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区总结范文

2024-07-25

集聚区总结范文(精选6篇)

集聚区总结 第1篇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工会联合会

工作总结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集聚区”和“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9.3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17平方公里,区内配套修建了主次干道及区间道路总长135公里,供排水管网220余公里,电力线路240公里,形成了五横十纵主干道道路骨架,并同步配套建设220KV变电站、自来水厂、污水厂、客运站以及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区内入驻企业102家,其中四上企业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三大产业集群。

2013—2016年,邓州市产业集聚区连续四年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称号;2014年被省产业集聚区联席办评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集聚区”;2014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产业集聚区”;2013—2015年,被邓州市总工会评为全市工会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被省总工会评为“全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近年来,邓州市产业集聚区工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紧紧围绕省委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宗旨,务实重干,开拓进取,全面加强产业集聚区工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强化自身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证近年来,为了调动和发挥企业工会组织和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在已创建了职工之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建设。一是健全和完善了工会组织机构。重新调整了产业集聚区工会委员会和女工委员会成员等领导机构,加强了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二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工会工作有章可循。制定了《工会主席职责》、《工会委员会职责》、《女工委员职责》等规章制度,使工会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投入大量资金,加大了工会活动室建设力度,购置了电视、VCD、书籍、象棋及各种健身、娱乐器材,建成了高标准的工会活动室,使职工们在业余时间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为工会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四是工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制定了工会委员会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完善了工会工作机制,提高了工会工作水平。

二、真抓实干,认真贯彻落实《三年规划》

在贯彻落实《三年规划》上,严格落实“一把手工程”,建立倒逼机制和分包制度,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印发了《邓州市产业集聚区工资集体协商操作办法》,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利用产业集聚区网站和信息平台,向企业广泛宣传《三年规划》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意义,营造出深厚的工作氛围;狠抓工作落实,以每年三月的工资协商要约行动月活动为契机,对区内企业建制情况和工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摸底调查,对没有建制的企业积极指导帮扶,使区内企业建制率达到99%;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列入企业包服单位目标责任制,并由市委办定期调度考核,督促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效落实;建立工作督查长效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查,及时跟进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并建立台帐,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工作指导,深入开展企业建会

充分运用产业集聚区网站、制作展版、深入企业宣传等形式,重点宣传工会的性质地位职能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工会工作体制机制,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营造出工会组建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台账管理、源头参与、跟踪服务”建会管理制度,做到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进驻一家、服务一家、建会一家、规范一家。对园区内企业工会提出指导性意见,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解决基层工会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工会开展职工之家建设、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实施“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发挥好基层工会的职能作用。采取多种模式加强企业工会干部培训,提升辖区内工会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依托“河南职工网〃河南工会会员卡”职工服务平台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打造职工服务网络体系,经常组织开展适应职工需求的网上网下服务活动。积极开展职工就业培训、在岗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广泛开展活动,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组织引导职工广泛深入开展富有特色的劳动竞赛建功立业活动,引导广大职工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先后在企业开展了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技能比武、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潜能,促进了职工技术技能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了工资形成、工资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切实维护了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同时加大依法维权力度,进一步健全了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保障机制;开展产业集聚区内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帮助永泰棉纺、圣新源纺织、雪阳纺织等近70名困难职工解决了生活、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集聚区总结 第2篇

中共汤阴县委 汤阴县人民政府

(2010年7月)

2010年元月以来,汤阴县委、县政府借助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东风,举全县之力,坚持以“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为总要求,以《汤阴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为理论支撑,以集聚区软硬件建设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着力点,立足实际,克难攻坚,进一步增强了产业集聚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推动了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迈向新台阶。今年2月份,汤阴县产业集聚区被授予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成为全国唯一县级食品类产业集聚区;5月份,被省政府评为“发展又好又快先进产业集聚区”。

一、总体情况。汤阴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东部和北部,分为“东部产业发展区”和“北部城市拓展区”两部分,是我省确定的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

1、经济规模和建设规模。汤阴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7.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9.2平方公里,发展区3平方公里,控制区5平方公里。集聚区以食品、医药为主导产业,以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为辅助产业,目前落户企业118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

业16家,已形成粮食加工、肉食品加工、蔬菜加工、生态医药等支柱产业。2010年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23%;税收收入完成2505万元,同比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基础设施投入7.1亿元,同比增长507%,标准化厂房投入3.3亿元,同比增长300%,工业项目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36%;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5亿元,同比增长51%。

2、功能完善程度。产业集聚区水、电、路、气、通讯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倾力打造了7大公共服务平台,即展览交易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化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企业担保中心。在土地、资金、人才使用等方面制定了多种优惠政策,如土地使用方面,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灵活多样的用地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财税方面,设立了“企业发展基金”,鼓励集聚区内企业发展;配套服务方面,开工建设了医院、学校、星级酒店、物流中心,规划了职工公寓和金融、商业中心,构筑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3、规划建设水平。产业集聚区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聘请国内一流的策划咨询机构——王志纲工作室、深圳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和郑州大学共同编制了《汤阴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发展规划》、《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这些规划已通过省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了实施。同时,为促进集聚区循环经济发展,加快集聚区“两化融合”步伐,2010年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已经申报了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目前正在评审当中。

4、发展速度。2010年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入驻亿元以上企业8家,在建项目37个,产业集群规模扩大迅速,新增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008年的6.7平方公里,已发展到现在的9.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总体框架和城市规模进一步拉大。集聚区内食品产业特色鲜明,医药产业生机勃发,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和最具生机活力的新高地。

二、产业项目建设情况。集聚区着眼于延伸产业链、搞好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综合运用土地、环保、项目准入等条件,吸引了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入驻集聚区,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

1、项目产业层次。集聚区内骨干企业生产工艺先进,33家企业通过ISO系列和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区内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科研机构1家,申请专利176件,授权专利160件。集聚区内“江顺”饼干、“甲家”面粉、“永达”肉鸡、“众品”冷鲜肉等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永达、健丰、丹尼斯克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了集聚区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2、项目与主导产业关联程度。在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注重培育食品主导产业,着眼民生,突出特色,立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围绕农业产业化已具有一定基础这一比较优势,依

托汤阴县连续三次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这一金字招牌,强力实施招商引资,着力培育食品龙头企业,拉长食品产业链条,唱响食品产业发展主旋律,全县食品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入驻的食品和医药企业中,上下游分工合理、产业间紧密联系、企业间互动发展。依托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形成了小麦、玉米、肉鸡、食用菌、生猪、蔬菜、中药材、肉奶牛8条农产品加工链条。

3、在建项目规模与数量。2010年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3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2个,分别是投资5亿元的服装工业园、投资4.2亿元的益海嘉里、投资3.7亿元的福鑫威尔药业、投资3.5亿元的阳光油脂、投资3.5亿元的科邦生物医药、投资2.6亿元的大洲药业、投资2.3亿元的昌达医用玻璃、投资1.7亿元的九州药业、投资1.5亿元的奥克啤酒(二期)、投资1.3亿元的众品食业(二期)、投资1.2亿元的东泰制药、投资1.2亿元的华通粮贸等项目。这些项目正在紧密锣鼓、紧张施工中。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集聚区基础设施已累计投入7.1亿元,完成了服务中心、铁路专用线、天然气入园、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汤阴县将今年确定为“产业集聚区建设年”,集中各方力量,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2010年上半年,掀起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

1、路网建设。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三纵四横的路网格局,工纵二街、工纵三街、工横二路等6条集聚区道路已经竣工通车并完成绿化亮化工程。2010年上半年,又同时开工建设了总

投资9.68亿元,总长度63公里的17条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使全县城区框架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了一倍。目前,东部产业发展区7条道路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工纵四街、工纵四街南延、工横一路、工横五路等部分主干道已经竣工;北部城市拓展区10条道路中人和路、文王路、光明路、御路、北环路、中华路、安汤快速通道等7条道路正在抓紧建设,其他道路已全部完成拆迁工作,正在进行招投标。

2、标准化厂房建设。集聚区规划建设了1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以其为补充吸纳小型食品企业;该项目由泰盛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2.4亿元,主要包括标准化厂房26栋,结构分别为二层框架和四至六层框架,容积率为1.1,建筑密度为36%。已于 2010年4月份动工,正在抓紧施工中,建设期限为一年。

3、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大楼、污水处理厂及管网、110千伏变电站及线网、天燃气入园、通讯线网等重点工程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铁路专用线已全部完工;众品冷链物流园已建成投产,集聚区物流基地已完成规划,即将开工兴建。同时,集聚区正在筹备建设3.9万平方米职工商住小区和2.5万平方米商务中心项目,通过吸纳产业工人入驻,实现乡镇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聚集,进一步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和产城互动水平。

四、招商引资情况。以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强力实施招商引资激励约束机制、服务环境末位淘汰机制,突出招商理念、方式和环境创新,着力打造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叫响汤阴食品医药品牌。1、2010年以来落地项目数量。2010年元月以来,集聚区共

引进项目32个,落地项目2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8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工业项目2个。另正与盼盼集团、三全集团、思念集团等知名企业进行洽谈,已和台湾食品工业园、新加坡食品工业园等 6 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近期可望签约。投资5亿元的意大利BPP公司年加工30万吨回收油项目已于5月中旬顺利签约。

2、融资规模。2010年上半年共签约资金24.8亿元,企业融资规模达到13亿元。

3、投入基础设施资金量。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狠抓项目跟踪服务,着力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了签约项目及早开工,今年上半年入驻集聚区的企业投入围墙、厂房、车间、仓库、办公房和其它生产用房等基础设施资金达9.5亿元。

五、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为拓宽投融资渠道,我们通过与战略伙伴合作,建成了3个服务集聚区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在集聚区道路、铁路专用线、标准化厂房等共用平台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投融资公司资产规模。3个投融资平台分别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弘达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805万元,融资能力1.9亿元,目前已将集聚区3100万元资产完成评估,6月底前注入该公司,同时吸纳外部资金4000万元,形成亿元以上资金规模;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册资金1500万元,融资能力达7500万元;集聚区弘达公司与永达集团合作,成立了注资资本3000万元的财达投资担保公司,融资能力可达到1.8亿元。2、2010年以来融资规模。截至目前,产业集聚区投融资规模4600万元,其中财达投资担保公司支持新建肉鸡养殖小区20个,扩大肉鸡养殖规模约2000万只,可新增畜牧业产值2亿元。带动养殖农户纯收入增加4000万元左右,带动集聚区内肉鸡加工企业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实现利税超5000万元。3、2010年以来投入基础设施资金量。通过融资平台融资,投入基础设施资金4600万元,其中用于集聚区23公里道路建设2850万元,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1030万元,集聚区铁路专用线建设720万元。

六、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情况。为了形成服务和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集聚区管理体制和机制。

1、管理机构健全合理。高规格组建了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和管理委员会。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为副县级格,全供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0人,内设机构8个:办公室、财务部、招商部、项目实施部、规划部、乡村工作部、融资部和产业开发部。高规格组建了集聚区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了集聚区公安派出所,对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治理,维护了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2、具有相应经济管理权限。产业集聚区实行“委托管理、集中办公”制度,即由管委会牵头,将省政府确定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所涉及的12个县直职能部门,以及有关乡(镇)派驻工作人员统一到产业集聚区联合办公,并委托派驻工作人员负责产业集聚区内项目、行政审批及涉企、涉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事

务等。

3、工作机制建立。产业集聚区建设指挥部对集聚区建设负总责,统筹集聚区与区外事务的协调,适时组织召开由有关部门参加的集聚区联席办公会议,研究解决集聚区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集聚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区内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同时,加快探索建立“政区合一”封闭式管理体制步伐,将集聚区规划范围内村庄划归管委会实行封闭式运行,最终实现高效、通畅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4、直通车制度落实到位。入驻集聚区的项目备案、核准已交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直接办理,需上报市审批的事项已由集聚区管委会直接报送,同时抄送县级主管部门备案。直通车制度实行以来,产业集聚区已备案项目8个。同时,建立完善了项目审批无偿代办、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重大项目联审联批联办等一系列制度,对进入“绿色通道”的招商项目,实行首问必接、联审联批、限时办结、超时问责。

七、集约节约发展情况。为实现有限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本着“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的理念,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集聚区竞争能力。

1、开发建设符合功能布局。按照集聚区“一心两翼”腾飞计划,在县产业集聚区东部片区,重点发展食品和医药产业,将食品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医药工业作为战略产业,着力打造粮食深加工、肉类深加工、蔬菜深加工三大食品产业集群,同时延伸发展医药保健产业。北部片区作为城市拓展区,在其西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东侧集中发展新兴食品产业。同时,按照“产业集群

化发展,企业区域化布局”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物流等生产要素加速聚合,形成“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规模适度”的局面。

2、投资强度符合规定标准。要求企业落地必须符合“投资强度、环保标准、科技含量、企业规模、能源消耗、亩均效益产出”等“六个标准”。食品医药企业固定投资低于5000万元的不单独供地,非食品工业项目低于1亿元的不得进入集聚区。项目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20万元/亩,容积率不低于0.8。统一整合污水管网、燃气入园、用电规划等服务配套设施,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

集聚区总结 第3篇

我国一般将商务服务集聚区布局与建设标准设定为:以商务服务企业为主体, 以商务楼宇、高档酒店、会议中心为载体, 重点布局在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交通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规划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 入驻各类企业总部30家以上, 年营业额30亿元以上。

盘锦 (兴隆台) 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是2011年度认定的全省首批示范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盘锦 (兴隆台) 中央商贸商务集聚区 (以下简称中央商务区) 地处盘锦市中心地带, 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范围东至向海大道、西至兴油支路、北至公园街、南至环城南街) , 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区域。2011年, 中央商务区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 成为全省56个城区72个服务业集聚区中的1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集聚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集聚区内各类企业千余家, 其中, 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贸流通企业40余家, 各种金融机构20余家, 物流企业10余家, 休闲会所30余家, 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20余家。

2013年, 中央商务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0亿元, 同比增长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 同比增长11%, 上缴利税11亿元, 同比增长10%;吸纳就业人数达9.5万人, 同比增长6%。预计2014年, 中央商务区经济规模将达到288亿元, 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0亿元, 力争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亿元以上, 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目前, 已有十余个大型商业项目落户中央商务区内, 它们分别是大商城市广场、盘锦鹏欣水游城、佳兆业中心项目、苏宁广场项目、科来华城市广场项目、利港银河新城项目、海泉湾·温泉养生度假中心项目、新宇保利大酒店等项目, 集聚效应逐步放大。其中大商城市广场、盘锦鹏欣水游城和盘锦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的开业, 标志着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迈上了一个崭新阶段, 对于推动盘锦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和档次将起到重要作用。2014年, 盘锦万达广场项目、科来华城市广场项目 (二期) 、利港喜来登酒店及商业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中央商务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

盘锦兴隆大厦

该项目是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的母体企业, 是集购物、休闲、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零售百货商场, 也是当地现代化名品商厦。自1993年创建以来, 盘锦兴隆大厦一直保持高速发展。18年来, 盘锦兴隆大厦积极上缴税金, 成为国家重点纳税企业, 也成为盘锦市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大商集团新玛特总店、麦凯乐购物广场

该项目于2011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 集合了多样化商品、世界级精品、美味小吃、现代化娱乐设施及一流服务, 提供国际、国内最新的流行资讯, 表达时尚生活的全新理念, 主张吃、喝、玩、乐、购, 一站式购物消费, 是一个以观光、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SHOPPING MALL。大商城市广场引进600余个国内外一流品牌和国内一流的五星级影院及各地精品美食。

盘锦鹏欣水游城

该项目由盘锦鹏欣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将购物、休闲、文化、娱乐等多元消费于一身, 是迄今为止鹏欣集团商业地产开发的第五代产品, 包含了购物中心、国际影院、休闲餐饮、家居数码、美容美发、儿童早教等多种商业形态, 并通过一条室内水系将各大主力店自然相连、有序组织在一起, 形成水景、阳光、绿植、商业和客户资源的高度共享, 由此而成就鼎盛商气。在形成魅力盘锦的又一处繁华的同时更促进城市商业面向国际化的升级换代。

盘锦万达广场

该项目由大连万达集团投资兴建, 计划总投资80亿元, 占地约357亩, 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建设集大型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国际影城、高级公寓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苏宁广场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50亿元, 地块东起双兴南路, 西至鹤翔路, 南至市府大街, 北至石油大街, 占地面积199.5亩, 总建筑面积约8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大型购物中心、高星级酒店、休闲、娱乐、餐饮、甲级写字楼、精品住宅。

佳兆业中心

该项目由香港佳兆业集团投资兴建, 总投资30亿元, 总占地面积79.2亩, 建筑面积约49.5万平方米, 将建设集大型购物中心、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休闲、娱乐、餐饮、精品住宅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盘锦科来华城市广场

该项目由盘锦科来华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项目地块东至双兴路, 西至泰山路, 南至环城南街, 北至盛世街。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 占地面积约266.53亩, 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红星美凯龙主题家居MALL、士林不夜城、温州城、大型百货、精品商务酒店、风情商业街等。

海泉湾·温泉养生度假中心

该项目由盘锦龙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70亿元人民币, 占地面积1700亩, 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高层住宅、商业网点、别墅、会所及配套公建、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经济型酒店等。

利港银河新城

该项目由利港集团投资兴建, 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 占地面积632亩,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喜来登五星级酒店、大润发超市、横店影城、配套商业及住宅等。

集聚区总结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创意生态圈;平台

【作者单位】熊海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一、时代之变:文创集聚区发展环境的大变迁

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平等、开放、分享与协作,相对于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在资源上讲求开放与共享,在价值网络上讲求共生与协同,在创业方式上讲求抱团与协作,互联网带来了传统商业模式和创业方式的重大变化。

1.商业模式:从“价值链竞争”走向“生态圈竞争”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硬件与软件、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界限正在消失,网络化、平台化、生态化发展成为潮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从价值链竞争变成了商业生态圈的竞争。

生态圈模式与原有价值链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价值链模式强调如何利用企业已经拥有的、即内部资源形成竞争优势;而生态圈则强调企业如何通过建设一个价值平台,通过平台撬动和集聚圈内其他企业的能力,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在现代竞争中,商业生态圈日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马云曾说:“我们要让阿里人明白,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生态系统,而绝对不能建一个帝国系统。”雷军表示:“希望在大的Android生态系统中,建设由小米手机、MIUI、云服务和开发者组成的生态圈。”李彦宏认为:“百度必须要做一个大公司应该可能做的事情,让移动互联网更健康,去搭平台,让有产品梦想的人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宋城集团黄巧灵也正在布局打造演艺生态系统。

2.创业方式:从孤立、封闭走向抱团、开放

在网络化、数字化、平台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相比传统型的创业,当前创新创业的门槛正在降低,产品开发的成本正在减少、周期也在缩短。创业更向前端延展,创业方式正发生巨大变化。

首先,从孤军奋战转向抱团创业。在传统创业环境下,由于社交平台和虚拟创业平台的缺乏,创业者更多的是一种“独狼式”创业。在网络化、平台化的环境下,创业更多是抱团创业,通过各种社交平台,来寻找合作伙伴、交流创业心得、获得创业投资。其次,从资源导向转向市场导向。传统创业中,创业者的成功主要依靠特殊政策、人脉关系、技术资源等,而在创业成本极大降低(硬件成本现已降至仅为十年前的百分之一)以及创业生态圈商业模式普及的今天,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切中时代敏感神经,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这种背景下,创业者对文创集聚区的期望,正从原来简单的房租优惠、政策需求,转向专业化、个性化、社交化、全程化的服务渴求。

二、发展之思:构建创意生态圈

面对变革,传统文创集聚区必须改变思维,跨越升级,打造更开放的平台,整合更广泛的资源、协同更多元的力量,加快构筑创意生态圈。如果集聚区不能改变思维,创新发展模式,就很可能成为变革时代的牺牲品。

那么,今天的集聚区该如何升级,明天的集聚区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1.文创集聚区发展的三个阶段

结合空间经济组织形态发展规律和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区实践进程,本文将集聚区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创意园区阶段、创意社区阶段、创意生态圈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创意园区阶段。我国文创集聚区的建设最初是从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始的,发展以后风靡全国。由于高新科技园区在经济中起到的示范作用,各地方政府打造文创集聚区主要是按照以下几点为模板。

整体而言,这时期的文创集聚区建设取得不少成就,例如数量大增(到2014年全国大约有10000家集聚区),面积大规模扩大,概念和作用得到较广泛的认可,但一些集聚区由于不熟悉文化产业的属性,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面积、设施等硬件指标,仍停留在提供低层次服务的水平上,基本成为企业的“房东” 和“物业”,增值服务、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非常少。因此,在入驻企业和创业人员需求和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进入了集聚区发展第二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和创业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创意社区也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互联网的根本属性是开放,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融合,要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由于创意社区的开放度、融合度以及对外部的资源整合不够,没有形成“实体+虚拟”的集聚发展平台,难以为创业者提供各类所需资源,同时对公共交流、活动空间也重视不足。

在这种背景下,文创集聚区正迈向第三个阶段文化创意生态圈阶段。2013年5月开园的深圳盐田国际创意港就是一个雏形,其成立之初就以“文化+电商”“学院+园区”融合为发展定位,融合了 “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的等发展功能。

2.什么是创意生态圈?

简而言之,创意生态圈是以创意源(创新创业者、创意企业等)为中心,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虚实结合、混合规划为主要特征,利用集聚区自身优势协同整合最广泛的外部资源(包括投资人、创业导师、媒体中介、优惠政策等),共同参与到为创新创业者服务的过程中来,将集聚区打造成一个众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的有机生态系统。

“创意生态圈”主要有四大特征。

第一,在产业策略上突出“跨界融合”。融合是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创意生态圈中,要推进创意与先进制造、人居环境、文化旅游等各产业纵深融合,扩大创意的实现载体,最大化创意价值。

第二,在发展方式上突出“协同创新”。开放性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精神,创意生态圈的建设,不是运营商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充分与入驻企业、创业者互动,共建、共享、共治的过程。

nlc202309011752

第三,在平台建设上突出“虚实结合”。创意生态圈,不仅要有完善的线下实体平台,而且必须要有线上的交易交流平台,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增加创新创业的便利性和成功率,并通过整体环境的营造,让创意成为生活方式。

第四,在规划设计上突出“混合规划”。由于创意生态圈关注的是如何激发创意潜能和创意转化,强调为创意人服务,因此集聚区建设不仅要有工作空间,还要有适合创意需求的生活空间、休闲空间、商务空间和社交空间,是一个混合性、多元化的产业集聚空间。

相比创意园区和社区阶段,创意生态圈将呈现许多新特点(见表3) 。

3.创意生态圈三大构成圈层

持续吸引、培育和孵化出文创企业是创意生态圈的价值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创意生态圈必须构筑清晰、合理的圈层结构,由内而外营造出一个能激发和转化创意的生态环境。本文将创意生态圈分为三大圈层。

图1 创意生态圈示意图

创意生态圈最核心层是服务对象,是创意的源头。与传统集聚区不同,生态圈服务对象具有融合性,不仅包括创意企业,也涵盖相关融合企业;具有全链性,为产业链上不同环节、不同功能的文创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全程性的全产业链服务。

第二圈层是创意服务平台层。服务平台是集聚区运营价值实现最核心的载体。与传统集聚区不同,创意生态圈打造的是“实体+虚拟”平台,形成网上网下互动的集聚空间。

实体平台包括线下的创业平台、休闲平台和社交平台,其中社交平台是一个交流、交友、交易的新空间,主要是为了让各类创意人群在这里集聚、各种创新思想在这里激荡,让创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虚拟平台是线上文创服务平台,是在实物设施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无界域、国际化的虚拟创意集聚区。虚拟平台主要包括应用平台、电商平台和众筹平台等,成为一个即时性的数字化网上交易市场和一个数字化的融资平台。

第三圈层是支持群体。由于集聚区为创意生态圈提供的不再只是传统的物业管理、工商注册、法律顾问、财务管理等简单服务,而主要是创业指导、媒体传播、社交互动等高端、个性、文化、互动的服务。因此,仅靠集聚区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最大限度协同和整合外部资源,以满足创新创业者的需求。

三、动力之源:构筑文化创意生态圈三大新势力

在创意生态圈阶段,集聚区的概念、范围、运营主体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力量,形成了一些集聚新类型,其中主要有以创意阶层主导的生态圈、以开放平台主导的生态圈、以文化企业主导的生态圈。

1.以创意阶层为主导的生态圈

2002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兴起》(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一书中提出21世纪将成为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的世纪。而创意阶层最集中的无疑是大学校园。校园这个庞大的群体构成了创意集聚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思维活跃、创业欲望强烈,在互联网、数字化极大降低了创业成本的今天,文化创意已经不需要多大的规模、多强的硬件设施,一个大学宿舍就可以是一个“创意工坊”,一个点子或创意就能出奇制胜,占领市场。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及周围汇集了3000多个创意工作室,产生了兔斯基、三国杀等优秀的创意产品。

2.以开放平台为主导的生态圈

随着商业模式从价值链转向生态圈,对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这些大企业而言,投资和鼓励初创企业,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资源支持,构筑创意生态圈,已成为保持企业创新力以及避免被颠覆的重要手段。

以腾讯开放平台为例,2013年腾讯在北京石景山建立了首个O2O创业平台。在线上,依托腾讯云、商业变现模式、QQ互联账号打通推荐与分发的移动能力,以及多场景触达用户的流量入口等强大优势,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多元服务;在线下,腾讯联合银行机构、软件园等业界资源,建立创业基地。截至2014年6月,腾讯已经累计开放1万多个开放接口,云骨干机房覆盖全球15大城市,在全国上百个城市建设了超过300个加速节点,开放平台第三方开发者数量达到500万,流水过1亿元的创业团队已达到22家,创业公司总估值已超过2000亿人民币。一个以游戏、软件等内容为核心的创意生态圈正在形成。

3.以文化企业为主导的生态圈

这类创意生态圈的典型代表是宋城集团。宋城是中国优秀民营文化企业的代表,公司在2010年上市,被资本市场称为中国演艺的第一支股票,其主打产品《宋城千古情》,已经演了16000多场,游客数量达到了5000万。当前集团正致力于构建一个以文化演艺为核心、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的创意生态圈。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打造公园、演出、活动等构成的宋城线下巨大平台,目前有39100个座位,达到了百老汇座位数的82%;二是构建以娱乐视频和OTA(在线旅游网站)为核心的线上模块;三是建设以综艺真人秀和影视剧的IT内容模块。宋城集团希望通过打造创意生态圈,让更多从事演艺的企业能够在这个平台中得到最低的租金和最好的展示,实现快速发展,让演艺行业有一个更繁荣的未来。

四、创新之要:构建创意生态圈的三大关注点

对于传统集聚区而言,实现转型升级,构筑创意生态圈,是一件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打造全新的实体和虚拟平台,创意社交平台、全链化的创业平台、休闲娱乐平台,还要推动运营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才能保障创意生态圈的顺利推进。

1.运营模式创新

运营模式创新主要包括投资建设模式和盈利模式两大内容。

第一,创新投资建设模式。创意生态圈的重要特点是开放性、协同性,要成为各利益主体共同创造和共享价值的平台,因此,在集聚区特别是平台等建设中,要坚持政企联动,多方参与,积极将管理权和开发权分离,探索开发权社会化。集聚区要改变过去仅靠公共财政、银行贷款、政府补贴等较为单一的投资模式,可以通过建立创意生态圈建设基金、运营基金等形式,大力引入社会闲余资本,形成由政府、战略投资者、入驻企业等共同股份制开发建设的格局。

nlc202309011752

以私募合作为例,集聚区可以发挥政府资源、运营能力等优势,吸引私募资金联合开发载体或平台。集聚区运营企业负责项目开发建设、平台运营、园区管理等;股权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负责融资工作、项目监管、创业资源引入等。

第二,创新生态圈盈利模式。在园区、社区时代,集聚区盈利渠道主要是租金、不动产增值、政府补贴、增值收入等。在创意生态圈时代,除了以上盈利渠道,“持股孵化”、风险投资等将成为最重要的盈利方式。国外已经有大量成功的案例,最典型的如美国“Y Combinator”创业孵化器。

2.服务模式创新

建设创意生态圈,从服务模式创新来看,有两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首先,要重点服务最活跃的群体,例如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创业者。截至2013年底,我国拥有130多万家文化企业、200多万文化个体从业者、工作室。其中小微文化企业占总企业数的85%,总从业人数的77%,总文化产业增加值60%。小微文化企业是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源头,是保持和发展当代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广大文化创业者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

其次,要关注最迫切的需要,打造文创金融服务体系。文创企业特别是小微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因为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解决不了融资问题,不得不走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大体上年息要在20%—30%,短期的拆借资金,月息很高,这严重束缚了小微企业发展。博鳌论坛2013年发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90%的小型企业和95%的微型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借贷关系。因此,必须加快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等共同协作的金融服务体系。

3.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机制创新是推动创意生态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实践经验来看,主要包括人才激励机制、资源整合机制的创新。

首先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事业以人为本,人才是创意生态圈建设最核心的资源。对生态圈运营企业而言,如何培育、吸引、留住优秀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股权激励,允许高管层入股、并设立高管期权激励;二是岗位激励,建立严格的分级制度和内部逐级提升制度,让基层员工有足够的上升空间;三是薪酬激励,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应尽量高于同业平均水平,并与绩效挂钩;四是绩效考核机制,设定明确、合理的考核指标,依指标进行考核,明确奖罚。

其次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创意生态圈本质就是整合各类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服务,因此要以“实体+虚拟”为架构,通过一系列机制有效地整合资源。例如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战略合作机制,与兄弟集聚区、咨询机构、投资机构、市场推广机构等组成战略合作伙伴,联合为入驻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二是代理服务机制,将生态圈内的企业、创业需求进行归总、分类,然后打包承包给外部服务单位;三是撮合服务机制,扮演创新创业者和市场资源(如投资者)间的“红娘”角色,帮助其双方进行合作。例如“设计之都产业园”运营者灵狮公司摸索出了“灵狮模式”,实现了从“二房东”提升到“二房东+经纪人”的高端增值服务模式,将设计企业与制造业进行了有效对接。

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商业模式、创业方式之变,我国集聚区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传统集聚区的运营者应改变思维,真正做到以创新创业者为中心,从政策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保守走向创新,不断思考如何才能为创业者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如何才能构筑更好的创意生态圈。

参考文献

[1]范周. 中国文化产业新思考Ⅱ[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王齐国,张凌云. 文化产业园区理论与实践[M].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3]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4)[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史建平. 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4)[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5][美]理查德·佛罗里达. 创意阶层的崛起(关于一个新阶层和城市的未来 )[M]. 司徒爱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产业集聚区2011年工作总结 第5篇

2011,***产业集聚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载体功能,强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和主导产业的快速集聚。

(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截止目前,***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4.4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60家,其中工业企业127家,建筑、商业、金融、房地产等企业33家。其中“三上”企业59家,规模以上工业45家。2011,集聚区完成工业产值10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完成税收3.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

3.9万人。各项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011年,实际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9亿元,新建道路31公里、供排水管网51公里、高低压线路40公里、通讯网络30公里、污水管网25公里,完成了第二座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本完成,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沙盘等建设,开工建设了6万平方米公租房,亮化、绿化、人民公园、十字河治理等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日处理3万吨污水扩建工程已完成全部前期准备工作,近期开工建设。完成了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

(三)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累计引进省外资金73.6,实际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2.6亿元。续建项目17个,新开工项目20个,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下项目4个、1-3亿元项目8个、3-5亿元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截止11月底,建成投产项目20个,其中续建项目投产14个,新开工项目投产6个,20家新投产企业中,亿元以上投产企业9个。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四)主导产业发展迅速

***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五金电子和纺织服装两大主导,截止目前,以海博工具、创业钢带、英达尔电子等为主的钢卷尺、钢带、电子加工企业发展到75家,以九州纺织、乔治白服饰等为主的纺织、服饰加工企业发展到29家,两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趋于完善。2011年,五金电子类及配套企业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税收***亿元;纺织服饰类及配套企业完成工业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税收***亿元。两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营业收入和税收均占到整个集聚区的70%以上,比年初目标任务提高10个百分点。

(五)要素平台得到完善

一是公共产品检测平台,建成了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中心;二是投融资平台,建成了县发投、诚信、金诺三家投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达22000万

元,资产总额达21580万元,累计融资55650万元,其中2011年融资27150万元。三是人才支撑平台,建成了产业集聚区培训中心,全年开展技术业务培训6批次,受培人员达3000余人。四是土地收储平台,建成了***产业集聚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全年收储土地600余亩。五是管理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职能得到切实落实,管理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产业集聚区”。

(六)产城发展快速融合今年计划搬迁改造村庄3个,目前基本完成,累计搬迁人口2074人,其中在产业集聚区内安置256人,在城区安置1818人。同时全力推动了产城互动发展,规划上实现了“三规合一”,产业集聚区内所有南北道路实现了与城区的对接,东西道路与***实现了对接,垃圾和污水处理实现了与城区的设施共享,通讯、供电、供水与城区实现了并网,**城际公交线路拓展到了产业集聚区主要道路。

(七)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深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以“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活动为抓手,着力营造“遵商、留商、富商”的发展环境。今年,我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首届最具投资法治环境产业集聚区”。

(八)体制机制得到创新

切实加强了“封闭式”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建设,县

主要职能部门整合入驻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大楼联合办公,“直通车”政策得到初步落实。

(九)党建工作得到新加强

按照县委组织部提出的“一体三翼,五个同步”的要求,大力加强了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做到了运行机制科学、组织健全、阵地硬件设施先进。目前,产业集聚区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党总支下辖1个机关党支部、43个企业党支部和1个企业联合支部,共有党员190名。党建工作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充分好评,今年12月20日,省委组织部指导组,对我县产业集聚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对我们的党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新建立企业党支部36个,新发展党员5名,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6名,新建立企业工会组织38个。

(十)宣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宣传工作成效极其明显,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稿5篇,发表省级整版文章1篇,在《***日报》发头版头题稿件5篇,头版稿件1篇,整版稿件1篇,在中国***网发稿20余篇,被县两办室采用信息稿件30余篇,提高了我县产业集聚区的知名度,提高了产业集聚区的影响力。

(十一)全面完成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工作任务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全年没有出现一起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计划生育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和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全年没有出现一例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化服务体系,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服务企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明显提升,服务氛围和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年没有出现一起上访事件。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为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2009年,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2010年被授予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

(十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建设责任制。产业集聚区党总支与各中心和办公室签订了廉政责任书,明确了目标任务及全年工作的重点。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了党风建设工作措施的落实。制定了党员活动计划,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建设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制度等。三是加强宣传教育,以中心理论学习组为主体,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四是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在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中,积极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氛

围,使廉政文化深入机关、融入家庭,成为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五是开展了“廉政灶”建设活动,成立了机关大伙,除重要客商招待外,一般事务性招待全部在大伙就餐,节省了行政成本。今年以来,全体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模范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杜绝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 第6篇

(一)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今年1-10月,东部产业集聚区(包括东部新区和上马工业园)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75亿元,同比增长42.45%,其中政府性投入7.2亿元(东部新区6.93亿元),同比增长44.91%,工业性投入13.55亿元(东部新区6.37亿

元),同比增长41.18%;实现工业总产值23.21亿元(东部新区3214万元),同比增长87.92%;新入区企业6家,完成供地1696亩(其中工业用地1113亩);新开工企业14家;新投产企业13家(其中标准厂房企业6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二)规划编制更趋完善。

按照“富规划、穷建设”原则,邀请国内较高水平的设计院在编制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东部区域协调规划,现经多轮深化已确定;总体规划、南片城市设计结合周边环境变化,在多次调整后现已确定;478公顷的龙门湖湿地公园方案已评审确认;北片生态化排水规划已委托设计;供电、给水、燃气、弱电、综合管线等专项规划均已完成评审。

(三)平台建设全面推进。

今年以来,重点围绕13个续建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18个筹备报批项目,在建项目抓进度、报批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报批,确保每一个项目进展环环相扣不脱节。市政道路桥梁方面:累计填筑土石方1800万吨,形成北片“四纵八横”和南片“六纵六横”共计56.5公里长的道路路基框架。对外交通主通道港湾大道、松航中路全面完成硬化、绿化并贯通;7条市政道路完成临时路面,9座桥梁正在施工;15条道路处在不同程度报批中,其中12条道路已完成可研,2条道路完成初设,1条道路即将委托招标。生产生活配套方面:标准厂房一期附属食堂、宿舍楼、科研厂房基本完工;城市规划馆土建工程主体完成并已通过中间验收,布展方案10月10日完成招投标;新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北片污水处理厂于8月29日开工建设,其中北片污水处理厂开始综合基础浇筑。生态基础设施方面:港湾大道、松航中路东侧及西侧、标准厂房、祥云河周边绿化共计35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已完工;松航南路、礁山湖、千禧路景观绿化施工图设计完成;曙光湖景观绿化及水体开挖工程已开工;南北片河道湖泊工程已完成开挖18公里长;北片造田造地工程已完成1500亩。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管委会专门出台了《东部新区工程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工程人员每日两次下工地巡查,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工程进度、施工进行管理,同时督促监理单位严格进行工程质量控制,通过制度的约束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区内工程的质量监管力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招商选资态势喜人。

一是招商办法进一步完善。修改完善了招商办法及入区企业项目评估办法,完成科技型企业园招商办法初稿。二是招商评估有序进行。继续严格按评估办法对意向入区企业进行评估,今年以来共完成企业评估15家,其中有6家企业已落户东部,出让土地1113亩。三是大项目落户取得突破。浙江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在10月26日获得新区南片643亩工业用地使用权,成为东部新区第一家上市企业项目;利欧东部泵业生产基地项目已确定一事一议方案,预计年底土地摘牌;欧瑞康集团真空涂层中心项目已完成厂房装修,11月底投产。此外,紧盯沃尔沃电动汽车项目、丰树新加坡产业园等大项目不放松。四是招商范围全面扩展。今年3月份赴广州、宁波、杭州等地进行招商,参加广州产业地产峰会,6月15日专门在杭州组织举办东部新区土地专题推介会。充分利用产业协会平台,与乐清电气协会、玉环汽摩配协会合作,多次邀请意向企业组团到东部新区考察。重点对接了台州市内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33家,其中1家台州上市企业(浙江南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初步意向入区。三产服务业招商同步跟进,千禧邻里中心已制订了餐饮、超市、网吧等项目的招商办法,餐饮企业、超市已经落实,年底投入使用。跟踪衔接了11家国内及省内房地产商。

(五)企业服务不断提升。

一是进行常态对接。管委会每位领导联系2-3家企业,重点抓协调。经济发展局每位工作人员联系3-5家企业,做到每天联系1次企业、每周下访1次企业、每月召开1次对接会,及时把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个时间节点。二是及时排忧解难。主动帮助解决落户企业遇到的困难,如针对企业的宕碴资源紧缺、企业环评报批、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员工交通问题等,管委会积极衔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三是强化硬性约束。通过实施经济约束与加强法律约束相结合,针对未按规定时间完成进度和迟迟不报批不开工的企业,分别采取推迟退还保证金和开展“约谈”做好笔录活动,杜绝个别企业迟开工不开工的侥幸心理。通过这2项约束,东部新区第一、第二批13家入区企业在9月底前已全部按照规定时间办完报批手续并开工建设。四是注重深化完善。为加快入区企业报批速度,市政府出台《投资项目审批联合告知制度》,并在东部率先试行。管委会将该项工作作为当前抓好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全力贯彻落实。在9月26日,与市级各部门一起,对第四批9家拟入区企业进行了联踏联审。目前,8家已完成建筑方案会审,并已开始施工图编制。同时,积极探索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的新思路,起草了《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工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促使企业加快开工投产的步伐,目前该实施意见已经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

(六)各类难题及时破解。

一是政策处理工作及时。及时与白岩村签订延期协议,解决白岩一期工程土地租用到期问题;针对三八塘内三间房屋因运输车辆震动受损,及时与相关人员协商签订补偿协议,保证了一期工程正常出方;根据白岩二期工程矿区爆破安全距离要求,与相关企业和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确保了二期工程如期开工建设。二是资金紧缺难题缓解。完成3700余亩的融资权证办理,从工行、浦发行、农行、建行等获得贷款8.42亿元,农行、浦发行共7亿元的项目贷款正在跟踪,并实施了3.77亿元的第三期市政BT工程。争取到省海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1500万元。此外,上马公司取得房地产开发暂三资质。三是用地保障加强。今年完成了6宗3319亩用海项目的验收和收储工作,完成了1000亩未利用地指标的报批工作。

(七)队伍建设长足发展。

一是强化学习型机关建设。一年来,共选送各级各类人才外出培训20余人次,先后到玉环、椒江、绍兴等地开发区以及到省外广州松山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等学习考察,学习规划理念、设施建设、园区服务等方面的做法。同时,专门邀请同济大学林家阳教授作“区域形象”创意报告,开阔机关同志的眼界。二是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区大力倡导蓬勃向上的朝气、团结拼搏的豪气、求真务实的底气、和公正廉洁的正气。同时健全管理机制,修订、完善各项机关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用机制管事,紧张有序、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三是全面深化廉政教育。积极落实廉政学习教育制度,创新形式,拓展载体,丰富内容,有效提高了机关同志的廉洁认知水平和自律自警意识,把岗位廉政的要求变成自知自觉的行为。

二、xxxx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充分把握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市委“沿海开发”战略部署,坚持“产业新城、品质城市、宜居新区”发展定位,突出“平台建设、项目引进、产业集聚”工作重点,积极实施规划、要素、服务等各项保障,形成“设施建设出形象、招商选资显成效、企业动工掀热潮”的开发氛围,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坚持三个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1.坚持招强选优,培育“产业新城”。把招商选资作为开发建设工作的中心,加快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集聚,培育“产业新城”。全年实现工业性投入12亿元(包括上马工业园);实现供地600亩;新投产企业10家(其中标准厂房企业投产2家);新开工企业10家。一是重点集聚制造业。继续推行项目入园评估办法,严把产业准入关。招商重点集中于泵与电机、汽摩配、机床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目标是培育3-5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孵化园着眼于引进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和与区内三大产业有较高关联度企业, 形成内部产业配套能力。二是注重集聚服务业。重点引进开发房地产、龙门湖休闲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生活配套设施等项目。通过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形成200公顷项目用地全面建设的开发景象。

2.坚持功能配套,建设“品质城市”。把建设高品质基础设施作为主攻大平台的首要任务,引进企业时,同步注入城市元素,建设“品质城市”。全年实现政府性投入7.6亿元,完工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24个、续建项目23个、前期报批项目21个;填筑宕碴350万吨。一是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基本完成北片路网桥梁工程,重点加快南片路网建设,贯通南北主通道(港湾大道、松航中路、松航南路、龙门大道西段),构建园区便捷交通通道。二是加快生活、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在北片建设休闲商业街、邻里中心,布局商店、餐饮、娱乐设施等,推进北片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建设,开工建设学校,全面提升园区功能配套能力,方便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

3.坚持生态优先,打造“宜居新区”。绿色是东部新区和谐发展的“主色调”,在注重产业引进、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宜居新区”。全年填筑绿化用土60万吨,完成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完成河湖开挖270万平方米;启动4个重大生态基础设施项目。一是扩大景观绿化面积。推进沿海防护林、河道生态林及生态景观带、主干道绿化、沿河绿色无障碍慢步系统(慢行系统)和城市景观林建设。二是加快河湖疏浚步伐。对曙光湖、碧海湖、龙门湖、礁山湖实施开挖、疏浚、护岸等工程,营造亮丽景观。三是启动引淡排盐工程。开工建设龙门湖引(换)水闸、中片引水闸,疏理龙门湖净化过滤湿地地形并疏通其内部水系河流。四是加强污染防治工作。督促企业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的要求配套齐全各类治污设施。探索建立雨水滞留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生态雨水池,减小地表径流和地面沉积物对河流的污染。

(二)突出三项重点,实现整体提升。

1.高标准建设发展平台。续建项目:全面推进三期3.77亿元BT市政项目建设,完成北片(金塘北路、千禧路、晨光路、21街、22街、23街、24街)和南片(松航南路、龙门大道、松航中路南段)市政工程的临时路面、桥梁和部分管道。推进“一馆两厂两湖三校”建设,建成城市规划展示馆并开馆,完成标准厂房二期和南北片污水处理厂土建主体工程,完成曙光湖、碧海湖开挖成型,完成新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石塘中心幼儿园土建工程,完成港湾大道绿化景观带建设。开工项目:xxxx年全面开工建设北片3路5桥——松航北路南段(桥2座)、25街(桥1座)、26街(桥1座)、二十七桥,南片7路12桥——金塘南路、柳海路、第五街(桥1座)、诗海路(桥1座)、第四街(桥1座)、第三街(桥1座)、鹭海路(桥3座)、紫阳桥、西沙桥、碧海桥、洱海桥、春波桥),中片2路3桥——鸣鹤路(桥2座)、祥云街、霁云桥。启动水系梳理工程建设,启动龙门湖开挖和3个引水闸和引水河道建设,开工建设曙光湖公园和龙门湖启动区块景观绿化、规划展馆周边景观绿化和千禧路东侧绿化共计2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实施470亩三期苗圃基地建设。报批项目:重点完成北片2条道路、南片9条道路、3个绿化项目、2个服务中心、1个湖泊及土地固化等共计21个项目的设计和报批。

2.高门槛集聚优质产业。一是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导向,争取大项目。继续跟踪新加坡丰树集团、台湾义联集团、瑞士欧瑞康公司等市外大项目,积极加强与央企、国企、大型民企和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络,力争在引入市外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二是以产业升级为导向,筛选优质企业。依托泵与电机、汽摩配、机床装备等我市产业优势,坚持严格的企业入区评估制度,重点引入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市外优质企业,为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三是以形成产业链为导向,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开工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工程,启动微小科创园招商,吸引一批与相关企业产业配套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到东部新区,培育发展后劲,形成产业链。

3.高强度推进企业开工。一是入区项目联审批。继续坚持项目审批联合告知制度,确保每一个新入区项目进入联合审批“快车道”,进一步加强与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沟通,进一步探索项目审批提效办法,进一步创新企业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为投资企业排忧解难。二是落地项目抓开工。对每个新落地项目进行分析、梳理、归类,找出企业不开工症结所在,采取专人服务帮办和督促调度相结合的办法,“软硬兼施”促进各项目提速提效。东部新区第四批入区企业确保在xxxx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三是开工项目促进度。重点督促已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抓好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进度,列出每个项目的施工时序,实施挂图作战,坚持一周一督查,一月一总结。争取xxxx年已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在xxxx年底前完成主体厂房建设。

(三)实施三大保障,强化建设支撑。

1.强化规划保障。按照xx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在编制总规、控规的基础上,全面整理规划成果汇编。重点编制“四线”专项规划(蓝、绿、黄、红四线,其中蓝线为河道、绿线为绿化、黄线为市政管线、红线为道路)、绿道规划、数字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等规划。研究新区色彩和立面规则、产业用地指标导则、单元控制通则等,形成基本完整的规划体系。

2.强化要素保障。一是资金。加大项目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融资力度,全年争取融资10亿元。继续适度运用BT等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东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二是宕碴。进一步加大现有白岩矿一期、南港矿宕碴出方量,日出方量达2万吨,确保白岩二期年出方量,从而缓解宕碴紧缺难题。

上一篇:初中生有理数说课稿下一篇:医护人员服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