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师恩教师节征文《成长岁月》

2024-09-01

忆师恩教师节征文《成长岁月》(精选8篇)

忆师恩教师节征文《成长岁月》 第1篇

忆师恩教师节征文《成长岁月》

转眼间,走进芙蓉区教育局德政园幼儿园的日子已经两年了。看着照片中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作为父母的我们,不由的心生敬意和感慨。感慨孩子的成长、感慨光阴似箭,更感慨老师对小苗儿细心地浇灌。

记得孩子被我刚带进小三班认识李老师时,李老师满脸亲切的笑着说:“小朋友,欢迎你来幼儿园哟,跟李老师交朋友好吗?”那时候孩子有些胆怯的躲在我的身后,李老师又耐心地用孩子的语言说:“来呀,李老师给你一个棒棒糖!”

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哭声让我们心都碎了,可是孩子总有一天要拥有自己的世界,李老师从我们怀里接过哭泣的孩子,抱在怀里安抚着,渐渐的孩子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和成长是每一个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一个班那么多的孩子,老师照顾得过来吗?李老师做到了!她对孩子们的鼓励、教育、引导的情景都历历在目:

从“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以后进餐还要加快速度好吗?”的细致观察,到“早上来园和老师说早上好,上课也经常积极作答,真棒!继续努力!”的`鼓励;

从“能主动添饭,活动中也能积极动脑,若是声音更大点就更棒了!”的细心引导,到“宝宝能经常用完整的一句话和老师交流,是同伴们学习的榜样,继续努力!”的发现;

从“宝宝在班上有点淘了,明知这样做是不允许的,还偏要模仿,说理也不奏效,这样可不行哦!要有是非观念哦,要加油哦!”的鞭策,到“请家长为宝宝多准备几条隔汗巾,避免散汗着凉!”的关爱……

无一不突显着李老师对孩子用心的爱。不仅如此,李老师还在群里分享着一些教育的理念,如何预防近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何时开发孩子的各项能力、培养怎样的孩子等等。

有时候,早上送孩子去上学,看到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种出的小小植物,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给小苗儿浇水,就觉得那不是单纯的浇灌,而是老师在教育孩子用爱心去珍爱世界上存在的生命,是老师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种下爱的精灵。

教师节快到了,我们很想说一些感谢的话语,可是又不知如何表达,因为千言万语难言老师的一片赤诚,只好用这首小小诗歌,以表内心的感动:

《有一棵开满花的树》

有一棵开满花的树

不会忘记孩子流连忘返的驻足

它深深地记得

每个孩子内心的孤独

它想盛开一片晶莹

让欢乐向前伸展得无穷无尽

有一棵开满花的树

不会忘记孩子眼中父母的仓促

它深深的担忧

每个孩子忘记父母的叮咛

它想开拓一片天地

让天伦之乐的甜蜜沁人肺腑

有一棵开满花的树

默默收集着孩子们带来的感动

它静静地凝结许愿果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一条自己的快乐之路

祝李老师教师节快乐,祝所有老师教师节快乐!

忆师恩教师节征文《成长岁月》 第2篇

第一次和您见面是来到临湘的第二天,教导主任李主任带着我来到您的办公室,第一次见您就被您那严肃的表情给怔住了,有点儿害怕,和您说话时也总是小心翼翼的,害怕说错话惹怒您。一段小聊后,您便带着我来到了47班,您向学生浓重的介绍了我,随后让我上台发言,我又是一阵紧张,慌慌乱乱、语无伦次的说完了便红着脸走下了讲台,但是心里难过死了,第一次上讲台这么丢脸。在发言时,我用余光瞟了瞟您,您在冲我笑,好像在给我打起鼓励,心想着原来您还会笑,就这样,实习第二天过去了。

正式实习的日子开始了,由于是为期四个月的实习,时间较长,所以我们的实习就分成两个阶段,实习和见习。开始是第一阶段见习,见习也就是跟着指导老师听课观摩课堂教学。从此我便经常拖着椅子跟着陈老师听随堂课,陈老师是一位素质很高的老教师,上课不紧不慢、措辞精准、言简意赅,且总能找到办法去突破重难点,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被您拿捏的非常准确,您的教学方法也非常地新颖,洋思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崇尚自主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很享受与学生共同探讨的时光,从教授者变成了合作者。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是我的师傅,我即开心又紧张,我上课时您也会以您的高要求来要求我,我该如何是好呢?有压力就有动力,我当时告诉自己,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我的运气,若不好好珍惜,便会失去最好的学习机会,从那以后,我便经常找您请教。每听您上完一堂课,您都会叫我和您坐在一起探讨,“小秦,你对这节课有什么看法?”这时,我便会支支吾吾的说起来,不管我说的怎么样,说的对还是错,您都会跟我说两个字“很好”。交流多了,我们便熟了些,我没那么害怕与您聊天,偶尔也会开开玩笑。其实,您也挺有意思的。

那段日子每天都是听课,听各种各样的课,正享受着这样的日子时,您突然对我说,“小秦,明天你上课吧,那课比较简单,你来试试!”什么,明天?现在是中午了,一个下午怎么准备?我急忙翻出各种各样的资料,边看边记,不好,划掉,又重来......晚上十一点多,别的人都已关灯睡觉了,而我还在奋斗中,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就得准备上“战场”了,期待秦老师的第一堂数学课。从站在教室门口就开始紧张,腿发软,慢慢的挪到讲台,一个悲剧开始了。上课时,我不时的会望着您,您整节课的.表情都很严肃,总是在写着什么,终于下课铃打响了,我的第一节课结束了。

我垂头丧气的来到办公室,您把我叫到了一边,跟我说了很多很多,我差点儿哭了出来,您看出了我的伤心,便又鼓励起我来,您给我更多的学习机会,您利用您数学组组长的身份要求您同组的老师们随时欢迎我去听课。一次尝试后,我几乎听过了同年级每个老师的数学课并将他们上课时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了下来,因为我觉得自己最差劲的就是表达。您看到了我的努力与付出,便临时给我安排了上课的机会,我更加珍惜,也想更好地表现自己,证明给您看,我能行。第二次站上讲台,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对学生也已经比较了解,我自信地喊着:“上课”,一堂课正式开始了。这堂课也不能说合格,但至少不是糟糕,因为我记得您说的,站上讲台你就是老师,用你的气势去感染您的学生。上完课后,您只是简单地说了说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随后便说:“小秦,接下来你要多上课了!”

从那以后,我们便换过来了,您坐下面,我站上面。课后我们还是坐在一起,说说彼此的看法,您也会给我提出很多课堂教学的建议。我每天的课堂里都能看到您的身影,您总是选择一个角落默默的坐下,听我上每一堂课。终于有一天,我上完课,您说了两个字:“很好!”当时,我兴奋地大笑起来,现在想想真丢脸。

在临湘的这段日子,不仅有您教学上的指导,生活中,您也一直关心着我。周末,您怕我刚来无聊便带着我们去附近的地方爬山;天冷了,您怕我的被子薄,您从家里拖来了一床厚厚的被子送给我;放小长假时,我家离临湘很远,您得知后,带着我去和您女儿玩;元旦节时,您请我和我的朋友吃饭,并祝愿我们能心想事成;离开时,您还担心我的行李中,开车送我去车站......我清楚地记得在临湘的点点滴滴!

忆师恩教师节征文《成长岁月》 第3篇

据介绍, 许景南出生在福建泉州一个叫汀州的小村子里, 靠父亲每月48元的工资和母亲可怜的工分收入要养活5个小孩, 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1974年, 高中毕业的许景南毅然加入公社组建的板车队, 靠拉板车运送货物起家, 并将挣得的收入为家里修建了一座600多平米的大房子,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之后几年时间里, 凭借耐劳肯干的吃苦精神、敏锐的商机嗅觉和灵活的经营理念, 许景南先后办过包装厂、拖鞋厂、木箱厂等多个小厂, 积累了一定的原始资本。

上世纪80年代, 泉州涌现出一大批服装、鞋帽的家庭作坊和小加工厂, 尽管生产方式粗放, 但不愁销路, 这让许景南看到了商机, 经过慎重考察之后, 他将目光瞄准了运动鞋并着手建厂房。1989年, 匹克的前身——“丰登制鞋有限公司”成立了, 次年, 许景南自创品牌“匹克”, 传递出不断进取、不断攀越的信念。

高起点严要求:携手“八一队”

1991年, 国家八一男篮到福建集训, 其负责人主动找到许景南, 要求为其队员定做运动鞋, 很快, 许景南与八一篮球队达成合作, 并特意组织技术力量精心研制出国内第一双大码篮球鞋。功夫不负有心人, 当八一队穿着匹克鞋在全国运动会篮球赛中夺魁时, 特别给许景南送来一面“拼搏成功, 共同心愿”的锦旗, “匹克”由此引起人们的注意, 首开中国运动队出国比赛穿国产运动鞋的新篇章, 之后, 签约“战神”刘玉栋成为品牌代言人, 匹克开始名声大振。

内部整顿建立专卖体系

90年代初, 主要以商场专柜为主流通渠道的匹克忽视了批发市场和自有渠道销售的建设, 之后几年公司发展受限, 难以突破现有规模。1997年, 许景南下大决心, 对渠道进行全面改革。“陈旧的销售渠道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只有改革,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博得头彩。”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感召下, 匹克埋头苦练内功, 从1997年至2002年, 历时5年时间, 从转变落伍的营销模式开始, 对品牌定位、营销策略、渠道策略、广告表现、公共关系及资源配置等进行调整, 并直接和经销商合作, 开了上千家专卖店。事实证明, 这种通过专卖体系建立营销品牌的方式, 是一种非常成功和可贵的尝试, 许景南, 再次以他特有的胆识与谋略为世人所称道。

赞助NBA启动国际化征程

2005年, 董事会通过了许景南长子许志华提交的“匹克国际化战略规划”草案, 并做出决定, 赞助NBA。于是, 在许志华主导下, 匹克的国际市场拓展工作全面展开, 匹克在一系列国际高端赛事中频频亮相, 开始了其国际化战略征程。

许景南是位好上司, 也是位好父亲。有人评价许景南在经营企业方面非常成功, 不仅因为他已把企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且在整个向全球化进军的过程中, 他成功地让他的两个儿子在家族企业中成长。长子许志华专管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 次子许志达则担纲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的重任。对于儿子与企业, 许景南公私分明, 绝不庇佑, 他设立清晰的职权范围划分, 充分发挥子女所长, 各尽其能, 由此也可看出许景南在培养企业接班人方面的良苦用心。

2001年, 现任CEO许志华大学毕业后加入这家由父亲创造的公司, 这也许是有着传统家族观念的许景南刻意培养接班人的一次无心之举, 但对于许志华来说, 一向严厉的父亲给予的更多是鞭策。据了解, 加入公司后, 许志华从最基层锻炼起, 先是熟悉内部生产流程和渠道流通, 再从整理文件、安排日程等琐事到最后参与战略方向制定, 许志华一步步成长, 2007年, 历练6年多的许志华才正式被提升为公司总经理, 推崇现代管理体系的他, 同父亲许景南一起, 慢慢推动匹克缓慢复苏, 在保持匹克“篮球装备第一品牌”定位的大方向下, 许志华重新梳理匹克的销售渠道, 同时建立了专门的品牌和市场部门, 最重要的是, 酷爱篮球的他借鉴耐克与美国职业篮球赛联合的运作经验, 拉开了匹克国际化路线的帷幕, 促使匹克在短短几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今, 匹克已与16位NBA球星签约代言, 形成名副其实的全明星阵容, 尽管难以置信, 但许景南确实做到了, 他突破了语言、文化、法律等重重藩篱, 让匹克成为第一个进入NBA赛场的中国体育品牌。尽管这几年匹克走的都是国际推广路线, 但“醉翁之意不在酒”, 按照许景南的战略规划, 在匹克遍及欧、美、亚、非、澳五大洲的产销运营体系中,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才是其真正深度开垦挖掘的重心市场。“发达国家的推广重在打响品牌知名度, 推动国内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拓展;而在国际市场产生盈利之前, 国内市场, 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利润, 将成为匹克全球品牌推广的‘输血库’。”

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与许志华不同的是, 弟弟许志达负责生产流程一切事宜, 性格稳重的他对市场有极高的敏锐性, 在他的建议下, 匹克于2005年收回外放的服装生产线, 不仅控制成本也有利于品质管理。而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 加上汇率履创新高, 不少企业难敌成本压力, 而匹克却早就“未雨绸缪”得以置身事外, 这也要归功于许志达的超前意识, 早几年前, 许志达便根据市场变化提出“锁定汇率、锁定成本”并采用人民币结算, 一定程度上使匹克规避了这场“成本战”。

此外, 匹克先后在江西、山东等地成立工业园, 而公司位于广州、北京的服装和鞋业研发中心, 以及在建中的美国洛杉矶海外研发中心等, 这都是许志达的主意, 而其为NBA球星量身定做的战靴涵盖了篮球场上的各个位置, 这些都离不开以许志达为核心的强大的研发生产团队。“公司斥巨资在美国成立分公司, 主要包括研发团队、NBA服务小组、市场拓展部等, 为实现国际品牌这一战略目标作铺垫。”

以发展民族品牌为己任

“强将手下无弱兵”, 许氏兄弟俩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父亲许景南的亲身言教, 据了解, 许景南对许志华兄弟俩的教育很严格, 绝不偏袒一方, 一切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来。“爱之深责之切”, 或许就是源于那份“望子成龙“的浓浓父爱, 才有了这一对出色的接班人, 为家族企业中传承者和接班人之间的权力衔接起了良好的标杆作用。

通过差异化的品牌营销, 加之“品牌专业化、产品系列化”的经营方针, 以及对销售网络进行精耕细作, 强化终端形象, 辅以科学的物流控制和销售管理, 在国际化市场操作的推动下, 匹克成功收获品牌力所带来的销售增长和品牌价值的不断攀升, 而这一切, 正因有了许氏父子三人的努力。

2009年, 匹克年营业额增幅达到51.6%, 并凭借在“国际化、专业化”战略之下取得的成就和社会贡献, 最终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由资源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向资本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成绩只代表过去, 未来在自己手中”作为集团董事长, 匹克大船的掌舵手, 许景南更深谙这一道理, 他知道, 商场如战场, 一招不慎, 全盘皆输。“匹克的品牌运营模式是成功的, 上市是匹克的一个新起点, 但离辉煌时期还有很长的距离。”许景南说到。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许景南表示:“公司计划在美国开500家店, 压力挺大, 平均每个店要投入50万美金”, 据许董介绍, 匹克位于美国的店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 “把国际品牌作为使命, 付出的努力定会得到支持, 因为这是国家发展民族产业的需求, 也是我们一直坚持民族品牌发展方向的原因。”许景南表示。

慈善代表一种责任

“诚信回报社会, 为社会创造价值”, 可以说, 匹克能够发展到今天, 与许景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无关系。从最初的草根创业, 到今日的上市公司, 许景南心中的慈善情节没有一刻消失过。他对记者说:“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取向, 慈善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而并非全部, 作为企业家, 不应专职做慈善, 只有把资金用于扩大生产, 转化成生产力, 进一步发展壮大实业经济, 才是真正的为社会做贡献。”

为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 他捐资几百万元在母校泉州七中创设“匹克集团奖教基金”, 并出资为母校兴建教学大楼等, 十几年来, 他慷慨解囊, 带头捐资创立“丰泽区商会奖学助学基金”“许景南先生助学基金”等, 他还积极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在泉州市慈善总会成立5000万元匹克慈善基金, 用于开展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助残、慈善助困等慈善公益活动;从2009年开始陆续出资2000万元用于扶持青年创业……大爱无边, 多年来扶贫济困、造福桑梓的善举许景南表示还会继续, 匹克的慈善之路也不会停止。

后记:

正是伊始的苦难岁月, 磨练了许景南坚韧的意志, 铸就了他拼搏的精神。对比曾经的艰难, 如今身价几十亿的许景南非常珍惜现在的好条件, 并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 他这样告诫创业者, 不要怕吃苦, 付出总会有收获;对于某些抱有‘毕业即失业’错误观念的毕业生, 他更多的是鼓励, “经济市场下的机会更多, 条件优越, 年轻人要好好把握并懂得珍惜。”

班主任胜似妈妈忆师恩教师节征文 第4篇

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也是我的心理老师,她就是——我一年级的班主任周游老师。

从上学起,我第一眼看到她时,便喜欢上了这位老师,三十来岁,披肩的棕黑色头发,红色的细边眼镜,充满着知性与和蔼。

刚入校,我对学校的一切充满了陌生,没有大人的陪伴,也不认识小伙伴,我只好去找周老师,此时,周老师大手牵着我的小手,陪我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周老师像母亲一样,让我不再孤独,不久我就熟悉了校园,也熟悉了班级里的每一个人,不再胆怯,尝试着融入集体,并感受了班级给我带来的安全及快乐。这一切都是周老师的功劳呀!

周老师的办公室里,课间经常有学生来来往往,都是要解决突发问题和学生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恰好,那天早上我发低烧,一名同学找我,说是周老师叫我去办公室,我的心七上八下,是我的家长来了吗?可我表现一直很好啊!到了办公室,我没看见爸爸妈妈,这才自信满满地走了进去。周老师见我来了,说:“听你妈妈说你发低烧,好点了吗?”“好点了。”我小声地说。“那就好,给你妈妈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吧!”说着,便拿出了手机,拨打了电话,老师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小小的举动,令我感动,学校就是我的家,老师的心中装着的满是学生呀!

还记得在一次春日的下午,周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第二天带一枚生鸡蛋去学校,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我们都不知道周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大声议论,还有的独自琢磨,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在鸡蛋中选中了一个光滑滑的鸡蛋,这可是它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啊!第二天一大早,我连滚带爬地起了床,把鸡蛋小心地装进罐子里,生怕鸡蛋碰破,还将空隙塞满了纸,这时罐子又被装进书包,用书本夹着它,似待宝物一般,鸡蛋终于平安地放在了我的课桌上。我松了口气,鸡蛋安然无恙,我不愧为鸡蛋的主人,此时我又仔仔细细地把鸡蛋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鸡蛋没有一点壳伤,要不可能就满地找壳了,我把鸡蛋保护得如此完好,这会儿,我心情舒畅多了!

我要感谢周老师给了孩子们一次当“母亲”的机会,护蛋让我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一生守护。

忆往昔峥嵘岁月征文(定稿) 第5篇

——革命志士图片展观后感

为树立坚定的爱国情操,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辛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学校特组织学生们来到学校广场观看了来自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长汀籍革命烈士图片。我们在一张张革命烈士的生前肖像照前,瞻仰着他们的音容笑貌,同时阅读着那一段段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他们短暂但伟大的人生的历史介绍文字。我们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感悟今朝。

走进图片展区,我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回首百年前的中国,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旧社会走向灭亡,新社会逐步建立的历史;是一部饱受外国列强侵略,中华儿女不断抗争的历史。这是一部屈辱史,这是一部抗争史。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每一页都让我们感受着血泪和沉重。在这种力量并存,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的时代,仁人志士苦苦探寻,一代代的军民前仆后继,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坎坷与挫折才换来今天安定的生活,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殷实。我们的长汀籍先烈们也和救亡图存的人们一起跟随共产党从长征第一村——中复村踏上了推翻旧社会,打走侵略者的救国道路。我,长汀的先烈们浴血奋战,为家乡人民的当家作主,为全国人民的名族解放舍生取义,英勇抗战。烈士们带着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乃至自己的生命,才使得祖国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安心的接受教育。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付出牺牲的人呢?怎么能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条件呢?对于今天幸福生活着的人们还能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穿凿,积极上进呢?

随着观看的深入,革命烈士的一幕幕事迹仿佛真真切切的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充分的感受到先烈们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感到作为长汀子民的一员,身为革命先烈的后代,那是我们的无上荣耀,我为此感到深深的自豪。

此次的展览,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精神觉悟,给予了大家很好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深切的体验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虽然我们不能像无数的先烈们那样为国捐躯,但生活在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的美好今天的我们可以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知识与技能,一崇高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尽自己的一份力。我要坚定的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在学校努力学习,在将来的工作中积极进取,勤勉工作,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关爱社会,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虽然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每个人的能力是那么的有限,但是只要我们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人民当家作主,甘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拼搏精神,努力学习,勤奋工作,那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1计算机班 潘芳芳

忆师恩教师节征文《成长岁月》 第6篇

念往昔,有为之人以精神之火照世人于混沌之中;以信念之光明祖国的前路。乱世中,他们拼尽全力守卫着一朵象征后世“可为”的花:红军以艰苦卓绝的意志完成长征,注之以红色的“血液”,从包产到户点燃“星星之火”,到兴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他们迎难而上,他们唤醒时代……用鲜血、用耐力换得国泰民安,热血致以文明开化。艰苦岁月需要有为之人,光明未来需要有为之先锋。这份“有为”因历史的沧桑而厚重,因背景的特殊而伟大。“可为”时代因有为之青年而辉煌。“可为”时代之榜样号召“可为”时代之青年。

看今朝。如今的时代,是人民的时代,是青年的时代,是我们的时代。我们接过先辈的接力棒,积极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且看20__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国承担大国担当的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多次抗战病毒造福人类;再看奥运赛场上,无数运动健儿挥洒汗水突破记录;还看航天员探索太空创造奇迹……坚毅、识大局、乐观……这都是红色革命精神的延续,新时代的榜样示以青年一代熊熊燃烧的“斗志”,以实践展现“仍有高峰待勇者攀登”的道理。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一代“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科教兴国战略,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浇灌且助长了青年人的梦,青年一代正于万里晴空之下播种理想,青年一代正处于前人百年历史交汇点创造新时代。

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忆师恩教师节征文《成长岁月》 第7篇

爱国,是本分,是善良,是高尚。古往今来,许多都用各种功勋诠释着爱国主义的内涵,创造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平民百姓也用不同方式展现着深沉的爱国情感,演绎着数不尽的动人故事。爱国已经渗透生活的每个细节,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拥有一份爱国的自信、一份报国的豪迈。爱国不一定要硝烟弥漫、激烈悲壮、事迹宏大,微风细雨、嫩芽出土的爱国也是一种伟大,一种崇高,一种可敬。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富民强的壮举,当然值得虔诚赞颂、永久纪念;同时,一个普通人只要心系祖国、勤勤恳恳,尽管没有什么光辉事迹,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精彩亮丽的人生。

爱国,是深深刻在骨子里、流动在血脉中的情怀。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赋予了爱国的义务和责任,从少年、青年,直到中年、老年,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从事什么,他的一言一行都与爱国紧密相连。“国家”是“国”与“家”的组合,意味着祖国与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密切相关。有国才有家,国兴才家旺,国泰才民安,祖国日益强盛,家庭才愈加温馨,生活才愈加幸福。爱国精神永远闪耀着时代的光芒,从灵魂深处支撑起我们生命的厚重与顽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要培根铸魂,强健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深厚根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在遇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树立远大目标。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前进,与困难抗争到底。

中国抗疫勇士坚守战场,不惧生死,我要勇担责任,学会团结。

疫情汹汹,亿万医者弃小家顾大家,勇赴防控一线。抗疫战场上;是那一个个逆流而上的白衣天使,筑起了防止疫情传播的万里长城。医院里;是医生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千万生命;小区口,是志愿者热心的帮助,安抚了群众的不安;手机里,是教师的线上坚守,孕育了青年学子……疫情当前,无数的英雄挺身而出,不同的战争,同样的责任,同样的使命。他们用自身上行动,将爱国主义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勇担社会责任,贯彻到具体行动。

爱国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小事做起。万丈高楼平地起,大凡成大事者都是长年累月点滴积累的结果。做好身边的小事,工作的细事,生活的琐事,使之有利于集体,有利于国家,这才是实践爱国的现实路径。当然,爱国不是心血来潮,不是忽冷忽热,不是浓淡相宜,而是用心跳谱写的真情旋律,用热血铸就的铮铮誓言。我们永远不能嫌弃我们的祖**亲,哪怕她过去饱受屈辱、伤痕累累,哪怕她现在正在崛起、不够强大,都应该义无反顾地呵护她,竭尽全力地建设她!

忆师恩教师节征文《成长岁月》 第8篇

今年“十一”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去年“五一”是“五一”口号发表60周年。这两个60周年对全国人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前者是开国纪念日,后者毛主席提出建立新的联合政府号召日。我省农工党开展了征文活动,要求广大党员踊跃投稿。我积极响应投入到这个活动中去,就在2008年除夕前夕我接到一张汇

款单,来自省委统战部研究室,没有附言,一时我不了解,此款何由?年后我询问才明白,因省农工已推荐我撰写的那篇纪念“五一”口号发表60周年的文章获得了三等奖,闻后我确实感到鼓舞和欢欣。现在已是开国60周年的大喜日子临近,又有多少往事值得回忆呢?我心潮起伏,很难平静,祖国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发展迅速,怎么不叫人动容和可歌可颂呢?但我也在遐想:如像我这样普通百姓,在农工党也只是一位普通成员,若是要去联系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星火计划”或“跨世纪的宏伟蓝图”等等,那是无法去动笔或撰稿的。要说也只是说一些套话而已,这样又如何来表达我对60周年的国庆有着深厚和绵绵不断的、难以割舍的情结呢?回顾我们青年时代一直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我们所经历的路途是曲折、坎坷和艰辛,但始终是同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紧紧相连。我只有再从我的脑海中去搜索、去追思生平中那些值得留念的人和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映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我们个人思想的进步,以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来向共和**亲60华诞的献礼要更为确切和有意义些吧!

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人所共识的,没有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也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这也是有目共睹的。我首先要感谢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把我培养成为尖端科技人才,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让我也奠定了革命的人生观、事业观。再次我还要感谢农工民主党,是她在建国前引导我走向革命,并首先让我认清国民党腐败无能,只有拥护民主政府参与统一战线而加入这个党派,这样才有我们的前途。虽然也有些转折,但更多是让我想到的是建国后统战中黄金时代和民主党派的美好春天的来到。特别是在近四十多年来,一些新政策出台,还能给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提高,如在建国前加入民主党派也同样享受离休待遇,并得到一些关照和荣誉。这是以前我连做梦都未敢想到的事,如今不已成为事实呢!

(二)回顾在60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与同党汪乾元老人的二三事

今年正月初一我向同乡、同学、同事、同党汪乾元老人打电话去拜年时,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一则好消息,在电话里告诉我说:“春节前,农工党中央刘晓峰副主席率领有关部门领导来肥视察、慰问老同志,会同农工党省委领导,召集在40-50年代参加的老成员及农工省委历届领导,在稻香楼宾馆开座谈会,会后,农工中央发慰问金,省委发慰问品,并合影留念,同宴午餐。会上和席间农工中央和省委领导先后作指示和讲话,与会同志纷纷发言:忆往事,颂今朝,提建议,畅所欲言,其乐融融”。

此事也让我自然的联想到农工党中央前主席蒋正华2005年在“前进”第九期刊物的批示,农工成员应关爱那些老同志,那是分不开的。我们党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历任重重考验,结成了牢不可破友谊。我们都是在风风雨雨走过了60多年,各人都有各亲身体验与感受。建国后汪老与我们一别就有四十多年,八十年代,我们才重逢,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主党派恢复了正常的组织生活,我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他的工作单位(省农垦厅)和住处,我们相见言欢,互谈往事。

他告诉我说:他在1958年被错划右派,下放农场劳动。农场改为兵团后又再次下放农村、历时20多年。四个儿子全靠他夫人(中学教师)的微薄工资维持。还有一位老岳母要抚养。数口之家,住在一间仅20平方米房屋内。孩子们都是中、小学生。要学习,要生活,当时又值三年困难时期。政治、经济、生活压力,全落在他夫人身上。文化大革命时,四个孩子又先后下放农村,一家6口,分在6处,逢年过节,无钱回家团聚。他们很理解当时的环境,仍坚持不懈,白天劳动,晚上学习。77年恢复高考后,他们四人,一年之内都考上大学。其中有三个是全国重点大学。他小儿子大学毕业后,又考取公费留美,获化学博士,他的两个孪生孙女,一个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一个获得华盛顿大学医学博士,最小的孙女现在暨南大学读新闻硕士。大孙儿在重点大学毕业后就步入工作,还有个小孙子正在安医大读四年级。一家三代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闻后真是令我羡慕和敬佩不已。

汪老年幼失怙,由他母亲抚养成人。我们是中学同学,他比高几班,年青时他勤学苦读,顺利考上大学。1948年毕业于前国立**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学士学位,后应聘于郁青农业职业中学任教师,当时我也在该校工作,又是同事,他是该校最年青大学毕业的年青教师,授课很多。49年初他就被政府委任为该校校长。只因年底后我去南京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医科大学(即第三军医大前身),而离开家乡,一去二十多年,失去了联系。后来才得知他在50年初去****省农业厅工作。58年突招来厄运,真正吃尽了苦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平反回农垦厅任生产科长,经常深入基层。在农场蹲点,搞水稻高产栽培和良种生产、做出显著成绩,84年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农业科技奖。同年,又获原农牧渔业部:“长江中下游国营农场水稻机械化高产栽培研究科技进步奖”。后来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事实证明,他是一位好的技术干部,从而也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87年离休后,他仍关心国家大事,对以往委曲无怨无悔,安度幸福晚年。

(三)我们与农工党之间60多的一些渊源往事

上一篇:一个人的旅途下一篇:《诸子百家》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