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代酒的礼仪

2024-05-24

以茶代酒的礼仪(精选5篇)

以茶代酒的礼仪 第1篇

以茶代酒的礼仪

虽然说自古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但是古人也并不是讲究“感情深,一口闷”,反而认为劝酒强人所难是失礼。

传统礼仪中,有专门的筵席礼仪。酒在筵席中的作用与菜肴相等,所以筵席亦称“酒席”。在古时,酒在筵席中不仅是“礼”的需要,更起着乐的作用。依酒成礼,借酒助兴,以酒作乐。敬酒之礼也很复杂、繁琐。敬酒的次数、快慢、先后,由何人敬酒、如何敬酒都有礼数,不能马虎。

但古代筵席也有礼貌待客的传统,因而对缺乏酒量甚至涓滴不沾的宾客不强人所难,而是采用其他饮料代替。对此,《汉书·楚元王传》就记载道:“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醴”是酒精度不高的`甜酒。有据可查的是,古时就有以茶代酒的礼仪,《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就记载过这样场景,吴主孙皓宴客,韦曜不善饮酒,孙皓于是赐茶水以当酒。

挡酒:在聚餐时,许多人都曾遭遇过被同桌人热情地劝酒。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在就餐前就特别诚恳地向同桌人说明自己不饮酒,并致以歉意,同时可以主动以茶代酒“先干为敬”。

劝酒:如果是劝人喝酒,万不可强求,如果是看到亲友贪杯失态,要劝他不喝酒,这是对亲友本人、也是对大家的一种尊重。但劝酒时,要注意使用诙谐而幽默的言辞,而不能一味地指责,这样才能既达到劝酒的目的,又不会破坏餐桌上的气氛

以茶代酒的礼仪 第2篇

荒淫、残暴、滥杀,孙皓的罪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罄竹难书。相貌堂堂的好青年怎么就变成一个恶魔了呢?有人分析,这是他小时遗留的恐惧种下的祸根。父亲当了太子,后被废又被杀。全家的境况急转直下,从天堂跌到地狱,他从小颠沛流离、担惊受怕,尝尽世态炎凉。而对他家下毒手的.,又是血缘最近的亲人,心中的仇恨无以言说。

他戴上了面具,小心翼翼,实际灵魂已扭曲变形,变得乖张暴戾。等他掌握生杀大权,能呼风唤雨,曾经压抑的愤怒终如火山爆发,有悖常论的疯狂,才能让内心得到发泄和满足。

大选美女扩建皇宫

孙皓继位之初是释放宫女,很快走向反面,开始大肆选美。

孙皓规定:东吴凡是2000石(大致相当于现在部级)以上的官员,家中有女儿要上报。女孩到了15岁,必须让孙皓先挑选一遍,看不上的,才能出嫁。他的后宫有数千人,但他还是嫌少,又派亲信到各地选美。

偶尔碰到个美女会当个宝。真正满眼绝色,也就不值钱了。后宫之中,遍是佳丽,孙皓怎么可能珍惜她们呢?弃之如草芥。他在宫中引入水流,环绕殿堂,每天在后宫晃悠,看到哪个美女不顺眼,马上杀掉,扔到水中。美女们吓得魂飞魄散,躲在宫中不敢出来。

女人多了,总要安排个宫室。孙权建的太初宫就显得太小气了,孙皓在太初宫东边新建了一座昭明宫,位置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成贤街及偏东一带。

官职在2000石以下的,都要参与这个浩大的工程。老百姓到山上砍木材当苦力,官吏到山中做监工。太初宫周长约700多米,建成后的昭明宫约1200多米,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宫中有数以千计的各种首饰,孙皓让美人们戴上首饰,看她们追逐打闹。经常早上戴下午就坏,工匠们也趁机偷盗,国库挥霍一空。

滥杀大臣令人发指

孙皓在内杀美女,在外杀大臣,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就看他的心情。孙皓杀人的方式很多,剥人脸皮,挖人眼睛,多种多样,残酷至极。

中书令(帮助皇上在宫廷处理政务)贺邵因为中风,不能说话,也没有办法上朝。孙皓怀疑他装病,命人严刑拷打,割断他的头,烧成了灰。

大臣王蕃在宴会上喝醉了,孙皓怀疑他作假,先送走他,又召见他。王蕃这个人好面子,不希望自己失态,在孙皓面前强装镇定。孙皓看他举止正常,认定他是装醉,立即处斩。然后,孙皓率群臣出宫登到山上,命令亲信扮成虎狼,把王蕃的人头抛来抛去,最后人头完全粉碎。

“以茶代酒”故事与他有关

东吴一个人的遭遇,可以看作是大臣们悲惨命运的缩影。

他叫韦曜,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孙休就很赏识,但宠臣张布忌惮他,总是搬弄是非,说他坏话。孙休为了保全张布的面子,一直没有重用他。

等到孙皓即位,初期很贤明,韦曜一路升迁,封为高陵亭侯,任中书仆射(中书令的主要属官)。孙皓嗜酒,常常从早喝到晚,还有一个恐怖的规定,不论宴会上的人酒量大小,都设了一个最低限。如果换算成现在量,接近3斤(度数没有现在高)。哪个喝不掉就硬灌进去。

韦曜的酒量很小,孙皓对别人都不宽容,对韦曜却特别优待,担心他出洋相,暗中命令侍从,替韦曜倒酒的时候换成茶,这就是“以茶代酒”典故的由来。

韦曜很感激孙皓,决定报答他。于是忠心耿耿,经常向孙皓提出合理化建议。孙皓气得不行,对你这么好,反而在我耳边聒噪。脸色越来越阴沉。此后在酒宴上,对待韦曜,不仅不再换成茶,反而强迫他多喝酒。

孙皓有个变态的爱好。大家喝得面红耳赤时,孙皓随意点一个大臣,大家轮流说说他有什么短处。如果这个短处,孙皓不以为意,那一笑而过。如果这个短处让孙皓听了极不爽,那这个大臣当场被抓或被杀。

大臣们都崩溃了,参加宴会如同上了刑场,不揭发,要自己命;揭发了,要别人的命。韦曜看不下去,劝孙皓取消这个规定,孙皓不想跟他啰嗦了,让他到阎王那里去韶吧。罪名是不忠心,逮捕下狱,随即杀死,亲人家属全部流放。

以茶代酒真性情 第3篇

以茶代酒的典故出自陈寿所著《三国志》,说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嗜酒如命,每次大宴群臣,作客者至少得饮酒七升,有本事能从嘴角漏掉,不咽下去也可作数,但是七升酒必须见底。有位叫韦曜的官员,本是孙皓之父南阳王的老师,任太傅,地位特殊,且又以博学厚才深受孙皓敬重。可惜他酒量不过二升,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怕他不胜酒力出洋相,所以允许他少喝。席间,孙皓常令人暗赐韦曜清茶代替烈酒,韦曜也就心领神会地举杯同欢,与孙皓心照不宣地配合了一出君臣同欢共饮的热闹大戏。

同样以茶代酒的,可不止韦曜一人。唐朝时期,也有一位因茶著称的名僧,他博学广闻,尤工诗文,而且其诗数量颇丰,诗风清丽隽逸。不过,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倒并非他的诸多诗作,而是他与茶的故事。他嗜茶如命,无茶不谈,无茶不饮,唯茶是乐。是时,他更是常与茶圣陆羽以诗文酬赠唱和,并与之成为莫逆之交!面对世俗的嗜酒之风,他不以为然,积极倡导“以茶代酒”。而他极力推崇的“以茶代酒”之品茗风气,对唐朝乃至中国后代的茶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位驰誉后世的名僧,便是皎然,系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一代著名诗僧。他不仅博学多识,而且精通茶道。他和茶圣陆羽的“缁素忘年之交”,更让其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令后人传颂不已,经久不衰。

皎然曾有诗曰:“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在他眼里,市井流行的饮酒之风,不过是俗世之举,凡人之乐。若要登大雅之堂,非茶莫属。超凡脱俗,得生命之意趣,享世间之惬情,莫过于静心饮茶,解味茶香。这点,放在时下,很是实用!

纵观如今社会,饭局盛行,生活中各种聚餐、宴会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而中国历来便有“无酒不成席”的传统,劝酒又是饭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客之间,宾客之间,都是无劝不欢,无饮不快,一醉方休。然而痛饮时酣畅淋漓,殊不知隐患在后。

俗话有云:“酒后吐真言”,如果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变得口无遮拦,道出些机密可就自找麻烦了。还有,“酒后乱性”“酒足饭饱思淫欲”等教训说明,逞一时之快,可能模糊行事,后悔莫及。史上因酒失事的例子,久已有之,不胜枚举,在此不一而足。而且众所周知,如今整治“醉驾”何其之严,名人明星都谈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平头百姓还是循规蹈矩些好。

诚然,饭局不可拒,但饮酒或者饮茶还是可作选择的。饭桌上饮酒者,无非三种人,一者狂妄自大,以为酒量无敌,能攻能守,故而奉陪到底;二者脸薄心软,一旦有人敬酒,不好推辞,难以回绝,只能舍命陪之。最后一种,纯粹是兴趣爱好,本身酷爱饮酒,自然一番酣饮。依个人之见,酒非善类,伤身害事,少喝为妙。所以,何不以茶代酒,即可圆场,也尽情意,更无碍交谈。

最后,赋上一首打油诗,以作结语:饭局有风险,饮酒须谨慎。何不茶代之,做人真性情!

以茶代酒的礼仪 第4篇

自古至今,国人的日常社会交往中,离不开吃饭和饮酒,对国人来说,一直有“无酒不成席”的饮酒文化。而在此过程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形是:客人由于某些情况不能饮酒,而又需要敬酒或主人提出敬酒、要求自己喝的时候,往往举起茶杯说:“以茶代酒”。但你知道“以茶代酒”背后的故事吗? 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其子孙亮继位,由干后宫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继位,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荒淫、残暴、滥杀,孙皓的罪恶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罄竹难书。相貌堂堂的好青年怎么就变成一个恶魔了呢.有人分析,这是他小时遗留的恐惧种下的祸根。父亲当了太子,后被废又被杀。全家的境况急转直下,从天堂跌到地狱,他从小颠沛流离、担惊受怕,尝尽世态炎凉。而对他家下毒手的,又是血缘最近的亲人,心中的仇恨无以言说。

他戴上了面具,小心翼翼,实际灵魂已扭曲变形,变得乖张暴戾。等他掌握生杀大权,能呼风唤雨,曾经压抑的愤怒终如火山爆发,有悖常论的疯狂,才能让内心得到发泄和满足。

大选美女扩建皇宫

孙皓继位之初是释放宫女,很快走向反面,开始大肆选美。孙皓规定:东吴凡是2000石(大致相当于现在部级)以上的官员,家中有女儿要上报。女孩到了15岁,必须让孙皓先挑选一遍,看不 上的,才能出嫁。他的后宫有数千人,但他还是嫌少,又派亲信到各地选美。

偶尔碰到个美女会当个宝。真正满眼绝色,也就不值钱了。后宫之中,遍是佳丽,孙皓怎么可能珍惜她们呢.弃之如草芥。他在宫中引入水流,环绕殿堂,每天在后宫晃悠,看到哪个美女不顺眼,马上杀掉,扔到水中。美女们吓得魂飞魄散,躲在宫中不敢出来。

女人多了,总要安排个宫室。孙权建的太初宫就显得太小气了,孙皓在太初宫东边新建了一座昭明宫,位置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成贤街及偏东一带。

官职在2000石以下的,都要参与这个浩大的工程。老百姓到山上砍木材当苦力,官吏到山中做监工。太初宫周长约700多米,建成后的昭明宫约1200多米,宏伟壮观,富丽堂皇。

宫中有数以千计的各种首饰,孙皓让美人们戴上首饰,看她们追逐打闹。经常早上戴下午就坏,工匠们也趁机偷盗,国库挥霍一空。

滥杀大臣令人发指

孙皓在内杀美女,在外杀大臣,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就看他的心情。孙皓杀人的方式很多,剥人脸皮,挖人眼睛,多种多样,残酷至极。

中书令(帮助皇上在宫廷处理政务)贺邵因为中风,不能说话,也没有办法上朝。孙皓怀疑他装病,命人严刑拷打,割断他的头,烧成了灰。

大臣王蕃在宴会上喝醉了,孙皓怀疑他作假,先送走他,又召见 他。王蕃这个人好面子,不希望自己失态,在孙皓面前强装镇定。孙皓看他举止正常,认定他是装醉,立即处斩。然后,孙皓率群臣出宫登到山上,命令亲信扮成虎狼,把王蕃的人头抛来抛去,最后人头完全粉碎。

“以茶代酒”故事与他有关

东吴一个人的遭遇,可以看作是大臣们悲惨命运的缩影。他叫韦曜,博学多才,为人正直。孙休就很赏识,但宠臣张布忌惮他,总是搬弄是非,说他坏话。孙休为了保全张布的面子,一直没有重用他。

等到孙皓即位,初期很贤明,韦曜一路升迁,封为高陵亭侯,任中书仆射(中书令的主要属官)。孙皓嗜酒,常常从早喝到晚,还有一个恐怖的规定,不论宴会上的人酒量大小,都设了一个最低限。如果换算成现在量,接近3斤(度数没有现在高)。哪个喝不掉就硬灌进去。

韦曜的酒量很小,孙皓对别人都不宽容,对韦曜却特别优待,担心他出洋相,暗中命令侍从,替韦曜倒酒的时候换成茶,这就是“以茶代酒”典故的由来。

韦曜很感激孙皓,决定报答他。于是忠心耿耿,经常向孙皓提出合理化建议。孙皓气得不行,对你这么好,反而在我耳边聒噪。脸色越来越阴沉。此后在酒宴上,对待韦曜,不仅不再换成茶,反而强迫他多喝酒。

孙皓有个变态的爱好。大家喝得面红耳赤时,孙皓随意点一个大臣,大家轮流说说他有什么短处。如果这个短处,孙皓不以为意,那 一笑而过。如果这个短处让孙皓听了极不爽,那这个大臣当场被抓或被杀。

大臣们都崩溃了,参加宴会如同上了刑场,不揭发,要自己命;揭发了,要别人的命。韦曜看不下去,劝孙皓取消这个规定,孙皓不想跟他啰嗦了,让他到阎王那里去韶吧。罪名是不忠心,逮捕下狱,随即杀死,亲人家属全部流放。

东吴人心惶惶。但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孙皓在位第二年就宣布了一个无比荒唐的决定,举国上下,都惊得瞠目结舌。

以茶代酒共庆胜利 第5篇

1937年夏天,马寅初先生应邀到庐山,出席蒋介石召开的“社会贤达恳谈会”。他到江西后,就去订制了一套茶具。回到杭州,就乘车来到我们家龙翔里二弄三号。因为弄堂窄,车进不去,他只好捧着茶具进来。一见到家父朱孔阳先生,就紧紧握住家父的手,说:“下回握手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呢……”然后就讲起“恳谈会”的事。他说:“蒋介石这回下了决心,真的要抗日了。已经准备迁都大后方。”他接着说:“我也算个头面人物了,是必须跟政府走的。而你呢,是做社会工作的……”他用家父自我调侃的话说:“你是青红帮——做青年会、红十字会工作的,没有关系的。你要留下来,多为民众做些事情。”

他捧起茶具,郑重地说:“我知道你爱喝茶,这是我在江西景德镇特地为你订制的茶具。你每天喝茶的时候,观物思人,不忘记我这个老朋友!”马寅初说着说着激动起来:“我相信中国人团结起来,全民抗战,中国一定不会亡!我坚信抗战必胜!等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我们再见面,就用这套茶具,泡上一壶浓浓的龙井茶,以茶代酒,共庆胜利!”家父的情绪也随着马寅初的话激动起来,两人又一次紧紧握起了手,久久不愿松开……

1945年,抗战胜利了。家父和马寅初先生都回到了杭州。马寅初再一次来到龙翔里。还没有等畅叙别后衷肠,马寅初就迫不及待地要家父拿出那套茶具来。待家父捧出这套擦得锃亮的茶具,沏好一壶上好的龙井香茶,两人高高地举起了茶杯,满含胜利喜悦的泪花,同时发出了爽朗的欢呼声:“为胜利干杯!”声音传出了窗外,回响在龙翔里的上空,汇合到杭州全城欢庆胜利的海洋之中……

这套茶具,是两位爱国老人拳拳之心的见证,记录了二老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也记录了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深厚友谊。作为革命之物,这套茶具已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这套茶具包括一个茶盘、一个茶壶和四个茶杯,每件都有这样的名款:“丁丑夏月 孔阳先生惠存 马寅初谨赠。”

朱孔阳小史:

朱孔阳先生(1892-1986)字云裳,号云常、庸丈,上海松江人。当代书画家、社会活动家。上海文史馆馆员,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抗战初期,担任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代总干事、杭州红十字会会长。抗战后援会浙江省分会常委兼杭州留守,非常时期难民救济委员会浙江省分会常委兼收容组组长、万国红十字会杭州分会常委、杭州华洋慈善团体联合救济委员会常委兼华总干事。

抗战初期,他联合和组织杭州各民众团体、慈善机构,办起了当时杭州规模最大的临时伤兵医院(在灵隐寺),前后救治了抗日将士近千名。又在各处办起了难民收容所24处,并自任青年会难民收容所主任。这些难民收容所,在日寇进占杭州肆意烧杀抢掠的血雨腥风中,收容安置和遣送了难民近三万人。

上一篇:单位北京居住证申请书下一篇:2024年度青山中学体育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