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 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分析

2024-07-06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 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分析(精选5篇)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 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分析 第1篇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分析

近日,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业界认为,“十三五”期间,围绕“健康中国”出发的产业市场规模可达10万亿元,受此利好影响,我国大健康产业迎来发展东风。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与社会需求提出的一种全局理念,他围绕人的衣食住行与人的生老病死,提倡科学的健康生活与正确的健康消费。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大健康产业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在我国,大健康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至5%,远低于美国超过15%以及日本、加拿大超过10%的比例,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极大。此时正值“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快速渗透的重要节点,大健康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

考虑到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医疗行业发展落后的现状,大健康产业中养老产业、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需要在未来获得突破性发展,因此这三大领域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是互联网+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大势。

据统计,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2025年,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人,并在之后保持这个数量。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的背景下,养老成为社会重1 任。但养老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时间长的特点,这阻碍了产业融资。针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巨大的投资缺口,已有专家提出了“众筹养老”的模式,即依靠互联网金融平台,解决养老产业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针对养老服务水平提高,未来发展智慧养老将是大势所趋。

医疗器械是指在医疗领域作用于人体的物品,主要包含仪器、设备、器具、材料、体外诊断剂及其校准物等。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2556亿元,约为全球的7%,排名第三。其中,中低端医疗器械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我国严重依赖进口。在此趋势下,未来高端的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器械的重要方向。

医疗服务领域,大数据的应用能提高医生就诊效率,同时减少误诊出现,因此应该成为发展重点。此外,大数据在医疗服务上的作用还体现在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智慧医疗等。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大数据与移动医疗结合,为患者就诊提供低成本与便利性的服务成为发展新趋势。

(以上数据信息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 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分析 第2篇

大健康产业大发展机遇

无疑,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经济的核心产业,是其他产业突破困局的催化剂;就像网络对各行业的影响一样巨大。日本等国已经将大健康产业列为重点投资对象,如果说美国靠软件产业异军突起的话,谁又能否认日本借大健康产业复兴的野心呢?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科技领先未必就是未来的大赢家,率先应用才能占尽先机,而拿来就用本来就是日本人最擅长的,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成本低、获利丰厚!

当下,大多数人的共识是医药事业将是二十一世纪的黄金行业。如果把整个大健康产业比做海上的一座冰山,那么,治病救人的医药事业只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治未病的保健事业尚且沉在水面下的部分大得更加惊人。国内的众多医药企业虽然还没有找到真正的突破之路,但大多已经开始反思,谋求转型,这从很多医药企业的开始加大投入生产维生素补充产品和功能饮料已经可以探知。

正如《财富第五波》预言的那样:保健产业能迅速扩张的主因在于,任何年龄层的消费者只要有第一次使用保健产品的经验,通常就会对保健产品和服务有无尽的需求,成为一个贪心的消费者,

上层的消费需求是永无止尽的。赚钱愈多,消费愈多;消费愈多,拥有愈多;拥有愈多,想要更多;想要更多,就更愿意卖力的工作。一旦你成功的说服某位消费者试用保健产品,并且产生正面的评价时,他们就会变成如饥似渴的消费者,要求更多的保健产品和服务。其实,许多消费者才刚刚第一次体验保健的妙用,并因而消费更多的保健产品和服务,庞大的保健消费群正在蕴酿成形当中。毋庸置疑,保健事业的产值在数年内将快速达到几兆亿美元以上,保健事业孕育的惊人倍增财富,将使网络富豪们也垂涎欲滴。安利、完美等保健品直销企业将近水楼台先得月!

大健康产业的战略本质

大健康产业,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都知道健康重要,每个人也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对刚刚失去健康、正在饱尝病痛折磨的人来说,你让他拿出所有的家当来换取往日的健康,除了守财奴,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意的。可惜的是,健康不是金钱能买到的,我们的很多疾病都是起源于不良的生活方式,病不是一天长成的,而是多年不良习惯积淀成的!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更注重饮食享受,一是吃的过量,过多的不能消耗的糖元转化成脂肪,导致肥胖症;二是吃的过精,饮食结构单一化,堪称垃圾食品的快餐兴起,身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人体内环境的失调和紊乱。

在经济发达地区,黄酒、葡萄酒、果酒开始代替白酒成为主流!已经昭示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大转型!转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功能饮料,必将取代碳酸饮料等垃圾饮料。功能饮料在欧美日等国的畅销已经揭示,它们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明天。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 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分析 第3篇

1 对“健康”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健康的市场是很特殊的, 因为对健康的投入往往和政府有很大的关系。例如, 对于传染病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另外, 突然的重病和由此引发的庞大的医疗费用就需要依靠于财政支出对于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然而, 由于提供这些公共服务一方和消费者一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导致对于像健康, 保险和信用卡市场的供给出现市场失灵。政府对于像这类出现市场失灵的市场的管理和介入还需要做相当大的努力。

当个人购买一件产品的时候他们就需要对于他们可以从这件商品中获得的利益和他们对这件商品付出的代价之间做出一个权衡。政府对于健康的供给的一个很大的缺点是他们必须在缺乏对健康的收益的了解基础上做出对健康供给多少的决策, 而这样的决策往往是很难的。

2 发展中国家对健康的投入现状

在发展中国家, 最有效的改善健康水平的方法是公共部门的介入。在发展中国家, 传染病是健康水平低下和过早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提供健康干净的水资源, 高效的卫生系统等方法有效的解决。这种预防性的公共健康措施能够对于传染病的传播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甚至可以根除这种疾病。

然而, 发展中国家预算的短缺, 特别的是比较不发展的国家必须集中政府支出用于投资和消费这种在短期内能够导致经济的增长但在长期内却无法解决国家贫困的项目上。政府投资于教育, 交通运输, 和通讯基础设备也对经济增长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正的作用, 但是政府对于健康的支出却由于有一定的滞后现象而显得对经济有阻碍作用。

3 健康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健康不仅仅是增加福利水平的一种消费品而且也是提高未来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一种投资性产品。健康对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有一个很直接的影响。而且, 健康对于生产率的影响还有很多非直接的途径, 这些不直接的影响机制, 虽然不明显, 但在实际中可能更加的重要。

一个不明显的影响机制是, 健康可以是其他人力资本的一个互补的因素。这是一个通过研究生产率、工资水平提升和教育水平, 工作经验之间关系的大量的经验研究得出的结果。对健康工人的回归结果数值很大说明健康工人从教育和工作经验中获得的生产率更高。另外的, 这些高的回归结果可以归结于投资于健康工人的教育和培训上面来。更低的健康水平和过早的死亡率在质上导致了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浪费和减少了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动机。

另一个不明显的影响机制是, 更高的健康水平会导致工人的预期寿命更长。更长的寿命增加了退休收入的需求。在一些低预期寿命的国家, 能活到退休年龄的比例并不高。一旦预期寿命变得更长, 工人们就不得不为他们的退休做好金钱准备。在发达国家, 工人们为退休准备的金钱是投资基金的主要来源。增加预期寿命能提高为退休准备的金钱, 进而引发投资的快速增长。

最后, 降低死亡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结构。一开始, 健康的改善倾向于减少婴儿和青少年这类特别容易受疾病影响的人的死亡率, 这就必然引起一个生育的高峰。这个生育的高峰所产生的新的生力军一旦进入教育, 参加工作, 为退休准备金钱就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这个比例较之前的是比较大的, 更多的人参加工作将带来更多的产出, 更多的产出带来更多的收入, 更多的收入导致更多为退休的存储, 更多的存储带来更多的投资, 因此, 经济将会经历一段高速发展的阶段。

总结来说, 我们讨论的这些直接和非直接的机制意味着对于健康的投资将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很大的影响。这使得在那些解决传染病的问题的花费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中, 投资于健康变得很有吸引力。对于发达国家, 投资于健康水平对经济的影响是比较不明显的。因为在发达国家中, 对健康水平的投入倾向于有益于上了年纪的人, 因此对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一点点的影响。另外, 对于治疗像心脏病和癌症等非传染疾病所需要的健康工人是相对来说比较多的, 但是却不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什么实质的影响。

关于健康投入其实也是一种投资的说法意味着拥有很高的艾滋病的国家的未来可能会越穷。但是许多目前的预测认为艾滋病将会提高人均收入, 这是因为死亡在减少总收入的时候也减少了总人口, 这些收入必须在每个人中分摊, 结果必然是人均资本增高。

这个结论和坎托1991年的结论是本质上一致的, 坎托认为1450年爆发在英格兰的黑死病导致了一个更高的人均生活水平。然而, 这两者也并不完全一样。黑死病是一种大概在三年内会死亡的短期的流行病, 它的影响是一种对于人口的一次性的减少。艾滋病却不一样, 它既杀死患者本身同事也影响生存着的人。年轻人在一个具有更高的艾滋病的国家有更高的风险死亡或者得病。我们认为这将会使得他们对教育和存款的投入减少进而对经济产生一个很不好的影响, 如此来看, 艾滋病将不仅仅是一种疾病灾难, 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灾难。

4 总结

这篇文章只是就健康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做一个文字的表述, 更多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健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是健康促进了经济增长, 还是经济增长促进了健康?第二个问题是对于健康的衡量究竟该用什么指标比较合理?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篇研究讨论了大量的资金从发达国家转移到那些长期处于不好的卫生健康条件下的穷国, 非洲大量的人民正在遭受那些本可以很容易预防的疾病。通过有目标的预防一些像肺结核一样的传染病, 其实只需要提供简单的公共卫生措施像接种牛痘或者提供干净的水和卫生系统设备, 我们就能够从相对较少的支出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到2007年止,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也已经达到270亿美元。

先不说这些增加健康的措施只需要花费相对少的成本就能从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的项目, 对于穷国的直接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改善卫生医疗环境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现实是, 从富国往穷国的直接的经济援助的数目还是相当少的, 并且并没有任何将会增多的迹象。

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花费在健康上是否有用, 真正的争议在于对于发展中国家这种相对比较紧张的预算, 是将钱花费在健康问题上还是将钱花费在食物, 教育和公路建设上呢?相信大部分政府都会选择后者这种能够比较快见到效益, 能迅速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来。

为了评定不同种类型的花费, 我们必须区分能够带来直接的福利的商品和能够带来持续稳定经济增长的商品。传统的意义上大家都把资金关注在像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这类问题上, 并不是因为大家不关注健康方面的问题, 而是因为健康问题的收益是代与代之间持续稳定的, 很难用数据衡量出来。

经济增长减轻了很多社会问题, 当一个国家变得富有, 他们就有足够的资源用于衣食住行并为他们的人民提供健康服务。当经济增长起来了, 国家就能脱离贫困, 让人民达到富裕, 并不在需要依靠援助。如果只是把援助用于那些只能够解决当前问题的项目上, 这其实是不能治标治本的, 应该说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这只会使这个国家今后更加的依赖于经济上的援助, 并不能够得到真正的经济增长。

虽然这篇文章只是直观的讲述健康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可能缺乏一定的学术研究和数据支持。文章主要是想引起发展中国家对于健康这个问题的重视, 发展中国家其实更应该优先改善对健康问题的投入, 因为对健康的投入拥有比他本身能带来的效用更大的潜在的收益。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将不会正常有效的增长,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就不能持续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弟海, 龚六堂, 李宏毅.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 2008, (3) :27-39.

[2]陈浩, 丁江涛.卫生投入结构, 健康发展与经济增长[J].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2) :54-62.

[3]王俊.中国政府卫生支出规模研究[J].管理世界, 2007, (2) :27-36.

[4]张芬, 邹薇.健康、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 2010, (3) :98-102.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 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分析 第4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记者从卫计委获悉,按照中央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研究编制

《“十三五”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此规划将成为今后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创新药、精准医疗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领域将突飞猛进。

大数据在中国医疗行业的应用亟待推进

然而,随着“互联网+”思维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和渗透,医疗服务如何才能适应这个大数据时代,充分运用各种有用的数据,建立高效快捷的服务平台,是眼前最亟待推进的事情。

发达国家有很多医疗大数据的成功应用值得我们学习。例如,美国疾控中心公布了医疗数据,通过告诉病人多种不同的医疗方案,让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治疗方案。此外,精准医疗与大数据的完美结合,让个性化的治疗应用实现了新的飞跃。像癌症的治疗,通过对基因组等大型数据集的分析,研究遗传变异,实现个性化医疗和调整药物剂量。麦卡锡曾做出估计,在某些案例里,通过减少处方药,减少了30%~70%的医疗成本。另外,早期发现肿瘤的治疗和手术费用,是后期发现的一半。

医疗“互联网+”呼唤创新

近日,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落户乌镇。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启了“互联网+”医疗的全新模式探索,医生和医生、医生和患者无须面对面,通过网络视频即可完成诊疗过程,包括开具电子处方和配药。这将大大节省医生和病患的时间。除了医院的医疗模式创新,医疗设备的技术创新、技术平台的开发与使用,也将大大推动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例如飞利浦推出的EPIQ彩色超声诊断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对个体检查的智能化,将分析步骤一键简化,快速呈现精确检查结果,可以使医生的诊断过程事半功倍。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 互联网+大健康产业发展分析 第5篇

1 建立符合大健康要求的医保规则体系

以大健康理念为指引,来定义和定位医保规则体系。遵循医保制度的功能定位、内在规律及发展趋势,建立符合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医保制度发展需要的规则体系,将医保相关政策、制度、措施的制定和调整引入规则范畴,在规则框架内引导“健康中国”相关具体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这一规则体系的建立重点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则为何人所定。

党的根本宗旨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决定了必须以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指导规则的制定。换言之,以人民利益为核心,能够顺应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将人民群众关于医疗保险的所思、所想、所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此制定出来的规则自然是最好的规则。

二是规则依何而定。

首先是依法而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有规定必须为。社会保险法对医保制度体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赋予人社部门依此制定规则的责任和义务。其次是依规而行。医保相关制度、政策、经办、服务等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形成了内在的客观规律,制定规则必须遵从这一规律。最后是依势而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不一,医保规则的制定必须切合老百姓的诉求,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

三是规则缘何来定。

要以统领性思维、全局性眼光、战略性思考,从整体上把握规则的内容、形式和范围。统领性思维即是用大健康理念,统领自身思维,打破单纯业务思维的桎梏,在更高的层级定义规则、定位规则、制定规则。全局性眼光即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规则应全面覆盖医保所延伸到的各个领域、各个层级、各个角落。战略性思考即是围绕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预判医保发展趋势,以先人一步的谋略、快人一拍的担当,下好先手棋和快手棋。

2 建立适应多样化诉求的包容性制度和管理机制

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无疑是其中覆盖范围最广、基金规模最大、保障功能最强的。这种“一家独大”的先天优势,同时也导致了当前医保制度系统性不够、开放性不足、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需要以“有容乃大”的开放心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实现三个层面的包容:

一是制度上的包容性。

在制度顶层设计上,实现基本医保与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预留空间,提供接口,为发挥多层次保障体系的整体功能而实现多层次协调发展。

二是政策上的包容性。

在实际操作中,对各项保障制度明确侧重、明晰边界、区分责任、调配功能、整合力量,最大化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整体作用。

三是服务上的包容性。

在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保制度建设方面,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首先是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大病保险、异地就医、意外伤害等医疗保障服务,弥补行政资源不足。其次是探索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保经办。社保机构要转变角色,由经办员转为管理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服务,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方式和管理规范。最后是助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针对基本医保保障能力之外的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公司丰富健康保险产品,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

3 建立坚守与创新相统一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当前医保制度所处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环境上,从服务于国企改制到服务于全体民众,由“有没有”变为“优不优”;经济环境上,从高速发展转变为“新常态”;工作环境上,从启动试点到制度完善,由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由“粗放管理”转变为“精确精准”,医保工作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提高,不断完善医保制度的政策架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做到与时俱进。

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要求医保工作在“变与不变”中推进“四更”医保(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建设。概括地讲,就是要建立坚守与创新相统一的制度政策和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坚守经过实践检验的社会保险的“三基”(基本原则、基本方针、基本制度)定力,但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固守在既有的思维定势中,应该顺应医保总体环境的变化,顺势而为地推进全民医保向着“四更”目标发展。二是顺应社会和需求变化,创新制度机制。如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失能风险和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要求,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三是科学把握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三医联动的改革方略。如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发挥医保制度的杠杆作用,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总额预算控制范畴等。四是坚持按规律办事的正确导向。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所有改革和创新都应该遵循医保的功能定位、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方向明确、目标清晰,该革除的要连根拔起,该坚守的要毫不动摇,如坚持基本保险“保基本”的功能定位,不得盲目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坚持责任分担机制,摒弃免费医疗;坚持对疾病负担的支付责任。

4 建立多方参与相互协同的治理机制

医疗保障的治理,概括地讲就是利益攸关方相互协同,实现利益共赢的过程,核心是多方参与、共同获益。

首先要协调各方参与。

医保制度的核心主体是医、患、保三方,同时连接着由此扩散开来的政府各行政部门、社会各阶层、经济发展各领域,各方主体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大健康战略对医保治理提出了更高的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要求,我们要将各利益主体引入医保制度的建设进程,调动其参与制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其次要建立协同机制。

随着医保制度的发展,医保基金总额有限增长与人民群众医疗需求无限提高之间的矛盾凸显,医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商业保险公司等利益攸关方博弈加剧,急需建立协同机制,搭建沟通和交流平台,让各方得以在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内相互沟通、增进了解、消除误解、达成共识,妥协部分非核心利益,寻找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多方共赢,和谐发展。如湖北省于2015年成立由省人社厅主导、有关部门参加的医疗保险治理委员会和由医保专家、临床医疗权威、医疗卫生领域道德模范、医药企业领军人物组成的医疗保险评鉴专家委员会,就是建立医保“大治理”格局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三是充分发挥外部力量。

研究机构、经济实体、行业组织、商业保险公司等外部力量也是医保制度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医保社会治理的重要体现。医保制度建设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调动外部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利益自我调节、行业结构调整、信息上下贯通、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将专业判断与行政判断相结合,将实践经验与民众智慧相结合,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相结合,服从和服务于医保制度的总体发展,提高医保制度整体运行质效。如上海市积极探索医保统筹协调、医院自主协商机制,逐步建立起以医保预付为主体的总额预算管理模式。湖北省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广东省引入商业银行参与异地就医结算等。

5 建立运行高效的医保监管体系

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建立集中、统一、专业、高效的监管体系,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治理格局。具体落实到医保制度上,因医保制度服务对象多、监督范围广、管理链条长、涉及部门杂,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医保经办资源不足、监管手段缺乏,亟需在社会治理格局下建立高效的监管医保监管体系。

一是明确监管责任。

与付费方的角色相适应,医保监管的对象就是医保医疗服务行为。围绕这一中心,需要从协议医疗机构、签约医师、支付手段等多个方面着手,制定一系列管理规则和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并行信用管理与经济处罚,规范医保医疗服务行为,发挥医保基金的最大效用。

二是强化内部监管措施。

将监管模式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监管,监管方式由事后审核改为全程监控,监管对象由粗放式的医疗机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精准监管,监管手段由单一惩罚转变到激励与约束并用,监管内容由基金监管拓展为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行为、诊疗服务项目价格等的全方位监管。

三是树立法治思维。

增进医保各利益相关方的法治思维,用法治方式处理医保制度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加强与公安、纪检等司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案件移送机制,共同打击医保领域的违规违纪行为,保障医保制度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四是推进社会监督。

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政务公开、信息公示的方式方法,畅通咨询、投诉、举报渠道,引导群众参与到医保监管中来,强化社会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构建综合监督体系,保障医保制度的长远、健康运行。

摘要:适应大健康战略的要求,医疗保险要顺势而为,建立符合大健康要求的医保规则体系,明确规则为何人所定、依何而定、缘何来定;建立适应多样化诉求的包容性制度和管理机制,由基本医保“一家独大”到实现多层次协调发展;建立坚守与创新相统一的制度政策和管理运行机制,在“变与不变”中推进全民医保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建立多方参与相互协同的治理机制,实现多方共同发展;建立运行高效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责任、强化内部监管、树立法治思维、推进社会监督,助推大健康战略实施,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关键词:健康,医保,战略,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Z].2009.

[2]王东进.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一定要有问题意识[J].中国医疗保险,2013(12):5-7.

上一篇:自我介绍要求下一篇:语文词语归类专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