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行为文化的思考

2024-06-05

关于教师行为文化的思考(精选9篇)

关于教师行为文化的思考 第1篇

在一个学校中,所有人员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虽是个人动作,却充分体现了这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体现了这个学校的文化层次。细微中显示出学校师生的精神:是不是以学校为重,以事业为重。

教师工作是平凡的,但这个平凡的岗位孕育着伟大。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人的伟大的体现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体现在具体的小事的处理上的,是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中体现出的精神和品格。

我们学校的班子可以说是“黄金搭档”,大家以“分工不分家”的思路开展工作。无论研究的是教学,还是后勤,研究的是德育还是科研,大家都群策群力,畅所欲言。大家都以办好学校为己任,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开拓进取,默默奉献,从而使学校稳步起航,潇洒行进。

大家对事讲原则,对人讲感情。在工作中,事与人严格分开,人情不能代替事情,感情不能代替原则。感情是建立在干好工作的基础上的,“君子同于义,小人同于利”,坚持原则的感情一派正气,有利于工作,也在群众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学校教师呢,大家一心一地工作,彼此融洽相处,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说有利于团结的话,做有利于团结的事”。不要小看这句话,粗一看,以为做到这句话并不难,每天说不利于团结的话,做不利于团结的事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一个人能够每时每刻以这句话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哪怕受了挫折、委屈,都坚持说有利于团结的话,这是何等的境界!

良好的学校形象需要每一个人细心维护,大到校长的决策指挥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小到保安员接待来访者和炊事员卖饭卖菜,甚至办公室人员接听电话和清洁工打扫卫生,都与学校的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哪怕是校长或教师外出参观考察或学习培训,其言行举止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维护学校形象人人有责,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十分珍惜学校的形象。

维护学校形象最为关键的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服务两项工作,这两项工作主要由教师完成,因此学校形象的主要维护者是教师。教学质量要靠深入细致的工作来保证,这要落实在一系列教师工作的细节上,从备课、上课到作业批改等等。另外,学校也要靠教师来搞好服务工作。教师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关爱”,从而让学校成为家长满意、孩子喜欢的地方。

关于教师行为文化的思考 第2篇

1、什么是反思?

“反思”一词,据说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2、什么是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2、教学反思的特征

(1)自觉性

(2)超越型

(3)个性化

3、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自我提问(2)行动研究(3)教学诊断(4)交流对话(5)案例研究(6)观摩分析(7)总结记录

4、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2)周后思或单元思(3)月后思(4)期中思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5、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2)写不足之处。(3)写教学机智。(4)写学生创新。(5)写“再教设计”。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

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教师课堂教学中怎样进行自我反思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每位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不找自见。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我私下认为,课堂教学自我反思,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

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同时,认真进行反思记载,主要记录三点:(1)总结成功的经验。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把这种成功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查找失败的原因。无论课堂的设计如何完善,教学实践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有疏漏之处,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臻完善。(3)记录学生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常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相互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

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觉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

我们的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

(3)、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

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和观摩的每一堂课都要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7、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

“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关于教师文化底蕴的思考 第3篇

追根朔源, 造成教师读书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缺乏静心读书的心态与习惯。相当一部分教师即使读书, 也带有较强的功利性, 如为了提高学历、培训过关、写职称论文等。阅读是一种积累, 是一种厚积薄发, 它拒绝浮躁, 自然受到急功近利者的排斥。二是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学生考试主要是课本上的内容, 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教师评价的最主要依据, 因此, 很多教师就自然地埋头于题海和教辅之中, 一心一意抓应试, 放弃了学习, 放弃了自我提升, 在一种低效劳动中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三是教师教育境界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把教书当作一种职业生存方式, 缺乏一种事业追求, 从内心深处难以产生阅读需求。

那么怎样通过读书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呢?

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 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 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 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 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 才能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培养高雅的文化情趣, 提高人生修养, 使自己更有思想、更有品位。教书是职业, 更是事业, 一个只把“教书”当作饭碗的人, 是不会如饥饿者扑在面包上一样扎进书籍的大海的。教书的人首先应当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教育是“制造”人的特殊的“产业”, “产品”的“生产者”个个应是高手。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一个阅读缺失的教师, 就难以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潮流, 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灵和精神上的引领, 就无法从多元角度和更广阔的境界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其教育教学必然缺乏一种精神上的底气。无论是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发掘以及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 还是课堂设计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 教师必然会陷入贫乏之中, 提供给学生的, 必然是一种隔靴搔痒的教育, 而付出的大量劳动只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因此, 广大教师要增强读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把读书当成一种内在的精神需求, 当成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成一种享受。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可是有的教师除了课本、教学参考书, 一年到头没有读多少书。因此,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 就要起到强有力的读书引领作用。一是要评价导向, 对读书提出明确要求并列入教师评价体系。目前, 有的学校就要求教师每周进多少次图书馆 (室) , 每学期阅读几部名著、写多少读书笔记等等, 期末给予定量定性评价, 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二是要营造氛围。比如, 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 增添藏书期刊, 每学期发放适量书刊补贴, 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让读书学习蔚然成风。三是要适时拓展。比如语文教师要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 不仅要吸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 还要学习外来优秀文化, 适应现代文明, 把握时代脉搏;不仅要读中外经典作品, 还要阅读一些少儿报刊、图书;不仅要读语文, 还要读天文地理、音乐美术、科技时事……。四是要适时激励, 把热情固化为习惯。通过表彰、奖励积极分子和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教师, 让大家尝到学习的甜头、读书的乐趣, 从而把读书行为转化为一种终身受用的习惯。

让读书提升语言素养

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 往讲台一站, 神采奕奕, 目光炯炯, 说起话来, 铿锵有力, 抑扬顿挫, 声声悦耳, 从气质上就高人一筹。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 应该是语言精练准确, 条理清晰, 富有逻辑性。听这样的教师上课, 实在是一种享受。而这些, 必须靠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语文教师应通过读书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 提升语言素养, 增强课堂魅力。不少教师将生活语言混同教学语言。生活语言不够严谨, 缺乏韵律, 缺乏美感。而教学语言应该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 它能够使教学中经常出现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

关于教师行为文化的思考 第4篇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当代学者何国跻有一段话很经典:“在具有悠远历史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里,已经‘缠绵’了难以割舍的‘师道情结’。在自觉与不自觉的状态下,不仅教师心中有‘教导权’的‘自恋’倾向,常常干些越俎代庖的事情。笔者的不少学生也有离开老师后不知所措的茫然,习惯于‘聆听’老师的‘教育’,心甘情愿地居于被老师支配的地位,充当被安排的角色,‘自觉’地接受老师的观念和影响。”

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学生在这样一个平等的、被尊重和激励的环境中,才能克服畏惧和羞涩的心理缺陷去为自己的发展做点事情。只有在这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主体性才得以凸现、个性才得以张扬、心态才得以开放、创造才得以解放。

二、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特别强调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认为:“学习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要在学习数学中掌握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捕捉素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充满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特点,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在知识、智能、兴趣、特长、性格等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那么,教师在施教时,就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种种差异、偏向,不能也不应该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一模一样的东西。给学生以更多的适用个性的学习机会,也必然呈现出答案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正是这种多元性和差异性,才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学生也才在这种多元性和差异性以及丰富性和生动性中,张扬了个性,得到了发展。

在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课上,笔者让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放在一个带有坡度的板上,看它们“跑”的情况。经过几次操作,大多数学生认为球和圆柱跑得快,长方体和正方体跑得慢。板的坡度越陡,它们跑得越快,这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圆柱有时跑得也慢”。大家一阵惊讶,原来那位学生把圆柱的底面贴在板上滑,而一般的学生用圆柱的侧面在板上滚动。这位学生突破常规,闪耀着创新思维的火花。这些不正是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吗?

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知觉,而是可塑性要大的多的活动本身,通过感性操作到表象操作,再从表象操作到理性操作,可使外部动作逐步内化为智力活动。 没有体验,对知识的理解就有残缺、不深刻,即便获得某些知识也是肤浅的,暂时的,不会成为知识库中长久保留的知识。

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有几个小孩,在一次游玩中看到几只蜜蜂在嗡嗡地飞,而几只蝴蝶也在旁边翩翩起舞,有个小孩就问:“你们说,为什么蜜蜂飞起来有声音,而蝴蝶飞起来没有声音呢?”其他的小朋友都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于是他们都各自回家问自己的父亲。第一个小孩的父亲听了这个问题以后不耐烦地说:“去!去!问这些问题干什么?把学习搞好了就行了!”第二个孩子的父亲听了,非常有把握地说:“这还不懂!是因为蜜蜂的翅膀煽动得快,蝴蝶的翅膀煽动得慢!”。第三个小孩的父亲听了以后,没说什么,而是让孩子拿一张硬纸来,先让孩子慢慢的煽动,再让孩子快速的煽动,而后让孩子自己想。这个小孩做了几遍以后,恍然大悟,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翅膀煽动得快就有声音了! ”可想而知,这三个孩子受到教育的效果差别有多大!

关于教师行为文化的思考 第5篇

摘要: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精神层面得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

关键词:廉洁文化 个人行为 关系思考

一说到讲到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高层领导、高级管理者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然而廉洁文化,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群体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叫文化,某一个层面的人的行为也不能叫文化,一个群体的人如果具有了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并为维护、完善、强化这种共识而坚持、抗争,就形成了文化,这些得到群体认可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就是文化理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廉洁文化的内涵、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自身做起推动廉洁文化建设。

一、廉洁文化的内涵

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态度、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

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在当前社会反腐形势异常严峻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一是要倡导立足我国国情的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以不断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增强人们拒腐蚀的能力;二是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社会氛围,以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三是大力宣传,培养公众廉洁意识,使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廉洁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二、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

1、廉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文化是一种软环境,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洁文化最为根本的特征。廉洁文化即是一种道德观念,又是一种价值尺度。一个社会的廉洁氛围浓厚不浓厚,是衡量这个社会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种文化是否先进,应看这种文化是否包含廉洁文化。缺乏廉洁理念的文化是难以长久支撑的,廉洁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不够深入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排斥廉洁精神的文化更是腐朽落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廉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廉洁文化是腐朽文化的对立面和批判者。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行为背后有腐朽文化作支撑,腐朽没落的官本位意识、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醉生梦死的生 1

活方式等还有着一定的市场。而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从根基上摧毁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以廉洁为荣的浓厚氛围,给腐败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压力,从而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达到干部廉洁、政治清明的目的。

3、廉洁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基本前提。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推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的思想保证、文化支撑;是保持内部稳定、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前提。试想一下,一个充斥着极端个人主义、官本位意识和小团体意识等不廉洁行为的企业或者团队,如何会是团结的团队,怎能成为和谐的团队。一个充满不和谐音符的团队,必将是无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

三、如何推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的、全新的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常抓不懈、逐步推进和不断探索。廉洁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作为一个市属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劳动、爱岗敬业、公平公正、创先争优的文化氛围,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提高认识、培育理念、营造氛围、完善制度等方面整体推进。

1、提高认识,纠正思想误区。

⑴、认为自己不在要害岗位,无职无权,不存在违反廉洁从业的可能,把不廉洁行为局限化。廉洁从业与每个岗位有关,每个岗位都存在损害团队利益的可能。比如,一线员工、安全员、班组长等岗位渎职、失误的不敬业行为,都可能造成项目物料浪费,窝工、返工损失,如果导致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除经济损失外还会破坏形象甚至造成企业市场危机。又如,库管员没有管好库房,结算人员没有把好结算关口,财务人员没有坚持原则严格审核,一般工作人员不负责任,行为随意,浪费水电、纸张、胶水等行政办公资源。这种不认真、不作为的行为长期积聚给项目所带来的潜在损失有时也比较巨大,这同不廉洁行为带来的实际损失又有多大区别呢。所以,能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持原则,反对违规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廉洁从业的体现。

⑵、认为腐败行为很普遍,别人贪多自己小贪又何妨。

常言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对自己廉洁自律方面的任何一点松动,都是迈向更大贪腐行为的开端。许多翻船的大贪官就是从获取一点点蝇头小利开始的。面对各方面的诱惑,一定要坚守自己信念和拒腐防变的防线。从个人修为来讲,为了你能够“吃得好、睡的香”,请不要越过廉洁的警戒线,也不要自欺欺人的认为小贪就不算贪。

⑶、把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宽泛化,使之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不能一提廉洁文化建设,就把一些其他的什么专题学习和宣传内容都包括进来,使廉洁文化建设主题泛化,难以凸现其廉洁文化的主题氛围。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找准廉洁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和结合点。

2、培育理念,树立“廉洁做事、干净做人”的自律规范。

倡导廉洁从业,使“廉洁做事、干净做人”的廉洁理念逐步转化为干部员工自觉行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大力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级党委已有许多这方面的制度规范,比如,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针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针对党政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对于一般工作人员,企业也有《职工奖惩办法》、《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各类规章制度以及各个岗位职责和要求。只要我们坚守“廉洁做事、干净做人”的理念,认真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企业各项规章

制度,廉洁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廉洁行为就会逐渐养成,人人廉洁自律的局面就会形成。

3、加强监督,筑牢廉洁从业的“防波堤”。

对于反腐倡廉,党和国家已经自上而下建立了完整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对于那些廉洁自律的信念不够坚定,自我约束力、控制力不够强的人们,从制度监察角度筑起了一道廉洁从业的“防波堤”。然而在如此完善的制度监督体系下,贪污腐败现象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这是内部监督机制出现了问题,制度不能落实到实处、执行不到位,导致窝案、班子集体腐败的案例越来越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就成了当务之急,一方面以扩大群众参与面为着力点,增强“廉洁文化建设人人有责”的意识,发动群众实行全方位民主监督,努力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以建立反腐倡廉成效评价体系为保证,强化制度建设,从法律上、经济上、舆论上三管齐下严惩腐败,也可考虑设立奖励廉政基金,对廉洁奉公者、检举腐败者、惩治腐败者给予大力表彰和必要的物质奖励。

4、完善制度,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要想使廉洁的思想、行为、方式真正渗透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去,产生强大的社会强制力和公众内约力,必须着力解决好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仍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各展所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安排,精心谋划,形成合力。要切实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惩防体系实施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具体实施细则,认真组织实施。并要依托“大宣教”工作格局,发挥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协调会议制度的作用,通过整合各职能部门的宣教资源,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领导和协调,调动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创造和丰富廉洁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拓宽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形成整体合力。纪检监察机关应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在抓部署、抓指导、抓督促、抓落实上下工夫。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抓廉洁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廉洁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筑牢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政纪防线,推动生产经营蓬勃发展。

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 第6篇

警示:有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对有可能出错的任何环节都不要心存侥幸,要做出程序、定出规则,让它成为例行公事!公司所有的漏洞、顽疾、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漏的都是公司利润,要把所有漏洞、顽疾、重复出现的问题,做出程序、定出规则,防止利润一再流失!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公司的成功,都是因为全体员工不折不扣执行文化、标准化与组织纪律的结果。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公司的失败,都是部分员工或全体员工没有执行文化、标准化与组织纪律所导致的。所以我无数次的向各级管理者呼吁“实现各环节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他不能只是口号,只是说说而已!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程序和规则就是人工作和生活的规律。按照程序与规则工作和生活就是按照规律办事,就会避免失败和亏损。而违反规律,无论是在哪个环节上逆规律而行,都会使企业运转困难加大,导致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第一节 权力指挥系统

第七十三条 董事长。

董事长为企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的最高行政官。企业的《公司章程》和《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

是企业人的宪法。因此董事长行使权力的依据是企业《公司章程》;《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标准化与组织纪律》体系。也就是说企业《公司章程》和《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标准化与组织纪律》体系里有的以此为准,没有的逐级服从董事长指挥。这就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又叫企业管理模式。

但从公司的本质来说:《公司章程》与《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标准化与组织纪律》体系才是企业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大于公司任何人。所以董事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按文化与规则!”。

《公司章程》、《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标准化与组织纪律》里有的无需再向任何人请示。《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规则体系里有,但由于自己学习不够,没有记住,再次向上级请示严惩。第七十四条 权力指挥系统。

权力指挥系统是企业公司的统治机器,是从董事长到员工的权力分配系统。企业《公司章程》和《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规则体系是基本保障,组织机构及岗位结构图是实施权力指挥系统的依据,岗位线有链接的有上下级关系,没有链接的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上下级关系的,上级不能直接指挥下级。见组织机构及岗位结构图。第七十五条 权力指挥系统的基本原则。

(一)服从原则:

1.服从就是在执行中不问为什么,只想怎么干!坚决服从上级的管理,杜绝与上级顶撞。因为没有服从就没有指挥,没有指挥就谈不上管理。

先服从命令,不要先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团队从服从中诞生。命令可能会有不妥,在你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时,你还可以提建议,甚至越级上告,但你不可以不干(抵触),不可以消极(怠工),不可以违命(虚伪),更不可以抗命(犯上)。

2.下级无权对上级的指挥作出判断:

“我只服从上级的正确指挥”;“说的对的我就听,不对的就不听!”这是严重的思考逻辑错误。它背离了权力管理的原则,是全世界人民都不允许的(扣除全部考核工资)。判断上级指挥正确与否,只能是该上级的上级或执行命令的结果。

命令下错了,由下错命令的人对其错误的命令和后果负责,而执行命令的人不可以因为命令下错了而不去执行,推卸自己的责任,更不可以找替罪羊,这叫“各负其责”。正如海尔副总裁杨绵绵所说:我可能和老总(张瑞敏)的意见不一致,但是作为下级,我必须按照他的去做。柴永森他也有可能有与我意见不一致的地方,但是他作为下级,在没有想通之前,还是按照我的去做。万一我出了错,我要负

责任。我是领导,如果出了错不是我来承担的话,那他以后怎么照我的做,我的责任推到他身上去,上推下卸,就叫不负责任。上级推他的领导,下级推他的下级,那他就等于没有。

3.不能服从的只限以下几种情况:

(1)上级违法乱纪,下级不能服从(应在第一时间向董事长申诉)。

(2)上级做出的决定,会给企业带来重大危害,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下级可以不服从(应在第一时间向董事长申诉)。

(3)上级的命令,对下级个人有迫害行为,不服从(应在第一时间向董事长申诉)。4.上级的命令确有错误怎么办?

(1)由于上级不了解情况或不懂专业知识,有可能下错误的命令,虽然不会造成严重危害,但会使工作受到损失,这时下级要私下里向上级陈述自己的意见,不要在公开场合争辩。

方法是:令行禁止与柔情规劝:例如部长必须坚决彻底的执行总经理的命令,总经理下达指令后,分公司经理如果觉得欠妥,可私下提出建议,但语气要柔软、和颜悦色地规劝,绝不允许和总经理吹胡子瞪眼、大嚷大叫、拍桌子踹地、大发雷霆。如果此建议被否决,必须无条件立即执行,如拒不

执行、找理由拖拉或软磨硬抗将根据情节处以1000元—10000元罚款。同时作为上一级的领导,在下达命令时要讲文明,要三思而后行,并“柔情下达命令”,对下达的命令负全部责任。更不允许狂妄自大、盛气凌人、钦差大臣满天飞、老子天下第一。

(2)如果上级采纳了下级的意见或建议,该下级有责任永久保守秘密。

如果上级听到背后有这样的话:“要不是我的及时建议,上级就要倒大霉了!”那倒霉的就是那个绕舌的下级!其实,这时下级遇到了好机会。一段时间后,上级没听到任何传闻,下级得到的是“信任”。

(二)一个上级的原则: 1.行政上级:

一个上级的原则是指:企业中的每位员工只有一个直接上级(人力资源中心、财务中心最高负责人除外)。它的含义有七层:

(1)行政隶属关系只有一个上级,即直接上级;(2)只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3)只向直接上级请示;

(4)人力资源中心、财务中心的直接上级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但是当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意见不一致时,以董事长的意见为准。文化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的日常工作由董事长指

挥,向董事长负责,并向总经理汇报工作;财务中心和人力资源中心的日常工作由总经理指挥,向董事长、总经理负责;(5)除人力资源中心和财务中心外,其他岗位职务所规定的权力只能赋予一个人,其责任也必须由同一个人承担,这个人即该岗位的正职;

(6)虽然通过授权,副职可以对该部门有授权范围内的指挥权,但该部门的领导责任仍然由正职负责;

(7)切忌工作中两人同时指挥,会造成“一仆二主”,下级无所适从。

2.直接上级和直接下级:

无论管理链条有多长,直接上级和直接下级是组成企业统治机器的基本单元。一个人在企业里,只需要处理好两层人的关系:直接上级和直接下级。下级做的好是上级的成绩,下级做得不好或者犯了错误,上级要负连带责任。

(三)逐级的原则:

逐级的原则是指上级对下级,可以越级检查,不能越级指挥;下级对上级,可以越级申诉、汇报,但不能越级请示。1.不能越级指挥:

管理基本原理是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怎样通过别人完成任务,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指挥。每个干部都有上级,每个干部都有下级,每个干部都是中间的一层级;如果越级指挥,越过别人也被别人越过,大家都失去了作用。失去作用的结

果是越来越忙,最后变成“救火队队长”。因为工作忙越级,只图工作一时方便,走捷径,却造成下级管理人员指挥失灵。下级不满意,不管事了,各级干部就陷入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这就破坏了企业管理权力指挥系统的基本原则,致使企业管理体系崩溃。

例如:董事长对总经理有直接指挥权;有直接听取总经理及各总监汇报各自工作的权利;总经理对各总监有直接指挥权;各总监为总经理的辅政大臣,对各总监有直接指挥权;各总监对直接下级有直接指挥权。

检查可以越级,而且一定要越级,但是不能越级指挥,指挥必须是逐级的。切记:越级检查的时候,必然要发现不正常的事情,千万不要越级指挥。除非是紧急情况,否则不要表态,用记录本记下来,去找负责此事的直接下级,让他处理。越级检查发现问题“即时处理”是造成越级指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是企业管理混乱的根源。

当下级越级请示工作时,该领导应回答:“请和你的直接上级联系,我无权插手!”。

2.可以越级申诉、汇报,不能越级请示:下级对上级,可以越级申诉,可以越级汇报工作,但不可以越级请示。(1)申诉:

申诉就是告状。申诉只有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是被认为合理的:

①上级有贪污、盗窃、违法乱纪的行为; ②上级有重大危害企业的行为;

③上级滥用职权,对申诉者有迫害行为;

④上级违反《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规则体系。

以上四种情况可以越级申诉,不但可以越一级,还可以越很多级。

(2)汇报:上级有权了解所属下级的工作情况、进度、状态,下级无权向上级保密。

汇报原则:间接上级只许了解,不许指示;下级只许汇报,不许请示。

汇报路径:岗位图上直系关系的上级或者越级汇报。汇报的几种情况:

①每天向直接上级汇报工作。②直接上级检查工作时如实汇报。

③《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规则体系规定的短信汇报工作。

④纠察工作时,如实汇报工作。(3)请示:

在正常情况下,向自己的直接上级请示。但以下几种情况,向上级的上级汇报,不属越级请示:

①直接上级和越级上级共同检查工作时的请示,不属于越级请示。

②在由直接上级参加的会议上的请示,不属于越级请示。③经直接上级批准后向上级请示,不属越级请示。3.越级指挥是有条件的:

(1)紧急情况(自然灾害、工伤事故、严重突发事件等)。(2)直接下属拒绝服从指挥:

直接下级拒不执行直接上级的指示,该直接上级可以越级指挥。拒绝不执行的直接下级,事后或者辞职,或者接受处分。

(3)下级确实无力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如发现不能完成任务或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时,有权干预,直至达到预期的目的。干涉并不是代替,而是培训,“我给你做一次看看,剩下的由你来做”,这属于培训范畴,工作还是要下级去做。是合理的越级指挥。永远不能代替你的下级,哪怕他做的不如你。

(4)整体指挥:

如:董事长或总经理在开全员大会时就属于整体指挥。全员大会上,董事长、总经理可以抨击、揭露各级干部和员工的违规现象,是合理的越级指挥。

(5)直接下级在场的情况下,可以对其下级指挥或处罚,是合理的越级指挥。

4.作为下级要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例如:一次总经理带着财务总监到财务室去检查工作,他走到一个小姑娘旁边,小姑娘正在那里填写凭证,总经理看完她填写完的凭证,显得不太高兴,就问她: 你参加工作多长时间了? 小姑娘回答:一年多了!

总经理生气的说:“一年多了,这么简单的凭证你都不会填?你个笨……”!总经理骂了一句走了!

(1)这时候总监就跟上来了,指着她说:笨呀!从来那天我就看你笨!脑子比猪还笨呢!(这是个拆台的部长,他不合格)。

(2)这时候总监就跟上来了,跟小姑娘说:别太在意,他跟谁都这样,跟疯狗似的(这不仅是个拆台、越位的总监,也是一个大逆不道、拉帮结伙的总监。这种人应立即辞退)。(3)这时候总监就跟上来了,看到小姑娘正掉眼泪,安慰她说:别哭了,下午给你放半天假,出去散散心(这样的总监是在有意识指责总经理,搞小团伙,是在拆台)。(4)事后总监和小姑娘私下里沟通说:唉!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呢?忍着吧!(这是“怨妇”或“怨男”式的总监,这种总监要重罚)。总监如何做才算合格呢?

这时候总监走过来说:“怎么了?挨骂了? 小姑娘点点头。

“你还不错!你知道吗?总经理骂我比骂你难听多了”!小姑娘说:“你也挨骂?”

“哎呦!我经常挨骂,骂得我狗血喷头!我也是非常生气啊,想不通!然后仔细想想,看看自己的工作,确实有错的地方,不然总经理不会骂。我看你这个是怎么回事?” 随后他就看看小姑娘填写的凭证,“哎呀!你这些数字写的不规范!这样填写不就OK了嘛!”

随后总监又说:“一定要踏实下来,学习《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规则体系及专业知识,尽快晋级”!这位总监就做到了“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切记:无论直接下级受到上级的任何批评,作为下级在自己的下级面前,维护上级的权威和尊严是责无旁贷的。任何在自己同级、下级面前对自己的上级发牢骚、挖苦、指责、谩骂,都是企业公司严厉处罚的对象,这将被视为是“毒舌头”(记功工资为零)。

(5)当自己的直接上级发现自己的直接下级违规时,为自己的下级“护短”或为其“说情”时就等于在为“自己找借口”,这就违背了“与自己较劲”思维.,而正确的方法是在第一时间找自己的直接下级进行沟通,疏渠理水,如果直接下级确实违规,争取让直接下级“愉快”的接受处罚。

服从的意义

1976年6月27日,巴勒斯坦游击队劫持了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大型飞机,并将机上 105名以色列人扣押在乌干达的恩德培机场的候机大厅。为了解救人质,以色列特种兵展开“雷电行动”,长途奔袭乌干达。

在采取营救行动之前,一名以色列士兵手持扩音器,用以色列人的母语——希伯来语大声喊道:“我们是以色列士兵,前来接你们回家,请你们立即就地卧倒,趴在地上别动!” 以色列人质全都清清楚楚地听懂了这段希伯来语,并迅速地卧倒在地上。而巴勒斯坦士兵却一点也没听懂喊话的意思,他们仍然站立着,警惕地注视着外面。

一颗颗子弹向所有站着的人飞去,以色列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大厅内发起了攻击,站着的人一个个全都倒在了地上。在这场战斗中,除了巴勒斯坦士兵之外,还有三个以色列人也丢掉了性命。有两个是年轻的以色列男子,他们在听到并完全明白己方士兵的指令之后,凭着自己的胆量和勇气,想再等一等,看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后,再服从指令。遗憾的是,他们已经没有服从指令的机会了。第三个遇难的人质也是一名男子,他在听到士兵的 “卧倒”指令后,倒是毫不犹豫地服从了指令,但是在他看到以色列士兵冲进大厅后,忘记了刚刚那句“趴在地上别动!”他兴奋地站起 11

身来,准备冲向己方战士,与他们拥抱,结果被士兵们当作隐藏在人质中的敌人射杀了。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第7篇

学生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学生在学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是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的基石,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培育出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强烈的爱国情趣、崇尚文明、规范包容的言行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的优秀中学生。

1、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学生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在学生个体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学生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学风、校风等。根据我校实际,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以学生“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文化;以学生个体形象、班级面貌、宿舍教室等校园外在表现为特征的形象文化;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基本形式的礼仪文化、活动文化及社团活动为主体的社团文化。

2、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方法与过程

学生行为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注意长远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行为实践相结合,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稳步抓紧抓好学生行为文化建设。

①、以行为规划为主渠道,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教育

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在道德教育中要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之学会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和荣辱,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养成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关心热爱集体,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集体荣誉;待人谦逊宽容,不说脏话,粗活;不打架、斗殴,不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不进“三厅一室”和网吧。政教处制定的《开县中学学生守则》分班组织学习、分组开展讨论,落实责任,检查到人。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②、抓学生常规管理、建设优良学风

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会学习的保证。我们在创建安全、宁静、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重点抓好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质疑探究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务处制定的《开县中学学习常规管理的若干规定》

从上课、自习、作业完成、考试考查。第二课堂活动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各班主任、任课教师则抓细抓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③、以业余党校为阵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我校的学生业余党校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在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理论学习方面收到积极效果。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业余党校组织青年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结合“八荣八耻”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热情,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的高尚情操和务实进取的志向。业余党校根据学生实际,要求每个党员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帮助一位潜能生,参加一次青年志愿者活动,写一篇好文章,使之成为学生的榜样。

④、以网络环境为开放空间,强化学生行为文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互联网迅速普及并渗透到我们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也影响到青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大容量、高速度带来的精彩,让网络的虚拟世界充满阳光、温情、善意和健康。学校行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因势利导,要求广大学生践行网络文明,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做到诚实友好交流,不侮骂欺诈他人,弘扬网络道德风尚。提醒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预防网络犯罪发生。学校开展文明上网签名活动,我们的誓言是: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科学上网、绿色上网、共建网络文明,践行网络文明公约,担当网络文明先锋,让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开创新的篇章。

⑤、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我们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工厂、到农村、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们关注煤矿工人的安危,关注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关注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关注三峡库区的建设与发展,在实践中规范学生的言行,启发道德的思考,培养责任意识。

我们坚持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青年学生轮流到“帅乡老年春”老人院,帮助老人们打扫环境卫生,整理房间内务,和老人们谈心、聊天,为老人们文娱表演、关注老人健康,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

6、优化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社团活动

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行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我们要充分利用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班级管理、宿舍管理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文明、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行为举止,与人和周围事物良好相处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做事专心、有始有终的良好生活习惯。我们坚信、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顺利成长,收获成功的基石。

③、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应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同步

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文化的支持,更离不开制度文化的约束和促进。舒适安宁的学习、生活环境,恰当的警世标牌,催人奋进的激励式人物形象和必要的规章制度,都会给学生行为鼓舞和正面引导,促进学生行为健康向上。故学校文化建设要统筹兼顾,相得益彰。突出各自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多方促进学生行为文化建设健康向上,逐步成熟。

④、要重视和加强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关于教师行为文化的思考 第8篇

一、母语文化素养的两个含义

首先, 因为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主流, 且在二十世纪时达到了顶峰, 所以我们选择了英语专业教师。除此之外, 我过的高校, 不管其他专业的学生还是外语专业的学生, 英语都是必修课, 而且相比其他语种来说, 学英语的人那是远远超过了许多。由此, 可以证明, 英语具有普遍的意义。其次, 我们强调的不是其他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老师, 而是“英语专业教师”。这是因为英语专业教师的培养任务非常艰巨。其面向的是一个将英语专业主要的专业或者唯一专业的大学生群体, 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后能否真正成为国际上和社会上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或者是宽口径、高素质、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 在客观上讲, 教师是关键, 教师有决定性的作用。另外, 英语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 其只是一门公共基础课而已, 其和互联网、计算机应用等获取高科技信息的能力是一样的。是一门必备的基本能力。但是, 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专业, 因此, 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具备不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不是满足社会用人的需求、是不是合格等。都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来承担主要责任。

二、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

有了母语文化意识还是不够的, 还要把这种意识真正落实到教师自身内涵和职业综合素质框架持续发展的实践当中去。“生产性双语文化”是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标定位。我们可以将“生产性双语文化”具体到英语专业教学和培养模式中, 是让英美文化和母语文化在学生身上形成互动, 从而让他们具备文化创造力, 并到到目的语文化和母语的相互促进、理解。

三、英语专业教师的母语文化意识

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隔离的世界, 其需要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如果人们学了外语以后, 丢了母语, 有了外国文化从而丢弃民族文化, 那么这个世界还是一个隔离的世界。所以, 那学英语又有什么意义?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世界, 我们都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多语人”或者是“双语人”。如何让““多语人”或者是“双语人”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纽带?甚至是成为让世界都了解中国或者是让中国了解世界的桥梁?又如何培养真正的“多语人”或者是“双语人”?这就需要我们的英语专业教师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语人”或者是“双语人”。还需要强调呼唤英语专业教师的母语文化意识, 从而提高母语文化素养。

四、从意识到行动、到升华

有了母语文化意识还不够的, 还应将这种意识落实到教师职业自身内涵及综合素质框架持续发展的实践当中去。目前, 教师是完成一切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且, 还包括文化素养在内。首先, 我们深刻的理解、认同、掌握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当一个英语专业教师具有强烈的母语文化意识同时注重英美文化是, 就会主导思考其培养一个合格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责任。英语专业教师自身应该具备一个怎样的文化素养构成才算完善, 同时要积极的去寻求不断加强人文知识及文化修养的途径。其次要不断的解除本民族传统的、现代的一切优秀成分和营养, 并把握和理解全人类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 才能不断的发展文化素养。这一切都是因为在母语文化中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母语。首先, 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过硬的汉语基本功, 其中包括:现代汉语语音、句法系统、词汇等, 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古代汉语知识。有了好的语言基本功底, 才能从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等这些方面充实自己的人文知识。最后是, 教师除了要增强母语文化意识、采取文化自觉行动外, 评估英语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及能力可以通过相关部门提供的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进修来作为评价手段之一。其实, 母语文化素养、教师职业综合素质等, 这些方面的发展都要依托各级教研机构、管理部门的培养和支持。其实, 不敢是提高教学质量还是改进教学方法;还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还是提升英语专业教师的母语素养都离不开教师队伍本身的整体高质量和高水平来做保障。

本文就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的发展状况进行一番分析, 同时也认同了“生产性双语文化”的文化教学定位和模式。从而让我们知道了在英语专业教师职业综合素质框架中母语文化素养及母语文化意识的重要地位, 并指出合格英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是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和、出色的语言教学能力、扎实的本体性学科知识、精深的相关理论等都一样重要, 最后, 我们认为当前普遍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母语文化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增强母语文化意识到采取文化自觉行动, 然后是教师群体进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12 (3) :199.

关于培育教师文化的思考与探索 第9篇

如何理解、构建和培育教师文化,并内化成为学校文化的内核?从建校伊始,学校领导团队就视之为重大课题,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与现实剖析之后,大家逐渐形成共识,并在办学过程中努力践行,我们渐渐有了许多的感悟和体会。

一、以精神引领奠定教师群体文化的基础

学校的教师文化,必须在一种精神的引领下形成一种基础的共识才有可能形成,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有:

1.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人格化的产物,它是学校的精神内核,是教职工形成优秀文化意识的思想认识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有了优秀教师文化的生长基因。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承接了百年老校东莞中学的办学理念,在学校教师群体文化的培育过程中,我们对学校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专门的研讨与解读,使之变得更加明细具体化。同时,学校坚持通过学习宣传、研讨交流,力争使每一个来到这个学校工作的人最大可能地理解和接受学校所追求的价值观。在新教职工到校时,我们都会给他们写一封信,在信中,会谈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任的办学宗旨;会谈到“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长的幸福,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事业的成功”的理想追求;还会告诉大家“我们要共同去绘制一本理想学校的画册——少涂抹一点功利与世俗的色彩,多留下一份责任和超越的记录”。在每学年的开学前夕,我们都为新教工举办岗前培训班,共同学习和研讨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使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教职工心目形成一种具体的、实际的表征。

2.构建学校的共同愿景

学校有了核心价值观,还必须使全体教职工有价值实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构建起一个美好的共同愿景。我们从教师的生命状态出发,这样描述过学校的共同愿景:“我们的学校,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能是幸福的,他们不仅有明日的幸福可期,也拥有着今天的幸福体验”“教师们在这里工作,不再是乏味的劳作、被动的应付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兴味盎然、热力四射的思考与创造,在老师们的心灵深处,学校是寄托理想和情感的家园”。在这里,教师的个体利益与学校的整体利益是共生的,个体利益将在整体利益的实现过程中得以实现。这样,大家都会朝向共同的愿景去努力,也会共同去维护学校的利益,这就为培育优秀的教师群体文化树立起坚实的精神支柱。

二、以意识培养丰富教师文化的内涵

教师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吸取选择、扬弃生成的动态开放过程,具有很强的校本特征,但教师文化不可以通过传教而生成,它是教师的观念、行为在反复的影响和理解的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文化意识的培养,这种培养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校文化真正成为一个群体的文化。因此,要形成优秀教师文化,就需要培育一种文化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有:

1.民主参与意识

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是现代公民意识在学校生活中的体现。一个具有民主参与意识的教师群体往往显现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和自觉主动的工作态度,而这样的教师群体又能使学校始终处于不断的聚集智慧和积蓄能量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主要思路是坚持营造“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

首先在学校领导决策层形成民主风气,坚持集体研究、共同决策的程序。每一个重大问题的研究都在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思维碰撞而产生智慧结晶。这不仅促进了决策的相对科学性,也促进了班子成员率先树立起民主意识,并通过他们各自的工作渠道使这种意识影响到全校的教职工。

同时,学校注重为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工作提供平台,除了健全教代会、校工会等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外,坚持举办教师沙龙活动或各类人员的恳谈会,是我们培养教职工民主参与意识的成功尝试。在教师沙龙或恳谈会上,当每一位教职工都感觉到自己对学校的工作有话语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注时,当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或难题能进入学校领导关注的视线中时,在他们的心目中才会感觉,学校是一个与他们生命息息相关的地方,选择在这里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种拥有自我的生活,学校对他们来说,就真正有了一种家的感觉。这样,关心学校,希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就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民主参与意识就能真正得以生长,学校从教师的身上也获得了真实的感情回馈。

2.精品质量意识

学校工作必须具有一种质量意识,这关系到面对受教育者的生命需要教育者应该承担起的责任。由此,我们把教师工作中精品质量意识的培养始终都作为构建优秀教师文化的重要方面。

精品质量意识,我们对它作出一种通俗的诠释,那就是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世界上的事情我们不可能做到最好,但却始终可以追求做得更好。比如在对待日常性的教学工作上,我们提出的是“这节课如何上会更好?学生的收获更大?”,这就把“把每一节课都备成精品课”提到了教学要求上。我们坚持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每一次上课前,科组的老师都通过共同研讨,用集体的智慧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不断追求完美的心态整合出优质的教学资源送进课堂,使学生获得尽可能高的学习效率;每一次活动的组织,每一回会议的召开,每一期宣传材料的推出,每一件偶发事件的处理,我们都提倡进行“能否做得更好”“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的分析与思考。正是在这不断坚持的过程中,精品质量意识逐步渗入到每个教职工的工作行为中,当追求“更好”成为一种共识和自觉的态度选择时,学校的教师群体文化就有了一笔宝贵的积累。

3.自我反思意识

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比以往更加明确地把“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这种教学反思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我们从“教学反思”这一行为中提取它其中蕴含的文化因子并引入到对学校发展的思考时,我们很自然就把“自我反思意识”纳入到学校教师群体文化的构建中。

所谓“自我反思意识”,就是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保持一种对已经发生的教育行为或管理行为自觉的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诊断的积极心态,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发现、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这种意识为全体教职工所共有并进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我们就有了一种能站得高、走得远的信心。

在每年暑期,学校坚持开展由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以“反思·谋划·展望”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大家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回顾、分析、思考过去一年的成功与失误,也对未来寄予了更高的期待,通过这样的反思活动,我们收获了信心,也留住了一份清醒,这样的活动对教职工“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如今,从个体到工作团队,回顾与反思逐渐成为大家共同的常态行为。

三、以制度保证维护教师文化的力度

教师文化是一种“内隐规则”。它对教师的行为影响或制约力度如何,不仅取决于文化意识对教师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还取决于它能否得到支持与维护。现实中,即使是在一个已有着优秀文化的群体中,每一个人的文化意识也是存在差异的,“内隐规则”对不同的人的作用力也是不同的,这时,借助一种力量去维护群体文化,去保护“内隐规则”是完全必要的。因此,在学校的教师文化建设中必须包含制度文化。当我们有一种必要的“显性规则”时,才能够守护住道德行为的底线,才能维护教师文化的尊严,维护它在教师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构建教师文化必须包含着制度建设。我们在教师的管理中不仅强调制度,并落实制度的执行与检查。但我们同时思考的另一个方面是,如何让刚性的制度体现出人性的关怀,对此,我们的体会是:首先,制度的推出应该尽量在一个民主的过程中实现,让教职工充分参与到制度制定的讨论中,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使大家意识到,制度不是一种禁锢和惩罚人的条例,而是为了维护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是大家必须认同和恪守的生活法则。其次,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还必须要履行一条原则,那就是不能出现对人格的伤害,必须绝对保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因为对人的伤害是心灵的伤害,对教师这类需要用心去工作的职业人,这类伤害造成的是一种难以挽回的损失。制度的执行是对事不对人的,要公平、公正,对执行制度过程中涉及到的人,有责任帮他们走出心里的阴影。当我们的制度以及执行过程中有了这样的意识时,我们将赢得教师群体真正的和谐共处。

以上的这些思考,就是我们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收获的一些感悟和认识。这些认识对于学校教师文化建设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来说,显然还很肤浅。这仅仅是作为我们今后不断探索的起点,并希望这种探索能对我们构建学校优秀的教师文化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

上一篇:双双小学2015年度教导主任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