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说课稿

2024-08-10

《游山西村》说课稿(精选10篇)

《游山西村》说课稿 第1篇

《游山西村》说课稿

红山区第十一小学

王延红

一、说教材

《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风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本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现在,我再来说说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借助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重点、难点

本诗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教学的难点是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陆游的资料,预习课文。

二、说学生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会背许多古诗。但学生在理解诗句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就不觉得诗句难以理解,能够基本领会诗句的含义;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到位,因材施教。同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引导学生阅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此诗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说给同学听,这样不仅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和优越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懂得多的学生有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使发言少的同学也能感到获取知识的满足感。

三、说教法、学法

先说教法: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再说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自己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上节课我们跟随诗人苏轼一起领略了雄伟的庐山,大家一起背一背《游山西村》。

2、回忆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步骤。

3、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步骤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请同学们齐读诗题。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是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说说对于诗人陆游的了解

2、理解诗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对诗人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这一环节为下面的解诗意、悟诗请做了铺垫。而理解诗题的意思是学习一首古诗必须首先要知道的。

(三)、读诗句,解诗意,悟诗请

1、了解了诗人,弄懂了诗题,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诗人陆游去山西村游览一番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回忆学习古诗可以借助哪些方法?(结合注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查找资料、查找字典、联系上下文·····)

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小组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

A、学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以为无路可走时心情——失落、疑惑、着急

读出诗人的心情。(山重水复疑无路)

诗人看到一个山村时的心情——高兴、兴奋

带着感受朗读(柳暗花明又一村)

把两句连起来读,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

师总结,齐读这两句。设计意图:本诗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诗人在山西村受到热情招待再写诗人来到山西村之前看到的景,所以先学习后两句诗有利于学生理解,写景的诗只要考同学们想象画面,所以这两句主要通过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情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朗读。B、学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足”字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图片)农家人已经为诗人准备了丰盛的美酒佳肴,他们会对陆游说些什么呢?

学生说完朗读。

此时,你就是诗人陆游,受到农家人如此热情的款待,你什么心情?

生:高兴。读出感受。

师总结:一个“足”字将诗人陆游对农家人的热爱、赞美足足地表达了出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两句诗是叙事,重点通过抓重点词、想象说话的方法感悟农家人的热情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读出诗人高兴的心情。C、讲3、4句诗蕴含的哲理

讲述陆游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人来到山西村之前,由于他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去的土地而遭到朝廷小人的排挤和打击,屡次被罢官免职,心情极度郁闷,以为报国无望,但是当他来到山西村之后,受到农家人的热情款待,让他燃起了希望,这正如诗中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举例说明这两句诗包含的哲理。生举例。师引读。

师总结:这首诗前两句叙述了诗人在山西村受到热情招待,后两句既写景又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心存希望,永不放弃。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哲理诗,所以诗中所包含的哲理是个难点,需要老师联系诗人陆游的亲身经历,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诗蕴含的哲理。

生练习朗读。

(四)背诗篇

这样流传千古的一首诗,老师希望能永远记在你的脑海中。

找生背诵。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五)写生字

莫”“腊”“豚”“疑”,重点指导“疑”字。

师范写,生写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六)拓展阅读

《过故人庄》。

(出示自学提示)生按照自学提示自学。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高校课堂要摒弃繁琐分析,留出时间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能用本课所学自学另外一首同样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游山西村》。

2、推荐古诗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朱熹的《观书有感》。设计意图:作业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另外给学生推荐的两首古诗都是富含哲理的诗希望学生能扩大知识量,了解更多同类型的古诗。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足 叙事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写景

总之,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游山西村》说课稿 第2篇

1.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展开教学,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能够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与学生互动,灵活的调整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课堂气氛活跃。但情景创设不够,对诗中字,词的解释引导理解不够,没有处理好作者要表达的情感。2.教师有着丰富的知识,课堂教学自然,大方,语言丰富,能唤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和注意力。

3.教师授课语言抑扬顿挫,诙谐幽默,讲课有激情,感情浓厚,板书结构清晰,如王老师抓住“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关键词,想象当时热闹的生活场景,体会古诗的魅力。通过反复朗读,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真挚的感情读出来。此外,通过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引导学生思考 领悟诗句所包含的人生道理。

《游山西村》说课稿 第3篇

一、在反复诵读中, 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美

古代诗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声调的平仄、停顿的节奏、音节的押韵上,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 才能感受其音乐美。

1.《游山西村》的平仄如下 (“|”表示“平”, “—”表示“仄”) :

莫笑农家腊酒浑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启发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声调分析, 品味诗歌中的平仄交替、相对的艺术特征。不过, 教师不必对平仄讲得过深, 只要让学生明白古代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 仄声相当于第三声和第四声足矣。另外, 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字的声调, 古今存在着差异。

2.《游山西村》的诵读节奏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学生诵读的停顿, 有时可以根据字词的含义进行变化。如, “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腊酒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近”以及“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古风存”, 可采用逻辑停顿来划分诵读的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3.《游山西村》中的押韵的字有“浑”、“豚”、“村”、“存”、“门”。其韵母为“un”或与“un”相近。学生可以运用汉语拼音知识找出押韵的字, 但很有可能忘掉第一句末尾的“浑”, 错加一个“近”, 在此, 教师有必要提一下“律诗”押韵的格式:首句可以押韵, 也可以不押韵, 偶句末尾的字一定要押韵, 且要是平声字。

二、启发学生再造想象, 体会古代诗词的图画美

古代诗词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很注重形象的描绘, 后人评价为“诗中有画”。这诗中之画, 是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绘的。要使今天的初中生, 体会其中的图画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文字描绘, 发挥再造想象, 将文字描绘的图画, 变为自己所想象的图画。《游山西村》中陆游用文字描绘画面的诗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陆游的文字描绘, 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 构想并画出再造想象的简笔画。

三、在咀嚼揣摩中, 领会古代诗词语言的凝练美

古代诗词很讲究炼字, 体现在《游山西村》中的炼字就是“拄杖无时夜叩门”中的“叩”字, 用得生动形象。为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妙处, 可采用替换“推”、“敲”、“击”等字进行替换比较, 分析其表达效果上的异同。不用“推”、“敲”, 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不是仄声字, 不用“击”, 主要是因为不是表达作者随意赴农家作客的悠闲, 不能表达与民共乐的融洽关系。

古代诗词的语言美, 还体现在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对语言进行装饰, 展现文采。《游山西村》属于七律, 七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严格的对仗, 不仅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对, 意义相关以外, 还要求仄起平落, 平仄相对,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咀嚼揣摩, 体会对仗的修辞效果, 领会古代诗词凝练的语言美。

四、换位思考, 体验古代诗词浓郁的情感美

诗词, 是感情的艺术。古代诗词具有浓郁的情感。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时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抒胸臆, 二是含蓄抒发。《游山西村》的感情抒发就属于第二种表达方式, 作者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要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背景, 融进作者所写的情境, 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的《游山西村》写的就是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纵观全诗, 作者的行文思路是由实入虚, 首联写丰年景象和村民的殷情好客, 颔联描写自己在深山幽谷中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跋山涉水的情景, 在疑惑困顿中, 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红花绿柳的小山村, 颈联写乡土习俗, 描写了村民欢欢喜喜迎接一年一度的春社祭日的情景, 以上都写实, 只有尾联虚写想象未来, 悠闲地随时在月夜之下游访农家朋友。

学生通过查阅作者的写作背景, 利用工具书翻译诗句所写的内容后, 不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字面上写景, 实际上写自己面对国家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残酷现实, 感到困惑时, 突然见到了希望, 心情格外惊喜。颈联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山河在”的悲叹中, 看到民间古风尚存之时, 内心感到无比欣慰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村民的热爱之情。

五、分析景、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领悟古代诗词和谐的意境美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 第4篇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何让学生在凝练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理解诗意,领会诗情呢?在教学时,我分三步走,第一步:与文本对话,第二步:与作者对话,第三步:与自我对话。

在教学中,我首先设置问题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与文本对话的环节中,我让学生反复地读,要求学生必须要达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韵味十足。通过学生的读,从读中去感悟,从读中去想象诗中的画面,以及诗人的情怀等等。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重点字、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如:我紧紧抓住“足”、“莫笑”等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象一下,村民会怎样招待客人?在作者眼里,这里的足难道还单单指酒菜足吗?那还指什么足?你能把村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不折不扣的,足足的表达出来吗?“莫笑”是什么意思?不要笑什么呢?村民招待客人会说些什么呢?相信此时此刻诗人已被村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这样通过理解“足”、“莫笑”等词语,学生能体会农家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其次我在教学设计上合理安排学生与在作者对话。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外,还要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对学生的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前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预习了解和自己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的引导、材料补充,让学生受到诗歌中人文情怀的熏陶和教育。从而达到课标指出的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的要求。

最后,在与自我对话环节中,即诗歌教学的拓展环节。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人生路上,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如诗中名句“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把作者当时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理解时我先问: 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色?“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指什么?“疑无路”是什么意思,此时诗人的心情怎么样呀?都感觉无路可走了,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想吻合吗?你想想,陆游被罢官了,他的心情怎样?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这景色怎么样?从刚才的“疑无路”到现在的“又一村”,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的风光,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的……那这份欣喜之情,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他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

语文课程必须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相信,学生有了这“三步走”的学习体验后,一定会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凤冈县崇新完小564200)

是词句矛盾,或是说法反常,初读起来会以为是作者的笔误。其实,他们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学生运用寻找关键词的方法,找到看似矛盾的词,问题的质量就更高。

2.依据文章结构、文体特点质疑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了解语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从整体把握,教会学生段、篇质疑的方法,那么段、篇质疑如何进行?我认为;尽管文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其次,了解析段的基本手法: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尤其要明确照应的几种类型;首位照应、情节照应、人物语言照应等)

明确了这些知识,就能以其引导学生的思维。面对的是一篇说明文,学生就会联想到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就此可以质疑;本文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分几部分来说明的?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主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怎样?看到的是一篇小说,学生就会联想到小说的有关知识:①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③对环境做具体描写。想到小说的阅读一般从分析人物、情节、环境入手,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由此可提如下问题: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这一人物对中心表达有什么作用?文章在清洁安排上有何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主要语段与其它语段的关系如何?段与段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把内容写上,使问题提得明确些。

以上训练有规律可循,学生避免了质疑的盲目性、随意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也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了学生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训练,学生基本上自己能有针对性地质疑了。

3.从比较中质疑

毛泽东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将有意义的几篇课文或挤出语段等组合在一起进行同种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把握,大大提高学生感知文本、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写作思路、文章技法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们要培养学生比较质疑的能力,可从下列几方面进行:

①前后比較。

通过前后比较提出问题,

②异同比较。

即把主体相同题材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它们的异同,由此质疑。

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更能理解作品独特的内涵及魅力。

③题目与内容的比较。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

④个人前后认识之间的比较。

学生面对一篇阅读材料,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接收的信息总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由于知识面不广,往往会弄不懂。这就是课文的疑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进口这些疑难点质疑,就可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进入搜索的情景,以浅化难点,平缓坡度,使之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

质疑无疑是交给学生学会钻研课文的方法,使他们有意识的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

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坚持“授人以渔”,相继把各种思维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和训练他们把规律性的知识转化为探索新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截获的习惯,鼓励他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教师,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充分肯定他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蒋艳.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13(20)

[2] 旷碧桃.高中化学新课改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来自新课改实验区的教学实践与体验[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5)

[3] 刘家勤.浅谈高中新课程教法的转变[J]. 考试周刊 2009年13期

《逍遥游》说课稿 第5篇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逍遥游》。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逍遥游》是人教版必修五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本单元学习的主要是古代抒情散文。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课题本身的意义来讲,《逍遥游》作为《庄子• 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关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现象,能口头疏通全

文,并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了解庄子其人,并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感受庄子文章善用寓言

说理,想象奇特,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特色和浪漫主义色

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探讨,加深对庄子“逍遥至境”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庄子文章风格特点。

难点:对“逍遥至境”的深入认识和评判。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1.教师提示诵读要领;

2.介绍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的方法,主要采取故事导入法,讲解法。学法根据教法而定:

1、自学法: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学提纲中所设问题,自由朗读,疏通文意,初步

感知内容。

2、知人论世法:联系对庄子的旧有认识,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

3、合作探讨法(以小组为单位):以“笑”为线索,概括文中“逍遥”的四种层

次境界。并联系现实,对这样的理想境界作出探讨评价。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安排学生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解进行预习,力求初步熟悉课文,扫除生

字障碍,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

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2、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庄子其人:

1、回顾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庄子的认识,试概括其思想核心词。

2、初步理解“逍遥”二字的含义

3、讲授新课:

(1)、齐读全文,回顾文意。

思考:何为“悠然自得,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

(2)、听读课文,找出文中三“笑”。

(3)、合作探究一:以“笑”为线索,找出“笑”与“被笑”的对象,原因。并

推测作者对每个对象的态度。

解答:

笑被笑原因作者态度

1、蜩与学鸠笑之(指代鲲鹏)高飞要借助风力反驳,均有所待

2、斥鴳笑之(指代鲲鹏)鲲鹏追求高度,反驳,均有所待,自己无所求,较自由小大之辩也

3、宋荣子犹然 笑之(指代知效一官,其自视也,反驳,虽然,行比一乡,亦若此矣犹有未树也(自我满足)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合作探究二:

经过推断,庄子认为,如何才能达到“逍遥”境界?要达到这样的“逍遥至

境”,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列举了前面几种人所达到的哪几个层次?

解答:

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无己:忘掉自我,失掉自我意识。

无功: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不求建功立业。

无名:忘掉荣辱得失,褒贬由人。

2、生命境界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有功,有名,有己。

第二个层次:宋荣子。无功无名,有己(对第一层次的人犹然笑之)

第三个层次:列子。无功无名无己,但仍有待于风。

第四个层次:至人,神人,圣人。超脱一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5)、拓展讨论:

联系现实,评价庄子论述的“理想的逍遥至境”。

(6)、当堂检测:

1、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是。作者善

用,展开丰富的和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开阔意

境。告诉世人,要达到“逍遥至境”,就要做

到、、。

2、拓展创作:在“合作探究三”的基础上,将你对庄子“逍遥观”的评

判形诸文字,写成一篇200字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

笑被笑原因作者态度

1、蜩与学鸠笑之(指代鲲鹏)高飞要借助风力反驳,均有所待

2、斥鴳笑之(指代鲲鹏)鲲鹏追求高度,反驳,均有所待,自己无所求,较自由小大之辩也

3、宋荣子犹然 笑之(指代知效一官,其自视也,反驳,虽然,行比一乡,亦若此矣犹有未树也(自我满足)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七、结束语

各位老师们,这就是我今天对《逍遥游》这篇课文的全部说课内容,本节课

《我驾神舟游太空》说课稿 第6篇

想象太空美景

1、 课题:这样的美术字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突出。

3、展示区:我在黑板上展示同龄人的作品。在教室中间我设计展示区,给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风采的机会,更让学生清晰观赏到每一件作品。

《游山西村》说课稿 第7篇

稿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大海啊,故乡》是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是一节歌唱课,通过学唱音乐作品,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变化在歌曲中的运用、掌握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正确唱法,学生能够领会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教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体会歌曲传达的温馨亲情,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演唱等教学方式,提高音乐表现力。知识与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是理解重复使用歌词的作用,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1.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2.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六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扩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问学生见过得大海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说出自己心中大海的样子,并总结每个人心中大海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幼儿小班综合说课稿:鱼儿游啊游 第8篇

小班主题教案:鱼儿游啊游

[活动目的]

1.尝试随着音乐旋律做鱼儿游的各种动作,体验鱼儿游的乐趣。

2.了解几种常见鱼,知道其名称,区别其外形特征。

3.在游戏中感知数数、分类等简单的数学概念。

[活动准备]

1.创设情境:三个“鱼的家“。

2.实物:金鱼、泥鳅、鲫鱼等鱼分成若干小盆摆放在“水草”旁;鱼的课件。

3.鱼胸饰若干;鱼儿游和猫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三个大鱼缸(分类用)。

[活动过程]

一、角色扮演,游戏引趣

师: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出示鱼妈妈的头饰),你们看,梁老师变成谁了呀?

幼:金鱼;鱼妈妈。辽宁中公教育ln.offcn.com

师:对,我是鱼妈妈,你们想变成我的鱼宝宝吗?

幼儿:想。

师:这里有一些“鱼宝宝”的胸饰,戴上它你们就可以变成鱼宝宝了(幼儿自愿选择鱼胸饰扮演鱼宝宝)。

师:呀,我的鱼宝宝好可爱哦(摸一摸、亲一亲幼儿),你们爱妈妈吗?现在,妈妈要带宝宝去找鱼朋友玩,请宝宝找一找哪个鱼朋友和你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的鱼朋友?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是怎样游的?

二、自由观察、议论和交流

幼儿来到“水草“旁,高兴地向鱼儿打招呼:“鱼朋友,你好呀。”然后自由观察、议论、交流:“啊,我找到和我一样的鱼朋友了。“我发现这个鱼朋友和我不一样。”

师:你们认识这些鱼朋友吗?

幼:这是金鱼,有红的,有黑的,真漂亮,我家也有。

幼(指着泥鳅):这是蛇吗?

师:它是有点像蛇,但它是一种鱼,名字叫泥鳅。

幼:这里还有一条大鱼,我知道它叫鲫鱼。辽宁中公教育ln.offcn.com

师幼一起观察鲫鱼、金鱼、泥鳅的不同外形特征。小结:泥鳅是长长的、细细的,像蛇一样,嘴巴上有胡须;金鱼是圆圆的、胖胖的,肚子像气球;鲫鱼是扁扁的、大大的。

师:鱼儿是怎样游的?

幼:摇摇尾巴,摇摇头。

幼:泥鳅是钻来钻去地游,有时还会跳。

幼:鱼的翅膀在动。

师:鱼的翅膀叫鳍。

……

师幼一起把鱼朋友轻轻地送回家,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标志,互相帮忙把“鱼朋友”分类放入三个大鱼缸内。”

师:鱼朋友都找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数数鱼朋友衣多少。

幼儿认真地数着各种鱼的数量:鲫鱼3条,金鱼4条,泥鳅5条。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鱼朋友?

幼:鲨鱼、鲤鱼、美人鱼、海豚……

师:美人鱼是动画片里的鱼朋友。海豚不是鱼是另一种动物,我们回去再找资料。辽宁中公教育ln.offcn.com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认识更多的鱼朋友?

幼:参观海底世界;看电视;看书……

师:方法有很多。这是鱼妈妈上网找到的一些鱼。朋友的资料,这些鱼朋友和我们刚才认识的鱼朋友长得不一样,游的样子也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幼一起观看“海底世界“的课件,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鱼。幼儿被生动形象的课件所吸引,一边看,一边兴奋地说: “啊,大鲨鱼,牙齿好尖.”“这条鱼怎么长得像小鸟?”“这条鱼的身上怎么长满了刺?”……幼儿边说边模仿各种鱼游的动作,开心极了。

[page]

三、自由表现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幼儿做出各种鱼游的动作。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如,“你是什么鱼在游?”“鱼儿还可以怎样游?““哪个鱼宝宝和别人游的不一样?”等,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玩得很开心,都能自由想像,大腰表现,用自己的肢体表现鱼游的动作。教师及时发现幼儿不同的游的动作,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引导同伴间互相交流和分享。个别孩子出现了跑和跳的动作,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让幼儿快乐地参与活动,慢慢体验。

四、游戏:小猫捉鱼

幼儿按意愿扮演成自己喜欢的鱼宝宝,教师交待游戏规则:妈妈要带宝宝出去玩,附近有一只大馋一猫,当听到猫叫声以后要赶紧团家,辽宁中公教育ln.offcn.com 不要被猫捉到了。音乐声响起,幼儿自由、快乐地在“家”的周围游来游去,当“小猫“出来的时候,“鱼宝宝”们尖叫着四外躲藏。第一次游戏结束时,有少数幼儿找不到家,有的幼儿就说:“你找错家了,请你快回家。”然后帮助他们找到家。接着幼儿互相商量,交换角色,体验到了合作游戏的乐趣。游戏玩了三遍,幼儿还兴犹未尽,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练习鱼游的各种动作,体验了游戏的乐趣。

五、延伸活动

师生一起到自然角为鱼儿喂食和换水。

活动反思:

一、活动设计的整合性

活动设计中我整合了科学和艺术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鱼的不同外形特征、不同数量进行分类,尝试随着音乐旋律做鱼儿游的各种动作,体验学鱼游的乐趣。同时注意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活动过程的游戏性

活动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方式贯穿整个过程,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以鱼妈妈带宝宝去找鱼朋友的游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再以“鱼宝宝学本领“和“小猫捉鱼”的游戏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情绪饱满,对活动十分感兴趣,学得很开心,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辽宁中公教育ln.offcn.com

三、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活动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如自由观察、自由交流讨论、自由创编鱼游的动作等,鼓励幼儿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当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时,教师能及 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进步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渗透情感教育

首先是师幼间的情感沟通。在活动过程中我的“鱼妈妈”角色身份让幼儿感到亲切,通过妈妈爱宝宝,摸一摸、夸一夸宝宝,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等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师幼充分交流,有效互动,有效促进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其次是同伴间的情感沟通。在活动中不断鼓励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并在游戏中通过互相交换游戏角色让幼儿学会商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最后是幼儿与小动物之间的情感沟通。如向鱼朋友问好、说再见,轻轻地将鱼朋友送饲家,和鱼朋友一起玩游戏,最后喂食和换水氰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五、材料的生活化、差异性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活动材料是否科学实用对于一个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我觉得提供的材料应该生活辽宁中公教育ln.offcn.com 化,体现差异性,所以我选择了几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鱼,如金鱼、泥鳅和鲫鱼,让幼儿观察。这些鱼随手可得,生命力又极强,平时也便于饲养、照料。它们的外形特征又有明显的区别,便于幼儿比较,从中发现问题。这些普普通通的材料不管是城市或农村都可以找到。有条件的还可以多媒体手段作为辅助,本活动我让幼儿观察了几分钟的课件资料,让幼儿了解更多的鱼,拓展知识面。j

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小班幼儿年幼,注意力容易分散,规则意识也比较差,有时出现个别孩子开小差而没有认真参与活动的情况。教师应该更加关注这些幼儿,及时、灵活地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回来。

2.“小猫捉鱼’’的游戏趣味性强,孩子很喜欢,但规则比较简单,只是让“鱼宝宝”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家“,因而“鱼宝宝”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家,缺乏挑战性。教师可多设置几个“鱼宝宝"的家,这样既能增加必要的游戏难度,又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游山西村》说课稿 第9篇

阁》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语言清新明快,思想情感具有感召力,可以说是集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美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自然之景,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有关诗文,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情趣,同时,让学生领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致妙旨。

(二)说学情

1.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初中的学习已经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散文知识的积累,但在鉴赏和品味散文的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2.我们的学生大多阅读面不够广,文化积淀少,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相对薄弱,再加上他们的社会阅历尚浅,所以在理解文章的内涵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作好引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及新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用本文象征精神家园的“空中楼阁”来引导和熏陶学生,充分发挥散文的美育功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鉴赏诗化语言及精妙意境,领悟作者独特感受。

4.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即创新思维)。(四)教学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1.本文是一篇经典美文,语言美是它的一大特色,所以我把鉴赏和品味本文的语言美当做一个重点。

2.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散文以它特有的诗意画意的语言形式,无非就想寄予一种情感,揭示一个道理,说明一个态度等等。但这往往是文章深层的东西,需要去挖掘。本文也一样,它用了托物言志,言了一个什么“志”是本文的需要突破的难点。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具体教法如下:

1.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以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本文是一篇美文,充盈意境之美,教学时着重创设一种情感与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又陶冶情感,所以整个课堂贯穿着情境陶冶法。

3.本文语言富有诗的韵律之美,从培养学生语感角度出发,故采用诵读法。在重点品位文章语言时指导学生诵读。

4.这篇文章的画面感很强,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出示适当的图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通过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说学法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奉献,也要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四.教学程序

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程度,我安排一课时或两课时。这里我谈谈我一个课时的设计。(一)激趣揭题

导入应该简洁,既要贴近学生,又要贴近文本,所以我采用的导入是:针对现在社会的购房热和人们对内部装潢的讲究,提问:请问同学们你们构建过自己的小屋吗?如果让你自己选择,你会把小屋造在哪里呢?在学生畅谈了自己理想的小屋后,小结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今天,有一位台湾作家李乐薇想给我们展示一下她的小屋,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导游李乐薇,一起走进课文——我的空中楼阁。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并用多媒体辅之以形象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领略作品的情趣美。

2.让学生放声朗读,要求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初步体验,融入自己的情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还要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和任务去读书: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勾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想一想它美在哪里。

(三)品味语言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以 “问题“展开,结合学法指导,与学生一起进行四个问题的探讨。1.你认为李乐薇住的房子怎么样?

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想拓宽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为什么作者如此深爱她的房子?

此题主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立足文本,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对文本中个别语句的推敲,学生就较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3.面对自己的最爱,作者描写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分析这个问题的同时,把多媒体画面和配乐录音交互使用,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作者所描绘景物的欣赏和对作者抒发的热爱大自然情怀的理解。

4.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问:为了突显小屋的美,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去写的?(因为本文层次清楚,学生基本上可以归纳、提炼出来,这样做,目的在于,快速提炼课文的要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至此,通过对语言的品位和诵读,以及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对文本的画面美,有了一定深度的体会,这是本文重点的落实,但学生对文章仅仅认识到这个层面还是不够的,要真正理解本文,还必须了解寄予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文章,进入另一个层次,这就涉及到下一环节。

(四)体会情感

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讨论题:这么美的小屋,那它真正存在吗?作者把我的小屋说成是空中楼阁,是否有其它内涵呢?请结合课文内容和前面的分析进行讨论。(这一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再一次拥抱文本,感受文本。也可以培养学生挖掘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之一,也是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通过讨论,学生马上就豁然开朗了,“我的空中楼阁”寄予了作者对独立、安静生活的追求,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思考。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五)总结迁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给学生一个课文的语段的语言形式进行仿写。仿写是语言运用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山西教师招聘网 山西教师招聘 中公山西教师考试网

更多详情请点击

《游山西村》说课稿 第10篇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面试语文精选说课稿:《诚信与善意的谎

言》

一、说教材

《口语交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课。这次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是“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根据辩论的话题可引导学生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

二、说学情

对于辩论,学生是初次接触,辩论前教师可适当讲解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从不同角度分析,以理服人;运用反问,增强语气,辩论时说话要讲文明,懂礼貌,得体大方、机智敏捷而不失诙谐幽默。如果有条件最好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的录像。

三、说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依据

辩论是一门充满思辩魅力的学问,辩论会中正反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人拍案叫绝。而辩手们鲜明的观点,严密的论证以及那条“三寸不烂之舌”都是辩论会的魅力所在。但六年级的孩子们还达不到大专辩论会的水平,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只是借助于这种辩论的形式,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彻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所以这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辩论的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教学难点: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教学准备:

1.关于辩论的相关书籍资料、VCD音像制品。

2.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等地收集和辩题有关的资料。

四、说教法和学法及理论根据 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思路: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1.实例导入,引入两种不同的观点。2.观看录像初识辩论。3.师生交流,掌握辩论方法。4.展开辩论,运用资料。5.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在自由辩论阶段,学生可能会天马行空地瞎跑,教师一定要成为辩论会主席,到时候需要随机应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根据

(一)创设情景,从现实的事件中让学生感受到,有一些事情,人们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讲诚信,一种是说善意的谎言。并有意愿对这个话题展开辩论。

师导言: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人。出示大屏幕(曹磊的照片),这个人认识吗?她是我国举重运动员曹磊,在北京奥运会上,她三破女子举重奥运会记录,为中国夺得第23枚金牌,在领奖台上她眼含热泪,不知是为国争光的喜悦还是未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为了让她安心的训练和比赛,父亲将母亲去世的消息瞒了整整两个月。直到她锁定金牌的最后一举成功后才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问:同学们对这件事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吗?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人会隐瞒真相,说善意的谎言,还有人说,说假话就是撒谎,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展开一次辩论。辩题为,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

(二)初步了解辩论的方法

在课前我已经将同学们分成两组,然后抽签决定正反方,这样他们能更具体的找有利于自己方的资料,当然如果有能力的班级最好准备两方面的然后现场抽,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能力有限,所以我只让他们找了一方面的资料。然后我导入,根据辩论赛规则,辩题由赛前抽签决定。介绍正方和反方得同学,让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辩题,树立信心。

接着我问知道怎么辩论吗?想不想看一段精彩的辩论,先学习一下。播放辩论赛视频。(愚公应该移山和愚公应该搬家)让学生初步了解怎样辩论。直观体会辩论会赛场和辩论的形式、环节。

在学生看完视频了解到其中四朵金花的唇枪舌剑驳倒了对手、征服了评委、取得了胜利后,我追问,师:你们认为怎么才能驳倒对手、征服评委、取得胜利呢?学生这时候自由发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言,作为教师,要进行点拨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体会辩论的方法了解辩论的注意事项。要表明观点,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认真倾听,抓对方漏洞,进行反驳。并且讲文明懂合作。

然后师出示大屏幕,讲清今天的辩论环节。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我们今天每队只选出一个一辩和一个四辩,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同学们自由辩论。师申请辩论会主席,并介绍今天的的听课老师就是辩论会的评委,教师做主席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控制场面,但我个人认为在不需要的时候就不要像老师一样打断学生的辩论。还要给同学们时间交流资料和一辩,四辩整理资料准备辩论。

(三)辩论开始

先请正方一辩发言。然后反方一辩发言。接着自由辩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像一个辩论会主席,最好是说有请正方一辩开篇立论之类的话,让学生感受这种辩论的氛围。然后导言,现在我们进去更激烈,更有挑战性的自由辩论阶段。学生展开自由辩论。引导学生善于倾听、接受别人合理的见解,不断完善对问题的认识。最后请上方四辩总结陈词。

(四)评出胜负师生总结达成共识

师:感谢我们双方的辩手,今天的辩论可以说是非常精彩,那么到底谁胜谁负呢?请我们后面的评委老师伤伤脑筋了。由评委举牌决定胜负,在选出最会搜集整理资料的小辩手;最会陈述、表达观点的小辩手;最会倾听、反驳对方的小辩手;最懂文明、说话得体的小辩手,将活动推向高潮。

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辩论本没有对错之分,其实无论是讲诚信还是善意的谎言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希望同学们能让这种爱永驻我们的心灵。将同学们的感情升华,培养他们辩证的思维。

(五)说板书 口语交际

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反方: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 表明观点,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认真倾听,抓对方漏洞,进行反驳。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辩论的主题和辩论的方法。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上一篇:公路桥梁复习题判断题下一篇:有关六年级英语教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