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总体目标方案

2024-06-21

端午节的总体目标方案(精选11篇)

端午节的总体目标方案 第1篇

XX有限公司文件

【2012】第号

关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和目标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

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现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了本公司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和目标,希你们认真贯彻并层层分解落实,以确保本公司安全生产各项目标的实现。

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月×日

端午节的总体目标方案 第2篇

(1)销售。销售目标包括销售总额、销售量、销售增长率等具体指标。

(2)市场地位。市场地位目标主要以企业在行业、地区内的市场占有份额,以目标市场占有率表示。从定性的角度考察,分领先者、挑战者、垄断竞争主体、尾随者和利基者5种不同的市场地位。

(3)赢利,

赢利目标包括企业通过营销活动实现的利润总额、利润增长率,辅以销售、成本及资产利润率等指标。

(4)形象。形象目标是指企业及产品品牌在社会公众、日标市场用户以及大众传媒方面的印象和评价,并有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及其他分析、评价的标准。

端午节的总体目标方案 第3篇

日前, 商务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意见中, 提出了完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

总体要求: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 在应对日用工业品流通突出矛盾的同时, 推动解决流通体系中的机制和体制问题;把整体规划与局部推进结合起来, 在完善产业规划和促进体系建设的同时,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把发挥政府部门作用与调动流通企业积极性结合起来, 形成政府主管部门、流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促进的合力;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 在充分吸收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管理体制、经营业态和营销模式创新, 形成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基本目标:通过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 建立政府有效监管与调控的管理体制, 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流通基础设施, 培育大中小并存、节能环保、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推动经营理念、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创新, 形成开放有序、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高效顺畅、城乡畅通, 与我国商品商场体制、规模和结构相适应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

根据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第4篇

1、打造符合品牌要求的销售团队,组织培训学习。

2、负责月度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与监督实施;

3、销售管理体系的控制与建设,关键流程的制定;

4、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定单需求,合理库存水平的监控;

5、根据本部门状况、当地市场环境及竞争对手情况做出分析,进行销售预测,制定销售措施;

6、与市场部紧密配合,组织召开周、月市场分析会;

7、制定销售部员工发展计划与激励制度,并进行销售体系组织架构的确定与调整,以及体系内人员的合理配置;

8、对销售部直接部署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按照销售绩效考核方案对其业绩进行考核评估,提交奖惩、任免方案,保证部署的工作顺利完成,并确保直接下属能力上符合公司发展要求;

9、负责协调销售部的内外部关系,为销售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组织处理本部门的重大突发事件,保证销售工作的正常开展;

10、严格执行厂家的销售政策并及时上报规定的相关销售数据

11、负责协调销售部跨部门协作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销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第5篇

并且强调,今明两年是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这一时期社区建设的目标要求,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总的工作思路是:以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和市第三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立新型社区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建立健全组织、明确职责作用、创新工作机制、转变领导方式和方法为重点,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在社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为推进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按照这一工作思路,从现在起到明年,需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建立社区体制,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

建立新型社区体制,是推进社区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建立新型社区体制的重点是建立社区组织,而社区党组织又是社区内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各区委和街道党工委一定要把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作为建立社区体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市第三次城管会后,一些区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各区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创新,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体系,需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是要因地制宜设置社区党组织。凡已划定社区的地方,无论辖区规模进行了调整,还是未做调整,都要根据《党章》规定,按照社区党员的人数和分布情况,着眼于新的发展和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原则上,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要建立社区党委;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要建立社区党总支,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党委(如辖区规模较大,社会单位较多或非公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较多的社区);党员人数不足50人的要建立社区党的支部委员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社区党总支。需要强调的是,社区规模做了较大调整的,要防止把原来的居民区党支部简单合并为社区党委或党总支。组建新的社区党组织,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手续。同时,又要重点考虑,有利于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有利于整合社区党建资源,有利于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无论是党委、党总支还是党支部设置,社区党组织均不设专门的工作机构,目前原则上不具有发展党员和处置党员的审批权。

二是要选好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原则上要选举产生,但考虑实际情况,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先由街道党工委任命或选派,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选举。随着社区体制的建立,社区中党员人数将明显增加,党组织的工作范围扩大、任务加重,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因此,选好社区党组织的负责人很关键。从朝阳、宣武两区的试点看,社区党组织的负责人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比较熟悉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逐步建立起适应社区建设需要、具有活力的社区干部

选用机制。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加强对社区党务工作者后备力量的培养。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中的党员可以交叉任职,宜兼则兼、宜专则专,具备条件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可以通过选举兼任社区居委会主任。

三是理顺社区内党的组织体系。建立社区党委和党总支的,要按照党员分布和便于管理教育的原则,及时调整、理顺和建立健全下级组织,即党支部和党小组;党支部设置、党员人数相对较多的社区,也要根据党员的分布和工作需要,建立党小组。不管是社区党支部还是社区党委或党总支下属的党支部,关于要不要重新选举的问题,可以按以下两条原则办:第一,如果原支部建制已经打乱,调整范围比较大,应该按社区体制重新选举党支部委员会,并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第二,未做调整的,可以继续按原有的支部开展活动,但工作要向区域性拓展,并做好必要的更名手续,待换届时统一调整届期。同时,也要抓紧在流动党员、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一般要纳入社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特殊情况也可由街道党工委或区委直接管理。

四是调整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的设置。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一般建立在街道层面,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层面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原已建立在居民区层面上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要随着社区的划定和社区党组织的建立,进行理顺和调整。

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及其分会,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推进社区党建的组织载体。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的职责是不一样的,社区党组织是辖区内各种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是协商议事的机构,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作用,并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

二、围绕建立社区体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建设是一个过程,建立完善的社区体制,是一项长期任务。今明两年在划分社区、组建社区主体组织、理顺社区各种关系等方面的工作非常繁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干部群众的思想会比较活跃,也会出现一些模糊认识。对此,既不能急于求成,硬性开展工作,又不能等待观望,按兵不动。因此,围绕建立新型社区体制这一当前的中心任务,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与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推进社区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提高对建立社区体制,加强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和市第三次城管会的有关文件,特别是要针对少数人目前存在的模糊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并要求党员承担起宣传群众的工作,成为推进社区建设的宣传员。要运用多种形式把市第三次城管会的精神宣传到群众。在划分社区,组建社区自治组织的过程中,要多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认同感,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在社区居民中培育“社区以人为本,民以社区为家”的新型社区理念。要注意克服和避免上面热热闹闹,下面冷冷清清的现象,一定要把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尽快统一到中央文件和市第三次城管会精神上来。

第二,要加强领导,积极支持和保障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能。要组织好社区居民代表和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的推荐选举工作。应该明确,社区规模的确定,须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但在社区体制条件下,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委会无论是人员构成,还是职责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体制创新的过程中,决不能用简单“翻牌”代替新型社区自治组织的建立。在建立社区自治组织的过程中,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使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并充分体现其意愿,以保证自治组织成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有意识地推荐党员参加自治组织的工作,从组织建设上保证党对自治组织的领导,积极推进党领导下的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民依法自治。街道、社区党组织还要积极引导和帮助社区自治组织,在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制定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为加强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打好基础。

第三,要以建立社区体制为契机,贯彻“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原则,为群众办实事。建立社区体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社区党组织要善于体察群众冷暖,了解群众需求,反映群众意愿,为群众办实事,把给群众以更多的实惠,做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在为民办实事的实际工作中。当然,在社区建设中,各地情况不同,工作的着力点也不尽相同,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准自己工作的突破口,既要积极推进,也要注意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贪大求全,开“空头支票”。

三、围绕建立社区体制,积极探索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市第二次城管会以来,按照市委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各级党组织围绕社区建设各项任务,扎实工作,取得了开拓性进展,特别是适应区域性党建工作的要求,在开展地区性、公益性、群众性、社会性工作上有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下一步,要围绕建立社区体制,推进社区建设的新任务,进一步探索加强社区党建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第一,要建立以“四性”工作为结合点,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工作联动机制。这个机制的有效载体就是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及其分会。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区域性党建工作中是主导力量,起牵头、组织和协调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社区体制的建立,区域性党建工作的重心要在一定程度上向社区转移,因此要及时以社区为单位,调整充实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分会,通过组织载体和活动载体建设,把不同隶属关系的社会单位党组织统一组织协调起来,围绕社区建设的目标,协商议事、献计献策,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作用于社区。目前还有一些社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强宣传动员,形成广泛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从需求出发、服务入手,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和卓有成效的服务,把更多的社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组织发动起来,切实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社会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第二,要建立以理顺社区各种关系为着力点,以明确职责为重要环节,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原有体制下,多年形成的关系不顺、职责不清、职能扭曲的问题十分突出。通过建立社区体制逐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虽然难度较大,但必须坚定信

心,增强责任意识,从理清工作职责入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其它组织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街道办事处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是指导与接受指导的关系。社区党组织对社区自治组织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政治领导实现,而不是直接包揽和代替。为此,市委组织部在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城市社区党组织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请大家讨论,希望同志们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提出修改意见。各区委也要从实际出发,着手研究制定规范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的工作意见。

第三,要建立以服务居民为立足点,以志愿者活动为主要形式,充分体现先锋模范作用的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随着社区党员队伍构成的多样化,既给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和舞台。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要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渗透到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渗透到社区居民的“四自”中。从目前情况看,仅给党员提一般要求是不够的,必须根据党员队伍构成的情况,在原则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分类管理。对居民党员和离退休党员,要发挥他们热爱社区、熟悉社区、关心社区的优势,动员组织他们参加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成为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对于流动党员、非公企业中的党员,要着重进行党的宗旨、组织观念和纪律性教育,增强他们的党员意识、社区意识和服务意识,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对在职党员要积极探索在社区内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途径及方法,发挥他们的职业优势和个人特长,服务社区、建设社区。通过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围绕建立社区体制,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6月19日,市里召开了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扩大会议,研究确定了下一步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我们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认真抓好落实。

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将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又一个重点,我们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特别是今后一段时间,要继续以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工作为重点,紧紧抓住建立社区体制这一契机,在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要摸清底数,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要充分利用工商部门经济“户口”普查的结果,加快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步伐,把消灭“空白点”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任务。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探索对流动党员、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进行管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把每一个党员都编入党的基层组织,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要求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注意抓典型,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从整体上推进这项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中党的工作。

五、适应建立社区体制的要求,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和方法

社区党组织建立后,要承担起领导社区工作的重要政治责任。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上,必须强调转变领导方式和方法,不能再以直接管理的方式实施领导,更不能使社区党组织又成为一级政府性机构,要寓管理于组织、协调、引导和服务之中。

在社区建设中,要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树立开放、健康、向上的社区文明形象,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总体目标宣传标语 第6篇

总体目标方面

1、振奋精神矢志奋战 确保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富民状村强镇

3、在求实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实。

招商协税方面

1、谁英雄谁好汉招商协税比比看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3、一切围绕项目为了项目一切

4、提高服务水平搞好项目帮办

5、做招商引资有心人当厂房建设有功人

6、打造发展新高地构造财富聚宝盆

集镇建设方面

1、抢抓重点工程建设靓丽集镇

2、狠抓环境综合整治优化镇村生居环境

3、强化集镇管理提升集镇品位

社会事业方面

1、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和谐和平

加强执行力方面

1、工作赢在执行力。

2、提升执行力,发展生产力。

3、行动快、落实快、干事快。

4、快,才能抓住机遇;快,才有执行力。

5、抓发展必须抓机遇,抓机遇必须时时处处快人一拍。

6、一切服从服务于把事情办成、办好!

7、站高做决策,弯腰抓落实。

8、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出细活儿、出精品。

9、我能、我行、我成功。

10、奋勇拼搏勇立潮头

动真碰硬真抓实干

勤政廉洁方面

1、以只争朝夕、忘我工作为荣;以骄奢淫逸、虚度年华为耻

2、三想:岗位是谁给?权力怎么来?待遇哪里来?

端午节的总体目标方案 第7篇

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 结合疾病临床路径实施, 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 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建立医保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 制定医保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 将医疗机构次均 (病种) 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定额控制情况列入医保分级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 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就诊, 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将符合资质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监管, 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

——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2]11 号)

2014年总体目标 第8篇

沙营村居改造二期工程绿化景观完成,沙营村居改造三期交付业主。

二月十日:管理人员进场准备开工,确定好外墙保温施工队伍,电梯进场,门窗测量洞口尺寸。

三月份:三期内墙抹灰全面展开,三月中旬外墙保温进场,二期绿化全面展开。

四月初:地暖、卫生瓷、外墙抹灰全面展开。

五月底:内墙抹灰、地暖、卫生瓷全部完成。

六月份:屋面工程、塔吊拆除全部完成,三月底配套队伍进场。七月份:门窗安装,水、电、暖、卫、消防安装完成。

八月份:公共部位走廊瓷砖、楼梯抹灰、电梯井抹灰、涂料开始施工,楼梯扶手护栏进场安装。

九月底:单体工程达到初验条件。

十月初:单体工程验收(消防、环保、节能等项)月底整体工程竣工验收完成。

十一月份:做好分钥匙准备,主道路沥青混凝土罩面完成。十二月份:分钥匙。

总体目标 第9篇

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创建活动,不断推动科学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畜牧业经济发展,到2020年把互助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创建内容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战斗

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全力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监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率为100%,力争全县不发生区域性

重大动物疫病,为全县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3、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进一步提高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

4、扎实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及农牧民养殖户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科学技术应用水平。

5、组织实施种类畜牧业项目,确保养殖示范户享受到项目资金支持。

6、大力开展养殖技术承包,全面提升畜牧业技术服务效果,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平安单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等各种形式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进步、民族政策落实、民族地区稳定为抓手,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财务会计:站内资产管理,职工工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的核算管理 秘书:印章、财产、重要证件等的保管,站内常规文件、党建资料起草、打印、上报、建档案。

项目申报:绵山羊、猪、牛、鸡、獭兔等相关项目的申报、实施、总结

畜种改良:畜种引进、牛改冻精等的运送发放,母牛受胎产犊调查、家畜品种改良。畜牧技术推广:畜牧科技培训及实用技术推广,规模养殖场(户)技术承包。

物业管理:楼院水、电、暧、卫生、治安等的管理

职工食堂:食堂动物资金核算及食堂日常食物管理

动物疫病防控: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预警、预报;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储备。兽医技术推广:兽医科技培训及实用技术推广,规模养殖场(户)技术承包。

兽医实验室:病料采集及动物疫病监测、检测、诊断,被检物验收及无害化处理

端午节的总体目标方案 第10篇

牟志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设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此,应当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加深认识和准确把握。

一、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决定》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35年来,我们党锐意推进改革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首先,35年改革开放经历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发生了阶段性、累积性、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从发展阶段看,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节点是四次三中全会。(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的正式发动。全会提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随后启动了农村改革,全面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动阶段。(2)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局。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农村改革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开启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到1992年,改革开放从发动到开局,可以称之为是一个“放权让利”的时代,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内进行改革,国有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放权让利”、地方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外资,鼓励个体经济发展。(3)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制度创新时代——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先是“建立新体制”,后是“完善新体制”。全会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入了“建立新体制”阶段,改革不像以往那样在计划经济框架内进行。

(4)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由此进入了“完善新体制”阶段。——按照这一改革发展逻辑和制度变迁逻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从改革领域看,历次三中全会后,改革的领域在不断拓展,从以经济领域为主,逐渐扩展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一直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改革开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1980年8月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启动了这一改革。从党代会对中国现代化和体制改革总体布局演变的过程来看,也是从以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为主,不断扩大到其他领域。2002年十六大作出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部署,开始了文化体制改革;2007年十七大报告作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部署;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文化发展改革的决定;2012年十八大召开,开始逐步形成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五位一体”改革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和最重要的创新所在,就是超越了以往的以经济改革为主题,进行“五位一体”改革的系统设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全

面改革”之所以意义非凡,是因为它能够形成一整套优势互补的制度,使发展更为全面、协调,综合、平衡,互补、互利,将极大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可以看出,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中国改革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方法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统一、微量积累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宏阔视野与具体设计相统一、延续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整体性与针对性相统一。这些“统一”是改革历史探索的收获,是改革逻辑演进的成果,它集中体现在《决定》中:将“改革”提高到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在此层面上定义改革,并包含了多个理论上的“首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等。与此相联系,《决定》也是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互相推进的结果。它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强国、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普遍诉求,落实为具体的改革设计,将对市场与政府、市场与法治、市场与财税金融体制关系的摸索经验升华为理论纲领,为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改革实践提出了总体部署。作为中国改革的又一里程碑,这次全会和这份纲领性文件都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从“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的深度上看改革,改革未有穷期;从“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高度上看改革,改革虽远必征。今天,改革开放作为新的伟大革命,国家之未来、国民之福祉,将无不由这个革命来承载。

其次,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把握这一论断,其要点,一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包括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取得的精神成果,而且,物质成果必须转化为精神成果,转化为人们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信心和勇气。因此,我们加深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既要总结其取得的物质成果,更要总结其精神成果,把所有成果以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等上层建筑的形式凝固下来,使之转化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形成强大精神动力。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一切探索,归根到底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围绕这些重大问题所取得的成果,归结起来就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将其概括为改革开放最主要成果,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等,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是立党立国的头等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治国安邦大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最重要贡献。

第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领导和推动的,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向前推进。我们的改革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5年改革就是由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有了问题能及时纠正,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坚定不移地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事实证明,没有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现在,我国改革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要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

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必须有很强的战略定力,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

二、深入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当今世界,国际局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此,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顾历史,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工业革命发轫和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失去了发展机遇,导致我国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没有条件赶上时代前进步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上兴起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东亚一批国家和地区抓住机会发展上去,我国因闹“文革”而错失良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转变,国家和民族大踏步赶了上来。邓小平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现在,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两个全面”的重大任务,这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如此全面提升,必然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唯一途径。面对趋向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世界大势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显著增强,我们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深化的。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并且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这些问题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前所未有。现在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思想观念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主体的多样,使得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我们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设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内涵而言,包括两句话的改革目标总概括、“三个性”的改革方法论、五位一体的具体改革目标、“三个让”的改革根本目的这四个层次。

第一,两句话的改革目标总概括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简洁鲜明的总目标,同十八大报告关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相比,增加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至关重要的新目标,引人注目。

关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具体制度,实践证明是唯一能够发展中国的制度体系,必须不断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但是,我们仍然“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仔细研读全会通过的《决定》,其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各项重大改革措施,无不聚焦在“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之上。

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行不悖、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呼唤着、倒逼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尽快实现现代化。

这里的“治理”,我们党执政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多次提到。如治国理政、民族区域自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企业法人治理、基层群众自治、治党治国治军等等。本次全会又提出了更多的“治理”概念,如有效的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方式,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治理结构等等。治理同管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管理一般是指自上而下的纵向管理、单向管理、垂直管理,而治理则既包括各方面的科学管理,也包括法治、德治、自治、共治等内涵。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对各方面存量的和增量的治理体制机制的总概括、总称谓,是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了好的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治理体系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的,又不断构建新的,使各方面制

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第二,“三个性”的改革方法论就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总书记在2012年底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作为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提出来的。此后,他又在多个场合反复加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是分别从农村和沿海试点起步、点线展开的,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贫穷落后和封闭僵化带来的紧迫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系统性改革不够、全局性矛盾长期没有触及等弊端。单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比如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涉及土地制度、财税制度、城市管理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多个领域,如果仅就市场交易本身进行调控,效果总是有限的。从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协同面更广、系统性更强,更必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才能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第三,五位一体的具体改革目标就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个方面,既是建设和发展目标,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十八大提出“两个全面”,表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的目标,必须同时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后者是为前者提供动力、注入活力的。这次全会的表述是:“到二○二○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四,“三个让”的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前两个“让”,是对十六大报告精神的重申,第三个“让”,是对十五大报告精神的重申。三个“让”组合起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根本目的,表明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一以贯之地倡导劳动与资本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财富创造与财富分配的统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统一。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通过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来实现;都要通过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来实现。纵观《决定》文本,梳理其内在逻辑和理论创新、实践举措,可以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彰显了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覆盖《决定》全篇,又突出体现在总目标所包含的“六个紧紧围绕”的具体目标之中。即:紧紧围绕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个紧紧围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同时也展现了改革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改革的主要内容,点出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轴,使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先顺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一目了然。

分体燃气轮机的总体方案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系统,燃气轮机,总体方案,变工况

0 引言

分布式能源系统DES(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是指将发电系统以小规模(几kW到50 MW的模块化发电装置)、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户附近,可独立或同时输出电、热、冷等二次能源的系统,能够与能源管理和储存系统相结合,用于改善输电系统的运行[1,2]。

分布式能源系统因其灵活的变负荷,较低的初投资,供电的高可靠性,很小的输电损失和适合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特点在世界能源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3],是新世纪电力工业和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4]。微型燃气轮机作为众多分布式电源装置中发展最为成熟,也最具商业竞争力的分布式发电设备,因其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污染物排放低、较低的循环寿命成本等优点,是目前清洁、可靠、高质量、多用途的小型分布式供能单元的最佳方式[5,6,7,8,9]。

目前地面燃气轮机一般借鉴航空燃气轮机技术[10],采用了压气机和透平共轴的结构,重量轻,结构紧凑。然而:

(1)由于压气机和透平共轴,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满足功率、流量和转速的约束条件,从而导致机组的各个部件互相牵制,压气机和透平匹配困难,给设计和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压气机的变工况特性非常差,部分工况下效率急剧降低[11],导致整个机组的变工况性能也非常差。对于分布式能源系统而言,由于冷热电负荷的变化,有可能长时间处于低负荷工况下运行。

因此对于地面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主要的约束条件不再是系统结构重量,而是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灵活性,继续沿用航空燃气轮机的结构形式难以满足分布式能源系统灵活多变的需求。因此解除压气机和透平之间的共轴约束,实现压气机和透平独立运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思想,本文提出了“分体式燃气轮机”的概念根据分体式燃气轮机的特点讨论了分体式燃气轮机的集成原则和集成方案,同时研究了燃气轮机的参数耦合关系,分析了压气机和透平在共同作用区的工作特点,并基于燃气轮机参数的耦合关系研究了燃气轮机的变工况特性。

1 分体式燃气轮机的概念

随着叶轮机械技术的进步,压气机和涡轮的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燃气轮机均采用了涡轮与压气机共轴形式,结构大为简化,可靠性大大加强,从而构成了目前世界上燃气轮机的经典结构形式。然而经典的燃气轮机中压气机和透平共轴的结构形式,使得:(1)在运行过程中,燃气轮机机组必须严格满足功率、流量和转速的约束条件,从而导致机组的各个部件互相牵制,运行的灵活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无法根据需要灵活适应不同运行环境的需求;(2)相对于涡轮而言,由于压气机的变工况性能较差,在低工况下效率急剧降低,整个机组在低工况下的效率也很低。而对于地面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而言,由于用户冷热电负荷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机组均长时间处于低负荷工况下运行,导致在实际运行中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为了满足燃气轮机的经济性和灵活性需求,需要重新审视燃气轮机的结构形式,提出新的适应地面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结构方案。上述分析可知:导致经典燃气轮机运行困难的根本因素在于压气机和透平共轴的结构形式导致机组的各个部件互相牵制。因此本文提出通过解除压气机和透平之间的联系,使透平不再与压气机串联,而由单独的原动机驱动压气机,简化压气机和透平之间匹配问题,使二者可独立地设计和运行,这就是所谓“分体式燃气轮机”的基本内涵。

由于分体式燃气轮机不需要严格满足经典共轴燃气轮机所要求的功率、流量和转速平衡的约束条件,减弱了负载特性对机组的影响,能够实现压气机和透平转速之间的自由组合,从而大大降低了燃气轮机分析和设计的难度,同时压气机有可能在大工况范围能够一直处于高效率区运行,克服了压气机变工况性能差的缺点,提供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潜力。同时可方便地与其它装置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布式供能单元,更加容易适应不同负荷类型的要求,为构建新型分布式能源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将可能成为分布式供能单元的重要的核心设备。

由于分体式燃气轮机通过分开压气机和涡轮的刚性联系,使得压气机和涡轮可独立地设计和运行,可以实现多台压气机和透平并列运行,可以采用多个循环并行的方式,从而提供了新的附加的自由度,从而无论在燃机轮机本体的设计,还是在基于分体式燃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中均带来了更多的选项。这一方面为燃机轮机本体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了新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复杂化。因此如何利用此附加的自由度,研究分体式燃气轮机本体的设计,以及在基于分体式燃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成为了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 分体式燃气轮机的集成方案及分析方法

2.1 分体式燃气轮机的集成原则

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直接面向用户,用户的负荷直接影响到了燃气轮机的容量以及运行特性,分布式能源系统自身的特点以及应用场合决定了分体式燃气轮机在集成组合上的原则。

燃气轮机运行在非设计工况时,系统的性能降低,而偏离设计工况越远,系统性能下降得越明显。为了提高系统的变工况性能,在系统集成时考虑基于全工况特性的系统集成原则与必要的相应措施[12,13,14]。

(1)输出功率比例可调

由于分体式燃气轮机面向分布式能源系统,其冷、热、电负荷通常存在较强不确定性,输出功率需要根据负荷随时进行调整。可以根据用户能源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措施调节系统的能源输入量,进而控制系统的输出,使系统的输出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改善联产系统的全工况性能。例如可以根据负荷的不同启停不同容量的压气机以实现功率的比例输出,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通过分体式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和透平的部件进行调整,能增强系统的负荷应变能力,改善系统的全工况性能。

(2)采用蓄能调节能力

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日负荷的峰谷差,以及能量供需之间的矛盾,当实时应对用户侧的部分负荷需求时,系统效率会明显下降。可以采用蓄能来实现消峰填谷。蓄能系统可以起到调节或者缓冲并且保持能量供应均衡的任务。蓄能不但可以削减能量输出的负荷高峰,还可以填补输出量的负荷低谷,进而实现增效节能的目的。机组若能与蓄能设备配合,可以确保机组始终在高效率工况下运行,多出的输出能量暂时储存于蓄能装置中,而在用户侧的尖峰负荷时,蓄能装置释放出蓄存的能量。因此,蓄能与供能联合运行,既能满足负荷动态变化,又能保持联产系统全工况高效运行,是提高能源转换与利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模式。

(3)系统配置与运行优化

为适应用户负荷的变化,分布式能源系统通常需要仔细考虑系统的容量和运行方式。为此,可以采用多种结构方案配置与运行优化模式。可以采用多个压气机和透平的联产系统的优化组合。当用户的负荷需求变化时,可以合理的搭配压气机之间的负荷分配关系,以实现系统性能的优化配置。为了避免大范围变工况系统性能的波动,在一定的负荷下,可以使一台压气机动作,而其他的保持不变,可以有效地改善整个能量供应系统的动静态性能。通过改变压气机和透平的负荷分配,可以实现系统性能的优化运行。

2.2 分体式燃气轮机的集成方案

基于上述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原则,本文给出了基于分体式燃气轮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几种典型方案,并分析了其典型的应用场合。

方案一:分体式燃气轮机(1+1形式)

这是分体式燃气轮机的基本形式,分体式燃气轮机压气机和透平轴是完全分开的,压气机由电动机来驱动,透平直接驱动发电机。这种形式的燃气轮机解除了共轴燃机中二者转速的耦合关系,压气机和透平可以以不同的转速工作。

这种燃机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由于压气机由电动机驱动,从而可以保证在较大工况变化范围内压气机的效率。

(2)方案二:分体式燃气轮机(1+N形式)

这种形式的燃气轮机与前述分体式燃气轮机的结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把原来的单个透平分解为多个透平,这种形式的分体式燃气轮机实际上就是一种分轴燃气轮机。考虑到系统的结构的负载性与性能的折中,N一般可以取2-3左右。

燃气在透平中分级膨胀,压气机和透平1之间需以相同的转速运行,但是透平2可以实现不同的转速运行,这样在特定的输出负荷特性下,可以实现调节压气机和透平1转速来提高燃气轮机性能的目的,这样可以减小负荷对压气机的工作状态的影响。此种方案的分体式燃气轮机方案如图2所示。

(3)方案三:分体式燃气轮机(N+1形式)

这种方案是分体式燃气轮机最重要的方案。这种形式的燃气轮机与前述分体式燃气轮机的结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把原来的单台压气机分解为多台压气机。其中各台压气机的额定流量之和与前述单台压气机的额定流量相同或者高于单台压气机的流量。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压气机和透平之间以不同的转速运行,而且可以实现两台压气机以不同的转速(流量)运行,这样在输出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压气机转速的自由组合,进一步为燃气轮机性能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而且在这种燃机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实现多台压气机额定流量的自由组合,只要保证总和为共轴燃机中压气机的额定流量即可。此种方案的分体式燃气轮机方案如图3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运行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需求,通过增加其他的部件,如中冷,回热等构造出更多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种不同的用户需求。

2.3 分体式燃气轮机的部件耦合关系分析

对于燃气轮机的三个主要部件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涡轮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同时彼此之间又相互制约。在任何一个稳定工况下,各主要部件之间联合运行点的参数,即在共同工作的稳定工作点。与共轴燃气轮机不同的是,分体式燃气轮机压气机和透平的轴是分开的,在变工况运行时,二者可以以不同的转速运行,但是压气机、燃烧室和燃气涡轮之间依旧存在着约束关系,即也存在着共同工作区,只是与共轴的燃气轮机有所不同而已。

从而分体式燃气轮机的设计的约束条件与经典的压气机与涡轮共轴的燃气轮机有所不同。分体式燃气轮机运行时参数平衡关系可表达如下。

(1)流量耦合

多台压气机的总流量与燃料量之和为多台透平的总燃气量。

undefined (1)

(2)压力耦合

不考虑母管的调压作用时,透平入口压力为压气机出口压力的比例。

p3j(j=1,2,…,N)=p2i(i=1,2,…,M)hf1=p2hf1 (2)

(3)压比耦合

由于分体式燃气轮机自身特点,存在压比耦合,即多台并行的压气机压比相等。

πci=πc, i=1,2,…M (3)

与经典的共轴燃气轮机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减少了转速的耦合关系,而多了压比耦合的约束关系,从而使得分体式燃气轮机的设计和运行有所不同。

3 分体式燃机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体式燃气轮机中压气机可由其他原动机,如电动机驱动,可以实现转速的自由匹配,而不受透平转速的限制。因此在本节中对不同压气机、透平转速时,主要参数对机组的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3.1 透平和压气机转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首先对燃气初温为1 000℃时的系统的变工况性能分析,如图4所示。

由图4(a)可以看出,透平转速nt一定时,随着压气机转速nc的变化,系统效率η变化明显,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η最高点出现在转速为3 400 r/min附近。当nc低于3 400 r/min时,随着nc的提高,η升高。nc高于3 400 r/min时,随着nc的提高,η减小。这是由于系统比共轴燃机多了电动机的驱动,机械损失变大,效率最高点不是出现在设计转速附近,而是出现在设计转速之前。

从图4(b)可以看出,转速对输出功率的影响为:给定nt,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Pe随着nc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设计转速附近达到最大值。这与共轴燃机Pe的变化趋势一致。在给定nc时,Pe随nt的变化不大。

在T3=1 200℃时(图5),各性能参数随nc、nt的变化趋势与T3=1 000℃时的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在压气机低转速时系统的效率的变化随透平转速的变化变小,高转速时,系统效率的变化随透平转速的变化变大。功率、燃料消耗量曲线和效率曲线随温度的升高都有升高,压气机质量流量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

当燃气初温升高到T3=1 400℃时(图6),在nc低于3 300 r/min时,系统进入不稳定区域,此时压气机出现喘振。因此低工况下的系统性能不准确,在高工况下系统的性能趋势与T3=1 200℃、T3=1 000℃一致。因此,在此分体式燃气轮机中,燃气初温为1 400℃时,系统稳定运行压气机转速为3 300~3 900 r/min,而共轴燃机中在同样的燃气初温下,系统稳定运行区域为3 100~3 900 r/min。

3.2 燃气初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比较图4~图6可以看出,随着燃气初温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系统稳定运行区域变窄,而分体式燃气轮机的稳定区域受燃气初温影响更大一些,同样的燃气初温下,分体式燃机的运行范围可能更窄些。对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系统功率、压气机质量流量和燃料消耗量的变化趋势与前述变化趋势一致。

可见,当温度一定时,分体式燃气轮机稳定运行区域与共轴燃机的相比变窄,可知分体式燃气轮机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在设计分体式燃气轮机时,应该考虑分体式燃气轮机与共轴燃气轮机的区别,才能保证分体式燃气轮机能够在较大的范围内稳定运行。

4 结论

目前地面燃气轮机一般采用了压气机和透平共轴的结构,重量轻,结构紧凑。然而压气机由透平来驱动,二者存在共轴耦合,在燃气轮机运行时,二者

转速必需一致,随着外界负荷的变化,压气机的变工况特性变差,在外界负荷变化较大时,系统整体的变工况效率较低。

对于地面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主要的约束条件不再是系统结构重量,而是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灵活性,继续沿用航空燃气轮机的结构形式难以满足分布式能源系统灵活多变的需求。因此解除压气机和透平之间的共轴约束,实现压气机和透平独立运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介绍了分体式燃气轮机的集成原则,阐述了分体式燃气轮机的一般特点和几种集成方案,给出不同的集成方案的设计点参数,并对分体式燃气轮机的变工况特性及行了分析,指出在部分工况下,分体式燃气轮机方案较经典共轴式燃气轮机相比能够在较大工况范围内保持较高的效率。

上一篇:“治庸治懒治散”作风整顿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成功在于坚持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