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2024-05-14

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精选6篇)

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第1篇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1、风险、报酬平衡原则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依靠对风险和盈利能力的平衡。一般说,风险越大的投资项目,所期望的投资报酬也应越高,财务经理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对风险和盈利能力进行最佳的平衡,

2、合理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短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短期负债来筹集,而长期资产所需资金应该用长期借款来筹集。企业财务管理中如果不能很好地遵循配比原则,则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用过多的长期资金去融通流动资产的需求,会损坏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固定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则会导致资金的短缺。

3、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决定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时间长短,二是收益率高低。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其将来值越高,现值越低;反之,期限越短,利率越低,其将来值越低而现值越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遵循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充分合理地运用资金。

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第2篇

财务制度是指用来规范企业与各相关方面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准则及办法的总和。那么企业在制订财务制度时是根据哪些原则呢?详情请看企业财务制度的原则介绍,仅供参阅。

设计企业财务制度时,应以下列基本原则作指导: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将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到财务制度中去。

(1)所设计的企业财务制度,必须符合《公司法》、《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财务制度等财经法规的要求。

(2)所设计的企业财务制度,必须与国家有关法规相协调。

2.财务管理与财务规律相结合原则

(1)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它管理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共同制约和共同影响的,其对象具有系统性的特征,

(2)财务管理行为要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财务制度的设计应注重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和财务管理的规律性,使财务制度用系统的观点来考查财务活动,并体现财务管理者的意志、愿望、目的和动机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的有机结合,使财务管理能充分认识、掌握和驾驭财务规律。

3.适应性原则

(1)企业财务制度设计既要遵循国家的统一规定,又要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国家赋予企业的理财自主权,企业应在其财务制度中具体化,凡是可由企业进行选择的财务事项,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2)应特别指出的是,在制定企业财务制度时,切忌盲目照抄照搬。由于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各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可能通用,只能借鉴吸收而不能简单模仿。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制定的企业财务制度必然适应性弱、指导性差,甚至将企业的财务工作引入歧途,导致事倍功半。

4.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企业财务活动涉及面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大,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财务关系处理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财务制度的制定体现财务管理权、责、利的结合,即首先赋予适应的管理权限,并按照履行财务责任的情况给予应有的物质利益。

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和原则 第3篇

亦可简称为财务主体。它既是财权的拥有者, 自然就是理财活动的发起者和操纵者。

1、企业财务主体的基本特征

(1) 经济性。

企业的财务活动不是置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之外, 而是包含在这一过程之中, 同企业的供、产、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企业财务活动的这种经济性, 决定了企业财务主体也具有经济性。无论企业财务主体采取任何组织形式, 都必须内含经济功能, 追求财务管理的目标。

(2) 独立性。

企业财务主体必须是一独立的所有权主体或财产权主体, 必须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

(3) 经济实体的主导性。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 尽管由于企业产权结构不同, 企业财务主体会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但是,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所有权权能的日趋分离, 企业作为自身财务活动的主体, 其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2、财务管理主体的确定

确定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的依据, 主要是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独资、合伙和公司三种形式。当企业采取独资这种组织形式时, 所有权和经营权或所以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合二为一的;当企业采取合伙这种组织形式是, 尽管其企业或所有者不再是一个人, 而是一个群体, 但是其经营主要是由这个群体中的一个人来组织的。当然, 重要经营决策是由业主共同作出的, 因此所有权和经营主体也基本上是合二为一的。所以, 在采取独资和合伙这两种形式的企业中, 由于其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的不可分性, 因而其财务主体就是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的合二为一。

企业一旦采取公司这种组织形式, 其所有权主体和经营权主体就发生了分离。此时, 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就只有表现为经营主体, 其财务主体也就被分属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方面。属于所有者方面的财务主体, 是宏观层上的财务主体。而属于经营者方面的财务主体, 则是微观层次上的财物主体。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后, 其微观财务主体应从两个层次去加以分析。

一方面, 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角度去研究, 国有企业的财务主体应具有整体性。在我国, 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基础, 是建立现代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其根本途径是使国有企业的资产人格化, 即实现国有企业的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相分离, 并加以人格化。出资者所有权是指出资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 对出资者所有权的理解, 要把握两点: (1) 出资者所有权是一种终究性的归属权, 出资者一旦把资金投入企业, 便成为企业长期占有的永久性资本, 在企业存续期间, 除依法转让外, 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 (2) 出资者的所有权的核心是收益权, 出资者所有权是一种终究性的归属权, 所以只要投入的资金能够带来较大的收益, 出资者的愿望便得到实现, 其所有权便最终得到了实现。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对所有者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核心内容是财权。企业的财权包括筹资决策权、投资决策权、留用资金支配权、资产处置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定价权、工资奖金分配权等。

3、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

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 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1) 、一会计为轴心的财务管理机构。以会计为轴心的财务管理部门, 就是没有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 把它作为会计部门的一部分, 这种模式一般适合规模比较小的企业。 (2) 、与会计部门并行的财务机构。与会计部门并行的财务机构, 就是将财务管理职能和会计职能相分离, 分别由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部门来实施。 (3) 、公司型财务管理机构。就是通常所说的财务公司。在财务公司内部除了设立从事财务活动的业务部门外, 还要设立一般公司都有的行政部门。业务部门的结构与职能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类似。财务公司一般设立于集团公司或跨国公司内部。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都是由多个自独立的企业组成的, 与之相适应, 财务管理机构也应采用法人组织形式;采用法人组织形式也有利于履行对外进行筹资和投资的职责。

二、财务管理的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所应遵循的规则, 也是辨别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要很好的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1、依法理财原则。

就是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法规,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保证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正确地贯彻这一原则, 有利于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维护各方面的利益, 为企业理财创造良好的环境。

2、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

就是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只顾收益, 忘记了风险, 而必须对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 就其收益性和风险性加以全面分析, 作出权衡, 以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正确贯彻这一原则, 有利于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3、经济效益原则。

就是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科学管理, 减少资金占用, 控制资金耗费, 迅速收回资金, 获得更多利润;另一方面要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正确处理成本费用与产销数量、服务质量的关系, 把眼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效益、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正确地贯彻这一原则, 有利于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发展。

4、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就是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要着眼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合理分配收益, 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 使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利益顺利实现。正确贯彻这一原则, 有利于企业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 为使财务活动顺利开展、财务目标顺利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5、平衡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第4篇

一、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协调性 一是财务关系是协调的;二是财务活动是协调的;三是财务管理系统与企业其它管理系统是协调的。当然协调性仅仅是一种定性描述,还难以定量化表述。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怎样才算是协调的,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定量标准。

(二)均衡性 一是财务关系人之间的均衡;二是财务活动的均衡,如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现金流转等的均衡;三是财务管理与其它管理的均衡等。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可以说是均衡性的具体体现,它体现为资本成本与资本收益的均衡关系。企业财务管理的均衡发展需要在筹资、投资、财务分配、财务关系处理、财务文化建设、财务状况改善等诸多方面得到彼此相适应的全面发展。

(三)稳定性 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只有在稳定的前提下才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稳定性是一种抗干擾的能力。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具备抗干扰的能力,也就失去了稳定性,也就难以实现财务管理的和谐。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性越好,其生命力就越强。如企业有稳定的销售收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企业就有可能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目标。虽然市场不断地变化,企业也能排除干扰,使财务管理处于稳定状态。这就说明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定性较强。

(四)优化性 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仅仅是协调的、均衡的、稳定的,但收益不高,不是处于优化状态,也不能称为和谐财务管理。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必须是处于优化状态,即相关财务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处于最大值或最小值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优化性是指企业整体达到最优化,而不是局部或个体的最优化。优化通常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优化,并无一个绝对标准。什么样的财务状况算是最优状态,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构建企业和谐财务管理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要在协调、均衡、稳定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追求财务管理的最优化。

二、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互惠、共赢”原则 如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贯彻“互惠、共赢”原则,实质上就已经开展了和谐财务管理。讲和谐财务管理,也是很务实的活动。如果将和谐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理论层面的认识问题,那么“互惠、共赢”就是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的具体方法。

(二)坚持“财权受监督”原则 企业由财务管理到和谐财务管理的建立,还任重道远。仅仅有组织高层的和谐财务管理意识还不够,还需要开展艰苦的工作。特别是对有很大财权支配共同财产的人的监督非常重要。财权无约束是实现和谐财务管理的最大障碍。只有当财权受到监督和约束,和谐财务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三)坚持“求同存异”原则 各个理财主体的理财行为是有差异的,不可强求一致。可以在沟通的基础上,以“共识”去处理相关财务问题。有分歧是正常的,可以留待各自的实践去认识是非。只有坚持“求同存异”原则,不同理财主体之间的相关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处理,才有可能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以解决,才有可能实现不同理财主体之间的财务管理的和谐。

(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才有可能使利益相关者各得其利,在事业上各尽其能。人的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释放,人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提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是人心所向,可以换回利益相关者的创造精神,增加社会价值。这本身也是企业和谐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

(编辑 杜昌)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 第5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主体的企业自主筹划自身财务活动及自行承担财务风险的财务管理模式。为此,设计一套适应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的内部财务制度,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强化企业财务的自我约束,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内部财务制度设计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其质量直接影响财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以下向个方面。

(一)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原则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要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不尽相同,其财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大规模的生产企业往往有较复杂的组织结构和经营内容,而且活动的范围较大,决定了其财务活动具有资金量大、财务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小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较为单一,活动范围较小,相应的理财活动也比较简单。另外,企业的经营方式也多种多样,如股份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和联合经营等,不同的经营方式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是不同的。因而,在设计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时,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只能借鉴吸收而不能简单模仿。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既要遵循国家统一规定,也应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国家赋予企业的理财自主权,如自主筹资权、自主投资权、资金调度权、利润分配权等,企业在制定内部财务制度时应予以具体化。凡是可以由企业进行选择的财务政策,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总之,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重点应放在体现个性上。

(二)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财务管理中的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在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处理企业财务关系上贯彻以责任为中心、权利为保证、利益为手段,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责任制。这一原则是处理企业内部上下左右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准则,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财务管理必须按照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与阶段,将有关指标分解落实到应对该项指标直接承担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建立横向责任部门与纵向责任单位相互交织的管理责任制。实行归口管理应注意的是,必须在各部门各单位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分解指标,赋予相应的财权,并按照履行财务责任的情况给予应有的物质利益。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要在管理责任制方面体现权、责、利的结合。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各方面责任履行人员的积极性。

吴登科——天下伐谋咨询首席服务管理专家!

国内著名服务管理研究学者,“感动服务”的倡导者。曾任职海尔售后服务总部总监,负责海尔服务网络与服务人员的工作问题研究与方向把控,在三星销售总部任职期间,与同事共同创建了三星电子销售总部培训体系。现任北京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首席服务管理专家!

吴老师结合亲身工作经历与广泛的企业实践,融合国际领先的服务理念,不断研发与传授引领行业服务发展的服务管理课程。2009年独立原创开发的《以感动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管理篇》、《从满意到忠诚的优质服务技巧(技巧篇)》两门课程在以后几年间获得服务及培训行

业广泛认可,并填补了培训市场中“感动服务”与“客户忠诚管理”的两项空白。在2012年开发的《打造中国制造业服务标杆》,是基多年制造业的服务研究,为制造业服务转型及服务水平提升讲述方向与方法的课程,已经受到行业广泛认可。在“2010年(第六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上荣获“2009年度中国新锐培训师”称号。

吴老师所讲的课程,所有内容均从学员实际工作提炼而来,传授教科书上没有的、工作中最简练与最实用的技能。并根据客户行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采用学员体验与讲师启发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凡课上讲过的,学员现场就能掌握。给您一套行为改善的方法,只要企业愿意配合,就能看到学员行为的改善

(三)合规性的原则

企业执行力管理的四大原则 第6篇

如何提高执行力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有关执行力的培训和课程漫天飞,众多管理培训大师也应运而生。时代发展的需要,不管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如何解决执行力问题都给予极大的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然,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各种尝试,效果却始终不太理想。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解决执行力问题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因此解决执行力问题,我们需要寻根探源,从大局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分析把握。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执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执行不善,任何好的决策或规划无异镜花水月;没有执行,企业的发展就是海市蜃楼。

通过逆向思维分析,我们会发现:企业的管理体系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执行力、员工忠诚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要想解决企业的执行力问题,首先要建设并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下面几个原则是改善企业执行力所需要坚持的。

原则一 企业决策,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异议。企业运作永远都是团队的运作,任何决策都必须坚持。团队只有具有了统一的目标,其执行才有可能。

对于成功运作的企业,实际操作永远比理论更重要,目标比行为更重要。任何一个决策本身就具有优势和劣势,企业为决策负责,不需要讨论该不该做,而是交流如何做好。、或许你对这种决策心存不满,或许你认为你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但既然决定了一个方式或方法,你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所有想法,全心全意将该事情做好。即使失败了,企业也会为这种行为买单。也是企业应该承受的。

原则二 企业规程的必须严格执行,按章办事。企业一般都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但在实际中真正能够操作起来的并不多,总会有小部分因为各种理由不能执行。

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部宪法,必须进行遵守,否则就应该付出代价。企业的任何一种行为或约束,都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不可以作为不执行的借口。

大企业的做法是:即使制度是错的,也必须要严格执行,因为效率和结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团队的事情。实现团队的运作,在个体上肯定会有些不足,这都是正常的。所以很多大企业的做法就是:作事情之前,先看是否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果有,不会给出任何借口,严格依照制度执行;如果对制度不满意,可以以另外的途径反馈,但是事情必须要先做。

原则三 企业尚无规定的,必须坚持先做后汇报,再总结。任何企业都处在千变万化之中,总是可能出现企业没有规定的情况,尤其对于告诉发展的企业,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和突出。所以执行就必须要坚持一个原则,否则大家事情没有做好,反而引起很多的不必要的争吵。

大企业的做法是:对于企业没有规定的情况,首先大家先对该事情进行解决,不得提出任何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该现象进行反馈,由相关部门对该事件进行分析,如果是以后还可能发生的事情,就组织相关人员对该事件制度化;如果是一次性的事情,可能进行特例裁剪。

原则四 企业执行力必须坚持以结果为导向。

上一篇:南昌八一广场导游词下一篇:加工车间管理制度