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24-09-21

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1篇)

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1篇

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供求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2010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10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往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10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XX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2010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0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10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10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10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10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10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10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2010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

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到达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2009年,只是历史年轮中又一次时间的旅行,虽然就业形势依旧较严峻,但我相信2010年会有更好的就业形势。也希望就业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及面对就业带来的种种问题,把心态摆正,能够突破形势上带来的不便因素,给自己规划一个有计划的未来。

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2篇

亲爱的同学:

你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依然严峻!通过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为在校大学生在心里有个数,好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劳烦师兄师姐你花几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以下调查。谢谢!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专业属于?

A、理科B、文科C、其他

3、学校类别?

A、国家211、985工程高校

B、211、985工程高校以外其它重点高校

C、地方院校

D、民办高校

E、高职院校

F、独立学院

4、您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A、求职B、考研C、求职考研两手准备

D、考公务员E、创业

5、找工作时你怎样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

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B、可以与专业有关联性的工作,不一定对口

C、专业与工作性质无关,先找一份工作再说

D、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业

6、如果回到4年前,你还会选择目前所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吗

A、会B、不会

7、你做过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吗?

A、有,而且很具体,是我今后求职的重要依据

B、以前做过,但有些空泛,感觉有些不切实际

C、现在求职难,实际意义不大

8、你对自己今后的就业状况持怎样的态度?

A、很乐观B、有难度,但能克服

B、很悲观,不知如何是好D、其 它

9、你认为决定自身就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可多选)

A、个人能力与平和的心态B、名校及高学历

C、具备多项技能证书D、经历过较多的实习

E、人际关系F、运气

G、其它

10、你现在进行着怎样的就业准备?(可多选)

A、参加职业培训B、很焦虑,很茫然

C、顺其自然吧D、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经验 E、准备创业F、找关系

11、您所能接受的最低月薪范围是多少?

A、1001—1500元B、1501—2000元

C、2001—2500元D、2501—3000元

E、3001—3500元F、3501元及以上

12、你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最看重的要素是什么?(可多选)

A、经济收入高B、职业稳定

C、体面D、挑战性强但成长空间大 E、先有活干,解决生存问题F、能学到东西

G、其它

13、您希望的雇主类型为

A、非政府的非赢利组织B、外资/独资/中外合资企业

C、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D、国有企业

E、民营/个体企业

14、你首选的就业城市是?(可多选)

A、广州B、深圳

C、其他珠三角地区D、其它广东省内城市

E、广东省外城市

15、如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小城镇及乡镇单位等基层就业能否接受

A、乐于接受B、实在没有其他机会时可以接受

C、坚决不接受

16、你对自己在校学习的专业水平有多大信心?

A、完全有信心做好专业方面的工作

B、应该可以做好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C、对专业工作没多大信心

D、不确定

17、以您的角度来看,您认为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困难B、形势还算正常

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3篇

1. 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数量的供求失衡

供求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供求关系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关系, 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果商品的供给量恰好等于商品的需求量, 就是供求平衡, 可以理解为毕业大学生的数量大致等于社会需求的数量;如果商品的供给量大于商品的需求量, 就是供大于求, 会使得商品停滞, 积压, 很久都卖不出去, 甚至降价卖出, 导致亏本, 公司倒闭破产;如果是商品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 就是供不应求, 商品紧俏, 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供应方, 需求方没有选择的余地。

2. 中国高等教育的需求与供给

从需求角度看, 因为大学生对工资要求较高, 而社会更多的需求的是廉价的劳动力, 这样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就很小。可以根据需求法则的影响, 假设其他的条件都不变, 则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比变动, 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 即劳动力, 是一种商品, 其价格可以类似为工资, 需求量会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增加而减少。其次, 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急需要高端的专业性强的精英人才, 大学生显然还欠缺一些, 也导致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很小。再者, 企业往往都需要一些经验丰富、老成持重的人才, 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又不符合这一点了, 使得企业对大学生的需要量不大。

从供给角度看, 1999年以前高考制度未改革, 高校招录的大学生不多, 自1999年以后, 各大高校都扩展, 使得大学生人数猛增, 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一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这部分劳动力也暂且闲置下来了, 随着不断扩展的大学生毕业之后, 就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闲置, 供给量远远大于需求量了, 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供不应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市场上的生产部门生产出的商品, 也就是提供给人们消费的商品总额, 小于人们在这段时间内满足的物质资料生活所需的产品的总额。

3. 毕业生向大中型城市流动趋势增强

生活城市的选择与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我国沿海地区近年来发展迅速, 因而发达城市与较发达城市和一些发展相对缓慢的乡镇之间的生活水平的差距不断增大, 在高薪、高福利、高待遇、高生活水平的诱惑下, 大多数毕业大学生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 倾向于去选择大中型、沿海、发达城市的工作, 而不选择较为落后的乡镇地区的工作,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毕业大学生向大中型城市流动的趋势。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策略及个人建议

1.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其一, 就大学生而言,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应该首先从自身问题解决,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 大学生只有掌握的过硬的本领、技术, 才会被企业所留用。大学生应该在学习之余, 多多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 例如能力、专长、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等, 让自己在寻求职业的时候占取主动地位, 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二, 高校在课程的设定上, 应该更多的结合市场需求, 更加合理地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 更加合理地调整各专业招收人数等等, 全面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在领导学生走向社会化之前, 学校可以专门开一门课程引导学生找工作。学校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快捷信息平台, 为学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信息, 供求关系, 便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 及时找到工作, 而不成为闲置资源。

2. 政府部门在体制、政策上的改革

政府要制定政策法规, 完善就业市场体系。把毕业生的就业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 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 因为许多企事业单位用人有很大的局限性, 经常会优先考虑户籍在本地的大学生, 这样既影响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 又造成了对人才合理流动的阻碍, 政府可以对其进行改革, 淡化各单位对户籍的歧视与不平等待遇。

3. 大学生应认清形势, 适当改变就业观

如今大学生所处地位尴尬, 某些大学生仍然存在认为自己是社会精英的现象, 因此在搜寻工作的时候, 高不成低不就, 不愿意去基层单位锻炼自己, 又无法再科技发达的领地站住脚。大学毕业生可以适当的转变思维, 因为在很多小城市、乡镇急需人才, 有很多的职位可以挑选, 还有很多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存在大量用人的需求。大学生可以适当的改变就业观, 先去基层做起, 锻炼自己, 挖掘潜能, 毕竟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 积累经验, 脚踏实地地从基础做起, 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将眼光适当放低一些, 毕竟找不到工作总比工作稍差一点好。

其次, 大学生可以自主创业, 依靠自身实力打拼, 自己解决就业问题, 毕业生可以看准商机,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与其他大学生一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这样不仅在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同时, 也为社会的职位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提供更多职位、使得更多人有就业机会。

摘要: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 近年来, 因为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各大高校的扩招, 以及人们的观念, 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其增长速度之快使得市场不足以供应如此多的职位给大学生们。导致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既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又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将以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在需求关系上的应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供求关系,失衡,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 .

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4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 方向变动,均衡数量 方向变动。2.需求弹性系数是 与 比值。

3.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收入-消费曲线向平行移动。4.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5.微观经济学是以 为核心,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解决 问题的科学。

6.由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 曲线,由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 曲线。

7.生产扩展线的方程可以表达为。

8.由于收入相对变化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

9.研究市场供求动态均衡变化的理论是,它一般表示价格和产量跨期影响的情况。

10.规模经济的三种情况分别是、、。11.衡量货币效用的表达式可以写为。12.在生产脊线上的各点满足的条件是。13.衡量两种要素替代程度的指标是。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 ”;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2.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3.一个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管理效率降低,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属于外在不经济。()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之一。()5.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减少。()6.某种物品越是易于被替代,其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7.无差异曲线X1+X2=C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8.所谓短期是指一些投入不能改变的时期。()

9.企业运用生产要素A和B生产商品X,如果MPa=10,MPb=7,Pa=4,Pb=3,企业就应该增加B的使用量。()

10.当在既定的产量下生产成本最小时,所有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一定是相等的。

三、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X商品总的需求数量()。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2.如果价格提高5%能使企业总收入增加2%;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弹性不能确定。

3.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需求价格点弹性也不变。这个说法()。

A.一定正确;

B.一定不正确;

C.可能不正确;

D.无法断定 4.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C.不变动;

D.不能确定 5.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充要条件是()。

A.正常物品;

B.替代效应超过收入效应;

C.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D.低档物品且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

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在任何产量上的LAC决不会大于该产量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决定的SAC。这个说法()。

A.有可能对;

B.总是对的;

C.肯定错了; D.视规模经济的具体情况而定

8.对应于平均产量曲线的递增阶段,有()。

A.TVC曲线递减;

B.AVC曲线递减; C.AC曲线递减;

D.B和C 9.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MRTSL,K=dKdL

B.MRSXY=

MUXMUY

C.MRSXY=YMPK

D.MRTSL,K=XMPL10.汽油价格上升和汽车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汽车的

A.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提高

B.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不确定 C.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不确定

D.均衡产量提高、均衡价格不确定

四、计算分析题(50分)

1、政府决定自2010年7月1日起对貂皮大衣的生产企业征收奢侈品税(每件征收80元),若生产貂皮大衣的企业很难改行,试用供求与弹性理论图示分析此政策的市场均衡结果。(15分)

2、(35分)某人生活在仅有x和y两种产品的世界中。每一时期他的效用函数为:U=50x-0.5x2+100y-y2。X的价格为4,每一定时期里他的收入为672。

(1)导出他对y的需求函数。(2)若y的价格为14,他将买多少x?(3)在这个均衡状态下,计算他对x的需求收入点弹性。

(4)此人得到一个加入某协会的机会,该协会的会员能以价格为5购买y,并且这是惟一的好处。问他进入此协会而愿意付出的会费的最大值是多少?

(5)若会费为每期222,问他会加入吗?此时货币对他的边际效用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 方向变动,均衡数量 方向变动。2.需求弹性系数是 与 比值。

3.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收入-消费曲线向平行移动。4.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5.微观经济学是以 价格为核心,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 经济行为,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

6.由收入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 恩格尔 曲线,由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 需求曲线。

7.生产扩展线的方程可以表达为。

8.由于收入相对变化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称为 收入效应。

9.研究市场供求动态均衡变化的理论是 蛛网理论,它一般表示价格和产量跨期影响的情况。

10.规模经济的三种情况分别是、、。11.衡量货币效用的表达式可以写为。12.在生产脊线上的各点满足的条件是。13.衡量两种要素替代程度的指标是。

二、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 ”,错误的在括号内划“ × ”;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2.需求的减少会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3.一个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会引起管理效率降低,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属于外在不经济。()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根本区别之一。(√)5.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减少。(√)6.某种物品越是易于被替代,其需求也就越缺乏弹性。(×)7.无差异曲线X1+X2=C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8.所谓短期是指一些投入不能改变的时期。(√)

9.企业运用生产要素A和B生产商品X,如果MPa=10,MPb=7,Pa=4,Pb=3,企业就应该增加B的使用量。(×)

10.当在既定的产量下生产成本最小时,所有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一定是相等的。(×)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D

6.D 7.B

8.B 9.D

10.B

四、计算题

1.略

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5篇

之所以在这里写些经验,是因为想到第一年考研刚开始自己的那种茫然无措,而一些师兄师姐们的热心帮助真的让我在专业课的复习上走了很多捷径(至少我这么认为),二进宫时自己虽然大概只花了3个月的时间用来复习备考,但由于方法得当,公共课较第一年提高了近60分。深刻的体会到了第一年的茫然和第二年的轻松,因此只是想写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报答在考研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师兄师姐们!

为免唐突,先自报一下家门吧!我本科学校是北京一所不大有名气的211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校成绩排名也只是比较靠前而已,2007年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抱着考两年的打算,给自己留了很大一条后路,所以根本没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公共课几乎没怎么投入,只是在专业课上花的功夫多了一些,考不上实属平常。第二年,决定考中大管院会计,毕业了才开始学习,7~9月全部用来复习CPA了,10月份正式投入考研复习,成绩如下:政治85 英语75 数学142 专业课95 总分397 初试第六名

下面我重点将自己觉得受益较多的方法一条条列在下面,至于时间分配,还是看个人喜好吧!

一、英语:(不强,4hours/day)

1、每天早上大概花30~40m读背新概念三、四。一天一课,尤其是新概念四(如果觉得自己基础还行,可以直接背四),傍晚再花半个小时将当天背的课文默写出来,并改错。这里我强调的背,并不是拿着英语文章就叽哩呱啦背诵一通,我相信大家也都会对自己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全一篇课文还持怀疑态度。我自己悟出的一个方法是,先读几遍,理解一下其中的意思,毕竟新概念四里面的句子确实有难度,有时候我对照中**理解不出来(e.g beauty那一课),然后对照中文背英文,这样省去了记忆课文时不得不把中文意思也记下来的功夫,如此便会节省时间。晚上默写时,也是对照翻译来默写的。这样,既能提高长难句的理解,又能学会一些经典的套话,助于写作。

2、着重把握真题阅读理解,完型基本放弃。尽量提早做真题,一切以真题为主,这一点在第一年考研的时候PEST就跟我建议过多次,我却不能领悟,总觉得自己的水准还没有达到真题那个高度,所以一直不敢亵渎数量有限的真题。第二年,我几乎只看真题,可以一个星期做两套的样子,在暑假结束前最好就完成真题第一遍,这里一定要把做错的题目分析一下,由于是第一遍,不用分析太深刻,主要是回原文找,其实对于阅读理解考过的人都深有体会的一点是:阅读理解的选项都能在原文中找答案以证实或证伪。第二遍的时候,我着重使用胡敏的《读真题记单词》把每天上午花了两到三小时把真题的阅读理解自己动手翻译成了中文,并写在装订好的A4本上,一页一篇,一天2~3篇。其实,整个翻译过程很快的,慢的是自己翻译之后,对照标准翻译进行修改并消化理解的过程。这时,我会把自己翻译错的句子用红笔标注,并将一些经典的熟词生义、短语、句式写在下面空白处。这样下来,翻译了大概三本,每页都是红红的一片,等到后期每天花半个小时翻看。这一步既练了翻译能力,又记忆了单词和短语,很有收获。

3、保证经常做阅读理解和新题型的练习,这里,我想推荐两本书,这是个人认为跟07,08真题最接近的两本。《张剑曾鸣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120篇》(忘了是多少篇了,也可能是200,也是高教版的,但是书上写的是中央编译出版社)、《韩鹏的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和新体型》(高教出版)。前者比较难,跟08年的真题思路有点像,比较注重对全篇的把握,有的单元做完后很打击信心,不过,身边一个英语系的研友(过了专八的)居然也错很多,所以心里就还平和了点。后者则相对简单,跟07年真题很接近,注重对文章细节的理解,重点推荐,做完后信心十足,基本上就错2~4个。个人认为,这两本书应该穿插着做,打击信心之后再找回点信心,因为我是先做的前面那本,被打击得不行了,才换了后一本,发现错那么少,就很飘飘然的觉得自己英语肯定没问题了,最后一两个星期冲刺阶段,我就想当然的把英语放掉了。结果到真正考试的时候,发现跟张剑那本有些像,可是那种全篇把握的感觉没有了,差点做一半交卷弃考,好在后来还是耐住性子坚持到最后打铃,考完后就大哭一场,以为自己一定过不了线。说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记住,一定要难易结合,才能减少考场的不确定性。

4、关于作文,有很多的感触,小作文就不多说了,基本都能得平均分。而大作文最关键的当然是总结模板,这是对于那些基础不好的人作文得高分的捷径。当然,一定要是属于自己的模板,别一开头就用“As is vividly depicted...”,07年因为这个开头不知道多少考生大作文20分就得了7~8分,我那个英语专八的研友就是,本来英语超好的,她自己也觉得当时发挥不错,就是稀里糊涂用了那个开头得了8分。在设计自己的模板时,我参考了一些新概念四上的经典句子以及一个同学考GRE时写的好句子,新概念四上面的很多句子都超经典,比如:第二课蜘蛛那篇开头是“why, you may wonder, should spiders be our friends?”,你就可以改写成“why, you may wonder, should this phenomenon be taken seriously?”这样改写就成了万能句子,哪篇作文的第二段开头都能用;第二课还有一个“were it not for the protection from the spiders,...”(具体忘了),在自己的作文中用这么个倒装句就很出彩;另一课是跟科学知识有关的,里面很多句子都很漂亮,诸如此类,不甚枚举!如果能在文章中用一些长难句,就更出彩了。我就不一一举例,还是大家自己分析得来,有时,就为了设计一个比较完美的句式模板,我甚至会花上一个半天的时间,当时就好心疼浪费的这些时间,但其实确实有收获的。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找一个跟你报考不同省的研友一起讨论,优势互补,因为公共课是分地区阅卷,即便设计一样的经典句型,也没有机会被阅卷老师看成雷同卷。我就跟那个英语系的研友经常一起讨论,她很会把握经典句子,毕竟是学英语的,对这些比较敏感,我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她开口称赞漂亮的。而我的思维逻辑比较严谨,会对哪个句子跟哪个句子如何衔接给出一定的建议,在最后两个月,我俩几乎隔几天就聚一起讨论,汇总这期间碰到的经典句型,讨论何时该用哪一个。这次英语之所以考75分,估计就是作文分很高的原因。

5、关于单词,肯定是要背的。新航道的读真题记单词大家不妨看看,当时我和身边的人都用那本,你会发现真题的单词基本上有重复的,一些熟词生义也大概就考固定的几个意思。结合着真题文章来记忆单词,会更深刻,效果很不错!

二、数学(强项,有第一年的基础,1~2hours/Day)

数学还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经验,因为从小到大数学都还不错,又比较感兴趣,所以经常是停一个多星期再做一套模拟题之类的,但是仔细想想,第二年考研复习也用了不少资料,好像大概都做完了。就强调几点,大家仅作参考:

1、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相当经典。第一年考研复习前,没觉得自己线代学得好,看完讲义,发现脉络相当清楚,后来做线代的真题基本上不丢分的。

2、真题一定要研究至少两遍。第一年连真题都没做完,02~06的真题是最有价值的,自己却一点都没看,总想拖到最后做,结果还是没有充分利用最有价值的东西。第二年,把知识点复习一遍之后,就开始做卡时间做真题了,每天一套,把错题消化半小时,马虎的地方再内疚内疚,10天搞定。做完你会发现,虽然以前也接触过真题,但是容易错的地方还是会错,这是知识掌握不牢或者马虎造成,其实马虎也是知识不牢固的一种表现,所以一定还要再花时间专门把错题仔细研究一遍。

3、李永乐的400题强烈推荐。都说它难,第一年由于一直看专业课没时间做,后来有些数学考分较高的同学都推荐我当套题严格卡时间做做,第二年吸取教训,做了一遍,有的题目确实有难度,但其实总体上还是能达到120+。推荐这个,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因素,07年数学是比较难的,当时在考场上冲着140+去,碰到一个大题卡壳就慌了,最后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完成的答卷,心态没调整好,这是我第一年数学没考好的最关键原因。如果你能够成功做完400题,那么心理素质已经差不多具备了。

4、考前10天内一定要再做做套题,避免手生。我当时做了李永乐5+3的其中一套,最后,考试居然碰到类似体型,看到题我就暗暗叫喜!当然,大家别冲着押题去,主要是找一些考场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基本上是重点看政治和专业课的,因为它们提高空间大,而数学到后期已提高不了多少,因此,保持感觉就是上策。

三、专业课(仅供参考)

大家也看到了,我专业课才95,这是个相当低的分数,基本上,考上的人专业课都比我高,所以不能给太多的建议,只是略提两点,大家仅供参考:

1、总结相似的名词。管理学和微观都要总结,我考前一天晚上把之前的总结翻看了一遍,管理学的名词解释基本上都考到了,微观的隐性成本那个也考到了。

2、微观注重用经济学解释生活实际例子。大家分析一下历年真题就知道,这类题型占了很大的分值,08年则更甚,40/75。我就是这40分没把握好,专业课才差点没过线。

3、考场答题时间一定要分配好。有人说管理学答题时,名词解释当简答题答,简答题当论述题答,论述题当小论文写,其实,这样不对,至少对于管院的专业课没有效,因为它的题量太大,这么答时间根本不够用,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管理学自认为答得非常好,而且每道简答题基本上都占了一页,还举例子,啰嗦一大堆,结果剩下最后15分钟做40分的微观问答题,要答好根本是impossible的事情,最后只能瞎答一气,这是我专业课失利的直接原因!最后,各位有什么问题、需要管理学院的专业课复习资料都可以联系我。我的QQ:81433923。我希望给我可以尽我的全力去帮助各位同学,追求你们心中的梦想。

跨专业经济管理类考生的专业课复习经验

发布日期:2005/9/22 来源:[本站] 作者:[寒雪] 浏览:[1328] 评论:[0] 字体:大 中 小

很多跨专业报考经济管理的很多考生觉得他们专业课是最大的门槛,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尤为重要,而直接看参考书目中的中级微观经济学可能对很多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其实,考研的专业经济学我觉得主要还是重在理解,很多考生连基本的概念思想都没理解都去做题分析,那肯定是徒劳的。

经济学首先要理解它的思想和含义,这是最关键的,经济学思想是经济学的灵魂,考试时你即使忘记推导过程,但能用语言来把思想分析清楚,也能拿高分。

所以我一直建议跨专业的朋友首先要找本容易懂得经济学书籍先看看,即使是通俗读物也没关系,首先是要能够正确理解一些经济学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做题分析。

但是很多考生时间很紧,已经不可能再从经典的入门教材看起,比如《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经济学》萨缪尔森 著;《经济学》斯特格利茨 著,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但很多考生都来不及看了,非常可惜,直接看中级教程,这显然是很有难度的。很多考生反映直接看比如《微观经济学》周惠中著(复旦、北大CCER参考书目之一),具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跨专业的考生,更感疲惫不堪。

根据我自己的复习经验,大家可以先去看一些通俗的微观经济学读物,篇幅相比标准入门教材要少很多,同时又通俗易懂,而且主要是效率高,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看完,把握住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在了解这些核心思想以后,再去看参考书目中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程,就会感觉易懂的多,这是我个人的体会。我最近在看一本《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杨雁捷著,我上周在北京书店里刚买的,是2005年9月份刚刚新出的,可能外地有些地方一时还买不到,不过我想过阵子应该各地都有卖了。我看了几章,感觉这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经济学通俗读物,非常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最重要的是,他把微观经济学里的核心思想用非常通俗幽默的语言阐述的非常深刻,而且也不是很厚,复习闲暇之时,可以翻翻,既可以放松一下,这本书确实写得挺幽默,同时也可以比较准确的理解和记忆一些经济学概念和思想,真的非常不错,我非常建议跨专业的经济管理类考生都去买本看看。

经济学专业课的复习,一定要懂得联系实际案例做分析,考题往往是让你用模型来分析现实问题,所以平时要多注重联想,自己找些生活中的案例来结合模型加以分析,要学会使用经济学的思想来分析问题,这是最关键的,考生一定要学会!

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6篇

一、07-10年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状况

今年,家乡遭受了冰冻天气的影响,甘蔗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即使如此,甘蔗经济还是一片大好。今年,家乡甘蔗普遍增产,产量增幅为历史之最。以本人所在的村为例,今年我村甘蔗亩产都在8吨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1吨以上!而以往,亩产都只在5-7吨左右。据很多蔗农反映,今年他们甘蔗产量增长都在30吨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吨!除了处于高增产之外,甘蔗价格也处于历史高价位,达到275元/每吨。而以往,甘蔗价格都只是在200元/每吨上下浮动。粗略计算,蔗农总增收都在5000元以上,最多的可达10000元!收入增加了,蔗农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二、原因如何

今年,家乡甘蔗经济一片大好,蔗农大幅增收,这主要是得益于甘蔗产量的大幅增加和甘蔗价格的提高。

一方面,甘蔗产量的大幅增加。自XX年推广良种甘蔗种植以来,到目前为止,家乡良种甘蔗种植面积已覆盖到家乡的大部分地区。新引进的“新台糖22号”具有易生长,抗病毒,抗灾害天气等特点。特别的,此品种含糖率很高,达到17%。而以往的品种只有10%左右。这样,良种的广泛种植为甘蔗的高增产奠定了基础。当然了,XX年年风调雨顺的天气(冰冻天气时间很短)以及蔗农的科学耕种也是甘蔗增产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甘蔗处于历史高价位。近年来,国际糖料供应紧张,糖料供不应求,这使得甘蔗价格大副上涨。特别是今年,由于受灾害天气的影响,很多地区的甘蔗受到大面积的损失,这使得糖料供求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深了。据了解,今年广西中部和北部地区的甘蔗损失的情况最为严重(桂南的损失不大),很多地方的糖厂出现了甘蔗“不够榨”的现象。甘蔗供不应求,其价格势必维持在高价位。

三、家乡甘蔗经济面临的困难。

虽然,今年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可困难。

首先,家庭劳动力严重不足。

蔗种植很难使用机械,因此,它必须大量依靠人力和畜力。而在现实情况下,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者都选择外出务工。这使得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甘蔗砍收的工作量很大,这使得蔗农的工作非常艰难,非常辛苦。虽然在家乡,蔗农们实行“合作互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问题,使得甘蔗坎收的效率提高了,其效率也提高了。但是,蔗农必须支付相对较高的工钱。这样一来,甘蔗的经济成本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被加重了。

其次,交通不便。

蔗农在完成一次砍收后,都需要及时地把甘蔗运到糖厂(防止因蒸发而损失)。交通运输是连接蔗农与糖厂的重要纽带。而目前,家乡的交通运输还很落后,好的路段所覆盖的村庄(或装蔗地点)非常有限。蔗农们为了方便装运,不但不把砍收完的十几吨甘蔗集合到方便装运的地点。这种工作量是很大的,而蔗农又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来完成。交通不便的造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影响了糖厂的运输效率,进而影响到其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影响了蔗农的生产效率,加重了农民负担。虽然,糖厂方面也投资对道路进行了修整,但其覆盖的地区是很小的。而且这种修整只是一种小修小补,交通不便的状况依然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第三,物价上涨,特别是农药和肥料价格上涨。

目前,各类商品的价格都在持续上涨,农药和肥料也不例外。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农药和肥料,甘蔗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来购买这些。例如,某蔗农的甘蔗年产量是100吨,则他每年就得需要购买8吨(160包)左右的肥料。我们可以粗略计算一下,按照目前甘蔗价格275元和肥料价格100元计算,这位蔗农的甘蔗总收入为27500元,肥料花费就为16000元,整整占用了一半以上。再除去工钱总共约6000元,那就余下5500元了。如果再除去农药钱,那就更少了。由此说来,蔗农的净收入只占甘蔗种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物价上涨,特别是肥料农药价格上涨是增加甘蔗经济成本的重要因素,是增加蔗农负担的重要因素。

第四,企业(糖厂)体制不完善。

对于蔗农而言,这种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甘蔗砍收规划制度和运输制度上。每年的甘蔗砍收工作是由糖厂统一分配规划的,甘蔗运输也是由糖厂统一调配的。这两项工作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使整个榨季工作顺利进行。然而,由于目前这两项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砍收工作和运输工作不能协调一致。这样一来,蔗农和糖厂的工作效率被降低了。据了解,家乡的糖厂就曾经多次出现了一方面糖厂蔗料不足而蔗农砍收完的甘蔗没能及时运到糖厂的这种矛盾现象。

最后,有关部门对惠农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许多惠农政策,目的是为了极力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是在家乡,这些政策,如农村医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作物补贴等等这些政策都没能很好落实到位,蔗农们没有真正享受到实惠,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

四、家乡甘蔗经济发展的出路。

综合上述观点,我认为家乡甘蔗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科技兴农,极力提高农村生产力,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发展道路。在家乡,要积极引进更优的良种甘蔗,并大力推广;要研制和采用适合甘蔗种植的机械,使甘蔗种植也能实现机械化;要向农民大力普及农业科技,使农民真正掌握甘蔗种植技术,提高其劳动生产率。

第二,糖厂要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特别的地,对于一些制度,如砍收分配制度和运输调配制度,糖厂要联系自身和蔗农实际,大胆革新,使之适应目前甘蔗经济发展的形势。

最后,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惠农政策。例如,对于目前农民普遍关心的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建设)、物价上涨(特别是农药肥料价格上涨)、农民工等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地、及时的处理好,解除蔗农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蔗农才能有一个安心安定的生产环境积极投入生产,才能真正实现增收,才能真正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我的收获

经过这次寒假实践活动,我的收获很大。通过实践,我对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解到了家乡经济发展的状况,并能提出一些对于家乡经济发展有用的建议,这使我感到非常自豪。通过实践,激发了我对家乡的热爱,它将促使我为建设美好家乡而努力奋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的思想认识变得更加深刻,处事的方式更加稳重,人也变得更成熟了。总之,这些收获将对我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学生:邓##

学号:####

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7篇

1. 工资缺乏吸引力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 也是劳动力供需关系的重要信号。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调查显示, 工资待遇与缺工有直接关系。月工资平均在1500元 (含加班费) 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较难;月工资在1500~3000元的企业, 招技工较难, 但普通工基本可保证;月工资3000以上的企业招工没什么问题。当前民工短缺主要是因为民工工资的调整相对滞后, 没有伴随物价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上涨而相应调整, 这样, 在短期内劳动力供应曲线并未发生变化, 但在真实劳动力价格下, 供给将出现增长不足 (表现为平稳增长) 而需求会放量上升, 劳动力市场就自然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 用工不规范, 劳动权益缺乏保障

目前, 珠三角地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问题最为突出。据调查, 反映缺工严重的主要是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又集中在产品竞争比较激烈的产品加工行业。其中, 部分台资企业和中小型私营企业缺工更为严重。这些企业和行业大都受到国外订货商的制约, 利润空间较小, 单件工价较低。此外, 民工最担心的是在工作中受伤, 因为企业老板不愿承担相应的医疗费, 导致不少受伤民工最后只能放弃治疗, 这些工伤者大多数都是农民工。企业的用工程序不规范是造成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3. 欠薪情况严重, 缺乏契约保障

在工资低、用工条件恶劣的情况下, 民工的合法权益还经常受到侵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普遍存在, 使得本就不高的收入也难以兑现, 这也是珠三角地区用工短缺的重要原因。以深圳市农民工欠薪情况为例, 2005年初, 被调查的2838家企业中, 有欠薪行为的仍达653家, 差不多占了被检企业的四分之一。此外, 企业主欠薪逃匿事件也时有发生, 仅深圳龙岗区, 2004年就发生150多例。企业的欠薪行为及缺乏制度保障的工资制度是造成民工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民工自身的因素分析

1. 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除了低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劳动权益不受保护等因素之外, 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一些社会管理制度导致农民外出打工的迁移成本畸高, 也是民工考虑是否外出打工的因素。由于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存在, 使外出打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青年农民, 仍然不能把户口迁入到他们的工作所在地, 不能融入当地社会;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使民工的子女不能到父母工作所在地读书;不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民工的工伤、养老、失业、医保等待遇都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农民工们抛家别子背井离乡, 他们付出很高的打工成本却往往获得严重不对等的低回报。

2. 新一代民工维权意识增强

以广东劳动力市场为例, 2000年以后, 劳动力主要供给者以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的成长条件较为优越, 对工作的期望自然偏高。年轻、文化程度较高、长期在外打工、对社会的认识更多更清楚, 这是新生代民工的主要特点。他们诉求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变, 诉求基本的尊严、基本的社会保障, 诉求子女受教育的机会, 归结到一点就是寻求公平的待遇。我国一二线城市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高新技术产业和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在广东总就业人口中, 专业技术人员仅占5.9%, 初级以上技术工人仅占8%。技术岗位缺口大与部分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并存, 形成结构性矛盾, 由于大部分民工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 劳动生产率低下, 无法胜任更复杂的技术工作, 因而导致出现企业高级技工人员短缺与大量民工无法就业的现象。

三农民工短缺现象的本质属性分析

第一, 从表象上看, 珠三角的民工短缺是一种数量的短缺, 这种数量短缺不仅包括普通工的短缺, 更包括了熟练工、技术工的短缺。从本质上看, 珠三角的民工短缺更表现为一种结构上和体制上的短缺, 是一种用工制度的缺陷引致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表现, 是农民工制度长期不合理、不规范导致了各种深层矛盾的爆发, 它提醒我们应好好重视人力资源尤其是要重视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发展战略。

第二, 从分布区域上看, 我国农民工短缺是一个地区性的用工问题。它只是在局部地区或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现出短期性的劳动力供求失衡, 是在既定工资水平条件下的初级劳动力的供给减少, 是局部的、暂时性的、结构性的, 甚至是行业性的供求失衡。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4年, 我国的GDP增长为9.5%, GDP名义增长可达到14%以上, 而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在2004年同比增长3.8%, 即民工的供给增长平稳, 既定工资水平条件下初级劳动力的供给减少, 是局部的、暂时性的、结构性的供求失衡。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8篇

摘要

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30万,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的焦点。如何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势在必行。对此,我对洛阳市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状况以及就业中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今年我市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89.6%,较前两年就业率增长趋势明显。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中的户籍问题,自主创业之难,都体现出大学生就业之难,目前毕业即失业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最后,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必须学好专业知识,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另外,更要具备为人处事的能力,搞好人际关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能力 大学生就业现状 调查结果 问题

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能力竞争,庞大的毕业生人数,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我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我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做好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就业形势,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前景,我对洛阳市今年毕业生的签约率状况以及就业中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签约率状况调查

根据调查发现我市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下:

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79元,就业率超过了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就业率和月收入持续上升。

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增长趋势明显,较2010届、2009届分别上升3%、4.1%。

在月收入方面,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月收入比2010届增长了349元,其中本科毕业生增长了44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增长了252元。在本科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其月收入为3023元;其次是工学(2953元);最低的是教育学(2491元)。高职高专各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其月收入为2586元;其次为材料与能源大类(2432元);最低的是医药卫生大类(1713元)。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专业就业问题,2011年毕业生就业过期间,对部分专业亮出“红牌”,这些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且薪资较低。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2011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等。

2.就业中的问题调查

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也算是普遍现象。

调查中也发现大学生就业中也突显出了很多问题:

首先,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也勉励大学生要心系国家,努力学习,甘于奉献,号召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和中小企业去。但是,要求大学生到城乡边远地区工作做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不仅是大学生不愿意去,即使去了,“大学生村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最重要的是农村的基层政权现在都是人满为患,其中也有不少大专学历的人,并不需要多少新大学生。即便有大学生被安排到那里去,当地的官员也会觉得僧多粥少而加以抵制。

其次,大学生就业时户籍关系也是一个大问题。外地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所在市找工作时,落户困难也成了就业的一个大问题,不能落户便跟农民工一样,属于外地来的打工者,没有五险一金,工作保障不牢靠,而很多自身条件不错的用人单位又解决不了户籍问题,户籍问题确实让大学生很头疼。大学生就业难推动了中国户籍政策进一步松动,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二月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取消对专科以上毕业生落户中小城市的限制,这也意味着希望在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等地落户的外地籍高校毕业生仍要面临户籍问题。取消户籍限制虽然有助于毕业生在省城和地级市就业,也对毕业生在民营私企单位就业有帮助,但帮助不大。

最后,就是自主创业之难。去年教育部曾强调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接受有补贴的创业培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但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大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而且,自主创业只适合少数人,具有创业素质和条件的人毕竟很少。依靠创业只能缓解就业难,要根本解决就业难问题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所以,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

3.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89.6%,三、合理化建议

调查后,经过反思,我认为要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要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专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以及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而市场能力取决于他们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特别是所面临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

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所谓展示的能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如何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明白自己的价值。如何把自己所拥有的专业能力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测试的方式表达给市场。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会做人,做一个适合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单位应聘大学生的时候不是很在乎你的学历,而是更看重你的为人。这就像一个学生他的学习很好,但品德很差,那么这样的学生我相信是没有哪所学校会录用的,这样的一种现象也体现在用人中,即使你各项指标样样全优,但你只在乎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团体的或者公司的利益,你是肯定不合格的,因为你心里没有组织与团体,那你也只能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9篇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题 目:以随机概率论为基础的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专 业 班 级土木1203班

姓名(学号)马树兵20120622163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10篇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范文网【】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第11篇

正文:

一、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了大众化。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经济的不景气,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通过网上找寻的一些资料,以20xx—20xx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xx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二、小组的调查成果与分析

1.调查成果

本次调查是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有效的回收了280问卷,其中男生130位,女生150位。其调查问卷形式与统计结果都在附在报告后。

2.成果分析

(1)就业形势分析

1、虽然当前的就业趋势不好,但是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在调查的280位大学生中。有19.64%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前景很乐观;44.64%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一般乐观;也有19.64%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不太乐观;还有16.07%的大学生认为压力很大。

2、在被问到理想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大学生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有62.5%的大学生表示会努力适应目前的工作;有33.62%的大学生表示会积极的寻找对口的专业;只有4%的大学生表示会安于现状,没有什么打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发映了大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3、在被问到希望第一个工作的薪酬是多少时,只有1.79%的大学生表示在1500元以下,有8.93%希望在1500~2500元,有26.79%希望在2500~3500元,还有62.5%希望在3500元以上。

(2)就业倾向分析

1、在调查的280位大学生中,有16.07%的大学生希望在政府机关工作;有33.9%的大学生希望在事业单位工作;有17.86%的大学生表示想自己创业;有23.21%的大学生希望在外资企业工作,只有8.92%的大学生表示想在民营企业工作。

2、在问到最理想的工作地区时,有50%的大学生想到东部沿海地区工作;有10.71%的大学生想在中西部工作,有26.77%的大学生想回到家乡,投身于家乡的建设。还有12.5%的大学生想到其他地区工作。

(3)影响就业的原因分析(这部分相关的题目均为多项选择)

1、调查的280位大学生中,在被问到企业单位最关心大学生的那些条件时,大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82.14%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的素质;有26.79%的大学生认为是学习成绩;有28.57%认为是政治面貌;有80.36%的大学生认为是人际交往能力;有58.93%的大学生认为是动手能力;有53.57%的大学生认为是创新精神;有60.71%的大学生认为是团队精神;还有12.5%的大学生认为是其他的因素。所以我们还在校的大学生应努力的`学习,提高个人的素质,另外在平时应多注意与同学和他人之间的交流,尽可能的加强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2、在被问到就业最担心的问题时,有25.00%的大学生认为是专业不对口;有37.50%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的信息不足,有75%的大学生认为是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有21.43%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的政策限制,还有46.43%的大学生认识是自己的学历不够.

3、在被问到大学生现在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有46.43%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心态不好,这也侧面说明了大学生眼高手低的通病,这是大学生就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有57.14%的大学生人为是专业技能不足,所以我们在大学应努力的学好专业知识,积极的参加各项专业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71.43%的大学生认为是工作经验不足,工作经验只能靠自己慢慢的积累,脚踏实地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有33.93%的认为是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好;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工资一般不会很高,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有41.07%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环境不公平,如今的社会靠关系进入的人很多,但这并不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理由,只要我们在大学努力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加上合理的就业心态,应该不难找打哦工作。还有46.43%的大学生认为是自己对用人单位的认识不够。

(4)就业工作指导(这部分相关的题目均为多项选择)

1、在问到在大学时有没有做过职业规划时,有41.07%的大学生表示做过,还有58.93%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做过。

2、在问到大学生就业时会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就业信息时,有57.14%的大学生表示是通过学校推荐的;有53.57%的大学生表示是通过单位的网站得到的;有51.78%的大学生是通过人场市场获取信息,有53.57%的大学生是通过亲戚好友推荐的;有51.78%的大学生是通过招聘会获取的;还有21.43%的大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就业信息。

3、在被问到在大学里位以后的就业做了什么准备工作室,有57.14%的大学生考取了各类专业证书;有69.94%的大学生表示会努力的学好专业知识;有41.07%的大学生表示会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有46.43%的大学生做过兼职;有19.06%的大学生护积极的参加各种就业指导;还有10.71%的大学生表示什么也没做过。

三、建议

由于经济不景气,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各种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建设,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20xx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湘潭大学,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当前经济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当前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2]《90后大学生往何处去》知识版权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010微观经济学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宏观微观经济学05-12

微观经济学概括08-12

微观经济学需求08-12

微观经济学论文提纲09-27

微观经济学归纳总结07-16

微观经济学自测练习07-27

微观经济学总效应08-20

微观经济学试题答案08-28

微观经济学论文题目04-10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05-14

上一篇:不做小皇帝了作文450字下一篇:新学期开学安全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