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人物赏析

2024-07-22

特洛伊人物赏析(精选6篇)

特洛伊人物赏析 第1篇

正如许多人所言,《特洛依》被改编得完全失去神话色彩,以一个纯人类战争的历史故事形式重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对那些神话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都是沉重的打击,烂评如潮并不稀奇。然而不能否认,作为一个故事而言,它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演变上却是非常成功的。假如你没有先入为主地戴着任何颜色的眼镜,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故事,你将很幸运的从中发掘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而事实上,众多恋旧者的臭鸡蛋,也充分说明了编剧对这个故事推陈出新的突破。

这部片子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宣传中的宏大战争场面,事实上每次打仗我都在跑神,不由自主地陷入思索,这些人,从国王到平民,从英雄到弱女,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是什么最终成就了这场所有人的悲剧。

海伦——我要的不是一个英雄

这场战争的起因很荒谬,无论神话故事还是电影,海伦都被安排成导火索。因为她对自己命运的无由自主,在我的概念里,海伦一直只是个花瓶。可电影选的这个花瓶,显然并不漂亮。有些怀疑导演的刻意,似乎让这场本已荒谬的战争显得更加可笑。海伦,并没有如预期一般的美丽,也没有出奇制胜的魅力,很难理解那个风流倜傥以勾引人老婆为乐的帕里斯怎么会被她迷住,以至于不惜为之牺牲生命。我只能归结于小孩子的一时冲动和盲目。当赫克托耳在船上恨铁不成钢地质问他时,帕里斯一派茫然的眼神告诉我们,爱情和死亡,哪样他都不懂。无知者无畏,他后来的表现,无不证实了这一判断。尤其当他从决斗中逃脱,爬到哥哥脚下求助,使赫克托耳不得不放弃一个英雄的荣誉出手杀死斯巴达国王的时候,我对他的鄙夷和愤怒达到了极点。这个幼稚自私的孩子,为了一己私利,屡次伤害自己的父兄姐妹,一步步推他们向地狱。

而海伦在替他敷药的时候,说了一句太理所当然的话:“我要的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可以和我终生厮守平静度日的爱人。”那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谎言,她要的不仅是一个浪漫体贴的爱人,更是一个敢于冒险为她而战的勇士。虽然当斯巴达国王的剑高举在帕里斯头上时她也心如刀绞泪眼婆娑,可后来帕里斯耍赖挣脱、爬向城门的时候,她眼神中迅速闪过的失望无可掩饰。所以,她会轻易被赫克托耳说服回到特洛依,更在他要上战场时独自送行,深情凝望着他的背影。这些眼神和举止,都比苍白的言语更深刻更真实的传达了她的想法。赫克托耳,才是她心里真正可依赖的男人。她曾对帕里斯说:“你太年轻,我的爱人。”女人对男人的怜惜,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在她眼里,他只是一个孩子。而她也不比他好。战争打响之后,这两个最无耻最自私的人还妄想牺牲自己来保全特洛依,我呸,又不是真傻,早干嘛去了!不过是逞逞英雄罢了,也不知道表演给谁看。可怜那些无故丧生的人们,关他们什么事呢?

帕里斯——英雄梦

从一开始的解救海伦到最后杀死阿喀琉斯,帕里斯都是受内心一股子浪漫英雄主义所驱使。当然一个孩子的爱情可以是很纯洁很无畏的,可谁知道他对海伦的感情由何而来,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看不出这个海伦有何特别可爱之处。除了她是别人的老婆;并且一心想逃离目前生活。帕里斯的出现,恰好填补了她的感情空白。于是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肉体之爱很奇怪的转化为生死相许的爱情,这之间没有任何交待,草率得让人不由再次怀疑,编导似乎要极力突出这场战争的荒谬。他在船上对赫克托耳说的那些话,听起来似乎英勇,实则无知得令人发笑。以他对哥哥的了解,帕里斯深知他不会把自己送入虎口,因此赫克托耳要船掉头回特洛依的时候,他脸上一丝惊讶的表情都没有,还在为自己勇敢却没有机

会实现的牺牲而自我陶醉着。开战前他不顾家人劝阻要跟斯巴达国王单挑亦复如是。那纯粹是孩子气的热血上涌,他哪里明白死亡的残酷。于是,当死亡真切的降临在他头上,他丢了一切可以丢的东西,荣誉、面子、承诺、爱情„„丧家犬一般爬向哥哥,匍匐在他脚下哀求。如他所相信的,赫克托耳果然违背决斗规则,出手杀死斯巴达国王,最终给敌人以借口开战。可怜的赫克托耳,再次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赫克托耳死后,帕里斯似乎也试图肩负起他的重任,劝说父亲不要拉木马进城。可底气显然不如先前足了。这个孩子,在害死了最疼爱最能保护自己的人之后,终于开始长大了。虽然让步得不是时候。最后逃亡途中折回,他不顾堂妹的哭喊一箭又一箭射穿阿喀琉斯的身体,那种歇斯底里充分暴露了他的苍白虚弱。那已经不再是杀死勇士的虚荣,更不只是为父兄报仇的愤怒,而是一种深刻的恐惧。到此,帕里斯的英雄梦彻底醒了,而他的英雄名却正在成就。

赫克托耳——无奈的英雄

人有两条生命,一条为自己,一条为别人。赫克托耳终生都为他人而活。晚宴结束后,看见帕里斯跟在海伦身后溜上楼去,他转过头,眼神复杂,面无表情。那一刻,他是否知道,自己悲剧的宿命正走向一个结局。很多人都认为赫克托耳是这部片子里唯一的真正的英雄。他勇敢,却不鲁莽;善战,却不滥杀;寸土不让,却尊重敌人;懂得珍惜,又勇于牺牲。可以说,他是一个理想的正面英雄的典型,完美到几乎没有缺点。但他却是有缺点的,且很致命——那就是心软。赫克托耳缺乏当机立断的魄力。他在船上被帕里斯以性命相胁,几乎立刻就改变主意回航,虽然心下也觉不妥,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时心软,最终杀死了他和他终其一生想要保护的人民。可惜那只是他错误的开端。第二个错误是破坏决斗规则,对弟弟的一再姑息纵容,使他陷于无法辩解的境地。我们只看到他保护弟弟的急切,可面对那些涂炭的生灵,他又如何平息自己的愧疚。一个王子的性命,果真就抵得上整个特洛依的和平安宁吗?第三是火烧希腊军营。他的弱点使他总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所谓的阿波罗神的庇佑,他一直都抱着深切的疑问。可父亲不许他质疑,他便也顺从的去做自己不相信不愿意的事情。在一次次的让步中,赫克托耳失去立场,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偿还了这一生的债。最喜赫克托耳,是他对神灵的几次质疑,遭遇阿喀琉斯的敬畏与惶恐,号令大家停止追击并通知希腊人来收尸,揭下帕特洛克罗斯头盔时后悔不已,以及预感不妙一再叮嘱妻子逃生。仅仅从不多的这些片断里,才可以看到他偶尔流露的自我。而就连这种时候,他想着的仍然是别人。是,他是一个英雄,可天知道这个英雄当得多么无奈。一开始他的生命就是个悲剧,永远在为别人战斗、计划、操心,从未活过自己。阿喀琉斯的一剑,对他何尝不是一种解脱。赫克托耳出征前紧紧拥抱妻子,离别后儿子的哭声,和曾经无知的笑脸一样,碎了我的心。

阿喀琉斯——你可以厌恶,却无法忽视

不知道一个人怎样才能将自己彻底剖析清楚,正如我在阿喀琉斯这儿遇到的障碍。他是我最早想写的一个人物,但直到最后我还是无法用完整准确的语言去描述他。每每想起,总被激荡的情绪牵扯着不能自已。注定这将是最为破碎的一篇。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同样为悲剧英雄,却是个完全为自己活着的人。他清醒高傲、忠于自我,从头到尾都带着那么一种玩世不恭的神气。在他眼里,那些所谓的目的——荣誉、权力、国土、人民,或者个人的功名成就、信仰追求,都是非常可笑的。战无不胜的他,对这一切显然极为厌倦。从他身怀惊人绝技,却躲在岛上终日教堂弟练剑、不愿为人所用便可见一斑。影片开头以一个小片断,展现了他的神勇与傲气,暗示他在这场战争中将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奥德

修斯上岛去求他出战,他犹豫不决,最后一日去见母亲。其时母亲正在水中拾贝,抬起头来,告诉他两个选择。当她说到结婚生子平静度日、子子孙孙繁衍不息的时候,我分明看见阿喀琉斯的表情里充满了厌倦和退缩,甚至还有一丝恐惧。那一刹那,我懂了他,一如懂得自己。于是当她含泪颤声说如果你去特洛依,将会获得青史留名的荣耀,但也会死去,他眼里的向往全在意料之中。与此相印证,后来他跟克律塞伊斯说:“神嫉妒人,因为他们会死,死亡是生命美丽的原因。你永远不会像现在这么可爱,我们也永远不能再回到这里。”清醒到冷酷的阿喀琉斯,对彻底终结的渴望昭然若揭。阿喀琉斯的悲剧根源于他对自由的酷爱,以及对自我的绝对忠诚。他的追求自由与独立思想,近似于孙悟空、黄药师以及杨过。在主流正道眼里,永远不按牌理出牌,邪气十足。而他们是寂寞的,因为清醒。他替阿伽门农征服敌人之后并不接受权杖,转身丢下一句话:他不是我的国王。那种毫不掩饰的清高孤傲令人激赏。而他大战前因纵情声色而迟到的懒散、隐居孤岛的逍遥、出神入化的本领、唯我独尊的狂傲„„莫不与《西游记》中那个神气十足的猴子类似。只是他们也有着共同的弱点——好胜和任情任性。无论阿还是孙,都是决不肯服输的。光好胜不足以致命,最终打败他们的恰恰是激烈而矛盾的感情。于是一个被收服,另一个死去。阿喀琉斯最令人心折的地方,在于他的坦率与真实。他的勇气不仅表现在征战决斗上,更表现在不殚于袒露自己的爱憎喜恶。为所爱的人改变规则或决定,在他是非常自然且顺理成章的事情。你可以说他任性善变,可这种真性情,恰恰是圆猾、苟且偷生却自以为聪明的人们永远触不到的宝贝。他比你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接近本心。在他由于无所信求而显得冷漠甚至麻木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所以才会对母亲有那样的温柔顺从,才会初遇时放过赫克托耳,才会为克律塞伊斯一声怒吼放下屠刀、才会在疼如亲子的堂弟死后暴怒、才会因为普里阿莫斯的肺腑之言痛哭失声„„这个看似无脚鸟的浪子,其实不过是被爱牵扯束缚的一只风筝。除了死亡,只有爱,是他唯一的出路。很难说阿喀琉斯是为了英雄情结而踏上特洛伊的,以他的本领和气魄,想要获得更大的名声都不在话下。从他对堂弟的教训也可以看出,他不赞成为了任何愚蠢的理由牺牲性命。而他自己却常常毫无顾忌冲入刀光剑影,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或杀死他。阿喀琉斯喜欢战胜的快感,却也厌倦战无不胜。这种自信与狂傲,恰恰是他沦为棋子的真正原因。虽然到死他都坚持只为自己而战,最终却在这场与他无关的欲望拉扯中,成为陪葬的祭品。他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有明显的痕迹可循。片中每一个人物与他的接触,都充满了暗示意味。阿伽门农的暴戾与贪得无厌,奥德修斯的狡黠雄辩,堂弟的幼稚与理想主义,赫克托耳的英勇正直、克律塞伊斯的倔强善良、老国王的拳拳慈父心、帕里斯的虚荣懦弱„„一切的一切,莫不隐含着重大线索,预示着他将以怎样的方式获得想要的平静。当被心爱的女人质问为何要选择这样的生活时,他沉默,然后说:“我没有选择什么,只是生而如此。”对阿喀琉斯而言,生命不过是一个漫长而无聊的游戏。所以他奔赴沙场,求死求败。可就在这个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他意外地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却不知这个理由竟是自己死亡的契机。因果相续纠缠,命运和缘分将所有人拨弄于股掌之上,残忍却公平。但与其他人相比,阿喀琉斯仍然是幸运的,这个诸神的宠儿,不仅生前身后声名远扬,更经由爱与死亡完成了对自身的救赎。可怜那个被他爱过的女人,一生都将带着他的烙印继续。

普里阿摩斯——渺小的国王与伟大的父亲

作为国王,特洛伊的陷落,普里阿摩斯难辞其咎。虽然他的君主地位,就和他在片中的角色一样,暧昧而模糊。普里阿摩斯的失败之处,在于他的不清醒不理智。看见海伦跟着帕里斯低头走进来的时候,他毫不惊讶,热情而温和地握着

她的手,说一些赞美的话。如果说这时候他的表现出于惯常的镇定与慈爱的天性,后来跟帕里斯在花园里那番对话,就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了。“我这一生都在打仗,为权力,为国土”,普里阿摩斯叹息一声,“有时候我想为爱情打仗也许更高尚呢。”他的表现已经不像是一个回护孩子的父亲,倒像要感谢儿子为他带来这么一个伟大的机会似的。也许编剧原是为了煽情,让帕里斯与海伦所谓的爱情得到些同情,可这句话真真叫人啼笑皆非。尤其竟出自一位国王之口,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可曾想过他身后的臣民?他们也像他一样,甘愿为一个自私的王子与他自私的爱情而牺牲么?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葬送了多少无辜的生命?他们为什么,又凭什么被你不由分说推向敌人的刀剑?不难看出,他的决策失误,源于骨子里不着边际的浪漫。这一点完全传承给了帕里斯,导致他不顾后果地拐带别人老婆。而在这个老人身上,则表现为对神灵的盲目崇拜与感情用事。正因如此,他宁愿相信装神弄鬼的所谓征兆,也不肯听取赫克托耳理智的忧虑与判断,甚至斥之为亵渎神灵。这个虔诚的老信徒,怀着对阿波罗深深的敬畏与信仰,一次又一次作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最终促成了赫克托耳以至于整个特洛伊的悲惨下场。赫克托耳死去时,普里阿摩斯在城楼上老泪纵横几欲崩溃。他终于明白,特洛伊的守护神,并不是所谓的神灵。然而悔之晚矣,他丧失的不仅仅是足以凭恃的大将,更是骨肉亲子。那一刻的国王,无助而可怜,完全是一名普通的丧子老父。恰恰是这种朴素的感情,使普里阿摩斯的伟大得以显现。暗夜里潜入敌营,落在敌人双手上的亲吻和眼泪,令他的白发与皱纹格外动人。“你父亲很幸运,他没有如我一般看见自己儿子的下场。”阿喀琉斯呆呆听完这番话,默然起身走出帐篷,在赫克托耳的尸首边弯下腰来痛哭失声。爱,永远比恨更有力量,足以使人垂眉低首、甘愿臣服。告别时,这个孤傲的浪子,由衷地说出所有人的心声:“作为一个父亲,您比城楼上那个国王伟大得多。”可伟大有什么用呢?可怜的老父亲,一次次依靠儿子的勇气与血汗捍卫疆土,最后唯一能做的只是亲手将他安葬。再也不忍责备他的犹豫和盲目,除去华服、皇冠与权杖,他只是一个充满缺点的普通人,需要依靠信仰挣扎求生,尤其在失去强有力的支柱之后。再次听信神使的预言放木马入城,给特洛伊带来灭顶之灾,绝望的老人在神龛前泪流满面、大声质问,不知道还能相信什么。撕心裂肺的疼痛穿过银幕和音响直接刺入心底。那个摇摇欲坠的身体如此苍老虚弱、饱经沧桑,眼神却委屈如一个纯真的孩童。这是他一生赖以骄傲的信仰啊,谁能回答他的诘问!众神的沉默那一刻残忍到令人发指。而死亡却显得甜美且仁慈。看见他颓然倒在乱剑下,长叹一声,发现自己竟然松了口气。安息吧,特洛伊国王,如果有来生,愿你只是一个平凡的父亲,永远不用成就伟大之名。

这是一场所有人的喜剧。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海伦得到特洛依王子,帕里斯得到了英雄梦,阿伽门农征服了特洛依,奥德修斯自以为是地保护了他的人民,赫克托耳得到解脱,阿喀琉斯得到平静„„这也是一场所有人的悲剧,烽火连天血泪斑斑,无人能够全身而退。众神虽然在影片中并没有出现过,却切实存在于故事的因果关系中。神爱众生,便也是诅咒众生。太多的细节暗示这场战争随时可能终结,但它被人们不同的欲望推动着,不可避免地向前发展,直至不可收拾。在这场荒谬的战争中,其实每个人都输给了自己。

特洛伊人物赏析 第2篇

从古至今,人类发动战争的理由各式各样,有的为了权力,有的为了名利,有的为了荣誉,有的为了爱情.在古希腊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对爱人,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以及斯巴达的皇后海伦,两人的爱情引发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当帕里斯把海伦从斯巴达之王身边偷走后,对他造成了无法忍耐的羞辱。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请求他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立了一支希腊联军以讨伐特洛伊。在这支联军中,第一勇士自然是阿基里斯,桀骜不逊的阿基里斯并不打算向任何人臣服,他向特洛伊进发,是在为自己的名誉而战,而在影片中,我们将会发现,最终决定了他的命运的,是爱。

这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经典故事,也曾被写入《荷马史诗》中,现在被排成了电影,那么我们就先从电影本身来欣赏一下。

先谈一下画面效果吧,影片中古式战争的大场面拍的非常好,比武场面比较有吸引力。其中,第一勇士阿基里斯的跳跃式打法,显然吸收了一些东方的功夫样式,但不会像其他一些大片里边,动作过于夸张,就想空中飞人一样,给人一种不真实感。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屡次在乱军中勇战杀敌,真实感更强,有血有肉。到了双雄决斗,便达到了整部影片的高潮。希腊大军从海上登陆看上去更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的古装版,但效果却有待于提高。真正精彩的是特洛伊大军夜袭希腊大军营地,火攻情景设计独特,气势也是非常的磅礴。导演在整个影片中所有的设计都是以人类的自然力量出发,人力毕竟有限,尤其是人性中常有弄巧成拙的缺陷,所以影片中也存在很多令人扼腕的场景。影视作品嘛,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其实史诗中特洛伊战争长达数十年,并不像影片中那样,一夜变被成功屠城的。本片大大浓缩,这个浓缩只是对时间上的浓缩,精华被没有被删除掉,这也是值得人们欣慰的一点。本片中,从海伦与二王子私奔到木马屠城,从视觉上看来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所以整部影片在时间上的震撼强度恐怕还是不够的,何况只拍摄了城外的野战,全无正式的城头防攻。这也是整部影片的一个小小的遗憾之处。而本片改动最大的就是海伦与二王子,斯巴达及阿卡农国王的命运,跟原著相反。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影片中的主要人物:

赫克托,是一位好王子,他一生只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尊敬神明,爱护妇女和儿童,为了特洛伊而战。他信奉这个原则,也用他的行为践行了这个承诺。阿基里斯,不为他人臣服,不为希腊而战,不为阿卡农而战,而是为了荣誉而战,为了名垂千古而战。而最终,也转化成了为爱而战。

斯巴达国王:开场的在欢迎特洛伊王子的酒会上的几句致辞很有意思,做为男人,作为一国之王,要做好的只有两件事,一是看好你的国土,二是看好你的老婆,不要让她在外边偷汉子。很简单,很朴实,有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感觉,但是却很真实的指出了作为一个男人活下去的目的。他为了报仇而战,为了洗去特洛伊王子给他的耻辱而战,并最终死在了特洛伊长王子的剑下,他也是光荣的。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可悲的角色。

阿卡农国王:头脑还真是灵活呢,可以说是曹操吗?枭雄。枭雄的定义是什么?不管是什么,总有种不正当的成分在里边,让人们有了可以褒贬的理由。阿卡农国王是为了什么而战呢?土地,权利,人类贪婪的欲望。。其实这都是有理由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世界终归是有情的,他会消融一些东西,他会让一些事情变得无所谓起来,也许到最后,他给你的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爱。阿卡农 国王在欲望的驱使之下,借替弟弟报仇的名义血洗特洛伊城,满足了人类最本能的冲动。不管过程如何,一些英雄成了牺牲品,狗熊最后却成了赢家,想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英雄总是会成为事情的牺牲品?

特洛伊长王妃:借用长王子的一句话,是你成就了以为可以捍卫特洛伊的赫克托王子。因为她是长王妃,所以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男人战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并任由敌人把自己心爱的男人作为祭品拖走。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呢,难道只是因为她是王妃?难道只是因为她的男人是特洛伊的王子?所以她就要失去自己的丈夫,自己可爱的孩子的父亲?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也有太多的文人墨客来谴责这个为了一个跟很多人的幸福都无关的目的来牺牲掉太多东西的世界。

海伦:他们清楚的知道,她的一个决定将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这样的一个选择让一切都显得荒唐起来,一个人的幸福到底可以关乎到什么,影响到什么?如果,海伦选择斯巴达国王,那么她便会整天生活在自杀欲望的边缘;如果她选择帕里斯,那么等待她的便是一场战争,不仅仅是两个男人之间为了争夺女人的战争,也是异常关系到两国生死存亡的战争,更是一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战争。下边再谈一下喜欢这部影片的几个理由:

1、字幕不多,却都堪称经典,比如阿基里斯的妈妈说的话。

2、阿基里斯不为权势臣服,不会为了任何人而去愚蠢的战争,他做的事自己想做的事,不论是帮助阿卡农进攻特洛伊还是后来为了自己心爱的人放弃名垂千史。

3、看了这部电影,更加激起了我对希腊神话的兴趣。

4、西方神话彰显的是自然之美,彰显的是力量之美,不是中国的窈窕淑女,不是中国的环肥燕瘦,也不是中国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希腊 神话宣扬的是自由,是对自我的挑战,为此可以不惜放弃性命,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惜摒弃一切的无谓,他们可以为了爱轻松的发动一场战争,也可以为了爱结束一场战争。他们的爱是最原始的,最本能的,(褒义词)。在这部影片中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这一点。

6、西方人有信仰,只要不与他们的信仰发生冲突,一切就都会遭到认可。中国讲究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中国的神话也讲礼讲仁讲义,相比之下,东方人则更多的认为西方神话则是野蛮、粗鲁、原始、性欲、丑陋的代名词。西方神话有着很多东方人不可言喻的东西,表达了很多东方人极力掩藏的一些东西,一些本能的东西。西方人有信仰,他们很多信仰便是基于希腊神话。

特洛伊人物赏析 第3篇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作品《大雷雨》, 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俄罗斯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部对世界戏剧史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上展开的, 旨在分析戏剧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一、背景人物的特征

《大雷雨》中小市民阶层和商人的生活是通过对卡里诺夫市人物的群体形象来展示的, 而《大雷雨》中最重要的人物是卡捷琳娜。为了很好地了解植物的特性, 必须首先了解促使它生长的土壤, 因此, 笔者将首先来分析围绕在卡捷琳娜周围的人物。

俄国文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将《大雷雨》中的人物分成两类———践踏人权者和受尽折磨者。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包含了所有商人生活的景象。有批评家指责杜勃罗留波夫只是简单地给所有的人物贴了标签, 从而使人物失去了民族性, 而杜勃罗留波夫对此批评的反驳很好地回答了此类质疑:“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本身就是用来体现人民生活, 表达人民需求的, 又何言没有民族性呢?只是我没有在每两行后面加个感叹号罢了。”因此本文采用杜勃罗留波夫的人物分类观点。

代表卡里诺夫市权利的是那些践踏人权者, 他们已是社会的过时阶级, 已经变成了思想道德和历史革新的阻碍, 这些人的代表就是老一代的卡巴诺娃和提郭意。

卡巴诺娃是富裕的女商人、寡妇, 卡捷琳娜的婆婆, 奇虹和瓦尔瓦拉的母亲。她有宗教信仰, 但却不相信宽恕和仁慈。在她的观念中, 年轻人在长辈面前怀有恐惧之心才是正确的家庭秩序, “恐惧”和“命令”是家庭管理的基础。这一点在奇虹离家一幕中得到凸显:卡巴诺娃强迫儿子严厉训斥卡捷琳娜, 并告诉她如何在丈夫出远门时做个贞洁妻子。在戏剧的人物体系中, 卡巴诺娃是女主角卡捷琳娜的完全对立者, 也是残忍的旧道德的化身。

提郭意是卡里诺夫城里最受尊敬的富商, 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眼中的自己不只是卡里诺夫城的主人, 更是生活的主人。他的名字“提郭意”在俄语中的意思是原始的, 未开化的, 这也正符合这个人物不学无术, 残忍而粗野的个性特征。他专横霸道, 但是他只攻击那些比自己弱的人, 却害怕自己的伙计库得略西, 因为库得略西是被公认的最粗暴无礼的人。

提郭意尊重卡巴诺娃, 因为她是这座小城里唯一理解自己的人。对农奴制度的共同遵循, 以及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新变化的恐惧将两人紧密联合在一起。提郭意在农奴体制中从未想过会遇到反抗, 当然也从未曾遇到过。他周围的人都被灌输了一种思想———要尽力使他满意。除了满足他的苛求之外每个人的存在都没有其他的任何意义。只是, 令这样的农奴制社会寄生虫伤心的是———他很快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社会大众被激发了的清醒意识开始要求反抗旧体制, 这迫使他们努力来巩固自身的地位, 保护自己。他们总是不断地提醒和训斥年轻人, 以使他们更加尊敬自己。卡巴诺娃埋怨儿子, “现在年轻人都不尊重老人啊”, 生动地体现了践踏人权者的这一性格特征。

生活总是对女主人公卡捷琳娜很残酷, 她命运的决定权不可避免地落在这些恣意践踏人权者的手中。

与第一类人物控制卡捷琳娜的命运不同, 戏剧中的第二类人物构成了卡捷琳娜悲剧的新环境, 其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将卡捷琳娜引向悲剧的台阶, 他们就是年轻一代的奇虹、瓦尔瓦拉、库得略西和鲍利斯。

年轻人的状态决定了社会的状态。如果年轻人丢失了分析和评价社会现实的能力, 他们的命运只能是老一代人命运的复制, 那么社会也就无从发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大雷雨》中描述了年轻人向旧体制妥协的悲哀现状。当然即便是妥协者, 也有不同的类型:毫无个人意志者和适应环境者。

奇虹和鲍利斯属于第一类。他们是黑暗王朝中毫无个人意志的木偶, 没有自己的行为能力和真理观念, 更没有爱的能力。

奇虹是卡捷琳娜的丈夫, 卡巴诺娃的儿子。他无能而软弱, 摇摆在对母亲的恐惧和对妻子的同情之间。软弱是奇虹性格中的最大缺陷。他的软弱在卡捷琳娜眼里是可鄙的。因为他既不能在妻子与旧习俗抗争时帮助她, 也没有在妻子公然自杀时挽救她。他不敢违抗母命, 他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更没有勇气脱离旧传统。他的形象完全对应了他名字的含义:安静。奇虹的形象标志着农奴制旧体系的终结, 因为在他的内心, 他已不愿再遵循旧秩序, 妻子的自杀激起了他内心的情感, 他在众人面前责备母亲:“是你杀了她!”然而, 最终他还是成了黑暗旧制度的牺牲品。

卡捷琳娜内心对爱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交织在一起, 当丈夫不能给予时, 她爱上了鲍利斯。但是, 这一次她又看错了人。

鲍利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彬彬有礼。表面上他与卡里诺夫城的人截然不同, 但是他也同样不敢反抗自己的叔叔提郭意, 他在自己的叔叔面前卑躬屈膝, 盼望能得到一份遗产。戏剧的最后一幕, 绝望中的卡捷琳娜找到鲍利斯, 希望他带自己走, 保护自己时, 他狠心地拒绝了。他的拒绝使卡捷琳娜失去了最后一丝生的愿望。

瓦尔瓦拉和库得略西属于第二类年轻人———适应环境者。

瓦尔瓦拉是卡巴诺娃的女儿, 奇虹的妹妹。她游刃有余地适应着旧习俗, 熟练地欺骗着周围的人。她年轻, 渴望在嫁人之前尝试一切, 她继承了母亲的恣意妄为。“做你想做的, 只是悄悄地!”瓦尔瓦拉急于教会卡捷琳娜狡诈和欺骗。瓦尔瓦拉并不想反抗旧秩序, 她只想畅快玩耍而已。最终, 她与库得略西私奔, 给卡巴诺娃带来致命的打击。

瓦尔瓦拉的情人库得略西的观念和她完全一致。他已经适应了残酷的生活环境。他与自己的主人提郭意之间有不成文的约定:提郭意永远需要库得略西的帮助, 因为提郭意对他无计可施。库得略西对这种状态很满意, 从不考虑社会问题和其他人的处境。实际上他也不愿和旧秩序做对抗。

这两类年轻人构成了卡里诺夫小城年轻人的状态, 他们身上没有丝毫的进步性和决断性, 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无力改变可怕的人生处境。

而所有这些人物形象只是突出了卡捷琳娜的孤单, 她的性格与这个黑暗王朝完全不相容。

二、主人公卡捷琳娜形象的文学意义

《大雷雨》中最主要的戏剧冲突是女主角卡捷琳娜的内心斗争, 对丈夫应该忠贞的责任感和对鲍利斯的爱折磨着她。

文学评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卡捷琳娜作着分析。

杜勃罗留波夫以欣喜的态度接受卡捷琳娜这个人物的出现, “卡捷琳娜人物性格的出现, 不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创作的进步, 更是整个俄罗斯文坛的发展。它完全符合我们人民生活的新阶段”, “卡捷琳娜对旧社会的反抗震惊了我们”。杜勃罗留波夫甚至将卡捷琳娜比喻成“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

比萨列夫在《俄罗斯戏剧的主题》一文中, 反对了杜勃罗留波夫的这些观点。他指出杜勃罗留波夫对卡捷琳娜性格的偏好, 致使他将卡捷琳娜比作了亮丽的光芒。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 因为在整体的俄罗斯家庭的黑暗王朝内部无法产生个体的光芒。

不管文学评论家对卡捷琳娜形象的解读存在着多少分歧, 大多数评论家都愿意承认卡捷琳娜身上最重要的意义———民族性。

卡捷琳娜的民族性首先来自于她生长的环境。我们从主角的独白中得知她有着无忧无虑的童年。自然的美, 生活的和谐围绕着她, 她像小鸟一样自由地生活在母亲的爱护下。她在泉水边洗脸, 听香客讲俄罗斯童话故事, 随意干点农活, 这样就度过一天。她经常和母亲去教堂, 还时常梦到自己飞上云端。她爱周围的一切:大自然、太阳、教堂……可以看到她的灵魂是在俄罗斯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卡捷琳娜天真善良。她的处世态度和谐地统一了斯拉夫民族的传统和基督教文化。卡捷琳娜只接受和自己天性不冲突的事物, 因此, 婚后她的生活发生巨变时, 她再也不做梦了。

当她爱上鲍利斯之后, 她觉得作为一个已婚妇女爱上陌生男人是可怕的罪恶。她竭力想要保持自己的清醒, 她对自己的错误无法容忍, 哪怕只是想。她用宗教信条来反抗自己对鲍利斯的感情, 对传统信仰的遵循和对鲍利斯的爱的冲突让她痛苦。最终在丈夫和婆婆面前承认一切后, 选择了自杀。她说:“我不会欺骗, 我不能隐藏感情!”在俄罗斯的民族传统故事中, 姑娘都是向河神求救, 而河神将她们隐藏在岸边。于是, 卡捷琳娜选择了跳河自杀, 在伏尔加河里寻求庇护。卡捷琳娜的死亡也包含着俄罗斯民俗传统的意义。

人物赏析 指向不同 第4篇

现代文阅读常常要求同学们对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进行赏析,盘点2014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卷,这类题目有不少: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全国卷Ⅰ]

小说中守明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全国卷Ⅱ]

“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天津卷]

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广东卷]

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辽宁卷]

在这些题目中,出现了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心态、情感、心情、心理等词,都是考查对人物的分析,但它们的指向有所不同。

人物形象涵盖人物的身份地位、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等。概括形象时一般遵循“某某是一个(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特征)的形象”的套路答题。

性格特点是人物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要从全文出发,综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乃至外貌描写进行分析。

心情、心理、心态则是指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分析人物的心情、心理、心态,就是分析人物在面对某件事、说某句话或处在某个环境中时想些什么、有着什么样的情绪、内心活动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题必须符合命题指向的要点

明白了这些差别,来看2014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现代文阅读中的题目:

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是:

①自信、沉稳、果断。②强调、不容置疑。③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

当别人都判断不准钧瓷是否值钱时,赵老板十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淡淡”的神态描写反映出他判断钧瓷可收时充满自信、十分果断又沉得住气的心理状态。但是隔壁店主对此仍有怀疑,这就让赵老板心中不快了,所以他“朗声”回答,提高声音体现了他想要强调自己的判断,不容他人置疑,并且对别人的怀疑有所不悦。再来看下面这个错误答案:

“淡淡”写出了赵老板漫不经心,衬托了赵老板是老手、有眼力。“朗声”描写了赵老板回复店主时的颤声,反映了赵老板鼓励店家收藏这个瓷器。

“赵老板是老手、有眼力”是对赵老板才华、学识和经验的一种判断,与赵老板的心理无关。所以,这个答案并不符合命题指向。

分门别类积累答题词汇

了解这些命题词汇指向的差别还不够,为了答题时能准确答到点子上,平时还要做一些搜集积累工作。

与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思想感情有关的知识在课本中有不少,建议同学们准备一本笔记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到形容人物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的词就记录下来,并且勤查词典,搞清楚它们的具体含义、适用场合,将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以备不时之需。比如:

关于“性格特征”的词汇有:自信、善良、宽容、文静、机智、勇敢、骄傲、傲慢、坚强、独立、理智、果决、豪迈、善解人意、通情达理、敢爱敢恨、成熟稳重、活泼开朗、热情洋溢等;

三国人物形象赏析 第5篇

人物形象分析

诸葛亮:诸葛亮是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和武将赵云是书中塑造的两个近乎完人的形象,而诸葛亮更是神化了。

不管从智慧方面还是道德方面。在智慧方面,自三国演义问世来,诸葛亮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中智慧的象征。从一出场的隆中对这一名段,就体现了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学识。及后的火烧新野、借东风、智取三城、三气周瑜、汉中之战、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至于用八阵图阻止陆逊、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劝告邓艾的石刻等,更是神乎其神。在道德方面,《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更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至于诸葛亮所犯的一些错误,经过书中描写,反更显出他的人格伟大。失街亭后要求自降三级,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总之,诸葛亮不管在能力还是人格上都是近乎完美的形象。

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反面形象,由于《三国演义》的推刘反曹,曹操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出现的。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更是将奸雄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刺董卓孟德献刀、杀恩人吕伯奢一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例子都是他奸雄的表现。

同时,曹操还是个文武双全、极有才干的人,从招募义兵起家,伐董卓、讨吕布、官渡败袁绍到占了半个中国,都是他政治能力的体现。曹操还是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人,对一些曾是敌对的人能够重用,如重用贾栩等。特别描写了对关羽是爱慕有加,战华雄时赠酒、以及后来的赏金封侯,甚至对出走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更体现了曹操对人才的爱惜。曹操还是个极有文采的人,铜雀台赋诗《短歌行》,充分体现了曹操的文采,所以与他才儿子并称三曹。总之,曹操的是个有才干、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但由于书中描写他的一些奸诈的表现,成了一个“奸雄”。

周瑜,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周瑜这个人可倒了大霉了,被描写成智短才拙,处处不如诸葛亮的人。但虽然这样,仍能让人看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从十五回出场,到五十七回病故,是一个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有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周瑜的风流儒雅,书中描写不多,倒是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说到才干,训练了一流的水军、用蒋干将计就计、用黄盖苦用计、最后用火计破曹,这些都不用说了。但书中为了衬托诸葛亮,对周瑜更多的是一些负面描写。首先是对抗曹操上,写周瑜是动机是狭隘的,是诸葛亮假称曹操有意“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才使周瑜抗曹。而且在赤壁之战中,也仅是发挥了配角作用,处处落于诸葛亮的下风。甚至在人品上也显得心胸过于狭小,稍有不顺就急得吐血,对才华高的诸葛亮嫉妒,下了杀心。同时,他的死亡也正是由于智力落后于人太多且心胸过狭所致,丢了胜利果实,赔了夫人又拆兵,最后意想天开想赚对方,反而连命都丧了。虽然这些与史实不符,但为了衬托诸葛亮,周瑜这个人物也只好如此“牺牲”了。

刘备,书中的刘备,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但鲁迅曾批评:欲显刘备长厚,似伪。这一句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很非常恰当的。周瑜讲道:刘备袅雄之姿,并非长久曲屈人下之人也。但书中的刘备却是处处表现得过于忠厚,厚道,倒给人一种伪的感觉。不过,由于书中对刘备的推崇,对刘备的塑造还是正面的。

刘备有武勇的一面,三英战吕布就可以看出刘备的武艺。但为了体现明君的方面,对刘备的德,是着重刻画的。首先,体现了刘备的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 室未亡时决不称帝等。其次,体现了仁,在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等。第三,体现了义,在两位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等。第四,体现了厚道。多次寄人篱下有机会夺取而不取。第五,体现了很重视人才。最出色的表现就是在赵云单骑救主后的摔阿斗,所谓民间谚语中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在收买人心方面,小说中还特别会表现刘备的哭,所以有人说,刘备的江山大部分都是哭来的。

但也正因为刘备过于注重这样一些小德,忽视了一些大德,如在处理关羽和张飞遇难问题上,过于强调兄弟情谊而不顾国家大义,导致了兵败,使蜀汉元气大伤,从此不能恢复,兴复汉室化为泡影。

刘备:刘备只是汉末涿州乡闾间一个小小的地主豪强而已,或者是有些声色犬马之喜好,稍微讲讲义气,并有着一个众多人都会有的梦想和一副不俗的外表罢了!只因背负了曹操对他的“天下英雄”这样一个品评,勉强地经营着辛苦的一生,急急如丧家之犬般流浪了大半辈子,却无所事事。都云刘备能知人用人。嗟乎!刘备贩履织席之徒耳,岂足以言能知人用人!不然,以关、张之力,诸葛之智,若能驱使得力,南面称王自是绰绰有余,何至于蝇营狗苟一生,大喊着“恢复汉室”而最终局促一隅,郁郁而终?

从公孙瓒、陶谦、吕布到曹操、袁绍、刘表,刘备一路投靠一路背叛,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最终是靠着“借”了荆州立足,然后紧接着以同宗的名义骗了老实人刘璋的成都。在汉中打赢一个“非典型性”的不完全胜仗之后,他便急急忙忙地称王称帝,又立刻无声无息并十分耻辱地把荆州给人送回去了,还搭上了自己手下第一号大将的性命。——这是一个什么样气局的“英雄”啊!称帝之后他大事已了,便可以不顾大局,打着一个给手下人报仇的名义,倾全国之力去讨伐同盟军。他章武元年三月称帝,当年六月就大军东伐,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成都,回过自己的帝宫,回过自己的亲人身边,并在两年之后凄惨地薨于白帝城。——这是什么样气局的皇帝啊!他用关羽守荆州、用魏延守汉中,用马超守边关,什么地方都没得守的是赵云,他用庞统攻蜀中,一再用老兵黄忠当先锋,并托孤李严,这些大约都是失败的战术策略。他一辈子就用那几个人,却仍然不能做到人尽其材。夏侯敦对赵云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很恰当:“汝等随刘备,如孤魂随野鬼耳!”——这是什么样气局的领袖啊!

终刘备的一生,是不断战斗的一生,却也是不断失败的一生。他自己基本上从来没有打过胜仗,除了袭取成都这个不堪一提的阴谋之外,他还打过谁并打赢过谁么?没有!反观曹操,也是从一文不名起步,却最终打败了无数豪强军阀,堂堂正正地统一了整个北方。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蜀国后裔陈寿先生的地方观念太强所致;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背负了儒家观念太久的明初文人在时代环境下厚积薄发所致,说当时是“三国”,实在是太看得起刘备了!不过,这就是历史。套用当前那个红红火火、胃口很好、不停地品这个品那个的老专家、老学者、老文人易中天老先生的一句话:我们需要这样的历史!

关羽,是我国的武圣,与文圣孔子一起,受到国人的推崇。小说在写到关羽的正面形象外,也对关羽的缺点提出了批评。

主要从个性、武艺、人格这几个方面进行刻画的。武艺上,小说中描写得单挑场面最多的应该就算是关羽了吧,温酒斩华雄、赚城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都是对这位武圣人的精彩武艺描写,其中更有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写出了一个铁汉的形象。

同时,作为受到历代统治者和百姓推崇的武圣,人格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关云长“忠义”这方面体现得尤为出色,卦金挂印护嫂千里走单骑体现了他的“忠”,义释曹操体现了他的“义”。在人格上,他与其它英雄不同,利身行事,光明磊落。正是由于这种“忠义神武”,才使他成为武圣。但《三国演义》也批评了他的缺陷,就是骄。从想跟马超争高低,封五虎将时不服黄忠时可见一斑。关羽在这方面主要犯了三个错,一错没有处理好与同盟关系,拒绝孙权联姻要求,得罪便者。二错没有处理好与同事关系,看不起同守荆州的糜芳、博士仁等人,导致孤立无援。三错轻视敌人,被人从后偷袭,大意失荆州,遗恨千古,都是《三国演义》通古关羽给世人带人的警示。赵云 于关羽和张飞相比,子龙在三国时期的地位似乎低了些。罗贯中先生素来仰慕关羽的侠肝义胆,加之张飞性格突出,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子龙的戏份是少之又少。于黄忠、马超、魏延相比,赵云对蜀汉政权的贡献显然大得多,却连像这三人一样全面、细致的描写都没得到。罗先生给予他的只有神化,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对赵云的不公。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赵云在历史上一直褒贬不一:他的完美造就了他,也使他遭到了不少非议。这不能不说值得回味!

长坂坡一战是赵云的代表作。在罗先生的描写之下,赵云单枪匹马穿梭于乱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保护后主杀出重围,毫发未损。着实不愧先主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在《三国志》中,子龙不仅保护幼主突围,还护送甘夫人(并未自杀)安全撤出,面对子龙如此战绩,不得不让人瞠目结舌。忠勇如此,夫复何求哉!

赵云并不是无往不胜的。据《三国志—蜀书》记载,诸葛亮率军攻打祁山,路遇曹军。孔明教赵云和邓芝拒敌,自己往祁山而去。赵云、邓芝“兵弱敌疆”。战败于箕谷。战败之后,军中兵将竟无一所去。大军会合,诸葛亮问二人:“街亭战败时,溃不成军。而箕谷战败,军士全无所去。为什么呢?”邓芝答道:“赵云断后拒敌,军资什物,一样也没丢掉。将士怎么会逃走呢?”诸葛亮不觉敬佩,又说:“既然军资无失,就赐给你们吧。”赵云回答:“败军之将,为什么还要赏赐呢?暂且归入府库,十月拿出来冬赐时用吧!”字字句句,无一不浸透了子龙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难怪诸葛亮要“大善之”,竟然没有再提惩罚的事了。

作为带兵将领,赵云的信条无非忠君爱国,没有超越封建社会里武将的局限。但要做到时时刻刻遵守这个信条,一生一世不改变,可以说难上加难。子龙终生以国家大事为己任,虽然身为武将,却时刻估计百姓的利益,可谓当世之豪杰,千秋之名将!成也子龙,败也子龙,无非过眼云烟。而赵云闪光的爱国精神和过人的大将风度,将永远流传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被后人世代瞻仰。

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内蒙古)。先为丁原义子,后拜董卓为父。儿子当烦了就把他们了了。跟刘备不错吧,可抢了大耳朵的徐州;与曹操杀得天昏地暗,被俘后却还想着投降。喜欢刺激,没事儿就叛个变什么的;直肠子,遇上不顺心的事儿就闹腾。按理说貂蝉再漂亮也不过是个女人嘛,当时那种复杂的政治环境,怎么就能为这点事儿冒如此大的风险。《三国演义》里把他写成了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时局动荡,群雄并举,谁不想号令天下?退一步讲,即使没那么大野心,但只要不是废物点心,就一定会依附某个军事集团。这需要相当准确的判断力。吕布开始替别人干,后来觉得给谁打工也不如自己当老板过瘾,这本无可厚非。可惜他太单纯了,不会给自己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说丁原吧,进屋就把头砍下来了。丁原死的莫名其妙,你哪怕编个理由说他谋反也行啊。正是这件事给小强(吕布)定了性`````` 抛开创业能力,小强动起手来可真不含糊!虎牢关首战不到五个回合斩方悦,大败王匡军;又斩穆顺,伤武安国。刘、关、张三人才将将令其败退; 董卓迁都,吕布殿后,与曹操战,败夏侯敦,大败曹操军; 董卓死后,牛辅起兵复仇,被吕布一战而败;李傕未及列阵,被吕布冲杀,不能抵挡,退走五十余里; 吕布与袁绍共破张燕于常山,后奔张邈,袭破兖州; 曹操回师与吕布大战,败退三四十里;夜间引军救西寨,败于禁、乐进;天明时又引兵追赶曹操,与夏侯敦大战,下雨而止(此一战从昨夜黄昏直到今夜黄昏时分); 吕布纳陈宫计,火烧濮阳,遇曹操而不识,只将画戟击打曹操头盔; 曹操复得兖州,进兵濮阳,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大战吕布,吕布不能抵挡,又被田氏献城,败走定陶。据《演义》记载,小强被武将对阵击败只有两次:哪吒三兄弟和光猪六壮士。别的不说,关羽、典韦、张飞、许褚可都是“9人”里的啊!小强要不是老遇上这种打群架的混子就非常完美了。

典韦 典韦,字子满。陈留己吾人(河南)。曹操在衮州时招入。他死的早,出场率很低。那为什么能排到9人中的第三呢?这就得好好探究一下。演义中述其勇力过人,能“逐虎过涧”,一对80斤重的铁戟运使如飞。一日,帐下大旗被风吹得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典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操曰:“此古之恶来也!”恶来是商纣名臣,以勇力著称。大战许褚,二人从早上斗到黄昏,未分胜负。曹操大战吕布。操望西而走。忽又喊声大震,一彪军至: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拦住去路。众将死战,操当先冲阵。梆子响处,箭如骤雨射将来。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手挺双铁戟,大叫:“主公勿忧!”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韦复飞身上马,挺一双大铁戟,冲杀入去。

郝、曹、成、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前有箭矢后有追兵,典韦奋勇当先替曹操开道。待五步之内才开始向追兵攻击且从容镇定每击必中,这是何等胆色!城门开处,两员将引军出战:前军侯成,后军高顺。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韦赶到吊桥边,高顺亦拦挡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高顺能与夏侯敦战四五十合,是吕布手下军衔最高的大将(在张辽之上)。

曹操进得城来方知中计,炮声一响伏兵四起,张辽、臧霸、郝萌、成性,一齐杀出。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典韦杀到吊桥,回头不见了曹操,翻身复杀入城来,门下撞着李典。典韦问:“主公何在?”典曰:“吾亦寻不见。”韦曰:“汝在城外催救军,我入寻主公。”李典去了。典韦杀入城中,寻觅不见;再杀出城壕边,撞着乐进。进曰:“主公何在?”韦曰:“我往复两遭;寻觅不见。”进曰:“同杀入去救主!”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寻觅多处终在东门找到了曹操。典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操随后亦出。曹操出去找乐子,首先想到让典韦保护。张绣乃赵云师兄枪法非常好,可畏于典韦也不敢直接下手,派胡车儿盗取双戟。典韦失了兵器,战斗力大减。然其竟以人作兵,死守门寨。身中无数箭更兼枪伤,乃大叫数声而亡,血流满地。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曹操设祭祭典韦。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众皆感叹。回至许都,曹操思慕典韦,立祀祭之;封其子典满为中郎将,收养在府。曹操行军至襄城,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亡魂。操亲自拈香哭拜,三军无不感叹。祭典韦毕,方祭其子其侄。典韦的描写多为侧面,单挑战役不多。然对其描写十分细致,人皆叹服其勇,而《三国》的武力排名又以民间喜好为基础;还有一点,正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人们对他有许多惋惜与期许。故役少而名高也。马超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陕西)。祖父马援为汉伏波将军,父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西凉。操欲借马腾之手灭东吴,召其入京。马腾打算乘机杀曹操“为天下除害”,不料败露,命丧操手。马超为报父仇,兴兵雪恨。潼关一战,大败曹洪、于禁、张颌,枪挑李通,杀得曹操弃袍断须,威震天下。一次,孟起明明中计在先却凭勇力硬是占到了便宜,逼得曹操连寨都扎不好。降蜀后镇守蜀国西部。蜀汉立国以来东南北三个方面不断爆发战争西部却一直保持和平而友好的氛围,这全是马超的功劳。要知道那些青藏草原上的半开化部落从来不是友善和爱好和平的而且他们对于富庶的西川坝子正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没有马超这位“神威天将军”和他死后军团的余威,蜀汉在西部安得如此从容? 马超的威望一方面是家族的传统另一方面西方的少数民族在川西丘陵地带和马超交战也毫无取胜的希望。有人问为什么刘备出征东吴不带上魏延马超?是不是不信任? 后方空虚,这二位一个防备西陲一个拱卫汉中(诸葛亮则是蜀汉的后勤部长,赵云是战略预备队)谁也动不得把家都交给你们了这是最大的信任。从战略上说,蜀汉为马超设计的未来是凉州。诸葛亮出师北伐前去哭马孟起并非多事,此时北伐主要目的就是夺取雍凉以凉州益州两州的实力为后盾来图谋进取中原(荆州失去后对隆中对的修正)。没有了这位身经百战又熟悉西部情况的名将,孔明大概有痛失一臂的感觉。世人常道马超有勇无谋,此种说法有失公允。马超作为刘备手下著名的大将,有一定的方略。例如曹操召马腾入京,超曾劝其不可轻入静观其变,马腾不听;曹操渡河时他曾识破曹操欲断本军后方的计策;攻汉中时稳健的行事作风;有人想为孟达报信,使者被马超所获,于酒宴上探得虚实,报与玄德。大家这样讲无非是因他对曹操和诸葛亮的两次失败。可细想来这二位是何等人物,就算关羽赵云也未必躲得过。一计韩遂行事不当且他若不害马超此计日久自破;二计主要是张鲁中计与马超并无太大干系。张飞 张飞,字翼德。涿郡涿县人(河北)。张飞是一个非常搞笑的人物。说他傻吧,还有点小心眼儿;说他聪明吧,耍起性子那叫一个小胡同赶猪。关羽一路过关斩将,得知张飞下落,特来寻他。结果一见面张飞就要砍,也就是关羽武艺好反应快,要不被秒了岂不冤死。赵云长坂坡寻嫂,张飞却以为他投降曹操去了,扬言见着“一枪刺死”。关羽跟他那么多年兄弟他还不信呢,别说赵云了。

刘备三顾茅庐来请伏龙,诸葛亮高卧不起。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何是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刘备和吕布的关系很复杂,主客互易。张飞总想找吕布点麻烦。吕布称玄德为贤弟,张飞听了,嗔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布默然无语。吃完了饭,吕布送刘备出门,张飞跃马横枪而来,大叫:“吕布,我你并三百合!”好说歹说劝住了。

曹操设计让刘吕相并。吕布为玄德贺喜,张飞扯剑上厅要杀吕布。玄德慌忙阻住。布大惊曰:“翼德何故只要杀我。”把吕布搞得这么郁闷,老罗给足了张飞面子。张飞打了吕布丈人,引得布一怒夺了徐州;这厮不说反省自己贪杯误事,却又诈称山贼偷了吕布的马,弄得刘备连小沛都呆不下去了。吕布来问罪他却道:“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徐州便不说了!”着实令人捧腹。《三国演义》中,只有张飞一人和吕布不分胜败。两人大战一百多合,这样看张飞的武力应该还可以往上排。大战马超于葭萌关,打了一天一夜,鏖战千合,酣畅淋漓!长坂桥上,张飞断后,凭着一股无往不胜的霸气,硬生生摄得文聘、曹仁、乐进、张颌、夏侯兄弟等名将不敢进军。张飞见半晌无人应战,大喝:“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声若惊雷,吓得夏侯杰肝胆皆碎,曹操慌忙领诸溃逃。要不是许褚、张辽拦住,还真让张飞糊弄过去了。据言,张飞此吼与一般断喝不同,乃是自创的一种奇门功夫,后被一农夫习得流传于世,曰“狮吼功”。张飞除了勇武,计谋上也相当不错。当阳疑兵,分身巴郡,智取瓦口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人言此只是神来之笔,偶尔为之。其实,哪有那么多偶然,孔明就曾说过张飞并非一介勇夫。这一次次的偶然恰恰说明了张飞已从匪气深重的莽夫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将领。张飞死得令人扼腕。大丈夫应马革裹尸还,他却出师未捷身先死``````要说这带兵打仗切不可感情用事。张飞、刘备皆因关羽之死失去理智,不但丢了性命,也为历史留下了诸多遗憾`````` 许褚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县人(安徽)。

典韦死后曹操的王牌。力大无比,能掣二牛尾倒行百步,勇猛好战,人称“虎痴大将军”。

曹操手下大将要比刘备多多了,可单论武力,能与“五虎上将”相屿的唯仲康一人。比起张辽、徐晃等人,许褚几乎没有以出色指挥闻名的战役,但细心者可以发现,许褚对敌从未正面失败过,有一次败于张飞却是喝多了。看看许褚骄人的战绩吧:与吕布斗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败;力战赵云,三十合不分胜败;与典韦大战三日;渭口斗马超,大战二百合有余。马超也不得不叹服:“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华容道,骑无鞍马来战张飞。操进军洛阳时,李催派其侄李暹、李别出战。未及开言,许褚飞马过去,一刀先斩李暹;李别吃了一惊,倒撞下马,褚亦斩之,双挽人头回阵,曹抚许褚背曰:“子真吾之樊哙也!”许褚就爱打硬仗,对手越强他就越起劲儿;相反对手要是差点,他打起来就没那么猛了。这大概就是许褚面对颜良的手下败将徐晃却拖拖拉拉打了50多个回合的原因吧。

许褚很可爱。煮酒论英雄后,曹操让他把刘备叫回来。刘备不回,他想反正曹操没叫厮杀,刘备人也不错,便自作主张放了刘备回来复命;许攸是官渡之战的大功臣和曹操私交又不错,就因为把许褚及众将士的拼杀看作匹夫之勇被杀了。换作别人肯定不会也不敢这样对待曹操手下的贤士;曹操呢,一看事已至此,骂了许褚两句就完事儿了。唉,没办法,谁让许褚是曹操最喜欢的“保镖”呢!许褚战张飞之时,明知道军情紧急,赶上高兴劲儿还是喝了个大醉。曹操命众将比试射术,胜者以锦袍奖之。徐晃虽技压群臣但没按曹操的规矩办。单个许褚不服,硬是要夺徐晃已经穿到身上的袍子,最后扯烂了;许褚体胖,斗马超时竟舍去衣甲赤膊上阵,也不怕丢了防护危急性命。仲康这股为了胜利不惜性命的狠劲儿由得令人拍手称快。

许褚忠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了曹操无数次。渭水河抵孟起;葫芦口战张飞;濡须坞曹操中计,许褚力敌甘宁周泰两员上将使操得脱;取汉中孟德冒进,杨昂、杨任引伏兵杀出。操大惊,又是许褚提刀纵马向前截杀,保其无恙。一日操酒醉,褚仗剑立于堂门之内。曹仁奉命星夜来见,被许褚挡住。曹仁大怒曰:“吾乃曹氏宗族,汝何敢阻当耶?”许褚曰:“将军虽亲,乃外藩镇守之官;许褚虽疏,现充内侍,主公醉卧堂上,不敢放入。”仁乃不敢入。曹操闻之,叹曰:“许褚真忠臣也!” 黄忠 黄忠,字汉升。荆州南阳人(河南)。老年人的偶像,上岁数的三国迷无不对黄忠喜爱有嘉。忠早年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镇守长沙。幸好刘备收降了老黄忠,不然《三国演义》就少了好多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年愈六十尚能与关公大战百合,并逼得关羽使必杀——拖刀计,黄忠的实力大家应该有个底了。战场之上,射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有人看不起射术,认为暗箭伤人非君子所为。其实从战争的角度看,取胜才是关键。多一分能力就一多一分胜利的本钱。好比考试时的附加题,会做成绩就高。吕布、典韦、徐晃、太史慈、夏侯渊、祝融等名将射术都不错(典韦飞戟,祝融飞刀),但最知名的就属黄忠了。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战长沙时他本可以射杀关羽,何奈二人都是义士,英雄惜英雄怎生下得了手。不知道年轻时侯干什么去了,攻取汉中那段日子是黄忠一生最辉煌的时光。大将张颌兵犯葭萌关,黄忠请战,亮仔言其老以激之。忠白发倒竖曰:“某虽老,两臂尚开三石之弓,浑身还有千斤之力(请战嘛,吹得悬乎点应该的):岂不足敌张颌匹夫耶!”趋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轮动如飞;壁上硬弓,连拽折两张。孔明问谁为副将,黄忠说严颜就成(我怀疑他故意搞笑)。然而,就是在这一片哂笑声中,黄忠定计夹攻张颌,颌大败退军八九十里;又使骄兵计破了夏侯尚、韩浩;不顾疲乏紧握战机,连夜进军与早埋伏好的严颜兵合一处夺了屯粮重地天荡山!

汉升斩了韩浩,严颜杀了夏侯德。捷报飞传成都,蜀军一片欢腾。黄忠马不停蹄又赶到夏侯渊驻守的定军山。夏侯渊打曹操起家的时就跟随左右,武艺精妙刚猛非常,曾屯长安拒马孟起。黄忠先与法正商定“步步为营”之计,诱渊搦战;而后引军占了要地对山,令妙才无法稳住阵脚;最后借疲兵之术急攻曹军。老将军飞马下山,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曹操起兵为渊报仇。黄忠又请命去攻屯粮草辎重的北山。这一战与赵云合力杀败张颌、徐晃,占了北山;徐晃渡过汉水来攻蜀营,黄忠谓赵云曰:“徐晃令弓弩射者,其军必将退也:可乘时击之。”言未已,魏军后队果然退动,蜀军乘势杀出,曹兵大败。接着阳平关、汉中等役汉升又屡屡建功。由此看来,老将军以70高龄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甘肃)。

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

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

诸葛亮算无遗策,唯一一次被识破就是姜伯约。姜维与赵云大战于天水城下。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姜维伏兵杀出,赵云奋力脱困,引败军来见孔明。孔明惊问:“此是何人,识吾玄机?”有南安人备言姜维之能,赵云又姜维枪法精妙。孔明心内甚爱之,遂定计收了姜维,将平生之能尽授。

与姜维交过手名将有赵云、魏延、关兴、张苞、邓艾、邓忠。名单比前几位差了点,主要蜀后期基本没什么大将了。没关系,既然能得到赵云的肯定实力绝对没问题。

武侯传人的谋略:

诸葛亮欲取天水,姜维识破孔明诱敌的计策,将计就计与假装出城的太守马遵夹攻赵云,蜀兵大败;

姜维降后与孔明定计,献密书与尹赏、梁绪,使天水内乱不攻自破;

孔明久攻陈仓不下,姜维出计献诈降书于曹休,魏军中计元气大伤;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兵出阳平关伐魏。维与夏侯霸商议,遣使赍金珠蜀锦入羌,结好羌王,请其出兵攻打南安。魏左将军郭淮闻报,飞奏洛阳。司马师遣辅国将军徐质前去迎敌。那徐质手使开山大斧,身手甚是了得,连败蜀中勇将寥化、张翼。姜维见魏兵累次断本军粮道,遂生一计。一面吩咐廖化、张翼如此这般;一面令军士于路撒下铁蒺藜,寨外多排鹿角,示以久计。

徐质连日求战不得。哨报司马昭说:“蜀兵在铁笼山后,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以为久计,只待羌兵策应。”昭便命徐质断粮。初更时分,徐质引兵望铁笼山来,果见蜀兵二百余人,驱百余头木牛流马,装载粮草而行。见了魏兵便弃粮而走。质分兵一半,压粮回寨;自引兵一半追来。追不到十里,前面车仗横截去路。质令军士下马拆开车仗,只见两边忽然火起。质急勒马回走,后面山僻窄狭处,亦有车仗截路,火光迸起。质等冒烟突火,纵马而出。一声炮响,两路军杀来:左有寥化,右有张翼,大杀一阵,魏兵大败。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

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正是姜伯约!质大惊无措,被姜维一枪刺倒坐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质所分一半押粮兵,亦被夏侯霸所擒,尽降其众。

蜀军将魏兵衣服穿了,打着魏军旗号,从小路径奔回魏寨来。魏军见本部兵回,开门放入,蜀兵就寨中杀起。司马昭大惊,慌忙上马走时,前面廖化杀来。昭不能进,急退时,姜维引兵从小路杀到。昭四下无路,只得勒兵上铁笼山据守。此山只有一条路,姜维断绝其路口。若非上仓赐甘泉于司马氏,伯约定能擒昭;

洮水一战,姜维背水排阵,诱敌入得阵中,三路齐出。魏兵大乱,自相践踏,被逼入洮水者无数;

姜维与邓艾斗阵,以阵败艾;又算得艾欲袭军后,设伏兵破敌;

识破王瓘诈降,因改约书日期骗得邓艾进兵,大破魏军;

二士入川,维假降钟会,定计于宴杀之,不久邓艾亦受此牵身死。

维有帅才,几次出师打出了好局面,却被后主召回;蜀国当时最弱,文无良谋、武无猛将,姜维几乎凭着一己之力支撑了多年;最后猝死于心脏类疾病,可谓鞠躬尽瘁。

此9人民间有榜: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

甘宁

甘宁甘兴霸,东吴第一猛将。

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号游侠。尝招合亡命之徒,纵横于江湖之上,身披刺青杀人如麻;腰悬铜铃,人听铃声,尽皆避之。后改邪从正,投刘表不得用,欲投东吴,却被黄祖留住在夏口。宁在黄祖处屡屡建功,曾射杀孙权大将凌操。祖却一直以劫江贼视之,待其甚薄。宁怀忿,遂借机投权,权不计前嫌加以重用。

攻江夏砍死邓龙,诛杀黄祖,使权父仇得报;赤壁大战,甘宁与阚泽利用蔡氏兄弟假降于曹,为日后破曹奠定基础;火计成后,甘宁令蔡中引入曹寨深处,宁将蔡中一刀砍于马下,就草上放起火来;操被凌统混杀一阵,携败军夺路望北而逃。忽见一队军马,屯在山坡前。徐晃出问,乃是袁绍手下降将马延、张伊,有三千北地军马,列寨在彼;当夜见满天火起,未敢转动,恰好接着曹操。操得这支生力军,心中稍安。马延、张伊二将飞骑前行。不到十里,喊声起处,一彪军出。为首一将,大呼曰:“吾乃东吴甘兴霸也!”马延正欲交锋,早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张伊挺枪来迎,宁大喝一声,伊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皖城难下,甘宁手执铁练,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手齐射,甘宁拨开箭林,一链打倒朱光。吴兵一拥而上,得了皖城。

如果上述表现只是令人敬服的话,下面的事迹可就惊世骇俗了。合淝之战,曹操领兵四十万前来。孙权急命迎敌。大将凌统出战,未得称心。

甘宁见凌统回,即告权曰:“宁今夜只带一百人马去劫曹营;若折了一人一骑,也不算功。”孙权壮之,乃调拨帐下一百精锐马兵付宁;又以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赏赐军士。甘宁回到营中,教一百人皆列坐,先将银碗斟酒,自吃了两碗,乃语百人曰:“今夜奉命劫寨,请诸公满饮一觞,努力向前。”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甘宁见众人有难色,乃拔剑在手,怒叱曰:“我为上将,且不惜命;汝等何得迟疑!”众人见甘宁作色,皆起拜曰:“愿效死力。”甘宁将酒肉与百人共饮食尽,约至二更时候,取白鹅翎一百根,插于盔上为号;都披甲上马,飞奔曹操寨边,拔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径奔中军来杀曹操。原来中军人马,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相似,不能得进。甘宁只将百骑,左冲右突。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那甘宁百骑,在营内纵横驰骤,逢着便杀。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喊声大震,甘宁从寨之南门杀出,无人敢当。孙权令周泰引一枝兵来接应。甘宁将百骑回到濡须。操兵恐有埋伏,不敢追袭。

甘宁引百骑到寨,不折一人一骑;至营门,令百人皆击鼓吹笛,口称:“万岁!”欢声大震。

甘宁死时坐于树下。树上群鸦数百,围绕其尸,环翔不止。巴郡人奉为神明。

故事梗概

东汉灵帝时,十常侍专权,朝政腐败,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参与镇压黄巾军。董卓趁机拥兵入京,废少帝,立献帝,把持朝政。曹操谋刺董卓不成,逃到陈留,发矫诏联合诸侯共讨董卓。关、张加人联军,关羽温酒斩华雄,三人又合力击败董卓骁将吕布,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火焚洛阳,曹操率兵追击,中伏兵败,诸侯各怀异心,联军随之分散,彼此攻伐。董卓在长安愈益骄横暴虐,司徒王允巧设连环计,先将府中歌女貂蝉许嫁吕布,后又献与董卓,离间二人。吕布与王允合谋杀死董卓,但被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击败;王允被杀,李、郭执掌大权。曹操击破青州黄巾军,占据兖州,招贤纳士,势力大增。因徐州刺史陶谦部下杀死曹操之父曹嵩,曹操兴兵攻打徐州。

曹操采纳荀彧之谋,率军迎奉献帝,移驾许都,自封为大将军,朝廷大权从此归其掌握。曹操用“驱虎吞狼”之计。诏命刘备讨袁术,吕布趁机袭夺徐州。袁术约吕布夹攻刘备,吕布因袁术失信,请刘备还屯小沛。孙策欲继其父孙坚之业,乃以孙坚所得的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回江东,先后打败刘摇、严白虎、王朗等,夺取丹阳、吴郡、会稽等郡,称霸江东。袁术在淮南称帝,分兵六路进攻徐州。吕布用陈登之谋,击败袁军;刘备亦派关羽截击。曹操会合孙策、刘备、吕布,大破袁术,攻占寿春。不久,曹操约刘备同攻吕布,吕布刚愎无谋,终被擒杀。曹操班师,带刘备见献帝。献帝认刘备为皇叔,拜左将军,封宜城亭侯,献帝因曹操擅作威福,密赐衣带诏与国舅董承。董承暗结王子服、马腾、刘备等,谋诛曹操。刘备恐曹操疑忌,每日种菜消遣。一曹操同刘备煮酒论英雄,欲加试探。刘备假作畏惧雷声,使曹操对其放松戒备。刘备趁机以截击袁术为名,率兵离开许都,重新占据徐州。董承与太医吉平合谋,欲毒杀曹操;因家奴告密,董承等皆遭满门抄斩,曹操亲征徐州,刘备大败。匹马投奔袁绍。关羽被困,约三事而暂归曹操,连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后因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挂印封金;保护二嫂,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与刘备、张飞重聚于古城。孙策遇刺,伤重而死。其弟孙权继位,由张昭、周瑜辅佐。周瑜举荐鲁肃,鲁肃为孙权定鼎足江东之计,孙权自此威震江东。袁绍亲率大军进攻曹操,曹操领兵在官渡相拒。谋士许攸建议袁绍袭击许昌,被斥,便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谋,夜袭鸟巢,大败袁绍。后又逐步消灭其残余势力,基本统一北方。刘备被曹操打败,到荆州依附刘表。屯驻新野。徐庶来投,刘备用为军师,击败曹仁,夺取樊城。曹操囚禁徐母,伪造家书召唤徐庶,徐庶被迫辞别刘备,临行举荐诸葛亮。刘备先已从司马徽处知卧龙之名,于是三顾茅庐。礼聘诸葛亮。诸葛亮提出跨有荆、益二州,以与曹操、孙权成鼎足三立之势的战略方针,刘备苦请其出山辅佐。曹操率大军南征,刘表病死,其妻蔡氏以次子刘琼嗣位,投降曹操。刘备携民出走江陵,在当阳被曹军赶上,军民大乱。赵云单骑救出阿斗,张飞在长坂桥吓退曹军,刘备收拾残兵退至江夏。适逢孙权遣鲁肃来探虚实,诸葛亮即随鲁肃前往江东,欲结孙权共拒曹操。赤壁之战以后,孙、刘两家争夺荆州,周瑜屡次用计,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箭疮崩裂而亡。曹操疑忌马腾,召其入京。马腾欲趁机杀曹操,谋泄被杀。其子马超闻讯,与韩遂起兵报仇,屡胜曹兵。曹操用反间计;使马超、韩遂自相火并,借机打败马超。汉中张鲁欲取西川,益州牧刘璋派张松说曹操取汉中。张松因受曹操侮慢。转道往见刘备,奉献西川地图,劝刘备取之。曹操兵伐汉中,张鲁兵败归降。刘备恐其来攻西川,交割江夏等三郡给东吴,请孙权起兵袭合肥,牵制曹操。孙权与曹操大将张辽交战。大败于道遥津。曹操亲率大军救合肥。孙权部将甘宁率百骑夜袭曹营,不折一人一骑。双方相待月余,孙权求和,曹操班师而回,不久又封为魏王,立子曹丕为世子。曹操命曹洪助夏候渊、张郃守东川,张郃接连被张飞、黄忠打败,丢失天荡山。法正劝刘备乘势夺取汉中,刘备从之,与诸葛亮亲自出兵。曹操闻报,亦率大军亲征,屯兵南郑,命夏侯渊进兵。黄忠用法正之谋,以逸待劳,阵斩夏侯洲。曹操前来报仇,接连战败,身受箭伤。军心动摇。便放弃汉中,于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以诸葛亮为军师,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关羽领兵取襄阳,围樊城。曹操令大将于禁为征南将军,庞德为先锋,率领七军救援樊城。庞德抬棺与关羽决战。箭射关羽左臂。时值连日大雨,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俘,不屈而死。曹操闻讯大惊,欲迁都以避关羽,司马懿建议使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孙权用吕蒙、陆逊之计,卑辞麻痹关羽,趁其防备松懈时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突围时被俘,不屈而死。

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不到一年,即逼汉献帝禅让,改国号为魏。刘备欲为关羽报仇,不顾群臣苦谏,兴兵伐吴。刘备得知,愈加憎恨,连胜吴军。孙权遣使求和,刘备不许,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坚守不战,待蜀军兵疲意沮,火烧连营,大获全胜。刘备败走白帝城,感伤懊悔而病,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魏主曹丕闻刘备亡,发动五路大军攻蜀,诸葛亮不动声色,暗中遣将设计阻其四路兵马,又遣邓芝出使东吴,恢复蜀、吴联盟。蛮王孟获犯境。诸葛亮率军南征,采纳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七擒孟获。孟获心服,蜀汉后方得以安定。孙权称帝,诸葛亮约吴兴兵伐魏,三出祁山,连败魏军。后主下诏恢复诸葛亮丞相职务,因张飞之子张苞身死,诸葛亮悲痛成疾而退兵。以后,诸葛亮又数次北伐,虽然屡败魏军,却始终未成大功。六出祁山时,司马懿固守营寨,诸葛亮日夜操劳,心力交瘁,病死于五丈原。临终前,将身后诸事一一安排。请将依计退兵,吓退司马懿追兵。魏延不服杨仪,举兵相攻,马岱斩之。魏主曹睿死,太子芳即位。司马懿杀曹爽,全国大权从此归司马氏掌握。姜维欲继诸葛亮之志,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邓艾等斗智斗勇,互有胜负。因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屯田汉中以避祸,蜀汉国势日益衰微。司马昭命钟会、邓艾西路攻蜀,邓艾偷度阴平,直通成都,蜀后主刘禅出降。姜维诈降钟会,鼓动钟会叛魏,欲借机复国。事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杀。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继位,逼魏主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吴主孙皓暴虐荒淫,朝政腐败,人心涣散,晋武帝司马炎下令伐吴,吴军土崩瓦解,孙皓投降。至此,天下重新归于统一

精彩片段:

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空城计

三国中后期,诸葛亮出兵讨伐魏国,由于要地街亭失守,导致满盘皆输。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失街亭

就是在空城计之前了,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结果犯了低级错误。被司马懿打败。蜀军被断了咽喉之路。被迫撤兵。

斩马谡

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非常生气。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了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舌战群儒

三国中前期,刘备势力还很小,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就是孙权。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对峙。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而且期限还自己减少到三天。周瑜认为诸葛亮是自寻死路。一天两天过去了,诸葛亮都没动静。到了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一字排开向曹操营寨驶去。江面上雾很大,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于是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

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极。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温酒斩华雄

三国前期,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董卓的先锋是华雄,华雄是三国第一高手吕布 的手下,也是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联军正愁无人能敌华雄之时,关羽按耐不住请战。可是刘备这时没什么地位,关羽的军衔也小得可怜。于是联军盟主袁绍反对,怕被敌人耻笑军中无人。但是曹操见识过关羽的能力,很赞赏他,于是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这就是温酒斩华雄!

过五关斩六将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关羽经张辽劝说,约法三章暂时投降了曹操。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想去找刘备。曹操为了挽留关羽便挂避客牌对其避而不见。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沿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口,守将都不放行,关羽一一杀之。一共六个。最后与刘备会合。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又献上一计:骗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吕布不愧是三国第一武将啊)

水淹七军

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领七支军队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当时正值秋雨连绵。关羽命人堵住襄江各处水口。等江水高涨时,水淹七军。曹军死伤无数,庞德被斩,于禁被俘。

刮骨疗毒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关羽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这会极其疼痛,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事毕,两人互相惊叹,关羽称赞华佗的医术,华佗赞叹关羽的勇气毅力。

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军遭遇火攻,死伤惨重。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赵云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原来诸葛亮早已经料定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跑,就让关羽带兵埋伏在这。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刘备说力不从心,所以长叹。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刘备非常高兴。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的时候,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绝顶高手但是屡遭败绩。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军事。直到找到了徐庶!徐庶帮刘备打了几次胜仗就被曹操用计骗了过去。临走时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诸葛亮就是卧龙先生。于是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见着。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刘备如鱼得水,文武兼得,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

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知道曹操必不能容他。于是以截杀袁术为接口向曹操借兵走人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较详细的情节:

活着 余华 人物赏析 第6篇

作者在此书中讲述了,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儿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了,家里一点吃的也没有。命运就是这样的作弄人,这样的令人无法琢磨,令人尴尬的无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战乱和动荡,这个家庭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新中国成立,在大跃进运动中,饥荒饿得福贵的妻子家珍驼了背。邻居们为争抢剩余的发了霉的红薯大打出手,福贵的儿子为救学校校长的老婆产后大出血,踊跃献血,忙乱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看几页,都有我眼泪湿润的感觉,坏运气总是降临到福贵的头上,在小说的最后,悲剧和失败越来越多,眼泪和痛哭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我真的不想继续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个“久经考验”的读书不少的人了,怎么在这个时候会为了一个并不关乎自己任何前途命运的一本书而“浪费”自己的感情,我当时真的在心里痛斥大骂这个余华,为什么一定要把人家弄那么悲惨,仗着自己有点才华就那么肆意的折腾读者的感情,真是太没人道了,不过,倔强的自己还是顽强的把这本上看完了,另一个心思却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文学艺术造化,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是我看过的书中最有艺术价值的书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对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的评价,艾米丽对《活着》的语言、情节,娓娓道来的叙述方法,简朴优美,未曾雕饰的魅力及小说中关于生、死、命运的内涵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艾米丽写道:“如果现在要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这个就是书的本意内涵吗?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还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是我猜测的一种。“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真的有种不愿意的猜测,余华是不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仅仅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而没有其他任何过多的意义?在表达手法上,他用一种近乎冰冷且似乎没有温度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运就是如此这般的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复始…… 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到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静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耸然。现实中痛苦和快乐的人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难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上一篇:高级装配钳工练习卷下一篇:春天美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