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师徒制实施方案

2024-06-24

部门师徒制实施方案(精选8篇)

部门师徒制实施方案 第1篇

新员工师徒制新员工培养奖励方案

为把新员工留用落到实处,做好新员工的培训及入司教育,公司决定对新员工实施“一帮一”的“一对红”师徒培养奖励方案。制度相关主要内容如下:

一、师傅任职资格的基本要求:

1、必须是服务模范、技术骨干、岗位能手、岗位负责人、优秀员工、组长;

2、必须品德端正、爱岗敬业、工作负责、乐于助人;

3、必须熟悉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及岗位内容和掌握帮教岗位的技能。

二、帮教的主要内容

1、帮助徒弟(新员工,下同)熟悉公司、店面和岗位的新环境,尽快适应新工作;

2、帮助徒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3、帮教徒弟上岗前了解熟悉所在店面、岗位的岗位流程、工作特点;

4、帮教徒弟上岗前了解熟悉其岗位职责范围,熟悉本岗位的生产工具、,掌握本岗位的服务技能和事故应急措施;

5、帮教徒弟上岗前了解其岗位劳保用品的性能、作用和使用方法

6、帮教徒弟及时学习上级下发的各类制度或文件,特别是薪酬及工作制度的相关内容;

7、帮教店面部门)临时安排学习的一些内容;

8、师傅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徒弟的违章行为或不良习惯。

9、师傅要积极引导徒弟认同公司企业文化,使员工入司满三个月。

三、师徒的权利和义务

1、师傅的权利和义务

(1)要结合岗位的特性和操作实际对徒弟进行帮教,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切实把营

运技能传授给徒弟;

(2)爱护徒弟,经常关心了解徒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帮助其解决或反映遇到的困难。

对徒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反馈给店面领导;

(3)有对严重违章的、行为恶劣的或屡教不改的徒弟进行批评的权利,有建议上级领

导对徒弟进行考核处理的权利。

2、徒弟的权利和义务

(1)要尊重师傅、团结同事、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实践;

(2)尊章守规、服从管理、接受帮教、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或上报;

(3)有权拒绝师傅的违章指挥,有权举报和控告师傅的违规行为和故意刁难行为。

四、奖励期限和目标

1、奖励期限

三个月(以入司时间为起始时间)。

2、奖励目标

通过安全帮教,徒弟3个月满能熟练掌握岗位服务技能,并通过店长认可。

五、奖惩措施

3个月期满,经考核合格,公司给予师傅200元奖励

六、其他说明

1、师徒变更的问题

(1)帮教期间,徒弟辞职的,奖励自动失效;

(2)徒弟调店的,新店面要及时安排新岗位的师傅;

(3)师傅辞职或调动的,店面部门要及时安排新的师傅,对人员变更情况店长进行备注。

(4)对同一个店面内同一个徒弟而师傅有变更的,奖金分配给三个月到期时的师傅。

(5)正常调店的徒弟200元,所有师傅均分。

2、考核不合格徒弟的问题

对考核期满考评不合格的徒弟,师傅仅得培训费50元。

3、上岗期间,徒弟需要其他岗位员工配合时,相关岗位的员工必须全力配合,一经发现有故意刁难徒弟的员工,从严考核处理该员工。

4、本协议解释权属人力资源部部,执行期间有异议的,由人力资源部结合实际进行处理。

部门师徒制实施方案 第2篇

一、活动目的

为了更好地利用骨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发挥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应有的教学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制订本方案。

二、师徒结对原则:

1、任教5年以下或调入二中3年以下者,以个人自愿拜师为主,教研室、教导处指派为辅。

2、所选师傅必须是中教一级职称以上(进入二中3年以上),最好在同一年级任教,也可跨年级,目的是为了方便指导。

3、师徒以经常性自主活动为主,学校统一活动为辅。

4、学校对徒弟、师傅的工作定期进行考核。

三、师傅教师职责

做到“三带”:带师魂──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带师能──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基本技能;带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1、全面关心徒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徒弟的日常工作情况,指导徒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

2、向徒弟介绍教学经验,提供教学信息,推荐学习书刊,使徒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现代的教育理念。

3、精心指导徒弟备好课,认真查阅教案,给予悉心指导并签注指导意见。每学期重点审阅10节备课教案。

4、每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2节并认真记录 , 按照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评课,评议优缺点,写出指导意见,填写《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及时上交教研室备查。切实做到“课前指点、课堂指导、课后评价”,指出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促进徒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认真审查徒弟批改作业或试卷情况是否认真,是否达到要求,讲评是否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重点审查批改情况至少5次。

6、每学期指导徒弟上一节组内或校级公开课或汇报课。指导徒弟命制学科试题 1 — 2套。

7、鼓励、指导、帮助徒弟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让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8、指导徒弟教师拟定教学计划、把握教学环节,特别是“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等环节。

9、每学期指导徒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指导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

10、指导徒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每学期末对徒弟做出一次书面综合评价总结,填写《教师“师徒制”徒弟教师教学综合评价表》,并及时上交教研室备查。

四、徒弟教师职责

做到“三学”:学思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本领──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学为人──遵纪守法,诚实正直。

1、在师傅教师的帮助下,对自身的教学情况和业务水平认真全面的剖析,明确提高的方向和成长途径。

2、认真钻研教学环节,主动请求师傅教师的指导,虚心接受师傅教师的意见,对师傅教师指出的不足要仔细研究,及时改进、提高;主动邀请师傅教师亲临课堂指 导自己教学。

3、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要主动请教师傅教师,在师傅教师的指导下加以解决。

4、虚心向师傅教师学习,随时接受师傅教师检查,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方法。

5、在师傅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学校、年级、教研组各类竞赛活动。

6、主动听师傅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12节,听课要认真记录,并写出体会。每学期向同组老师上公开课或汇报课不少于 1 次,虚心听取意见并写好教后记。

7、每学期撰写1篇教学论文或完成1个课件, 案例分析或教学反思5篇以上,并请师傅教师指正。

8、平时加强学习并注意积累资料,写好学习笔记。学期末上交教科室《教师“师徒制”徒弟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五、师徒结对期限

2013年5月——2014年7月

以后每学年举行一次

六、结对程序:

1、师徒结对先由徒弟自找师傅,当自选确有困难时,由教导处负责指派,师徒双方自愿签定《英德市第二中学培养青年教师师徒协议》,并上交教研室。

2、经学校行政会审批后,由学校为师傅颁发聘书,师徒关系正式建立。

3、师徒关系建立后,师徒双方必须自觉履行协议内容,执行学校有关要求。

4、拜师者每学期以书面形式进行一次思想、工作情况总结,并将总结交师傅审定,签署意见后交教研室存档。

5、学校将根据协议履行情况,对师傅给予相应报酬(评为优秀、良好、合格层次分别为300元、200元、100元)。指导徒弟参加各种比赛,包括英佛片大教研活动获得好评、竞赛、发表论文(同一级别,同样奖励)等获奖,师傅也同样获得相应奖金数的50%作为奖励。

6、学年结束时,学校评选出优秀师徒对子并给予奖励。

七、管理与考核

1、建立师徒结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邓北平

副组长:张鸿飞、罗晓虹、马穗勤、谢凯、李小兵、邹妍 成 员:各教研组长、各年级组长

2、建立评估考核与奖惩机制

师徒结对工作由罗晓虹副校长负责,由教研室、教导处联合实施常规管理,教研室、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配合实施。教研室建立“师徒结对”档案,记录师徒成长历程,作为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

根据《教师“师徒制”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将分阶段、多渠道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强化对师徒进行捆绑式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对结对师徒工作十分出色的将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对有抵触情绪、不履行职责的结对师徒年终将取消评先评优资格,进而通报批评并扣分处理。

部门师徒制实施方案 第3篇

关键词:“师徒制”,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实践教学

中国人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中国人的“教学”历来有浓厚的“师徒情结”。中国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在很长时期内主要依赖于古老的师徒制。将传统的师徒制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去,形成现代师徒制,是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现代师徒制将社会行业特点与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进行创新,其特色是校企联合为办学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工学交替,以“知识+技能”构成整个教学体系,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培养内容的对接。

1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职业院校近几年的不断扩招,生源质量在逐年下降,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普遍存在专业学习不扎实、就业前景不乐观等现象,缺少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职业院校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学生个性特长,把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现有的“院校式”人才培养模式属于批量生产,无法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没有落到实处,对于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关注不够,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课程是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叠加,一味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评价流于形式。就业后随访不够,针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的社会调查甚少。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在职业教育常规教学中很难实现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完美结合,将现代“师徒制”应用于职业教育中,能够使学生迅速的适应企业的需要,实现学校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课堂与岗位的完美融合。实现教学与市场一线接轨,教学环境即工作环境,克服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盲目性和自身特点的束缚性,打破了各个学习模块的独立性和分离性,强化了学生把握市场的能力,促成了生产技能、销售技能和服务技能的综合掌握和运用。将现代“师徒制”应用于职业教育,能迅速增长学生的生产经验及劳动技能,改善教学生态,从而加快人才培养进度,提高成才效度。将现代“师徒制”应用于职业教育,能有效解决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学生积极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技能素质,使其毕业后能够较好就业创业。

2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

传统的师徒制虽然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但是机械地强调传统的师徒制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并不完全符合实际需求,职业院校毕竟不是企业,对于学生要有学制教育的要求。因此,借鉴其一对一教学的长处,依托职业院校自身的实力,借助网络时代先进的技术,不同的专业灵活运用自身的优势,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师徒制”,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是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的、最根本的目的。

2.1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现代“师徒制”,职业院校就要转变强调系统性、注重理论化的教学观,加强实际操作的培训,实现将企业的生产运营、实习实训、社会服务融于学校的专业教学。为了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同步,要围绕企业活动重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的优点,以实训操作带动理论学习,使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获得必要的能力与必需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等任务,实现共建教学课程、共享师资力量、共监教学质量、共担学生就业。

2.2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期,要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在企业、毕业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校企专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2.3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模式

现代“师徒制”教学,是在工学结合、课程项目化的原则上实施以“师父带徒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形式,借助校企合作及社会资源优势,形成教师、师傅、企业领导角色复合,学生、学徒、员工角色合一的现代“师徒制”教学现象,学生既在做中学知识、学技术、学工艺,又在做中提高职业素质。但是现代“师徒制”教学决不是与传统教学相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师傅”要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或者在项目完成后,指导学生对传统课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知识点。建设和运用微课、视屏公开课、慕课等教学资源,不但可以弥补“师徒制”教学过程中,师傅不能给学生系统的讲解知识点的缺陷,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理实双能的专业师资队伍

现代“师徒制”的主体是“师傅”和“徒弟”,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同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是对“师傅”的基本要求。“师傅”不论是来自学校的专业教师,还是出自企业的能工巧匠,都应是既能讲课又能承担实际工程项目的理实双能型“双师”。“双师”并不仅仅是指具有讲师资格和工程师资格,而是必须能在高校教学和企业工作中游刃有余。高校教师“师傅”,要在企业兼职;企业工程师“师傅”,要在高校授课。

2.5内外互补的实训实习基地

实训实习基地是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训教学单位,是实施“师徒制”的物质基础。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学校自建,再与企业合作承担生产任务;也可以引进企业,建立真实的“校中厂”。校外实训基地可以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办班等形式,将“教室”搬到相关企业,实现“厂中校”。

2.6客观真实的质量监控评价

师徒制学员学习期满后,采取综合考评方式进行评定。其中操作技能考核占40%,理论考试占30%,考察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劳动素养占20%,平时考勤占10%,促进学生了解并遵守行业的职业道德操守。通过多项考评形成学员的最终成绩评定,这样既能够反映真实的教学效果,又可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考核形式。

3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分析

3.1将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落到实处

在“校中厂、厂中校”的环境中,“徒弟”在“师傅”的带领下,参与完成了实际的生产项目,这让学生对理实一体的学习模式产生较大的兴趣,学习前目标明确,任务完成有成就感;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大幅提高,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职业人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3.2师资队伍水平得到提高

现代“师徒制”的实施,教师作为师傅,要切实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来,促进了缺乏企业经历的专任教师更快的融入实践,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师傅也是教师,要在实训过程或实训结束后将理论知识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就要求教师不断尝试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

3.3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在现代师徒制的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有实习工资,增加了经济收入;学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践,节省了学校设备的投入;企业在实习学生中择优留用,降低招聘、培训成本;学校按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在现代师徒制的模式下,学生提前实现了预就业,学校解决了相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企业得到了自己急需的人才,真正达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利非.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师徒制教育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8).

[2]高俊杰,李婧“.师徒制”职教培养模式不过时[J].教育与职业,2011(22)

[3]李通国,李贤正,杨金石,郑雁.师徒制在高职教学中的现代运用[J].科技信息,2010(18).

[4]黄利非.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师徒制教育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8).

部门师徒制实施方案 第4篇

一、师徒制的时代变迁

中国的师徒传承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私塾,后来的白鹿、岳麓、应天府极大书院也都是私塾。从手艺到学术,中国几千年都是师徒制,比如:相声、中医、当铺、古玩店,都是通过住在师傅家的多年学徒后出师,才保证了心思手艺、经验教训的代代相传,绵延不断,才有了那么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流传至今,传统师徒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解放后,师徒制作为人才培养机制,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为各行各业所广泛运用。

师徒制的现代化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方首先得到发展,西方学者和企业家把传统的师徒制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导师制,有的企业用师徒制来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也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之一。中国企业对于现代化的“师徒制”的探索和应用晚于西方,有些“师徒制”的探索,虽然与西方相比远不成熟,但仍有“师徒制”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的典范。

关于对师徒制的研究,早期师徒制研究基本聚焦于师徒之间一对一的二元关系,因此被称为传统师徒制。近30年来,师徒制研究已在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早期的师徒制研究侧重于师徒间的关系质量而不是关系的建立过程和机制,相对而言较为静态。自2000年后,师徒制的研究除了研究师徒间“一对一”的关系以外,开始考虑师傅和徒弟、师傅和师傅之间的关系及运作机制。

二、“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师徒制和“现代师徒制”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界定,“师”是对有专门技艺者的尊称或传授知识技艺的人(《辞源》),“徒”是从师学艺的人(《汉语词典》)。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徒弟(学生)跟随师傅(教师)按照一定的约定或合同结对的方式,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学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融工学情景智慧的培养模式。笔者认为“现代师徒制”是指以育人平台(“校中场”、“厂中校”、大师工作室、艺术团体)为载体,以课程或项目为纽带,以教师(师傅)深入指导为支撑,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一种教育方式,以“一对一、一带多、师带徒”的形式传承技艺和传授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

2.“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教师师傅和学生徒弟双重身份、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现代化三个主要特征。

(1)教师师傅和学生徒弟双重身份是指“师”有“教师”和“师傅”双重身份,或者“教师”和“师傅”双导师。教学上,“师”就是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理念,拥有广博的理论知识的教师;实际操作上,“师”就是拥有较高的专业业务知识、熟练的技艺及经验,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的师傅,具备言传身教、答疑解惑的教练和辅导技能。“徒”有“学生”和“徒弟”双重身份,课堂上,“徒”就是学生;实际操作上,“徒”就是徒弟。

(2)教学做一体化是指教学过程组织上,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认知、教学、模拟、跟岗、顶岗依次递进;学习内容上,“知识+技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与专业、岗位与课程对接和融合,职业技艺与职业精神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3)人才培养现代化是指区别传统师徒制,体现在知识现代化、手段现代化、师徒关系现代化、评价现代化。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师徒制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随着时代的进步,培训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更新,各行各业培训新人的方式也在变化,很多企业逐渐摒弃了学徒制,虽然现代的许多培训方式对知识技能的快速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有些本事、手艺特别是好手艺还需手把手教才能得到师傅的真传,师徒制在现代不仅没失去作用,而且知识经济的兴起又催生出对师徒制的再次肯定和需求,只是师徒制在新时代应有新的注解即“现代师徒制”,“现代师徒制”不是对师徒制和新型培训方式的否定,而是一种更加积极完善培育新人的手段。艺术类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的高级技艺型人才。

一方面,现代师徒制是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一种教育方式,师生之间以及师徒之间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教师(师傅)对学生(徒弟)的个人能力和优势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同时,由于“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情境教学方式,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生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学生置身于工作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体验职业过程,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自己立足立身的本领,学习更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缓解初入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惑,对其就业和更好地融入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2.“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育人模式。高职院校一定数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是实行“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基础,教师就是师傅这样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目前在一般院校很难达到理想状态。但在艺术类高职院校,音乐表演类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很多老师都是来自一线的专业演员、相关方面设计师等,承担和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教师本身就具有学校教师和社会相关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属性,由于专业的特点,实施“现代师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有其特殊的优越性,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和民间艺人引入学校担当师傅和教师,带领徒弟进行学习和工作,培养能工巧匠,在学生中树立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性格,有着其他职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有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加快传统技艺和先进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师傅)的师徒制教学,注重人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师傅(教师)带徒弟(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言传身教,教学做一体,这与现行的“工学结合”有着最根本、最本质的共同追求。

四、“现代师徒制”人才模式的基本路经

1.搭建实施“现代师徒制”的育人平台

“现代师徒制”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需要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与企业深度合作,与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校企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聘请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师,通过建立相应的“大师工作室”、成立各类“艺术团体”等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或在经验上及资历上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教师,搭建“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平台,以保障学生学习和训练、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硬件。在此基础上,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由师傅(教师)指导徒弟(学生)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训,实现校企双赢或师徒双赢。

2.打造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团队

实施“现代师徒制”人才模式,需要有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在教师队伍结构上形成一支职教特点鲜明、业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的教练型教学团队。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实行导师制和集体备课制等方法,并通过专兼教师间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教学所需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使他们真正做到既是教师又是师傅。这里提倡的师傅(教师)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每个师傅(教师)针对专业的一个或几个技能对学生加以训练、指导,类似于流水线生产。这种模式既传承了传统师徒的优势,又避免了传统培养模式的缺陷。在层次上,也要高低结合、青老结合,形成合理梯队,以保证教学的可持续性。

3.开发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课程

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及时将行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以实现专业教学的职业性、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课程内容要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及情感的综合,同时要考虑到实现教学与展演赛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制订科学可行的课程教学计划、实训标准,课程实施融“教、学、做”为一体。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先从讲义入手,在使用过程中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4.实施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学校职业素质基础模块课程、项目导向岗位工学模块课程学习和举办的各类文化讲座,到行业企业参观见习等,形成对专业和行业的认识,培养从业基本素质;通过在学校项目导向岗位工学模块课程学习和模拟及真实项目实训实践,培养学生专业专项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形成职业素质;通过在学校进行技术技能技艺岗位的知识学习和到参加真实项目及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岗位从业能力。在每个阶段都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安排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形进程,从采用模拟项目实训(学生身份),重点进行简单的专业技能训练,采用“一对多,小组形式”的方式,完成相对完整的项目,使学生既掌握了初级技能,又巩固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到采用真实岗位工作(学徒身份),重点在于体验较为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采用“团队合作,分工协作”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学习技能的同时,锻炼个人组织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5.制定教学效果考核标准和建立开放评价机制

考核标准是徒弟学成师的教学指南,传统的师徒培养是师傅凭着自己的经验来考核徒弟是否能成师,这样的考核方法比较主观,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现代师徒制”需实行统一的考核标准,这个标准必须以岗位工作要求为参照来制定。同时,课程评价要开放,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行业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6.建立适应“现代师徒制”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现代师徒制”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制定刚柔相济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对人才培养目标和结果认定标准采用“刚性”管理,对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和监控评价手段等采用“柔性”管理,把握好选好师傅、选好徒弟、建立一套考评制度(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等)、导入激励机制、建立相互制约机制、完善内部师徒制度、监督和考核及时到位等关键环节。

[本文系广东省2015年度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委员会教改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GW2015003)。]

参考文献:

[1]李江立.职业教育“现代师徒制”四化培养模式的探究[J].经济师,2013(2).

[2]易斌.建筑类高职教育中引进现代师徒制模式探究[EB/OL].http://www.66test.com/Content/1807505.html.

[3]王晓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2014(11).

[4]廖瑜.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艺术教育,2015(9).

[5]郑健壮等.师徒制综述:回顾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

期末总结(师徒制活动) 第5篇

——师傅篇

时间总是转瞬即逝,师徒结对仪式仿佛就在前日。来到期末,按照计划,我将进行本学期的“师徒结对”活动总结。

为加快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我有幸与老师进行师徒结队。从11月初活动开展至今,我努力践行着作为师傅所应尽的各种责任与义务。尽管心中有几许压力,背上添了许多额外的责任,但我还是能清醒地认识到搭建的这个培训平台的重要性,也很清楚自己作为师傅,对徒弟在职培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榜样与示范作用。在这之中,在帮助她的同时,我也在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有了一定的提升。比如,在一次听课过程中,老师在讲授完知识点后,我向她提出意见,知识点重复且进度太慢。老师却解释道,由于这个班才回来了一批实习返校的学生,他们基础薄弱,没有前期知识做铺垫,现在学习起来很费力,针对这一现象,她在讲解知识点时,特意方面速度,多遍重复,力求让全班的进度统一,缩短差距。我听后,觉得老师真是用心良苦,备课、备学情,值得我学习。

老师上进心很强,年轻有朝气,比较细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深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在教学上,能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常翻阅各种参考资料,认真开展好日常工作。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得到及时的充电。平时也会很虚心地向其他年长的教师请教教学中的问题。

我与老师之间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不仅增进友谊,同时还加强了合作,互谈体会,在教学上,为了指导好她的教学,我也在课外研究教材,经常挤出时间和她一起探讨教学中的疑惑,对于她在教学上还认识不深的问题,我给予耐心的讲解、分析。同时也征求她的看法和意见,共同提高。

青年教师有充沛的精力,有好学的热情,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的能力。而我作为师傅应该乐意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因此,我们的师徒结对非常愉快。师傅在帮带徒弟的过程中也不断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也十分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在听课、学习过程中我也受益匪浅,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师徒结对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的诸多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其实在师傅这“名”与“实”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重任,就只能努力缩小差距了。在提高徒弟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努力充实自己,我觉得有所 成效是一种幸福,是一份荣耀,我会努力去追寻它。

师徒结对活动,使我们师徒不仅成为教育教学上的良师,也是我们成为了生活中的益友,我们的互帮互学涉及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我们的收益是无限的。作为师傅,我真诚地希望我的徒弟能少走些弯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祝愿我们学校的师徒结对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期师徒制总结 第6篇

为提升职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热情,更好地帮助新员工提升技能,工厂年初决定全面深入推行师徒制,在广泛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师徒制管理办法》。于今年三月份通过一致讨论,决定结成八对师徒,并举行了比较隆重的拜师仪式。会上明确了师傅的责任、培训周期和考核办法。

众所周知,很多老师傅的经验都是多年的摸爬摔打积累出来的,是教训和智慧的结晶。而这些经验中的大部分知识不是在书本上能够学得到的显性知识,因此,非常需要通过言传身教这种师徒制的方式来传授大量的隐性知识。

实施师徒制对于培养员工有其独到的优势:

一是实践性,将理论学习与感性体验有机结合,能够很好解决“纸上谈兵”的问题;

二是人性化,集“传超、授业、解惑”于一体,在传递技能的同时彰显人性的魅力;

三是个性化,采取一对一的“结对子”方式进行“传帮带”,有对症下药的功效;

四是灵活性,在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方面灵活多样,能够在和谐融洽、春风化雨的环境中切磋技艺;

五是低成本,由于采用“志愿者”的形式进行引导,公司和个人都可以节约大量的学习培训费用。

工厂实施师徒制的目的:

一是为员工搭建一个学习、提升的平台。新员工入职后,由于不清楚工厂的状况,不熟悉生产工艺,甚至是没有从事过相关行业的工作,需要有个引路人。因此要求新员工到部门(车间)后,部门须为其安排一两名辅导员,辅导员通常是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骨干。

二是多管齐下挖掘员工经验知识。工厂许多员工长期从事一线业务操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知识。为了将员工的操作经验转化为显性的知识,从而增加工厂的知识总量,工厂选拔了一批同志作为师傅,培养年轻职工。同时有一些部门(或车间)负责人业务精通,不仅要带头工作,更要带好队伍,在善于打仗的基础上,更要善于带兵。要求部门负责人应成为员工的良师益友,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将来也会要求业务骨干结合自己的专业撰写业务操作指南,把自己的经验性知识转化为可以复制的知识,让其他员工可以轻松学习。

师徒制的考核:

《办法》中对师傅带徒考核与奖惩作了规定,即:活动领导小组每半年按照基层单位报送的考核情况对各单位师徒进行随机抽样考核鉴定。师傅带徒给予带徒津贴,津贴标准为每月200元。带徒期满,徒弟按期出师的,师傅在职业资格考核聘用中优先聘用;徒弟不能按期出师的,收回师傅带徒津贴,徒弟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徒弟获公司技术比武状元,公司给予师徒一次性奖励。

本期师徒制结业测评成绩已经出来,其中有优秀的也有不合格的。不合格的将延长两个月时间出师。两个月后再进行测评,确定师傅的津贴发放与否。

为了大力推进师徒制,为员工提供提升通道,工厂将继续开展师徒制活动,希望全体员工支持此项工作。

设备厂

经典师徒制模式受到挑战 第7篇

——年轻教师培养新思路思考(上)

日期:2011-06-22 作者:苏军 来源:文汇报

由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带教刚入行的新教师,几乎已是教育界不成文的“规矩”。在不少中小学里,经常可以看到非常隆重的“师徒结拜会”,每逢教师节上,这样的拜师仪式甚至被演绎成“经典一幕”。

可经典并不意味着先进。近日,一些专家对沿袭多年的“师徒制”师资培养方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明确表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年轻教师的优势得到了极大地显现,经典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已经受到了新挑战,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师徒制”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一些专家认为,必须重新冷静审视“师徒制”的利弊。

在师徒制中,师傅的教学经验是青年教师的一种财富,然而如果拘泥于这一点,经验也可能成为束缚青年教师成长的羁绊。有专家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观察,发现一些原来富有活力和闯劲的青年教师,到后来就变得失去个性,磨去了棱角,显得“成熟有余,朝气不足”。有的青年教师尽管对老教师的某种教学方法有想法,但碍于师徒关系而说不出口,进而压抑甚至扭曲。

不仅如此,如今的师傅和徒弟,其背景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上海市教科院教授顾泠沅认为,现在的青年教师的成长背景和文化底蕴与过去不一样,有许多由时代和条件带来的长处:第一,学科知识的新鲜程度比老教师强;第二,跨学科能力比老教师强;第三,计算机、外语能力肯定比老教师强;第四,他们和学生有着天然的兄弟姐妹般的感情。在新的时代,年轻教师的优势愈发明显。

可在现行的“师带徒模式”中,更强调给年轻教师“做规矩”补短,而不是开发培养,“展其优势”。因此,过分强调师傅的“规矩”,反而可能抹杀年轻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性。

青年教师成熟之路不同

怎样判断青年教师的是否成熟?也是现行培养“规矩”中很模糊的地带。一般而言,青年教师走向成熟,通常有阶段性。人们更习惯将培养阶段分为“适应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可在专家眼里,这样的分期并不合理。

上海市特级校长、七宝明强小学校长吴国丽说,青年教师的悟性是不一样的,有的不需要三年适应,一年就基本适应了;有的无需五年磨炼,就成长得像模像样;到了十年,就成熟得可以称为骨干教师了。

吴国丽表示,不该用统一的标准去面对各有特点的青年教师,完全用“师傅”的主观想象先入为主地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划圈”,反而不利于发挥年轻教师的积极性。金山区兴塔小学校长张国勤表示,师资水平的提升,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各自组成团队也许更有效

叶澜提出,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要变一变了。原来的师带徒是“个体”“点对点”地输出,而现在应该考虑团队式带教。他建议,将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组团,对年轻教师团队集体“带教”,进行团队之间的交流。青年团队能够拥有独立的平台,他们在与年长团队的交互,既能学到中老年团队的传统长处,又能够发挥出青年团队的自我进取精神。

浦东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顾志跃也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是能力提升和职业认同双管齐下的过程。“过去我们比较单一地认为教师成长就是能力提升,而现在更重要的是职业认同感。假如教师对职业不认同,培训基本等于零。”

专家们表示,要提升年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需要在学校里下工夫。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师徒制”的运作方式,从优化团队着手,也许能使教师培训产生更大的作用。

“师徒制”伴我成长 第8篇

一、从旁观者到边缘参与者

大学毕业后到一家私立学校就业, 刚到学校只是上一些比如电脑、自然科学等副科, 学生用餐或到户外活动时配合班主任做一些琐碎的事情, 说来也怪, 班主任老师或其他老教师在的时候同学们很乖, 等只有我在的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一个个地都冒了出来, 用尽我浑身解数依然没能让同学们消停下来, 真是既生气又对他们没办法。这时多想能有那些老师们那样的“特异功能”啊!大半个学期之后, 一年一度的“新青年”杯教学大奖赛, 我终于有机会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了。

从备教案、备学生到备我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提的每一个问题, 再细到备我的手势、表情都有老教师的指导, 那种感觉真幸福。说来也怪, 孩子们在我这样的课堂上就像温顺的小羊羔, 表现非常出色。心底里期盼能经常有这样的活动!我想这就是初任教师的迷茫吧。而这时候的指导老师就是及时雨, 给我们滋润的同时又给了我们成长的方向。慢慢地我就称指导老师为“师傅”了, 的确, “师傅”们在我们新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功不可没。这次比赛之后, 因为鄙人的机遇加努力, 以优异的成绩成功拿到优, 再后来就有机会观摩师傅上课→跟随师傅备课→照着师傅试课→接受师傅评课。应该说, 通过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于刚刚涉足教学实践的新教师, 帮助是非常大, 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吃透教材、课堂管理、教育教学机制这几方面。

从配合班主任做点琐事到能有机会偶尔进入课堂试课, 这是不小的进步, 对我来说是刚刚入门, 大家都知道, 在刚进入21世纪时, 小学尽管实施了素质教育, 但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根指挥棒还是衡量老师好差的唯一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 主课老师们经常抢课上, 作为配班老师的我能有机会练兵是可想而知的了。再说, 尽管我已经是边缘参与者, 能跟师傅备课、上课、试课和接受评课, 但是这并不等于它就一定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效。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观摩、跟随、试课, 很少有机会独立作业, 因为传统课堂的特点决定了师徒总是独立上课, “分台”作业。从“师徒制”教师学习的基本模式来看, 它本质上是一个“学习—应用—反馈”的过程, 即新教师通过观察师傅的课堂来学习其教学经验, 然后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以应用, 最后根据师傅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师傅”

由于种种原因我不久就离开了那所学校, 应聘到另外一所私立小学, 幸运的是, 一来到学校领导就让我带主课英语, 还担任班主任, 这下我感觉到肩上担子重了, 但我并没有放弃向老教师们请教, 大家都说教学是相通的, 看你怎样来调动学生, 让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不累, 怎样有效运用教育机智处理课堂内外的问题。在教师职业生涯中, 我感觉我是幸运的, 在我带的年级中, 有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 她是另一个平行班的班主任, 在得到她的同意后, 几乎她的每堂课我都会去听, 有时甚至是班会课, 这样一直坚持了一年多,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地打磨, 听课—评课—议课—反思, 特别是从评课到议课再到师徒共同反思, 我感觉跟师傅的距离更近了, 之间的关系从讲授接受的等级关系转换到互动交流的平等关系, 从“我说你听”的“独白”变成共同反思的“对话”。这就意味着师徒交流从单向评价为主转向以共同发展为主。在这种模式下, 师徒不仅要对新教师的课堂进行共同反思, 还要对老教师的课堂进行共同反思。正如舒尔曼所提出的教师知识总共分为七类:第一、内容知识;第二、一般教学法知识, 特别是那些超越学科的有关课堂管理和组织的一般性的原则与策略;第三、课程知识, 尤其是对于教师行业所需材料和项目的掌握;第四、教学法内容知识, 即内容与教学法的特殊结合, 它专指教师的知识领域, 是教师自身所特有的专业理解形式;第五、有关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第六、教育背景知识, 范围涵盖班级或小组的工作、学区的管理与财政、社会和文化的特征等;第七、有关教育目的、目标和价值观的知识以及他们的哲学和历史基础。也正是基于这段时间的听课-评课-议课-反思, 我慢慢地向校骨干教师之门迈进。

家长、学校管理层对孩子们分数的计较有时简直让人窒息, 家长为了升学有时把分数看得比任何东西都重;而教师的经济直接与学生的分数挂钩, 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班级分数与奖金成比例的。这样做也情有可原, 但老师们的关系就显得比较微妙了。甚至有一种孤军作战的感觉, 对于一些没能理解的“师傅”的教学实践, 多希望能走进师傅的课堂, 或让师傅在我的课堂进行探讨, 能更好地形成“最近发展区”, 能有“脚手架”。

三、体验师徒同台上课

“师徒制”的教师成长模式对我帮助最大是在离开第二所私立学校之后, 应聘到一所台湾独资的学校任教, 非常有挑战的是每班配备主教和助教, 而外教跑班上课, 并且保证每节课最少有两位老师同台上课。我刚进学校的时候是助教, 每周所有助教都要接受轮值主教的师训, 和自己班上主教一起备课及同台上课, 而所有主教每周又接受台湾来的讲师的师训。到岗的前三个月, 主要是协助主教上课, 比如创造一些课堂教学情境、分组活动时示范活动规则等等。后来, 慢慢与主教有各自的分工, 比如助教导课, 分组活动时各自负责不同的部分等等。再后来, 就是我主讲, 主教在一旁协助, 我和主教的角色交换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课堂上孩子们非常轻松, 表现很是自如, 在英语创设的环境中游刃有余。而与此同时老师们既像他们的伙伴, 又像他们的向导, 俨然一幅生活的真实画面。这时作为助教的我如痴如醉, 非常享受工作中的生活。

在一年之后的考核中我获得荣升主教的机会, 在接受台湾讲师的师训中有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法、班级管理、家长工作等等, 涵盖教师生活、工作和家庭教育及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 方式也非常人性化, 给人的感觉是润物细无声。

四、新教师成长中对“师徒制”模式的思考

刚做主教也就是“师傅”的时候, 有些不适应, 想到自己刚任教时候的无助、彷徨, 感觉肩上担子的分量不轻, 在吸取我的几位“师傅”的长处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第一、不限制轮值主教对助教的师训, 而是主教团队带助教团队, 对于徒弟 (助教) 来说同一个问题不同主教给予他们的启发不同, 更容易对不同的个体形成“最近发展区”。而对师傅 (主教) 来说可以从不同徒弟哪里发现更多的问题, 从而反哺自己的课堂, 同时也历练了自己;第二、在师徒讨论同一问题时, 以理论为依据。在台湾讲师给我们做完师训后, 让徒弟们找到相关问题的理论支持。这样不仅提高了师徒的理论素养, 而且更有利于师徒的共同成长。

摘要:新教师在成长为资深教师的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磨难和历练, “师徒制”是促进新教师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 新教师如何从旁观者, 到边缘参与者, 再到协助者, 最后真正成为合格的教师有较长的路要走, 如果遇到好的“师傅”, 会少走很多弯路, 笔者以自己教师职业生涯的亲身经历为例, 介绍了新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师徒制,新教师成长,同台上课

参考文献

[1]毛齐明, 岳奎.“师徒制”教师学习: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22) .

上一篇:优秀散文《小薇》下一篇:徐州市教育局机关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