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之星学生评价体系

2024-07-20

校园之星学生评价体系(精选9篇)

校园之星学生评价体系 第1篇

大桥中心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校园之星”评选方案

一、活动主题和宗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围绕“争当校园之星,共创和谐校园”主题,积极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通过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个性,培养特长,树立优秀的学生典型,展现先进学生的良好形象,在学生中进一步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有效地激励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展现学校的德育成果,营造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评选对象:在校全体学生

三、活动口号:

人人争当校园之星,大家共建和谐校园。

四、评选类别

“校园之星”评选类别包括“勤奋好学之星”、“遵纪守法之星”、“文明礼仪之星”、“互爱乐助之星”、“才艺特长之星”、“健康活力之星”、“勤劳卫生之星”、“尊师孝顺之星”、“诚实守信之星”、“勤俭节约之星”等十项。

五、评选条件

1、基本条件

(1)凡参加评选的学生须能模范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项纪律制度,品行端正,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学校、班级各项活动,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2)凡参加评选的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起积极作用,在爱校爱班、热心为集体做好事,尊师守纪、行为规范、文明礼貌、进步显著、文娱体育等方面表现出色,在班里或年级里能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

2、具体条件

(一)勤奋好学之星:

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

2、学习积极主动,勤学好问,刻苦钻研;

3、学习方法得当,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4、学习成绩优异。

(二)遵纪守法之星:

1、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没有违规违纪行为,在同学中起表率作用;

3、有正义感,能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劝阻。

(三)文明礼仪之星:

1、仪表整洁端庄;

2、言谈举止文明礼貌;

3、待人接物真诚友善;

4、有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

(四)互爱乐助之星:

1、热爱集体,乐意为集体服务;

2、热爱同学,团结友爱;

3、乐于助人,能主动关心他人,能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有雷锋精神。

(五)才艺特长之星:

1、能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

2、对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的其中一项或多项有特殊爱好和突出表现;

3、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特长,为班级或学校争得荣誉。

(六)健康活力之星:

1、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两操”;

2、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成绩优异,身体健康;

3、积极参加各种体育竞技,为班级或学校争得荣誉。

(七)勤劳卫生之星:

1、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不怕苦,不怕累,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能出色完成卫生值日或学校卫生大扫除的劳动任务,自觉维护卫生包干区及学校、教室的环境卫生;

3、能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予以劝阻。

(八)尊师孝顺之星:

1、在学校尊敬教职员工,对老师谦恭有礼,尊重老师的劳动,服从老师的安排和指导,得到科任老师的一致好评;

2、在家尊敬父母,孝顺老人,对长辈恭敬礼貌,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得到长辈的认可

(九)诚实守信之星:

1、说话、做事实事求是,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个样,不说谎、不骗人;

2、答应别人的事尽力做好,借别人的东西及时归还;

3、犯了错误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4、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十)勤俭节俭之星:

1、勤俭意识强,爱护环境,爱护公物,不损坏一草一木;

2、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爱护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4、不乱花零用钱、不乱买零吃,生活简朴,同学之间不攀比穿戴,不讲排场。

六、评选办法及步骤

1、校园之星每月评选一次,每班每月评选一人。

2、各班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依据学生实际表现情况进行提名,提交全体学生民主评议、讨论通过,授予班级之星。

3、各班在每月20日前向政教处报送,政教处审核推荐学生评选资格,最后公示、确认,报校委会审核。

4、经学校校委会研究审批通过,可授予校园之星称号,由学校颁发荣誉奖状和奖品,并将其照片和事迹简介在学校橱窗上张榜表彰,升旗仪式上表彰,记入学生档案,并通报其家长。

5、“校园之星”将作为学校推荐县级以上“文明学生”的重要人选。

6、参评学生需按要求填写“校园之星”登记表2份。

七、评选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工作,要以该项评选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它作为展示学校德育成果的平台,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榜样,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各班主任要把“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作为实施班级管理、建设班级文化的切入点来抓好、落实好,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评选条件,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并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地付诸于实践。

3、学校和班级在“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中,要遵循公正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在具体操作中要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能被学生接受,提高评比的信度和效度;评比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内心的竞争意识,扩大典型事迹在集体中的影响力。

4、原则上被评为“校园之星”的学生优先评选“三好”。要强调德育为首,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作为各方面能力评优的首要条件,淡化分数对学生的影响,杜绝以成绩论英雄现象,强化思想道德建设。

5、各班要根据本方案结合班级管理实际,制定更完善、更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及时总结,结合班级德育工作按时上报学校政教处。

八、本评选细则解释权属大桥中心小学。

大桥镇中心小学

2015.9.3

校园之星学生评价体系 第2篇

你们好!

我是一年(4)班的____。当选“校园之星”我深感荣幸。同时,我明白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更要有好的行为。前段时间,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雷锋》,使我对雷锋叔叔更熟悉了!我找到好行为的榜样。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学习他生活上朴素,学习上认真,待人真诚并且乐于帮助别人!

“学雷锋”光说不做可不行,我来说说我是怎么做的吧!

国学课上,老师教我们朗诵经典诗文,布置作业让我们课后练习。班上有些同学朗诵得不是很有感情。我想到课上老师常夸我朗诵得好,于是,我主动对他们说:“我们一起练习吧!”同学们都非常乐意。到了下一节国学课,老师请同学们上台表演朗诵,那些一起练习的小朋友都受到老师的表扬。我当时觉得比自己受到表扬还要开心!

原来,可以像雷锋叔叔一样帮助别人是那么的快乐!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是雷锋精神!

同学们,你也可以当一个小雷锋!只要我们愿意主动去帮助他人,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我希望我们二中实验学校处处都有小雷锋!

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第3篇

一、设计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目标

通过文献研究和对上海师范大学的领导、教师和学生访谈所获信息综合分析得出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管理科学、民主, 各项工作优质协调发展, 同时学校内部人际关系良好, 形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尊师重教、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人文环境, 并且还具备良好的工作、学习硬件环境和生态环境, 与社会发展协调互动, 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工作和学习的潜能, 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专业人才。其内涵分述如下: (1)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逐步形成, 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科学决策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各项政策体现公平正义, 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学校管理平安有序;办学理念科学、特色凸显、质量较高, 学科专业布局和师资结构合理, 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2) 学校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平等融洽, 师生员工共建和谐校园、共享发展成果;校园文化繁荣、校风严谨诚信、创新进取、和谐包容、团结协作、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校园高雅、优美、洁净。 (3) 学校与社会发展协调互动。学校更加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通过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文明示范, 形成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强有力服务和辐射, 学校又在服务辐射社会和谐发展中争取社会的强大支持。 (4) 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工作和学习的潜能, 使学生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专业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牢固树立, 师生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体现, 民主权益、发展权益、学习权益等得到统筹兼顾和切实保障, 各类群体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二) 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法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建设上海高校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若干意见》是指导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纲领性文件。

(三) 有关科学理论

1. 和谐思想的发展。

和者, 和睦也, 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 相合也, 有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适当与匀称”。它强调多种关系与要素协调、均衡地完美统一与融合[1]。中国古代认为, 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早在《易传》一书中, 作者就极力提倡和谐思想, 曾提出了“太和”观念。孔子进一步丰富了“和”的内涵, 提倡“礼之用, 和为贵”, 认为“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最高理想, 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的和谐思想。西方社会的和谐思想认为, 和谐社会是一种美好的理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他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书中提倡“社会和谐”, 指出未来社会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 “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 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以及城乡的融合, 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形成一种融合的、互助的、友爱的、各得其所的和高度和谐的新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国当代和谐思想的精髓。

2. 现有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

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的指引下, 我国一些学校和地区对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譬如, 上海市科教党委制定了上海市高校文明和谐校园评估指标体系 (2007—2008年度) 等。此外, 我国一些学者对和谐社会、和谐城市、和谐社区、和谐家庭评价指标体系也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定成果。

3. 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告诉我们, 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E (整) , 等于系统内各部分功能的总和ΣE (部) 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ΣE (联) , 即可表述为:E (整) =ΣE (部) +ΣE (联) 。其中:ΣE (联) >0或ΣE (联) <0。由于ΣE (联) =0的概率极小极小, 所以, E (整) ≠ΣE (部) 。和谐校园评价就是对学校的ΣE (联) 进行评价, 力求使学校ΣE (联) 的正值达到最大。系统功能的发挥不仅与它的结构有关, 而且还与它的元素或子系统有关, 譬如, 元素或子系统性能太差, 无论结构如何优化, 系统的功能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 高校整体实力不仅与学校和谐程度有关, 而且与学校成员的品质有关。如果学校成员中有一定数量人员的品质是具有科研创新型的, 那么学校和谐后, 它就能发挥研究型大学的较大功能;如果学校成员中有一定数量人员的品质是具有教学创新型的, 那么学校和谐后, 它就能发挥教学型大学的较大功能。

(四) 和谐校园建设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上海师范大学的领导、教师和学生获得以下信息。

1. 和谐校园应涵盖的内容依次为:

学校制度建设、管理科学有序、各部门和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人际关系和谐、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网络建设、助学帮困、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备配备齐全、体育场馆设施等。

2. 和谐校园评价不是对学校的全面评价, 而是对学校诸要素关系的评价, 因此它与诸如办学水平评价等学校的全面评价有着本质的区别:

(1) 评价目的不同。办学水平评价旨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和谐校园评价旨在促进学校各方面协调发展, 提高和谐度。 (2) 评价主体不同。办学水平评价一般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来评;和谐校园评价可以在学校内部定期开展, 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一起参与评价。 (3) 评价结果的使用不同。办学水平评价结果通常用来作为评优创优的依据;和谐校园评价结果可作为学校领导决策和自觉改进工作的依据。

(五) 评价对象和条件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大学, 是上海地方大学中一所以本科层次教育为主要任务,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 文科见长并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近几年, 曾接受过教学工作和文明单位的评估。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的感召下, 学校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以增强学校的整体功能。因此, 学校尝试着用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导向, 动员学校全体成员, 营造和谐氛围, 共创和谐校园。

二、高校和谐校园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五大依据, 提出初拟指标体系, 随后经过征询意见、理论论证、专家评判和实验修订[2], 得到高校和谐校园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指标。

(一) 科学的管理

科学的管理是指管理工作遵循管理对象的发展规律和管理自身的运行规律, 管理方法科学, 管理工作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3]。高校管理应遵循教育规律, 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 建立健全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体系。

1. 依法管理。

这条指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制度完善。首先, 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建设, 做到在教育过程中有法可依;其次, 应根据法律法规的更新情况, 结合学校自身特点, 及时修订和补充相应规章制度, 增强法律在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再次, 有了健全的制度还需要校内成员对制度的严格执行, 依法行政的意识和严格按制度办事的态度影响着高校实施依法管理的效果。二是监督得力。首先, 要健全监督体系;其次, 学校成员明了申诉渠道和程序;再次, 对于监督意见和申诉, 学校相关部门能作出快捷高效的反馈。

2. 科学管理。

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设置。首先, 对于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处室, 可以撤销;对于职能相近或联系密切的机构可以考虑合并, 使高校内部组织结构更加精悍高效;其次, 机构的类型多样, 层次分明, 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再次, 机构变更合理, 广泛征询广大师生的意见, 程序规范、严肃;最后, 可以考虑适当设立一些交叉机构, 逐渐打破学科、院系职能部门之间壁垒森严的局面, 有利于高校与外界形成多样化的网络联系。二是运作规范。主要表现在:工作流程公开、透明;工作程序规范、责任明确;服务到位, 工作高效等。

3. 民主管理。

这里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决策民主。主要表现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和重大决策征询意见制度, 并认真执行;学校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 尊重党外代表人士意见;设立书记信箱或校长信箱, 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等。二是校务公开。坚持高校校务公开, 让广大师生员工知校情、参校政、督校务, 促使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努力工作, 有利于促进学校和谐政治环境的形成。

(二) 协调的工作

与以往各种综合性评价不同, 和谐校园评价是从和谐的角度对校内工作进行评价, 因此更侧重于考察工作与工作之间的协调度。在高校主要应重视三方面工作的协调:一是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辩证的, 科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而教学有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二是教学工作和思政工作的协调。这种协调不仅要求教与学的状态良好, 还要求学生、教师、辅导员之间经常沟通协调;教学过程中善于听取学生意见, 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学生参与教师评价;在学生管理工作中, 要寓教于管,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是科研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协调。一方面, 要看学生申报项目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 学校应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在科研项目的内容上, 关于思政工作研究和成果在数量上占有一定比例, 以有效提高思政工作的质量。

(三) 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校园内外环境, 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强的保障, 其可以划分为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也可以从内外角度, 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 内部环境。

这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者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领导班子关系和谐, 学校才能作出正确决策;师生关系和谐, 教学工作才能正常开展;同事关系和谐, 学校工作才能协调有序, 横向联系高效;学生关系和谐, 学习才能高效率;管理者与教师之间和谐, 学校工作才能做到上传下达, 上下渠道畅通。二是硬件设施合理。学校的硬件设施可以从教学设备、生活服务设施、环境设施、文化设施等几方面来考察。三是生态环境优美。它不仅给师生带来愉悦的心情, 提供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而且也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四是文化氛围浓厚。文化氛围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是凝聚在教育过程中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外在表现, 依学校的风格和特点不同而表现出特有的求知氛围和育人环境。

2. 外部环境。

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策环境。首先, 学校重视政策研究,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正确决策, 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其次,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并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调整利益关系, 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再次, 主动与上级领导协商获得政策支持;最后, 地方性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根据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以自身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共创和谐社会。二是学校周边环境。在营造校内良好育人环境的同时, 同样不能忽视高校周边环境整治, 它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美好的前景

学校的发展前景,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学校的和谐程度, 其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个人前途。学校成员有美好的前途, 就能较好地调动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较好的发挥。二是学校发展。学校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不仅能调动学校每个成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而且还能使学校成员齐心协力, 形成合力, 有效发挥学校的整体功能。

1. 个人前途。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保障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专业自主权, 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有合理的激励机制, 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二是学生的就业与升学。作为学校领导, 可以从就业和升学率等方面来考察;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可以对本校学生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实践、就业现状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视角主要聚焦在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定位和为实现良好就业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等。三是用人单位对学生表现的反映。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的表现可以直接反映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和高校培养人才的水平。

2. 学校发展。

这条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共同愿景。首先, 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依据自身条件和学校发展的潜力来确立学校定位, 不能盲目攀比;其次, 树立切合实际的办学理念;再次, 学校应有科学的发展规划, 体现学校定位, 以保证学校定位的实现;最后, 学校的定位、办学理念能够深入人心, 得到校内师生的普遍认可, 这是学校愿景能够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二是学校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首先, 高校对人才的需求要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善于引进和培养人才,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次, 学校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专业设置和教学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再次, 发挥高校的社会辐射作用, 加强与其他单位及社区的合作共享, 促进良性互动;最后, 高校在全国同类学校中的排名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校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1978:454.

[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01105.

校园之星学生评价体系 第4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的现有问题进行梳理,构建了面向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成效评价体系,达到了校企文化融通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根据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高素质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没有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在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难以长久生存,更谈不上持续发展。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课程、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应表现在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逐渐在贴近企业文化,校企文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了良好的对接,但是目前仍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因此,本研究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有问题进行了梳理,初步编制出面向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成效评价体系。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存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已经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靠拢,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人文素质意识淡薄。根据麦可思报告数据了解到,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85.1%的学生人文素养差,对人文知识的获取意识不强烈,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整个校园缺少学术和人文教育氛围,这也加剧了学生人文知识薄弱的现象。

(2)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教师指导不足。通过对药学专业学生管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目前校园文化活动主要还是靠学生管理教师推动,学生具体实施来开展。由于学生管理教师大多缺少专业背景,缺乏对行业企业了解,造成校园文化活动偏向于公益文化类,对于职业和专业类活动涉足較少,且实施开展的专业类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专业性。

(3)缺少第三方评价。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成效主要由学生管理部门进行评价,缺少社会的影响力以及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从很大程度上来看,学生管理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没有外部的评价,很难判断校园文化活动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 面向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成效评价体系构建

通过对用人单位、学生管理教师和学生进行走访调查,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文件精神,初步编制出面向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成效评价体系,主要由制度管理架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活动开展、第三方评价等四个方面组成:

(1)制度管理架构。正如企业有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校园文化活动也应该有制度保障。制度管理架构又包含了管理规章制度、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执行力三个二级指标。管理规章制度中需要有企业精神渗透,融入企业管理制度,并且做到科学、完备、创新。管理组织架构主要是要求组织健全、分工合理,建立领导小组,并建立例会制度和宣传平台。管理执行力要求校园文化活动开展需要合乎程序规范、运行效率高,信息沟通无障碍,无安全事故,并具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指引学生更好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前提,针对目前专业教师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指导不足的现象,这一指标下设教师参与人数、教师参与度、师资队伍提升三个二级指标。教师参与人数除了对人员的来源和比例有要求外,对于师生比也要有科学的要求。教师参与活动的次数、参与的主要方向以及与专业的对接度构成了教师参与度的内涵。师资队伍提升主要指教师外出交流、进修培训以及学历和资格证书的获得与提升。

(3)学生活动开展。由于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主体,所以对学生活动的开展主要从活动载体类型、活动意义评价、学生自我收获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活动载体主要是学生活动开展的类型,分为环境载体和实践载体两大类型。环境载体主要从校园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载体建设和多媒体宣传等虚拟载体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实践载体则面向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进行评价,职业核心能力主要覆盖社团活动、科技艺术类活动、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类活动,专业能力则侧重于技能比赛、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学生讲座等方面。活动意义评价主要针对校园文化的专业对接度、三观教育、职业道德体现、传统优秀文化渗透、系统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我收获的评价则针对参与人数、参与积极性、学生法治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团队精神等内容。

(4)第三方评价。为了让校园文化活动成效更加客观和真实,第三方评价融入了毕业生反馈、社会影响力和用人单位认可度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毕业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反馈包括专业认同感、活动认可度、活动有效率、双证书获取率以及对后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就业等方面的内容。社会影响力主要是指社会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外界评价、对外交流、活动品牌树立以及辐射带动借鉴等方面。用人单位认可度则从行业认可度、学生就业竞争力、活动的前瞻性和企业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借鉴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上指标体系见表1。

通过构建面向专业的校园文化活动成效评价体系,能使药学专业校园文化活动更好地同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成效越来越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本体系能够从多方面地对校园文化活动成效进行评价,综合多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增蕴,夏旭秀.校企融合构建学校专业特色文化[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3).

[2] 郑龙明.校企结合与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J].工会论坛,2009,15(6):118-119.

[3] 王维.基于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考——以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168-170.

[4] 陈玉阳.校园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研究——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 2010,7(21):17-18.

作者简介:罗健玮(1986—),女,四川犍为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小学生校园之星事迹 第5篇

大家好,我叫小博。我是一个性格温和、秉节持重的大男孩;生活中,为人处世,我坚持与人为善、追求明德惟馨。关乎学业,我坚持“持之以恒、厚积薄发”;从日常点滴做起,以日积月累、脚踏实地之自我要求,督促自己朝着每一个目标迈进。闲暇时光,我喜欢以温暖之心看这美好世界;一花一草一木均是我心中灵动的生命。

劳逸结合、动静两相宜,闲暇时光我喜欢约上同学,骑车、篮球、慢跑,街头巷尾有我快乐的身影。班级里,我积极协助老师、帮助同学;在家里,我努力学习力所能及之家务。我热爱xx校园,我感恩xx的每一位老师。每一次的进步都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加油!

小学生校园之星事迹 第6篇

大家好,我是小奇,20xx年出生,现就读于xx小学(13)班。我是一个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开朗活泼可爱的大男孩,我在班级里担任班长职务,在校各方面表现优异。也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是老师们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

我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我非常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弹钢琴、弹吉他;也爱好运动,喜欢游泳、滑雪;我更喜欢阅读,同时,课外兴趣班也收获了一些成绩,经过8年多勤学苦练,通过了钢琴业余十级证书。

我在学校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主持过一些节目,也多次参加校运动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小学生校园之星事迹 第7篇

我是来自(4)班的小予,任我班的班长。熟悉我的好友说我似小太阳温暖,笑声银铃般清脆;老师夸我是贴心小棉袄,做事积极细致,沉稳耐心。

我积极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体会助人之乐;也时常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感受竞争之趣;亦或鏖战题海,品味学习先苦后甜之道。

4班的班徽上是向日葵的图案,花如其名,向日而生。我也愿化作一株向日葵,热烈绽放自己的青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高校校园能耗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第8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1 校园能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

校园能耗评价不仅具有重大宏观意义,更重要的是校园能耗评价还具有指导校园节能发展的微观意义[1],通过对能耗指标进行评价,建立指标体系,为校园节能工作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本文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使得高校校园能耗水平与效率得以体现,改变传统的分析校园能耗问题中将某一单一指标扩大化,如校园总能耗量,忽视其它指标的情况。在校园能耗评价中引入多元化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学校的各能耗单位的现状,分析其各项能耗数值、能耗特点,从而在基本情况十分明确的基础上,找到各能耗单位的问题,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能源花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节约型校园,为低碳社会的建设作贡献。

2 校园能耗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基本涵盖校园能耗的各个方面,能全面反映全校节能降耗现状和变化趋势。应在合理控制指标数量的情况下结合节能的严峻形势,增加相应考核指标。系统性原则下应考虑目的性、整体性、层次结构性、相关性和适用性等。

2.2 可控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容易控制,以便发现指标异常能迅速找到责任单位进行有效处理,方便管理部门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2.3 可测性原则

能耗评价指标能够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进行采集或计算得出,并具有规范通用、采集便利和统计持续的特点。

2.4 多维度原则

对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摈弃单一层次的传统观念入手,试图建立一级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体系并存的多维度体系,以保证分析评价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2.5 科学性原则

能耗评价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内涵,不至于造成模糊提示或指标之间的混淆,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3 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3.1 遵循国家政策法规指导

促进高校节能,发展节约型校园一直为国家各部门大力倡导。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正是遵循了这一基本要求,并参考了国家对于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规定。指标体系的设计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了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具有概括性,综合的反应了校园总体能耗状况,二级评价指标则深入到各单位、各建筑,反应出了各部门的特殊性,为整体全面的评价校园能耗水平提供了途径,有助于节能校园的发展。

3.2 与校园能耗监测管理平台相辅相承

能耗监测平台为能耗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数据,能耗评价指标体系依托于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同时能耗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着能耗监测管理平台的发展。

能耗监测管理平台中能耗分析子系统数据预测能够对能耗数据按照月、年监测变化规律,并对数据进行离散趋势分析,对数据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并与标准数据对比之后,进行报警,预先控制;能效分析子系统可以根据设备的现行运行功率、设备性能、用户需求对其进行价值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规范化的标准数据。同时,能耗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需要,使能耗监测管理能够不断完善,提高自身技术的应用与监测效果的提高,做到随时提供指标体系所需要的数据,不断走向成熟。

4 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依据校园能耗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思路,能耗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运用这些指标全面反映全校总体耗能情况和各二级单位的耗能情况。

4.1 一级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主要考察学校层面能源水源总耗用情况。学校应当对该体系中每一指标设定预算值或标准值,并严格考核。一级指标主要考察学校能源水源总体耗用情况。高校应对该体系中每一指标设定评价目标,并严格考核。

该指标体系首先应包括统计校园照明、动力、公共及其它性质的各种耗能总量的年度校园总能耗指标。其次,以单栋建筑、同类建筑(复数)、校区建筑全体、全校建筑物全体为考核对象,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量指标也应考虑在内[3]。

其中,不同种类的能源消耗应折算为一次能源消耗进行对比分析与汇总。在实际中高校应采用标准煤计算能耗,将消耗的能源按热值单位除以标准煤含热值(29.308MJ/kg标准煤)得到标准煤的消耗量。

生均能耗量指标中,应统计正式注册的在校生人数,将全年全校能耗总量进行人均计算。计算中注意不同学历学生的折算规模。

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受关注的情况下,年度碳排放量指标应纳入校园能耗评价指标体系中,计算中需要将校园能耗总量乘以国家统一碳排放系数,以考核校园碳排放量。目前高校中,对校园污水、雨水、淡化海水进行处理作为高校科研和学生生活中的效率并不高,为开发利用这些水源,降低用水压力,保护环境,学校应考核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指标,促进加快雨水、海水等处理利用系统的建设(表1)。

4.2 二级指标体系

二级指标体系主要对学校各个二级单位能耗状况分项进行统计评价,主要分为学生公寓、教学办公楼、行政办公楼、食堂、图书馆五大部分。这种设计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每个耗能单位的能耗状况,也便于二级单位内部的横向比较,从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管理,有利于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4.2.1 公寓能耗指标

公寓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其能耗主要包括照明用电、电脑用电、公共用电等。用电项目较为单一,统计起来较为容易,因此,指标的设计也相对简单。

不同公寓的“能耗总量”和“水耗总量”用于统计各个公寓耗用的总资源量。在对各公寓耗用的水电统计时,应当考虑到公寓中有大量用水用电来自于公共走廊、公共水房和厕所的消耗,如果有提条件区分室内水电消耗和公共水电消耗,对于加强能耗管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对公寓能耗进行评价时,“生均电耗”、“生均水耗”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对公寓耗用的水电在单位面积中平均时,也必须考虑到公寓中有大量用电来自于公共走廊、公共水房和厕所问题,因此,考虑单位建筑面积水电消耗量也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各公寓也应计算碳排放量指标(表2)。

4.2.2 教学办公楼能耗指标

教学办公楼能耗指标主要统计各学院用于教学、办公、会议、实验、活动中心等用途的用电、用水情况。在此,假设为每一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办公楼进行以上活动。这样,各教学办公楼的能耗情况可以明确到各学院为责任单位。

教学办公楼指标除类似于公寓能耗指标外,鉴于科研工作是每个学院的重中之重,还应加入科研产值相关的能耗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能源在科研工作中的分量(表3)。

4.2.3 行政办公楼能耗指标

该二级指标主要评价学校的各个行政部门的总体能耗情况。包括有财务部、后勤管理处、科技处、党委、研究生处等。统计内容包括这些行政单位用于办公等用途的用能、用水情况。具体指标应类似于公寓指标的设计,其中,部分能耗效率指标应在办公人数的基础上进行平均,以体现行政办公楼的具体特点。

另外,对于耗能量特别突出的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统计此部门的能耗状况,以便分析行政办公楼能耗的总体情况(表4)。

4.2.4 食堂能耗指标

在高校所有能耗中,食堂能耗占据重要位置。食堂在二级指标设计中必不可少。食堂能耗指标用于评价高校中所有食堂中用于做饭、公共等用途的用能、用水情况。

为了进一步明确食堂的能耗、水耗情况,可以对食堂的能耗时间进行集中分析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对食堂中用于做饭的能耗及用于公共的耗能数量分别加以评价,以便出现能耗异常能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

另外,对于拥有两个及以上食堂的高校还应分别对不同的食堂进行独立能耗评价,尤其是规模较大、耗能较多的食堂,以便食堂之间的相互比较(表5)。

4.2.5 图书馆能耗指标

图书馆是学生又一重要学习场所,对其能耗状况进行评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的能耗评价指标主要用于评价图书馆中用能、用水情况。其能耗评价指标见表6。

以上为基本二级能耗评价指标,如果高校中还包括其它重要能耗部门如校办工厂等,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部门的能耗特点,设计相关的评价指标分别进行评价,将学校总体耗能情况分配到各二级部门,以便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5 能耗评价指标分析方法

5.1 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主要用于分析学校整体能耗状况。它主要分析学校中公寓、教学楼、行政楼、食堂、图书馆等耗能单位能耗数量在学校整体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对相关能耗评价指标的结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各耗能单位的能耗比重,找到能源消耗大户,从而结合单位特点,分析其能耗大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能耗。这有利于学校在能耗方面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开展进一步的规划。

5.2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主要用于能耗单位内部的能耗分析。首先,根据实地调研,实际观察探索,一套各单位能源消耗量的标准值已制定,将能耗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出的相关指标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年度能源的节约状况,但是应注意,在能耗分析中还应考虑当年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应认识到标准值是处在不断的探索中,应注意取舍。

指标还可进行横向比较。主要用于各公寓、教学楼、食堂等耗能单位的内部比较。例如两个公寓之间可以把各个能耗评价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可以看出之间的差距,找出高耗能公寓的问题;如果实际情况允许,还可将用于照明、动力、公共等不同性质的能耗量比较,可找出能源消耗最多的性质,用于行政、科研、教学、生活、经营[4]等不同用途的能源量也可进行比较,找出能源最多用在何处。帮助管理单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能耗量大的设备。

5.3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主要为了揭示能耗状况的变化、原因,帮助预测未来。具体通过本期能耗评价指标与历史同期数据进行对比[5],找到发生变化的数量及原因,结合当期特点对未来能耗状况进行预测。各个耗能单位的各项指标均可以设计成与去年同比,与上月环比等指标,方便观察各单位是否相对于上年采取了某些措施控制能耗量,或是找到相关的原因,并对未来节能降耗的目标做出决策。

在研究中,各个指标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不能割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要从大局着眼,层层分析,找到所处优势与薄弱环节,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做到节能降耗。

参考文献

[1]刘静,马宪国,孙天晴.高校建筑能耗的节能潜力分析[J].上海节能,2010(10):12~14.

[2]陈伟珂,罗方.我国宏观建筑能耗评价指标体系[J].建筑经济,2008(2):76~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能耗统计审计公示办法[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

[4]杨秀,魏庆芃,江亿.建筑能耗统计方法探讨[J].节能技术,2007(1):7~10.

校园之星学生评价体系 第9篇

一、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中的高碳现象

当下我国高校正处在低碳发展的初期,各高校之间存在盲目攀比、夸大自身实力的现象,大规模占用农地,更加不注重土地的合理使用。而且有些校方投资也不合理,过度铺张浪费。目前国内高校的建设都更加趋于形式化,各高校师生对节约资源的意识淡薄,这就导致许多高碳现象的存在。

1.用电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能源账本,对校园内的各个建筑用电量没有进行核算。同时,校园内还有较大的节电的潜力。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常有没有人也亮着灯、人少开多灯、天气晴朗的情况下也开灯的现象,办公室、实验室等空调使用也存在超标使用的情况。其次就是校内景观灯、路灯等管理不合理,设置开关时间未按季节变化而改动等,而且有些高校还没有完全换装节能灯。

2.用水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校校内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同时,水资源没有很好的管理办法,这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加上一些学校建筑建设得比较早,存在悠久的历史,地下管网老化严重,蓄水管道破裂导致的水资源流失的后果更是无法估计。教师宿舍、学生公寓不计量的用水制度,导致浪费;水管接头处跑冒滴漏现象较多,地下水管管网泄露较难发现。

二、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低碳校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低碳校园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价与反映,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影响低碳校园的主要影响因子确定。具体来说,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低碳校园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充分地反映和体现低碳校园的实质,既要对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又能科学地概括低碳校园的基本特点,为科学的发展决策提供客观的研究依据。

(2)主导性与全面性的原则。一套指标体系不可能选取所有低碳指标,但必须全面反映当前我国各高校发展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高碳排放的主要问题。因此,在选取低碳评价指标时需选择那些有代表性、信息量比较大的指标。

(3)整体性与层次性分明的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体系,应该比较全面地反映低碳校园发展的具体特征,即反映校园文化、校园产业、政策法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状态特点及发展趋势和动态变化。确定各个方面具体指标时,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体现出合理的结构层次。

2.低碳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碳排放的来源渠道不同,它不仅来源于校园产业(实习基地)运行过程,也来源于校园师生生活、消费过程,不仅受到校园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技术、产业链条等的影响,还受到实习师生低碳意识和外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及相关部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供电、垃圾处理及水处理3个子系统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1)供电系统。目前,高校教学楼照明用电的管理模式基本是处于一种开放的管理状态,通过科学的方法设计照明系统,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产品,改善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和质量。①采用高效节能灯。照明设计中,所有的灯具都要选择节能灯,以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更改校园道路路灯设备的明暗时间,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时段照明。②教室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在教室和道路照明系统中要按照规定设计智能照明系统,根据教室人数、实际采光度等控制电源开关。

(2)垃圾处理系统。校园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通过对垃圾中的废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产品的原材料消耗,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电力消耗。①垃圾的分类收集。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密闭压缩收运,委托垃圾处理厂统一分类处理。②垃圾的焚烧。热量值较高的垃圾可以通过高温焚烧处理,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为城市供热及供电,焚化的残渣还可以用于制作农业化肥;在压缩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渗沥水,这些污水将返回给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校园之星学生评价体系】相关文章:

校园之星公益之星宣讲稿07-26

校园之星07-03

校园之星申报08-24

校园之星评比方案05-11

校园之星评选通知05-25

校园之星活动方案05-25

校园文明之星事迹08-15

校园诚信之星范文06-09

校园文明之星范文06-09

小学校园之星事迹08-08

上一篇:四级考试技巧 ,很重要下一篇:5分钟有关爱国主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