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

2024-08-31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精选16篇)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 第1篇

转眼间就过了一个星期,电影也如约而至,这回等待我们的是一部叫《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虽然名字不怎么样,但是这可是大导演家张艺谋的巨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这所学校叫作水泉小学,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一栋栋林立的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几十个班级,而只有那一个班级;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从一到六年级层次分明的学生,他们全部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没错,他们也只有一个老师,就连写字用的粉笔也是格外的珍贵,容不得一丝浪费。所以,来到这里,你只能看到两个字――贫穷!

这一天水泉小学迎来了一位代课老师,可是这个代课老师也只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并不比我们大多少,也是中学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学们都叫她魏老师。可是毕竟是小孩,第一次当老师仍然有些胆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讲台,却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去教书强迫学生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师给她的要求是她带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看来当老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也许是老天不想让她拿到那代课费,偏偏在她代课的时候“跑了”两个学生,第一个是因为有运动才能被市里选上了运动员,但是第二个张惠科却是因为家里没钱而偷偷跑到城里找工作,前一个魏老师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这一个她不能再丢了,所以她决定自己动身去城里找。

可是这钱从哪里来呢,在一系列蛮横的“工作”之后可算是凑到了钱但远远不够买车票,而且想混车也没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华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车流量大的.惊人,初来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办法来找跑到城里来的张惠科,包括:广播找人、贴纸条、写寻人启事。可是都没用,最后还是在电视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电视台长让她得以从电视这一个角度寻找到了张惠科,而且也从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学习文具,这让他们的贫穷落后的状态有所改变。

电影落下了帷幕,但是远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们落后的教育的现状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从中也悟到了一些做人所具备的东西,就是责任,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担。还有一个就是承诺,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样,你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与肯定。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 第2篇

电影中的 13 岁女孩魏敏芝为了高老师的“一个也不能少”这句话,对去县城读书的同学搭乘的汽车猛追猛赶。看着她那吃力的表情,我忍不住为她拍手鼓劲。尽管她没追到,但我知道她已经尽了力。执着的她带着些钱就进城去找。几经波折,她靠着足够的毅力找到了那位同学,并且带着社会各界捐赠的东西回到了村里。

如果每个人都像魏老师那样具有永不放弃的品质,那么中国绝对是牢不可击的。只有凭着这种品质,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创造祖国明天的蓝图,一起奋斗,一起改革,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永远富强。

天,还是那样的天;地,还是那样的地;一切似乎还是与以前一样,依旧是那个偏僻的山村,恶劣的环境,贫穷落后的教育……但唯有一样东西变了,变得那么彻底,那么令人欣慰——那就是孩子们的内心,已从对老师小小的反抗变得对老师由衷地喜爱了 ! 而这一切却是由一根粉笔引起的。

每天只用一根粉笔,因为他们深知粉笔来之不易。在他们看到张慧科与魏老师争执时,雪白的粉笔瞬间变成了灰色的粉笔头时,他们心中是多么心疼呀!而魏老师也想起了高老师临走时反复的叮咛,心中是多后悔呀!可是从那根异常珍贵的粉笔,引起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园丁颂。 而那根粉笔,也已不再只是能写字的工具了,而正因为它改变了这里所有的孩子,教会了他们节约的美德和对待事物的态度!

原来改变一个人是如此轻而易举,只要你付出的是真诚和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他的心中就有一颗善良、乖巧的种子悄悄萌发!执着是一个人的性格,有时可能会误事,但对于魏老师而言,她的执着换回了一名学生的心,更改变了这个学校,改写了这个村庄的历史!

一个都不能少 第3篇

点评:当这些学生遭遇教师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时,他们敢于直言面对并据理力争,以“抗争”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与尊严,来表达自己对教师这种做法的不满与愤懑。从这些学生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人格尊严最重要,每一名学生的心田都需要爱来滋润。

情景二:那是一次教材培训研讨会。会上,我校的一位老师执教了一节观摩课,所用的是四年级二班的学生。当时四年级二班只有33名学生,而大会安排只需24名学生参加听课,怎么办?我们讲课的老师“急中生智”,叫来班主任老师让其确定前去听课的学生。班主任老师站在讲台上,趾高气扬地说:“班长、课代表站起来”,5个学生很自豪、很骄傲地站了起来,“班长挑选3名学生”,班长环顾四周之后,直接喊出了3个学生的名字,这3名学生很得意地站在那里。“5个小组的组长站起来,各自从你们组再挑选2名学生”,这时,小组长们严肃而又认真地挑选着;“一组的组长你们组挑选的谁?二组呢?三组?四组?五组呢?”“数一数现在已选出了多少人?”站着的和坐着的同学都在认认真真地数“一、二、三……”,没等学生数完,教师则自言自语地说:“还差一人”,这时,那些未被选上的学生的一只只小手再次高高地举了起来,一张张的小脸再次写满了严肃与期待,期待着自己能被选上,可班主任老师仍是面无表情地说:“就你吧!”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看着班主任老师昂然离去的背影,看着被选上的同学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再看看那些未被挑选上的学生,他们此时有的把头埋得很深,一声不语;有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有的则趴在桌子上抽泣……被挑剩的这9个孩子就这样无辜地被我们的老师深深地伤害着,他们表现出的是那样的无奈与无助,委屈与怨恨的情绪,自责与自卑的心理,无地自容、无可言状的表情,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眼神,无不深深地刺痛着我。直到讲课的老师把其他学生带走,这些孩子仍一直都没有抬头。

点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展现自己美好一面的强烈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欣赏自己,赶走内心的自卑。对此,学生的表现给出了有力的诠释:理解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拥有被尊重、被认可的快乐,我们才能收获满园芬芳。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 第4篇

《爸爸去哪儿》“高票房与电影无关”

春节期间,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同名主题曲《爸爸去哪儿》在KTV的点歌率颇高。歌声响起后总能引爆话题,大家都能就着这个“帅爹萌娃”话题热闹地聊上半天。

最近,同样引爆话题的还有《爸爸去哪儿》系列之电影版。电影《爸爸去哪儿》选择在阖家团圆的大年初一全国上映,着实打了一手温情好牌,首日票房就高达9200万元。70、80后纷纷抱着自家娃走进电影院,乐一乐,感动之余既巩固亲情又放松心情。这部笑点颇多的标准合家欢剧上映一周就捕获4.6亿的票房,超过《私人定制》(4.28亿)和《泰囧》(4亿),创造了中国2D电影的新纪录。

除了档期精妙的选择,《爸爸去哪儿》制作团队的前期宣传也值得称道:主创分头以40场见面会的密度走遍重点市场的重点影院;宣传方率先发布海报、剧照等辅助物料;预告片在各个推广平台百万量级地播放,真人秀节目的超高人气促使观众对电影版的期待值增加;萌娃在微信群中拜年送福,打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口碑效应,由此不少节目原本的“死忠粉”争相奔走相告。除此之外,奶爸萌娃还亲自现身为宣传助力,如1月29日林志颖带着小Kimi亲临福州金逸国际电影城,场面非常火爆。

从档期选择到宣传,《爸爸去哪儿》为电视综艺节目延伸到大电影的类型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鲜的商业模式。顶着网络上“纯属圈钱”“粗制滥造”“狗屁栏目剧”的骂名,《爸爸去哪儿》脱去了传统电影的外衣,剑走偏锋地选择半记录式的拍摄方法,启动了25台机器摄影、19组录音、10组剪接和现场高达400多人的摄制组,5天内完成了拍摄。

然而,“5天完成拍摄”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4.6亿的票房成绩更是动了很多制作方的蛋糕。“这不是一部真正的电影”是网络中对《爸爸去哪儿》给出最多的评价,在影迷以及专业人士的眼中,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故事,没有人物塑造,艺术性无从谈起,跟综艺节目没什么两样,只能说是一部成功的票房电影。”福建中兴院线副总经理陈首文说。

针对此类言论,天娱传媒总裁龙丹妮坦言:“在我的概念里,电影不叫电影,电视不叫电视,它们都是产品。”把《爸爸去哪儿》归结为产品可谓实至名归,媒体影评人罗来明认为,《爸爸去哪儿》的火爆,将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电影院的功能。“不能把它当电影看,其实就是一个娱乐产品,作为娱乐产品这部片子是成功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电影院的功能,它就是一个娱乐的地方。”

陈首文表示,这部影片的确是急功近利之作,但它贵在内容真实,迎合人们对真实的呼唤,同时也给电影界很多启示,如何接地气,如何讲观众认可的故事等。

观察二

大多数真人秀电影沦为“炮灰”

《爸爸去哪儿》可以说是真人秀节目转型电影并票房大卖的特例和先例,最起码是“前无古人”。搜索真人秀节目的“触电”记录,有2009《快乐男声》的衍生电影《乐火男孩》、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同名电影《我们约会吧》、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主持班底主演的《快乐到家》,以及近期大火的音乐选秀节目同名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这些曾踏进电影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的电视收视率的“宠儿”,裹挟着数以百万甚至上亿的粉丝,曾信心十足地意欲摘夺票房市场丰硕的果实。然而,除了票房突破了1.5亿的《我们约会吧》在蛇年贺岁档表现不俗、激励了后来者外,其余全部沦为档期炮灰。

打着第一部国产立体电影旗号的《乐火男孩》公映后票房遇冷,原先期待中的大批快男和超女的粉丝没有“如约而至”,不知是囊中羞涩还是诚意不足。而在宣传上,《乐火男孩》应了“成也天娱,败也天娱”这句话,这次,娱乐节目的大哥大特别懂得包装像俞灏明、魏晨、唐笑这些快男超女的湖南卫视(天娱母公司)在宣传当季孤立无援,自卖自夸,独自撑场,在看尽了世态炎凉后惨淡谢幕。

同样惨淡落幕的还有《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第三季尚未开播就将13亿元广告收入囊中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是内地最成功的综艺节目之一。然而,热门综艺跃上银幕却成冷门电影,贺岁档上映的《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首日票房仅80万元。这部在中影数字官网上显示放映档期为2013年12月27日至2014年1月26日的影片,连第一个周末都没挺过就已消失在各大影院排片表中。

要想解答拥有约2亿观众观看记录的真人秀节目为何电影版会如此惨败,这里要捋清一个逻辑——简单地将粉丝量转化为影院观众的换算是错的。电视是免费的,电影是交银子的,“免费看”好不代表“交钱看”就依然感觉值,况且“好声音”初出茅庐,“粉丝电影”效应也尚未形成。

“电视节目就好比免费的午餐,即使不怎么好吃,但因为免费,权当休闲娱乐,愿意捧场的人必然不少。”影评人魏青认为,电影就不一样,看电影是需要购买价格不菲的门票,如果性价比不合适,即使电视节目的粉丝也不会有那么高的热情而愿意破费。《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虽然原版人马出演,但好声音不能掩盖演技的拙劣,所以“好声音”还是用来听的。超快速的制作周期,加上从荧屏“复制+粘贴”的创作模式在市场遭到的直接反响就是低票房、遭淘汰。

福建中兴院线公司副总经理陈首文表示,并不是每档综艺节目都适合搬上大银幕。“比如歌唱类的就不太适合,《中国好声音》的主流观众年龄较大,更喜欢守在电视机前。另一方面,节目本身的影响力要够大,电影版要原班人马出演,原汁原味,如果另外胡编乱造一个故事,就没什么吸引力。”

保本秘籍

《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植入广告已保本

初涉电影行业的“好声音”,片子还没公映,制作成本已全部收回,“上映后票房都是赚的。”陆伟透露,利用植入广告、与拍摄地旅游部门合作等方式,他们找到了拍电影不赔钱的方法。

《快乐男声》:500万元预售达标

“快男”主题电影在短时间内就在粉丝中筹集到500万元的票房预售,这无疑给各地院线吃了颗“定心丸”。对此龙丹妮的解释是:“虽然这部电影一开始就决定开拍,但院线还没上映过这种形式的影片,心里比较没底,所以先来一个预售,尝试一下。”

《爸爸去哪儿》:火爆档期占先机

“首先,五个小孩是没有片酬的。”对于网上盛传五个小朋友天价加盟电影的传闻,赵晖第一时间否认,“小朋友这边,我们准备更多的是零食和玩具。”影片正月初一登陆院线,占了火爆档期的先机,适合全家老少一起观看。赵晖打趣说,“只有我们这部电影可以‘通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孩子。”

本刊评论

“跨界电影”别变成“综艺快报”

综艺节目入侵电影市场是节目制作方“赚快钱”的跨界项目,“赚快钱”特别容易让人陷入期盼“天上掉馅饼”的“想当然”的状态,如果在前期分析和考察中缺乏谨慎的态度,票房遇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如果从科学的商业分析来看,在态度谨慎的基础上,剧本和制作水准是关键。一味地图快,只能做成半生不熟的快餐速食,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刁钻”的口味。

此外,由于电视节目的实时性不同于电影作品的艺术性,两者的受众群难以完全覆盖交叉,甚至有较大的偏差,因此要把电视观众转换成电影观众是很困难的。脱胎于独霸一方的热门综艺节目的“跨界电影”,要想做出点名堂,在票房上依旧霸气外露,要小心避免将银幕简单变成“综艺快报”,不要给人落下“圈钱”的口舌。

在剧本制作方面,简单地以增加内容、拖长时段的方式来展现都是不可取的。将电视节目内容搬上银幕就要遵从电影自身特有的艺术创作规律,围绕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和主题衍生出完整清晰的故事叙述主线,适度淡化真人秀节目中的明星小伙伴,让他们成为配角,自然而然地支撑影片的宣传及后期制作。

对于真人秀节目改编电影到底是选用歌舞剧还是纪录片,笔者认为是半斤对八两,都不可取。最简单的道理,好莱坞的歌舞片在国内尚不能做到部部好评,我们又何必东施效颦呢?而对于纪录片,你会去电影院看一部纪录片么?以前会么?现在会么?以后会么?答案自知。

总而言之,热门综艺想进电影圈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像谁也不会因为有“龙虾N吃”而否认龙虾应有的鲜美,主要是“技术”和“火候”都要到。品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沦为炮灰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50字 第5篇

这场电影讲的是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发生的事,这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理所当然也只有一位老师,他姓高。一天,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他想回家去照顾他母亲,找了个代课老师,姓魏。高老师把一切事项告诉魏老师后就回老家去了。他们那的学习是每天抄一篇课文,高老师回去26天,交个魏老师26根粉笔说:“每天最多用一根粉笔,不够自己想办法。”

高老师走了,魏老师在第一天抄了一篇课文让同学们抄,大家都说不会,魏老师硬要大家抄,说:“没抄完不许回家。”看到这,我觉得魏老师蛮不讲理,学生不会硬要让学生抄,但她也是遵从高老师的意思,让同学们抄而已。这时,我想起以前自己也遇到像电影里学生同样的事,我不禁对这群学生产生同情之心。

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穷,导致不能上学,这所学校就有一个学生叫张慧科的因家里穷,上不了学,于是跟别人到城里打临时工,魏老师知道后,便想进城把张慧科找回来,因为原本高老师有交代说在他回来前不能少学生。前几天县里来把一个擅长跑步的女学生招过去了,学校已经少了个学生,如今张慧科又不见了,高老师回来怎么向他交代啊?于是魏老师决定进城把张慧科找回来。在学生们的计算后,高老师的来回车票费一共要20元,他们去村里帮忙般砖头,等赚到20块后得知一张车票就要20元钱,于是他们准备混车过去,但到了半路被识破,被赶下了车,于是,魏老师便步行进城。这时,我被她的这种坚强的毅力所感动,也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不再认为她蛮不讲理了。进了城,到了张慧科住的地方,得知张慧科早在车站丢失了,她便叫那个和张慧科一起进城的人和她一起去找,看到魏老师这种精神,我感动得差点流下眼泪。这时,我知道老师平时辛辛苦苦地备课、上课、改作业,有时还有私事,就因为我们的一点点错事而使老师生气,这非常不应该。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50字 第6篇

故事说了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女孩魏敏芝要去水泉小学替一个老师代课。那所学校只有四个年级,全部学生都在一个班里上课,而且只有二十八个同学!学校的地板坑坑洼洼,墙壁上不知破了多少个大洞,黑板上凹凸不平……(学校的基本情况和环境描写“述”得很准。)后来一位调皮捣蛋的男生——张慧科辍学了。因为他为了帮家里还钱,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跑去城里打工了。魏老师知道后很着急,“混车”到城里去找他……

本片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去找张慧科的那一幕。她整整找了他三天三夜啊!她身无分文,走得又渴又饿了,看着路边的包子也只能默默的咽着口水,连一口水也没得喝。难道她就不难受吗?(建议改为:当时我就在想:她怎么那么傻,一个学生就对她那么重要吗?)为了写寻人启事的她,不得不在火车站找了张椅子当桌子,跪在地板上写。实在渴得不行,她也只能跑去公共厕所默默地忍受着臭气,冒着闹肚子的危险,喝了点脏兮兮的生水,你敢喝吗?(建议删掉)夜深人静了,她还摸进了一家饭店,望着桌上人家喝剩的白粥,忍不住扒了两口。这样恶心的东西,要是你,咽得下去吗?

家是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地方,可魏老师为了找到张慧科,在外奔波了三天三夜。电视台那“狠心”的门卫大妈并不同情她,任由她睡在大街上。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酸酸的,实在看不下去了,真想走上去帮她一把。对了,把自己的零用钱分给她一点吧,这样她就既可以把肚子填饱,又可以找个地方睡好,养足精神……(这些话虽然不够现实,但是也可见你那颗善良的心。)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魏老师这样负责任的老师。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中的谭老师,在关键时刻,张开了双臂,护住了四个孩子,却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 第7篇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一个都不能少 第8篇

一般来说,身体残疾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不合群,而且拒绝参加任何体育活动,教师对这部分学生也打开了绿色通道,能不安排他们做的就不安排,比如做值日、课间操等活动,渐渐地,这部分学生成了特殊群体,学校、班级的大小活动都与他们无关,更不用说自主锻炼了。笔者认为,越是特殊的学生,我们越应该用普通的眼光去看待,绝不能把“同情”两个字写在脸上。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如果他们的自卑心理和消极行为肆意增长,那么将危害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

二、案例描述

新学期第一节室外课,体育委员向我报告说二(10)班少了一名学生,“老师,李墨(化名)没来,她在教室里。”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第一节课就敢逃课,当体育委员把李墨喊出来时,我愣住了,大热天,胖胖的李墨穿了一件长袖衫,右臂蜷缩在袖子里,走路时只有左臂在摆动,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协调。我顿时不知如何是好,所有批评的话语都咽了回去,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李墨。”她低着头小声回答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不上体育课?”她低着头没有说话。

有学生说:“老师,她是残疾人,她从来不上体育课。”这时,李墨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李墨同学,这节课你能不能当老师的助教?”听到我的话,李墨抬起头来,惊讶地看着我,我接着说:“去帮老师把绳子拿过来,谢谢!”她犹豫着不知所措,缓缓地将绳子取来递到我的手上,紧接着我让她当裁判,我和学生比赛一分钟跳绳。整节课上,我见缝插针地安排助教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李墨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体育课上来。

三、问题剖析

那一节课结束了,我的心像翻倒了五味瓶,久久不能平静,一想起那蜷缩在袖子里的胳膊和那流着泪的双眼,我的心就一阵一阵地疼。小小的肩膀到底承担了多少痛苦,小小的年纪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不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吗?为什么会这样?

经过了解和相处,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原因:

1.李墨的右臂肘关节不能伸直,身体的残疾导致其很多动作技术完成不了,以致于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做不好。在运动过程中,动作不协调,为防止其他学生讥笑,干脆不参与。由于成功经验较少,自我效能感较低,所以任何一个动作技术她都认为自己不可能完成。

2.李墨性格内向,且由于右臂残疾,也没有学生愿意与她一起活动,生怕李墨拖了后腿。时间长了,李墨渐渐地融入不到集体中,成为班级的一个特殊体,所以不上体育课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3.由于从未上过体育课,从未参加过大课间活动,导致本来就个子矮小的她成了“小胖墩”,所以她的身体素质较差,身体协调能力也比较差,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不动越胖,越胖越不动,渐渐地失去了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对策与反思

1.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从了解了李墨的情况后,我有意识地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经常鼓励她再大胆一点、再自信一点。在一节跳绳课上,我也加入到李墨这一组,主动要求站在李墨后面,告诉她跳进长绳的时机。刚开始她总是把握不好时机,中断跳绳,学生们很嫌弃地说:“又是她跳断的!”我对学生们说:“李墨同学进步很大,我们同学们要多帮助她,一起教她跳长绳好不好?”学生们听到我这样说,也纷纷响应,甩绳的学生会故意慢一点帮她跳过长绳。不一会儿,李墨就学会了跳长绳,看着她们一个接一个不间断进行绕“8”字跳长绳,我会心地笑了,李墨你成功了。

2.融入班级,培养集体荣誉感

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为集体的荣誉作出贡献,同时,凝聚力强的集体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存在感,会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的感觉。学校的迎国庆广播体操比赛正在积极筹备中,各班学生也在热火朝天地训练广播体操,学校要求全员参与。我利用课外时间给李墨“开小灶”,让这个从未参加过课间操的李墨即使只用一只手臂也能够完成第八套广播体操。被孤立的李墨从未参加过班级的集体活动,这一次也是李墨的第一次,最终二(10)班在迎国庆广播体操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事实证明,李墨并没有拖班级的后腿。有了这样的经历,李墨不再排斥体育活动,经常能看到李墨与其他学生一起做游戏的身影了。

3.放大特长,提升人生优越感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李墨的柔韧性特别好,横叉、竖叉都能下去。于是,我利用课上休息时间,让李墨表演横竖叉转换,学生们拍手叫好,通过抓住这个闪光点,让她们的特长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放大他们的特长,给他们信心,提升他们的人生优越感。

一个都不能少 第9篇

无奈的辍学

2011年春寒料峭,记得是刚刚开学不久的日子,当我途经10级4班的时候,发现我们汽修班的新生王金龙同学守着收拾好行李在班级呆呆的坐着……我心里顿生疑问?这几天上课他比较正常啊,我匆匆的走了过去问道:“你怎么了,行李也收拾好了?”“老师,我……我不念了,我爷爷一会儿来接我,他低头小声说。”“因为什么要不念,咱们这个专业很快就能学到技术赚钱了”我紧紧追问,想知道他不念的真正原因。

父亲的离去

原来是他的父亲在2011年2月22日去世了,母亲在他1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沓无音信,他连母亲长的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现在父亲也没了,爷爷已年迈且又体弱多病的生活,家里再也没有能力供他继续念书了,他感到生活也真的无望了,想出去打工来维持家里的生活。

及时的帮助

我了解了这些情况,很为这个孩子感到心酸,我就问他喜欢汽修就个专业吗?他无奈的点了点头。此时的我很想留住这个孩子,这可是孩子一辈子的事啊?“你先别回家,老师帮你想想办法?”我坚定的对他说,可他却一脸的迷茫。经过多方的沟通协调,在争得学校领导的同意后,我破格把他送到我们的汽修高级班,让他尽快的毕业,尽快的早日挣钱来养这个不幸的家。王金龙同学就到我们高级班就读。

其他的新生很有意见,为什么王金龙能直接去高级班,我们也想先毕业?我当时很激动生气的甩出一句话“谁要证实自己没有爹妈,也能来高级班”。当时我只想保护王金龙的心灵再也不要受到伤害。只见他的头低低的,什么话都不说。其他的同学惊讶的无语了,原来他们的同学王金龙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呀!

没有晚饭的晚上

时间一天天的流过,由于工作忙,没有完全跟踪他,以为帮了他,他的困难就彻底解决了。可是事情却远不是那样。

有一天我看完自习,5点10分下课铃一响,学生们纷纷“逃出”教室,我还在门口维持着秩序,告诉他们慢点,食堂的饭菜多着呢?当我也要走出教室门口的时候,一转眼发现王金龙没去食堂吃饭,趴着窗户呆呆的向外看,心里又很迟疑,这个孩子怎么没去吃饭呢。我叫来一个学生了解一下他的情况,才知道他一天只有中午的时候才吃一顿饭,早、晚饭根本就没钱吃。我当时心里酸酸的,我返回教室把他叫到自己跟前,给他50元钱让他去吃饭,他诺诺的接过50元钱,说声“谢谢”。

后来我也发现当同学买一些零食吃的时候,他都躲得远远的,看到同学吃零食的时候,家里来电话问寒问暖的时候,他转身就离开。我看了不禁流下了泪水。多懂事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就要承载这么多。现在人们家里都一个孩子,家长拿他们个个像个宝贝一样,可他却真是“没妈的孩子像棵草”。

夏日里的棉鞋

从那天开始我就特别地关注他,我到寝室发现他的行李特别的单薄,就从家里拿了一套给他。一些女老师也开始帮助他,于艳杰老师把她儿子的旅游鞋拿来给他穿,高建新等一些女老师把自家衣物也拿来给他,不善言表的他,不论穿什么,都很高兴的样子。

五月份的时候,我们汽修班去吉林祥康集团参观,早早的学生们就做好了准备,兴奋雀跃,一群男子汉打扮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我意外发现王金龙还穿着一双我校女老师给的棉旅游鞋,大夏天的,一定会热的不好受,我打电话给我的妻子,让她给王金龙准备一双单鞋,我拿来学校给他穿上。他和别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的经历了一次参观旅程。

想不到的请假原因

转眼,王金龙已经在高级班读了二个月了,二个月里,这个孩子学习刻苦,也非常懂事,他留给更多人的是感动。

5月的一天,王金龙来到我的办公室要请假回家,我说课程这么紧,你又是后来到高级班的,回家干什么呀,“老师我要回家搭鸡架,爷爷病了起不来了。爷爷只能养点鸡鸭鹅来维持日常的生活了。“老师,您帮我这么多,等鸡能下蛋了,到时候我给你拿鸡蛋”。他低头说着,望着眼前的孩子,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

特殊的家访

王金龙的家住在天德乡,他的家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职高没有几个家访的先例,我决定去他家看看。

我开车带着王金龙,领我班的班长和生活委员直奔他的家,呈现在眼前的是政府民政部门救济一万二千元钱盖的房子,墙上还是黑乎乎的水泥,根本没钱刷涂料。家里破旧的窗帘还挡着,心想,这太阳都这么高了,怎么还当窗帘,没起来啊!一进屋,首先看到的是锅台,没锅盖,锅里有些米粥,也不知几天了,都凝到锅里了,锅台边上有个鸡窝,一个老母鸡领着一帮鸡崽子,有几只调皮的鸡仔已经蹦出鸡窝在锅台上四处觅食。

进到里屋,王金龙的爷爷躺在炕上,脸色蜡黄,他显然已经病了好几天了,孩子的爷爷上气不接下气的招呼着我们,他病的症状是呼吸困难,吃不下去东西,他已经整整两天没吃饭了,没钱治,只能是挺着。家里有4亩地,没人伺候,只好承包给他人,一年有二千元的承包费维持家里的所有开销。

离奇的身世

他爷爷老泪纵横的讲起了往事,讲起了王金龙这个孩子的身世。孩子的爸爸是个下肢残疾的人,只能用膝盖走路,16年前为了糊口生活,在火车上唱歌,在火车上认识了孩子的妈,在一起生活了,可是生下孩子一年多,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杳无音信,孩子连他妈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这他爸也没了,我又病的这样,我就能养养鸡鸭,卖点鸡蛋鸭蛋维持我们爷俩的生活。爷爷老泪纵横的诉说着。

我们一起帮他家打扫了卫生,把屋里水缸里的水填满了,王金龙的爷爷很是感激,不时的擦着眼泪。回来的时候我请王金龙吃了一顿他平生都未吃过的大餐,其中有他最爱的肘子肉,我看着他吃得那样香甜,我的内心仿佛踏实很多。

集体的力量

时间很快又过了两个月,王金龙的学习越来越刻苦,我想仅靠我们几个人的力量帮助他显得有些单薄,于是我就找刁校长反映了王金龙的情况。刁校长当即决定号召我校的全体教职工给王金龙同学捐款,次日就给王金龙同学捐了一千多元。这些钱够他在我校就读的费用了。他的经历状况也感动了祥康集团的团队人员,等到他到吉林祥康集团以后,王启昌老师答应负责他全部的学习生活费用。

前方的希望

前几天,作为我校汽修专业高级班第一批的学员,王金龙由老师带领到吉林市去实践,送他上车的时候,我拍拍他的肩膀,他冲我感激的微笑着……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 第10篇

学院组织了一次观看教育片《一个都不能少》,看了整部电影让我回味无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贫穷,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在上小学的时候,曾抱怨过生活。为什么我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为什么同学有文具盒而我没有;为什么同学有新衣服穿而我没有......当我看到穷山沟里的教学,张慧科的辍学。我才更加的明白,其实自己很幸福。至少我有书读,至少我没有辍学。虽然父母没有能力给我更多,但“残缺的爱”却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家的温暖,给我希望。我可以再次大声的对自己以及全世界宣布:我是幸福的!

在这样的穷山沟里,有多少祖国的花朵,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消失在萌芽之中。挑选体育尖子生;魏敏芝不让学生去城里读书而追车,都表现了山里的体育人才。虽然极个别学生被送到好地方去读书,但还有更多的学生留在穷山沟里学习。人才也许就这样被掩埋。中国经济日益飞跃的时代,而教学落后也依然存在,埋没人才。办好各个地方的教育教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办好教育教学才会有更多的人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为了寻找辍学的张慧科,魏敏芝走路去城里。想尽了各种办法,睡大街,写广告,找电视台台长上广播。其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么的艰辛,魏敏芝老师的执着感动了广播员,感动了路旁的行人,更感动了电视台台长,从而找回了张慧科。

为了一个承诺:一个都不能少。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守信的信

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观后感 第11篇

观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我感受颇深。影片中反映的是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高老师因母亲病,不得不暂时请假回家。村长找来了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也就是刚念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魏敏芝来代替高老师上课。她年纪少,不懂得备课、上课,甚至连一支完整的歌也不会唱。高老师只好吩咐魏敏芝每天在黑板上抄写课文,而且每天必须点清人数,一个都不能少。全班共28人,学习委员张慧科由于家里穷,母亲又生病,他不得不到城里去打工挣钱。魏敏芝得知情况后,号召同学们一起凑钱去找他回来。魏敏芝到达城里后,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张慧科,这些山区的孩子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看完影片后,我有几点体会。

一、魏敏芝虽然是一个代课老师,待遇很低。但她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工作高度负责。已经接近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魏敏芝初中还没毕业,对一些计算题都不精通。但她却能让学生通过全班28人每人捐5分甚至5角钱该怎样计算,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她虽然不懂数学,但她能知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合作、探究、思考,使课堂变得更有实效。魏敏芝有一个执着追求的目标,也就是马不停蹄地追求。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让她的学生一个也没有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目标,那么我们就要大胆地去实现。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 第12篇

我是含着眼泪把这部电影看完的,在这样的穷山沟里,贫穷和落后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没钱读书,没钱看病,贫穷使很多小学生很早的辍学,同时,贫穷、交通不便使很多的老师不愿意到这里教学;当张慧科被找回来时,孩子们看着好心人捐来的粉笔,是多么的惊喜,多么的兴奋,魏敏芝老师让孩子们一个人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我看到了这群孩子有着多么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兴趣;可是,因为贫穷,他们没有好老师,更没有教学资源;更可怕的是因为没钱而可能随时辍学。

在这样的穷山沟里,有多少祖国的花朵,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人才,而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消失在蒙芽之中,电影用两个简单的段落来描述这个场景,一是挑选体育尖子,二是魏敏芝不让那个学生去城里读书而追车,表现了山里的体育人才。表现的越简单越让人深思,是有极个别的学生被送到好地方去读书了,可是更多的学生呢,还得留在这个穷山沟继续接受教育,所以办好穷山沟里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一个都不能少 第13篇

一,行业扫描

牙齿疾病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顽疾,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资料显示,我国约有50%的人口患龋齿,7岁以上人口80%息有各种的口腔疾病。而国内的口腔卫生资源却十分缺乏,专科口腔医疗机构更是少而又少。

由于居民生活水准不断提升,牙科不再局限于牙齿疾病的治疗服务,洗牙、整形、牙齿美容等服务项目层出不穷,技术也趋于成熟。更多的消费者已经充分认识到牙齿对自身形象的重要性,牙齿保健项目日益受到追捧。目前的牙科市场容量约为6000亿元,可谓小牙科、大市场。而市场开发每年牙科诊所总营业额只有10亿元左右,空间很大。

二、环境介绍

根据入世协议,中国承诺逐步向外资放开医疗服务市场,国家对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也逐步向民营资本放开。“任何具有行医执照的牙科医生,都可申请开办牙科诊所”。国家相关部门政策一出笼,顿时响应者无数。仅北京地区近年来就开设了“三九齿科”、“医文齿科”、“佳美口腔”、“固瑞齿科”等多家非公立营利性口腔医疗机构。有关人士预言,中国口腔医疗服务业将有可能成为继零售业、餐饮业之后,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行业,这个市场中群雄纷起、诸侯割据,但地域性品牌居多。目前,几乎所有的私营口腔医疗机构都在尝试连锁经营的扩张模式。

三、谨慎出击

亚非牙科,源自成都的牙科门诊品牌,在张亚非女士的带领下,凭借15年的精耕细作,成为西南部很有影响力的牙科品牌之一。2003年5月,亚非牙科试探性地迈开了出川的步伐,在一些专业招商媒体刊登招商合作信息。广告一出,顿时应者云集。对于一个较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本项目的目标投资者需要掌握50万~200万元),在2篇招商广告信息发布后竟有300余投资咨询电话,让亚非牙科喜出望外!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一个充满诱惑的市场,一个暴利的行业,一个强大的项目发展商,一个风险极低的投资项目,谈判半年后,竟然没有~家合作成功!这样的结果出乎发展商的预料。亚非牙科招商失利的重要原因在哪里?

四、原因分析

中国商机行销同盟的专家介入项目后,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亚非没有摸透投资者的心态,没有对医疗机构的招商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有效策划,以至于与投资者失之交臂。

亚非的门店,一般拥有10~30把牙椅,具备良好的品牌形象,或大方简洁或个性温馨的装修设计,服务标准与外资门诊可媲美,服务价格比当地公立医院有优势,消毒严格按照标准控制,治疗质量高,服务措施灵活。其目标顾客为中高端消费群体。按说这种形象展示,应该给合作伙伴强大的信心。但是卓越的实践和有效的运作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没有为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可供拷贝的成熟模型,无法指导合作伙伴的成长,没有将合作伙伴的投资意向软着陆,投资者引而未发也就情有可原了。

失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包装不足。一来亚非没有包装出一份极具有杀伤力的《招商加盟手册》。这份手册的功能在于将希望投资者选择的项目介绍清楚、给投资者信心,当然需要专业的编撰与设计。二来企业形象包装不足,企业的实力、背景、服务仅仅通过文字描述,不具备强效的震撼力和直观感,很可能令一批本来很有实力和意向的投资者失去信心。最后,招商办公环境缺乏氛围,因为与加盟商洽谈、沟通的地点、环境、氛围都可能是谈判成败的因素之一。

方案

一、概念再造

经过几轮头脑风暴,亚非“私人牙科护理专家”的概念被提出来。私人牙科护理专家提供给顾客的服务应该是个性化、全面的牙科健康护理和温馨、高品质的专家级服务。但如何凸显和塑造私人牙科护理专家的形象?私人牙科护理专家的支撑点在哪里?

经过认真总结,我们把亚非的潜在优势提炼出来,并给予系统梳理,明明白白地列进《招商加盟手册》,以凸显亚非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包括:1.专业服务;2.专家团队;3.国际同步;4.技术卓越;5.彰显人文;6.科研保障,7.重视客情,8.信息领先,9.手段翻新,10.规模经济。

通过挖掘亚非牙科文化,从自身寻找支撑点,也是为投资者加盟亚非牙科寻找理由,如果我们提出的理由足够充分,投资者也没有理由拒绝亚非。

二、确立模式

我们为亚非量身打造了一个条款明晰的加盟模式。投资者加盟亚非牙科品牌连锁体系合作要点如下:

1.投资者需要通过交纳一定的加盟费获得品牌5年的使用权;

2.加盟商根据亚非牙科总部的统一要求选址,租赁并进行装修;

3.加盟商向总部统一采买牙科设备;

4.亚非利用自身大批量采购的优势,低价供给合作伙伴性价比最高的设备;

5.经过总部的专业培训,即可开设亚非品牌牙科门诊;

6.为合作伙伴提供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技术等相关培训;

7.为协助加盟门诊在当地按照统一的模式运营,总部向加盟门诊派出管理和技术团队,为加盟商提供3个月的带店经营服务,帮助加盟商导入成熟的运营模式;

8.每年根据经营情况交纳一定的管理年费,总部提供营销等各种支持平台。

根据这个流程,投资方只需派出关键人员(如财务人员等)即可,就像操作“傻瓜相机”一样。关于收益的分配,经营利润按照双方约定各自所占的股份比例分配。

三、精心包装

我们前文已经分析过亚非初战失利与包装有关。中国商机行销同盟将亚非牙科从行业业态、市场空间、发展前景、项目可行性,亚非面面观、亚非品牌特色、加盟优势、支持力度,投资额度、收益回报等方面对亚非牙科全国招商项目进行全面包装,打造出一本感性和理性兼备的《私人牙科护理专家——亚非牙科财富剧场招募计划》。经过亚非企划中心的精心设计,一个鲜亮的投资项目呈现在投资者的面前。

1.理性的《加盟商运作手册》文本包装。为了将亚非牙科成功的模式复制到投资者所在地,我们联合亚非牙科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编制《亚非牙科门诊日常经营管理手册》、《亚非牙科门诊市场推广手册》、《亚非牙科软性文章炒作操作手册》、《亚非牙科促销活动手册》、《招商终端展示系统规划和设计手册》、《亚非牙科加盟商培训手册》,完善《牙科服务项目技术手册》、《牙科服务规范手册》、《牙科门诊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手册》。

以上的手册和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投资者对投资亚非牙科的砝码。

2.感性的招商环境包装。在对招商办公室的包装中,整体环境根据医疗机构的特点和投资者的心理进行设计与布置,以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塑造良好的氛围为宜,同时通过易拉宝、展板等装饰物将招商项目展示给前来考察的加盟商。

3.直观的电视宣传专题片包装。亚非电视宣传片光盘由企业形象电视广告片、成都亚非牙科南门门诊实景录像、儿童特色牙科门诊义诊活动、义齿制作公司、国际交流合作纪实等几部分组成,比较好地体现出了亚非齿科集团本身的实力和特色。有些不方便到企业考察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这张光盘直观地了解到亚非牙科的企业形象。

四、品牌裂变

针对市场实际需求,我们建议亚非开办儿童特色门诊加盟。由于恐惧,儿童在牙齿治疗的过程中特别不配合,无法保证治疗效果,甚至无法完成治疗。专门设计的儿童牙科,进入后犹如身处大自然之中茂盛的森林、高大的榕树、潺潺的溪流,欢乐的鱼群……在动画片的陪伴下,在身着卡通装束的医护人员轻声细语中,孩子们异常愉快。亚非的儿童特色门诊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也使投资者信心倍增。

启动

一、战略布局

2003年10月份,亚非按照我们的布置启动门诊连锁招商计划。2004年春节前亚非根据反馈情况,面向全国策略性地部署了5家大中型股份合作或加盟门诊,利用亚非充足的后备管理和技术资源,协助5家合作伙伴在当地建立样板门诊,产生模范效应,形成辐射全国之势。

2004年,亚非在北京与大型投资机构联合建立牙科医院管理总部,采取直营和股份合作方式建立若干家大型门诊,问鼎北京市场,同时逐鹿中原。其中重点发展股份合作门诊,次重点发展大中型加盟门诊,逐步限制小型加盟门诊发展数量,与各地投资者一起整合当地牙科市场,共筑亚非齿科长城。

随着亚非牙科规模的扩大,亚非齿科学校、亚非义齿制作公司和亚非贸易公司的人才、耗材、设备也逐步实现了区域化输出和供给,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完善了产业链。

二、树立样板

鉴于亚非牙科近1O家大型牙科门诊(成都南门店1000余平米)的成功运营,其经营模式经住了市场的考验,亚非全力整合并打造全国样板门诊。

1.选址。亚非将选址作为牙科经营的头等大事,根据牙科门诊的经营特征,综合考虑客流量、消费能力、社区的需求导向等因素,亚非牙科计划在高尚社区、大型医院旁边、次繁华街道、写字楼集中区、学校附近、大型购物场所附近等若干备选区进行选址。2003年9月初顺利选址,位于成都南门地区的富人集聚区、毗邻家乐福,亚非将面积为1000余平米的写字楼第二层租下。

2.执照办理、装修、设备购置。

3.团队建设和人员培训。根据牙科门诊的规模,拟定招聘岗位及相关素质、技能要求,通过内部选拔和外部招聘方式组建新的团队。外部招聘时,首先确定招聘媒体,发布招聘信息,筛选应聘人员、面试,最后确定录用人选。

亚非样板店开业前的培训如火如荼对数十名医护人员统一培训企业文化,学习《亚非牙科服务标准规范》、《亚非牙科营销服务意识培训》、《亚非牙科服务流程业务培训》等。

4.设备调试、装饰和门诊布置。10月10日,亚非企划中心将欧式风格雕塑制作停当,宣传画、吊旗、易拉宝、促销宣传单等制作完毕,按照标准陈列妥当,准备开业。

5.开业仪式。10月11日,经过亚非牙科企划中心前期筹备,亚非牙科开业典礼隆重而热烈,紧张而有序,各项物品一应俱全,开幕典礼成功进行,标志着亚非样板店正式投入运营。

6.开业促销。借助亚非在成都的品牌影响力,以开业集客为首要目的准备了若干促销活动,如小天使征名活动、大型义诊活动、参与者抽奖、免费及打折洁牙、免费建档、免费检查、烤瓷牙以旧换新、特价正畸、会员卡特惠、消费积点等活动,数个活动从准备到执行举办得有声有色。

7.正常营业。截至11月1O日,正常经营一个月,亚非牙科南门店每天迎接客流50~150人,实现牙科门诊领域一个神奇的突破,开业第一个月即盈利5万元。

三、广告传播

1.硬广告。我们决定亚非根据自身情况,采用财经类报刊杂志为主的招商广告形式进行。

因为招商对象为两大部分——业内投资者和业外投资者,因此,招商

媒体选择时采用组合方式。采用强势招商媒体与非传统招商媒体结合,兼顾行业内投资者与行业外投资者的策略,将国内目前最为强势的两大招商媒体《中国经营报》、《销售与市场》作为招商主力媒体,将《参考消息》、《环球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作为招商补充。招商反馈异常热烈。

招商广告的文案根据所针对投资者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

2.软文炒作。我们的软文围绕投资者最关注的市场容量、品牌竞争力、产品卖点、营销手段等方面,塑造亚非形象、介绍亚非特色、透露商机信息、评述业界风云、探讨市场趋势,达到让投资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四、话术策略

所谓招商话术,实际是一套推介投资项目的一套说辞,包括描述市场空间、强调投资回报、展示合作优势、描绘美好未来、回答投资者疑问。这套辞令,是掌握了不同投资者心态、现有状况、投资意向后的一个综合策划。

投资者一般比较急于知道项目的投资金额,但鉴于本项目投资金额相对较大,因此招商中,投资额度一般不马上说出,而在投资者允许的情况下将项目讲解清楚后再告之投资金额,以免令部分颇有希望的潜在投资者擦肩而过。

我们的话术设计,很好地规避了容易导致谈判流产的辞令,有力地促成了双方的成交。

五、贴身跟进

亚非营销人员通过与投资者的促膝长谈,了解了投资者现状,这时应站在投资者角度,为其考虑投资规划,设计针对性的投资方案,包括营业面积建议、设备购买建议、人员配置建议、回报预算,使投资者能清楚地看到个性化的投资可行性方案。

对于一个投资较大的项目,投资者的投资都较为谨慎。我们根据项目的进展要求,根据不同的投资者情况不同,对合作伙伴投资牙科门诊分别提供《××投资亚非牙科门诊可行性分析》项目建议书,详细阐述投资亚非牙科所需要的固定投资、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投资回报期、发展规划和设想等,使投资者下定投资的决心。

六、良好服务

和约签订后,进入服务阶段,根据样板店的操作流程,与投资者合作将样板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复制。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 第14篇

魏敏芝是一名13岁的学生,但是却担当起了小孩们的老师,她起初的意愿是教完一个月后就拿走属于她的50元,认为带小学生,当他们的老师是一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张慧科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他一开始总是跟魏敏芝对着干,非要反着来,有一次他因为捣乱,和魏敏芝争吵了起来,把粉笔都踩烂了,她们很为难,因为高老师走之前嘱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笔,因为粉笔在这里很珍贵。

后来明行光被带走去城里参加跑步比赛,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终被张慧科出卖,失败。后来张慧科因家里贫困跟孙志梅去城里打工,魏敏芝知道后,凑钱去找,但是因没钱而且还 是混车进去的,被丢了下来,最后靠双脚走到了城里。魏敏芝找到了孙志梅要求她陪她一起去火车站找,连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却还 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与此同时,张慧科一个人走在路上,饿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离去,最后还 是店家给了一个充饥。后来遇到了一个很好地老板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直动用各种办法想方设法的找到张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钱用来写那些‘没用’的寻人启事。最后打听到电视台可以帮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双脚走了好多路去那个地方,经历了各种险阻终于见到了台长,并在电视台上好不容易说出了自己对张慧科的真心话。

张慧科非常感动,他很感激魏老师,因为不是她他还 一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游荡,流浪,魏敏芝何尝不是如此?她为了找到张慧科,使出了浑身的解术,才找到张慧科,至此他们的感情又加深了!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 第15篇

首先,山区非常贫困。高老师为了节省粉笔,连快拿不住的小粉笔头都不舍得丢,还要用来写多一个字,甚至手指上残留的粉笔灰都可以写一个笔划。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们上课用的都是计算机、投影仪等,到了20xx年,因特殊原因直接成了网课。就算偶尔需要粉笔,那粉笔也大多是用了一半就可以丢弃的。粉笔头什么的更是不用说,垃圾桶里一大堆。

记得之前班里做黑板报,为了画出粗的线条,还特意将粉笔掰断。画完后,那截粉笔就被随意的丢弃了。或许会有人说浪费一点没所谓,可是,没有经历过山区贫困生活的城市里的孩子们,又如何知道什么叫节约,什么叫“俭以养德”呢?在我们嫌弃粉笔伤手时,那些山区的老师或许还在为缺少粉笔而忧愁焦虑呢!

其次,学习环境艰难,书本稀缺。学生每天只上一节课,那一节课就只是抄抄课本,就算他们再努力,老师布置的所有任务都完成,所有字都认会,最终也不过一个小学的学历。那里没有初中,只有小学。离他们最近的初中也是十几里外才有,走路dou要走上两三天。就算学习好,能吃苦,最后也会因为家里没有钱,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或许是生不逢时,如果那些孩子出生在现在的20xx年,就凭学习委员的认真、刻苦;明行光同学的坚持;以及水泉小学的孩子们的努力,想必未来清华、北大都会有一席之地。

生在了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因为我们不用11岁就辍学;不用打工补贴家用。可这也是我们的不幸,因为安逸的环境,使我们永远都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苦;永远都不懂得父母的辛劳;永远都不知道,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随意丢弃的书本,可以随意浪费的纸笔,在有些地方是多么珍贵。可能有人会说:“知道呀,不管是学校的老师还是父母都经常讲给我们听。”可我想说:“不,你们只是听过而已,不能真切的知道,因为针不扎在身上,就永远不知道疼。”

其三,魏老师在知道张惠科同学辍学去打工后,就坚持要将其带回。期间几经周折,找过村长、搬过砖、逃过票、写过启事、等过电视台台长……那一件件的事,都伴随着艰辛、泪水、汗水,可那位魏老师依然没有放弃。或许是她的毅力感动了台长,最终经台长的帮助,魏老师找到了张惠科。

电影的结局很美,水泉小学经各方社会人士的捐助,获得了足够的书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张惠科同学带回了钱,还了债,明行光同学参加了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00字 第16篇

电影叙述了一个相当动人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娃娃,为了信守“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演绎了一个让我欢笑,让我动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师的目的似乎很简单,只是为了20元的代课费,然而随着情节的展开,女教师更多的是为了那句诺言。而在她外出寻找打工的学生的过程中,得到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帮助,电视台为她免费播放寻人启事,还募集了一卡车的学习用品,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

看到这里,我思绪万千。确实,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还不均衡,有些地区还处在贫困线以下,但即使是这些穷乡僻壤,也还十分重视教育,尽最大的力量来普及教育。

乡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党和政府同样也重视教育问题。前几天,我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特殊教育学校喜迁新址,新校舍窗明几净,设施完善,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智障残疾儿童的关心。不仅如此,学校得知部分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提出退学时,学校领导果断地做出了补贴交通费的决定,让这些孩子能够上学。那位校长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让孩子不失学,更是为了让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为建设祖国作贡献。

又是“一个都不能少”,当电影屏幕上出现那些智障残疾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学礼仪、学技能的镜头,当看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歌舞时,我不禁深深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师爱的温暖。

上一篇:主题班会2安全教育下一篇:少了个身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