新变化。比如说,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等都成为商务日语教学质量标准的评价依据。为此, 我们在高校商务日语的课程配置中也应该相应的根据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并在课程和教学中有所体现, 进而设计符合这些实际要求的教学活动, 保证日语课程设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和现代化。

三、设置多样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收到长期实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日语均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为此,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门初学日语的学生来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日语基础是重中之重。为此, 在课程设置时, 要注意课程的多样化。具体来说, 要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首先, 在基础培养方面。虽然很多学生对于日语都是初学者, 但是由于日语中有许多的汉字。教师就可以从这些学生熟悉的地方入手,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次, 由于学习的深入, 学生会发现日语和汉语的差距越来越大, 学习起来也就越来越吃力, 这当中就容易出现部分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的情况, 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中文字, 声音, 图像相结合的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 将传统的基础日语改成为综合日语, 从而使得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 结合商务日语教学的专业特点, 在设置多样化课程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将商务贸易和日语课程相结合。由于学习日语对于很多高进入高校的学生来说都是零起点, 而要求他们在对日语一无所知的基础上再掌握商务方面的知识, 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 所以, 在大一阶段, 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适量开设一些商务方面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 或者用汉语的教材进行渗透, 进而让学生感觉到商务和日语的联系。而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日语基础后, 我们再加强商务日语方面的授课, 增强学生的商务方面日语训练。做到有的放矢, 逐步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和商务实践能力。

总之, 高校教育不同于初高中的应试教育, 他更重视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以期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的适应社会, 并且能够让自己的特长得以发挥。所以高校商务日语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商务和日语方面的知识外, 还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找到自我的价值, 同时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薇.如何推进高校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4) .

[2]张平亚.浅谈高校商务日语的教学[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刊) , 2012 (11) .

[3]孙瑞雪.如何进行大学商务日语课程设置[J].岁月 (下半月) , 2011 (08) .

上一篇:画饼充饥典故及造句下一篇:展厅接待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