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山区教学质量

2024-09-19

如何提高山区教学质量(精选9篇)

如何提高山区教学质量 第1篇

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

作者:巩峪小学 段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24 8:06:31

提高农村偏远山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

巩峪小学 段汉军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推进,农村义务阶段的学生享受到了免费读书的优惠政策,这个政策的落实,不仅给广大的学生家长减轻了经济压力,也更新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尤其让山区学生的家长转变了教育理念,使他们由传统的只关心学生生活转变到开始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生的发展。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促使了学校管理的“正规化”。因此,如何提高偏远山区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爱岗敬业,良好的师德是前提。偏远山区小学由于班级学生名额不足,导致教师编制紧缺,即使有了编制,由于多种原因也招聘不到教师。这样就给在岗的教师加重了工作负担,增加了工作压力和难度。教师课时多、课头多、管理事务多,工作辛苦就可想而知,而享受的福利待遇有可能最低。因此,从事山区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师德、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知促常乐、爱生如子。只有这样,才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希望。

二、规范的过程管理是保证。没有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有了过程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至少对好的结果有一个保证。虽然山区学校的教师每天工作繁杂、任务重,但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要下功夫,尤其是在“备”和“教”上要重点下功夫。“备”是“教”的前提,教师没有好的备课就教不出好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落到实处,充分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平时本来就很辛苦,千万不要延用课内损失课外补的老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狠抓教学过程的落实,一是要率先垂范起到表率作用,二是要用规范的制度做保证,三是要做好监督督促作用,四是要认真落实常规月查制度,五是教师一定要落实“四清”活动。

三、校本教研是根本。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采取了不少措施,提供了很多机会,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很快。但由于山区小学教师紧缺,教师任务重,再加上交通不变,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平时能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教师大量时间都呆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本校教师。所以,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教研方法。一是要引导教师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著名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才能不断改进教法,不断进步。因此,学校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来督促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二是加强同伴互助,俗话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因此,要鼓励教师开展同伴互助,相互开展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互联网的作用让教师自学,学校要引导教师将远程教育和网上资源用于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四是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要给他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也要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校内培训任务,使他们确实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公平教育是期望。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让山区的孩子尽量享受到和城区孩子一样的公平教育,经费投入很大,也确实改变了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装备了教学设备,但与实际需求差距还很大。教师紧缺、教多学科教学、没有相应的专任教师,是目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体音美和英语教师基本上都不是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更谈不上把握教材和深层次研究,尽管教师努力了但质量依然不高。解决山区教师紧缺的问题方法很多,我认为重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一定的奖励方式,鼓励在山区工作的教师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下乡支教和资教的教师可以享受一定的补助,那么,长期在山区工作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以补助,这样对他们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鼓励。

总之,教育是没有城市和农村之分,无能是在那里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教育科研录入:ym 责任编辑:ym

如何提高山区教学质量 第2篇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学生的接受领会能力和学生的素质,教学环境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它因人而异,但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什么呢?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人以增加课时的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做法只会使学生厌学,带来的往往是负担重,效益低的恶性循环,使教学效果欲速不达。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要上好一堂课,得从教师和学生的两方面去考虑,因教学是双方的事情,哪一方面出了毛病,都不会有成效。而就教师本身而言,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教师应有周密的思维计划和充分的时间去备好课、写好教案。把本节课要讲的概念、知识点都在头脑中有个充分的认识,该怎样板书,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才最合适。这样上课时才会条理清楚。让学生听得明白。

2、在上课时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解中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掌握什么、了解什么、记住什么。

3、每节课的教学例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难易适中,适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课后要及时做好巩固练习工作,当天的新课一定要当天练习,根据遗忘规律孩子会记忆更深刻。一个单元结束也要及时测评,一可知孩子掌握情况,二可查漏补缺。

另外还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智力的差异论长短,不以相貌美丑论好恶,不以贫富悬殊论亲疏。凡是学生都应平等对待,特别对那些思想毛病多的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他们。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曾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当是和蔼的,又是严峻的,但和蔼不等于放纵,严峻并不意味着冷酷,同时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如何提高山区学校数学教学质量 第3篇

一、让“爱”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爱护,就会获得一种信赖、鼓舞与激励的情感体验。“爱屋及乌”,学生会由喜欢教师到喜欢该教师所教的这门课。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乐此不疲,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因此,平时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决学生所“困”。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同时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就会因为“爱”教师而“爱”上数学这门课。

二、重视分层教学

针对当前的生源素质状况,分层教学的实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班级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进行教学,以便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多种教学方式并存,以某一教学方式为主的结合形式为最佳,熔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为一炉,扬其长而避其短。实践证明, 不管是学生的生理发展还是心理特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正视现实,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将好、中、差三类学生依次分为A、B、C三组, 对A组学生侧重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对B组学生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的发展,对C组学生侧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提问、作业、练习、个别辅导等方面都区别对待。力争一节课教学结束, 能使优等生脱颖而出,中等生学有进步,“学困生”有所收获,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学困生”是每个班级都会存在的一个群体 , 也是影响教学成绩的主要因素。作为教师, 转化“学困生”是一种责任,更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当然,其难度也不言而喻。在山区学校,因为“学困生”较多,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每次会议与闲谈时教师的必修课,各班有多少“学困生”学校领导、科任教师都一清二楚。每天中午、晚自习前都能在教师宿舍、学生教室前看到教师辅导“学困生”的身影。对待“学困生”,我们的原则是,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的长处、进步、闪光点,多表扬、激励。正是因为这些实实在在的做法,使得越来越多的“学困生”都有了进步,甚至教师认为没希望考上高中的学生都顺利进入了高中。

四、高效利用数学晚自习

中学生课外闲暇时间较少, 平常自习课也不多。因此,数学课检查与辅导只有在晚上的数学自习的时候进行。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出现的知识漏洞, 个别学生的辅导都需要在数学晚自习的时候完成。因此,充分、高效利用好数学晚自习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晚自习,可以是集体辅导,也可以是个别辅导。通过这个自习要“消化”当天所学的内容,给优等生“锦上添花”,为中等生和“学困生”“雪中送炭”,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如何提高山区教学质量 第4篇

一、爱岗敬业,良好的师德是前提

农村偏远山区小学由于班级学生名额不足,导致教师编制紧缺,即使有了编制,由于多种原因也招聘不到教师。这样就给在岗的教师加重了工作负担,增加了工作压力和难度。教师课时多、课头多、管理事务多,工作辛苦就可想而知,而享受的福利待遇有可能最低。因此,从事山区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师德、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知促常乐、爱生如子。只有这样,才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希望。

二、规范的过程管理是保证

没有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有了过程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但至少对好的结果有一个保证。虽然山区学校的教师每天工作繁杂、任务重,但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和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要下功夫,尤其是在“备”和“教”上要重点下功夫。“备”是“教”的前提,教师没有好的备课就教不出好的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落到实处,充分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平时本来就很辛苦,千万不要延用课内损失课外补的老教学模式。作为学校管理者一定要狠抓教学过程的落实,一是要率先垂范起到表率作用,二是要用规范的制度做保证,三是要做好监督督促作用,四是要认真落实常规月查制度,五是教师一定要落实“四清”活动。

三、校本教研是根本

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采取了不少措施,提供了很多机会,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很快。但由于山区小学教师紧缺,教师任务重,再加上交通不变,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平时能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教师大量时间都呆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本校教师。所以,开展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直接的教研方法。一是要引导教师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著名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才能不断改进教法,不断进步。因此,学校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措施来督促教师写好教学反思。二是加强同伴互助,俗话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因此,要鼓励教师开展同伴互助,相互开展听课评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受益、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互联网的作用让教师自学,学校要引导教师将远程教育和网上资源用于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四是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龙头作用,要给他们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也要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承担一定的校内培训任务,使他们确实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公平教育是期望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让山区的孩子尽量享受到和城区孩子一样的公平教育,经费投入很大,也确实改变了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装备了教学设备,但与实际需求差距还很大。教师紧缺、教多学科教学、没有相应的专任教师,是目前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体音美和英语教师基本上都不是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学习,更谈不上把握教材和深层次研究,尽管教师努力了但质量依然不高。解决山区教师紧缺的问题方法很多,我认为重点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一定的奖励方式,鼓励在山区工作的教师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下乡支教和资教的教师可以享受一定的补助,那么,长期在山区工作和愿意到山区工作的教师也可以适当给以补助,这样对他们既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鼓励。

总之,教育是没有城市和农村之分,无能是在那里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责無旁贷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相信,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第5篇

任彬

作为1对1教育机构,其存活的关键在于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也就是要把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才是关键!

我认为整个教学质量不能狭隘的用老师的教学水平来定义,我相信哪怕是复旦附中这样的名校里也会有差的学生,附中的老师肯定都是非常牛的,却也能教出差生。所以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问题的诊断:虽然我们都知道去做,但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做法太过片面,应该和家长在咨询的过程中要抛给他们一个任务,可以把入学的前一个月作为诊断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和家长频繁的沟通,共同寻找孩子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要提高老师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很

多老师都是在手把手的传授知识,肯本没有从学习习惯方面去纠正孩子的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也非常的用心,反而学生的成绩没有提高!而对好的学习的习惯的养成过程对于学生是非常的痛苦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不能有半点的仁慈,否则功亏一篑。

三、老师对于学校考试水平的把握,我建议可能让老师把学生的每一次测验复印下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第6篇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首先,应引导学生养成提前预习和课后回顾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前预习课文,有助于使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在课堂中就能有针对性的提问;课后回顾有助于使学生巩固一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应精心准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课前仔细参阅教材和教学资料,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再者,在激趣导入、课堂流程、课后辅导、作业布置各环节都应注重学生乐于学习和学到知识技能。

2、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提倡“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构成平等、友好、合作的氛围。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声,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忙,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并用心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搞笑地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简单、和谐、乐学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4、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个性是后进的同学,这些学生总期望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应对这样的孩子,要解决他们身上问题,就得充分地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对症下药,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请他们回答问题,并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在喜欢的活动中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重获自信。只有相信和尊重他们,才能教育他们、改造他们。

5、注重引导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主要是透过抓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在礼貌礼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安全防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6、认真抓好后期复习。

在后半期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认真、切实地做好复习工作,加强后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争取后进学生能在复习中有一个大的进步。按照不同层次和目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努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好最后一关。

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1、用三颗心去感化学生、去教育学生。

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孩子。放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放手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发挥用心性和创造力,以促进学生个体的知识发展,带动群体知识的发展。耐心,由于各自家庭、各自际遇的不同,在生活中、群众中,每个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善于发现、耐心辅导。

2、培养和建设师资队伍。

主要是透过抓教师的分流、整合,使师资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抓教学、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抓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3、重视远程教育网上资源的利用。

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经常从网上查阅资源,老师增长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增长了见识,也透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激发了兴趣。

4、建立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度。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对教师的行为起着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教师的工作资料、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常规工作制度要贴合本校实际,要能为教师所理解,对教师既要有约束性,又要有激励性和鼓动性。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涉及到教师的进修培训、教学行为、教学研讨、师德表现等方面,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

5、落实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检查。

制度要落到实处,务必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工作制度重点起指引方向的作用,还应针对工作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或标准。考核方案或标准应做到细化和量化。这样的方案便于检查和操作,以便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得到客观、公正的衡量。对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时,严格按考核方案进行,以保证制度的实现。

三、充分发挥师生的用心性,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

1、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发挥的教师用心性也是校园工作的难点和关键。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学生用心性的调动也十分重要。学生用心性的调动,是校园育人氛围的创造、校园激励制度的建立、教师启发诱导等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总之,运用了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建立了合理的教学常规工作机制,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用心性,我们就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完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也就指日可待了。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第7篇

我的观点是:校长务必要有强烈的虚荣心。没有强烈“虚荣心”的校长是办不好校园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爱慕虚荣”来贬低某些不踏踏实实工作、一昧追求名气的人。但是话说回来,企图获得他人赞赏的心理其实是人人都有的。如果一个人不具有渴望得到别人赞赏的心理,他就会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也就丧失了做好任何事情的热情。反之,那些虚荣心强烈的人,才会不断的寻求事业的成功,充满热情的学习和工作。其实,每一个当校长的,把校园办好了之后,得到上了上级领导的赏识,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其内心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相反,则会把校园办得不好当作一种极大的耻辱。因此,当我们的校长有了强烈的虚荣心后,他才会千方百计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校园的声誉,提高校园的知名度,想办法不断提高校园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当校长的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1.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

校长最重要的是要有对教育的理解。只有对教育有思考的校长,才明白校园该如何办,才明白应办什么样的校园。如果校长没有个人的办学思想,只是人云亦云,校园就必须办不好。所以,东和春天实验校园建校之初就确立了“习惯经营人生,特长成就末来”的办学理念。办学如果没有牢固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校园必将摇摇欲坠,奄奄一息,学生变得没有信心,家长寒心,教师灰心。我想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就应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良好的耐挫心理和坚强的意志,以及拥有升入高一级校园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分数。作为校长务必清楚办学质量到底是什么不抓教学办不好校园,只抓教学也办不好校园。

2.校长要敢于得罪人。做领导就是做得罪人的工作。校长要敢于应对校园的不良风气,敢于打击歪风邪气,树立正气。不要首先指望下面的班子成员人人都敢于得罪人,那是不现实的。如果校长都怕得罪人,那么你的班子成员绝不敢得罪人,何况校长敢于得罪了,还不见得班子成员也敢得罪人。只有你校长不怕得罪人,班子成员才可能跟着你一齐进入这种刹歪风树正气的行列之中。校园有了正气,一切都好办了。校园要树立正气,你就得培养一批像校长一样敢于得罪人的班子成员。比如:我校就做了狠刹有偿家教的事情,明白这样做教师对校园领导有很大意见,上级评价校领导时也会故意恶意评价,校园领导对此不管不顾,从而把有偿家教扼杀在萌芽阶段,为校园办学张扬了正气。一句话:怕得罪人的校长是办不好校园的。

3.校长要长期深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切从降下重心开始。校园的重心工作就在课堂,这也是最底屋的工作。谁抓住了课堂,谁就能够抓住教学质量。试想,当校长的一天到晚,一年到头都不能深入课堂,你给教师们的感觉就是你不重视课堂,不重视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就不会重视自己的课堂,自然就不会重视自己的教学质量。校长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导课,教师们对教学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4.校长要敢于真正的放权。现实中,校长事务缠身,会务缠身,那来这么多时间深入课堂,去管理校园呢这也没关系,只要你敢于“真放权”也好办。权力下放,让班子成员有权做自己就应做的事情。权力下放应“真放权”,而不是“伪放权”,如果是“伪放权”,则下面的班子成员只是做事的机器,只是按校长的指示办事,而并没有什么实权去做自己的事,这样班子成员做起事来左右为难,不敢实行“真管理”。在合理的范围内,班子成员就应是“责、权、利”三者统筹兼顾才行,尤其是在经费使用方面的放权。否则,大家都会有心无力,久而久之则会浑浑水养浑浑鱼。在经费管理方面,东和春天实验校园就实行了部门经费预算制度。让各部门能真正的行使自己的职责,大胆管理。

一个校长,如果不能有效地授权,绝对是要累坏自己的,而且这是十分肯定的事。不能有效地授权,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闲了想做事情的手下人、懒了想偷懒的手下人。事情没有人做,什么事情都得校长亲自去做、去处理,这样一来,当校长不苦不累行吗一个称职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的人,使自己的管理最高效。

总之,只做校长自己该做的事。校长该做的事,我认为在当前有这样三件:第一,研究好办学思想,并要将这一思想化为全体班子成员的统一思想,然后内化为全校教师的行动;第二,想方设法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校园发展的根本保障;第三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要经常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办公室,深入到学生当中。因此,听课就应是校长第一要忙的事。

如何提高山区教学质量 第8篇

一、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现状

1. 学校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和阻力

(1)落后边远山区学生居住分散、校点多、规模小、学校经费不足,导致办学条件相对落后。金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山区群众居住相对分散,现存学校由于受地理位置所限,大部分乡镇校点还是较多,笔者所在的中心校,下辖9个村委的16所校点。校点过多势必影响中心管理,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管理粗放。边远山区小学的内部管理现仍采用的是经验管理,属于粗放型,仍将管理定位于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按部就班,忽视了学校办学特色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确立,制约了学校规范管理和学校发展。

2.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下

(1)师资队伍中的许多教师已成了老年教师,有能力的年轻教师纷纷想尽办法跑出山外学校或改行。教师编制紧,工作任务重,影响山区教师的敬业乐教的积极性。笔者所在的中心校教师编制是100个,实际在职教职工只有74人;管理者因学校为地理环境所限,经费不足,因而不求办学特色,只求安于常规,安于相对稳定,不求发展,教师进取心、竞争、质量意识不强。

(2)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差,农村教师积极性偏低。边远山区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收入差距较大,给农村教师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老教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青年教师工作迷茫,缺乏引导激励,竞争意识、质量意识不强,思想消极,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二、整合教育资源,改变资源分散局面

点多面广、分布零散、师资紧缺、投入不足、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大,这是目前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如何让农村的孩子接受平等教育,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近年来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突破口。而撤点并校实行多年来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1. 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有利于节约教育成本、整合教育资源

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这样既可以帮助政府节约教育成本,也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撤点并校后,政府可以集中财力投入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增添教学设备。像兄弟县鹿寨拉沟小学合并到中心校后,几乎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网络教学自然成为现实,英语、计算机课程就可正常开设,有效缩短城、乡、村的教育差距,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求。

2. 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学习观念,促进自主学习。因为并校后,班级学生人数多了,课堂就有了一种氛围,学生学习就有了竞争对手,如果不并校,一个班才几个学生,交流的面就窄,其他活动也无法开展。并校后不同学科都有专职的教师授课,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课程的知识。如不并校,由于师资紧缺,除语文、数学、英语外其他课程都由教师兼职来上,有的教师兼职几门课程,即使开设其他素课,也形同虚设。

3. 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后,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并校后每个年级班级增加,同学科的教师就有了互相商讨、沟通的机会,不并校这种机会就非常少。另外并校后,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解决教师上下班疲于奔命的问题,为教师创造了安逸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三、让远教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教学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犹如“信息高速公路”,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1. 优化教学,提高效果

远程教育资源中,大量的信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宝库。这里有许多同行的优秀论作,如优秀教案、论文、课件等,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利用远教资源,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利用远教资源,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远教资源,能促进师生感情的融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想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科学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一定能提高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山区教学质量 第9篇

[关键词]薄弱学校提高质量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04

薄弱学校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人们对薄弱小学和薄弱初中的总称,是近几年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强调的问题。薄弱学校的产生有着较为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以及山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我们山区在办学过程中仍越来越突出地存在一些薄弱学校。主要表现在这些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管理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社会信誉不良。这些薄弱学校的存在,不仅难以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

加强山区薄弱学校建设,改变山区薄弱学校面貌是涉及千家万户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公民整体素质的大事。在薄弱学校的建设与转变过程中,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力量。一是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财力、师资、物力及办学政策上的支持。二是学校自身团结奋斗、自力更生、不懈努力。其中政府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加强薄弱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力量,帮助改善办学条件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办好薄弱学校的前提条件。但办好薄弱学校从根本上讲必须要靠学校自身的艰苦努力。学校自身的努力,在转变教育观念、内部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起着实际有效的作用。没有自身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薄弱学校是很难建设好的。因此,我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改变山区薄弱学校面貌的根本,是山区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研究,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山区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关键

薄弱学校底子薄、设施差、管理难度大,不像一些名校,每一项制度都可以与金钱挂钩,把经济利益驱动放在第一位。而薄弱学校更多的是以人为本,以教师为重,以德治校,必须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教师对于一所学校特别是一些山区薄弱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对学生而言,给予他们人生成长最深刻的不是豪华的教学设施或其他方面,而是教师,是教师的人格、学识和价值观。作为山区薄弱学校的校长,要明白建设好薄弱学校首要的是建设好教师,发展好教师,因为学校的办学目标都是靠校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关键是要靠教师。胡锦涛总书记在“8·31”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

(一)加强山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困难很大

山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总的说来,加强山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1.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山区薄弱学校设施相对陈旧,校园环境与其他名校相差较大。笔者目前任职的百色市第四中学由于地处城郊结合部,多年来,政府把我校归为城市学校,而政府投入大多投进城内的重点学校和窗口学校,我校成了一所名副其实的被边缘化和被遗忘的学校。跟同类的城市学校相比,我校底子薄、无资金投入,因此,校园建设举步维艰,基础建设非常薄弱,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十分困难。

2.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补充困难

由于城乡教师经济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生活条件较悬殊,造成教师频繁流动,薄弱学校向名校流动,乡镇的向县城流动,堵不得,留不住。使得薄弱学校教师严重缺编,临时调入教师困难,如我校在一年之内就外调了6名教师,而又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没有办法只有将就,教化学的教数学,教历史的也教政治,使得薄弱学校教师学非所教的问题非常突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陷入低质徘徊之中。

3.教师缺乏成就感

薄弱学校生源素质本来就差,就读的学生往往会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如我校的生源一部分是来自周边农村,一部分来自偏远乡镇,还有一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弟。好的学生都到城内的重点学校、窗口学校就读,剩下的学生大都经过城内重点学校淘汰才来的。由于这类学生基础差、阅读量少、知识面窄,三年下来基本上除了课本还是课本,这样的基础,这样的阅读量和这样的水平,很难适应现在基础学科的素质考试。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教师必须花更多的精力才使其有一点点的进步。这些消极因素使学校办学更加困难,学生不安心学,教师也难以安心教,学生成绩差,升学率低,教师也没有成就感,个人价值体现不了,整天生活在灰色低调之中。

4.教育评估不科学不公正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待教育评估的公正公平上调子高空话多,根本很少花精力想办法真实地、客观地、科学地去评估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往往是不分类别不分档次的,一个个按升学考试成绩把所有的学校一路纵队排列起来。位次就是学校的形象,位次就是学校的质量,位次就是学校的声誉,而这恰恰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5.部分教师师德意识淡薄,知识老化

山区薄弱学校教师普遍待遇低,学校生活环境、教学条件差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意识淡漠。这有客观因素,但也有教师思想上的问题,由于学习和自身教育不够,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欠佳,敬业精神不足,育人思想出现偏差,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人生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出现“出工不出力”“上岗不尽岗”“位到心不到”的不良现象。教师在校所学的知识已陈旧化,这些年来,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各种培训,但毋庸讳言,一些培训流于形式,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应用;一些培训没有引进严格的考核机制,导致教师不重视;另外教师对培训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得过且过。这几方面导致教师知识老化,跟不上时代要求。

(二)加强山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看法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他们都是学校的管理者。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精神面貌、敬业程度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薄弱学校更应当重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则,千方百计去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工作热情。教师是学校教育质量、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依靠教职工的全力支持才能取得成效。

1.扎扎实实深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山区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根本问题。而做好教师思想工作,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对建设好山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改革大潮的洗涤,人们的思维不再是沿着一个轨道前进,思想和意识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由于“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唯经济论”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部分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倾斜,各种思想认识问题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不能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这在山区薄弱学校比较突出,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长负面影响极大。因此,要建设好山区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必须要理直气壮,扎扎实实地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与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和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对山区的教育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要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

在山区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绝非易事,困难很大,但是,学校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做好这项工作。因为,教职工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征。学校管理要正视这一特征,在注重管理科学化、有序化的同时,确立生命意识,关注生命质量。学校应该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是师生共同交往的场所和共同活动的乐园。对于作为中坚力量的教师,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很重要。所以,要切实将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与学校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但这仅是一方面,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应根基于学校,立足于学校,提升于学校,要精心营造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给全体教师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让每一位教师都展现出真诚、乐观、自信,心情舒畅地教书育人。

3.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校内教学评估体系,使教师获得成就感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学校教与学等教学情况的系统检测及考核,评定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同期改进的过程。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教学活动本身的复杂性,教学评价过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体现在对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评价,体现在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以及教师工作表现,工作效果乃至教学大纲、教材使用等情况的评估,而且还涉及对与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紧密相关的教学主体的品质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评估。因此,建立富有本校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山区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

二、加强教学研究是山区薄弱学校求发展、创特色的源泉和动力

(一)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求真务实的学校课研之风,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和出发点,立足校本研究,着眼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学校的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下面以我校为例。

(1)学校成立以学校领导、处室主任、主管教研的干事为主要成员的教研领导小组,形成以年级组、学科组为管理主体,教师参加的教研群体。

(2)在制度上,把教师参与常规教研和教改课题研究的情况纳入专任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去。在时间上,把教研活动的时间列为专用时间,其他活动不得占用。在经费上,对教研课题实行专项扶持,并适当实施灵活政策。

(3)抓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开展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选拔、认定工作,铺路搭桥,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建立科研课题,培养新生力量。科研促教研,科研促队伍提高,一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在今年百色市举办的优质课比赛中,我校就有两名青年教师获得一等奖,在百色市右江区级优质课比赛中又有两人获得一等奖,一人获得二等奖,这种情况在我校从来没有过。教师刻苦钻研教学,勇于探索,用愉悦活泼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务实的教学科研课题,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创学校办学特色

薄弱学校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往往态度比较淡漠,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教研能力不强、缺乏牵头的领路人;学校设立的教科研课题远离教学实际、不能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长远发展。因此,学校所设立的教学科研课题,应因地制宜,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如我校在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学生的特长培养,以及办学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工作的领域开展了全校性的系统研究;也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做突出的研究。这两年来,我校在改变“学困生”思想行为和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学生学习氛围明显改善,良好的校园文化正在逐步形成;要求进入学校读书的学生愈来愈多,流失学生逐年减少。虽在这两年的初中升学考试中考取重点高中的学生人数上升幅度不大,但“学困生”考取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呈大幅度提高,到各类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或无所事事的人越来越少,学校的社会声誉也逐年提高。

三、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常规管理,是提高山区薄弱学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

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和行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规范、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规范、行为规范、活动规范等方面由学校领导和职能处室修订及完善各种条例、标准、要求、制度。装订成册,在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广泛学习,遵照执行。学校根据教育改革中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以满足管理的需要。可以说学校基本做到人人有责权、事事有章程。依法治校减少了人治带来的干扰,学校内部教师之间人际关系变得简单化,管理环境大为改善。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在所有的管理环节上都能做到有章可循,令行禁止,形成了管理的合力,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二)重视常规管理的过程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任何一项工作都应体现出育人的作用。常规管理往往是薄弱学校育人功能下降的软肋,加强常规管理在过程上要体现一个“细”字,突出一个“常”字,重视一个“活”字,执行一个“刚”字。“细”是指管理必须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人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人,全方位的、不留空白,分步进行,贯穿始终。“常”是指规范教育经常化,常规管理人人抓、时时抓、反复抓,坚持道理讲透,工作做细,形式多样,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活”是指把静态的制度进行动态管理,防止规章僵化,卡得过死,让制度束缚住手脚,禁锢住头脑,阻碍管理,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刚”是指对违反常规管理制度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

(三)强化教学质量的监控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质量意识,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不到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一个没有质量意识的教师群体永远也无法摆脱落后面貌,无法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学质量低的学校必将被淘汰。因此虽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牢固树立育人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而且要强化对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四、重视对“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山区薄弱学校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我校是百色市右江区一所全封闭寄宿制普通初中,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很差。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周边的农村,偏远乡镇的留守少年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好的学生都到城内的重点学校、窗口学校就读,在校就读学生中的“学困生”比例很大。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分类,有如下发现。

(1)智能偏低跟不上科目学习要求的学生占10.4%

(2)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占45.4%

(3)环境影响无心学习的学生占7.2%

(4)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差的学生占12.7%

(5)学习方法、习惯不良的学生占80.4%

(6)其他学生占13.6%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学生之所以会成为“学困生”,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因此,重视对“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大面积提高山区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条途径。

(二)培养“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

培养“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对上述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强化自制,控制自我

统计资料表明,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而成为“学困生”的学生比例较大。他们之所以想的做的不同步,是由于不能控制自己,容易受外界的干扰。针对这类“学困生”的特点,我们采取的措施如下。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首先,在教学中始终渗透学科知识的作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内驱力,增强自制力。其次,在教学中严格把好教材深度关,注意突破难点。再次,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

(2)锻炼“学困生”的意志,增强其学好知识的信心。“学困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和挫折,这无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因为学习是一件充满困难和挫折的事情,因此,“低起点,小步子”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在合适的练习中磨炼克服困难的意志,通过不断地战胜一个又一个学习中的困难,逐渐提高学好文化知识的信心。

(3)教会“学困生”听课,培养注意品质。“学困生”的另一特点就是注意力不稳定,常常被某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干扰。为了促使学生改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让自控能力强的学生和自控力差的学生坐在一起,以便随时随地进行帮助和监督。我要求他们勤记笔记,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2.重视改善环境,加强诱导

一些“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往往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学科成绩较差的群体作为自己的参照对象。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容易形成“情趣相投”的交往小圈子,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开展“双比”活动,即“和自己的过去比,和圈内的同学比”,看谁进步大。选择“圈子”内易于转化的学生作为转化对象,或者选择对“圈子”有较大影响的人物,集中力量攻坚,从而促使整个“圈子”转化。

此外,一个有良好学风和班风的班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学困生”的行为,并对“学困生”产生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班风带动学风,使“学困生”的转变工作产生更好的效果。

3.指导学法,养成习惯

经验表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困生”智力上的不足,也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改善“学困生”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困生”学会阅读,要求他们课前预习,在预习中找出知识脉络,明白哪些懂,哪些不懂。要求“学困生”学会听课,勤记笔记。注意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把问题解决好。要引导“学困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及时解决问题。最后要组织“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交流,以便相互借鉴、学习,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实效。

4.热情关怀,严格要求

对“学困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是转化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研究发现,不论哪类“学困生”,他们的自尊心与人格都有一些阴影,如受到过同学们的耻笑、家长的责骂、教师的歧视等。因此,自卑心理严重。在学习上则表现为被动应付,产生一种“破罐破摔”的心态。

基于以上分析,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首先要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阴影,使他们自尊、自信。只有自尊、自信,“学困生”潜藏着的能力和热情才会爆发出来,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成绩才能提高。首先,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次,要及时激励。只要他们取得点滴成绩,都要利用各种机会加以表扬,让他们在赞扬声中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这种自信心越强,爆发出来的创造力就越大。再次,在热情关怀的同时,对“学困生”还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督促,减少反复现象的发生。

总之,素质教育的思想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全部学生的光明之路。山区薄弱学校必须发挥学校特色,挖掘学校潜力,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郑安豪.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DB/OL].夷陵区教育局网,2007.

[2]黄瑞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1998(3).

[3]王志.强化薄弱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DB/OL].安脉科技网,2012.

[4]田曙明.试谈山区薄弱高中校长如何抓好教师队伍建设[DB/OL].安徽省金寨县南溪中学网,2008.

[5]刘怀新.对薄弱学校管理的思考[DB/OL].五连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网,2008.

上一篇:乐高机器人教学方法下一篇:盐与文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